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快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展文化产业,事关绍兴全局和长远发展。为全面了解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形势,探讨思路,研究对策,市政协专门成立课题组,市委宣传部、文广局等部门大力支持,对此进行了调研。

在调研中,大家感到,加快绍兴文化产业发展,首要的是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从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高度来重视文化产业,增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营造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要深刻认识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是发展趋势所向。文化产业具有精神性、创新性、融合性、永续性和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历经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目前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正成为各地竞相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文化软实力正成为各地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是绍兴优势和潜力所在。绍兴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文化产业本身具有文化资源富集、制造业生产要素充分、民间资本充裕等独特优势。当前又面临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市场需求旺盛、产业转型升级倒逼、“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等方面带来的良好机遇。近年来,我市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看,绍兴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短腿”,还存在产业比重低、结构档次低、文化消费水平

低、文化资源要素与文化产业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离散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是推进绍兴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优化所需。实践表明,产业竞争力和城市功能协调是区域发展缺一不可的两极:没有产业竞争力,城市发展就如同无源之水;没有城市功能的协调,产业竞争力将失去发展的空间和持续成长的生命力。长期以来,城市规模较小,发展空间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是制约绍兴发展的重大瓶颈。绍兴今后“靠什么发展”,绍兴人民今后“靠什么吃饭”,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这几年来,绍兴在加强城市规划、拉大城市框架、推进大城市建设方面已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继续深入推进大城市建设的同时,重点要谋划和解决好产业发展问题。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绍兴产业结构的优化,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也有利于促进消费和带动就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总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既事关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又事关经济硬实力的提升;既事关产业的发展,又事关城市的发展;既事关当前的发展,又事关今后的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切实将文化产业作为事关绍兴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来谋划和推进,努力开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具体分析见附件1、附表1)。

如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调研后我们认为,重点是以下几个方

面:

一、理清发展思路

1、总体要求。绍兴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总的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继续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按照“融合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合力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进绍兴富集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兴旺的现代文化产业优势,着力发挥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吸附渗透和转化带动作用,使文化产业成为绍兴服务业的核心产业、绍兴第六大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发展目标。文化产业发展宜从长计议,由近及远,突出近、中期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3年,重点要实现“五个一”的目标:一是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主导行业,重点是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休闲娱乐业;二是加快建设一批规模较大、集聚效应明显的文化产业基地,形成2个以上产值超20亿元的重点文化产业区块;三是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较强的的文化骨干企业,扶持1-2家文化企业上市,特别是在创业板上市;四是培养引进一批勇于创新、善于营销、精于管理的优秀文化产业人才;五是打响一批特色鲜明、适销对路、知名度高的文化名牌产品,形成2个以上国内知名的文化品牌。

中期目标:到2015年,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切实优化,推动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有效发挥,努力构建起主导行业突出、布局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市场繁荣有序、

带动作用明显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把绍兴建设成为区域性文化产业发展高地,使文化产业成为绍兴服务业的核心产业、绍兴第六大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和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以上。

3、发展策略。一是产业联动,融合发展。重点要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商贸服务业、高科技产业联动发展,推进理念、资源、资本、生产方式深度融合,推进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使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互动并进发展。二是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强化文化产业“基础在文化、特色是灵魂”的理念,充分依托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要深入发掘利用唯一性的特质优势资源,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形成竞争优势。三是优化布局,集聚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和结构布局,强化功能分区,加快推进重点区块、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形成产业集中、资源集约、服务集成的规模和集聚效应。四是各方联动,合力发展。注重整合资源和力量,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强势推进。特别是当文化产业处于起步和扩张发展阶段,更应突出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和推进力度。

4、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内容很多,绍兴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综合分析绍兴各文化产业门类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当前和今

后一个时期,绍兴要重点和优先发展“三大行业”:即要围绕推进“全城旅游”,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业。同时,要统筹和支持发展文博会展、现代传媒、印刷包装、艺术培训、文体产品制造、民间工艺等行业。

