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调作为二语习得中的韵律意识和声学意识

声调作为二语习得中的韵律意识和声学意识

声调作为二语习得中的韵律意识和声学意识
声调作为二语习得中的韵律意识和声学意识

声调作为二语习得中的韵律意识和声学意识

[摘要]文章从理论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对传统声调作为二语习得教学进行梳理,认为教学中的韵律意识、声学意识不足是造成目前声调语流教学效果不佳、语音标准性差的主要原因。借助学界韵律结构的探索,提出新的声调教学解决方案。

[关键词]韵律意识;声学意识;声调教学;新方案

一、问题的提及

“不少教师和学者认为,这些年来从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来看,在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有所提高的同时,语音的标准性则有所下降。”(2000,刘珣355)就声调来说,即是洋腔洋调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声调的声学特征音高、音长、音强等不够精准到位,单字调、双音节甚至三、四音节等偏向于音素教学的效果有所提高,但语流教学的效果和标准性没有提高。为什么语流声调教学效果不佳?学界对语流教学探讨较少。蒋以亮(1998)认为是变调、音长、节拍等因素的影响;池杨琴(2005)认为“难点不在于掌握不了高低调,而是难以掌握具体音节中的音高变化。”王丽香、姜海陵(2004)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汉语的节奏规律,指出语法、语义、节奏等因素在语流中对停延的影响。归纳一下上述专家意见以及我们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学中的韵律意识、声学意识不足是造成目前声调语流教学效果不佳、语音标准性差的主要原因。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24053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学分】2 【总学时】34 【讲授学时】34 【实验学时】 【先修课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方向高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第二语言(外语)习得的性质、特点、内容、理论研究流派、研究热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本课程采用多元视角,对二语习得与教学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的介绍与探讨,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二语习得与教学全过程的诸方面,学习和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二语教学这一认知活动的理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打下基础,提高科研能力,提高运用理论探讨和解决英语教学问题的能力,力争成为积极、自觉的思考者和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者、研究者。 【内容提要】 第一章【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基本要求] 了解语言教学中几个最基本的议题,即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理论基础的全貌,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审慎、理智、全面的思考,从中悟出自己的语言教学思路或理论。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 语言 学习与教学 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趋势 第二节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第一语言习得】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是认识第二语言学习原理的基础、掌握第一语言习得所涉及的主要议题、概念和主流理论观点。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意识到虽然本章议题都尚无定论,但第一语言习得研究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系密切相关,其导向和成果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颇具启示。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行为主义 内在论 功能主义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中的主要问题] 能力与行为 理解与产出 先天本质与后天培养 普遍语法 系统性与变化性 语言与思维 模仿 实践 输入 语篇 第三章【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对比】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可做的三类对比及三类比较重涉及的6个议题(关键期假设;神经学的研究成果;精神运动协调方面的探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情感因素的作用;语言发展的因素) [重点难点] 对本章所论述的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就任何一类比较形成自己的认识。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对比与对照] 对比与对照的类型 关键期假说 第二节 [对比与对照中的关键问题] 神经学问题

华师网络学院作业答案-WEB程序设计名词解释

通用实体 答案:通用实体包含文档内容,即XML文本、其它文本或非文本数据。 伪类 答案:伪类是特殊的类,能自动地被支持CSS的浏览器所识别。 存储过程 答案:存储过程是由一系列SQL语句组成,常被设计用来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便于共享及程序模块化。 Request 答案:ASP内置对象,它在一个HTTP请求过程中,获取由浏览器传送给服务器的消息。包括从HTML 表单、cookie 和客户端认证等。 外部实体 答案:外部实体是指包含在独立文件中的实体。 数组 答案:数组是若干个元素的有序集合,每个数组有一个名字作为其标识。 SQL 答案:SQL是一个被广泛采用、适用于关系数据库的数据库语言工业标准,他是一种数据库子语言,是一种控制与DBMS 交互的语言。 表单 答案:提供图形用户界面的基本元素,包括按钮、文本框、单选框、复选框等等,是HTML实现交互功能的主要接口,用户通过表单向服务器提交数据。 全局变量 答案:变量在过程外被声明,则它的作用域是整个脚本程序范围,可被所有过程引用,称之为全局变量。 局部变量 答案:变量在过程中被声明,则它的作用域仅局限于该过程,称之为局部变量。 事件 答案:事件是指计算机进行一定操作而得到的结果。 可析实体 答案:可析实体是一种由XML文本组成的实体。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答案:统一资源定位器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是用来确定用户所需信息的确切位置。包括信息资源的名称及地址。 事件处理程序 答案:对事件进行处理的程序或函数称之为事件处理程序。 Application 答案:ASP内置对象,它用于存储和管理与该Web应用程序有关的信息,在一个ASP应用内让不同使用者共享信息。 域名服务系统(DNS)

