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OP系列应用指南

TOP系列应用指南

TOP系列应用指南
TOP系列应用指南

ECMO应用时机的选择

ECMO安装时机的选择 ECMO的技术革新带来了过去四十年来重症医学的重大进步。用体外循环技术替代急性功能衰竭的心脏和肺脏,直到通过目的明确的重症监护治疗使脏器恢复支持能力。对于所选择的不采用生命支持将100%死亡的患者,这项技术被证实可以增加患者的生存率。ECMO是目前最为复杂的生命支持技术,因此会产生严重的风险,所以设备的安装需要风险评估。推迟ECMO的安装将会导致不可逆转的心肺损伤以及其他器官的损伤。因此,选择最佳的ECMO安装时机,是抢救重症患者的关键。 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ECMO的发展,我们目睹了许多无法用其他方法救治的患者的痊愈。正如我们重症医学知识的革新一样,我们对于ECMO的应用和管理也需要变革。对于倾向于救治那些很有挑战性的病人的医生,无效医疗的标准是非常需要变革的。我们也应该使具备提供低风险ECMO支持的能力。 成人呼吸衰竭的ECMO应用(缺氧的程度,和允许常规治疗的时间) 根据截至2008年在ESLO注册的131家国际机构的报道,每年至少有150名成人ARDS患者采用ECMO支持的,小儿患者约300人。 自Zapol以来,已经有一些刊物对于ECMO治疗严重的、常规治疗无效的呼吸困难的积极成果进行报道。 1.U niversity of Michigan by Hemmila 在安装ECMO前,应首先用尽所有常规肺保护策略,并采用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维持氧合。 这种方法,首先改善肺的功能,恢复功能残气量,减少肺损伤。 (1) ECMO安装的指征以“常规治疗不能改善的衰竭”为决策,参考值为: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O2<100, FiO of 100, 肺泡动脉血氧梯度>600mmHg,分流分数>30% transpulmonary shunt fraction >30%,对于不符合此标准的病例的死亡率(80%)没有明显改善。 (2)禁忌症:年龄大于50岁,机械通气时间大于5天,严重的全身性败血症。但是,目前,禁忌已经扩展到大于70岁,机械通气时间大于,败血症也不再是是ECMO安装的限制条件。 在回顾性分析中,认为机械通气大于十天,PH<7.0被认为与高死亡率有关联。 2.Lewandowski等人,适应症和禁忌与Hemmila的经验相似 不同在于,他们对于常规治疗有一个临时的限制。 (1)fast-entry组:从常规治疗开始,两小时(PaO2/FiO2持续小于50mmHg (2)slow-entry组:在(1)除外的患者中,维持两小时常规治疗,(PaO2/FiO2小于150mmHg 3.Lewandowski等报道,常规治疗组抢救成功率89%,而ECMO治疗组抢救成功率55%。 他们的限制条件很特殊:全身慢性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缺陷,严重的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系统损伤等。这些并发症将影响ECMO的成功撤机,并增加脑出血意外。 结论:此规则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是有效的,因为不同国家的多个机构都得到了相似的积极的研究 这些不是严谨的随机抽取样本的研究,因为,那样有违医学伦理。 ECMO应用于心脏手术后心衰

计算机网络应用层重点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六章 1.DNS ?域名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客户/服务器交互系统; ?域名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基于域的命名系统,并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实现 这种命名机制; ?当应用程序需要进行域名解析时(从符号名到IP地址),它成为域名系统 的一个客户。它向本地域名服务器发出请求(调用resolver),请求以UDP 包格式发出,域名服务器找到对应的IP地址后,给出响应。当本地域名服务器无法完成域名解析,它临时变成其上级域名服务器的客户,递归解析,直到该域名解析完成。 ?应用层软件直接使用DNS,计算机用户间接使用DNS。 课后习题: 6-10 假定要从已知的URL获得一个万维网文档。若该万维网服务器的Ip地址开始时并不知道。试问:除H TTP外,还需要什么应用层协议和传输层协议? 答: 应用层协议需要的是DNS。 运输层协议需要的是UDP(DNS)使用和TCP(HTTP使用)。 2.DNS查询 ?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都是采用递归查询。 ?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通常是采用迭代查询。 3.FTP协议 ?文件传送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是因特网上使用得最广泛的文 件传送协议。提供交互式的访问,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与格式,并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 ?FTP 主要功能:减少或消除在不同操作系统下处理文件的不兼容性。 ?FTP 特点 ?基于TCP 。 ?基于C/S。 ?FTP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一个FTP服务器进程可同时为多个客户进程 提供服务。FTP服务器进程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主进程(负责接受新的请求),若干个从属进程(负责处理单个请求)。主进程与从属进程的处理时并发地进行。 基于TCP的FTP和基于UDP的TFTP,它们都是文件共享协议中的一大类,即复制整个文件,其特点是:若要存取一个文件,就必须先获得一个本地的文件副本。如果要修改文件,只能对文件的副本进行修改,然后再将修改后的文件副本传回到原节点。 4.NFS(网络文件系统) ?NFS ?允许应用进程打开一个远地文件,并能在该文件的某一个特定的位 置上开始读写数据。 ?NFS 可使用户只复制一个大文件中的一个很小的片段,而不需要 复制整个大文件。