二、明确发展举措

1、做实产业项目,带动产业发展。项目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项目”的工作理念,坚持重抓项目谋划、生成、落地和服务,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一要推进一批文化旅游类重点项目,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在绍停留更长时间。重点要推进“全城创5A”,加快发展全城旅游。要引进民资、外资,参与全城旅游开发建设。谋划和启动建设古城专题博物馆群,大力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开发建设旅游购物专区,积极推动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艺术器具等创作、生产和销售。抓住庆祝建城2500年和世合赛契机,整合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按照综合性、互动性、时尚性、特色性的要求,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专业策划机构,精心策划专场文艺演出。二要推进一批文化创意类项目,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重点要针对轻纺、珠宝、黄酒等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谋划和推进一批创意设计项目。加快一批动漫产业项目发展,举办动漫节,加

大对《少年师爷》和《Q宝笑笑乐》等绍兴原创动漫的扶持力度。鼓励原创影视剧的生产,加快绍兴影视、综艺节目拍摄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建筑设计、工业美术、现代传媒、书画艺术等产业。三要推进一批文化休闲娱乐业类项目,促进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加快推进环迪荡湖和世贸商城文化娱乐演艺带、袍江“两湖区域”文化休闲综合商圈、镜湖新区“三中心”(奥体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古城特色餐饮、酒吧、茶吧、咖啡吧一条街、体育赛事、俱乐部服务等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做强产业主体,增强竞争实力。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项目的依托,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发展文化产业,要努力做强文化企业,增强竞争实力。一是改革重组一批企业集团。按照“主业强、品牌响、机制活”的要求,结合实施“四个大”(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战略,加大文化大企业培育力度。市里研究确定大企业扶持发展对象时,要降低门槛特地给文化企业预留一定数量的指标。要通过改革重组、资源整合、深化改革等手段,重点推进“五大产业集团”建设,即绍兴旅游集团、绍兴黄酒集团、绍兴报业集团、绍兴广电集团和绍兴演艺集团。二是要扶持壮大一批种子企业。通过财政贴息、播出补助、文化专项资金定额支助、国资参股、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对一些正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阶段企业的扶持力度,如要支持绍兴新锐传媒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绍兴特立宙电脑动画有限公司、信邦动画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指南针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绍兴翰越堂文物拍卖公司等企业的发展。三要招商引进一批外来企业。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完善重大项目引进和服务机制,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绍投资兴业。

3、做大产业园区(基地),发挥集聚效应。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利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服务集成,集聚发展。要借鉴绍兴发展专业市场的经验,谋划和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集聚。一要围绕城市规划,明确空间布局。注重发展文化产业与优化绍兴大城市规划相结合,充分考虑各地文化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统筹谋划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空间布局。建议重点是:突出“一核”,聚集“四区”,提升“五片”,“多点”发展。突出“一核”,就是绍兴越城组团。这一区域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区域,成为绍兴市域内具有强大集聚和辐射效应的文化产业高地。聚集“四区”,就是镜湖新区、袍江、柯桥和滨海新城要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提升“五片”,就是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这5个县(市)的城区要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多点”发展,就是要统筹推进分别在全市各地的文化旅游景点、文化产业基地等建设。二要明确功能定位,突出重点基地。按照“立足全市、重抓本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研究确定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建设。重点要明确绍兴大城市范围内各区块的功能定位、主要业态和重点项目:(1)越城组

团。以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现代传媒、演艺健身等产业为主。近期重点要结合市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升转型搬迁这一契机,利用闲置楼宇、仓库和厂房,改建和扩建一批文化创意楼群;规划建设黄酒文化产业基地,在土地上可考虑改造提升西小路、上大路、下大路和黄酒集团区块;依托新建的绍兴日报社大楼,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依托绍兴经济开发区科创大厦,建立动漫产业基地;依托历史街区,建设博物馆群;依托环迪荡湖和世贸新城,建设特色餐饮街区。(2)镜湖组团。以发展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等产业为主。近期重点要规划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园、镜湖高教园区配套文化创意基地等。(3)袍江组团。以发展工业设计、印刷包装等产业为主。近期建议规划建设印刷包装产业园;通过项目重组等方式,对袍江泽恩集团投资建设的文化产业基地进行改造提升。(4)柯桥组团。以发展创意设计、博览会展等产业为主。近期重点要加快柯桥轻纺创意基地建设。(5)滨海新城(江滨组团)。以发展文化旅游、创意设计为主。近期要注重为文化产业发展预留足够的土地,做好东部华侨城文化旅游项目等的引进落地工作,规划建设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园区。同时,要加快推进全市其它重点文化基地建设。依托兰亭景区,建设书法特色产业集聚区,使之成为书法创作交流中心,书法人才培训中心、书法作品交易中心和书法用品的集散地。鼓励和扶持推进诸暨袜业、珠宝创意基地,上虞伞业、照明电器创意基地,嵊州艺术村(文化创意产业园)、领带创意基地,新昌茶文化产业基

