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万地质调查方法

5万地质调查方法

5万地质调查方法
5万地质调查方法

?实测剖面的目的任务

?地质剖面是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无论实测或修测图幅都必须按统一规定布置实测

剖面,通过地质剖面实测,建立各类地质体(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混杂岩等)建造顺序(地质体内部和地质体之间的相对顺序),合理确定区域地质填图中各类地质建造体的填图单位,最大限度地提取各项区域地质调查所需指数(如时代指数、古环境指数、古气候指数、岩质指数、土质指数、水质指数、环境污染指数等)。如沉积岩沉积层序,沉积盆地充填样式、沉积相、古地理、古生态和古气候等方面区域地质调查都是从实测地层剖面入手的

?测制沉积岩地层剖面的目的是了解沉积序列的岩石组成和结构、划分地层、建立填

图单位。要求在剖面上进行详细分层,逐层进行岩性描述,系统采取岩矿、岩相、岩石地球化学样品,逐层寻找和采集大化石和按要求采集有关微体化石样品,必要时采集人工重砂、粒度分析、古地磁样等,用宏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层中的各种地质特征、合理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视具体情况进行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生态地层、事件地层、层序地层、旋回地层、气候地层、化学地层和磁性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为路线地质调查和填图打下基础

?侵入岩剖面:在划分侵入体的基础上,测制侵入岩剖面。对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侵

入体,可进行单元和超单元归并,确定侵入时代及其演化关系,研究就位机制;对异源岩浆演化(浆混岩)序列的侵入体,要在岩浆混合、分异、演化、就位机制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填图单元划分,异源岩浆演化序列侵入体填图单位的确立是个新课题,要在填图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暂时可采用―浆混体‖、―浆混单元‖、―浆混单元组合‖;对造山带区经过强烈构造移置拼贴的无根侵入岩,要实事求是地进行侵入岩的构造岩片、超岩片划分。在侵入岩剖面上应详细研究侵入体的各种基本特征并系统采集岩矿、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样品。选择代表性侵入体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品

?火山岩剖面:测制火山岩剖面的目的是划分火山地层,在研究划分火山岩和沉积夹

层的基础上,结合火山地层的结构类型,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火山喷发旋回、火山喷发韵律,建立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时代。查明火山岩岩石的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结构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依据火山岩岩石矿物特征和结构构造特征及火山地质体的产出形态与分布,划分火山相类别。研究各种火山岩形成的地质环境或大地构造背景。查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构造特征。结合火山岩岩性、岩相资料,研究古火山机构,重点研究的火山机构必须测制―十‖字型岩性岩相图。

?变质岩剖面:测制变质岩剖面的目的是确立变质岩构造—地(岩)层或构造—岩石

填图单元,划分变质相系、变质带和区分不同的构造变形域。浅变质的沉积岩和火山沉积岩原则上分别按沉积岩和火山沉积岩要求进行,但应注意研究变质—变形作用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中深变质岩,要查明变质岩石(包括变质构造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主要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变形特征,恢复原岩;研究变质岩的原岩建造类型;探讨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以及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查明不同变质岩石类型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并建立序次关系;查明变质变形作用特征类型、划分变质相带和相系,研究其期次、时代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变质作用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根据变质作用、变形作用的特征及其复杂程度以及岩石类型,划分构造—地层单位、构造—岩层单位、构造—岩石单位,分别建立地(岩)层序列和变质岩层构造叠置序列,并研究其新老关系和岩石单位的热动力事件演化序列。

?混杂岩剖面:测制混杂岩剖面的目的是进行基质和外来岩片(块)的划分、对比研

究,对基质的划分研究可据基质的变质程度不同分别进行;对基质中的外来岩片(块)可视规模大小分别进行构造微岩片(块)和岩片(块)划分,建立混杂岩区的非史密斯地层填图单位。选择有代表性的岩片进行物态(物质组成)、时态(时代确定),相态(沉积相)、位态(原生大地构造环境,如洋脊、弧前、弧后、岛弧、前陆等构造古地理部位恢复)、变形和变质历程调查,通过对构造岩片四维裂拼复原分析研究,探讨造山带形成、演化历程和现今三维物质组成与结构。要求在剖面上要按微岩片和岩片对内部物质组成逐层详细描述,采集岩矿、古生物、岩相、构造定向、岩石地球化学、粒度分析等样品,选择代表性岩片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特别要注意岩片(块)与基质之间、岩片与岩片之间(在混杂岩中,岩片与岩片常常直接以断裂带接触)接触关系(断裂)特征性质的调查

?实测剖面的技术规定-1实测区每幅图每一个地层单位至少有1-2条实测剖面控制;

修测区对原有的实测剖面在检查的基础上选择具代表性的或有重要意义而出露好的剖面进行重测或补测(含建组剖面、层型剖面),重测或补测的剖面数应占原有剖面的1/3—1/2;片区修测区应在深入研究前人成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重测、补测或新测;若已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实测剖面,可部分或全部引用。凡是新建的地层单位,不论是那一类区都要新测制层型剖面。

?实测区每幅图每一个地层单位至少有1-2条实测剖面控制;修测区对原有的实测剖

面在检查的基础上选择具代表性的或有重要意义而出露好的剖面进行重测或补测(含建组剖面、层型剖面),重测或补测的剖面数应占原有剖面的1/3—1/2;片区修测区应在深入研究前人成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重测、补测或新测;若已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实测剖面,可部分或全部引用。凡是新建的地层单位,不论是那一类区都要新测制层型剖面。剖面线通过的具体位置,要注意露头的连续性是否良好,一般要求剖面露头大于60%,为此应充分利用沟谷和自然切面和人工采掘的坑穴、壕渠、铁路、公路两侧的崖壁等,作为剖面线通过位置。第四系平原区如无天然或人工挖掘剖面,可布适量浅钻取芯建立剖面柱。浅钻数量以控制全调查区内第四系成因地层类型为宜。实测剖面线方向基本垂直于地质体走向(如地层走向、中深变质岩区域性面理走向、混杂岩中多数岩片定位优选走向等),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夹角不可小于60度当露头不连续时,应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但需注意层位拼接的准确性,防止重复和遗漏层位。最好是确定明显的标志层作为拼接剖面的依据。

如剖面线上某些地段有浮土掩盖,且在两侧一定的范围内找不到作为拼接对比的标志层,难以用短剖面拼接时,应考虑使用探槽或剥土予以揭露。特别是当推测掩盖处岩性有变化,或产状、接触关系和地层界线等重要内容因掩盖而不清时,必须使用探槽详细逐层记录岩性、岩相、构造、各类样品采集、照相的等内容。

?实测剖面丈量表及计算表要详细记录导线号、导线方位、导线长度、坡度、分层号、

分层斜距、各类面理(岩层、沉积交错层前积纹层、构造置换面理、岩浆岩流面、断层面等)、线理(各类构造线理、岩浆岩流线等)产状及测量位量,各类样品采样位置、照相或素描位置等。室内资料整理要完成计算表中要求的各项计算实测剖面图和柱状图制作:一般要求沉积岩、沉积—火山岩(含浅变质的沉积—火山岩)要制作实测剖面图和柱状图:第四系堆积物如为水平岩层(倾角小于5°)可只制作柱状图:中深变质岩、侵入岩和造山带区混杂岩一般只要求制作实测剖面图,该类地质体的部分填图单位可视综合研究要求可制作柱状图复查剖面详细路线剖面详细路线剖面是在二条实测剖面(含复查剖面)之间的、控制主要地质体边界、区内地质构造格架、特殊样品(加密)采集而布置的主干路线剖面,是对区内实测剖面的

补充。该类剖面要求全程或主要地段详细控制重要地质体和填图单元。详细路线剖面的起始点,重要地质界线处等必须以地质观测点控制,填图单元内的重要岩性分层、特殊地质体(如夹层)、岩性分层处等应视比例尺和手图图面点的分布密度而灵活掌握。详细路线剖面均应有较大比例尺(一般为1:1000—1:2500)的路线剖面图编绘。所有地质点、产状、样品等应在信手路线剖面上准确标定。

?详细路线剖面调查中,应多量取各类产状,较详细岩性分层,并采集必要样品,记

录各界线、产状、样品等的准确位置,并在信手剖面图和手图上全面反映

?路线调查-1野外观测路线必须系统连续地进行。考虑到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本身就是

一个反复实践—认识的过程,从野外客观实际出发,按照野外工作不同阶段的划分,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基本可划分为踏勘路线、系统观测路线和检查路线。

?1.踏勘路线:当进入到一个新区,人们对区域地质情况尚不了解或了解甚少的情况

下,工作者对全区岩类和地质构造等情况需要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以便为编写设计和部署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收集素材,提供依据而布置的野外观测路线

?2.系统观测路线:是区域地质调查中进行区调填图的主要阶段,是在设计书经上级

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以后,按照设计要求对全区系统布置路线进行全面调查,并完成地质图的填制。因此路线的布置必须能全面控制测区主要地质体和构造形迹的形态和分布规律为目的,路线经过位置应尽量能控制地质体间的一些重要接触关系或重要构造部位,以求能收集到尽可能丰富的资料。此类路线应以垂直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适当辅以追索路线。对一些重要地质体边界(如混杂岩中大型蛇绿岩块边界、重要含矿层边界等),为准确填绘可布置一定量的追索路线2.系统观测路线:是区域地质调查中进行区调填图的主要阶段,是在设计书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以后,按照设计要求对全区系统布置路线进行全面调查,并完成地质图的填制。因此路线的布置必须能全面控制测区主要地质体和构造形迹的形态和分布规律为目的,路线经过位置应尽量能控制地质体间的一些重要接触关系或重要构造部位,以求能收集到尽可能丰富的资料。此类路线应以垂直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适当辅以追索路线。对一些重要地质体边界(如混杂岩中大型蛇绿岩块边界、重要含矿层边界等),为准确填绘可布置一定量的追索路线

?3.检查路线:是野外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基本完成的情况下,经过资料的室内综合整

理,发现某些地段图面尚不合理,接图尚存问题,对某些接触关系,或某些重要地质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而在室内又无法解决,根据实际情况,必须到野外实地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须再到野外适当补做工作,对存在问题进行检查并加以解决。

为此目的而布置的野外观测路线称检查路线。此种路线的布置不必正规,应根据实际需要布置一定观测路线或独立的观测点,但属解决面、线问题,必须要有连续野外观测路线控制

?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布置原则-1

?踏勘路线:路线布置一般应尽量考虑以垂直各类地质体界线和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

越路线为主,并能观察到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各种主要地质体和地质构造现象为最佳选择;如果穿越路线难以满足全面系统掌握区域地质情况,也可采用穿越和追索路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踏勘。一般要求踏勘路线观测内容基本上应满足正区区域地质调查路线的要求,但在设计编写前,由于填图单位尚未正式确定,因此不宜过多布置此类野外地质观测路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系统观测路线:此阶段路线布置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区域地质调查最终成果的质

量。要求路线必须全面控制测区所有地质体和重要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形态及其分布规律,对路线线距和点距不作机械的规定,但要求点、线控制应形成一定的网络

格架;对地质繁简程度不同的地区其地质路线的稀、密应有所不同。地质结构复杂地区,地质路线控制密度应较大,反之则可适当放稀。如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地质体走向延伸关系不清,为了解某些重要接触关系、矿化带以及重要构造现象的空间延伸情况等,凡穿越路线不能达到目的的,可布置专门的追索路线。有实测剖面控制的地段,实测剖面可以代替相应地段的地质路线

?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布置原则-3

?检查路线:该类路线的布置以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目的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应

根据检查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布置相应的观测路线和观测点。此类路线,可以重复原有观测路线,也可以是新布置的野外地质观测路线。

?上述三种地质观测路线在进行野外资料的室内最终整理时,均应统一转绘到实际材

料图上,但不同性质的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应用不同颜色或不同形式线画加以区别表示

?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1

?沉积岩:填图中以现代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为基础,

开展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层序地层、事件地层和磁性地层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地层多重划分对比。

?①查明各岩石地层单位主要岩性特征(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基本层序构成(层厚、

