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佛山市规划局

东平新城管理委员会

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9年03月

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说明书

目录

1.规划范围 (2)

2.修编依据及参考 (2)

3.修编工作思路 (2)

3.1修编原则 (2)

3.2指导思想 (3)

4.调整内容概括 (3)

4.1提升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3)

4.2强化新城功能,打造佛山“强心” (4)

4.3优化路网结构,加强综合交通 (4)

4.4调整开发强度,完善配套设施 (4)

4.5其他 (4)

5.目标与定位 (5)

5.1目标定位 (5)

5.2职能分工 (5)

6.用地布局 (5)

6.1规划结构 (5)

6.2土地利用规划 (6)

8.地块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土地使用性质 (6)

9.综合交通规划 (7)

9.1道路交通 (7)

9.2交通设施 (7)

9.3人行、自行车交通 (7)

10.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8)

10.1承接原控规 (8)

10.2规划原则 (8)

10.3绿地景观结构 (8)

10.4绿地系统规划 (8)

11.配套设施规划 (9)

12.村庄发展规划 (10)

12.1村庄发展的目标 (10)

12.2村庄规划指引 (10)

12.3村庄改造实施建议 (12)

13.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历史风貌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大墩村历史风貌保护开发区设计要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

1.区位图

2.土地利用现状图

3.现状土地权属图

4.现状建筑质量评定图

5.上版控规土地利用规划图

6.土地利用规划图

7.路网结构规划图

8.道路系统规划图

9.道路断面规划图

10.交通设施分布图

11.城中村发展指引图

12.开发强度分区图

1.规划范围

东平新城,原名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2003年9月宣告成立,2007年4月16日更名为“佛山市东平新城”。

东平新城位于佛山市中心组团,跨禅城、南海、顺德三区,北至同济路、南至佛一环,西至325国道(325国道)、东至桂澜路-南海大道-伦桂路,新城范围88.6平方公里。东平新城以东平河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片区。

《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下文简称“原南片控规”)于2006年7月25日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本项目名称为《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是对原南片控规的修编规划,修编范围与原南片控规相比有所扩大,将原规划范围外东南部区域(南海大道以西、乐从大道以北区域,面积约0.83平方公里)纳入到修编范围内,范围扩大后,东南西北四至边界分别为南海大道、乐从大道、325国道、东平河。本次规划修编总用地面积为22.9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1.20平方公里。

2.修编依据及参考

为切实地研究和解决东平新城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修编《东平新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前,对新城发展方向和开发、村庄改造与建设、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佛山市规划局和佛山市东平新城管委会共同委托深圳市城市规划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城市交通研究所编制了东平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专题研究,主要包括《发展方向和开发策略研究专题》、《村庄改造及建设实施专题》、《产业发展研究专题》、《东平新城南片区交通规划》四个专题。本次规划在上层次及相关规划的基础上,重点依据该四个专题的相关规划结论,并在控规层面进行相应的落实。

规划依据和参考主要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佛山市道路建设规划管理规定》;

●《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年);

●《佛山市中心组团市政设施整合》;

●《佛山市电力系统专项规划》;

●《佛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佛山市城中村改造规划指引》;

●《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暨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中心组团新城区商务区核心地块规划调整研究》;

●《佛山市公共服务功能规划研究》;

●《佛山市东平新城核心区公共服务功能项目规划选址研究》;

●《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东部拓展规划研究》;

●《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题研究——发展方向及开发策略研究、村

庄发展研究、产业发展研究三大专题)》;

●《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题研究—东平新城南片区交通规划》;

●国家、地方相关规范。

3.修编工作思路

3.1修编原则

3.1.1注重现状调查,提高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

加强对现状地籍资料的调查,尊重土地权属人的合法权益。在规划划分地块时综合考虑土地权属和使用权等要素的影响,尽量协调权属地块的用地边界。

3.1.2注重规划的延续性

虽然东平新城南片的规划编制环境发生了改变,但是原南片控规的宏观规划理念和部分规

划内容仍具有延续性。本次控规对上版控规思路进行了延续:沿河地带滨河休闲景观的打造,创造富于地理特征的城市景观;构筑南北中央景观轴,体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沿南北中央景观轴两侧的商业开发,体现核心区的繁荣;沿河涌小尺度的线型开放空间的塑造,构筑次级景观网络系统;方格网道路系统的选择。

3.1.3协调及衔接已编、在编的相关规划

上版控规审批后,相继出台了一些列的规划和研究,本次修编将充分依据和参考已编、在编的规划,结合目前新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3.1.4注重地域文化的延续和保护,体现岭南水乡特色

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村落为佛山新城带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它将成为城市佛山新城塑造地域特色、岭南水乡特色的重要载体,规划中应怎样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特色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3.1.5注重村集体利益的保障和村落发展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无论是纯粹的村落保护还是高标准的新城区建设,村庄的发展是必需面临的问题,大面积征地后村落发展将何去何从,村落发展怎样与新城区进行互动和协调,能否实现村庄发展与新城区建设的双赢,也是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

3.2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总的指导思想;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协调矛盾,解决问题;重视战略性和前瞻性;强调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重点突出,兼顾全面;着眼近期,把握未来。

3.2.1以现实条件为基础

从现状发展条件、宏观发展环境、区域基础设施营造的发展条件为出发点,注重产业转型与提升的研究,增强产业服务功能,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增加重大区域基础设施(武广客运站、广佛城际轨道交通、交通枢纽中心、高快速路网建设)应对,促进功能协调与布局。

3.2.2以主要问题为导向

针对上版控规遗留问题,从主干道路系统的延伸(拆迁阻隔)、用地空间的持续拓展(发展方向)、区内旧村的改造发展(区域和谐)、已有产业的转移提升(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以协调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编制务实、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正确认识现状存在的问题,预测解读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隐患,协调现实和未来可以预期的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保障框架。

3.2.3以专题研究为支撑

贯彻、落实《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题研究——发展方向及开发策略研究、村庄发展研究、产业发展研究、交通规划四大专题研究)》的发展策略和结论,提出城市经营、空间整合、产业发展、土地经营和发展时序的策略和对策,以保障规划意图和建设目标的实现。

3.2.4以规划操作为重点

注重本次规划的可操作性。本次规划具有以下特点(1)项目属于城市中心区核心地段,是政府重点发展区域;(2)利益主体众多,土地权属复杂(市、区、镇、村四级);(3)规划范围近23平方公里,面积大(一般控规规模5平方公里);(4)招商引资不确定性,项目选择存在变数,不确定因素多;(6)涉及众多村庄(核心区6村),村庄改造压力较大。(7)修编工作量大,协调内容多,工作难度大。因此,本次规划应注重刚性和弹性的结合,适应市场和规划管理的要求,既保障公共设施的落实,又能适应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正常发展。

4.调整内容概括

在延续上版控规主要理念的同时,考虑新城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的可实施性,调整路网结构,增加商务办公、总部经济、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核心区公共服务集聚平台,加强核心圈层的带动作用。同时在核心圈层外围增加商住用地、产品研发及物流仓储用地,完善东平新城的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职能。强调对中央景观轴的保护和延续,对片区内绿化景观水系保护的同时进行优化。

4.1提升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原有规划确定了“佛山市商贸金融、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和信息服务中心”的发展定位,并将南向确定为主要发展方向。本次规划根据专题研究的结论,将“珠江西岸产业支撑中心、现代生态型佛山新都心”作为新的发展定位,并确定了新的发展职能:“三基地一新区”,即都市总部经济基地;商贸物流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生态宜居新城示范区。

原有规划将南向作为新城的主要发展方向,但随着城市发展环境、区域设施的变化,结合

新城近年来发展面临的问题,针对原有控规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适当调整,即“东拓、南延”。

4.2强化新城功能,打造佛山“强心”

为加强东平新城的核心带动作用,打造“强核心”,规划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商务办公、总部经济、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核心区公共服务聚集平台,加强核心圈层的带动作用。同时在核心圈层外围增加商住用地、产品研发及物流仓储用地,完善东平新城的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职能。

