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务器分类

服务器分类

服务器分类
服务器分类

服务器分类

第一章什么是服务器

从广义上讲,服务器是指网络中能对其它机器提供某些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如果一个PC对外提供ftp服务,也可以叫服务器)。

从狭义上讲,服务器是专指某些高性能计算机,能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相对于普通PC来说,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在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和普通PC有所不同。

服务器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因此也被称为网络的灵魂。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服务器就像是邮局的交换机,而微机、笔记本、PDA、手机等固定或移动的网络终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种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处的电话机。我们与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电话交流、沟通,必须经过交换机,才能到达目标电话;同样如此,网络终端设备如家庭、企业中的微机上网,获取资讯,与外界沟通、娱乐等,也必须经过服务器,因此也可以说是服务器在“组织”和“领导”这些设备。

它是网络上一种为客户端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的计算机,它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将与其相连的硬盘、磁带、打印机、Modem及各种专用通讯设备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站点共享,也能为网络用户提供集中计算、信息发表及数据管理等服务。它的高性能主要体现在高速度的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外部数据吞吐能力等方面。

服务器的构成与微机基本相似,有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它们是针对具体的网络应用特别制定的,因而服务器与微机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很大。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自己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您在进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被黑客窃走密码、损失关键商业数据;如果您在自动取款机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应该考虑在这些设备系统的幕后指挥者——服务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

目前,按照体系架构来区分,服务器主要分为两类

ISC(精简指令集)架构服务器:这是使用RISC芯片并且主要采用UNI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如Sun公司的SPARC、HP公司的PA-RISC、DEC的Alpha芯片、SGI公司的MIPS等。

IA架构服务器:又称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服务器,即通常所讲的PC服务器,它是基于PC机体系结构,使用Intel或与其兼容的处理器芯片的服务器,如联想的万全系列、HP的Netserver系列服务器等。

从当前的网络发展状况看,以“小、巧、稳”为特点的IA架构的PC服务器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从理论定义来看,服务器是网络环境中的高性能计算机,它侦听网络上其它计算机(客户机)提交的服务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为此,服务器必须具有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质量的能力。

但是这样来解释仍然显得较为深奥模糊,其实服务器与个人电脑的功能相类似,均是帮助人类处理信息的工具,只是二者的定位不同,个人电脑(简称为Personal Computer,PC)是为满足个人的多功能需要而设计的,而服务器是为满足众多用户同时在其上处理数据而设计的。而多人如何同时使用同一台服务器呢?这只能通过网络互联,来帮助达到这一共同使用的目的。

我们再来看服务器的功能,服务器可以用来搭建网页服务(我们平常上网所看到的网页页面的数据就是存储在服务器上供人访问的)、邮件服务(我们发的所有电子邮件都需要经过服务器的处理、发送与接收)、文件共享&打印共享服务、数据库服务等。而这所有的应用都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面向的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众多的人,同时处理的是众多的数据。所以服务器与网络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离开了网络,就没有服务器;服务器是为提供服务而生,只有在网络环境下它才有存在的价值。而个人电脑完全可以在单机的情况下完成主人的数据处理任务。

服务器的硬件构成

其实说起来服务器系统的硬件构成与我们平常所接触的电脑有众多的相似之处,主要的硬件构成仍然包含如下几个主要部分:中央处理器、内存、芯片组、I/O总线、I/O设备、电源、机箱和相关软件。这也成了我们选购一台服务器时所主要关注的指标。

整个服务器系统就像一个人,处理器就是服务器的大脑,而各种总线就像是分布与全身肌肉中的神经,芯片组就像是脊髓,而I/O设备就像是通过神经系统支配的人的手、眼睛、耳朵和嘴;而电源系统就像是血液循环系统,它将能量输送到身体的所有地方。

对于一台服务器来讲,服务器的性能设计目标是如何平衡各部分的性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如果一台服务器有每秒处理1000个服务请求的能力,但网卡只能接受200个请求,而硬盘只能负担150个,而各种总线的负载能力仅能承担100个请求的话,那这台服务器得处理能力只能是100个请求/秒,有超过80%的处理器计算能力浪费了。

所以设计一个好服务器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平衡各方面的性能,使得各部分配合得当,并能够充分发挥能力。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衡量服务器是否达到了其设计目的:R:Reliability——可靠性;A:Availability——可用性;S:Scalability——可扩展性;U:Usability——易用性; M:Manageability——可管理性,即服务器的RASUM衡量标准。

由于服务器在网络中提供服务,那么这个服务的质量对承担多种应用的网络计算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承担这个服务的计算机硬件必须有能力保障服务质量。这个服务首先要有一定的容量,能响应单位时间内合理数量的服务器请求,同时这个服务对单个服务请求的响应时间要尽量快,还有这个服务要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一直存在。

如果一个WEB服务器只能在1分钟里处理1个主页请求,1个以外的其他请求必须排队等待,而这一个请求必须要3分钟才能处理完,同时这个WEB服务器在1个小时以前可以访问到,但一个小时以后却连接不上了,这种WEB服务器在现在的Internet计算环境里是无法想象的。

现在的WEB服务器必须能够同时处理上千个访问,同时每个访问的响应时间要短,而且这个WEB服务器不能停机,否则这个WEB服务器就会造成访问用户的流失。

为达到上面的要求,作为服务器硬件必须具备如下的特点:性能,使服务器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相当数量的服务器请求并保证每个服务的响应时间;可靠性,使得服务器能够不停机;可扩展性,使服务器能够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不断提升性能。因此我们说不能把一台普通的PC作为服务器来使用,因为,PC远远达不到上面的要求。这样我们在服务器的概念上又加上一点就是服务器必须具有承担服务并保障服务质量的能力。这也是区别低价服务器和PC的差异的主要方面。

在信息系统中,服务器主要应用于数据库和Web服务,而PC主要应用于桌面计算和网络终端,设计根本出发点的差异决定了服务器应该具备比PC更可靠的持续运行能力、更强大的存储能力和网络通信能力、更快捷的故障恢复功能和更广阔的扩展空间,同时,对数据相当敏感的应用还要求服务器提供数据备份功能。而PC机在设计上则更加重视人机接口的易用性、图像和3D处理能力及其他多媒体性能。

服务器与PC的对比

服务器既然是一种高性能的计算机,它的构成肯定就与我们平常所用的电脑(PC)有很多相似之处,诸如有CPU(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各种总线等等,只不过它是能够提供各种共享服务(网络、Web应用、数据库、文件、打印等)以及其他方面的高性能应用,它的高性能主要体现在高速度的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外部数据吞吐能力等方面,是网络的中枢和信息化的核心。由于服务器是针对具体的网络应用特别制定的,因而服务器又与微机(普通PC)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而最大的差异就是在多用户多任务环境下的可靠性上。用PC机当作服务器的用户一定都曾经历过突然的停机、意外的网络中断、不时的丢失存储数据等事件,这都是因为PC机的设计制造从来没有保证过多用户多任务环境下的可靠性,而一旦发生严重故障,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将是难以预料的。但一台服务器所面对的是整个网络的用户,需要7X24小时不间断工作,所以它必须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为了实现高速以满足众多用户的需求,服务器通过采用对称多处理器(SMP)安装、插入大量的高速内存来保证工作。它的主板可以同时安装几个甚至几十、上百个CPU(服务器所用CPU也不是普通的CPU,是厂商专门为服务器开发生产的)。内存方面当然也不一样,无论在内存容量,还是性能、技术等方面都有根本的不同。另外,服务器为了保证足够的安全性,还采用了大量普通电脑没有的技术,如冗余技术、系统备份、在线诊断技术、故障预报警技术、内存纠错技术、热插拔技术和远程诊断技术等等,使绝大多数故障能够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得到及时的修复,具有极强的可管理性(manability)。

通常,从所采用的CPU(中央处理器)来看,我们把服务器主要分为两类构架:

一部分是IA(Intel Architecture,Intel架构)架构服务器,又称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集)架构服务器,即通常我们所讲的PC服务器,它是基于PC机体系结构,使用Intel或与其兼容的处理器芯片的服务器,如联想的万全系列服务器,HP公司的Netserver系列服务器等。这类以"小、巧、稳"为特点的IA架构服务器凭借可靠的性能、低廉的价格,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互联网和局域网内更多的完成文件服务、打印服务、通讯服务、WEB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数据库服务、应用服务等主要应用,一般应用在中小公司机构或大企业的分支机构。目前在IA架构的服务器中全部采用Intel(英特尔)公司生产的CPU,从Intel生产CPU的历史来看,可以划分成两大系列:早期的80x86系列及现在的Pentium系列。早期的80x86系列可以包括:8088、8086、80286、80386、80486。自80486之后,Intel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了重新命名,并进行注册,因此80486以后的产品形成了Pentium(奔腾)系列的CPU。Pentium系列的CPU目前包括:Pentium、Pentium MMX、Pentium Pro、PII、PII Xeon(至强)、PIII、PIII Xeon、P4 Xeon、Celeron2(赛扬)等。

另一部分是比IA服务器性能更高的服务器,即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简指令集)架构服务器,这种RISC型号的CPU一般来讲在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脑中是根本看不到的,它完全采用了与普通CPU不同的结构。使用RISC芯片并且主要采用UNI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如Sun公司的SPARC、HP(惠普)公司的PA-RISC、DEC公司的Alpha芯片、SGI公司的MIPS等等。这类服务器通常价格都很昂贵,一般应用在证券、银行、邮电、保险等大公司大企业,作为网络的中枢神经,提供高性能的数据等各种服务。

目前,服务器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国外有IBM、HP(惠普)、DELL(戴尔)、SUN等著名厂商,国内有联想、浪潮、曙光等一线厂商都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器产品,满足不同的用户的需求。

服务器(SERVER)发展到今天,适应各种不同功能、不同环境的服务器不断地出现,分类标准也多种多样。

服务器分类

1. 按服务器的处理器架构(也就是服务器CPU所采用的指令系统)划分为以下三类:

(1)CISC架构服务器

(2)RISC架构服务器

(3)VLIW架构服务器

2. 按应用层次划分为以下四类:

(1)入门级服务器

(2)工作组级服务器

(3)部门级服务器

(4)企业级服务器

3. 按服务器按用途划分为两类:

(1)通用型服务器

(2)专用型服务器

4. 按服务器的机箱结构来划分,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类:

(1)台式服务器

(2)机架式服务器

(3)机柜式服务器

(4)刀片式服务器

名词解释

1.按处理器架构分类

CISC架构服务器

CISC的英文全称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即“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从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CISC指令集方式。早期的桌面软件是按CISC设计的,并一直沿续到现在,所以,微处理器(CPU)厂商一直在走CISC的发展道路,包括Intel、AMD,还有其他一些现在已经更名的厂商,如TI(德州仪器)、Cyrix以及VIA(威盛)等。在CISC微处理器中,程序的各条指令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每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也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顺序执行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但计算机各部分的利用率不高,执行速度慢。CISC架构的服务器主要以IA-32架构(Intel Architecture,英特尔架构)为主,而且多数为中低档服务器所采用。

