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避难硐室 救生舱的设计及系统功能

避难硐室 救生舱的设计及系统功能

避难硐室  救生舱的设计及系统功能
避难硐室  救生舱的设计及系统功能

避难硐室、救生舱

。具备救生舱用环境监测系统、电源保障、空气降温、自动供氧、通信联络独立的生产能力。

救生舱避难硐室设备明细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的要求,建立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同时对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严格规定“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各地区、各单位和广大煤矿企业要迅速把思

想统一到《通知》精神上来,充分认识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坚持预防为主,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综合治理措施,是建设坚实的煤矿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从而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的建设完善工作。为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矿业集团**煤矿拟进行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改造。为此,该矿委托我单位编制《同煤国电同忻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

1、设计依据

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

23号;

2)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

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3)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4) 《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MTT 5026 -2009);

5) 《煤炭工业设计规范》;

6) 《煤矿安全规程》2011;

7) 煤矿资料。

2、设计指导思想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以煤矿提供的资料为基础,以国家和政府相关文件为依据,实事求是对煤矿安全防护体系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选择适

宜的安全技术装备,杜绝重大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使煤矿的安全生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3、设计原则

(1)多点布置

根据各工作面、掘进头人员分布情况,合理设置移动式救生舱。

临时避难硐室为其他未能进入可移动式救生舱的避灾人员提供

避难空间。

永久避难硐室为整个矿井避灾人员提供避难空间,有条件的宜打从地面直通硐室的钻孔,为避难硐室提供通风、供水、食物、电力及通讯。

(2)一人一位

本着“安全为天”的原则,通过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临时避难硐室和永久避难硐室保证入井人员在灾害发生时都有自己的避难空间。

同时,在编制劳动定员标准时,要将人数落实到井下采、掘、机、运、通等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凡是能够计算和考核工作量的班组或工种岗位都要有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实行定额、定员管理,严禁两班交叉作业;优化劳动组织,合理安排队组编制,减少管理层次和工作环节;逐步推行井下人员管理监测系统,及时准确掌握入井人数和入井人员的工作区域;实行“限员挂牌”制,在井口、采区及采、掘工作面现场设牌板,真实标明核定的每班作业人数和实际每班作业人数。

(3)就近避险

1距离可移动式救生舱最近的人员向移动救生舱内逃生(主要是工作面、掘进头作业人员)。

2距离临时避难硐室最近的人员向临时避难硐室内逃生(主要是巷道沿线及机头零散作业人员)。

3距离永久避难硐室最近的人员向永久避难硐室内逃生(主要是井下其他零散作业人员)。

4距离井筒最近的作业人员尽快升井,向地面逃生。

(4)入舱便捷

为方便避灾人员快速地进入避难空间,应在紧急出口处、避灾路线上放置明显的标识牌,标识避险设施的位置。

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先期在井下布置1个90人的永久避难硐室,后期再布置移动救生舱等紧急避险设施。

4、主要特点

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是以救生舱和避难硐室为核心系统化的安全体系,通过分布在矿井各个区域的救生舱和避难硐室,构建覆盖全矿井的安全防护网,确保每位井下工作人员都有避难的空间。紧急避险系统的构建和推广是我国矿山安全领域的一次重大进步,对于提升我国的矿山安全水平和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我国现有的紧急避险系统相比,煤矿建立的紧急避险系统具有系统化、信息化、积极防护的突出特点。

系统化是指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有机结合的一体。矿井下根据不同工作区域的人员分布、瓦斯涌出量和配风情况,合理的安排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使得事故发生后各个区域的井下作业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避难空间。井下避难空间与矿井的电力、通讯、信号传输和通风系统相互协调,并设立统一的指挥平台,建立系统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信息化是指井下的各个避难空间可独立的与井上的指挥平台进行双向通讯,指挥平台可实现井下避难空间和井下人员的定位,并实时监测避难空间的各项参数。

积极防护是紧急避险系统与原有防护系统的一个较大区别,在事故发生后整个体系开始运行,可向井下未及时升井的人员传达避难和救援信息,同时井下避难人员可向井上救援指挥中心提供井下环境参数,引导积极救援,避免了在危险环境中被动盲目等待救援的情况。

由于在井下的避难空间可以在96小时内保证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使得井上的救援工作可有序的开展,可根据井下的灾害情况进行积极有效的组织和安排救护队员。

4 系统实现目标及预期效果

4.1 提升煤矿抗灾变能力及救援手段

1)建设包括矿工携带自救器、可移动式救生舱、临时避难硐室及永久避难硐室的三级避险系统,提供多种手段,快速逃离灾区,多方面增加生存机会,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伤亡人数。按照矿井灾变期间,先安全撤离危险区域,后紧急避险的原则,在自救器有效防护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或升井、或者撤退路线受阻无法通过时,利用移动式救生舱和避难硐室,为避险人员及时躲避灾难赢得救援时间,挽救遇险人员生命。

