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雅尔塔体制: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所谓的雅尔塔体系。

(1)主要内容

(2)评价

积极:有利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将苏联与美苏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纳入国际关系体系)共处与合作以共同维护战后战后和平的精神,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进步性。

消极:建立在美苏战时实力均势的基础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安排战后世界两分天下,使雅尔塔体制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实质: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雅尔塔体制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结束,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战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局面;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全球战略矛盾对立。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挑起了针对弈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主要斗争方式。

2、冷战的形成

(2)“冷战”序幕——1946.3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冷战”的全面开始——1947.3杜鲁门主义提出

政治上对抗:1947.9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上对抗:马歇尔计划1947.6:根本目的:稳定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1949.9

军事上对峙: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北约)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华约)——标志着战后欧洲正式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随着美国遏制政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展开,到1955年,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4)美苏争霸(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美苏争霸日益成为“冷战”的主旋律)

美苏争霸的原因:

美苏实力对比的变化;

苏联外交战略的变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主要原因)

决定事件发生发展的是内因,苏联外交战略的变化是主要的(同时也是主观原因),而双方实力对比变化是客观因素,可能性。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争霸态势: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争霸的优势的美国。

表现:缓和:外交上“和解”——戴维营会议

紧张:军事上的对抗——第二次柏林危机(“柏林墙”的修筑)

古巴导弹危机(战略优势在美国)

美苏争霸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争霸态势:苏攻美守,优势在苏联方面。

美国:尼克松主义(缓和政策)苏联:积极进攻战略

缓和:

(1)1972年尼克松访苏(缓和高潮)

(2)1975年,欧安会召开,签署《赫尔辛基宣言》

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苏争霸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争霸态势:美攻苏守,优势在美国方面。

对抗:1980年“卡特主义”提出: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

1981年里根新遏制政策: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星球大战计划,逼苏联搞军备竞赛,以此拖垮经济实力相对落后的苏联。

缓和:标志:1987年《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签署(标志美苏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有限缓和时期,即所谓“第二次缓和”)

(5)、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1991.12.8,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体”。(初步解体)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作为国际法一个主体停止存在。苏联完全解体。

东欧剧变原因

内因:

历史原因: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经济政治原因:改革成效不大——经济政治危机

外因

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

西方因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其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使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以美国为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

