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语义和语法的关系_白解红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语义和语法的关系_白解红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语义和语法的关系_白解红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语义和语法的关系_白解红

现代汉语句子主题的语义角色的确定与翻译

现代汉语句子主题的语义角色的确定与翻译 从语言类型学上看,汉语是主题凸显的语言,而英语是主语凸显的语言。主语属于句法范畴,但对主题的范畴,国内外的学者有着理解上的分歧。有的学者从句法结构的角度把主题当作一个句子的主语(赵元任,1968);有的从句子的信息结构的角度把主题看作是一种语用成分(徐烈炯,1998);也有的认为句法和语用混在一起,难分你我。(潘文国,1997)笔者认为,不论主题是句法成分还是语用成分,主题在语义结构上一定充当一个语义角色,该角色在投射到句法结构中,也一定有一个句法成分与之相对应,因为不用句子成分跟事件角色的对应关系做基础,语法模型就无法使用,这是可以断言的。(杨成凯,1997)据此,我们认为,主题是一个具有语用功能的句法成分。本文拟从语义层面来确定汉语句子主题的语义角色,并从语义结构映射到句法结构的角度来探讨汉语句子主题的英译。 一、汉语句子主题与主题化的语义角色 主题是说话者在形成一个表述时意念上作为句子陈述对象的,作为整个陈述‘所关’的实体。(刘鑫民,2004),通常置于句首。陈述所关的实体,有的是整个句子的所关,有的是句中某一部分的所关。之所以成为主题,是因为言者把该实体作为推动交际进行的出发点,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其所关的实体在句法上可能或可能不是句子的主语,但在语义结构中一定充当一个语义角色,与整句或句中其他成分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语义关系。主题置于句首,往往是通过主题化手段移位生成的。所谓主题化就是通过移位的手段使一个不是主题的成分成为句子的主题。汉语中语义角色主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客体成分移位主题化 客体成分主题化是指将主体所涉及或改变的客体(直接宾语或间接宾语)移位置于句首成为主题的过程。如: 1.他昨晚就想到了这种结果。这种结果,他昨晚就想到了。 2.我送小李一本词典。小李,我送(他)一本词典。 3.他送人一本词典。一本词典被他送人了。 4.同学们请张教授去作报告了。张教授被同学们请去作报告了。 5.一只老鼠吓得她花容失色。她被一只老鼠吓得花容失色。 (二)限定成分移位主题化 限定成分移位主题化是将充当修饰语的名词性成分置于句首成为主题的过程。如: 1.小王的手酸了。小王手酸了。 2.这些哥们的宿舍乱得像猪窝。这些哥们呀,宿舍乱得像猪窝。 (三)状元成分移位主题化 状元成分移位主题化是将具有情景语义角色的状元成分主题化的过程。这些语义角色在主题化之前,通常要用一个介词作为标记来说明其语义角色的类属,如我用这把刀切肉,介词用就标记其情景语义角色的类属为工具格。该状元成分移位至句首成为主题时,一定要省去介词,如这把刀我切肉。汉语可以主题化的状元语义角色主要有对象、关涉、范围、目的、依据、方面、工具和处所等。如: 1.(对)这门亲事,原本他们就没安好心。(对象) 2.(关于)这牲口的事情,我自己认倒霉吧。(关涉) 3.(在)这些书(里面)数这一种售得快。(范围) 4.(为了)什么事又开会?(目的) 5.(按照)现在的法律,再大的罪也只是个死。(依据) 6.(靠着)一个月200块怎么生活啊?(凭借) 7.(在)这件事(上)你说服不了我。(方面) 8.(在)图书馆他只待了十分钟就离开了。(处所)

