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生课外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本科生课外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本科生课外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本科生课外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云南农业大学课外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课外活动是引导和组织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余开展的各种有益的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健身性、娱乐性、公益性活动,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课外活动,规范课外学分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制订本细则。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课外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创新教育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努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课外活动开展的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坚持内容健康、格调高雅,并与社会、文化、经济、科技发展相协调;坚持学生自愿参加与要求获得相应的学分相结合;坚持学校组织活动和学院组织活动相结合;坚持课外活动的开展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

根据课外活动的不同类型,分别由教务处、团委、学生处、各学院等单位负责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成绩认定等工作。各单位具体职责如下:

1.教务处负责督促学院做好各类课外活动的成绩记载,以及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有关校级以上的学科竞赛等活动的成绩认定。

2.各学院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学分的审核、确认、检查等工作,项目组织实施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将学分认定汇总表报学生所在学院,各学院团委依照相关规定组织课外学分的申报、管理工作。

三、课外学分认定及登载管理办法

1.课外实践活动组织部门在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将各级各类活动的参加者及获奖学生名单、获奖证书复印件送学生所在学院,各学院团委负责将学生的课外学分计入学生各自的课外学分学籍档案。

2. 学校在每年6月份进行本学年课外实践学分的审核、公示。在审核、公示期内,学生可以在网上核对本学年的课外实践学分情况,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监督检查。对公示内容如有异议,则应在公示期内向班主任提出复核申请,各班班主任初审汇总后统一向学校项目组织管理部门和所在学院提

出复核申请,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专业拓展学分由学院考核认定。

3. 课外实践学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院负责每学年学生课外学分的认定审核及录入学籍档案工作,学校负责学生毕业前的资格审核工作。

4.每学年课外学分的认定审核结果均应在网上公布,学校对课外实践学分认定审核情况进行检查,凡发现弄虚作假者,取消该学分并给予相关责任人相应的处分。

四、学生获得课外实践学分的主要途径:

1.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

2.论文、专利等成果发表;

3.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科技、文化、艺术活动;

4.参加各级各类文体竞赛活动;

5.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工作或国(境)外交流;

6.学生获得的奖励;

7.参加学校团校、党校学习;

8.经培训取得各种职业技能证书;

9.其它经学校认定的课外活动或项目。

参加各类活动获得的课外实践学分计分方法详见附件1《云南农业大学本科生课外修读学分计分方法》。

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2015年3月附件1:

云南农业大学本科生课外修读学分计分方法

一、各级各类学科竞赛

(一)学科竞赛是指各级组织主办或承办的各类学科竞赛,包括国际级、亚洲级、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院级的竞赛项目。

(二)同一学年、同一学生参加多项学科竞赛所获的学分可以累加;如果同一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同一学科竞赛项目获得学分,只能计算所获得最高级别奖项的学分,不得累加。

(三)云南农业大学本科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分计算表

二、科研训练

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二是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一)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

1.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时,学生必须在参与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后方可获取学分;同一学年参加多个项目研究,只计取其中一个项目学分,不得累加。

2.云南农业大学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项目学分计分表

(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云南农业大学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包括两种形式,即参与教师项目申报,且项目获准后在合同任务书中有学生姓名和项目合同书中没有姓名但利用课余时间

参加教师科研一定时间的学生,通过学生本人申请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1.学生参与教师申报国家级(973计划、863计划、国家基金委项目、科技部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厅级(农业部项目、财政部项目、科技厅项目、教育厅项目、农业厅项目)、校级及横向项目(学校设立的项目、企业资助项目、院所协作项目等),在项目获准后,合同任务书中有学生姓名,且实际参与项目研究的学

生,经学生提出申请、项目主持人签字认可、科技处审核后分别给予3学分、2学分、1学分。

2.项目合同书中没有学生名字,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国家级项目(973计划、863计划、国家基金委项目、科技部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每学期超过30天的,经学生提出申请,项目主持人(负责人)签字认可,给予学生2学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省部厅级(农业部项目、财政部项目、科技厅项目、教育厅项目、农业厅项目)研究,每学期超过30天的,经学生提出申请、项目主持人(负责人)签字认可,给予学生1.5学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校级及横向项目(学校设立的项目、企业资助项目、院所协作项目等)研究,每学期超过30天的,经学生提出申请,项目主持人(负责人)签字认可,计1学分。

三、论文、专利等学术成果发表

(一)学术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在国际、国内正式刊物或有内部准印证及学术会议论文集等非正式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SRTP论文、学年论文、科技论文),各种专利、产品、软件、课件等。

(二)学术论文发表以录用通知书或正式发表为准;专利获准以收到交证书费的收录通知书或正式的专利证书为准;产品、软件、课件等技术成果转让,以双方签订的技术成果转让合同书和进入学校的转让经费为准;产品、软件、课件等技术成果的开发推广,以学校或个人应收到的分成部分经费为准;产品、软件、课件的技术成果鉴定,以校级以上组织的专家鉴定会形成的科技成果鉴定文件为准。

(三)本科生发表论文,申请获得专利、产品、软件、课件等技术成果开发、成果转让所得学分计分办法:

四、各类学术科技、文化、艺术活动

各类学术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主要包括“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电子商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节能减排科技竞赛、机械设计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金项目研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辩论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知识讲座、国际标准舞大赛、歌手大赛、书画摄影比赛、插花艺术大赛、外语戏剧大赛、主持人大赛、模特大赛、文艺演出等。

学分计算办法分别按照学科竞赛、科研训练以及文体竞赛活动三类进行计算。

五、各类文体竞赛

文体竞赛活动包括文化艺术、体育两大类。同一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同一竞赛项目获得的学分,只能计取获得最高级别奖项的学分,不得累加。学分计算办法如下:

六、社会实践、社会工作和国(境)外交流

(一)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等,完成相关活动任务后可获得0.5学分。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有详细材料记录、实践单位的证明、实践报告和总结,并有校内相关组织部门证明等。

(二)参加社会工作(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工作(服务)、志愿者活动,如校园文明建设活动、招生宣传咨询活动、社区服务(如运动会服务、新生接待、会议接待等)或承担礼仪、对外交流、宣讲员、心理健康、信息调研等公益性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完成相关任务后可获得0.5学分。获得校级表彰奖励者,在获得上述学分的基础上增加0.5学分;获得省级(含省级以上)表彰奖励者,在获得上述学分的基础上增加1学分。在校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院学生会、班级担任学生干部,学期末考核合格者可获0.5学分(按学期统计)。获得校级表彰奖励者,在上述学分基础上增加0.5学分;获得省级(含省级以上)表彰奖励者,在上述学分的基础上增加1学分。参加社会工作(服务)要有详细材料,如工作记录、总结、服务单位相关证明等。同一学生同一学年只能获得该类学分一次。同一学生获得不同级别的同一奖项时,只能计取获得最高级别奖项的学分,不得累加。

(三)社团活动由校团委认定审核。参加社团活动每一学年可获得0.5学分,被评为校级社团先进个人则在上述学分基础上增加0.5学分;评为省级社团先进个人则在上述学分基础上增加1学分;同一学生不同级别的同一获奖项目,只能计取获得最高级别奖项的学分,不得累加。

(四)受到国家、社会、学校等各级各类助学类奖助学金资助的学生,在完成《云南农业大学受助大学生义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所要求的义务工作时间的基础上,每学年多完成义务工作30小时以上记1学分;未受到国家、社会、学校等各级各类助学类奖助学金资助的学生,每学年完成义务工作10—19小时记0.5学分,20小时以上记1学分;被评选为“义工之星”的学生,在获得上述学分的基础上增加0.5学分。同一学生同一学年只能获得该类学分一次。

(五)本科生赴国(境)外高校等单位进行短期学习或交流者,要有相应记录,回校后凭相关证明材料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经学院审核确认后可获得2学分。

(六)学生受聘在学院或学生宿舍区担任兼职辅导员,学期结束后考核优秀者记1.5学分,考核合格者记1学分。同一学生同一学年只能获得该类学分一次。

(七)学生参加固定岗位勤工助学,连续工作满一学期者,经用工部门考核合格,报学生处审核备案后,记1学分。被评选为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的学生,在获得上述学分的基础上增加0.5学分。同一学生同一学年只能获得该类学分一次。

(八)“手拉手,一起走”大学生健康成长项目。入选的同伴教育者,连续工作满一学期,经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及福华国际考核合格,培训和参加活动缺席、请假不超过两次,个人开展活动不少于三次,记1分。同一学生同一学年只能获得该类学分一次。

七、学生获奖奖励

(一)见义勇为受国家、省、州(市)、县级人民政府表彰的,分别获4、3、2、1学分。同一学生不同级别的同一获奖,只能计取获得最高级别奖项的学分,不得累加。

(二)获得国家级、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学干部等荣誉称号分别获3、2学分。同一学生获得不同级别的同一奖项,只能计取获得最高级别奖项的学分,不得累加。

八、参加团校、党校学习

学生参加团校、党校学习,合格者可获得1.5学分。

九、各种考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一)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合格证书均可获3学分。

(二)取得国家计算机二、三级等级证书可分别获1学分、2学分。

(三)获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各种职业技能证书可获2学分。

十、专业拓展课程学分的认定

各部门、各学院聘请业内知名专家、教授、企业家等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学生根据学院安排,结合个人兴趣和时间参加,并完成专题讲座要求的相关训练(作业),每个讲座可获得0.5学分。专业拓展学分由学院考核认定。

十一、其它

本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如有其它需要计算课外实践学分的活动项目,由活动组织部门向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及具体实施方法,经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执行。

说明:

1.各学院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本学院课外活动和社会实

践内容、形式及要求,但应参照课内学分和表中所列项目记载学分;

2.同一奖项多次获奖,均按最高级别记学分,不重复记学分;

3.学科竞赛指电子设计竞赛、数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挑战杯”竞赛等。

附件2:

关于印发《嘉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嘉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的通知 嘉兴学院文件 嘉院教字〔2012〕19号 ─────────────────────────────── 关于印发《嘉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的通知 学校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嘉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第12次校长办公会议审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嘉兴学院 2012年11月16日 嘉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风建设,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科技、文化、社团及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把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学校组织的学科竞赛、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社团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中,积极参与、开拓进取、做出一定成绩者,按一定程序审核认定,可获得课外学分。 第三条凡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规定的课外学分6分方可毕业,专升本学生3分;其中,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社会调查0.5学分。转入本校其他专业学习的学生,转专业前获得的课外学分可到转入专业累计。超过6学分的部分,通过学分代替申请,可以用于替代公共选修课中通识课Ⅰ—Ⅲ类中其中任何一类的2学分。 第四条课外学分的认定部门为各学院、教务处、学生处和校团委等,最终审核部门为教务处(具体

