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培养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培养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海盐县元通中心小学董林根倪海明何月丰(执笔:董林根)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开展了数学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培养的研究,旨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述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课题的形成和研究的基本设想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们发现农村小学(包括我校)教学中出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进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烂漫,喜说肯道,充满活力。然而,绝大多数学生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时,却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而且,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声音很轻,有的干脆站立不语。口头表述能力的弱化现象已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我们从200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中,获取这样一个信息:我县一名毕业于西安某大学的本科生,应聘了多家单位均告失败。是什么原因呢?据了解,这名女生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学习生涯,一直是在“应试”学习中度过的,并且学习成绩在老师的心目中是十分优秀的,她以超出“一本”录取分数线20多分的成绩考入大学。然而,12年的应试学习,使她成为沉默寡言,不善言笑的“优秀学生”。虽然在大学里入了党,多次获得奖学金,并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但是她缺乏“口才”,与人交流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多次应聘不被录用,“口试不合格”成了她应聘工作的严重障碍。口头表述能力的缺乏,使这样一名“优秀学生”面临就业的尴尬境地。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包括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外部语言是内部语言的显性表露,外部语言最直接的表露方式就是口头语言,学习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高低与思维能力的强弱呈正相关。学生缺乏口头表述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合作交流”,“学习的主人”很难得到体现。同时,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述,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相互交往更

需要直接的口头语言交流(如:经商谈判、招工面试等)。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来看,从小培养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将对其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深感从小培养和发展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定研究课题《数学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培养的研究》,期望取得师生双方的“双赢”效果。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和搜集有关信息,找出影响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述能力普遍偏弱的主要原因。

2、结合课堂教学,探索并初步研究出相应对策,使被研究的学生口头表述能力普遍有所发展。

3、参与研究的教师正确教学观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自觉地经常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并通过此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研究的内容

1、影响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述能力普遍偏弱的主要原因。

2、培养学生数学语言口头表述能力的策略及其实施。

3、在发展学生数学语言口头表述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所指的学生是指本校(中心本部)四年级的学生,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延伸至五、六年级的学生。

2、本课题所说数学语言口头表述能力,具体体现在学生能对数学概念、性质、定律、规律等作出正确、严密的口述,能有条理地进行思维过程的外显性口述,能在数学问题的交流、讨论时运用个性化语言口述。

3、本课题所研究的对象是与本课题研究内容有关的教师行为和被研究的学生行为。

(五)、研究的策略

1、学年初开展调查活动,收(搜)集关于小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偏弱的原因。

2、第一学期前期课堂教学活动中,着重了解本年段学生的口头表述现状,初步研究培养学生数学语言口头表述能力的策略。以后,结合平时课堂教学,初步实施策略,期末进行修改和调整。

3、第二学期课堂教学活动中,着重实施调整后的“策略”,力争使被研究学生的数学语言口头表述能力有明显的起色。

4、学年末,进行一次总结性研讨会,总结研究成果,找出尚需继续研究的问题,写出课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采用教育调查法(座谈、问卷)、行动研究法(结合日常教学工作、教研活动、定期与不定期的组内研讨)、观察法(观察被研究对象的变化)。

(七)、研究的成员

课题负责人:董林根。参与课题研究人员:何月丰、倪海明。

二、研究要点及其解说

(一)、影响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述能力普遍偏弱的主要原因。

我们在学年初进行了一次学生学科兴趣倾向性调查。调查中心本部四年级(1)班37名学生,喜欢数学1人,占2.8%。说明该班学生对数学学科普遍缺乏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并伴有积极情绪体念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并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尤其是在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就会引起他们对数学语言使用的轻视,导致口头表述能力的弱化。

同时我们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和书面调查,了解学生上课不愿发言的原因。学生不愿发言的原因一是胆小不敢说;二是怕说错了老师批评;三是不知道该怎样说。归根到底是一个“怕”字。究其根源,不在学生而在教师。有的教师喜欢听学生正确的回答,对学生回答偏离主题或完全错误时,往往加以指责或训斥,有时甚至讽刺或挖苦,使学生的自尊心不断地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怕回答问题的心理。由于失去了“训练”的机会,他们的口头表述能力逐渐趋于弱化。

还有我们在调查教师行为时,许多教师认为,现行教材内容多,容量偏大,一堂课40分钟的教学任务很重,如果所有的数学问题都让学生去讨论回答,势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常常不敢叫中下学生回答问题,即使个别叫到了也很难启发他完整地回答上来。

最后我们还发现,现行的学习质量检测一般都是书面的,因此许多教师在“应试”心

理的驱动下,只重视学生的书面练习,忽视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培养。

此外,学生的家庭语言环境对学生也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据我们调查发现,凡是家庭成员和睦,家长与孩子民主气氛浓的家庭,孩子一般都乐意与人交流,口头表述能力相对较强;反之就较弱。有的家长与孩子交流时,每当处于“理屈”或“窘迫”境地,就会对孩子甩下一句“强个嘴巴有什么用!”,给孩子当头一盆冷水,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参与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培养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策略及其实施。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策的实施,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语言口头表述能力。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我们认真学习有关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和相关的文章,特别是积极参与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新课程理论的培训,把转变教学理念提到国家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在学习讨论中,教师们一起着重讨论以下问题:

①、我们的教学是紧盯学生眼前的所谓高分还是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由于长期的固有的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时候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围绕学生的分数打转,只要学生眼前的检测或考试分数高,就认为是教学质量好,至于学生将来的发展与己无关。这种教学,学生就成了“录音机”或“录像机”,教师就成了只顾输入的“电脑高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能说会道,更谈不上动手动脑去创造了。由本文前述案例大家深深感到,如果教育这类学生的教师,稍稍重视一下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培养,就不会使这样一名“优秀学生”面临就业的尴尬境地。由此想到,小学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最佳时期,如果不重视这项工作,就有可能误人子弟。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前途,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切实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②、是只关注教师自身的既得利益还是把教学工作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勿容置疑,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处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过程中,一开始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分数”,在现有的留有“应试”痕迹的教师业务考评中完全有可能影响到教师自身的既得利益。然而这些暂时的“损失”与学生将来的发展、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后继人才、与祖国的前

途命运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而且,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双赢”的成果。新课程的理念正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发展,重视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所以,教师必须自觉转变观念,树立新课程的理念,从对祖国的前途命运关切的高度,深刻认识培养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2、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是学生的“领头羊”,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起着主导性影响作用。因此,我们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下手,努力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着力为学生做出“说”的示范,创造“说”的氛围,培养和发展他们“说”的才能。

①、激发“说”的欲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来源于欲望的产生,只有个体对某项活动或某个事物“想要……”的时候,他(她)才有可能作出定向的行为。我们首先通过“故事”形式,给学生讲述“口才”的重要性。例如北京“申奥”答辩的故事;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上的面试故事(如前述案例);经商谈判中的故事……。再是通过对比形式,使学生体会“说”的魅力。例如当学生无法把某个问题表述清楚的时候,教师(或优等生)用清晰、严密、有条理、富有启发的语言表达出来;课堂上让学生评议其他学生的发言;让多名学生上讲台发表对同一个数学问题的看法……。最后我们常常在课堂上抛出一些“简单问题”,“钓动”学生说的欲望。当然,加强激励力度,对学生宣布“说错了老师决不批评”也是十分重要的。

②、做出“说”的示范。可塑性强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我们知道,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原型启发”。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模仿—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首先从提高自身的“说话”能力下手,积极练好普通话。通过刻苦训练,参与研究的教师普通话测试水平都达到了“二级乙等”或以上。平时教学中,我们努力训练课堂用语的精炼、严密,具有启发性。特别是有关数学概念的表述,数学问题的阐述,更是注意语言的严密性。教师口头表述能力的提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仿有“范例”。例如,应用题分析思路的表述,教师做出示范性发言。从条件出发去想:“根据××和××就可以求出××,用×法计算;再根据××和××又可以求出××,用×法计算;……”从问题出发去想:“要求××问题,必需得知道××和××

这两个条件,其中××条件不知道,又必需得知道××和××……”。其次,我们课前有意安排学习小组中的优等生,准备好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发言。课堂上让这些学生作示范,用以引发其他学生发言的欲望,再让其他学生在小组里讲。对那些不肯发言的“顽固分子”,采用课前做好思想工作,落实一些简单的发言任务,“迫使”他们在课堂上发言。最后,我们还给学生指导一些发言的技巧,例如语言表述时的节奏、速度、语气变化等。在学生形成一定的口头表述能力时,进一步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

③、营造“说”的氛围。小学生的情绪变化稳定性较差,他们的情绪容易受周围环境氛围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还有小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别人怎么做,他(她)也会跟着做。针对小学生的这些心理,我们努力为学生营造“说”的氛围。我们首先从备课下手。备课中我们认真钻研教材,针对现行教材的不足之处,结合新课程的理念,用心整合教材,精心设计以学生说为主的教法,设计好抛给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的问题,设计好使学生肯说、爱说、抢着说的课堂氛围。其次,我们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我们构建了“自学—讨论”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互助讨论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其中有小组交流、讨论,集体汇报、交流,疑难问题争议等环节,使学生有较多机会融入“说”的氛围中去,从而增加学生“说”的量,激发他们“说”的兴趣,发展他们“说”的能力。再次,我们时时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民主,使课堂教学在亲切、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让学生时时在老师充满鼓励的目光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

④、发展“说”的才能。学生肯说、敢说、爱说、抢着说,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期望的。然而,如果学生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辞不达意、条理不清、疙疙瘩瘩,那就说明学生的思维存在问题,影响到口头表述。因此,发展学生“说”的才能,从根本上说,首先应该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设计一些推理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另外结合组合图形、应用题的解答思路过程的口头表述,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其次,我们通过小组交流性讨论,训练学生的“辩才”。我们在学生的讨论中,要求学生多用“个性化”语言,如“我认为……”、“我的意见是……”、“我觉得……”等。再次,我们要求学生熟读数学课本上的概念、结论性语言、分析性语言、推理性语言等,从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范例”训练。最后,我们还改革传统的教师点名回答的方式,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抢着发言,展开数学疑难问题的争议和辩

论;鼓励学生自告奋勇上讲台表述自己的观点或意见,对发言优秀的学生给以掌声鼓励。

3、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

新课程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为使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

