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高考历史二轮限时训练:8、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含解析

2018高考历史二轮限时训练:8、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含解析

2018高考历史二轮限时训练:8、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含解析
2018高考历史二轮限时训练:8、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含解析

2018高考历史二轮限时训练:8、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八)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济南模拟)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驭夷之道,贵识夷情。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由此可知曾国藩()

A.继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

C.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

D.主张“中体西用”思想

A[根据材料“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驭夷之道,贵识夷情。

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可以得出曾国藩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制外来的侵略,故A项正确;曾国藩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并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曾国藩的思想中虽然仍有“天朝上国”的认识,但毕竟已经承认西方的先进技术,故C项错误;曾国藩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但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钱基博指出:“启超避地日本,既作《清议报》,丑诋慈禧太后;复作《新民丛报》,痛诋专制,导扬革命。邹容《革命军》等先后出书,海内风动,人人有革命思想矣!而其机则自启超导之也。”材料表明梁启超()

A.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B.反对君主专制

C.促使民主革命思想产生

D.放弃改良主张

B[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君主立宪,故A项错误;根据“痛诋专制”可知梁启超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维新变法之前民主革命思想就已经产生,而维新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才“导扬革命”,故C项错误;梁启超“导扬革命”是基于反对专制,不能说明梁启超放弃了改良主张,故D项错误。]

3.1902年11月,上海南洋公学的学生们为反抗校方的专制统治而集体退学。受其影响,东南许多地区的退学、罢课、集会等反抗斗争风起云涌,被社会上称为“学界风潮”。这种

现象表明()

A.清末“预备立宪”丧失民心

B.民主共和成为主流社会思潮

C.新型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崛起

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C[1905年“预备立宪”才开始,故A项错误;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主流社会思潮,故B项错误;这些学生通过“退学、罢课、集会”等斗争方式来反抗校方的专制统治,说明他们已经学会用政治手段来表达意愿,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受到冲击,故D项错误。]

4.1923年1月,《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开列书目者有78位,每人推荐10本书。统计结果,按得票数计算前五位的分别是《史记》《资治通鉴》《孟子》《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这表明()

A.教育救国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共识

B.新文化运动儒学批判不彻底

C.民主与科学思想不符合中国需要

D.国人对国学的认知趋向客观

D[题目中并未提到教育救国,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存在对西方文化全面肯定和对东方文化全面否定的弊端,1923年国人重新审视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正确的,故B项错误;对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可以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借鉴、吸收,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D项正确。]

5.(2017·大同模拟)“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共有100多种科技期刊问世、创刊,其中大多是自然科学期刊。”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的推动

B.中国科技事业全面发展的影响

C.辛亥革命后西方科技的引入

D.五四运动促进了国民思想解放

A[根据材料“1919年”“大多是自然科学期刊”并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科学,故A项正确;1919年中国科技事业全面发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主要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可知,故D项错误。]

6.(2017·太原模拟)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认为“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

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这段对话说明()

A.救国路径趋于多元化

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孙中山反对教育救国

D.严复主张君主立宪

A[材料反映在救亡图存方面,严复主张维新,教育立国,孙中山主张革命,实业救国,说明救国路径多元化,故A项正确;严复与孙中山的救国主张不能与民族危机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并未对严复的教育救国主张表示反对,故C项错误;D项是严复的政治主张,与材料无关。]

7.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对中国民主民族革命有指导意义

D[题干信息说明三民主义不但指导中国的反侵略,也指导反封建,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并没有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三民主义特别是旧三民主义有明显的局限性,并没有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故C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三民主义不但指导中国的反侵略,也指导反封建,故D项正确。]

8.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什么农民协会,砍脑壳会,莫害人!’富农中态度恶劣的这样说。……中农呢?他们锅里有米煮,没有人半夜里敲门来讨账。独自皱着眉头在那里想:‘农民协会果然立得起来吗?’……而他们(贫农)中间有很多人,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他们有什么不进农会?”这段话意图是()

A.应该按照经济地位的不同区别对待农民

B.经济地位的不同导致农民革命态度不同

C.农民阶级不如工人阶级有坚定革命信念

D.争取贫农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保障

A[据材料“富农”“中农”“贫农”参加“农会”的态度不同可得出,毛泽东主张应该按照经济地位的不同区别对待农民,故A项正确;B项与题目的要求不符,排除;据材料可得出毛泽东认为贫农的革命信念是最坚定的,不涉及与工人阶级的对比,故C项

错误;毛泽东认为贫农是最容易争取的,不涉及革命胜利的保障问题,故D项错误。] 9.(2017·蚌埠质检)下图是毛泽东某部著作的目录内容(部分),对该著作解读正确的是()

一、中国向何处去

二、我们要建立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

五、新民主主义的经济……

十、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十一、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A.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

B.突破“城市中心论”革命模式

C.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A[著作的目录内容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推断这部著作是《新民主主义论》,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故A项正确;B、C、D三项题干未涉及。]

10.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相结合

D.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B[材料说的是立法工作的流程,不是一开始就要建立法律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大意是:由于法律条文工作量大等问题,所以在制定过程中要留有余地,随着各种情况的出现,以便能更宽泛地去补充完善法律,并且有些地方可以先搞试点,不能像以前一样法律条文制定了,就完全照搬执行。所以说材料倡导在立法问题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结合,而是要符合地方情况,故C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而是1978年的立法工作与以前“成套设备”相比来说应该怎么做,故D项错误。]

11.(2017·唐山模拟)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

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

各国人民的喜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创造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

这一现象()

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的新动态

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

C.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

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B[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现象并未体现“左”倾错误思潮,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是对文艺工作主张“百花齐放”,对科学工作主张“百家争鸣”,发展、繁荣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故B项正确;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故C项错误;电影事业的辉煌与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无关,故D项错误。]

12.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

这说明当时的教育()

A.服务社会主义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意识形态D.脱离生产实际

C[1950年初,中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未确立起来,故A 项错误;B项与材料“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不符,不是照搬苏联经验而是借鉴,故B项错误;据材料“吸收苏联经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借鉴苏联经验,发展工农教育,体现当时的教育强调意识形态,故C项正确;据材料“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当时教育注重生产与实际相结合,没有脱离生产实际,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25分)

材料一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曾致信康有为说:“国事败坏至此,非庶政公开,履行共和政体,不能挽救危局”,并劝康有为“息影林泉,自娱晚景”。1903年,梁启超游历美洲。这次游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1906年冬,他又致信康有为:“革党现在东京占极大之势力……彼播种于此间,而蔓延于内地,真腹心之大患,万不能轻视者也。……与革党死战,乃是第一义。”至此,梁启超的思想又回归到原路。如何看待这一次转变,梁启超自述说:“启超既曰倡革命排满共和之论,而其师康有为深不谓然,屡责备之,继以婉劝,两年间函札数万言。启超亦不谦(不满)于当时革命家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