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_尹恒

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_尹恒

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_尹恒
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_尹恒

2002年第8期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

尹恒龚六堂邹恒甫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00871;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430072)

内容提要:本文全面介绍了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最新发展。当代收入分配理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化。在收入分配对经

济增长的影响方面,本文重点介绍了理论上发展得比较充分的政治经济机制,以及教育)

生育决策、社会稳定性和市场规模等机制;在收入分配的动态演化方面,本文介绍了内生

收入分配格局的人力资本机制、工资机制、利率机制,考察了技术变化、金融发展与收入分

配动态演化的关系及Lucas的偏好扰动理论。本文还介绍了收入分配福利评价理论。

关键词: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福利评价

收入分配是经济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古典经济学家曾把分配理论视为经济理论的核心部分,如李嘉图就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应该是商品在参与生产过程的各阶级间的分配规律。1新古典经济学家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从生产要素角度研究分配规律的传统,发展了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学教科书基本组成部分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收入分配研究的重心转向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即从国民收入在工资、利润间的分配转向由基尼系数描述的个体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并重点研究这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收入分配问题成为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Kuznets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倒U-型关系的著名假说就是在这一时期提出来的。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理性预期革命的兴起,宏观经济学家热衷于从个人最优化的理性行为出发建立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为了简化模型他们抽象掉个体差异(包括个体间的收入差异),广泛使用代表性个人假定,理论界对收入分配的研究兴趣有所下降。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新增长理论的崛起,收入分配的研究得到了复兴。下面从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化、收入分配的福利评价三个方面介绍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

一、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五十多年来,经济学家运用不同的数据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计量研究,然而结论却模棱两可。总的说来,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的计量研究一般认为不平等有利于经济增长,而此后的计量研究持否定态度的居多。Benabou(1996)总结了1992)1996年间对这一问题的13个计量研究,其中9个结论是不平等显著地损害经济增长。然而最近一批学者用不同的数据库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其结论又倾向于不平等有利于经济增长。o计量研究结论的模棱两可给理论家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他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在上世纪50年代人们主要研究的是储蓄)投资渠道,他们认为由于富人的储蓄率比其它阶层高,储蓄和投资主要来源于富裕阶层,因此收入分配不平等有助于提高储蓄和投资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当代收入分配理论拓宽了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深入研究了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生育决策、社会稳定性和国内市场规模在内的多种机制。

*本项目研究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1JA790020。

1Ricardo,1951edition,pp.278.

o参见Hongyi Li and Hengfu Zou(1998),Dei ninger,K and L.Squire(1998),Fordes,K.(2000),Barro.R.(2000).

?参见Lewis(1954),Kaldor(1957),Pasinetti(1962)。

尹恒、龚六堂、邹恒甫: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

11政治经济机制。在当代收入分配文献中发展得比较充分的是政治经济机制,这派文献研究收入分配通过政府财政支出和税收渠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又称为内生财政政策理论。其典型的理论结构包括经济均衡和政治均衡。在经济均衡中,他们运用优化模型研究收入(财富)不同的个人所偏好的最优税率,研究税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政治均衡中,他们都求助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规则和中间投票人定理,认为社会的税率由政治均衡确定,即为中间投票人所偏好的税率。这样,不同的收入分配格局下中间投票人的收入(财富)状况不同,他偏好的税率也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社会税率和不同的经济增长率。

Persson和T abellini(1994)使用OLG(overlapping generations)模型研究了在财政纯粹进行再分配的情况下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们假定寿命为两期的个人只关心自己的消费,不关心后代的效用。个人只在年轻时获得收入,它依赖于全社会的平均禀赋或/基本素质0和个人禀赋水平。他们研究的不平等体现在个人能力或禀赋上,能力或禀赋越高的人收入也越高。个人储蓄一部分收入用于年老时消费,但其年老时的消费还要受到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影响,它将储蓄超过平均水平的个人收入转移一部分给储蓄较少的人。在这一结构下他们研究了模型的经济均衡(给定转移支付率、所有个人的消费)储蓄决策都是最优的)和政治均衡(投票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转移支付率)。在经济均衡时,他们使用一次齐次的效用函数得到转移支付率越小,增长率就越高的结论。在政治均衡时再分配政策由具有中位数禀赋个人的偏好决定。他们证明若中间投票人的禀赋水平越低,转移支付率就越高。综合经济均衡和政治均衡,他们认为收入分配(初始禀赋分布)越不平等,转移支付率越高,经济增长率越低。

Alesina和Rodrik(1994)使用一个劳动和资本作为基本生产要素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在财政支出具有生产性、完全进入生产函数的情况下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们假定私人生产需要政府提供诸如法律秩序等公共服务,因此其生产函数中包括资本、劳动和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总水平,政府的收入来自于资本税。不平等体现在个人间初始劳动)资本禀赋比率的差异上。他们首先研究了经济均衡即个人效用最大化时的增长率及其与税率的关系。由于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个人的劳动和资本收入由边际生产率决定,由此可以确定个人的预算约束:即资本增量为总收入(劳动收入加上资本收入)减除消费。个人在预算约束下最大化终生贴现效用,这一简单的动态优化问题可得到个人的消费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它是资本税率的减函数,与个人相对禀赋比例无关,因此个人的积累率均相同,他们的相对要素份额不随时间变化,即收入分配格局是稳定的。接着Alesina和Rodrik借助政治均衡研究了税率的确定。他们先假设个人是政策决定者,研究他偏好的税率,即个人在最优的资本和消费增长率约束下选择税率使效用最大化。他们从这一优化问题得到个人偏好的税率与其相对禀赋比例的函数关系,即个人的劳动份额越大,其偏好的税率就越大。因此,根据中间投票人定理他们也认为财富(收入)分配越不平等(中间投票人的财富越少),资本税率就越高,从而经济增长率就越低。

李宏毅和邹恒甫(1998)在一个典型的政治经济机制里,假定财政支出具有消费性、完全进入个人效用函数,得出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可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他们的这一结论并不是偶然的,Perroti(1993)的政治经济模型也表明,在贫穷的平均主义经济中不会产生任何增长过程,而收入分配很不平等的经济却可能取得较高的初始增长率。尹恒、龚六堂和邹恒甫(2001)运用一个政治经济模型研究在财政支出同时具有生产性和消费性,同时进入总生产函数和代表性个人的效用函数时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结论表明:在经济均衡时增长率与税率呈倒U型关系,随税率增加,经济增长率先升后降;在政治均衡时,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实际资本税率就越高。因此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间存在Kuznets的倒U型关系。

21教育)生育决策机制。这类文献从个人教育)生育决策角度研究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教育)生育决策问题在经济增长的代表性个人模型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1如果把代表性个人视为一个家族,就可以利用这些模型研究家族的初始财富与人力资本投资、生育决策间的关系。Perotti(1996)指出在教育决策方面,由于信贷市场是不完善的,富有的家庭人力资本投资较高,贫穷家庭人力资本投资较低。而生育决策是父母对其人力资本

1参见Becker和Barro(1988),Becker、Murphy和Ta mura(1990)。

的机会成本和抚养小孩的直接成本权衡的结果。人力资本高的父母抚养子女的机会成本大,其子女的教育成本也大,从而对子女数量的需求小;人力资本低的父母抚养子女的机会成本小,子女的教育成本也小,其对子女数量的需求大。因此不平等的经济中穷人比例大,人力资本投资低,经济中人口出生率高。这样则收入分配不平等与人口出生率正相关、与人力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负相关。上述理论可引申出如下可供检验的结论:第一,收入分配不平等下降,则人力资本增加、人口出生率下降;第二,人力资本增加、人口出生率下降,则经济增长率提高;从而第三,收入分配不平等下降,经济增长率提高。Perotti (1996)检验了这些命题,他发现中产阶级的收入比重越大,人口出生率就越低,经济增长率就越高,而且这一计量分析结论在统计上十分显著。据此他认为从教育)生育决策角度考察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是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31社会稳定性机制。这方面文献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可能引发社会冲突、导致产权保护薄弱,从而妨碍经济增长。在一个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社会中,人们有着强烈的冲动在正常的市场活动或者政治渠道之外进行有组织

的寻租,从而引起社会不稳定。

1一些学者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了社会不稳定影响投资和增长的机制:第一,造成政治、法律环境的不确定;第二,中断正常的市场活动和雇佣关系,直接危害生产。

o在计量检验方面,这派文献一般运用两类指标度量/政治不稳定0:一类根据抗议、罢工、政权更替、政治暴力、政变、革命等事件的数量构成社会不稳定指标;另一类指标反映产权保护的力度,它一般用一些国际投资中介机构提供的各种/国家风险指标0衡量。计量研究表明/政治不稳定0、/社会不安全0与收入分配不平等呈一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政治动乱、产权保护缺