①、重视自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发现,学生通过自学,发言的积极性普遍提高,而且发言质量也得到进步。因此,我们在钻研教材时,深入考虑自学因素,尽可能地在教学环节中多安排学生适当的自学活动,让学生在自学中去看、去想、去操作。比如,我们一位教师教学88×25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学生在独立研究计算方法时都至少有两种方法。讨论时,他们纷纷抢着发言,表述自己的算法和依据。有学生说:“直接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有学生说:“根据乘法的结合律,可以把88分解成22×4,先把4与25相乘,再与22相乘,就能使计算简便。”有学生说:“把88拆成80+8,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也可以。”还有学生想到了其它一些算法。最后学生还得出规律:如果一个整数含有因数4,那么这个整数与25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

②、开展互帮活动,带动群体口头训练。一班学生,肯定有学生口才好,有学生缺乏口才,也有学生由于个性差异,平时沉默寡言,表现内向。为了带动群体口才的提高,我们开展了口头表述的互帮活动。我们把学生结成对子,由口才好的学生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口头表述的训练。这样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明显提高。

③、组织问题讨论或意见交流,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语言。新课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在学生具有一定口头表述基础的时候,我们及时发展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述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跟交流、讨论交织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语言。有时我们还有意抛给学生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2.5×0.24积里有几位小数?”让学生展开辩论,使他们的个性化语言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转变家长的教育行为。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先入性影响,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我们十分重视转变家长的教育行为。我们首先通过家访、邀家长座谈等家校联系形式,与家长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

的重要作用,自觉营造和谐、活泼的家庭生活氛围,营造家庭“说”的氛围,促进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其次,我们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要求家长发扬家庭民主,多与孩子交流、讨论问题,在问题争辩时,注意尊重孩子的个性,尽可能让孩子畅所欲言,对孩子精彩的表述,家长要积极及时表扬、鼓励,促使孩子形成爱说的兴趣。再次,我们针对个别家长缺乏与孩子交流的艺术,在与孩子交流时言语简单、粗暴等情况,着重对这些家长进行个别谈心、交流,耐心地向他们介绍教育孩子的艺术,比如言语的亲切感、幽默感、故事性等,消除孩子的恐惧感,激发孩子说的欲望。

(三)、在发展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同时,促进“双基”质量的提高。

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训练,其根本目的也在于此。因此,我们紧紧围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个主题,有机地把研究渗透其中,使学生不但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而且也有力地促进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勿需动手操作实验的“双基”落实,我们通过“口头-书面-口头-书面”的形式进行训练。即对所学知识,首先通过学生口头训练,观其是否理解;接着进行书面练习;然后再通过口头交流,评议,发现问题,讨论分析;最后进行书面订正,彻底纠正存在的问题。

2、需要动手操作实验的“双基”落实,我们通过“口头-动手-书面-口头-动手-书面”的形式进行训练。即对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练习,先是让学生讨论操作方法、步骤、应注意的问题;再是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接着是让学生书面作答;再接着是学生交流各自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展开讨论;然后是有错的学生再一次动手操作实验(可以在同学的帮助下);最后进行书面订正,彻底纠正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成效概述

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很好地完成了既发展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师生“双赢”任务。

1、教师结合教研组开课活动和平时课堂教学,开展课题研究,观念更新,新课程理念得到较好落实,教学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所写论文有2篇获县级三等奖,1篇获县级二等奖,1篇获县级一等奖,1篇获市级三等奖,1篇发表于县教育科研杂志上,

1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小学数学(小学版)上,参与撰写或执笔的教学案例有1个获县级一等奖,一个获县级三等奖,一个获市级三等奖。

2、学生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述能力得到显性提高,促进了思维的完整性、条理性和敏捷性,更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

统计发现,积极参与研究的教师所教班级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热烈,学科成绩明显优于其它班级。被研究的中心本部四年级三个班,期末检测总体成绩全部进入“优秀”等次(详见下表),各项所列指标都明显优于其它各班。

三个班的数学竞赛成绩也很突出,校级竞赛获奖率占元通片各校获奖人数的12/13,县级竞赛成绩名列全县前茅,荣获满分奖4人、一等奖6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2人,统计获奖率占元通片各校获奖人数的16/17,明显优于其它班级。

3、由于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书面作业量减少,基本上没有回家作业,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丰富了学生的家庭自主活动,初尝减负增效的甜头。

4、从学年末再次抽取的四年级(1)班学生学习兴趣倾向调查反映,喜欢数学学习的人数从第一次调查的1人上升到34人,占全班学生的91.89%。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显著提升,学生认为以说代做,脑子好使,学得轻松,学习效率高,成绩提高快。

四、启示与思考

实践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启示与思考。

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怕学生说得不好,怕学生说错浪费时间,于是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注入式教学”,长此以往,学生的发言欲望逐渐消磨,演变成只会听讲与动笔

操练的机器。学生说不好,可以通过训练改变;而学生说错了受到教师批评甚至指责和训斥,这就造成了学生“怕说话”的现象,尤其是本身就胆小或学有困难的学生,影响更大。

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述能力,开始可能比较吃力,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教师要结合每一堂课,有针对性地启发、诱导学生开口,逐步递进,使学生肯说,爱说,抢着说,有个性地说。在学生说的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表述的完整性、条理性、严密性和创造性。一旦学生“能说会道”,他们的思维就更加敏捷,反应也更加灵敏,创造能力也得到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提问性语言偏少,提问目标性不强,个性化语言的使用还缺乏普遍性。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提高问的质量,发展个性化语言的表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

此外,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相应地需要各学科、各学段教师的重视,这就不是本报告所述的研究范围了。

五、结论

一年的实践研究充分证明,这项研究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随着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快发展,数学学习效果也随着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我们将继续深入的进行此项研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校的数学新课程教学。