实验五 使用应用层协议及软件

实验五使用应用层协议及软件

3.配置web服务器。 配置主目录以及虚拟目录,描述配置的步骤,将配置的界面截屏。 答: 打开C:\Tomcat\conf\server.Xml,在<host></host>之间加入代码: reloadable="true" crossContext="true"/> 这样重新启动tomcat,我们的主目录就被设置为jeasyCMS这个项目了。 创建虚拟目录的时候也是这样来进行设置的,只使context这个标签的path属性不为空。 配置主页文档类型(如设置主页为index.php 自动找到该主页。)描述配置的步骤,将配置的界面截屏。 1.3.使用web服务器发布主页。 制作一个静态以及动态的主页(可以是jsp、asp、 发布的结果截屏。

2.4 配置该FTP服务器,将C:\WINDOWS目录设为共享。将配置界面截 屏并解释

2.5使用FTP服务。分别在自己的机器上和其他的机器上登陆你的 服务器。把登陆后的结果截屏。 3. DNS服务的使用。 3.1 DNS的作用是什么。 DNS的作用是把域名解析为IP地址。 是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的缩写,该系统用于命名组织到域层次结构中的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在Internet上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一对一 多对一)的,域名虽然便于人们记忆,但机器之间只能互相认识IP 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DNS 命名用于Internet 等TCP/IP 通过用户友好的名称查找计算机和服务。当用户在应用程序中输入

时间管理的应用

时间管理的应用 单元大纲 一、掌握时间管理法则 二、分析时间的使用情况 三、寻找时间管理的突破口 正文 一、掌握时间管理法则 1.时间管理的80/20法则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研究意大利经济问题时发现,在意大利,80%的财富为20%的人所拥有,并且这种经济趋势存在普遍性。后来人们发现,在社会中有许多事情的发展,都有类似的规律,世界上有很多专家正在运用这一原理来研究、解释相关的课题。这已变成当今管理学界所熟知的“80/20原则”,即百分之八十的价值是来自百分之二十的因子,其余的百分之二十的价值则来自百分之八十的因子。 80/20法则在时间管理也开始运用,形成了“80/20原则”。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时间运用中,各种事务往往存在着“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的数量分布,因此,80/20法则对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便是: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你花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所以,你应该将时间花于重要的少数问题上,因为掌握了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你只需花20%的时间,即可取得80%的成效。 2.ABC时间管理法则 ABC管理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等,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1963年,现代管 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全部社会现象,使ABC管理法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 美国企业管理顾问艾伦·莱金将ABC管理法用于时间管理上,形成了ABC时间管理法则。ABC 时间管理法则的核心是抓住主要问题解决主要矛盾,保证重点工作,兼顾全面,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ABC时间管理法则在应用中,首先是将各种事项按轻重缓急分为:A(重要)、B(次要)、C (一般)三类,依此进行有效的管理。

应用层协议

WEB开发技术 题目:应用层协议 姓名 班级: 教师:朱辉 日期:2013年10月10日 评价

摘要:应用层协议定义了运行在不同端系统上的应用程序进程如何相互传递报文。应用层是开放系统的最高层,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其作用是在实现多个系统应用进程相互通信的同时,完成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的服务。应用层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按其向应用程序提供的特性分成组,并称为服务元素。应用层的许多协议都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机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1.应用层协议 1.1文件传输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即FTP,它用于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双向传输,使用21端口控制连网,使用20端口进行数据连网。 FTP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用户连接上一个远程计算机察看远程计算机有哪些文件,然后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上拷到本地计算机,或把本地计算机的文件送到远程计算机去。 FTP的传输方式:ASCII传输方式、二进制传输模式。 FTP的工作方式:主动方式、被动方式。 主动方式FTP的客户端发送PORT命令到FTP服务器。 被动方式FTP的客户端发送PASV命令到FTP服务器。 1.2FTP软件与使用 1.2.1浏览器方式 在支持使用浏览器的FTP服务器上,采用浏览器实现FTP服务器的使用最为方便。格式为:FTP://主机域名或IP地址:端口,浏览器方式使用FTP虽然直观,但是运行速度较慢,占用系统资源高,系统响应速度慢等许多特点并不受到用户欢迎。 1.2.2命令方式 命令方式使用FTP直观性差,但是它的速度较快,它是深刻理解FTP服务过程,掌握FTP服务器操作方式的重要手段。 1.2.3FTP客户端软件 既有较高的效率又有很好的可视化界面,常用的FTP客户端软件有CuteFTP 和Flashfxp等。 1.3服务器端软件 1.3.1IIS下的FTP服务器 IIS是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的缩写,它被作附件集成在Windows操作系统内。IIS服务器同时提供FTP、SMTP等网络服务。 1.3.2Serv-UFTP服务器软件 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FTP服务器端软件,他设置简单,功能强大,性能稳定,能在Internet上共享文件。他并不是简单地提供文件的下载,还为用户的系统安全提供了相当全面的保护。它可以设定多个FTP服务器、限定登录用户的权限、登录主目录及空间大小等,功能非常完备。 2.应用层软件 在OSI模型和TCP/IP模型中应用层协议的相关功能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网络与底层数据网络的对接。当我们打开Web浏览器或者即时消息窗口时,就启动了一个应用程序,并在程序运行时载入设备的内存。此时,在该设备上加载的每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都称为一个进程。

