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资料(基础知识和世界地理篇) 资料 1 全国通用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资料(基础知识和世界地理篇) 资料 1 全国通用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资料(基础知识和世界地理篇) 资料 1 全国通用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资料(基础知识和世界地理篇) 资料 1 全国通用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一篇地理基础知识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034′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1、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2、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

大部分人们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3、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14、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第二篇世界地理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在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有的国家甚至达到负增长。

26、世界人口的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

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城市化水平)。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各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面积0.44平方千米)。

31、国界和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政区)的划分

初中地理教材将世界划分为13个区域。它们是: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东部和西欧、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各政区简介:

33、东亚概述

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

气候: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人口和经济: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地形: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流入太平洋。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狭小,河流短促。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日本的经济: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4、东南亚

位置:亚洲东南部,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

地形: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与中国西南部山水相连,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南部河流下游两岸是冲积平原。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平原。马来群岛上山地很多,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平原较少,多火山、地震。

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居民(人口):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

福建的居民。

工、农业: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5、南亚

位置:位于南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大部分地区地处北纬100—300之间的低纬度地区。

地形: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是崎岖狭长的一带山地。中部是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的平原,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南部(印度半岛)主要为德干高原,沿海有狭窄平原,总体呈西高东低态势。

河流:印度河和恒河为南亚两大河流。印度河起源于我国西藏,流入阿拉伯海;恒河自喜马拉雅山脉流向东南,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气候:南亚多属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

语言及宗教:南亚多为英国殖民地,所以英语成为第二语言。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人信奉佛教,印度人、尼泊尔人信奉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

印度: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是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36、中亚

位置: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内陆,距海较远,是古代东西交流的必经之路。现有“亚欧大陆桥”经过中亚连接东西。

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东南为帕米尔高原;东部为天山山脉,延伸至中国境内;北部为丘陵;西部和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主要为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其中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

气候:降水稀少,冬冷夏热。多为温带沙漠气候和温带草原气候。卡拉库姆沙漠是世界著名的沙漠之一。

河流与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流湖。有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内流河主要为锡尔河、阿姆河;外流河为额尔齐斯河。

居民:多民族地区,多信奉伊斯兰教。

农业:北部和西部耕地面积广大;中部和南部牧场辽阔,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农作物以棉花和小麦为主。

工业:矿产资源丰富,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和棉纺织工业相当发达。但缺少木材,需要进口。

城市:塔什干是乌兹别克斯坦首都,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7、西亚与北非

位置: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很重要,被称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五海:是其濒临的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这里除了有铁路、公路和航空港连接三洲外,还有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都是重要通道。

地形:大部分为高原,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两河流域,是古代埃及文化和巴比伦文化的发源地。巴基斯坦和约旦交界处的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

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一般不足200毫米。地中海沿岸冬季降水较多,夏季炎热少雨,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世界上最高的气温记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其中西起大西洋,东至红海,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1/4的撒哈拉沙漠也分布在本区,终年高温少雨,植被稀少,是“一片广阔的不毛之地”但蕴藏着丰富的石油。

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 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西亚是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圣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

资源:西亚和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北非主要产油国有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

农牧业:农业是灌溉农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椰枣是主要粮食。地中海沿岸盛产橄榄、葡萄等水果。牧业以游牧为主,畜牧业发达,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羔皮等很著名。

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开罗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彼此相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8000-10000千米。过去,埃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绒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胜古迹是旅游的主要景点。

38、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面积约占非洲的4/5。

地形:整个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有一个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刚果盆地是非洲最大的盆地,由刚果河下切,河水外泻而成。

气候:整个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很广,降水丰富。整个非洲的气候以赤道为中轴,南北对称分布。

资源: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

具体分布如下表:

南非几内亚赞比亚刚果尼日利亚

黄金铝土铜金刚石石油

动物主要以斑马、羚羊、长颈鹿、狮和豹子为主。

居民:90%是黑人,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分属不同部落,有各自语言和风俗,长期为欧洲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1990年最后一个国家(纳米比亚)独立。南非经历了长期的反种族歧视斗争,1994年产生第一届黑人总统。

经济:整个经济是以本国资源生产初级产品。工业不发达,多需进口,在国际市场上受发达国家剥削。面临的困难: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不能自给,环境破坏严重,土壤肥力丧失,草场退化,受到灾害威胁,生产受到严重阻碍。

南非: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亚。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工业中心。

