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一、单项选择题

1.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条件不包括()

A.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B.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

C.《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 D.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

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3.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海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

4. 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说,我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A.欧洲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回了玉米

D.葡萄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5.“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的。”主要是由于()

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使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曾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6.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重要阶段,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B.东方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C.东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其他国家

7.“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核心观点是()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非洲开展的工业革命已经进行

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D.非洲成为了新的市场

8.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B.工业革命后

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厂制度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9.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年—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 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 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10.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设菲尔德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B.大量吸引外来移民

C.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 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1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大企业时代到来。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对上述材料的准确理解是()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已成了计划经济

B.垄断组织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垄断组织消灭了私人生产

D.垄断组织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2.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我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A.对华贸易合法化

B.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商品贸易的大门

D.获得了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13.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被打开

B.鸦片走私泛滥,抽走大量资金

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D.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

14.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15.据1887年《海关报告》,牛庄土纱每包(150公斤)售价白银87两,洋纱每包(150公斤)售价仅白银57两。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

①洋纱因价廉更具有竞争力

②土纱以质优受到用户的欢迎

③机器生产对手工生产的优势

④洋纱的运销受到特权保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16.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7.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洋务运动打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18.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是指()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

19.19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措施是( ) 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

B.开展洋务运动实现富国强兵

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

21.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化( )

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②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③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2.促使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出现“黄金时期”的主要因素有()

①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无暇东顾②民国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政策

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④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23.下图为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葡萄酒公司的亲笔题赠“品重醴泉”。张裕葡萄酒是中国的知名品牌。1892年由华侨实业家创办了烟台张裕葡萄酒酿酒公司,它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酿酒工艺,又借鉴了西方技术,酿制成色味纯正的葡萄酒。这一企业的创办说明了()

A.张裕葡萄酒公司是山东著名的民族工业

B.“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山东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D.山东的封建小农经济结构已完全解体

24.从下列一组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当时中国已经摆脱外来经济控制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的进步潮流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5.铁蛋的曾祖父铁锤是近代的一位民族资本家,由于更多外资企业在中国出现,他的企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近代史前期外资企业大量外资涌入中国()

①是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②开始于《马关条约》签订后③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④是民族战争失败的结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26.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值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③日本的经济掠夺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27.下列对近代服饰风格演变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民间服饰变革推动政府服饰变革

②政府倡导推行又使新服饰走向社会下层

③“易服”与“断发”并行,是社会变革的缩影

④洋装与传统服饰具有不可调和的冲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8.上海是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最大的城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缠足会”最早在上海成立 B.上海近代居民典型住宅是居住大院

C.上海出现了第一家国人经营的西菜馆 D.中国人在此地首次尝试摄制影片

29.居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之一,居住形式是人类物质文化的反映。观察下图,其中受到外来文明影响较大的是()

30.在辛亥革命时期,老百姓能读到的报纸是()

31.鸦片战争之后,“竞尚洋装”现象的出现说明了哪些问题()

①工业革命之后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不可阻挡

②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

③近代服饰的变化便利了人们生活,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等

④体现了当时国人一味崇洋的病态心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 以下服装图,哪一款反映了近代中国近代女子最具代表性的服饰的是()

33.中华民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音乐茶座和看电影成为上流社会的生活时尚

B.鞠躬、握手等礼仪的推广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C.民国初年,旧有婚姻观念有了完全改变

D.中山装流行,逐渐成为中西合璧的“国服”,为国人青睐

34.1887年,李鸿章修建津通铁路引发了长达十余年的铁路之争,这说明()

A.铁路违背历史潮流 B.铁路扰民、夺民生计

C.铁路触动了封建落后意识 D.铁路花费太高

35. 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开通未过多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中国传统的保守落后的思想意识造成了铁路在近代中国的命运多舛

②历史的车轮是向前发展的

③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是不以中国人的好恶为转移的

④新时代的到来是不可抗拒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6.关于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从根本上来讲,是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

②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③发展缓慢,受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

④分布不均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7.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统一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D.欧洲的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历史发展的重心

38.“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此话的真实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B.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

C.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

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39.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A.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B.民主运动的推动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40.1895年美国300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4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经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①外国商品占据中国市场

②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

③开始出现商品经济

④外国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⑤广大农村仍然主要是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③④

42.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3.观察下图,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

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A.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B.中国、英国、德国、美国

C.英国、德国、中国、美国

D.中国、英国、美国、德国

44.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45.晚清实业家张謇认为:“发展实业重点应当放在纺织业和钢铁业上”。但是实施的结果,纺织业发展空前,而钢铁业一筹莫展。当时中国钢铁业没有进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

B.清政府尤其是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投资多,周期长、利润少、私人不原意投资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业资源掠夺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竞争

46.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47.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护国战争打响了!”

