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第2课教案 精品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第2课教案 精品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第2课教案 精品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第2课教案 精品

第二课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课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1)

第一课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3)

第二课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7)

第三课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0)

第四课时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53)

第五课时国家的宏观调控 (58)

第六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65)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识记:

(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2)我国农村的经营体制

(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经济形式。

(4)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

(5)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6)几种主要的市场。

(7)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8)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理解:

(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听主导作用。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3)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4)从市场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一面,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

性。

(5)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运用:

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节器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能力方面

(1)比较能力——市场和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和计划、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事例分析、论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以及它们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3)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社会调查,学生自己找典型事例说明问题。(4)口头表达能力——议论、讨论、自由发言等。

(5)惧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成果为小论文。

3.思想和觉悟方面

(1)在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是由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它适合我国的国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2)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多,人均自然资源贫乏。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对资源的有限性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意识,自觉地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3)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是竞争性,在全球范围的竞争中,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努力提高竞争力,而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科技,科技的进步靠人才。现在的中学生是跨世纪人才,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提高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同时,提高对竞争与平等、竞争与法制、竞争与开放的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竞争观念。

(4)市场经济鼓励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竞争,但竞争是有规则的,不是为所欲为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自己要学法、懂法、做守法的公民;同时也要善于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4.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5.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6.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课时安排

一框题一课时,共六课时。

第一课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导入新课

师:我们在第一课学习了商品和商品经济,当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便形成了市场经济。又由于市场经济必然同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首先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学内容并回答:

(1)什么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什么叫生产关系?它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略)

师(归纳):初级阶段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在这上百年的时间里,我们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因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讲授新课

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板书)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34页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并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两个问题。

(1)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学生回答: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简单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2)为什么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板书)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板书)师(分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第

一个方面决定着后两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而一定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制度,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同样道理,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它的三个特征,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最根本的特征。我国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使得社会生产的全过程同资本主义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如,生产目的不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而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成为平等互助的关系;产品实行按劳分配。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板书)

师:什么叫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学生回答:(略)

师(归纳):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是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的最新提法,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公有制就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界限,明确了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希望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那么,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填写下表: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不同点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所有;同生产力发展的不同状况和农业生产特点相适应

相同点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明:表中内容由学生填写。

[提问]从整个国民经济看,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它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略)

师(归纳):第一方面,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保证国民经济有正确的发展方面。第二个方面是从发展的角度而言,国有经济要真正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可见,这种主导作用不是表现在数量上,也不是要求国有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而是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我们一定要走出这种认识上的误区。这些年通过改革,国有经济总的发展态势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深入贯彻十五大精神,坚持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才能使国有经济更加生机勃勃。

[提问]同国有经济相比,集体经济的作用或优越性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集体经济有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相对于个体经济而言,集体经济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能够克服个体经济的某些弱点。第二是相对于国有经济、大型企业而言,集体经济可谓船小好调头,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以适应市场的变化。第三,主要

是集体经济自身的积极作用。而我国目前集体所有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二是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业的主要所有制形式,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既继承了以往集体化的积极成果,又克服了原有集体经济具体形式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课文37页介绍的王公庄的情况,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的具体描述,也从实践上证明了这一经营体制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不同状况和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一种很好的经营方式。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明确宣布把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

师:下面我们再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出现是由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和具体国情决定的。它并不是各种不同的所有制经济的简单大混合,而是按照一定原则进行联合生产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它的主要形式有:股份制经济、合作经济、合资经济等。凡国家和集体控股的企业便具有明显的公有性,且由于国家和集体有控股权,在企业中属于支配地位,事实上,其他投资只能处于为国家和集体所利用的地位,也就是四两拔千斤,扩大了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总之,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板书)

[提问]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承认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是我国在为公有制经济认识上的大发展。说到底,公有制是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即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区域经济部门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各地应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如东部沿海应多引进外资,而西部地区则应注重挖掘内在潜力与资源,依托政治优势来发展经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公有资产的组织和经营方式就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本身也才能迅速发展壮大。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全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形式都可以利用。

课后练习

1.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成分?