苏联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基础知识总结

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学习指导 一、单元知识概要:学习本单元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把握: 1.把握一条基本线索:20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联合国的成立及其维持和平的活动,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反对战争的运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世界和平起到的推动作用,都是之中努力的体现。 2.突出四个重点内容:(1)联合国的成立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2)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3)和平与发展是历史与时代的呼唤;(4)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力量。 3.理解一个重要观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二、重难点解析: 1、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不同作用及原因。 (1)不同作用:①虽然都把维护世界和平摆在首位,但国际联盟作为维护帝国主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复兴德国军国主义等,孕育了新的世界大战;联合国则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②国际联盟高举反共、反对民族独立旗号,对苏俄等国无产阶级革命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横加干涉;联合国则将两种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纳入国际体系,对国际共运和民族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③国际联盟一直为大国操纵, 无视小民族利益;联合国(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第三世界国家发挥了重大作用。 (2)原因:①建立基础不同。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联合国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②组织方式不同。国际联盟排除了苏俄等国,为帝国主义大国操纵;联合国则具有广泛性,容纳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③国际形势特点不同。二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社会主义阵营 形成,亚非拉美第三世界崛起,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2、对“五大国一致”原则的理解。 (1)安理会是联合国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在实质性问题上实行“五大国一致”原则,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态度一致。 (2)大国一致性集中体现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上。当然,大国不会任意行使否决权干扰安理会的活动,否决权不得用于阻止对争端的自由讨论,而当安理会有所行动时,就要运用“五大国一致”原则,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 (3)“五大国一致”原则吸取了国联因大国间的矛盾无法解决而导致崩溃的教训,大国间的合作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基础。 (4)“五大国一致”原则有利于保障联合国的权威性,有利于解决一些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但也因为不利于中小国家的利益而多受批评。 3、联合国“维和行动”及其作用。 (1)“维和行动”: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在巴勒斯坦建立停战监督组织,是联合国第一次维和行动。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联合国向中东地区派出第一支维和部队,割开交战的埃以双方。20世纪八九十年代,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已经遍及亚、非、欧、拉丁美洲。 (2)作用:“维和行动”实际上是以联合国的权威派少量军警人员控制或消除局部冲突。它有助于控制局部性冲突的升级,减少战争灾难,但是它无力阻止战争的发生,也难以消除局部冲突。 4、正确认识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 (1)从历史上看,二战之前苏联是世界上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在帝国主义汪洋大海包围之中,仍能够和平共处。(2)冷战开始后,美国宣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水火不容,是因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力图称霸世界,视苏联和反帝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敌手而采取遏制政策。所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相容,其实质是社会主义与美国的霸权主义水火不容。 (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不仅能够和平共处,在面临共同威胁时还可能结盟,就像二战中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一样。 (4)今天我国就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国家之间能否和平共处不在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是否相同。 5、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 (1)广泛性:从运动的参与者看,知名人士、文化人士、青年学生等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 (2)民主性:反战运动以集会、游行示威等和平抗议活动为主,基本上是合法斗争。召开了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成立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和世界和平理事会,并发表宣言,提出了原则。 (3)普遍性:运动范围涉及世界各国以及众多的国际组织。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它们都是对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概括和描述。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差异。从内容上看,雅尔塔体系主要是讲美苏如何在欧洲、东亚划分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演变为战后对抗;而两极格局只是指美苏走向全面对抗后的国际格局。从起始时间上看,雅尔塔体系确立有一个过程,但大体上以1945年联合国成立作为其确立的标志;而两极格局的确立则是在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美苏走向全面对抗时。可以说,雅尔塔体系是战后世界政治和整个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它始终以美苏关系为主线,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阶段,而两极格局则是指雅尔塔体系框架内美苏关系的第二阶段,即对抗阶段。雅尔塔体系的演变就是两极格局,应该不能算同时存在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要求两分天下 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争霸 冷战好象是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的 雅尔塔体系中美苏势力相当 雅尔塔体系是二战之后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就像是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样的。冷战是因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因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对立。两极格局的两极,就是指的美国和苏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美苏争霸。美国为了实现对苏联的封锁,就实行了冷战政策,在西欧推行马歇尔计划。直到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两极格局也从此结束,世界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与美苏争霸的关系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中,出现了“两极”、“冷战”“美苏争霸”这些名词,这些国际关系的专有名词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讲述的不是很清楚,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存有不少的疑惑乃至错误,现在将它们连同与之有紧密联系的雅尔塔体系释读一下,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疏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进行的多次讨论后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划分政治版图与势力范围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如惩治战犯,日、德民主化),实际上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根据美苏两国自己的战略需要划分了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如雅尔塔秘密协定)。雅尔塔体系确立过程中,到20世纪四十年代末,形成两种意识形态对立的阵营,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并展开“冷战”。1949年美国等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冷战”中展开咄咄逼人的气势,作为回击,1955年苏联等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大阵营展开军事对峙,终于演变为“两极”格局,它打破了原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成为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特征。 “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有限战争” 和“全面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除了军事敌对行动外,“冷战”还有政治的、经济的、心理的和文化宗教的各种行动。其主要目的是遏止共产主义,稳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17干戈不息升级演练北师大版