类型、数量等)、厚度、接触关系性质、叠覆特征及空间变化特点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并广泛收集沉积相(原生及成岩构造特点,古生物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和古生态、古环境、古流向等)资料

?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2

?②正确建立工作区的岩石地层层序,合理划分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填图单位。新

建岩石地层单位必须符合《国际地层指南》和《中国地层指南》的要求,并应提供实测层型剖面资料,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或正式发表文章予以确认。

?③进行岩石地层单位与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层序地层单位、事件地层单

位、化学地层单位和磁性地层单位等多重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并结合接触界面性质进行综合对比研究,为建立区域层序地层,有关年代地层格架和海(湖)平面变化规律的认识,总结沉积岩性岩相变化和盆地充填序列及形成演化规律提供基础资料

?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3

?④盆地形成发展中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以及古构造环境、盆地与山脉转变演化

的综合关系进行研究,为探讨认识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奠定基础。

?⑤对赋存沉积矿产的岩石地层单位,除应初步查明有关矿种的产状规模以外,还应

注意收集有关沉积成矿作用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和构造资料,为研究有关矿产的形成分布规律提供依据。

?⑥对具特殊意义,或对地质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近代或现代沉积,应视需要重

点开展以某专项内容为主的专项调查。

?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4

?火山岩:火山岩区调查采用岩石地层-火山岩相双重填图法。

?①参照沉积岩岩石地层工作方法,根据沉积或喷发叠复或横向变化关系、喷发旋回、

喷发韵律、岩浆演化特点综合考虑,正确建立岩石地层层序,合理划分正式与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注意寻找沉积岩夹层中的化石,为地层时代对比提供依据,在无化石的情况下,应采集同位素年龄样品确定其喷发时代。

?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5

?②查明火山岩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原生和次生构造)、矿化蚀变特征、

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查明火山岩厚度、产状、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要注意观察火山岩中的各种接触关系和火山作用现象。火山通道、标志层、沉积夹层、岩流流动单元、冷却单元、流动方向标志、火山集块岩、角砾岩、火山断裂等火山地质作用现象按实际记录,重要现象在图上夸大表示,并进行必要的素描和照相。

?③依据岩石矿物结构构造特征及火山岩地质体产出分布状态,详细划分火山岩相,

查明原生和次生构造特点,查明火山构造特征等,查明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古火山机构特点,研究古火山机构的活动历史。

?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6

?④根据火山岩岩石特征及产出分布特点,划分火山岩相及其组合类型,研究各种火

山岩相组合类型,研究各种火山岩相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探讨火山作用的规律及历程。

?⑤查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地质构造特征,结合火山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

化学以及相关的沉积岩性岩相特点和岩浆侵入活动等资料,探讨火山作用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有关的成矿作用。

?⑥火山岩区应编制火山岩相构造图,应表示:岩性、岩相、岩层产状、流向、火山

通道、火山断裂、潜火山岩、蚀变矿化、火山沉积夹层中古生物化石、同位素年龄值等,内容和原始资料吻合,为地质图编制打下坚实基础。

?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7

?3.侵入岩:图区侵入岩主要为在面积广的花岗岩类,要在划分侵入体的基础上,对

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侵入体,进行单元和超单元归并,确定侵入时代及其演化关系,研究就位机制。

?①查明侵入岩体的产状规模、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

学、稳定同位素,形成的温压条件或深度,以及岩体原生和变形构造、剥蚀情况、接触关系性质和产状、脉岩和包体、流体(成分、形态、分布、含量等)特征。

?②查明侵入岩体的同化混染和分异作用、内外接触带的变质、蚀变及变形作用,以

及岩体相带划分及其成矿作用特点等。

?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8

?③稳定地区Ⅰ型花岗岩类(除古老变质基底岩系)一般可采用谱系单元法进行研究,

按成分或结构序列,划分侵入体,建立岩体单元,归并超单元或序列;在造山带,应对花岗岩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详实的野外、室内工作,区分同源、异源、及变位花岗岩类等类型,对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可按岩性年代方法填图,进行其填图单元的合理划分和填绘。

?④查明复式岩基侵入体间的接触关系性质,依据其相互关系与围岩接触关系、构造

变形和矿化或蚀变特征以及同位素年龄资料等,确定岩体侵入时代和顺序。对侵入岩时代的确定,凡有直接地质证据为时代依据的,可按有关地层和岩体的相互关系加以确定,对没有直接地质证据为时代依据的岩体,应采集同位素测年样测定其时代。

?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9

?⑤在综合研究不同类型侵入岩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其就位机制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

系。探讨各类侵入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建立区域岩浆演化旋回或序列的认识,探讨岩浆活动的演化历史。

?⑥对于基性和超基性岩(镁铁—超镁铁岩)的调查研究,除上述侵入岩调查的有关

内容外,对岩体周围沉积岩的沉积岩相特征和岩体与其关系进行调查,以便获取岩

体形成环境和形成时代的某些证据。

?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10

?4.变质岩:区域地质调查中必须对区域变质岩的原岩成分、建造类型及其后期变质、

变形叠加改造的特点,以及与岩浆岩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等进行综合调查。因此,在区域变质岩区的填图宜采用构造—地(岩)层—事件或构造—岩石—事件的方法进行。

?①查明变质地质体的空间分布范围,建立变质岩岩石的构造—地(岩)层单元,研

究单元间界面性质及叠置关系,收集各单元变质、变形事件特征的有关资料;查明主期变形的面理置换特点,收集先期变质变形和原生沉积构造形迹,注意研究多期变质变形事件叠加改造的相互关系,在查明宏观特征的基础上,有目的地采集各类分析测试样品,从不同规模尺度对变质地质体进行研究。

?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12

?②查明变质岩岩石类型,各类岩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矿物共生组合和世代关系

以及变质岩石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点,恢复原岩建造。

?③在查明变质岩矿物共生组合和世代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变形特征,建立变质

岩石形成的先后关系,划分变质相带和相系,确定变质作用类型,结合进行地层对比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原岩时代。合理划分变质作用期次,并确定其时代,查明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④在综合上述各类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有关变质地质体的构造变形相或构造层次,

拟定多期变质变形事件序列,结合相关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特点,探讨其大地构造环境,为建立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依据。

?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13

?⑤中深变质岩区调查,除上述内容外,尚需对混合岩化作用特征进行调查。目前对

混合岩形成原因存在不同观点和认识,本技术方法暂采用局部熔融或部分熔融的混合岩成因观点,开展混合岩区的调查工作。凡有混合岩化的变质岩区,应着重查明混合岩化范围,基体与脉体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合岩化结构构造特征,划分不同类型的混合岩化岩石,查明产生混合岩化的构造环境,收集有关变质地质体变质变形特点以及脉体流变特征,以确定混合岩化范围所处的构造层次及形成深度的温压条件。

?野外路线地质调查精度要求-1

?①沉积岩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到组,只有对区域地层研究有必要和可能时才划分到段

或并组为群。为了在地质图上较详细具体地表现正式岩石地层单位中的局部标志层、特殊岩性层、透镜体、岩舌、岩楔、滑塌沉积、礁滩沉积、含矿层、某些化石富集层等,一般可作为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填绘。具特殊指相意义的古生物遗迹和沉积岩相标志,亦应视需要适当进行填绘。

?②火山岩岩石地层单位一般按地层学方法划分到组,必要时可划分火山喷发旋回、

火山喷发韵律和特殊层等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凡存在火山机构的地方,应对火山岩相和构造特征进行详细填制。

?野外路线地质调查精度要求-2

?③花岗岩类侵入岩填图可分如下几种情况分别厘定基本填图单位:A.同源花岗岩类

按单元、超单元划分填图单位;B.异源花岗岩类、(浆混花岗岩类)暂按―浆混体‖、―浆混单元‖和―浆混单元组合‖划分填图单位;C.变位花岗岩类(指经构造强烈肢解移位无根的构造岩片拼贴体)可按构造岩片、超岩片法划分填图单位,但必须查明不同类型花岗岩岩片的时代、岩性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地台区与造山带区

花岗岩类填图单位的确定,应有所区别,需要通过填图实践进一步总结

?野外路线地质调查精度要求-3

?④独立侵入体、脉岩和包体应作为非正式填图单位进行填绘。对矿化蚀变带、原生

构造和次生构造变形带等,在填图中均应详细收集相关资料,尽量标绘在图上。基性—超基性岩一般无需建立正式填图单位,填图中可按比例尺要求尽量加以填制。

?⑤变质岩一般应以构造—地层、构造—岩层和构造—岩石为正式/非正式填图单位进

行填图,正式填图单位一般划分到岩组,有时可据情况细分到岩段或归并到岩群。

凡有特殊意义的变质变形特征,或有指示形成环境意义的特征矿物组合,亦可适当夸大进行表示。

?野外路线地质调查精度要求-4

?⑥混杂岩类对(准)原地系统―基质‖部分的填图单位,可进行岩石地层单位、构造

—地层单位、构造—岩石单位划分的,均按有关单位进行填图,若不能划分则以杂岩处理,并注意收集有关构造变形特征和同位素测年、古生物化石等时代依据资料?⑦蛇绿岩的填图单位,可尽量按变质橄榄岩、堆晶岩、岩墙(席)群、枕状熔岩、

放射虫硅质岩、深水沉积岩岩石单元进行详细填绘,并如实反映之间的接触关系

?地质构造野外观察记录-1

?必须详实可信,图面结构合理,规律清楚。主要构造形迹应有一定的点、线控制,

各种地质构造要素、构造形迹野外记录中均应有详实记录,并附有路线信手剖面及必要的素描和照片,各种产状要素和所需参数齐全,判别运动学特征的现象和必要的数据清楚,所述现象定性基本准确。构造叠加改造和交切关系,必须要有点、线控制。凡需进行理论计算的地质构造野外统计测量数据必须系统完整,具有代表性和客观性,且属性和期次关系清楚。

?地质构造野外观察记录-2

?凡反映区域构造运动存在的重要接触关系,一般均应有专门的点、线控制,记录内

容应包括界面产状、性质、界面特征,是否具有古风化壳等;界面上下地层、岩性、产状、变质变形差异。上覆地层是否存在底砾岩,若有,则应收集其物质成份、磨圆情况、砾径大小以及胶结情况等。对于上、下地层的时代必须有古生物化石或同位素年龄资料为依据,并附有必要的素描图或照片,采集必要的标本。凡属区域性的断裂带和韧性剪切带,必须有较系统的构造岩标本和有关样品控制(如定向标本,岩组分析样等)。一般一个1:5万图幅范围内至少应有二条以上的控制性地质构造剖面,系统全面地反映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地质路线控制程度-1

?①1:5万地质路线实测路线间距平均控制在500-600m。

?②对区域性的主要构造地质体,必须要有足够的地质路线控制,其路线控制程度的

要求,应以能较准确地圈定出构造地质体的形态为原则。

?③对1:5万地质调查中所确定的主干地质观测路线,必须进行路线连续观察和记录,

并应附有相应的1:1000-1:2500路线地质信手剖面图。

?地质路线控制程度-2

?④地质路线上的点距,一般不作规定,但其所通过的地质界线,重要接触关系,重

要地质构造,或重要地质现象等均必须要有地质观测点控制,对该类观测控制点要求记录务必详实,测量数据参数准确齐全,并附有必要的照片和素描图,以及必要的实物标本。

?⑤接触关系是地质调查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地质调查工作中,必须

查明不同地质体间的接触关系性质。包括地层间的整合、平行不整合和不整合关系;

岩体间的侵入关系和先后顺序;不同岩性、岩相间的渐变过渡关系;各种构造接触关系,例如脆韧性断裂带、韧性剪切带等。

?地质路线控制程度-3

?⑥对遥感解译资料且解译程度良好地区,地质路线点、线间距的控制程度,应根据

不同解译情况有所区别:凡解译程度高,基岩裸露程度好,构造轮廓清楚的地区,观测路线只需对解译成果进行适当的地面检查验证和样品系统采集为主,并在有关记录中附上相应的影象及解译资料,以使进行印证检查;对解译中等程度的工区,路线控制程度中可以分为主干路线和辅助路线两类,主干路线应全面控制解译影象的总体轮廓,辅助路线则重点控制解译影象较差的部分,二者相辅相成,能较好表现总体地质构造轮廓和准确勾绘地质界线为准则。