2.找一个实例(或者统计数据)说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3.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对公有制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建设有什么好处?

板书设计

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第二课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导入新课

师:在我国现阶段,有哪几种公有制经济形式?

生:(回答略)

师:除了同学们所说的两种主要的公有制形式外,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讲授新课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8—39页,并找出我国现阶段有哪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它们各自的含义(性质)、特点、作用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略)

[幻灯片]

师: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请看幻灯片:

师:可见,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可以来看几个例子。请看幻灯片:

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我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板书)

师: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师: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公有制是主体,它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社会总资产除包括社会投入生产经营的资产外,还包括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等。(2)公有资产(而不是国有资产)占优势是从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领域可以有所区别。

(3)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就是支配作用,在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

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少一些,不会影响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另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仅指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且要鼓励、引导和监督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那么,应如何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优劣呢?或者说我国确立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何在呢?(学生读课文并讨论)

(三)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板书)

1.从根本上讲,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板书)

师(总结):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问题属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判断生产关系的优劣当然要看它是不是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确立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依据。

2.具体地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板书)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P40-42页,记忆和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2)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怎么样?

(5)什么是“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做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其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并且很不平衡(如课本P41页的插图所示),只有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调动和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再次,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如课文中所讲)。

以上就是所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着非公有制经济,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它们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这项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

实践证明,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已基本形成和不断完善。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课后练习

1.我国确立了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它的内容及关系是怎样的?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国情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

1.个体经济:性质、特征、作用

2.私营经济:性质、特征、作用

3.外资经济:性质、特征、作用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从根本上讲,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

2.从具体上讲,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

第三课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导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下面我们回忆几个问题。

1.我国确立了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它的内容及关系是怎样的?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国情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

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略)

师:我国经过长期的改革与发展,最终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知道,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

料的所有制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就决

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此基础上,下面继

续学习、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板书)

(一)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板书)

(学生看书并思考问题:什么是按劳分配?)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投影片]

师:我们看到了投影片中的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不知同学们想没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什么必须以劳动为尺度?为什么不能按照其他标准(如地位、年龄、性别、财产等)来分配?

学生:(讨论并发言)

师: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分配原则,在其他所有制关系下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同不劳而获、平均主义根本对立的。按劳分配原则坚持以“劳动”为尺度,表明“社会”将社会总产品在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剩下的那部分,按照个人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为标准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者不劳不得。而且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只限于个人消费品。生产资料只能用于生产,不能分配给个人。消费资料的一部分要用于社会消费,如国家行政管理、国防、文化教育等,也不是按劳分配的对象。只有消费品的一部分,才以劳动为尺度,分配给劳动者个人。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板书)

首先,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方面,它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谁占有了生产资料,谁就在生产过

程中居于支配地位,产品的分配也必然是按照有利于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原则进行。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要按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进行分配,不能像私有制条件那样,由剥削者的意志决定。这样就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可能。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

[提问]分配方式除了取决于所有制之外,还和什么因素有关?如分配什么?分配多少?

其次,在公有制条件下,要按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进行分配,但是究竟如何分配,则要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看可分配产品的多少。在原始的公有制条件下,由于生产力水平太低,只能实行大体平均的分配。产品的数量根本不能满足要求,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和延续后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虽然比较发达,但还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能实行共产主义按需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所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最后,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是指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是谋生的手段。它的劳动特点是:劳动者还没有实现全面发展,劳动形式上有很大的差距(脑力、体力劳动);劳动者能够提供的劳动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数量和质量)。所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就必须体现劳动的差别,不能实行平均分配,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提问]为什么不能实行平均分配?如果实行平均分配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学生:(讨论并发言)

师:从同学们的讨论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现阶段实行平均分配,必然导致“懒汉”的出现,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出来,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整个社会的发展必然缓慢,最终导致共同贫穷。