地、影视拍摄基地等的建设。三要强化扶持管理,提升集聚效应。在规模和类型上,各地可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挂牌增设、改造提升、规划新建等多种方式,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孵化基地、专业市场、文化街等多种类型。要研究制定关于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实施意见,出台认定管理办法,制定优惠政策。对经认定设立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区内文化企业和项目要享受工业企业、项目相关的税费优惠,投资用地要享受市重点投资项目有关土地政策,市有关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要优先重点扶持。注重提升集聚区品位,推进向“产业关联、结构匹配、功能互补、多向协作”方向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转化率和增值量,发挥“1+1〉2”的规模集聚效应。

4、做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价值。产业链是相关产业活动的集合。要按照以文“融”产、以文“化”产、以文“兴”产的理念,推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一是推进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创意设计人才,举办行业创意设计会展,开展最佳文化创意奖、最佳工业设计奖、最佳策划案例奖等奖项评比活动,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善于通过文化创意来提高制造产品的文化内涵,善于通过文化营销来打响制造业的品牌,善于通过文化嫁接来拓展制造业衍生品的生产。二是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紧紧围绕推进“全城旅游”,坚持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深度融合,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深度融

合,文化创意与旅游创意深度融合,切实赋予文化更多的旅游承载,赋予旅游更深的文化内涵。当前重点是要开发一批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围绕整合绍兴历史文化资源,推出绍兴水城风情游、越都古城游、酒城习俗游、名人足迹游、月光休憩游(夜游)等旅游线路和产品;围绕绍兴产业特色和物产文化,推出黄酒文化、纺织文化、珍珠文化、茶叶文化、民间工业品文化之旅等线路和产品。三是推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发展。一方面,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文化产业,使印刷业、文体产品制造业等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另一方面,积极运用高新技术产业来经营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动漫、软件、游戏、现代传媒等产业。四是加快文化产业与商贸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增强重大商贸服务业项目的文化含量,大力发展酒吧、休闲、演艺娱乐、书画市场等文化产业。五是加快文化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拓展农产品的生态、旅游和文化功能,优化农业生产的工艺,推进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趣体验、特色餐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农业文化产业发展。

5、做活产业市场,促进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既要让文化产品生产出来,又要让文化产品消费出去。一是加强宣传引领促动。加大媒体广告投入和宣传力度,通过舆论引导、兴趣培养和素质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破除对文化娱乐场所的认识偏见,形成既重视物质消费,又重视文化消费的良好环境。二是创设活动载体带动。充分利用市县重大节会的

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进文化消费活动,开展“明星见面会”、“万名市民进剧院”等活动。支持剧院、院团为市民提供公益性演出,对商业演出市场运作的不足部分给予适当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等形式,让市民群众免费观看文艺演出,以培育潜在的消费群体。三是“引进来”和“走出去”联动。既大力“引进来”,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活动;又积极“走出去”,鼓励绍兴演出公司、剧团等赴外地开展演出活动。加强与外地的院线联盟和剧院之间的合作,提升“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善借外力合作创排经典曲(剧)目,使“同唱一台戏”走向全国、走向海外。四是文化产品“适销对路”拉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要提高质量,做到“可游可乐”、“可购可赏”,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求,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五是完善市场体系推动。积极发展文化中介组织,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和开办文化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开展文化经纪、代理、推广、咨询和组织业务。改革传统流通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文化物流业。坚持疏堵并重、整建结合,加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生产制作、市场营销的监督管理,以规范促发展,以管理促繁荣。

6、做响产业品牌,扩大产业影响。品牌是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实施精品名牌带动战略,打响文化产业品牌,是国内外先进地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知名文化品牌。一要突出重点品牌。绍兴文化资源丰