进一步明确“T”形发展构架,即以新城中心区为核心,沿东平水道向东西两翼拓展,沿中央生态景观轴向南延伸,构筑多功能组团协调融合发展的布局模式。

核心区功能的调整。根据《佛山市东平新城核心区公共服务功能项目规划选址研究》,核心区内功能调整主要体现在文化综合体地块、行政服务中心地块和富力CBD地块的调整。

细海功能区的调整。原南片控规将细海工业区用地功能确定为综合用地,本次规划根据专题研究结论确定为研发用地和商业金融业用地。

绿地系统的调整。原南片控规将大片的村庄用地确定为城市公共绿地,但在规划实施难度很大,在不改变宏观绿地格局的前提下,本次规划作了相应的调整。

4.3优化路网结构,加强综合交通

随着城市规划的逐步实施,原南片控规中的规划路网逐步凸显出以下问题:(1)道路涉及的拆迁费用巨大,近期难以实施;(2)与现状道路结合度较差,现状道路未能充分利用,且对现状权属地块分割很大,规划实施协调难度大;(3)忽略传统村落中的历史要素(祠堂、古树、河涌、街巷肌理),造成对河涌、古树、祠堂的破坏。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一方面过度沿袭概念规划的路网,忽略实施难度的判断,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的违章抢建和规划管理失控有关。为正视目前的现实状况,尊重现状建设,本次规划明确了路网调整的原则:(1)尽可能沿用原有控规道路骨架,保证与区域路网的有效衔接;(2)尽量尊重现状,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减少地块分割,增强路网合理性;(3)尽量减少道路拆迁,降低拆迁费用,增加道路实施的可操作性,(尤其是次干路以下级别的道路拆迁量大,实施可能很小);(4)尽量避免对村落祠堂、河涌、古树等历史景观风貌节点的破坏,为今后的保护性开发预留可能。(5)使道路网络与新的轨道交通相衔接。

本次控规对核心区南北向路网进行适度调整,同时兼顾中心区中轴线的延续思路,调整华康路、大福路、文华路的线位走向。同时针对不同的用地功能要求,采用不同的道路交通组织模式。

另外,根据《佛山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划区内有地铁1、3、6号线经过,另有两条城际轨道线经过,分别为广佛环线、广佛珠环线,这两条线均通过核心区并设置枢纽站一座。这些设施的变化对东平新城的空间结构和开发强度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也需要规划为城际轨道线预留一定的交通空间廊道。

4.4调整开发强度,完善配套设施

原南片控规容积率偏低,其中核心区商业地块最大容积率在2.5-3.5之间,居住地块最大容积率在1.6-2.0之间。根据《佛山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划区内有地铁1、3、6号线经过,另有两条城际轨道线经过,发达的交通网络可以支撑更高强度的开发。本次规划根据专题研究的结论将容积率适当提高,尤其是核心区地块的容积率。本次容积率调整的原则有:①遵循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原则,即适度提高新城中心区核心地块以及交通枢纽站、轨道站周边地块开发强度,保障土地高效集约利用。②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即严格控制滨水生态资源与新城中央景观绿地,保障城市绿地系统的完整性。③城市界面优化原则,即有效控制公共开敞空间,保留必要的通风景观廊道,提升新城的标志形象。

配套设施的调整表现在增加市级公共设施和产业服务设施的配置,并针对近年来审批的一些专项规划的要求对大型市政设施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表现在因人口变化所引起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调整。

4.5其他

除了以上调整内容,本次规划还增加了用地弹性、补充了城中村改造指引、明确了新城发展策略等内容。

5.目标与定位

5.1目标定位

东平新城的目标定位是:珠江西岸产业支撑中心和现代生态型佛山新都心。

近期目标:快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市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拉开新城发展框架,奠定新城“强核心”基础。

中期目标:全面启动新城产业更新和开发建设,引进科研、地产、商贸、生产性服务项目与新城建设有效融合,有效引导地方建设用地更新和扩展。

远期目标:继续拓展新城空间,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和环境品质,带动周边城市组团发展。

5.2职能分工

5.2.1职能

职能:都市总部经济基地、商贸物流业基地、生态宜居新城区、佛山市级公共服务区。6.用地布局

6.1规划结构

南片区的规划结构概括为:“T”形中心、一带两轴、七大片区。

T形中心——根据对现状建设条件的分析、空间概念模式的设想以及多因素考虑的方案推演,规划形成“T”形结构的现代中心区。

一带两轴——东平河滨水景观带、岭南大道城市发展轴和荷岳路城市发展轴。

七个片区——即新城核心区、东部拓展区、西部拓展区、南部拓展区、传统镇区、生态居住区、陈村片区,其中新城核心区及其东、西、南三个拓展区将以新城核心区为中心,沿东平水道向东西两翼拓展,沿中央生态景观轴向南延伸,形成多功能组团协调融合发展的布局模式,并最终构成东平新城南片的“T”形中心区。

东平新城作为佛山市强力打造的市级“强中心”,兼具“城市中心服务职能”和“产业中心服务职能”,因此,东平新城在满足商务、办公、居住功能的同时,还应增加科技研发、市场物流、商务会展、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等功能。作为新城建设和城市开敞空间的重要界面,一河两岸新城的建设必将沿东平水道展开,核心区东西两侧应结合村庄改造以及轨道站点设置,增加商务办公的职能。在核心区的南向发展轴上,可以依托华南钢铁交易中心和细海工业区的改造,发展一些科技研发、商贸物流功能。

6.1.1新城核心区

新城核心区是以高强度,高标准打造的一个区域,具有多元、综合、高效、集中、规模、开放感、现代感的特点。新城核心区注重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亮点城市景观的塑造。该区域是东平新城目前重点打造的区域,将以政府为主导,以新城中央景观轴为依托,两侧布局公共设施用地及行政办公用地,通过打通南北向主干道、大型公共设施及轨道交通的建设提升中心区的职能,吸引人气、商气,形成一个高标准、高强度、核心集约的现代核心区。从规划布局上看,新城核心区又包括体育休闲片、行政服务片、文化综合片、特色风貌片、商务办公片五大功能片区,总用地规模控制为4平方公里。

体育休闲片——由体育中心、佛山公园、滨水绿带构成,是东平新城的绿肺,集体育、休闲、等功能于一体。休闲体育区占地面积约36.36公顷。

行政服务片——位于佛山公园东侧,占地面积约23.53公顷,为市级行政办公用地区。

文化综合片——主要为市级大型文化设施,占地面积约20公顷,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

特色风貌片——位于佛山公园南端,现状为大墩村。规划建议对大墩村进行保护性改造,在保护、利用大墩村落格局、水系的基础上,建成体现岭南特色的,集文化、餐饮、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片区。

商务办公片(CBD)——位于行政服务中心北侧、体育中心东侧,占地面积约36公顷,主要包括、商务广场、高级酒店、金融服务中心、银行等。

6.1.2西拓展区—商业居住综合区

随着钢铁市场的改造升级,利用325国道、裕和路和广佛地铁站带来的便利的区位发展形成东平新城的传统商业生活区,提供丰富多彩的商业、生活环境。该区将加强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发展街坊式商业,形成以商务、服务、居住为主的新城核心区综合配套社区。

6.1.3东拓展区—商务办公及居住综合区

规划该片区承接新城核心区体育中心东侧的商务办公功能,结合大型交通枢纽设施的建设以及相应配套设施项目,将此片区打造为中心区商务办公的拓展区以及生活居住综合服务区。6.1.4南部拓展区——产业服务功能区

随着新城建设的推进,东平新城现状产业进一步升级,村庄的改造进一步推进,客观上要求高质量的生产、生活服务平台迅速建立。南拓展区的发展应结合细海工业区、华南钢铁物流园区的改造,在新城中心南侧安排一定的科技研发及市场物流功能。作为强而有力的区域产业片区,研发基地和物流基地的建立将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为地区产业提供良好的展销运输平台。在布局上南拓展区分为东西两片,西片以产品研发为主,东片发展综合物流业。

6.1.5传统镇区

主要指荷岳路、细海河、乐从大道围合区域,主要发展镇级生活居住功能。

6.1.6生态居住区

生态居住区是通过充分利用自然水系、形成环境优美的、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具有特色的风貌区。该区强调滨水环境特色塑造,通过街头小品、雕塑的设置,营造高质量的休闲办公环境。

6.1.7陈村片区

该片区位于东平水道以北的陈村镇,现状以碧桂花城为基础,依托水道、花卉世界发展低密度住宅区。

6.2土地利用规划

一类居住用地:一类居住用地位于陈村片区,主要指现状碧桂花城居住区。

二类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生态住区、乐从镇区和各旧村区域。

商住混合用地:分布在东平新城核心区外围,以村庄改造建设用地为主。

行政办公用地:分布在佛山公园东侧和西南部镇区,分别为市、镇级行政办公用地。由于禅城老城区行政办公分散、用地局促,该片区将承接老城区行政办公职能的转移,打造佛山的行政办公中心,拉动东平新城的快速发展,强化其核心带动作用。

