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 慈母情深》导学单(1)

《18 慈母情深》导学单(1)

《18  慈母情深》导学单(1)
《18  慈母情深》导学单(1)

《18 * 慈母情深》导学单

主备人:王艾芳班级:姓名:小组:指导老师:

同学们,经过你认真地阅读课文,老师相信你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试着完成下列各题,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词语。

2.通过阅读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段落联系,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一、我会读带点的字。

攥.着()陷.入()忙碌.()

耽.误()龟裂

..()

..()疲惫

二、我知道下列词语的意思。

龟裂: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三.我能回答下列问题。

读完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事?

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合作探究:

1. 课文哪些地方写母亲深沉的爱?

2.请任意选择一个描写母亲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拓展训练:

一、连线。

瘦弱的疲惫的龟裂的

手背脊背眼睛

二、选词填空。

1、听了战斗英雄的故事,同学们很深()。

A、感谢 B 、感动C、感激

2、小河的水在轻快地()。

A 、蠕动

B 、跳动 C、流动

三、多音字注音组词。

龟()——()——供()——()——数()——()——落()——()____

四、照样子积累词语。

例:失(魂)落(魄)牵(肠)挂(肚)

()()()()

()()()()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诠释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诠释 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丁非 “江苏省高中化学课程改革过程性培训”交流材料 一、“活动单导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是跨世纪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体系,同年,江苏省各县、市高中起始年级同步跟进。 其时,我市各学校教育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已经逐步向纵深发展,致力于以最经济的教学方式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学校文化。精细化管理就是层层落实教学管理责任,变一人管理为众人管理;就是将教学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做到人人会管理,时时有管理,处处见管理。精细化管理突出有效调动教、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突出教师的主导体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与民主化要求。这种精细化管理的学校文化使我市多年来各级各类教学质量持续高位走强,为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保持我市教育进一步位领先南通、领跑全省,教育局要求教研室牵头并组织研究,探索出既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又符合我市教育教学实际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对我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并组织有关资深教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梳理出我市课堂教学以下五个主要存在问题。 关于师生地位。一方面,教师扮演"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缺少必要的自由度,缺乏生命活力,教得辛苦。另一方面,学生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没有情感体验和学习活动,学得痛苦。 关于学习方式。其一,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为被动接受型,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其二,学习方式的单调而缺乏变化,过多的重复操练是学生感到学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关于教学方式。一是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的个体别差异,这是班级教学模式的“胎里病”,加上目前各班级人数普遍较多,不利于因材施教。二是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要么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这一单一传统目标,要么过于强调所谓“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造成“知识与技能”的虚化。第三,教师的教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问题的设计指向性不明,缺乏张力。 关于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细而全,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以“课时”为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往往将完整的教材内容人为地割裂,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学案例严重脱离生活、生产与科研实际,不能反映学科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教师问题。我市师资相对薄弱,部分老教师观念陈旧,不能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讲授”占据了课堂教学时空的主体。不少年轻教师把握不住教学重点,驾驭课堂能力较差,有的甚至存在知识缺陷,知识储备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1学时)》导学案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1学 时)》导学案苏教版 第一标设置目标 【课堂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课堂准备】 作者阿累的生平资料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第二标我的任务 【任务】:课内自学(时间20分钟分值:23分) (一)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二)自由朗读课文两遍以上,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善于学习的孩子,会很好地利用工具书。)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地窖.()窘.相()揩.油()摩挲.()恣.情() 颓.唐()虐.待()熏.黑()抖擞.()憎.恶.() 2.摩suō() j i?ng()相tuí()唐不能自yǐ() 3.把自己在读课文时发现的重点字词或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写下 来。(注意画出对鲁迅先生外貌描写的句子。) 重点字词: 精彩语句: 4.回顾记叙文的相关知识,把你已经掌握的知识写下来吧。(提示: ①记叙文的六要素;②记叙的写作顺序、方式。) 5.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按记叙文的一般结构理清思路。 (三)读了本文,你最大的疑惑是什么?你能设计出2-3个有价值的问题吗?(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你一定行!) 导框:(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你一定行!) 温馨提示:注意画出对鲁迅先生外貌描写的句子。 第三标反馈目标