语义学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 摘要:一词多义指一个词项具有多个相关义项的语言现象。新义项的产生不是随机的, 也不是盲目的, 而是人类认知参与下语言历时变化的结果, 因此认知角度的一词多义研究能够比较清楚地揭示一词多义的根源与本质。新义项以基本义项为核心, 按照辐射型或链接型方式排列, 构成一个词项意义的原型范畴。人们总是从基本义项出发, 主要利用隐喻和转喻思维等方式, 将新义项赋予现有词项, 从而使一词多义现象表现出明显的认知理据性。 关键词: 认知; 一词多义; 范畴化; 隐喻; 转喻 Abstract:Polysemy is the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which a lexical item has more than one related meaning. It is the diachronic result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facilitated by human cognition. New meanings, centering on the basic meaning and arranged in a radiant or linear manner, form the prototypical category of a w ord. People tend to attach new meanings to a lexical item by w ay of categorization, metaphor and metonymy, which results in the striking motivational features of polysemy. Key words: cognition, polysemy, categorization, metonymy, metaphor 几乎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 即一个词可能会承载二种以上的意义, 语言学家将此语言现象称为一词多义现象。通过赋予同一词形以更多的词义来减少词的数量, 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减轻了人们词汇记忆的负担,是人们进一步认知世界的简便、有效的途径,是优于造词、构词和借词的语言手段。因而,一词多义现象一直成为了语义学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理论对于一词多义现象做过众多的研究, 其中主要有: K atz 和Fo rdo r( 1963) 基于组词间的类似性提出的语义成分分析法(semantic feature analysis); 由德国学者J. Trier 提出的词在语义上是互相联系的完整的词汇系统语义场理论以及传统的真值语义分析。传统的语义学理论更多地将它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这些固然是词义变化的重要因素, 但它们只是外部因素, 传统的语义学理论终究没有看清词义变化和一词多义的关系, 也未能充分地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缘由。本文试图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运用范畴化的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方式,发展模式以及认知手段进行研究。 1.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 认知语言观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及对语言形成的本源作用, 但更强调人的认知的参与作用, 认为语言不能直接反映客观世界, 而是由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作用之。所谓“心生而言立” , 其认知模式是: 客观世界—认知加工一概念生成一语言符号(赵艳芳,20 0 1 : 3 5 )。Lakof与Jo h n s o n (1 9 8 0 : 1 9 5 : 1 9 9 9 ) 以及L a k o f (19 8 7 )根据他们提出的体验哲学认为: 人类的认知、概念、意义、推理和语言等均源于对客观外界的感知和经验, “体验哲学和C L (cognitive linguistics ) 认为认知来源于实践, 语言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 (王寅, 2 0 0 5 : 1 6 )。认知是和语言不可分的, 认知是语言的基础和发端。语言是由客观世界, 人的认知体验, 社会、文化历时与共时价值观及其语用因素促动形成的、具有动态演绎、延异性质和形态的象征符号系统和精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学习要点:掌握句法结构分析中运用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语义分析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法解释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 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对句法结构不仅要做形式分析,如句法层次分析、句法关系分析、以及句型分析等,还要做种种语义分析。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指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分析法。 一、语义关系 (一)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在句法结构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仅发生种种语法关系,主谓、述补、述宾、偏正、联合等,而且发生种种语义关系。语义关系,语义学中指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语义关系是指动作和动作者、动作和受动者、动作和工具、动作和处所、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⑴吃面条。/削苹果。(句法、语义关系一致。) ⑵我吃完了。/饼干吃完了。/文章写好了。(句法、语义关系不一致) 前者“我”与“吃”是动作者(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后者“饼干”和“吃”是受动者(受事)和动作的关系,结果和动作的关系。 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可能包含着多种语义关系,如:修理家具。/挖了一个坑。/来了一个客人。/写毛笔。(述宾关系,受事、结果、施事、工具。)反之,一种语义关系也可能构成多种句法结构关系。 ⑶沙发上坐着一个人。 ⑷那个人坐在沙发上。 ⑸那个人在沙发上坐着。 这几个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基本相同,“人”“沙发上”与“坐”之间都是“施事”“处所”与“动作”的关系;但句法结构关系却不一样。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 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句法分析的重点是动词跟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在各种语义关系中,名词性成分担任了一定的语义角色,如“受事、结果、施事、工具”等,这实际上也就是揭示了名词性成分跟动词之间的关系。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主要有: 1、施事:指动作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 他在看书。/小狗啃完了骨头。/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 小牛吃草。/张三修桌子。/毛把花瓶打碎了。 3、系事: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 我们是教师。/小王成了大学生。 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的承受者(送、还?)(可用介词“给”引进)。 张三还李四一支笔。/我给兰兰送去一些巧克力。 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编草帽。/烙饼。/做烟斗。/打毛衣。/盖大楼。