如果企业的应用都是基于NT平台的应用,那么服务器的选择基本上就定位于IA架构(CISC架构)的服务器。如果企业的应用主要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那么服务器的选择也是基于IA结构的服务器。如果应用必须是基于Solaris的,那么服务器只能选择SUN服务器。如果应用基于AIX(IBM的Unix操作系统)的,那么只能选择IBM Unix服务器(RISC 架构服务器)。

RISC架构服务器

RISC的英文全称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中文即“精简指令集”,它的指令系统相对简单,它只要求硬件执行很有限且最常用的那部分指令,大部分复杂的操作则使用成熟的编译技术,由简单指令合成。目前在中高档服务器中普遍采用这一指令系统的CPU,特别是高档服务器全都采用RISC指令系统的CPU。在中高档服务器中采用RISC指令的CPU主要有Compaq(康柏,即新惠普)公司的Alpha、HP公司的PA-RISC、IBM公司的Power PC、MIPS公司的MIPS和SUN公司的Spare。

VLIW架构服务器

VLIW是英文“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超长指令集架构”,VLIW架构采用了先进的EPIC(清晰并行指令)设计,我们也把这种构架叫做“IA-64架构”。每时钟周期例如IA-64可运行20条指令,而CISC通常只能运行1-3条指令,RISC能运行4条指令,可见VLIW要比CISC和RISC强大的多。VLIW的最大优点是简化了处理器的结构,删除了处理器内部许多复杂的控制电路,这些电路通常是超标量芯片(CISC和RISC)协调并行工作时必须使用的,VLIW的结构简单,也能够使其芯片制造成本降低,价格低廉,能耗少,而且性能也要比超标量芯片高得多。目前基于这种指令架构的微处理器主要有Intel 的IA-64和AMD的x86-64两种。

2.按应用层分类

工作组级服务器

工作组级服务器一般支持1至2个PⅢ处理器或单颗P4(奔腾4)处理器,可支持大容

量的ECC(一种内存技术,多用于服务器内存)内存,功能全面。可管理性强、且易于维护,具备了小型服务器所必备的各种特性,如采用SCSI(一种总线接口技术)总线的I/O(输入/输出)系统,SMP对称多处理器结构、可选装RAID、热插拔硬盘、热插拔电源等,具有高可用性特性。适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Web、Mail等服务,也能够用于学校等教育部门的数字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的建设等。

如联想针对工作组以及其他小型应用环境推出的万全T200,使用一块Intel?Xeon 2.4GHz处理器,标准配置为256MB内存,配备了4个120G 7200转SATA(串行ATA接口,一种新的硬盘接口)硬盘,外插4口SATA RAID卡。可以提供多种RAID方式。

通常情况下,如果应用不复杂,例如没有大型的数据库需要管理,那么采用工作组级服务器就可以满足要求。目前,国产服务器的质量已与国外著名品牌相差无几,特别是在中低端产品上,国产品牌的性价比具有更大的优势,中小企业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国内品牌的产品。此外,HP等大厂商甚至推出了专门为中小企业定制的服务器。但个别企业如果业务比较复杂,数据流量比较多,而且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选择部门级和企业级的服务器来作为其关键任务服务器。目前HP、DELL、IBM、浪潮都是较不错的品牌。

部门级服务器

部门级服务器通常可以支持2至4个PⅢ Xeon(至强)处理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首先,集成了大量的监测及管理电路,具有全面的服务器管理能力,可监测如温度、电压、风扇、机箱等状态参数。此外,结合服务器管理软件,可以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服务器的工作状况。同时,大多数部门级服务器具有优良的系统扩展性,当用户在业务量迅速增大时能够及时在线升级系统,可保护用户的投资。目前,部门级服务器是企业网络中分散的各基层数据采集单位与最高层数据中心保持顺利连通的必要环节。适合中型企业(如金融、邮电等行业)作为数据中心、Web站点等应用。

例如,方正的部门级服务器——圆明MT100,其标准配置为256MB内存(最大可以扩充至8GB的内存),使用一颗 1.8GHz的Xeon处理器(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扩充为双Xeon2.2GHz)。同时,通过板载芯片实现了对Ultra 320硬盘的支持,而且提供了4个热插拔硬盘舱。

企业级服务器

企业级服务器属于高档服务器,普遍可支持4至8个PIII Xeon(至强)或P4 Xeon(至强)处理器,拥有独立的双PCI通道和内存扩展板设计,具有高内存带宽,大容量热插拔硬盘和热插拔电源,具有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这类产品具有高度的容错能力、优异的扩展性能和系统性能、极长的系统连续运行时间,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用户的投资。可作为大型企业级网络的数据库服务器。

目前,企业级服务器主要适用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高处理速度和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大型企业和重要行业(如金融、证券、交通、邮电、通信等行业),可用于提供ERP(企业资源配置)、电子商务、OA(办公自动化)等服务。如Dell的PowerEdge 4600服务器,标准配置为2.4GHz Intel Xeon处理器,最大支持12GB的内存。此外,采用了Server Works GC-HE芯片组,支持2至4路Xeon处理器。集成了RAID控制器并配备了128MB缓存,可以为用户提供0、1、5、10四个级别的RAID,最大可以支持10个热插拔硬盘并提供730GB的磁盘存储空间。

由于是面向企业级应用,所在在可维护性以及冗余性能上有其独到的地方,例如配备了7个PCI-X插槽(其中6个支持热插拔),而且不需任何工具即可对冗余风扇、电源以及PCI-X 进行安装和更换。

3.按用途分类

专用型服务器

专用型(或称“功能型”)服务器是专门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功能专门设计的服务器。在某些方面与通用型服务器不同。如光盘镜像服务器主要是用来存放光盘镜像文件的,在服务器性能上也就需要具有相应的功能与之相适应。光盘镜像服务器需要配备大容量、高速的硬盘以及光盘镜像软件。FTP服务器主要用于在网上(包括Intranet和Internet)进行文件传输,这就要求服务器在硬盘稳定性、存取速度、I/O(输入/输出)带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E-mail服务器则主要是要求服务器配置高速宽带上网工具,硬盘容量要大等。这些功能型的服务器的性能要求比较低,因为它只需要满足某些需要的功能应用即可,所以结构比较简单,采用单CPU结构即可;在稳定性、扩展性等方面要求不高,价格也便宜许多,相当于2台左右的高性能计算机价格。HP的一款Web服务器HP access server,它采用的是PIII1.13Gbit/s左右的CPU,内存标准配置也只有128MB/256MB,与一台性能较好的普通计算机差不多,但在某些方它还是具有PC机无可替代的优势。

通用型服务器

通用型服务器是没有为某种特殊服务专门设计的、可以提供各种服务功能的服务器,当前大多数服务器是通用型服务器。这类服务器因为不是专为某一功能而设计,所以在设计时就要兼顾多方面的应用需要,服务器的结构就相对较为复杂,而且要求性能较高,当然在价格上也就更贵些。

4.按机箱结构分类

刀片式服务器

刀片式服务器是一种HAHD(High Availability High 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服务器平台,是专门为特殊应用行业和高密度计算机环境设计的,其中每一块“刀片”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母板,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母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过可以使用系统软件将这些母板集合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连接起来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可以共享资源,为相同的用户群服务。当前市场上的刀片式服务器有两大类:一类主要为电信行业设计,接口标准和尺寸规格符合PICMG(PCI Industrial Computer Manufacturer's Group)1.x或2.x,未来还将推出符合PICMG 3.x 的产品,采用相同标准的不同厂商的刀片和机柜在理论上可以互相兼容;另一类为通用计算设计,接口上可能采用了上述标准或厂商标准,但尺寸规格是厂商自定,注重性能价格比,目前属于这一类的产品居多。刀片式服务器目前最适合群集计算和IxP提供互联网服务。

台式服务器

台式服务器也称为“塔式服务器”。有的台式服务器采用大小与普通立式计算机大致相当的机箱,有的采用大容量的机箱,像个硕大的柜子。低档服务器由于功能较弱,整个服务器的内部结构比较简单,所以机箱不大,都采用台式机箱结构。这里所介绍的台式不是平时普通计算机中的台式,立式机箱也属于台式机范围,目前这类服务器在整个服务器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机柜式服务器

在一些高档企业服务器中由于内部结构复杂,内部设备较多,有的还具有许多不同的设备单元或几个服务器都放在一个机柜中,这种服务器就是机柜式服务器。

对于证券、银行、邮电等重要企业,则应采用具有完备的故障自修复能力的系统,关键部件应采用冗余措施,对于关键业务使用的服务器也可以采用双机热备份高可用系统或者是高性能计算机,这样的系统可用性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第四章服务器选购必须了解的十大术语解释

购买服务器,我们需要知道服务器相关的知道。就象我们从小学开始学认字一样,有一些规范性的知识必须了解,那就是术语。一位网友整理了服务器相关的十大术语,摘录如下:

1.企业(Enterprise)

指任何大中小型公司(或者非赢利组织以及政府机关)。一般地,我们更频繁的使用"企业",主要因为它比商业组织或公司所包含的意义更加广泛。

2.底价(Base Price)

起始价格(“...元起”),基本上比拥有服务器的最终费用低许多。例如,IBM的xSeries 365有一款底价为$15,999的4路机架优化式Xeon服务器。标配二个处理器,升级到四个需要增加$11,498;这还不包括操作系统在内,Windows 2003企业版要再花$3,209;内存标配2 GB,要升级到32 GB,又得再花$28,788;六个热交换硬盘,再加上一套最便宜的键盘和显示器,最后的价格是$65,930.95,大约是底价的四倍。当然,企业也可以选择较为便宜的Linux操作系统,或者选装较便宜的选件,但是无论怎样,为一款起价$10,000的服务器,再增加大约$10,000的选件是最平常不过的。

3.入门级(Entry-Level)

光秃秃的最简单配置--在某种意义上,几乎不能称之为一台服务器。举例来说,Dell 将它的PowerEdge 400 SC描述为一台超值的入门级服务器,起价$349的“面向小型公司的超值服务器”,是“那些比较在意费用,出于简单的IT需求而初次购买服务器的用户的理想选择。”换句话说,这款服务器上不需要再添加什么费用,其实是因为它没有值得添加的地方。这款产品被描述为"易于安装,运行和故障修理"--没有多少可以在上面运行的业务,当然不可能出太多的毛病。(它能作为一台少于10个使用者的文件/打印服务器,但是这是普通PC也能够具有的能力。)

4.关键业务(Mission Critical)

大多数运行关键业务(Mission Critical)的企业,最担心的不是硬件损坏带来的金钱上的损失,而是因某个业务异常停止工作给企业的生产、运作、安全乃至企业的客户带来的无法估量的经济和名誉损失。

从高端的银行证券、医院、钢铁制造业、交通管制中心、国防警务,到中低端的大型超市、常规交通,处处可见对高可用系统(Hight Availablilty System,下简称HA系统)的迫切需求。为企业提供关键业务解决方案的IT供应商们(如IBM、HP等)都有结合自己硬件环境的整体方案,提供给需要HA系统的客户。

这些方案绝大多数基于RISC Unix系统及高端存储平台。无论是这些方案中产品及服务采购,还是后期维护费用,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Intel架构的服务器(IA32)一直因其低性能、低扩展性、低可靠性的印象而不被需要运行关键业务的企业考虑和接受。但随着Intel公司近几年在IA平台上的大力拓展,及IBM、HP、DELL等公司的大规模跟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并接受基于IA平台的廉价PC服务器,用来替代原有昂贵的RISC服务器。原有的HA方案供应商们也相继在PC服务器平台上展开HA产品和方案的激烈角逐。