2)改变煤矿灾后依赖地面救护队救援的单一性,通过建设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变“被动待援”为“主动自救和外部救援相结合”,从而实现灾后“立体”救援,提升煤矿安全体系的效率与质量。

4.2 实现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综合防护体系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矿井通信调度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压风自救系统等六大系统在煤矿安全避险系统建设中互为关联、相互作用,完成井下三级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将最终形成六大系统综合防护体系,对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

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将起重大作用。

5 实施方案

5.1系统概述

1)临时避难硐室

临时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煤)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确保服务期间受采动影响小。前后20米范围

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

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的避难硐室。

2)永久避难硐室

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的避难硐室。

(1)换戴具有空气气源的待救呼吸装置,静等救援。

(2)在避难室内常设救护设备,主要是解决事故发生后救护装置的即时供应和补充,为逃生人员更换时间较长的自救器,以便继续走出较长的巷道脱险,为遇险人员安全逃生到地面续航。

(3)为矿山救护队建立临时救护基地,提供人员休息和对危难受伤人员进行抢救。

5.2永久避难硐室建设

5.2.1永久避难硐室的选址

1) 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

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

2) 前后20米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

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

3) 特殊情况下确需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积

聚、煤层自燃的措施。

4) 尽量靠近辅运大巷,易于得到救援,快速撤离到地面。

5.2.2永久避难硐室的构建及设计

(1)区域划分

避难硐室内部分为过渡室和生存室。

过渡室的功能是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伴随避难人员的进入而污染硐室内部的空气,过渡室内设有气幕隔离系统和卫生设施。

生存室的功能是为避难人员提供氧气、水、食物等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及配套系统,营造出一个可以提供96小时需要的生存环境,等待救援。

图5.3 避难硐室结构示意图

(2)规模尺寸

1、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难人数80人考虑,每人应不

小于1.0m2,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的使用面积计算:S生=1.0×80=80 m2

S过=3.0m2

2、永久避难硐室的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4.0m,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3.0m,生存室容量的备用系数为1.2,计算其长度:a生=80×1.2÷4.0=24 m;

a过=3.0÷3.0=1.0m;

a=a生+2a过=24+2=26 m

3、根据永久避难硐室施工需要,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4.0m 和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3.0m时,生存室长度不得小于24 m和硐室总长度不得小于26 m可满足要求。

(3)支护方式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整个避难硐室截面形状初步设计成直墙半圆拱形,根据截面形状和以往支护经验,避难硐室由岩体向避难硐室内部支护方式分别为锚网(索)联合支护;喷浆层;充填材料层;钢筋混凝土层,具体支护如图5.2所示。

图5.2 永久避难硐室断面支护图

具体支护参数是:一次支护采用让压锚杆锚索+双钢筋托梁+金属网片+喷射100mm厚砼联合支护,其中拱部顶锚杆尺寸为φ22×2600mm,间排距为800×800mm,帮锚杆尺寸为φ22×2400mm,间排距为800×800mm,锚索尺寸为φ17.8×8300mm,每排5根,排距取

6 子系统概述

1)防火密闭系统

防火防爆系统包括防火防爆密闭门和防火防爆密闭墙,分别设置在避难硐室的两侧,该系统能够抗冲击波1.0MPa。防爆密闭门具有开启灵活、快捷、手动、密闭性良好等特点,门的布置如图5.3所示:图5.3 永久避难硐室防爆密闭门布置示意图

防火防爆密闭门尺寸为1054×1634mm,厚132mm。门框的结构为长方形的整体式,门框纵横方向各设计有加强筋板,使门板能有足够的抵抗压力变形的能力。采用门中门双向开启的方式,即在防爆门上设置应急门,防爆门向外开启,紧急门向内开启,防止出现意外时防

因此仅需要1个40升压缩空气瓶即可满足。

③布置形式

气路气孔采用“┏┓”,即布置于防爆门框体的左右侧和上方,向中间吹气。开启装置位于门框上侧靠左100mm处,与门框外缘平齐。

压缩空气先到开启装置,通过开启装置连接到气幕喷淋管路。具体布置如图5.5所示。

气幕喷淋系统布置示意图

3)空气净化及除湿系统

利用氢氧化钙、霍基拉特化学药剂快速滤除硐室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在20分钟内将一氧化碳从400ppm降到24ppm以下,保障可呼吸气体的安全。

4)供氧系统

避难硐室采用“多种供氧”方式,保证硐室内部避难人员的呼吸需求,包括地面钻孔供风、井下压风供氧和压缩氧系统供氧。

供氧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恒流装置,稳定、可靠保障氧气的供给,确保氧气浓度在18.5%--23%之间,不需人工干预,如图5.7所示。

三种供氧方式的优先启动顺序是:井下压风>地面钻孔供风>压缩氧系统。

永久避难硐室供氧量计算:

Q=A·t·B =80×24×60×0.5=57600 L

Q——需配备的总氧气量,L;

