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整体阅读》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整体阅读》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整体阅读》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整体阅读》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小说整体阅读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2014·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六指猴

墨中白

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

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

“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伙善意地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州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

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

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好玉。”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

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了,是该成家了……”

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泗州大街,仁义当铺。

黑衣人闪身进屋。

老板贾仁义低声问:“玉呢?大人催要。”

黑衣人说:“盗不来。”

“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

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

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

“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

吴知府听后,说:“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

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大人的嘴,大着呢!”

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

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

东家取下玉佩递过去,说:“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知府就怪怨说:“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

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真是六指猴呀。”

吴知府笑道:“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么多飞贼抓得完吗?要的是玉!”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大人高明!”

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我不配。”东家伸手拉起他说:“玉是宝,可活人更是宝哩!”

侯六说:“不能再为您赶马了。”转身欲去。

东家也不挽留,说:“走正道吧!路平整,好走!”

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

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

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

侯六感慨地说:“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双手递来一玉。

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何必呢!”

侯六说:“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再为您赶一趟吧。”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

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

(本文有改动)

16.下列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

A.小说中有关“凤凰墩”的一段环境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鲜活,生动传神,充分地体现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真实性的追求。

B.侯六听到东家与东家老婆的对话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这种叙事中的闲笔,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C.知府勾结当铺老板,当铺老板收买黑衣人,黑衣人就是大盗六指猴,六指猴亦即侯六,作者在极短的篇幅内巧妙地交代了这些人物关系。

D.通过描写人物语言的前后矛盾,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吴知府在得到玉蟠螭前后对东家说的那两段话,就具有这种鲜明的表达效果。

E.侯六将盗回的玉蟠螭交还东家时说的话是伏笔,后来茶客们的话是照应。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16.[答案] A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细腻鲜活,生动传神”不恰当,特别是“细腻”二字,文中的描写极其简略,根本谈不上“细腻”。B项,“这种叙事中的闲笔”错。虽是不经意的一笔,却从侧面佐证了东家对侯六关心备至,恩重如山,为后文写东家舍玉救侯六以及侯六盗玉回报东家做铺垫。

17.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做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案] ①在情节安排方面,它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东家有宝玉,侯六来盗玉,侯六被东家感化自首,东家舍玉相救,侯六窃玉以报东家。②在人物塑造方面,它可以衬托人物的品格。例如东家爱玉,衬托其风雅;知府爱玉,表现其贪婪。

[解析] 本题的题干指向清晰,文本中某物在情节方面的作用:线索,串起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照应相关内容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往往是以物来衬托人物的性格品质,要注意的是该物往往不只对一个人物有衬托的作用,解答要全面。这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来分析。

18.请概括侯六与东家的性格特点,并做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答案] ①侯六的性格特点是知恩图报、迷途知返、行侠仗义。小说通过东家关心侯六婚事、侯六主动投案、东家舍玉救侯六、侯六窃玉及账本、结尾时茶客们的谈论等情节,生动地写出了侯六侠义性格的内涵。

②东家的性格特点是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待人宽厚。小说通过人们对东家乐善好施的传扬,东家关心侯六婚事、舍玉救侯六、为侯六担心等情节,具体写出了东家仁义性格的内涵。

[解析] 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性格题是高考的常见题型,答题时一定要既有总评,又有分析,答案呈总分式结构。分析时要从小说情节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要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有的作品还要注意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助小说中其他人之口对人物的评价。

19.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答案] ①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

②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

③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

④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解析] 小说阅读的试题解答维度往往是: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场景、阅读心理。本题看似考查的是小说的写法,其实我们可以把它转换过来,也就是这样短小的段落对“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场景、阅读心理”各有什么作用。要注意的是,必修、选修模块中,小说阅读的相关知识要有机地嵌套进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长在心上的眼睛

梅贻涵

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两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一点一点地往前探,做什么事都得让小驴帮忙。可最近,小驴却非常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

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走后,别的不再管小驴,只是每到秋天的时候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不知为什么,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帮快穿飞了,鞋底也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只是默默地盼着爸爸妈妈能早点把鞋邮来。秋天匆匆而去,冬天很快来了,一直不见鞋的踪影,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趾也着急地探出头来,全都冻得成了红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忙了一天的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为什么总是坐着不睡。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

小驴想,也许过几天奶奶就能睡着了,可许多天过去了,奶奶还是每晚都坐着,有时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的早晨,小驴早早地爬起来,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随身带的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一棵又一棵地挖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洁白的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寻找着,挖着。塑料袋里的草根越来越多,小驴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了同学大胖。大胖看着地上的血迹,不解地说:“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的穿个没底的鞋四处跑?”

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用手摸了把冻出来的清鼻涕,呵呵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一进门就举着装着草根的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吃了晚上就可以睡着觉了。”

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非常惊讶地问:“驴儿,你这是在哪弄的?”