SPC控制图应用指导书

有限公司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版号:A/0 (SPC)控制图应用指导书 批准: 审核: 编制: 受控状态:分发号: 2010年11月15日发布2010年11月15日实施

(SPC)控制图的应用指导书 1目的 用于使(工序)过程保持稳定状态,预防不合格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公司对特殊特性与关键工序的控制。 3职责 3.1技术科 负责识别并确定特殊特性与关键工序,并确认需要控制的质量特性值。3.2检验科 1)负责采集和记录控制图所需要的产品实物测量数据,并确定采用的控制图的种类。 2)负责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控制图作业的培训和指导。 3.3生产车间 负责控制或管理控制图的打点、判别、不合格的纠正。 4控制图的基本形式、种类及适用场合 4.1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如图1 抽样时间或样本序号 图1控制图的基本形式 4.2控制图的分类 4.2.1按照用途分类 1)分析用控制图 主要用于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稳态,过程能力是否适宜。如果发生异常就应找出其原因,采取措施,使过程达到稳定。过程处于稳定后,才 可以将分析用的控制线,延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 2)控制(管理)用控制图

用于使过程保持稳态,预防不合格的发生。控制用控制图的控制线来自分析用控制图,不必随时计算。当影响过程质量波动的因素发生变化或质量水平已有明显提高提高时,应使用分析用控制图计算新的控制线。 4.2.2按数据的性质分类,表1列出常用控制图的种类及适宜场合 4.3控制图的应用范围 1)诊断:评估过程的稳定性。 2)控制:决定某过程何时需要调整,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 3)确认:确认某一过程的改进。

4.4绘制控制图 1)选定质量特性:选定控制的质量特性应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特性。这些特性应能够计算(或计数)并且在技术上可以控制。 2)选定控制图的种类。 3)收集数据:应收集近期的,与目前工序状态一致的数据。收集的数据个数参见表2 表2控制图的样本数与样本大小 4)计算有关参数 各控制图有关参数的计算步骤及公式(见表3)

各项统计方法的使用目的及使用时机

各项统计方法的使用目的及使用时机 依照研究的程序,当研究者搜集好资料后,接着就是进行统计分析。但统计方法的种类相当多,常造成研究者的困难,不知如何选用最适当的统计方法。笔者有鉴于此,乃就一般体育运动研究中较常用的统计方法胪列于后,并将其使用目的及使用时机加以介绍,以使这些统计方法不要被误用。为了使读者充份了解这些统计方法的应用,笔者在每一种统计方法中都举例说明。以下即是较常用的16种统计方法。 1.积差相关(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使用目的:了解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密切的程度。 使用时机:适用于两个连续变量。 例子:同一组人其智力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 2.独立样本t 考验(t-test, independent samples) 使用目的:两个平均数的差异考验。 使用时机:用在两个互为独立的母群的差异比较。 例子:比较男、女选手学习动机得分的差异。 3.重复量数t考验(相依样本t 考验)(t-test, repeated measures; t-test, correlated samples) 使用目的:两个平均数的差异考验。 使用时机:用在一个母群中两次得分的差异比较(或是配对组、双胞胎得分的差异比较)。 例子:同一组人前、后测得分的差异比较;同一组人在红光和绿光反应时间的差异比较(或是将相同I.Q.的受试者配对然后做某种特质的差异比较;双胞胎在红光和绿光反应时间的差异比较。此种相依样本虽然不是同一个人,但因配对的关系或是双胞胎的关系,亦可视为同一个人,此即相依样本。)

4.独立样本单因子变异数分析(one-way ANOV A, independent samples) 使用目的:比较三个(含)以上的平均数的差异。 使用时机:用在三个(含)互为独立的母群的差异比较。 例子:比较启发式教学法、演讲式教学法及欣赏式教学法在教学效果上的差异。 5.重复量数单因子变异数分析(one-way ANOV A, repeated measures) 使用目的:比较同一个群体三个(含)以上的平均数的差异。 使用时机:同一个群体,每个受试者都有三次(含)以上的得分。 例子:比较某个实验组在红光、绿光及黄光反应时间的差异(每个受试者都必须做红光、绿光及黄光的反应时间)。 6.独立样本二因子变异数分析(two-way ANOV A, independent samples) 使用目的:了解两个自变项(或属性变项、类别变项)对于某个依变项(观察变项)交互作用的影响。 使用时机:当有两个因子时,且这两个因子互为独立,若要了解其对某个观察变项有何交互作用的影响时,可使用此项统计方法。 例子:想要了解A、B两种药品在使用不同的剂量(轻、重)时对于治疗高血压是否有交互作用影响。 7.混合设计二因子变异数分析(two-way ANOV A, mixed design) 使用目的:了解两个自变项(或属性变项、类别变项)对于某个依变项(观察变项)交互作用的影响。 使用时机:若有两个因子,其中一个是独立样本(如男、女;或有、无回馈),另一个为重复量数(如每一个受试者均接受红光、绿光、黄光反应时间的实验处理),想要了解其对某个