归纳整理客观经济条件,展示投影片:

师:可见,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既是客观经济条件的要求,在

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优越性。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

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

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按劳分

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板书)

[提问]1.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这个原则是不是惟一的分配方式?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并不是惟一的分配方式。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投影片]

师:以上这些方式都是目前存在的分配方式。综合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多种分配方式。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提问]1.为什么我国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以某某为主、多种并存?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

师(总结):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四)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板书)

师:同学们可以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原理,根据我国所有制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出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是由以下三个原因决定的。

[投影片]

师: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

这种分配制度与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因为产品分配采取何种方式,最终取决于生产成果的多少,生产决定分配,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生产成果有着直接发联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对产品的分配方式具有决定作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是以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为条件的。这时,不仅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者,而且形成了包括生产要素在内的市场体系。因此,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否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难以顺利进运行。

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其次,是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等。

课后练习

1.在我国,按劳分配是惟一的分配方式吗?

2.分配方式与生产资料所有制有什么联系?

3.想一想: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在短时期内会不会改变?

4.做一做,把本节的内容用例表的方式画出来。

板书设计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四)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第四课时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导入新课

师: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

的最基本的活动,因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整个社会活动得以进行的最

基本前提。

师:考察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有一个事实:在一定时期内,物质资料

生产不可能生产出无穷无尽的物质生活资料,不可能完全满足人类的一

切需要,这在经济学中有个名词叫“稀缺”。这种现象我们随时可见。

在我国和世界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最基本的生

存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即没有他们必需的那么多的食品、衣物、住房

等。而在温饱社会中,尽管衣食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人们不会挨饿受

冻,但在温饱基础上产生的新的需要仍不能完全解决,如人们总希望吃

得好一些,希望食品有更高的蛋白质比例,还要求色、香、味俱全。衣

着方面则希望更多样、更讲究。而在一些发达的所谓“富裕社会”中,

人们则追求生活质量,如便捷、安全、闲暇等。这样就产生了需要的无

限性和现有满足需要的物质资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需要和满足需要的能力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个矛盾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问题。

[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建议或者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矛盾)?

学生:(讨论并发言)

师(总结):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我们不可能完全限制人们的需要,但是满足人们需要又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物质生活资料的稀缺,事实上反映的是经济资源的稀缺。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就使得人类不断地探索资源如何有效地使用,怎样使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经济学就是研究资源配臵的全过程及决定和影响资源配臵的全部因素的科学。我们在这一节,将研究资源和资源的有效配臵问题。讲授新课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板书)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6页内容,并思考回答:1.什么是资源?2.什么叫资源的合理配臵?3.资源配臵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主要依靠哪种方式?

学生:(回答略)

1.资源(板书)

师:人们以前一直把资源认为是自然存在的物质、动力等天然资源。现在,一般是将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生产要素,如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信息以及各种自然物等统称为资源。资源这一概念是非常广泛的,也是有限的。事实告诉我们,世上不存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2.资源配臵(板书)

师: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臵,首先要研究基本的问题,它们有三个。(1)生产什么?(用多少资源生产这种产品,用多少资源生产那种产品。)(2)怎样生产?(怎样组合才能生产出更好更多的产品。)

(3)为谁生产?(人类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人们之间分配,根据什么分配,分配多少,等等。)

师: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的这个过程就是资源配臵的过程。师:资源配臵的基本过程就是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将生产要素,即劳动、土地、资本等资源转变为满足人类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就构成了生产与再生产的全过程。

[提问]资源配臵有没有合理与优化的问题?

学生:(讨论)

师(总结):答案是肯定的,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努力追求资源的优化配臵,争取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合理的利用,最

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例如,人力、物力、财力这些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既没有被闲臵,也没有被浪费;社会资源无论在宏观层次还是在微观层次都得到了最佳分配和使用;资源配臵的手段和方式使用合理等等。

资源有效配臵就是配臵的效率。因为在一定的时期和范围内,社会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就必须在如何使用资源上做出一定的安排。

课文告诉我们,资源配臵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或手段,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臵主要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的。这就是说,市场是资源配臵的方式之一,而且是主要方式。

[提问]市场调节是资源配臵的惟一方式吗?