附件:

1、参考资料。

①《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③《课堂教学技艺》,许高厚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④《教学改革与创新》,阮望兴、朱建人主编,嘉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数学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培养的研究》工作报告。

3、有关论文。

①课堂教学案例评析《创设“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董林根。

②《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倪海明。

③《重视学生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口头表述》,何月丰。

4、部分获奖证书、论文录用通知。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 长子五中杨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英语作为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已成为全世界最为通用的语言。近三十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英语课堂教学方面,也从过去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现在的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由于受语言环境、教学条件教师素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与城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英语口语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语言的最大功能在于交际。试想,一个人学语言却不交流那不是很滑稽吗?新课程改革越来越突出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注重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原来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将以课堂为中心扩展到以生活为基础,将以知识为中心发展到以能力综合为准则,创设最佳的语言环境,采用最好的教学形式,追求最高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个学生在打好坚实的口语基础上,学好英语文化知识,以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学生正处在语言感知和表达的最佳年龄段,初中三年也正是学生走出封闭自我、狭隘天地而去拥抱精彩外界的重要阶段。为了增强农村初中学生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学会与他人的交流沟通,我们课题组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申请《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提出的必要性 1、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需要。

根据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调研,发现有不少学生怕开口,难以启齿,有些学生喜欢开口,但单词量有限、词汇量少,虽说英语教师想尽方法,起早摸黑,但对于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学生们来说就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是农村初中学生成长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口语能力的训练和合作,能加强他们的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临场应变、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和素养。农村初中生大多生性胆小,性格内向,心理素质较差,不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不擅长与外界交流,也不愿向别人敞开心扉。加之没有合适的语言交流环境,缺少氛围,家长的不重视,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学校应强化英语口语的训练,营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另一方面,它还可使农村学生在口语训练中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情感态度,及时地调整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防止出现心理障碍,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农村学生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 3、是全面落实英语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情感态度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祖国意识和国际的视野。②本课题的提出正是对落实此标准中的听、说、话题与情感态度在农村中学生运行的一个具体实践。

浅谈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参加了工作,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 去发明创造。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重要。 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我认为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效果教好。一、指导自学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授之以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少走弯路。下面介绍几种自学方法: 1.多读 阅读教学的中心是“读”。对一篇课文,应提倡多读,反复琢磨、体会。叶圣陶曾说:“老师教语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而所谓透彻理解课文,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词章 节而通观全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都宜求之于本文,不宜舍本文而他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才能得其要领,读懂读好。我每教一课时,都要向学生提出:一篇课文要读四遍。第一遍是“认读”,初步理解课文 的字、词、句,掌握课文的大意。第二遍是“研读”,探索作者思路,弄清文章结构,把握文 章主题。第三遍是“品读”,品味文章风格、特色,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第四遍是“熟读”。使课文了然于心,完成课文的外部语言向自己的内部语言转化,把知识、技能初步运用于自 己的读写实践。 2.多思 “思”与“学”是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的。孔子说的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 道出了“思”的重要。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求同思维的训练,更要重视他们 的求异思维训练。应鼓励学生努力学会对同一个问题要从多角度、多种可能性上去思考,养 成“多思”的好习惯。例如:在指导学生学议论文时,我就引导学生多思考,求创新。平时大 家都认为“近墨者黑”,我则引导他们异向思维,结果不少学生写出了“近墨者未必黑”的佳作;大家都认为“关公面前耍大刀”是贬义,有的学生则认为“只有敢在关公面前耍大刀,才能发现 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更能促进自己的进步”,多“思”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3.多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事实的确如此。因为提出问题 常常会使人获得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提疑问。学生的知识和 能力从提问开始,在分析问题中发展,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问答方式调动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譬如:学生问,教师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自己问, 自己答。在一问一答中,训练学生善于思维、敏于思维的能力。 4.多归纳 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依靠自己的头脑,由自己概括出重要的原则,揭示出科学的 规律,这也是一条重要的自学方法。在课内或课外可以让学生做一番归纳和整理。归纳的内容:听、说、读、写。归纳的方法:因人设题,发挥特长。比如:让文言文学得好的学生, 将语文课本中经常用的词的古今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仔细归纳,举出例句; 让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整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的写作方法和要领;让一 些学生整理难认易错的字词,而让另外的一些学生整理多音多义字词。然后教师全面精心设

反思课堂教学中学生三大能力的培养

反思课堂教学中学生三大能力的培养 刘治芹数学是一个人学习其他学科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基础。数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我现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的、尽力做到的事情。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也出现过类似情况,现在一步一步的按新课程标准在改变。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所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非都要像科学家、发明家那样,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只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老师,不死记硬背,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思维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地掌握所学知识,即是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很多,其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根本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不懈的、多渠道、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我在

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灵活运用多媒体,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声、像于一体的教学场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获取新的感受、新的想法、新的发现,进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萌动创新意识。 二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情感场。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特别注重教室的布置、板报的设计、墙上悬挂条幅的选择等。 三是激励学生质疑问难。要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就必须打破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渴望创新,追求创新,参与创新。学生能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才能产生创新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捕捉那些善于质疑,敢于发问,思维敏捷,好奇心强的学生,并善于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能提出一些创见性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其次要根据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年龄特征和教材本身特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互相讨论主动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四是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不拘泥课本,不依常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