基础和声学试题库(6套答案)

. 《基础和声学》 试题答案 编写:徐州师范大学理论教研室 《基础和声学》教学团队 目录

试卷一答案 (2) 试卷二答案 (5) 试卷三答案 (8) 试卷四答案 (11) 试卷五答案 (15) 试卷六答案 (17) 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15 分) 1.中音部次中音部2.斜向平行3.II三4.属下属 5.四五根6.I I67.阻碍三(主)8.VI 二、选择(每空 2 分,共 10 分) DCAAC 三、判断(每空 2 分,共 10 分) ×√×√√ 四、和声写作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1.把下列和弦连接中所缺声部填充完整。 ( 每小节 2 分,共 10 分) C:V—IV6V6IVV7I II56I I6V46I 2.为高音部旋律配写四部和声。(15分) G I I6 II56 V V2 I6 V46 I VI IV K6V I 47 评分标准: 调性 2 分,和弦每个 1 分。 注:该题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对于同一个音可能有不同的和弦配置,所以这里做的答案仅仅是众多答案中可能的一种,绝不是唯一的,只要和弦的配置符合和声发展的逻辑、没有不良进行就视为正确。阅卷时请留意。 3、根据要求给指定旋律设计终止式(15分)

. II6V V2 K46 V7VI II6 K46 V7 I II56I 评分标准: 半终止、阻碍终止、变格补充终止各 2 分,结束终止为 3 分。 和弦每个0.5 分。 五、和声分析题(25 分) A:I IV64I V56 I K46V I III V6 V 4 VI7 V6 I II 6 V I V 4 I 6IV K 6 V7 I 3 6 K 4 34 评分标准:调性与和弦每个 1 分。

华师2016网络教育远程学习方法作业及答案(100分)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不属于系统软件的是()。 A.操作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客户管理系统 D.语言处理程序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2.第6题 网络学生对学习全过程进行自主管理的意识是()。 A.自励意识 B.自动意识 C.自治意识 D.自觉意识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3.第7题 保持微型计算机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输入输出设备是()。 A.键盘与鼠标 B.显示器与打印机 C.键盘和显示器 D.鼠标和扫描仪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4.第12题 人们在网络中可以完全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等的限制而自由地学习,这体现了网络学习的()。

B.虚拟性 C.交互性 D.自主性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5.第14题 网络学生从外界获取评价并将此评价内化为良性刺激的意识是()。 A.自评意识 B.自控意识 C.自励意识 D.自动意识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6.第15题 进行网络学习,最理想的学习风格是()。 A.抵抗型 B.顺从型 C.行为型 D.转化型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7.第16题 断电后,会使存储的数据丢失的存储器是()。 A.RAM B.硬盘 C.ROM D.软件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8.第19题 网络学生要确立的正确学习观念是()。 A.自律 B.他律 C.顺从 D.抵抗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9.第3题 关于统考的说法,错误的有( ) A.从2005年开始,推行学生个人通过网络报名与缴费 B.提供网络报名缴费的网站是https://www.doczj.com/doc/2910405467.html,,缴费通过中国银联网上支付平台进行。 C.统考合格教育部发放合格证书。 D.统考成绩一般于考试结束50天后,在https://www.doczj.com/doc/2910405467.html,、网络学院及各学习中心查询。 您的答案:A,C,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10.第8题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https://www.doczj.com/doc/2910405467.html,平台开发了如下哪些手机客户端.( ) A.iPhone手机客户端 B.Symbian手机客户端 C.Android手机客户端 D.WindowsPhone手机客户端 您的答案:A,C,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11.第17题

《基础和声学》试题库(套标准答案)

《基础和声学》试题库(套答案)

————————————————————————————————作者:————————————————————————————————日期:

《基础和声学》试题答案 编写:徐州师范大学理论教研室 《基础和声学》教学团队

目录 试卷一答案 (5) 试卷二答案 (7) 试卷三答案 (10) 试卷四答案 (13) 试卷五答案 (17) 试卷六答案 (19)

