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维设计通用版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基因系统教师用书

三维设计通用版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基因系统教师用书

三维设计通用版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基因系统教师用书
三维设计通用版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基因系统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专题二基因系统

生命世界异彩纷呈,而基因是生命与生命的连接点。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基因至少符合作为系统的四个基本特征:基因具有一定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基因通过变异具有一定的发展变化;基因通过mRNA建立与蛋白质的联系;基因与环境共同影响生物的性状。本专题着重从系统的视角理解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的联系,同时将“系统思想”及其思维方法运用于专题复习中,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1.模型构建

2.模型分析

本专题也可通过“系统的组成→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发展变化”这一主线展开,运用“系统思想”对模型简析如下:

①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对应“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和“基因的本质”;②系统的功能:对应“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的表达”;③系统的发展变化:对应“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中,①重在阐述基因的物质构成、遗传的分子基础和细胞基础,从而揭示基因的物质性和稳定性等特征;②从基因的传递规律和对生物性状的调控机制两个方面,分析基因的连续性和调控的精确性特征;③侧重描述进化的原材料,即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角度解释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以及结合育种在人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讲述遗传规律的运用和发展,阐明基因的可变性特征。

第1讲基因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基因的本质

1.进行了肺炎双

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添加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只得到S型菌落

B.实验过程中应使用固体培养基培养R型细菌

C.实验结论是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

D.实验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各种组分的作用

解析:选A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添加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的菌落有S型和R型两种。

2.(2016·广州一模)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对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

C.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

D.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

解析:选B 本实验是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别进行放射性标记,来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保温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噬菌体释放出来,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35S 标记组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亲代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上,随着细菌一起沉淀,沉淀物放射性偏高;35S标记组,35S标记的亲代噬菌体的外壳,未能侵入细菌内部,子代噬菌体不含35S,32P 标记组,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的DNA,会侵入细菌中,子代噬菌体部分含有32P。

3.图1、图2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相关实验,某同学据图分析总结出六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

②乙处的噬菌体一定不含放射性

③图1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④图2增设一组35S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就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⑤如果培养2代以上,甲处DNA分子两条链都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个数一定增多

⑥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噬菌体的核酸都不含放射性

A.一项B.二项

C.三项D.四项

解析:选B 分析图1可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已被32P或35S标记,故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①正确;用含有32P标记的1个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乙中,有两个含有放射性,②错误;图1中用含有32P或35S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获得被标记的噬菌体,证明了噬菌体增殖时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不能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③错误;图2增设一组35S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可说明在噬菌体增殖过程中,起遗传效应的物质是DNA,因被35S标记的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中,故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④正确;若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甲处的DNA分子无放射性,⑤错误;若培养2代以上,乙处部分噬菌体的核酸含放射性,⑥错误。

4.图甲所示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图乙所示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图丙所示是两小分子物质的结构式。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将R型活菌和S型死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体内,R型细菌向S型细菌发生了转化,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图乙中搅拌的目的是给大肠杆菌提供更多的氧气,离心的目的是促进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分离

C.用32P、35S标记噬菌体,被标记的部位分别是图丙中的①②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选A R型细菌向S型细菌转化的原因是S型细菌的DNA进入了R型细菌中,S 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实现了重组,并表现出S型细菌的性状。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和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分布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图丙中①代表氨基酸的R基,②代表磷酸基团,③代表五碳糖,④代表含氮碱基,含有S的是①,含有P的是②;用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标记噬菌体,被标记的部位分别是图丙中的①②。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 )

A.图示DNA片段中有15个氢键

B.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

C.只有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图示双链才能解开

D.在双链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基团连接1个脱氧核糖

解析:选A 图示的DNA片段共6个碱基对,A—T有3对、G—C有3对;因A—T之间有2个氢键,G—C之间有3个氢键,共15个氢键;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是物理模型;要使DNA双链解开,不仅可以用DNA解旋酶,还可以用高温加热解旋;在双链DNA分子中,每条链中间的每个磷酸基团都分别连接2个脱氧核糖,每条链两端的磷酸基团只连接1个脱氧核糖。

6.(2016·河南八市高三质检)下列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和DNA分子复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DNA分子能准确地复制与DNA分子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B.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C.神经细胞和衰老的细胞一般都不会出现DNA分子的复制

D.含有2n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碱基对的排列方式最多有n4种

解析:选D DNA分子结构中碱基按照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这对DNA分子的准确复制具有重要作用;DNA分子复制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氢键断裂,双链解开,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子链与母链的互补碱基之间重新形成氢键;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神经细胞和衰老的细胞一般都不会再进行分裂,故一般不会出现DNA分子的复制;含有2n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碱基对的排列方式最多有42n种。

7.(2016·德州重点中学月考)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DNA 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

B .每个子代DNA 都有一条核苷酸链来自亲代

C .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和形成都需要DNA 聚合酶的催化

D .DNA 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析:选C DNA 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需要解旋酶的催化,但氢键的形成不需要酶的催化。

8.一个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在31P 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已知噬菌体DNA 上有m 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n 个,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和酶等

B .噬菌体DNA 含有(2m +n )个氢键

C .该噬菌体繁殖四次,子代中只有14个含有31P

D .噬菌体DNA 第四次复制共需要8(m -n )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解析:选C 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能量、酶和场所等;