分工详见附件2)。 第二章课外学分项目与认定标准 第五条学生参加下述各类活动,并获得相应成绩,经相关部门认定和审核后可以获得课外学分:(一)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文化、艺术、体育竞赛项目,获得奖项; (二)参加各类学术研究训练项目,取得成绩; (三)完成的论文、作品、专利等科研成果; (四)获得各种职业证书、等级证书; (五)参加课外学术讲座或学术会议,该类别获得学分上限为2分; (六)完成经典著作阅读,该类别获得学分上限为1分; (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八)其它经学校认定的课外活动或项目,获得学分上限为2分。 第六条课外学分计分方法详见《嘉兴学院课外学分认定标准》(附件1)。 第三章课外学分认定程序 第七条课外学分按以下程序认定: (一)各类课外活动结束后,由活动组织部门向学生(或学生所在学院)提供证明材料,也可直接通过课外学分登记平台,对学分作初步认定; (二)学生登录课外学分登记平台申报; (三)导师根据学生递交的证明材料(最终交由各学院归档),登录课外学分登记平台进行初步认定; (四)专业负责人复核; (五)学生所在学院认定,相关职能部门审核; (六)学院负责汇总、归档等相应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教务处对课外学分的复核、认定、审核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于每年5月份进行课外学分公示。公示期内,有异议者,可向学院提出申请或向教务处举报。凡发现弄虚作假者,取消其相应学分,并追究责任。 第四章附则 第九条本办法尚未包括的其他活动,符合本办法精神的,由活动组织单位申请,经教务处认定后,也可纳入本办法执行。 第十条本办法由校教务处负责解释,从2012级本科生(含学籍异动降至2012级学生)开始执行。2012级之前年级在校本科生,仍按《嘉兴学院创新学分和技能学分认定办法(试行)》(嘉院教字〔2005〕5号)执行至毕业。 附件1: 嘉兴学院课外学分认定标准

丽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

丽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 (丽学院办[2006]131号 2006年11月15日颁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主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途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倡导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根据《丽水学院学分制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外学分”是指普通全日制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取得学术研究成果、具有一定课外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形式的优秀成果后,经学校审定批准给予确定的学分。 第三条学校对学生获得的课外学分在学生学籍档案中给予记载。学生单个项目获得的课外学分超过6分的部分(不含6分),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用于冲抵培养计划中公共选修课程学分,但冲抵部分一般不超过选修课程学分的50%。 第四条在同等条件下,课外学分的多少作为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的重要依据。(教务科老师工作6年,没处理过此两项) 第二章课外学分的主要认定范围 第五条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取得的成果。校级以上学科竞赛是指由国家或省(部)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术团体主办的竞赛。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机器人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高等数学竞赛等。 第六条参加综合类学术或科技竞赛取得的成果。综合类学术科技竞赛是指上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联合举办的,涵盖经、管、文、理、工、医、教育、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科技制作、社会科学研究及社会调查等多项比赛内容的,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全省性和全国性赛事。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 第七条在省(部)级及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上,以我校名义、以第一作者(或独立)身份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出版的著作。 第八条以主要研究人员身份参加的、成果署名前4位,且已结题的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和我校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 第九条获得发明创造、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国家专利证书的专利。 第十条代表我校参加政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省级及以上的文娱比赛、艺术设计作品评选、大学生运动会、城市运动会、全运会,针对大学生的各类文学、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竞赛,社会实践报告评选的获奖者。 第十一条学生参加行业操作技能培训获得的如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程序员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上岗资格(水平)证书,专业技能证书,以及获得汽车驾驶证等。 第十二条学校认为可以列入课外学分认定范围的其他情况。如:获得考研复试、入学资格;获得国家公务员录用资格、参加成人学历教育等有利于学生专业发展和就业的有关成绩、证书等。 第三章课外学分的计算方法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学分制管理规定

重庆医科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节入学与注册 第一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入我校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报到者,应当事先向学校教务处招生办公室请假,请假一般不能超过两周,请假经学校批准后方为有效。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体检标准分别由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查阅本院系学生档案,进行政治、思想品德复查,由校医院组织进行健康复查。全部复查合格者准予注册,正式取得学籍,并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进行电子注册。复查不合格者,学校根据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不论何时发现,一经查实,经学校批准,取消其学籍。情节恶劣的,交有关部门查究。 第三条新生在健康复查中,发现患有疾病,经学校指定医院(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下同)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经本人申请,报所在院系、教务处审核,由学校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应当立即办理离校手续,回家疗养,户口迁回原籍;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不享受在校学生待遇。 因病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经治疗康复,可在下一学年开学前一周内向学校教务处提交入学申请,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符合入学体检要求,复查合格后,可以按当年新生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不合格者或逾期两周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四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当按学校规定报到日期按时返校,并持本人学生证、缴费收据到所在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办理注册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注册者(不可抗力因素除外),事前必须向所在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请假,办理暂缓注册手续。因事请假的学生,必须将事假申请、父母单位或家庭所在地街道(乡)等单位开具的事假理由证明材料交寄学生工作办公室;因病请假的学生,必须持有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否则请假无效;因突发事件不能按期交寄请假材料的,应及时以电话、电报或其他通信形式请假,并在返校后补交请假材料。请假需经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审核,报院系主管领导批准后,方为有效。 未请假或请假未准两周内不报到注册者,不论实际听课与否,均作旷课论,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旷课时间计算:规定报到的当天按四学时计,其它按实际授课和实习学时计。

西北大学课外附加学分实施办法

西北大学课外附加学分实施办法 一、总 1.为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根据《西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二、课外附加学分的构成 2.本科学生毕业时,除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还应取得不低于10个课外附加学分。 3.课外附加学分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由以 ④其他方面课外附加学分 三、课外附加学分的取得 4.关于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课外附加学分(同类竞赛只取最高课外附加学分,不重复记学分): 获4、3.5、3、2.5个课外附加学分; 3、2.5、2、1.5