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

48.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C.西方殖民者涌人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49.有资料说:“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自唐代起,中国就有了邸报。但邸报的作用仅限于传达朝政信息,所载内容无非是皇帝诏令,诸臣奏议与宫廷动态而已,且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览。及至晚清,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绪。从上述资料中无法获取的有关中国报纸起源的信息的是()

A.唐代“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

B.晚清时中国有了近代报纸

C.“邸报”是官吏士大夫私人创办的

D.中国近代报业是欧美传教士和商人开创的

50.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

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②教育制度的改革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二、材料解析题

51.1992年,正值哥伦布开辟新航路500周年之际,美国明尼达大学法律系对哥伦布进行了一次审判。身着15世纪服装的12人陪审团进行了3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年前犯下了谋杀罪、剥削奴隶、专制、灭绝种族的屠杀、给未成年者定罪、强奸及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有鉴于此,哥伦布被判处350年徒刑。

依据所学知识,阐明一下这一判决的依据。我们以什么样的正确态度来看待哥伦布开辟新航路?

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了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唯一自然基础。

——马克思《资本论》材料二(按:下文出自一位在奴隶贸易后期进入非洲内的殖民者的记述。)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等著《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材料三法国的革命事件和在圣多明各(海地所在的岛屿)由杜桑·卢维杜尔领导的(来自)非洲的奴隶的斗争震撼了整个奴隶占有制。各国的奴隶贩子及其拥护者对法国大革命及整个自由思想惊恐万状。非洲人在西印度群岛(位于拉美地区)发动的日益频繁的骚动,更使他们成了惊弓之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公开大规模输入奴隶是危险的。

——阿勃拉莫娃《非洲:四百年的奴隶贸易》材料四奴隶贸易的废止正如它的发生一样,是资本主义发展决定的……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将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杨人楩《非洲通史简编》请思考:

(1)据材料一、四分析奴隶贸易兴起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3)据材料三、四说明为什么在19世纪后,奴隶贸易会逐渐停止下来?

(4)通过上述材料,你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质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殖民扩张的认识。

5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商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以之区处。不过铜钱火器之类,仍照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官入役,当随时设法羁縻耳。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965年)

材料二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缘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

材料三今日自强之路,首在开辟和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后造皆系军火,于是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造仿,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民风。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在采用大机器生产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

5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1)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

(2)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客观条件?

材料二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3)南洋公司与英美烟草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

55.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决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英国画家阿罗姆描绘19世纪初期广州的街道景象是:街道上人群涌动,两边商铺雕梁画栋,旗幡飘扬,商铺二楼的窗户,使用的是澳门风格的百叶窗,店家都有凉棚、洋伞,商店类似南欧城市的“骑楼”风格。

——据李天纲著《大清帝国城市印象》材料二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S.D在187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

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据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材料三1875年的广州商务报告称:“……中国人已经普遍使用黄磷火柴,并且输入了几百万箱,现在用打火石取火的已经少见了。在使用煤油及其他矿物油以及煤油灯方面的情况也一样。同时欧洲的洋伞,几乎完全代替了中国纸伞。广州大量地仿制欧洲洋伞并运往其他口岸和内地销售。”

——摘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材料四 1906年广州出版的《赏奇画报》……其征订广告,就是画着一位身穿西装、带着西式小帽的先生,手拿着“赏奇画报出世”的旗子作宣传。粤东烟草公司,出品的伟人香烟,其封面也画上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

——摘自蒋建国著《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请回答:

(1)依据材料提取有关广州近代社会生活的表层信息。(不得照抄原文)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州近代社会生活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5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旧习最堪羞,女子竞同牛马偶,曙光新放自由候,独立占头筹。愿奴隶根除,智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

——鉴湖女侠《勉女权》材料二“中国女子在京(指东京)者百人许,而其最著名者共30人,就中长于英文者有吴弱男女士及陈撷芬女士一流;长于汉文者有秋瑾女士、林宗素女士一流;长于数学、几何、代数者有陈光漩女士、黄振坤女士一流。长于音乐者有潘英女士一流。”

——《外国特别调查》,《女子世界》第3期材料三陈撷芬撰文《女界之可危》口:“国既为公共,全能让彼男子独尽义务,而我女界漠不问耶?非但彼男子欲始终鄙我,不能平等,即彼男子以平等与我,我辈自由,问能无愧乎?”

