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学术交流会报告纲要

(2011-10-28 09:38:28)转载▼

分类:学习有感

标签:中都

宋体

实证主义

研究

量化

一、思维的来处:研究的“范式”

(一)“范式”的概念

范式(paradigm),是指某一科学社群所形成对某一议题的专业意见。在社会科学中,“范式”的更合时宜的说法,是指各种不同思维的“门派”——以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假设”来分析一个现象。

(二)思维的来处:研究的“范式”

在社会科学中,大致可分为唯物论的理性思维与唯心论的感性思维两大类,在每个研究方法背后都存在着某种“主义”,各主义中都具有某些假设。那么,如何了解一个思维的门派呢?从它对研究的三项假设入手: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本体论指最根本的研究精神,即对“什么是真的?”的观点。关于认识论,即如何认定知识,更进一步解释为研究者由哪里取得知识、形成知识。确定了本体论和认识论,接着会影响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即方法论。

(三)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

实证主义(Positivism)起源于14世纪,提倡实证主义旨在排除迷信与盲目,鼓励人们以实际的观察与经验从事科学研究,建立系统的知识。实证主义的两大规则:1、研究者必须对可以被测量之物进行直接的观察。2、任何无法被直接观察与测量的事物就不能称为“科学”。实证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20年代,发展出了逻辑实证学派,不变的是观察与测量的精神,改变的是开始强调如何将“定律”通过逻辑的方式呈现。

诠释主义(Interpretivism)起源于基督教对圣经的训诂之学,后来逐渐引入社会科学,例如民族图志学。区别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中对“经验”的不同理解。实证主义中的经验是研究者客观获取的,类似电影的观众,而诠释主义的经验是研究者主观获取的,透过参与(而不只是观众),真相才能大白。所以,质性研究大多出自诠释主义,最常用的方法论就是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上,主要可划分成「量化」与「质性」研究两种研究方法,两种方法代表着不同的研究途径与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

二、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采实证主义的观点,以统计分析探究社会的现象,企图建立放诸四海皆准的原理原则,更进一步解释、预测和控制社会的现象。量化的研究者皆认为

社会的现象可透过观察而得,强调价值中立的态度,以达成客观。

(一)量化研究的问题:

1.现况不明的问题称为「描述性问题」;

2.关联不清的称为「关联性问题」;

3.因果不解的问题称为「因果性问题」。

(二)量化研究的基本信念:

1.量化研究可以发现事实,透过计量分析的方法观察社会现象,其可信度更高;

2.量化研究可以验证假设:社会科学研究主要目的之ㄧ是考验假设,故须将资料予以数量化,再以统计的假设检定方法加以检验;

3.量化研究可以建立定律:假设经过多次验证程序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则定律就可以成立;

4.量化研究可以建构理论:如果某一定律有其他许多相关的定律或概念支持,进而建构完整的概念系统,就可以形成经验性的理论。

(三)量化研究的实施步骤:

1.清楚的定义研究问题。2、根据现有文献建立建设理论。3、建构因果架构图。

4、界定研究对象然后发出大量问卷。

5、检验因果定律。

(四)量化研究的方法:

1.社会调查

2.实验研究

3.结构观察

(五)量化研究的“陷阱”

1、令人质疑的可信度

2、过度简化的因果关联

3、简单线性逻辑难以全面适用

三、质性研究

(一)何谓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不是以数字或统计来进行测量,也不会事先以结构性的问卷来取得相关数据。相反的,质性研究依据的是多元化、多面向的资料间,互相交叉分析来增强研究的信度与效度。而在产业的研究中,搜集这些资料的来源有很多种,包含了政府单位的出版品、相关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相关学术或产业期刊、新闻报导、公司正式或非正式数据、网站数据、访谈与田野调查等等来源。

(二)质性研究的精神与“正-反-合”辩证逻辑

1、质性研究的精神是:

(1)质性研究的重点是在于研究者去了解存在中的事实本质,并且强调事实与过程的整体性,而非经由片面数据的片段分析。

(2)不论是研究者或受访者,均不排斥人的主观与直觉,并且认为研究中的主观与直觉,是质性研究中一定会产生的,也是其研究可贵之处。

(3)质性研究产生的结论,不同于量化要寻求答案的客观性与绝对性,只要结论彼此之间是相关的即可,研究结论可因时间、空间之变动而改变并进一步讨论。

2、“正-反-合”辩证逻辑

质性研究要以个案来进行辩证,这种辩证源自苏格拉底,只有通过与人不断的深入的对话才能产生深度的思考,厘清似是而非的概念。在辩证逻辑中,你必须时常与人交锋,不断的审视自己对事物理解的假设,调整既有的偏见与似是而非的既定知识,基本上辩证逻辑与归纳和演绎逻辑有很大关联,但却本质上不同。如何理解正反合的辩证逻辑呢?详见《不用数字的研究》举例:1、忽必烈为何攻不下日本?2、布拉托商人。

(三)质性研究的使命与特性

质性研究的使命在于“使事物被看见”(making things visible)。一般认为,质性研究具备8类特性,进一步通过“哲、文、史” 理解其特性。

(四)质性研究适用主题:

1、触及人物的内心或心路历程。

2、研究的事件或情境是在不具控制或者是非正式权威的情境中。

3、适合探索性的研究。

4、适用于描述多元、复杂的现象,非单一数据能够表现的素材与主题。

(五)选择质性研究之原因:

研究主题本身需要了解特定的对象、群体或者是事件,比起统计数据上的客观结果,实务上的呈现更加重要。现实上的考虑,如:时间、人力与成本的限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样本数的限制,如:研究主体锁定在单一几个具有独特性的个案。

(六)什么人适合做质性研究:

1、研究者具备高度敏感力、细心。

2、本身爱听故事,也爱说故事。

3、研究过程中挫折容忍度高。

4、愿意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研究中任何可能性。

5、研究者本身具备一定程度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完整阐述数据。

6研究者本身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与问问题的能力。

(七)质性研究的方法:

1.田野调查法

2.三角交叉鉴定法

3.个案研究法

4.历程式分析法

5.深度访谈(八)质性研究会遭遇的困难:

寻找不到独特性的个案,或寻找到的个案不具代表性。

受访者原先愿意接受访谈,后表达不愿意接受访问。

受访者愿意接受访谈,但是受访者无法回答问题,或提供的数据趋于表面,或不愿意回答关键性问题。

(九)质性研究顺利进行之关键因素:

由个人经验、工作出发,寻找适合质性研究与研究者有兴趣的主题。

可选定一、两个主题,并确定能够接受深度访谈或田野调查的个案或受访者。

能够搜集到许多公开的数据,并能够与访谈数据配合使用。(十)质性研究的评估

表2 评估质性研究的三个尺度尺度问题

真实度

你真的到过现场吗?

研究值不值得我们关心?说明所研究的情境

说明你与受访者间的关系

合理度这个个案对我们有意义吗?提供多方的诠释,使读者了解到以前没注意到的问题;使资料与理论互相对谈并和现有文献比较,藉以说明你的新创见;说明你是由哪一个理论视角来观察问题的

批判度

这份研究可以让我们反思到

问题的根本吗?你是否提出大哉问,让人由基本面去反思与批判问题,看到以前看不到的现象

四、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之比较

表1: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比较比较项量化研究质性研究

定义量化研究是采用实证主义观点,以统计分析

探究社會現象,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

示,进而分析、考验、解释,确定事物某方

面量的规定性,企图建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原理原則,進一步解释、預测和控制社会现

象的科学研究

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

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

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

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

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

研究活动。

哲学观实证主义(检验假说)实证主义(建构理论)、诠释主义基本精

客观测量与观察的精神主观体验与调查事实本质的精神

基本信

念發現事實、驗證假設、建立定律、建構理論

瞭解存在中的事實本質,並強調事實與過

程的整體性;研究者或受訪者均不排斥人

的主觀與直覺;研究結論可因時間、空間

之變動而改變並進一步討論

研究目

重视预测、控制重视对意义的理解

研究对

强调事实的客观实在性强调对象的主观意向性适用主

题描述性问题;关联性问题;结构性问题

触及人物的內心或心路历程;不具控制或

是非正式权威情境中的事物;探索性的研

究;描述多元、复杂的现象,非单一数据

能够表现的素材与主题;

研究性

质實徵的、大規模的、結構與標準化

在自然情境中探索個別現象的深層事實,

性質上是描述的、歸納的。

研究方

社会调查、实验研究、结构观察深度访谈、田野调查、案例研究研究依

现实资料数据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材料研究工

具無生命的量尺、測驗、問卷

在過程中漸漸形成的,以研究者作為主要

工具,實施晤談、觀察

结论表

主要以数据、模式、图形等表达多以文字描述为主

共通之处1、量的研究以考驗證明真理可能的程度,即使再精密的設計,仍只能掌握大部份「全真」;

