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1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1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1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1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1)

第一节概述 (1)

第二节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 (7)

一、基础实验室—生物安全1级实验室 (8)

二、基础实验室—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 (9)

三、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 (10)

四、最高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 (15)

第三节与动物试验有关的生物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18)

一、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因素 (18)

二、动物实验室内病原体感染的发生因素 (24)

三、动物设施与管理 (32)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第一节概述

生命科学的许多研究领域都依赖于实验动物,借助于实验动物,可以开展有关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研究。动物实验,可以对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进行安全和效果评价;可以用作人类和动物疾病的模型,研究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结构和机能上的变化,探索和评估诊疗方法;实验动物还可作为人类的替身,在军事医学和航天科学中发挥作用,提供实验数据;实验动物也是器官移植研究领域中不可代替的模型,甚至可能是异种器官移植的组织或器官提供者。因此,若没有优质的动物实验,虽有优秀的科研人员,精密的仪器,也根本无法准确、全面、多方位、多层次地了解和回答生命科学,特别是生物医学的许多基本问题。

动物实验也存在生物安全的危险,这种生物安全的危险来自于实验动物本身所携带的人畜共患病感染和实验室获得性疾病感染。

动物实验实验室是一个独特的工作环境,可能造成室内或周围人员感染传染病的危险。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中有大量实验室内感染传染病的报道。根据最近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马克、伍尔豪斯报道,目前有1407种病原体,能使人受到感染,其中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原生动物以及真菌。在这些病原体中,有58%来自动物。科学家认为有177种病原体是“新出现的”或“再次出现的”。其中,大多数病原体不会导致传染病的爆发。

专家担心禽流感可能是一个例外。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近来在世界范

围内进一步扩散,已重新激起人们对禽流感爆发的恐惧。这种病毒已从亚洲传播至欧洲和非洲。据WHO统计显示3年来,全球共有174人感染了H5N1病毒,其中94人死亡,但尚未发现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文献资料报道,每年都会有一种或两种新型病原体和已有的多种病原体的变体感染人类。从长远看这样的发展速度似乎是无法忍受的,因为这意味着人们面临着被疾病大肆侵害的危险。

1941年,在美国有74人被实验室相关性布鲁氏杆菌感染(Meyer Eddie报告)。1949年美国发表了一篇实验室相关性感染调查报告(Sulkin Pike)总结了222例病毒性感染,其中至少有1/3的病例感染与患病动物和病理组织处理方式有关。

1951年,根据5000名实验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Sulkin和Pike发现1342个病例中只有1/3曾被报道过。其中布鲁氏杆菌病是最常见的实验室相关性感染,它与结核、土拉菌病、伤寒和链球菌感染一起,占细菌性感染的72%,占病原性传染病的31%,总病死率达3%;其中只有16%的病例是由有记录的事故引起,大部分则与用口吸取毒液以及注射器和针头的使用有关。

上述调查到1965年时,新增加了641例病例;到1976年,增加到了3821个病例。布鲁氏杆菌病、伤寒、土拉菌病、结核、肝炎以及委内瑞拉马脑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这些病例中只有不到20%的病例与已知的事故有关。80%以上病例的发病与接触传染性气溶胶(infectious aerosol)有关。

1967年,Hanson等报道了428例实验室相关性虫媒病毒感染。在某些情况下,某一特定虫媒病毒在人体中引起疾病的能力,是通过在实验人员中引起意外感染而首先被鉴定出来的。接触传染性气溶胶被认为是最常见的感染原因。

1974年,Skinhol发表的一篇调查报告表明,Danish临床化学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肝炎发生率[2.3例/(1000人/年)]比一般人群高出7倍。1976年Harrington 和Shannon的调查结果表明,英国医学实验室人员比一般人群感染结核的危险高5倍。乙型肝炎和志贺氏菌痢疾也是常见的职业传染病。也就是说,乙型肝炎、志贺氏菌痢疾和结核是英国最常见的职业相关性感染。

国内尽管未找到详细资料,但据笔者所知,在上世纪50~60年代,也存在实验室相关性感染。例如,从事布鲁氏病的科研人员,感染动物(牛、羊)饲养管理人员,甚至个别的科研辅助人员(打字员)有多人感染了实验室相关性布鲁

氏杆菌病。

上述报道都提示,实验室人员受其处理的病原体感染的危险高于一般人群,但与所记录的实验室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相比,传染病实验室人员并未对社区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例如,在1947~1973年间,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记载了109例实验室相关性感染,但没有其家庭成员或社区接触者发生二次感染的报道。美国国立动物疾病中心也有类似报道,在1960~1975年间,发生了18例实验室相关性病例,均未引起实验室和非实验室接触人员的二次感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跟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生物医学、防护生物危害、阻止微生物实验室感染,从而推出各种先进防护设备,制订严格规章制度等有关。

世界各国(地区)制定的生物安全指导方针如下。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和国家健康研究所(NIH)早在上世纪中期就制定了生物安全指导方针,并在其出版物——Biosafety in Micro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Laboratories(BMBL)4th Edition“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性”(BMBL)(1999年修订版)上做了详细介绍,根据“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等级”分别对建筑设施、空调设备以及各级别的必须防护设施和具体的操作规程分别给予明确的定义和指导。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Laboratory Biosafety Manaul)(2004年第三版),规定的生物安全指导方针更加详细和明确,分别从建筑、通风、进出方式、灭菌设施和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等方面做出规定,以适应不同生物安全级别的要求。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1979年)制定了Biohazards control and procedures manual(生物危害控制和操作处理手册),该手册提供多种信息,包括对学生、教职工的保护,受到潜在生物危害因子威胁的环境和设施等。手册内所罗列的控制措施对突发事件和防火等做了详细的说明,目的要提供充足的安全手册。

Laboratory safety monograph a supplement to the NIH guidelines for recombinant DNA research U.S.Department of Health,Education,and Welfare.1979。该专论针对重组DNA研究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该专论主要对实验室操作技术、防护设施、特殊设计、职责和责任等进行阐述,帮助科研机构、主要负责人、健康安全专家选择并使用合理的物理防护措施。同时对实验室安全、专家意见和在诊断研究实验室中安全处理传染性病原体的经验都加以说

明。该专论不仅适用于重组DNA的研究并且同时适用于对具有危害性有机物体的研究。

proposed biosafety guidelines for microbiologial and biomedical laboratories 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ealth and Human Servies prblic Health Service Center disease control office of biosafety Atlanta,Georgia30333(1984年),该指导方针描述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四种生物安全级别,并对不同安全级别下对个人和群体的防护及包括感染源存在的环境活动加以说明。每个安全级别的说明,都包括了实验室操作、安全设施、为教学作的设计、对人有感染性的各种本土及外来的微生物的诊断和研究活动。

动物感染实验使用规范(台湾)。该规范以美国疾病管制及预防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和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出版的“微生物及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Bilsafety in Micro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Laborotory)为依据,再加以部分修改而成。

实践证实,生物安全水平1-4级所规定的、在实验室和动物室中进行病原体处理的操作、程序和设施方面的要求必须认真做好。尽管未见实验室相关性感染的报道,但严格遵守这些指南,确实有助于为实验室人员和周围社区接触者建立一个更健康更安全的环境。本书提供的原则仅作为最低防泄漏安全指南;为了进一步降低实验室相关感染的潜在危险,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根据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我国也制订和颁布了各种生物安全防护条例和法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42号)是我国制订的第一个具有指导性和法律效力的病原微生物安全方面的法规。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导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相关实验室必须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实验活动;有利于生物安全的规范管理,真正实现对实验室感染的控制和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标志着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管理轨道;对我国预防生物威胁和提高处理应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Laborator ies—general requirement for biosafety)(GB19489—2008)规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的建设原则,同时还规定了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设施设备的配置、