浅述培训评估的时机选择与应用

浅述培训评估的时机选择与应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培训评估是企业培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为企业提供持续动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而培训评估的时机选择与应用更与企业发展密不可分。文章通过对培训评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培训评估的时机选择及应用,以期更好的满足其进步需求。 标签:培训评估;选择时机;案例及应用 培训评估,是对培训项目质量及价值的确认,即在培训的项目中,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进行数据收集,并将其与整个组织的目标、需求联系起来[1]。建立培训评估体系不仅可以达到检验培训的终极目的,也可以规范培训人员的日常行为。现今的市场构建模式越来越趋于经济型体制,即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训方式,来获得企业的最大收益数值。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从传统的知识和技术竞争,转变成了现今的人才竞争,人才意识逐渐增强。因此,增强人员培训力度,并进行有效的评估至关重要。 1 培训评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1.1 不断变革培训模式 培训评估不仅仅只是针对员工的技能进行的,也围绕员工个人的行为素质及内在的业务技能提升进行的。其可以使员工能够自觉地按照惯例工作,遵守公司的各种安排与要求,让员工的一举一动都充盈着培训的成果,是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及其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培训评估则是对员工的培训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员工进行下一步的培训设计,从而不断变革培训模式,以达到培训效果。 1.2 构建企业文化 培训是企业“以人为本”理念与技能文化的贯彻过程,其不仅能够不断提升员工技能,还可以对其企业的文化进行“因人而异”的宣传。培训评估主要是对培训结果的总结,并评价企业文化在培训过程中的渗透情况,能够将培训评估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实现两者的共同提升[2]。 2 企业培训评估的时机选择 企业的培训主要针对:劳动生产关系、新技术、员工素质三方面来进行,培训的选择时机至关重要。 2.1 劳动生产混淆时

应用层系统

经营层系统(写出简介及可实现的功能等内容,例如:第四、第五条。丰富一下内容) 1、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是在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一体化管理。ERP是一种可以提供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在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整合企业内部主要或所有的经营活动,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生产计划及管理、供应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以达到效率化经营的目标。 1.1为快速反应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1.2全面系统的进行流程管控和作业计划 1.3即时反应生产经营状况,对异常进行预警 1.4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数据共享和交互,实时沟通,降低沟通成本和加快响应速度 1.5即时掌握各部门关键绩效指标 2、供应链管理系统(SCM) 供应链系统主要包括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销售管理三个模块。 2.1采购管理 2.1.1帮助制定采购计划,确定预算资金,较好把握资金的使用情况。可以对根据计划变动迅速调整采购计划。并及时制定当前采购订单的财务用款计划。 2.1.2可以帮助采购人员控制并完成采购物料从采购计划、采购申请、采购订单至到货接收、检验入库的全部过程。 2.1.3可有效地监控采购计划的实施,采购成本的变动及供应商交货覆约情况 2.1.4可以帮助采购人员选择最佳的供应商和采购策略,确保采购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及低成本地执行,使企业具有最佳的供货状态。 2.1.5可以很清楚、准确地提供给供应商有关的采购单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清楚掌握供应商在交付日期、质量、数量和价格等方面的情况。 2.1.6可以准确地掌握到货进度和采购订单的执行情况(到货量,质检合格数,付款额等)。 2.1.7可根据供应商产能负荷,及时调整订单数量 2.1.8可以结合运费等,真实反映采购成本 2.2库存管理 2.2.1可以降低库存数量和提高库存周转率,从而减少库存资金的占用和加速资金周转率 2.2.2能及时了解仓库中某物料每日、每月、每年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能迅速地掌握某物料的总储量,库存状况。 2.2.3能及时对库存物料进行盘点,能及时了解库存物料需要重新检验的情况,能及时对呆滞物品进行处理。 2.2.4能及时地了解库存哪些物品占用的库存资金最多,哪些物品处于短缺或超储状态,哪些物品的周转率高,哪些物品处在积压状态,如何对库存物料和产品进行批次跟踪,如何解决采购计量单位与生产领用计量单位不一致的换算 2.2.5可以在生成库存的物料帐时,直接生成财务凭证。 2.2.6可以对库存管理从级别、类别、货位、批次、单件、ABC分类等不同角度来管理库存物品的数量、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情况。以便可以及时了解和控制库存业务各方面的准确情况和数据,做到账、物、卡相符。 2.2.7可以帮助企业的仓库管理人员对库存物品的入库、出库、移动、盘点、补充订货和生产补料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以达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避免物料积压