【自我检测】 (一)自由阅读课文,小组朗读展示。(采用不同的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小组交流讨论,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借助记叙文的六要素,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课文的写作思路是怎么安排的? (3)作者是如何了解鲁迅的? (四)学习小结 说一说,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对鲁迅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可以结合文中的语句,也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 【感悟总结】

活动单导学心得体会

活动单导学心得体会 20**年4月13日,我们英语组一行五人有幸到如皋市吴窑中心学校参加了活动单导学模式的交流学习。在短短的1天时间里,我们共听了2节课并聆听了如皋市教研室主任及吴窑中学校长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我们受益匪浅,感受很多。同时也从这些名师、青年教师身上,学到了许多。现在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1、课堂气氛更活了,开放的课堂教学,孩子们自由的空间相对增加: 或坐,或站;或自由诵读,或角色表演;或默默静思,或大声发言座位改变了,没有前后之分,没有等次之分;每组都领黑板了,拿到粉笔了,人人可以练习、创作、展示了;发言不用举手了,崭露头角的机会增加了那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因合作探究而生,因成果展示而发,不再整齐划一,不再拘谨呆板! 2、学生胆子变大了活动单带来的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由展示,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原先处于弱势的孩子,在小组热热闹闹中渐渐开口了,参与合作了,敢于代表本组展示学习成果了;学生课堂展示的方式多样了,孩子身上潜藏的能力出乎教师的意料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予了学生灵动的思维,表演的激情! 3、真正面向全体了学生,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运用,每一个学生必须经过自主、合作、展示的活动环节,即使小组不进行全班展示交流,每一个学生也至少经历两次学习活动,这样一个学生一堂课中驾驭语言、锤炼思维、发挥想象的频率增加了,学习的效益理当得到提高。当然在这次活动中,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联系到自己,在今

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以他们为榜样,转变教育思想、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积极思考,精心设计,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考虑,上出有价值、有质量的课来。同时,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学习名师们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学习他们对细微之处处理的独具匠心,学习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底等等,反思自己的教学,真正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4.3平面镜成像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实像和虚像的区分 学习难点:实像和虚像的区分。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观察在家里照镜子的情形,猜想: 1、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 (二)、设计并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一块、两根相同的、、。 在设计和操作实验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下的问题: (1)平面镜如何放置? (2)怎样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3)怎样测定像的位置? (4)移开后面的蜡烛,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 白纸,纸上能否出现蜡烛的像?做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2、实验步骤: (1)如上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 (3)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重合,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注意观察蜡烛B的大小和蜡烛A 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4)把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出现。

(5)移开玻璃板,将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6)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按上述步骤重复几次实验,并将相应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3、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成的像是正立的像;(选填“实”或“虚”) 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思考: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实验要求玻璃板和桌面垂直是因为: 3、刻度尺的作用是: 4、选取两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5、为什么要多次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6、实验中如果有两块玻璃,分别是3mm和5mm的,你会选择哪个? 知识点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一)成像原理: 虚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 ..用光屏接收,都是正立 ..的。(正立、等大、虚像)

小学英语活动导学单的基本要求内容

小学英语活动导学单的基本要求 徐云 活动导学单按照课时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提供给学生的活动单,一部分是供教师参考的参考结果。 活动单主要应包括这样几个部分:一、学习目标二、活动方案活动方案中应包括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等等三、课堂反馈四、家庭作业 教师的参考结果是根据学生的活动单来设计的,是给教师上课用的,相当于教案的作用。 活动导学单的模型是: (1)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创设与本课紧密联系的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自主学习(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 (3)合作探究(小组内的合作学习) (4)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5)自我完善(一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吸取别人的优点,完 善自己) (6)点评提升(教师点拨总结) (7)反馈练习(课堂练习) 附:6B Unit 1三个课时的活动单,供大家参考 6B Unit 1 Who is younger? 第一课时形容词及其比较级(B C D部分)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熟悉描述人的特征的常见形容词。 2.初步学会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活动方案】 活动一:复习并记住描述人的特征的形容词。 1.请回忆一下描述人特征的形容词,并把它们写在下面,至少写10个。 2.在小组内交流你所写的形容词,并将你没有想到的词用红色笔进行适当的补充,记住这些词。请将你觉得有趣、有效的记忆方法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活动二:学习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 1.请打开课本到P8,比较一下左右两幅图画,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读一读图画下面的单词。(heavy/ ′hev I /),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找出它们在写法和意义上的不同之处。2.听老师示范朗读:old older,比较读音,模仿朗读其它的词。 3.通过对比,写出你所发现的形容词比较级构成的规律。 4.找出P8这些单词中的反义词,并将它们写下来。 活动三:学习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1.请两人一组,完成P9的对话,并讨论它们的意思。 2.请根据老师提供的情境,(一个高个子和一个矮个子的学生)仿照例句,造句。 例句:I’m taller than you . You’re shorter than me. 【课堂反馈】 1.写出下列形容词的比较级 (1) tall long short old young strong small (2) big fat thin (3) heavy 2.写出至少5对反义词,看谁写得多。 3.请打开书到P10,听录音并填空,听两遍。将答案写在下面。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张寨镇中学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2 Grammar A》活动单导学案(无答案)