39、欧洲西部

位置:东半球西北部,亚欧大陆西部,包括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占欧洲的一半,习惯上又把本区分为西欧、中欧、北欧和南欧四个部分。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大西洋深入内陆。主要的半岛有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的伊比利亚、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主要岛屿有不列颠岛和冰岛,主要内海有波罗的海。

地形: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为主,平原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叫波德平原,莱茵河以西叫西欧平原。北部和南部山地分布较广,北部有纵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主要有横贯东西的阿尔卑斯山脉,意法边境上的勃朗峰海拔4807米,是本区的最高峰。冰川对地形的作用明显,是本区的地形特征之一。冰川滑动时对地面有巨大的刨蚀作用,造成宽谷和尖峰,冰川消退后,冰碛物堆积成低丘,凹地积水成湖泊。本区中部平原上的

低丘,南部阿尔卑斯山的尖峰,宽谷和山脉两侧的湖泊就是这样形成的。

气候:由于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降水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年温差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欧洲西部沿海地区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的地区。南部的三大半岛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植被以耐旱的常绿灌木为主,是亚热带水果和橄榄油的重要产区。

河流:欧洲西部河网密布,水量充沛,但不利于长河形成。多瑙河和莱茵河是两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多瑙河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莱茵河流经德国鲁尔工业区,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许多河流由运河联结,形成内河航运网。

居民和国家:拥有30多个国家,但面积都不大。人口以白种人为主,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低的地区。

经济:欧洲西部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工农业生产约占世界的1/3。其对外贸易很发达,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2以上,其中德国居第一位。

典型国家介绍:

(1)英国: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北爱尔兰岛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目前商船吨位仍居世界前列。英国的石油主要靠进口。北海油田对经济有促进作用。首都伦敦,过去曾叫做“雾都”,是游览胜地,大英博物馆,格林尼冶天文台,公墓内安眠着马克思。

(2)法国:法国是欧洲西部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尤以出产葡萄著名,所产的葡萄酒世界闻名。目前,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艾菲尔铁塔,凯旋门、蓬皮杜中心、巴黎圣母院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同时巴黎还是著名的时装与化妆品中心。法国的烹调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3)德国:德国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国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础上。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法兰克福为其最大航空港。莱茵河是德国最重要的河流,是德国的“黄金水道”。货运量居世界各河首位。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有首都柏林、汉堡(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和慕尼黑。

40欧洲东部和北亚

位置和范围:欧洲东部是指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到北冰洋,

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以。

典型代表——俄罗斯:领土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欧洲部分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中央。

地形:地势平坦,高原、平原广大。

气候:由于地处高纬,大面积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东欧温和,西伯利亚严寒,北冰洋沿岸是极地气候。

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为欧洲第一长河,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区,注入里海。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工业: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这两个工业区以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为主。二战后,工业建设向东发展,在乌位尔山区建立了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以及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农业:主要农业带分布在东欧平原南部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主要作物为小麦、甜菜、马铃薯、亚麻。

交通和城市:主要为铁路,圣彼得堡(全国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和摩尔曼斯克是其主要港口,莫斯科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

41、北美

位置和范围:北美洲北部,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格陵兰岛。是一些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

地形:西部高山区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落基山脉组成。东部高原、山地区;北部加拿大境内有拉布拉多高原;南部美国境内有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有中央大平原。

河流和湖泊: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自西向东: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由过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以外,其余四湖为美、加两国所共有。五大湖水道相通,汇入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

气候:北美大部分区属于北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北美所占的范围最广。冬冷夏热,气温有南北之差,北美气候除了受纬度位置影响,降水分布和天气变化还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西部太平洋沿岸山脉迎风坡湿润,东部地形平缓,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冬季易形成大风寒潮天气,夏季墨西哥湾暖流北上,普遍暖热。

居民: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移民极其后裔的大汇聚。其中欧洲各国移入的白人,占80%以上。北美当地原来的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他们是黄种人。因纽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

加拿大:

美国:美国

国旗内有50颗白色五角星。

国土组成位于北美洲的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西南部与墨西哥接壤,北方邻国是加拿大。本土有48个州,一个首都特区,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与本土不相连。面积为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自然条件以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为主,沿海有众多优良港口,冬季不冻。内河航运条件优越。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

资源消耗大国消费量大,大量需要进口,是工业生产消费和高消费的结果

居民美国美国人口中白色人种占80%以上。美国的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近几十年来,有不少人从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农业美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高,效率高,产量大。美国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地区生产专门化,美国的农业生产可分为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

经济特征美国工业化程度高,是输出工业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同时本国消费极大,汽车、钢铁、石油进口大于出口,经济地位正不断下降。