?地质路线控制程度-4

?⑦野外调查工作中的地质观测点、线误差范围,一般不得大于50m。

?⑧如所圈定的主要地质体沿走向延伸呈现较大变化时(如岩性岩相变化,岩体圈闭

部位,特殊地质体、重要地质构造在两条路线间不能贯通连接的情况等),一般均应沿界线布置追索路线,以控制其变化情况,查明其变化原因。

?野外手图地质体标定-1

?①野外手图一般采用1:2.5万或1:5万地形图。野外手图上应尽可能标注所观察到的

各种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各类地质体界线、各种构造形迹及各种有代表性的产状要素(含地层、岩层、面理、线理以及原生构造产状及各类样品的采样位置等)。

?②地质图只标定直径大于100m的闭合地质体;宽度大于50m、长度大于250m的线

状地质体;长度大于500m的断层、褶皱构造。对具有重要意义的特殊地质体,用相应符号、花纹夸大或归并表示图上。

?野外手图地质体标定-2

?③基岩区内面积小于1km2和沟谷中宽度小于50m的第四系,在图上不予表示,但

类型特殊或含有重要矿产的第四纪沉积,其范围虽小,均应进行观察描述,并适当夸大表示。

?④所有重要地质界线、地质体、正式填图单位和具有特殊意义的非正式填图单位等

均应有足够的观察路线和观察点控制。在观察路线上要详细观察记录,采集必要的样品,取准、取全各种地质要素、参数数据。露头良好的路线、主干路线和专题研究路线,要求作好连续信手地质路线剖面,对重要地质现象、接触关系均应有素描图或照片反映其实际情况。

?样品采集、送样、登记与分析精度-1

?严格执行―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中关于各类样品的采样、分析精度有关要

求及设计书规定。

?特殊样品如构造形迹、侵入岩接触关系、化石等样品采集视露头情况确定采样规格。

?样品的送样分析单位选择要慎重,必须送到具有分析资质的单位分析,对超差分析

样品要重新分析。

?样品采集、送样、登记与分析精度-2

?地质图件的编绘-1

?1.野外工作手图:野外工作手图比例尺为1:2.5000-1:50000,由项目统一表糊后分

发各组使用。手图采用对称统一图裁四、上下对折、左右两分法表糊,一个项目需要几个作业组用图时,分别以Ⅰ、Ⅱ、Ⅲ、Ⅳ、Ⅴ……依次类推。每张手图裱糊中贴统一图名等图签,其格式见1:50000地形图表图图签示意图,每个图签贴于手图背面左上角。

?2.实际材料图:实际材料图比例尺为1:50000。

?3.野外地质总图:野外地质(总)图比例尺为1:50000(薄膜图)和1:50000(纸质

图)。

?地质图件的编绘-2

?4.作者原图:作者原图比例尺为1:50000纸质图。

?5.实测剖面图:主干性实测剖面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0,短剖面及重点解决界线或

专题剖面放大至1:2500或更大比例尺。

?6.其它图件信手路线剖面比例尺一般为1:2500—1:10000。素描图、剖面柱状图,

柱状对比图等视实际情况而定。

?地质图件的编绘-3

?图面表示方法及内容-1

?①手图标描内容包括观察点及编号,地质界线(岩层或岩石界线、填图单元界线),

岩石花纹,各种构造要素及其产状(地层层理、各种面理和线理、褶皱转折端),侵入体及脉岩、侵入体中的包体、俘虏体的产状,脆性、韧性断层和韧性剪切带及产状,矿层、矿化花纹,岩体接触变质带蚀变花纹,化石及各类样品采集点的位置、符号及编号等。

?图面表示方法及内容-2

?②手图表示方法

?地质界线:其表示方法同后述的实际材料图,与后者不同处是,手图中必须按顺序

表示地质点前进方向的岩性层界线、分层号及岩石花纹。分层号的写法:对近南北向路线可写于路线左测,近东西向路线即写于路线下方。路线上若分层较细而图面难以表示时,可以将数层合拼成一个大的岩性层,分层号表示时,可以将数层合拼成一个大的岩性层,分层号表示为×-×,层内岩性花纹可按主要岩性表示。

?图面表示方法及内容-3

?各种构造要素符号及产状:产状符号按测量的位置标注。产状数值(倾向、倾角)

要写全并一律按:近南北向路线写于路线右侧(平横),近东西向路线写在路线上方(横写)。

?化石及各类样品:以相应的符号标注在采集位置上。样号写法:近南北向路线写在

左侧(横写),近东西向路线写在路线的下方(横写)。当路线(或剖面)上采集的样品数量过多而表示不下时,可予以合并表示(如△1-3)或符号不减而样号间隔表示。

?图面表示方法及内容-3

?实际材料图-1

?首先应表示地质点、地质路线、剖面线、化石和样品;其次,表示各填图单元界线

及其它地质界线;第三,表示各种构造要素及其产状,各种符号及注记;第四,将相邻路线上同一填图单元界线连在一起并标注相应的地质代号,从而完成了一张完整的实际材料图(地质图)的编制。

?①地质点:一律用点圆规划成小圆圈,中间打点,小圆直径1.5mm。点位以圆心点

为准,搬图误差不得大于0.2mm。点号写法同手图。

?②地质路线和剖面线:地质路线系将地质点用绿色线相连而成,并用箭头表示路线

前进方向。剖面用黑色(虚)折线。

?实际材料图-2

?③地质界线:包括各种填图单元界线、重要的岩层(石)界线、标志层与矿(化)

层界线、脉岩边界线、变质相带界线、脆、韧性断层及韧性剪切带的边界线等。

?路线上填图单位界线搬绘、上墨的长度不超过2cm;岩层(石)、标志层、矿(化)

层的标绘应比填图单元界线短,最长不超过 1.5cm。在勾绘地质界线时要考虑地形切割、岩层产状等对地质界线的弯曲程度的影响,要重视―V‖字型法则的应用。

?实际材料图-3

?对不整合界线、第四系界线及侵入体边界的勾绘必须考虑其形成时代及新老关

系,新地层的底界及侵入体的边界均以圆滑界线表示。不整合界线的点应位于新地层一侧,第四系底部及内部的不整合,以整合地层界线表示。相交的岩脉应表示其切割关系;断层线两侧同一填图单元界线的错位应与断层性质相吻合;对相交断层必须考虑切割及错动方位。

?实际材料图-3

?④各种构造要素符号及其产状:包括地层层理、各种面理和线理、断裂及韧性剪切

带、褶皱转折端、侵入体及脉岩等产状。各种产状符号应标注在实测的位置;产状数值(倾向、倾角)要写全,并按;路线近南北向时写在路线右侧(横写),路线近东西向时写在路线上方(横写)。断裂的产状数值应写于断裂的上盘。

?为较好地减轻图面负担,对各类构造要素产状可视情况作适当取舍。取舍以地层的

层理(或面理)产状为重点,对单斜地(岩)层的层理(或反映测区构造格架的面理)产状一般可按500m左右选有代表性的标注一个,余者予以舍弃;在构造较复杂的地段,地层产状的取舍要慎重,所选用的产状应能反映地层褶皱的基本特征、断裂两侧地层的产状和岩体与围的交切关系;褶皱转折端和轴面的产状等一般不得舍去。

?实际材料图-4

?⑤化石及各类样品:应以相应的符号标注在实地采集位置。样号的写法:对近南北

向路线写于线左侧(横写),若路线呈近东西即写于线的下方。当剖面或路线的局部地段所采样品、化石数量太多、范围太小,图面表示不下时,可采取合并表示(如△1-3)或符号不减但样号放稀写。

?⑥其它的符号及注记:包括各种填图单元的地质代号,蚀变、矿化、各类构造岩、

变质相带、混合岩等的符号,岩浆岩、火山岩、标志层及重要岩层(石)的岩性花纹等均应上图。

?实际材料图-5

?⑦图例编绘:在图件编制以前,应先草编一份统一图例,编图过程中新增的图例,

应及时补充到统一图例中去,待实际材料图完成、定稿以后,再将经过补充修改的统一图例单独绘制到磅纸上,以备归档。

?凡图中所表示的内容(包括花纹、符号等)均应有图例。图例与图中内容要完全扣

合。

?图例应按GB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编制。对标准中没有涉及的内容,

可在该标准规定的原则范围内,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新的花纹、符号

?实际材料图-6

?图例编排顺序自上而下为:填图单元符号→岩石花纹→其它地质符号。

?填图单元符号:先地(岩)层后侵入岩。各自都按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岩石花纹:先沉积岩→侵入岩→变质岩。

?沉积岩花纹:按碎屑岩、粘土岩、化学沉积岩、火山岩(按集块岩~凝灰岩~熔岩)

顺序。

?侵入岩花纹:顺序为酸性岩、中性岩、碱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碳酸岩。

?变质岩花纹,顺序为区域变质岩(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混合

岩),接触热变质岩,动力变质岩。

?实际材料图-7

?其它地质符号顺序为一般地质符号→岩体构造符号→褶皱构造符号→断裂构造符号

→变质相带符号及混合岩化符号→与矿产有关符号。

?一般地质符号:岩脉符号,各类构造要素及产状符号,蚀变符号等。

?断裂构造符号,顺序为:脆性断层,脆韧性断层,韧性断层,韧性剪切带,片理化

带。前二者中尚可按运动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等。

?1:50000薄膜地质图

?由Mapgis首先按理论尺寸喷出1:50000薄膜轮廓图,图上只喷出图框线、经纬度线

和公里网线及重要的地理注记(如城镇、山峰和河流等)。采用窗口平移校正法将1:5万实际材料图的相关地质内容经适度取舍后编绘于薄膜图上,并统编相关图例,图名等。

?1:50000地质总图

?将1:50000薄膜地质图经计算机扫描、对该光栅文件进行矢量化和点、线、区编辑,

并进行数学几何校正与拼贴,缩编并套合1:50000地形图层后形成1:50000地质图(总图),图框外编绘图例、多重地层划分对比图、有关模式图等。

?由1:50000地质图取舍,制做1:50000地质总图的合并、取舍、放大,归并等技术要

求如下:图中闭合地质体的直径≥2mm,线状地质体的宽度最小1mm,长度最小5mm,断层和褶皱构造的长度≥5mm;基岩区内面积≥0.5km2和河谷中宽度≥2mm 的第四系。不足上述数据者可予以舍去或合并表示,但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如宽度不足1mm的填图单元、矿化层等)而不能舍去或合并,可放大到上述数据表示。?1:50000作者原图

?作者原图是在野外地质总图基础上,作者与计算机操作人员协同制作的综合性图件,

其图框内内容是根据野外验收意见,由作者补充、修改、完善,并对部分地质内容重新修正,地质要素进一步合理取舍后修编于1:5万薄膜图上,经再次扫描、计算机矢量化、数学方法校正、利用Mapgis再编辑的彩色地质图。作者原图图框外内容须由作者根据出版要求,在原地质总图图框外内容基础上,补充相关内容(如图切剖面、有关模式图、综合柱状图、接图表、地质图调查单位、相关地理信息内容等),图框外内容可由作者根据图面结构进行调整编于白磅纸上或清绘于薄膜图上。

?作者原图上的图层、设色、地理要素、地理精度等要求按地调局有关规定执行

?1:50000编稿原图-1

?由计算机操作人员利用Mapgis制图软件进行编绘,其图框内内容同作者原图图框内

内容,其中地理部分采用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收集的国家测绘局最新出版的1:5万数字地理图数据。图框外内容按照出版有关规定要求,将作者原图上图框外内容扫描,矢量化和再编辑,调整好图面结构摆布、其代号、线、区编辑与图框内有关地质内容属性达到完全对应。

?①编稿原图图切剖面编制与要求

?a.图切剖面一般以1-3条为宜。其中最少要有一条贯穿图幅的主干图切剖面,其余

图切剖面可以贯穿图幅,也可以不贯穿图幅。如果第二条剖面也贯穿图幅,则不必列第三条剖面。

?1:50000编稿原图-2

?b.图切剖面要能充分地反映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剖面线应垂直于主要构造线方向。

