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在心理咨询中,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严重的要数青少年抑郁征,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脑子变钝了、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减退;学习失去了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

神经症: 青少年中常见的为青春期焦虑症、癔症、神经衰弱,社交恐惧症。对人恐怖症也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觉得别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变化和

窘态,能洞察到他内心的想法等等,于是避开他人,影响和别人的交往,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状难于启齿而不敢就医,通常要到出来社会工作之后,感到实在无法忍受才寻求治疗,从发病到治疗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余年,强迫症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产生性烦恼和性困惑

性烦恼的产生是由于性意识觉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与社会行为规范的矛盾所致。性困惑的由来是青少年对自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变化产生神奇感及探索心理。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育的神秘化,常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冲突。他们常认为“性是不好的”、“对异性长辈出现性幻想是可耻的”、“ 手淫对身体是有害的”等,出现对性的消极评价和过度的性压抑。通过对各种神经质症的深入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由错误的性观念而引起的对手淫、性幻想等的严厉的自我惩罚(心理的或生理的)是导致产生神经质症状发生的心理温床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严重的自卑感、对人恐怖症等症状。男孩对手淫、遗精、性梦的错误认识,女孩对月经、性幻想、自己体象的消极认知和评价,偷看黄色录像,早恋及过早性行为等,是青少年期较为突出的心理行为问题。改变对性的态度应是人生心理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净化社会风气,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组织各种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丰富多

彩的活动,培养高尚情操以及家长改变传统观念,早期给孩子予健康的性教育等,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必要时应接受专业心理咨询,不要耽误孩子。

常见的性心理问题,主要有手淫、早恋、失恋、性过错等:

(1)手淫。在青少年中相当普遍,它是一种满足性欲的自慰行为,手淫适度,对身体无害,它远不如人们对其恐惧和夸大所带来的危害,使人误入歧途。

(2)性早熟。指青少年期出现成人的性欲和行为,除了神经内分泌因素外,与父母对孩子过分亲昵,父母性行为的影响,看色情电视和刊物,不适当服用保健品等因素有关。

(3)身体关注。青春期开始后,青少年常关注自己的身高、体型、容颜等,包括对生殖器官和乳房、阴茎等关注,常暗自忧虑。

(4)遗精恐惧和初潮焦虑。少男遗精和少女月经初潮本是正常生理现象,但由于学校不重视性卫生教育,使青少年感到恐惧或焦虑,久而久之继发神经衰弱,出现头痛、失眠、无力、记忆力下降等,影响学习。

(5)过早性行为和性倒错。主要是由于对青春期生理出现心理不适应,再加之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不健全而造成。

恋爱心理:

(1)早恋,指青春期或青春期前出现的恋情,与道德品质优劣无关,与正确的引导、教育关系密切。

(2)单恋是一方对另一方以一厢情愿、倾慕为特点的畸形爱情,多是一种感情误会,是青少年爱情错觉的产物。

(3)失恋。是指一个痴情人被其恋爱对象所抛弃,可导致神经症或轻生。

其他问题

1、嫉妒心理:主要表现为对学习、工作优秀者、对外貌俊美者嫉妒、怨恨,甚至刻意拆台或报复,以达心理平衡。

2、自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表现为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估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疑忌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心理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其具体表现为:

1)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现实交往受挫,产生消极反应的结果。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常会遇到不能克服的障碍,导致交往挫折感的发生。

2)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引起消极的自我暗示。

3)对自我智力估计过低带来的消极暗示。

4)对性格与气质自我评价带来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3、孤独心理:主要为性格孤独,害怕交往或顾影自怜,无病呻吟。

4、逆反心理:青少年中出现不受教,不听话,顶牛,对着干者,就是有逆反心理的人。

学习压力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要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接纳自己的确不易。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问题等,是青少年及家长前来咨询的常见问题。这些情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压,希望情况会有所好转。

人际交往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

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被这种心理阴影笼罩而不能自拔。家长、教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引导青少年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过分苟求自己,也不要对外界寄托过多过高的期望,在行动和实践中增强信心培养技巧。

沾染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

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友不慎甚至走向吸毒、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另外,具有行为

问题(如反社会行为、家庭内暴力、出走、自杀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过太多的批评、指责,他们对成年人几乎都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往往较难纠正。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网络成瘾