乏与投资和经济增长呈一致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41市场规模机制。Murphy 、Shleifer 和Vi shny (1989)提出了收入分配通过市场规模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即所谓收入分配的/大推动(big push)0理论。在宏观理论中人们一般运用单一商品假定以抽象掉商品的多样性,用这种方法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人们需求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就是说各种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是不相同的,恩格尔曲线正描述了这种现象。Murphy 、Shlei fer 和Vishny 也注意到了农业国工业化的过程中人们需求结构的变化,因此选择了一个十分特殊的效用函数:人们对每种商品的消费有一个限度,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偏好于扩大消费品的范围,而不是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利用这种很符合常识的效用函数,他们研究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分配不平等的农业国,富人需求的是国外时髦的高档消费品,而穷人的购买力有限,这样对国内生产的工业品需求不足。而工业化要求充分大的国内市场以使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技术获得盈利性,这样不平等导致国内工业品的市场狭小,从而制约了国内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Keefer 和Knack (1995)检验了这一理论,他们用人口、GDP 总额、贸易开放度等度量市场规模的变量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其计量研究没有为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市场规模机制提供有力支持。

二、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化

在上述模型中收入分配格局都是外生的、稳定的。然而假定收入分配格局不变显然过于简化,为了深入理解现实中的收入分配问题,必须将收入分配格局内生化,研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动态演化。

11内生收入分配格局理论。收入分配格局描述的是经济在某一时刻的状态,为了研究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化,一般应该分析从一种收入分配格局到另一种格局的传导机制(变量)。初始分配格局决定当期传导变量值,后者对不同个人的当期收入产生不同影响,从而使得期末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又改变下期传导变量值。正是在与传导变量的这种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收入分配格局得以动态化。现代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有代表性的传导机制包括人力资本投资、工资和利率等。

Galor 和Zeira(1993)用OLG 模型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中从人力资本投资角度研究了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化。2002年第8期

1

o

?参见Perroti (1994)、Keefer 和Knack (1995)、Alesina 和Perotti (1996)。

参见Benhabib 和R ustichini (1996)。参见Alesina 和Perotti(1996)、Venieris 和Gulta (1986)。

尹恒、龚六堂、邹恒甫: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

他们假定寿命为两期的个人或者作为不熟练劳动力在两期都工作、或者在第一期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然后在第二期作为熟练劳动力工作。使用不熟练劳动力的传统部门的工资率较低,使用熟练劳动的现代部门生产效率和工资率较高。该模型的核心是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他们假定存在人力资本投资门槛h,任何初始财富小于h的人要想成为熟练劳动力必须从一个存在磨擦的金融市场借款。个人通过比较效用的大小(依赖于第二期消费量和给后代留下的遗产量)决定是否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显然初始财富大于h的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最优的。他们证明初始财富小于h的个人并不都会借款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初始财富水平在某一值f

Banerjee和Newman(1993)从工资和职业选择角度研究了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化。他们假设个人可以把初始财富投资于:第一,无风险资产;第二,有风险的自给自足生产,需要投资1单位资本;第三,风险性的企业生产,这是指企业主亲自管理的小型企业,企业家可以在竞争性工资下雇佣工人劳动,但需要更高的人均投资。对应于这三种投资方式,个人可以选择四种职业:不工作(以无风险资产收益为生),工人,自给自足生产或企业家。初始财富不足的个人可以借款从事自给自足生产或当企业家,然而由于借款人可能逃债,信贷市场是不完善的,富人用于担保的资产多,他们能够借到更多的资金。因此要想自给自足或当老板,初始财富必须超过相应的门槛水平。该模型的核心是个人的职业选择和劳动市场均衡,通过比较个人在进行职业选择时的效用(依赖于自己的消费和后代的消费),他们得到了初始财富不同的个人的职业选择、劳动供给对应和需求对应从而均衡工资,这样劳动市场均衡时的工资和社会职业结构完全由初始财富分布确定。职业模式与工资决定后,每个人的收入也确定下来,由于每个人将其收入的固定比例留给后代,其后代的职业及初始财富也能决定。这样他们得出了每个家族财富演化的随机差分方程。在合理的参数结构下,初始财富分布差别不大的经济可能收敛到完全不同的状态。他们把人口分为穷人、中产阶级和富人三个阶层,考虑了初始富人阶层的比例都较小的经济A(类似于18世纪的法国)和B(类似于同时期的英国),经济A中中产阶级比重较大,而经济B中穷人的比重较大。由于经济A中产阶级多而富人较少,从中产阶级升入富人阶层的人数超过从富人阶层落入中产阶级的人数,富人阶层的比例是增加的,从而工资逐渐上升,穷人(工人)开始升入中产阶级,经济最终收敛至完全平等的状态(都从事自给自足生产)。在经济B中由于中产阶级比例较小、穷人阶层的比例较高,穷人的工资收入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富人的利润收入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在稳定状态存在着显著的不平等。

Matsuyama(2000)从利率和信贷市场均衡角度研究了收入分配的演化。他假定个人或者在信贷市场上贷出资金、或者投资于企业获取利润,但企业投资存在最低的门槛水平,在此之上投资的边际收益不变,而达不到门槛水平的投资没有任何产出。为了使投资规模超过其初始财富,人们可以在信贷市场上借款。该信贷市场是竞争的,借款人和贷款人都不能控制利率。然而由于借款人可能违约,信贷市场也是不完善性,个人的借款能力依赖于其初始财富。利率由信贷市场上资金供求均衡决定,由于不存在其它可供选择的投资方式,每期的资金供给就是全社会的财富总额;而资金需求则取决于超过投资门槛的投资者的财富即初始财富分布。因此均衡利率也完全由初始财富分布决定。Matsuyama同样假定个人将一部分财富留给下代,并得出家庭财富演化的差分方程。他证明当生产效率或金融市场效率较低时,存在一个两点分布型不平等稳定状态的边续统,不同程度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都是可能的。由于存在较严重的合约问题,利率必须充分低以保证一部分相对富裕的家庭能够进行项目投资。然而为了维持较低的均衡利率,必须始终存在足够的穷人家庭,他们除了贷出资金外别无选择。因此在这样的经济中我

2002年第8期

们可以认为富人之所以能够维持富裕是因为存在可供剥削的穷人,富人的财富积累永远不可能使穷人摆脱贫困。在生产效率或金融市场效率充分高时,经济收敛于平等的稳定状态。因此生产效率或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中存在永久性不平等,富人靠剥削穷人得以维持其相对优势;而生产效率或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收敛于完全平等状态,其经济增长类似Kuznets倒U型模式,富人的投资最终把穷人推出贫困陷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Aghion和Bolton(1997)、Piketty(1997)也从信贷市场均衡和利率角度研究了收入分配的动态演化,并试图找出平等稳定状态的条件。他们的机制与Matsuyama有很大的差别,其生产函数的资本边际生产率是递减的。随着富人投资增加,资本边际生产率不断下降,其投资需求也不断下降,他们最终成为贷款人;而穷人的边际生产率较高,他们最终成为借款人。富人的财富积累使得利率下降,从而将穷人推出穷困陷井。

当代收入分配理论还研究了其它的传导机制。如在Sain-t Paul(1994)和Benabu(1996)模型中,传导机制是财政政策,他们假定不存在信贷市场,财政再分配是穷人越过投资门槛的唯一希望。在他们的政治决策规则下,分配不平等的加剧会减少再分配的比例,恶化穷人的预算约束,减少社会升迁从而使得收入分配不平等持久化。Durlauf (1996)模型从内生社区结构和人口分离的角度考察了收入分配的演化。他认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导致富人集合起来组成同质的社区,而不是与大量穷人分享社区的固定成本。这种分离减少了穷人社区的税收基础减少了穷人得自富人或受过更多教育的邻居的正外部性,从而贫穷家庭社会升迁的概率较小、不平等也将持续化。