5.数据中心(Data Center)

服务器机房的一个专业术语,现在社会上给予最多的叫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不过据

说实力强盛的广东电信IDC有更名为DC的念头,是否更名或更名后会对IDC世界产生什么影响,还得时刻关注太平洋服务器频道的相关报道。

6.向外扩展(Scale-Out)

目前服务器的体系结构分为两大阵营,一边是代表集中式计算的以主机或机箱式为主的Scale up阵营,另一边则是代表分布式计算的Scale out阵营。Scale up式服务器是靠增加处理器来提升运算能力,而Scale out式则是通过增加独立服务器来增加运算能力,不過,这两种服务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向外扩充也就是指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增加不同的服务器应用,依靠多部主机协同运算,借负载平衡及容错等功能来提高运算能力及可靠度。

7.向上扩展(Scale-Up)

相对于向外扩充,向上扩充(Scale up)则指企业后端大型服务器增加处理器等运算资源。在以前,当计算机跟不上应用对性能的要求时,人们将会增加服务器运算资源进行升级,这就是scale-up。

分布式计算将不会代替集中式计算——反过来也是如此。基于当前的服务器市场的预测,Gartner估计在“向外扩展”(scale-out)与“向上扩展”(scale-up)这两种体系结构的平衡中,将没有明显的偏移。2003年,IA-32服务器将占所有服务器销售总量的92%;到2007年,仍将保持在大约92%左右。在2003年所销售的IA-32服务器中,85%是低端(不到5000美元)配置,是用于分布式计算的典型的单路和双路配置。这个百分比也将会持续到2007年。从财政收入方面考虑,IA-32服务器占所有服务器收入的退回并封ID%。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在集中式计算与分布式计算之间的清晰的界线已经变得模糊。如今,各个提供商不仅提供用于分布式计算的Unix和Windows平台,还提供用于集中式计算的Unix和Windows平台。甚至传统的集中式计算大型机也正具有分布式计算的性质——如在IBM zSeries服务器上使用Linux和z/VM的虚拟性能,就是其中的证明。

8.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

网格计算是构筑在Internet上的一组新兴技术。网格计算系统一般由网格硬件、网格操作系统、网格界面、网格应用4层基本结构组成,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和开放性标准。网格计算一直是这几年的热点,这种将网络上的计算资源随时随地应用起来的设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网格计算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这种计算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的“一张网格”,所以这种计算方式叫网格计算。这样组织起来的“虚拟的超级计算机”有两个优势,一个是数据处理能力超强;另一个是能充分利用网上的闲置处理能力。简单地讲,网格是把整个网络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

虽然目前网格计算还是主要应用于学术与科研界,但越来越多的大型IT机构希望能利用网格计算来完成自身的一些项目。而网格计算应用的开发商们也看准了这个潜在的市场,纷纷加紧推出通过类似公用事业的模式提供网格计算的服务。

9.公用运算(Utility Computing)

公用运算主要提倡一种理想的企业信息架构,让IT服务模仿公用服务的方式进行,就

如同供应水、电、气一样。

在公用运算的架构下,运算服务就像水电一样随时供应,同时可根据不同行业或不同部门的不同需求,随时按照需求提供服务(On demand services),包括自动提供可计算、度量的IT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容量、商业应用程序及网络资源等。使用者可通过內部网络或公共网络登录计算机取得运算资源。计费方式以使用量计算,如CPU的使用秒数、分或是小时。

在理想的状态下,公用运算所提供的服务,会让突发意外逐渐减少;而透过自动预估需求,以及预先建立服务器可侦测不正常设备的能力,随后提出预警,同样可让企业提高对于软硬件的使用效率。

10.总拥有成本(TCO)

TCO指拥有一台服务器的真实费用,包括它的管理,电源,配件,修理和时间花费等。理论上,进行服务器购买的时候,TCO是一项真正值得考虑的概念。实际上,甚至那些明显最昂贵的厂商也宣称它的产品能够通过某种方案减少TCO。

第五章服务器CPU

服务器CPU,顾名思义,就是在服务器上使用的CPU(Center Process Unit中央处理器)。我们知道,服务器是网络中的重要设备,要接受少至几十人、多至成千上万人的访问,因此对服务器具有大数据量的快速吞吐、超强的稳定性、长时间运行等严格要求。所以说CPU是计算机的“大脑”,是衡量服务器性能的首要指标。

目前,服务器的CPU仍按CPU的指令系统来区分,通常分为CISC型CPU和RISC型CPU 两类,后来又出现了一种64位的VLIM(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超长指令集架构)指令系统的CPU。

一、CISC型CPU

CISC是英文“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复杂指令集”,它是指英特尔生产的x86(intel CPU的一种命名规范)系列CPU及其兼容CPU(其他厂商如AMD,VIA等生产的CPU),它基于PC机(个人电脑)体系结构。这种CPU一般都是32位的结构,所以我们也把它成为IA-32 CPU。(IA: Intel Architecture,Intel架构)。CISC型CPU目前主要有intel的服务器CPU和AMD的服务器CPU两类。

(1)intel的服务器CPU

(2)AMD的服务器CPU

二、RISC型CPU

RISC是英文“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精简指令集”。它是在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指令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人对CISC机进行测试表明,各种指令的使用频度相当悬殊,最常使用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指令,它们仅占指令总数的20%,但在程序中出现的频度却占80%。复杂的指令系统必然增加微处理器的复杂性,使处理器的研制时间长,成本高。并且复杂指令需要复杂的操作,必然会降低计算机的速度。基于上述原因,20世纪80年代RISC型CPU诞生了,相对于CISC 型CPU ,RISC型CPU不仅精简了指令系统,还采用了一种叫做“超标量和超流水线结构”,大大增加了并行处理能力(并行处理并行处理是指一台服务器有多个CPU同时处理。并行处理能够大大提升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能力。部门级、企业级的服务器应支持CPU并行处理技术)。也就是说,架构在同等频率下,采用RISC架构的CPU比CISC架构的CPU性能高很多,这是由CPU的技术特征决定的。目前在中高档服务器中普遍采用这一指令系统的CPU,特别是高档服务器全都采用RISC指令系统的CPU。RISC指令系统更加适合高档服务器的操作系统UNIX,现在Linux也属于类似UNIX的操作系统。RISC型CPU与Intel和AMD的CPU在软件和硬件上都不兼容。

目前,在中高档服务器中采用RISC指令的CPU主要有以下几类:

(1)PowerPC处理器

(2)SPARC处理器

(3)PA-RISC处理器

(4)MIPS处理器

(5)Alpha处理器

从当前的服务器发展状况看,以“小、巧、稳”为特点的IA架构(CISC架构)的PC 服务器凭借可靠的性能、低廉的价格,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互联网和局域网领域,用于文件服务、打印服务、通讯服务、Web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数据库服务、应用服务等用

途。

最后值得注意的一点,虽然CPU是决定服务器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如果没有其他配件的支持和配合,CPU也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性能。

三、CPU的几个技术指标

1.处理器主频

主频,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说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1秒内发生的同步脉冲数)的简称。单位是Hz。它决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主频由过去MHZ 发展到了现在的GHZ(1G=1024M)。通常来讲,在同系列微处理器,主频越高就代表计算机的速度也越快,但对与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它就只能作为一个参数来作参考。另外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仅是CPU 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说到处理器主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外频,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早期的CPU并没有“倍频”这个概念,那时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随着技术的发展,CPU速度越来越快,内存、硬盘等配件逐渐跟不上CPU的速度了,而倍频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使内存等部件仍然工作在相对较低的系统总线频率下,而CPU的主频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外频看作是机器内的一条生产线,而倍频则是生产线的条数,一台机器生产速度的快慢(主频)自然就是生产线的速度(外频)乘以生产线的条数(倍频)了。现在的厂商基本上都已经把倍频锁死,要超频只有从外频下手,通过倍频与外频的搭配来对主板的跳线或在BIOS中设置软超频,从而达到计算机总体性能的部分提升。所以在购买的时候要尽量注意CPU的外频。

2.处理器外频

外频是CPU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兆赫兹)。在早期的电脑中,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等于外频,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对于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来说,两者完全可以不相同,但是外频的意义仍然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大多数的频率都是在外频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的倍数来实现,这个倍数可以是大于1的,也可以是小于1的。

说到处理器外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主频,主频就是CPU的时钟频率;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

在486之前,CPU的主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CPU的主频一般都等于外频。而在486出现以后,由于CPU工作频率不断提高,而PC机的一些其他设备(如插卡、硬盘等)却受到工艺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因此限制了CPU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出现了倍频技术,该技术能够使CPU内部工作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频的目的。倍频技术就是使外部设备可以工作在一个较低外频上,而CPU主频是外频的倍数。

在Pentium时代,CPU的外频一般是60/66MHz,从Pentium Ⅱ 350开始,CPU外频提高到100MHz,目前CPU外频已经达到了200MHz。由于正常情况下外频和内存总线频率相同,所以当CPU外频提高后,与内存之间的交换速度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对提高电脑整体运行速度影响较大。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更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PCI及其他总线的频率。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

3.处理器缓存

缓存(Cache)大小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结构与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简单地讲,缓存就是用来存储一些常用或即将用到的数据或指令,当需要这些数据或指令的时候直接从缓存中读取,这样比到内存甚至硬盘中读取要快得多,能够大幅度提升CPU的处理速度。

所谓处理器缓存,通常指的是二级高速缓存,或外部高速缓存。即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位于CPU和主存储器DRAM(Dynamic RAM)之间的规模较小的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通常由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组成。用来存放那些被CPU频繁使用的数据,以便使CPU不必依赖于速度较慢的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L2高速缓存一直都属于速度极快而价格也相当昂贵的一类内存,称为SRAM(静态RAM),SRAM(Static RAM)是静态存储器的英文缩写。由于SRAM采用了与制作CPU相同的半导体工艺,因此与动态存储器DRAM比较,SRAM的存取速度快,但体积较大,价格很高。

处理器缓存的基本思想是用少量的SRAM作为CPU与DRAM存储系统之间的缓冲区,即Cache系统。80486以及更高档微处理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处理器芯片内集成了SRAM作为Cache,由于这些Cache装在芯片内,因此称为片内Cache。486芯片内Cache的容量通常为8K。高档芯片如Pentium为16KB,Power PC可达32KB。Pentium微处理器进一步改进片内Cache,采用数据和双通道Cache技术,相对而言,片内Cache的容量不大,但是非常灵活、方便,极大地提高了微处理器的性能。片内Cache也称为一级Cache。由于486,586等高档处理器的时钟频率很高,一旦出现一级Cache未命中的情况,性能将明显恶化。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的办法是在处理器芯片之外再加Cache,称为二级Cache。二级Cache实际上是CPU 和主存之间的真正缓冲。由于系统板上的响应时间远低于CPU的速度,如果没有二级Cache 就不可能达到486,586等高档处理器的理想速度。二级Cache的容量通常应比一级Cache 大一个数量级以上。在系统设置中,常要求用户确定二级Cache是否安装及尺寸大小等。二级Cache的大小一般为128KB、256KB或512KB。在486以上档次的微机中,普遍采用256KB 或512KB同步Cache。所谓同步是指Cache和CPU采用了相同的时钟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相对于异步Cache,性能可提高30%以上。