初中生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初中生如何培养阅读能力(一) 就个人知识的获得来说,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亲自实践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然后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这些构成了个人知识的一小部分来源。另一方面则是直接把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继承过来,把社会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这是中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或大部分来源,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体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个体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他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在继承知识的各条途径中,可以说阅读是一条主要途径。 实际上,在校学习时,仅仅依靠上课是无法理解全部知识的。可以说,学生时代的学习一天也离不开阅读,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用书,离开书,离开阅读,学习就会十分困难。要知道,老师上完课就走了,而书籍却始终伴随着我们。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要珍惜这无忧无虑、精力充沛的宝贵时光。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多读点书,多继承点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雄厚的基础。同时在阅读活动中增长起来的阅读能力,将为一生中不断地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要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 阅读需要哪些条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 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从中获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那么,阅读就变成看“天书”了。 中学生如能掌握5000 个字,阅读一般文章就问题不大了。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句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一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对句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词义,还要求掌握语法。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阅读的重重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家用他们的亲身体会,明确地指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数学家说:“很难想象一个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能把逻辑严谨的数学内涵表达出来。”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学好数学都有很大好处。”人们赞誉苏步青为“数学诗人” 。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难重重。有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29539515.html,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作者:余海舰 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10期 摘; 要:初中数学是中考的主要科目之一,在学生的升学考试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次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数学知识的重要积累阶段,因此必须做好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包括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逻辑等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反思能力”是近几年初中数学教学备受关注的要点,反思能力纳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之中意味着初中数学跨入素质教育又一进步举措,本文将围绕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育重点关注方向,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只注重教材文本内容,教学目标单一,忽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初中数学课程缺乏活力,在此教学方案下培养出的学生只具备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缺乏数学人才的培养。反思能力指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能够主动、自觉、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落实数学素质教育,培养数学人才。 一、引导学生反思行为,布置反思作业 反思行为本质是一种思维的运动属于意识活动范畴,因此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更适用于以引导的方式进行。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以教材内容为根本,教师认为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只要完成教材知识点教授,通过习题不断练习使学生考出理想成绩即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方法不免存在一些缺点,即以知识点为主,忽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不追求学生培养终身数学学习能力,仅限于应试升学考试,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行为,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首先,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指教师能够使得学生自己动用学习的知识以及积累的学习经验自己动脑、动手探求真理的能力。这一点区别于学生复制教师传授的解决问题方法,在于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先行一步,教师负责指导纠正;其次,“发现问题”,指学生具有探索精神,需要 教师发挥启发作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树立数学思维;最后,“提出问题”,指学生不在处于被动地位,以主导者的身份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生机,表现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反思作业加强反思能力培养,例如错题集、反思报告等形式,让学生从错误经验中吸取教训,进行反思总结,纠正问题实现有效教學。

浅谈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作业和考 试都很出色,但上课不喜欢举手发言;有些学生心里想的挺不错,一到口头表达,就吞吞吐吐,表达不清楚;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或小组讨论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作报告和正式发言,就结结巴巴等等,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学生对口语不感兴趣,内心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个性差异,缺乏语言环境等因素。本文提出通过采用培养口语表达的兴趣,注重句型操练,重视跟读、朗读、复述和背诵,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营造良好英语会话环境、进行英语考试内容改革等对策和模仿法、复述法、背诵法、提问法、训练法和循序渐进法等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原因对策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它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对这四个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这四者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英语教学正在发生深刻地变化,英语口语表达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技术和对外贸易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英语已成为和一种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尤其是口语会话更为重要。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已势在必行。 一、通过现象,剖析原因。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作业和考试都很出色,但上课不喜欢举手发言;有些学生心里想的挺不错,一到口头表达,就吞吞吐吐,表达不清楚;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或小组讨论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作报告和正式发言,就结结巴巴等等,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种: 1、学生对口语不感兴趣。许多学生对英语口语不重视,觉得英语考试中没有口语测试,对升学没有什么影响;再则学了英语也不可能与外国人交流,说与不说也无大碍。正因为不重视,也就无兴趣可言。 2、学生内心焦虑紧张。平时缺少口语训练,基本功不扎实。语音语调不准确规范,单词、课文没背熟,语法知识不熟练,学生内心容易产生焦虑和紧张。怕被老师上课时点名发言,怕说不好怕说错,被同学讥笑,被老师批评。这样越怕越不敢说,越怕越说不好。以致于后来不敢开口。 3、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学生上英语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一不小心搞起了小动作。这时老师突然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会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有些学生在表达时发生障碍时,老师马上进行指导或救助,这样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独立完整地表达。 4、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个性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是外向型,喜欢表现自己,这样的学生会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老师只要稍加引导就能完成要求的会话。但有些学生个性内向,平时沉默寡言,要他在课堂上用英语表达更是难上加难了。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策略的研究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思品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歇马九年制学校初中政史组 一、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1.自主学习能力的定义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下,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并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课题提出的社会背景 人类社会进入新的世纪,知识、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社会对教育、对教师、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自主学习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如何建立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是当前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地理新课程教学理念能够真正贯彻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之中,为我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3.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 早在上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二十一世纪人们生存需要的四个学会,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把学会求知放在首要位置,而学会求知的核心就是自主学习。许许多多我们熟知的伟人、名人、成功人士,无一不是终生学习者,自主学习是他们的自觉行为,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都得益于他们从学生时代就