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中音部次中音部2.斜向平行3.II 三4.属下属 5.四五根6.I I6 7.阻碍三(主)8.VI 二、选择(每空2分,共10分) D C A A C 三、判断(每空2分,共10分) ×√×√√ 四、和声写作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把下列和弦连接中所缺声部填充完整。(每小节2分,共10分) C:V —IV6V6IV V7 I II56 I I6V46I 2.为高音部旋律配写四部和声。(15分) G I I6 II56 V V2 I6 V46 I VI IV K46 V7I 评分标准: 调性2分,和弦每个1分。 注:该题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对于同一个音可能有不同的和弦配置,所以这里做的答案仅仅是众多答案中可能的一种,绝不是唯一的,只要和弦的配置符合和声发展的逻辑、没有不

良进行就视为正确。阅卷时请留意。 3、根据要求给指定旋律设计终止式(15分) II6 V V2 K46 V7 VI II6 K46 V7 I II56 I 评分标准: 半终止、阻碍终止、变格补充终止各2分,结束终止为3分。 和弦每个0.5分。 五、和声分析题(25分) A:I IV46I V56 I K46 V I III V6 V34 VI7 V6 I II6K46 V I V34 I6 IV K46 V7I 评分标准:调性与和弦每个1分。

二语习得研究_从普遍语法到认知处理

二语习得研究:从普遍语法到认知处理3 杨烈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摘 要:普遍语法认为母语习得就是设置参数、学习母语边缘内容的过程,它在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基于普遍语法的二语习得研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由于普遍语法是针对母语习得而提出来的,而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有本质的不同,机械地以普遍语法指导二语习得研究可能会存在理论上的不适应性。二语习得的过程同时也是认知处理过程。基于普遍语法的二语习得研究主要关注二语知识的表征形式,而认知处理则更关注语言信息的计算和处理过程。两种理论取向的结合更全面地解释了二语习得的过程和探究二语知识的本质。 关键词:二语习得;普遍语法;认知处理 Abstract :Universal Grammar brings positive effect on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aspects of studying goals ,contents and method.U 2niversal Grammar ,however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which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or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us ,un 2selectively applying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s of Universal Grammar into the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ased on Universal Grammar may pro 2duce uncertainty ,because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resents some cognitive features.Studies U G 2bas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ocus on the presentation of second language knowledge ,while cognitive theory focus on compute and https://www.doczj.com/doc/2910405467.html,bining the two theory tendencies may fascinate us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process and probe into the nature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K ey Wor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Universal Grammar ;cognition processing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7)08-0027-04 0.引言 以Chomsky (1995,2000,2005)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所提出的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U G )是20世纪语言学界最深刻的一场变革,并对认知语言学①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从而由对语言的描写转向对语言本质的探究。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也试图以U G 理论为基础,或为U G 理论提供证据,或探究二语习得的本质。U G 一方面对二语习得研究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理论上的不适应性。为了能更全面地解释二语习得的本质,基于U G 的二语习得必然要与认知语言学相结合。 1.UG 理论的语言习得 U G 首先是针对母语习得而提出的,人类语言具有形式与功能上的共性,这种推论源于贫乏刺激假说(impoverished hypothesis )或语言习得逻辑问题(logical problem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即正面证据(positive evidence )不能成功地解释儿童习得母语。此外,人类都是 在具有遗传性质的、专司语言处理或习得的生理机制———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 )———的基础上习得语言(Chomsky ,1995),不同语言习得的差异只是参数的设置不同。由原则与参数构成的U G 是人与生俱来的语言初始状态(S0):原则是语言中最本质的部分,即核心语法(core grammar ),人类无需学习它,语 言的其他部分属于边缘内容。当儿童接受母语输入时就开始建立词库,而U G 则设置与母语相关的参数值。母语语法系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重构和修改,从而最终能接受和理解各种母语输入,达到语言稳定状态(Ss )。儿童习得母语就是设置参数、学习母语边缘内容的过程,Klein &Martohardjono (1999)把习得过程概括成下图 : 在这一模式中,语言能力和语法表征(S 0、S 1...S S )等基本要素 是U G 所关注的内容,而语言输入或正面证据(positive evidence )和语法分析(grammar parser )是保证语言习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认知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它们受可学性条件(learnablity condition )和处理原则(processing principle )的限制。经过处理后的语言输入转变成触发因素(trigger )后才能构建语法表征,否则习得不能发生。 3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FCB060250)之研究成果,并得到南林业科技大学人才引进基金资助。写作过程中承蒙阳志清 教授、邓联健教授悉心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简介:杨烈祥(1974-),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认知语言学收稿日期:2007-02-01   2007年第8期总第221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7,№8 Serial №221