3.资源配臵的方式(板书)

师:一般说来,资源配臵的手段(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计划和市场。以市场为主要手段实现资源配臵的经济体制称为市场经济,以计划为资源配臵的主要手段的经济体制称为计划经济。就资源配臵来说,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完全不同,我们在后面将会学习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也会明白为什么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是一种更有效的资源配臵方式。

师:我们在本节课先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二)市场和市场经济(板书)

[提问]举例说明什么是市场?

1.市场(板书)

[投影片]师: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市场具有配臵资源的功能;随着交换的扩大,市场配臵资源的功能在社会范围内得到充分发挥,这种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我们就把它叫做市场经济。

2.市场经济(板书)

师: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有共同点。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要到市场上卖出商品,买回生产资料,要根据市场供求状况、价格状况,决定生产方向。具体说来,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提问]有市场存在是不是就可以称为市场经济?

师:不是的,市场和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市场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我们有必要弄清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简单说就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它产生于资本主义初期,最初为自由市场经济(以自由竞争为特点),后来发展为现代市场经济(产生了宏观调控)。当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全面市场化,市场配臵资源的功能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就是市场经济。

师: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第二节

2.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需求) 1、需求法则(同一商品):价格上涨,需求下降,购 买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购买增加。(函数 图像) 拓展:价格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增加或 减少对商品的购买,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2、需求弹性:不同商品对价格反映变动的反应程度 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的影 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函数 图像) 拓展:生活必需品价格过高或者上涨幅度过大, 会直接影响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国家需要通 过宏观调控(补贴)来保证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 平。 3、需求相关论: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 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1)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含义 (2)影响: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另一种商品需 求量的影响。(函数图像)

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供给) 1、调节产量(价格、利润、供求、生产) 价格上涨→获利增加→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供不应求←生产缩小←获利减少←价格下降 拓展:价格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是和利润、收入、以及风险、紧密联系的。同时隐形因素是市场竞争。(函数图像:供给曲线)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1)可以相互替代的生产要素,商品生产者在生产时,或增加价格低的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减少价格高的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参考互为替代品的函数图像)(2)促进生产要素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流动,调节生产要素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 3、促进市场竞争,促使生产者重视科技研 发,科学管理,降低成本,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拓展: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竞争是市场机制的灵魂。价格变动影响的实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引导人财物等社会资源合理流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第二框教案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教学重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

七年级政治: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教学方案)

( 政治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政治:第二课扬起自信 的风帆(教学方案) Studying politics can enable us to understand society earlier and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view,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七年级政治: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教 学方案)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课时) 我能行 一、学习目标 1、肯定自我,体验自信的感受,懂得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坚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区别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懂得什么叫自信以及自信的表现。 二、学习重点 对自信含义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 1.挑选自己认为最自信人物的图片事迹等资料。