A——永久避难硐室按最大人数80人计算,人;

t——供氧量不小于24h计算,min;

B——供氧量不低于0.5L/min·人;

5)降温系统

当避难硐室内温度较高时,通过采用自主研发的蓄冰空调进行降温,使得避难硐室内温度不高于35℃

6)生活保障系统

①按室内避险人数,96h要求,提供可饮用淡水及易储存的压缩

食品。与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的管路相连接,提供紧急供水、流食需求。

②为了使伤员得到及时的救治,减少伤亡及痛苦,避难硐室内备

有一定数量担架,急救包。急救包内有一定量的绷带、止血药及其它应急药品。

③设有卫生间。

④按设计人数配备座椅,保证避难人员的舒适度,如图所示。

硐室内部布置

紧急避险设施内按额定避险人数配备食品、饮用水、自救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及急救箱、照明设施、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配备的食品发热量不少于5000千焦/天·人,饮用水不少于1.5升/天·人。

1、永久避难硐室饮用水供给量计算:

V=A·t·B =80×(96/24)×1.5 =480 L

V——需供给的饮水量,L;

煤矿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1 适应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建造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包括永久避难硐室及临时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检测及管理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避灾硐室。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 《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 分类 分类及代号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根据其服务范围及使用年限,分为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的标记为DMY,临时避难硐室的标记为DML。 避难人数 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但应满足如下规定: 永久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宜不多于100人; 临时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不多于40人。 硐室结构形式 避难硐室形式,采用如下三种结构形式: “一”字型:硐室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巷道,硐室有两个安全出口; “凹”字型:硐室两端均连接同一条巷道,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m;“口”字型:硐室仅一个安全出口,在巷道旁边构筑。 临时避难硐室一般采用第(3)种结构形式,也可采用上述三种形式之一;永久避难硐室不得采用第(3)种形式的结构。 图3-3-1 “—”型避难硐室

图3-3-2 “凹”型避难硐室 图3-3-3 “口”型避难硐室 硐室型号表示 避难硐室型号表示: DM / 1,临时缺省为3 96,单位为小时(h) 设计避难人数 L、临时避难硐室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井下永久固定式避难所设计及施工 安 全 技 术 措 施 编制: 矿长:

一、矿井(避灾)系统概况 黄家山煤矿矿井有4条直通地面的井筒。北翼为主井和行人斜井,南翼为风井和副井。主井:提煤、进风,斜长345m,倾角30°;行人斜井:行人、进风,斜长337m,倾角29°;风井:回风,斜长501m,倾角23°47′;副井:进风、行人、上下材料及设备,斜长499m,倾角24°51′。首采区集中回风石门布置在+1980m高程,距风井口斜长180m处。集中运输石门布置在+1946m高程,距副井斜长230m 处,联络巷长38m,集中运输石门长147m,采区运输巷长474m。当工作面发生灾变(水灾、火灾、瓦斯灾害)时的避灾路线为:工作面采区运输巷集中运输石门联络巷副斜井地面。避灾线路最远平距659m,斜距230m,共计889m。 二、避难所设置位子及服务年限 黄家山煤矿经鉴定和批复为无突出危险性的高瓦斯矿井。根据省、地政府部门的要求,高瓦斯矿井按突出矿井管理,完善“六大系统”,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9 号)、《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要求,结合我矿生产运输系统及避灾线路情况,在+1946联络巷设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作为120501回采工作面和120502掘进工作面发生灾变时,灾区人员紧急避险之用。该永久避难硐室服务年限为5a(矿井服务年限12.5a)。

三、避难所设置要求 1、根据井下作业人员数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避难所选择和布置联络巷中(C201煤层底板岩层中)。经钻探结果表明,该地段无地质构造及透水威胁。顶板完整、支护完好,为锚网喷支护。 2、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要求,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1946水平为一采一掘,即120501采面和120502掘进面。根据《开采方案设计(变更)》最大班井下人数为25人,所以设计该避难硐室额定人数为27人。 3、避难硐室内配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 6、避难硐室外设置清晰、醒目的标识牌,悬挂于避难硐室外。标识牌中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类,井巷悬挂避难硐室方位的明显标示,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 7、避难硐室内备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 三、避难所设计方案 1、按标准方案设计。设计有过渡室、生存室、设备室。净高为2m,长度3m,深5m,度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以及避难硐室内配 置的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0.5 m2的面积。 2、避难硐室的形状采用半圆形,锚网喷支护,内部顶板和墙壁刷成白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里压力。

煤矿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贵州***有限公司息烽县养龙司乡 ****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效性 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息烽县**** 编制时间:2018年5月1日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会审表