2、1.5、1个课外附加学分; 0.3个课外附加学分; ⑤在校级以上公开出版的报纸、杂志上发表非专业性文章的作者,获课外附加学分情况如下: 在校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分别获1、0.5个课外附加学分; 在省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分别获1.5、0.8、0.3个课外附加学分; 在国家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分别获2、1、0.5个课外附加学分; ⑥在校级以上公开出版的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作者,获课外附加学分情况如下: 在一般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分别获 1.5、0.5个课外附加学分; 在重要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分别获2、1、0.5个课外附加学分;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分别获5、2、1个课外附加学分。 5.思想品德表现与社会工作课外附加学分(担任数项社会工作时,只取最高课外附加学分):

关于开展课外学分认定工作的通知

- 关于开展课外学分认定工作的通知 - [ 点击率:29 作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12-02-29 来源:教务处] 各学院: 根据《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课外学分实施办法(试行)》(校发[2009]171号)文件精神,学校将开展课外学分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课外学分认定范围: 本次课外学分认定包括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学术成果、技能考核、学术讲座及课外阅读等类别。各项成果、奖励及活动等必需为本科学习期间完成。 2.课外学分认定程序: 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课外学分申请表》,附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报所在学院审查。参加辅修、双学位学习获得的学分由学校统一按相关规定处理,不需要学生本人申请。 学院对学生申请材料予以审核,按照课外学分项目认定要求修正学生申请学分,提出拟认学分,填写《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课外学分认定汇总表》,经学院主管领导审查签字后,报教务处复核认定。 教务处会同相关部门对申请材料予以复核,统一认定学分,并公示。公示无异议,予以公布,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3.各学院应加强对课外学分认定工作的管理,精心组织,加强审查,严格要求,有效指导学生按照课外学分项目认定程序与标准,认真准备申报材料,确保课外学分认定工作顺利进行。严禁弄虚作假,对虚报、假报者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请各学院于3月19日前将《课外学分汇总表》、《课外学分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一并报教务处学籍管理科。 4. 各学院应以此次课外学分认定工作为契机,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勤于实践,主动探究,积极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各类表格可从教务处主页学生下载区下载,联系电话:87281542。 教务处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

农院政[2007]21号 关于印发《天津农学院本科学生 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院、系、处(室):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 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三创一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研究,决定将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纳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现依据《天津农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条例》 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天津农学院本科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天津农学院本科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二ΟΟ七年三月三十日 主题词:大学生创新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通知 (共印40份) 天津农学院办公室2007年3月30日印发 附件: 天津农学院本科学生

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三创一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研究,决定将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纳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现依据《天津农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认定范围及标准 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包括三个方面: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课外创新学分;社会实践课外奖励学分;文体活动课外奖励学分。 具体范围及标准参照附表。 二、认定程序 (一)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两周,学生填写《天津农学院本科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学分申请表》,并附有关证明材料。 (二)申报的创新与课外实践学分经学生所在系领导确认并填写认定意见后统一将申报材料报教务处。 (三)由教务处进行审核,并填写审批意见。教务处审批后,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四)在对申报的学分认定上有争议时,由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最终认定。申报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对在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者,学校将给予严肃处理。

课外学分认定标准

课外学分认定标准 一、学科竞赛 (一)学科竞赛是指发布的各级组织主办或承办的各类学科竞赛,包括国际、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的竞赛项目。 (二)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同一学科竞赛项目获得学分,只计算所获的最高学分,不累加计分。本项上限6学分。 注:以上国家级、省级指政府颁发奖项;国家级、省级行业奖和协会奖依照此标准分别递减1分。 二、科研训练 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及实验室开放项目等;二是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本项上限6学分。 (一)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及实验室开放项目等。 1.参加此类国家级、省级、校级课题项目,学生可按下表获得相应的学分;同一学年参加多个项目研究,只计取其中一个项目学分最高值,不得累加。 2.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研训练项目及实验室开放项目学分计分表:

(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包括两种形式,即参与教师项目申报,且项目获准后在合同书中有学生姓名和合同书中没有姓名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教师科研一定时间的学生,项目完成后,学生本人申请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1.学生参与教师申报国家级、省部厅级、校级及横向项目,在项目获准后,合同书中有学生姓名,且实际参与项目研究的学生,经学生提出申请、项目主持人签字认可、科研处审核后分别给予2学分、1学分、0.5学分。 2.合同书中没有学生名字,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院(厅)级或横向项目研究,每学期超过16天的,经学生提出申请,项目主持人(负责人)签字认可,分别给予学生1学分、0.5学分、0.25学分。 三、论文、专利等学术成果发表 (一)学术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在国际、国内正式刊物或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各种专利、产品、软件、课件等其它作品。 (二)学术论文发表以录用通知书或正式发表为准;专利获准以收到交证书费的收录通知书或正式的专利证书为准;产品、软件、课件等技术成果转让,以双方签订的技术成果转让合同书和进入学校的转让经费为准;产品、软件、课件等技术成果的开发推广,以学校或个人应收到的分成部分经费为准;产品、软件、课件的技术成果鉴定,以校级以上组织的专家鉴定会形成的科技成果鉴定文件为准。 (三)学生发表论文,申请获得专利、产品、软件、课件等技术成果开发、成果转让所

学生学科学分管理办法

学生学科学分管理办法 第一条学分的计算 学生学科学分是一般课程学分和非课程学分的总和。 一、一般课程学分的计算 一般课程学分又包括过程学分和考核学分,其基本学分各占该课程学分的一半。 (一)过程学分的计算。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表现确定学生应得的过程学分。如学生参加该门课的学习时间不到总课时数的25%,则该门课的过程学分为0.有出现过程学分为0者,不予毕业。学生所得过程学分以标准过程学分计。 标准过程学分=等第系数x某课程的基本学分(某课程的基本学分系指本学期周课时节数) 等级制、等第系数对应表如下 (不合格人数确定由任课教师根据各班级实际情况弹性管理) 课程的基本学分以该课程(含实践课)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以学期为单位时间,学年累计为学年学分,按学年累计为总学分。一般课程以16-18课时为1个学分,全学期开设的课程用其周课时计算学分,其周课时即为该课程的学分数(如语文4课时/周,全学期72课时,学分为4分)。