噬菌体中含有双链DNA ,胞嘧啶有n 个,鸟嘌呤有n 个,腺嘌呤数目=胸腺嘧啶数目=2m -2n 2

=m -n (个),A 与T 之间有两个氢键,G 与C 之间有三个氢键,所以噬菌体DNA 含有的氢键数目=(m -n )×2+n ×3=2m +n (个);DNA 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该噬菌体繁殖四次,一共可形成16个噬菌体,其中子代中含有32P 的噬菌体有2个,16个噬菌体都含有31P ;噬菌体DNA 第四次复制共需要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m -n )×2

4-1=8(m -n )(个)。 9.用15N 标记DNA 分子的细菌,将其放入含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4代,(a 、b 、c 为

三种DNA 分子:a 只含15N ,b 同时含14N 和15N ,c 只含14

N)图中表示含这三种DNA 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

解析:选D 用15N 标记DNA 分子的细菌在含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4代,可形成16个DNA 分子,由于DNA 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16个DNA 分子中有2个DNA 分子同时含15N 和14N,14个DNA 分子只含14N ,不存在只含有15N 的DNA 分子。

10.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 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 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

确的是( )

解析:选C DNA分子中(A+C)/(T+G)应始终等于1;一条单链中(A+C)/(T+G)与其互补链中(A+C)/(T+G)互为倒数,一条单链中(A+C)/(T+G)=0.5时,互补链中(A+C)/(T +G)=2;一条单链中(A+T)/(G+C)与其互补链中(A+T)/(G+C)及DNA分子中(A+T)/(G +C)都相等。

11.用32

蝇的精原细胞的一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两倍B.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两倍C.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前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相同,染色体数不同D.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中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不同,染色体数相同解析:选B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NA都完成一次复制,所以32P的DNA的含量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使DNA含量减半,所以有丝分裂后期32P的DNA的含量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两倍;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等;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32P的DNA的含量相等。

12.(2016·昆明、王溪统一考试)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B.通过对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

C.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D.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

解析:选D 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1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的DNA数目为2n个,细胞中不含单体

时的染色体数目等于DNA分子数目,所以通过对细胞中不含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DNA复制一次,所有的DNA分子都有一条单链含3H标记,DNA第二次复制完成后,一半的DNA分子没有3H标记,由此可以推测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中只有一条带有3H标记。

考查综合迁移应用能力

13.(2016·衡阳八中质检)按照图示1→2→3→4进行实验,本实验验证了朊病毒是蛋白质侵染因子,它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题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

(1)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沉淀物中__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添加试管5,从试管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5,同时添加35S标记的(NH4)352 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提取朊病毒加入试管3,培养适宜时间后离心,检测放射性应主要位于________中,少量位于________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病毒同朊病毒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病毒侵入细胞是向宿主细胞提供________(物质),利用宿主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朊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要标记朊病毒需先培养带标记的宿主细胞——牛脑组织细胞,再让朊病毒侵染带标记的牛脑组织细胞,完成对朊病毒的标记。因为朊病毒没有核酸,只有蛋白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所以试管2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32P;用35S标记的朊病毒侵入牛脑组织细胞,少量朊病毒不能侵染成功,所以放射

性物质主要位于沉淀物中,上清液中含少量放射性物质。朊病毒是一类非正常的病毒,它不含有通常病毒所含有的核酸,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这是它与其他病毒的不同之处。

答案:(1)同位素标记法(2)几乎不能几乎不能朊病毒不含核酸只含蛋白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故试管2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32P (3)沉淀物上清液经试管5中牛脑组织细胞培养出的朊病毒(蛋白质)被35S标记,提取后加入试管3中,35S随朊病毒侵入到牛脑组织细胞中,因此放射性物质主要位于沉淀物中。同时会有少量的朊病毒不能成功侵入牛脑组织细胞,离心后位于上清液中,因此上清液中含少量放射性物质(4)核酸核苷酸和氨基酸(原料) 自身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14.图1为两种病毒(核酸不同)的物质组成;图2为某一卵原细胞及其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个DNA分子,其放射性标记如图中所示。请据图回答:

(1)图1a中A、B共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病毒e和病毒f体内的④总共有________种。

(2)图1中基因与d的关系可概括为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其核心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主要场所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赫尔希和蔡斯用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用了图1中哪种病毒?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为实现该设计思路,他们分别标记了图1A、B中的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部位。

(4)若将图2细胞放在含有32P的培养液中,让其只进行减数分裂。假设该细胞内只有这两个DNA分子,且每个DNA分子均含有m个碱基,其中细胞内碱基T共占15%,则:

①该细胞在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共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__________。

②依照图2请在下面方框中画出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及其DNA放射性标记情况。

解析:(1)图1中A N、P,B为氨基酸,含有的元素有C、H、O、N、S等;两者共有的元素有C、H、O、N;病毒e为DNA病毒,病毒f为RNA 病毒,DNA与RNA共含有5种碱基,分别为A、T、C、G、U。(2)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即基因表达,该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主要场所分别为细胞核和细胞质。(3)赫尔希和蔡斯用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选用T2噬菌体(即DNA病毒)为实验材料,为图1中的病毒e,他们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图1A中的P和B中的S,即②①部位。(4)①每个DNA分子均含有m个碱基,细胞内碱基T共占15%,则两个DNA分子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50%-15%)×2m=70%m,即0.7 m,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该细胞在形成卵细胞过程中核DNA分子复制一次,所需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0.7m。②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卵细胞中的一个核DNA分子可能只含有32P也可能同时含31P和32P。