——陈撷芬《女界之可危》材料四“妇女都在为革命尽力。我打算近日去日本。回国后白然是参加可敬的苏氏姑娘组织的娘子军,为革命而战……假如不需要娘子军,那我就深入内地,或演说或做密使,决心为革命奉献自己的生命。”

——《吴女士和叶女士》,《东京朝日》材料五秋瑾即曰:“欲脱男子之范围,非自立不可;欲自立,非求学艺不可,非合群不可。”

——《秋瑾集》材料六 1912 年 4 月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等联合其他各省的妇女政治团体织成女子参政同盟会。宣布宗旨为:“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政权。”此期,以吴木兰为会长的女子同盟会也宣布:“本会之设以民国促进共和,发达女权参预政事为宗旨。”

——上海社科院历史所《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请回答:20世纪初,面对社会巨变,中国新女性表现出的思想意识新动向。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新动向”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5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毁路口号

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旋急毁坏大轮船”的揭贴。

1876年,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到吴淞的客运铁路,清政府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

材料二“马拉火车”

1878年,英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激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之间9千米长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用马拉,被讥讽为“马车铁路”。

材料三中国进口第一辆奔驰轿车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请回答:

(1)西方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2)义和团的口号与清政府拆毁淞沪铁路在性质上有何区别?

(3)你怎样理解“昨天”发生的这些故事?

58.李鸿章答美国记者问

美国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出路吗?

李鸿章: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来我国投资……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我将牢记格兰特将军的遗训。所有资本,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都可以自由来华投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发展经济的观点?

(2)你认为李鸿章的观点是否有道理?

(3)当时李鸿章的愿望能否实现?为什么?

(4)由此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C 《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使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这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条件,而是原因之一。

2.C “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的含义是指既有这种想法,又有实现这种想法的基础、条件。

3.D “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的意思是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也说明传播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

4.D 玉米是美洲土生土长的作物,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传遍了世界各地。

5.B 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

6.A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和方法。

7.D 非洲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适应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8.A 可用排除法。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工业时代,即工厂资本主义三时期,工厂制度成为一种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9.C 由材料中“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可以得出: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各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

10.D 工业革命促使农民走向城市,农村依附于城市,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11.B 从材料中“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可以得出垄断组织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12.D 此材料中的“商务”是指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已经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就是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13.C 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获得的特权,争相对华倾销商品,但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从1846年起,输入总额开始下降,以后10年间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14.A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冲击中国自然经济,致使其逐步瓦解,同时西方的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但并未彻底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

15.A 根据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在洋纱洋布冲击下大量破产的史实,可判断②项不能成立。洋纱之所以价低质优是因为洋纱是使用机器生产的,此外洋纱的运销受到特权保护(《天津条约》中关于洋货低关税的规定),可降低成本。

16.C 列强的入侵,逐步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17.C “根本依据”应从生产力角度考虑,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大机器生产方式,开中国近代化之先河。

18.B 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却“遗其体”不学习其制度。

19.A 自然经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直存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洋务企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的通商口岸,并一直存在于近代的中国。

20.B 紧扣“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这个关键字,容易得出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1.A 中国的近代化由于发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与欧美国家相比,既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又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领导近代化的除了资产阶级外,还有封建地主官僚等,如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是两者的相同点。

22.B 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项都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

23.A 烟台张裕葡萄酒酿酒公司的创办是1892年。B项应该是辛亥革命后;C项应为戊戌变法后,且创办张裕公司是经济行为,不能说“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D项说法错误。

24.B 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的是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故②项排除;由于身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的民族工业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摆脱外来经济控制,故③项排除。

25.B ①明显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B两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纷纷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故②正确。因此答案选B。