活动一:复习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The old man (live) here since 199 2. 2. you (visit) our factory yet? 3. I ________(not see) you for a long time. You _________(change) a lot. 4. I’m afraid I __________(keep) you waiting for such a long time. 5. He __________(know) the city since he was very young. 活动二:have been 与have gone 的区别: have been to 曾经去过某地(已返回) Someone went to some place and has already come back A B h ave gone to 去了某地(没有回来) Someone went to some place and is still there A B 活动三:True or false? 1. I have gone to Japan before. ( ) 2. Mount Fuji is very beautiful, I have been to there twice. ( ) 3.His father has bee n to Beijing.He won’t be ba ck until next week.( ) 4 .Where have you gone?( ) 5.Simon has gone to Beijing many times.( ) 6.I have been to the Yellow Mountain twice. I went there in 1999 and 2002.( 活动四:用have/has been或have/has gone完成填空 1.My father to Beijing. He will be back in two day. 2.The Greens to the USA twice. 3.--------Where is your aunt now? I haven’t seen her for a long time. -------She to Xiamen. 4.The students to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our city. 5. ------ Tommy to Nanjing?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导学案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评价鲁迅。 2、思考怎样看待像鲁迅作品这样的“经典”的问题。 3、了解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了解生活中的鲁迅 学习难点:感悟鲁迅平易温和的性格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一、鲁迅介绍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赴日本留学,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他发表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7年10月起定居上海。1930年,他发起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3月,发起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1932年,他与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组织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6年10月19日病逝。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16本,还有书信、日记和学术著作等。 《祥林嫂》人性的残忍,“咀嚼人的灵魂” 《药》启蒙的结果是被启蒙的对象活活吃掉 《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民族的劣根”,呼唤生命的强者 《狂人日记》吃人的文化,打破“瞒”和“骗” 《在酒楼上》平庸对人的吞噬,绝望的反抗 《肥皂》对意淫的伪君子的幽默讽刺 《社戏》对纯正善良的人性的呼唤 《纪念刘和珍君》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对革命的反思 《论“他妈的”》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卑劣心理 《论照相之类》封建性压抑下的性变态 二、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现代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和萧军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另为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活动单导学模式.doc

活动单导学模式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全面提高数学数养。 ”“活动单导学”模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行为,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已被我市中小学教师广 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老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交流频繁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误解。 下面是笔者所观察到的几种现象的思考。 一、教案与学案一体化设计 “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活动单”为载体.“活动单”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创设“活动单”时,将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过程、联旧引新、重点难点、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全部以“活动”的形式安排在“活动单”上.化学课堂“活动单”的基本结构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和“操作方案”两个要素,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活动的依据。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活动单导学”有三网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主题,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单导学”的根本目标。 二是“活动单”,“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 p://***)地读题、静静地思考,这也是活动,而且还应该是重要的活动。 表面上的静悄悄,思维上的轰轰烈烈,只有注重自主学习,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使个体既有独立尝试的机会,又能及时得到同伴必要的帮助,才能在活动中切实体现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对同一题目做出不同解法,相互交流、切磋,彼此耐心地讲解与辩论,相互启发,形成学习的合力。 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出错误时,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真正实现“学生动起来,气氛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三.分工明确,全体参与,鼓励合作