2.模仿自信者、自负者、自卑者的言行。 四、自主学习 1、写一写:“我能行” 说一说:感触最深的“我能行” 试一试 1、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 2、把许多“我能行”的经历归纳起来,就是在思想上“我能行”,行为上“我能行”,情感上“我能行”。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 3、完成课本p20的表格内容 3、青蛙的故事 一群动物举行比“大”竞赛。老牛走上擂台,台下一片呼声:“大!”大象登台表演,台下又一片欢呼:“大!” 青蛙看在眼里,很不服气,跳上一块巨石,鼓起肚皮,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继续鼓肚皮,嘭的一声,肚皮破了。 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五课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 1、人大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人民--代表--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权力)】2、全国人大: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区分于中共:领导核心】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区分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和执行机关】 3、地方各级人大: 地方各级权力机关,本行政区域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区分人大与全国人大] 二、人大代表 1、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分别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组成人员。2、人大代表与人民 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县乡两级直接选举,其他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 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大代表的职权: 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向人大提议案)和质询权(依法定程序,对政府等机关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区分人大与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具有最高立法权×”] 【1.在2012年2月召开的Z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上,Z市市长提请关于市口岸局局长的任命并未通过。市长提请任命的任选被人大常委会否决,这说明 ①地方人大是本行政区的国家权力机关②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行使了决定权 ③人大常委会拥有对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权④行政权力受到人大常委会的有效制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某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于2012年1月中旬召开。会前,部分人大代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形成议案提交大会。会议期间,市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们审议后,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这表明人大代表有权依法 ①向人大提出议案②向政府机关提出质询③决定国家重大事项④表决各项决定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全课概述 本课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 2.1 影响价格的因素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人教版 高一政治 必修一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 然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 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 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 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举例法、讨论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钱,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早有体会,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板书)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 思考:开学前你们都买什么商品了?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商品都需要用钱去购买(用于交换) 商品是人们生产出来过余的劳动产品,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神创造的。(必须经过劳动)

判断:母亲亲手为自己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空气是不是商品?同学手中的笔是不是商品? 废品收购站里的废品是不是商品? 总结: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 思考:大家为什么要买商品? 引导:买衣服可以用来保暖,大家手中的笔可以用来写字学习。 总结: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思考:在最初的商品交换中,不是像现在以货币为媒介,而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简单的物物交换,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例如:一只羊=三把斧头,为什么一把斧头换不 到一只羊呢? 总结: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这两个属性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需要进行交换,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任何 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产生(板书) 商品交换最初是以物物交换的形式,今天是以货币为媒介,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呢? (1)物物交换的困难(板书) 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别人的劳动产品相交换。假设我们现在就处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在进行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活动探究一:准备五张纸分别写上马匹、食盐、棉布、粮食、茶叶代表五种不同的商品。 找到参与活动的五位同学,将五张代表商品的纸分别发到他们手里。 要求拿到马匹的同学换到食盐,拿到食盐的同学换到棉布,拿到棉布的同学换到粮食,拿到粮食的同学换到茶叶,拿到茶叶的同学换到马匹。 (2)一般等价物的产生(板书) 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比如动物皮毛、布匹、象牙等等),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人们把这种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在各种商品交换中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等。在唐代,粮食、布帛均为法定货币。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的一车炭,被宫中派出的宦官夺走,换来的就只有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一般等价物,而非洲人和印度人则把象牙作为一般等价物。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案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案 《我知我家》教案 沙河市蝉房中学 刘聚书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 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2、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3、情感目标:理解家的含义;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不会因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初步形成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和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认识家庭关系的情形。 2、难点:进一步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以及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一)情景预设 板书课题:我知我家 引言:(学生阅读教材P3页第一段后,教师引入本课教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有父亲和母亲。人人都盼望有个温暖的家。作为子女、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了解家庭,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长辈。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我知我家》,那么,你知道家是什么吗?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呢?我们首先来阅读P4两幅图片及文字说明。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页图: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 图一:有房子——————没有家:家不只是房子 图二:没房子——————有家了:加中有亲人、亲情 至于地域、住所、人群集合体、好朋友、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能是家庭的一 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那么什么是家、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活动一: (1)想一想、写一写: 我们每个同学想一想在自己家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然后写出一句话“家是————”来表达你对家的理解。 (2)读一读、比一比:我们再来看看书本上写的“家是什么”(指导学生讨