根据以上研究及临床特征,笔者对网络成瘾进行如下定义: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

临床表现

1、网络过度使用

个体使用网络的频率和时间均已超出正常的限度,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网络生活占据大部分业余时间,导致个人生活与网络生活之间失去原有的平衡,从而学习和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易疲惫、困倦、无精打采、效率下降,严重者旷课、旷工,并对日常生活及人际交往有一定影响。网络过度使用经常受到他人的批评,甚至为此而与家人朋友发生冲突;个体对上述危害虽有所认识,但仍继续使用。需要指出的是,“过度使用”不应伴有戒断症状,否则应考虑为网络成瘾。

2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常伴有躯体和精神症状。根据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及内容,可将网络成瘾分为以下5类: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其中以网络游戏成瘾居多。2.1、特征性临床表现

患者对网络的使用存在极大的渴求,不论在学习、工作或日常生活中都常常在脑海中回想着与网络相关的情境,并期待着下一次上网;患者能够从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体会到强烈的愉悦和满足感,并为保持这种愉悦和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随着上网时间延长,患者对网络使用逐渐失去了自控能力,驻足于网络的时间增多,可以由最初几天上网一次发展到每日上网几个小时,最终需要连续几日都在网络上;当突然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患者会出现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冲动、攻击、毁物行为;部分患者会选择与网络类似媒介物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上述戒断反应。戒断反应的出现也加剧了患者对网络的渴求程度,患者也常常为了避免戒断反应的再度发生而更加沉迷于网络、难于脱离,致使上网日渐成为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甚至日常行为均局限在网络上,从而减少或放弃了从前的兴趣、娱乐及其他重要的活动,患者会对自己的家人或朋友隐瞒上网的真实时间和沉迷于网络的程度,网络的危害意识在其内心逐渐减弱,

发展到无视家人和朋友的任何劝告,为能够上网和延长上网时间而想尽一切办法,包括说谎、旷课、旷工、偷拿家人钱财等。在家人眼里,患者变得冷漠、无情,丧失了对自身及他人的责任感。此时患者完全不考虑网络给其自身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终日沉迷于网络,甚至废寝忘食。

个体从网络正常使用,经网络过度使用到网络成瘾需要经历一定的发展过程,鉴别要点见表1

2.2、伴发的躯体症状

较为普遍的躯体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胃肠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睡眠节律紊乱以及疲乏无力、心慌胸闷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注意力高度集中、眨眼次数减少,会引起视疲劳、眼部干涩、胀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甚至出现视屏晕厥现象(一过性黑蒙、可伴有恶心、呕吐)。长期操作电脑可导致腕关节综合征(鼠标手),偏头痛、颈肩疼痛及颈椎病,并增加了诱发过敏性疾病及癫

痫的风险。

2.3 、伴发的精神症状

因过度沉溺于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致使患者现实检验功能受损,不能从网络的“虚拟刺激场面”和“高等级身份”中完全脱离出来,可出现自信心膨胀、自我评价过高等高涨情绪反应;游戏中的失败和死亡场面也会对患者带来很大影响,引起恐惧、害怕的情绪体验,甚至常常担心有不祥降临等;部分严重的患者,几乎完全与现实隔离,可出现短暂的现实解体、甚至妄想。同时,过度的网络使用往往受到家人、朋友的反对和批评,致使个体对现实生活产生严重的不适应感和无法融入感,出现悲观、沮丧、对未来失去希望等低落情绪体验,但上述症状并不会减少患者使用网络的行为,相反患者往往会通过上网来缓解上述不良情绪;而且患者在戒断期也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上述精神症状通常具备以下特点:(1)出现于过度沉迷网络之后,持续时间较短,随着网瘾的戒除而相继减少或消失;

(2)症状内容与患者接触的网络内容紧密相关,症状的变异/化受网络内容和患者人格特点的影响;(3)症状的出现不会减少患者使用网络的行为,却恰恰体现了网络成瘾已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

现实环境对成瘾行为具有强化作用,当网络成瘾患者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或轻度应激事件时,会出现上网行为增

多、依赖网络程度加重、上述精神症状的出现也会相应频繁。现实环境和网络环境对个体造成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部分患者受网络环境的影响颇深,虽已长时间摆脱网瘾,却形成了牢固的认知及行为上的偏差。

3、与网络成瘾相关的其他精神障碍

网络游戏独有的挑战性和逼真性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却也带来了诸多的暴力和虚幻,使许多青少年模糊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形成并固化了其他的不良行为模式。在摆脱网瘾的长时间后,经常说谎、不服从家长老师的要求、违反学校纪律,出现反复逃学、打群架、离家出走等品行障碍问题。同时,网络的匿名性和逃避现实性也固化了患者社会适应不良的模式,可能导致人格障碍,尤其是回避型人格障碍,表现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对他人过分依赖、自卑,需要被人喜欢和认可,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无法适应现实生活,对社会活动和以往的朋友采取回避态度,变得孤僻、多疑,情绪不稳等。