富,可供选择的潜在文化品牌众多,如水城绍兴、古城绍兴、文化名城、兰亭书法、大禹祭祀、越剧演艺等。我们要按照“舍得放弃、突出重点”的要求,邀请国内外一流的品牌定位和策划机构对我市文化品牌资源进行盘点梳理和专题研究,选择和确定1-2个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如在绍兴旅游打什么形象品牌的问题,我们建议重点打响“人文水城”品牌。二要扶持做强品牌。制定出台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培育扶持意见,引导和支持重点品牌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兼并重组、产业集聚等方式做大做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广轻纺行业成立跨区域版权保护联盟的经验,探索挂牌成立版权贸易交易所,营造重牌、创牌、护牌的良好氛围。三要合力营销品牌。通过节会营销、新闻媒体营销、专家名人营销、举办重大专题活动营销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品牌营销要注重整合资源,增强合力。如营销黄酒文化品牌,要统筹整合各黄酒企业的营销渠道,成立绍兴黄酒联合体,组建整体营销中心,构建“整体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框架体系,集中打响“绍兴黄酒”这一区域性的文化产业品牌。

三、强化发展保障

1、强化资金支撑。一要实行财政资金扶持和国资引导。在研究制定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政策的同时,适度强化对文化产业企业、项目有关政策、要素保障的支持力度。制定出台财政资金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或引导资金),用于扶持文化项目、文化企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

作用。学习借鉴上海徐汇区整合国有文化资产成立国企——光启文化投资公司的做法,探索组建国资文化企业,或鼓励和引导现有大型国企投资文化产业发展。二要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通过贷款贴息、税收减免、项目补助、绩效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民营资本、外资、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投资文化产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文化产业。积极探索区域共建、文企联姻、个体联合、社会赞助等融资方式,加大投资招商力度,以引资促项目、促发展。三要推动文化与金融的有效融合。学习借鉴青岛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做法,建立“政企银”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政企银”信息共享机制,评审推荐机制、诚信共建机制和全面合作机制,实现金融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建议我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意见。四要拓展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对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行上市培训,推动文化企业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争取股票直接上市或买壳上市,特别是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发展文化产权交易和无形资产抵押和交易市场,培育文化产业保险市场。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长期投资合作,以资本运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2、强化人才支撑。一是加强培养。积极引导绍兴的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加快建设文化产业重点专业和学科,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的创意文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技术开发

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如印刷、动漫、创意设计、信息技术等急需人才的培养。通过院企合作、选送进修、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切实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二是大力引进。从绍兴实际出发,注重采取“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方式,大力引进高层次和紧缺型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要重点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文化产业领军型人才和团队,推广市演出公司通过“长三角越剧大展演”品牌引入国内越剧名演员的做法,努力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促产业。三是有效激励。尊重文化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是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第一推动力的理念。搭建有利于文化人才创新创业的广阔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健全文化产业人才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完善以知识资本化为核心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文化技能入股等新型分配方式,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3、强化政策支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权限范围内“轻税薄赋”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要加快清理一批不合理的政策,逐步取消投融资、用地、税收等方面不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另一方面,要研究制定一批新的扶持性政策,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围绕扶持创意设计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文化品牌培育等重点,在用地、财税、融资等方面出台一些支持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比如,可针对仓桥直街、书圣故里等地,出台专门政策,鼓励居民通过房产入股、

出租等方式,组建专门公司发展有关文化产业。

4、强化体制机制支撑。一要完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借鉴外地经验,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建议在市文化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宣传部、文广、财政、国土、规划、发改、建设、工商等有关党委、政府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文产办重点负责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政策、重大项目的研究决策和统筹协调工作。建立文化产业协调和推进制度,定期(深圳、南京每季度一次,深圳还成立10个跨部门的推进组)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办公会。按照把文化产业打造成绍兴第六大重点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核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建立“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个协会、一批项目”的工作推进机制。二要完善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加大改革力度,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参与生产和提供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改变当前主要由财政供给的文化事业单位生产和提供的现状。在文化产业财政资金投入上,改直接划拔财政支持资金为项目采购、政府招标、以奖代补等投资方式,改单纯的产前投入为产前投入与产后奖励相结合,切实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放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效益。三要完善产业发展导向管理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宣传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信息引导,

构建文化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深化调查统计工作,建立文化产业预警、预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强考核引导,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机关相关部门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制订具体考核办法,加强监督检查,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四、建议近期要抓紧推进的主要工作

1、建议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统一思想认识,进行决策部署。

2、建议结合制定“十二五”规划,抓紧制定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制定年度行动计划。

3、建议出台加快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并出台系列配套政策,包括关于支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财政配套扶持意见,关于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培育的扶持意见,关于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及认定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

4、建议完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5、建议研究决策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积极开展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带动面上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