第8章 应用层

第8章应用层 一、术语辨析 从给出的26个定义中挑出20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母填在对应术语前的空格位置。 1. overlay network 2. application-layer protocol 3. proxy agent 4.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5. name resolution 6. authoritative name server 7. stateless protocol 8. root name server 9. DHCP 10. HTML 11. URL 12. search engine 13. lease period 14. object naming tree 15. MIB 16. SIP 17 .NVT 18. local name server 19. DNS 20.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A. 规定了应用程序进程之间通信所遵循的通信规则。 B. 实现电子邮件服务功能的协议。 C. 实现交互式文件传输服务功能的协议。 D. 实现人们对所关心的问题开展专题讨论服务功能的协议。 E. 实现终端远程登录服务功能的协议。 F. 在IP网络上构建的一种逻辑的覆盖网。 G. 支持Internet运行的全局基础设施类应用层协议。 H. 为客户计算机提供动态主机配服务的协议。 I. DNS最高级别的服务器。 J. 每个“区”用来保存该区内所有主机域名与IP地址映射关系数据的服务器。K. 将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 L. TELNET客户进程与服务器进程之间传输的数据格式。 M. 邮件客户端向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时使用的协议。 N. 在Web系统中对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法的标识。 O. 运行在Web上对信息进行理解、提取、组织和处理的应用软件。 P. 可以使用wugongyi@8622-23508917地址的协议。 Q. DHCP服务器管理的用户IP地址使用时间。 R. SNMP协议标识所有的被管对象的方法。 S. SNMP协议被管对象的信息都存放在的数据库。 T. SNMP协议配置管理监控网络拓扑、设备与链路互连情况的功能。 U.在被管设备外部增加的执行SNMP协议的程序或设备。 V.每一个ISP、一所大学,甚至是一个系都可能有的域名服务器。 W. 创建的网页所用的语言。 X. 包含个人或机构基本信息的页面。 Y. HTTP协议的一个基本属性。 Z. 网络应用程序功能、工作模型与协议结构。 (参考答案:FAUTK JYIHW NOQRS PLVGZ) 二、选择题(请从4个选项中挑选出1个正确答案)

时间的应用

第三课时时间的应用 学习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学习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能进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学习重点: 学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 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学生生成、交流、探究的问题,进行教学。学法:独立自学、对子交流、班级展示 教具准备:课件、钟表模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时=()分 1分=()秒要求抢答 二、点题板书:时间的应用 三、自学指导: 1.做:把例1补充完整,并说出理由。 2.找:例2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3.思:要求“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你想怎么计算? 4.总结:经过时间=()-() 学法指导:1.独立完成,写在堂清本上 2.完成后组内展示,重点讨论“思”和“总结”。 3.组长推荐组员组内展示 展示反馈:1、区分时间与时刻

2、方法(一)求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可以用数格子,数分针走了几大格,一个大格是5分钟,3个大格就是15分钟。 方法(二)从家出发的时间就是开始时刻,到校的时间就是结束时刻。求从家到学校用的时间就等于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四、基础练习:课本第5页做一做 要求:1 独立完成,写在堂清本上 2 完成之后交给组长批改,组长统计学情。 五、活学活用: 课本7页第8题 要求:1 独立完成,写在堂清本上 2 完成之后交给组长批改,组长统计学情。 六、能力提升: 课本8页第9题 要求:1 独立完成,写在堂清本上 2 完成之后交给组长批改,组长统计学情。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给同桌说一说; 八、当堂作业: 小状元 九、板书设计: 计算经过时间: 方法一:可以看钟面,数格后计算。 方法二: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7时45分-7时30分=15分 十、教学反思: 优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讨论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也可以用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的方法。 不足之处:1.在练习中部分学生理解能力不是很好,对于求经过时间不能灵

缩宫素在产程中最佳应用时机的探讨

缩宫素在产程中最佳应用时机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中缩宫素应用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同一时期符合条件病人180例,分3组(各60例)进行比较分析。第1组:无分娩先兆,行缩宫素静脉滴注从诱发宫缩至胎儿娩出。第两组:宫口开3 cm时行缩宫素静脉滴注。第3组为自然分娩组。结果第1组缩宫素用量大,产后出血量多,头位难产率高,与第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组与第两组比较,头位难产率明显高于第两组。结论产程中宫口开3 cm时行缩宫素静脉滴注时机最佳。 【关键词】缩宫素;最佳时机 缩宫素在产程中的应用已很普遍,但怎样应用缩宫素才能使产程缩短,而对胎儿及产妇无影响,一直是倍受关注的问题。我们对所选病例进行对照观察,就如何选择最佳投药时机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共收治孕妇493例,选择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孕妇180例作临床研究。所选病例均系第一胎,头位,无剖宫产指征。孕周39~41+2 周,孕妇年龄21~32岁。估计胎儿体质量<4 000 g。分组:第1、两组为用药组,第3组为自然分娩对照组,各60例。 1.2 方法第1组60例孕妇无分娩先兆,宫颈Bishop评分≥6分,行缩宫素静脉滴注诱发宫缩至分娩结束。第两组60例孕妇有规律宫缩,自宫口开3 cm时,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第3组60例孕妇有规律宫缩行自然分娩。用药组均以5%葡萄糖500 ml加缩宫素 2.5 IU静脉滴注,视宫缩情况调整滴速。 1.3 统计学处理各统计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缩宫素用量、宫口开3 cm至胎儿娩出时间、头位难产率的比较:第1组缩宫素用量明显高于第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口开3 cm至胎儿娩出时间:第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较前两组明显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第3组较前两组低,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第1组较2、3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头位难产率比较:第1组头位难产率明显高于后两组,第两组无头位难产。 3 讨论