长期沉迷于网络还可导致心境障碍,如:对于自己的学业及工作前途感到悲观、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低落、做事情没有兴趣及愉快感下降,常常周身乏力倦怠等。部分患者因与人交流过少,加之在摆脱网瘾后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脱节,逐渐变得害怕与人交往、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回避社交活动,导致社交恐怖症。有少部分患者因上网引起的

偏头痛、消化功能不良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迁延,尽管个体戒除网瘾后,在以上症状的基础上出现敏感、多虑、烦恼、过分担忧自己的身体、易紧张、易疲劳、做事犹豫不决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症状。此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物质依赖也是网络成瘾较常见的共患疾病。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精神障碍的出现,通常与患者的个性特质、生长环境、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1、网络成瘾

1.1.1、症状标准长期、反复使用网络,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符合如下症状: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3)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①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②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③固执的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④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

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⑤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1.1.2、严重程度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如社交、学习或工作能力方面)。

1.1.3、病程标准平均每日非工作及学习目的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 h,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1.1.4、排除标准排除网络过度使用、神经症、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品行障碍、人格障碍及注意力缺陷或多动障碍等。

1.2、网络过度使用

1.2.1、症状标准长期、反复使用网络,对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符合下列2项:

(1)过度使用的行为经常受到他人的批评,并导致突出的负性后果;(2)尽管个体对网络过度使用的危害有所认识,但仍继续使用。

1.2.2、排除标准过度使用不应伴有戒断症状,否则应考虑为网络成瘾。

学生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近年来,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竞争压力的日趋严重,高科技的社会环境的变化日新月异,而家长越来越多的时间忙于工作,加之独生子女的环境因素,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在我们心理咨询中心,接待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咨询占三分之二,主要问题是:1、学习方面的问题,例如:厌学、计算机网络成瘾、学习自觉性差、上课注意力障碍、学习能力障碍。

2、情绪性格和人际关系问题,例如:对新环境适应不良、不能正确处理恋爱问题、考试紧张症、自卑、内向敏感、不合群、学习成绩下降而引起情绪问题、与老师关系紧张、与家长沟通问题、任性、幼稚、暴躁和冲动。

3、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心因性躯体疾病、神经衰弱、过分溺爱而引起社会适应不良、神经性厌食症和暴食症、网络/计算机游戏依赖症。

下面我将就中学生常见的问题及心理辅导做一介绍。由此可以了解目前青少年的心理状况。

一、孩子进入初一后常出现的心理问题

第一、有人把青春期称为「多事之秋」,因为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而初中又是青春期的开始,所以,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注意调整自己

的教育方法,为将来打好基础。

许多家长都有同样的感受:孩子上了中学以后就不如小学好管理了,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身心成长问题、习惯问题等等,都是家长面临的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初一阶段无疑是挑战的开始,但是,有些家长觉得初一的孩子挺老实的,到了中学后期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但已很棘手了。所以,家长要在初一阶段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尽早养成好习惯。因为初一的孩子属于青春早期,心理发展的水平还比较幼稚,对成人的依赖还比较多,所以,家长容易施行教育。这一时期的孩子个性还不稳定,容易接受引导,有问题也容易矫正。刚进入一个新环境,面对新老师和新同学,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上进心,是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的好时机。

但是,初中生的心理也有其特殊性,一是独立愿望大大增强,自己有了主见,不愿听从家长的意见。有话不愿对家长说,愿意写日记,和同学打电话时有说不完的话,开始顶撞家长等等。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变坏,经常想偷看孩子的日记,窥视孩子的秘密,结果孩子非常反感,和家长的关系反倒恶化。有的家长还用对小学生的方法来对待初中生,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孩子顺从自己,孩子很有可能变得更加逆反,或者胆小退缩,没有主见和自信心。所以,家长对初中生要学会尊重他们,允许孩子有隐私,不要把孩子当作

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相反,你越是把孩子当作朋友尊重,孩子越愿意和你说心里话,关系也越好相处。