政治必修一第二课练习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01.同一种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它的价格忽高忽低,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 B.商品价值的变化 C.价值规律的作用 D.买卖双方讨价还价 02.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镜头:两人在同一家商店砍价买同一种商品,不会砍价的人往往买的就贵一些。这说明商品价格( ) A.是由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决定的 B.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是在市场中形成的 D.有时高,有时低,具有不确定性 03.2010年6月我国CPI同比上涨3.3%,物价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晴雨表”。作为“晴雨表”的物价,可以反映下列内容( ) ①商品的价值②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④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04.2010年我国许多城市上调了水价。对于调高水价,你认为其合理依据应该包括( ) ①供水企业的生产效果提高②供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 ③我国人民收入水平提高④资源配置要符合价值规律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05.某行业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每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4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800元,那么,该行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 A.17% B.30% C.35% D.40% 06.下面是某地制鞋行业生产出现的两种情形,在这两种情形下,每双鞋的价值量依次产生的变化是( ) 每双鞋的价值量情形1:某鞋厂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① 情形2:制鞋行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② A.①不变②降低 B.①提高②不变 C.①降低②提高 D.①降低②不变 07.根据下图反映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我们可以推断出( ) A.甲和乙是相互替代的商品 B.甲和乙是有互补关系的商品 C.甲是生活必需品,乙是高档耐用品 D.甲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乙的价格由供求决定 08.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同—种商品,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甲企业盈利,而乙企业亏本。其主要原因是( ) A.甲企业的商品比乙企业的商品更好看 B.甲企业商品的价值大于乙企业商品的价值 C.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D.甲企业的营销策略好于乙企业的营销策略 09.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如果甲商品和乙商品的关系如下表,那么表格中反映乙商品需求量变化的a、b应该是( )

开学第一课政治教案

开学第一课政治教案 开学第一课政治教案 一、介绍自己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咱们班这个学年的思想政治课老师。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我们能够走在一起是一种缘分,我希望在未来的半(三)年时间里面大家能够一起努力,一起把思想政治课学好。 首先,请大家先来认识一下我(幻灯片展示)。关于我们之间的称呼,有三个可以任君选择。为什么说有三个呢?因为我觉得我们之间啊,有很多千丝万缕的关系。 第一,X老师。这是一个最平常的称呼,因为我们最直接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但是呢,我不想把我们的关系只是停留在师生关系上面,我要把我们的关系搞得复杂一点,感情更深一点。我已经参加工作十年,可以说是是平陆中学“不老不新”但偏新的老师,而你们是平陆中学的新同学,大家都是“新”的,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共同点,虽说三年是一个代沟,我们的年龄可能相差一代人,但我相信我们之间是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的,如果大家赏脸的话就叫我一声“朋友”啦(有的同学私下里叫我“哥”,但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老师)。第三层关系呢,可能大家都还没想到,我高中也是在平陆中学毕业的,平陆中学是我的母校,所以我可是你们的学兄哦,用大学里面惯常的称呼,那就是“师兄”。