答案:(1)C、H、O、N 5

(2)转录和翻译细胞核和细胞质(核糖体)

(3)病毒e ②①

(4)①0.7m②见图

考点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联知识—简洁串记]

1.必须掌握的两个实验(填表)

(1)32

P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2)35

S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3.必须掌握的一个解题技巧(填空)

[防易错—无障通关]

1.判断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叙述的正误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肺炎双球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3)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肺炎双球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4)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从变异类型看属于基因重组(√)

(5)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其遗传作用(√)

2.判断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叙述的正误

(1)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

(2)DNA和R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可利用宿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5)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6)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7)噬菌体能利用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8)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考点二|DNA的结构与复制

[联知识—简洁串记]

1.“五、四、三、二、一”巧记DNA的结构(填空)

(1)五种元素:C、H、O、N、P。

(2)四种碱基:A、G、C、T,相应的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3)三种物质:磷酸、脱氧核糖、碱基。

(4)两条链: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

(5)一种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六处思考”掌握DNA的复制(填图)

[析考法—命题扫描]

[典例1] 课前诊断卷第10题 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图表曲线类选择题,解答时应用信息转化法,即将图表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典例2] (2016·徐州调研)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DNA分子的特异性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关

B.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数目之比为1∶7

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分子数目与只含31P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3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计算分析类选择题,解答此类题目可用直接选出法,即经过计算后直接选出答案。

[答案] B

1.(2016·临沂模拟)某双链DNA 分子中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 分子( )

A .四种含氮碱基A∶T∶G∶C=4∶4∶7∶7

B .若该DNA 中A 为p 个,占全部碱基的n m (m >2n ),则G 的个数为pm 2n

-p C .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D .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

解析:选B 该DNA 分子中A∶T∶G∶C=3∶3∶7∶7;若该DNA 分子中A 为p 个,其占全部碱基的n m ,则全部碱基数为p ÷n m ,所以G 的个数为(p ÷n m -2p )÷2,即pm 2n

-p ;碱基的排列方式应少于4100种;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

2.若N 个双链DNA 分子在第i 轮复制结束后,某一复制产物分子一条链上的某个C 突变为T ,这样在随后的各轮复制结束时,突变位点为AT 碱基对的双链DNA 分子数与总DNA 分子数的比例始终为( )

A.1N ×2i -1

B.1N ×2i

C.1N ×2i +1

D.1N ×2i +2

解析:选C N 个DNA 分子第i 轮复制结束后,得到的DNA 分子数为N ×2i ,在此基础上

复制一次得到的DNA 分子的总数为N ×2i +1,其中以变异的DNA 分子为模板复制一次,得到一个变异的DNA 分子和一个正常的DNA 分子,由此可推知突变位点为AT 碱基对的双链DNA

分子数与总DNA分子数的比例=1/(N×2i+1)。

考点三|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

[深思维—纵引横连]

解答DNA分子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同位素标记类问题的思维流程如下:

1.构建模板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构建细胞分裂过程模型图,并完成染色体与DNA的转换。具体如下:

2.套用模板

(1)有丝分裂与DNA复制:

①过程图解(一般只研究一条染色体):

a.复制一次(母链标记,培养液不含放射性):

b.转至不含放射性培养液中再培养一个细胞周期:

②规律总结:若只复制一次,产生的子染色体都带有标记;若复制两次,产生的子染色体只有一半带有标记。

(2)减数分裂与DNA复制:

①过程图解:减数分裂一般选取一对同源染色体为研究对象,如图:

②规律总结:由于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DNA只复制一次,因此产生的子染色体都带有标记。

[会迁移—题组练通]

题组一判断分裂细胞中标记染色体条数

1.(2016·抚州模拟)将染色体上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0)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只进行一次分裂。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若完成一次减数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有5对同源染色体,每条都含32P

B.若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其中10条含32P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每个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均含2个Y染色体且都含32P D.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上共有40个DNA分子且都含32P 解析:选D 减数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为生殖细胞,其内含的10条染色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所有染色体中都含32P。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则产生的子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20条染色体都含32P。若进行减数分裂,则每个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2个Y染色体或2个X染色体,且都含32P。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上共有40个DNA分子,且每个DNA分子中都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32P。

2.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后期及所产生的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

A.20、40、20 B.20、20、20

C.20、20、0~20 D.20、40、0~20

解析:选C 玉米体细胞两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标记情况可用下图进行解析。

由此可见在第二次分裂中期,玉米细胞的20条染色体全含32P,第二次分裂后期40条染色体中有20条含32P,第二次分裂所产生的子细胞所含20条染色体中,带32P的为0~20条。

题组二判断分裂后产生含标记染色体的细胞数目

3.取1个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4个细胞,这4个细胞中含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 )

A.2 B.3

C.4 D.前三项都对

解析:选D 细胞分裂过程中先进行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图示辨析如下:

可以看出,最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有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4个细胞都是;第二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第三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另外2个细胞是。

4.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

都被32P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

次细胞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都有8条染色体被32P标记( )