尽量选择在地层(或侵入岩)出露最全、断层较少,又能反映图幅主要构造形态的位置。剖面比例尺与地质图相同,地形、地质要素必须与平面图相吻合。

?c.图切剖面按―右东左西、左南右北‖方位置于地质图图廓下方;剖面长度不宜超过

图廓宽度。图廓下方只有列两排剖面的宽度,如果剖面多于两条时,可将短剖面列于一排,主干剖面单独占一排。

?1:50000编稿原图-3

?d.剖面岩性用花纹表示,但要突出主要岩性和岩性组合。当剖面线与某地质界线的

夹角小于80°时,该界线在剖面上应以视倾角表示。

?e.剖面中的断裂,应用箭头表示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只表示上盘运动方向即可)。

?f.剖面中各层的岩性花纹应与综合柱状图及图件中各对应层的岩性花纹一致。剖面

中各地质体的符号、颜色应与地质图中各对应地质体和符号、颜色一致。

?g.剖面图中的地质体界线应视其产状用手作自然勾绘,切忌用三角板、五用尺画成

直线。

?综合柱状图编制-1

?a.编制的基本原则

?随着1:5万区调填图方法的变革,综合柱状图的表现形式(格式)及表达内容也各

式各样,尽管如此,编制综合柱状图时仍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般按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侵入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分别编制综合柱状图。当

测区内某种岩类不发育时可不编此岩类综合柱状图。

?综合柱状图应能反映该岩类划分的各填图单位之间的时序特征及纵向叠置关系,以

及某些填图单位之间的侧向相变特征。

?图中表达的内容应突出填图单位的基本特征(即主要的划分标志),具体内容视岩石

类型而定。

?综合柱状图编制-2

?b.综合柱状图的一般格式

?现将当前常见的不同岩类综合柱状图的某些格式列于下面,以供参考。

?(火山)—沉积岩区、(成层有序)变质火山—沉积岩区的综合柱状图

?该岩类区的填图单位以岩石地层单位为主,次为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其综合柱状

图一般表现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内容。

?综合柱状图编制–格式1

?综合柱状图编制-格式2

?综合柱状图编制-格式3

?综合柱状图编制-格式4

?综合柱状图编制-格式5

?综合柱状图编制-格式6,7

?1:50000地质图-1

?图面表示的基本内容

?a.在1:5万地质图上,应表示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界线及其性质、地层的整合、不整

合、侵入接触关系、侵入岩相带、变质带界线、蚀变带、断层、韧性剪切带(标出位移和倾斜方向)以及混杂堆积,特征清楚的深海沉积,具有指相意义特殊沉积,特殊意义的岩石、火山机构等。准确标绘有代表性的地质体产状、面理、线理产状、重要的钻孔位置、图切剖面线、主要的化石产地以及同位素年龄样采集地点和年龄值等地质要素,正确反映区域地质现象的基本特征;

?1:50000地质图-2

?b.用地质代号、花纹和颜色表示地质体物质组成、岩相和时代,颜色按统一色标着

色,侵入岩、中酸性侵入岩的岩体、单元、超单元、混杂岩岩块(片)、按地层处理

的喷出岩、变质岩、岩石地层单位均可以岩性岩相花纹和时代单位代号复合表示;

蚀变带的岩性以花纹表示,脉岩可按时代着色,加岩性代号,也可按岩性着色,图面负担过重时,侵入岩的不同岩性可用文字符号表示,第四纪喷出岩可按(岩性的)颜色和花纹表示,具有特殊意义的岩石地层、构造地层(岩石)也可在表示地层时代的同时,叠加花纹符号表示其形成环境或岩性岩相特征;大面积出露的变质岩区,亦可用花纹直观表示其构造变形特征(主要是面理置换特征)和变质程度等内容;

?1:50000地质图-3

?c.地质体的宽度表示在图上最小为1mm,小于这个限度的可以合并,但性质不相

同的岩体则不得合并,脉岩不能过于简化;含矿层、标志层、有意义的岩层、岩体和具有特殊指示意义的地质体(如榴辉岩或深源包体等)即使很小也应夸大表示;

第四纪沉积物的一般类型,当其宽度小于500m或面积在20km2以下的不表示,如为含矿的或特殊成因的第四系地质体可夸大表示,零星的第四纪沉积物可以合并或删去;

?d.图面表示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区域地质调查中无论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研究程度

上的差异,编图中应如实加以反映,不能人为掩盖客观存在的问题。如因客观条件限制,人迹罕至地区,允许利用遥感影象资料,如属此种情况,则须注明,以使资料应用者了解实际情况;

?1:50000地质图-4

?e.图框外除表示图例和图切剖面外,各图幅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各图幅专题调查重

点和特色表示有关内容。沉积岩区,应着重反映区域沉积岩性岩相变化特点,盆地演化等内容,可用地层柱状图表示区域岩石地层单位和层序地层特征,并可同时表示多重地层划分有关内容,也可辅以地层格架,盆地演化模式图,岩相古地理图作为边图,突出表现区域地层特点。侵入岩发育区,可将研究较详的侵入岩填图单元划分、就位机制、侵入岩形成构造环境等作为其表示的主要内容;

?1:50000地质图-5

?火山岩发育区,可用柱状图表现火山作用特点,同时辅以一定的火山机构立体图等

互为映衬,相互补充;变质岩发育区,可突出表示构造—地(岩)层柱状图或构造变质变形序列表,变质相图,变质变形特征图,重要叠加改造关系,构造剖面图、构造解析图等内容;造山带区,在图框外可着重表示造山带演化模式、蛇绿混杂岩填图单位划分表、造山带大地构造相等。总之应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表现特色,各图幅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展示图幅区域地质特点。提倡多用生动形象的图、表,杜绝利用冗长的文字叙述作为有关图面内容的说明;

?1:50000地质图-6

?f.附在1:5万地质图图框下方的图切剖面,要求能充分反映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剖

面位置一般应选在反映区域地质构造最为系统完整,地质现象最为丰富的部位进行切割。当一条剖面难以完全反映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时,可以另切辅助剖面,补充反映有关内容。图切剖面的水平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相同,二者的地形要素和地质要素必须吻合。当地层水平或接近水平时,剖面的垂直比例尺适当放大,其所放大的尺度不作统一规定,应以能恰当表示所切地质体特征为宜;

?1:50000地质图-7

?g.地质图的图式图例,应包括图面表示的所有地质代号、符号、花纹、颜色以及各

种结构构造和产状要素等。有关编图原则和方法的具体操作,还可参考1:5万―三大岩类填图方法指南‖,但对花岗岩类填图单元(如单元、超单元)的表示,建议以岩性加时代和典型产地的办法,应突出岩性和时代。有关沉积岩岩石地层单位年代代

号使用,建议尽可能表示到世,如晚二叠世长兴组(P3c)等。

?其它专项调查图件的编制

?与区域地质调查同时进行的其它专项调查,其调查范围与区域地质调查相同或调查

范围较大的,均应视需要和可能编制相应的专门图件(如矿产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环境地质图、旅游地质图、工程地质图和农业地质图等)。专项调查图件的编制,必须以1:5万区域地质调查形成的1:5万地质图为底图编制,可按有关规范、技术要求和规定进行,本技术要求(暂行)不另拟定,以免与有关规范和要求重复

?地质填图记录格式

?实测剖面记录格式

第一页

?

?野外记录本记录格式

-2

?野外记录本记录格式

-3

?野外调查阶段整理-1

?野外阶段的资料整理工作可按具体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周期分为当日、数日观测资

料的整理和一条路线或一项专门调查内容资料的整理两种情况进行。当日、数日资料的整理系指每天或数日所收集文字和图件资料的整理和实物资料的整理两个部分(文字和图件资料的整理包括观测点位的校对,检查记录是否系统连续,记录是否作到繁简适宜,系统全面,各种地质体、构造要素的产状及各种参数是否完全并且有代表性,各种必须的样品是否采集系统完全,并标注在文字记录相应的位置,编号有无错漏,各种素描、剖面图和照片是否都已在文字记录相应位置进行编号说明,如果时间允许应对记录本中所有获取的产状要素等参数及各类数字编号、素描图以及工作手图及时着墨

?野外调查阶段整理-2

?及时作好当天地质路线小结,小结内容主要突出新进展或新发现以及存在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处理意见。若发现有重大遗留问题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复查,对遗留问题进行复查后,记录中应及时进行小结,阐明问题解决的程度和引起的原因,并应将复查结果加注到原路线记录中的相应位置。如果时间较紧或工作条件困难的地区,当日资料整理工作无法进行时,也可改为2-3天集中进行一次,但最多不超过5天。以上整理内容应反映在相应的野外记录本中。实物资料的整理,主要指各类实物标本和各类分析测试鉴定样品的分类包装,清点数量并与记录本上标号逐一进行核对,同时进行填表登记造册

?野外调查阶段整理-3

?一条路线或一项专门调查内容资料的整理,也必须在野外及时进行。其内容除前日、

数日整理的有关内容外,主要是对一条路线或一项专门调查内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一次比较系统全面的整理,并由作业组对工作质量作一次全面检查,在此基础上,对已作工作作一次比较系统全面的小结,小结内容应包括调查路线上调查内容的各个方面,并应突出对地质构造总体规律和所填图面结构是否合理的认识上,重点总结新发现、新进展的依据和存在的地质问题以及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案。

?野外调查阶段整理-4

?每个基站的野外调查工作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检查原始资料是否齐全,编录是否

合乎要求,工作精度和质量能否达到标准,存在的基础地质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应

加以总结交流,对资料不够齐全,依据尚不充足的地方立即采取措施,及时进行弥补,不能把已发现的问题带到下一个工作基站

?阶段性和年度性野外资料的室内整理-1

?阶段性和年度性资料整理是野外资料逐步达到系统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对已收集资

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中间环节。此阶段性的整理,项目组应组织作业组进行质量互检,项目组和院部还应组织人员对图幅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每次质检均应形成相关文字材料。阶段性和年度性整理内容应包括:

?1.进一步完善野外实际资料和实物资料核实吻合工作,一般要求作到野外记录、野

外工作手图、野外总图、路线信手剖面图、素描图、照片、实物标本、各类样品等野外实际资料应相互吻合,与此同时,记录者还应及时做好记录本的编录工作。

?阶段性和年度性野外资料的室内整理-2

?2.将各作业组在野外分片填制的野外地质图汇总到一起由项目负责人主持进行系统

连图和接图,以使区域地质图分阶段形成。同时各作业组对野外工作手图上的内容经核实无误后,由各组调查人员逐一据实转投到实际材料图上。实际材料图上表示的内容,应作到与野外工作手图和野外总图上的内容吻合。实际材料图上还需及时转绘室内各类样品测试分析成果,不能因图面负担过重为由,删减舍去某些内容。

实际材料图上有关地质调查内容表示完成后,还应以不同线划符号勾画出地质路线。

新测图只需区别踏勘路线、新测路线和检查路线三种情况即可,而修测图幅除上述三种情况外,尚需对已利用过的前人工作路线和地质点用专设路线符号进行标绘。

?阶段性和年度性野外资料的室内整理-3

?3.及时清理各类实物标本和样品,对各种标本、样品桉照野外记录填表造册登记,

经核实无误和认真筛选后,应根据不同分析测试和鉴定目的需要分门别类填制有关项目的送样单(一式三至四份),及时送样测试。将已经收到的分析测试鉴定成果,逐一加注到野外记录本相应位置处。并将已确定的填图单位代号进行着墨确认。收到分析测试鉴定成果后,项目负责人应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系统检查有关成果的质量,并核对其是否与野外实际相符,若发现有质量不合要求或与野外实际不符的成果,应责成有关人员与成果提交单位联系,妥善加以解决,必要时可另送其他单位检验仲裁。