养成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那种不讲究教学方法和手段,靠教师和学生加班加点提高质量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教学质量不滑坡的重要保证。而不论课外学习效率的提高还是课内教学效率的提高,都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也就是说,学生自主学习及其培养已成为新形势下决定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自主学习是当前学校教育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在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下,一些课堂教学已经向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方向改变。但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依然十分流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带来的实际后果是令人担忧的。研究表明,直到高中阶段,我国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各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亟待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迫在眉睫!我们小组选择了对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二.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意义的论证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调查、分析,探索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有效的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输送研究型、创新型人才 (1)掌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状况 (2)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3)创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改革当前初中生学习现状的需要

论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玉桥中学马俊 良 [摘要]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学生正是通过阅读各种资料收集信息,接受知识,培养自己。语文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有效的读书方法、加强积累,增强感悟、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学会正确阅读。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培养 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 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学生正是通过阅读各种资料收集信息,接受知识,培养自己。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中不断积累,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并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只有学会自主阅读才能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并顺利地掌握知识。那么,怎样才能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

(一)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阅读教学中,我主要采取“自读自悟”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读中想象、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其核心是自始自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朗读为主线,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六册《翠鸟》一课的教学:首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然后组织汇报交流,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其次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质疑、释疑、理解课文内容。再次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如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将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深入感悟了文章,体验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最后,引导学生把喜欢的语句、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训练的重点,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学得更好,并在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学的方法。随着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体验的过程,学生获得了独立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肥东三中龚世立3128137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的发展阶段,不可能一次性的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例如,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发现错误怎么办,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这就需要进行反思。而在具体学习中缺乏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探讨,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上“事倍功半”的结果。有鉴于此,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老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加以反思,从中总结发现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技能技巧以及经验教训,逐渐养成监控自己学习活动的技能和习惯。 一、反思对数学学习的意义 什么是反思?世界著名数学大师荷兰的弗赖登塔尔教授曾精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学生的现实世界数学化,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就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反思应是立足于自我之处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是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与再审视,它既是一种思维形式更是一种学习习惯。 1.反思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由于反思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过程,因此它具有认知功能,如自己已经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在什么场合下运用,在某些情境下采用哪种方法更有效等。反思的认知功能决定了学习者可以在不同情境的学习活动中选择适当的认知策略并能实现认知策略的迁移。 2.反思有利于领悟隐藏的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所在,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和具体的表层知识相比,更加抽象和概括,而且具有隐藏性,这就决定了要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必须靠反思,并在反思过程中通过对具体方法的分析、提炼和概括而成。 3.反思有利于优化综合的思维品质 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是优良思维品质的六大

培养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培养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内容摘要】语言最大的作用就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上,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也应该是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让自己与别人的交流变得更轻松流畅。口语交际是学生学习英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措施 口语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而言,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那么学生首先就需要敢于表达自己,因为口语交际就是面对面的交流,如果学生不敢表达自己,那么怎么会实现自身的提高呢?其次,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英语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时间说特定的英语,让学生的交流变得更流畅。最后,当学生有着一定的表达欲望和英语基础知识能力之后,学生就需要学会“察言观色”,他们需要了解对话人的心理,这样才能够知道自己需要说

些什么,而对方需要听到什么。这三个方面就是学生提高自身口语交际能力需要掌握的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一、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 教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这里所谓的表达就是大胆地说,学生只有大胆地说了,他们才能够知道自己哪些知识已经掌握了而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学生都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相对的,他们更喜欢做一个倾听者,他们喜欢听教师在讲台上讲,然后自己在座位上记录,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自己说错了,其他的学生就会看自己的笑话,这种消极的心理让学生越来越害怕表达自己。那么我们教师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笔者觉得鼓励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鼓励的语言可以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学生有了自信心他们就会敢于表达自己,从而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说笔者在教学的时候就会引导学生进行表达,笔者对学生说:What are the hit films recently? Do you like these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但对学好其他学科 十分必要,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四有”新人,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要真正把语文学好,单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是 远远不够的。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呼唤多功能人才的今天显得尤 其重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来培养这种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粗 浅的看法。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注入式,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导”,而变成“主宰”,没有把学生当作“主人”,而看成“仆人”。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是有限的,培养的学生走出 校门以后必须要“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不只是把现成的 知识交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 这不仅得益于一时,而且终身受用无穷。可见传授学习方法比传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 二、激发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培养自学能力固然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但仅有科学的方法而无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浓厚 的学习兴趣也是不够的。 学习语文,要掌握的东西很多,非花九牛二虎之力不可。做老师的总喜欢用“书山有路 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教育学生,用“悬梁刺股”,“磨棒成针”等故事来启发学生。这当 然也有必要,但是,道理讲了一大堆,故事讲了一大串,一些学生仍“苦”不起来,始终学不 进去。此时,我们就要了解青少年的特点,把他们从“乐嬉游”引导到学习上来,使一般的好 奇心发展为求知欲。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动力,“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我们说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绝不是说可以撇开语文教学目的于不顾, 而一味地说笑话,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造情境让学生领略,不断地获得新的规律性的 知识,这样学生就会经常处于好景在前的心理状态之中,就会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劲,遇 到难题也非攻克它不可。这就是“不教”的开始了。 三、启发思维,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托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能力的人根本就谈不上具备自学能力。因此,要培养 自学能力,就必须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让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把所学的知 识融会贯通,化“身外之物”为自己的财富。这样,自学能力才有依托,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兴趣要激发,思维更少不了启发。要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就必须善于“质疑”,激起学生 心中探索问题的波澜。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致力于问的艺术,必须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 包含着矛盾,因为思维是从矛盾开始的,没有矛盾就没有思考。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 不假思索就能随口答出,就难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浪,所提问题也就失去了价值。倘若提出 的问题超脱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茫无头绪,起不到引起积极思维的作用。因此,提出的问 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把“果子”挂在适中的地方,既不举手可摘,也不高不可攀。这样,学生 才会跃跃欲试,越跳越高,摘取挂在更高处的“果子”。 四、严格训练,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手段 拳师教徒弟,要让徒弟拳不离手;乐师教徒弟,要让徒弟曲不离口。说的是学生的能力 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练、多看,用脑多想,用手多做,