A.第1次B.第2次

C.第3次D.第4次

解析:选B 由于被标记的是DNA分子的双链,所以本题关键是要弄清染色体上DNA的变化,由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在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果蝇的体细胞中均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每个DNA的2条链中均含1条标记链和一条非标记链。在第二次有丝分裂时,间期复制完成时会有16个DNA,但是这16个DNA中,有8个DNA均是含1条标记链和一条非标记链,另外8个DNA均含非标记链;中期由于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一个DNA含1条标记链和一条非标记链,另一个只含非标记链,所以在中期会有8条染色体有标记;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DNA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开,在后期形成16条染色体,其中只有8条含有标记,这8条染色体中的DNA含1条标记链和一条非标记链。

一、练全国卷高考真题——知考查重点

1.(2016·全国甲卷)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解析:选C 在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DNA分子都需要先将双链解开,加入该物质后DNA分子双链不能解开,故细胞中的DNA复制和RNA转录都会发生障碍。因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故该物质阻断的是分裂间期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从而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癌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其分裂过程中可发生DNA复制和转录,加入该物质会阻碍这两个过程,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2.(2016·全国丙卷)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①③采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其中①是为两组植物分别提供H182O和CO2、H2O和C18O2检测产生O2的标记情况,③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检测

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况;②采用的是诱变技术,④采用的是混合染色技术。故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是①和③。

3.(2013·全国卷Ⅱ)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解析:选C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说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NA的X光衍射实验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提供了重要依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二、练各地市调研试题——知命题热点

1.噬藻体是侵染蓝藻的DNA病毒,其增殖过程与噬菌体类似。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标记噬藻体→②噬藻体与蓝藻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完整的实验过程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或32P的蓝藻,以及既不含35S也不含32P的蓝藻

B.标记噬藻体时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蓝藻,再用此蓝藻培养噬藻体

C.步骤③可让噬藻体和蓝藻分开,使噬藻体和蓝藻分别存在于上清液和沉淀中

D.侵染蓝藻的噬藻体利用自身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藻体

解析:选D 在标记噬藻体时,需要分别利用含35S或32P的蓝藻;标记的噬藻体侵染时要利用既不含35S也不含32P 的蓝藻。搅拌可以使噬藻体(外壳)和蓝藻分离,离心使上清液中分布重量较轻的噬藻体(外壳),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蓝藻。噬藻体无细胞结构,噬藻体合成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分别是蓝藻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2.下图1中m、n、l表示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b为基因的间隔序列;图2为l基因进行的某种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a、b、m、n、l都具有遗传效应,都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B.图2中甲为DNA聚合酶,丙中所含的五碳糖是核糖

C.若丙中(A+U)占36%,则丙对应的乙片段中G占32%

D.m、n、l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情况可能不同

解析:选D a、b是基因的间隔序列,没有遗传效应;图2表示基因的转录过程,甲为

RNA聚合酶,丙是RNA,含有核糖;若丙中A+U占36%,则片段乙中T+A占该链的36%,G +C占64%,但无法确定G在该链中占多少;由于细胞分化,不同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m、n、l基因在不同细胞中表达的情况可能不同。

3.在正常生物体内,碱基对的错配可引起DNA的损伤,对损伤部位的切除修复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核酸内切酶和DNA酶作用的化学键相同

B.若无切除修复功能可能会导致癌变

C.a过程所用的酶可能是DNA聚合酶

D.损伤的切除与修复属于基因突变

解析:选D 从图中分析,核酸内切酶作用于损伤的部位断开的是磷酸二酯键,DNA酶将DNA水解为脱氧核苷酸,断开的也是磷酸二酯键;据题意,损伤部位若不修复,以损伤部位所在链作为模板链进行DNA复制时,可导致DNA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突变,如果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则可导致癌变;a过程为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合成损伤部位单链的过程,所需的酶可能为DNA聚合酶;损伤部位切除和修复后,基因恢复正常,不属于基因突变。

4.如图为真核细胞内细胞核中某基因的结构及变化示意图(基因突变仅涉及图中1对碱基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1链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B.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中(A+T)/(G+C)的值减小而(A+G)/(T+C)的值增大

C.R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参加转录过程,能催化核糖核苷酸形成mRNA

D.基因复制过程中1链和2链均为模板,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基因中遗传信息相同

解析:选B 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图示基因突变时A—T碱基对被G—C碱基对替换,新基因中(A+T)/(G+C)的值减小而(A+G)/(T+C)的值不变;RNA聚合酶在细胞核中参加转录过程;DNA复制时两条母链均为模板,复制形成的两个基因相同。

第2讲基因系统的功能——基因的表达与传递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8生物技术实践

重访好题名师力推 做了不后悔的名校名题1.(2014·江苏押题卷Ⅰ)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后期发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后期发酵中腐乳风味形成与蛋白质的降解密切相关 B.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 C.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等均影响后期发酵 D.前期发酵过程中毛霉的生长情况对后期发酵无直接影响 答案:D 解析:前期发酵过程中毛霉的生长状况、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均影响后期发酵。 2.(2014·海南卷)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回答相关问题: (1)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标准管的制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 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 ③将每个__________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__________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 (2)上图表示的是泡菜中__________________趋势。 (3)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__________(填“醋酸杆菌”或“乳酸菌”)。 答案:(1)不同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溶液②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②样品管一致(2)亚硝酸盐含量的(3)乳酸菌 解析:(1)在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中,用不同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将每个样品管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相近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2)据图可知,该图表示亚硝酸盐的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曲线。(3)制泡菜时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3.(2014·四川卷)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