第17课干戈不息 升级演练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动荡的原因错综复杂,以下哪些因素造成了中东地区的动荡? ( )。 ①地理位置重要②大国的插手③水资源的争夺 ④石油资源之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其中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下列说法不符合巴以局势的是( )。 A.宗教信仰不同是双方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B.双方不断争斗,陷入“以暴制暴”的怪圈 C.大国插手有助于消除双方矛盾 D.该地区和平进程曲折反复 3.右图被称为“历史性的握手”,在美国的斡旋下,哪两个国家(政权)的代表握手言和?( )。 A.印度和巴基斯坦 B.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C.巴基斯坦和阿富汗 D.以色列和纳米比亚 4.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利用苏联解体之机,企图实现由其主宰国际秩序的称霸战争。这场战争( )。 A.促使多极化格局形成 B.是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C.使中东和平受到威胁 D.强化了联合国主导作用 5.1991年1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了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的行动称为( )。 A.“白色方案” B.“巴巴罗萨计划” C.“虎!虎!虎!” D.“沙漠风暴” 6.某兴趣小组想探讨伊拉克战争的过程,他们列出了几组主题词。符合题意的是( )。 A.美国、科索沃、种族清洗 B.美国、萨达姆、杀伤性武器 C.中东、以色列、巴勒斯坦 D.英国、尼赫鲁、蓝孔雀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干戈不息的战争仍然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干戈不息的战争”主要有( )。 ①中东战争②海湾战争③科索沃战争④伊拉克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当代的中东问题,主要是指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问题成了世界的焦点。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动荡不安,战火频仍。仔细观察下列一组有关中东问题的漫画。 请回答: (1)你认为图1中的中东乱局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2)图2中的“我”指的是“中东和平”,“你”指的是哪一国家?你能揭示出这幅漫画的真实寓意吗? (3)现在,中东问题矛盾错综复杂,和平道路曲折而漫长。你能试着为图3中的“和平鸽”寻找出路吗?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漫画中中东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雅尔塔体系 1、背景 (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被美、苏实力均势所取代,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跃上了世界霸主的峰巅。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成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控制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力量,垄断了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成为世界首强。②西欧、日本等普遍削弱。③苏联政治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影响大增,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2)随着二战的胜利,美苏关系改变,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主要原因。随着二战结束,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突出,国家利益冲突加剧。美国企图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称霸世界;苏联不屈从美国的意志,要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 2、概念和内容 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特别是美苏)开始按照雅尔塔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3、评价 ①实质: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是美苏相互妥协的产物。②影响:a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B该体系倡导和平、民主原则,把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承认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C有利于苏联和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D它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有利于苏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扩张。它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特征。可以说战后一系列国际争端都直接或间接地和该体系存在与活动紧密联系,美苏双方都力图保护和发展有利于自身的势力范围。 二、冷战 1、背景原因 (1)美国方面:战后美国凭借空前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全球的野心也急剧膨胀起来。经济上,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政治上,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国,并企图操纵和控制联合国,把它作为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的工具。由于这一时期,也是苏联影响扩大和各国人民革命运动日益高涨的时期,美国认为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革命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大是其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必须压制下去,但鉴于苏联的强大,又不敢贸然超过双方划定的势力范围。 (2)苏联方面:正全力恢复和发展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力图巩固获得的成果,也不愿轻易动武。这样,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2、表现

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 含义:雅尔塔体制上指英/美/苏三国首脑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所达成的协议总称。 基本内容是 (1)欧洲一分为二(2)德国一分为二(3)调整了欧洲国家领土(4)确认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范围(5)在远东地区划分势力范围(6)建立联合国 影响:A利: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清除德、日法西斯 B弊: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 C 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 一、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1、凯南报告——冷战的酝酿1946年2月 2、铁幕演说——冷战的信号1946 3 5 3、杜鲁门主义——冷战的全面开始1947 3 4、马歇尔计划——冷战的政策1947 6 5 5、第四点计划 6、北大西洋公约——最终形成 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成立情报局1947 7 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2、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47——1949 莫斯科 3、中苏同盟1950 2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4、华沙条约1955 东欧各国和苏联 三.两大阵营的对峙 1.、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 2、经济上表现为封锁和反封锁 3、军事上表现为“冷热战对抗” 4、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 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霸权主义 表现:苏南矛盾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中苏关系的破裂——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宣告解体 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原因:帝国主义内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表现: A欧共体成立:1965年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经济共同体 1993年11月1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到目前共有27个成员国 B法国戴高乐主义:就是法国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争取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对外政策思想和实践