商业金融业用地: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分别为体育公园东侧沿江地带、西侧小布腾冲片区和荷岳路以南、岭南大道以西区域。其内设置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机构、经济技术研发中心以及会展、酒店、金融等相应配套服务功能。规划同时对现状细海工业区作升级改造,部分工业厂房功能置换为商业办公建筑。商业金融业包含了商业用地、金融保险业用地、贸易咨询用地、服务业用地、旅馆业用地等多种类型,是构筑东平新城“强核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文化娱乐用地:主要分布在佛山公园东西两侧,东侧为佛山传媒中心,西侧为文化综合体用地。

体育设施用地:体育用地为佛山体育中心。

医疗卫生用地:医疗卫生用地为规划的综合性医院。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规划区内教育科研设计用地主要指规划的中小学校用地。

商业研发混合用地:位于现状细海工业区片区。

物流用地:位于现状华南钢铁交易中心区片区。

特色村落协调用地:位于现状大墩村片区。

总建设用地: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约2120.9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92.32%。

6.3土地使用性质

地块主导性质的确定以规划的功能要求为依据。本次规划用地分类按照《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用地分类进行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商业研发混合用地、商业文化混合用地和商住混合用地。

商业研发混合用地:用地代号为C2/C6,即教育科研+商业金融用地,其内设置产业信息中心、培训基地、研发中心、检测中心、新产业展示发布中心等功能,成为产业服务平台的一部分。

特色村落协调用地:用地代号为Qx,为复合性开发区域,对现状特色村落进行保护性改造和复合性开发,功能上可混合商业用地(C21)、服务业用地(C24)、旅馆业用地(C25)、文化娱乐用地(C3)以及一些创意产业等功能,作为新城延续历史人文内涵的重要区域。

商住混合用地:用地代号为R5,指住宅与商业、办公等建筑混合的用地,其中商住混合用地中商业、办公、文化(代码C1、C2、C3)功能的总建筑面积应小于50%。

7.综合交通规划

7.1道路交通

本片区规划路网分为干线性主干道、普通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级。

规划干线性主干道为“一横三纵”布局,“一横”即荷岳路;“三纵”分别为325国道、岭南大道、南海大道;

规划普通主干道为“三横四纵”布局,“一横”即裕和路、银桂路、乐从大道;“四纵”分别为汾江路、华康路、文华路、百顺道;

规划次干道为“五纵四横”布局,“五纵”即同庆道、吉祥道、文德道、百合道、永兴道;“四横”即天虹路、富华路、万福路、吉庆道。

7.2交通设施

7.2.1社会停车场

社会停车场:本次规划在编制区设置了26处社会停车场,每处规模不小于1000平方米。具体位置见土地利用规划图。停车场的形式可采用地面停放、停车楼停放和地下车库停放,其中附属型停车场(只采用符号形式的)可结合绿地、小品统一设置。

停车配建:新建建筑,必须按要求配置相应的自行车、机动车停放场(库),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扩建、改建建筑,其扩、改建部分按要求配建停车泊位,原建筑配建不足的,应在改、扩建的同时补建不足的停车位。

7.2.2公交站场

共规划公交站场设施10处,总面积7.88公顷。其中:

规划设置公交首末站8处,分别为谭洲村首末站、小布首末站、腾冲首末站、荷村首末站、研发区首末站、道教首末站、小涌首末站、岳布首末站。

规划设置枢纽站2处,分别为东平新城综合交通枢纽站和乐从镇中心站。7.2.3加油站

根据《佛山市公共加油站规划(2006-2020)》,本次规划保留3处加油站,新增3处加油站,分别位于乐从大道北侧道教附近、荷岳路南侧岳步村附近、南海大道西侧登洲村附近。

7.3人行、自行车交通

7.3.1以轨道交通枢纽点为核心,构建人流疏散通道

东平新城综合枢纽站、地铁文化MALL站为新城核心区内人流集散的主要交通结点。

东平新城综合交通枢纽站:高峰小时至周边商务办公、行政办公区的人流量达到5万人次,需设置地面和地下两层廊道进行人流疏散。地面层考虑将文华路-裕和路路口下沉,路口上方与枢纽及周边用地齐平,使枢纽与周边商务办公区、行政中心的形成整体连续的人行空间;地下层则结合周边商务办公、行政中心用地建筑方案,建立枢纽与周边建筑地下人行联系廊道,形成网络化的地下空间。

地铁文化MALL站:建立完善吉祥道、华康道、裕和路等道路人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形成与地铁出入口之间连续人行廊道,服务于周边文化公建设施、商业设施以及居住区的人流集散。结合文化公建设施地下空间,建立连接体育场与地铁站厅层之间的地下人行廊道,满足体育赛事或重大活动期间的人流快速疏散的需要。

7.3.2满足居民健身休闲需要,布设步行-自行车廊道

联结大型居住区、滨河绿带以及体育中心、公园等节点,构建“一横三纵”的休闲健身廊道。“一横”,即沿东平水道滨河休闲带;“三纵”,即吉安路、君兰路、体育中心-佛山公园。

布设健身休闲廊道的道路断面并列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中间以绿化带分隔;交叉口设置自行车变坡道,便于自行车连续通行。

7.3.3设置自行车公共停车场

为了提高自行车出行的便利性,规划结合综合交通枢纽、滨河休闲带、公园、体育中心等大型的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自行车公共停车场6处。

8.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8.1承接原控规

原控规对绿地景观系统作出较为理想的规划,但尚有不足之处,如下:

一:大量村庄被划为公共绿地,实施难度大,大面积的集体用地被控制,集体土地收益受到影响,村民抵触情绪严重。

二:部分传统水乡环境未能保留,部分现状水系未能充分利用,水网密度不足,且部分水系涉及大量村庄拆迁,实施难度大;

本规划承接原控规的规划理念,并对其进行修改,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本次调整原则如下:

一、对于实施操作性难的区域进行调整(旧村绿地)

二、注重对水系的综合利用(景观、土地价值、旅游、文化、公共空间);

三、增加水网密度,保护、利用传统水乡和现状水系,利用水的自然特性,形成网络、生态、自然、多样的滨水景观,;营造岭南水乡特色。

8.2规划原则

①“生态与文化结合”的原则:从宏观着手,突出生态和文化的概念,考虑区域生态保护和协调发展,规划应延续上层次规划已确定的区域绿地分隔组团城市的思想。同时考虑现状,把现有的传统村落、绿地与水系结合,构建自然型绿化与文化型绿地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②“以人为本”的原则:绿地系统规划与公共空间体系紧密结合,体现实用性与均好性。注重佛山公园、特色村落等区域的景观意象,对出入口、景观轴及景观节点进行城市设计,并控制外部空间与建筑实体的规模尺度相协调,形成宜人的生活气息,塑造城市环境与景观的亮点。

③“水网文脉”的原则:结合历史文脉与滨水空间,保留传统村落及其文化氛围,保留原有的水文化肌理,延续佛山传统滨水公共空间,以水网和村落结合为历史景观水系。8.3绿地景观结构

区内景观结构可概括为:“十字绿心、U形骨架、网状结构”。

①十字绿心:东平河滨水带、体育中心公园和佛山公园共同组成新城区的十字绿心,初步统计十字绿心(含水域)面积约370公顷,占规划区面积的16%。

②U形骨架:即由原南片控规确定的U形绿地空间,本次规划修编延续了上层次的空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如在村庄密集区、结合道路走向进行适当调整。U形结构由南北向的汾江路绿带、百顺路绿带和东西向的细海河景观绿带组成。

③网状结构:即由各种大小不一的绿地水系构成,串联各风貌节点、佛山公园、东平河等要素,形成网状绿地景观格局。

8.4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区内的城市公共绿地面积为581.47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7.42 %。其中景观水域面积167.18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88%。规划绿地中的景观水系形态为示意性表示,下阶段的设计和实施中可在满足排涝的基础上,以生态、景观、文化的设计理念加以修整、优化。

对佛山公园、滨水景观带、体育公园等重点片区进行重点控制,连接新城内各公共绿地,形成以文体、休闲、生态为核心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提供舒适、开放、便捷、多样化的场所与设施。