全国卷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 分裂生殖孢子生殖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 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 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C2H5OH+4O2→CH3COOH+6H2O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 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 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 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 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 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 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疑难解答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如:要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进行酒精消毒;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

(完整word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重点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八个大专题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推荐)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1、2重点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⑴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 ⑵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再变为。 反应式为:。 (三)、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挑选葡萄→冲洗→→→ ↓↓ 果酒果醋 (二)、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 1、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2、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3、发酵瓶为什么要留有1/3的空间? 4、装置的使用:在进行酒精发酵时应关闭口,在进行果醋发酵时,充气口应连续充气,输入 专题一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制作腐乳的实验流程: (二)毛霉的生长:

1.腐乳制作时,温度应控制在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自然条件下毛霉的菌种来自 中的。 一、腐乳的制作过程 1、前期发酵——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1)前期发酵的作用是什么? (2)前期发酵的温度为什么为15~18 ℃? 2、后期发酵——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专题一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1.原理 (1)在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发生反应后,与结合形成色染料。 (2)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测定方法:比色法 3.测定步骤 配制溶液→→制备样品处理液→ 3、制备样品处理液 称取泡菜榨汁→加入蒸馏水、提取液、氢氧化钠过滤→加入氢氧化铝乳液问题2:提取剂、氢氧化钠、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 5、测定结果: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 (2)消毒:是指使用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微生物,(不包括和)常用的方法有:、、 灭菌:是指使用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的方法有、、, 此外,实验室里还用或进行消毒。 三、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步骤: →→→→倒平板 四、纯化大肠杆菌 (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和。 五、菌种的保存 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对菌种进行保藏。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我们可以采用法;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法。 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尿素只有被分解成之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体内能合成。 2.设置对照: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2016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和生物圈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含答案及解析】

2016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和生物圈及生物体的结 构层次【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列能体现生物体具有生殖特征的一项是() A .飞蛾扑火 B .惊弓之鸟 C .望梅止渴 D .孔雀开屏 2.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 .“ 春来江水绿如蓝” B .“ 草盛豆苗稀” C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 雨露滋润禾苗壮” 3.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4. 假如广利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 4 个营养级,分别以 a 、 b 、 c 、 d 表示.一年内输入这 4 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它们构成的食物链是()p 5. ly:宋体; font-size:10.5pt">生物种类 a b c d 能量( J/m 2 )141.1×10 5 15.91×10 5 0.881×10 5 871.271×10 5 A .a→b→c→d B .d→c→a→b C .d→a→b→c D .c→b→a→d

6. 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用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丁为微生物 B .若用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丙处于最高营养级 C .若丁为沼气池,沼渣、沼液作为甲的肥料,使能量循环利用 D .若乙为初级消费者,则乙的数量比甲的少 7.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食物网中共有 3 条食物链 B .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一定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 C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 .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少的生物是草 8. 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油菜、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序号代表生物),图中代表油菜的是() A. 甲________ B. 乙________ C. 丙________ D. 丁 9. 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二)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1.(2015·吉林长春质检)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本身不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C.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种类有差异,数量也不同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解析:选B。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这些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是通过影响酶的合成来实现的,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同一个体内的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有差异,C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但一部分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又可作为反应底物参与反应,D正确。 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D.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解析:选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两部分。在叶绿体基质中ATP分解产生ADP,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参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3.(2015·甘肃兰州调研)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B点后,适当升高温度,曲线将出现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解析:选D。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测定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若温度、pH发生变化,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会变大。 4.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催化酚类3的反应速率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活性就会恢复 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解析:选A。由图1可知,横坐标代表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纵坐标代表POD的活性,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二十四个专题复习笔记(超强)

范文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二十四个专题复习笔记 1/ 8

(超强) 2020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二十四个专题复习笔记(超强)专题一细胞结构与功能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DNA 或 RNA)构成(2)病毒营寄生生活,在活细胞内才有生命现象,因此只能有活细胞(噬菌体—用大肠杆菌培养;制取抗体用到活的鸡胚培养病毒)培养病毒。 (3)病毒分类:1.寄主不同: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核酸不同:DNA 病毒(全部噬菌体),RNA 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HIV,SARS 病毒) (4)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故每种病毒的核苷酸只有 4 种,病毒的繁衍过程中,病毒只提供模板。 氨基酸原料,核苷酸原料,核糖体,酶,tRNA(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都由寄主提供。 (5)核酸与遗传物质的区别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核酸 DNA 和 RNA DNA 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DNA 或 RNA DNA

或 RNA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细菌,蓝藻,衣藻,酵母菌,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无此层次)→个体→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 {病毒是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一个分子或原子不是生命系统;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植物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繁殖器官)动物八大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三.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1.区别:有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真核生物植物:小球藻,伞藻,硅藻动物大型真菌:蘑菇,草菇,木耳真菌:霉菌:青霉菌,毛菌(有“霉”都是霉菌酵母菌(有液泡) 3/ 8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十八个专题复习笔记(超强)