質的研究深入理解現象,也是局部、個別的,無法掌握「全真」。

2、無論是質的研究或量的研究,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均需說明~研究問題、樣本的選擇、資料的收集、分析、報告撰寫等步驟。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精编)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一、概念上的区别 1、量化研究:运用心理测量、心理实验、心理调查等方法获得数量化的研究资料,并运用数学、统计等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以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质化研究: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研究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方法,主要是个人的经验,对资料进行分析,以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二、研究目标:控制预测取向与意义理解取向 1、量化研究:着眼于代表一般性的群体,探求心理与行为的普遍模式和一般规律,从而对行为进行控制和预测。 2、质化研究:着眼于研究特殊的个体,旨在揭示个体独特心理和行为特征,从而描述和解释特定研究情境中人们的经验,理解社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 三、研究对象:客观实在取向和主观唯心取向 1、量化研究:(1)以实证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强调事物是客观存在于人类之外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2)客观现象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可以通过经验的方法感知客观世界,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3)因此,量化研究的对象是一些事实、变量和固定不变的客观事物,研究者通过经验的、数量化的方法发现研究对象运动变化的规律。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彼此独立分离。 2、质化研究:以现象学、释义学、建构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化、理性化,社会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及人类的主观意识,带有主观性,事件伴随事件、地点而变化,因此,人们不能独立地认识现实,现实也不能被完全了解,都要受到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是主题与主题的关系,彼此影响,密切联系。 四:研究方法:经验证实取向与解释建构取向 1、量化研究:(1)量化研究预先假定一个独立的实在,再用实验、测量等方法进行验证,借助于可靠的数据,从外部观察者的立场来观察研究社会生活实践,是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2)具体方法上,量化研究是按照统计学的原则随机取样,抽取出代表一般性的普通样本。在数据收集方面,一般用观察法、量表法、问卷法和实验法来搜集数据,这些方法在实施之前都已经设计好,不允许随意改动。实验过程中有严格的控制。数据分析通过专门的分析手段,如统计学方法、计算机软件等,研究者可以利用他们解释数据并预测因果或相关关系。 2、质化研究:(1)质化研究的前提是研究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兴趣、主观价值判断来选择研究问题,研究者进入被研究者的立场,描述、分析人类社会中的文化和行为,研究者认为自身就是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强调观察到的世界是由研究者构建出来的,承认自己在知识建构中的核心地位。(2)具体方法上,质化研究多采用目的性取样,抽取出典型的样本;数据搜集方面,质化研究者根据自身丰富的经验和直觉判断决定如何对被试样本进行访谈和调查,并借助于文献、实物寻找出所要研究问题的相关材料。在数据解释方面,质化研究者依赖研究者个人的主观认知建构,包括直觉和推理,用日常语言进行描述,不受任何外在标准的束缚。 五、关系 1、二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解释、预测和控制。 2、研究过程中,质化研究也会采用一些数量化的手段,借助数据来进行判断、推理,形成结论。量化研究的假设部分和研究结论部分一般也是质化性质的,离不开质化的研究思维和方法。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主要差别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主要差别 摘要作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两种主要的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在调查研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相对的一组概念,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存在很多差异。 关键词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差别 虽然社会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但其主要的方法不外乎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两种。本文试通过分析这两种研究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来使这两种研究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单一研究方式的不足。 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差别 1.1研究方法的差异 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都是以统计学、概率论为理论依据,佐以适当的统计模型来进行数据的采集以及分析。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量化分析,来判断研究对象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规律。定量研究与科学实验密切相关,需要建立假设,收集精确的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和检验,其得出的结论较为准确、直观。 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访问法、观察法以及案例研究法等,通过对多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和整合处理来更正确的描述、解释问题以达到研究目的。定性研究偏向选择特定范围内的样本个体,凭借研究者的经验、感觉和洞察力来分析研究对象的行为及动机,并预判他们可能带来的影响。 1.2研究目的的差异 定量研究着眼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某些活动或研究对象的测量,从中发现规律,来确定问题相关的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解释变化发生的原因。定性研究关注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希望通过对研究对象深入的研究,用人本的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成因。 1.3 研究主体的差异 在定量研究中,为了使研究更为客观、公正,需要选取随机的、理性的研究主体,以求避免偏见。但是定量研究的假设离不开研究者的主观价值趋向,研究主体的选取也不可能完全理性。 定性研究注重了解研究主体的世界观、价值观,强调在自然环境下对特定的研究主体作探究,收集现场发生的事件的资料,找寻研究所需要的信息。定性研究的研究主体通过与研究者交谈来便于研究者收集信息。研究者本人,在自然的情况下通过和研究主体交谈,或做长期的接触来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

质性研究方法(1)

质性研究方法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质性研究”这个词在台湾、港、澳地区用得比较多,在大陆有的称其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还有的为将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较,称为“定质研究”。 1.质性研究的定义 所谓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的特点: 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自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关系性。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该实践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 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由于理解是双方互动的结果,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对方达到理解的机制和过程。 3)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因此对研究的过程必须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 4)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 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因此,“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5)重视研究关系 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 “质性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质性研究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 3.质性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只说黑体字)

第5章 质性研究 资料分析的方法

第五章资料分析的方法 资料收集是运用社交技巧,资料整理/分析是孤独的知性探索。 面临的主要困惑:如何从资料中发掘意义?研究者如何可能理解被研究者?被研究者文化主位的意义如何通过研究者文化客位的解释获得意义?主体间性的解释性理解具体是如何发生的?如何在创造性与严谨性上维持一个平衡? 呈现质性资料整理与分析的基本原则、基本过程、基本的理论取向。 第一节质性研究中资料的整理与初步分析 “整理与分析资料”,指根据研究目的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然后用逐步集中与浓缩的方式将资料反映出来,其最终目的是对资料进行意义解释。 不少研究者怀念实地访问/现场调查的时光(田园诗),但在资料组织、整理及分析中,面对庞大的资料茫然失措。提供一些整理/初步分析资料指导方针,保持批判精神(弹性)。 一、质性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的层级 ●资料分析的层级 -最低层是原始资料,包括录音带、田野笔记、文件等原始资料; -第二层是经过部分处理的资料,比如研究者的笔记与评论; ●-再高一层级的资料为译码或类别,即从原始资料与部分处理过的资料中摘要出有意义部分,同时,在这一层级工作中要呈现分析的备忘录,以解释为什么作此译码的决定。 ●用什么方法来呈现类别或主题:在质性研究中有不同的选择。 -用一些图表、矩阵图与地图来呈现社会网络关系、自然环境、地面区划、译码之间的关系或研究的概念; -用个案研究或以故事描述个案的状况来说明类别或主题。 ●资料处理及分析的技术 以归纳为主的,并且是有系统的。 量化研究在资料收集前简化资料,质性研究在资料收集后简化资料,也使质性研究报告变得易读、生动。 二、质性资料的处理