小驴兴奋地说:“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的。”

奶奶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小驴赶紧往后躲,但还是被奶奶抓住了。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冻得通红的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

过了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来给小驴说:“穿上试试,看合脚不。”

小驴以为是爸爸妈妈邮来的,可仔细一看,发现这双棉鞋是做的。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双手捧着那双又厚又结实的棉鞋,流着泪说:“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

奶奶摇摇头。

“那你怎么看到的?”

“用心。”

“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肯定地说。

(选自《短小说》,有删改)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篇的“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一句中的“似乎”表现了小驴对奶奶切菜的熟练程度、发现饭碗被换等的疑惑,表达了小驴对奶奶的关注。

B.“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小驴脚上鞋的破旧,直接引出下文奶奶深夜给小驴做鞋和小驴在雪天给奶奶找药的情节。

C.文章在描写小驴为奶奶在山上找药的内容时,使用了很多的动词,如“扒”“挖”“装”“寻找”等,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小驴找药的辛苦、艰难。

D.文章通过大胖的眼睛真实地再现了小驴鞋子的破旧程度,穿着如此破旧的鞋子找药,反衬出小驴对奶奶的深厚情感。

E.小驴不让奶奶抓住自己的脚,是因为小驴的鞋确实烂得不成样子,怕奶奶知道事情真相,这个动作表现了小驴是个懂事的孩子,能够主动分担奶奶的痛苦。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等能力。B项,小驴给奶奶找药这一情节是由奶奶晚上不睡觉给小驴做鞋引出的。D项,“反衬”错误,应是“反映了小驴对奶奶的爱”。E项,这个动作主要表现小驴不想让奶奶知道自己的鞋已经很烂了,“能够主动分担奶奶的痛苦”表述不准确。

答案: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

6. “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回答这个问题要思考小驴的鞋子与奶奶形象的刻画、情节的推进有何关系,由此可以分析出“鞋子”是小说的线索;然后对其作为线索的作用进行简要说明即可。

答案:“鞋”是小说的线索。①文章用小驴的父母今年没有给小驴邮寄鞋子,引出奶奶给小驴做鞋的情节,表现出奶奶对小驴的爱。②用小驴穿着破旧的鞋在雪地里找药的情节,突出小驴对奶奶的感情。(6分)

7.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①“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一句中的“颤抖”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回答第一问时,要注意分析这句话描写的内容及其与描写的人物、与上下文有何关系等问题。回答第二问时,要注意分析“颤抖”一词体现出来的人物的特征与情感等内容。

答案:①语句营造了一种大雪封山、无比寒冷的氛围,表现了小驴为奶奶寻找治疗失眠的草药的艰辛,体现了他对奶奶的爱。(3分)

②形象地表现了年老的奶奶对小驴没有棉鞋穿的痛心。(3分)

8. 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不如“奶奶的眼睛”好,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标题的优劣,可以从标题涵盖的文本内容、使用的表现手法、表达的情感、体现的主题意义等角度分析。比如“长在心上的眼睛”,“心上的”就表现出奶奶时刻把孙子放在心上。答题时,要注意分析相关内容的逻辑关系,思路要清晰。

答案:示例一: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好。

①含蓄地点明奶奶是盲人的现实,突出她无私而伟大的爱。说奶奶的眼睛长在心上,是因为奶奶是盲人,但她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还想着孙子,给孙子做鞋,奶奶的爱无私而伟大。

②表现奶奶把孙子放在心上。作为盲人,奶奶时刻牵挂着孙子,才能够感觉到小驴没有棉鞋穿,所以就在夜晚给小驴做鞋,这种对孙子的爱无私而伟大。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表现了作者对奶奶无私而伟大的爱的赞美。④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等。(8分)

示例二:标题“奶奶的眼睛”好。

①文章以“奶奶的眼睛”为题,更为朴实,更为直接。文章就是通过奶奶虽目盲却摸索着给孙子小驴做鞋的情节表现奶奶对孙子的爱,用这个标题,能够更直接地表达这种情感。

②以此为标题更能突出奶奶对小驴的爱。奶奶虽然已经盲了,但时刻没有忘记小驴。③更易于抒发小驴对奶奶热爱、感激的情感。④能够很好地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用“奶奶的眼睛”做标题,易于表现作者对奶奶的无私之爱的赞美之情。(8分)

解题拓展: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一思考、三注意”。“一思考”即思考题干的指向,高考对文章标题的相关考查常见的有:①理解标题的含义;②分析标题的妙处。这里,“含义”主要指标题包含的意思;“妙处”主要指标题在概括文章内容、反映作者情感倾向上的作用。