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特征的总和,也是学生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巧搭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学。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种特殊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能思考的、能活动的人,师生只有在和谐宽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情感氛围中,教学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自主学习”必须创造一种学生身心愉快、乐意学习的情感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用“创设情境、设计悬念、聆听故事、拉家常”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先用“朝三暮四”的小故事引入:从前有个老汉养了一群猴子,每天早上给每只猴子吃四个桃子,一天工作结束后,再给每只猴子吃三个桃子。但时间一长,猴子不乐意了,他们认为自己辛苦了一天,晚上反而少吃了一个桃子。于是,它们就去和老汉谈判,要求老汉给它们增加桃子,否则就不卖力干活了。老汉答应了它们的

要求,告诉它们以后每天早上吃三个桃子,晚上吃四个桃子。猴子们听了,高兴得跳了起来,因为它们觉得以后晚上可以多吃一个桃子了。但老汉也在一边偷偷地笑,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样导入新课生动、形象、自然,而且融科学性、趣味性、思考性于一体,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 二、创设机会自主学习 1.思维方法 学生的思维方法千差万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尽量采纳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火花,把它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有时学生的思维方法有点“笨”,只要是学生理解的方法,教师就不应该贴上“不好”的标签,至少比不理解的“好”方法有效,而不理解的“好”方法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尊重。 2.学习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作为教师应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不能一味地以所谓的教师权威来压制,而应该因势利导,鼓励他们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客观条件,灵活地选择自己感到很“顺”的方式来学习。如,在一些概念和公式的推导和学习中,有的学生擅长记忆,很快就背出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 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时下谈论较多的一个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一个具有一定造诣的教师,已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课堂教学具有自然的“艺术性”,能让听过其课的师生无一不深受其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所震撼与 熏染。细加剖析,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就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考虑,是其对学生 “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得到位。具体而言,其含义有二:一是帮助学生把陈述性知识变成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即让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性知识,培养了学生可以迁移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二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过程中,能力;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开拓进取、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的问题。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也是讨论太多的问题,似乎“如何教其实,关键是还是魏书生先生说的好,没有定型的答案,没有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供遵循。若你善于讲,就发挥讲的优势,若你善于启发学生自学,就引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总之,寻求你所擅长的高效做法。这篇文章里,我从常规的生

态课堂教学入手,主要从分层设计、课堂操作、过程评价三个方面作一点说明,供大家参考。一、分层设计”,其含义有二:一是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和水平有“学不躐等?《礼记学记》提出 二是处于同一层次差异,的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需要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水平) 再有针对教学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和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处的层次, 性地进行分层设计。 十一学校的做法是:第一,以入校前测的结果指导分层,印发《选课指导手册》,提出 选课建议,实施“小班化”教学;第二,在起始年级配备导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发现那棵树,即关注个体、张扬其个性。导师的三个基本功能是:学业指导、心理疏导、人 生引导。 二、课堂操作 每一节课都要给学生自学方法的示范;各学科都要设计能让师生有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的活动。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研究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即通过设计 “事实——概念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性质(关系)