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的要求。

卫生部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General biosafety standard for micro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Laboratories)(WS233—2002)。该标准规定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的分级、各级实验室的基本要求、适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保健、科研机构。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Veterinary Laboratory biosafety Guidelines)(2003年)。该规范规定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的分级、各级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和管理,适用于对各级兽医实验室的建设、使用和管理。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Laboratory animal-Requirements of housing facilities)GB12945-2001,该标准规定了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环境条件和设施的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同时规定垫料、饮水和笼具的要求。该标准同样适用于实验场所的环境条件及设施设计、施工、工程验收及经常性监督管理。

农业部制定了《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2005年)。该办法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42号)制定,适用于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试验活动和运输的审批。

农业部颁布了《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2005年)。该名录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将动物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农业部颁布了《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标本运输包装规范》(2005年)。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制定,在内包装、外包装、包装要求、民用航空运输特殊要求等四个方面都作以严格要求。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Architectual and Technical code for biosafety Laboratories)GB50346—2004。该规范规定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平面、装修和结构的技术要求;实验室的基本技术指标要求;对作为规范核心内容的空气调节和空气净化部分,则详尽的规定了气流组织、系统构成及系统构建和材料的选择方案、构造和设计要求。还规定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给水排水、气体供应、配电、自动控制和消防设施的配置的原则;最后对施工、检测和验收的原则、方

法做了必要的规定。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4-1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302号公告],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3-10-15.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Laborator ies—general requirement for biosafety)(GB19489—2008)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Architectual and Technical code for biosafety Laboratories)GB50346—2004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Laboratory animal-Requirements of housing facilities)GB12945-2001

The Minister of Health, Canada. The Laboratory Biosafety Guidelines [M]. 3rd ed. Ottawa: Health Canada, 2004.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iosafety in Micro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Laboratories [M]. 5th ed. Washington: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0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Laboratory biosafety manual [M]. 3rd ed.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4.

第二节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

我国主要根据对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防护水平最低,四级防护水平最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规定: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一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二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三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四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以BSL-1、BSL-2、BSL-3、BSL-4(bio-safety level,BSL)表示仅从事体外操作的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以ABSL-1、ABSL-2、ABSL-3、ABSL-4(animal bio-safety level,ABSL)表示包括从事动物活体操作的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同时该标准根据实验活动的差异、采用的个体防护装备和基础隔离设施的不同,将实验室分为以下情况:

1.操作通常认为非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

2.可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如:生物安全柜)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

3.不能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

4.利用具有生命支持系统的正压服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

在确定进行实验时,应根据危险度评估结果将微生物因子归入某一生物安全水平。当通过危险度评估确立适当的生物安全水平时,要考虑危险度等级以及其

他一些因素。例如,归入危险度2级的微生物因子,在进行安全工作时通常需要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设施、仪器、操作和规程。但是,如果特定实验会产生高浓度的气溶胶时,则应将实验送到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因为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对实验产生的气溶胶能更好的保护,所以更适于提供所必需的生物安全防护。因此,在确定所从事特定工作的生物安全水平时,应根据危险度评估结果来进行专业判断,而不应单纯根据使用病原体的危险度等级来机械地确定所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一、基础实验室—生物安全1级实验室

生物安全1级实验室适用于具有以下特征的生物因子的操作;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并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性最小。

(一)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进入BSL-1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通过实验室操作程序培训,并由一位受过微生物学及相关科学一般培训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监督管理。

(二)设施和设备要求

1.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可锁闭,门锁及门的开启方向应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

2.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实验室的出口处。

3.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存衣或挂衣装置,可将个人服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

4.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灭菌剂的腐蚀。地面应平整、防滑,不应铺设地毯。

5.实验室台柜和座椅等应稳固,边角应圆滑。

6.实验室台柜等和其摆放应便于清洁,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和坚固。

7.实验室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台柜等摆放实验室设备和物品。

8.应根据工作性质和流程合理摆放实验室设备、台柜、物品等,避免相互干扰、交叉污染,并应不妨碍逃生和急救。

9.实验室可以利用自然通风。如果采用机械通风,应避免交叉污染。

10.如果有可开启的窗户,应安装可防蚊虫的纱窗。

11.实验室内应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12.若操作刺激或腐蚀性物质,应在30m 内设洗眼装置,必要时应设紧急喷淋装置。

13.若操作有毒、刺激性、放射性挥发物质,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配备适当的负压排风柜。

14.若使用高毒性、放射性等物质,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15.若使用高压气体和可燃气体,应有安全措施,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16.应设应急照明装置。

17.应有足够的电力供应。

18.应有足够的固定电源插座,避免多台设备使用共同的电源插座。应有可靠的接地系统,应在关键节点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或监测报警装置。

19.供水和排水管道系统应不渗漏,下水应有防回流设计。

20.应配备适用的应急器材,如消防器材、意外事故处理器材、急救器材等。

21.应配备适用的通讯设备。

22.必要时,应配备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

二、基础实验室—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二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一)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进入BSL-2 实验室操作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经过特殊培训并且在资深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工作。

(二)设施和设备要求

1.适用时,应符合生物安全1级实验室的相关要求。

2.实验室主入口的门、放置生物安全柜实验间的门应可自动关闭;实验室主

入口的门应有进入控制措施。

3.实验室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备用物品的条件。

4.应在实验室工作区配备洗眼装置。

5.应在实验室或其所在的建筑内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其他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所配备的消毒灭菌设备应以风险评估为依据。

6.应在操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7.应按产品的设计要求安装和使用生物安全柜。如果生物安全柜的排风在室内循环,室内应具备通风换气的条件;如果使用需要管道排风的生物安全柜,应通过独立于建筑物其他公共通风系统的管道排出。

8.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配置备用电源。

三、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三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一)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实验人员应在处理致病性的和可能使人致死的病原方面受过专业训练,并由对该病源工作有经验的、有资格的科学工作者监督。

(二)设施和设备要求

1.平面布局

(1)实验室应明确区分辅助工作区和防护区,应在建筑物中自成隔离区或为独立建筑物,应有出入控制。

(2)防护区中直接从事高风险操作的工作间为核心工作间,人员应通过缓冲间进入核心工作间。

(3)适用于操作通常认为非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辅助工作区应至少包括监控室和清洁衣物更换间;防护区应至少包括缓冲间(可兼作脱防护服间)及核心工作间。

(4)适用于可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如:生物安全柜)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辅助工作区应至少包括监控室、清洁衣物更换间和淋浴间;防护区应至少包括防护服更换间、缓冲间及核心工作间。

(5)适用于可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如:生物安全柜)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核心工作间不宜直接与其他公共区域相邻。

(6)如果安装传递窗,其结构承压力及密闭性应符合所在区域的要求,并具备对传递窗内物品进行消毒灭菌的条件。必要时,应设置具备送排风或自净化功能的传递窗,排风应经HEPA过滤器过滤后排出。

2.围护结构

(1)围护结构(包括墙体)应符合国家对该类建筑的抗震要求和防火要求。

(2)天花板、地板、墙间的交角应易清洁和消毒灭菌。

(3)实验室防护区内围护结构的所有缝隙和贯穿处的接缝都应可靠密封。

(4)实验室防护区内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应光滑、耐腐蚀、防水,以易于清洁和消毒灭菌。

(5)实验室防护区内的地面应防渗漏、完整、光洁、防滑、耐腐蚀、不起尘。

(6)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应可自动关闭,需要时,应设观察窗;门的开启方向不应妨碍逃生。