第二,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内分泌系统的发展,必然要影响心理发展,例如情绪变得很不稳定,个性变得捉摸不定,敏感,自尊心强,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很容易影响学习和人际关系。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在小学时还挺开朗活泼的,但是一点小刺激就使孩子变了一个人。所以,家长要理解这一时期孩子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要及时干预。有位初中生因为考试成绩落后,受到老师批评,心理压力很大,和妈妈说不想上学,特别想和妈妈好好谈谈,她妈妈工作特别忙,觉得小孩子能有什么严重问题呢,就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上班去了,孩子很失望,放学回家后跳楼自杀。所以,家长应该关心初中生的情绪问题。

第三,中学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与小学有很大变化,老师对学习强制管理少了,学习内容更需要抽象逻辑思维,一些孩子会不适应这一变化,尽管小学学习很好,如果没有适应变化,调整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很有可能下降。有的孩子是经过很大的努力考上重点中学,上学后,家长觉得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就不像以往抓得那么紧,结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性格也变得自卑,内向,严重的会造成心

理障碍、心理疾病。所以,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的情况,等到落后太多,就不容易赶上了。

第四,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受到伙伴行为的影响,家长不要禁止孩子交友,也不能放任自流。有位家长把孩子送到一个贵族式寄宿学校,孩子周围的同学经常要攀比物质条件,结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还沾染上了许多坏习气,后来家长及时换了学校,孩子的情况大有好转。

二、面临初中升高中考试,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及解决方法

每年在中考前夕,来心理咨询门诊咨询学习压力问题的学生大大增加。主要问题有:1)、学习成绩下降,自己灰心丧气,缺乏学习动力。2)、厌学,不想学习,就想玩,不愿写作业,甚至不愿意去学校。3)、学习用功过度,神经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4)、情绪不稳,爱发脾气、烦躁不安,易激惹,学习时精神不振,失眠多梦,食欲下降,爱哭,兴趣下降。5)、考试紧张,恐惧考试,甚至不想参加考试,对自己没信心,担心焦虑。6)、对自己盲目自信,存侥幸心理,目标远大,行动懒惰,兴奋不起来,自觉性差。7)、学习方法不得当,看书多,做题少,基础知识不愿死记硬背。记忆力好的同学举一反三、抽象思维的能力又差。8)、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紧张,因为偶然的矛盾冲突变得非常敏感,严重影响学习,甚至不愿见人。

9)、和老师家长矛盾冲突,逆反,思维片面,情绪冲动,矛盾激化时会离家出走。10)、结识不良伙伴,对社会有偏见,对学习失去兴趣。11)、早恋。等等。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老师和家长在这一特殊时期,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校长可以组织家长会、学生座谈会、主题班会等活动,邀请心理专家讲授应付学习压力的方法,帮助学生调整情绪,对特别严重的学生,还可以建议去找心理医生专门咨询。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和农村,以及一些福利单位,让学生做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针对中考的学生,应该每天保证至少一小时的运动时间,这对解决孩子神经衰弱问题大有裨益。多鼓励学生,不管学习成绩好坏,都需要多鼓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鼓励班主任老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包括思维、情绪和性格等方面,理解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帮助他们调整。

(一)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怎样帮助学生应付考试紧张和焦虑呢?

第一、相信、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

有些考生平时学习挺好的,但就是担心自己考不好,老怀疑自己复习得不充分,越是临近考试,越觉得有一大堆东西没看,心里慌得不得了。还有的考生对自己平时特别拿手的科目反而紧张,考试时要哆嗦10分钟才动笔,问他为

什么,说怕考不好。这些都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因为许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老师、家长、亲友等,大都对他要求高,经常指出他的缺点,要求他好上加好,不能骄傲,很少当面肯定孩子的优点,即使孩子学习不错,家长和老师也觉得一表扬就会骄傲。久而久之,孩子对自己的能力肯定少,怀疑多,尤其是面临重大考验时,更加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所以,考生要对自己的能力有客观的认识,从自己平时屡次模拟考试成绩中就可以估计自己的实力,发现不稳定的因素,及时找出差距所在去设法弥补。要果断地放下自己已经熟悉的内容,不要患得患失,临阵乱磨枪。第二、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有位重点学校的同学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清华大学,平时学习挺好的她现在老感到紧张,原因是怕自己考不好就没有出路了。其实人生需要目标,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一下子就达到目标,有时就遇到挫折,考不上清华了,也可以考其它学校,即使都没有考上,也可以自学高考,成功的道路并不只有一条,所以,在思想上不要走极端,在战略上要藐视,而战术上要重视。

首先,平时做模拟考卷时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定时,做题期间不要喝水、上厕所、做其它事情等,习惯了这样的紧张节奏,考试时就会像平时一样放松。