“三注意”指:①注意分析标题的特定含义,如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等,理解标题的内涵。“特定义”指标题在这篇文章中的特定意思,这虽与组成标题的词语有关,但又超越其本身的含义。②注意体会标题的表达效果,可以从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义丰、发人深省、激发兴趣等角度分析。③注意分析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分析标题是否为文章的线索;分析标题是否具有概括文章主旨的作用;分析标题是否反映了文章的情感倾向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25分)

那一抹笑和一滴泪

【美】帕特里克·佛兰克

我和兄弟们经常会在家中闹出许多笑话来,母亲见了总是哈哈大笑,而父亲的表情却在我们还没有捕捉到时就已消失了。于父亲来说,微笑显然是不被允许的。我们唯一能够判断他生气的方法就是,计算他到底有多长时间没说话。如果太过生气,他不仅会长时间不说话,面部也会僵硬如橡木一般,而他的右手则会握得紧紧的,这时候我们唯有逃得远远的。

我第一次看见父亲掩饰不住自己的情绪,竟然是在一个深夜。那个午夜,我被声音惊醒了,向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醉汉在拼命地拍我家的门。父亲跑去开门的时候,我迷迷糊糊地走到了客厅,听到醉汉在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命令父亲:“我的卡车翻到了沟里,你必须马上穿好衣服,送我进城。”

起初父亲拒绝了醉汉的要求,对他说可以用我们家的电话求助。醉汉立刻恼羞成怒,我想作为我们小镇的镇长,他还从未这样被人拒绝过。难听话从醉汉嘴里不断喷涌出来,他甚至还警告父亲说走着瞧。父亲又长时间不说话了,我知道,他生气了!父亲的面部僵硬了,脸色变得越来越白,而镇长显然还没骂过瘾,直到他骂出那句“你这个狗娘养的”,我看见父亲笑了。是的,第一次看见父亲笑,虽然是浅浅的一抹笑,却那样真实地浮现在他的脸上。一秒钟后,一记右勾拳狠狠地落在了镇长的脸颊上,接着又是一记左勾拳。

镇长一个跟头滚出了门廊,昏了过去。父亲轻轻地关上了门,转身看见了站在身后的我。他的微笑已经消失了,但是他的眼睛炯炯有神,就像一只盘旋在高空的猎隼。

“永远不能允许任何人贬低你的家人。”他的声音很平静,仿佛刚才那一幕跟他全然无关似的,“现在,回去睡觉。”说完,父亲打电话给警长,让他把镇长从我家的院子里带出去,而他会在这两天去拜访镇长,就这件事接受对方的道歉。

我迅速地爬回自己的床。多年后当我看一档关于野生动物的电视节目时,发现头狼会向别的狼龇牙,以示警告,我突然就想起了父亲的那个微笑,那个他冲着家人绝对没有的微笑。

我十二岁那一年的一天,大我九岁的大哥告诉我们,他被查出患了癌症,而且已经是晚期。

刚听到这个噩耗,母亲就跌坐在了地上,可是父亲的眼睛甚至都没眨一下,他只是把母亲扶到床上,然后把一只胳膊放在了哥哥的肩上,很平静地告诉他,自己会尽一切可能去帮他。说完,父亲就出门去了,留下我们几个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入夜,父亲终于回家了。当他出现在门口的时候,我跑过去想要从他的脸上找到一丝痕迹,可是没有想象中的泪痕,甚至连眼眶都不是红的,他还是面无表情,与平日无异。

那一晚,他一直抱着母亲,不断安慰着她,脸上却还是事不关己般的平静。自那刻起,我断定他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对他只有满满的怨恨。

三个月后,哥哥带着对我们的千般不舍,离去了。

大哥的葬礼上,父亲坐在了我和母亲的中间。牧师在那里念个不停,而父亲全程都把腰板挺得笔直,花岗岩雕像般纹丝不动。我好想站在他面前,指着他说:“现在这个被装进盒子里的人是你儿子,你这个混蛋!请给点表情好不好,告诉我你也有人情味!”

但是我终归没有站起来。因为在抬头的一瞬间,我看见了令我终生难忘的一样东西。

雕像的眼角淌下了一滴泪!是的,父亲竟然哭了。

父亲没有看我,只是伸出了他有些冰冷的大手,紧紧地把我的小手抓在了手心里。

(有删改)

9.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将作者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有关父亲的事情叙述出来,给读者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更便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B.虽然小说中的醉汉是次要人物,但作者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把他那仗势欺人、蛮横不讲理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C.在父亲打醉汉这个情节后,写了多年后“我”看电视时,看到一只头狼向别的狼龇牙一事,以此来与父亲的那个微笑进行对比,表现父亲的宽容。