(7)实验室内所有窗户应为密闭窗,玻璃应耐撞击、防破碎。

(8)实验室及设备间的高度应满足设备的安装要求,应有维修和清洁空间。

(9)在通风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采用烟雾测试等目视方法检查实验室防护区内围护结构的严密性时,所有缝隙应无可见泄漏(参见附录C)。

3.通风空调系统

(1)应安装独立的实验室送排风系统,应确保在实验室运行时气流由低风险区向高风险区流动,同时确保实验室空气只能通过HEPA过滤器过滤后经专用的排风管道排出。

(2)实验室防护区房间内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应符合定向气流的原则,利于减少房间内的涡流和气流死角;送排风应不影响其他设备(如: II级生物安全柜)的正常功能。

(3)不得循环使用实验室防护区排出的空气。

(4)应按产品的设计要求安装生物安全柜和其排风管道,可以将生物安全柜排出的空气排入实验室的排风管道系统。

(5)实验室的送风应经过HEPA过滤器过滤,宜同时安装初效和中效过滤器。

(6)实验室的外部排风口应设置在主导风的下风向(相对于送风口),与送风

口的直线距离应大于12 m,应至少高出本实验室所在建筑的顶部2 m,应有防风、防雨、防鼠、防虫设计,但不应影响气体向上空排放。

(7)HEPA过滤器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靠近送风管道在实验室内的送风口端和排风管道在实验室内的排风口端。

(8)应可以在原位对排风HEPA过滤器进行消毒灭菌和检漏。

(9)如在实验室防护区外使用高效过滤器单元,其结构应牢固,应能承受2500 Pa的压力;高效过滤器单元的整体密封性应达到在关闭所有通路并维持腔室内的温度在设计范围上限的条件下,若使空气压力维持在1000 Pa时,腔室内每分钟泄漏的空气量应不超过腔室净容积的0.1%。

(10)应在实验室防护区送风和排风管道的关键节点安装生物型密闭阀,必要时,可完全关闭。应在实验室送风和排风总管道的关键节点安装生物型密闭阀,必要时,可完全关闭。

(11)生物型密闭阀与实验室防护区相通的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应牢固、易消毒灭菌、耐腐蚀、抗老化,宜使用不锈钢管道;管道的密封性应达到在关闭所有通路并维持管道内的温度在设计范围上限的条件下,若使空气压力维持在500 Pa 时,管道内每分钟泄漏的空气量应不超过管道内净容积的0.2%。

(12)应有备用排风机。应尽可能减少排风机后排风管道正压段的长度,该段管道不应穿过其他房间。

(13)不应在实验室防护区内安装分体空调。

4.供水与供气系统

(1)应在实验室防护区内的实验间的靠近出口处设置非手动洗手设施;如果实验室不具备供水条件,则应设非手动手消毒灭菌装置。

(2)应在实验室的给水与市政给水系统之间设防回流装置。

(3)进出实验室的液体和气体管道系统应牢固、不渗漏、防锈、耐压、耐温(冷或热)、耐腐蚀。应有足够的空间清洁、维护和维修实验室内暴露的管道,应在关键节点安装截止阀、防回流装置或HEPA过滤器等。

(4)如果有供气(液)罐等,应放在实验室防护区外易更换和维护的位置,安装牢固,不应将不相容的气体或液体放在一起。

(5)如果有真空装置,应有防止真空装置的内部被污染的措施;不应将真空装置安装在实验场所之外。

5.污物处理及消毒灭菌系统

(1)应在实验室防护区内设置生物安全型高压蒸汽灭菌器。宜安装专用的双扉高压灭菌器,其主体应安装在易维护的位置,与围护结构的连接之处应可靠密封。

(2)对实验室防护区内不能高压灭菌的物品应有其他消毒灭菌措施。

(3)高压蒸汽灭菌器的安装位置不应影响生物安全柜等安全隔离装置的气流。

(4)如果设置传递物品的渡槽,应使用强度符合要求的耐腐蚀性材料,并方便更换消毒灭菌液。

(5)淋浴间或缓冲间的地面液体收集系统应有防液体回流的装置。

(6)实验室防护区内如果有下水系统,应与建筑物的下水系统完全隔离;下水应直接通向本实验室专用的消毒灭菌系统。

(7)所有下水管道应有足够的倾斜度和排量,确保管道内不存水;管道的关键节点应按需要安装防回流装置、存水弯(深度应适用于空气压差的变化)或密闭阀门等;下水系统应符合相应的耐压、耐热、耐化学腐蚀的要求,安装牢固,无泄漏,便于维护、清洁和检查。

(8)应使用可靠的方式处理处置污水(包括污物),并应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以确保达到排放要求。

(9)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适当处理实验室辅助区的污水,并应监测,以确保排放到市政管网之前达到排放要求。

(10)可以在实验室内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或其他适用的消毒灭菌装置。

(11)应具备对实验室防护区及与其直接相通的管道进行消毒灭菌的条件。

(12)应具备对实验室设备和安全隔离装置(包括与其直接相通的管道)进行消毒灭菌的条件。

(13)应在实验室防护区内的关键部位配备便携的局部消毒灭菌装置(如:消毒喷雾器等),并备有足够的适用消毒灭菌剂。

6.电力供应系统

(1)电力供应应满足实验室的所有用电要求,并应有冗余。

(2)生物安全柜、送风机和排风机、照明、自控系统、监视和报警系统等应配备不间断备用电源,电力供应应至少维持30 min 。

(3)应在安全的位置设置专用配电箱。

7.照明系统

(1)实验室核心工作间的照度应不低于350 lx,其他区域的照度应不低于200 lx,宜采用吸顶式防水洁净照明灯。

(2)应避免过强的光线和光反射。

(3)应设不少于30min的应急照明系统。

8.自控、监视与报警系统

(1)进入实验室的门应有门禁系统,应保证只有获得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

(2)需要时,应可立即解除实验室门的互锁;应在互锁门的附近设置紧急手动解除互锁开关。

(3)核心工作间的缓冲间的入口处应有指示核心工作间工作状态的装置(如:文字显示或指示灯),必要时,应同时设置限制进入核心工作间的连锁机制。

(4)启动实验室通风系统时,应先启动实验室排风,后启动实验室送风;关停时,应先关闭生物安全柜等安全隔离装置和排风支管密闭阀,再关实验室送风及密闭阀,后关实验室排风及密闭阀。

(5)当排风系统出现故障时,应有机制避免实验室出现正压和影响定向气流。

(6)当送风系统出现故障时,应有机制避免实验室内的负压影响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影响生物安全柜等安全隔离装置的正常功能和围护结构的完整性。

(7)应通过对可能造成实验室压力波动的设备和装置实行连锁控制等措施,确保生物安全柜、负压排风柜(罩)等局部排风设备与实验室送排风系统之间的压力关系和必要的稳定性,并应在启动、运行和关停过程中保持有序的压力梯度。

(8)应设装置连续监测送排风系统HEPA过滤器的阻力,需要时,及时更换HEPA过滤器。

(9)应在有负压控制要求的房间入口的显著位置,安装显示房间负压状况的压力显示装置和控制区间提示。

(10)中央控制系统应可以实时监控、记录和存储实验室防护区内有控制要求的参数、关键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应能监控、记录和存储故障的现象、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应可以随时查看历史记录。