目前,PC及其服务器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是CPU主频越做越高,系统架构越做越先进,而主存DRAM的结构和存取时间改进较慢。因此,缓存(Cache)技术愈显重要,在PC系统中Cache越做越大。广大用户已把Cache做为评价和选购PC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

4.处理器内核

核心(Die)又称为内核,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PU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CPU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

据都由核心执行。各种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逻辑结构,一级缓存、二级缓存、执行单元、指令级单元和总线接口等逻辑单元都会有科学的布局。

为了便于CPU设计、生产、销售的管理,CPU制造商会对各种CPU核心给出相应的代号,这也就是所谓的CPU核心类型。

Intel 处理器内核:

(1)INTEL Itanium 2

McKinley

McKinley核心Itanium 2处理器主频为1Ghz和900Mhz两种,32KB L1缓存,256KB L2缓存和3MB或者1.5MB L3缓存,采用了128bit 400MHz FSB接口,可以提供高达6.4GB/s 的数据传输带宽。相对于Itanium处理器,Itanium 2最大的改变就是将L3缓存整合到了处理器内部,同时做了其它的改进性能比前一代64bit产品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Madison

Madison核心的Itanium 2处理器采用0.13微米制程,运行的128bit 400MHz的前端总线上,可提供高达6.4Gb/s的系统带宽,一级缓存为16KB,二级缓存为256KB,而三级缓存则提供了3MB、4MB、6MB、9MB等多种型号可供选择,频率则从1.3G开始起跳,由于架构与IA32的Xeon处理器完全不同,性能上的提供相当明显。Madison核心的Itanium 2可支持两路以上的SMP,属于高档的Itanium 2 MP系列,目前在Itanium 2中应用最为广泛。

Fanwood

事实上采用Fanwood核心的Itanium 2也是Madison核心的两路SMP演化版本,Fanwood 运行于400MHz前端总线,一级缓存为16KB,二级缓存为256KB,并且也具有最大9MB的三级缓存可供选择,除去不支持两路以上的SMP外和Madison核心完全一致,Fanwood核心的Itanium 2频率从1.40GHz开始起跳,而低电压版本的Fanwood频率则从1GHz开始起跳。

Deerfield

低电压 (LV)版Itanium 2处理器采用Deerfield核心,同样基于0.13微米制程的Madison核心演化而成,但由于核心电压的下降,其时钟频率在1 GHz和 1.4 GHz之间的几个型号可供选择,同时三级缓存也只具有1.5MB和3MB两种规格。不过由于其功耗为62瓦,而且价格也大为降低,因此多采用于低成本系统和密集环境,如刀片服务器等。

(2)INTEL Xeon MP

Gallatin

是XEON MP的核心名称,采用0.13微米制程,前端总线是400MHz,Socket603接口,集成512KB二级缓存,1到4M三级缓存,400FSB,支持最多4个CPU的SMP,支持超线程技术。1.6-2.5G的带1ML3,有5千5百万和6千1百万晶体管二种类型产品,2.0-2.8G的,有2和4M缓存两种,分为5千5百万和1亿2千3百万晶体管产品。

Potomac

支持EM64T基于Potomac核心的Xeon MP,Potomac是Nocona的大缓存,多SMP版本,其采用了0.09微米制程,处具备1MB的二级缓存外,还具备4至8MB的三级缓存,前端总线也由以前的400MHz提升到667MHz,频率则由2.83GHz开始起跳,同时而Potomac可支持四路或八路处理器。其它特性方面类似于Nocona核心的Xeon DP。与Potomac一起发布的还有与其搭配的E8500芯片组,除支持多路SMP外,最大可支持64GB DDR2-400

Registered/ECC内存,并支持内存热插拔、内存RAID、内存映射等技术,并为未来的多核心处理器做好了支持的准备。同时也引入了新一代的PCI Express扩展接口,最大可达28通道,为了实现企业级用户的高可用性,这些接口都支持热插拔。

Cranford

为了让Xeon MP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应用,Intel在Potomac核心的基础上推出了代号为Cranford的简化版新Xeon MP,彻底去除了Potomac核心的三级缓存,看起来更像是支持多路处理的Nocona核心Xeon DP。与Potomac一样,Cranford也使用了667MHz的前端总线、1MB的二级缓存,频率由较高的3.16G开始起跳。

Paxville(双核心)

Paxville是Xeon MP的首款双核心,主要分为7041 2X2MB 3GHz 800FSB,7040 2X2MB 3GHz 667FSB,7030 2X1MB 2.8GHz 800FSB,7020 2X1MB 2.67GHz 667FSB几种型号。

同Pentium D处理器非常的相似,也是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处理器核心封装在一起,每个核心独享2MB或1MB L2缓存,共享800MHz或667MHz的FSB,支持超线程,VT、HT、EM64T、EDbit等技术。这款处理器集成了高达3亿个晶体管,依然采用90nm晶圆生产工艺,而并非英特尔已经应用于桌面处理器的65nm晶圆生产工艺。这款双核Xeon处理器采用了同单核Xeon同样的封装形式,均为604-pin FC-mPGA4(Flip Chip Micro Pin Grid Array),因此可以安装在现有的Xeon平台上。支持此款双核心的芯片组为INTEL E8501。

Tulsa(双核心)

全新企业级Xeon MP双核心处理器Tulsa,是上代“Paxville”核心7000系列的升级型号,最大变化即生产制程从90微米过渡到了65微米。Xeon MP 7100系列全部采用此核心,它是全球Cache数目最大及晶体管数目最多的x86处理器,核心拥有1MB x 2 L2及16MB L3 Cache,因此核心内建了1.328 Billion个晶体管,就算采用现时最精密的65nm处理器制程,Die Size仍然高达435平方毫米。虽然Tulsa双核心频率为高达3.4GHz,但由于65nm 制程已大幅减少晶体管漏电情况,因此其最高功耗只为150W(1.25V工作电压)。产品分为16MB L3版本的7140M(3.4GHz/800MHz FSB/150W)、7140N(3.33GHz/667MHz FSB/150W)、8MB L3版本的7130M(3.2GHz/800MHz FSB/150W)、7130N(3.16GHz/667MHz FSB/150W)及4MB L3版本的7120M(3GHz/800MHz FSB/95W)、7120N(3GHz/667MHz FSB/95W)、7110M(2.60GHz/800MHz FSB/95W)、7100N(2.5GHz/667MHz FSB/95W)。

Tulsa的Cache设计类似现时流动处理器Yonah核的Smart Cache,虽然双核心各自有自己的L2 Cache,但处理器内部内建了Caching FSB Controllor,令双核心可以共享共同的L3 Cache,而且亦可以为双核心各自L2 Cache的数据进行内部交换,并不需要透过外部FSB及北桥作中介,因此Cache的命中率及延迟值都有大幅的改善及效能提升。Tulsa核心亦首次引用3-Load Front Side Bus架构,最高可同时间支持3路高达800MT/s的北桥数据传输管道但需要芯片组的支持,但Tulsa还是可以用于旧有Front Side bus架构的芯片组作向下兼容。

(3)INTEL Xeon

Prestonia

是Xeon处理器的第二代核心,Prestonia同第一代的Foster核心之间的首要区别就是整合的二级缓存容量的差别,前者为512KB,而后者仅为256KB。Prestonia核心处理器也采用了先进的0.13微机制造工艺。但是Prestonia核心最大的优势就是增加了对

Hyper-Threading(超线程)的支持。Hyperthreading早先称为Jackson技术,这是一种多线程(SMT 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技术的扩展,其主要功能就是让处理器在单处理器工作模式下也进行多线程工作(每块处理器可以同时进行一个以上进程的处理)。

Nocona

这是Intel的XEON CPU核心,采用90nm制程,使用800Mhz FSB,具有16KB L1缓存、1MB L2缓存和12KB uOps Trace缓存,同时支持SSE3以及HyperThreading。对应Xeon处理器通过EM64T技术同时支持32位和64位计算,并通过集成DBS(Demand Based Switching,基于需要切换技术)实现增强型SpeedStep技术,可以根据工作负载动态调整处理器运行频率和功耗。

Irwindale

Xeon产品的核心,前端总线、HyperThreadingII、增强型Speedstep、EDB以及EM64T 都和Nocona完全一致。该核心与Nocona核心最大的不同就是二级缓存进一步提升到2MB,频率由3.0G开始起跳,与Pentium 4 600系列处理器的架构有些类似。不过由于二级缓存的加大,工艺也没得得到改进,导致该处理器的功率和发热量均大大高于Nocona,在选购该处理器时散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Allendale(双核心)

这是与Conroe同时发布的Intel Xeon平台双核心处理器的核心类型,其名称来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小城市“Allendale”。Allendale核心于2006年7月27日正式发布,仍然基于全新的Core(酷睿)微架构。Allendale核心的二级缓存机制与Conroe核心相同,但共享式二级缓存被削减至2MB。包括Intel Xeon 3050 (2.13 GHz/2MB L2/FSB1066),Intel Xeon 3040 (1.83 GHz/2MB L2/FSB1066),Allendale核心仍然采用65n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为1.3V左右,封装方式采用PLGA,接口类型仍然是Socket 775,仍然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节能省电技术EIST和64位技术EM64T以及虚拟化技术Intel VT。除了共享式二级缓存被削减到2MB以及二级缓存是8路64Byte而非Conroe核心的16路64Byte之外,Allendale核心与Conroe核心几乎完全一样,可以说就是Conroe核心的简化版。当然由于二级缓存上的差异,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Allendale核心性能会稍逊于Conroe核心。

Conroe(双核心)

Intel Xeon 3000系列的新核心,与Intel Core 2 Duo采用相同的LGA 775针脚,而非Woodcrest所用的LGA 771针脚。Xeon 3000系列处理器运行于1066 MHz系统总线(FSB),内含4 MB共享型二级缓存,支持Intel 64位扩展技术(Intel EM64T),Intel虚拟化技术(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及Enhanced Intel SpeedStep技术,其中包括 Xeon 3060和3070,Intel Xeon 3070 (2.66 GHz/4MB L2/FSB1066),Intel Xeon 3060 (2.40 GHz/4MB L2/FSB1066)。新的Xeon处理器采用了Core核心,与前代的NetBurst相比,在性能和功耗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Dempsey(双核心)

Dempsey是Xeon的双核心版本,型号命名为50xx的双核处理器,包括5030(2x2MB/2.67GHz/667 MHz前端总线/功率95W/DP)、5050(2x2MB/3.00GHz/667MHz前端总线/功率95W/DP)、5060(2x2MB/3.20GHz/前端总线1066 MHz/功率130W/DP)、5063(2x2MB/3.20GHz/前端总线1066 MHz/功率95W/DP)、(5080 2x2MB/3.73 GHz/前端总线