由南北向的汾江路绿带、百顺路绿带和东西向的细海河景观绿带组成了“U”形骨架的绿地体系,通过“绿带+水系+绿带”的组合形成连续的大型绿化景观带,把规划区内各个功能片区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其宽度控制在50至300米,“U”形水系的两端分别与东平河相接形成活水。景观带沿线两侧用地开发、建筑设计应尽量与绿地、水系相结合,打造具岭南特色的传统水乡景观。

以佛山市的地域文化和水乡环境贯穿始终,通过规划区内纵横交错的绿地水系构成网状结构,作为“U”形绿地骨架的有机延伸和补充,它串联了各风貌节点、佛山公园、东平河等要素,并在与“U”形绿带的相交处形成景观节点,融合绿地于传统水乡环境之中,丰富了绿地景观格局,充分体现新城绿地系统的共享性,提升新城的景观环境。地块进行开发建设时应留

出控制的网状绿地水系。

对绿地系统的重要景观节点控制,包括对传统节点、历史风貌节点、现代景观节点的控制。

传统节点:腾冲村节点、荷村节点和岳步北部节点,为传统村落与水系结合的公共开敞景观节点,设计中应注重传统生活风貌、生活气息的体现,水乡特色的打造。

历史风貌节点:大墩节点,为历史风貌保护开发形成的景观节点,该节点主要打造的是历史建筑风貌景观和传统水乡风貌景观,新建建筑的设计中还要注重传统元素的应用。

现代景观节点:小冲村节点、岳步村南部节点,大型绿地与传统水系结合形成的绿化景观节点,节点主要是注重自然景观与传统水系的结合,打造出能体现传统要素的现代自然景观风貌。

9.配套设施规划

9.1市级公共设施

打造新城的公共服务设施平台,加强新城的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是打造“强核心”的重要功能组成部分之一。市级公共设施主要包括集中于新城核心区的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等功能。具体包括文化综合体(又称文化MALL)、市级行政办公中心、佛山传媒、体育中心等。其中文化MALL是大型综合体,是集档案馆、博物馆、规划展览馆、青少年宫等市级行政办公主要是指以市委政府以及相关市级行政办公设施。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设置文化娱乐用地三处,分别为佛山公园西侧文化综合体、东侧的佛山传媒和位于陈村三江口处的文化娱乐用地一处。其中文化综合体包含多个市级文化设施,如档案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大型公共设施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佛山传媒地块中包含佛山日报、珠江时报等多家单位,陈村三江口处用地则主要为预留的佛山歌剧院用地。

市级行政办公:规划设置行政办公用地一处,位于佛山公园东侧。

医疗设施:由于规划区内人口规模较大,临近的乐从医院与北滘医院距离较远,禅城区内的多家医院也日趋饱和,规划建议在新城区东部设置医院一处。

体育设施:体育设施主要为现状的世纪莲体育中心。

9.2市政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消防站、变电站、排污泵站、排涝闸、交通枢纽站、公交首末站、地铁站、社会停车场、垃圾集散点等。其中交通枢纽站、地铁站的建设是近期推动新城建设的重要引擎点,应结合用地功能及周边土地利用合理布置。其它市政基础设施根据人口规模、服务半径分区、分片设置。

变电站:规划保留三处变电站,新增三处变电站;

垃圾站:规划设置18处垃圾站、6处卫生服务站;

消防站:规划保留现状位于乐从大道北侧的消防中队,新增三处消防站,消防站服务面积约0.7-1平方公里;

加油站:规划保留现状位于325国道、荷岳路、劳岳路(规划为百顺路)的三处加油站,分别在荷岳路、乐从大道、南海大道(陈村)各新增加油站一处。共设置加油站6处。

其他设施详见表格和图则。

9.3居住区及以下级配套设施

居住区及以下级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街道办事处、派出所、中学、小学、幼儿园、医疗门诊、社区活动中心、肉菜市场等服务设施。该类设施用地是构筑东平新城市、区、镇完备的各级商业服务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完善相应的居住配套设施,打造高品质的生态宜居新城区。居住区配套设施按4—6万人人口规模设置,居住小区配套设施按1—2万人考虑。

派出所:规划设置派出所4处。

中学:规划保留大墩中学,新增中学1处,充分利用乐从中学、桂凤中学、潭村中学。由于规划区内大致分为三部分人口,一部分为陈村片区,由潭村中学提供服务;一部分为现状镇区及旧村,由大墩中学、乐从中学、桂凤中学提供服务;一部分为东部生态居住区新增人口,这部分新增的人口主要由新增中学提供服务。通过规划区内的大敦中学、新增中学和周边的乐从中学、桂凤中学、潭村中学调剂使用,基本上可以满足本片区的服务。

小学:规划撤除腾冲小学、荷村小学、大墩小学、小涌小学,近期保留荷村小学;规划新增小学3处,一处位于腾冲村北部、一处位于东南部生态居住区内,另一处为在建的东平小学。陈村片区的教学服务由碧桂花城小学和潭村小学提供。

10.村庄发展规划

规划范围内的小布、腾冲、荷村、大墩、小涌、岳步六村位于东平新城的控规修编范围内,紧邻东平新城核心区,村庄的改造模式、发展策略与新城的发展密切相关。

10.1村庄发展的目标

10.1.1总体目标

在保障东平新城可持续发展与建设有序推进的前提下,将村庄建设成为:居住环境良好、经济持续发展、服务配套完善、文化特色鲜明的和谐新社区。

10.1.2子目标

产业经济:优化村庄产业结构,使其与城市产业共同发展;

社会管理:促进村庄社会管理制度改进,符合城市管理要求;

土地管理:与城市用地统一协调配置,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使用;

城市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城市整体形象改善提升;

传统与现代:保护村庄历史文化,建设新城的同时实现城市文脉的延续传承。

10.2村庄规划指引

10.2.1小布村

①规划功能指引

改造目标——门户型商业居住社区。发展商务、服务、居住功能,发展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形成规模经济。承接中心区的居住服务功能,加强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发展街坊式商业,形成集商务、服务、居住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及综合配套社区。

用地功能指引——沿325国道和新城一路两侧发展商业功能;天虹路南侧用作居住配套用地,东平水道南侧用作绿化及商业、服务业用地。

改造模式——小布钢材市场采用整体拆建改造方式;村庄用地近期局部拆建加综合整治,远期在村庄有意向的情况下实现村庄整体拆建,建设新村。

②改造实施说明

近期:①打通天虹路,将拆迁户安置到地块1;②将地块2的小布钢材市场整体拆迁,引入商业居住,打通内部道路,改造为商贸居住综合区;③对沿325国道东侧3地块的建筑在保护文物建筑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整治加局部改造的方式,引导其发展商业服务职能,整治工作的重点是整合村内绿化,治理河涌污染。

远期:④沿东平水道的村庄住宅(地块4)远期改造发展为高档休闲游乐业用地,近期控制建设,远期发展改造为沿河生态休闲公园。⑤近期村庄(地块3)整体保留,远期按城市住宅区模式进行改造重建,根据需要配置幼儿园、文体设施等,(改造中需考虑寺庙宗祠的保护)

⑥新建地块(地块5)发展居住及配套功能。

10.2.2腾冲村

①规划功能指引

发展目标——城市中心型居住社区

发展商务、服务、居住功能。承接中心区的居住服务功能,加强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发展街坊式商业,形成集商务、服务、居住功能于一体的新城核心区综合配套社区。

用地功能指引——沿325国道和新城一路发展为商贸用地,提供零售和批发服务;内部发展为居住配套用地。

改造模式——将东侧和北侧部分钢材市场用地和村办工业区整体拆迁改造;村民住宅部分近期综合整治,远期整体拆建;对沿325国道一侧的市场用地进行局部拆建。

②实施说明

近期:对钢材市场(地块1)进行改造,打通内部城市支路,发展商贸服务功能;保护河涌景观特色,对沿河道绿化景观(地块2)综合整治,打通沿河城市支路;村办工业区(地块3)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结合钢材市场进行改造(改造为居住,落实小学位置及规模);对4、5号地块近期综合整治,将地块4周边的空地用作公共绿地,增加活动设施;对6、7号地块进行局部拆迁加综合整治;改造危房,拓宽部分主要道路,改善民宅采光通风状况。