刘朝来重写稿 实文化强省战略部署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民进安徽省委 一、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文化强省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指导思想、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文化产业连续5年增幅30%以上,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安徽现象”。但是从整体上看,我省文化的产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文化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跨越任务十分艰巨。一是规模和经济总量不足。2009年,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不到4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约为3%, 而同期北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接近GDP的10%,上海约占8%、广东为6.7%、湖南为5.1%。即使在中部地区,我省也处于中后位次。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十二五”末,文化产业要实现增加值1000亿,任务艰巨;二是特色和优势产业不足。文化领域条块分割,规模普遍偏小,规模大、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的市场主体数量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文化产品区域特色不显,品种不多,竞争力不强。文化资源、文化企业、文化品牌的培育整合、配置优化、引导管理力度不够,低层次运作、小环境发展、松散性管理导致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 影响我省文化产业化进程的因素很多,与文化强省的要求比,主要表现在“四个不适应”。 一是文化产业化意识不适应。调研显示,关注文化的教化、喉舌、阵地等社会效益,轻视甚至漠视文化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运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这种思维定式之下,文化建设在一些地方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中难以摆上应有的位置。相关管理部门习惯于在从政治角度和社会效益上“定条例、设门槛”,重事业、轻产业,重评奖、轻市场,重投入、轻产出的工作模式仍未彻底改变。文化产业意识的淡薄,直接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五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已经具备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加大力

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内容引导和建设,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产业承载的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价值选择,内容是根本的、核心的要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和质量,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要注重挖掘文化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一切有益的文化营养进行创作生产,增强文化产品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要注重提升文化创意,把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结合起来,把民族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表达、符合广大受众心理的情感抒发来创作生产更多具有原创价值的文化产品。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最具活力

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我市已于2008年制订了《朝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市政府又下发了《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结合我们近期调研中了解的情况,现就实施、落实好《规划》和市政府的《意见》,提出如下建议。 一、按照国家统计规范,进一步明确我市文化产业的范围和门类,以及密切关联产业 借鉴陕西、上海、厦门等地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忽视整体旅游业,以及与娱乐业交叉、关联密切的休闲健身体育业。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共同发起、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众多知名企业共同编纂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3)》所列的文化产业子行业就有:纸质传媒、影音传媒、网络传媒、广告产业、旅游产业、艺术产业、体育产业。国家统计局出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权威性的解释说,旅游休闲活动包括:风景区游览活动、动植物观赏活动和休闲健身活动。所以应该按照国家统计规范,进一步明确,不仅对观赏人文景观的文化旅游业属于文化产业,对自然风光的观赏,对动植物(如花卉)的观赏及相关产业,也属于文化产业范围。休闲健身体育业即体育服务业,也是

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 从我市实际看,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也在加强文化内涵。在许多旅游线路上,既有人文景区景点,又有自然风光景区景点,很难将二者分开。 把体育服务业纳入文化产业的发展范围和研究视野之中,也符合我市实际。我市许多县区,文化、体育由一个部门管理。多数体育场馆也进行文化活动;一些娱乐业场馆中,又有体育活动项目,如体育馆、游泳池(馆)等。从本质上来说,休闲性健身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性消费、文化消费。深圳市就明确把休闲健身和体彩业列在文化产业中。另外,文化用品的生产与销售,属于相关文化产业层,也应予以重视。 二、采取具体措施,实实在在地解决对文化产业的认识问题 市政府发出的《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和战略位置。现在的问题是,要实实在在地、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模糊观念和认识。要教育广大干部深刻认识文化消费的增长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GDP的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特别报道 经济日报/2005年/02月/05日/第005版/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基本属于 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 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看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 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强调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时,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刻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必然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约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已有1. 3亿人口、大约4000多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2000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继续发展,那么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XXXX省XXX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8月31日正式登记成立,注册资金为1亿元元。该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隶属于XX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修复、重建古XX,挖掘、整合古XX的文化艺术资源,保护XX、XX、XX、XX四大历史街区,打造以“一江两岸”为主体的XX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品牌。 (二)财务状况 近年来,随着XX县旅游业及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XXXX省XXX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XX县文化产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取得一定的经营成果。以下是XXXX 省XXX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2015、2016、2017年度财务状况表: 2015、2016、2017财务状况表 项目内容2015年2016年2017年 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 总资产 负债总额 实收资本 净资产 资产负债率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悠久的历史给XX留下了蜚声中外的优秀XXXX民间民俗传统文化艺术。XX县XXXX传统民俗活动丰富多彩,XXXX传统艺术琳琅满目。如享誉海内外的XXXXXX山歌、名扬四海的XXXX美食、巧夺天工的XXXX传统花灯和丰富多彩的船灯、马灯、龙灯、十番、鼓吹、抬阁等XXXX传统文化艺术。 XX是原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有“XXXX”之称,我们党当年在苏区XX抓经济建设,致力于发展手工轻工业生