1066 MHz/功率130W/DP)。这些Xeon 50XX系列均为双核心,主频从2.50GHz到3.73GHz,所有处理器采用 65 纳米制造工艺,均支持FB-DIMM内存,英特尔虚拟化技术、超线程(HT)技术、增强型英特尔SpeedStep动态节能技术(其中5063、5060不支持)、英特尔64位内存扩展技术、英特尔病毒防护技术。这些处理器均配置了4MB L2缓存,其中每个核心独享2MB L2缓存,其前端总线为1066MHz或者667MHz,可以提供8.5GB/s或者5.3GB/s的传输带宽。采用65nm工艺的双核心Xeon Dempsey使用LGA771接口。与此50XX系列配合的芯片组为INTEL 5000X,5000P,5000Z,5000V。

WoodCrest(双核心)

这是XEON采用Core微架构的服务器级双核心处理器,WoodCrest核心处理器包括Xeon 5110(1.6GHz/4MB L2/1066MHz FSB)、Xeon 5120(1.86GHz/4MB L2/1066MHz FSB)、Xeon 5130(2GHz/4MB L2/1333MHz FSB)、Xeon 5140(2.33GHz/4MB L2/1333MHz FSB)、Xeon 5150(2.66GHz/4MB L2/1333MHz FSB)及最高型号Xeon 5160(3GHz/4MB L2/1333MHz FSB),采用LGA 771处理器接口,全线最高功耗只有80W,对比上代Dempsey核心最高功耗可高达130W有着明显的改善,支持Intel EM64T、Intel Execute Disable Bit、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功能,而Demand-Based Switching功能则只提供于Xeon 5140或以上的型号。另有一款低功耗产品XEON 5148 LV,频率为2.33GHz/4MB L2 Cache/1333MHz FSB,但最高功耗只有40W,是正常型号的一半,并完全支持援Intel EM64T、Intel Execute Disable Bit、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功能及Demand-Based Switching功能。与此51XX系列配合的芯片组为INTEL 5000X,5000P,5000Z,5000V。

Clovertown(四核心)

英特尔四核心至强代号为Clovertown,采用65nm制程,同样基于新的Core微架构。Clovertown并非是在一个晶片(DIE)上集成全部四颗核心,而是将两个独立的双核心Woodcrest Xeon DP 5100晶片封装在一起而来。Clovertown被命名为Xeon DP 5300系列,并且在型号前加入功耗级别显示,如X代表高性能且TDP(热设计功耗)为120W、E代表主流级别且TDP约80W、L代表低电压版且TDP仅50W。。Clovertown核心基本上是把两颗WoodCrest核心封装在一起。Clovertown采用1066 FSB,拥有2×4MB二级缓存,该系列处理器家族共有4个成员:X5355,E5345,E5320和E5310,其核心频率分别为2.66GHz,2.33GHz,1.86GHz和1.60GHz,其中Xeon DP X5355和E5345型号支持1333MHz前端总线,而Xeon DP E5320和E5310则支持1066MHz前端总线。以上四款处理器均具有8MB二级缓存。这种处理器同样采用LGA 771接口,所以并不需要新的芯片组支持,升级非常方便。S5000V、S5000X 和S5000P等现有芯片组都支持Clovertown,对应的的主板型号则分别是S5000VSA、S5000XVN 和S5000PSL。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特定批号的这些主板才可以使用Clovertown,不是所有,同时对BIOS进行更新也是非常必要的。

(4)INTEL Pentium D

SmithField(双核心)

是Intel双核心构架CPU,Pentium D处理器继续沿用Prescott架构及90nm生产技术生产。Pentium D内核实际上由两个独立的Prescott核心组成,每个核心拥有独立的1MB L2缓存及执行单元,两个核心加起来一共拥有2MB,但由于处理器中的两个核心都拥有独立的缓存,因此必须保正每个二级缓存当中的信息完全一致,否则就会出现运算错误。

由于采用Prescott内核,具备双份的12K micro-ops L1指令快取及16KB L1数据快取,同時也具备双份1MB L2快缓存。支持800MHz FSB、SSE3指令集、EM64T技术、Execute Disable

Bit防毒安全技术。值得一提的是,Pentium D处理器将不支持Hyper-Threading技术。

Presler(双核心)

在命名方式上,基于Presler核心的新产品将采用Pentium D 9XX的新命名方式,以用来和90nm制程的Smithfield核心版本区分开来,并仍将使用LGA 775封装。Presler核心是将两个CedarMill核心封装在一起。与上一代Smithfield核心相比,Presler最大的改进是采用65nm制程,这一代产品晶体管材质较上一代并无太大变化。除了制程方面的改进,Intel Pentium D 9xx系列处理器还增加对于VT技术的支持。Presler核心是针对地Pentium D和Pentium XE所定制的双核架构。Presler暂时还没有完全抛弃Netburst架构,不过已经引入了不少移动产品方面的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性能功耗比。目前Presler核心已知的特性包括拥有4MB的L2 Cache(每个处理器核心2MB),EIST、EM64T、EDB、Hyper-Treading 等技术。

(5)INTEL Pentium 4

Northwood

这是目前主流的Pentium 4和赛扬所采用的核心,其与Willamette核心最大的改进是采用了0.13um制造工艺,并都采用Socket 478接口,核心电压1.5V左右,二级缓存分别为128KB(赛扬)和512KB(Pentium 4),前端总线频率分别为400/533/800MHz(赛扬都只有400MHz),主频范围分别为2.0GHz到2.8GHz(赛扬),1.6GHz到2.6GHz(400MHz FSB Pentium 4),2.26GHz到3.06GHz(533MHz FSB Pentium 4)和2.4GHz到3.4GHz(800MHz FSB Pentium 4),并且3.06GHz Pentium 4和所有的800MHz Pentium 4都支持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封装方式采用PPGA FC-PGA2和PPGA。按照Intel的规划,Northwood核心会很快被Prescott核心所取代。

Prescott

这是Intel最新的P4 CPU核心,目前还只有Pentium 4而没有低端的赛扬采用,其与Northwood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0.09um制造工艺和更多的流水线结构,初期采用Socket 478接口,以后会全部转到LGA 775接口,核心电压1.25-1.525V,前端总线频率为533MHz(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和800MHz(支持超线程技术),主频分别为533MHz FSB的2.4GHz和2.8GHz 以及800MHz FSB的2.8GHz、3.0GHz、3.2GHz和3.4GHz,其与Northwood相比,其L1 数据缓存从8KB增加到16KB,而L2缓存则从512KB增加到1MB,封装方式采用PPGA。按照Intel 的规划,Prescott核心会很快取代Northwood核心并且很快就会推出Prescott核心533MHz FSB的赛扬。

Prescott 2M

Prescott 2M是Intel在台式机上使用的核心,与Prescott不同,Prescott 2M支持EM64T技术,也就说可以使用超过4G内存,属于64位CPU,这是Intel第一款使用64位技术的台式机CPU。Prescott 2M核心使用90nm制造工艺,集成2M二级缓存,800或者1066MHz 前端总线。目前来说P4的6系列和P4EE CPU使用Prescott 2M核心。Prescott 2M本身的性能并不是特别出众,不过由于集成了大容量二级缓存和使用较高的频率,性能仍然有提升。此外Prescott 2M核心支持增强型IntelSpeedStep技术 (EIST),这技术完全与英特尔的移动处理器中节能机制一样,它可以让Pentium 4 6系列处理器在低负载的时候降低工作频率,这样可以明显降低它们在运行时的工作热量及功耗。

Ceder Mill

服务器RAID知识介绍

服务器RAID知识介绍 第一章RAID知识介绍 RAID的全称是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于1987年由美国Berkeley 大学的两名工程师提出的RAID出现的,最初目的是将多个容量较小的廉价硬盘合并成为一个大容量的“逻辑盘”或磁盘阵列,实现提高硬盘容量和性能的功能。 随着RAID技术的逐渐普及应用,RAID技术的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在,RAID从最初的RAID0-RAID5,又增加了RAID0+1和RAID0+5等不同的阵列组合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实现不同的功能,扩大硬盘容量,提供数据冗余,或者是大幅度提高硬盘系统的I/0吞吐能力。 RAID技术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通过对硬盘上的数据进行条带化,实现对数据成块存取,减少硬盘的机械寻道时间,提高数据存取速度。 第二、通过对一阵列中的几块硬盘同时读取,减少硬盘的机械寻道时间,提高数据存取速度。 第三、通过镜像或者存储奇偶校验信息的方式,实现对数据的冗余保护。 经常应用的RAID阵列主要分为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0+1。 1.1 RAID0:条带化 RAID 0 也叫条带化,它将数据象条带一样写到多个磁盘上,这些条带也叫做“块”。条带化实现了可以同时访问多个磁盘上的数据,平衡I/O负载,加大了数据存储空间和加快了数据访问速度。 RAID 0是唯一的一个没有冗余功能的RAID技术,但RAID0 的实现成本低。如果阵列中有一个盘出现故障,则阵列中的所有数据都会丢失。如要恢复RAID 0,只有换掉坏的硬盘,从备份设备中恢复数据到所有的硬盘中。 硬件和软件都可以实现RAID0。实现RAID0最少用2个硬盘。对系统而言,数据是采用分布 方式存储在所有的硬盘上,当某一个硬盘出现故障时数据会全部丢失。RAID 0 能提供很高的 硬盘I/O性能,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两种方式实现。 1.2 RAID1 也被称为磁盘镜像。系统将数据同时重复的写入两个硬盘,但是在操作系统中表现为一个逻辑盘。所以如果一个硬盘发生了故障,另一个硬盘中仍然保留了一份完整的数据,系统仍然可以照常工作。系统可以同时从两个硬盘读取数据,所以会提高硬盘读的速度;但由于在系统写数据需要重复一次,所以会影响系统写数据的速度。硬盘容量的利用率只有50%。 1.3 RAID0+1 对RAID0阵列做镜像。这是一种Dual Level RAID,也有人称之为RAID level 10。是两组硬盘先做RAID0,组成两颗大容量的逻辑硬盘,再互相为“镜像”。在每次写入数据,磁盘阵列控制器会将资料同时写入该两组“大容量数组硬盘组”内。 同RAID level 1 一样,虽然其硬盘使用率亦只有50%,但它却是最具高效率的规划方式。 1.4 RAID5 是在RAID3和RAID4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它继承了它们的数据冗余和条带化的特点,并将数据校验信息均匀保存在阵列中的所有硬盘上。系统可以对阵列中所有的硬盘同时读写,减少了由硬盘机械系统引起的时间延迟,提高了磁盘系统的I/O能力;当阵列中的一块硬盘仿生故障,系统可以使用保存在其它硬盘上的奇偶校验信息恢复故障硬盘的数据,继续进行正常工作。

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哪几种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哪几种分类 目前操作系统种类繁多,关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又分为哪几种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哪些分类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哪些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分类一 根据操作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对作业处理方式来考虑,可分为批处理系统(MVX、DOS/VSE)、分时系统(WINDOWS、UNIX、XENIX、Mac OS)、实时系统(iEMX、VRTX、RTOS,RT Linux); 计算机操作系统分类二 根据所支持的用户数目,可分为单用户(MSDOS、OS/2)、多用户系统(UNIX、MVS、Windows); 计算机操作系统分类三