26.D 从题干的关键词“外部原因”得出,①错误;从1934-1948年间,该公司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受到战争的影响、官僚资本的压制、日本和美国的经济侵略,故②③④正确。

27.B 洋装与传统服饰并行,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是中西合璧的产物,④项叙述错误。

28.C “不缠足会”最早在广州成立,上海近代居民典型住宅是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而居住大院主要是在北方,中国人在首次尝试摄制影片是在北京。

29.A 上海由于受到外国侵略比较早,接受外来文明的程度比较深,建筑风格深受外国影响。其他B、C、D 三项都是带有明显中国古典特色的民居。

30.D《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创办于1905年。

31.A “竞尚洋装”表现出当时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对先进文明的适应,不能单纯地理解为病态的心理。

32.C 旗袍是在“西风东渐”过程中出现的,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是近代女子最具代表性的服饰。

33.C 民国初年,旧有婚姻观念有了改变,但不是完全改变,注意词语的准确性。

34.C 中国人自建铁路应是近代化的开始,火车在速度、运输力等方面优势明显,但是却遭到人们的反对,

说明长期封闭的封建落后意识在制约着铁路的发展。

35.A 铁路作为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中国也应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36.A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决定了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37.B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世界形势,使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统一的整体。

38.B 1500年,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对黄金的需求增加。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洲的发现促进了各地之间联系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为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资金来源。A、C、D三项都是发现美洲的意义,但不是材料的真实意思。

39.A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动力,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性时间——19世纪中期,那时欧洲工业革命正方兴未艾。

40.C 大企业出现后,政府与大企业之间联系趋于密切,大资本家通过出任国家官员等形式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41.B 商品经济不是到鸦片战争后才出现的,故排除③项;⑤项体现的是“半封建经济”的特点,所以排除。

42.D 根据题中“五口通商后”这一关键信息,可知题中现象发生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当时列强已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逐渐沦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清政府不能再维持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③错误。

43.D 四条曲线表明了大国的兴衰。A项明显是中国,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走上坡路的时候,中国正在清王朝统治时期,势力日衰;B项在三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最早,而且在19世纪8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后,开始走下坡路,可以判断是英国;C项在1860年以后快速发展,可以判断是美国,经过1861—1865年的内战,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项是德国,在1871年完成统一后,经济也快速发展。

44.B 有心和无心的意思在这里就是指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说,洋务运动原本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是最终没能达到这个目的,却在客观上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5.D 结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和晚清社会情况,分析主要原因是外国侵略的结果。

46.A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将兴办实业与收回利权相结合,带有明显的爱国性,1904—1907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执行奖励实业的政策,所以B项不正确;C、D两项从时间上看都发生在1904—1907年之后,不是形成这一浪潮的原因。

47.D “1915年”是重要信息。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于上海,此时期民主科学的观念开始进入人心;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在租界里的西方人,建立西式洋楼,乘着西式轿车;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颁布剪辨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

48.B 吃西餐显然并不是资产阶级的特权,A项错误;西餐代表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同化”政策,C项错误;D项的表述与事实不符,直到现在,大部分中国人仍然更喜欢中餐。

49.C 根据“‘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自唐代起,中国就有了邸报”可获取A项信息,根据“及至晚清,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绪。”可获取B、D两项信息,无法获取的信息是C项。

50.A 本题的关键词是“民国之初”,②③项显然与这一时间限制不符,可以排除。

51.答案要点:哥伦布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给印第安人带来的灾难和种族灭绝,在美洲的掠夺犯下了滔天罪行。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应当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充分肯定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哥伦布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应该全盘否定;哥伦布一生有功有过,应该全面正确认识。

52.答案要点: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原因:美洲的印第安人被屠杀,美洲土地开发后缺少劳动力。

(2)造成非洲人口大量减少,社会经济倒退,长期贫困落后。

(3)西方国家需要从非洲获得大量原料;黑人奴隶的不断反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4)资本主义是侵略掠夺奴役屠杀亚非拉人民才发展起来,是血腥的。

(5)殖民扩张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给亚非拉等被掠夺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53.(1)创办采用机器大生产的军事工业,是抵抗外来侵略的根本措施;采用大机器生产也有利于民用工业;但禁止民间采用机器铸币和生产军火等,以免危及清政府统治。