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计算 先用O2的量进行计算 (二)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判断(糖类作为反应物)(兼性厌氧型)(1)CO2>O,O2=O 只进行无氧呼吸 (2)CO2>O2>O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3)CO2=O2 只进行有氧呼吸 (4)CO2=酒精只进行无氧呼吸 (5)CO2>酒精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存在 在反应式中—写能量产物—写ATP 二、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遗传物质确定):旱生<水生阴生<阳生 (二)环境因素 1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作用(对植物是主要因素) 2 氧气浓度(氧分压)

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有氧呼吸O2的吸收量 A点只进行无氧呼吸,AD段(除A点)有氧呼吸增强,无氧呼吸减弱 B点是E点CO2释放量的2倍,E点表示有氧呼吸,CO2释放量=无氧呼吸释放量 D点只进行有氧呼吸 S(AEGD)为呼吸作用中CO2总释放量 S(AEF)=S(ADF)=无氧呼吸过程中CO2释放量 C点CO2释放量最少,有机消耗量最少 ◆贮藏水果:低氧,低温(4℃)、适宜的湿度 ◆贮藏种子:低氧,低温、干燥 三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的实验(对比实验,没有对照组,只有实验组)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兼性厌氧型(可在成熟的葡萄皮上寻找) 2、CO2的检测: 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BTB试剂)蓝→绿→黄

3、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酸性溶液 与乙醇反应变灰绿色 4甲装置仲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 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 2)装置中的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 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B瓶中的酵母菌消耗B瓶中的氧气,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四、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1、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目的是抑制厌氧细菌的无氧呼吸 2、酵母菌酿酒,先通气,后密封,其原理:先让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3、花瓶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有利于吸收矿质元素 4、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细胞酒精中毒 5、慢跑:防止剧烈运动产生乳酸 重复实验作用:避免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用死种子或不放生物的目的:校正(排除)非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 五、实验设计和变量控制 1、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自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

一遍过 高中生物选修一 专题一 综合测试

1 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三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A) A. 菌种均可来自自然环 B. 均需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发酵 C. 保证在无氧环境下发酵 D. 均需要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2 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 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 过程①和都③只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 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 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3 关于发酵过程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果汁发酵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可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来检验 B. 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C. 当缺少氧气和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将糖分解为醋酸 D. 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 4 利用如图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 制作果酒时应关闭阀b,适时打开阀a几秒钟 B. 制作果酒时如果关闭阀a,打开阀b,会导致爆瓶 C. 制作果醋时需打开阀a通气,打开阀b排 D. 制作果醋时把发酵装置放到25℃环境中比较适宜 5 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 A. 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 B. 腌制腐乳的卤汤应含有适当浓度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 C. 用自然菌种发酵酿酒时,需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高压灭菌 D.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加盐时,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薄 6 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A ) ①腐乳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青霉、曲霉和毛霉 ②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做腐乳,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作腐乳,不宜成形,且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③决定腐乳特殊风味的是卤汤 ④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而且易于消化的物质 ⑤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21%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A.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④⑤ 7 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D )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罐口密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③罐口密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罐口密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繁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围绕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少讲精练 坚持二原则:充分利用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资料; 充分研究海南生物高考考纲与高考真题 明确三(考试)方向:实验设计(整体); 实验分析(现象结果); 实验评价(方法过程) 第1讲必修教材实验概述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 (2)转动[7]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11]光圈和[13]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2]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①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正比或反比),物镜 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如果某显微图标明“放大倍数:640”,这里的“640”是 指长度(长度或面积)放大了640倍。 ②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若希望把视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 央,应将玻片移向左上方。 ③异物位置的判断:异物存在的位置可能在玻片标本、目镜、物镜等;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转动转换器,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在玻片标本。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目的要求: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如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等),比较几种细胞的异同点。②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为例)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目的要求:①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②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1.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二者就会逐渐分离开来。 2.选材 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外(内或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理由是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注意所选细胞必须为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否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3.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细胞中紫色的液泡的大小及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加蔗糖溶液(注意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液泡变小,细胞液颜色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大小基本不变)→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用清水做复原试剂) (1)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外因是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内因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2)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全透性。 (3)实验常用0.3g/mL的蔗糖溶液。若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很快,但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 (4)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尿素等也能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但随后植物细胞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液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材料: 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3.实验步骤: 取材制片→水解(用8%的盐酸溶液)→冲冼涂片→染色→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①载玻片要洁净,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

(新)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一必背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果酒菌种: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真菌,兼性厌氧,主要出芽生殖还有孢子生殖)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3、制酒条件:温度(18~25℃),发酵液缺氧呈酸性(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 4、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5、果醋菌种:醋酸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6、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2H5OH+O2→CH3COOH+H2O 7、制醋条件:①深层发酵时,短时间不通氧,醋酸菌死亡。②温度:30~35℃。 8、流程: 9、装置:充气口制酒时关闭;制醋时,连续输入氧气。 排气口长而弯曲的胶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 向下的目的是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出料口是用来 取样检测。 葡萄汁只装2/3,留1/3空间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先有氧呼 吸进行繁殖。 10、若用瓶子做装置:制酒时,要每天拧松瓶盖2~4次,目的是排二氧化碳;制醋时,将瓶口打开,盖上纱布。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果酒果醋