认知语言学翻译

两种语言,两种思维:由语言操作驱动的灵活认知处理 摘要 人们通过划分周围的物体和事件为可识别的不同类别来了解它们。语言影响这个过程的程度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不同的语言使用者的行为有所不同吗?在这里,我们表明,流利的德语和英语双语根据其操作语言的语法限制自动分类运动事件。首先,正如在运动编码中的跨语言差异所预测的那样,在德语测试环境中运作的双语参与者更愿意在英语完成的基础上比双语参与者更大程度地匹配事件。第二,当双语参与者在英语中遇到语言干扰时,他们的分类行为与德语的预测一致;当双语参与者在德语中遇到语言干扰时,他们的分类与英语的预测一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语言的影响是上下文绑定的和短暂的,揭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认知的可塑性。 关键词:双语,认知,认知过程,语言,心理语言学 查理是弗朗柯斯国王,自诩为罗马人的皇帝,发现讲另一种语言就是拥有另一个灵魂。有没有像人类之间能够互相区分的一种基础的东西,这种东西能够在变化的语境中进行转化?语言可以为世界有意义的划分随时提供信息依据(露西,1997;沃尔夫,1956)。例如,在面孔,颜色,事件,和人工刺激上加上特定的语言标签,那么人们就会更快地区分和学习这些概念(罗伯逊,汉利,2008;lupyan& Ward,2013)。接触不同语言的婴儿一旦能说出母语的颜色,就会颜色分类上出现差异(罗伯逊,大卫杜夫,戴维斯,&夏皮罗,2004)。这种影响已经扩展到低层次的感知(蒂埃里,Athanasopoulos,wiggett,绘制,与Kuipers,2009)。在这里,我们通过操纵操作在双语者语言和测量在一个分类任务绩效的方式,探索使用特定语言在认知加工中表现出的差异性。 在两个实验中,我们要求德国的英语学习者提供视频剪辑三合会描绘目标导向运动事件的相似性判断(例如,一个女人向一辆车走)。先前的研究表明,不同语言的人对运动事件的目标或终点有不同的看法。德国、南非语、和瑞典往往提到终点,看看终点,终点在相似性判断和青睐,而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这样一个较小的程度上(athanasopoulos&拜兰,2013;拜兰,Athanasopoulos,&工作,2013;flecken,卡罗尔,和Stutterheim,2014;Stutterheim,Andermann,卡罗尔,flecken,与schmiedtová,2012)。这些跨语言的差异是因为端点偏好语言观方面的差异,一种语法手段,表达的是一个动作,状态,或事件涉及时间的流动:英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一个事件的持续期是动词标记(例如,强制性的渐进的-ing形式的英语),和这些语言的使用者更容易查看事件正在进行,不强调端点。相比之下,德国,南非,瑞典缺乏观点,因此不把注意力转向运动进行性。相反,演讲者采用整体事件的看法,终点也包括在其中(详情见拜兰et al.,2013;冯斯塔特海姆et al.,2012)。 在我们的第一个实验中,我们得出在英语和德语语境中的德语和英语的单语和双语德语英语事件分类模式。如果不同的语言与事件分类的差异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个任务中的性能将根据语言上下文而变化。在第二次实验中,我们打乱了口头介导的分类,要求不同组的双语者在第一和第二语言重复串的数字。发现只要动词一出现,单跨语言的差异在言语之间存在的干扰就会消失。然而,当双语者使用他们的母语语言的时候,其他语言仍然活跃和被充分利用,影响者与之有所关联的话语形式(abutalebi和绿,2007;Boutonnet,Athanasopoulos,&蒂埃里,2012;吴和蒂埃里,2010)。

华师网络学院作业答案-数据结构(100分)