贵州***有限公司息烽县养龙司乡****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为加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在发生安全灾害后,能够缩小事故范围、降低事故损失,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七十三条的规定,矿井必须根据险情或事故情况下矿工避险的实际需要,建立井下紧急撤离和避险设施,并与监测监控、人员位置监测、通信联络等系统结合,构成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为此矿对各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编制了矿井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一、监测监控系统 (一)监测监控基本情况 我矿为低瓦斯矿井,为加强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管理,建立了瓦斯管理和瓦斯防治系统,配了专职瓦斯检查员,建立了瓦斯巡回检查、瓦斯超限处理、密闭管理、瓦斯日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瓦斯日报每天由矿长、总工程师审查并签字。 监控系统是由(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研发的KJ90NA型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该系统是一种以基于ARM内核的32位嵌入式微控制器为核心的嵌入式控制设备,可挂接多种传感器,能对井下多种环境参数如瓦斯、一氧化碳、风速、负压、设备工况等进行连续监测,并能根据设定门限值实现自动告警、紧急断电控制等操作,并将测量结果、告警、控制状态等数据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该系统还有瓦斯

抽放数据收集、处理等性能。 目前地面配备有2台监控主机,(其中一台备用),地面及井下共安装断电控制输出口8路的监控分站,井下安装各类传感器64台,实现了地面设备运行情况及井下作业环境通风安全的实时监测、超限报警和断电控制。形成了瓦斯个体巡回检测和安全监控监测双重瓦斯防治系统。 监控设备情况一览表 (二)传感器监控布置地点 1、矿井总回、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及上隅角、乳化液泵站、避难、硐室、变电所、水泵房均安装甲烷传感器。 2、矿井总回、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避难硐室内、变电所、乳化液泵站安装一氧化碳传感器。 3、矿井总回、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避难硐室、变电所、绞车房、水泵房安装一氧化碳传感器。

永久避难硐室安装施工组织设计Word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盖州煤业有限公司永久避难硐室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人: 审核人: 山西强森矿业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5日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及性质 工程名称:永久避难硐室设备安装 建设单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盖州煤业有限公司 2、工期要求: 该工程自2013年11月10号开工至2013年11月28号完工,工期18天(日历天)为评价标准,以工期进行计划和组织。 3、工程主要施工范围及内容: 1)永久避难硐室设备安装 2)主要包括:密封系统安装;排气排水系统安装;供水系统安装;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安装;气幕喷淋系统安装;监测、监控系统安装;个体保护安装;通讯系统安装;供电照明系统安装;辅助设施安装。 二.编制依据 1.《煤炭安全规程》 2. GB/T19002标准质量体系管理文件 3.《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4.《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10-95 三.施工布署 (一)施工目标 1.施工方针 严密组织、科学管理、以精湛的安装技术和优质高效的服务赢的用户的满意。 2.施工总目标 创一流速度,确保总工期;创一流的质量,确保工程创优;创一流的管理,实现现场管理标准化;创一流业绩,树立企业新形象。 3.施工工期目标 以煤矿招标文件,确定的工期为目标,严密组织、科学管理,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工程质量,创一流安装速度。 4.质量目标 以《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995-04-14发布、1996-01-01)及国家相关安装标准和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确保工程创优。 5.施工安全目标 以“安全第一”为指导方针,认真组织现场施工安全工作,加强防范措施,建立项目安全领导小组,作好安全技术交底,杜绝重

663水平一甩永久避难硐室施工组织设计

桐梓县洋岩煤矿 永久避难硐室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审核: 总工: 二0一三年四月六日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5) 第一节地质构造 (5) 第二节水文地质 (6) 第二章硐室布置及支护说明 (6) 第一节硐室布置 (6) 第二节支护工序安排及要求 (7) 第三节砌碹及混凝土浇筑方法 (11) 第三章施工工艺及方法 (11) 第一节施工方法 (11) 第二节硐室破岩方式 (11) 第三节爆破作业 (12) 第四章生产系统 (14) 第一节设备及工具配置 (14) 第二节通风系统 (15) 第三节压风自救系统 (16) 第四节综合防尘 (17) 第五节防灭火 (18) 第六节监控监控系统 (18) 第七节供电系统 (19) 第八节排水系统 (20) 第九节运输 (21) 第十节通讯和照明 (21)

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 第一节劳动组织 (21) 第二节循环作业 (22) 第三节施工组织设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2) 第六章避难硐室安全技术措施 (22)

前言 一、矿井概况: 桐梓县洋岩煤矿隶属贵州鑫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企业性质为私营独资。矿区位于桐梓县羊磴镇羊岩村境内。矿区桐梓县城120km,距210国道49km,距川黔铁路赶水火车站35km,区内有至石道羊磴和赶水镇的乡级公路穿过,交通便利。 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依据 1.《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5—2005。 2.《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3.《MTT 5026—2009》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 4、《煤炭工业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桐梓县洋岩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说明》 5、《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 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三、硐室施工设计概况 建立并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生产安全的迫切需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技术装备,为规范和促进洋岩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安监总煤矿【2011】15号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四、硐室建设的目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紧急避险设施建设主要是指全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以及其他“五大系统”的对接;室内紧急避难设施由供氧、动力、环境监测、排泄物处理、空气幕联动和通信等各个系统组成,规划合理的避灾路线,补充应急预案等。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并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对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 (一)避难硐室位置、工程量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编制依据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 《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第9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修2010〕146号)本文来自 3基本要求 3.1矿井应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合理选择和布置避难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 3.2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硐室,设置位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必须设置在防逆流风门外的进风流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 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 3.3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并考虑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其中,采区避难硐室至少满足15人的避难需求。 3.4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置于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前后2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