东北部地区以钢铁、汽车、化学为主产业,有阿巴拉契亚山区丰富的煤矿、五大湖西部大量的铁矿,大西洋沿岸许多优良海港,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平原广阔土地肥沃。主要城市:纽约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华盛顿是首都。

南部地区美国新兴的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墨西哥湾西北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城市:休斯敦是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发展中心。

西部地区居民和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带。加利福尼亚洲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主要城市: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硅谷”是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矶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产飞机,精密机械等。这里的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电视工业中心。

概况面积居世界第二,地广人稀

资源

境内88%的土地分布着森林、冰原和湖泊,森林、

皮毛、矿产资源丰富

经济特点

利用本国资源发展采矿、木材、造纸等行业,利用

西部发展乳牛业,人力资源不足,机械化程度高

42、拉丁美洲

位置和范围: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个部分。北部,包括三个地理区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也叫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它们与美国、加拿大和格陵兰岛同属于北美洲。南部是南美洲。

地形:北部是墨西哥高原,西部是高大、绵长的安第斯山脉。山间有盆地、高原,并多火山、地震。南端岛屿中最大的是火地岛,火地岛与南美洲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墨西哥和南美大陆之间,有狭长的中美地峡,有“美洲大陆桥梁”的称号。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安第斯山被称叫做“南美洲的脊梁”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南美大陆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排列,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有“河海”之称。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位于亚马孙平原东南。

国家:主要国家是巴西、古巴、智利等。西印度群岛是拉丁美洲北部的主要岛屿,古巴是西印度群岛上最大的国家。

资源:墨西哥的银、巴西的铁、智利和秘鲁的铜,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的前列。秘鲁附近的海洋,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阿根毛廷出口的牛肉,占世界第一位。南美大陆还有一些独特的动物,如哺乳类的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鸟类中的巨嘴鸟。

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位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使巴拿马运河成为世界上重要海洋航运的枢纽。

气候:中部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北面的高原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旱气候区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气候。南回归线以南的温带气候区也较狭窄。

居民与经济:拉丁美洲的当地居民原为印第安人。此外还有少数印度人、华人和日本人,他们相互通婚形成今天拉丁美洲的混血人种。混血人种占一半以上。大多数国家通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拉丁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有墨西哥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的工业中心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经济不发达,主要出口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作为本国的经济支柱。近20年来,一些拉美国家努力发展现代工业,民族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墨西哥、委内瑞拉、巴西已成为拉丁美洲工业较发达的国家。

农业:是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咖啡、甘蔗、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产量占世界的一半左右,可可、烟草、棉花的产量也较多。玉米是拉丁美洲各国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的玉米均居世界前列,但目前拉美许多国家的粮食还不能自给。

巴西

概况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面积差不多占了南美大陆的一半。巴西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它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气候境内1/3为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2/3为巴西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居民巴西是一个人种复杂的国家。巴西通用葡萄牙语,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巴西全国90%的人口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其中东南部人口特别稠密,大城市也集中在这一地区。北部、中部和西部等地区为森林、荒原

河流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流经赤道地区,注入大西洋,它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但水量却是尼罗河的50倍以上。洪水季节,河口一片汪洋,有“海河”之称。

资源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目前,这块广阔的森林正在遭到人们的严重破坏。仅巴西境内的亚马孙河地区,就有30多万平方千米的森林化为乌有。现在,保护热带雨林已成为全球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

经济咖啡、香蕉、剑麻的产量仍居世界首位,大豆、可可、柑橘、玉米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咖啡、甘蔗、大豆、橘汁是大量出口的商品。小麦还需要进口。巴西的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近二三十年来,工农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钢铁、船舶、汽车、飞机的重要生产国。巴西的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建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43、大洋洲

位置和范围:大洋洲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以及太平洋上的三大群岛(波利尼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小的洲。

战略地位:由于大洋洲地处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的大洋上,联系四大洲的几条重要航线都要经过这里,随着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大洋洲已经成为往来四大洲之间的船舶、飞机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因此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居民:大洋洲现在的居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白种人移民的后裔,少数土著居民是黄种人和黑种人。

岛屿:大洋洲的岛屿,按成因分,有大陆岛、火山岛和珊瑚岛三类。新几内亚岛和新西兰南北二岛等属于大陆岛。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

澳大利亚介绍:

概况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的一些岛屿,是世界上唯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的居民,绝大部分是英国移民后裔,通用英语。