D.文章借哥哥被查出患了癌症这个情节,写出三个人的不同的性格:母亲的极度软弱,父亲不当一回事的冷漠,“我”的苛刻。

E.在大哥的葬礼上,作者描写了有关父亲的两个细节“全程都把腰板挺得笔直”、“眼角淌下了一滴泪”,表现了父亲的坚强和悲伤。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将作者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有关父亲的事情叙述出来”有误,文中的“我”不等于作者。C项,“来与父亲的那个微笑进行对比,表现父亲的宽容”有误,头狼向别的狼龇牙并没有与父亲的微笑形成对比,且父亲的那个微笑是对醉汉的警告,并没有表现父亲的宽容。D项,文中说的是母亲极度悲伤,但不代表她软弱,父亲的冷漠是“我”的误解,也没有写“我”的苛刻,写的是“我”的悲伤和对父亲的怨恨。

答案: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10. 小说开头一段对描写父亲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围绕父亲的形象,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从“父亲的表情却在……不被允许的”等描写中可知,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人,由此可得出①;从下文关于父亲的三个细节描写——“父亲笑了”、“全程都把腰板挺得笔直”、“眼角淌下了一滴泪”可知,父亲并不是一个对家人冷漠的人,由此

可得出②。

答案:①刻画了一个严父的形象,说明父亲在家人面前不轻易表露情绪,为下文作铺垫;(3分)②与父亲的笑和泪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对家人的维护和爱。(3分)

11.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我”和兄弟们经常会在家中闹出许多笑话来,母亲见了总是哈哈大笑,而父亲的表情却在我们还没有捕捉到时就已消失了,这表明父亲不苟言笑。安慰哥哥、安抚母亲、“全程都把腰板挺得笔直”、流下一滴眼泪、紧紧地抓住“我”的手等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坚强及对亲人的关爱。父亲不满醉汉的行为打了他,这是他维护家人的表现。

答案: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意志坚强、爱护家人的严父和硬汉。他平时在孩子面前不苟言笑,但内心对亲人是十分关爱的,在哥哥被查出癌症和去世时,父亲表面平静,而内心悲痛,坚强地支撑着这个家庭;醉汉倚仗权势欺人,辱骂家人,父亲打了醉汉两拳,这表现出他对家人的维护。(6分)

12. 小说所写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此类要求谈启示的探究题的答案较为开放,考生可从多角度去谈,也可从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去谈。考生要立足原文,在把握小说主要情节的基础上作答。小说主要通过“我”对父亲的认识过程,塑造了一个表面铁石心肠,但内心情感丰富、有血有肉、意志坚强的父亲形象,表达了希望人们多理解自己的父母的愿望。考生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谈启示即可。

答案:生活中,我们的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而父母为生活、为工作、为家庭所承担的重任、心理压力及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常常并不为我们所看到、感受到,从而造成我们对父母的误解。因此,作为子女,应多理解父母,多与父母沟通。(8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5分)

三门闸

王奎山

我插队的地方属于薄山水库灌区。一条主干渠从村子南边经过。在村子东南半里地的地方有个三门闸,把主干渠一分为三,一条向南,一条向东,一条则向北。

看守三门闸的,是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是薄山水库的工人,大家都叫他老孟。水库给他在三门闸附近盖了三间房子,一个小厨房,还给拉了一圈围墙。这样,老孟就一天到晚呆在他的小院子里,种点菜什么的。院子中间,老孟自己用檩条搭了一个棚子,棚子边上种了几棵扁豆、丝瓜一类的东西。到了夏季,扁豆和丝瓜的秧子就会把棚子遮蔽得严严实实。老孟就在棚子下面吃饭、吸旱烟。菜地边上,老孟种了几棵凤仙花,到了夏天,那凤仙花开

得简直跟疯了一样。午后,村子里的姑娘们常常会聚到老孟的棚子下面用凤仙花包指甲。姑娘们忙她们的,老孟则在地上铺一张席子睡午觉。老孟一睡着,就会打很响的呼噜。姑娘们嫌老孟的呼噜吵人,就会捉一条毛毛虫放在老孟的肚皮上,毛毛虫在老孟的肚皮上爬,把老孟痒得肚皮一颠一颠的。实在痒极了,老孟就会伸出巴掌一拍,把毛毛虫拍个稀巴烂。这时候,姑娘们就会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老孟就会坐起来,默默地抽旱烟。

有时候,老孟会不由自主地瞅一眼姑娘们那润泽肥美的手腕或脚腕。那时候,老孟常常会轻轻地叹一口气。姑娘们会奇怪地问:“大[注],你不愁吃不愁穿的,叹个啥气?”老孟就会笑笑,说:“真好。”老孟的话常常让姑娘们摸不着头脑。