(2)问题:严重入超。原因:中国的手工商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的机器产品竞争。解决:在中国创办采

用机器生产的民用企业。

(3)“求富”是“求强”的基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扩张;民用工业的发展对军事工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54.(1)迅速上升。

(2)条件:①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的环境。②民国的建立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如推翻君主专制,倡导使用国货等。③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

(3)①外国侵略势力努力要继续控制中国市场。②民族资本家具有反帝爱国的积极性。

55.答案要点:

(1)出现了西式和中西风格融合的建筑;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大量使用和仿制西方日常生活用品;西式服装成为当时的时尚;店铺林立,商业繁荣;重视广告宣传;出现了报刊、杂志。

(2)特点:开放与兼容;重商与务实;开拓与创新。原因:自古以来就是岭南文化中心。海上丝绸之路也从这里开始,使其具有开放兼容的文化特征,易于接受外来文化;清代闭关锁国后,广州是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鸦片战争后,是第一批开放的口岸,最早受到西方冲击;近代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56.答案要点:

新动向:反对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重视知识;主张男女平等;独立自救;积极投身革命浪潮中;注重“合群”或妇女联合;积极准备参政。

原因:20 世纪初西方民土平等和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新时代妇女炽灼的爱国激情与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民国建立后解放妇女的措施;维新变法期间的戒缠足兴女学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地位和解放了思想。

57.答案要点:

(1)控制中国铁路交通,便于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并将其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2)义和团的口号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具有反帝爱国性质,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把西方文明和侵略分清,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清政府拆毁淞沪铁路是为了天朝上国的尊严,维护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3)西风东渐,铁路传入中国,但落后的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并没有认识到西方文明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但西方文明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58.答案要点:

(1)重视发展工商业,欢迎来华投资,但关乎国家命脉的铁路、电讯等例外。

(2)李鸿章的这个看法是有道理的

(3)他的愿望不能实现。因为美国在华投资的目的在于掠夺中国财富,不会真正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已经受到严重损害,所以他的主张不能实现。

(4)今天对外开放的前提是主权平等;引进外资的同时也要发展民族工业;引进外资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整合[岳麓版]

历史必修二教材整合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 为什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整合教材可以对本册教材的全部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在以后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在处理一册课本之前,一定要先从某个角度去整合全部内容,把点连成线,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然后在复习每节课时再把点放在线上,这样就可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为什么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教材内容? 1、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可以发现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2、对研讨某个相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而言,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可以使我们能够全面、科学地认识评价历史。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必修二内容: 一、 农业文明时代 (一)农耕文明 1、耕作方式的演进:(从生产力角度) (原始社会)(原始末期至商周)(从春秋战国起)2、土地制度的演进:

(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战国以后)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以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辅(产业结构);_________的农业生产模式;“__________”式的经营方式。 (二)农耕经济的补充:工商业(领先于世界) (三)政府的政策:________ (四)分化出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_________萌芽(发展缓慢) (原因:①根本原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②市场因素: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_________极其低下;③政策因素:清政府______________等政策; ④观念因素:商人、工场主__________、投资土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五)近代前夜的迟滞 (因素:内因:明清__________、闭关锁国、固守_____经济;外因:西方列强完成____________,对外侵略扩张) 二、工业文明时代 (一)________率先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主题线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闭关锁国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书法名家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马夏的残山剩水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政治上:主要是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及其演进过程);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及其代表性法律文献; 经济上:了解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发达以及海商业繁荣; 思想文化上: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成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智者学派中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道德与知识的联系和认识你自己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其对哲学的发展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由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具体分界线争论不休,我这里就采用课本的观点,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近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线。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政治上:了解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和主权的破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记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时间点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和地位,最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和过程以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强化版

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易错点: 1,西周受封诸侯对土地享有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买卖; 2,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标志着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3,井田制下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无权支配劳动产品;个体农耕下农民能够支配部分劳动产品; 4,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与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是汇票,不是货币。 山东历史: 1,春秋时期齐鲁的税制改革,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 2,农业书籍: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元代王祯《农书》; 3,手工业:齐国盐铁纺织业发达;西汉设“三服官”;西汉丝绸之路的源头; 4,商业:战国秦汉时临淄和陶是著名经济都会;