地形澳大利亚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形不同。东部是自北向南纵贯的大分水岭,有全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西部是低矮高原,海拔200——500米,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左右;中部是平原,地下水可以自动流出地面,成为自流井,人们把那里叫做“大自流盆地”。

特有动物长期以来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的演化缓慢,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动物种类,特有的动物有袋鼠、鸸鹋、鸭嘴兽等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珍奇动物。

人口东南部气候湿润,沿海有较好的港口,人口稠密。广大内陆和西部气候干旱,为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东北全年高温多雨,人口稀少

农牧业和

工业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绵羊特别多。以出口羊毛和小麦著称于世,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因其矿产丰富,铁、煤、铝土、锰等矿产储量占世界前列。工业发展快,所以又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近年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了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经济支柱。

城市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是全国政治中心,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海边建有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这三个城市均位于东南沿海。

44、南极洲

位置与范围:南极洲几乎全部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包围。与其他各洲相距较远,是孤立于地球最南端的大洲。

地形: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以上,是七大洲中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一洲。南极洲的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气候:南极洲的气候特点:严寒、干燥和烈风。每年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气候成因:

①南极洲地处高纬度地区,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光热最少。

②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使南极洲更

加寒冷。

③南极大陆受极地的高气压带控制,空气从大陆中部的强大的高压中心向

四周运动,使南极洲的风力极大。

④南极洲的气温很低,大气中含的水汽很少,在高气压的控制下更难形成

降水,所以南极洲的降水稀少,其干旱程度如同沙漠地区。

资源:南极洲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是世界上最大的固体水库。煤和铁的储量最丰富。现已经查明,在靠近印度洋的沿岸地区有露天铁矿,在维多利亚地区有储量很大的煤田。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企鹅是南极洲特有的鸟类,每到暖季,它们积聚在沿海一带,构成南极特有的自然景观。

科研宝地:南极洲独特的气候,几千米厚的冰川,丰富的煤铁资源和生物资源,未经人类雕刻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近几十年来,18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40多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62013′S,58058′N)和中山站(69022′S,76023′N)是我国于1985年和1989年先后建立的科学考察站。

(未完待叙)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1)

1、地理条件对日本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分布有哪些影响? 1.日本由于国土面积狭小,且多山地丘陵,使得其高度利用国土,产业结构高度集中,同时地形的狭小破碎,也使得其农业以个体经营为主,规模小而零散,但集约程度高。 2..以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同时,这一宜人的气候也有利于发展诸如电子产业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高技术产业。 3.水力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但短小的河流也不利于航运。 4.矿产资源贫乏导致其绝大多数的能源及矿产资源需从外国进口。 5.狭长的海岸线及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其从外国进口矿产资源及发展对外经济。因而造成其工业城市多沿海岸线分布,且海上航运业、渔业和造船业发达,。 6.丰富低廉而高素质的劳动力为其发展高技术产业提供了人才储备。 2、为什么日本会形成沿海高度集中的经济分布?日本所形成的经济分布格局是否带有普遍的规律性? 1.日本由于本国矿产资源贫乏,所以其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需从海外输入。 2.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方便,为布局新厂提供了各种方便的条件,并且适应技术经济条件的要求。 3.由于本国消费能力有限,所以日本的经济以出口导向型为主,因而其产业多分布于沿海地区,有利于产品出口。 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这种经济布局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世界上许多工业地带多集中于沿海地区,尤其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经济地带。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中国沪宁杭等,均是依靠其便利的海运,输入工业原料及输出工业产品的。 3、与中国相比,印度经济发展具有哪些优越条件?其经济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印度平原和低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3%,山地只占25%。这为其发展工农业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印

世界自然地理复习资料最终版

名称解释 1.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 2.岛屿:面积小且散布在海洋、河流或者湖泊中的小块陆地 3.自然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4.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以半岛、岛弧与大洋分隔的海域。 5.陆间海:介于大陆之间的海,深度较大,有海峡与外海或大洋相通。 6.洋流:指具有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运动 7.梯度流: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的洋流 8.补偿流:海水的流失和相邻海区的海水补充空缺所形成的海流。 9.风海流:风对海面的摩擦作用产生的洋流 10.纬向地带性:即地表地理现象近于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带状规律性 11.非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呈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性。 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排序 大洲面积: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 欧洲1000、大洋洲900 大洋面积:太平洋:17 968万平方千米、大西洋:9 336.3万平方千米、印度洋:7 491.7万平方千米、北冰洋:1 310万平方千米 全球地表形态基本特点 大陆大洋的基本特点 大陆地形主要特征 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 全球陆地以海平面为基准,平均海拔为840 m。陆地上的最高点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4.43 m,最低点是西南亚的死海海面,海拔为-392 m,陆地的高差约为9 240 m。 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常态地形: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与平原; 特殊地貌类型: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等; 两条高山带:一条是环太平洋褶皱带,它沿太平洋周边大体呈弧形延伸;另一条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它沿亚欧大陆中南部及非洲大陆西北缘大致呈东西向展布。 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亚洲大陆地形中高周低,高大的山脉和较高的高原位于中南部,较低的高原和平原镶嵌在四周;欧洲大陆山脉分布在边缘地区,中部为广大连绵的平原;非洲是个古老高原大陆,山脉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南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则形成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单