老孟是个孤老头子,没有结过婚。老孟有个侄子,偶尔过来看他一下。更多的时候,老孟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夏天或秋天的傍晚,老孟会长时间地坐在棚子下面吸旱烟。地上“啪”地响了一下,不用看,老孟也知道是落了一朵丝瓜花。一个流星“倏”地一下在天空划过一道白痕,老孟就想,唉,世上又有一个人不在了。夜露下来了,板凳上潮乎乎的,老孟在地上磕磕烟袋,回屋睡觉去了。

老孟有个习惯为村子里的人所不理解,他吃老鳖。那时候,这一带的人都不吃鳖,认为鳖是不洁之物。也真是的,老鳖常常会爬到夹道(厕所)里。镇子上也有人卖鳖,但很少有人买,有人买,也是机关里的人。一到镇上逢集的时候,老孟就提个小篮子上街了。老孟自己有种的菜,所以他不买菜。老孟也不买肉,鸡鸭鱼肉他都不买,嫌贵。老鳖便宜,才两毛来钱一斤,所以老孟专门吃鳖。

有一次老孟赶集买鳖回来,发现一只山羊闯进了他的菜园子,把菜园子祸害得一塌糊涂。老孟很生气,就赶那羊,并且用砖头砸那羊。正巧这时候,被羊的主人发现了。羊是三队的会计留柱家的,留柱的女人发现老孟用砖头砸她的羊,和老孟吵了起来。留柱的女人在村子里是有名的泼皮货,啥难听话也敢骂出来。留柱的女人骂老孟,你一辈子吃了多少鳖,害了多少命,你不得好死!这话把老孟气得在床上躺了好几天。

有一天,老孟正在水闸那里看水,突然发现上游有个孩子冲下来了。老孟迎着孩子跑了几十步,往灌渠里一跳,用手托起了孩子。但这时老孟已离闸门很近,湍急的水流冲得他一下子撞到了闸板上。他一只手托着孩子,一只手拼命地抠住闸板的一条缝隙,以防止自己和孩子被卷进水闸下面。不知过了多久,才被一个过路人看见。那人飞快地跑到村子里,喊人拿来一个抬筐,续到老孟身边。老孟把孩子放进抬筐里,才松了一口气。但也许正因为是孩子的得救使老孟放松了警惕,老孟一下子被卷进了闸门的下边。

人们在水闸下游几十米远的地方捞出了老孟,他已经昏迷不醒,头上也被水闸的下沿撞出了一个大血包。等人们七手八脚地把老孟送到镇上的医院,老孟已经停止了呼吸。

那被救的孩子,正巧就是留柱的儿子。他是在灌区边上放羊时,一不小心滑到灌渠里的。

老孟被埋到薄山水库管理局附近的山坡上。下葬的时候,留柱一家三口都给老孟披

了麻、戴了孝。留柱的女人哭喊道“大呀,我那苦命的大呀……”

老孟死后,薄山水库管理局不再向三门闸派人,只是在放水的时候,临时派一个人来看护水闸,那临时派来的人骑着一辆自行车,过来看看,吸了一支烟,把烟蒂扔进灌渠里,就又骑上车子走了。

老孟原来住的那个院子,被一把大铁锁锁上了。村子里的人从那里经过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朝那个院子看上一眼,然后,会轻轻地叹上一口气,说,人呐!

(选自《小说月刊》) 注:大:有些地方的孩子对男性的长辈的称呼。

13.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老孟死后,水库管理局因为一时间找不到像老孟这样的人,便不再向三门闸派人,只是在放水的时候临时派一个人来看护。

B. 这篇小说看似信笔而作,实则在构思上颇为讲究。如写留柱的女人骂老孟不得好死,就是为后面写老孟的淹死埋下伏笔。

C. 本文中对比手法运用得非常到位,很有表现力。如留柱的女人对老孟的态度前后有天壤之别,说明老孟的举动感动了留柱一家。

D. 本文刻画人物性格很巧妙,如写姑娘们常常在午后聚到老孟的棚子下面用凤仙花包指甲,就很形象地写出了姑娘们的调皮。

E. 本文运用完全生活化的语言来写作,本色、朴实,毫无做作之态,阅读时就像在听一个熟悉的老朋友讲故事,很有亲切感。

解析:A项,“因为一时间找不到像老孟这样的人”于文无据。B项,作用分析错误。写留柱女人骂老孟,一是为了写出其为人之泼辣,二是为写其后他们全家对老孟的无限感激作铺垫。D项,写姑娘们常常在午后聚到老孟的棚子下面用凤仙花包指甲,主要是为了写出老孟为人的善良宽厚,有好人缘。

答案:C、E

14. 小说第4自然段对老孟夏秋夜晚吸烟、闲坐等生活细节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文中通过老孟独自吸烟、闲坐等行为写出了其居住环境的冷清及内心的孤寂,营造出了主人公生活的扭转,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答案:①巧妙地写出了老孟心底的孤独与寂寞;②突显了环境的真实,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大意对即可)(6分)