第二,做考卷时要学会时间分配,哪部分用多少时间,

心中要有数,不要在开始时不慌不忙,过分注重细节,后来又感到时间不够用。而应该有条不紊,开始时就紧凑一些,到后面才有宽裕时间,因为一般难题都在后面。

第三,当遇到难题时不要一下子慌了手脚,花太多时间,否则就会影响后面的做题时间,应该给它2-5分钟的时间来思考,如果没有解出来,就先放下,先做后面的题,最后再来功课这道难关。当你做了其它题,变换了思维角度后,也许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四,临近考试的十几天里,主要任务是调整情绪状态,把握做题技巧,熟悉考试规则,把重点再归纳一下,完成老师布置的模拟试题。不要在有限的几天里,再去看所有的书,这样已经来不及了,应该相信自己在过去的时间,该记的概念,都已经记过了,这时只需要用答题来巩固记忆、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越是临近考试越需要清醒的头脑。

第五,学会放松技巧,有的同学在刚拿到考卷时特别紧张,这时在心里不要拼命克制自己的紧张,因为紧张情绪越控制越严重,应该做一下深呼吸,心里对自己说:紧张去吧,豁出去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先看看第一题是什么。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不控制,紧张情绪一会就会过去,像潮水一样,顶多出一身汗而已。有的同学在考试开始时控制不住地胡思乱想,这时可以在手腕上戴一个橡皮筋,在自己乱想时就用力弹自己一下,皮肤疼痛会把你的思绪拉回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旅途中特殊的时期,不仅生理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且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思考在新的形势下的教育应如何办近几年,我们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点,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青少年在教育者的心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才智的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青少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民对青少年投入的最多,希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然而,长期以来,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青少年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而对时下青少年问题日益增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都还很不够,其中潜在着许多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抓好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对头、专业人员训练有素等方面的工作,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保证,也就不可能会健康全面的成长,因此,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对策 目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对学生、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繁重的课业任务、激烈的社会竞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部分青少年的性格内向,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缺乏开放性,社会又处于转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很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之后,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师资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组织领导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同年还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委员会,委托有关省市和高校进行研究与实验。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再次强烈“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年9月,教育部又在贵阳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制定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上述种种迹象表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

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及家长应对方式

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及家长应对方式 中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的一系列发展,本应无忧的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种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都显示,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记者特别选取青少年中最常见的10大心理问题,希望青少年有了心理问题要及早诊治。 考试焦虑症 [个案]“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丽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目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 [应对]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只是程度因人而异,显然小丽是得了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这时,父母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让他慢慢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的情形。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来。 [小贴士]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则大多以担心的形态呈现,例如:担心考试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 强迫症 [个案]自从进入高中后,琳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却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思想做作业。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琳琳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应对]一般来说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很高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并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 [小贴士]强迫症是一种通过仪式化行为来减轻内心焦虑的精神疾病,病患会产生挥之不去的想法,出现不得不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

中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 (一)、厌学问题 1、厌学的表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对自己未来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并且,他们一般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丧失学习自信心,把自己看成上学习的失败者,这种消极的自我认识,是学生厌学的内在原因之一。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一般不愿意做作业,不认真听讲,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恐惧厌恶。 2、厌学产生的原因 (1)、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大历史时期,在变革的巨浪中各种各样的思潮同时涌来,由于中学生自身不太成熟的特点,缺乏处世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商海”对青少年强烈吸引,社会劳务市场的不完善,使许多中学生未把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今后走上社会求职的必要条件,而认为有钱就有学上,有门路就有好工作,现在一些重点中学,各年级各班中都有分数不够、花钱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厌学心理,这些都对中学生产生严重的不良

影响。 (2)、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3)、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 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双休日及节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4)、学生自身的因素 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

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主讲:邓皓 关于青少年心理,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的病人?他们怎么了?”那些企图自杀的高中学生;害怕笔尖的中学生;不敢看人的初三学生;害怕死亡的高中生;被拘留的高一男学生;自杀未遂的中专生;能力不足的大学高材生;不会与人交往,无法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中学生,一般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阶段总的可成为青春发育期,或青少年期。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身心都正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和成熟时期。如果这是其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这种不良影响极可能伴随他一生。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有关专家学者们进行了调查研究。有关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这些枯燥的数字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 近几年,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许多调查都表明,在中学生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者,其比例在10~20%左右。应该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些只是偶尔存在心理问题,但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消失了,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中学生是为数不多的。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集中反应。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一)适应问题 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适应不良即对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是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生活上,进入中学后大多数学生才开始住校生活,脱离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一、厌学 【行为表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 【产生原因】 (1)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大历史时期,在变革的巨浪中各种各样的思潮同时涌来,由于中学生自身不太成熟的特点,缺乏处世经验和辨别是非能力,就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商海”对青少年强烈吸引,许多中学生未把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今后走上社会求职的必要条件,而认为有钱就有学上,有门路就有好工作,现在一些重点中学,各年级各班中都有分数不够、花钱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厌学心理,这些都对中学生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2)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