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21世纪两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大新亮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却始终未能走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前列。对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议中将文化产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该如何审时度势,紧抓历史机遇,做强文化产业,使文化成为引领我国新一轮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已是我国当前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 一、“十五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 一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首次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新理念。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继在国务院将文化艺术列入“三产”的基础上,第一次以中央《建议》的名义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新概念。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性导向,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二是十六大报告首次把“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列提出,并将这一任务纳入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政治报告,这对于处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中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从理论上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一科学论断,并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和长远目标。三是党的十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为深化化体制改革,促进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一、制定和发布《*市非公有资本投资化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化产业。 二、市政府每年设立4000万元促进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市级以上化产业园区和进驻化产业园区、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中介活动的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开发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化产品生产单位。主要采取贷款贴患、房租补贴、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及成果奖励等方式:支持化产业发展。 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化艺术中介、旅游化服务、化娱乐、艺末品经营、动漫

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影视技术开发运用、电影院和电影院线、农村电影放映;书报刊分销、音像制品分销、包装装璜印刷品印刷等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国有化单位的公司制改建,非公有资本可以控殷;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出版物印剧、可录类光盘生产、只读类光盘复制等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化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四、简化审批程序。属市级或市以下审批事项并需要观场勘验的,在公示期满、听证会通过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审批;对不需要现场勘验的,全部变承诺审批为即办即批。属省级以上审批事项的,市化行政主营部门代企业办理申办手续,受理申办件材料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内报省有关审批部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时,申办企业提交件材料齐备后,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须在3个工作日内核发营业执照。 五、设立化有限公司,允许其注册资本在2年内缴足,首付应不低于注册资本约20%。允许投资人以商标、品脾、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后作价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超过70%。 六、在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企业所得税自获利年度起2年内免征,2年后按15%税率征收。在一定时期内对新办的化企业: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申请报告模板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申请报告模板专项资金的资助方式主要采取银行贴息、配套资助、奖励和项目补贴等。其中:项目补贴只适用于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的补助,贷款贴息、配套资助及奖励则适用于对文化企业和单位的资助。专项资金对同一项目的扶持最长不超过三年。 (一)项目补贴。对经批准立项的文化产业基地(园区),按照建设方投资为主、专项资金扶助为辅的原则,给予补贴。对经认定的新兴孵化基地和教学培训基地给予扶持和奖励。 (二)贷款贴息。对申请银行贷款贴息的项目,根据项目水平和贷款规模,以及重点扶持和非重点扶持企业确定相应的贷款贴息额度。 (三)配套资助。对确定支持的项目,根据项目重要性、影响力按定额补助办法进行资助。对获得国家、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重点扶持企业,可参照相应的资助标准,根据获得资助项目的情况给予适当的配套资助。 (四)奖励。对成长性好,业绩突出的企业和单位,分重点扶持企业和非重点扶持企业给予不同额度的奖励。鼓励我市原创动漫影视作品的播出和发行,鼓励原创影视剧、图书报刊的的播出、出版发行。对获得重要国际奖项和国家、省级奖励的市原创作品,给予适当奖励。 申报单位一般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项目单位的申请报告; (二)项目单位工商营业执照;

(三)项目可行性报告和批复文件及项目实施进度说明; (四)项目预算(决算)支出明细表; (五)项目单位(或新项目主要出资人)近三年的会计报表; (六)贴息项目申请,需提供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贷款利息结算清单和支付凭证复印件等; (七)其他相关材料。 文章仅作为参考使用,请依据实情需要另行修改编辑(2020年2月22日星期六)

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根据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产发[2003]38号)和省、市政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建设文化强市的工作目标,就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在“两个率先”中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条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包括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对全面建设文化强市,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二条进一步明确发展苏州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苏州“两个率先”,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紧密结合,与贯彻