(11)中央控制系统的信号采集间隔时间应不超过1min,各参数应易于区分

和识别。

(12)中央控制系统应能对所有故障和控制指标进行报警,报警应区分一般报警和紧急报警。

(13)紧急报警应为声光同时报警,应可以向实验室内外人员同时发出紧急警报;应在实验室核心工作间内设置紧急报警按钮。

(14)应在实验室的关键部位设置监视器,需要时,可实时监视并录制实验室活动情况和实验室周围情况。监视设备应有足够的分辨率,影像存储介质应有足够的数据存储容量。

9.实验室通讯系统

(1)实验室防护区内应设置向外部传输资料和数据的传真机或其他电子设备。

(2)监控室和实验室内应安装语音通讯系统。如果安装对讲系统,宜采用向内通话受控、向外通话非受控的选择性通话方式。

(3)通讯系统的复杂性应与实验室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

10.参数要求

(1)实验室的围护结构应能承受送风机或排风机异常时导致的空气压力载荷。

(2)适用于操作通常认为非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核心工作间的气压(负压)与室外大气压的压差值应不小于30Pa,与相邻区域的压差(负压)应不小于10Pa;适用于4.4.2的实验室的核心工作间的气压(负压)与室外大气压的压差值应不小于40Pa,与相邻区域的压差(负压)应不小于15Pa。

(3)实验室防护区各房间的最小换气次数应不小于12次/h

(4)实验室的温度宜控制在18℃~26℃范围内。

(5)正常情况下,实验室的相对湿度宜控制在30%~70%范围内;消毒状态下,实验室的相对湿度应能满足消毒灭菌的技术要求。

(6)在安全柜开启情况下,核心工作间的噪声应不大于68dB(A)。

(7)实验室防护区的静态洁净度应不低于8级水平。

四、最高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四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

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实验室主任严格控制进入实验室。设施应在独立的建筑物内;或在建筑物的一个控制区内,但和建筑物内的其他区域完全隔离。应制定、实施特殊设施操作手册。

(一)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处理特别危险的传染源方面受过特殊和全面的训练,应了解标准和特殊操作中一级和二级防护的作用、防护设备、实验室设计性能。实验由在有关病原方面受过训练、并有工作经验的、有资格的科学工作者监督。

(二)设施和设备要求

1.适用时,应符合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的要求。

2.实验室应建造在独立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物中独立的隔离区域内。应有严格限制进入实验室的门禁措施,应记录进入人员的个人资料、进出时间、授权活动区域等信息;对与实验室运行相关的关键区域也应有严格和可靠的安保措施,避免非授权进入。

3.实验室的辅助工作区应至少包括监控室和清洁衣物更换间。适用于

4.4.2的实验室防护区应至少包括防护走廊、内防护服更换间、淋浴间、外防护服更换间和核心工作间,外防护服更换间应为气锁。

4.适用于利用具有生命支持系统的正压服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的防护区应包括防护走廊、内防护服更换间、淋浴间、外防护服更换间、化学淋浴间和核心工作间。化学淋浴间应为气锁,具备对专用防护服或传递物品的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灭菌的条件,具备使用生命支持供气系统的条件。

5.实验室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应尽量远离建筑外墙;实验室的核心工作间应尽可能设置在防护区的中部。

6.应在实验室的核心工作间内配备生物安全型高压灭菌器;如果配备双扉高压灭菌器,其主体所在房间的室内气压应为负压,并应设在实验室防护区内易更换和维护的位置。

7.如果安装传递窗,其结构承压力及密闭性应符合所在区域的要求;需要时,应配备符合气锁要求的并具备消毒灭菌条件的传递窗。

8.实验室防护区围护结构的气密性应达到在关闭受测房间所有通路并维持房间内的温度在设计范围上限的条件下,当房间内的空气压力上升到500Pa后,

20 min内自然衰减的气压小于250Pa。

9. 利用具有生命支持系统的正压服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应同时配备紧急支援气罐,紧急支援气罐的供气时间应不少于60min/人。

10.生命支持供气系统应有自动启动的不间断备用电源供应,供电时间应不少于60min。

11.供呼吸使用的气体的压力、流量、含氧量、温度、湿度、有害物质的含量等应符合职业安全的要求。

12.生命支持系统应具备必要的报警装置。

13.实验室防护区内所有区域的室内气压应为负压,实验室核心工作间的气压(负压)与室外大气压的压差值应不小于60Pa,与相邻区域的压差(负压)应不小于25Pa。

14.适用于可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如:生物安全柜)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应在Ⅲ级生物安全柜或相当的安全隔离装置内操作致病性生物因子;同时应具备与安全隔离装置配套的物品传递设备以及生物安全型高压蒸汽灭菌器。

15.实验室的排风应经过两级HEPA过滤器处理后排放。

16.应可以在原位对送风HEPA过滤器进行消毒灭菌和检漏。

17.实验室防护区内所有需要运出实验室的物品或其包装的表面应经过可靠消毒灭菌。

18.化学淋浴消毒灭菌装置应在无电力供应的情况下仍可以使用,消毒灭菌

剂储存器的容量应满足所有情况下对消毒灭菌剂使用量的需求。

参考文献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Laborator ies—general requirement for biosafety)(GB19489—2008)

第三节与动物试验有关的生物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将实验动物应用于微生物感染实验时,为确保实验对象不对人和动物造成生物伤害,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应充分了解感染动物对相关人员及周边环境的潜在危害,在感染动物的使用和管理、动物实验设施的使用管理及感染动物废弃物处理和尸体剖检等方面,应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守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所采取的综合防护措施。

一、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因素

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传播途径可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或经由动物媒介和污染病原的空气、水和食品。历史上,人畜共患病曾多次流行,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例如鼠疫、黄热病等。多数实验动物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人类通常都是不易感的,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如很多情况下,动物并没有表现为发病,但其携带的病原体可能引起人的致死性感染。另一方面,健康动物体内常在微生物有可能引起人类机体的严重紊乱。所以,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实验动物或感染动物,必须对于可能出现的结果产生警惕,以把感染的危险降到最低。目前的实验动物均为经过质量检测的等级实验动物,但也应该警惕一些实验动物容易携带的人畜共患病,以及被动物咬伤或抓伤而引起的过敏反应。应该意识到实验动物(如小鼠、兔、豚鼠、仓鼠和猫)是许多人畜共患病的源泉。

(一)啮齿动物及兔类

与啮齿动物有关并应引起重视的疾病有:弓行虫病、绦虫感染、鼠咬热、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沙门氏菌、癣以及皮肤真菌病、端螺旋体病、汉坦病毒和腺鼠疫等。

(二)狗和猫

除了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接触的病原外,狗和猫的健康状况和背景如果不清楚,必须考虑它们所带病原体的真实情况。由于这些动物容易携带包括狂犬病在内的几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对这些动物必须要小心照料和有良好的判断力。除

狂犬病外,猫可能感染弓形体,如果传染给怀孕早期的孕妇,会引起胎儿的感染。另外,狗和猫的咬伤、抓伤和引起的过敏反应是比较普遍。通常情况下,这些动物都接种狂犬病疫苗,但也会存在由于观察期短,动物并未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时,会给接触的人带来危险。所以,所有接触狗和猫的动物护理人员都应该接种狂犬病疫苗。处理感染狗的粪或皮毛的时候,来源于狗的肠道蛔虫、钩虫以及蠕虫、疥螨对于人都构成了潜在的危害。癣,一种猫的常见皮肤真菌病很容易传染给人。猫抓病(猫抓热)是一种能引起被抓部位皮肤丘疹、颈后淋巴结节炎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病。