11、所有用具清洗后晾干或清洗后用70%的酒精消毒。 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12、酒精检验:酸性(3mol/L的H2SO4)重铬酸钾→灰绿色。醋酸检验:嗅味和品尝(比较pH) 13、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课题二腐乳的制作 1、菌种:多种微生物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传统制作毛霉来自空气;现代生产将优质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加盐之前为前期发酵,目的是创造条件让毛霉生长,使毛霉形成菌膜包住豆腐使腐乳成型。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4、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豆腐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5、温度:15~18℃。 6、加盐: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控制盐的用量(豆腐:盐=5:1):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食盐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腐败变质2.析出水分,是豆腐变硬 3.调味 7、卤汤: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 8、卤汤中酒的含量:12%左右。作用:1.防止杂菌污染 2.赋予腐乳风味3.酒精含量过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9、香辛料的作用:1.调味 2.杀菌 10、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①玻璃瓶,洗净后用沸水消毒。②加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③封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 11、影响腐乳风味的因素:盐、酒、香辛料、豆腐含水量。 12、腐乳外部致密的“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毛霉菌丝,它能形成

中考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生物圈(含部分答案)

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生物圈例题: 1.下列实例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鸟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生活 B.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C.浮水植物的气孔大部分分布在叶片上表皮 D.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考查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易错点】生物与环境的三层关系学生易混淆,特别是环境影响生物与生物影响环境学生极易出错. 【分析】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 【解答】解:A.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适于空中飞行,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B.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等,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C.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D.硼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硼对受精过程的正常进行有特殊作用,因此,对防治油菜“花而不实”,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D 2.下图为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同答: (1)在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中,家禽、家畜、人属于成分,沼气池中的甲烷细菌、食用菌属于成分。

(2)如果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水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过一段时间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应该是。 (3)农作物秸秆的碎屑、沼气池中的沼渣都含有丰富的,可以作为培养蘑菇、木耳等食用菌的培养基;蘑菇、木耳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繁殖后代。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的成分比较简单,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少,因此其弱于森林生态系统。 (5)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多途径的利用农作物可使其储存的能量更多地被人类利用。 【考查点】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有毒物质的积累、有机物的利用、真菌的生殖、自动调节能力以及生产者的作用. 【易错点】有毒物质的积累与物质的流动特点学生易混淆,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的利用以及自动调节能力与生物种类、数量的关系学生也易出错. 【分析】(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人和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家禽、家畜、人属于消费者,甲烷细菌、食用菌属于分解者。(2)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富集,食物链最末端是人,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3)蘑菇、木耳等食用菌的生活需要有机物,农作物秸秆的碎屑、沼气池中的沼渣都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蘑菇、木耳属于真菌,依靠孢子繁殖后代。(4)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丰富,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农业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5)一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答案】:26.(7分)(1)消费者分解者(2)人(3)有机物(或营养物质) 孢子(4)自动调节能力(5)光台作用(或叶绿体)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是。物质循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测试及答案2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及答案(二)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发酵工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以下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合成ATP的途径总相同,但ATP的用途可以不同 B.若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含氧量增多,则产生ATP增多 C.细菌中ATP只能依靠无氧呼吸产生 D.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总处于动态平衡 2.某植株在黑暗处每小时释放0.02 mol CO2,而光照强度为a的光照下(其他条件不变),每小时吸收0.06 mol CO2,若在光照强度为a/2的光照下,光合速度减半,则每小 时吸收CO2的量为 A.0 mol B.0.02mol C.0.03mol D.0.04mol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酶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验都可以呈现紫色反应 B.酶催化的专一性表现在它对底物的选择具有专一性 C.酶催化反应产物对酶的活性不具有凋节作用 D.酶分子结构在高温、低温、过酸、过碱条件下均会受到破坏而使酶失去活性 4.某同学通过对下列四条不同曲线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通过甲曲线分析可知所得到这种细菌的产物是次级代谢产物 ②乙曲线中处于b点时,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最低 ③丙曲线中处于c点时,叶绿素的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叶片开始变黄 ④丁曲线中处于d点时,植物生长素仍能够促进芽的生长 A.②④B.①④C.①③D.③④ 5.下图是有关生物的生理过程的描述,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A.图2中氧气浓度为b点对应值时,植物既不进行有氧呼吸也不进行无氧呼吸 C.图3中a、b曲线可分别表示pH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性的影响 D.图4中a曲线表示变温动物;b曲线表示恒温动物 6.将一片新鲜叶片放在特殊的装置内,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得O2释放量如下表所示:对该数据分析错误的是 A.该叶片呼吸作用消耗O2的速度为0.2 μL·cm-2·min-l B.光强为2 klx时,光合速度与呼吸速度相等 C.光强为8 klx时,光合作用释放O2的速度为0.8 μL·cm-2·min-1 D.光强超过l0 klx后,光合速度不再提高