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

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为加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在发生安全灾害后,能够缩小事故范围,降低事故损失,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七十三条的规定,矿井必须根据险情或事故情况下矿工避险的实际需要,建立井下紧急撤离和避险设施,并与监测监控、人员位置监测、通信联络等系统结合,构成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为此矿对各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编制了矿井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一、监测监控系统 (一)监测监控基本情况 我矿为低瓦斯矿井,为加强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管理,建立了瓦斯管理和瓦斯防治系统,配合了专职瓦斯检查员,建立了瓦斯巡回检查、瓦斯超限处理、密闭管理、瓦斯日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瓦斯日报每天由矿长、总工程师、通风科长审查并签字。 地面装备有一套由天地科技(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KJ95N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系统具有对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等环境参数的采集、显示和报警功能;具有对馈电状态、风机开停、风门开关、各种机电设备开停等生产参数的采集、显示、报警、控制等功能。形成了瓦斯个体巡回检测和安全监控监测双重瓦斯防治系统。

(二)井下设备情况 根据规定,井下及地面各主要场所共安装分站10台、低浓度甲烷传感器 23台、一氧化碳传感器12台、温度传感器10台、风速传感器2台、二氧化碳传感器5台、负压传感器1个、氧气传感器5台、开停12个、风门传感器4套、烟雾传感器10台、风筒传感器2个。 (三)传感器监控布置地点 1、矿井总回、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及上隅角和工作面、乳化液泵站、避难硐室内外、各变电所安装甲烷传感器。矿井总回、避难硐室内外、各皮带运输机头内侧安装一氧化碳传感器。 2、矿井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避难硐室内、中央变电所、 采 区变电所、乳化液泵站、机电硐室安装温度传感器。 3、各皮带运输机头上侧安装烟雾传感器。 4、矿井主序号项目评估内容存在问题整改情况评估结果评估 5、部门负责人东采区回风巷测风站安装风速传感器。 6、井下各大巷、联巷正反风门安装风门传感器。 7、矿井主扇风机、井下掘进供风机、副局扇风机安装设 备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备安装监理细则

安徽神源煤化工邹庄煤矿工程 监理细则(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备安装部分) 内容提要: 专业工程特点 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项目监理部(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年月

目录 一、概述? 二、监理工作依据 三、本专业特点 四、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流程 、工序施工监理工作流程 、施工阶段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控制流程、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流程五、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监理质量控制原则 、监理进度控制原则? 、监理投资控制原则 、监理工作的目标值 、监理工作控制要点 六、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一、工程概况 邹庄煤矿是神源煤化工有限公司在安徽省淮北煤田开发建设的大型现代化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为万吨,矿区内设有主、副、风三个立井井筒。本次安装工程为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备安装工程。二、监理工作依据 、邹庄煤矿工程监理规划; 、本工程有关的设计施工图;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法规;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与本工程有关的现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三、本工程特点 四、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程序组建监理组,进驻施工现场→编制项目监理细则→组织召开监理工作交底进行施工工程项目监理工程基本竣工组织初验→编写质量评估报告→协助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五、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监理质量控制原则 监理质量控制是整个监理工作的核心,与投资、进度控制相互制约,监理工程师必须以工程质量为中心,与合同、委托协议书、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及有关文件为依据,坚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实事

井下避难硐室设计

井下避难硐室设计 二〇一三年五月

目录 1矿井概况 ........................................................................................................................................ -. .1.. .-. . 2设计内容 ........................................................................................................................................ -. .1.. .-. . 3设计依据 ................................................................................................................................................... 1. 4避难硐室设计 ............................................................................................................................... -.. .2.. .-. 4.1避难硐室位置选择 .......................................................................................................... -. .2.. . 4.2避难硐室设计基本参数 ................................................................................................. -. .2.. . 4.3功能设计及配置.......................................................................................................................... 4. 5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 7.. 6避难硐室使用说明 ................................................................................................................................. 9. 6.1进入避难硐室须知 (9) 6.2操作指南 (9) 7 主要设备材料表...............................................................................................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避难硐室功能测试报告记录

避难硐室功能测试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繁荣煤矿 “紧急避险系统”功能测试报告 测试地点:井下避难硐室 硐室类别:永久避难硐室 额定人数: 78人 测试结果:合格 测试日期: 2014年 1 2月 5 日 主测: 审核: 繁荣煤矿 2014年12月5日