1.第1题 多维数组之所以有行优先顺序和列优先顺序两种存储方式是因为( )。 A.数组的元素处在行和列两个关系中 B.数组的元素必须从左到右顺序排列 C.数组的元素之间存在次序关系 D.数组是多维结构,内存是一维结构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3个结点可构成( )个不同形态的二叉树。 A.2 B.3 C.4 D.5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下列排序算法中,当初始数据有序时,花费时间反而最多的是( )。 A.起泡排序 B.希尔排序 C.堆排序 D.快速排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要将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转化为计算机所能表示的形式,其转化过程依次为( )。 A.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机外表示 B.存储结构、逻辑结构、机外表示

C.机外表示、逻辑结构、存储结构 D.机外表示、存储结构、逻辑结构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下列有关线性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元素之间是线性关系 B.线性表中至少有一个元素 C.任一元素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前趋 D.任一元素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后继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若要在单链表中的结点*p之后插入一个结点*s,则应执行的语句是( )。 A.s-> next=p-> next; p-> next=s; B.p-> next=s; s-> next=p-> next; C.p-> next=s-> next; s-> next=p; D.s-> next=p; p-> next=s-> next;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栈和队列都是( )。 A.限制存取位置的线性结构 B.顺序存储的线性结构 C.链式存储的线性结构 D.限制存取位置的非线性结构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宁夏银川750004) 摘要:科学技术是社会大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既有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同时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现象、社会因素的关系日益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存在着协同进化的关系。文章从不同方面阐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之间的互动效应。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协同进化;互动效应 21世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并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从而引起了生产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而在远古时代,科学技术处于萌芽状态,人们主要利用简单的技术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一些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并不明显;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迫切需要新的科学技术,也从而形成了电学、力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科学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生产之中,并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显示出了科学技术的力量。如今,科学技术社会化和社会科学技术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1]。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一方面, 由于受到科学精神或生产技术的导引和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民族文化、人民教育等方方面面几乎都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另一方

面,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科学观念、科学政策、科学普及和科学人才的培养又极大程度地影响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与前进步伐。科学技术与社会呈现出一种协同连动的势态,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总体说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同连动,既有历史的根源,也是二者长期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 一、社会构成科学技术 社会构成科学技术,即社会对科学技术能够起到某种构建作用。物质生产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古代自然科学的萌芽直接根源于物质生产,人类为了生存,发展了农业和畜牧业,并逐渐形成了对自然界简单的认识,产生了数字、文字、天文学、光学等,所以说生产决定了科学的发生和发展[2]。现代社会,虽然科学实验从物质生产实践中逐渐分离出来,但是物质生产实践仍然是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生产对自然科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受着科学理论的指导,原来生产到技术再到科学的单向性发展途径已经由生产到技术再到科学的双向性作用替代,生产中遇到的难点促使了科学的发展,而科学发展又开辟了许多新的生产行业,将科学引领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人类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农业经济,近三百年的工业经济,目前正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而在农业经济时期生产的核心要素是土地,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在工业经济时期,生产的核心要素是资本,属于资本密集型生产,21世纪的今天,由于大工业机器的普遍应用,第一次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显示了知识

二语习得复习

二语习得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二语习得复习资料 填空、判断类 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交叉学科: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 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Corder在1967年发表的《学习者偏误的意义》和Selinker在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 3. 1984年,鲁健骥在《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这篇文章中,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偏误”和“中介语”的概念引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4. 强势说强调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认为母语干扰是造成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 5. 1957年,拉多在《跨文化语言学》中系统地阐述了对比分析的内容、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6. 对比分析这一基本假设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之上。 7. Selinker被称为“中介语之父”。 8. 过度泛化指的是二语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将其一目的语的规则推广到超越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外。 9. 输入假说是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整个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 10.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包括四个要素:输入数量、输入质量、输入方式、输入条件。 11. 情感过滤假说把成功的二语习得相关联的情感因素分为三大类:动机、自信、焦虑。 12. “社会文化理论”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创立。主要内容包括:调节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个体话语和内在言语、活动理论。 13. 语言输入与互动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 14. 最早提出“关键期假说”这个观点的是着名神经外科医生Penfield。 15.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学习者的态度是有三个方面构成:认知、情感、意动。 16.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学习者个人差异、学习者个人背景和情景社会因素等。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及其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