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3)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正常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4)学生自身的因素。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智力低下等,都可导致在学习中遭遇失败,产

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疾病解读

亲子关系失调与青少年心理疾病 正值中年的你,是否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原本温顺、乖巧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却脾气火爆、不愿与父母交流、离你越来越远?为什么原本开朗活泼的孩子,越来越内向、孤僻、并出现一些您难以理解的言语与行为?为什么学习成绩一贯很好的(他或她),大考前却总是头疼脑热、发挥失常?这个周末,请您参加我们的亲子课堂——亲子关系失调与青少年心理卫生。 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4.5亿人患神经精神疾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1%。我国目前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目前中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3.67亿,受到情绪和行为问题困扰的儿童青少年约300万。据全国22个省市调查表明,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97%,明显的心理障碍性疾病为3%至5%。 一什么是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原为遗传学中的用语,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中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因此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

健康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影响他们以后各层次的人际关系,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也是终身受益的财富。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插图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如果这些需要在童年得不到满足,精神就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或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恶劣心境) 三:亲子关系类型: 孩子交流,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需求,支持孩子的兴趣 善于自我控制地解决问题,自尊感,自信心强,善于与人交往,对人友好。 专制型:父母权威意识,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靠惩罚和强制性迫使孩子服从,希望孩子按自己为他设计的蓝图成长,不尊重孩子要求。孩子表现驯服、懦弱、缺乏主见,情绪压抑,或者出现言行不一、撒谎、叛逆、攻击。 指责型:过多干预,过高要求,经常否定孩子,将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较. 这种亲子关系下成长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自卑、怯弱,缺乏主见。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沮丧,甚至抑郁、焦虑。

-中学生常见的12种心理问题.doc

中学生常见的12 种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 厌学心理、早恋问题、迷恋网络问题、追星问题、考试焦虑、情绪方面的问题、学业不良问 题、考试作弊问题等;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等;消除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主要有注意中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平衡; 进自我了解,培养中学生自我接受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中学生健全的情绪生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环境;开设主题讲座;保持书信的交流;转变教育观念,创 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模式;优化社会环境,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增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举办家长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提高教 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素质;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结构等等。 11 岁到 18 岁的年龄阶段,一般是中学阶段,这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 的时期,是最充满激情、浪漫,最有创造力、最少保守思想、最活跃的时期。这是他们从幼 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度时期,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未来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多梦季节”。国外有学者形容这一阶段是“骚动的、矛盾的、动荡的、暴风雨式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正处在个体发展的特殊时期, 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伴随者成长的欣喜、生活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吸引,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年轻的心变的十分 敏感和冲动,花季少年既有绽放的欣喜,也有凋落的忧伤。他们渴望友谊、渴望理解、渴望 自由,有时太多的渴望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 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 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 行为意向。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 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 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3.孤独心理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以人离不开群体,同样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孤独是一种所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孤独感正是个人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 【案例呈现】:有一位母亲很苦恼,儿子从小就懂事听话,和同学关系融洽,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自从上了初中就开始情绪不稳定,正在上初二,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妈妈让他把第二天的书看一看,他就冲妈妈说一句:“没什么好看的。”妈妈追问了半天,他才冒出一句:“学习真没意思,真累!” 【案例分析】:对于这位初二学生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我认识这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学生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速度和质量下降。厌学主要分为三个程度。轻度厌学,学生不喜欢学习,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后作业偷工减料等;中度厌学,学生开始将情绪付诸行动,经常性逃课,逃避学习,不想面对学校老师、同学。重度厌学,从心理问题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厌学症,将学习中的问题夸大泛化,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极度自卑心理等。由案例中这位学生的表现来看,他目前属于轻度厌学状态。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第一,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有些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第二,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正常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第三,学生自身的因素,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