繁荣煤矿 “紧急避险系统”功能测试报告 为检验“紧急避险系统”设施安装质量,确保符合规定和设计要求,2014年1月5日,由机运科牵头,组织通风科、生技科、安监科、调度室对我矿“紧急避险系统”设施进行功能测试。 一、避难硐室基本概况 根据矿井目前的采掘部署、巷道布置情况,繁荣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于+350米水平一采区人行上山下部。该避难硐室由两个过渡室和一个生存室组成,有两个安全出入口。硐室布置在茅口灰岩层中,采用锚网喷支护,底板为混凝土地面,地面高于相邻巷道底板500mm,为矿井采掘作业人员提供避险场所,并已考虑不低于1.2的备用系数,其额定避险人数为78人。其有关特征参数见下表: 矿井永久避难硐室特征参数表 参 数 硐室 名称 净长 (m) 净宽 (m) 净高 (m) 断面 形状 净断面 (m2) 掘进断 面(m2) 有效 使用 面积 (m2) 额定避险 人数需要 使用面积 (m2) 前过渡室7.0 2.4 2.5 三心 拱形 5.6 9.7 1 6.8 3 后过渡室 2.8 2.4 2.5 三心 拱形 5.6 9.7 6.72 3 生存室34.35 4.0 2.8 三心 拱形 9.9 12.8 137.4 78 二、功能测试内容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下发的安监总煤装【2012】15号《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规

主变电所硐室、通道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依据及施工组织设计主要特点 1、编制依据 (1)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二矿主变电所硐室、通道及措施巷平、剖、-137G-1); 断面图(S1154 二矿 (2)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二矿主变电所通道密闭门、栅栏门平、剖、-137G-2); 断面图(S1154 二矿 (3)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二矿主变电所与泵房通道密闭门、栅栏门 -137G-3); 平、剖、断面图(S1154 二矿 (4)《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5)《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2011版《煤矿安全规程》; 2、施工组织设计主要特点 (1)施工方案的选择是经过慎重的技术比较,以可行、可靠的成熟经验, 能实现快速、优质、安全、高效为首要原则。 (2)采用“光面爆破”施工法,加强爆破成形的效果,以达到快速、高效、节能。 (3)配备YT-29型气腿式凿岩机、P-90B型耙矸机、HPV型混凝土喷射机等 配套的机械化施工装备。 (4)施工进度按照进度指标,在施工安排上进行了优化,更能保证在工期 内完成任务。 (5)以人为本,但不以“多”而攻坚,而以“合理”为标准,以“高技能” 和“合理组织”为效用。

第一章工程概况 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二矿井底主变电所及主排水泵房分别是为沙曲二矿井下所有用电地点提供电源及井下排水的重要工程,服务年限与矿井同步;管子道是为铺设泵房排水管路,及作为水害发生时通风、运送设备的重要通道。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工程:措施巷一10.526m、变电所通道及变电所与泵房通道 77.5m、密闭门与栅栏门硐室12.2m、主变电所50m、主排水泵房27.9m、吸水井壁龛 1(2 个)6.8m、吸水井壁龛2(1 个)3.4m、管子道 96.207m,总工程量为284.53m。详见工程量一览表。 工程量一览表 工程区段岩性支护 形式 支护厚度 (mm) 断面积(m2)净 掘进基础 长度 (m) 措施巷一 变电所通道及变电所与 泵房通道 密闭门与栅栏门硐室 主变电所 主排水泵房 吸水井壁龛1 吸水井壁龛2 管子道岩巷 岩巷 岩巷 岩巷 岩巷 岩巷 岩巷 岩巷 锚网喷 锚网喷 砼砌碹 锚网喷 锚网喷 架棚 锚网喷 砼砌碹 砼砌碹 锚网喷 锚网喷 架棚 100 100 300 150 150 150 300 300 150 150 8.3 8.3 8.3 17.3 17.3 21 6.2 5.6 8.3 11.6 9.5 9.5 11.2 19.5 21.27 23.5 8.4 7.7 9.9 13.5 0.02 0.02 0.15 0.08 0.08 0.1 0.03 0.03 10.526 77.5 12.2 35 15 27.9 6.8 3.4 70.6 25.63 合计284.53

梅河六井+50永久避难峒室试运转报告

梅河煤矿六井+50 避难硐室试运转报告 梅河六井 2012-9-10

1 依据标准 (3) 2 测试内容 (3) 3 测试条件及测试用主要仪器 (3) 3.1 测试条件: (3) 3.2 测试用主要仪器: (3) 4 测试方法 (4) 4.1 外观及结构检查 (4) 4.2 材料性能及电器防爆性能检查 (4) 4.3 气密性和自动泄压试验 (4) 4.4 气幕和压风喷淋系统检测 (5) 4.5 开启性能试验 (5) 4.6 综合防护能力测试 (6) 5 测试报告 (7) 5.1 测试过程 (7) 5.2 联合测试情况统计 (8) 5.3、测试分析 (10) (1)气密性 (10) (2)自动泄压情况 (10) (3)压风气幕检测情况 (10) (4)压风能力、噪声测定情况 (10) 6 测试结论 (10)