讲完这个“称呼”,相信大家对我有了一点了解,那么我再补充一下。一个人可以没有优点,但不能没有特点。我是个非常有“特点”的人,这可能也是平陆中学的惟一。正因为此,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能记住我。 二、随堂调查 1、通过初中阶段对政治课的学习,你觉得政治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如何评价它 2、你觉得学习政治课有没有用? 3、在初中阶段是如何学习政治课的? 总结学生发言得出:因为刚接触政治,而且中考政治的开卷考试给你们带来的印象就是政治课类似于休闲课,政治课很好学,只需要多翻翻书,就能拿分并且拿高分;第二个误区就是认为政治课没有用,不需要学习。 三、综述政治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科的兴趣。 1、突出政治科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1)在高考中实行的是“3+文(理)综”的模式,其中的文综就有政治科,是高考的必考科目;(2)即使不选择文综,但是我们要取得高中毕业证,必须进行学业考试,也有政治科。 2、政治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举蔬菜价格上涨下跌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讨论,得出结论:政治课的学习还是相当有必要的。然后简单地介绍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解析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选择题 1.(2017·江西南昌模拟)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2 782票赞成、30票反对、21票弃权,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这开启了中国民法法典化的新时代,也必将助推法治中国建设迈向新阶段。民法总则是市场经济时代的产物,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时代对民法的需求。这() ①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全国人大行使表决权②彰显了我国的法治理念与法治精神,落实全面依法治国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推进法治文明的体现 ④体现了全国人大立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法律规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下列选项中符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这一原则的是() ①某村召开村民大会,村民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②某乡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③某市市长在该市人民代表大会上作述职报告④某市市委决定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范围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被市民视作“后花园”的郊野公园经常“受伤”,园内桌椅破损、健身设施失修、指示丢失等现象屡见不鲜。北京市“两会”期间,东城区代表团的20位市人大代表集体就此提交了一份议案,提出应为郊野公园的维护和管理设立独立资金账户,保证其能够及时“疗伤”。此举反映了人大代表() ①按法律程序行使提案权,为郊野公园“疗伤”②针对郊野公园“受伤”,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③行使立法权,为郊野公园“疗伤”提供保障④坚持群众路线,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与会代表将来自不同方面的民意,通过充分讨论、辩论、协商、审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提炼出共同意愿,最终以法律形式确认。下列活动在组织和活动原则上与此一致的是() A.H区政协聚焦自贸试验区改革核心问题,开展委员视察、提案督办等履职活动 B.北京警方根据“朝阳群众”举报的线索,屡屡破获明星涉毒、社会诈骗等案件 C.X市将企业标准化管理理念引入政务服务实践,推行“标准化+政务服务”模式 D.某村就公用资金用途进行调研、听取意见,由组、村议事会成员进行投票确定 5.江苏对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如何履职进行了探索。经过几年努力,实现了“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创建“人大代表之家”、建立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和市区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的广泛覆盖。“一个载体,两项制度”() ①提高了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②拓宽了人大代表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③扩大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④促进了公民对人大工作的有序参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把每年9月5日确定为“中华慈善日”。其中明确规定个人不能发起募捐,承诺捐款不兑现或被起诉,摊派捐赠任务或构成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和实施() ①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但限制了个人募捐的自由②让整个社会对慈善事业充满信心,激发了人们支持慈善事业的热情③使我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使依法治国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教案(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 修3 活动背景 背景一: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不仅给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使得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背景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进人小康社会后群众的文化消费进入旺盛期。据有关部门估算,到xx年,我国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盯上我国巨大的文化市场,急于抢滩登陆。如果不抓紧发展和壮大我国的文化产业,提高总体实力,很难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就会给国外文化产品进人我国留下巨大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文化单位的产业意识明显增强,涌现出一批面向市场、创新发展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各个文化产业门类蓬勃发展,对促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增强文化单位活力,对繁荣和规范文化市场、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对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开辟税源、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具体表现为文化产业发展很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有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民收入稳步提高当前城乡居民文教娱乐等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一路上扬,居民文化消费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据统计,文化产业高度发达的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文化消费(包括旅游)己占家庭消费的30%左右,对其他行业和整个经济产生了显著的拉动作用。专家认为,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对当前的精神文化产品生产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背景三:随着文化消费在居民生活消费中比重的增加,对文化消费.需要加强引导。目前文化消费依然存有不少的误区。主要表现为:(1)家庭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在许多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中,“物质建设”占绝对优势,“精神建设”少得可怜。(2)文化消费的品位有待提高。目前,儿童图书五花八门,电子游戏更是品种繁多,但其中良莠不齐的现象却令人忧虑,其中不乏暴力、色情污染。(3)对文化消费的狭隘理解。文化、消费应走出单纯由书、电脑的狭小范围,要到科技馆;博物馆中去,到大自然中去,扩展文化消费的领域。

关于九年级年级政治课第二课第一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教案

关于九年级年级政治课第二课第一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 关于初三年级政治课第二课第一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 侯各庄中学赵海涛 面对中考的开卷考试,在本课的教学中有成功有不足, 现加以总结反思。 本课我主要采用研讨课的形式。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 言表达、逻辑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根据我校学生的 现状,我把本课教学流程设计分成三部分: (一)教师设置情境、分组投递材料; (二)师生共同参与、多方寻求答案; (三)学生交流感受、回归教材总结。 在教学流程的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以下的优点, (1)学生参与的程度高,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回归教材后,学生对教材中的重要观点或理论的理