远期:沿325国道一侧地块5升级改造为商业办公综合区,采用局部拆建方式分期实施;原村庄住宅用地(地块4)按城市住宅区方式进行新村重建,完善幼托文体配套设施,保护现有的水景绿化系统和宗祠老宅。

10.2.3荷村

①规划功能指引

改造目标——中心公建配套服务社区,产业区

北区利用新城中心建设的契机和轨道交通的优势,适度发展商贸、办公功能,改善居住环境,增加配套设施,形成居住舒适、娱乐丰富、历史留存的综合配套社区。南区结合中心功能配套的要求发展商业服务和技术研发功能,对产业进行升级换代,引入技术含量高的科技产业和创意产业,发展为高品质的都市产业综合区。

改造用地功能指引——北区:商业居住用地;南区:商业办公研发用地。

改造模式——地块新建:沿新城一路和汾江路一侧拆建为商业居住区。综合整治:村民住宅部分近期综合整治,远期整体拆建。局部拆建+功能置换:细海工业区中村办工业区分期改造,引入办公研发及商业服务功能。

②改造实施说明

旧村外围(地块1)实行整体拆建,改造为商业居住区;旧村内部(地块2)对风貌进行综合整治,整治工作的重点包括:保护修缮宗庙祠堂,改造利用老房,拓宽村内主要道路,保留河涌通道,治理河涌水系污染;由于南部地块(地块3)内土地产权分散,不宜进行整体拆建,故采取整体改造,分步实施的策略:先从产权较易理顺的局部入手,实行局部拆建,改造完之后再进行下一局部地块的改造,直至该地块改造全部完成;地块4用作商住开发地块。

10.2.4大墩村

①规划功能指引

改造目标——历史风貌性综合服务区

外围商务、服务、居住配套功能,空间上对接中心区的南北景观轴,功能上补充完善中心区的配套服务功能,使之完全融入中心区,形成集商务办公、休闲商业、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发展区。保护原有的自然景观水系和历史遗存,发展城市观光和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商业文化氛围浓郁的特色片区。

改造用地功能指引——北区荷岳路以北,商业、游乐业、办公用地;南区:东侧居住用地,中轴线西侧商业服务及办公用地。

改造模式——新村重建。在东南侧建设新村;南部细海工业区整体拆建,改造为办公商务区;旧村进行保护性开发,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前提下发展传统商业,如酒吧、咖啡厅、休闲步行街、旅店和少量住宅,该片区为村庄特殊改造模式,可在下阶段重点设计。

②改造实施说明

近期:打通大福路、荷岳路、华康路,原有住户在新村建设用地东侧用地(地块1)内进行安置;改造细海工业区,引导发展产业配套功能;治理村庄西侧河涌污染,疏通地块内部道路,保护玉堂巷、同安巷、梁氏祠堂等古建;增加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远期:打通华康路南延段,将拆迁住户安置到地块2中,进行重建;(地块3)保护性开发大墩原村庄,发展文化产业片区。

10.2.5小涌村

①规划功能指引

改造目标——枢纽周边综合服务区

CBD外围商务、服务、居住配套功能,结合中心商务区的建设发展商业服务和办公职能,配合道路交通枢纽建设发展酒店旅游餐饮娱乐功能,形成集商务办公、商业服务、居住配套为一体的综合发展区。

改造用地功能指引——西侧及北侧地块用作商业配套及办公用地,中区南区地块用作居住及配套功能,安排一所小学和一所幼托。

改造模式——新村重建,对现状的村民房屋及其附属物整体拆除,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重建。运作方面实行政府引导方式,对原村民实行住房或者货币补偿的方式。

②改造实施说明

近期:拓宽文华路,疏通村庄内部道路,将文华路两侧拆迁村民安置到地块1,文华路以西地块2用作新村安置用地和商住用地开发。原村庄用地(地块3)结合现状综合整治,改造危房,保护古树古建筑(特别是曾氏祠堂和灵应古庙);地块4结合现状增加居住功能;拓宽道路,修整路面,整合绿化,改善村庄居住环境。

远期:将疏通区域路网,对村庄进行整体改造,将拆迁住户全部安置到地块4,地块4临荷岳路地块进行商业开发。

10.2.6岳步村

①规划功能指引

改造目标——生态居住社区

生态居住功能,在不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前提下,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提升环境质量,营造和谐社区氛围,承接部分廉租房的城市功能。利用生态环境和特色的人文资源,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生态居住社区。

改造用地功能指引——荷岳路北侧商业居住综合区,荷岳路南侧以居住用地为主,适当配置商业用地。

改造模式——近期综合整治+局部拆建。远期整体拆建,建设生态社区。

②改造实施说明

近期:村庄(地块1)近期保留,进行综合整治,整治工作的重点是:治理河涌污染,改善路面状况,疏通村巷,增设防护隔离带,完善配套设施以改善居住环境;政府推进城市建设用地转地工作

远期:将地块2、3、4建成生态居住社区;地块5转地后调整为建设用地,建设居住综合区;地块6开发新建住宅作为新城中心的配套居住区。

10.3村庄改造实施建议

结合地区的发展要求和村庄现状特征,东平新城旧村改造操作模式和开发主体的选择应贯彻以下原则:

●避免政府参与经济运作的风险;

●弥补资金缺口和资金压力;

●实现高标准开发、促进土地价值提升;

●复合功能开发,弥补单纯居住地产的弊端;

基于以上原则考虑,在改造操作模式上建议:对旧村片区改造以市场化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和半市场化的社区改造模式为主;在个别涉及重大项目和交通市政设施建设时,采取政府主导的改造模式。

与改造模式相对应,开发主体的选择应本着有利于吸引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和有利于政府实施监管的原则进行,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

(1)当按照市场化的房地产开发模式进行时,采用招拍挂方式选择开发主体:

采用这种方式,由政府制定邀标、竞标规则,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选择有实力的开发商。优点是:遵循市场机制,保证改造的公开、公平、公正。缺点是:政府需要较大行政资源投入,为了实现政府对于地区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和意图,需要合理设定改造条件,保障地产商和村集体的利益。

(2)当按照半市场化的社区改造模式进行时,采用以村集体为主体、政府对其监管的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由村集体协商确定开发合作方,报政府审查确定,政府全过程实施监督,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措施。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村集体的近期和远期利益容易得到保障,拆迁、安置问题容易协商和谈判,避免社会问题;流程短,政府组织、操作较为容易。缺点是:村集体选择开发商存在一定缺陷,需要加强政府审查和监管。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图纸成果与深度要求 1、规划用地的位置图(区位图)(比例不限) 标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以及规划用地周边主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情况。 2、规划用地现状图:(比例1:2000) 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图、建筑现状图、人口分布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 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用地分至小类 (2)人口现状 标明规划区域内各行政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 (3)建筑物现状 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共设施现状 标明规划区内及对规划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等建筑)类型、位置、等级、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分布等情况等。 3、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1:2000) 规划各类用地的界线、规划用地的分类和性质、道路网络布局,公共设施的位置; 须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各类用地的性质、界线和地块编号,道路用地的规划布局结构,标明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的位置、等级、规模,以及主要控制指标4、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比例1:2000) (1)道路交通规划图 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内道路交通系统与区外道路系统的衔接关系,确定区内各级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线型、走向,标明道路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坡度、缘石半径、曲线半径、重要交叉口渠化设计;轨道交通、铁路走向和控制范围,道路交通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站场等)的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