?4.及时完成实测和修测剖面的整理和剖面图的编制工作。

?阶段性和年度性野外资料的室内整理-4

?5.阶段性和年度性整理工作完成后,应立即组织编制完成相应的阶段性的1:5万区

域地质图,同时编写阶段性总结(半年报或年报),按期提交上级主管部门掌握了解情况,以便及时指导工作。该类总结的编写内容除包含阶段性完成的填图实物工作量和经费使用情况外,尚需突出总结新发现、新进展和存在的重大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对重要发现和进展,均应在总结中突出反映;如获前沿性或应用性重大突破进展,应立即上报中国地调局,以引起上级主管部门关注,给予及时指导,并视需要和可能给予一定人力和财力上的支持

?野外资料验收前的室内整理和野外验收-1

?1.项目组应提交的野外验收资料

?①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简报;

?②全部野外图件(野外工作手图、野外工作总图、实际材料图、实测和修测剖面图

以及专项调查图件等);

?③野外记录本和相册;

?④各种野外资料编录(包括各种样品登记本、标本、化石登记本、矿点检查资料以

及化验、分析测试鉴定等资料);

?⑤修测图幅还应提供有关应用前人资料的各种卡片/资料索引和有关图件,与野外资

料一起进行验收

?野外资料验收前的室内整理-2

?⑥化石鉴定、岩矿鉴定、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成果;

?⑦典型的岩石、矿石、化石和构造标本;

?⑧经过野外检查验证的卫片遥感解译资料;

?⑨项目申请论证报告、任务书、设计书及审批意见、阶段性总结与年简报,各级质

检报告及其它文字资料;

?⑩地质图及相关系列图件编稿草图及简要文字说明

?野外验收

?野外验收必须在野外调查区现场进行,验收组除对项目组提交的全部原始资料进行

认真审查和评价外,还必须到实地进行野外路线和实测剖面抽查,具体审查及评分办法详见附件9。有关部门对野外资料进行评审和实地抽查验收后,必须形成相应的野外评审验收决议书,对图幅野外资料作出系统全面客观的评价。审查所依据的质量标准和精度要求,除参照本―技术要求(暂行)‖和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外,应着重考虑任务书、设计书及审批意见进行评价。若验收中发现存在有重大遗留问题,一般应责成图幅承担单位进行必要的野外复查补课,复查情况应报请主管单位进行核准;若属客观条件困难,野外复查难以达到目的的重大遗留问题,亦可根据实际情况,由野外验收组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最终报告和说明书编写前室内整理工作-1

?①全面整理各种岩石、矿石、矿物、化石、岩相、构造及其它标本,陈列重要的有

关代表性的标本,供编图和编写报告和说明书时参阅、对比;

?②技术人员应对重要的实物标本和光、薄片、微体化石等进行镜下观察或检查鉴定,

加深认识;

?③整理分析各种岩石样品的分析测试鉴定报告,分别编制成册,测试数据按编写报

告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计算,结合标本和其它原始编录材料,综合分析研究,绘制综合性图件和成果图,以及报告所需的插图、插表;

?最终报告和说明书编写前室内整理工作-2

?④根据综合研究及分析鉴定结果,补充和批注(但不得涂改和删去)野外记录和其

它原始资料,对相应的图件亦应予以订正或修改;

?⑤根据古生物鉴定和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结合野外资料确定地层及岩浆岩的时代、

顺序,并进行对比和详细划分,编制图表,选择有意义的典型素材,作为编制报告的基础资料;

?⑥对各种构造现象应结合大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理清构造变形序

列及各序列的变形样式、变形机制及大地构造背景,建立完整的区域构造格架概念;

?最终报告和说明书编写前室内整理工作-3

?⑦根据区域地层、岩浆岩、构造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矿产的关系,分析判断各种矿产

和各种异常的远景及意义;

?⑧填制建立地层序列及相互接触关系、地层特征、岩体特征及地质构造形迹基本特

征等资料卡片或资料索引表。有关卡片表格形式可参考DZ/T0001-91。特殊类型的资料卡片或资料索引表可自行设计;

?⑨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技术要求(暂行)‖的有关规定,拟定调查研究报告和说

明书编写提纲,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同意后,着手编制图件、报告和说明书。

?地质资料计算机信息管理-1

?所有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包括任务书、设计书、月报、半年报、年报、专题

报告、样品登记、工作总结、年度工作安排、野外工作总结、区调报告、地质图说明书及Mapgis制作的相关图件),均应进行计算机的录入与存档管理工作,为了确保有关资料格式的统一(如表格、表格封面、图签等),计算机以模板型式保留相关格式,统一录入和纸质输出。

?地质资料计算机信息管理-2

?所有项目成果资料均应分别在一个文件夹下面分类建文件夹和文件,统一存盘,最

终成果提交时一并刻盘归档上缴,一般文字录入采用Word文档格式,所有图件采用Mapgis格式。一级文件夹采用―××××一带地质矿产调查文件‖;二级文件夹采用月报、年报文件夹,专题报告文件夹、设计书文件夹、设计书附图文件夹,上级来文文件夹,区调所规定和细则文件夹、表格文件夹、样品登记文件夹等。各文件原则上在二级文件夹内直接以文件名形式出现,文件名要求简明扼要,突出文件题目及主要内容。

?区调文件夹日常管理中要做到常备份,确保资料安全。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的编写应以现代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图幅丰富翔实的实际资

料为基础,实事求是地总结客观地质规律。报告编写必须在各种资料高度综合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内容要求全面、重点突出,既不繁琐,又要避免简单化,既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图幅地质研究水平,又要敢于从地球科学国际先进领域的高度和深度揭示深层次规律问题。因此,它既是实际工作成果的总结,同时又是基础地质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很强的实用性。报告编写要有综合性、逻辑性和艺术性,应作到内容真实、文字通顺、主题突出、层次清晰、图文并茂、插图美观、图例齐全、各章节观点统一。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

?1:5万图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的编写按单幅编写。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应根据各图幅的具体任务要求和实际地质素材进行

编写,鼓励在地质报告中应用新理论、新观点总结归纳各类地质资料。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部分)可参考附件3中的提纲编写

?地质图说明书

?说明书的编写一般应在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成稿的基础上将其精简而成,在某种

意义上讲,说明书是调查报告的一份详细摘要。说明书要简明扼要地介绍该图幅主要地质构造特征,编写内容应着力于对图面表示内容的说明和解释,以便于应用资料者阅读图件时对其图面表示内容的确切含义有所了解,并通过阅读地质图和相关说明书,能很快熟悉掌握区域地质情况。从这种意义上讲,一幅地质图的说明书就应该是一份读图指导。因此,要求说明书编写的内容必须言简意骇,突出重点,表述通俗易懂,文字通顺,文图表并用。编写内容应包括图幅交通地理位置、简要自然经济地理状况、区地质调查主要进展、地层岩石、构造以及要求进行调查的专项内容等。

?最终成果验收-1

?最终成果验收时间安排

?最终成果验收一般在野外验收后6个月内进行,由项目承担单位向项目管理办公室

提出验收申请,由项目管理办公室提组成验收委员会进行验收。在最终成果验收前项目组主管单位应进行初审,并评定分数。地质图及地质报告、地质图说明书至少

在验收前20天送达评审员。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部分)编写提纲参见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最终成果验收-2

?最终成果验收的要点

?1.野外验收后补充调查工作的完成情况;

?2.各项综合资料与原始资料的吻合程度;

?3.测区的地质新成果、地质报告与地质图说明书的水平;

?4.地质编稿原图内容、精度及编绘质量;

?5.各项原始资料归档的质量。

?最终成果验收-3

?最终成果验收提交的有关资料

?1.作者原图(1:50000);

?2.编稿原图(1:50000)

?3.地质图(1:50000)

?4.地质报告和地质图说明书;

?5.按规定整理好的各类原本档案资料;

?6.实际材料图、各类样品测试及鉴定

?最终成果定稿、出版与资料归档

?最终成果验收通过后,地质图、地质报告、图幅说明书必须按最终成果验收提出意

见进行修改,并进行全面检查,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方可进厂印刷或归档。

?地质图和地质报告、图幅说明书一般在最终成果验收通过后五个月内进厂出版,有

关相应资料应按有关规定归档。

?地质资料归档按相关文件执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4年8月

?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

?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是提高测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地质特征,大

致查明成矿条件,发现新矿(化)点,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地质矿产填图的基本要求

?(1)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特别是要充分

利用1 ∶ 2.5万遥感解译成果、遥感影像图,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2)地质矿产填图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地质矿产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区内地质、矿产研

究程度和填图质量。必须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地质矿产填图的基本要求

?(4)地质矿产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

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对做过1 ∶5万区调的地区,可根据区域矿产调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修测的主要任务是实测矿产和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区和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对于未开展1 ∶5万区调的地区,地质填图应达到1 ∶5万地质简测程度。

?地质矿产填图的基本要求

?(5)地质矿产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

1:5万比例尺,野外手图应为1:2.5万比例尺,无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

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1:2.5万比例尺。使用GPS定点。

?(6)地质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

质作用及矿化作用等特征。

?(7)矿产研究程度: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

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石特征、矿石工业利用性能等。

?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

?(1)沉积岩

?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基本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

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

?建立地层层序和填图单位。

?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

?(2)侵入岩

?基本查明侵入岩体、脉岩的形态与规模、产状、矿物成分、岩石类型、结构构造、

包体、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

?基本查明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作用、同化混染作用以及分异作用特征,

并圈定内外接触带、捕虏体或顶盖残留体,测量接触带产状。

?探讨侵入体的侵入期次、顺序、时代、与围岩和矿产的关系及时空分布、控矿特征。

?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

?(3)火山岩

?采用火山地层-岩性(岩相)双重方法填图。

?研究火山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层面构造和接触关系。基本查明火山岩层的层序、

厚度、产状、分布范围、沉积夹层及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正确定名和划分岩石地层单位。

?划分火山颈相、次火山相、喷发相和喷发—沉积相。

?调查研究火山机构、断裂、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

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

?研究探讨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的关系。

?确定火山喷发时代。

?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

?(4)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要研究各种类型变质岩石的特点和变质作用。

?浅变质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注意运用相应的填图方法进行工作。

?中深变质岩系根据变质、变形作用特征及其复杂程度以及岩石类型,划分构造-地层

单位、构造-岩层单位、构造-岩石单位,建立地层层序。

?接触变质岩石应着重研究接触变质带、矽卡岩带分布、物质成分、规模、形态、产

状和强度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基本查明变质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变形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接触关系,并建立序次关系,恢复原岩及其建造类型。

?调查研究各类变质岩内的含矿层、含矿建造及矿产在变质岩中的分布规律,变质岩

石、变质带、变质相对矿床、矿化的控制作用。对含矿层能单独划分地层单位的要单独划分。

?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

?(5)第四纪地质

?第四纪地质体大致按时代、成因类型划分填图单位。含矿层位为第四系时要大致查

明第四纪沉积物的物质成分、厚度及时空分布。

?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

?(6)构造

?基本查明构造的基本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

特征。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探讨不同期次构造叠加关系及演化序列。

?观察褶皱、断裂构造或韧性剪切带、新构造运动等构造活动对沉积作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矿化蚀变、成矿的控制作用、对矿体的破坏作用以及矿体在各类构造中的赋存位置和分布规律。

?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

?(7)矿产

?观察研究含矿层、蚀变带、矿化带、矿体以及与成矿有关的侵入体、接触变质带、

构造带等的种类、规模、展布范围、产状、形态及其空间变化,并取化学分析样和采集标本。

?观察研究矿石质量特征、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矿石

品位、有关物理化学性质。

?地质矿产填图精度要求

?实测地质剖面精度要求

?实测地质剖面应选择地层和其它地质体出露相对齐全、层序完整、化石丰富、顶底

清楚,接触关系、标志层、相带清晰,岩性、岩相及厚度具有代表性、基岩露头较好、构造简单的地段。

?一般在一个测区按沉积地层、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填图单位要求测制1-2条代

表性实测剖面,比例尺以不小于1:1万,一般以1:5千为宜。对与成矿有关的主干构造带,也要测制代表性构造剖面。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岩矿鉴定样或岩石化学样、岩石地球化学样等必要的样品。如有符合要求的实测剖面,可部分和全部参照使用。