活动单导学

活动单导学 编辑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目录 1基本概念 2差异区别 活动目的 活动组织形式 活动结果 3思想价值 4具体操作 5教学原则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以教导学 6主要实验地区 1基本概念 “活动单导学”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主题,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单导学”的根本目标。二是“活动单”,“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活动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活动名称、活动方案等内容。三是“导学”,“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是“活动单导学”的基本策略。 2差异区别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倡导的“活动”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有三点不同: 活动目的 长期以来,在以学科知识、学科逻辑为前提的课程理论框架下,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教学就是教师围绕教材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考分的高低,极少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价值观的建构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所谓的活动只是教学预设方案的一个程序,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铺垫,学生只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遵照、配合老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活动,活动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验证课堂教学的基本结论。“活动单导学”所倡导的“活动”则超越了单一的“书本世界”,回归到学生自我的“生活世界”,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或生活经历中发现问题,把学生从“书本世界”和封闭的知识体系中解放出来,把他们对知识习得的过程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人与文化等各种关系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享有更充分的自由思想和自主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获得身与心的解放。“活动”的实质就是把“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借助“活动”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真正使学习主体化、活动化。 活动组织形式 传统教学中的活动“只重视学生获取间接经验过程中的内在观念活动,忽视甚至排斥学生以获取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目的的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模仿和表演为主的活动,主要是作为教学过程的修饰,以此来服务教师的教学。这种活动往往是学生被动参与的,观念与实践、知识与生活相脱离的不完整的活动。 “活动单导学”所倡导的“活动”不再把课程仅仅视为“学科”、“知识”或“教材”,而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所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教学不再局限于单薄的文本和狭隘的教室,而是以探究、调查、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学习内容二第2学时 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2.体会本文以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和对“我”的鼓舞。 学习重难点1.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2.体会本文以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崇高品质,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1.互相检查重点词语的默写。 2.认真背诵课文第二部分。(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比一比,谁背的好!) 3.搜集鲁迅关心文学青年的故事。 4.找出文中精彩的句子、语段,用批注法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5.学后有收获,可见你聪明;学后找疑问,说明你是有心人。有句名言说的好: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个有心人,写下你的困惑,和小组内同学共同 解决。 二、课堂探究: 1.背诵展示。(各组采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本组成员的背诵情况,比一比哪组参 与人数最多,背诵情况最好。) 2.互动交流 (1)互相交流搜集的鲁迅关心文学青年的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精彩语句、语段。(结合文中的句段,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谈 谈自己的理解。) 3.问题探究 (1)作者通过六处外貌描写,把鲁迅瘦而精神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 生,看出作者笔下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体现了鲁迅的什么品 质呢?(结合文中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2)我与鲁迅先生虽然只见了一面,但是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想一想,“一面”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分角色朗读我和鲁 迅先生的对话。) (3)怎样理解“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句话的含义。(反复阅读课文 最后一段,体会语段表达的感情。) (4)从“一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4.拓展提高 (1)各抒己见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升国旗》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升国旗》教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为此,在本课设计中,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发、利用生活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构建生活课堂,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这些年龄特征,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图片、视频、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3.搜集国旗知识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里升国旗的视频。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话: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向国旗敬礼。) 2.小朋友们,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你听到什么歌声?你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说话: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我听到了国歌声,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立正向国旗敬礼。) 3.小结:同学们,我们每周一早晨的时候,在我们学校操场上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还记得升国旗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 4.板书课文题目。老师要在黑板上写课文题目了,请大家注意看:“升”是独体字;“国”,里面是个玉米的“玉”;“旗”是左右结构的字,它的笔画较多。让我们一起来读“升国旗”! 5.理解课题。教师讲解“升国旗”就是把国旗高高地升上天空。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每天清晨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解放军叔叔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国旗,我们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6.齐读课题。