关于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和修改程序的通知

关于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和修改程序的通知 (佛规通[2008]81号) 各分局: 为了提高规划管理行政效能,规范城市规划的审批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现对由各区负责组织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和修改程序明确如下: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程序 (一)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完成后,由属地规划分局组织初步审查,并组织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工作。 (二)区政府审查阶段:属地规划分局复核修改完善后的规划成果报区政府审核,由区政府报市政府审批。 (三)市政府审批阶段: 1.市规划局审查阶段:市政府批转市规划局启动审批程序,由市规划局牵头征求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并组织审查意见。 2.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阶段:市规划局提交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 3.市政府批准阶段:经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市规划局复核修改完善后的规划成果报市政府批准。 (四)批后公告和备案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属地规划分局应按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进行批后公告,并做好备案和存档工作。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程序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需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作出重大调整的,由属地规划分局提出对控规调整的报告,经市规划局同意调整后,由具备相应城市规划资质的单位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并按照上述报批程序报批。 请你们按照上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报批和修改程序开展相关工作,切实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和实施管理。今后法律、法规或上级政府有新的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局。 附件: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流程示意图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成果及深度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成果及xx要求 (一)规划用地位置图(区位图)(比例不限)标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以及规划用地周边严重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状况。 (二)规划用地现状图(1:2000)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建筑物状况、人口分布状况、巩固屋舍实现转、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用地分至小类。 2.“人口现状指标明规划区域内各行政辖区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 3.“建筑物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用地设施现状标明规划区内及对规划区域有巨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娱乐等建筑)类型、位置、登记、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的分布情况等。 (三)土地使用规划图规划各类用地的界限,规划用地的分类和性质、道路网络布局,公共设施位置;须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各类用地的性质、界线和地块编号,道路用地的规划布局结构,表明市政设施、公用设施的位置、登记、规模,以及主要规划控制指标。 (四)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确定道路走乡、线性、横断面、各支路交叉口坐标、标高、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为之机用地界线,各地块室外地坪规划标高; 1.“道路交通规划图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内道路系统与区外道路系统的衔接关系,确定区内各级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线形、走向,标明道路控制点坐标和标高、坡度、缘石半径、曲线半径,严重交叉口渠化设计;轨道交

通、铁路走向和控制范围;道路交通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站场等)的位置、规模与用地范围。 2.“竖向规划图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级道路为何地块的排水方向,各级道路交叉点、转折点的标高、坡度、坡长,标明各地块规划控制标高。 (五)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1:2000)标明公共服务设施位置、类别、等级、规模、分布、服务半径,以及相应建设要求。 (六)工程管线规划图(1:2000)各类工程管网平面布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详尽分为给排水、电力电讯、热力燃气、管线综合等。必要时,可分别会址。 1.“给水规划图标明规划区供水来源,水厂、加压泵站等供水设施的容量、平面的位置及供水标高,供水管线走向和管径。 2.“排水规划图标明规划区雨水泵站的规模和平面为止,雨水管渠的走向、管径及控制标高和出水口位置;表明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的规模和平面位置,污水管线的走向、管径、控制标高和出水口的位置。 3.“电力规划图标明规划区电源来源,各级变电站、变电所、开闭所平面位置和容量规模,高压线走廊平面位置和控制高度。 4.“电信规划图标明规划区内电信来源,电信局所的平面位置和容量,电信管道走向、管孔数,确定微波通道的走向、宽度和起始点限高要求。 5.“燃气规划图标明规划区气源来源,储配气站的平面位置、容量规模,燃气管道等级、走向、管径。 6.“供热规划图标明规划区热源来源,供热及转换设施的平面布置,规模容量,供热管网等级、走向、管径。 (七)环卫、环保规划图标明各种卫生设施的位置、服务半径、用地、防护隔离设施带等。(八)空间形态示意图(比例不限,平面大凡比例为1:1000~1:2000)表达城市设计构思与设想,协调建筑、环境与公共空间的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 (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 第十一条编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管理要求,以及社区边界、城乡建设要求等,将建设地区划分为若干规划控制单元,组织编制单元规划。

085、保护视角下历史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探讨——以安徽省寿县历史城区为例

保护视角下历史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探讨 ——以安徽省寿县历史城区为例 安艺冯新刚令晓峰于代宗 摘要:历史城区作为历史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其发展一直备受重视,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要么大拆大建、要么破旧不堪,保护的思路无法落实,而发展的需求更是无法满足,本文借机寿县历史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在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基础上探讨历史城区控规的编制思路、控制内容、控制方法的调整。 关键字:历史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寿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引言 历史城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历史文化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历史城区的保护发展一直都是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的核心所在。随着近年来文化发展需求快速增长,蕴涵丰富文化资源的历史城区从原来的城市角落变成了开发建设的热点地区,各种古城再造计划层出不穷,动辄数百亿、上千亿的投资使古城成为众矢之的,然而在投资热潮涌动的同时,对历史城区保护的真正思考却受到冷落。 历史城区发展保护方法一直都是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在历史城区里担负责任更多的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文保单位的保护规划,名城保护规划因缺乏手段而难以落到实处,这直接造成了文保单位保护较好,历史城区整体保护较差的现状局面。随着古城中建设活动的快速增加,对具体建设活动有更多指导意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变得愈加重要,在多数地区成为指导历史城区建设的核心文件,因此,针对历史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探讨成为热点。 对于历史城区而言,一般的控规控制体系中缺乏对于保护内容的衔接和落实手段,其它地区控规编制的思路和控制方法难以直接套用,更加难以达到真正落实保护历史城区的目的,因此,对于历史城区控规编制中控制方法的调整成为未来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体系变革的重要任务,并且相当紧迫。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 1 设计思路 1.1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图 前期策划(重点1)--现状调研(重点2)--方案编制(重点3)--汇报论证(重点4)--报批归档(重点5)--质量与服务保障(重点6) ????重点详解 重点1:前期策划 1、项目组成立,内部分工,责任到人,总体工作计划安排; 2、副总、项目负责人主持,台州市总规、椒江区分区规划与地方控规编制技术规范文件学习,理解与常规不同之处,并留有记录; 3、针对下陈、三甲片区的区域协调、功能定位及较复杂的现状条件,编制系列调查表格和调查要求规则,并经副总、项目负责人修改确定,重点开展对企业和农村社区的问卷调查; 4、根据控规编制工作的一般规则,提出需甲方提供的资料清单和配合事宜。 重点2:现状调研分析 1、接收甲方提供的地形图,调研外围及内部已确定的“六线”(道路、绿地、河道、文保、市政、高压下走廊)和背景资料; 2、听取当地有关部门对片区概况、发展态势及有关规划、近期建设动向和相关专业规划的介绍;

3、进行系统的土地利用、产权属性和建筑、风貌景观等开展田野调查,根据制订的调查规则进行图上作业、标注、拍照等,同时对重要企事业单位、大用地单位、重要建筑、可能进行规划调整的产权单位和设施进行发展调查; 4、系统对所属政府有关部门、业主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如人口、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大单位等; 5、系统对相关规划及管理信息进行调查; 6、进行土地利用等现状图件的电子版汇总制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调查。 重点3:方案编制 1、编制现状调研分析报告,进行院内部讨论交流,重点在与城市关系和片区理解,上位与周边规划关系研讨,类似案例研究; 2、对发展思路、空间布局进行多方案比较,要求参加的规划专业人员均应提供一个以上方案,并进行内部交流,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概念性初步方案; 3、多方案初步构思与甲方进行内部交流,同时,进行必要的补充现状调研; 4、在多方案比选和与甲方充分沟通基础上,形成控规的方案成果。 重点4:汇报论证 1、在现状调研阶段应召开有关部门、主要产业区、大单位座谈会,征求其意见; 2、在初步方案、正式方案阶段应向甲方提供合格成果和进行现场汇报; 3、在成果公示(如有需要)与论证审查阶段,应做好协助工作。 重点5:报批归档 为报批归档提供合格材料。 重点6:质量与服务保证

上海控制性详细规划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录 1.总则 (1) 1.1.目的和依据 (1) 1.2.适用范围 (1) 1.3.基本要求 (1) 1.4.编制范围 (1) 1.5.规划原则 (2) 1.6.编制深度 (2) 1.7.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 (2) 2.术语 (4) 3.土地使用 (7) 3.1.规划导向 (7) 3.2.用地分类 (7) 3.3.混合用地 (12) 4.开发强度 (15) 4.1.规划导向 (15) 4.2.控制方法 (15) 4.3.中心城及宝山新城、闵行新城、虹桥商务区等的开发强度控制 (15) 4.4.其它城镇的开发强度控制 (16) 4.5.地块容积率的确定 (17) 4.6.其它用地开发强度控制 (17) 5.空间管制 (18) 5.1.规划导向 (18) 5.2.空间景观构架 (18) 5.3.建筑高度 (21) 5.4.建筑界面 (22) 5.5.公共空间 (23) 5.6.风貌保护 (23) 5.7.地下空间 (24) 5.8.其它 (25) 6.住宅 (26) 6.1.规划导向 (26) 6.2.基本要求 (26) 6.3.具体标准 (26)