软件的三层架构

基于软件三层架构的研究报告 引言 三层结构是传统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发展,代表了企业级应用的未来,典型的有Web下的应用。多层结构和三层结构的含义是一样的,只是细节有所不同。之所以会有双层、三层这些提法,是因为应用程序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软件架构和分层 (一)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 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则明确和相对细致地描述组件之间的通讯。在实现阶段,这些抽象组件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比如具体某个类或者对象。在面向对象领域中,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用接口(计算机科学)来实现。软件体系结构是构建计算机软件实践的基础。与建筑师设定建筑项目的设计原则和目标,作为绘图员画图的基础一样,一个软件架构师或者系统架构师陈述软件构架以作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实际系统设计方案的基础。 (二)分层 分层是表示将功能进行有序的分组:应用程序专用功能位于上层,跨越应用程序领域的功能位于中层,而配置环境专用功能位于低层。分层从逻辑上将子系统划分成许多集合,而层间关系的形成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分层,可以限制子系统间的依赖关系,使系统以更松散的方式耦合,从而更易于维护。子系统的分组标准包含以下几条规则可见度。各子系统只能与同一层及其下一层的子系统存在依赖关系。 (三)使用分层架构开发的必要性 1、分层设计允许你分割功能进入不同区域。换句话说层在设计是就是逻辑组件的分组。例如,A层可以访问B层,但B层不能访问A 层。 2、用分层的方法,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并使其更容易扩展,以提高性能。 (四)设计分层的原则 1、层意味着组建的逻辑分组。例如,对用户界面,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组建应该使用不同的不同的层。

质量控制图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质量控制图地正确理解和应用 众所周知,目前定量检测室内质控地主要工具为质量控制图.工作中经常遇到对质量控制图地理解和应用问题,下面谈一些基本认识,供同道们参考. 一、“事后检查”与“予防为主” 日常工作中,当每批检验结果出来后,都会对检验结果进行复核,检查有无漏项、填错结果等等,并对一些异常结果地可信度进行评估,显然这对保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无误有重要作用,但也不能否认,这种复核制度有许多局限性,例如患者间地结果各不相同,检测结果出来前,无法知道每一患者测定值应该是多少,有怀疑时经常进行重复检查,但重复检查也只是检查重复性,如存在系统误差,复查也发现不了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大家知道,质控图法是从工业中引进临床实验室地.年发明了质量控制图,直到年-才将质控图引入临床实验室,将临床实验室地质量控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质控图也成为临床实验室内质控地主要方法.但临床检验与企业生产有许多不同,工业生产中,每一批产品地不管数量多大,其规格是事先规定了地,而且都是一致地,但由于临床标本某一成分地含量事先并不知道,检测结果是否正确地评估就带有一定主观性、评估地结果也带有一定不确定性.分析阶段地质量控制是通过检测过程地控制来保证检验质量地.其基本思路是检测条件得到控制,其检验结果地准确性(与真值或理想值地偏倚)及精密度是满足临床要求地话,则检测过程如果是在控制条件下进行地,那么检验结果就应该是可靠地,反之如果检测过程失控,检验结果将是不可靠地.所以质控图法是通过对检测过程是否在控地判断,来推论检验结果是否可靠,这是总体上地判断.这是一个重要地思想,但总体上地判断不能完全代替“个体地判断.”因为一批检验结果中,难免有个别非常“异常”、难以解释地结果,这就需要“个别对待、个别处理”;同时质控图法用来判断检测过程是否在控,并作出该批结果可否发出时,还有一个前提:即送检标本地质量必须是合格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判断检测过程是否在控,又不能象工业生产那样用生产线上地产品质量来进行,而是应用质控品来进行地.质控品地应用是临床检验应用质控图法得以成功地关键所在,所以正确选用和使用质控品十分重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通过质控品测定值在质控图上“点子”分布情况地分析,判断检测过程是否在控.发明质控制主要指导原则为“予防为主”,即当检测过程某些条件发生了变化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即可发现,寻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避免当成批产品出现问题后才去寻找原因,避免更大损失.“予防为主”地原则也应是临床检验质控地指导原则,但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工业生产上由于有一个共同地质量要求,生产线上地产品可以根据抽样检查地原则抽样检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临床检验与此有所区别,往往测定次后再绘制质控图,那么次中任何一次测定如有失控,也必须次测定后方有可能发现,有作者称这是“事后质控”,但这与发明质控制地指导原则是不一致地,作者提出“即刻性”质控方法就是试图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质控图地基本原理 在检测过程中,反映测定结果地数据分布有两个规律:.波动即重复某一检测,测定结果总是上下波动地,即是说测定地数据是在平均值上、下波动地,这是由于测定过程中一些条件地变化引起地,而这些变化又难以予先知道地.波动地大小取决于检测条件完善程度和对影响因素影响量地认识程度;.分布即测定地数据都是按一定规律分布地,例如定量测定中,常呈正态分布,数据常在均值上、下分布,其离散地程度常用标准差来表示,因此均值及标准差就成为这一分布地两个特征值,也成为绘制质控图时两个基本依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造成这种波动地原因有两大类:.偶然因素所引起.这一因素在正常情况下也存在,故又称正常因素,其影响比较轻微且难以去除,其分布在定量测定中常呈正态分布;.系统因素

