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甘肃省水利厅

二○一一年二月

《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是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省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依据。《规划》紧扣全省“十二五”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战略,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建设重点,描绘了未来五年全省水利发展的宏伟蓝图。《规划》的实施,必将进一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提升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支撑和保障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第一章水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一、水资源条件

全省分属内陆河、黄河、长江三大流域共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78条。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独立出山河流15条;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干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5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36条;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27条。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276.9毫米,自产水资源总量289.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82.1亿立方米,地下水7.3亿立方米;全省河流入境水量287.3亿立方米,出境水量482.3亿立方米。详见表1-1。

表1-1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表

单位:亿立方米

流域年降水量自产地表纯地下水自产水资入境水出境水(毫米)水资源量资源量源总量资源量资源量

内陆河130.4 56.6 4.7 61.3 14.1 9.9

黄河 463.0 125.1 2.6 127.7 239.6 341.1

长江 599.4 100.4 100.4 33.6 131.3

全省276.9 282.1 7.3 289.4 287.3 482.3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全省现有水库工程297座,总库容24.5亿立方米;引水工程9885处,提水工程8129处,调水工程2处,机电井4.8万眼,集雨水窖243万眼,万亩以上灌区200处。农村饮水安全人口累计达到1126万人。总灌溉面积214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到7.95万平方公里,标准梯田面积达到2382万亩。建成堤防3635公里。小水电装机达到168万千瓦。

全省现状各类工程供水能力14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2亿立方米,地下水30.1亿立方米,其它0.9亿立方米。2010年全省实际供用水量120.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96.3

亿立方米,地下水24亿立方米,其它0.3亿立方米。总用水量中,城镇居民3.6亿立方米,农村居民3.4亿立方米,工业13.1亿立方米,城镇公共(建筑业及第三产业)2.0亿立方米,农业生产(含林牧渔畜)95.5亿立方米,生态环境3.0亿立方米(结构图见图1、图2)。

2010年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41.7%,流域间极不平衡。内陆河石羊河、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超过100%;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受国家分水指标限制;长江流域水多地少,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仅为3.4%。全省人均用水量458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5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8立方米,城镇生活综合用水量179升/人·日,农村生活用水量52升/人·日,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561立方米。我省现状用水指标中,除城乡生活、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它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3)。

第二节“十一五”水利发展情况

一、“十一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时期,全省完成水利投资167亿元,是“十一五”规划投资150亿元的111%,其中中央投资110亿元。累计解决61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占规划目标510万人的121%。新增灌溉面积117万亩,占规划目标100万亩的117%。发展水利工程节水面积450万亩,占规划目标275万亩的164%。新修梯田491万亩,占规划目标300万亩的164%。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占规划目标1万平方公里的102%。新修堤防632公里,占规划目标400公里的158%。完成22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任务,实施12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新增小水电装机112万千瓦,占规划目标100万千瓦的112%。实施13处大型、5处中型、52处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4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21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21个专项工程项目,45个农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全省各类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由“十五”末的138亿立方米增加到143亿立方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7提高到0.51,万元GDP用水量由438立方米下降到351立方米。“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二、“十一五”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十一五”水利事业快速发展。一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实现阶段性目标,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项目全部完成,引洮供水一期、引大入秦供水结构优化调整、盐环定扬黄续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列入全国规划的13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二是省委省政府连续5年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为民办实事之一,全省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979处、分散供水工程4.1万处,解决了61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05年的25.8%提高到51%。三是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牧区节水、农村水电、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等农村水利项目取得长足发展。四是按照省委省政府2009年提出四年新修500万亩梯田的总体部署,两年已完成272万亩。五是抗旱防汛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了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实现了大旱之年不减产、群众饮水基本有保障。有效应对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和“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水利应急抢险取得重大胜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推进。六是张掖、敦煌、武威、庆阳4个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以及43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水管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水价改革稳步推进,市县水务管理体制初步形成,水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七是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利建设专项规划、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水利科研及技术推广取得重要成果。人才队伍、行业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

一、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水资源供给的要求

依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预测201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水量为147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7.8亿立方米,生产用水135.3亿立方米,生态用水3.9亿立方米。现状水资源条件尚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要按照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实现保障生活用水,调整工农业生产用水结构,保证基本生态用水的目标,必须加快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化用水结构,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

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对水利保障能力的要求

实施甘肃区域发展战略,已明显受到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限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措施的制约,以及生态环境的制约。解决水资源保障问题,必须注重区域统筹,突出区域特点,