2019年广东省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精华卷专题一 生物与生物圈- 试卷

第1 页共4 页 专题一生物与生物圈 一、选择题精准练 考点精准练1 生物的特征 1.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 海马 B.向日葵 C. 香菇 D.烟草花叶病毒 2.生物都有其相应特征。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是() A.钟乳石和含羞草 B.生石花和珊瑚虫 C.珊瑚礁和病毒 D.克隆羊多莉和机器人 3.2017年10月,“女性”类人机器人Sophia被授予沙特国籍,下列有关Sophia的描述正确的是()A.Sophia 是生物,因为她将具有沙特国籍 B.Sophia是生物,因为她是女性 C.Sophia 是生物,因为她是类人机器人 D.Sophia 不是生物,因为她不能生长和繁殖 4.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蝗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A.①② B.①③ C.③② D.③④ 6.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A.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生活需要营养 C.能进行呼吸 D.能生长和繁殖 考点精准练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7.在海洋深处,生存的植物种类非常少甚至没有,影响植物在此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 8.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 9.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0.某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甲、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11.如图是两棵植物,你认为A植物分布在什么环境里()

生物中考总复习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考点1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 2.生物能进行________;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________;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 5.生物能____________; 6 生物都要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________构成。 考点2:科学方法--观察和调查 考点3:调查我们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调查周边环境中生物的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调查⑤归类⑥整理考点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阳光、空气、、土壤、、湿度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合作、竞争、寄生)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举例 1)生物对环境的:骆驼尿液少,骆驼刺的根很长,海豹皮下脂肪厚,蛔虫体表角质层,鲸的四肢退化,蛇的冬眠。保护色警戒色 2)生物对环境的: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大树底下好乘凉、、蚯蚓松土、南海赤潮。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考点5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如草→鼠→蛇→鹰 (1)强调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主要是的关系,这就形成了。(2)书写方法: ①食物链中只包括(),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②起点是,终点是最高级的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规律总结 1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逐渐。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一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与功能 【主要知识点梳理】 【习题巩固】 1.如图是组成生物体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与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e共有的化学元素是C、 H、O、N B.f1、f2、f3……f n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具 有多样性 C.①②⑤分别指:糖原、淀粉、蛋白质 D.③和④的单体是核苷酸

2.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 B.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到50~65 ℃ C.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方法不相同 D.三个实验的显色反应均不相同 3.关于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真核生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外膜、内膜、基质和基粒上 B.与真核生物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的内膜、基质中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内膜、外膜和基质,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 D.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均有叶绿体 4.动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与其细胞代谢和细胞通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光面内质网上有酶的分布 B.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任何一层都是生物膜 C.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D.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糖蛋白、糖脂和胆固醇等 5.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中合成的mRNA进入细胞质要跨过2层膜 B.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要跨过0层生物膜 C.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跨过4层生物膜 D.乙醇和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6.下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温度只影响图中②和③过程的速率 B.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① D.生长素极性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③ 7.在新榨取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将成熟的花生种子的子叶做成临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橘黄色的颗粒;向新鲜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豆浆呈紫色;向马铃薯匀浆中滴加碘液呈现蓝色.上述实验现象证明梨汁、花生种子的子叶、豆浆和马铃薯中主要含有的有机物依次是( ) A.葡萄糖、蛋白质、脂肪、淀粉 B.糖类、蛋白质、淀粉、脂肪 C.淀粉、脂肪、蛋白质、淀粉D.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 8.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和淀粉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B.糖原、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都是生物体内的大分子有机物 C.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体内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共同的终产物 D.在豌豆根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 9.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 C、H、0;C、H、O、N;C、H、O、N、P B.葡萄糖、蛋白质、DNA C.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D.麦芽糖、多肽、碱基 10.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11.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下列有关单体与多聚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一遍过高中生物选修一 专题一练习题

一、拓展 1 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C ) 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 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碳源 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 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 2 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D ) A. 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 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C. 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D. 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3 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及泡菜的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发酵容器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常用体积分数为70%的盐酸进行消毒 B.制作果酒、果醋或腐乳时,所需适宜温度都是相同的 C.泡菜制作过程中,加入食盐的量要严格控制,而腐乳制作过程中加入食盐的量越多越好 D.果醋和腐乳的制作都需要氧气,二者所利用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不同 4 在果醋制作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C) A. 榨汁机用沸水进行清洗并晾干 B. 发酵瓶用温水清洗,再用70%的酒精擦拭并晾干 C. 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 D. 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 5 泡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食用的一种食品,但是泡菜中却含有亚硝酸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泡菜在发酵过程中不同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对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设计了相关实验进行研究。请回答: (1)制作泡菜的原理是:。 (2)现有红萝卜和白萝卜,你认为更适合用作实验材料的是, 原因是。 (3)如图是该活动小组记录的三种食盐浓度的泡菜中的亚硝酸盐 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根据此实验结果,你认为比较适合制作 泡菜的食盐浓度为;原因是。 答案:(1)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2)白萝卜比红萝卜更适合用作实验材料,因为红萝卜中含有色素,容易干扰显色反应;(3)从图中可看出,5%的实验浓度适合做泡菜,因为实验浓度为5%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降低最快。 6 蓝莓果实中富含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保护视力、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机体免疫等功能。下面是获取蓝莓花青素、蓝莓酒和蓝莓醋的流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酿制蓝莓酒时一般要先通气,目的是__ __ 。 通常不需要对蓝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是因为在缺氧、 呈酸性的发酵液中__ __ 。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 酸的环境条件是糖源____ (填“充足”或“缺少”)。酿制成功 的蓝莓果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会逐渐出现醋酸味,气温高 的夏天更易如此,其原因是__ __ 。 (2)若蓝莓果汁中已含有醋酸菌,在蓝莓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 __ (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