发展先进文化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与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紧密结合。从苏州文化的实际出发,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探索把握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苏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现代高新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总结推广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开拓创新,逐步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第三条苏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全面贯彻实施《苏州市2001-2010年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步伐,努力使我市拥有先进的文化设施、发达的文化产业、一流的文化精品、拔尖的文化人才、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环境、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十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全市GDP的增长速度保持同步增长;文化消费在日常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体现苏州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发展要求,体现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互动,体现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成果融合,体现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协调统一的文化强市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有影响的苏州文化品牌,建立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和销售网络,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通过努力,使苏州文化产业逐步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基本形成优势明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文化产业体系,基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2019年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精选多篇)-word范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精选多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二篇: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第三篇: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第四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措施 ?第五篇:芜湖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 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 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一、制定和发布《*市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 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 海外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二、市政府每年设立4000万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和进驻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文 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中介活动的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 场开发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生产单位。主要采取贷款贴患、房租补贴、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及成果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 文化娱乐、艺末品经营、动漫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

绍兴市(全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绍兴市(全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绍兴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及趋势。 绍兴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绍兴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绍兴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核心指标从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博物馆数量,体育场馆数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绍兴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绍兴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绍兴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 (1) 第二节绍兴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绍兴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现状统计 (3) 三、绍兴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占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比重统计 (3) 四、绍兴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绍兴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绍兴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同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绍兴市博物馆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绍兴市博物馆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博物馆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绍兴市博物馆数量占全国博物馆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绍兴市博物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绍兴市博物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博物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摘要)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一、有利因素 1、本地消费拉动潜力巨大 2、外部市场前景广阔 3、产业升级支撑 4、技术创新支持 5、文化积淀深厚 二、不足和制约 1、产业发展认识相对滞后 2、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 3、创意人才严重缺乏 4、市场主体发育不良 5、产业链不完整 6、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7、融资渠道不畅 客观分析了产业发展的基础状况后,政府就需要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明确发展方向、构建政策保障体系,并发挥好参与产业发展的各方的作用。 一、明确发展方向

1、印刷出版业。 2、动漫游戏业。 3、创意设计业。 4、文化旅游业。 5、文化产品制造业。 6、工艺美术业。 7、演艺娱乐业 8、教育培训业 9、版权贸易业。 二、强化组织保障,形成推进合力 各政府部门要确定各自在宏观规划、产业引导、具体措施等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创新服务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三、制定系统化的扶持政策 1、培育和吸引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2、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 3、发挥园区和市场的产业集聚作用 4、鼓励创新和内容生产 5、扶持渠道建设、鼓励居民消费 6、加大财税扶持 7、加快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建设 8、系统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鼓励版权交易 四、发挥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纽带作用,培育现代市场体系。

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常州已将“文化产业更快发展”作为经济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主要方面之一,并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成为支柱产业。实现上述目标,从现有基础来看,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制约: 一、有利因素 1、本地消费拉动潜力巨大 2012年,全市人均GDP85036元,折算为13471美元,在江苏列第4位。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3706元、16766元,同比均增长13%左右。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居民文化消费占比约为15%~18%。如果取下限15%估算,全市文化消费将超过500亿,所以,仅从本地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来看,其增长潜力巨大。 2、外部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本地消费市场外,2012年,江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这是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中等富裕发展阶段的标志,全国的人均GDP也已经超过5500美元,居民文化服务消费在快速增长,已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消费市场。科技含量高、休闲娱乐性强、引领时尚、彰显个性的文化消费服务必将成为新的需求热点,电影、电视剧市场近几年的繁荣已经佐证了这一规律,在动漫、游戏、音乐、绘画、演出等方面也已经培育了相当规模的爱好和消费群体,这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试卷86分答案

1、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根据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正确 错误 2、当代文化产业是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第二次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说明现代文化产业是非常有道理的 正确 错误 3、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区分 正确 错误 4、十年以前,文化产业只是一个理论界的边缘话题 正确 错误 5、根据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到21%,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 正确 错误 6、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以产业起步为主线,进入了“十二五”时期 正确 错误 7、进入从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后,国民经济从总体上将转向以文化附加值为标志的经济 正确 错误 8、截止2008年,文化产业中的公有资本比例远高于非公有资本 正确 错误 9、文化产业属于夕阳产业