《将进酒》活动单导学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学习小组评价与激励方法的研究之公开课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等活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学生背诵全诗。 2、通过讨论探究,品鉴诗歌,加深对本诗的理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体现课题研究成果,积极评价,有效激励,使得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2、以诵读为主线组织教学。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读懂诗歌大意;精读理解诗歌抒发的感情,理清诗歌感情脉络;品读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深刻理解诗歌主旨。并力争能当堂背诵诗歌。 3、教学时数为一教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多以因酒放歌为内容,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是卖什么的?李白人称“诗仙”,但更出名的是他的嗜酒好饮,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狂放不羁)而李白之死传说也与酒有关:传说他死的时候,坐在船头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杜甫在结识李白之初就看出了李白的嗜酒,于是寄了一首诗给他。说: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进行规劝。可是李白为什么还是如此沉醉酒乡呢?让我们进入诗歌,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细细探究吧! 活动一: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读懂诗歌大意。 情景设置和活动指导: 对于诗歌,不读不足以感受音韵和谐,不读不足以体悟意蕴深刻,不读不足以分析手法之妙。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大意,是深入理解诗歌的前提。请各小组就诗歌翻译中的难句进行合作探究,并推举一个同学进行成果展示。展示方法为诵读诗歌并翻译诗句。学生展示成果并进行自我完善: 安排两个学生进行,参考译文如下 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奔泻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 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在高堂明镜里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精美的酒杯,空对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回来。 烹羊宰牛,暂且作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饮酒吧,杯儿不要停! 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细听: 钟鸣鼓响饮食如玉,贵族生活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梦乡,不愿醒来面对冷酷现实! 古来圣贤,政治上都失意沉沦,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美名流传。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作乐,斗酒十千不嫌贵,纵情享乐。 主人呵,为何说缺少酒钱?有钱就毫不犹豫地拿去买酒,咱们对饮,一醉方休。 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僮仆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活动单导学案

7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课本第72页例1和练习十七第2、4题。【学习目标】: 1.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导学过程: 一、独学 (1)6个5相加是多少? (2)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3)5乘6是多少? 二、群学对学 活动一:比比看谁做得好。 1.独立完成教材第72页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 2. 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1个7是多少,2个7是多少,……7个7是多少49? 3.想一想:“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4.独立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活动二:看谁口诀编的好,记得快。 1.根据算式自己独立编7的口诀。 2.小组合作编出口诀。全班交流一下编口诀的方法。 3.比一比谁先记住7的全部口诀。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三、展示评价 方案一:说说你们组是怎样算的,其他组补充点评。

四、检测反馈 1.计算,说口诀。 7×3 7×5 7×6 7×4 7×7 7×2 7×1 3×7 5×7 2×7 6×4 6×5 4×7 6×7 5×2 1×7 6×6 5×4 2. 73页第4题。 学生说明图意,你能提出问题吗?自己独立解答。 学习反思 今天的学,我学会,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7的乘法口诀(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练习十七第3、5、6、7题 【学习目标】: 1.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过程: 一、独学 1、背诵1~7的乘法口诀。 2、出示口算卡,开火车计算。 7×5=7×3=7×6=6×4= 5×2=7×2=7×4=7×7= 6×3=6×5=7×1=7×0=

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与对策

“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科、省教研室多次来如皋调研“活动单导学模式”并多次给予肯定,《人民教育》将在9月份推出专刊介绍如皋“活动单导学模式”,省内外许多学校组织人员来如皋考察、学习,可见“活动单导学模式”已经在全省甚至在全国产生积极的影响,引起各方注意。教研室布置我这样一个题目“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可见如皋教育人自我解剖的勇气和精神!既不夜郎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本着交流、探讨的目的,我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想法,期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纵观我们的课堂,不少的课堂活动还在浅表层次上徘徊,追求表面热闹;老师的点拨、引领缩手缩脚,思维训练、知识建构没有高度;讨论、展示过多过滥,“检测反馈”不能当堂完成;以及话语霸权现象;特差生现象等等,这些都成为“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最常见的问题。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对策之一:抓住根本,设计简约、开放的活动单 一、对“活动单”的再认识 1.活动单是什么?我以为活动单是“催化剂”,活动单是将教材“冰冷“的智慧之果还原成学生生活情境并激发学生“火热”思考的“催化剂”;我以为活动单是“路线图”,活动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本人风格以及学生实际预设的本班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路线图”;我以为活动单还是“导航仪”,活动单就是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导航仪”。活动单是“催化剂”、“路线图”、“导航仪”,因此,能否设计出一分好的活动单,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 2.一分好的活动单必须具备的特性。 活动单必须具备针对性。由于教师、学生和班级的特定性,活动单必须具有针对性,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应该有不同的活动单;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老师教学同样的内容应该有不同的活动单;同样的班级在不同的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也应该有不同的活动单,学生的生活是不断变化的,只有适应学生生活实际的才是最有效的。直接“拿来的”活动单很难适