(三)农用动物

目前来说,牛、猪、羊等农用动物来源经常比较分散,没有完整的健康信息和免疫史资料,这就要求有必要适当的处理措施:特别对那些可以传染给人的疾病要进行隔离检疫。与这些动物相关的典型传染病是隐孢子虫病和鹦鹉热。鹦鹉热是由立克次氏体、鹦鹉热衣原体、伯纳特柯克斯体引起的人的一种严重传染病。那些引用了未彻底消毒牛奶的人,或接触了屠宰好的奶牛、绵羊、山羊新鲜组织的工人,经常感染而发病。病原体多分布于绵羊胎膜上,是引起实验室工作人员引发鹦鹉热流行的主要原因。对这些实验动物应做血清学检测。接触这些动物的人应该佩带手套、面具和防护服。隐孢子虫(原生动物)寄生在反刍动物的粪便中,当接触这些农用动物的时候,应该小心的避免与尿液、粪便接触和被咬、被抓、舔及扭伤。猪丹毒可能传染给人并引发局部皮肤的严重感染,处理有诊断损伤(皮肤钻石斑)的猪要小心。在与感染了传染性羊疮或羊痘疮或水泡性口炎的绵羊或山羊接触后,人手上就会出现相似的不太严重的皮肤损伤。狂犬病对于奶牛、马之类的大动物也是一种威胁。所以工作时与奶牛、马接触的人应该进行提前免疫预防。

(四)野生动物和不常用的实验动物

一些尚未驯化的动物有时被用于研究当中,如雪貂、负鼠、麝鼠和多种两栖、爬行动物,这类动物应放在带有特殊安全说明的隔离器中。鸟类能传播如鹦鹉热、禽结核之类疾病,只有经过特殊检查检疫过的鸟类才能用于实验室或教学示范。兔能构成吸血蝙蝠的一种威胁,因此,与他们接触的人建议进行提前免疫预防。在海龟和其它的爬行及两栖动物体内经常携带沙门氏菌,所以接触爬行及两栖动物时应该戴手套,试验完毕后应洗手。

实验动物学重点题库

复习题 1、简述动物实验中3R原则内容及其意义。 Replacement 替代1.尽量使动物一体多用2、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3、尽量使用高质量动物4、使用恰当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学方法 Reduction 减少1、用有生命的物体代替动物进行研究2、用数理化方法模拟动物进行研究Refinement 优化1、改善实验设施条件,提高动物实验质量2、改善控制技术,减少对机体的干扰 3R研究的意义 1、作为提升突破技术壁垒能力的载体和具体体现“标尺”,在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3、体现时代发展、社会进步 2、简述免疫缺陷动物的概念以及生物学特性(主要是裸鼠和联合免疫缺陷鼠)。 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 一、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1、裸小鼠(nude mice):1)被毛生长异常,呈裸体外表。2)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胸腺上皮,不能使T-cell正常分化,导致细胞免疫力低下。幼龄鼠有残存的未分化的上皮细胞。3)B细胞功能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4)繁育能力差,乳腺发育缺损,以雄性纯合子与雌性杂合子繁育。5)T细胞缺陷可通过移植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或正常胸腺上皮得到校正。2、裸大鼠(nude rat):基因符号为rnu,一般特征似裸小鼠。1)发育迟缓,体重为正常大鼠的70%。2)裸大鼠较裸小鼠对多种传染病更敏感。3)比裸小鼠更强壮、寿命更长。4)体型较大,对大范围的外科手术方法较有利。二、联合免疫缺陷动物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 mice):突变基因scid位于16号染色体。1)该突变基因造成编码Ig重链和TCR的基因重排异常,抑制B-cell和T-cell前体的正常分化。2)C.B-17Icr为携带来自C57BL/ka小鼠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1b等位基因的 BALB/cAnIcr的同源近交系。3)纯合子血清中无免疫球蛋白,淋巴结、胸腺变小,缺乏体液、细胞免疫功能。饲养于SPF环境中。4)通过移植人免疫组织或免疫细胞,可使SCID 小鼠具有人类部分免疫系统,称为SCID-hu小鼠。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医学实验动物学简答题.doc

1.简述“近交系动物” 2.经至少连续 20 代的全同胞亲兄妹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 起源于第 20 代或以后代数的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 3.近亲交配的弊端 固定基因时,有害的隐性基因也会纯合,出现不利的性状而造成育种失败;近交可能导致 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从而使高度纯化的动物对不良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降低;近交 使动物失去为保持足够生物适合度所必需的最低水平的基因杂合性,从而影响动物生长率,寿命,对疾病的感受性,生活力,体力及繁殖能力。 4.简述“封闭群动物” 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 4 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5.简述“哨兵动物” 指为微生物检测所设置的指示动物,用于监控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中病原及病原感染的动 物。哨兵动物一般采用来源于与被监测动物遗传背景相同的、免疫功能正常的清洁级或 SPF级封闭群动物。通常有二个功能: 1. 实验初期意外缺损时的补充; 2. 微生物定期检测 6.简述空气洁净度“级”的含义,各种动物实验环境设施对“级”的要求是什么 级是空气洁净度的计量单位,含义:每立方英尺空气中含有大于等于0.5μm的尘埃粒子数。 屏障环境:洁净度7 级 (英美制一万级);隔离环境:洁净度 5 级 (英美制一百级) 7.简述营养 动物从外界摄取自身所需要的食物,经消化、吸收,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行为或作用。 8.简述标准化饲料 根据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和动物的食性,经人工配合、加工而成的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符合微生物要求的饲料。 9.简述颗粒饲料优越性 ①原料配合合理,符合营养标准和不同动物的食性;②加工过程中经过高温、挤压,杀 灭了大量微生物和寄生虫,普通级动物可直接饲喂;③压制成型,避免了动物采食过程 中的大量浪费;④大幅度减少了粉尘;⑤颗粒饲料有利于进一步包装灭菌处理。 10.简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在生物医药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材料。 分类:诱发性动物疾病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抗疾病型动物模型、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11.简述安乐死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或结束时,对不欲保留的动物(动物承受不可缓解的疼痛、非存活手 术和样本采集),实施痛苦感最低或者无痛苦感死亡的科学方法。 12.裸鼠的解剖生理特点 ①毛囊发育不良,外观几乎全身没有被毛,称裸体外表,故称“裸鼠”;②胸腺严重萎缩, 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的胸腺上皮。故不能分泌胸腺素,不能使T 细胞正常分化,因而细胞免疫力低下;③IgG 的产生需要T 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参与,因此其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M ,只有极少量的 IgG;④自发肿瘤现象罕见,可能与 NK 细胞的活性高有关;⑤裸鼠 易患鼠肝炎和病毒性肺炎;⑥纯合裸鼠母性极差,且受孕率低,乳房发育不良。通常以 纯合雄鼠与带有nu 基因的杂合雌鼠交配,可获1/2裸小鼠;⑦必须饲养在屏障环境中。13.在动物实验设计、实施和完成阶段,有关动物福利和保护环境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哪些? 设计阶段 :①动物福利法核心: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的痛苦;②“3R”原则:替代、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1大小鼠年龄、体重、寿命的比较数据? 成年动物的年龄、体重和寿命比较 小鼠大鼠 成年日龄(天)65-90 85-110 成年体重(克)20-28 200-280 平均寿命(年)1-2 2-3 2动物实验的对照类型? (一)空白对照: 不给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观察动物自发变化的规律。家兔白细胞数每天上下午有周期性的生物钟变化。 (二)实验对照: 采用与实验组相同操作条件下对照,如给药实验中的溶媒(Nacl),手术,注射以及观察时的抚摩等都可以对动物发生影响。有人报告,针刺犬的人中穴对休克、心脏血液动力学有改变,但采用空白对照(不针刺)不够,应该设有针刺其它部位或穴部的实验对照。 (三)有效(标准)对照: 常用于药物研究。对一新药疗效可用一已知有效药或能引起标准反应药物做对照,可考核实验方法可靠性,又可通过比较,了解新药疗效和特点(普鲁卡因---对皮肤黏膜穿透力弱,用纳塞卡因---穿透力强,作用快、持久)。(四)配对对照: 同一个体不同眼睛比较对照期和实验期差异(左眼试验,右眼对照);同一种动物后代分成左右两部分进行对照和实验以比较差异,此法可大大减少抽样误差。实验中可用同卵双胎或同窝动物。 (五)组间对照: 将实验对象分成两组或几组比较其差异。这种对照个体差异和抽样误差比较大,可用交叉对照方法以减少误差。观察某药物疗效可用两组犬先分别做一次实验和对照,再相互交换,以原实验组做对照组,原对照组做实验组重复第一次实验,观察疗效或影响,切记检查指标和条件要等同。 (六)历史对照与正常值对照: 此种对照要慎重,similar background ---条件、背景、指标和技术方法相同才进行对比,否则得出不恰当的甚至错误结论。 3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制备过程? 转基因动物: 用物理、化学、生物手段将确定外源基因通过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染色体,其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导入外源基因,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使其获得人类需要新功能。 技术程序: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实验动物学重点