21技术变化与收入分配的动态演化。李宏毅、谢丹阳和邹恒甫(2000)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了生产技术的性质对收入分配动态演化的影响。他们建立了一个在资产积累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以推导出经济增长率,其基本思路是根据个人资产积累和消费演化的微分方程系统求出个人资产的演化路径,从而很容易得出整个社会收入(财富)的动态演化。他们首先运用新古典的资本规模收益递减的生产函数考察了收入分配的动态演化。在整个社会的初始资产小于长期均衡状态时(现实世界中多数国家处于这种状态),资产超过平均水平的富人的资产演化路径是一个凹函数,资产低于平均水平的穷人的资产演化路径是一个凸函数,因此随着经济增长不平等状况将不断缓解。接着他们在生产函数中引入了代表资本外部性的项,生产函数变为新增长理论中常见的y=Ak模型,资本的规模收益不变。在这种情况下,任一时刻个人资产为社会平均资产的固定比例,收入分配格局是不变的。根据上述结论他们推测:若生产函数中资本规模收益递增,则随着经济增长不平等将不断扩大。这一推测部分为龚六堂和邹恒甫(2001)所证实,他们证明对于资本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函数,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化特征取决于总资本外部性(即随总资本的增加,单个企业的生产率提高)的程度,若外部性较弱,资本超过平均水平的富人的资本演化路径是一个凹函数,随着经济增长不平等状况不断缓解;若外部性较强,存在一个平均资本水平,在此之前随着经济增长不平等缓解,而平均资本超过这一水平后,随着经济增长不平等状况反而不断恶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是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其核心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OECD国家收入(个人工资收入)分配不平等显著增加,一方面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群(组间)收入差距拉大,另一方面相同教育程度人群内部(组内)收入悬殊也加大。1在上面的经过龚六堂和邹恒甫(2001)修正的李宏毅、谢丹阳和邹恒甫(2000)模型框架内能够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认为80年代这些OECD国家的生产函数表现出可积累生产要素(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规模收益递增、总资本外部性较高时收入分配演化的发散性质。一些学者还根据技术发展过程的具体特征从以下三个角度尝试对收入不平等加剧的现象作出解释。第一,在传统的Heckscher-Ohlin国际贸易模型中能够很好地理解富国收入不平等加剧的现象。根据这一理论,各国专业化于生产要素相对丰富的产品。穷国原始劳动力相对充足、人力资本相对稀缺,因此他们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这样国际贸易的扩大使得穷国对原始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对人力资本需求下降,从而减少了工资收入不平等;相反,富国原始劳动力相对稀缺、人力资本相对充足,他们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从而技术发展和国际贸易扩大使得富国对原始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增加,工资收入不平等加剧。第二,一些学者从纯技术发展角度用一般技术(General pur-

1Gottsc halk和Smeeding(1997)总结了近来在这一领域的计量研究。

尹恒、龚六堂、邹恒甫: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

pose technologies)革命(即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技术革命)、具体技术变化(Embodied technical changes)分别解释组间、组内收入分配不平等。Aghion和Howitt(1998)提出了一般技术革命的/社会学习(social learning)理论0。他们认为大多数企业在应用新技术方面并非全靠自己摸索,而主要是从其它相同性质的企业汲取经验,他们都在寻求一个成功的/模板0。然而这种/模板0并不是与新技术突破同时问世的,它需要一个对新技术革命的社会学习过程,这一过程中大家都在一步步地小心探索。经过一段时期的社会学习后,新技术的应用/模板0逐渐清晰,达到某一程度时新技术的魅力同时为业界所认识,这时会出现新技术的爆炸性应用。在新技术爆炸性应用时期对新型人力资本的需求也是爆炸性的,这必然导致组间(熟练劳动与原始劳动间)工资收入不平等的扩大。Violante(1996)从具体技术变化角度解释组内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他认为具体技术内含于不同企业的不同设备中,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时随机地与不同企业的不同设备相匹配。在任一时点上劳动者或者选择持续原来的工作,从而由于边干边学机制他们内含于原有设备的具体技术不断改善;或者在损失原有具体技术的前提下跳槽到新企业、新设备工作,开始积累新的具体技术。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工作历史,具有事前同质性(相同的教育程度)的劳动者逐渐异质化。如果技术变化使得新的具体技术生产率比原有具体技术高,工资收入的差距就会不断扩大。这样Violante用具体技术变化解释了组内工资收入不平等。第三,一些学者还尝试用企业组织结构变化解释OECD国家新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扩大。Aghion、Caroli和Carcia-Penalosa(1999)认为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使得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逐渐趋同,企业要求员工能够在相对独立的工作团队中完成多种任务,并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显然这种能力正是普通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增加了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从而加大了组间收入差距。然而从企业组织结构变化角度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分析很难得出清晰的结论。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要求企业所有者和高层管理者设计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团队进行有效的控制,若他们强调团队负责人的作用并予以高工资激励,收入分配悬殊加大;若强调整个团队的创造性并给予基本相同的工资激励,收入分配会更趋平等。总之,国际贸易扩大和企业组织结构变化背后的驱动力都是技术发展,后者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动态演化的共同因素。目前从技术发展、教育和人力资本角度角度理解不平等扩大是一个理论热点,不断有新的文献出现在重要期刊上。

31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动态演化。Green wood和Jovanovic(1990)在统一的框架中研究了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动态演化间的关系。他们假定个人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投资方式(每期只能选择一次):或者投资于收益率较低的无风险资产;或者投资办企业。企业投资期望收益较高但具有风险,其回报受整个经济的收益率和具体项目的盈利性这两类随机因素的影响。单个投资者只能观察到综合投资收益,但不知道整个经济的平均收益率和具体项目的盈利状况各为多少。在这种假定下,人们组成金融中介(或合作社)的主要吸引力来源于投资信息具有公共品特征。金融中介汇集大量个人资源,它可以进行试验性投资以获得风险收益率方面更为丰富的信息,从而获得较高的期望收益,以保证存款人得到较高回报。因此人们一旦加入金融中介,他们永远不会脱离。然而形成金融中介是有成本的,在第一次加入金融中介时需要支出固定成本;每期也要花费一定比例的营运费用。在这种环境下,Greenwood和Jovanovic证明存在两个门槛财富水平k和k(k F k),当个人的初始财富大于k时,加入金融中介是最优选择,从而其投资收益率较高、储蓄率较低;初始财富介于k和k之间的个人虽然暂时不能加入金融中介从能投资收益率较低,但他们预测将来会支付加入金融中介的固定费用,因而其储蓄率相对较高。但特别穷的人(初始资本小于k)被排斥在金融中介之外,他们的投资收益率较低,在当前也看不到加入金融中介的可能性,其最优储蓄率较低(接近于金融中介之内的人),从而财富积累速度低于其它人。因此在经济增长初期财富(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会加剧。然而在长期穷人的财富会逐渐增至k,他们最终会进入金融中介,其投资收益率与其它人一样,收入分配格局逐渐稳定在平等的水平。这样,在Green wood和Jovanovic模型中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紧密交织在一起。经济增长为金融中介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金融发展则使得投资期望收益率更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早期,由于收益率的差别穷人和富人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在经济增长的成熟期,金融中介充分发展,人们都能获得同样的较高投资收益,收入分配格局最终会稳定在平等水平。因此他们的模型在一程度上得出了与Kuznets假说相似的结论。

2002年第8期

41偏好扰动与收入分配的动态演化。上面的模型都借助制度、技术等外在不完善性解释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化。Lucas(1992)研究了内生不平等所需要的最小条件。他考察的是一个没有生产的简单禀赋经济,假定经济中只有一种不可储存的商品,每期每个家庭都可以得到相同的自然禀赋。经济中无限寿命的家庭拥有同样的偏好,每期面临同样的、独立同分布的偏好扰动序列,扰动值越高,家庭在当期消费的愿望就越迫切。经济中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配置每期的消费以分担个人偏好扰动的风险。Lucas考虑了如下五种配置机制:第一,自给自足配置,即不进行任何风险分担,家庭每期的消费等于该期的禀赋。显然此时收入分配是恒定不变的,然而从分担偏好扰动风险的角度看这种配置的效率极低。第二,充分信息配置,即假定一个拥有所有家庭偏好扰动信息的社会计划者分配资源以实现最优的风险分担。Lucas构造了一个可行的充分信息配置,并证明在该配置下收入分配格局也是稳定的。第三,纯货币经济,个人间唯一的交易是货币与商品的交易,为了保证家庭愿意持有货币,Lucas假定家庭不能消费自己的禀赋,而必须用货币从其它人手中购买。在这些假定下,他构造了一个动态规划问题,并证明在稳定状态下不平等的程度与初始财富(收入)分布无关,任何程度的不平等都是可能的。纯货币经济改善了自给自足配置的帕累托效率。然而它对偏好扰动风险的分担是不完全的,在任一时期都可能存在某些现金短缺、但消费愿望很高的家庭,他们愿意借入货币以增加当期消费,同时也存在一些当期消费愿望并不高、却积累了大量现金的家庭。这表明纯货币经济中尚存在效率改善的可能性。第四,纯信用经济,未来商品要求权具有充分的可交易性,它可以直接与当期商品交换,不需要货币。Lucas运用一个动态规划问题证明在纯信用经济里单个家庭的财富演化是一个带负飘移项的随机行走,财富向数量越来越少的富人集中。可见在纯信用经济下即使初始财富(收入)完全平等,由于存在个人偏好扰动,不平等会不断增加。第五,激励相容配置,即在偏好扰动不可观测前提下计划者的有效配置。为了使个人显示真实的偏好,Lucas在充分信息最优配置的动态规划问题中加入了一个激励相容约束,并用对数效用函数且扰动只有两种类型的特例证明:不对称信息配置的风险分担效率大于纯信用经济,但每个家庭的财富份额也服从带负飘移项的随机行走,不平等的状况不断加重且其速度甚至超过纯信用经济。这样,从纯货币经济、纯信用经济到激励相容配置,虽然帕累托效率不断改善,然而不平等状况却不断恶化。在后两种配置下,即使经济始于完全平等的状态,由于存在偏好扰动,不平等会不断加重。尽管Lucas的模型高度抽象,其含义是深刻的:它表明收入分配不平等似乎是人类社会某种根深蒂固的东西,为了解释不平等,我们甚至不需要求助于能力、教育、遗传、社会制度等多种要素,仅仅消费偏好的随机扰动就足以产生巨大的不平等。