正确 错误 10、2009年7月22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这个过程中,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正确 错误 11、关于文化产业,国内外有统一的概念内涵 正确 错误 12、讲座专家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 正确 错误 13、文化和产业在传统的理解中,是属于相同的社会部门,遵循相似的运行原则 正确 错误 14、知识经济是服务业中从事脑力劳动、以处理知识和信息为工作内容的行业占了主导性作用经济类型 正确 错误 15、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项目研究发现,以人文、文化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 正确 错误 16、传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大众文化发展为标志 正确 错误 17、商业文化和精英文化是没区别的,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来源:中央政府网发布时间:2012-2-7 9:18:5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对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了深刻阐述,明确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创造出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并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 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部署,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中央这一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一)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和工作部署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和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要求,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这是我们党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实现了一个重大突破,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把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部署。2006年,中办、国办下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系统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和扶持政策,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标志着中央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述了发展文化产业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2010年3月,中办、国办转发《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强调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要在继续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2010年7月,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专题进行了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三加快一加强”的文化改革发展总体布局,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国家“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教[2010]81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现行财政财务法规制度,特制定《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反馈。 附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〇一〇年四月三十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坚持“诚实申报、科学管理、公开透明、择优支持”的原则。 第四条财政部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管理、资金分配和拨付,会同宣传文化部门、商务部等确定年度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 第二章支持范围与方式 第五条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 (一)骨干文化企业培育。 (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三)重点文化体制改革转制企业发展。 (四)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五)其他文化产业发展领域。 第六条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

(一) 贷款贴息。对符合支持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实施重点发展项目所实际发生的利息给予补贴,每个项目的贴息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年贴息率最高不超过当年国家规定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补贴额最高不超过实际利息发生额的80%。 (二) 项目补助。对符合支持条件的文化企业以自有资金为主投资的重点发展项目所需资金给予补助。 (三) 补充国家资本金。对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或跨区域整合可适当补充国家资本金。 (四) 绩效奖励。对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按照出口实绩给予奖励。 (五) 保险费补助。对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所必需的财产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费用,凭保险合同、保险费发票等有效凭证,给予适当补助。 (六) 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支持方式。 第七条每年财政部根据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会同宣传文化部门、商务部等确定年度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支持条件和标准、资金管理模式及有关要求等。 第三章申报与管理 第八条申请专项资金的企业必须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文化企业。 (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三)会计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 第九条申请专项资金的企业除需报送专项资金申请文件,并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外,还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申请贷款贴息的,需提供相关银行贷款合同、贷款承诺书等复印件。 (二)申请项目补助的,需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相关合同等复印件。 (三)申请补充国家资本金的,需提供相关经济行为审批文件、企业内部相关经济行为决策文件、中介机构验资报告及审计报告等复印件。 (四)申请绩效奖励的,需提供合同、海外活动的相关原始支付凭证、出口收汇核销单等复印件。 (五)申请保险费用补助的,需提供保险合同、保险费发票等复印件。 第十条企业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补助: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组成要素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我们应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确立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 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我们必须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确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点和规律的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 增强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作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必须面向市场。人民群众是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消费主体,面向市场与面向群众是一致的,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统一的。因此,应学会按照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办文化,研究广大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去占领市场,赢得群众,取得效益,推动文化产业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 增强创新意识。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当前,要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增强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市场竞争力。 增强开放意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领域。我们必须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利用好

[2020年](发展战略)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编

(发展战略)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 见

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根据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产发[2003]38号)和省、市政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建设文化强市的工作目标,就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在“两个率先”中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条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包括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对全面建设文化强市,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二条进一步明确发展苏州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苏州“两个率先”,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紧密结合,与贯彻发展先进文化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与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紧密结合。从苏州文化的实际出发,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

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探索把握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苏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现代高新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总结推广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开拓创新,逐步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第三条苏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全面贯彻实施《苏州市2001-2010年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步伐,努力使我市拥有先进的文化设施、发达的文化产业、一流的文化精品、拔尖的文化人才、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环境、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十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全市GDP的增长速度保持同步增长;文化消费在日常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体现苏州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发展要求,体现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互动,体现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成果融合,体现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协调统一的文化强市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有影响的苏州文化品牌,建立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和销售网络,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通过努力,使苏州文化产业逐步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基本形成优势明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充满活力、繁荣健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着力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养的文化服务体系,逐步使苏州文化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