计算机网络 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计算机网络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面向应用,由本地操作系统提供一套服务,来实现资源子网的功能。用户能够通过本地操作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利用相应的协议,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协同操作等功能。 1.会话层 在传输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之上,为两主机的用户进程建立会话连接,提供会话服务,控制两个实体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释放功能。管理双方的会话活动,例如对单工、半双工、全双工的设定。在数据流中插入适当的同步点,当会话发生差错时,能够从双方协议的同步点重新开始会话。又能够在适当时间中断会话,经过一段时间在预先协议的同步点继续会话。2.表示层 该层处理有关被传送数据的表示问题,包括数据转换、数据加密、数据压缩。通常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具有不同的文件格式,不同类型的主机字符编码也可能不同,还有显示器的行列和光标地址也可能不同,这些都需要利用表示层的转换功能进行转换。而表示层实现时需要考虑数据转换、数据加密以及数据压缩等问题。 3.应用层 应用层是用户和网络的界面,用户的应用进程利用OSI提供的网络服务进行通信,完成信息处理,而应用层为用户提供许多网络服务所需的应用协议,如文件传送、存取和管理协议(FTAM)、虚拟终端协议、电子邮件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等。 ●文件传送、存取和管理协议 文件传送、存取和管理协议(File Transfer Access and Management,FTAM)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网络在异构系统之间传送文件,由于异构系统之间存在着文件件格式等差别,FTAM 采用了虚拟文件系统及在网络范围内定义了共同的虚拟文件结构,以一种标准的表示方法作为网络的共同标准,发送端将所发送的文件转换为虚拟文件格式进行发送,接收端把受到的虚拟文件转换为自己的文件格式。 ●虚拟终端协议 任何终端用户通过网络访问另一端异构主机,都要使用虚拟终端协议VTP(Virtual Terminal Protocol)。虚拟终端协议定义了统一的字符集、终端命令、格式控制符等。而用户终端称为实终端,发送和接收端利用VTP进行转换,以实现相互访问。

应用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应用时间管理提高工作 效率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应用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任务的完结作为一项技能常常被低估甚至忽视。但是,一直以来,对工作任务完结的重视总是能够提高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改善整个企业的运营表现,带动整个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如果你能够帮助自己手下的员工在工作中应用流程,那么你就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如果你手头有失败的项目,有需要重新完成的工作,或是你发现自己手下的员工在过去几周的时间里为了完成一些重要的工作任务而变的近乎疯狂,那么流程的应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记录详细的活动日志 要想使工作任务的完结得到改善,一个有效的起始步骤就是让自己手下的员工记录详细的每日活动日志。我比较喜欢这样一种日志格式:在日志的左手栏里以半个小时或是十五分钟为间隔列出每天的工作时间,在日志的上方列出活动的负责人、活动种类(每天的工作任务、每周的工作任务等)、活动的起/止时间、活动的预计持续时间、实际持续时间以及备注。要指导自己手下的IT员工应用日志来记录他们每天进行的各项工作。要向他们解释清楚,记录日志的目的并不是出于微观管理的需要,而是为了帮助员工中的管理人员来提高自己所领导的员工的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同时也改善自己的工作表现。IT管理人员要列出所有的活动:休息时间、公司其他部门的朋友路过时交谈所花费的时间、完成项目/操作/小组任务所花费的时间、与朋友或是爱人通电话所花费的时间

或是处理个人事务所花费的时间。为了确保应用流程的成功,任何一项活动都不能被漏掉。 评定日志 当你手头有了一周或是两周的日志时,让手下的员工将所记录的时间填写到活动栏的每一个种类当中。然后让他们把每周的总时间累加起来。这样他们就会开始意识到优化时间应用的现实途径,并因此而改进完结工作任务的水平。 这是建立一种能够加强企业范围内的的的开始。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开始对工作中的时间花费情况进行评定和分析,对于下面几个方面要特别引起注意。 浪费时间的活动 让你手下的员工看看时间看上去都浪费在了哪些活动上,比如说打私人电话、喝咖啡休息、同路过的公司里的朋友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或是上网进行一些个人浏览。这并不是说这些方面的活动必须避免--任何人都需要休息,都需要处理一些合理的个人事务。之所以要这样做仅仅是出于分析的目的,要看看时间浪费在了哪里,让大家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员工们经常会为在琐事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感到惊讶不已。随着对时间花费情况真实了解的不断深入,员工们很容易找到更为明智的利用时间的方法。这才是工作任务完结或企业的真正开始。