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主权国家 1、地位: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与者 2、分类:按国家性质划分,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1)主权的地位:一个国家的和生命和灵魂 2)国家主权的特性: 对内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两者关系:两个特征紧密相连,只有对内最高和对外独立两者紧密结合,国家才真正拥有主权。 4、主权国家的权利: 1)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2)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3)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4)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5、主权国家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二、国际组织 1、含义: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 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这就是国际组织。 2、地位: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3、分类:以主体为标准,分为政府间的和非政府的; 以地理范围为标准,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 以职能为标准,分为一般性的和专业性的。 4、作用: 1)有的国际组织受某些大国控制 2)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b、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c、 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三、联合国 1、性质: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4、作用:A、积极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B、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四、中国与联合国关系 1)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2)中国在世界裁剪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进入21世纪,人们希望联合国( ) ①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②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更大作 用③成为真正公正的全球性组织④以促进发展和维护人权为工作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历史现象与《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没有关系的是( ) A.美、苏“冷战”的加剧 B.北约和华约相互对峙 C.核武器威胁世界和平 D.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 3.“9·11”恐怖事件后,国际有关专家认为:“美国政府宁愿用100万美元的导弹轰炸不值十美 元一顶的帐篷,坚持出兵阿富汗,有其深远的战略目的。”其原因是( ) ①控制中亚、西亚的战略位置和战略资源②符合北约东扩的需要③平息美国国内民众的情绪 ④美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打击恐怖主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有人这样介绍下图所示国际组织:“该组织诞生于1945年4月,由51个国家在美国费城召开 制宪会议,10月24日宪章生效。该组织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起了积极作用。”下列哪些方面的表述是正确的( ) ①时间②地点③性质④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防止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 却又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2003年美英绕过联合国发动对伊拉克的 战争,说明( ) A.国际法没有普遍的约束力 B.霸权主义是破坏国际秩序、危害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C.联合国在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面前软弱无力

论雅尔塔体制的利弊和现实意义

论雅尔塔体制的利弊和现实意义

论雅尔塔体制的利弊和现实意义1945年2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苏、美、英三国的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于苏联雅尔塔聚会,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再加上此前分别于1943年11月举办的德黑兰会议的铺垫和此后于1945年7月举办的波茨坦会议中对雅尔塔会议决议和规定作出的进一步的补充和修缮,最终达成了一系列的协定,形成了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雅尔塔体制。三次会议内容共包括:一、协调同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二、确定对战败国的处理原则问题;三、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确立的雅尔塔体制,就笔者看来,还是弊大于利,尽管它被认为“基本上解决了战后和平与安排的问题”。同时,它对当今我们如何缔造世界和平新格局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雅尔塔体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实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缓和了同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协同作战;它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对战后如何惩处战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雅尔塔体制对防止德、日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复辟,维持欧洲各国的相对稳定,保障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大战再次爆发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联合国的建立也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这点来讲,它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但是,雅尔塔体制表面上是苏、美、英三国依据各自的实力划分

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互相权衡利弊得失、互相妥协的结果。但实质上它具有少数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大强国依据实力对比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 一、在雅尔塔协议中,德军被解散,德国不准再拥有军队。苏、美、英“一致认为”这是“今后和平和安全的必要条件”。从而认为德国应该被分裂为同盟国的占领区,法国也应有自己的占领区,应成为同盟国对德国控制委员会的一员。这一条表面上看无懈可击,然而笔者认为值得商榷。拥有军队并不意味着战争。战争的决定权在于政府,而不在于军队。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才会招来他国侵略,引起真正的战争。就拿我们中国来说,有人认为,一个朝鲜战争,就使国民经济倒退了20年,所以我们应坚持以经济发展为工作中心。这话倒也不错,然而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支强大到能将一切敢于来犯之敌拒之门外,使外国侵略者望而生畏的军队,那么她的经济再怎么发达,也只不过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所以综上所述,所谓“使德国永远失去法西斯势力复辟的资本”之说,完全是苏、美、英三国为争夺德国这一颇为重要的欧洲安全格局中的战略要地而打起的幌子。 二、在雅尔塔协议中,苏、美、英三国认为德国应“为‘她在战争中造成的损失’负战争赔款”提出了总额为22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并说明可以以德国国家资源(机器、船只、企业所有等)、一段时间内应该支付的偿款或劳动力的方式赔偿。这倒无可厚非。的确,成者

4.第四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六世界现代史 第四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好题严选精练 1. (2019河南)研究结果显示,自1990年以来,全世界冲突减少40%。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和其他预防性行动,避免了许多将发生的战争;此外,联合国还对冲突后的地区采取和平建设的措施。材料强调() A. 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D. 联合国处理全球问题的权威已经无可撼动 2.(2019菏泽)“它致力于通过多边贸易,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处理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联合国 B. 欧洲共同体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3. (2019 通辽)“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A. 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 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 C. 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D. 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4. (2019阜阳模拟)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直言不讳地写道:“苏联人追求的是不战而胜。……我们也应追求不战而胜。……没有等到1999年的到来,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共已经不战而败。“苏共不战而败”导致了() A. 美国称霸世界的局面形成 B. 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C. 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D.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战后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的演变01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的演变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瓦解 (1)冷战的兴起与发展 (2)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3)冷战后的和平与动荡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 (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复习建议 在复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时,我们要将其置于国际关系史中,重点了解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之间的联系,了解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演变与世界主要大国的综合国力、国家利益、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关系,以及世界格局的变动对世界形势的影响等。 知识清单 美苏争霸的基本态势和形成原因 美苏争霸不同阶段美苏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及其原因