学生的等级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表现确定计算。每学期根据平时课堂表现总成绩进行排名。按人数比例定出等级。 任课教师记录用表(样表) 评分标准: 1.出勤占20%。迟到、早退每次1分,请病假每节扣0.2分,事假每节扣0.3分,旷课每节扣2分,20分扣完为止。 2.上课态度占30%趴桌每次扣2分,桌位乱坐扣2分,缺少学习工具扣2分,做上课无关的事,每次扣2分,30分扣完为止。 3.上课纪律占30%。玩手机,每次扣2分;大声说话,吵闹,屡教不改,每次扣2分;不听老师教育扣1分,和老师顶撞扣3分,30分扣完为止。 4.学习任务占20%。课堂提问未完成扣1分,完成得好,奖1分;缺交一次作业扣2分,照抄作业扣1分,20分扣完为止。 学生每学期过程性学分应不低于20学分,否则由任课教师提出警告,下学期不端正学习态度、不遵守学习纪律将影响毕业。 (二)考核学分的计算 考核学分是指通过该课程考核后所得的学分。考核学分采用标准考核学分计算。 标准考核学分=等第系数x某课程的基本学分

本科生课外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云南农业大学课外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课外活动是引导和组织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余开展的各种有益的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健身性、娱乐性、公益性活动,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课外活动,规范课外学分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制订本细则。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课外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创新教育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努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课外活动开展的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坚持内容健康、格调高雅,并与社会、文化、经济、科技发展相协调;坚持学生自愿参加与要求获得相应的学分相结合;坚持学校组织活动和学院组织活动相结合;坚持课外活动的开展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

根据课外活动的不同类型,分别由教务处、团委、学生处、各学院等单位负责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成绩认定等工作。各单位具体职责如下: 1.教务处负责督促学院做好各类课外活动的成绩记载,以及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有关校级以上的学科竞赛等活动的成绩认定。 2.各学院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学分的审核、确认、检查等工作,项目组织实施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将学分认定汇总表报学生所在学院,各学院团委依照相关规定组织课外学分的申报、管理工作。 三、课外学分认定及登载管理办法 1.课外实践活动组织部门在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将各级各类活动的参加者及获奖学生名单、获奖证书复印件送学生所在学院,各学院团委负责将学生的课外学分计入学生各自的课外学分学籍档案。 2. 学校在每年6月份进行本学年课外实践学分的审核、公示。在审核、公示期内,学生可以在网上核对本学年的课外实践学分情况,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监督检查。对公示内容如有异议,则应在公示期内向班主任提出复核申请,各班班主任初审汇总后统一向学校项目组织管理部门和所在学院提

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手册

农院政[2007]21号 关于印发《天津农学院本科学生 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治理方法(试行)》的通知 各院、系、处(室): 为全面推进素养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鼓舞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三创一基”高素养应用型人才,经研究,决定将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纳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现依据《天津农学院学分制学籍治理条例》 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天津农学院本科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治理方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天津农学院本科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治理方法(试行) 二ΟΟ七年三月三十日

主题词:大学生创新实践奖励学分治理方法通知 (共印40份)天津农学院办公室 2007年3月30日印发 附件: 天津农学院本科学生 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治理方法(试行) 为全面推进素养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鼓舞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三创一基”高素养应用型人才,经研究,决定将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纳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现依据《天津农学院学分制学籍治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治理方法。 一、认定范围及标准 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包括三个方面: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课外创新学分;社会实践课外奖励学分;文体活动课外奖励学分。 具体范围及标准参照附表。 二、认定程序 (一)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两周,学生填写《天津农学院本科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学分申请表》,并附有关证明材料。 (二)申报的创新与课外实践学分经学生所在系领导确认并

填写认定意见后统一将申报材料报教务处。 (三)由教务处进行审核,并填写审批意见。教务处审批后,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四)在对申报的学分认定上有争议时,由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最终认定。申报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对在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者,学校将给予严肃处理。 三、学分的用途与记载 (一)学生取得的创新与课外实践学分,能够冲抵教学打算中选修课的学分,但冲抵总学分一般不超过8个;超出部分的创新学分,可作为超修学分予以记载。 (二)同一项目的奖励学分中以每单项取得的最高分为准。 (三)学生取得的学分在评优评奖时,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推举。 (四)获得的学分记入学生本人成绩档案。 四、附则 (一)本方法适用于2003级及以后入学的本科生(含因休学等缘故入2003级的学生)。 (二)本方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天津农学院本科学生 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认定范围和标准

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

农院政[2007]21号 关于印发《农学院本科学生 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院、系、处(室):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三创一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研究,决定将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纳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现依据《农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农学院本科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农学院本科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二ΟΟ七年三月三十日 主题词:大学生创新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通知 (共印40份) 农学院办公室2007年3月30日印发

附件: 农学院本科学生 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三创一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研究,决定将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纳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现依据《农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认定围及标准 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包括三个方面: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课外创新学分;社会实践课外奖励学分;文体活动课外奖励学分。 具体围及标准参照附表。 二、认定程序 (一)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两周,学生填写《农学院本科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学分申请表》,并附有关证明材料。 (二)申报的创新与课外实践学分经学生所在系领导确