15. 小说中的老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紧紧结合作品中

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围绕其发生的事件进行,做到言之成理,于文有据。

答案:①为人善良:见到落水的孩子,奋不顾身地救人;②性情温和:同村的姑娘们调皮,将毛毛虫放在午睡的老孟的肚皮上,老孟也不发脾气;③勤劳:自己搭棚子,自己种菜、种花;④节俭:嫌鸡鸭鱼肉贵,不买,专门买鳖。(6分)

16. 小说结尾说:村子里的人从老孟原来住的院子经过时,都会轻轻地叹上一口气,说,人呐!在你看来,人们叹息并感慨的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探究能力。老孟作为一个凡人、一个好人,却因意外而死,离开了自己的小院,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令人感叹不已。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但不可脱离文本。

答案:①叹老孟的意外之死,世事的无常。②叹上天的不公。老孟是个好人,却没有得到善终,没有尽天年。③叹人与人的不一样。老孟在世时守着三门闸,老孟死后临时派来的人也只是过来看看,吸支烟就骑上车子走了。④叹老孟的壮举。平时看上去那么不起眼的人竟然敢冒死跳进灌渠救人。(6分)

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专题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 第一课时情节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 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考纲》要求: 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三、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一)情节概括问答模式 1、【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常见回答】 (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201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缜(shèn)密感喟(kuì)紫蔷薇(wēi)暗香盈(yínɡ)袖 B.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C.热忱(chén)别(bié)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 D.菜肴(yáo)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拂(fó)面 【答案】B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 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 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 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选A项。B项中,“博奕”错误,本意是下棋的意思。所以应为“博弈”。C项中,“灸手可热”错误,应为“炙手可热”。D项中,“溃乏”错误,应该是“匮乏”。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2711738607.html,]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 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

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 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 【答案】C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选D项。A项中,谓语动词“是”缺少主语,将“实施了”改为“实施的”还原主语即可。B项中“前者”指代不明。C项句式杂糅,“确保”和“为……奠定坚实基础”两种句式杂糅。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这两句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附答案解析(陕西专版)[文言文阅读一]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陕西专版)8 课时作业(八)[文言文阅读一] [时间:45分钟分值:5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及长,博学能 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 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伐.如此。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 文帝为大将军,辟祜,未就,公车征拜中书侍郎,俄迁给事中、黄门郎。时高贵乡公(曹髦)好属文,在位者多献诗赋,汝南和逌以忤意见斥,祜在其间,不得而亲疏,有识尚焉。钟会有宠而忌,祜亦惮之。及会诛,拜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共掌机密。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后吴将夏详、邵等来降,二儿之父亦率其属与俱。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求入朝。中诏申谕,扶疾引见,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 (选自《晋书·羊祜传》卷三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思.过礼思:怀念 B.以兄霸之子妻.之妻:嫁给 C.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识:见识 D.其先识不伐.如此伐:夸耀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羊祜对敌国之人广施恩德的一组是(3分)() ①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②开设庠序,绥怀远近③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⑤皆计所侵,送绢偿之⑥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羊祜是一个讲情义、重孝道的人。他的岳父夏侯霸投降西蜀之后,姻亲大多与夏侯家绝交,而羊祜却礼遇有加;母亲与兄长去世,他居丧哀悼十余年。 B.羊祜不依附权贵。高贵乡公曹髦喜好写文章,在官位的人大多呈献诗赋;钟会受宠,羊祜并不阿附他,等到钟会被诛杀,羊祜便和荀勖共同掌管机要。 C.羊祜认为要收复东吴,就要取信于吴人。他与吴人开诚布公,表示十分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都听任其便;即便是与吴国人交战,也不搞突然袭击。 D.羊祜深得皇帝与南州人的尊重。他病重进京,皇帝命他乘车入殿,不必下拜,去世后,皇帝穿素服为他哭泣,南州人听到他的死讯,街巷里哭声不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5分) 译文: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语文试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窗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担保的形式,由质库、解库、普惠库、长生库等机构经营。质属动产担保,它的设立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旧契交付抵押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当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也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典权存续期间典权人不向出典人支付租金,出典人也不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通货偏于紧缩,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及,几乎消费领域、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而且赊买赊卖所涉及人员的关系也异常复杂,触及官家和私人各层面。从其实际效果看,解决了军需、赈济了贫民、加强了流通、满足了财政,更重要的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发起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对货币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货币币材的复杂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