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用水需求,多渠道增加可供水源,建设一批水资源配置工程,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水利建设的要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扶贫开发攻坚,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大力发展民生水利。要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程,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要加大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易灾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保障城乡防洪安全。要加快灌区续建配套、梯田建设、农业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牧区水利、农村水电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四、维护生态安全对水利发展的要求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省,要求坚持科学规划,标本兼治,统筹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遏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趋势,努力保障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加快推进河西内陆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积极开展黄河、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加大节水和治污力度,保护和涵养水源,维护河流健康生命。

第四节水利发展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一、水利发展的良好机遇

1.水利的基础地位和保障作用愈加凸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强调水利的保障作用,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十二五”时期,国家和我省将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力度,为水利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2.国家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对我省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支持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政策和重大项目的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明确提出了我省水利建设重点和重大项目。水利部与省政府签订了《促进甘肃水利发展与改革合作备忘录》,制定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作方案》,为争取项目和投资,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3.水利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经过长期的水利建设,治水思路不断创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水利改革不断深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行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法规制度逐步健全。随着水利基础地位和保障作用的凸显,全社会对水利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水利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不断加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预测2015年总缺水量达22亿立方米。河西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超过其承载能力,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受国家分水指标限制,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全省水环境总体呈恶化态势,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我省供水工程体系与区域发展需水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城乡水源工程建设滞后,工程性缺水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黄河流域中东部地区,现有供水工程小而分散,供水能力严重不足。河道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十分薄弱,抗洪减灾能力亟需加强。农田水利设施不足,节水农业发展缓慢,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三是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建设生态水利的任务十分繁重。我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石羊河、黑河、党河流域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黄河、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难度较大,水源涵养保护、拦沙保土、坡改梯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任务依然艰巨。

四是水利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是我省水利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水利建设的公益性较强,各级财政缺乏稳定的水利投资增长机制。水资源费、水利建设基金征收不足,水利建设投资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困难。投融资结构较为单一,难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机制,投入不足制约着水利事业的发展。

五是水利改革仍需深化,自我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水管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尚未完全落实,水价改革步伐较慢,对水资源节约保护的经济调控作用不强。水务统一管理职能亟需到位,政策法规有待健全,依法治水、管水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水文水环境监测、预报和水利信息化水平不高,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第二章水利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第一节水利发展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重视民生。从加快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好城乡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统筹考虑流域、区域和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协调解决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水利建设任务。

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的保障作用,稳定和拓宽水利投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形成政府社会治水兴水合力。

改革创新,强化管理。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增强水利发展活力。

三、总体思路

通过加快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快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建立服务、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农村水利体系;通过加快引洮供水等重点骨干工程建设,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建立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体系;通过石羊河、黑河、党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通过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和抗旱防汛体系建设,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通过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成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通过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水管体制、水价机制等水利改革,实现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节水利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稳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和生态保护建设,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重点区域水源得到保障,抗旱与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行业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具体目标是:

1.水资源配置与供水。不断完善骨干供水工程与区域供水工程网络,优化供水工程布局,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全省新增供水能力4亿立方米,供水能力达到147亿立方米。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与水资源承载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加大对现有水资源利用设施的配套与节水改造,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220立方米以内,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69立方米,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60%。

2.民生水利。解决6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7%。新修标准梯田750万亩。继续实施重点河流和重点河段防洪工程,堤防达标率达到48%。完成68座病险水库和38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建立山洪灾害防治重点县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完成“5·12”汶川地震、“8·8”舟曲特大泥石流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实施9处大型70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0处大泵站更新改造,新增灌溉面积50万亩,水

利工程节水面积410万亩。完成16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16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新增小水电装机77万千瓦。

3.生态水利。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任务加快推进,提前完成2020年以前的规划任务,进一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黑河流域治理实施干流引水口门改造和重点河段整治,进一步完善输水工程体系,逐步建立现代节水农业,保护中游湿地,落实省际分水方案。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项目启动实施,开工建设引哈济党工程,初步建立流域水权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敦煌盆地和西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恶化趋势得到缓解。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4.改革与管理。建立较为完善的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抗旱防汛、水土保持等涉水事务管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省水务体制、水价机制、水管体制、投融资机制等水利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完善水文站网、水环境监测体系,加快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利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第三节水利发展总体布局

根据全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部署,结合甘肃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水利发展要注重区域统筹,突出区域重点。“十二五”水利发展布局要以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布局为依托,为区域发展战略提供水利保障。