1.实验动物学绪论 2.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3.常用实验动物 4.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 5.实验动物环境和设施 6.基因工程动物 7.“3Rs”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8.怎样才能作好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学绪论 实验动物学:以生物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医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综合发展而形成的一门覆盖 面极广的边缘学科。 实验动物学包括: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清楚、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用于科学实验、教学、检定及 药品、生物制品生产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实验动物、家畜、野生动物、伴侣动物 概况:实验动物科学内容: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动物实验 1988年,国家科委发布《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1996年10月,《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出台,于2005年1月1日实施 实验动物伦理:是人与实验动物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尊重实验动物的价值和权利。 实验动物福利:实验动物的一种康乐状态。在此状态下,其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而痛苦被减至最小。 五项基本福利:一,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 二,提供适当的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

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 三,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 四,保证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安乐死),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 五,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 动物实验需要考虑实验动物伦理的几个环节:实验目的确定和必要性评估、实验设计遵循3Rs原则、实验操作过程避免或减轻动物疼痛及恐惧、日常饲养及护理、安乐死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Include: Clinical trial、Preclinical research AAALAC认证(国际实验动物管理评估和认证协会)实验动物学发展趋势:基因修饰技术运用; 实验动物福利与“3Rs”原则; 实验动物商品化及SPF动物广泛应用; 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建立。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简史:1909年,Prof. Little 采用近交方法 培育出首个近交系小鼠DBA 1943年,美国Dr. Reynier研制出第一台金属隔离器,饲养无菌 大鼠 1948年,美国成立实验动物管理小组,后又成立实验动物科 学学会(AALAS) 1966年,美国国会批准《实验动物福利法案》 1982年,第一例转基因小鼠问世 实验动物学、比较医学等专业的设立及建立相应培训制度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1918年,原北平中央防疫处开 3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工作与生物安全 1、实验动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关系尤为密切,生物医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成就都与实验动物息息相关。正如巴甫洛夫所说:"没有对活动物进行的实验和观察,人们就无法认识有机界的各种规律"。对于医学科学来说,探讨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治疗与治愈机制及其生理、生化、病理、免疫等方面的机制,无一不是通过动物实验而阐明或证实的,如肝炎、非典、艾滋病等都需运用相应的动物模型来进行实验研究,来阐明各方面的机理,并且研制传染病的疫苗和治疗药物都要用到大量和多种的实验动物,最后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2、动物实验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手段,研究试验过程必须在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随着生命科学、生物反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等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研工作越来越多的使用动物进行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麻风、狂犬病、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研究。动物感染实验从接种病原体到实验结束,中间要经过以日、周、月计算的过程,在此期间,给动物喂食、给水、更换垫料及笼具等,遇有病原体随尿粪、唾液排出,就会有感染性气溶胶不断向环境扩散的危险;剖检动物时,实验者还会有接触在体液、脏器中繁殖了的病原体的危险;根据动物种类不同,还可能被动物咬伤甚至由于注射器、手术刀的创伤而被感染等。因此,动物实验过程生物安全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我国对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问题有严格的管理要求,特别是SARS流行之后,我国对从事动物实验或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病原微生物研究,利用实验动物进行转基因、克隆、重组基因等不同级别的感染性实验必须在符合相应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未经许可的实验室不得开展相关实验。同时,制定了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筑规范、运行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认证标准。 动物实验中生物安全不容忽视 在动物实验中,对实验室的不科学管理可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例如饲养中的动物将接种的病原体通过呼吸、粪、尿等途径排出体外,污染室内环境,如果实验室人员防护或操作不当,就会接触到污染物而被感染。此外,用来做实验研究的野生动物也可能携带对人类产生严重威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 实践证明,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尚不能完全脱离实验动物进行生命科学研究,尤其是涉及生物安全方面的实验研究。佐藤浩强调,维护生物安全,动物研究机构要不断完善检疫制度,并把实验标准和特殊微生物操作、安全性设备及机构规定的生物安全性等级相结合。 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原则 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实验动物学 重点

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是研究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融合了生物学、医学与畜牧兽医学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特点:A.综合性学科B.应用性强C. 发展迅速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经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学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特点:人工饲育、微生物控制、遗传背景清楚、应用要求、质量标准 实验用动物Animals for Research指所有用于动物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的区别:实验用动物是指所有用于动物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甚至观赏动物等。而实验动物是为研究的需要而培育的标准化的动物。确定是否是实验动物,要经过一系列检测,如微生物和遗传基因等,并要求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实验动物遗传控制程度分类 远交(封闭)群动物(Outbreed stock, Close colony) 基因突变动物(mutant stock) 近交系动物(Inbred strain): 嵌合体(Chimera) 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s) 同源近交系(Cogenic inbred strains) 分离近交系(Segregating inbred strain) 杂交群动物(Hybrids) 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 悉生动物(Gnotophoric animal) SPF动物(Specific pathogen-free)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根据对饲养环境控制分类 Isolation system(隔离系统)animal; Barrier system(屏障系统)animal; Semi-barrier system (半屏障系统)animal; Open system(开放系统)animal. AEIR 动物(Animal)设备(Equipment)信息(Information)试剂(Reagent) 近代实验动物学发展特点 1实验动物生产技术逐步完善 2实验动物品种增加 3有关实验动物的法规日趋完善 4充分利用现有动物资源 5开展实验动物附属设施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研究 6转基因(遗传工程)技术的应用 7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监测方法的研究 实验动物研究内容 实验动物遗传学(Laboratory Animal Genetics)是应用遗传调控原理, 控制实验动物的遗传特征,培育新的实验动物品系和多种实验动物模型, 以实现实验动物标准化的目的.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Laboratory Animal Microbiology)是研究实验动物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的种类、特性及其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对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影响 实验动物生态学(Laboratory Animal Ecology)是研究实验动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研究对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有利的环境条件; 实际上主要研究气候因素, 理化因素, 生物因素, 栖居环境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实验动物营养学(Laboratory Animal Nutrition)是研究饲料与实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繁殖、健康及实验结果关系的分支学科. 实验动物医学(Laboratory Animal Medicine)是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的分支学科.