考点聚焦 考点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划分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背景——美苏实力的增强和西欧的衰落 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增强,成为唯一能够和美国相抗衡的国家;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二)根源 美苏之间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根本对立。 (三)“冷战”局面的形成 1.“冷战”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苏反共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2.“冷战”的发动——“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3月,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由,发表“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也是美国向全球扩张的宣言书。 3.马歇尔计划 内容:经济援欧 特点:是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作用:使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能力。 4.柏林危机——“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1948年,处于各国占领状态的德国成为美苏争夺的热点地区,出现了柏林危机,柏林城被分为东西柏林两部分,随着德国的一分为二,柏林墙也将柏林城分成东西两部分,直到德国重新统一。 5.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①背景:二战后美国为维护其在欧洲的地位,控制西欧各国对抗苏联。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单元测试(一)D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单元测试(一)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下列不属于《联合国宪章》宗旨的是 A . 协调国与国间的行动 B . 大国一致 C . 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 D . 平等友好 【考点】 2. (2分)联合国成立初期一度受到美国的控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联合国逐渐摆脱了被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但20世纪90年代末期又遭到了美国的挑战。联合国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 苏联从逐渐强大到解体 B . 美国一度衰落又重新强大 C . 第三世界崛起并逐渐强大 D . 国际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 【考点】 3. (2分)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原则不包括 A . 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 B . 使用武力手段制止战争 C . 维护民族自觉的权利 D . 协商解决各国间的争端 【考点】 4. (2分)(2016·淮南模拟) 《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法、苏、英、美五国具有否决权;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安理会可决定采用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其实行制裁或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材料反映安理会() A . 有效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B . 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 C . 顺应了多极化发展趋势

D . 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 【考点】 5. (2分)联合国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涉及的领域不包括 A . 维护世界人权 B . 防止局部地区的武装冲突 C . 推动地区和平 D . 为各国选择政治制度 【考点】 6. (2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是() A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 . 大国强权政治 C . 美苏战时同盟 D . 各国主权平等 【考点】 7. (2分) 1988年联合国安理会全年共召开55次正式会议,1992年突破了100次大关;现今,联合国安理会每年的会议基本上都在150次左右。联合国安理会每年举行会议的次数增多,反映了() ①国际局势更加复杂②安理会职权扩大③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④安理会效率低下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④ 【考点】 8. (2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A . 战争与革命 B . 和平与发展 C . 科技与创新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 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什么是雅尔塔体系 一般认为,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结束时,大国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实力对比和妥协的产物。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现代史编》更明确地指出: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1943年10月)、开罗会议(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一12月贝日)、丘吉尔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1944年10月9日一26日)都可看成是雅尔塔会议的准备。雅尔塔会议继承和发展

了上述会议的成果,对某些协议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使之法律化。此后举行的旧金山会议(1945年7月17日一8月2日)则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从内容上看,史学界基本上认为雅尔塔体系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如何打败法西斯;二是如何安排世界。只是对第二点如何安排世界究竟包括哪些内容有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凡属于有关战后世界安排的问题,均应属于雅尔塔体制的范围。吴于谨、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把雅尔塔体制的内容明确地概括为四个方面: (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区的归属和边界; (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五国和约、朝鲜战争、旧金山和约和奥地利国家条约等只是雅尔塔体制的既定大框架内进一步的争夺和落实。虽先后有联系,但不宜直接说成是该体制的组成部分。雅尔塔体系的特点 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

2017-2018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选修3作业:_第六单元_和平与发展_单元测试_