研究者实地调查后积累了成箱的资料夹、录音带、笔记、电脑磁片,但资料组织与分析需要较实地调查多六倍的时间。许多质性研究者常常会怀疑甚至会迷惑于这个问题,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全部结束所有的工作。 ●资料收集:撰写稿、对话、感觉和想法、事件与个人行为描述、概要讨论、多方面的资料收集;笔记、译码、分类、计算值,深度访谈的录音及相关的报纸、书籍、学术文章等。 ●好的质性资料处理的第一步:应在资料收集时就展开下述的工作,包括:所有的田野笔记、访谈笔记、日志与备忘录都应记载日期、时间、地点;同时,除了要将各个主题与资料建档外,也要将每一个受访者的资料都建档或编码。 ●资料处理:很麻烦、复杂的过程,要一次又一次重复阅读所有的笔记与原始资料,直到清楚每段的位置与内容为止,然后对各主题的结构与顺序比较清楚,即开始对资料思考、分类、做联结。 三、整理与初步分析访谈资料 整理/分析资料作为一个整体,与收集资料之间是不可分开的阶段。整理与分析资料的时机应该越早越好,不应拖到积累了很多资料后才进行。 ●作用: (1)强迫研究者逐步缩小研究范围,尽早就研究方向与类型做出决定; (2)帮助研究者提出统揽所有资料内容的观点,发展可供进一步分析问题; (3)使研究从原始资料向理论建构的方向过渡; (4)帮助研究者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了解自己还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以便下一步有计划地收集资料。 ●资料分析的方法及特点 ●一次性分析:有经验老手,研究规模较小,收集资料较少,研究目的较单一,研究者可采取一次性分析方法,直接对资料进行“整体观看”,然后凭着记忆写出研究报告。 ●采取“收集在前、分析在后”的顺序:一位新手,以把握实地调查工作的进程。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都应该及时地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 ●费时大:撰写一两个小时的访谈需要花费10小时,且大概有30页或更多页的稿子。 ●专门分析:在强调及时整理与分析资料时,研究者在收集资料后需要一段时间来专门进行分析。这个时间可以是几个星期、几个月,是一个整段、持续、不受到其它事情干扰的时间。(转换一下脑筋;担心已收集的资料不够用)。 ●实地笔记:最大价值在于“原始”,越是能保持其“原汁原味”,今后使用起来越能突显当时的“真实”情形。 四、资料分析前的初步整理原则 ●做记录的基本规则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联系与区别_精心整理教学教材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联系与区别_精心整理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1、概念不同 (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 2、理论基础不同 (1)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2)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到、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3、特性不同

4、在研究设计上的不同 ①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②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③研究计划:定性研究事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假设,研究计划是根据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的;定量研究在研究开始时就又明确的研究假设和问题,研究计划是结构性的。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 (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属于社会学方法。定性研究则是主要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直觉、经验,凭研究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判断,提出初步意见,然后进行综合,作为预测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定量研究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统计数据,建立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2)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本前提,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这里必须指出,虽然定性研究对数学知识要求比较低,但是两种研究方法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相比较而言,定量研究因为采用高深的数学知识,所以显得比较科学,而定性研究较为粗糙一点,但是这种方法应用面比较大,适合于一般投资者和经济工作者,因为它在数据资料不充分或者研究者数学知识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比较适用. 比较 研究分析 定性研究分析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比较

质性研究方法的比较 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问题基础资料收集的 方法其他资料来 源 实例 现象学扎根理论意义类问题: 了解生活经 历的本质 过程类问题: 了解时间维 度上事情发 生的变化,研 究问题可以 呈现阶段性 和不同层面 哲学 社会学(象征 互动主义) 录音谈话;笔 录个人经历 中的有关秩 事 录音访谈 现象学文献; 哲学反思;诗 歌;艺术 参与性观察; 写备忘录;记 日记 跳交谊舞对 照顾老人院 痴呆患者的 本质是什 么? 家属对心脏 移植的不可 预测性处理 的过程是什 么?