认知语义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目标及方法之一

分支。小学主要由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组成。训诂学实际上就是研究语言意义变化的学科。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训诂学的鼻祖”的著作是《尔雅》,它实际上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分类词典。它由叙篇(已亡)、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释官、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十九篇组成。《尔雅》对古代词语变迁的轨迹记载和解释得特别清楚。例如《尔雅·释天》在对几个与“年”有关的同义词的解释时指出: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训诂学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其重要贡献包括:(1)据部首将文字的形体分为540部;(2)用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法则来解释字形;(3)用以形说义的方法来解释字的本义,用”读若”和形声声旁来说明字音等。(陆宗达,2002) 在欧洲,现代语义学的发展一方面与修辞学、语文学有关,另一方面与19世纪后半期兴起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密切相关。早期的语义学就主要研究语义变化的类型、方式和原因。1883年,法国语文学家Breal发表的一篇论文把语义学这一新学科的目标明确规定为研究意义的变化及其原因,并根据逻辑学和语文学等标准对意义变化的方式和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类。 20世纪的前30年间,语义学逐渐摆脱了传统修辞学中X畴概念的束缚,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文明史等邻近学科吸取营养,对语义变化过程和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 20世纪上半叶,现代语义学受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深刻影响。结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语言的共时状态是一种有组织的结构系统,其中的成分互相依赖,个体的意义取决于它与系统中其它个体的关系。语义学家们把这一原理应用到了意义变化的研究中。其中杰出的代表是德国的Jost Trier。他通过对德语中有关“知识”词语的

Talmy认知语义学(沈家煊)

L. Talmy 2000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2 vol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第一卷 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s 概念结构系统 第一部分语言中概念结构的基础 第一章语法与认知的关系 一句话在听者头脑中引发一个“认知表征”(cognitive representation),即CR,语言的两个分系统——语法和词汇——分别界定CR中的不同部分:语法界定结构(structure),词汇界定内容(content)。 语法成分界定的各种概念是一个极其有限的集合,是一个成分有限的系统,但它们构成的是语言的“基本概念结构系统”(Fundamental conceptual structuring system),即为语言这一认知系统提供一些有高度选择性的概念结构“图式”或“框架”(Schematic framework)。语法因此决定语言这一认知系统的概念结构。 语言这一认知系统的概念结构与其他认知系统(如视觉、推理)的概念系统有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 语法与词汇的定义与意义无关,是按形式标准定义 开放类(词汇):实词和复合词组 封闭类(语法):显性的和具体的,包括黏着的(-ed)和自由的(even);隐性的和抽象的,包括“名、动、主、宾、词序、构式”。 由语法界定的概念——语法概念——的性质(区别于词汇概念) 1.语义上受限制 范畴有限:有数范畴,没有色范畴。 范畴的成分有限:有单数、复数、双数、少量数,没有奇数偶数,dozen数,没有no, some, many, most, all等自由形式表达的数范畴。 2.语法成分的所指具有指称的拓扑性(topological reference),非欧几里德性。 拓扑性:图式保持不变(橡皮泥变形后画在上面的几何图形保持不变) This speck is smaller than that speck. This planet is smaller than that planet. This和 that,比较句表达的大小远近关系,都与对象的绝对大小和距离的远近无关。 图式: 。。 The ant crawled across my palm. The bus drove across the country. across界定的概念图式: I swam across the lake. 与lake的大小形状无关(shape neutral, magnitude neutral) 一张纸团成一团后仍然叫它“一张纸”,这是量词的拓扑性。 大部分语法成分所指的概念具有拓扑性或准拓扑性:点、线、在…处、在…里、域、边、分割、单数、复数、同、异、邻接、对应、分布方式