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

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

认识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学生常见的不健康心理和行为。 2、思考分析不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原因。 3、对照反省,认识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健康状况。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有学习问题、青春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几个方面。下面具体列举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 1、过分敏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他们珍重自已的荣誉。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已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2、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你说东他说西,你说应该这样他说应该那样,以“顶牛”“对着干”的反常心态显示自已的高明、非凡。产生这种逆反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上,是青少年正处于过度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

成人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已当成小孩。为了表现自已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持批判的态度。客观方面,教育者的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会导致逆反心理。过分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常心理,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就可能会逐渐演变为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 3、嫉妒: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已强时( 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惭、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一方面自以为是,逞强好胜,一方面又不愿积极努力,就可能嫉妒打击他人。 4、耽于幻想:青少年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希望和挫折交替,就可能走向幻想。多表现在学习、工作、爱情等方面,耽于幻想容易给青少年带来忧郁和失望。 5、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已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他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已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摘要)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摘要) 80年代,联合国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一个新的定义:“什么叫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交往健康和道德健康。”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身体上没有什么病,但心理上不健康,心理素质不好,或者他对社会适应不好,那么仍然不能称为健康。 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变化比较快,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等,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19%的少年儿童自杀的原因是害怕受到惩罚,18%患有心理疾病,有心理障碍的少儿最容易诱发自杀。相关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人数占青少年总数的16%以上。更为严重的是,一份调查显示曾有自杀念头的学生占被调查者的10.9%,曾做好自杀准备的学生占4%。 通过国内大量调研资料表明,心理障碍已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头号大敌。而我们的家庭是与学生成长密不可分的,而恰恰很多家长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是一片空白。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只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只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身体锻炼轻心里保健的误区。个别家庭,不仅不能意识到孩子的心里需要,而且面对子女的反常行为往往采取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则在孩子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导致子女产生心理障碍。 例如:考试焦虑症 [个案]“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莉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一心想考重点高中的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 [应对]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症,只是程度因人而异,显然小莉是得了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这时,老师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为他减压。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来。 强迫症 [个案]自从进入高中后,琳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却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思想做作业。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琳琳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应对]一般来说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很高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强迫症的前兆,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这么做的原因,并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 恋爱受挫 [个案]瘦高、文弱的小杨从高一开始就对同桌女同学产生了好感,买雪糕总是买两支,有新书主动借给人家,晚上放学还护送同桌回家。学期结束时,小杨便兴奋地提出“发展恋爱关系”,同桌却说他“歪心眼”,并让老师给调了座位。被拒绝后,小杨产生了强迫性思维:“她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我长得太瘦弱?我对她还不够好?”终日胡思乱想,使他的成绩不断下降,终于有一天,他选择了轻生。 [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是不同步的,因而恋爱受挫往往使他们心灰意

青少年心理问题8种成因及应对

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思维形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地位。好奇心、模仿力强,情绪化较强,情感、理智水平较低,言行易受情绪和情境影响。自我意识发展较快,个人评价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近几年来,在少年儿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这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不安。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民族的素质,如何加强和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家长和所有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处于快速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变化急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频繁迭出,因此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自卑心理 部分少年儿童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不可救药、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懒、委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少年儿童并不是本身有某些缺陷和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上,并由此心灵笼罩上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二)逆反心理 很多少年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影响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三)孤独心理 一些少年儿童很少和别人交往,爱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人际关系疏远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郁闷。有人调查少年儿童的孤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境遇型。由于家庭迁移、升学、转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和意向,变成一名孤独者。(2)自我封闭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不足,便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个人天地里。(3)行为方式型。现在的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总是以独处的方式生活、学习,难于了解别人,也难于让别人了解,因而感到孤独。(4)性格自傲型。有的学生自高自大、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因而滋生孤独。 (四)嫉妒心理 在学校里,一部分少年儿童因漂亮的容貌、优异的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教师的宠爱,也会引发另一部分少年儿童的嫉妒之心。具有嫉妒心理的少年儿童,一旦在学习和其他方面不顺利时,就会怨天尤人,而不能冷静地自我反思。在极端的情况下,有些少年儿童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五)惧怕心理 就少年儿童群体来说,存在着优等生惧怕同学的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等现象;就少年儿童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或作文、惧怕使父母的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忽然衰退等现象。一旦惧怕惯了,就容易产生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13-18岁)

13-18岁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目录 一、厌学 (4) 【案例】 (4) 【行为表现】 (5) 【产生原因】 (5) 【专家支招】 (7) 二、学习疲劳 (11) 【案例】 (11) 【行为表现】 (12) 【产生原因】 (12) 【专家支招】 (13) 三、考试焦虑 (15) 【案例】 (15) 【行为表现】 (15) 【产生原因】 (16) 【专家支招】 (18) 四、焦虑症 (19) 【案例】 (19) 【行为表现】 (19)