梅河六井+50 永久难硐室试运转报告 根据安监总局《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和《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规定》中,有关避难硐室施工、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功能测试和模拟综合防护性能试验的要求,结合《梅河煤矿六井“紧急避险系统”专项设计》,编制试运转报告。 1 依据标准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规定》 《梅河煤矿六井“紧急避险系统”专项设计》 2 测试内容 避难硐室容积、结构及装备安全性能检查。 避难硐室装备功能检查和测试,硐室装备联合试运行。 《规定》和《设计》中要求的其它相关技术内容。 3 测试条件及测试用主要仪器 3.1 测试条件: 相对湿度:0?98% 环境温度:15C?35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3.2 测试用主要仪器: 干湿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C ;温度准确度:0.5 C ;相对湿度准 确度:± 5% 压差计:量程范围:士1000Pa分辨率:士10 Pa (相对压差测量)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措施

习水县龙宝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计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编写: 矿长: 总工: 编制日期:2012年5月6日

第一章永久避难硐室设计 一、矿井(避灾)系统概况 龙宝煤矿矿井有3条直通地面地井筒.分别为主平硐、副平硐,回风斜井. 运输暗斜井、轨道暗斜井、通风暗斜井分别联通井底车场,三条暗斜井斜长分别为456m、465m、421m.倾角均为16°.首采工作面布置在北翼,工作面标高为+1080m~+1060m高程,接替工作面布置在南翼,工作面标高为+1080m~+1034m高程,当工作面发生灾变(水灾、火灾、瓦斯灾害)时地避灾路线为:工作面 采区运输巷运输石门联络巷运输暗斜井(轨道暗斜井)主平硐(副平硐)地面. 二、避难所设置位子及服务年限 龙宝煤矿经鉴定和批复为无突出危险性地高瓦斯矿井.为完善,“六大系统”,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9 号)、《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要求,结合我矿生产运输系统及避灾线路情况,在+985m标高井底车场设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作为全矿井+985m标高往上所有采掘工作面发生灾变时,灾区人员紧急避险之用.该永久避难硐室服务年限不少于为5a(矿井服务年限13.7a). 三、避难所设置要求

1、根据井下作业人员数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避难所选择和布置井底车场(C12#煤层底板茅口灰岩中).经钻探结果表明,该地段无地质构造及透水威胁. 2、避难硐室地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地最多人员地避难需要,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要求,永久避难硐室地备用系数不低于1.2. +985m水平为一采两掘,即10501采面和10502掘进工作面.根据《开采方案设计(变更)》最大班井下人数为49人,所以设计该避难硐室额定人数为60人. 3、避难硐室内配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地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 6、避难硐室外设置清晰、醒目地标识牌,悬挂于避难硐室外.标识牌中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类,井巷悬挂避难硐室方位地明显标示,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 7、避难硐室内备有简明、易懂地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 三、避难所设计方案 1、按标准方案设计.设计有过渡室(不小于3.2m2)、生存室、设备室.避难硐室净高为2.8m,宽度为3.6m,深度33m,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以及避难硐室内配置地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 1.0 m2地面积. 2、避难硐室地形状采用半圆形,喷浆支护.

矿通风系统检测报告2

**矿通风系统检测报告 为了保证井下通风安全,依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本矿于2015年3月18日至3月26日对井下通风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测,现将检测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检查内容 1、矿井通风系统: ①为确保矿井的通风线路和通风效果,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井下设置了必要的通风设施,主要有双向风门、调节风门、防爆风门,其具体位置详见通风系统图。 结论:按照通风质量标准,安装合格 ②矿井为了加强通风,坚持以风定产的原则,在金湘源风井安装了二台型号为FBCDZ№15/2×30 KW对旋式抽风机, 结论:经长沙市矿山设备设施安全检测中心检测合格,参见检测报告 ③按本矿现在的生产情况,按《规程》要求,矿井风量检测其风量计算: (1)计算依据 根据本矿井的相对瓦斯涌出量3~5.5 m3/t;按相对瓦斯涌出量5.5m3/t进行计算,矿尘无爆炸危险性,矿层不易自燃,无地温异常现象。 通风方式方法:通风方式为中央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年生产能力:120kt/a。 投产时的采掘工作面个数:1个采面投产,1个岩巷掘进、1个