人种学描述类问题: 对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进行描述文化人类学 无结构访谈; 参与性观察; 实地笔记 文件;记录; 照片;地图; 谱系图;社会 关系图 对于青少年 亚文化群体 健康的意思 是什么?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方法的区别 质性研究量性研究 现象 收集资料 资料分析方法结果 陈述方法 研究立场 研究对象 资料分析 目的 类型 关于人的生活经验的抽象性 表现 参与观察、面谈、回顾性叙述 从研究参与者的陈述中确认 和合成共性要素 通过逻辑性的抽象化,生成假 设性命题(生成理论) 研究参与者的语言→科学性 语言 研究者的绝对参与 人的意识、含义、价值 小规模、不随意、理论性样本 描述和解释、自我反省 (reflection)或批判性分析 ①理解人的生活 ②解释现象的含义 ③理解、描述、发现、导出 假设 现象学、根基理论、民俗学、 历史研究等 将人的属性用可测量的用语 表示 客观而数量化的测定生理、心 理、社会学的变量 根据量的比较,统计推论 根据统计概率,验证假设(验 证理论) 统计用语 尽可能避免研究者的参与 自然的对象、事物 大规模、随意、代表性样本 客观性分析,被控制;实验、量 化 ①自然是说明的对象 ②分类、因果关系或概率来说 明 ③描述、说明、预测、控制、 验证 探索、描述、相关、类实验和 实验性研究 现象学、民俗学、根基理论研究的不同接近方法 现象学接近民俗学接近根基理论接近 起源 研究问题现实主义现象学 人的生活经验的理解 人类学 研究个人及其环境的 文化、次文化及生活 方式 社会科学的象征性 相互作用论 以从经验资料中导 出理论为目的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对立及其超越 来源:自然辨证法研究作者:叶浩生 质化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也译定性研究)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近年来引起了各个学科领域的重视。心理学领域同样为质化研究的新颖模式所吸引。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出版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论述传统量化研究(quantitativere-search,也译定量研究)的弊端和质化研究的优势,其势头之猛,以至有许多学者称质化研究的兴起是心理学的,范式革命或地壳的巨变。在本文中,我们从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对立特征开始谈起,分析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哲学根基,并就超越和整合这两种对立的范式提出我们的见解。 1量化与质化研究的对立 科学心理学建立以来,一直以经验自然科学为楷模,强调客观、量化的研究方法。事实上,实验心理学的建立者、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就是利用了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和量化的方法,奠定了科学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使得心理学摆脱了哲学的母体,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科学心理学建立之日起,就表现了对量化方法的偏爱。非量化的方法,如现象学的方法、释义学的方法因其主观色彩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排斥,“在大多数条件下,质化方法被看作是同量化方法竞争的、另类的范式……量化研究倾向于使用严格的、可靠的数据,视社会世界外在于观察者;而与此相对照的是,质化方法使用更为丰富的数据,把社会世界视为观察者的建构”。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在诸多方面展现出截然对立的品质: 在科学观方面,量化研究更贴近了经验自然科学,力图以使用量化方法的物理学、化学为理想的模型。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经主张心理学不能成为科学,究其根源在于心理现象不能量化,因此心理学永远无法成为物理学那样的精确科学。冯特从实验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数量化方法中获得启发,突破康德的预言,改造了传统的哲学心理学,使之成为实验心理学。在冯特的心目中,实验心理学就是一门自然科学,使用的方法是客观和数量化的方法,同其他自然科学别无二致。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家之所以坚持量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要贴近自然科学,实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理想。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1质性研究: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的思路来分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来即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2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 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 2、发展时期(20s-50s) 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s—70s) 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 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 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认知结构受被同化刺激物的影响发生创造性的改变,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有什么不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知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节奏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的教育观: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因此,应该实行“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他认为,人的智力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 