2008年1月第24卷 第1 期Journal of Sichuan I nternati onal Studies University Jan.,2008 Vol.24 No.1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及其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 吴 波 (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上海 200062) 提 要: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探讨翻译本质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翻译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而译者的认知活动和翻译能力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教学模式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改进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能力;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8)01-0056-05 A Cogn iti ve L i n gu isti c Perspecti ve on Tran sl a ti on and its En li ghtenm en t On the D evelop m en t of Tran sl a ti on Ab iliti es WU B o Abstract:A cognitive linguistic pers pective on translati on p r ovides a ne w outl ook on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translati on and translati on teaching:the core of translati on teaching is t o devel op translati on abilities which are cl osely related t o the translat or’s cognitive activities.A translati on teaching mode with a cognitive linguistic pers pective will hopefully facilitate the devel opment of translati on abilities as well as the eli m inati on of p r oble m s in current translati on teaching. Key w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translati on abilities;translati on teaching 一、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的,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语篇所表达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王寅,2007:583)”。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强调体验和认知的制约作用,重视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追求实现“解释的合理性”和“翻译的和谐性”。认知语言学建立在体验哲学的基础上,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去审视翻译,相比传统的以文本为中心的翻译观和传统语言学的翻译观,它突出了主体认知活动在翻译中的表现。这是有关翻译活动的一个本质现象,却一直以来在翻译研究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相比解构主义、阐释学和文化学派的翻译观等强调译者(即解构者或阐释者)本身的视域、经验和立场等主体性因素在翻译活动中的发挥,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提出要发挥体验和认知对主体性因素的制约作用。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一方面承认认知活动对翻译的决定作用,即译文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一方面又指出译者作为认知主体之一应受到其它参与翻译活动的认知主体间互动的制约,翻译时应“创而有度”,而不是“任意发挥”(王寅,2007: 581),因而它是一种追求平衡的翻译观。换言之,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承认并描述了认知活动在翻译行为中的客观存在,同时又提出译者必须尽量重现原文所表达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它既是看待翻译活动的一种新的整合性视角,同时又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翻译活动的标准。鉴于翻译教学的对象是未来的译者,而认知语言学直接关注译者认知活动的过程,强调主体的体验性和创造性,重视认知所产生的结果,笔者认为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去审视当前的翻译教学,将会有助于翻译研究者和教师在翻译教学相关的一些问题上有新的发现,比如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模式,翻译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的标准等。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可以为翻译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理论模式和支持。 二、翻译能力:翻译课堂的具体目标 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全面介入以及译者对翻译结果的影响在翻译研究中已获得广泛承认。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吴波,2006),笔者认为翻译教学的总体远景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译者,而翻译课堂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能力的核心是分析原文和重建原文功能的能力。但需

华师网络学院作业答案-数据结构判断题

消除递归不一定需要使用栈。 答案:正确 在开散列表中不会出现堆积现象。 答案:正确 在链栈上进行进栈操作时,不需判断栈满。 答案:正确 算法的正确性,一般不进行形式化的证明,而是用测试来验证。 答案:正确 顺序表不需存放指针,链表要存放指针,故链表的存储空间要求总是比顺序表大。 答案:错误 如果n个顶点的无向图有n条边,则图中肯定有回路。 答案:正确 图G的生成树T是G的子图。 答案:正确 数组的基本运算有读、写、插入、删除等。 答案:错误 不管树的深度和形态如何,也不可能构造出一棵有100个结点的哈夫曼树。 答案:正确 如果根结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高度差不超过1,则该二叉树是平衡二叉树。 答案:错误 排序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以后的查找。 答案:正确 以中序方式遍历一个堆,则得到一个有序序列。 答案:正确 二叉树中可能所有结点的度都小于2。 答案:正确 顺序表可以按序号随机存取。 答案:正确 在二叉排序树中,即使删除一个结点后马上再插入该结点,该二叉排序树的形态也可能不同。答案:正确 队列在使用中必须设置两个指针,分别指向真正的队头和队尾的位置。 答案:错误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运算集组成问题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无关。