?实测地质剖面精度要求

?实测沉积岩地质剖面目的是了解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结构、岩相、构造特

征、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和填图单位。研究岩层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含矿性和相互关系,确定成矿时代;

?测制侵入岩剖面目的是了解不同侵入体的岩石学特征,研究其序次关系、含矿性和

侵入时代等;

?实测地质剖面精度要求

?测制火山岩剖面目的是研究火山构造、划分火山岩岩石地层、岩相、岩石组合与序

列、喷发旋回等基本特征,建立火山岩填图单位。

?测制变质岩剖面的目的是确立变质岩构造-地层(岩层)或构造-岩石地层填图单位。

研究各填图单位的岩石类型、矿物组份、接触关系、序次、变形变质特征。

?根据实测剖面测量的结果,编制综合地层柱状图。

?填图单位划分精度要求

?沉积岩区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到组作为基本的填图单位,对其中与成矿有关的岩

层、含矿层、含矿标志层等应以非正式单位单独表示。

?侵入岩按侵入体为基本的填图单位,尤其要注意对与成矿有利的侵入体的划分,对

岩相带、蚀变带等要表示在图上。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 第一章调查要点 1、不稳定斜坡 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不稳定斜坡与建筑物的平面关系(如:房屋与高陡边坡的距离)。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斜坡稳定性调查表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该斜坡具备失稳条件: (1)各种类型的危岩体; (2)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 (3)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 (4)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 (5)顺坡走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或凹腔深度大于裂隙带; (6)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 (7)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 (8)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 (9)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

2、滑坡 (1)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滑动会影响和危害的区域),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 (2)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3)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和组合关系,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如拉张、剪切、鼓胀裂缝等,藉以作为滑坡体平面上分块、分条和纵剖面分段的依据,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 (4)通过裂缝的调查,藉以分析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滑坡体上裂缝纵横,往往是滑动面埋藏不深的反映;裂缝单一或仅见边界裂缝,则滑动面埋深可能较大;如果基础埋深不大的挡土墙开裂,则滑动面往往不会很深;如果斜坡已有明显位移,而挡土墙等依然完好,则滑动面埋深较深;滑坡壁上的平缓擦痕的倾角,与该处滑动面倾角接近一致;滑坡体的差速裂缝两壁也会出现缓倾角擦痕,同样是下部滑动面倾角的反映; (5)对岩体滑坡应注意调查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若这些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空面倾角,则很可能发展成为滑动面。对土体滑坡,则首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接触面构成的滑带形态特征及控制因素,其次应注意土体内部岩性差异界面; (6)调查滑动体上或其邻近的建、构筑物(包括支挡和排水构筑物)的裂缝,但应注意区分滑坡引起的裂缝与施工裂缝、填方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自重与非自重黄土湿陷裂缝、膨胀土裂缝、温度裂缝和冻胀裂缝的差异,避免误判; (7)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变迁情况等; (8)围绕判断是首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进行调查。 表2 古(老)滑坡的识别标志

第八章特殊土的工程地质评价

第八章特殊土的工程地质评价 学习目标:了解工程中常遇到的特殊土的形成、特性、分布范围及处理方法。 学习重点:湿陷性黄土,软土及粘土的成因、分类、工程性质及处理方法。 学习建议:抓住特殊土的主要工程地质特性,掌握特殊土地及的处理方法。 我国地大物博,地质条件复杂,各类土由于形成时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质成分不同而具有显著不同的特殊工程性质。特殊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如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等干旱、半干旱地;红黏土主要分布于西南亚热带湿热气候地区;膨胀土主要分布于南方和中南地区;多年冻土及盐渍土主要分布于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8.1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土一般是指非饱和的不稳定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遇水后发生显著的沉陷。湿陷性土在地球上分布很广,主要有风积的砂和黄土、次生黄土状土、冲积土、残积土;还有可溶性盐胶结的松砂、分散性粘土以及盐渍土。其中,以湿陷性黄土的分布面积最广。 1.湿陷性黄土的形成 黄土是在风的搬运作用下沉积,没有经过次生扰动、无层理、含大孔隙的黄色粉质碳酸盐类沉积物。其它成因、黄色、具有层理和夹有砂、砾石层的土状沉积物称为黄土状土。黄土和黄土状土(以下统称黄土)在天然含水量时,一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但遇水后,在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有的会产生大量的沉陷变形,有的却并不发生湿陷。前者称为湿陷性黄土,后者称为非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在自重压力作用下产生湿陷性的)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产生湿陷性的)。影响黄土湿陷性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为天然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黄土的天然孔隙比越大,则湿陷性越强;黄土的湿陷性随其天然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弱;当含水量相同时,黄土的湿陷量将随浸湿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给定的天然孔隙比和含水量的情况下,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湿陷量将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黄土天然孔隙比一般在1.00左右,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含量在60%以上),含大量的可溶盐,颜色为黄色或褐色,天然剖面形成垂直节理,一般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 2.湿陷变形的特征指标 衡量黄土湿陷性变形特征的指标主要有三个:湿陷系数、湿陷起始压力和湿陷起始含水量。 1)湿陷系数δs:湿陷系数是单位厚度土样在规定的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所产生的湿陷量。δs可通过室内侧限浸水压缩试验确定。湿陷系数的大小反映了黄土对水的湿陷敏感程度。δs越大,表示土受水浸湿后的湿陷性越大。一般认为:δs≤0.03,为弱湿陷性;0.03<δs≤0.07,为中等湿陷性,δs>0.07,为强湿陷性。 2)湿陷起始压力psh :黄土在某一压力作用下浸水后开始出现湿陷时的压力叫湿陷起始压力。如果作用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压力小于这个起始压力,地基即使浸水,也不会发生湿陷。psh值常通过室内浸水压缩试验和现场浸水载荷试验确定。黄土规范规定,当按室内试验确定时,可在p~δs曲线上取δs=0.015所对应的压力作为湿陷起始压力;当按载荷试验确定时,应在p~δs(δs为浸水下沉量)曲线上取其转折点所

市场调查的方式和步骤

第二章市场调查的方式和步骤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市场调查的原理和步骤、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掌握市场调查的类型;重点掌握市场调查的方式。 市场调查是应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全面、正确及时地搜集、整理和分析市场现象的各种资料的过程,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市场现象的调查研究活动。 第一节市场调查的类型与方法 一、市场调查的类型 从各种角度分类,将市场调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利于对市场调查全面系统的理解,也有利于市场的实践中明确调查目的和确定内容。 1.根据购买商品目的不同,分为消费者市场调查和产业市场调查 消费者市场,其购买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或家庭生活需要,它是最终产品的消费市场,是社会再生产消费环节的实现。消费者市场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消费者需求数量和结构及其变化。 产业市场也称为生产者市场,其购买目的是为了生产出新的产品或进行商品转卖。产业市场是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的消费市场,涉及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产业市场调查主要是对市场商品供应量,产品的经济寿命周期,商品流通的渠道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 2.根据商品流通环节不同,分为批发市场调查和零售市场调查 批发市场调查主要是从批发商品交易的参加者,批发商品流转环节的不同层次,批发商品购销形式,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规模等方面进行;着重掌握我国批发市场的商品交 易状况,分析商品批发市场的流通数量、流通渠道与社会生产的关系和零售市场的关系等。 零售市场调查主要是调查不同经济形式零售商业的数量及其在社会零售商品流转 中的比重,并分析研究其发展变化规律:调查零售市场的商品产销服务形式;调查零售商业网点分布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调查消费者在零售市场上的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调查 零售商业的数量和结构等。 3.根据产品层次、空间层次、时间层次不同,可区分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市场调 查市场调查按产品层次不同,分为很多不同商品类别或商品品种的市场调查。如按市场商品大类可分为食品类、衣着类、文化体育用品类、日用品类、医药类等。另外还可进行进一步的区分,如在食品类中可区分为粮食类、副食类、蔬菜类等等。 市场调查按空间层次不同,分为国际市场调查和国内市场调查。进行国际市场调查对于正确认识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体系都有直接作用。而国内市场调查又可分为全国性、地区性市场调查,还可分为城市、农村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按时间层次不同,分为经常性、一次性、定期性市场调查。经常性市场调查是对市场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连续的观察;一次性市场调查则是为了解决某种市 场问题而专门组织的调查:定期性市场调查是对市场现象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的一次调查。 4.根据市场调查目的和深度不同,可区分为探索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因果关系 调查和预测性调查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如下: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路计路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2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 1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 2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延伸1~4km。缓状 6纵 台角 无 冷天大 为最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DOC)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2015年12月 目录 0前言 (3)

1基本灾情 (3)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3) 2.1自然地理条件 (3) 2.2水文气象条件 (3) 2.3地形地貌 (4) 2.4地层岩性 (4) 2.5地质构造 (5) 2.6工程地质条件 (5) 2.7水文地质条件 (5) 2.8区域地壳稳定性 (6) 3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6) 3.1灾害规模、特征 (6) 3.2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6) 4地质灾害现状危害及发展趋势 (8) 5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 (8) 5.1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 (8) 5.2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 (8) 6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8) 7应急调查准备和安全问题 (8)

0前言 1基本灾情 2014年9月2日13时19分,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青干河支流锣鼓洞河左岸的杉树槽发生重大岩体滑坡。初步估算,滑坡体总面积3万m2,估计总方量约80万m3。滑坡地点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三星店村2组、3组交界处,距离青干河河口约5.15 km。滑坡导致G348国道约200m损毁中断,大岭电站3栋房屋被掩埋,损毁柑橘园约60亩,损毁镇村公路2条450m,16个村(居委会)133个供电台区全部停止供电,紧急转移撤离沙镇溪初级中学师生、当地村民、电站职工家属共计953人,估算直接经济损失3220万元。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1自然地理条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与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的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临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县境东起茅坪新集镇凤凰山(新县城所在地),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田坝乡懒板凳垭。县境东西最大横距离66.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离60.6公里。秭归县版图面积2427平方公里。据2010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秭归县国土实际总面积22.74万公顷。本次调查的杉树槽滑坡位于秭归中部的沙镇西镇流锣鼓洞河左岸。 2.2水文气象条件 滑坡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19℃,多年平均降雨量1 493.2 mm.降雨具时段和频度相对集中的特点,雨季多暴雨,一日最大降雨量达358 mm.年降雨量由南向北、从低到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的编写要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目的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人为中心”,即以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调查研究和保护为中心,为科学规范地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服务,为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和地方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服务,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防治对策。 二、工作任务 (一)一般进行1:50000以地质灾害为主的综合调查,对居民点、重要经济工程区,特别是集镇,查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 (二)查明和预测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调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强度、范围、历史、已造成的危害和未来趋势; (三)调查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水土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提出民居建设的生态地质对策; (四)评价工作区地质环境和各种地质灾害体的稳定状态,预测评价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斜坡稳定性等地质灾害,预测其发展趋势; (五)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六)建立地质灾害GIS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 (七)对重点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 三、工作内容

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地质灾害诸灾种的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研究 (一)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综合性的,以各种地质灾害为主,同时兼顾相关的地质环境、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灾种的地质环境、成灾历史、目前动态和可能的危害等: 1、崩塌; 2、滑坡; 3、泥石流; 4、岩溶地面塌陷; 5、地裂缝; 6、斜坡稳定性; 7、胀缩土; 8、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9、固体废弃物;10、采矿、采石和边坡开挖诱发的地质灾害;11、矿坑排水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12、特殊地质环境因素;13、地方病;14、水土流失。 (二)评价内容 分以下三个层次建立研究区的概念模型和量化模型,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的时空规律预测。 1地质灾害发育度——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的现状评价指标/方法筛选; 2地质灾害风险度——风险评估/单因子分析、多因子分析 分析因子包括:地形地貌、岩组、地质结构、降雨、地表水、地下水、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区域地质环境等的空间相关/时间相关分析; 3地质灾害危害度——危害强度+易损性分析。 四、综合研究的技术要求与技术路线 (一)工作标准 执行的技术标准: 1、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标准(1:2.5万—1:5万),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1999; 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