语义语法

仗剑独行编辑 为了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更好的传输,首先将每幀图像划分为NAL单元,为了提高压缩率及错误处理能力提出了RBSP编码算法。 nal_unit(NumBytesInNALunit){//NumBytesInNALunit规定了NAL单元的大小forbidden_zero_bit nal_ref_idc//nal_ref_idc如果不为0,说明NAL单元的内容包含一个序列参数集或一个图像参数集,或一个参考图像条带,或一个参考图像的条带数据分割。 nal_unit_type//指明含在NAL单元中的RBSP数据结构的类型 NumBytesInRBSP=0 for(i=1;i

中文语义角色标注的特征工程

中文语义角色标注的特征工程1 刘怀军2,车万翔,刘挺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哈尔滨 150001) 摘要:基于统计机器学习的语义角色标注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丰富多样的特征直接决定语义角色标注系统的性能。本文针对中文的特点,在英文语义角色标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有效的新特征和组合特征:例如,句法成分后一个词、谓语动词和短语类型的组合、谓语动词类别信息和路径的组合等,并在Chinese Proposition Bank(CPB)语料数据上,使用最大熵分类器进行了实验,系统F-Score由89.76%增加到91.31%。结果表明,这些新特征和组合特征显著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因此,目前进行语义角色标注应集中精力寻找丰富有效的特征。 关键词:语义分析;语义角色标注;特征工程;最大熵分类器 Feature Engineering for Chinese Semantic Role Labeling Huaijun Liu, Wanxiang Che, Ting Liu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Abstract: In the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field, researchers have experienced a growth of interest in semantic role labeling by applying statistical and machine-learning methods. Using rich featur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semantic parsing system. In this paper, some new effective features and combination features are proposed, such as next word of the constituent, predicate and phrase type combination, predicate class and path combination, and so on. And then we report the experiments on the dataset from Chinese Proposition Bank (CPB). After these new features used, the final system improves the F-Score from89.76% to 91.3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h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find better features for semantic role labeling. key words: Semantic Parsing; Semantic Role Labeling; Feature Engineering; Maximum Entropy Classifier 1基金资助:自然科学基金60435020, 60575042, 60503072 2作者简介:刘怀军(1982-),男,山西人,硕士研究生,hjliu@https://www.doczj.com/doc/2d10912196.html,