认并填写认定意见后统一将申报材料报教务处。 (三)由教务处进行审核,并填写审批意见。教务处审批后,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四)在对申报的学分认定上有争议时,由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最终认定。申报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对在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者,学校将给予严肃处理。 三、学分的用途与记载 (一)学生取得的创新与课外实践学分,可以冲抵教学计划中选修课的学分,但冲抵总学分一般不超过8个;超出部分的创新学分,可作为超修学分予以记载。 (二)同一项目的奖励学分中以每单项取得的最高分为准。 (三)学生取得的学分在评优评奖时,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推荐。 (四)获得的学分记入学生本人成绩档案。 四、附则 (一)本办法适用于2003级及以后入学的本科生(含因休学等原因入2003级的学生)。 (二)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关于课外学分

苏州科技学院课外学分活动登记表 学院(盖章)项目类别 填表人:校级部门审核(盖章):年月日附件二:

校园文化活动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第二课堂作用,按照《苏州科技学院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课外学分实施办法》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本细则所指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指全国、省市、学校各级部门、院系以及各级学生组织,面向学生开展的各种演讲、征文、辩论、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文化交流活动及其他课外文化活动,活动的参与者、获奖者均可申请获得本细则所规定的学分; 第二条校园文化活动所设的课外学分根据活动的形式、内容、规模及效果,按以下具体规定申请: 1. 受学校委派,对外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演讲、征文、辩论、各种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以及各类社团活动等文艺活动者,按以下等次申请学分: (1) 特等奖(金奖)获得者,可申请12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2) 一等奖(银奖)获得者,可申请8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3) 二等奖(铜奖)获得者,可申请6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4) 三等奖获得者,可申请4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5) 三等奖以下的参赛奖、优胜奖、佳作奖、鼓励奖等获得者,可申请3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6)经选拔参赛但未获奖或参与活动组织或演出训练者,可申请2个学分。 2. 受学校委派,对外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级演讲、征文、辩论、各种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以及各类社团活动等文艺活动者,按以下等次申请学分: (1) 省级特等奖(金奖)获得者可申请8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市级特等奖(金奖)获得者可申请6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2) 省级一等奖(银奖)获得者可申请6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市级一等奖(银奖)获得者可申请4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3) 省级二等奖(铜奖)获得者可申请4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市级二等奖(铜奖)获得者可申请2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 湖师院求真发〔2014〕2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风建设,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科技、文化、社团及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把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外学分是指全日制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课外活动并获得成果者,按规定获得的学分。 第三条凡我院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培养方案规定的课外学分方可毕业。转入本院其他专业学习的学生,转专业前获得的课外学分可累计到转入专业。 第四条学生在院学习期间,同一项目只记最高学分分值,得分不累加;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有重复的,以最高分计,不重复计算。 第五条课外学分的认定部门为各系(部),审核部门为教务部、学工部、宣传部和求真学院团委等,最终审核部门为教务部(具体分工见附件2)。 第二章课外学分项目与认定标准 第六条学生参加下述各类活动,并获得相应成绩,经相关部门认定和审核后可以获得课外学分: (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二)参加各类学术、训练活动,取得成绩; (三)获得各种职业证书、等级证书; (四)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文化、艺术、体育竞赛项目,获得奖项; (五)完成的论文、作品、专利等科研成果; (六)完成各类科研项目或科研获奖; (七)其它经系(部)申请学院认定的课外活动或项目,获得学分上限为2学分。 第七条课外学分计分方法详见《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学生课外学分认定标准》(附件1)。 第三章课外学分认定程序与管理 第八条课外学分按以下程序认定: (一)各类课外活动结束后,由活动组织部门向学生(或学生所在系、部)提供证明材料,也可直接通过课外学分登记平台,对学分作初步认定; (二)学生登录课外学分登记平台申报; (三)指导教师、系(部)辅导员等相关人员根据学生递交的证明材料,登录课外学分登记平台进行初步认定; (四)专业负责人或系主任复核; (五)学生所在系(部)认定; (六)相关职能部门审核; (七)系(部)负责汇总、归档等相应的管理工作。 第九条管理与监督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课外学分社会实践课外学分实施细则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课外学分社会实践课外学分实施细则 为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成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按照《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课外学分实施办法》的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 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向社会,以社会调查、咨询辅导、科技服务、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为基本内容的“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等实践活动,在校期间每人需完成四次。 第二条社会实践评分细则: 1、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含教学计划以内的实践活动),按以下等次申请学分: (1) 国家奖励获得者可申请10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2) 省级奖励获得者可申请5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3) 校级奖励获得者或参加校级实践团队表现良好但未获任何奖项者,可申请4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4) 院级奖励获得者或参加院级实践团队表现良好但未获任何奖项者,可申请2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5) 团总支级奖励获得者或参加团总支级实践团队表现良好但未获任何奖项者,可申请1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6) 凡进行寒暑期社会实践并提交2000字以上实践报告者,可申请0.5个学分; (7) 以上项目均不可重复得分。 (8) 寒暑假社会实践课外学分获奖加分需在完成既定四次实践任务之后,予以登记。 2、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按以下等次申请学分: (1) 参加由学院及以上单位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时间累计达20小时以上且表现优秀者,或由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获得院级以上奖励者,最高可申请4个学分;10小时以上者,或由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获得院级奖励者,最高可申请2个学分; (2) 参加由各团总支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时间累计达20小时以上且表现优秀者,或由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获得团总支级奖励者,最高可申请2个学分;10小时以上者,或由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获得团总支级奖励者,最高可申请1个学分; (3) 志愿服务组织者根据活动组织效果可适当申请1~3学分; (4) 以上项目均不可重复得分。 第三条实践活动课外学分的评定,分别由以下组织进行评分资格的认定:

关于本科生培养计划中课外学分认定的实施细则

关于本科生培养计划中课外学分认定的实施细则(试行) 为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做好第二课堂课外学分的认定及成绩评定工作,按照《苏州科技学院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课外学分实施办法》的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涉及的认定项目为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社会工作和校园文化活动。课外学分的获取途径分为两种: 一、申请认定类。四个项目的课外学分均需学生主动在PU平台(PU口袋校园)申请,团委审核认定后直接获得相应课外学分。 二、活动参与类。该方式适用于科技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以学生组织在PU平台上发起活动,负责老师核准,学生在平台报名、签到、参加的方式获得学时,每20个学时为1个课外学分。学时的评定根据活动的规模和在PU上发布的情况认定,活动的发起者必须在PU平台上及时的完成签到和完结工作。 第一章校园文化活动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第二课堂作用,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本细则所指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指全国、省市、学校各级部门、学院以及各级学生组织,面向学生开展的各种演讲、征文、辩论、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文化交流活动及其他课外文化活动,活动的参与者、获奖者均可申请获得本细则所规定的学分。 第二条校园文化活动所设的课外学分根据活动的形式、内容、规模及效果,按以下具体规定申请: 1. 受学校委派,对外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演讲、征文、辩论、各种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以及各类社团活动等文艺活动者,按以下等次申请学分: (1) 特等奖(金奖)获得者,可申请12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课外素质教育学分认定范围及标准

附件1: 河南科技大学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认定范围及标准 类别项目认定内容学 分 认证材料备注 学科竞赛类国家级、省(部)级 各类大学生专项学科 竞赛(如电子设计竞 赛、数学建模竞赛、 机械创新设计竞赛、 外语竞赛等)及“挑 战杯” 国家级一等奖 4 1.获奖文件 2.获奖证书 3.其它材料 学校有关学科竞赛 奖励文件; 集体奖项与个人奖项重 复时采用两项认定的最 高学分;国际级一、二等 奖记4学分、国际级三等 奖记3.5学分、国际级优 秀奖记3学分;国家级优 秀奖记2.5学分; 国家级二等奖 3.5 国家级三等奖 3 省级一等奖 3 省级二等奖 2.5 省级三等奖 2 科技活动类 科研项目获奖成果 省(部)级以上参加 3 证书或文件 主管部门颁发的获奖证 书或文件 市(厅)级参加 2 科研项目鉴定成果 省(部)级以上参加 2.5 成果鉴定书 学校(含)以上部门或组 织的鉴定 市(厅)级参加 1.5 校级参加 1 专利 发明专利 3 专利授权证书 学校出具的证明 (科技处或社科处) 实用新型专利 2 外观设计专利 1 科研课题(横向课题) 立项 省(部)级以上参加 2.5 立项任务书 学校SRTP立项文件 课题组教师推荐意见 市(厅)级参加 1.5 校级(SRTP)参加 1 学校组织的学术报告参加6次 1 主办单位证明上限2学分 论文作品类 核心期刊(含)以上 第一作者 2.5 出版刊物 核心期刊认定以最新版 核心期刊目录为依据 第二作者 2 第三及以后作者 1 CN级刊物 第一作者 1.5 第二作者 1 第三及以后作者0.5 省级(含)以上报刊第一作者 1.5 出版报纸、杂志 地市级报刊第一作者 1 作品 第一作者 2 正式出版 第二作者 1.5 第三及以后作者0.5 会议收录论文 第一作者 2.5 主办单位提供的会议 论文集及收录证明 第二作者 2 第三及以后作者 1

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管理方案(试行)》的要求,为科学、规范、有序实施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的认定和管理,促进高中新课程的顺利推进,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方法。 一、学分的意义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阐明,学分是对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认定,用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和达到的发展程度。为了更好地在新课程实施中呈现构建意义上的学习评价,在传统甄别的基础上,向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重性,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拓宽,使学生学业评价真正成为真实描述与反映学生学业发展历程和状况的过程,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学习模块学分认定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1、学习课时。学校必须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开设课程,学生原则上都必须全程参加课时学习。学生参加课程学习时间必须达到规定的80%以上。全部学生学习课时由任课教师认真登记, 2 学习过程反映(60分以上为合格) (1)听课状态。任课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总分为20分,实行扣分制,根据学生的表现酌情扣分。 (2)预习完成学案情况。任课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总分为15分,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酌情扣分。 (3)作业情况。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总分为20分。 (4)合作学习。任课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讨论等作出评价,进行量化打分,总分为20分,实行扣分制。 (5)迟到情况。任课教师对学生每一节的迟到情况进行记录。无迟到现象得10分,每迟到一次扣1分。 (6)课堂上及自习上的其他情况:若无下列现象得15分。 ①课堂上睡觉。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有睡觉现象,每次扣0.5分;老师提醒后仍然有睡觉现象,每次扣1分。

西北大学课外附加学分管理办法

西北大学课外附加学分管理办法 校发[2000]教字第030号 一、总则 1.为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高素质人才,根据《西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二、课外附加学分的构成 2.本科学生毕业时,除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还应取得不低于10个课外附加学分。 3.课外附加学分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①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课外附加学分; ②思想品德表现与社会工作课外附加学分; ③文体活动课外附加学分; ④其他方面课外附加学分。 三、课外附加学分的取得 4.关于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课外附加学分(同类竞赛只取最高课外附加学分,不重复记学分): ①参加全国或国际学科竞赛,获特、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获4、3.5、3、2.5个课外附加学分; ②参加省级学科竞赛,获特、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获3、2.5、2、1.5个课外附加学分; ③参加校级学科竞赛,获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获2、1.5、1个课外附加学分; ④凡参加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而未获奖者,均可获0.3个课外附加学分; ⑤在校级以上公开出版的报纸、杂志上发表非专业性文章的作者,获课外附加学分情况如下: 在校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分别获1、0.5个课外附加学分;在省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分别获1.5、0.8、0.3个课外附加学分;在国家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分别获2、1、0.5个课外附加学分; ⑥在校级以上公开出版的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作者,获课外附加学分情况如下: 在一般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分别获1.5、0.5个课外附加学分;在重要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分别获2、1、0.5个课外附 加学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分别获5、2、1 个课外附加学分。 5.思想品德表现与社会工作课外附加学分(担任数项社会工作时,只取最高课外附加学分): ①校学生会正副主席、副秘书长,较好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任期满一年,获0.8 个课外附加学分;