三、对收入分配格局的福利评价

上面对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收入分配动态演化的分析不带任何价值判断。要对不同收入分配格局进行比较、评价,我们不可避免引入某种价值标准。主流经济学进行福利分析的传统做法是引入社会福利函数,这在代表性个人分析框架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此时社会决策与代表性个人的理性决策完全一致。然而代表性个人分析框架显然不适合处理收入分配问题,因为收入分配理论正是要研究个人(或家庭)之间收入的差异性。如果引入个人间的差异性,加总个人决策能否得出确定的社会决策规则、或加总个人的效用函数是否可以形成社会福利函数,答案不再是一目了然的了。实际上Arrow在50年代初对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令人沮丧的,他根据社会在三个或三个以上方案间进行决策的/投票悖论0得出了所谓/Arrow不可能性定理0,即从具有标准偏好结构的个人决策出发不可能加总出明确的社会福利函数。这样在主流经济分析框架中不可能对收入分配格局进行福利比较,实际上主流福利经济学的生存基础也已经动摇了。50年代以后许多经济学家试图解决社会福利函数的存在性问题,重新建立福利经济的理论基础。其中Amartya Sen的工作具有代表性,他找出了社会福利函数存在的条件。其基础思路是从Arrow对个人偏好的基本假设中寻找突破口,逐一放松Arrow的基本假设。他认为若存在比个人效用函数更多的关于社会偏好的信息,就可能得到社会福利函数的存在性。

Amartya Sen认识到对国民收入的福利评价不仅依赖于国民收入的绝对量,也依赖于国民收入的分配。受Fran-klin Fisher在1956年提出的/商品矩阵0概念的启发,他把不同个人对同种自然商品的消费视为不同的商品,即甲的衬衣与乙的衬衣是不同的商品,他称之为带名商品(Named goods)。显然相同的自然商品消费组合由于分配差异可

尹恒、龚六堂、邹恒甫: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

能反映不同的带名商品向量。与带名商品向量对应的价格(权重)向量可以反映收入不同个体对同一自然商品的偏好差异,如穷人面包的价格大于富人面包的价格。经过这样的处理,Amartya Sen在对国民收入进行比较的时候就纳入了收入分配因素。他试图在带名商品向量空间上建立社会福利函数,即把社会福利表示成带名商品向量的函数。显然如果不加特别限制,根据/Arrow不可能性定理0社会福利函数可能不存在。Amartya Sen(1977)指出Arrow 不可能性产生于其对个人和社会偏好信息的严格限制,即Arrow在加总社会福利时只考虑了与个人效用函数有关的信息、而且对这种信息的利用也是不充分的,即只用到了个人偏好的秩序信息因而个人之间的效用是不可比较的。Amartya Sen认为在研究社会福利时我们不仅可以利用比个人效用更丰富的信息(如不同个人间消费的相对价值方面的信息),还可以对效用函数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如引入偏好性质的进一步假定以使个人间效用水平具有可比性)。进行了这些技术性的处理后,他得到了带名商品向量的拟凹的社会福利函数。若给定带名商品的价格向量,就可以对不同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行社会福利比较了。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只能观察到自然商品的价格向量,如何获得带名商品价格向量?为此,Samuelson(1956)对转移支付型收入再分配进行福利评价时引入了最优收入分配假定,用带名商品的术语表述,它相当于对应任何带名商品向量都存在满足以下两个假定的价格向量:第一,在该价格向量下任何人对任意两种自然商品赋予的价格之比正好等于这两种自然商品的市场价格比;第二,任何人对同一自然商品赋予的价格都相等,即任何人对于同一自然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都相等。第一条假定是很自然的,它是市场配置的基本特征,然而第二条假定就过于苛刻,它只有在最优收入分配格局下才能成立,这就是Samuelson对带名商品价格向量的限制又称为最优收入分配假定的原因。Amartya Sen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自然商品消费会赋予不同的权重,越穷的人对任一自然商品的消费赋予的权重也越高,据此他把第二条假定放宽为对应于任意带名商品向量的价格向量都满足:任何人对任何自然商品赋予的价格与该自然商品的市场价格同该人在整个社会中的财富名次(由富到穷)的乘积成正比。在满足第一条假定和经过修正的第二条假定的带名商品价格向量下,Amartya Sen(1976)证明:对于带名商品向量x,函数值e(x) (1-G(x))(其中e(x)为配置x下以自然商品市场价格计算的人均收入、G(x)为配置x下以同样价格计算的基尼系数)越大,则社会福利越高,因此该函数可以视为对不同带名商品向量(国民收入及其分配格局)进行比较的社会福利函数,这样他提供了一个对国民收入及其分配格局进行福利评价的可行方法。当Amartya Sen的上述框架完全是静态的,他只考虑了既定国民收入下的消费格局,没有研究收入分配格局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因此并没有涉及收入分配领域中的平等与效率问题。由于对收入分配格局的福利评价涉及价值判断,其理论发展是十分艰难的。

参考文献

Aghion,P.and Bolton,P,1997.-A Theory of Trickle-down Growth and Devel opment..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64,and pp151)172.

Aghion,P.and Howitt,P,1998.-Endogenous Growth Theory..Cambridge:MIT Press.

Aghion,P.,Caroli,E.and Carcia-Penalosa(1999).-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The perspec ti ve of the new growth theorie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XXX V,pp.1615)1660.

Alesina,A.and R.Perotti,1996,-Inco me Dis tributi on,Poli tical Ins tabili ty,and Inves tment..European Econo mic Review,40(6),pp.1203) 28.

Alesina,A.and D.Rodri k,1994,-Di stributive Politics and Economic Growth.,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09,no.2(May),pp. 465)90.

Amartya Sen,1976,-Real National Income.,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43(1),pp.19)39.

Amartya Sen,1977,-On the Wei ghts and M easures:Informational Constraints in Social Welfare Anal ysis.,Econometrica,45(7),pp.1539) 72.

Banerjee,A.V.and Ne wman,A.F,1993,-Occupational Choice and the Process and Development.,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1, pp274)298.

Barro,R,2000,-Inequality and Gro wth in a Panel of Countries.,Journal of Ec onomic growth.5,pp.5)32.

Becker.G.S.and Barro.R,1988.-A Reformulation of the Economic Theory of Fertility.,Quarterly J ournal of Econo mics,vol.103,pp.1)26.

Becker.G.S.,Kevi n M.Murphy,and Robert Tamura,1990,-Human Capi tal,Fert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pp12)37.

2002年第8期

Benabou,R,1996,-Inequali ty and Growth.,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11,pp.11)74.

Benhabib,J.,and A.Rustichini,1996,-Social Conflic t and G rowth.,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1(1),pp.129)146.

Dei ninger,K and L.Squi re,1998,-New Ways Looking at Old Iss ues:Inequality and Growth.,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57(2),pp. 259)87.

Durlauf,S,1996,-Nei berhood feedback.s,Endogenous Stratificati on,and Inco me Inequali ty.,Proceeding of the Si xth Internati onal Symposium on 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etrics,W.Barnett,G.Gandolfo,and C.Hilli nger(Eds.)Ca mbridge Uni versity Pres s.

Fordes,K,2000,-A Reass es sment of the Relations hip between Inequality and Gro wth.,American Econo mic Review,vol.90,no.4,pp.869) 87.