常规控制图的作法和应用

广濑拓普康()电子 常规控制图的作法及其应用 一、各类常规控制图的使用场合 1.X-R控制图 用于控制对象为长度、重量、强度、纯度、时间、收率和生产量等计量值的场合。X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正态分布的均值的变化,R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正态分布分散或变异情况的变化,而X-R控制图则将二者联合运用,用于观察正态分布的变化。 2.X-s控制图 与X-R图相似,只是用标准差(s)图代替极差(R)图而已。 3.Me-R控制图 与X-R图也很相似,只是用中位数(Me)图代替均值(X)。 4.X-Rs控制图 多用于对每一个产品都进行检验,采用自动化检查和测量的场合。 5.p控制图 用于控制对象为不合格品率或合格品率等计数质量指标的场合,使用p图时应选择重要的检查项目作为判断不合格品的依据;它用于控制不合格品率、交货延迟率、缺勤率、差错率等。 6.np控制图 用于控制对象为不合格品数的场合。设n为样本,p为不合格品率,则np为不合格品数。 7.c控制图 用于控制一部机器,一个部件,一定长度,一定面积或任何一定的单位中所出现的不合格数目。 焊接不良数/误记数/错误数/疵点/故障次数 8.u控制图 当上述一定的单位,也即n保持不变时可以应用c控制图,而当n有变化时则应换算为平均每项单位的不合格数后再使用u控制图。 二、应用控制图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1.控制图用于何处?对于所确定的控制对象——统计量应能够定量,这样才能够应用计量控制图;如果只有定性的描述而不能够定量,那就只能应用计数控制图。所控制的过程必须具有重复性,即具有统计规律。 2.如何选择控制对象?一个过程往往具有各种各样的特性,在使用控制图时应选择能够真正代表过程的主要指标作为控制对象。 3.怎样选择控制图?选择控制图主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根据所控制质量特性的数据性质来进行选择,如数据为连续值的应选择X-R图,X-s图,X-Rs图等;数据为计件值的应选择p或np图;数据为计点值的应选择c图或u图。最后,还需要考虑其他要求;如样本抽取及测量的难易和费用高低。 4.如何分析控制图?如果在控制图中点子未出界,同时点子的排列也是随机的,则认为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或统计控制状态。如果控制图点子出界或界点排列非随机,就认为生产过程失控。 注:对于应用控制图的方法还不够熟悉的工作人员来说,即使在控制图点子出界的场合,也首先应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检查:样本的抽取是否随机?测量有无差错?数字的读取是否正确?计算有无错误?描点有无差错?然后再来调查过程方面的原因,经验证明这点十分重要。 5.对于点子出界或违反其他准则的处理。若点子出界或界点排列非随机,应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尽量防止它再次出现。 6.控制图的重新制定。控制图是根据稳态下的条件(人员、设备、原材料、工艺方法、环境、测量,即5M1E)来制定的。如果上述条件变化,控制图也必须重新加以制定;由于控制图是科学管理生产过程的重要依据,所以经过相当时间的使用后应重新抽取数据,进行计算,加以检验。 7.计量控制图和计数控制图可分为未给定标准值和给定标准值两种情形,两种情形不能混淆。 8.控制图的保管问题。控制图属于技术资料,应加以妥善保管,这些资料对于今后在产品设计和制定规方面都是十分有用的。 三、X-R控制图 (一)、X-R控制图的特点: (1)适用围广

认知无线电MAC层与应用层仿真软件

第一章认知无线电MAC层与应用层仿真软件 1.1技术背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目前的频谱分配制度为固定频谱分配,将频谱分为授权频段(LFB)和非授权频段(UFB)两类。大部分的频谱资源被用作授权频段(如电视广播频段),得到授权频段的团体或个人长期独占该频谱使用权;非授权频段的频谱资源要少的多,一般采用竞争方式接入使用。随着无线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非授权频段的业务量已趋于饱和。另一方面,授权频段的频谱资源利用率却非常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频谱策略任务工作报告给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统计结果表明,各种无线系统的总频谱利用率在10%以下。 目前的频谱管理存在的主要矛盾在于:频谱使用是动态的,但频谱分配是固定的;频谱是稀有资源,但频谱利用率不高,且存在大量空闲;可分配频谱少,但频谱需求量大。导致这些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固定分配频谱方案和独占频谱使用权(即业务接入权或频谱准入权)原则,因此,现阶段最实际的办法是改变业务接入权或频谱准入权,以开放频谱使用,提高频谱使用效率和充分利用空闲频谱。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 CR)技术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出现的。它由J.Mitola 博士在1999年提出,被认为是解决当前频谱缺乏现状的一个有效手段。认知无线电提供了一种“机会方式(Opportunistic Way)”共享和利用频谱的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思想就是使无线通信设备具有发现“频谱空穴”并合理利用的能力,所谓“频谱空穴(Spectrum Holes)”就是在空域、时域和频域中出现的可以被利用的频谱资源。 认知无线电自出现伊始,就受到国内外的强烈关注。IEEE专门组织了两个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IEEE CrownCom和IEEE DySPAN交流认知无线电方面的成果,许多国际期刊如IEEE 的重要刊物也都组织了关于认知无线电、动态频谱接入的专辑。此外,对于实验验证系统的开发,目前已有多个实验系统正在开发之中,例如:德国Karlsruhe大学提出的频谱池系统、欧盟的E2R项目和DRiVE/OverDRiVE项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组开发的CORVUS 系统、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宽带和无线网络实验室提出的OCRA项目、美国军方DARPA的xG项目以及正在标准化的全球首个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无线区域网标准IEEE802.22等。这些系统的开发,能够很好的验证认知无线电的基本理论,推动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的发展,并对在认知无线理论、频谱感知、数据传输、网络架构和协议设计等方面技术问题的进一步地完善提供宝贵的研究成果。 国内关于认知无线电的研究从2002开始,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及一些科研机构纷纷投入到该项目的研究中。2005年,国家“863”面向“十一五”快速启动引导课题资助了“认知无线电技术研究”项目,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开展了对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2009年初,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在信息技术领域设置了“频谱资源共享无线通信系统”重点项目,北京交通大学和国内的其它一些高校、科研机构及生产厂商都参与到这个项目,电子科技大学等四家单位正在联合研制原型系统。 国家863计划“频谱资源共享无线通信系统”重点项目的研究目的,是突破频谱资源共享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现有系统共存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进行频谱资源共享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研究,并在698~806MHz 频段进行演示验证;建立动态频谱共享系统的测试评估体系和相应的测试方法,并进行系统级关键技术的测试评估。为无线通信多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