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由智力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景亚理论三部分构成 成分亚理论:涉及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是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或的成分) 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比较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比 较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质性研究方法的比较 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问题基础资料收集的 方法其他资料来 源 实例 现象学扎根理论人种学意义类问 题:了解生 活经 历的本质 过程类问 题:了解时 间维度上事 情发生的变 化,研究问 题可以呈现 阶段性和不 同层面 描述类问 题:对文化 群体的价值 观念、信念 和行为进行 描述 哲学 社会学(象 征互动主 义) 文化人类学 录音谈话; 笔录个人经 历中的有关 秩事 录音访谈 无结构访 谈;参与性 观察;实地 笔记 现象学文 献;哲学反 思;诗歌; 艺术 参与性观 察;写备忘 录;记日记 文件;记 录;照片; 地图;谱系 图;社会关 系图 跳交谊舞对 照顾老人院 痴呆患者的 本质是什么 家属对心脏 移植的不可 预测性处理 的过程是什 么 对于青少年 亚文化群体 健康的意思 是什么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方法的区别 质性研究量性研究 现象 收集资料 资料分析方法结果 陈述方法 研究立场 研究对象 资料分析 目的 类型关于人的生活经验的抽 象性表现 参与观察、面谈、回顾 性叙述 从研究参与者的陈述中 确认和合成共性要素 通过逻辑性的抽象化,生 成假设性命题(生成理论) 研究参与者的语言→科 学性语言 研究者的绝对参与 人的意识、含义、价值 小规模、不随意、理论 性样本 描述和解释、自我反省 (reflection)或批判性分析 ①理解人的生活 ②解释现象的含义 ③理解、描述、发现、 将人的属性用可测量的 用语表示 客观而数量化的测定生 理、心理、社会学的变 量 根据量的比较,统计推论 根据统计概率,验证假设 (验证理论) 统计用语 尽可能避免研究者的参 与 自然的对象、事物 大规模、随意、代表性 样本 客观性分析,被控制;实 验、量化 ①自然是说明的对象 ②分类、因果关系或概 率来说明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学术交流会报告纲要 (2011-10-28 09:38:28)转载▼ 分类:学习有感 标签:中都 宋体 实证主义 研究 量化 一、思维的来处:研究的“范式” (一)“范式”的概念 范式(paradigm),是指某一科学社群所形成对某一议题的专业意见。在社会科学中,“范式”的更合时宜的说法,是指各种不同思维的“门派”——以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假设”来分析一个现象。 (二)思维的来处:研究的“范式” 在社会科学中,大致可分为唯物论的理性思维与唯心论的感性思维两大类,在每个研究方法背后都存在着某种“主义”,各主义中都具有某些假设。那么,如何了解一个思维的门派呢?从它对研究的三项假设入手: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本体论指最根本的研究精神,即对“什么是真的?”的观点。关于认识论,即如何认定知识,更进一步解释为研究者由哪里取得知识、形成知识。确定了本体论和认识论,接着会影响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即方法论。 (三)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 实证主义(Positivism)起源于14世纪,提倡实证主义旨在排除迷信与盲目,鼓励人们以实际的观察与经验从事科学研究,建立系统的知识。实证主义的两大规则:1、研究者必须对可以被测量之物进行直接的观察。2、任何无法被直接观察与测量的事物就不能称为“科学”。实证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20年代,发展出了逻辑实证学派,不变的是观察与测量的精神,改变的是开始强调如何将“定律”通过逻辑的方式呈现。 诠释主义(Interpretivism)起源于基督教对圣经的训诂之学,后来逐渐引入社会科学,例如民族图志学。区别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中对“经验”的不同理解。实证主义中的经验是研究者客观获取的,类似电影的观众,而诠释主义的经验是研究者主观获取的,透过参与(而不只是观众),真相才能大白。所以,质性研究大多出自诠释主义,最常用的方法论就是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上,主要可划分成「量化」与「质性」研究两种研究方法,两种方法代表着不同的研究途径与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 二、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采实证主义的观点,以统计分析探究社会的现象,企图建立放诸四海皆准的原理原则,更进一步解释、预测和控制社会的现象。量化的研究者皆认为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 联系与区别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1、概念不同 (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 2、理论基础不同 (1)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2)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到、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3、特性不同