Galor,O.and Zeira,J,1993,-Income Distributi on and Macroeconomics.,Revie w of Econo mic Studies,vol.60,no.1(January),pp.35)52.

Gottschalk,P.and T.M.Smeeding,1997,-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of Earni ngs and Inco me Inequali ty.,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qture,35: 2,pp.633)687.

Greenwood,J.and Jovanovic,B,1990,-Financi al Development,Growth,and the Dis tribution of Income.,Journal of Poli tical Economy,vol. 98,no.5(October),pp.1076)107.

Gong Liutang(龚六堂)and Heng-fu Zou(邹恒甫),2001,-Comments on the Paper-D ynamics of Income Di stribution0,Mimeo.Peki ng Un-i versi ty and Wuhan University.

Hongyi Li(李宏毅),Danyang Xie(谢丹阳),and Heng-fu Zou(邹恒甫),2000,-D ynamics of Income Dis tribution.,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vol.33,No.4pp937)961.

Hongyi Li(李宏毅)and Heng-fu Zou(邹恒甫),1998,-Income Inequality is not Harmful for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Revi ew of De-vel opment Economics,2(3),pp.318)34.

Kaldor,N,1957,-A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Economic Journal,57:pp.591)624.

Keefer,P.,and S.Knack,1995,-Polarization,Property Ri ghts and the Links Between Inequality and Growth.,World Bank,Oc tober.Mi meo.

Kuz nets,Si mon,1955,-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A merican Economic Revie w,XLV,pp1)28.

Lewis,W.A,1954,-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 ted Supplies of Labor.,The Manches ter School22,pp.139)91.

Lucas,R.E,1992,-On Efficiency and Distri bution.,The Economic J ournal,vol.102,no.411(March),pp.233)247.

Matsuyama,Kimi nori,2000,-Endogenous i nequali ty.,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67,and pp743)759.

Murphy,K.,A.Shleifer,and R.Vis hny,1989,-Inco me Dis tributi on,Market Size and Industriali zati on.,Quarterly J ournal of Economics,104, pp.537)64.

Pasinetti,L,1962,-Rate of Profit and Income Distri bution in Relation to the Rate of Econo mic Growth.,Revei w of Economic Studies,29,pp. 267)79.

Perotti,R,1993,-Political Equilibrium,Income Dis tribution,and Growth.,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60,pp.755)76.

Perotti,R,1994,-Income Distri bution and Inves tment.,European Economic Revie w,38,pp.827)35.

Perotti,R,1996,-Growth,i ncome distri bution and democracy:What the data s ay.,J ournal of Econo mic gro wth.1(2),pp.149)87.

Perss on,T.and G.Tabellini,1994,-Is Inequali ty Harmful for Gro wth?.A merican Economic Revie w,vol.84,no.3(J une),pp.600)21.

Piketty,T,1997,-The Dynamics of the Wealth Distributi on and the Interest Rate Wi th Credit Rationi ng..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64, pp.173)189.

Ricardo,D,1951,-The Works and Correspondence of David Ricardo.,Vol.?,ed.P.Sraff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 ty Press.

Sain-t Paul,G,1994,-The Dynamics of Exclusi on and Fiscal Conservatis m.,J uly.London,England: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Res earch Dis-cussi on Paper998.

Samuelson,P.A,1956,-The indifference Curve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70,pp.1)22.

Venieris,Y.,and D.Gulta,1986,-Income Distributi on and Soci opoli tical Ins tability as Determinants of Savings:A Cross-sectional Mode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4.pp.873)83.

Viol ante,G,1996,-Equilibrium Inves tment and Skill D ynamics:A Solution to the Wage Dispersion Puz zle?.Mimeo,Uni versity College,Lon-don.

(责任编辑:魏众)(校对:子璇)

Concentration Transmission of Manu facturing Industry in Early

America and Its Enlightenment for Ch ina.s Western Development

Fan Jianyoung&Yang Bingjian

(Hangzhou Commercial College&Shangdong Financial College)

By Krugman.s core-periphery model,this paper analyses in detail the process of American Manufacturing transmission from North-east and the coastal areas of Mid-Pacific to the M id wes t.We fi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 anufacturing in American Midwest closely related to i ts increase of population(especially the population in urban),bettered inner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maintaining temporarily the transportation cost with the East areas.Now,comparing to China.s serious situati on of regional disparity,We believe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West is one of the solutions,which comes after the achievements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Key Words:core-periphery model;concentration of Manufacturing;Urbanization

JEL Classification:N610,O140,R580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Specialized Industrial Districts:

A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Approach

Jin Xiangrong,Zhu Xiwei

(School of Economics,Zhejiang Universi ty)

The agglomeration of s mal-l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in geographically deli mited area,known as specialized industrial districts (SID s),is the most relevant for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 ndustrial organizati on developed in Zhejiang in the last decad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s m of SID

.It is assumed that there are competitions within factors,industry-specific factors and

s

common factors,between every two industries.It concluds that the agglomeration of industry-specific factors in geographically delim-ited area can explai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SID s.

Key Words:Specialized Indsutrial Districts;industry-specific factors;agglomeration economies

JEL Classification:C610,R120

Survey on Income Distribution Theory

Yin Heng,Gong Liutang&Zou Hengfu

(Guanghua School of M anagcment,Peking University;Institu te for Advanced Study,Wuhan Universi t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rveys the lately developmen t of income distribution theory.With regard to the effect of income distribu-ti on on economic growth,we emphasize the politico-economic mechanis m,and introduce sociopolitical instabili ty,education-fertility decision,and market size channel.With respect to the dynamics of income di stribution,we introduce endogenous income inequality theory through hu man capital,wage mechanis m and interes t mechanism,review the theoretical evolvement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ncome distribution dynamics and technolog ical changes,financial develop ment.We also introduce the theory of welfare comparisons among inequalities.

Key Words:Income Distribution;Economic Growth Welfare Comparison

JEL Classification:D310,O100,O400

有效表达:如何把话说到点儿上 课后测试

单选题 ?1、使用XYZ+N黄金动机表达法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10 分) A 情绪稳定 不随意评价沟通对象 C 客观理智 D 不指桑骂槐 正确答案:B 多选题 ?1、关于说话和沟通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A 沟通是有目标和目的的 B 会说话就会沟通 C 沟通需要学习和练习 D 沟通和说话都是天赋 正确答案:A C ?2、针对沟通源的分类,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判断沟通是否会有效? (10 分) A 关系问题 B 态度问题 C 利益问题 D 面子问题 正确答案:A C D ?3、关于如何进行沟通定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A

自我表达 B 确定概念 C 找出参照物 D 重复对方的话 正确答案:A B C D ?4、针对沟通定标而进行反馈的自我表达,有哪两种形式?(10 分) A 理智表达 B 情感表达 C 情绪表达 D 手势表达 正确答案:A B ?5、表达不清主要是哪些问题引起的?(10 分) A 情商问题 B 思维不清楚 C 情绪不稳定 D 口才问题 正确答案:B D ?6、在工作汇报、演讲等信息量较大的沟通活动之前,我们需要对内容进行怎样的处理?(10 分) A 撰写有文采的文稿 B 建立清晰的逻辑 C 梳理内容的层次 D

搭建内容的结构 正确答案:B C D ?7、关于金字塔结构表达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A 创始人是芭芭拉·明托 B 创始人是摩根大通的一位咨询顾问 C 可以有效提升思辨、观察和表达能力 D 源自于图书《金字塔原理》一书 正确答案:A C D ?8、金字塔结构表达法的三个核心要点是什么?(10 分) A 开门见山 B 内容分类 C 条理分明 D 横向表达 正确答案:A B C ?9、关于XYZ+N黄金动机表达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分) A X代表客观事实 B Y代表个人感受 C Z代表动机和原因 D N代表具体的需求 正确答案:A B C D