对称矩阵压缩存储后仍然可以随机存取。 答案:正确 有向图中顶点i的出度等于邻接矩阵中第i行中1的个数;入度等于第i列中1的个数。 答案:错误 树和森林都可转化为二叉树,故对给定的二叉树,不能区分是由树还是森林转换来的。 答案:错误 循环队列中入队和出队的节点位置可出现在数组的任一端,已不满足“一端进另一端出”的要求,故实际上已不是队列了。 答案:错误 顺序查找法不仅可用于顺序表上的查找,也可用于链表上的查找。 答案:正确 有向图中边数等于邻接矩阵中1的个数;也等于邻接表中的边表结点数。 答案:正确 直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而Shell排序就是调用若干趟直接插入排序,故也是稳定的。 答案:错误 基数排序不需进行关键字间的比较,故执行时间比基于比较的排序方法要快。 答案:错误 由二叉树的先根和后根序列可以唯一确定该二叉树。 答案:错误 不论数据如何组织,分别在10000个结点和10个结点的查找表中进行查找,前者的平均查找长度肯定比后者大。 答案:错误 在线索二叉树上,求结点的(遍历)前趋和后继时可利用线索得到,即不必进行遍历了。 答案:错误 单链表中取第i个元素的时间与i成正比。 答案:正确 广义表不仅是线性表的推广,也是树的推广。 答案:正确 拓扑排序可以分析某工程能否顺利进行。 答案:正确 哈夫曼树中不存在度为1的结点。 答案:正确 在数据结构中,算法的空间耗费包括代码和数据两部分。

(完整版)和声练习试卷及答案(已整理)

和声试卷A卷 一.配写四部和声 要求 1.正确应用和弦连接方法进行连接 2.运用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各级七和弦的原位与转位、副属和弦、近关系转调及其相关知识,为下列旋律和低音题配写四部和声。 二.分析和声题:库劳《小奏鸣曲》 1.标出调式调性 2.标出和弦的级数。 附答案 和声试卷B卷 一、为指定旋律和低音配写四部和声: ( 共70分,每题35分。) 写作要求: 1.正确应用已学过的和弦连接方法进行连接。 2.运用正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属七和弦的原位及其相关知识,为下 例旋律题配写四部和声。 以下为答案 二、分析和声题:( 共30分) 分析要求: 1.标出调式调性及和弦的级数。 2.标出半终止及全终止。 和声分析答案 试卷一 1.四声部和声是传统和声学习的主要形式,四个声部的名称由高到低依次是高音部、 ________、___________与低音部。 2.两个声部的同时进行有同向、反向与_______ 三种类型。如果在同向进行中两个声部的音程保持不变,称为______进行。 3.____级六和弦是所有副三和弦中应用最广的和弦,在四声部写作中主要重复_____音,以

加强其下属功能。 4.终止四六和弦是一种具有复功能特点的和弦,主要以_____功能为主,常用______功能或主功能和弦引入。 5.完满终止的条件有:低音为原位的属或下属到主和弦,即低音为______度进行,主和弦必须是______音旋律位置,且处于小节强拍。 6.根据属七和弦解决时的声部进行规则,V56、V34解决到____,V2解决到____。 7.结束处的V7—VI构成______终止,这时VI应重复_____音。 8.大小调下属功能组和弦一个共同特点是包含有调式的_____级音。 1.下列和弦连接中无法用和声连接法做连接的是…………………() A II56—V2 B VI—IV C VII7—V34 D I—II6 2.下列含有K46的和弦序进中,正确的是…………………………() A II6K46︱V7 I B II6V︱K46 V7 C I II56︱K46V7 D K46 IV︱V7 I 3.下列和弦连接中不能使用五音跳进的是………………………() A V—I B V6—I C V6—I6 D I6—V6 4.下列哪一个七和弦可能为某小调导七和弦………………………() A B C D 5.下列关于和声模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模进的最初原型称为模进动机 B 是推动音乐展开与保持材料统一的重要手法 C 模进过程中模进音程绝对不能改变 D 模进次数一般以三四次为宜 三、判断题(每空2分,共10分) 1.四部和声中任何两个相邻声部间的音程都不能超过八度,否则会形成声部过宽的错误。2.结束的主和弦如果是三音旋律位置,该终止式不能叫做完满终止。() 3.IV、II56与V2的低音都是下属音,都可以进行到I构成变格终止。() 4.同主音和声大小调的II7、V7与VII7均相同。() 5.当V34作为经过性和弦放在I与I6之间时,七音可以级进上行解决。() 四、和声写作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把下列和弦连接中所缺声部填充完整。(每小节2分,共10分) C:V —IV6V6IV V7 I II56 I I6V46I 2.为高音部旋律配写四部和声。(15分) 要求:1.必须使用一定数量的属七和弦与副三和弦。2.在乐谱下方标明调性与和弦。3.根据要求给指定旋律设计终止式