认知语义学的六个基本特征

认知语义学的六个基本特征 摘要:本文综述概括了认知语义学的六个基本特征,以期更好地了解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内涵与理论效力,并运用到实际的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它们是:意义即概念化、意义的主要基础是感知、语义成分基于空间和拓扑物体、基本认知模型是意象图式模型、语义是句法的基础并且部分地决定句法、概念具有原型特征。 关键词:认知语义学;基本特征;理论效力 Abstract: The paper reviews the six basic tenets of cognitive semantic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what cognitive semantics is and what it can do in the research of language and cognition. The six tenets are: semantics is conceptualization, meaning is perceptively grounded, semantic elements are spatial or topological elements, cognitive models are primarily image-schematic, semantics is the basis for syntax which is at least determined by semantics, concepts show prototypical effects. Key words: cognitive semantics; basic tenets; theoretical power Title: The six basic tenets of cognitive semantics 1. 引言 语义学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个传统:客观途径和认知途径。客观途径认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是客观外部世界中的某物,即句法结构向客观世界(包括可能世界)物体的映射,因而常用真值条件来定义。那么,语言的意义与语言使用者没有关系。而认知途径认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即心理实体,是语言构成成分向认知结构的映射。语义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次要的,而且只有在认知结构确定下来以后才能确定下来。那么,意义独立于真值。外部世界的作用只有在考察认知结构与它的关系时才被考虑进来。 根据Talmy(2000:5)的论述,认知语义学研究概念内容及其在语言中的组织方式。概念内容不但包括意念(ideational)内容,还包括情感、感知等体验内容。认知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最重要部分,它的一些基本主张也就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六个基本特征。下文将分别讨论。 2. 意义即(认知模型中的)概念化 这一命题标志着认知语义学同传统语义学的根本分歧。传统语义学的基本取向是客观主义。客观主义的认知观和语言观可以表述为(Lakoff 1987;163): 客观认知:思想是抽象符号的操作。符号的意义对应于外在世界的实体和范畴。因此,大脑可以表征外部世界,折射(mirror)自然。 客观概念:概念是表达下面两种关系的符号:1)符号与概念系统中的其他概念有关联;2)与客观现实世界或可能世界的实体和范畴相对应。 传统语义学认为,语言的意义总是与可能世界相联系,如命题是可能世界与真值的函数。 认知语义学认为,意义存在于脑海中,即语言的意义是语言表达式向认知或心理实体的映射。这一观点否定了真值条件在确定语言的意义中的首要地位。相反,由于真值是认知结构与世界的关系,那么,语言表达式的真值就是次要的了。 但是,意义即概念化的观点不同于Fodor的思维语理论,虽然他也是用心理实体来表征语言的信息。Fodor的思维语理论指的是,说话人根据一组内在的规则计算语言的推理并形成语言回应。构成思维语的心理实体形成语言,语言的句法结构由一组组递归性规则管辖。事

TEST语法语义规则

TEST语言语法语义规则 程序中最后的声明必须是一个函数声明,名字为main。没有原型说明, 约定:主调函数的定义必须在被调函数的定义之前。 1.→{ fun_declaration } 2. → function ID’(‘‘ )’< function_body> 3.→main’(‘‘ )’ < function_body> 4.→ ‘{‘’}’ 5.→{} 6. →int ID; 7. | ε →{} 8.||| || | | < call _stat> 9. → if ‘(‘) [else < statement >] 10. → while ‘(‘’)’ < statement > 11. → for’(‘;;’)’ 12. →write ; 13. →read ID; 14. →’{‘’}’ 15. →< expression >;|; 16. < call _stat>→call I D’(‘’‘) 17. < expression >→ ID=| 18. -> |< additive_expr >(>|<|>=|<=|==|!=)< additive_expr > 19. < additive_expr>→{(+|-)< term >} 20. < term >→{(*| /)< factor >} 21. < factor >→’(‘< additive_expr >’)’|ID|NUM 有待扩充: 1.函数名、变量名都不可以重名。(有待修改:同一函数内部变量名不能相同,但不同函数的变量名可以相同,符号表的处理会更复杂) 2.考虑函数带返回值的情况; 3.考虑函数带参数的情况。