财务管理理论发展史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早期是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诞生的,它是属于微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应用学科。直到今天,不少的学者还是认为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均衡理论及生产要素价格理论为财务管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在它发展了百余年的过程中,至今仍未找到统一的概念。其中一个是:财务管理是研究企业货币资源的获得和管理,具体地说就是研究企业对资金的筹集、计划、使用和分配,以及与以上财务活动有关的企业财务关系。(《财务管理》,卢家仪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无疑有着与人类生产活动同样悠久的历史,但现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无论就时间还是就理论发展而言,都只是近百余年的事情。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育的不完全,以及新中国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制度,使得我国近、现代财务管理的实践与理论发展在总体上显著地落后于发达国家。为此,欲知近、现代财务管理的内容构架及其发展过程和趋势,我们就不得不首先从西方谈起。 早在15世纪,商业发达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就出现了有社会公众入股的城市商业组织。商业股份经济的初步发展,要求企业做好资金筹集、股息分派和股本管理等财务管理工作。尽管当初尚未在企业中正式形成财务管理部门或机构,但上述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性确已在企业管理中得以凸现。到了20世纪初,由于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许多公司都面临着如何为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加速企业发展筹措所需资金的问题。故在这个时期,财务管理的重点就是筹资财务问题。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Thomas L.Green)所著的《公司理财》,被学界认为是筹资财务理论的最早代表作。其后的如1910年米德(Meade)的《公司财务》、1920年斯通(Arthor Stone)出版《公司财务策略》。由于这一时期西方资本市场发育日趋完善,各种金融机构的出现和金融工具的使用,加上企业扩大规模的需要促使财务管理学研究企业如何利用普通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来筹资;金融中介如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及信托投资公司在公司筹资中的作用。当时财务管理的侧重就是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描述和讨论。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企业的破产、清偿和合并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是对公司偿债能力的管理,这一时期的财务管理的重心是企业与外部市场之间的财务关系处理。这为企业财务状况的系统分析及对资产流动性分析打下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是财务管理划时代的分界线。1952年,美国著名财务学家哈里?马可维兹在《财务杂志》上发表的《资产组合的选择》一文,

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综述

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综述 信息来源:财经信息网日期:2011-07-11 作者:[崔丹] 经济学家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作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分配问题不仅影响到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政治的稳定。收入分配理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经济学家对其研究日渐深入,也得出了许多新的成果。自库兹涅茨假说提出之后,研究重点集中于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由于缺乏统一的实证分析结论,理论学家从多个角度研究两者相互影响的机制。本文梳理了收入分配理论发展的历程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并从政治经济机制、社会稳定机制、市场规模机制等介绍了相关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 收入分配理论演进概述 收入分配是经济学家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回顾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发现对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十分庞杂,从产生至今共经历了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当代的收入分配理论三个阶段。 古典经济学家曾对分配理论给予极高的重视,侧重于讨论土地、劳动和资本三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威廉·配第最早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此后,亚当·斯密将前者的理论作为研究社会财富创造和分配等问题的出发点。而针对分配问题进行开创性研究的则是古典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他始终把收入分配作为研究中心,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正是商品在参与生产过程的各阶级间的分配规律。 新古典经济学家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从生产要素角度研究分配规律的传统,发展形成了成熟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以边际生产力为核心研究收入分配,认为边际生产力决定生产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以均衡价格理论为核心研究收入分配,分析了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以及由此决定的工资、利息、利润和地租等一系列分配变量。 同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过程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揭示了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和体制变化同收入分配状况和趋势的内在关联。马克思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剩余价值规律促使资本集中、积聚以及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导致产业后备军队伍不断扩大,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有效需求不足。于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周期性爆发, 经济发展在经济危机强制调整中辗转行进。经济制度变动是决定收入分配机制的观点,是马克思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关联研究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当代收入分配 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对收入合理分配问题的研究,大致可概括

浅谈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青海省经济发展

浅谈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青海省经济发展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日趋多样化,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青海省的实际出发,依据国务院发展中心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粗略分析了我国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对目前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了评价, 指出目前我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通过四个方面对形成目前的消费水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消费能拉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鼓励和促进国民消费,研究消费水平,对于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消费拉动内需,制约因素,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 其中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消费群体,在现今中国经济整体趋冷的情况下,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统计, 1991—1999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 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平均贡献率为54.5 % ,可见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作为促进生产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居民消费,对我省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资源的配置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居民消费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我省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1】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居民消费从供给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转变,开放型经济模式不断发展,青海省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消费结构和层次不断提高,消费质量不断提升,消费模式实现重大突破。 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1

商务呈现表达的三大实战应用课后作业测试

商务呈现表达的三大实战应用课后作业测试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商务汇报“一二三”原则中的“一”指的是?(10 分) A 聚焦一个主题 B 阐述一个观点 C 达到一个目的 D 实现一个功能 正确答案:A ?2、结合金字塔原理,请示工作应该怎么做?(10 分)A 打小报告 B 要资源 C 提要求 D 说方案 正确答案:D ?3、关于工作中遇到问题请示领导的说法正确是?(10 分) 给领导做选择题 B 给领导做填空题 C 给领导做问答题 D 给领导做判断题 正确答案:A ?4、商务PPT的“骨”指的是?(10 分)

A PPT的核心观点 B PPT的逻辑结构 C PPT的设计 D PPT的字体大小 正确答案:B ?5、PPT制作102030法则中的20指的是什么?(10 分)A 最小字体20号字 B PPT页数不超过20页 C 时长20分钟以内 D 现场观众不少于20人 正确答案:C ?1、商务汇报“一二三”原则中有哪些内容?(10 分)A 聚焦一个主题 B 正反两个角度 C 兼顾三个方面 D 实现一个目标 正确答案:A B C ?2、请示工作不应该出现的词汇有哪些?(10 分)A 我以为 B 可能吧 C

差不多 D 大概其 正确答案:A B C D ?3、关于穿越成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 分)A 沉没成本小于穿越成本是合理的 B 一次完成交接工作的时间成本 C 多次交接付出的时间成本 D 穿越成本小于沉没成本是合理的 正确答案:B D ?4、即兴演讲应遵循哪些原则?(10 分) A 利他心 B 换位思考 C 以上统下 D 大道至简 正确答案:A B D ?5、参考金字塔原理,即兴演讲应包含哪些步骤(10分)A 复述确认问题 B 肯定赞美赢得时间 C 黄金三点法控场答疑 D 用事实说话 E 致谢 正确答案:A B C D E

会计理论的历史发展

会计理论的历史发展 要认识会计理论的目前状况,必须对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具有完善逻辑推理的会计理论通常是产生于会计实践之后,这种情况至今也是如此。会计随着历史的需要而发展,随着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的变革,会计技术和会计观念也在不断地变革,尽管很多会计技术和会计观念在环境已经不再需要它们以后,仍然还在延续使用一个较长的时期。 所有学科的理论和观念都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我们所以有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昨天。在进行变革时,必须考虑我们今天的情况和明天的目标,因而必须回顾会计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 会计理论的起源 早在公元前3600年就已经有了反映经济情况的记录,在希腊和罗马已经出现某些会计观念。例如,在公元初期,一个罗马建筑师就曾经提出对二个围墙的计价不仅应计算围墙的价值,还要每年扣减其价值的八十分之一。然而这些早期的记录和观念并不足以形成会计理论,因而,直至十四世纪复式簿记产生以后,才是研究会计思想和会计观念最合适的起点。 最早的完整复式簿记方法是从意大利热那亚中世纪商人的帐簿中发现

的,时间约在1340年前后,最近发现的证据证明复式记帐的创始日期还要早。我们不必进一步了解当时复式记帐的技术,就可以知道这种方法所依据的观念明显的有以下几个,企业单位和企业关系的观念,经济业务用货币形式记帐的事实,不同的项目可以按照共同的货币单位来比较50通过费用和产权帐户的使用,说明对资本和收益的区别已有所了解。在这些观念私技术产生之前,肯定需要某些前提知识的发展过程。 会计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中世纪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兴起。十一至十三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促进了意大利城市和东方贸易的发展,便意大利城市积累了财富。由于代理商和合伙人的出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可以使资本家的财富和年青商人的勇敢结合起来,而且,可以分担海运风险。在会计发展过程中,会计经营方式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区别于业主而使企业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代理方式所以重要,因为它需要会计责任。 会计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表达能力,其中包括书写技术、算术的应用和普遍使用货币作为共同计算单位等。尽管在复式簿记发明之后,用罗马数字记分类帐和计算净利很不方便,但仍在证式帐簿中曾使用达几个世纪之久,阿拉伯数字的引进大大促进了会计的发展。 社会制度方面的前提条件包括:(1)私有财产观念;(2)信贷的发展;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一、前言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

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高,原来的低收入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存在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高。见表2-1。 表2-1 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年份总消费占GDP比重% 居民消费比重% 政府消费比重% 1978 16.68 85.1 15.71 94.0 0.97 5.8 1979 17.46 85.6 16.65 93.9 1.09 0.6