绍兴文理学院课外学分认定办法

绍兴文理学院课外学分认定办法 为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取得课外学分。课外学分认定办法如下: 1、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赛等全国性竞赛记3学分;省级竞赛记1学分;获国家级奖记6学分;获省级奖记4学分。 2、国内核心期刊、国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记4学分,第二作者及以后记2学分;一般公开发行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记2学分,第二作者及以后记1学分。 3、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非英语专业学生),记4学分。 4、通过省计算机三级考试,记4学分。 5、非计算机专业通过软件水平考试,获程序员记4学分;获高级程序员记6学分;获得微软技术认证、IT证书,记3学分。 6、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凭会议邀请书记3学分;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凭会议邀请书记2学分。 7、参加CAI课件制作大赛、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校级比赛,获一、二等奖记2学分。 8、实践制作作品、成果经院(系)认定,教务处审核同意,记1-2学分。 9、在课外、短学期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社会实践,提交科技论文或调查报告,经指导教师审核,院(系)认定,报教务处审核同意,记1学分。 10、课外学分可以抵冲相应选修课学分(原则上不超过4学分)。一些综合性获奖项目经院系同意,报教务处审核并备案可作为同类大型实验、课程设计等课程的学分。 11、获得非教学计划要求的重要等级证书、资格证书,或其他成果、奖励的,经院(系)审核,报教务处同意,可参照以上条款取得学分。 12、同一成果、论文重复获奖、发表,学分按最高分计,不予累计。 13、入学教育、教育性活动、公益劳动、毕业教育等必须参加的活动,不计学分。 各院系可根据本院系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报教务处审核、备案。 本办法最终解释权在教务处。 教务处 2002年8月6日

台州学院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

台州学院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 根据《台州学院实施学分制的原则意见》与《台州学院学生学分制学籍管理条例》等文件精神,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课外学分是学校对学生在第一课堂外实施的一系列创新和技能活动中取得的成果给予一定的学分,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与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并作为毕业的必修学分(本科6学分,专科4学分)计入学生毕业总学分和成绩档案。 第二条课外学分的组成及计分标准。 (一)学术科技创新活动 1、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周晓薇) 国家级:一等奖计6学分,二等奖计5学分,三等奖计4学分,优胜奖、鼓励奖、参赛奖等计2学分。 省部级:一等奖计4学分,二等奖计3学分,三等奖计2学分,优胜奖、鼓励奖、参赛奖等计1学分。 校级:一等奖计2学分,二、三等奖计1学分。 院级、社团:三等奖以上计0.5学分。 2、发明专利和公开发表论文(高婷) ①被SCI、SSCI、EI检索计5学分,国内一级学术期刊计4学分,国内二级学术期刊计3学分,国内三级学术期刊计2学分,国内四级学术期刊计1学分;增刊降一级计分,国内四级增刊不计分。 ②取得发明专利计5学分,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计3学分,取得外观设计专利计2学分。 ③承担纵向课题并完成:国家级计5学分,省级计4学分,市级计3学分,校级计2学分,院级计1学分。 ④第二作者以50%计,其他合作者不计分。 3、专题讲座(高婷)

专题讲座由各学院确定开设计划,并组织实施。学生在校期间听取专题讲座每次计0.1学分,5次以上给予相应学分,不足5次不计学分。 (二)文体竞赛活动 文体竞赛活动包括文化艺术、体育两大类竞赛活动,分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按照活动等级和获得奖项给予学分。 国家级:一等奖计6学分,二等奖计5学分,三等奖计4学分,优胜奖、鼓励奖、参赛奖等计2学分。 省部级:一等奖计4学分,二等奖计3学分,三等奖计2学分,优胜奖、鼓励奖、参赛奖等计1学分。 校级:一等奖计2学分,二、三等奖计1学分。 院级、社团:三等奖以上计0.5学分。 (三)社会实践和社会工作 1、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跟随导师做实验等。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有详细材料,实践单位证明,实践报告,并有校内相关组织推荐证明。 ①参与学校、二级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两周以上),计1学分,获校级表彰计2学分,获省级表彰计3学分;学生个人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每周计0.5学分,每一假期最高计1学分。 ②注册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满40个小时以上的,计1学分。 ③理工科学生假期或课余时间跟随导师做实验,每学期(在实验室工作4周以上)计1学分。(周晓薇) ④参与每个开放性实验项目计0.5学分,每生每个学期最高计1学分。(周晓薇) 2、社会工作是指学生担任校内外各级组织的活动。 ①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员)等荣誉称号的,国家级计3学分,省级计2学分,市级计1学分,校级计0.5学分。 ②被评为市级以上(含市级)学生优秀社团,核心成员(不多于5名)计1学分;被评为校级“星级”社团,核心成员(不多于5名)计0.5学分。 ③参与校内教学管理服务,根据教务处公布的考评结果,任期内工作合格的学生教学信息员计1学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