考点一:农业 有利因素不利因素 耕作方式 土地制度小农经济成为封建基础组织形式 土地私有,以家庭为单位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结合,自给自足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 1,铁犁牛耕,开垦私田;2,战争频繁,遭到破坏;3,税制改革,承认私有。 土地兼并: 原因:土地私有制度和土地买卖制度 影响:政治上政府收入减少,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王朝走向灭亡;经济上农民普遍贫困,工商业者买田置地,影响工商业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小农经济成长因素: 有利因素: 1,生产工具的使用:铁犁牛耕; 2,封建政府的扶植:重农政策; 3,农民自身的努力:拥有生产资料,提高生产积极性,提高耕作技术,提高单产产量。 不利因素:

1,规模小,条件差,剥削重; 2,天灾人祸,土地兼并,人口增加,威胁破产; 3,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的农业,始终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表现: 1,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 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3,封闭性:老死不相往来; 4,脆弱性:容易受政策、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影响; 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小农经济的影响: 1,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我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2,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3,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漫长。 明清时期小农经济的成就: 1,14-18世纪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衣食结构变化:双季稻的扩种与增产,玉米番薯的引进和推广,广泛植棉; 3,赋役制度变革:明中后期一条鞭法;清前期摊丁入亩,标志着赋役制度的成熟; 4,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大量增长; 5,农业科技进入经验总结阶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国家政策)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精耕细作(人们不断更新生产工具、灌溉工具,提高农耕技术和水利技术,使粮食亩产量提高,是中国农业的特点,)(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的产生: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南稻北粟 3、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二)生产工具、农耕技术、灌溉工具、水利技术的进步: 1、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骨耜等石器;进入文明时代(商周),主要农业生产工具仍然是耒、耜,但是也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 2、农耕技术的发展: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唐代曲辕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灌溉工具:翻车和筒车等。 4、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汉明帝派王景负责治理黄河,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 (三)个体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产生: 1、产生: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 2、形成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铁犁牛耕)的进步。直接原因:私有土地的出现 3、小农经济的特点(评价):①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②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与市场联系少; ③落后性:后期阻碍社会经济发展;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等影响;⑤稳定性:在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稳定了社会经济;⑥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地位(影响):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废井田,开阡陌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公所有 2、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3、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其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土地私有制存在问题: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不能解决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 (二)租佃关系(地主与佃农) 过程:由战国,随着私有土地而产生,到明清:普及全国,取代自耕农,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 趋势: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 影响:由于,农民可以获取一部分粮食,所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业生产。 三、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粮食产量高)的南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经济区域的特点:多样性、不平衡。 2、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汉代时的经济中心)、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二)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两晋之际、中唐的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靖康之变)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①中原人口(最主要)的南迁②南方相对稳定③南方蕴涵巨大经济潜力 2、过程:(1)三国两晋南北朝初步开发 (2)中唐后开始超过北方 (3)南宋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 3、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1、商周青铜器,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于冶铁,北宋普遍流行。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碳炼铁 2、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制陶技术: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种类有彩陶、黑陶、白陶。 4、制瓷技术 (1)东汉晚期,制瓷技术成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2)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3)隋唐时期,陶器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 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4)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5)元代承前启后,烧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陶生产时期。 (6)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7)清代,在配料的准确、火候的控制等方面要求更为精密,又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影响:至迟从唐朝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 开原高中高三历史组 一、单项选择题 1.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2.“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3.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5.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6.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6中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诸城繁华中学高一历史学案(0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小结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描述从夏朝到清朝的政治制度,其中,第 1 课讲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第2、3、 4 课讲的是从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1、原始社会 : 2、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3、封建社会 :战国→ 秦→ 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1 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前 2070—前 1600)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传子制度(王位继承制)。二、商朝(前 1600—前 1046)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这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商朝还是一 个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 三、西周(前1046—前 770)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一)分封制 1、分封制的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是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即巩固西周的统治)。 3、分封制的内容: ①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 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武装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服从 政令、朝觐述职、纳贡、随王作战等义务。 4、分封制的影响: ①积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巩固了周王的统治,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层层分封,形成“周王-----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序列。 ③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5、分封制的变化历程: 形成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二)、宗法制 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政治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的特点:①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③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时间轴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西汉 魏晋 东汉 南北朝 唐 南宋 北宋 清 元 明 原始社会末 1840 原始农业出现 刀耕火种 宋朝不抑兼并 重 农 抑 商 有 所 放 松 重心南移完成 王一景牛治一理人 黄 河 经 济翻重 心车 开 始 南 移 曲辕犁犁评筒车 石器锄耕 土地国有制(贵族) 集体耕作 西周·井田制 重 农 抑 商 开 始 土 地 私 有 制 确 立 商 鞅 变 法 都 江 堰 重 农 抑 商 加 强 牛 耕 推 广 早期:耦 犁 中期:犁 壁 晚 期:二 牛 抬 杠 北魏均田制 土均南地田方兼制超并崩过严溃北重 方 (中唐) 重 农 抑 商 加 强 铁犁牛耕出现、自耕农 小农经济出现、男耕女织 农作物种类增多、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青铜器出现 官营手工业 工商食官 木 炭 冶 炼 铁 钢 私 营 手 工 业 出 现 家 庭 手 工 业 出 现 炒钢法 青瓷、水排 丝国、汉代开始用煤冶铁 灌钢法、白瓷 邢窑白瓷、越窑青瓷 普遍用煤冶铁、瓷都 缂丝技术 棉纺织业出现 开始焦炭炼铁 黄道婆 彩瓷:青花瓷、釉里红 资本主义萌芽 五彩、斗彩、松江(棉布) 粉彩、珐琅彩 西 周 ————明 中 期, 官 营 手 工 业 占 社 会 主 导 地 位 明中期后,私营手 工业占主导地位 私商出现 工商食官 (秦—唐以前)重 农 抑 商,商 业 发 展 缓 慢 唐朝繁荣: 邸店、飞钱、柜坊 周——唐,实行坊市制,政府直接管理市场,集市有空间(坊市分开)和时间限制(日中为市) 宋朝出现纸币、打破坊市制,政府不再直接管理集市,出现了夜市、草市、晓市。(瓦子、勾栏)。元朝商业繁荣,宋元对外贸易发达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会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但实行海 禁、闭关锁国,阻碍了发展。 1765—1850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梳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梳理 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随着生产工具地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在中国形成并日臻成熟。 2.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所有制,从春秋战国时起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土地国有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4.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中取得突出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5.中国的手工业长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始终是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到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厂手工业时代。 中国古代的商业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1.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但整体来看,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之下。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中国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 2.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从周到唐的严格限制阶段和宋至明清的放松限制阶段。