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曾被誉为“文明之母”。毕昇的活字印刷,更是领先了西方数百年,揭开了世界印刷史的辉煌一页。然而,时至20世纪,中国印刷业遇到了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20世纪40年代,美国发明了第一代打字机加照相机的手动式照排机,但该照排机效率不高,一旦按错键,改版很麻烦。1958年美国发明了光机式西文照相排字机,在计算机控制下依靠光学和机械方法选取字模,逐字照相形成版面,称为第二代排字机。1969年,日本也研制成功第二代汉字排字机。1965年西德成功研制出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三代机的速度可以比二代机快10倍,适用范围也广。日本引进西德和美国的技术,于1975年也初步研制成第三代汉字排字机。1976年英国研制出第四代排字机,它采用激光技术,用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日本也正在研制第四代汉字排字机,但尚未成功。 此时此刻,中国的印刷业却仍在沿用古代的技术,在汉字的“丛林里”艰难跋涉。 从美国的第一代手动照排机,到英国的第四代激光排字机,世界照排技术的发展进步大大依赖于不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实力。就拿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来说,该类排字机对底片要求高,对所使用的阴极射线管分辨率也要求很高。这些困难,在中国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克服。 汉字相比表音体系的文字,数量巨大。从印刷的基本需求看,排字机的字库通常要收7000多字。而从一般书报的需求来说,字体就有书版宋、报版宋、标题宋、仿宋、楷体、黑体、长宋、扁宋、长黑、扁黑等10多种;字号还有小六号、六号直到初号,共15种。如此一来,字库的收字就会成倍增长。 汉字的巨大数量,为排字机字库的存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再加上文字印刷质量上的需求,要保证字形美观、笔锋明晰,汉字带给排字机的技术困难就会更大。20世纪已进入信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陕西专版)附答案解析 [诗歌阅读一]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陕西专版)10 课时作业(十)[诗歌阅读一] [时间:45分钟分值:107分] 1.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词,回答问题。(11分)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①友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③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③当日愿。 【注】①柬:给……信札。②“何事”句: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③“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均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典故。 (1)这首词通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用典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个名句人们传诵了三百多年,今天甚至成为许多文艺作品的标题。请你从词句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角度谈谈它广为传诵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 柳枝词 郑文宝① 亭亭画舸②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①郑文宝(952~1012),字仲贤,宁化人。多才多艺,是宋初一位负有盛名的诗人,诗风轻盈柔软。②画舸:彩绘油饰的船,也叫画船。 (1)“春潭”是水,自然无法“系”住,那么画舸到底“系”的是什么?请联系全词,分析这样写的好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烟波与风雨”“载”对表达词人的“离恨”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 鹧鸪天 苏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①,梦倚高城赤叶楼②。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③,鸳浦芙蓉叶叶愁。 【注】①黄茅店:指的是乡村客店。②赤叶楼:这里指歌妓等所居之楼。③“灞桥”句:汉代人送别,在长安灞桥折柳相赠,故后代以“灞桥杨柳”代指离别。 (1)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代杨慎评论说:“‘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鹧鸪天》之佳句也。”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这两句词。(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全国二卷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5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语文(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海南、广西)新课标II)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

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 =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巾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代社会陆续出如现了诸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绖济发展。(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专题10 图文转换

专题十图文转换 题组一数据分析类 1.(2014辽宁,17,6分)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 A.非常希望 B.希望 (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多项选择) A.家庭 B.学校 C.社会 D.以上都是 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①。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②;同时,也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但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求,③。 答案①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②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③学生比市民更加强烈 2.(2014大纲全国,20,6分)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 答案(示例)图表显示,2008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均逐年增加,而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幅大于农村居民,二者的差距在逐年加大。(内容完整,给4分:答出均逐年增加的,给2分;答出增幅有差异的,给1分;答出差距加大的,给1分。语言连贯,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题组二图片解读类 3.(2014课标全国Ⅰ,17,6分)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答: 答案(示例)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4.(2014课标全国Ⅱ,17,6分)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答: 答案(示例)本次春游全班分为5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人人参与,组长负责协调;各组拿 出美食进行班级评比,并参加游艺活动。 内容完整,给1分;归属得当,给1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5.(2014山东,17,4分)右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 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 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答: 答案(示例)天真烂漫、面带笑容的孩子双手捧着恬静、乖巧的小兔子。孩子双目微闭,仿佛在喃喃低语, 小兔子似在注视着孩子凝神倾听。此情此景,像冬日里煦暖的阳光,温暖着人们的心田。 6.(2014江苏,5,3分)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专题十四小说阅读[学法――把握人事,洞察百态] [考题位置――第11题]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2卷答案及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领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作业(新课标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附答案解析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作业(新课标版)文言文知识 梳理(必修三)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 知识细梳理 蜀道难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危.乎高哉 今义:危险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尔.来四万八千岁 今义:你,如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去 连峰去.天不盈尺()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去.死肌,杀三虫()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汝可去.应之() (2)但 但.见悲鸟号古木()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无他,但.手熟尔()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问君西.游何时还() (2)砯.崖转.石万壑雷() (3)使人听此凋.朱颜()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又闻子规啼夜月()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答案] 一、“匪”通“非”。 二、(1)高;(2)那,这里指开国之初。 三、(1)距离/离开,离去/除掉,去掉/放弃,舍弃/前去,到……去;(2)只,仅,唯独/只管,尽管/只不过/只要,只须。 四、(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砯,名词作动词,冲击;转,动词使动用法,使……