【产生原因】 (20) 【专家支招】 (21) 五、挫折心理 (22) 【案例】 (22) 【行为表现】 (22) 【产生原因】 (23) 【专家支招】 (23) 六、逆反心理 (24) 【案例】 (24) 【行为表现】 (25) 【产生原因】 (25) 【专家支招】 (26) 七、社交恐怖症 (27) 【案例】 (27) 【行为表现】 (28) 【形成原因】 (29) 【专家支招】 (29) 八、孤独心理 (30) 【案例】 (30) 【行为表现】 (31) 【产生原因】 (31) 【专家支招】 (32)

九、羞怯心理 (34) 【案例】 (34) 【行为表现】 (35) 【产生原因】 (36) 【专家支招】 (37) 十、嫉妒心理 (39) 【案例】 (39) 【行为表现】 (39) 【产生原因】 (40) 【专家支招】 (41) 十一、猜疑心理 (42) 【案例】 (42) 【行为表现】 (43) 【形成原因】 (44) 【专家支招】 (44) 十二、中学生的过分依赖问题 (45) 【案例】 (45) 【行为表现】 (46) 【形成原因】 (46) 【专家支招】 (48) 十三、中学生的倔犟固执问题 (48) 【行为表现】 (48)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怀化学院 毕业论文情况登记表 考籍号9 姓名赵丽芹 专业教育管理 题目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及教育对策分析 指导老师胡艺龄 通讯地址 怀化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制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一) 怀化学院

自考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二)

怀化学院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三)

怀化学院2015 届自考毕业论文答辩 记录情况表 助学点(公章):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 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习方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厌学情绪严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考试紧张焦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交往方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人际关系不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自信心不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早恋萌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意志方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抵御挫折能力较脆弱....................................................................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轻率地改变自身行为方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情绪方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孤独心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嫉妒心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家庭因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家长的期望值太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家庭分裂的创伤............................................................................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家庭的溺爱....................................................................................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学校因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学习负担过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人际关系不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社会因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社会竞争的加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缓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对策及维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及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的方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答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答 健康是21世纪人们最大追求之一,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健康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是每个人所渴求的。没有健康,一切都将失去意义。中学生更应该树立科学的健康观,使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对此,心理专家给社会提出六条忠告:一、成人比成功更重要;二、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三、经历比名次更重要;四、付出比索取更重要;五、对话比对抗更重要;六、激励比指责更重要。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心理小问题,我们归纳整理后做以下回答: 一.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心理上的概念: 1、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仅仅具备没有残疾、没有疾患和身体结实这样的条件还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因此,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长陈学诗先生说:“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应从生物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综合考虑”,“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指一个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2、什么是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问答 1、心理健康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1)健康的情绪;(2)良好的意志和品质;(3)和谐的人际关系 2、青春期有哪些心理特点? 主要有:(1)产生成人感;(2)独立性和依赖性;(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4) 自

尊心增强;(5)片面性和表面性;(6)隐秘性心理表现;(7)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 3、青春期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哪些? 主要表现为:(1)对性发育的困感不解;(2)独立意向发展很快;(3)伙伴关系密切;(4)认识社会的能力不够高;(5)学习压力重;(6)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 4、如何促使青春期身心健康成长? 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自己的健全人格;要发扬思想敏捷,对新生事物敏感、勇敢、热情、有朝气、积极向上等优点;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使自己的身心健康成长。 5、怎样与异性交往? (1)男女交往做到互尊互爱,既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同性,又要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异性;(2)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轻易表达对异性的好感,更不要随便给异性同学写信;(3)举止端庄,以礼待人;(4)坚持集体交往,不要与异性单独接触;不单独给异性赠送礼物;也不要单独接受异性的馈赠;(5)明辩是非,增强抵制不良习气的能力。 6、青春期性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青春期性道德的基本要求有:(1)男女平等、尊重女性;(2)自尊自爱,约束自己; (3)男女交往,互尊互爱,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三、常见心理问题解答 【问题一:为什么我感到这么孤独?】 解答:青少年常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其实常常是你们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因为你们正在经历很多的身体和情感的变化。你们觉得其他青少年不会经历同样的情感和同样的变化,不知道如何与其他人交流一些比较私密的问题,从心理上感觉很孤独。但是实际上你们大多数人在经历同样的问题!和你的朋友谈谈,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