解度明显加深。 在教学流程的实施过程中,同时发现有以下的不足:(1)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材料的把握不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课本要求的范围。导致“卡壳”。 (2)教师在教学流程地实施过程中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对相关的有用的问题不能及时地抓住,并成为教材内容 的突破点。也就是说,教育机智尚有待积累与提高。(3)教师要加强学生收集课外信息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整改措施: 面对中考的改革,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更丰富、学生的思 维更活跃,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共识,所以在教学实践中 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实践,受到了一定的效果,但 也暴露出一些自己的不足,如知识面不够宽,应对突发 事件的能力需要加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决心积极 参加进修,不断学习,努力拓宽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同 时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充分备课,上课,以更加饱 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侯各庄中学 赵海涛 2004年10月13日星期三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国家性质(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4、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我国民主的特点: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 6、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对立统一 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7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P7。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8、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政治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9、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选举方式:(1直接选举(县或县级以下的选举 (2间接选举(县级以上的选举 (3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额=应选额 (4差额选举(正式候选额>应选额 各自优点:

人教版新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教学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章神奇的货币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新课程学习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 2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三个思考题。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 3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政治第二课堂教案

第二课堂教学计划 ——让政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活动意义: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常规的课堂学习之余,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在拓展性、实践性、探究性的亲身经历中,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动手动脑的检验之中,更甚者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及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此次第二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政治(参政议政)与生活的融合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合作、组与组之间竞争学习的时政辩论式活动,巩固小组内的单位团结,从而活跃学习氛围,增长整个班集体的学习兴趣及团结意识,促进建设和谐型、竞争型、互助型的班级氛围。 二、活动的目的及要求 1、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 2、培养和提高学生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共进的精神,增强他们 的团结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及责任感,并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实施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为班级创建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活跃班集体的学习气氛; 4、为创建学习型、竞争型的班级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渠道及方式借鉴。 三、活动时间:待定(初步定为班主任实习的第三周) 四、活动课时:60分钟(占用两个班会课课时,进行完活动之后,剩下时间组 织学生进行自习) 五、活动地点:待定(最好是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课室) 六、活动对象及人数:高一**班全体学生计**人 七、活动对象分析 1、由于此次第二课堂教学对象为西江中学高一的新生,刚刚经历中考的 他们,在初中所接受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将要进行的高中思想品质 课程学习具有质的区别及跨越,考虑到他们有可能对高中的政治课难 以适应,特地开展这样的时政结合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为更好地适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五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五课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五课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中政治学习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比较枯燥,要想学好必须用心记忆学过的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家的政治学习水平,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好高中政治知识点,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料,供您阅... 高中政治学习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比较枯燥,要想学好必须用心记忆学过的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家的政治学习水平,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好高中政治知识点,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统一;有利于我国各民族平等和团结;保障了

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6、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能,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义务: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国体:国家的性质)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我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5、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

人教版重点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章神奇的货币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新课程学习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 2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三个思考题。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 3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2课必考知识点梳理.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2 课必考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2课必考知识点梳理 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推动和平与发展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人们为谋求和平采取的措施 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 派驻维和部队; 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等。 3.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1)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2)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如: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 4.恐怖主义的危害 (1)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2)恐怖主义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 (3)严重威胁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 (4)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5)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5.如何积极维护世界和平? (1)驱散战争的阴影、维护世界和平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2)我们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

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青少年应怎样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 6.消除贫困的原因 (1)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消除贫困的意义)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 (3)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 7.面对贫困问题,世界各国应该怎么做? (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2)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3)积极行动,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谋求互利共赢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1)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2)事不关己的态度,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行为,将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积重难返,造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3)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面对全球性问题各国应持的正确态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