普通心理学 学习手册第十六章 态度和社会认知

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第十六章态度和社会认知 01.社会心理学,研究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他人在场对人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方式。 02.态度,是一个客体有一个评价之间的联系,通常包括认知、评价和行为的成分。但是,这三种成分可以独立地变化。态度,不一定是行为的预示器。 03.社会心理学家关心两种态度转变:说服和认知失调。说服,指故意努力地引导态度发生变化。理想的说服要求注意到说服性沟通的所有成分,包括:沟通源,信息,渠道(信息传送的方式),接受者和信息指向的目标行为。当人体会到态度和行为之间,或者态度和新信息之间存在差异或不适配时,就会出现认知失调。 04.社会认知,指人们了解他人、自己、社会互动和关系的过程。社会认知与非社会认知有几点不同:人类行动是模糊的,涉及情绪,文化在社会认知中起很大的作用,社会认知是相互的。很多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在试图了解社会世界时,人的举止很象直觉科学家,形成假设,收集数据,操作变量。 05.第一印象,是人们第一次遇到某人时形成的最初的图式。图式,是组织人的经验的思维模式。人图式,表示有关特定的人或特定类型的人的信息。情景图式,表示有关不同社会情境的信息,通常包括剧本(具体明确应该如何为人处世的图式)。角色图式,表示对处于一个特定社会位置的人,有文化模式化的期望信息。关系图式,表示比较特殊的、有关自我和他人如何互动的个人期望。 06.刻板印象,根据诸如种族、民族或性别这种属性,将有关个性特点的过度概化的图式归结到一组人身上。偏见,指根据一个消极的刻板印象判断一个人。种族和民族偏见有动机和认知上的根源,也有人格和社会动力学的根源。偏见一般要求组内和组外,即属于一个团体和不属于一个团体的人之间有区别。仅有接触,还不足以削减组内和组外的冲突,接触还必须涉及合作。 07.有关一个人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原因的推论过程称之为归因。人们归因时一个重要的区别是进行外部归因(归因于情境)还是进行内部归因(归因于人)。在进行归因时,人们依赖三种信息:一致性(该情境中所有人如何行动),一贯性(在该情境中这个人一般如何反应),区别性(在不同的情境中这个人一般如何反应)。当人们因为知道其它原因可能导致某个行为时,会低估某个变量的作用,这就是折扣。相反的情境是增加,指尽管行为的发生有情境压力,但人们增加或加大行为的内部归因。 08.社会认知可以以多种方式发生偏差,包括图式或假设的错误确认;高估行为的内部原因的作用,低估情境原因(基本归因错误);以比观察者更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倾向(自我服务偏差)。 09.自我指人。主体自我,指一个人作为思想者、感受者和行动者的自我体验。客体自我则相反,是一个人对自我的看法。符号互动论者指出,人们知觉自身、甚至认识和标定自己的情绪的能力,都深受周围人的影响。 10.当代心理动力学思想,集中在自我的心理表征或自我表征,它可以是意识或无意识的。从认知的观点,自我概念是一种自我图式,它指导思想、注意和记忆。自尊,指一个人对自我的感觉。自我一致性需要,即对信息的解释适合人们已有对自己的看法。 11.自我实现的预言,指基于错误的情境认定而采取新的行为,使得原本错误的概念成为事实。该现象又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

二语习得复习资料

二语习得复习资料 第一章(填空+名词解释) 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 母语:通常指的是学习者幼年习得的语言。由于母语是家庭或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一般说来,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学会的语言。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习得”是一种下意识、非正式的类似儿童母语的获得过程。学习者通常意识不到他们正在学习语言这一事实,但是能意识到他们正在用语言进行交际。 “学习”是指有意识地、正式的学习语言知识,能够明确地意识到所学的规则。克拉申把这两个方式看作彼此独立的学习过程。无接口观点、有接口的观点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该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外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本国学习目的语。该目的语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语言能力”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首先提出了“语言能力”的概念。其含义是,人类先天具有的、受遗传因素决定的掌握语言规则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掌握语言知识的能力。 “语言表达”——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第一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 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现实性。 第三节第二语言习得发端发展简要回顾 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1967年S.P.Corder(科德)发表的颇具影响的论文《学习者偏误的意义》以及1972年Selinker(塞林格)的《中介语》为标志。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