7.公共服务设施 (28) 7.1.规划导向 (28) 7.2.基本要求 (28) 7.3.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28) 7.4.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30) 7.5.基础教育设施 (32) 8.生态环境 (34) 8.1.规划导向 (34) 8.2.基本要求 (34) 8.3.生态建设 (34) 8.4.防护距离 (35) 9.综合交通 (37) 9.1.规划导向 (37) 9.2.基本要求 (37) 9.3.道路系统 (38) 9.4.轨道交通系统 (41) 9.5.交通枢纽 (42) 9.6.常规公交 (43) 9.7.出租车 (44) 9.8.加油(气)站 (44) 9.9.静态交通 (45) 9.10.慢行系统 (46) 9.11.地块机动车出入口控制 (47) 10.市政设施 (48) 10.1.规划导向 (48) 10.2.基本要求 (48) 10.3.给水 (48) 10.4.雨水 (50) 10.5.污水 (51) 10.6.供电 (52) 10.7.燃气 (54) 10.8.通信 (55) 10.9.邮政 (55) 10.10.环卫 (56) 10.11.水系 (57) 10.12.市政设施的设置方式 (58) 11.防灾避难 (60) 11.1.规划导向 (60) 11.2.基本要求 (60) 11.3.防洪除涝 (60)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整理版仅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7号《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 (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 第十一条编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管理要求,以及社区边界、城乡建设要求等,将建设地区划分为若干规划控制单元,组织编制单元规划。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或者减少控制要求和指标。规模较小的建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与镇总体规划编制相结合,提出规划控制要求和指标。 第十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编制完成后,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30日。公告的时间、地点及公众提交意见的期限、方式,应当在政府信息网站以及当地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告。 第十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分期、分批地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心区、旧城改造地区、近期建设地区,以及拟进行土地储备或者土地出让的地区,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十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由文本、图表、说明书以及各种必要的技术研究资料构成。文本和图表的内容应当一致,并作为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 第十五条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

《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程序》

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程序 目录 1、总则 (2) 2、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编制内容 (4) 3、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编制内容 (6) 4、附件 (11)

1、总则 1.1为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加强城市规划的执行力,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实现规划编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结合武汉市城市发展和规划管理要求,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及远城区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市域其它地区可参照执行。 1.3 为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合理衔接规划管理工作,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分级编制、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分级调整”的原则,以《武汉市城市规划地域划分及编码规则》确定的控规编制单元和控规管理单元两层地域划分为载体,形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以下简称控规导则)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以下简称控规细则)两级规划控制体系。 控规导则是以落实武汉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目标,以控规编制单元为载体,对区域功能、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市、区级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等作出进一步规划控制、直接指导控规细则的编制;控规细则以落实控规导则为目标,以控制管理单元为载体,对单元内主导属性、整体控制指标、居住区级各类设施进行控制,直接指导规划咨询编制,满足规划管理的要求。 1.4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满足规划管理需求为导向,合理解决规划刚性和弹性,控规导则和控规细则的控制内容均分为强制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两部分。强制性内容是刚性内容,审批、调整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可以直接指导规划管理的内容;指导性内容是弹性内容,必须经过进一步规划论证才能指导规划管理,调整必须符合规划合理性的内容。 1.5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采取实线控制和虚线控制的方式进行用地控制。 实线控制是指进行实线控制的用地,在法定文件附图中用实线划定,对地块的位置、边界形状、建设规模、设施要求均不得作出更改。 虚线控制是指进行虚线控制的用地,对地块的位置、规模及设施要求不得作出更改,但其边界形状可根据具体方案略作调整。 1.6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符合本规程以及国家、地方有关标准和

控制性详细规划_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定义、内容、成果、审批一.定义,内容:控制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和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的依据。主要内容包括:详细确定规划地区各类用地的界限和使用范围,提出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的控制指标:规定各类用地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可建的建筑类型,规划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后退红线等;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的用地界限;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细则。这一阶段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主要依照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景观设计要求,提出各项景观建设标准和用于景观设计的各项控制指标,指导下一阶段景观设计。二.成果:(一)位置图。图纸比例不限;(二)用地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分至小类),标绘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必要时分别绘制;(三)土地使用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画出规划各类使用性质用地的范围;(四)地块划分编号图。图纸比例1/5000,标明地块划分界线及编号(和本文中控制指标相对应);(五)各地块控制性性详细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图纸标绘以下内容:1.规划各地块的界线,标注主要指标;2.规划保留建筑;3.公共设施位置;4.道路(包括主、次干道、支路)走向、线型、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 5.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必要时4、5 两项可单独绘制)。(六)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标绘各类工程管网平面位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三.审批:应该由市人民政府审批。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的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6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确定的意义、如何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规定性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泊车位及配套服务设施,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指导性指标:入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等,其他环境要求。意义:62. 容积率

六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六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送审稿)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六安市规划局 2007.06

前言 为适应六安市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指导与规范六安市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特制订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在制订过程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等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六安市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实践经验,参考其它省、市有关资料,采纳了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方面的研究成果,考虑了六安市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城市建设发展实际情况,并广泛征求了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技术规定共有12章4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建设用地分类及适建范围、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建筑高度、绿地控制、建筑停车及地下空间、建筑与环境景观控制、村镇建设、附则等。 在执行本技术规定中,请结合城市规划编制、管理与实施的实践和科学研究,注意积累和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至安徽省六安市规划局,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技术规定由六安市规划局负责管理和条文解释。 规定主编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六安市规划局 规定主要起草人:汪坚强程晖杨春林韩晓东汪海洋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管理 (2) 第三章建设用地分类及适建范围 (4) 第四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8) 第五章建筑间距 (12) 第六章建筑退让 (16) 第七章建筑高度 (23) 第八章绿地控制 (25) 第九章建筑停车及地下空间 (28) 第十章建筑与环境景观控制 (31) 第十一章村镇建设 (35) 第十二章附则 (41) 附录一名词解释 (42) 附录二计算规则 (46) 附录三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及成果要求 (52) 附录四用词说明 (54)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规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 部调整规定(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沪规划[2007]1107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发布日期】2007.10.23 【实施日期】2007.11.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废止和宣布失效的局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规定(试行)》的通知 (沪规划[2007]1107号) 各区(县)规划局、各派出机构: 为了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完善规划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规划管理效能,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的编制与审批,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我局制定了《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规划管理规定(试行)》,经2007年8月24日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自2007年11月1日起试行。

此前我局发布的文件中涉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规划管理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执行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局。 二○○七年十月二十三日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规定(试行)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 为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的编制与审批,保障城市规划有效实施,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原则与适用)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本市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 凡因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单元规划等上位规划发生重大变更,或者因设立重大建设项目,确需对已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功能或总体布局等产生调整的,按照法定程序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报原审批部门审批。 因本规定第三条所列情形而确需对已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划合理、程序规范和信息公开的原则,按本规定的相关程序和要求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

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编 制 导 则 规划所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全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指导,规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146号令发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及其管理工作。 3.基本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 (2)统筹兼顾,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关系; (3)合理、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统一规划; (4)处理好规划刚性与弹性的关系,体现规划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 (5)体现公众意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4.内容要求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划定规划编制单元,在用地策划的基础上,对编制单元进行地块划分。明确各地块的土地使用、配套设施、建筑建

造、道路交通、基础没施与地下空间利用等控制要求,提出空间环境景观控制引导原则,明确各地块的强制性和引导性内容。 5.其他规定 (1)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守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须符合同家有关规定。 (2)地块变更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变更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规定程序变更。 二、编制单元划分 1.编制单元划分目的 为了便于全面系统地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意图,形成系统有序的城市规划控制引导体系,应将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划分为若干编制单元,作为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单位。 2.编制单元划分原则 (1)地域完整 编制单元应覆盖规划期内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全部地域范围。相邻编制单元范围不重叠,实现无缝衔接,同时应综合考虑相邻编制单元之间各相关要素的协调。 (2)界线稳定 编制单元应综合考虑城市行政区划、自然地貌、城市特征、功能区划分、主要道路、重要基础设施、城市空间景观组织、社会组织等要素确

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200522053656)

《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索引号: 110015/ZK-2008-000667 公开责任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信息名称《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公开日期2008-12-09 关键词中心城控制性规划 公开类别主动公开文号 载体类型纸质 记录形式文本图表信息有效性有效 公开形式网站公开 内容概述本次《规划》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的“六个调整、六个优化”,加强旧城的整体保护,为建设北京“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搭建综合平台。本次规划中心城范围为1088平方公里。遵循总量控制,划分片区,系统优先,落实城市公共设施,保障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和城市安全,综合及高效利用土 地的原则,逐步建立新时期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增加城市建设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备注 公开日期:2008-12-0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虽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9年)》以及近年来陆续编制的中心城部分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北京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 进作用,但是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需要新的城市规划管理文件指导北京的建设。为实现北京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北京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完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该规划于2005年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复正式生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的相关规定,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特编制《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观,明确并强化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职能,保障中心城城市建设的综合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条规划目标和原则 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的“六个调整、六个优化”,加