4、在研究设计上的不同 ①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②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5,研究分析

6,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对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观事实。定量研究通常采用数据的形式,对社会现象进行说明,通过演绎的方法来预见理论,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定量研究是基于一种称为“先在理论”的基础研究,这种理论以研究者的先验想法为开端,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定性研究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人种志方法。其中参与观察,是定性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参与观察的优势在于,不仅能观察到被观察者采取行动的原因、态度、努力程序、行动决策依据。通过参与,研究者能获得一个特定社会情景中一员的感受,因而能更全面地理解行动。然后通过对观察和访谈法等所获得的资料,采用归纳法,使其逐步由具体向抽象转化,以至形成理论。与定量研究相反,定性研究是基于“有根据的理论”为基

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教育学中的应运

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教育学中运用 摘要:我们知道质性研究多用于社会学科中,量化研究多用于自然学科中,但随着科学的发展,量化研究也被广泛的应用到人文学科,例如在心里学领域量化研究被广泛的运用,用智力量表来测量人得智力,调查问卷来调查人得行为等等。在社会学科中如何看待如何看待量化研究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量化研究质性研究 一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概念界定 质性研究是不同于统计强调量化的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常用于社会科学及教育学等领域. 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由于都不属于量化研究,被归成同一类探讨.其中包含田野调查,民族志,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焦点团体,行动研究等等。目前质性研究已跨出原来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上。 对于量化研究,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教育量化研究,就是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都将问题和现象用数量表示出来,进而分析、考察、解释。其实质就是用数学方法、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来表达和解释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教育量化研究是把数学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起来,其中每一个数学符号、表达式和推理都具有教育的意义。还有人认为量化研究(又称“定量研究”、“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它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学统计方法(如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1、概念不同 (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 2、理论基础不同 (1)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2)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到、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3、特性不同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研究条件自然情境实验室条件 研究性质描述性研究量化研究 注重方面过程事前与事后的测量 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演绎法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关系密切接触、互相影响,研究 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往 互动,通过移情作用来获取 资料信息。 定量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 对象相互独立,彼此分离 4、在研究设计上的不同 ①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②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③研究计划:定性研究事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假设,研究计划是根据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的;定量研究在研究开始时就又明确的研究假设和问题,研究计划是结构性的。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 (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属于社会学方法。定性研究则是主要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直觉、经验,凭研究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判断,提出初步意见,然后进行综合,作为预测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定量研究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统计数据,建立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2)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本前提,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这里必须指出,虽然定性研究对数学知识要求比较低,但是两种研究方法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相比较而言,定量研究因为采用高深的数学知识,所以显得比较科学,而定性研究较为粗糙一点,但是这种方法应用面比较大,适合于一般投资者和经济工作者,因为它在数据资料不充分或者研究者数学知识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比较适用.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比较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 比较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质性研究方法的比较 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问题基础资料收集的 方法其他资料来 源 实例 现象学扎根理论人种学意义类问 题:了解生 活经 历的本质 过程类问 题:了解时 间维度上事 情发生的变 化,研究问 题可以呈现 阶段性和不 同层面 描述类问 题:对文化 群体的价值 观念、信念 和行为进行 描述 哲学 社会学(象 征互动主 义) 文化人类学 录音谈话; 笔录个人经 历中的有关 秩事 录音访谈 无结构访 谈;参与性 观察;实地 笔记 现象学文 献;哲学反 思;诗歌; 艺术 参与性观 察;写备忘 录;记日记 文件;记 录;照片; 地图;谱系 图;社会关 系图 跳交谊舞对 照顾老人院 痴呆患者的 本质是什么 家属对心脏 移植的不可 预测性处理 的过程是什 么 对于青少年 亚文化群体 健康的意思 是什么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方法的区别 质性研究量性研究 现象 收集资料 资料分析方法结果 陈述方法 研究立场 研究对象 资料分析 目的 类型关于人的生活经验的抽 象性表现 参与观察、面谈、回顾 性叙述 从研究参与者的陈述中 确认和合成共性要素 通过逻辑性的抽象化,生 成假设性命题(生成理论) 研究参与者的语言→科 学性语言 研究者的绝对参与 人的意识、含义、价值 小规模、不随意、理论 性样本 描述和解释、自我反省 (reflection)或批判性分析 ①理解人的生活 ②解释现象的含义 ③理解、描述、发现、 将人的属性用可测量的 用语表示 客观而数量化的测定生 理、心理、社会学的变 量 根据量的比较,统计推论 根据统计概率,验证假设 (验证理论) 统计用语 尽可能避免研究者的参 与 自然的对象、事物 大规模、随意、代表性 样本 客观性分析,被控制;实 验、量化 ①自然是说明的对象 ②分类、因果关系或概 率来说明

质性研究方法 北京大学 7 第7讲质性资料分析(1):接触摘要单和微分析 (7.2.1) 接触摘要单实例

接触摘要单:实例 接触类型: 地点:Tindale 会 面: ○ 接触日期:11/28-29/1979 电话访谈: 今天日期:12/28/1979 填表人:BLT 1. 此次接触让你印象最深的主要议题或主题是什么? ! 自上而下研发的防范教师课程(teacher-proof curriculum )与教师自行研发的课程之 间的互动。 ! 行政人员、科组召集人与教师对工作重点看法的分歧。 ! 学区课程协调人(担任决策者)改变了学校对研究关系的接受度。 2. 就每?个研究问题看,简述此次接触你得到(或未得到的)的资料。 3. 此次接触中有任何冲击你的东西吗?——突出的、有趣的、示例的或重要的东 西? ! 改革发展与训练之彻底。 ! 将改革置入学区课程中(由学区课程协调人计划并执行)。 ! 执行改革的人提到初期对改革的反对,与现在的接受与同意形成对比。 4. 下次拜访此处时,你应考虑哪些新(或旧)的问题? ! 执行改革的人究竟如何看待改革?如果他们真的拥抱它,如何说明初期反对至今日 的改变? ! 执行改革者之间的联络网的性质与数量如何? ! “顽强”的数学教师们,他们的想法开始时尚未被听到——他们是谁?具体实例? 解决方式? ! 追踪英文老师Reilly (他由召集人职位上落败) ! 追踪一个小组一整天。 注意:未来四到五月每周吃学校餐饮两日,这样做的后果…… 结束 摘自:Miles & Huberman.质性研究资料分析[M].张芬芬译.台北:双叶书廊,2006:115 研究问题 改革发展的历史 学校的组织结构 统计资料 教师对改革的反应 研究通路 资 料 由课程协调人、英文召集人及委员会主席先提基本概念;由老师在暑假写出;下一暑假由老师现场检测资料予以修改。 校长及行政人员负责训导;科组召集人担任教务负责人。 60年代后期有种族冲突;60%黑人学生;强调训导,防止非学区学生混入。 开始时觉得严格、有结构;现在他们说喜欢。(需要探究) 很好;并未要求老师必须合作。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最新教育资料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 一、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涵义及特点 (一)量化研究的涵义及特点 量化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在运用量化研究时,人们通常认为研究过程中不掺杂价值观念问题,要保持价值中立,它依靠的是统计、测量和对变量因果关系的分析,是客观、正式、系统的研究过程。量化研究包括教育实验、问卷调查、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及相应的研究策略。 量化研究强调研究情境是预先严格控制的实验情境,要排除先入为主的判断或价值取向;多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如抽样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去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精确的统计分析,用数字来阐释和证明假设;强调价值中立,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其目的在于探讨社会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多用演绎的方法,先提出假设并指出可能出现的结果,再用演绎法对假设理论进行检测。 (二)质化研究的涵义及特点 质化研究是相对于量化研究的一种研究范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在自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