汉语语义角色标注研究概述

中文语义角色标注研究概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陈菜芳1 摘要:语义角色标注是实现浅层语义分析的一种方式,在问答系统、机器翻译和信息抽取等方面得到了成功地应用,是目前自然语言理解领域中比较热门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介绍了中文语义角色标注语料资源、中文语义角色标注发展现状以及对中文语义角色标注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浅层语义分析语义角色标注资源语义角色标注 0 引言 语义角色的自动标注是对句子中谓词所支配的语义角色进行自动标注,是对句子进行浅层语义分析的一种方法。语义角色标注技术在大规模语义知识库的构建、问答系统、机器翻译和信息抽取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深入的研究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中文语义角色标注研究状况:首先,介绍相关的中文语义角色标注语料资源;其次,描述了中文语义角色标注的发展现状;最后,对中文语义角色标注未来的工作进行展望。 1 中文语义角色标注语料资源 语义角色标注离不开语料资源的支持。英语较为知名的语义角色标注资源有FrameNet、PropBank和NomBank等。中文语义角色标注语料资源主要是从英语语义角色标注语料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或参照其建设的。 Chinese Proposition Bank(CPB)同英文PropBank基本类似。在CPB中,总共定义了20多个角色,只对每个句子中的核心动词进行了标注,所有动词的主要角色最多有6个,均以Arg0~Arg5和ArgM为标记,其中核心的语义角色为Arg0~5六种,其余为附加语义角色,用前缀ArgM表示,后面跟一些附加标记来表示这些参数的语义类别。它几乎对Penn Chinese Treebank中的每个动词及其语义角色进行了标注,国内大多数语义角色标注研究都是基于此资源。 中文Nombank是在英文命题库(Proposition Bank)和Nombank的标注框架上进行扩展,对中文名词性谓词的标注。中文Nombank加入了语义角色层的标注信息,与CPB一样,也标注了核心语义角色和附加语义角色这两类语义角色。中文NomBank中的角色位置有两类情况:一是角色在以名词性谓词为核心词的名词短语中;二是当以名词性谓词为核心词的名词1陈菜芳,女,南京师范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语言学

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的联系与区别

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区别与联系 2004年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考研题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语言学家在语法研究中注意到区别三个不同的平面,即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这是语法研究方法上的新进展,有助于语法学科的精密化、系统化和实用化。但这样研究语法还仅仅是开始。如何在语法分析中,特别是在汉语的语法分析中全面地、系统地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区别开来,又互相兼顾地结合起来,这是摆在语法研究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是值得进行深入探索的。 (一)语法研究中的句法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句中词语与词语(即符号与符号)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句法的(Syntactic)。词语与词语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一定的句法结构,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就是句法分析。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成分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子成分的确定和结构方式的判别。传统语法学进行语法分析时,总要把句子分为若干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等,这些都是句法分析的术语。传统语法学分析一个句子,就是要分析句子里各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等)充当什么句子成分。比如“张三批评了李四”,就得分析成主谓句,其中“张三”是主语,“批评了李四”是谓语,“批评”是谓语动词,“李四”是宾语。假如说成“李四被张三批评了”,也得分析成主谓句,

但这句里“李四”是主语,“被张三批评了”是谓语,“被张三”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张三”是介词“被”的宾语,“批评”是谓语动词。这样的成分分析,讲什么词充当什么句子成分,都是着眼于句子结构分析出来的。与确定句子成分有联系的,就是结构类型的判别。结构类型决定于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决定于结构方式。比如“鸟飞”“身体健康”,是由主语和谓语两成分组成的,通常称为主谓结构;“飞鸟”“健康的身体”,是由定语和它的中心语两成分组成的,通常称为偏正结构;“读书”“建设祖国”,是由动词和它的宾语两成分组成的,通常称为动宾结构。研究一个组合体是什么结构,也是句法分析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层次切分。这种层次分析,要求把句法结构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分为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也就是要句法结构的直接成分和间接成分以及内部成分和外部成分区别开来。例如“干大事的人”,这个句法结构里“干大事”和“人”之间是直接关系,“干”和“大事”之间也是直接关系,但“干”和“人”之间以及“大事”和“人”之间都是间接关系。又如“张三的哥哥批评了李四的弟弟”这个句子,进行层次分析,词语间的直接关系可图示如下: 三的哥哥批评了四的弟弟 直接关系直接关系 直接关系 直接关系 这个句子里“张三”与“批评”之间、“李四”与“批评”之间、“哥哥”与“李