周到唐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军事中心,市场规模不大;宋代以后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乡村可以贸易、打破了时间和经营范围限制,出现了夜市草市晓市,政府放松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3.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和工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②明中叶以来,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厂,占据了主导地位。 ③工商业市镇兴起,商品流通扩大,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④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4.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实力、维护社会的稳定起过积极作用。但是明清时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5.闭国锁国政策尽管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6.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迟滞)的原因【课本版】 ①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 ②明清时期专制统治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 ③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收、收取重税等“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压。 ④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迟滞)的原因【总结版】 ①市场因素:沉重剥削导致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锁国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导致国内市场狭窄。 ②资金因素: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人将赚来的钱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③政策因素:对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收、收取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对外实行闭关政策,阻碍中外经济交流,很难形成海外市场。 ④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7.近代前夜的危机 ①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②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西方工业文明巨大飞跃。 ③到19世纪,英国退市罪恶的鸦片贸易后,中国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的主要成就 1、19世纪的文学 (2)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有: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社会百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安娜·卡列尼娜》等。2、20世纪文学 (1)西方文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2)苏联文学:“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所著的《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反映了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 (2)现实主义: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印象主义: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荷兰“扑向太阳的画家”凡高是“现代绘画之父”,绘有《向日葵》。 (4)现代主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格尔尼卡》反映了法西斯德国对西班牙的侵略。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的出现: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2、电视的发明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电视在英国出现;后来出 现彩色电视机和卫星传播节目。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 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 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 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 “至圣”。 2、早期儒学: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 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作物:水稻(南)、粟(北)(引进作物:玉米、番薯) (2)生产工具的变革: 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②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③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出现 ④唐代:曲辕犁 ⑤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 (3)水利设施的完善: ①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②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4)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②自耕农经济:?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产生:春秋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二、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 形成:商周时期 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私有制确立: 形成:战国时期 原因:私田逐渐私有;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1)金属冶炼术的演变: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2)纺织技术: ①丝织技术:?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 ②棉纺技术: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元明时期:江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陶瓷: ①陶器的发明:新石器时代:黑陶、彩陶、白陶 ②制瓷技术: 东汉末年: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时期:技术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代:瓷都景德镇,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元代:创造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代 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③影响: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4)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官营手工业:? 产生:西周时期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课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 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函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 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第二课 生产的发展。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金沙县第五中学万飞制) 夯实基础构建体系知识迁移注重实战 本书叙述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展示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复习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进行知识梳理和体系构建。 【核心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三要素: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关系三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 品分配方式。本单元掌握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的区域分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复习指导】理清两条主线:A 、西方的工业文明进程和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B 、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冲击,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和发展。 【核心内容】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4世纪),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促成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的殖民掠夺与扩张,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建立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壮大了西方国家的实力,闭关锁国的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因此导致了洋务运动以及民族工业的发展,社会生活以及交通通讯也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复习指导】理清两条主线:A 、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苏联)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B 、资本主义国家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核心内容】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尼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相关内容;罗斯福新政、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国家干预经济、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 【--高中入团申请书】 学习高中的历史,知识的记忆非常关键,课后要把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还记得必修一学过的哪些知识吗?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 __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 __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 __。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经济发展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考纲课标解读: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土地制度: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商周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国有土地(屯田制、均田制等)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种植业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种植结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各地区各民族农业发展不平衡。 2、手工业的发展: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历史悠久,素称发达。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③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3、商业的发展: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①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②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③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④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不仅阻碍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如“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的产生: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南稻北粟: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在发展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即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3、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二)生产工具、农耕技术、灌溉工具、水利技术的进步: 1、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进入文明时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仍然是耒、耜,但是也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使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2、农耕技术的发展: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西汉中期以后,牛耕得到广泛推广;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以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灌溉工具的进步: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要的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pdf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篇一】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重新光大)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4、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内容:“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 2、陆王心学 (1)内容:

南宋,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反省) 明中期,王阳明: ①“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②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消极: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 同: ①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 ②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 积极影响。 异: ①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 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内心的 自省达到良知。 【篇二】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吸取秦亡的教训。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整合[岳麓版]

- 历史必修二教材整合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 为什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整合教材可以对本册教材的全部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在以后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在处理一册课本之前,一定要先从某个角度去整合全部内容,把点连成线,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然后在复习每节课时再把点放在线上,这样就可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为什么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教材内容? 1、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可以发现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2、对研讨某个相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而言,从人类文明演进 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可以使我们能够全面、科学地认识评价历史。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必修二内容: 一、农业文明时代 (一)农耕文明 1、耕作方式的演进:(从生产力角度) (原始社会)(原始末期至商周)(从春秋战国起)2、土地制度的演进: --

- (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战国以后)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以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辅(产业结构);_________的农业生产模式;“”式的经营方式。 (二)农耕经济的补充:工商业(领先于世界) (三)政府的政策: ________ (四)分化出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_________萌芽(发展缓慢) (原因:①根本原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 仍居主导地位;②市场因素: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 _________极其低下;③政策因素:清政府______________等政策; ④观念因素:商人、工场主 __________、投资土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五)近代前夜的迟滞 (因素:内因:明清 __________、闭关锁国、固守 _____经济;外因:西方列强完成 ____________,对外侵略扩张) 二、工业文明时代 (一) ________率先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主题线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工 欧美殖民者的扩张 业 世界市场的拓展文 与掠夺 明 的 崛 起 第一次 __________世界市场 ______形成--第二次 __________世界市场______形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目标 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知识目标: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概况。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容、关系及其实质、影响。 能力目标: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探究宗法制与分封制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高考考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作用、影响及之间的关系。 易错点:区分宗法制与分封制。 第一单元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目标:了解秦的统一过程。皇帝制度和中央政府的确立。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及影响。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能力目标:利用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比较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目标:认识秦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高考考点:秦朝中央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易错点: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教学目标:了解汉代、唐朝三省六部制、北宋、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及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通过理解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体会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教学重点:汉至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考考点:汉至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易错点:区分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特点。 第一单元第四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目标: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掌握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掌握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能力目标: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目标: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影响。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