市场调研常用方法

市场调研常用方法 一、产品置留访问 定义: 将某种产品给被访者使用,并对其使用前后消费行为及心理的不同进行调查。优点: 可以了解产品使用前后情况的不同之处。 缺点: 1、需要花费较高的调查费用。 2、访问员需要较高的责任心,并与被访者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 3、调查的周期较长。 适用方面: 新产品投入市场前的使用效果调查。 二、电话调查 定义: 指由访问员通过电话向被访者询问问题、搜集资讯的方法。 优点: 1、整个项目的访问时间短。 2、节省费用。 3、可以解除对陌生人的心理压力。 4、问卷较简单,对访问员的要求较低。 缺点: 1、无法访问到没有电话的单位或个人。

2、只能得到简单的资料。 3、无法深入了解情况。 4、无法出示卡片、照片等相关资料。 5、无法了解被访者当时的态度,难以辨别答案的真伪。 6、拒访情况较多。 适用方面: 样本数量多,调查内容简单明了,易于让人接受。 三、二手资料法 定义: 通过找各种媒体发表的文章或文献的方法来搜集相关资料。 优点: 搜集到的资料范围广,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各种类型的资料。与其他调查方法相比,省事、省力。 缺点: 难以考察资料的真实性及调查样本的代表性。 适用方面: 1、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2、搜集政府的相关行业政策。 3、搜集来自同行或相关行业在博览会、交易会、展销定货会或学术交流会议上的资料。 四、拦截调查

定义: 指的是在一些固定范围内(例如商业区、商场、街道、医院、公园、报摊等)拦截行人进行面访调查。 优点: 1、整个项目的访问时间短。 2、可以在访问进行时对问卷真实性及品质进行控制。 3、可以节省抽样环节和费用。 缺点: 1、由于在固定场所,容易流失掉不到该场所去的群体。 2、不能耽误被访者太长时间。 3、被访者中途拒答的情况可能发生。 适用方面: 项目时间短,能够清晰地定义被访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各方面特征。 五、入户调查 定义: 指访问员到被访者的家中进行访问,直接与被访者接触,利用结构式问卷逐个问题地询问,并记录下对方的回答;或是将问卷交给被访者,说明填写要求,等待对方填写完毕稍后再收取问卷的调查方式。 优点: 1、直接与被访者接触,可以观察他(她)回答问题的态度。 2、严格的抽样方法,使样本的代表性更强。 3、能够得到较高的有效回答率。 4、对于不符合填答要求的答案,可以在访问当时予以纠正。

市场研究常用的调查方法都有哪些

市场调研常用的调查方法都有哪些? 一般分为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 定性调查包括:小组座谈会、深度访谈、专家意见法、投影技法、观察调查。 定量调查包括:电话调查、神秘顾客、入户访问、拦截访问、邮寄调查、网上调查。 什么是小组座谈会? (1)小组座谈会 小组座谈会(简称FG,Focus Group),是市场调查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定性的调查方法,由8-12人为一组在一名专业主持人的引导下对某个主题或者概念进行深入的讨论。小组座谈会通常是在设有单透镜和监听装置的会议室完成的。 小组座谈会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被访问者对一种产品、概念、想法或者组织的看法,从而获取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 小组座谈会的关键远远不止一问一答的简单交流方式,它是借用了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动力”的概念,即在小组中来自各种生活和各种职业的人们,当被鼓励主动表现自己而不是被动回答问题时,他们会对某一主题表达出更全面和更深入的看法,尽管被访问者自己没有感觉。在座谈会中,避免直截了当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间接提问来引发激烈的讨论,而讨论所带来的信息是通过直接面谈所不能达到的,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越辨越明”。小组座谈会通常用于解决一些了解消费者行为、需求和态度的问题,所获得的结果是定性的。同时,它也是在定量调查之前必要的步骤之一,小组座谈会的一些结果可以做为定量调查问卷设计的基础。 (2)小组座谈会使用状况 自从十年前小组座谈会被应用在市场研究领域以后,大多数的市场调查公司、广告代理商和消费品生产厂商都广泛使用这种方法。据统计,每年各种商业用户花在小组座谈会的开支超过了4亿美元,世界著名的Leo Burnett 公司每年组织350多个座谈会,博士伦公司(Bausch & Lomb)的隐形眼睛产品大多是通过小组座谈会的调查方式确定的,高露洁-棕榄公司(Colgate-Palmolive)的产品开发也得意于小组座谈会。 (3)小组座谈会的实施 小组座谈会的流程如下图表示:。 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掌握工作流程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工作流程失误会导致小组座谈会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错误,甚至导致失败。 座谈会环境 由于定性调查包括深入的面谈和讨论,对被调查者来说,小组座谈会是一种了解消费者隐藏动机的方法。因此,小组座谈会通常是在专业的测试室中进行的,采用不被被调查者发现的现场观察(如使用单面镜和闭路电视设备)、录像和录音设备对全程进行记录,便于事后分析。 征选参与者 参与者是通过不同的方法被邀请的。常见的方法有商业街上的随机选取、随机电话邀请以及依据数据库进行邀请等。实际上,被邀请者通常是有条件限制的,测试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事先设计好一些条件,对被测试者进行筛选,只有满足条件的合格的被测试者才能参加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方法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方法 (2011-03-23 17:54:39) ▼ 王宇 1确定位置 对照地形地质图或其它带地理底板的图件,询问、对照确定所处位置。 应用简便的GPS测定灾点的地理坐标和高程、方向。 应用地质罗盘确定坡面产状。 2了解灾情及发灾过程 认真听取当地干部的汇报,收集汇报材料,记录灾害损失情况、近期天气情况、灾害发生时间及过程、目前地质体的活动情况、灾害救援情况。 向当地灾民询问灾害损失、灾害发生时间及过程、灾害表现形式、有关成灾地质作用的表象、河流动态和降雨情况等。 现场调查核实灾害损失情况。通过灾害现场的观察,统计记录现场人员及财产损失的数量、毁坏程度,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第四条的标准确定灾害程度分级(表1)。 表1 地质灾害灾度分级标准

调查分析确定地质作用类型。通过现场地质作用途径和痕迹、堆积体土石成分、结构的观测、堆积体规模的测量,确定地质作用的类型、规模等级,掌握具体形态数据,譬如:滑坡体的长、宽、厚度、体积,确定成灾地质作用的类型。 3调查地质灾害成因 3.1地质环境条件 调查容:①地形地貌,崩塌陡崖地形地质特征,滑坡山体的地形地质特征,泥石流的流域地形地质特征;②岩体工程地质特征;③土体工程地质特征;④地质构造;⑤水文地质条件等;⑥地震活动情况。选择及规划调查路线。符合地质规律,安全,有利于全面观测。 勤于观测记录、拍照和素描。

主要针对地质环境中导致灾害发生的脆弱性问题进行观测,确定地质灾害形成的不良地质环境因素。譬如高陡的斜坡、松散的岩土、暴雨活动情况、强烈的地表水流侵蚀等。 注意量力而行,确保人员安全。 3.2人类活动的影响 调查容:通过观测和访问,调查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造,以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譬如土地开垦、耕种,建筑、道路、水利工程建设的切坡和填土、对地表径流的改变、增加坡体荷重,采矿活动,弃渣不合理堆放,地下水开采或疏排等。 认真调查分析这些活动与成灾地质作用的关系,包括空间位置、时间上的关联,确定这些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3.3地质灾害活动痕迹调查 调查容:①崩积体的分布围、高程、形态、规模、物质组成、分选情况、块度、架空情况和密实度,崩塌方式、崩塌块体的运动路线和运动距离;②滑体形态及规模,后缘滑坡壁的位置、产状、高度及其壁面上擦痕特征;滑坡两侧界线的位置与性状;滑动的方向、滑距等; ③泥石流残留在沟道中的各种痕迹和堆积物特征,推断其活动过程、泥石流性质和规模等。 分析整个地质作用过程。 3.4引发因素确认

工程地质读书报告

土木1003 李雪20101153 关于民用建筑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读书心得体会 一、民用建筑概述 民用建筑即非生产性建筑,指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具体分类: 1、居住建筑 住宅建筑:住宅、公寓、别墅等 宿舍建筑:单身宿舍、学生宿舍、职工宿舍等 公共建筑 教育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 办公建筑:各级立法、司法、党委、政府办公楼,商务、企业、事业、团体、社区办公楼等 科研建筑:实验楼、科研楼、设计楼等 文化建筑:剧院、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展览馆、音乐厅、礼堂等 商业建筑: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菜市场、旅馆、饮食店、银行、邮局等体育建筑: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等 医疗建筑: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中心、急救中心、疗养院等 交通建筑:汽车客运站、港口客运站、铁路旅客站、空港航站楼、地铁站等司法建筑:法院、看守所、监狱等 纪念建筑: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塔、故居等 园林建筑: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场、旅游景点建筑、城市建筑小品等 综合建筑:多功能综合大楼、商住楼、商务中心等 2、民用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基础: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担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 墙体和柱: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结构中,柱是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 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包括底层地面和中间的楼板层。 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平时上下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门窗:门主要用做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次要组成部分: 附属的构件和配件:如阳台、雨篷、台阶、散水、通风道等。 二、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即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可理解为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为确保土木工程活动的安全与稳定,地质环境需要满足以下三点基本要求:

市场调研方法和策略

市场调研方法和策略 市场调研流程的步骤: 1. 确定市场调研的必要性 2. 定义问题 3. 确立调研目标 4. 确定调研设计方案 5. 确定信息的类型和来源 6. 确定收集资料 7. 问卷设计 8. 确定抽样方案及样本容量 9. 收集资料 10. 资料分析 11. 撰写报告 市场调研是一个令很多中小企业营销管理者感到迷茫的问题:人力上,既没有专职的市调人员,更没有独立的市场部门;财力上,请不起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而市场调研工作又不能不做,不做就不知道你要讨好的对象是谁,他在想什么,做什么;不做就不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怎么做的和将怎么做……。在这里,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一、中小企业市场调研的职责担当 中小企业一般没有独立完整的市场部门,关于市场调研工作的职责担当问题,有人讲应由总经理室去做,也有人讲应由销售部门代劳,笔者认为:在没有独立的市场部门并且近期也不打算建立市场部门的情况下,最好把此项工作交由总经理室,并由专职信息人员负责。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1.很多中小企业的销售工作是由总经理直抓或兼管,总经理室作为幕僚单位,有必要把握市场动态,供总经理决策参考。 2.总经理室与总经理最为贴近,便于总经理指导市场调研工作及查阅参考市场信息。 3.总经理室作为公司的“中枢神经”,由它来策划和执行市场调研工作与管理的基本原则不矛盾。当然,在策划调研活动时,必须以市场和销售为导向,并充分听取销售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二、市场调研的具体执行 市场调研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即便是具备独立的市场部门、专职的市调人员的大公司,市场调研工作也不是由市调人员“包干到底”的,市调人员的工作是负责策划、组织、指导、控制调研活动,对中小企业而言,具体执行工作可借助于销售人员。 1.由公司销售人员借工作之便进行调研或临时执行调研任务。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云南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50000)是《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修编(2010~2020)》和《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3~2020年)》中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此项工作是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完成后,对全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是对监测预警、工程防治、避灾搬迁等相关工作的技术支撑。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实际,特拟定本要求。 一、基本要求 调查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调查重点。 (1)滑坡、崩塌、泥石流调查,结合调查区实际,参照《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08-02)的相关规定。 (2)其他地质灾害调查,参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国土资源部,2006年10月)的有关要求。 (3)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库建设,按《1:50000地质灾害调查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10年2月)执行。 二、补充要求 总结2013年度地质灾害详查工作经验,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在上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如下补充要求。 (一)调查 1、遥感 (1)超前安排遥感资料处理和调查解译工作,重视远程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为