——兰白核心经济区。积极开展新增水源工程的前期工作,实施兰州新区供水工程,保障经济区供水安全;抓紧完成引大入秦供水结构优化调整;争取尽早开工建设靖远双永、会宁北部供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沿黄高扬程泵站更新改造进度,进一步提高现有工程的供水效率和效益;加快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镇防洪能力。

——酒嘉经济区。加大农业、工业节水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积极推进水权转让,做好能源基地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建设引哈济党工程,增加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张掖绿色经济区。总结推广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扩大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大力推动高效节水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完成黑河干流引水口门改造和重点河段整治工程,深入推进黑河流域治理;继续实施祁连山区牧区水利、小水电代燃料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合理调配水资源。

——金武经济区。加快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基本完成规划确定的治理任务,进一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优化调整用水结构,加大农业、工业节水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增强水资源承载能力,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天水经济区。加快梯田建设和小流域治理,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建成上磨水源地工程,开展高桥头水库前期工作,解决城市供水不足问题;加快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镇防洪能力。

——平庆能源化工基地。以保障重点城市、陇东能源基地供水为重点,全面建成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平凉兔里坪水库,积极开展庆阳葫芦河调水等能源基地水源保障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大梯田建设力度,提高淤地坝建设标准和防洪能力;推进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做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加快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镇防洪能力。

——甘南—临夏—定西—陇南经济区。以加强防洪减灾、生态保护和城乡供水工程建设为重点,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完成引洮供水一期及配套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引洮二期、引洮济合、引洮入潭、磨坝峡水库等水源配置工程;实施渭河源头水源涵养区生态治理工程,加强洮河、大夏河、白龙江、西汉水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以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牧区水利,改善牧区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做好沿河城市的防洪保安工程、山洪灾害防治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科学发展农村水电,稳步提高水电农村电气化水平;全面完成“5·12”汶川地震和“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第三章主要建设任务

第一节加快实施重点水利项目

大力推进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完成引洮供水一期及配套工程、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引大供水结构优化调整项目、会宁北部供水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引洮二期、引洮济合、引洮入潭、靖远双永供水、庆阳葫芦河引水、磨坝峡水库、兔里坪水库、高桥头水库、石门河引水等工程。努力做好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河西新能源基地、兰白经济区、天水经济区等重点区域水源保障工程建设。加快甘南、临夏等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供水水源工程建设。积极开展白龙江引水工程前期论证工作。

第二节大力发展民生水利

解决6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79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0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76处农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71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50个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完成68座病险水库和38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完成179条中小河流和65条重点山洪沟道治理任务,建立和完善全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完成750万亩梯田建设任务。做好以工代赈水利项目和新增1000亿斤粮食能力规划水利项目。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后期扶持工作。科学发展农村水电。全面完成敦煌、武威、庆阳3个国家级试点和43个省级试点县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力争把河西走廊率先建成节水型社会示范带。

第三节深入推进生态水利

加快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任务,提前完成2020年以前的规划任务。完成黑河干流引水口门改造和河道整治工程,争取启动黑河流域综合规划项目。启动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项目。积极推进渭河流域重点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实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中水回用、水质监测站网建设项目。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第四节着力提高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加快水权制度建设,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全省水资源统一管理,理顺水务管理职能,加快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涉河建设项目及河道采砂管理。完善水法规体系,加强水利执法工作。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以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建设管理制度。巩固和扩大水管体制改革成果,深化水价改革,加强和规范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推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式管理。加强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完成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基本建成全省抗旱防汛预警预报系统。加快全省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完善水文水环境监测站网布局。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

第五节投资匡算

全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总投资300亿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240亿元,占80%;地方配套60亿元,占20%。按工程类别分,重点工程42亿元,占13.9%;民生水利168亿元,占56%;生态水利85亿元,占28.3%;管理改革与行业能力建设5亿元,占1.8%。

第四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前期工作,保证项目按期实施

各级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划确定的任务和项目,安排专项资金,抓紧安排项目前期工作,保证前期工作质量和进度。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大力配合,做好规划项目审批及相关工作。

二、加大政府投入,狠抓建设资金落实

各级政府要把水利建设做为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从土地出让收益、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水利专项基金,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鼓励和吸纳各类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

三、强化目标责任,确保建设任务有序推进

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本规划实施的领导,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按期完成规划任务。

四、做好跟踪分析,注重公众参与与社会监督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项目实施单位要加强规划实施目标、任务、效果的监测和跟踪分析,及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问题,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完善和调整规划任务,推进规划科学实施。加强规划的宣传和引导,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检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