实验动物学重点汇总

一、实验动物、近交系动物、转基因动物、屏障环境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包括四个基本内涵: 1.遗传背景明确(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 2.对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施控制(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 3.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人工培育而成的动物 4.应用范围明确 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至少连续经过20代以上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近交系动物的近交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应大于99%。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1.基因纯合性和同基因性 2.各品系均具有独特的特性 3.研究结果的一致性 4.可作为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5.具有标准实验材料特性 6. 遗传背景清楚 通过实验手段将新的遗传物质(外源性的基因片段)导入到动物的胚细胞中,并能稳定的遗传,由此获得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常用的方法有显微注射法、逆转录病毒载体法、胚胎干细胞介导法、精子载体法、电转移法、基因直接导入法等。 屏障环境:与外界隔离,是饲养清洁级动物和SPF级动物的设施。进入实验动物生存环境的空气须经过滤净化处理,其洁净度相对于10000级,进入屏障内的人、动物和物品如饲料、水、垫料

及实验用品等均需有严格的微生物控制。 二、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分类 实验动物设施是指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的总和。一个设施可以大到动物中心或生产繁殖机构,小至某一实验动物室。总体的原则是提供实验动物最适宜的环境,保障实验动物的质量和为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提供可靠保障。 (一)、按其功能分类 1.动物生产设施(Animal Production Facility)指用于实验动物的饲育繁殖、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2.动物实验设施(Animal Experimental Facility)指用于研究、试验、教学、生物制品、药品生产、检定等为目的进行实验动物饲育、试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3.特殊动物实验设施(Special Animal Experimental Facility)指用于感染、毒理动物实验、病原微生物和细胞培养、重组DNA、转基因动物实验、克隆和胚胎干细胞、细胞实验和应用特殊化学物质等进行实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包括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二)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 1.普通环境(Open System) 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是饲养普通级实验动物的场所。饲料、饮水要符合卫生要求,垫料要消毒,饲养室内要有防鼠、防昆虫等措施。 2.屏障环境(Barrier System) 与外界隔离,是饲养清洁级动物和SPF级动物的设施。进入实验动物生存环境的空气须经过滤净化处理,其洁净度相对于10000级,进入屏障内的人、动物和物品如饲料、水、垫料及实验用品等均需有严格的微生物控制。 3.隔离环境(Isolation System) 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的环境内。工作人员通过隔离器上组装的无菌手套进行操作,不直接接触动

实验动物学完整重点

第一章 1.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培育,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教学、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2. 3.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 ?遗传学控制标准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 ?设施环境控制标准 ?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意义在于用符合标准的实验动物,在标准化饲养、实验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4.生命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 AEIR Animal 实验动物 Equipment 仪器设备 Information 信息 Reagent 试剂

5.什么是动物福利?(选择,判断)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6.“3R”原则: Replacement 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Reduction 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Refinement 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 1.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brother-Sister inbreeding)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1)基因的纯合性(近交系动物的每个个体) (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一个近交系动物的所有个体) (3)遗传组成的独特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4)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5)遗传的稳定性(所有近交系) (6)表现型的一致性(同一近交系个体间) (7)背景资料的可查性 (8)国际分布的广泛性(定义+特点=简答,分开是小题) 2.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3.杂交群动物 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Hybrid),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杂交群动物的双亲来自两个不相关的近交系,它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各个个体的基因型相同,是其父母基因型的组合。 (2)表型一致,对试验反应均一。 (3具有杂交优势,生活力和抗病力比近交系强。 (4)具备双亲的生物学特性。 (5)由于基因互作,可产生不同于双亲的新性状。

医学实验动物学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第一章 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 5) 1.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的简称是 ______ 。 (A) A .ICLAS B .CIOMS C . IUBS D .WHO 2.《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是 ____ 年经国务院批准, 由国家科技部颁布的第 2 号令,这是我国政府颁布的 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是全国实验动物工作的法律依据和管理准则。 ( D ) A . 1981年 B .1983 年 C . 1986年 D .1988 年 3.实验动物科学自 _____ 诞生以来,至今已成为一门具有自己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学科。 (C) A . 19 世纪 50 年代 B .19 世纪 70 年代 C .20世纪 50年代 D . 20世纪 70年代 4. __ 的出现,为分子生物学、特别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最好的技术平台。 (A) A .转基因动物 B.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 C .免疫缺陷动物 D.近交系动物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是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合制发的。 (B) A . 1993 年 12 月 B . 1997 年 12 月 C . 2000 年 12 月 D . 2004 年 12 月 第二章 医学实 验动物学标准( 16) 1. 为保持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异质性及基因多态性,引种动物数量要足够多,小型啮齿类封闭群动物引 种数目一般不能少于 ____ 对。 (C) A . 15 B . 20 C . 25 D . 30 2. 至少连续 20代 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 20 代或以后代数 的一对共同祖先,是指 _____ 。 (A) A .近交系 B .封闭群 C.杂交群 D.重组系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属于封闭群命名的是 。 (B) A . A(F87) B . NIH C . B6D2FI D . CXBl 4. 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 续繁殖 4 代以上,称为 ____ 。 (B) A .近交系 B .封闭群 5. 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称为 A .近交系 B .封闭群 6.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 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的动物是——。 (A) 7. 除普 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 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于扰大的病原的动物是——。 (B) A .普通级动物 B .清洁动物 C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D .无菌动物 8. 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是 C.杂交群 D.重组系 ___ 。 (C) C.杂交群 D.重组系 A .普通级动物 B .清洁动物 C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D .无菌动物

实验室安全考试生物安全类

实验室安全考试生物安 全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判断题]由于紫外线透过物质能力很差,不适于室内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2、[判断题]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的防护水平分为四级,1级防护水平最低,4级防护水平最高。以BSL-1、BSL-2、BSL- 3、BSL-4表示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3、[判断题]生物医学实验室内任何死亡动物尸体、组织碎块,要先高温高压灭菌后密封在塑料袋交专门机构进行处理。(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4、[判断题]初次进入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应了解实验室具体的潜在危险,认真阅读、理解安全手册和操作手册。(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5、[判断题]当实验室活动涉及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时,不需要进行危害程度评估。(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6、[判断题]工作人员在进入BSL-2以上级别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工作完毕必须脱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先消毒后清洗。(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7、[判断题]学生进入生化医药类实验室可以不穿统一的实验服(白大褂)。(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8、[判断题]生物实验室里可以烹煮食物、聚餐,学生可以在实验室留宿。(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9、[判断题]在微生物实验中,一些不要的菌种等,一定要消毒和高压灭菌处理后方可弃掉。(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10、[判断题]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11、[判断题]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要求建设,其中生物安全一级(BSL-1)、二级(BSL-2)实验室应向省级主管部门备案,生物安全三级(BSL-3)、四级(BSL-4)实验室必须取得国家认可的资质。(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12、[判断题]实验废弃的生物活性实验材料特别是细胞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必须及时灭活和消毒处理。固体培养基等要采用高压灭菌处理,未经有效处理的固体废弃物不能作为日常垃圾处置。(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13、[判断题]实验动物生物安全性事件,主要表现二方面。一是正常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感染上人畜共患病;二是受感染动物由于逃逸或其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不当等,造成传染病扩散。(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14、[判断题]用于实验研究的小型啮齿类动物,一般都是无致病原感染的动物,不必在实验过程中注视其生物安全问题。(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错误 15、[判断题]浸泡玻璃器皿的酸缸必须有防护罩,不得敞开放置。(分值) 你未作答标准答案:正确