2018年Office办公软件实用技巧培训考试 含答案

2018年Office办公软件实用技巧培训考试(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Office软件家族庞大,其最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CCESS,OUTLOOK等。 2、使用Office办公软件时,熟练应用快捷键能提升工作效率,常用的快捷键有: 全选:___________, 复制:___________,剪切:___________,粘贴:___________, Ctrl+Z:_________,Ctrl+B:_________,Ctrl+U:_________。 3、Word软件中格式刷可以应用的格式包括字体,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格式刷可以多 次连续复制样式。 4、在准备制作PPT演示文稿时,需遵循其六个理念:内容性,________,_________,文表图, 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不让观众看起来吃力,在进行PPT美化排版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统一四个 原则。 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下面对学习Office软件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增加工作技能 B.增加解决技术问题的途径 C.积攒培训课时 D.提升工作效率 2、下列对Excel软件所擅长的功能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A.表格设计 B.图表制作 C.文档编排 D.数据处理 E.图文展示 3、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时,可用于筛选的条件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填充颜色 B.字体颜色 C.数据条件 D.字符长短 E.文本条件 4、制作PPT时,为了突出重点,可以利用哪些对比的方法() A.大小 B.颜色 C.深浅 D.距离 E.形状

会计史 中国会计发展史

中国会计的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中国会计史的发展,分别是:我国会计的发展简史及其发展过程(具体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会计史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展望、研究会计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会计史;问题;展望;意义 会计史是研究会计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先导。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重要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都不能脱离历史考察与研究这一课程,对任何一个重要会计事件的认识,都必须进行历史的回顾、思索、分析与论证。会计史研究目前存在的一定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同时,会计学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广博的研究领域,而会计史的研究却始终涉及到它的精华部分。因而,在接受一定程度的会计专业教育与较为系统地学习过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后,系统地学习会计史,研究会计史学中的基本问题就十分必要,既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会计的发展 会计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而各个时期的会计又有其自己的特征。 (一)古代会计 在旧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出现了记数的必要,有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虽然目前末发现原始先民遗留下的结绳实物,但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均提示出先民结网是当时渔猎的主要条件,因此,结绳记事(计数)作为当时的记录方式具有客观基础的。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这些都是最早期的会计,为近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近代会计

马克思经济学国民收入分配问题

马克思经济学国民收入分配问题 一、劳动产权与分配的正当性 英国的约翰?洛克认为,人对自己身体享有天然所有权,因而,人对使用其身体的劳动过程的结果也应当享有所有权。[1]这一被凡勃伦称为“欧洲常识性理论”的劳动产权观显然影响了马克思并发展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于这一概念,马克思提出了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者不仅应当享有劳动力产权,更应当享有劳动产权。换言之,劳动者应当享有剩余价值,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只能被看作是非法的盗窃和不公正的剥削”。[2]基于以上观点,在收入分配领域,人们提出了国民收入的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原则要求,剩余价值应当在劳动者之间按照活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予以分配,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者不得食。虽然不是所有劳动者的活劳动都会被计入商品的价值(如商业劳动者销售商品时付出的劳动),但是所有劳动者都应当凭借自我活劳动的投入参与商品剩余价值的分配。不过,如果完全遵循所谓按劳分配原则,资本要素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要求将被否定,劳动和资本将会对立,显然,这会使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中国陷入实践上的尴尬境地。为了避免这一现实窘境的发生,一个被忽视的(或许是有意而为之)马克思主义观点又重新提出并被频繁引证:资本是积累的劳动,是物化的劳动,是“过去的、客体化了的劳动”。 这一“劳动与资本同一”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修正了资本内涵,肯定了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了劳动和资本理论上的统一。于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产权观,资本和劳动(尤其是劳动)都具备了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正当性。此时,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与其说是以私人所有权为依据,还不如说是以劳动产权的排他性为依据。众所周知,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值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物质消耗包括劳动力价值和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因此,实现劳动力价值的足额补偿显然是国民收入分配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力价值是维持劳动者本人所需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它包括三个方面:一、劳动者本人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二、劳动者子女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 三、劳动者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的足额补偿至少应该包括这三方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一、前言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 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 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 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 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 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 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 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升,原来的低收入 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 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 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 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 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 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 存有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 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 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 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 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升。见表2-1。 表2-1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试题及答案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试题及 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试题及答案课前测试 课程学习 课程评估 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9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在金字塔原理中,沟通的最终目的是:√ A使受众愿意听、有兴趣 B使受众能理解并接受说者的观点 C使受众记得住说者的指令 D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指令操作和执行

正确答案: D 2. 关于金字塔结构,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先重要后次要 B先全局后细节 C先具体后总结 D先论点后论据 正确答案: C 3. 听众分为领导和专家两类,在听的顺序方面,他们的相同点是:×A先全局后细节 B先重要后其次 C先结论后原因 D先结果后过程 正确答案: B 4. 金字塔结构有四项实用原则,其中类似兄弟关系的是:√ A结论先行 B以上统下

D逻辑递进 正确答案: C 5. 撰写工作计划主要有四大内容,其中不包括:√ A目标 B措施 C价值 D风险 正确答案: C 6. 一个论点三个论据,形成一个封闭的环,这指的是:√A逻辑递进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归纳推理 正确答案: D 7. 商务文书写作采取的最恰当的结构是:√

B总分结构 C总分总结构 D并列结构 正确答案: C 8. 在TOPS原则中,O指的是:√ A目标明确 B全面完整 C论点鲜明 D论据充分 正确答案: B 9. 以金字塔结构思维布置任务包括四大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A背景 B任务和标准 C措施 D考评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胡爽平 【摘要】:分配问题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因而一直都是理论研究和人们关注的焦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基尼系数近十年来一直在0.4以上,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悬殊,分配不公现象广泛存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长此以往,必将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破坏社会的安定团结,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有的学者开始对作为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提出了各种质疑,如:按劳分配在我国现阶段还只是一种趋势;按要素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它们之间是表现形式与内容实质的关系;贯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就消灭了剥削现象;复杂劳动是生产力特别高的具体劳动等等。基于此,本文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这个主题,直面理论和现实的需要,进行尝试性探索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不是空中楼阁,其理论来源之一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思想,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思想主要包括:15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莫尔关于“各取所需”和康帕内拉关于“按需平均分配”的思想;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分配思想,圣西门在他设想的实业社会制度里,用“按劳动贡献”来决定每个成员地位和收入;傅立叶则主张在他的“和谐社会”里,实行按资本、劳动和才能的比例进行分配;欧文和勃雷提出关于在未来社会的分配应是“等量的劳动应该得到相等的报酬”等等。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来源之二是古典经济学的分配思想,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魁奈、斯密、李嘉图等人的分配理论的基础上,继承了他们关于分配理论的合理成分。本文在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渊源进行了研究之后,系统地总结出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内涵:分配是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劳动价值论是其理论基石、以人为本是其理论主线、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是其分配方式、公平分配是其理论的价值所在。在此基础上,笔者又从分配理论出发,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对新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和梳理,并分析了其变迁的内在逻辑性。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机械地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和苏联模式,在高度集中的所有制下实行“按劳分配”,搞平均主义,极大挫伤了人们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严重破坏了生产力。改革开放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为指导,对分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收入分配制度。随着我国分配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发展,并产生了许多的新成果。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在中国转型时期的新发展作了重点的分析,着重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理论,分析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研究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有机统一,并对公平与效率优化组合的问题作了阐释。对理论研究的目的,除了发展理论本身之外,就是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在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进行研究的同时,着眼于实际,对分配领域中出现的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等现

用金字塔原理搭建你的逻辑思维 (课程编号:PTC035101)

用金字塔原理搭建你的逻辑思维 ?倒计时:00分00秒 ? 1.课程学习 ? 2.课程评估 ? 3.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金字塔原理》一书的作者是谁?(10 分) ? A 希拉里·克林顿 ? B 芭芭拉·明托 ? C 芭芭拉·肯尼迪 ? D 沙拉·布莱曼 正确答案:B ?2、《金字塔原理》源自于哪家著名咨询公司并被用做公司标准?(10 分)? A 微软 ? B 摩根大通 ? C 雷曼兄弟 ? D 麦肯锡 正确答案:D ?3、金字塔原理要求我们的表达要以谁为中心展开?(10 分) ? A

以受众为中心 ? B 以领导为中心 ? C 以自己为中心 ? D 以客户为中心 正确答案:A ?4、一般来说,一篇文章、PPT或演讲应该有几个中心思想?(10 分) ? A 3 ? B 2 ? C 1 ? D 4 正确答案:C ?5、按照结论先行原则,文章、PPT或演讲的中心思想应该出现在什么位置?(10 分)? A 开头 ? B 中间 ? C 结尾 ? D 随时都可 正确答案:A ?6、职场沟通误区之一“起伏山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0 分) ? A 没有提炼核心信息 ? B