英语认知语义学试题

Final Examination for Cognitive Semantics Course Student No______________ Name______________ Directions: Discuss any two from the following topics and develop your ideas into a passage within 500 words for each topic. 1.The metaphor LOVE IS A JOURNEY is a conventional way of conceptualizing love relationships. Is there any corresponding metaphor in Chinese culture? Try to find our conventional ways of conceptualizing love relationships and illustrate the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 2.The metaphor TIME IS MONEY forms a systematic way of talking or thinking about time in the Western culture. Is there any different corresponding metaphor in Chinese culture? Try to find our conventional ways of conceptualizing TIME and illustrate the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3.Illustrate and comment on THE INV ARIANCE PRINCIPLE. 4.Collect some conventional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of EDUCATION in Chinese culture and illustrate the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for example, EDUCATION as GROWTH and NURTURE. 5.What’s the role of IMAGE SCHEMA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 生成)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 struct token// token { int code;// int num;// token *next; }; token *token_head,*token_tail;//token struct str// string { int num;// string word;// str *next; }; str *string_head,*string_tail;//string struct ivan// {

char left;// string right;// int len;// }; ivan css[20];// 20 struct pank// action { char sr;// int state;// }; pank action[46][18];//action int go_to[46][11];// go_to struct ike// { ike *pre; int num;// int word;// ike *next; }; ike *stack_head,*stack_tail;// struct L// { int k; string op;// string op1;// string op2;// string result;// L *next;// L *Ltrue;//true L *Lfalse;//false };

语法、语义、语用

语法、语义、语用的区别 (2012-12-23 22:38:32) 汉语是缺乏形态标志的语言,注重意合是汉语语法的一个主要特点。汉语的语序对语义的制约性很强,句法成分之间存在着较复杂的语义关系,在许多情况下仅对语法形式进行句法结构分析是解释不了句子的内部规律的。教学实践表明,让外国学生按照教材上所展示的句法结构模式去造句,他们有时会造出许多符合句法但不合情理也不能使用的句子来,究其原因,正是错在句子语义搭配和语用选择上。 句法、语义和语用这三个平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句法是基础,语义和语用都要通过句法结构才能表现。句法结构中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诸如主谓、动宾、动补、偏正等句法关系意义,同时也存在着诸如动作与施事、受事、处所、工具等语义关系意义,还存在着诸如陈述、话题、焦点和预设、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等语用意义。但是,句法、语义和语用实际上又处于不同平面上,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对应。例如:“写文章”、“写毛笔”、“写黑板”,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动宾),但分别表达了“动作与结果”、“动作与工具”、“动作与处所”不同的语义关系;又如:“客人来了”与“来了客人”,两个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基本相同,“客人”与“来”都是“施事”与“动作”的关系,但句法关系分别是主谓和动宾。语用意义也不相同,前一个结构的“客人”是定指,表达已知信息,后一个结构的“客人”是非定指,表达新信息。更复杂一点的结构,如:①“床上躺着一个人”;②“那个人在床上躺着”;③“那个人躺在床上”;④“床上的那个人躺着”,这几个句子的句法结构关系各不相同,但语义关系基本相同,“人”、“床上”、“躺”之间都是“施事”、“处所”与“动作”的关系。 语法教学中进行语义分析,除了上述指出的句法成分间的语义规定性,即施事(主体)、受事与事(客体)、对象、处所、时间、结果、原因、目的、方式等之外,主要还是对语义指向的分析。由于汉语句法上的结合关系与语义的结合关系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语义指向分析对理解句子的语义结构显得尤其重要。如:①“这些书我都看过了”;②“这本书我们都看过了”;③“这些书我们都看过了”。这三个句子中的“都”在句法上均与动词“看”结合,构成偏正关系,在语义上“都”的语义指向分别是①“这些书”(受事),②“我们”(施事),③在没有特定语境时,“都”所涉及的可以是“我们”,也可以是“这些书”,还可以是“我们”和“这些书”。再如:①“饭吃多了”。②“饭吃饱了”;③“饭吃快了”; ④“饭吃完了”。以上几例按照句法分析,它们的层次构造完全一样,但分析其语义指向,“多”指“吃的饭”多了,“饱”指吃饭的人“饱”了,“快”说明的是“吃”这一动作行为,而“完”既可以说明“饭”完了(即“饭吃光了”),也可以说明吃饭这一动作行为的结束。以上几个句法结构体,“多”“饱”“快”“完”都与“吃”是句法上的直接成分(动补),但语义结构上却有区别。④ 语法教学中的语用分析,是对语言现象的动态分析,指明其使用的条件和语境,以利于学生恰当地使用学过的句子去交际。⑤比如动词重叠式,主要表示“短时、尝试、轻微、少量”的意义,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意义又有所侧重,有着不同的表达功能和限定条件。如为什么我们可以说“讨论这个问题”,但不能说“讨论讨论一个问题”呢?这是因为后一句违背了“动词重叠后,其宾语前带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须为确定的。”这样一条语用规则。 ⑥其他如:动词带补语时,不用重叠形式,所以不能说“我想想清楚再说”,“请把房间收拾收拾整齐。”又如,否定式陈述句不用动词重叠式,不能说“我不想去唱唱歌”。(但可以说“你怎么不去唱唱歌?”);动词做修饰限制语的成分时,也不能用重叠式,不能说“你试试的那件衣服很合身。”等等。类似这样的各种条件限制,对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一般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引言 意义有多层次、多种类。 就句子而言,有语义学意义(字面意义),有语用学意义。如: “今天不星期天。” 语义学意义说的是时间问题,说明某一天在星期系列中的定位。语用学的意义,要联系说话人及其语境、目的来考虑,具有不确定性。这句话,一家人中分别由孩子、妻子、丈夫说出,意义是不相同的。 本章的讨论,兼顾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 第一节词汇和词义 一、词和词汇 词是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符号。 词汇是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有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之分。 二、词的词汇意义 语法意义(因词的语法关系而产生) 词语的意义 理性意义 词汇意义 色彩意义(感情、语体、象征、形象) 词汇意义简称“词义”,本章只讲词汇意义,不讲语法意义。词汇意义属于语义学范畴。 三、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