活动单导学学习心得

启动活动单,促导学生思维进阶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王翠兰 听了我校两位骨干教师活动单导学模式推广课,由教导处组织,集体研讨,同课教师参加听课,从教学环节、细节、效果等方面展开评议,交流思想,反思问题,真诚坦诚,教学相长。本人深深感受到活动单导学模式带给课堂的活力,感受到"活动单"带给教师和学习学习的便捷,感受到"导学"带给教师责任,带给学生思维的腾飞。感悟之余,本人对小学数学的教与学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业务驾驭能力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作为数学教师,面对繁杂的数学知识,如何才能把它讲清楚,让学生理明白,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安排活动环节。郭黛眉老师这节《可能性》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这节活动单导学她设置了四个活动任务: 活动一:摸球中体验“可能” 在口袋中放球: 1.1个红球和1个黄球。(让学生体会“可能”,可能红球也可能黄球。) 2.2个红球。(学生体会“一定”摸到红球,但这个“一定”的背后却藏着“可能”,可能是1号红球,也可能是2号红球。) 3.2个黄球。感悟这个口袋里不可能摸出红球。 活动二:摸牌中感悟“可能性大小”,任意摸1张, 1.4张红桃:可能摸到哪一张?(摸之前能确定吗?体验不确定性) 2.3张红桃和1张黑桃:可能摸到哪一张? 摸出红桃的可能性大,还是黑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学生在体验不确定性时,但可能性又有大有小。) 活动三:丰富体验,加深认识 装圆片:往口袋里装6个圆片,要求从中任意摸一个圆片,可能是蓝圆片。 猜口袋:老师这儿有三个口袋——1号口袋(2红2绿1黄)2号口袋(3红2黄)3号口袋(5黄) 你能根据摸圆片的情况判断是几号口袋吗?(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丰富

活动单导学模式与活动单设计原则

活动单导学模式与活动单设计原则 新课程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定为教学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要实现“三维目标”,依赖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变“教”为“导”。“活动单导学”模式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目标与要求设计“活动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即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答疑解难——评价点拔——检测反馈等程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其关键在于:(1)通过“活动单”呈现教学目标、内容、方案,内容包括课题名称、活动目标、活动方案等;(2)教师利用“活动单”对学生进行导趣、导思、导行的导学活动。活动单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平台,其编制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下面就“活动单”设计谈一些看法。 一、教学目标确定上,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的学情结合 “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活动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生成知识,打造高效课堂。“为学习设计教学”,这是一种教育理想,可现实中不可能同时满足几十位不同的学生而设计,但我们的教学设计是能够尽可能去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情的。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教学的“度”与“量”,既不过分拔高,也不随便降低,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目标确定要一定要科学合理,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学情,同时也必须符合考试说明、课程标准的要求。超越考试说明要求的内容或超越学生学情的活动绝对不要设计进来,否则就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或者是不能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根据课程标准与考试要求,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就可以不进行活动设计,重点围绕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设计活动,确保能够突出课时教学的重点。另外,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已经了解了一部分,在活动设计时就尽可能设计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来处理这部分内容,教师才能将有限的点拔时间、精力花在重点问题上,确保教学重点突出、学生学习到位。 二、活动主题的确定上,教学重难点与知识整体性结合 “活动单教学”的每个环节均要占用一定的时间,不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或活动时间就不能进行深入思考和进行必要的交流,活动后大多需要进行答疑解难、评价点拔。而一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每堂课的活动设计不宜过多,这就要求我们活动单的设计的几个活动主题必须是教学重难点内容,否则不仅可能会出现忽视了重点、难点,而且还会对教学进度造成影响。 “活动单导学”基本上是每节课都要视具体情况安排几个活动,确保教学的重点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活动方案之间可能相对独立就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相对下降,毫无疑问这对学生从整体上构建知识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每个课堂或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的导学中就一定要安排一个从整体构建知识的活动。 例如:《夏商周政治制度》这一课,设计时分别就重点内容分封制、宗法制设计活动后,再设一个“观察《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描述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概括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的活动,此活动既能加强学生对这两个制度的关系的理解,又能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加深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再如:每单元均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并从宏观上把握整体的知识结构,活动单的设计就要有整体性。如:必修1第3单元复习时,必须要进行整体设计,可以设计表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英、美、法、德四国的代议制,在表格中学生也可以将四个国家的代议制进行比较。 三、活动方案设计上,可操作性与逻辑性、灵活性、趣味性结合 所谓可操作性就是说,活动要切实可行,要求要明确、细化,让学生明确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活动单上注明要学生完成活动的操作步骤。如:阅读课本哪些文字;思考什么问题;先自主探究,后小组合作探究;要求形成什么要求的文字成果,等等。 历史学科的思维是有逻辑的,活动方案中的具体活动设计一定要体现阶梯型和递进性,尤其是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活动单导学:一场区域推进的教学改革 金海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汇报如皋整体实施“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和几点体会。【PPT】 先请大家观看一段“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视频片段。【PPT】 (这是二年前随拍的片段、展示的形式已经多元了,小白板、高清投影、电子触摸等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课堂,信息技术支撑了我们的课改) 刚才展示的是“活动单导学”二年前随拍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场景,现在我们反馈展示的方式更现代、更多元了。 我们的课堂以“活动单”为媒介,【PPT】一堂课由3个左右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活动模块组成。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感悟教学内容,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老师通过讲授、点拨、评价等来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 【PPT】所谓的“活动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关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目标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活动方案。“活动单”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是教师导学的抓手,是学科教学活动化的载体,保证了课堂形散而神不散。 【PPT】“活动单导学”将教育目的蕴藏在活动过程之中,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反思等多元活动,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获得最大限度的身心解放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