深入细致考察的研究范式。质化研究要求研究者要深入教育情景中,揭示问题的本质。 质化研究注重深入研究的自然情景中,去获得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质化研究用描述的方法,用文字或者图片来呈现自己的观点。质化研究强调事实与价值的不可分,重过程而不重视结果,关注对研究对象的资料、阶段、要素等方面的考察,而结果往往是可以随着研究的展开逐渐形成或改变,质化研究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在收集尽可能多的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质化研究的结论,被称为"扎根理论",是深深根植于研究资料之中的。 二、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比较 (一)哲学根基不同 量化研究体现的是实证主义精神,而质化研究体现的是现象学、释义学和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意识。量化研究推崇逻辑实证主义,强调要以先前理论所推演的假设为基础,而后利用可靠的量化方法验证,获得可观察到的结果。 质化研究则是建立在现象解释主义基础之上。质化研究就是为了了解对象的行为及其原因和意义,它倾向于在具体情境中去理解某种现象以便在一个群体或社会使用的意义系统中去理解某种特定的行为。研究者要透过被研究者的眼光看世界,分析研究对象怎样建构了他或她的世界,通过彼此的沟通和协商,建立对社会生活的共识。

质性研究概述

第三组::马江平 2013-10-24 第四次课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题质性研究概述 一、质性研究的概念 质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或称定性研究,是对某种现象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征、方式、涵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释的过程。对于质性研究尚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①Denzin和Lincoln把质性研究看成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观察、交流、理解、体会和解释的过程。②Strauss认为“质性研究的目的不在验证或推论,而是在深奥、抽象的经验世界之意义。研究过程重视被研究者的参与及观点之融入;同时对于研究结果,质性研究不重视数学与统计的分析程序,而强调借由各种资料收集方式,完整且全面地收集资料,并对研究结果做深入的诠释”。③陈向明将质性研究定义为“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是一个从实际观察的资料中发现共性问题的过程,属于探索性和叙述性的研究。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本质的区别是建立在不同的哲学观和专业范式的基础上的。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的专业范式的基础上,遵循客观、有效、实用的原则;而质性研究则建立在诠释主义的专业范式或批判主义的专业范式基础上,该类范式认为理解一个过程的最佳途径是去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 二、质性研究的基础理论 质性研究不是来自一种哲学、一个社会理论或者一种研究传统,它受到多种不同社会思潮、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在质性研究中也存在很多其他不同的建构理论的方式,研究者个人所受训练的流派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研究的情境不同,都可能采取一种不同的对待和处理理论的方式。目前主要还是从以下几种理论取向来剖析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后实证主义、批判主义。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在本体论上持相对主义的态度。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所谓“事实”是多元的,是社会的建构。建构过程必然受到主体的影响,隐含着个体的价值观念。文化价值观、社会意识形态和生产方式等都会对建构过程产生影响。因此,用这种方式建构起来的“事实”不存在“真实”与否,而只存在“合适”与否的问题。 建构主义具有3个主要特征:①建构主义在本体论上持相对主义的态度;②在认识论上,建构主义主张交往互动;③在方法论上的阐释与辩证取向。 建构主义的经典例子:当我们看见在一个房间里有一些七八岁的孩子一排排坐在桌子后面,手里拿着书,眼睛望着前面正在说话的成年人,我们马上会将这一场景解释为“上课”。而我们对这一事物的理解是基于我们对自身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之上的。如果我们从来没有在这个星球上居住过,或者从来没有上过学或者目睹过此类场面,我们有可能将其解释为“一些孩子坐在一个屋子里,前面有一个大人在讲话”。或者更有甚者,我们对“孩子”、“坐”、“屋子”、“大人”、“讲话”

最新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之初步比较

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之初步比较 马爱平 (汉语言文学院,2008级,学号2008110027,sh560915-1@https://www.doczj.com/doc/2210890098.html,) 摘要: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基本研究模式。长期以来,量化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应用也非常广泛,但是由于量化研究本身存在着不足并且在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反思这一牢固的研究传统。20世纪50年代以来,质性研究开始崛起,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其应用层面也日益广泛起来。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到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各自优缺点,以便在实践中更好的利用它。 关键词: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特点后现代主义 自九月十八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质的)开课以来,4个月的学习让我对质性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于工科出身的我(本科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刘老师讲课有些东西让自己内心某些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起来,有些给了我发人深思的启示,还有些知识远远超出我理解的范围但却能指引我树立目标并向着它前进。本文的出发点是顺着刘老师的讲课和沙龙所讲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并查阅一些期刊文章将自己一些及其浅薄的认识笼统地梳理一下,总结一下对本门课程内容的简单理解。 一、什么是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英文写法是qualitative research。在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有人将其译为“质性研究”、“质化研究”、“定质研究”等。[1]对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有学者作出以下的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2] 质性研究不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许多种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他们都不同于量化研究,因而可以大致归为一类。在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中常常使用此种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