浅谈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至理名言,极为贴切地阐明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白和交融。博览群书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开发智力,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善于终身学习和发展必不可缺的技能需求。在新课改情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学习动力和探究激情。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策划师和引路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愿意“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执教者应更新教育课改理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家长要作好表率,垂范阅读,并和学生一起读书,成为学生的书友和笔友,使学生品味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乐趣,在有关问题上能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其次,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选取阅读材料应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应注意所选材料的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学性相结合,指定性材料和随意自愿阅读相结合,尽可能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宋激发阅读欲望,进而交给学生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的良好习惯,使之能在书海中畅游。 再次,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海量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积极组织读书读报活动学校可设立“广播站”、“读书社”、“文学社”等文艺团体,举行演讲会、朗诵会、优美词句集锦交流会、读书心得汇报会和读书读报知识竞赛,举办优秀作文选评展览、语文板报手抄报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使他们在阅读中享受快乐,在激励中体验喜悦。 二、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创造和欣赏,更是一种入景入情、情景交融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有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才能主动地去发现和创造。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是丰富的文学素养所赋予的,它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情感更加丰富,更能领悟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意味隽永的作品无不凭借深厚的情感吸引读者的兴趣,叩击心扉,从而释放出生命的能量。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注重营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创设良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18-12-19T16:54:36.373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0期作者:周文斌[导读] 不论在哪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根据相关学科的教学特征,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反思能力等多个方面的个人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也是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来着重培养的。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鞋塘初级中学周文斌 摘要:不论在哪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根据相关学科的教学特征,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反思能力等多个方面的个人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也是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来着重培养的。其中反思能力不仅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能力;教学策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某一知识的反复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反思的方式来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深化自己对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在具体题目的作答过程中,对于自己出现错误的方面,能够通过记录等多种形式进行总结与归纳,并且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类似题目时,能够进行适当的反思来提高自己的题目作答准确率。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的学习态度,学生反思能力的具备可以为其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 通过反思来进行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化是学生反思能力的体现之一,针对这一体现,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来对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培养。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正式进行知识的讲解之前,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了解相关章节的知识涉及哪些方面,适当的预习可以起到良好的打基础作用。针对学生反思能力的体现与培养,如果教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思考,那么在正式听讲的过程中,针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以及提出的问题,学生会联想到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表现,并通过对比的方式发现自己预习过程中的不足,这就是学生反思的过程。很多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仅仅进行形式性的预习,对教材内容进行大体浏览,而不对具体、细小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挖掘。在课堂听讲过程中,教师涉及到的深入讲解,学生也会因为是第一次听讲而出现认识不深刻的问题。而且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没有机会进行适当的反思,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高其课堂预习质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启发学生思考 针对具体的数学知识进行反思也是学生思考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从侧面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升。虽然不同的思考过程考察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式与思考能力,但其中也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只要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结合相应的学习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其各方面的思考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数学知识,通过提问互动、游戏教学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在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初步形成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其反思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例如在“轴对称”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对该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自己预习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进行反思。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轴对称图形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除了直接向学生提问,教师也可以画出某一图形,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判断,并说明判断理由。通过这种形式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与反思,可以逐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反思思维,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的反思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也可以对学生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组织学生完成课后总结 在对细节化的数学知识教学完毕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总结也是提高其反思能力的方法之一。由于在课后总结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整合整个章节的全部数学知识,对各个细微的数学知识及其联系进行综合考虑,并且在知识整合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进行一定的思考,从而联想起其在之前具体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师所讲过的注意事项,这也是学生反思的体现之一。由于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是通过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出来的,如果教师能够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后总结,使学生在对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逐步养成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习惯,其反思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促进其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例如在“轴对称”这一章内容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启发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树形图的形式把各个知识及其之间的联系表示出来。在进行具体图形绘制的过程中,学生会结合其之前的学习经验,比如在对对称图形的判定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学生会联想到自己在之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反思与总结,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认识。 结语:针对学生反思能力表现的两个方面,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进行着重培养,提升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的了解和对于具体题目的作答准确率。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使其在课堂听讲过程中能够通过适当的反思来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进行反思的过程就是其思考的过程,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考方式,提高其反思能力。由于反思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组织学生完成课后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文献: [1]徐黎英.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J]. 考试与评价, 2016(6). [2]马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5):157-157.

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浙江省嘉兴市清河中学 刘爱英 浙江省嘉兴市工作站黄辉推荐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对我国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 越重要的沟通和交流的作用。为了参与国际经济与技术的交流和竞争,我们需要一大批有较强口语能力的高级人才,而高级人才的出现离不开基础教育对学生口语能 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学生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出 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策略:情感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语境的创设、兴趣的培养和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等。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现状分析培养策略 一、现状分析 1、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1学生英语口语练习的时间少 在平时,学生没有接触外国人的机会,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会用英语。学生回到家中,父母没有提供交流的氛围和可能,而仅仅靠课堂上的一点交流和回家后的一点背诵还远远达不到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还是衡量和评价 学生的主要手段,要考试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和阅读、写作等,这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加上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 不得不在语法、词法、句法等笔试上下功夫,忽视了口语能力的培养。 (2教师口语能力的水平参差不齐 在中考和高考中对学生口语水平考试的要求相对较低,使得一线教师的口语水平有所下降。教师自身的语言能力又对一定情景下灵活多样的语言交流形式产生 了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的口语水平影响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2、学生自身内部因素 造成中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低很重要的的内因是学生的心理不同层度地存在着障碍。 (1害羞心理 这种现象大多表现在女生和某些性格内向的男生, 有些女同学上课一发言就紧张, 声音很低,害怕自己说错,遭到老师批评,引起其他同学笑话。于是讲起来结结巴巴, 吞吞吐吐,形成表达上的障碍,有时干脆红着脸一声不吭。 (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往往发生在那些接受能力差,或者最初尝试失败的同学身上。听到别 的同学响亮、流利的语音、语调,完整的回答,感觉自己比别人差了一大截,气就断了三分,认为自己缺乏口语表达能力,也就没有信心开口说话。长期如此,这类学生在课 。 堂上就会逐渐地趋于“沉默”  (3无所谓心理 持这种态度的同学较为普遍,他们认为说不说英语对考试成绩没有多大影响。 或者认为只要会读会写就行了,会不会说无所谓。事实上是“会读会写”不一定说得好。长期以来,这种现象不仅在一些普通中学存在,而且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4从众心理 由于条件和环境影响,有些学生认为那些说英语的学生是“出风头” ,校园内无形中形成一种不想说或想说又不敢说的坏风气,甚至对在课外说英语的同学进行嘲 讽。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好多愿意说英语的同学被“同化”了。另外,在课堂上,初一新生发言积极,说英语踊跃,到了初二,初三,主动开口说英语的学生人数逐渐减少, 到了高中,大胆用口语表达的同学便所剩无几,大部分学生都持“观望”态度,认为“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