根据硬件结构,可分为网络操作系统(Netware、Windows NT、OS/2 warp)、分布式系统(Amoeba)、多媒体系统(Amiga)等。 操作系统的五大类型是: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扩展资料:常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简介 CP/M CP/M其实就是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享有指挥主机、内存、磁鼓、磁带、磁盘、打印机等硬设备的特权。通过控制总线上的程序和数据,操作系统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人们的指令…… 主设计人:Gary Kildall博士 出现年月:1974年>>>>>详细内容 MS-DOS DOS系统是1981年由微软公司为IBM个人电脑开发的,即MS-DOS。它是一个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在1985年到1995

年间DOS占据操作系统的统治地位。 主设计人:Tim Paterson 出现年月:1981年>>>>>详细内容 特点 文件管理方便 外设支持良好 小巧灵活 应用程序众多 Windows Windows是一个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用户设计的操作系统。它的第一个版本由微软公司发行于1985年,并最终获得了世界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的垄断地位。所有最近的Windows都是完全独立的操作系统。

电阻知多少--基础知识一

一、基础知识 电阻器是电路元件中应用最广泛的 一种,在电子设备中约占元件总数 的30%以上,其质量的好坏对电路工 作的稳定性有极大影响。它的主要 用途是稳定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 电压,其次还作为分流器分压器和 负载使用。 1.分类 在电子电路中常用的电阻器有固定 式电阻器和电位器,按制作材料和 工艺不同,固定式电阻器可分为: 膜式电阻(碳膜RT、金属膜RJ、合 成膜RH和氧化膜RY)、实芯电阻(有 机RS和无机RN)、金属线绕电阻(R X)、特殊电阻(MG型光敏电阻、M F型热敏电阻)四种。 表1 几种常用电阻的结构和特点 这种电阻和碳膜电阻相比,

误差范围小, 2.主要性能指标 额定功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下,假定周围空气不流通,在长期连续负载而不损坏或基本不改变性能的情况下,电阻器上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保证安全使用,一般选其额定功率比它在电路中消耗的功率高1-2倍。额定功率分19个等级,常用的有0.05W、0.125W、0.25 W、0.5 W、1 W、2 W、3 W、5 W、7 W、10 W,在电路图中非线绕电阻器额定功率的符号表示如下图:

标称阻值:产品上标示的阻值,其单位为欧,千欧、兆欧,标称阻值都应符合下表所列数值乘以10N欧,其中N为整数。 表2 标称阻值系列 允许误差:电阻器和电位器实际阻值对于标称阻值的最大允许偏差范围,它表示产品的精度,允许误差的等级如下表所示。 表3 允许误差等级 标称阻值与误差允许范围的标识方法 表4 色环颜色所代表的数字或意义

示例 1)在电阻体的一端标以彩色环,电阻的色标是由左向右排列的,图1的电阻为27000Ω±0.5%。 2)精密度电阻器的色环标志用五个色环表示。第一至第3色环表示电阻的有效数字,第4色环表示倍乘数,第5色环表示容许偏差,图2的电阻为17.5Ω±1% 表示27000Ω±5% 表示17.5Ω±1% 在电路图中电阻器和电位器的单位标注规则

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操作系统介绍一、操作系统主要功能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和可扩展的工作环境,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接口的程序集合。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通常都设有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等功能模块。 处理器管理 处理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处理机的分配和运行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处理机的和运行都是以进程为基本单位的。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动态执行过程。 处理机管理应实现下述主要功能: (1)进程控制:负责进程的创建、撤销及状态转换。 (2)进程同步:对并发执行的进程进行协调。 (3)进程通信:负责完成进程间的信息交换。 (4)调度:按一定算法进行处理机分配,包括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 存储器管理 存储器管理主要是指针对内存储器的管理。主要任务是:分配内存空间,保证各作业占用的存储空间不发生矛盾,并使各作业在自己所属存储区中不互相干扰。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指负责管理各类外围设备(简称:外设),包括分配、启动和故障处理等。主要任务是:当用户使用外部设备是,必须提出要求,待操作系统进行统一分配后方可使用。当用户的程序运行到要使用某外设时,由操作系统负责驱动外设。操作系统还具有处理外设中断请求的能力。

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是指操作系统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在操作系统中,将负责存取的管理信息的部分称为文件系统。文件是在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一组相关信息的有序集合,每个文件都有一个文件名。文件管理支持文件的存储、检索和修改等操作以及文件的保护功能。操作系统一般都提供功能较强的文件系统,有的还提供数据库系统来实现信息的管理工作。 作业管理 每个用户请求计算机系统完成的一个独立的操作称为作业。作业管理包括作业的输入和输出,作业的调度与控制(根据用户的需要控制作业运行的步骤)。 二、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1、手工操作(无操作系统)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20世纪50年代中期,还未出现操作系统,计算机工作采用手工操作方式。 手工操作 程序员将对应于程序和数据的已穿孔的纸带(或卡片)装入输入机,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输入计算机内存,接着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序针对数据运行;计算完毕,打印机输出计算结果;用户取走结果并卸下纸带(或卡片)后,才让下一个用户上机。 手工操作方式两个特点: (1)用户独占全机。不会出现因资源已被其他用户占用而等待的现象,但资源的利用率低。 (2)CPU 等待手工操作。CPU的利用不充分。 2、批处理系统 批处理系统:加载在计算机上的一个系统软件,在它的控制下,计算机能够自动地、成批地处理一个或多个用户的作业(这作业包括程序、数据和命令)。

机柜的不同分类及用途

标准机柜广泛应用于综合布线配线产品、计算机网络设备、通信器材、电子设备的叠放。机柜具有增强电磁屏蔽、削弱设备工作噪音、减少设备地面面积占用的优点。对于一些高档机柜,还具备空气过滤功能,提高精密设备工作环境质量。很多工程级设备的面板宽度都采用19英寸,所以19英寸的机柜是常见的一种标准机柜。19英寸标准机柜的种类和样式非常多,也有进口和国产之分,价格和性能差距也非常明显。同样尺寸不同档次的机柜价格可能相差数倍之多。用户选购机柜要根据安装堆放器材的具体情况和预算综合选择合适的产品。 标准机柜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包括基本框架、内部支撑系统、布线系统和通风系统。标准机柜根据组装形式和材料选用的不同,可以分成很多性能和价格档次。19英寸标准机柜外型有宽度、高度、深度3个常规指标。虽然对于19英寸面板设备安装宽度为465.1mm,但机柜的物理宽度常见的产品为600mm

和800mm两种。高度一般为0.7~2.4m,根据柜内设备的多少和统一格调而定。 常见的成品19英寸机柜高度为1.0m、1.2m、1.6m、1.8m、2.0m和2.2m。机柜的深度一般从400~800mm,根据柜内设备的尺寸而定,常见的成品19寸机柜深度为500mm、600mm和800mm。通常厂商也可以根据根据用户的需求定制特殊宽度、深度和高度的的产品。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机柜进行不同的分类。 1、根据外形可将机柜分为立式机柜、挂墙式机柜和开放式机架三种。 立式机柜主要用于设备间。挂墙式机柜主要用于没有独立房间的楼层配线间。与机柜相比,开放式机架具有价格便宜、管理操作方便、搬动简单的优点。机架一般为敞开式结构,不像机柜采用全封闭或半封闭结构,所以自然不具备增强电磁屏蔽、削弱设备工作噪音等特性。同时在空气洁净程度较差的环境中,设备表面更容易积灰。机架主要适合一些要求不高和要经常性对设备进行操作管理的场所,用它来叠放设备减少了占地面积。目前各高校建立的网络技术实验/实训室和综合布线实验/实训室大多采用开放式机架来叠放设备。这样既方便了学生实验操作又减少了空间占用。 2、从应用对象来看,除可分为布线型机柜(又称为网络型机柜)、服务器型机柜等二种类型外,还有:控制台型机柜、ETSI机柜、X Class通信机柜、EMC 机柜、自调整组合机柜及用户自行定制机柜等。 布线型机柜就是19英寸的标准机柜,它是宽度为600mm,深度为600mm。服务器型机柜由于要摆放服务器主机、显示器、存贮设备等,和布线型机柜相比要求空间要大,通风散热性能更好。所以它的前门门条和后门一般都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操作系统的特征 1、并发性(Concurrence)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具有此特性的程序称并发程序。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性是指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宏观上有多道程序同时运行,但在微观上可能是交替 或顺序运行的。 并行性(parallel)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具有此特性的程序称并行程序。 并行执行意即同时执行。 并行是一种物理的、或微观的同时性概念。 并发是一种逻辑的、或宏观的同时性概念。 单处理机系统不能实现并行,但可实现并发。 多处理机系统既可实现并发,又可实现并行。 2共享性 是指OS与多个用户程序共同使用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 资源共享方式 互斥共享:指某个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这种资源称临界资源。 同时共享:指某个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允许多个进程同时使用。但这里的同时的概念是宏观的,微观上则可能 是交替地对资源进行访问。 3、虚拟性 虚拟是指将一个物理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前者是实的后者是虚的,是一种感觉性存在,如虚 存、虚网、虚设备、虚文件等。 4、异步性又称:不确定性: 多道程序环境下,进程以独立的、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即为异步运行方式。 但只要运行环境相同,进程虽经多次运行,都会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 注意:并发性和共享性是OS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这两者之间又是互为存在条件的。 1.6 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多道批处理) 分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前三个为基本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 1.7 操作系统的功能 1、处理机管理 2、存储管理 3、设备的管理 4、文件管理 5、用户接口 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独立单位。 作业:把一次业务处理过程中,从输入开始到输出结束,用户要求计算机所做的全部工作,称为作业 进程状态间转换 在进程运行过程中,由于进程自身进展情况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三种基本状态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换j 就绪—运行 k 运行—就绪 l 运行—等待 m 等待—就绪 利用P、V操作解决同步与互斥问题 1、根据问题描述,列出各进程(实体)要执行的程序(行为步骤),找出临界资源。

电阻知识介绍

电阻知识介绍 电阻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叫导体的电阻。 电阻(Resistor)是所有电子电路中使用最多的元件。电阻的主要物理特征是变电能为热能,也可说它是一个耗能元件,电流经过它就产生热能。电阻在电路中通常起分压分流的作用,对信号来说,交流与直流信号都可以通过电阻。 电阻都有一定的阻值,它代表这个电阻对电流流动阻挡力的大小。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用符号“Ω”表示。欧姆是这样定义的:当在一个电阻器的两端加上1伏特的电压时,如果在这个电阻器中有1安培的电流通过,则这个电阻器的阻值为1欧姆。出了欧姆外,电阻的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等。 电阻器的电气性能指标通常有标称阻值,误差与额定功率等。 它与其它元件一起构成一些功能电路,如RC电路等。 电阻是一个线性元件。说它是线性元件,是因为通过实验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流经一个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它是符合欧姆定律:I=U/R 常见的碳膜电阻或金属膜电阻器在温度恒定,且电压和电流值限制在额定条件之内时,可用线性电阻器来模拟。如果电压或电流值超过规定值,电阻器将因过热而不遵从欧姆定律,甚至还会被烧毁。线性电阻的工作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图1所示。电阻的种类很多,通常分为碳膜电阻,金属电阻,线绕电阻等:它又包含固定电阻与可变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热敏电阻等。但不管电阻是什么种类,它都有一个基本的表示字母“R”。 电阻的单位用欧姆(Ω)表示。它包括?Ω(欧姆),KΩ(千欧),MΩ(兆欧)。其换算关系为:

1MΩ=1000KΩ,1KΩ=1000Ω。 电阻的阻值标法通常有色环法,数字法。色环法在一般的的电阻上比较常见。由于手机电路中的电阻一般比较小,很少被标上阻值,即使有,一般也采用数字法,即: 101——表示100Ω的电阻;102——表示1KΩ的电阻;103——表示10KΩ的电阻;104——表示100KΩ的电阻;105——表示1MΩ的电阻;106——表示10MΩ的电阻。 如果一个电阻上标为223,则这个电阻为22KΩ。电阻在手机机板上一般的外观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两端为银白色,中间大部分为黑色 通常来说,使用万用表可以很容易判断出电阻的好坏:将万用表调节在电阻挡的合适挡位,并将万用表的两个表笔放在电阻的两端,就可以从万用表上读出电阻的阻值。应注意的是,测试电阻时手不能接触到表笔的金属部分。但在实际手机维修中,很少出现电阻损坏,除少数机型的一些电阻外,也很少去关心电阻的阻值。着重注意的是电阻是否虚焊,脱焊。 【1.概念】 电阻器(resistor):用导体制成具有一定阻值的元件. 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与导体的尺寸、材料、温度有关. 作用:主要职能就是阻碍电流流过,应用于限流、分流、降压、分压、负载与电容配合作滤波器及阻匹配等. 【2.电阻的分类:】 a.按阻值特性:固定电阻、可调电阻、特种电阻(敏感电阻) . 不能调节的,我们称之为固定电阻,而可以调节的,我们称之为可调电阻.常见

华为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指南设计

华为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指南 用户使用ServiceCD安装操作系统之前,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准备。 ?准备安装工具和软件。 o USB光驱/内置光驱 o ServiceCD光盘 o 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光盘 ?保需要安装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已安装到位。 ?置设备启动顺序。 在BIOS的设备启动优先级设置中,将光驱设置为第一启动设备,硬盘设置为第二启动设备。 以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为例,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 1.将USB光驱插入服务器的USB接口或通过高密线缆将USB光驱连接到服务器节点, 将ServiceCD光盘放入USB光驱。 2.将服务器上电,系统启动,进入POST(Power-on Self-test)阶段。 3.ServiceCD自动引导系统进入安装启动界面(如图1),按上下方向键选择 “Microsoft Windows”选项,按“Enter”键确认。 说明: 安装启动界面只显示ServiceCD在当前服务器所支持的操作系统。因此,在不同 型号的服务器上安装时,安装启动界面中的操作系统会存在不同。

图1 选择Windows操作系统 4.此时,ServiceCD提供32位和64位的Windows Server 2003和Windows Server 2008 操作系统类型(如图2),按上下方向键选择V2服务器支持的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的相应版本(下面以x86版本为例进行说明)进行安装。按“Enter”键确认,ServiceCD自动加载文件。 说明: 1.Windows Server 2008 for x86为32位操作系统。 2.Windows Server 2008 for x64为64位操作系统 图2 选择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类型 文件加载完成后,进入图3界面,选择是否创建系统分区。

操作系统简答题(含答案)

1.OS的主要功能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用户接口。 2.OS有哪三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操作系统一般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 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特点是:多道和成批处理。 分时系统具有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和及时性的特征。 实时系统特点:及时响应和高可靠性 3.OS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技术、异步性 4.OS一般为用户提供了哪三种接口?各有什么特点? 1.联机命令接口 提供一组命令供用户直接或间接操作。根据作业的方式不同,命令接口又分为联机命令接口和脱机命令接口。 2.程序接口 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用命令组成,提供一组系统调用命令供用户程序使用。3.图形界面接口 通过图标窗口菜单对话框及其他元素,和文字组合,在桌面上形成一个直观易懂使用方便的计算机操作环境. 5.OS主要有那些类型的体系结构? 单体结构、层次结构、微内核结构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虚拟机结构 6.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指在内存同时放若干道程序,使它们在系统中并发执行,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当一道程序暂停执行时,CPU立即转去执行另一道程序。 [特点]:多道、宏观上并行(不同的作业分别在CPU和外设上执行)、微观上串行(在单CPU上交叉运行)。 7.OS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所有其他软件都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上,并得到其支持和服务;操作系统是支撑各种应用软件的平添。用户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和服务操纵和使用计算机。可见,操作系统实际上是一个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资源的总指挥部。操作系统的性能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解释一下术语:进程、进程控制块、进程映像、线程、进程的互斥和同步、临界区和临 界资源、竞争条件、原语、信号量、管程、死锁、饥饿 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单位。 进程控制块(Procedure Control Block):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含

服务器的定义

服务器的定义: 服务器是20世纪90年代的迅速发展的主流计算产品,它是在网络环境下提供网上客户机共享资源(包括查询、存储、计算等)的设备,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搞吞吐量能力、大内存容量等特点,并且具备强大的网络功能和友好的人际界面。服务器首先是计算机,只不过是能提供各种共享服务(网络、Web应用、数据库、文件、打印等)的高性能计算机,它的高性能主要体现在高速度的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哇哦不数据吞吐能力等方面。 服务器的分类及对比: 具体服务器如何分类,其从不同的方面又有很多种方法: 按CPU类型分: ●Risc架构服务器,使用risc芯片并且主要采用uni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如 sun公司的sparc、hp公司的pa-risc、dec的alpha芯片、sgi公司的mips 等; ●Ia架构服务器(intel architecture server)即通常所说的PC服务器,采用 x86(cisc)芯片并且主要采用windows NT/windows 2000/linux等操作盘系统的服务器,如intel pentiumiii(xeon)/intel pentiumii(xeon)等。 按规模来分:按规模划分为大型服务器(计算机中心级或企业级)、中型服务器(部门级)、小型服务器(基层工作组级)、入门级服务器等。 按用途来划分: ●文件服务器: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管理存储设备(硬盘、磁带、光盘) 中的文件,并提供给网络上的各个客户机共享。文件服务器只负责共享信息

的管理、接受和发送,不帮助工作站对所求信息进行处理。它是网络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应用,一般具有如下功能: 文件管理功能:完成文件的读、写、删除等操作 磁盘高速缓冲:提供较大的RAM区用于磁盘数据缓冲一提高文件的读写速度

电阻知识简介及分类

电阻知识简介及分类

电阻知识简介及分类 概述 电阻的英文名称为resistance,通常缩写为R,它是导 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与导体的尺寸、材料、温度有关。欧姆 定律指出电压电流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为I=U/R,亦即R =U/I。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用希腊字母“Ω”来表示。 电阻的单位欧姆有这样的定义:导体上加上一伏特电压时, 产生一安培电流所对应的阻值。电阻的主要职能就是阻碍电 流流过。事实上,“电阻”说的是一种性质,而通常在电子 产品中所指的电阻,是指电阻器这样一种元件。师傅对徒弟 说:“找一个100欧的电阻来!”,指的就是一个“电阻值” 为100欧姆的电阻器,欧姆常简称为欧。表示电阻阻值的常 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 电阻器是电气、电子设备中用得最多的基本元件之一。主要用于控制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或用作消耗电能的负载。 分类 电阻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材料分,有碳膜电阻、水泥电阻、金属膜电阻和线绕电阻等不同类型;按功率分,有、、、、1W、2W等额定功率的电阻;按电阻值的精确度分,有精确度为± 5%、± 10%、± 20%等的普通电阻,还有精确度为± 0.1%、± 0.2%、± 0.5%、± l%和± 2%等的精密电阻。电阻的类别可以通过外观的标记识别。 电阻器的种类有很多,通常分为三大类:固定电阻,可变电阻,特种电阻。在电子产品中,以固定电阻应用最多。而固定电阻以其制造材料又可分为好多类,但常用、常见的有RT型碳膜电阻、RJ型金属膜电阻、RX型线绕电阻,还

有近年来开始广泛应用的片状电阻。型号命名很有规律,第一个字母R代表电阻;第二个字母的意义是:T-碳膜,J-金属,X-线绕,这些符号是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在国产老式的电子产品中,常可以看到外表涂覆绿漆的电阻,那就是RT型的。而红颜色的电阻,是RJ型的。一般老式电子产品中,以绿色的电阻居多。为什么呢?这涉及到产品成本的问题,因为金属膜电阻虽然精度高、温度特性好,但制造成本也高,而碳膜电阻特别价廉,而且能满足民用产品要求。 电阻器当然也有功率之分。常见的是1/8瓦的“色环碳膜电阻”,它是电子产品和电子制作中用的最多的。当然在一些微型产品中,会用到1/16瓦的电阻,它的个头小多了。再者就是微型片状电阻,它是贴片元件家族的一员,以前多见于进口微型产品中,现在电子爱好者也可以买到了国产产品用来制作小型电子装置。 系统介绍 固定电阻 (1) 符号 (2) 电阻器型号命名方法 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根据GB2471-81,见表B301。 表B301电阻器型号的命名方法 第一部分:主称第二部分:材料第三部分:特征 第四部分:序号符号意义符号意义符号电阻器电位器 R W 电阻器 电位器 T碳膜1普通普通对主称、材料相同, 仅性能指标尺寸大 小有区别,但基本不 影响互换使用的产 品,给同一序号;若 性能指标、尺寸大小 明显影响互换时,则 在序号后面用大写 字母作为区别代号。 H合成膜2普通普通 S有机实芯3超高频— N无机实芯4高阻— J金属膜5高温— Y氧化膜6—— C沉积膜7精密精密 I玻璃釉膜8高压特殊函数 P硼酸膜9特殊特殊 U硅酸膜G高功率—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 摘要: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系统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软件资源和整个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协调系统部件之间,系统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随着操作系统的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功能不断增加。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标准的套装软件必须满足尽可能多用户的需要,于是系统不断膨胀,功能不断增加,并逐渐形成从开发工具到系统工具再到应用软件的一个平台环境。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本文主要针对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技术变革作出了分析,同时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发展和分类做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以及对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做了一个预测。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历程,新技术,发展趋势 Talking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Abstract: Operating system (O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ystem software,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the computer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sources and the entire computer workflow, coordination between system components, systems and users Between the user and the us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the new technology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The operating system as a standard suite of software must meet the needs of as many users as possible, so the system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and gradually formed from the development tools to the system tools to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to a platform environment. More able to meet user need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re posi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of the comput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and makes a simple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of the function, 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and makes a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mputer.