(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图片中属于联合国的标志是()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A、B、D三项分别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的标志。 2.有人说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有() A.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B.联合国大会上每个会员国都拥有一票表决权 C.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D.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安理会的主要责任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C项最符合题意。 3.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的宣言,并专门成立了() A.国际红十字会 B.联合国维和部队 C.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 D.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联合国专门成立了非殖民化特委会,故选D。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同国联一样: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这主要说明当今联合国() A.真正起到了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作用 B.不需要考虑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作用 C.在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时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或改革 D.所有决议都必须经过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先审议并一致通过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A项过于绝对;B项说法不符合联合国创立的宗旨;并非所有决议都必须经过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审议并一致通过,D项错误,故选C。 5.“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见解,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这段材料选自() A.《人权宣言》 B.《儿童权利宣言》 C.《世界人权宣言》 D.《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A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B、D两项涉及到对儿童、妇女权益的保护;题干主要体现了联合国对人权的关注,题干所述是194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的内容。 6.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劫难的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危害。反战和平意识空前提高,1950年召开的“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就要求() A.销毁并停止制造核武器 B.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 C.进行全面裁军 D.禁止核能研究 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1950年“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发表了“斯德哥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是每年高考的重要考点,其中涉及到的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很多同学不是非常清楚,下面作简单讲解: 一、含义 1、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其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2、两极格局:是指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的权利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表现在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对峙,对第三世界的争夺,经济上的相互禁运和封锁,军备上的疯狂竞争,妄图取得战胜对手的优势,意识形态上的相互攻击。 3、冷战:是指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的政策。 二、相互关系 1、两极格局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也标志着两极格局初步形成。两极格局的形成又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决定了雅尔塔体系的走向和演变,两极格局的形成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2、冷战与两极格局:战后,美苏的战略相互对立,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巨大差异,必然在许多重要问题上产生重大的分歧与对抗。然而两极格局下美苏实力均势,决定双方很难发生大规模战争,这样冷战便成为两极格局中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抗的主要形式。其实,冷战格局就是美苏两极格局。 3、雅尔塔体系与冷战:雅尔塔体系确定的国际秩序是美苏平分秋色,冷战格局也是一个美苏两极格局。正是由于雅尔塔体系的存在才使冷战没有发展成为

试析雅尔塔体系

试析雅尔塔体系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雅尔塔体系基本要素 1、背景(条件):是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概念:是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3、实质:美苏的两分天下,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4、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5、原则:“和平”、“民主”。这里的“和平”、“民主”皆有特定含义,“和平”主要是指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民主”则是指对法西斯战败国进行民主化改革。 6、演化:二战到50年代中期: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抗(北约与华约的形成是这种对抗的表现形式之一);50年代后期起开始:表现为美苏争霸,直到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这段时期世界两极格局是世界基本特征。冲击这种格局的因素有:日本、西欧、第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7、特点 (1)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 (2)对抗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 (3)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 (4)这一格局的较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一极取得绝对优势而告终。 8、隐含的主要矛盾 (1)美国苏联的矛盾(争霸)。这对矛盾主导了国际政治生活。 (2)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选修3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知识网络 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 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 ⑴成立联合国 ⑵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 ⑶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 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 5. 评价: ⑴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⑵消极: 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 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 ①美苏间矛盾(争霸) 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⑤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 ⑷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6. 瓦解: ①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 ②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正式形成(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出现) 1. 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①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争夺;②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严重对抗;③以及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核心是美苏关系,主要对抗形式是冷战. 2. 形成原因: ①美苏均势是根本前提(是指军事上的暂时均势) 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基础 ③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是重要原因(冷战的根源) ④美对苏等社义国家实行冷战是推动因素 3. 形成过程: ⑴战后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失去合作的基础 ②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原因) ⑵1946年,丘吉尔发表反苏反共的“铁幕”演说 ⑶1947年,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称为“杜鲁门主义” ⑷1947年,美国提出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的“马歇尔计划” ⑸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峙

选修3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选修3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知识结构】 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1、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⑵苏联空前强大,是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主要内容:⑴成立联合国; ⑵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 ⑶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①分区占领 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③苏联占有 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4、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性质的)。 5、评价: ⑴积极: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⑵消极: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 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①美苏间矛盾(争霸);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⑤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 ⑷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6、瓦解:①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②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正式形成(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出现): 1、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①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与争夺;②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严重对抗;③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核心是美苏关系,主要对抗形式是冷战。) 2、形成原因:①美、苏均势是根本前提(是指军事上的暂时均势);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基础;③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是重要原因(冷战的根源);④美对苏等社义国家实行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