第二节词义的各种关系 一、一词多义 本义: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兵”的本义是“兵器”。 中心意义:现在最常用、一般人最熟知的意义叫中心意义。“兵”的中心意义是“士兵”。其他教材把中心意义称为基本义。 本义是从历史渊源说,中心意义是就多义词在某个时代的各个意义的关系说的。 有时本义和中心意义是一致的。如“铁”的本义和中心意义都是指一种金属;“浅”的本义和中心意义都是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跟“深”相对)。 派生义: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有时中心意义属于派生义,如“兵”的中心意义。 二.同义关系 同义词的各个意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的。(P130)“指称整体的词和指称整体中的一部分的词,例如汉语的‘房子’和‘屋子’,都不是同义词。“(P131)就是说作为概念,同义词的外延(或说词义范围)必须相同或基本相同。 按:如果按此说法,则一般所说的具有“集体和个体”理性意义差异的同义词便不成立。如:树林——树、书本——书、船只——船等等。 同义词是同中有异,一般是大同小异。 三、反义关系 反义词的意义反映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有的对立,中间留下空白,可以插进别的成员。如“大——小”,中间可插进“中”;“冷——热”,中间可插进“温、暖、凉”;“反对——拥护”,中间可插进“弃权”。有的对立,属于非此即彼性质,中间插不进别的成员。如“正——反”,“男——女”,“内政——外交”。 值得注意:词义概括现实现象有各种不同关系,同义是重叠关系,反义是对立关系。同义和反义中的“同”和“反”是对立同义的。反义必须以共同的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