操作系统介绍与安装完整版.doc

认识操作系统 系统简介 定义 :操作系统(英语: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操 操作系统所处位置 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同时也是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有一个好

的工作环境,为其它软件的开发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相应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种类:各种设备安装的操作系统可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智能卡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传感器节点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多处理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大型机操作系统。 按应用领域划分主要有三种: 桌面操作系统、 服务器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 ○1桌面操作系统 桌面操作系统主要用于个人计算机上。个人计算机市场从硬件架构上来说主要分为两大阵营,PC机与Mac 机,从软件上可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为类Unix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 1、Unix和类Unix操作系统:Mac OS X,Linux发行

版(如Debian,Ubuntu,Linux Mint,openSUSE,Fedora等); 一个流行Linux发行版——Ubuntu桌面 Mac OS X桌面 2、微软公司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8等。 Windows 8 Metro Windows 8桌面 ○2服务器操作系统 服务器操作系统一般指的是安装在大型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比如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集中在三大类: 1、Unix系列:SUN Solaris,IBM-AIX,HP-UX,

操作系统的分类

1. 批处理操作系统 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是:用户将作业交给系统操作员,系统操作员将许多用户的作业组成一批作业,之后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系统中形成一个自动转接的连续的作业流,然后启动操作系统,系统自动、依次执行每个作业。最后由操作员将作业结果交给用户。 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特点是:多道和成批处理。 批处理系统分为:单道批处理系统和多道批处理系统。 2.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Time Sharing)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是:一台主机连接了若干个终端,每个终端有一个用户在使用。用户交互式地向系统提出命令请求,系统接受每个用户的命令,采用时间片轮转方式处理服务请求,并通过交互方式在终端上向用户显示结果。用户根据上步结果发出下道命。分时操作系统将CPU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片段,称为时间片。操作系统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每个终端用户服务。每个用户轮流使用一个时间片而使每个用户并不感到有别的用户存在。分时系统具有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和及时性的特征。多路性指,伺时有多个用户使用一台计算机,宏观上看是多个人同时使用一个CPU,微观上是多个人在不同时刻轮流使用CPU。交互性是指,用户根据系统响应结果进一步提出新请求(用户直接干预每一步)。“独占”性是指,用户感觉不到计算机为其他人服务,就像整个系统为他所独占。及时性指,系统对用户提出的请求及时响应。它支持位于不同终端的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用户感到好像一台计算机全为他所用。 常见的通用操作系统是分时系统与批处理系统的结合。其原则是:分时优先,批处理在后。“前台”响应需频繁交互的作业,如终端的要求;“后台”处理时间性要求不强的作业。 3.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OperatingSystem,RTOS)是指使计算机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严格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设备和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工作的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要追求的目标是:对外部请求在严格时间范围内做出反应,有高可靠性和完整性。其主要特点是资源的分配和调度首先要考虑实时性然后才是效率。此外,实时操作系统应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4.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是在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上按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标准开发的软件,包括网络管理、通信、安全、资源共享和各种网络应用。其目标是相互通信及资源共享。在其支持下,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能互相通信和共享资源。其主要特点是与网络的硬件相结合来完成网络的通信任务。5.分布式操作系统 它是为分布计算系统配置的操作系统。大量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被连结在一起,可以获得极高的运算能力及广泛的数据共享。这种系统被称作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System) 。它在资源管理,通信控制和操作系统的结构等方面都与其他操作系统有较大的区别。由于分布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分布于系统的不同计算机上,操作系统对用户的资源需求不能像一般的操作系统那样等待有资源时

电阻基础知识

电阻基础知识 电阻” 导电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着电阻,用符号R 表示,单位为欧姆、千欧、兆欧,分别用Ω、kΩ、MΩ 表示。 一、电阻的型号命名方法 国产电阻器的型号由四部分组成(不适用敏感电阻) 第一部分:主称,用字母表示,表示产品的名字。如R 表示电阻,W 表示电位器。 第二部分:材料,用字母表示,表示电阻体用什么材料组成,T-碳膜、H-合成碳膜、S-有机实心、N-无机实心、J-金属膜、Y-氮化膜、C-沉积膜、I-玻璃釉膜、X-线绕。 第三部分:分类,一般用数字表示,个别类型用字母表示,表示产品属于什么类型。1-普通、2-普通、3-超高频、4-高阻、5-高温、6- 精密、7-精密、8-高压、9-特殊、G-高功率、T-可调。 第四部分:序号,用数字表示,表示同类产品中不同品种,以区分产品的外型尺寸和性能指标等。例如:R T 1 1 型普通碳膜电阻a1} 二、电阻器的分类 1、线绕电阻器:通用线绕电阻器、精密线绕电阻器、大功率线绕电阻器、高频线绕电阻器。 2、薄膜电阻器:碳膜电阻器、合成碳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阻器、化学沉积膜电阻器、玻璃釉膜电阻器、金属氮化膜电阻器。 3、实心电阻器:无机合成实心碳质电阻器、有机合成实心碳质电阻器。 4、敏感电阻器:压敏电阻器、热敏电阻器、光敏电阻器、力敏电阻器、气敏电阻器、湿敏电阻器。 三、主要特性参数 1、标称阻值:电阻器上面所标示的阻值。 2、允许误差:标称阻值与实际阻值的差值跟标称阻值之比的百分数称阻值偏差,它表示电阻器的精度。 允许误差与精度等级对应关系如下:±0.5%-0.05、±1%-0.1(或00)、±2%-0.2(或0)、±5%-Ⅰ级、±10%-Ⅱ级、±20%-Ⅲ级 3、额定功率:在正常的大气压力90-106.6KPa 及环境温度为-55℃~+70℃的条件下,电阻器长期工作所允许耗散的最大功率。

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讲述

操作系统介绍 一、操作系统主要功能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和可扩展的工作环境,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接口的程序集合。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通常都设有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等功能模块。 处理器管理 处理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处理机的分配和运行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处理机的和运行都是以进程为基本单位的。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在一个数据 集合上的一次动态执行过程。 处理机管理应实现下述主要功能:

(1)进程控制:负责进程的创建、撤销及状态转换。 (2)进程同步:对并发执行的进程进行协调。 (3)进程通信:负责完成进程间的信息交换。 (4)调度:按一定算法进行处理机分配,包括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 存储器管理 存储器管理主要是指针对内存储器的管理。主要任务是:分配内存空间,保证各作业占用的存储空间不发生矛盾,并使各作业在自己所属存储区中不互相干扰。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指负责管理各类外围设备(简称:外设),包括分配、启动和故障处理等。主要任务是:当用户使用外部设备是,必须提出要求,待操作系统进行统一分配后方可使用。当用户的程序运行到要使用某外设时,由操作系统负责驱动外设。操作系统还具有处理外设中断请求的能力。 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是指操作系统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在操作系统中,将负责存取的管理信息的部分称为文件系统。文件是在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一组相关信息的有序集合,每个文件都有一个文件名。文件管理支持文件的存储、检索和修改等操作以及文件的保护功能。操作系统一般都提供功能较强的文件系统,有的还提供数据库系统来实现信息的管理工作。 作业管理 每个用户请求计算机系统完成的一个独立的操作称为作业。作业管理包括作业的输入和输出,作业的调度与控制(根据用户的需要控制作业运行的步骤)。 二、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1、手工操作(无操作系统)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20世纪50年代中期,还未出现操作系统,计算机工作采用手工操作方式。

操作系统复习提纲与要点

《操作系统》复习提纲与要求 一、《操作系统》试题类型 二、《操作系统》重点和难点 三、《操作系统》各章节复习 一、《操作系统》试题类型 计算机专业: 1.填空题 2.选择题 3 判断题 4.简答题 5应用题 二、《操作系统》重点和难点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 内容概要: 1. 操作系统的目标 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3. 操作系统的特征和服务 4. 操作系统的功能 5. 操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重点: 1. 操作系统的目标

2. 操作系统的特征和服务第2章进程管理 内容概要: 1.前趋图和程序执行 2.进程的描述 3.进程的控制 4.线程的基本概念 重点: 1.进程的描述 2.进程的控制 3.线程的基本概念 进程的同步与通信 内容概述: 1.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 2.信号量机制 3.经典进程同步问题 4 .进程通信 重点: 1.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 2.信号量机制 3.经典进程同步问题 4.进程通信

第2章处理机调度和死锁 内容概要: 1.调度的类型和模型 2.调度算法 3.死锁的基本概念 4.死锁的预防和避免 5.死锁的检测和解除 重点: 1.调度的类型和模型 2.调度算法 3.死锁的基本概念 4.死锁的预防和避免 5.死锁的检测和解除 第3章存储器管理 内容概要: 1.程序的装入和链接 2.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3.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4.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重点: 1.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2.分页、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第3章虚拟存储器 内容概要: 1.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2.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3.页面置换算法 4.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重点: 1. 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2.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3.页面置换算法 4磁盘存储器管理 第4章文件管理 内容概要: 1.文件和文件系统 2.文件逻辑结构 3.目录管理 4.文件共享 5.文件保护 重点: 1.文件和文件系统有关概念 2.文件逻辑结构的类型和文件的检索

电阻知识及分类

电阻知识及分类

电阻知识及分类 概述 电阻的英文名称为resistance, 通常缩写为R,它是导体的一种基本 性质,与导体的尺寸、材料、温度有 关。欧姆定律指出电压电流和电阻三 者之间的关系为I=U/R,亦即R =U/I。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用希 腊字母“Ω”来表示。电阻的单位欧姆 有这样的定义:导体上加上一伏特电压时,产生一安培电流所对应的阻值。电阻的主要职能就是阻碍电流流过。事实上,“电阻”说的是一种性质,而通常在电子产品中所指的电阻,是指电阻器这样一种元件。“找一个100欧的电阻来!”,指的就是一个“电阻值”为100欧姆的电阻器,欧姆常简称为欧,单位为欧姆Ω、千欧KΩ、兆欧MΩ。 电阻器是电气、电子设备中用得最多的基本元件之一。主要用于控制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或用作消耗电能的负载。

电阻器的分 类 电阻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材料分,有碳膜电阻、水泥电阻、合成 碳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和线绕电阻化学 沉积膜电阻器、玻璃釉膜电阻器、金属氧 化膜电阻器。等不同类型; 2、实心电阻器:无机合成实心碳质电阻器、 有机合成实心碳质电阻器。 3、线绕电阻器:通用线绕电阻器、精密线绕 电阻器、大功率线绕电阻器、高频线绕电 阻器。 4、敏感电阻器:压敏电阻器、热敏电阻器、 光敏电阻器、力敏电阻器、气敏电阻器、 湿敏电阻器。 5、按功率分,有、、、、1W、2W等额定功率的电阻;按电阻值的精确度分,有精确度为± 5%、± 10%、± 20%等的普通电阻,还有精确度为± 0.1%、± 0.2%、± 0.5%、±

l%和± 2%等的精密电阻。电阻的类别可以通过外观的标记识别。 电阻器的种类有很多,通常分为三大类:固定电阻,可变电阻,特种电阻。在电子产品中,以固定电阻应用最多。而固定电阻以其制造材料又可分为好多类,但常用、常见的有RT型碳膜电阻、RJ型金属膜电阻、RX型线绕电阻,还有近年来开始广泛应用的片状电阻。型号命名很有规律,第一个字母R代表电阻;第二个字母的意义是:T-碳膜,J-金属,X-线绕,这些符号是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在国产老式的电子产品中,常可以看到外表涂覆绿漆的电阻,那就是RT型的。而红颜色的电阻,是RJ型的。一般老式电子产品中,以绿色的电阻居多。为什么呢?这涉及到产品成本的问题,因为金属膜电阻虽然精度高、温度特性好,但制造成本也高,而碳膜电阻特别价廉,而且能满足民用产品要求。 电阻器当然也有功率之分。常见的是1/8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