【PPT】“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继承、吸收了活动教育思想的精髓,彻底打破知识本位、教师主体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导学作用,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和主动学习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PPT】在实践层面,“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超越和发展了活动教育的实践经验,建立了“以单导学,多元活动,区域联动”的操作范式。一是做到教学活动化——把学生的认知学习,实践能力和个性品质的培养融合在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活动中;二是活动教学化——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建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切3【PPT(背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从萌芽到产生,从雏形到成型,从模糊到清晰,从犹疑到坚定,经历了一个艰难而不平凡的过程。 实施新课程之初,我们努力将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付诸于实践,通过培训、指导、考核和评比等手段促进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PPT】但收效甚微。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不少教师对课程改革还仅停留在理论的言说上,课堂教学单调、沉闷、低效,是穿着新鞋走着老路,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PPT】面对现状,我们不断进行思考和追问:如何让素质教育的先进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何将新课程的先进理念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如何建立一个相对系统的、科学的、具有区域特色的、让教师可以操作的课改平台和抓手?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坚定地走上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征程。 【PPT】在2004年,如皋市高中化学学科组研制出了教学“活动单”,强调让“教室”成为“学堂”,“教学”成为“让学”,“听课”成为“学习”,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课堂中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后来,以吴窑镇金盛初中为代表的实验学校全面应用“活动单”,通过

(完整版)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主备:谢慧玲审核: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认识长方体,从面、棱、顶点入手了解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意义,推导棱长之和计算公式,并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 1、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2、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模型,分别找出面、棱、顶点 3、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哪些棱是相互平行的? 5、长方体有()个顶点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合作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2、需要多少条木条,可以将长度相同的分成几组?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这三条棱叫做什么? 4、怎样计算12条棱长度之和? 四、我的疑惑: 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正方体,从面、棱、顶点入手了解正方体的特征,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二、自主学习。(相信自己,一定是最棒的) 1、从面、棱、顶点入手想想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2、观察手中的正方体模型,思考: (1)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 (2)有几条棱?每条棱的长短一样吗?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每个顶点有几条棱相交? 总结:正方体由()个完全相同的()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条棱,所有棱长度(),有()个顶点。 三、合作学习(相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1、正方体是否有长、宽、高?长度是否相等,我们把它的长宽高叫做什么?什么样的长方体叫正方体? 关系用集合圈表示为: 3、知道正方体的棱长,怎样算棱长之和? 四、我的疑惑: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导学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