六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12-2030年) 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燃气工程规划 (3) 第一节气源规划 (3) 第二节天然气供气规模 (3) 第三燃气调压器气调压器天然气输配系统 (4) 第四节天然气场站工程规划 (8) 第五节液化石油气规划 (12) 第三章投资估算 (13) 第四章规划实施 (14) 第五章结论和建议 (15) 附件: 附件1:关于编制燃气专项规划的委托书 附件2:六安市燃气专项规划评审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依据 3)《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4)《六安市产业承接集中区总体发展规划(2010~2030)》 5)《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总体规划(2010~2030)》 6)《六安市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燃气专项规划(2005~2020)》 7)规划基础资料(包括气象、环保等资料) 第二条编制原则 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实行分期气化、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为远期留有一定发展余地。 2)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用户市场调研,科学预测各类用户的燃气需求量及发展梯度,并满足其工业发展的需要。 3)规划气源以清洁环保、优质经济、长期稳定供应和安全可靠为原则。输配系统统筹解决调峰问题,满足各类用户的用气需要。 4)管网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并根据气源位置和各类用户用气量综合确定;规划地下燃气管网主干管道走向,符合城市道路长远规划和各类用户分布的要求,尽量避免在管道可用期限内开挖道路致使改建或重建燃气管道,做到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5)以满足市场需要、安全、可靠、稳定供气为目的,统筹考虑,远近期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燃气设施,合理配置全市燃气资源,优化系统方案。 6)合理规划六安市各类用户用燃气工程建设分期,做到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扩大供气范围。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关系,以近期为主,做到近、中、远期相结合,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7)坚持科学的态度,运用详实的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本规划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切实可行,造福于民。 8)合理选择各种参数,优化设计方案,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建立一个适合的燃气供应系统。 第三条规划范围 依据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本规划的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六安市市域范围,总面积为17976平方公里;六安市规划区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和新安镇、徐集镇、三十铺镇、城南镇、苏埠镇、城北乡、中店乡、分路口镇、韩摆渡镇、先生店乡、椿树镇10个乡镇以及横排头风景区。规划区面积为1096.8km2;中心城区范围:北至合武高速,南至宁西铁路,东到三元河,西到商景高速。包括现状城区10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乡范围、以及与之相接的三十铺镇、新安镇、城南镇的部分用地,总面积约120km2。 本燃气规划以六安市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周边重点城镇为主,具体如下: 中心城区:北至沪蓉(陕)高速,南至宁西铁路,东到三元河,西到商景高速。包括现状城区8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乡范围、以及与之相邻的三十铺镇、新安镇、城南镇、徐集镇和城北乡的部分用地,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周边重点城镇:三十铺镇区、产业承接集中区和城北片区。 其他区域:寿县、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叶集试验区以及中心城区周边平桥、城南工业园、其他乡镇等。 注:其他区域本规划不对其进行用气量预测,仅对其供气方案进行规划。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2012年-2015年 中期规划:2016年-2020年 远期规划:2021年-2030年 第五条规划发展目标 1)近期 规划近期天然气年用气量达到11606.0万标准立方米/年,其中居民气化率66.3%,气化居民户数21.5万户;商业用户年用气量1213.6万标准立方米/年;工业用户年用气量2668.8万标准立方米/年;发展CNG出租车2160台,替代率100%,发展CNG公交车561台,替代率85%,发展LNG城际客运车118台,替代率25%,发展LNG重型货车300台,替代率8%。 2)中期 规划中期天然气年用气量达到20889.6万标准立方米/年,其中居民气化率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文本

控规文本标准化文件 注意:若地方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则文本形式与内容深度按照地方规定来。 注意:不同规划项目会有相应表达重点及增减内容。如旧城改造、工业园区要突出其特殊性。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文本第一条一般应阐明规划编制目的。 范例: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如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规定,结合××××××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国家规范,城乡规划法及道路交通规范等,二是地方规范,编制区所在省、市、县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三是与编制区相关的上层规划,如总规、分区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注意:1、下位规划、同级控规不能作为规划依据 2、规划依据应注明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时间,政府文件应注明文号,相关规划应注明规划期限 3、上层次规划须经法定程序批准 范例: 本规划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针对编制区的开发、建设、管理而制定的,对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省及××××××市有关的 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2)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6.《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1) 7.《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的内容Word 文档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的内容(新)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的内容(新)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 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 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 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7.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按《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城市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规划地段各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规划地段各地块允许的建设总量;对特定地区地段规划允许的建设高度;规划地段各地块的绿化率、公共绿地面积规定;规划地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地段的建设控制指标和规定,建设控制地区的建设控制指 标。 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 内容。 2006年6月1日建设部《关天落实新建住房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建住房[2006 165号]规定: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依法组织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首先应对拟建或改造住房建设项目的居住用地明确指出住宅建筑套密度(每公倾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套数)、住宅面积净密度(每公倾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建筑面积)两项强制性指标,指标的确定必须符合住房建设规划关于住房套型结构比例的规定;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具套型结构比例和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等规划设计条件,并作为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落实到新开工商 品住房项目。

控制性详细规划标准

说明 1、编制目的: 规范编制工作,提高审批效率,便于规划管理。 2、编制依据: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3、使用要求 规划区范围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按此标准试用,试行时间为2003年10月1日至2004年10月1日。如有问题,与规划局总工室联系。 目录 第一章成果要求 (1) 第二章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基本内容及格式 (3) 一、总则 (3) 二、规模及用地布局 (3) 三、土地利用性质 (3) 四、土地开发强度 (5) 五、道路交通 (6) 六、市政设施 (8) 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12)

八、绿地系统 (13) 九、历史文化保护 (13) 十、城市设计......................................................... 14 十一、城市生态环境................................................ 14 十二、农民安臵 (14) 第三章AUTOCAD电子文件标准 (15) 一、AUTOCAD图层 (15) 二、图示符号 (19) 三、控制指标块形式 (22)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标准 第一章成果要求 一、现状分析阶段 1、现状资料汇总及分析报告。 1.1除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外,还应调查以下内容:①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专项规划的要求。②正在使用的规划和已办手续的用地红线及正在办理手续的用地项目。 1.2现状数据:应使用与文本规划值对应的表格内容进行整理。 1.3 用地评定成果中应有各类用地的数据统计。 1.4 已办手续未用及正在办理手续的项目应分项列表统计面积。 2、图纸(除位臵图外,均在1:2000地形图上制作) 2.1 区域位臵图 2.2 用地现状图

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调整审批程序管理规定(暂行)

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 编制、调整审批程序管理规定(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西安市规划局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编制管理,提高控规审查审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西安市规划局审查、审批(报批)应由本局审查审批(报批)的中心城和规划区范围内重要地区控规或其局部调整,适用本规定。市域其他地区的控规审查审批,由区(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照此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条控规审批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控规(含大纲图则和详细图则两种形式,下同)的审查和审批(或报批),控规局部调整的审查和审批(或报批),以及控规编制、调整成果的管理和维护。 “大纲图则”是指按《西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有关要求编制,并经审批的大纲性控规图则,“详细图则”是指按《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管理规定(暂行)》有关要求和“大纲图则”编制,不经公示、但经过审批的控规详细图则。我局现已编制、未经公示但审批完成的控规全部

属于“详细图则”。 第四条控规方案审查审批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2、《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办法(暂行)》、《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暂行)》、《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技术管理规定(暂行)》等国家、省、市规范、标准、文件; 3、编制项目的上层次规划和相关规划; 4、项目范围内及相关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 第二章控规的审批(报批) 第五条西安市规划局对控规成果的审批程序,包括初审、会审和审批(报批)三个阶段。 第六条初审程序 初审程序包括规划局内各部门审查和专家技术审查(对控规“大纲图则”进行审查,原则上应邀请专家参与初审)。必要时可邀请市民代表参加初审。 一、接收申请 由总工办负责统一接收控规编制单位的6套报审资料。 报审资料包括: 1、《控规方案初审申请表》(1号表); 2、符合要求的控规图说文件。图说文件除包含有关资质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