实验动物学完整重点课稿

3.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 ?遗传学控制标准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 ?设施环境控制标准 ?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意义在于用符合标准的实验动物,在标准化饲养、实验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4.生命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 AEIR 5.什么是动物福利?(选择,判断)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6.“3R”原则: Replacement 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Reduction 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Refinement 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1.近交系: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1)基因的纯合性(近交系动物的每个个体) (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一个近交系动物的所有个体) (3)遗传组成的独特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4)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5)遗传的稳定性(所有近交系) (6)表现型的一致性(同一近交系个体间) (7)背景资料的可查性 (8)国际分布的广泛性 2.封闭群: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3.杂交群动物: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杂交群动物的双亲来自两个不相关的近交系,它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各个个体的基因型相同,是其父母基因型的组合。 (2)表型一致,对试验反应均一。 (3具有杂交优势,生活力和抗病力比近交系强。 (4)具备双亲的生物学特性。 (5)由于基因互作,可产生不同于双亲的新性状。 1.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简称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或SPF 动物。饲养条件:屏障系统内大规模生产/隔离器内保种。 2.无菌级动物:饲养条件:无菌隔离器内/无菌级大鼠和小鼠比普通级寿命长。普通级动物受辐射后往往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并发症而造成动物死亡,无菌级动物不存在这一问题,抗辐射的耐受量高。

实验动物学要点整理

1. 实验动物定义及遗传学分类和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 定义:实验动物:又称狭义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和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而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生产、鉴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实验用动物又称广义实验动物,泛指用于科学实验的各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家禽和野生动物。 遗传学分类:实验动物按遗传学可分为相同基因类型和不同基因类型两大类。相同基因类型又分为近交系、突变系和杂交F1代;不同基因类型又称远交群或封闭群。 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可分为四类: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GF)、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PF)、清洁动物(clean animal,CL)和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CV)。GF和悉生动物饲养于隔离环境中,SPF和CL饲养于屏障环境中,CV饲养于开放环境。 2、什么是近交系动物,举例常用的近交系动物? 定义:近交系动物:一般称为之纯系动物。是采用兄妹交配(BXS——brother xsister)或亲子交配(PXO——parent xoffspring,父母与子女交配),连续繁殖20代以上而培育出来的纯品系动物。一般以小鼠为典型代表。所以把啮齿类动物同胞兄妹连续交配达20代以上的品系称为近交系,其近交系数可达99.8%,亦可用亲子(父女、母子)连续交配20代以上达到近交目的,其近交系数可达99%。但必须用年轻的双亲同其子女交配,而且亲子交配不能同兄妹交配混用。 例如,如近交品系大鼠有ACI、AGUS、BN、SHR、F344. 3、封闭群动物定义及其应用特点,举例常用的封闭群动物。 定义:封闭群动物: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实验动物种群,且至少连续繁殖四代以上,这群动物可称为封闭群动物。在这固定的一群动物中,有的可能有近交关系,有的则无近交关系,但都要避免兄妹交配,也要避免亲子、表兄妹、侄伯之间相互交配,保持其一定的遗传差异。 应用特点:封闭群因为有杂合子并避免了近交,故能保持相当程度的杂合性,从而避免了近交衰退的出现,故其生活力、生育力都比近交系强,具有繁殖力高等遗传学的特点,因此封闭群动物可大量生产,作为鉴定实验用。 例如ddN小鼠,惠斯脱(Wistar)大鼠、各研究所长期自行繁殖的昆明种(瑞士种)小鼠、青紫兔、新西兰白兔、大白耳兔、豚鼠等均属此类。 4、实验动物的等级分类(国际和我国)按微生物级别,我国的实验动物分类及主要用途 普通级----一般为教学示范用;或为某项研究进行探索方法的预实验。是未经积极的微生物学控制,普遍地饲养在开放卫生环境里的动物。垫料和食物不经高压消毒,饮水为自来水,不喂青饲料。不允许有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及体外寄生虫的动物。普遍动物只能供教养和一般性实验,不适用于研究实验。

生物安全实验室

生物安全实验室 定义、组成、分级、技术指标、安全水平 定义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aboratory ) ,也称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iosafety containment for laboratories) ,是通过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能够避免或控制被操作的有害生物因子危害,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生物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 组成生物安全实验室应由主实验室、其他实验室和辅助用房组成。 分级 1.1 依据实验室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险程度,把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其中一级对生物安全隔离的要求最低,四级最高。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见表 1.1表 1.1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 实验室处理对象分级 一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物和二级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三级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四级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措施。 技术指标

2、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实验室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不得小于-30Pa,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实验室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不得小于-50Pa。 2.1 生物安全实验室一般实施两级隔离。一级隔离通过生物安全柜、负压隔离器、正压防护服、手套、眼罩等实现; 二级隔离通过实验室的建筑、空调净化和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二级, 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实施两级隔离。 2.2 生物安全主实验室二级隔离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2的规定。本表中的噪声不包括生物安全柜、动物隔离器的噪声,如果包括上述设备的噪声,则最大不应超过68 dB(A) 。3、对于饲养动物的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实验室,其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不得小于-50Pa; 动物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实验室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不应小于-60Pa。 表1.2 主实验室的主要技术指标 与由室内向外方向最低洁净度换气次数( 次温度相对湿噪声名称上相邻相 通房间的照度级别/h) ? 度% dB(A)压差(Pa) lx 一级/可自然通风/ 16~28 ?70 ?60 300 非实验动物时 二级8~9 可回风?50% -5,-10 18~27 30~65 ?60 300 8,10 全新风: 10,15 三级7-8 -15,-25 20~26 30~60 ?60 500 主要保护环境: 可回风?30% 全新风: 四级7-8 -20,-30 20~25 30~60 ?60 500 >10,15 说明:1 、表中/ 表示不作要求。 4、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参数应符合GB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实验动物学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指一切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动物实验:为科研、教学、药物检定等目的,对实验动物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处理,观察其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中问题的过程。 实验动物学:研究动物实验和实验动物的科学。 近交系及特点;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比较医学:对实验动物与人类基本生命现象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研究实验动物与人类的共性探讨人类相应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通过研究实验动物与人类的差异寻找治病的方法和手段。 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死亡。即动物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AEIR——实验动物、设备、信息、试剂。 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包括:维持需要(即维持动物正常体温、呼吸、心跳、基础代谢等各项基本生命活动及满足动物随意活动的需要);生产需要(就是供给动物生长、妊娠、泌乳、产肉、产蛋等生产活动的需要。) 封闭群及特点;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品种与品系;指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征,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稳定的遗传性能,共同遗传来源和一定遗传结构的动物群体。 近交系数;指群体中某个个体通过遗传携带两个同源等位基因的概率。Fn=〔1-(1-△F)n 〕×100%(越亲越高) 全同胞△F=19.1% 同父异母△F=11.0% 堂兄妹△F=8% 亲子交配△F=19.1% 近交衰退;指在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和纯合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体和群体发育的现象。包括: 1.由于有害隐性基因的纯合,出现遗传缺陷或某种疾病发生率的提高。 2.影响繁育如产子数下降、母性不良。 3.个体发育不良,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终极版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 ●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LAS)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 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 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LA)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 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 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根据遗传特点不同,常把实验动物划分为近交系(inbred strain)、封闭群(远交群, closed colony or outbred stock)、杂交群(hybrids)。 ●目前,我国根据对微生物、寄生虫的控制程度将实验动物划分为4个等级: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CV)animal、清洁动物clean(CL)animal、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animal、无菌动物germ free(GF)animal。 ●动物实验:应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观察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有关器官的组织 形态改变、机能反应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1988年, 原国家科委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标志着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走上了行政法规管理的轨道。 ●伴随着2001年《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普通级大鼠和小鼠将被禁止使用。●“AEIR”是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A”即animal(实验动物),“E” 系equipment(设备),“I”为information(信息),“R”是reagent(试剂)。 ●“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原则、减少(reduction)原则、优化(refinement)原则。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 实验动物的分类包括动物学的分类和实验动物学的分类两部分。按动物学分类可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按实验动物学分类则分为品种和品系。品系包括近交系、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