滚动。(3)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五、(1)省略句;(2)介词结构后置句;(3)宾语“胡”前置。 杜甫诗三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画图省.识春风面 今义:醒悟、探望、检查自己,或“节省、减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万里 ..悲秋常作客 今义:一万里的距离古义:________________ (3)一去.紫台连朔漠 今义:表示行为的趋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 (4)百年 ..多病独登台 今义:指人的一生,也指多年或很长时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5)艰难苦恨.繁霜鬓 今义:仇视、怨恨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语 千载琵琶作胡语.() 又闻此语.重唧唧() 琵琶声停欲语.迟()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2)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 君将哀.而生之乎() 秦人不暇自哀.()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玉露凋伤 ..枫树林() (2)无边落木萧萧下.() [答案] 一、(1)曾经;(2)虚指,指远离故乡;(3)离开;(4)诗中借指晚年;(5)遗憾。 二、(1)名词,这里指音乐/名词,言语/动词,说话/动词,读yù,告诉,相告;(2)悲哀/同情/哀叹。 三、(1)使动用法,使草木凋落衰败;(2)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落下,飘坠。 琵琶行并序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明年 ..秋 今义:今年之后的第二年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因为 ..长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及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1.(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⑶题。(9分) 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 白龙 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收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废寝忘食。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这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 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并不仅仅在讲旁观者的感受,更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义。 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救赎,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该资料由【语文公社】https://www.doczj.com/doc/2711738607.html, 友情提供 我们提倡阅读,并非为了闭门不出、与世隔绝。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热爱他人。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家们营造的精神空间。通过这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 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4月23日) ⑴下列对文章中“刷新”一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阐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自我教育、自我升华,达到内心丰富。 B 是学会与自己相处,在智识训练中重新发现自己,使精神日益丰富的过程。 C 是对庸常生活的解救,对永恒之物的凝望和思索,能促进精神人格的养成。 D 能见识到另一个世界: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和经典所营造的精神空间。 ⑵文章说:“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每日”强调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 ⑶请简述文章的论述思路。(4分) 答: 2.(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小题。(16分)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新课标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手法]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新课标版)16 课时作业(十六)[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手法]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1.要想表达“我们能赶上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这个意思,下面四句中语气最强烈的一句是(3分)() A.不管怎样,我们会超过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B.难道我们还不如前人,创造不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吗? C.我们创造的业绩将是前人无法比拟的,谁不认为我们比前人强? D.我们无论如何不会比前人逊色,要创造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天平山中》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句是(3分)()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____________,一路莺啼送到家。 A.徐行不记山深浅B.东风染尽三千顷 C.林莺啼到无声处D.想见夜深人散后 3.下面的句子是对黄河壶口瀑布的描写,适当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把它改写成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的排比句。(4分) 正当平缓似锦缎的黄河得意之时,她突然以数里之阔的水面,跌入百尺之宽的峡谷。发出了震川虎啸般的声响,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黄色的浊流如腾飞的巨龙,激起的水珠如钢花四溅,使每一位风尘仆仆走近她的游客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5分) 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漏、造成巨大损失的情况下,3月14日,作为地震发生后来到当地参与救援活动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在遭受地震和海啸双重袭击靠近海滨、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的日本岩手县大船渡市展开救援工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话的方式有直言和婉言。参照示例,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5分) 示例:[公园入口处标语牌] 直言:请勿乱扔果皮纸屑! 婉言:不要让别人说,朋友,你没来之前,这儿的地面还是洁净的。 (1)[某快餐店店堂告示] 直言:衣衫不整,谢绝入内! 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版社有意请杨绛出席其作品研讨会,她谢绝了]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高考阅读 07-21 2126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一、考点解读: 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 (即“微型小说”)。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二、相关知识链接: 1 、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 、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 、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侧面描写(其它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的感情倾向等。《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4 、情节结构方面 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懂得情节结构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等。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项链》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理清线索(明线、暗线)。多数短篇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为了表明群众的愚昧,设置了买药、吃药、谈药、药效这条明线;为了表现辛亥革命,又设置了革命者被杀、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这条暗线。再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了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5 、环境描写方面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背景,烘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祝福》《阿Q正传》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 6 、主题内容方面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7 、语言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欣赏的媒介,又是欣赏的对象,出题者有时会让我们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有时会让我们领悟语言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有时让我们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三、规律点拨: 小说阅读训练题型 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设题方式通常有: (1)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2)请概括某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某某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应分五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