地面调查、工程地质剖面布置、重点调查区确定、调查路线优化等提供依据。 (2)重点地段的遥感解译和地质灾害测绘,尽量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如SPOT-5、IKONOS、Quick Bird等)、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规划图(1:1万)和土地“二调”资料。在地质灾害发展动态分析中,鼓励进行多时相遥感影像对比,深化地质灾害发生、发展及危害特点的研究。 2、地面调查测绘 (1)以地质灾害隐患点核实和危险程度判定为核心,调查工作量不按点、线、面均匀布置。对山区、丘陵区及位于盆地周缘沟口的居民点都应进行现场调查,无灾点的居民点填地质环境情况说明表,有灾点的按类型填调查表。 (2)针对地质环境脆弱、受地质灾害威胁较大的城镇和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部署1∶1万地质灾害测绘工作。 (3)工程地质剖面测制优先部署在典型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第四纪地质作用活跃、人为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强烈的地段。 3、典型灾点勘查 本次详查原则上不部置钻探、槽探、浅井及物探等勘探工作,典型灾点的解剖分析可收集利用区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成果资料。 4、灾/险情划分标准 地质灾害灾(险)情等级的划分采用以下标准: 5、记录和填表 (1)对存在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表上应注明责任单位、分管部门;在原有隐患点核查中,应调查已采取的措施(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

堤基地质结构分类及堤防工程地质评价方法

堤基地质结构分类及堤防工程地质评价方法 摘要:以我省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为例,对堤基地质结构分类进行了探索。对堤防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对堤防工程地质问题的定量评价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堤防堤基地质结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方法 堤防工程地质条件是堤防设计的基础。堤基地层的结构、组成及其承载性能、抗滑性能、渗透稳定性能等的评价是堤防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堤防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面准确地发现、分析工程地质问题并做出相应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核心内容。我省位于黄河及长江的中上游地区,河道众多,堤防线长,如何针对我省河道及堤防地质条件的特点,对堤防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研究评价,是地质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之一。 1地基地质结构是堤防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 任何工程建筑都离不开它所依托的地质体,堤防工程建筑也不例外。堤防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根据堤防工程地基地质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堤防工程的基础型式及埋置深度。相应的,堤防地基地质结构类型不同,其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也有所不同。因此,只有查明堤基地质结构类型,才能从本质上把握堤基岩土性状、组合特点、水文地质条件等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并依据工程性状,合理划分地基地质结构类型,对所暴露出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从而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和方案。 我省大部分范围属黄河流域,少部分范围属长江流域,还有部分区域为内陆河。河网纵横,河道变化较大,堤基地质结构较为复杂。但总的特点不外乎为山区堤基地层以基岩为主,而河流冲洪积盆地、冲洪积平原及平原地区则以第四系松散层为主。根据堤基地层结构特点及工程性能、岩性组合、层位埋深等综合分析,我省堤防地基大体可分为3大类,8个亚类,各类结构特征、主要分布位置见表1。 2堤防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方法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在于从研究工程地质问题的表征出发,分析其原因、性质、形成和发展过程,找出堤防工程地质问题的控制因素和影响因素,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总结、分段、归类,为堤防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因此,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堤防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及分段归类问题。而堤防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堤基稳定问题、堤防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堤身稳定问题。 2.1堤基稳定问题及评价方法 2.1.1堤基承载力性能及沉陷变形问题 如表1所示,Ⅰ1及Ⅲ类堤基地层或以粘性土为主,或各类松散层呈互层状且极不均质,此类堤基地层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天然强度较低,且具弱透水性,软~流塑状,固结排水时间长,且具高压缩性及触变、流变性,在上部载荷作用下,可引起大堤不均匀沉降,导致大堤下沉、堤身裂缝。因此,应进行适量的现场静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查明地基土的形成年代、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厚度以及上覆下卧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并考虑堤防特点,最终做出正确评价。 我省各河流堤基地层除Ⅰ1及Ⅲ类为土堤基地层外,大部分河流堤基地层以砂砾卵石层及基岩类为主,此类堤基地层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其承载性能较好,堤基承载力一般大于300kPa,具有较好的地基承载力,能满足防洪堤基础强度要求。堤基地层不存在沉陷变形问题。 另外,对Ⅰ2及Ⅲ类堤基中,还可能存在有厚度较大的粉细砂堤基层,而堤基层均位于堤防工程之下,为饱水地基。故此类饱和砂土层还有可能发生震动液化而引起堤基失稳,造成大堤下沉、滑动。对此类地基,应进行液化判别。室内土工试验以颗粒分析为主,现场则以标准贯入试验为主,同时,还需查明此类土的成因类型及时代、地下水位埋深、工程区地震烈度,必要时还需进行土的波速试验。对此,《堤防工程设计规范》附录A及《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录N已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只有查明了饱和砂土的液化可能性,才能对此类堤基提出相应的堤基处理措施。如我省黑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水工环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1、各项目开工前或调绘范围变动过大时必须进行“GPS”坐标校正,野外调绘过程中宜采用手持“GPS”与现场地形地貌相结合定点,力求坐标“误差”最小化; 2、调绘记录文字应与剖面示意图、地质照片相结合,记录资料应准确可靠、条理清晰、文图相符,观测点要素(编号、位置、方位、标高或相对高差等)不能遗漏,对地形地貌等共性记录可适当简化;重要的地质观察点需(地层分界、断层、褶皱、矿井、滑坡、岩溶漏斗、地下河进出口等)附地质照片,照片文件名称与地质点名称一致,当同一地质点有多张照片时,建立文件夹,具体文件用加上-1、-2等标明(地层分界、构造、滑坡、地下河、溶洞及工点地段必须有照片); 3、在野外地质调绘过程中对重要地质点,应绘制剖面图示意图;当小范围内地质构造较为强烈或存在地下河、连通溶洞时,应绘制多点剖面示意图; 4、野外地质调绘过程中各工作小组须现场将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分界标绘于野外用图上,并且连线;地层分界、断层、向斜、背斜、地下河等应追索; 5、在地质点记录过程中,须注意沿途地质现象、并适当描述记录; 6、对断层描述要详细,应描述其性质、产状、胶结性、破碎程度、影响宽度、富水性等,当断层性质不明时,可适当简化; 7、沟谷深切、地形聚变、岩溶漏斗及落水洞串珠发育、井泉带状发育等地段应引起重视,这一般是强构造发育地段(多为断裂、褶皱所致); 8、各工点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地质观测点,并且详细记录观测点内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层、节理产状、地质构造、表层土类别、厚度、观测点附近植被、水文地质情况等,隧道进出口及各类桥地段适当描述人文、交通等概况) 9、当日野外工作结束后,各小组须当天对野外观测点的坐标、照片、井泉流量等电子文档化; 10、本细则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办理。 起草人:湖南地勘局416地质队刘声凯

市场调研需要的步骤和方法

市场调研需要的步骤和方法 不同的研究人员对市场调研步骤的划分虽说“大同小弄”,但不同之处可体现出研究人员对市场调研的认识差弄。而有些认识的偏差我认为是需要及时纠正的。 把市场调研这样复杂的工作,简单清晰地分为若干步骤,其本身是有误导作用的。但为了书面沟通的需要,我们不得不这样做。至于工作步骤划分有粗有细,也十分正常的。然而,我发现对市场调研步骤的划分出现了各种偏差,当这些偏差常见诸于报刊书籍时,其误导作用更显得不容忽视,窃以为应该迅速加以纠正。以下列出了几条市场调研的步骤的偏差: 偏差之一:为追求步骤的具体化,而把某种特殊调研方法的步骤当作一般的市场调研步骤。 最常见的是把问卷访问法(Questionnaire)的步骤具体化,称之为市场调研的步骤。这样就很容易使读者和刚进入该行业的同仁误以为问卷访问就是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方法常用的有二手资料收集法(Secondary Research)、访问法(SurveyResearch)和实验法(ExperimentaI Research)。而问卷访问只是访问法的一种而已。如果我们更进一步地严格认真的话,实际上,问眷访问只是一种收集信息的技术,早已有更多的调研技术可与之平起乎坐,如观察法(Observation)、态度量表法(Attitude Scales)、投射和深度访谈(ProJective Techniques and Depth lnterviews)等等。 出现这种认识偏差的同仁,可能是对市场调研没有全面了解,对先进的调研方法和技术知之甚少。 偏差之二:详述次要环节,丢弃重要步骤。 我见到这样的调研程序设计,其第一步骤便是“调研方案设计与提交”。我还见过这样的调研程序,第一步是“客户的要求”,第二步便是“计划建议书的提交”。我认为这些操作者属于就调研而调研的人士,他们忽视了市场调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市场调研的目的是为经理人员更好地决策提供有效信息。调研程序设计中缺少“背景情况的认识”和“调研问题的明确”这两个重要步骤,恰恰反映出现阶段大量的调研不能帮助经理们决策的原因所在。 我认为正确的市场调研步骤应该这样设计划分: 1.明确客户所面临的管理决策问题,也就是背景情况的认识。 这一步骤在经理人员无法清楚理解和表述其问题所在时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客户似乎提出了其面临的决策问题,但还是要根据背景情况分析。 H国一著名汽车厂家要在我国投资建立一摩托车生产厂,他们一开始提出的决策问题是“哪里投资环境好?”,并且把浙江萧山定为调研对象,这是个实地考察的调研方案。然而,调研刚开始就发现他们的决策问题首先应该是“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摩托车政策是什么?”,从而成为一个只需二手资料收集法就能解决的问题。

西藏自治区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施细则(试行)

西藏自治区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 施细则(试行) 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2015年12月

目录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总则 (1) 3 基本要求 (2) 4 调查区分级 (3) 5 调查方法 (5) 6 地质环境调查 (9) 7 滑坡灾害调查 (10) 8 崩塌灾害调查 (13) 9 泥石流灾害调查 (15) 10 不稳定斜坡灾害调查 (18) 11 地面塌陷灾害调查 (19) 12 地面沉降灾害调查 (20) 13 地裂缝灾害调查 (21) 14 潜在溃决冰湖调查 (21) 15 冻土灾害调查 (22) 16 河岸坍塌灾害调查 (22) 17 地质灾害链调查 (23) 18 避险搬迁安置调查 (23) 19 治理工程复查复核 (24) 20 设计书编写和成果报告编制 (25) 21 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27) 附录 A (29) 附录 B (42) 附录 C (43) 附录 D (44) 附表一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记录卡片 (50) 附表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成果汇总表格式 (51)

探讨煤炭资源勘查阶段工程地质评价方法

探讨煤炭资源勘查阶段工程地质评价方法 社会能源需求在快速增涨,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广度和深度变成社会发展迫切要求,怎样更加科学更有效率地进行煤炭资源开采,成为全社会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当前煤炭资源勘查阶段工程地质评价方法的具体了解分析,结合作者自身实际工作(山东煤炭地质局第四勘探队)的经验感悟,探讨煤炭资源勘查阶段工程地质因素的评价方法现状及发展方向。 标签:煤炭资源煤炭资源勘察阶段工程地质评价现状工程地质评价发展 0 引言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深远。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伴随大量的工程地质问题,如果处理解决不当,对煤炭开采工程带来人员经济损失,影响煤炭正常经济效益。煤炭地质勘查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提供煤炭资源保障的同时,为煤炭的开发、利用、安全及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信息。煤炭资源勘查阶段开展工程地质评价是十分必要且具重要意义的。 1 煤炭资源勘查阶段评价方法现状 1.1 勘查评价方法手段与设备有较大发展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地质填图,就是将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基本记录在纸质媒体上,地质勘查人员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费钱。 而如今,地质填图在传统的“老三件(锤子、罗盘、放大镜)”之上增添了“新三大宝”(GPS、计算机、数码相机),实现了地质勘查信息采集数字化、多源信息数据可视化、图件绘制自动化,有效丰富了地质信息,活化了图面表达方式,实现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填图过程和填图质量的飞跃。 1.2 煤炭资源地质综合勘查能力的提升 根据我国煤炭资源地形地质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我国地质工作者在科学合理的地质勘查技术手段运用,充分采集各种地质信息数据的基础之上,全面综合研究煤层赋存规律及其开采条件。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勘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煤炭资源地质综合勘查体系。 1.3 一体化资源综合地质勘查的有效规范 国务院及煤炭资源开发有关部委共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求并鼓励煤炭资源开采企业先采气,后采煤,走采气采煤一体化、地面与井下抽气采煤相结合的道路。现有的地面垂直井、多分支水平井抽采技术日益成熟,有效保障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