石墨巷掘进工作面。 矿井日产量:196t。其中1个回采工作面日产量196t。 矿井通风系数K:取1.2 矿井同时入井最多人员:115人 (2) 初期风量计算 A、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4NK/60=4×115×1.2/60=9.2(m3/s) 式中:Q----矿井总供风量,m3/s; 4----每人每分钟供风标准,m3/min; N----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人; K----矿井通风系数,取1.2; B、按回采、掘进、硐室等用风点实际需风量计算 Q=(∑Q采+∑Q掘+∑Q硐+∑Q它)K ⑴12Ⅰ21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①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Q采=100×q tk/1440 式中:q—CH4相对涌出量,为5.5m3/t。 t—采煤工作面日产量,按196t/d计算; k—CH4涌出不均衡系数,取1.8; Q采=100×q t k/1440 =134.75m3/min=2.25m3/s ②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采面所需风量按温度计算的公式如下: Q采i=V采i×S采i m3/s 式中:Q采i—采矿工作面实际需风量,m3/s; V采i—工作面风速,取1m/s; S采i—工作面平均控顶距时的通风断面积,

火烧铺煤矿银河井区一采区开拓巷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火烧铺煤矿银河井区一采区开拓巷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温州兴安矿山建设有限公司银河井区项目部 二0一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前言、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 我们在认真分析了火烧铺煤矿银河井区一采区开拓巷道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资料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本工程设计的特点,结合我公司施工装备和技术特长编制了此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选用了行之有效的施工设备和先进可靠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 一、总体思路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以高起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四高”为总体目标,精心组织,精细施工,铸造精品。 首先确保安全和质量目标、确保工期目标。 其次是高标准控制施工全过程,高效率、高水平建设本工程。 在实施中,用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配置来满足施工规范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要求;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来保证质量要求;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工程特点,统筹考虑,科学安排。 对施工中的重点、难点部位,始终放在突出的位置,狠抓不放过,根据我处多年从事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对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事前、事中控制。 做好施工中的每项监测控制,对各道工序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并及时收集整理全过程的各类信息,以便更好地指导施工。 二、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现行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在确保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所规定其它指标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 2、积极合理地采用和推广国内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施工经验,优选施工方案,组织平行交叉作业,坚持正规循环和一次成巷,加快施工进度。 3、施工方案安全可靠、工期科学合理,能确保本工程达到优良工程质量标准。 4、选用成熟配套的机械化作业线,合理组织和综合平衡各种资源,优化劳动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全面实现。 5、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做到文明施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稳产、高效,确保工程按期或提前完成。 6、针对本工程的特殊性,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可控性好、可操作性强、关键点清晰、预防及应急措施齐全可靠。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615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 术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详 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概况 沙曲矿下龙花垣北四采区由于安全技术措施不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一百零二条: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采区避难所。现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经矿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将北轨大巷6#躲避硐改造成北四采区避难硐室,确保绿色生命通道安全畅通。 由于现躲避硐断面2m×2m×2m不能满足避难硐室避灾要求,为此需刷帮、挑顶、加深巷道断面为5m×2.5m×4m,支护方式为锚网索喷及W钢带联合支护,为保证安全施工特编制此措施予以指导。

二、施工准备 1.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本措施,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分明,确保施工安全。 2.把所需物料运送到施工地点附近堆放整齐,安设临时风水 管路,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各种工具。 3.对避难硐室对面1#底抽巷的电缆进行放炮保护,确保巷口周围40m范围内的电缆在放炮过程中不受损坏。 三、基本要求 1.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要求,并考虑并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避难硐室至少满足15人避难。 2.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

得磨煤矿避难硐室设计方案

威宁县得磨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设计方案 贵州兴昌科技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八月

威宁县得磨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设计方案 工程规模:150kt/a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贵州兴昌科技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八月

井急避险系统编制委托书 威宁县得磨煤矿委托贵州兴昌科技设技咨询有限公司进行《威宁县得磨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编制工作。

目录 1、矿井概况 ........................................................................................................................ - 2 - 1.1 矿井基本情况 ............................................................................................................ - 2 - 1.2得磨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现状 .......................................................................................... - 9 - 2、得磨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总体设计方案............................................................ - 10 - 2.1 设计的主要依据....................................................................................................... - 10 - 2.2 设计的总体要求....................................................................................................... - 10 - 2.3 永久避难硐室的系统组成和基本要求............................................................ - 11 - 2.4 永久避难硐室相关参数 ........................................................................................ - 12 - 3、永久避难硐室详细设计方案......................................................................................... - 13 - 3.1 安全防护系统设计.................................................................................................. - 13 - 3.2 空气和氧气供给保障系统.................................................................................... - 17 - 3.3 气幕吹洗喷淋系统.................................................................................................. - 21 - 3.4 有害气体去除系统.................................................................................................. - 22 - 3.5 温湿度调节系统....................................................................................................... - 24 - 3.6 环境检测监测系统.................................................................................................. - 26 - 3.7 通讯系统..................................................................................................................... - 28 - 3.8 照明系统..................................................................................................................... - 29 - 3.9 动力系统..................................................................................................................... - 30 - 4.完善维护与日常管理 ......................................................................................................... - 32 - 4.1人员配备..................................................................................................................... - 32 - 4.2日常管理..................................................................................................................... - 32 - 4.3 井下紧急避险应急预案 ........................................................................................ - 33 - 5.投资概算 ....................................................................................................................... - 36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