逻辑混乱 ? C 语速太快 ? D 没有利他心 正确答案:D 多选题 ?1、金字塔原理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10 分) A 结论先行 B 以上统下 C 归类分组 D 逻辑递进 正确答案:A B C D ?2、常见的逻辑递进的顺序有哪些?(10 分) A 时间顺序 B 结构顺序 C 重要性顺序 D 大小顺序 正确答案:A B C ?3、职场表达常见的四个误区有哪些?(10 分) A 断头铁路 B 旋涡迷踪

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简史

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简史 人类的认知活动是在历史的延续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这种认知逐步完善并形成科学的理论,会计理论也是如此。了解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认识会计理论的历史发展规律,也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要完整地描述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是极为困难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这种研究成果的发表。要完整地描述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除了要对中外会计发展历史有精深的了解外,还要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可供参考,对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也有极高的要求,我们不具备上述条件。但是这种研究确实会推进会计理论的发展,本着这种愿望,我们愿做一种偿试,以期抛砖引玉。 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15世纪以前的会计理论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会计理论的研究,殊难考证。从现有的史料来看,人类考虑会计的理论问题,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400-2980年的古埃及第一、第二王朝期间,政府已对动产和不动产的盘存作了制度性的规定。到了第四王朝时期,政府对财产盘存的主要内容、盘存程序、

盘存的内部牵制制度等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1这说明会计理论的萌芽已经开始。 2500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先驱孔夫子对会计有精深的认知:“孔子尝为委吏,曰:会计当而已矣。”2孔子讲的话,给后人留下了悬念。这里的“当”字较难理解,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讲法。根据我们的理解,这个“当”字以得当、适当来解释为妥。例如“岂非用赏罚当邪”3中的“当”字,就是正和合宜的意思。具体说来,这里的“当”字大致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会计事务的处理方法要选择适当。孔子讲中庸,讲礼制。中庸有求人们不偏不倚地处理包括会计在内的社会事务,礼制(周礼)则为中庸之道提供了一套行为标准。这里“会计事务的处理方法要选择适当”,既可能体现在会计方法选择上,也可能体现在收支标准的执行上。孔子既批评管子为盖君丑而在个人生活方面过于奢侈,又责难晏子在生活上过于克己而有损于士大夫风度。所以孔子是主张该收则收,该花则花的,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适度税收,适度消费。 二是会计对账薄的计算记录和会计报告要正确得当。西周以降,人们对会计的认识加深,司会的内部审计制度、宰夫的就地稽察制度、会计记录之间的交参互考制度相继建立,会计对账薄的计算记录和会计报告是否正确得当,成为1(前苏联)索科洛夫,陈亚民等译,《会计发展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 2《孟子·万章下》 3《吕氏春秋·赏篇》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及现代启示(1)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012222290.html,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及现代启示 作者:乔榛徐龙 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年第02期 摘要:收入差距现已成为一个凸显的世界性问题,作为最发达的美国因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引发经济危机并向全世界扩散;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收入差距扩大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而无法自拔;多数转型国家也为收入差距扩大而困扰。所有这些国家呈现出来的收入差距问题的背后都有自由市场或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阴影。这意味着当今现实对经济学理论或收入分配理论提出新的要求。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强调收入分配实际上是以要素“地位”为根据并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体现出一种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新解释,或者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收入分配研究新范式。 关键词:马克思;收入分配;《资本论》;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经济危机;中等收 入陷阱;主流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2-0008-05 一、引言 人类的特殊生存方式与社会生产性质使生产和分配这两个问题成为永恒的主题。经济学家更是不遗余力地在这两个问题上不断地探索和开拓。古典经济学的诞生就是从研究财富的生产开始的。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把自己的奠基之作叫做《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如何增加国民财富,斯密提出的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又需要进一步发展分工,分工的发展与交换或市场的规模和范围有关。而市场是如何运行的?这涉及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核心范式,首先一个良好的市场一定是自由放任的,因为这可以为每个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人”提供最佳的利益实现途径,为此,尽量减少对市场进行干预,哪怕是拥有强大权力的政府。在斯密的古典经济学逻辑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对生产和分配这两个基本问题的经典分析。生产创造的财富势必要在生产者之间进行分配。首先,生产出的财富多少决定着生产者可以分配的对象多少,因此要尽力实现财富的增长;其次,生产的财富一定时,这些财富在参与生产的要素所有者之间如何分配,不仅适用于市场机制,而且也与各要素所有者的地位有关,这既决定于各要素所有者的交换地位和生产地位,也受到国家干预的影响。如此可以看到,在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中,无论是生产还是分配,其具有的丰富内容,使 他名副其实地成为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然而,作为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巨大贡献是提供了一些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而不是最终的标准。 我们仅从分配来看,斯密就分配的根据提出了“贡献”和“地位”两种机制。各生产要素基于它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使各要素所有者获得相应的收入,如工人获得工资、资本家获得利润、地主获得地租,其具体的量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另外,各生产要素还基于它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决定了各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的多少,如资本所有者之所

经济学对会计理论发展的影响

经济学对会计理论发展的影响 会计理论依靠经济活动而产生,在经济活动中快速发展和完善,作为实践性理论来说会计理论与经济息息相关,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和推动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会计理论和实践反过来也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1、经济学概述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是一门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进行研究的社会科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一一客观规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作出选择的科学,经济学在一方面是研究财富的生成,在另一方面,研究的是人类本身。经济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体里生产的增加和总体成长,也包括了这些发展对于体制内所带来的改变,亦即均衡的变动以及新的均衡的达成。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相应地出现和形成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由于经济思想和学说受社会、历史、阶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随着历史时代的更迭而发生变化。经济学作为系统的学说理论,以价值机制为核心,描述经济过程,主流经济学理论依靠的是先验的经济模型,并从中衍生众多概念。这些经济论述往往假设在主要情况不产生变化的前提下,研究聚焦的变量是如何因

应各种条件进行改变。当进行经济学论述时,经济学家重视的是寻找可以以最少观察资讯来实证、最为明确表达、同时可以衍生出其他研究的理论。 2、会计学概述 会计学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的流动。 会计学是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研究如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和预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指标)为主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监督、控制价值活动,促使再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它是人们对会计实践活动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从本质上而言,会计理论是经济信息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数据转化为货币化的会计信息,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地信息。 3、经济学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3.1对基本会计概念和范畴的影响

《经济与社会》第三课复习提纲--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重要性(意义) 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須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为什么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 (1)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2)人民需要: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地位: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3)关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 -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4)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第二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 1.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构成 (1)内涵: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2.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为什么?) (1)必要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 2 )重要性:只有形成符合中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城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类好生活的向 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 经济体系。 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用金字塔原理搭建你的逻辑思维-时代光华课后习题满分答案

用金字塔原理搭建你的逻辑思维 倒计时:00分00秒 1.课程学习 2.课程评估 3.课后测试课后测试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单选题1、《金字塔原理》一书的作者是谁?(10 分) ? A 希拉里·克林顿 ? B 芭芭拉·明托 ? C 芭芭拉·肯尼迪 ? D 沙拉·布莱曼 正确答案:B 2、《金字塔原理》源自于哪家著名咨询公司并被用做公司标准?(10 分) ? A 微软 ? B 摩根大通 ? C 雷曼兄弟 ? D 麦肯锡 正确答案:D 3、金字塔原理要求我们的表达要以谁为中心展开?(10 分) ? A 以受众为中心 ? B 以领导为中心 ? C 以自己为中心 ? D 以客户为中心 正确答案:A 4、一般来说,一篇文章、PPT或演讲应该有几个中心思想?(10 分) ? A 3 ? B 2 ? C

1 ? D 4 正确答案:C 5、按照结论先行原则,文章、PPT或演讲的中心思想应该出现在什么位置?(10 分) ? A 开头 ? B 中间 ? C 结尾 ? D 随时都可 正确答案:A 6、职场沟通误区之一“起伏山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0 分) ? A 没有提炼核心信息 ? B 逻辑混乱 ? C 语速太快 ? D 没有利他心 正确答案:D 多选题1、金字塔原理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10 分) A 结论先行 B 以上统下 C 归类分组 D 逻辑递进 正确答案:A B C D 2、常见的逻辑递进的顺序有哪些?(10 分) A 时间顺序 B 结构顺序 C 重要性顺序 D

. 大小顺序 正确答案:A B C 3、职场表达常见的四个误区有哪些?(10 分) A 断头铁路 B 旋涡迷踪 C 起伏山峦 D 坐过山车 正确答案:A B C D 4、改变“断头铁路”、做职场靠谱青年应该做到哪三点?(10分) A 24小时不关机 B 事事有回应 C 件件有交待 D 做事做完整 正确答案:B C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