高考地理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据下图1,判断1~2题: 1.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A.3条B.4条C.5条D.2条 2.沿江分布铁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航运功能强B.沿江地形制约 C.沿江经济落后D.沿江人口稀少 【解析】1选C,2选A。该题组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都穿越了长江。第2题,由于长江航运功能强,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所以,沿江铁路较少。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2)。据图回答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①为四川盆地 C.①为黄河谷地 D. ①为喜马拉雅山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5.关于①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解析】3选B,4选A,5选C。第3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①①①①①①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第5题,渭河谷地是一个地堑。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3),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①污染浪费严重①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7.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解析】6选D,7选C。第6题,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第7题,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 下图是“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图4),读图回答8~10题。 8.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9.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贸易为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类型习题及答案

1 农业地域类型 基础题组 2016年国务院1号文件强调支持粮食生产优势区建设。读我国水稻优势区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水稻优势区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 A.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劳动力丰富 2.东北逐步成为我国稻米优势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条件改善 B.机械化水平提高 C.农业技术革新 D.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乳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游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4.图中②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市场 C.交通 D.劳动力 下图阴影区域为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及著名的优质牛肉产区。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该天然草场草类最茂盛的月份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6.为防止天然草场退化,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机井密度,保证人畜饮水 B.改围栏放牧为自由放牧 C.推行人工种草,适当划区轮牧 D.修建水渠,引河水灌溉 提升题组 2

3 蕉麻在菲律宾广泛种植,棉兰老岛是其产地之一。蕉麻生长要求高温、高湿,排水良好,宜静风或微风环境。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棉兰老岛蕉麻种植业的特点是( ) A.机械化程度低 B.生产方式粗放 C.水利工程量大 D.市场适应性强 8.与①地相比,②地蕉麻在5—10月生长期的优势条件是( ) A.降水较多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小 D.土层深厚 草食家畜能将非粮饲料资源转化为畜产品。近30年来,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量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下图示意1990—2011年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重心变迁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与甲地相比,有关我国草食家畜养殖的表述,正确的是( )

专题气候

专题五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第12版) 【专题突破】 本专题为世界自然地理,涉及到气候的两大要素和气候类型分布、特征等知识。复习中着重通过实例理解相关概念,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和气温降水的图表资料,描述各地的气候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说明气候与人类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世界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名称 特征 分布 热带 热带雨林 全年高温多雨 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马来群岛等地 热带草原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中部大部地区,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巴西等地 热带季风 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 热带沙漠 全年酷热干燥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 温带 温带海洋性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比较均匀 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温带季风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北、华北地区,俄罗斯 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 温带大陆性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较为湿润。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内陆地区,另外还有南美洲 的潘帕斯和巴塔哥尼亚地区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不多,但气候比较湿润。 南北极圈附近。主要在欧洲、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大约为北纬50°~70°之间 寒带 苔原气候 长冬无夏,终年严寒,降水少 主要分布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冰原气候 终年酷寒,降水稀少 主要位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地区 高山高原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 南美洲安第斯山等 【典例例题】读甲、乙两图,回答1~2题。 1.图中关于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①地为荒漠 B.②地降水集中在夏季 C.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D.④地降水最多 2.甲图四地气候类型与乙图一致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分析气候资料图的能力。②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降水集中在冬季。所以答案B 错。乙气候资料图由气温特点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得知位于亚热带,通过观察各月平甲 乙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技巧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技巧 一、统揽全局、突出重点 当前绝大部分地理综合复习课的基本教学程序为首先实行专题知识的全面梳理,其次是典型例题讲解,最后是少量随堂训练,能够用“专题”、“系统”、“全面”、“少练”四个词组来概括。 不过地理学科内容多,考试范围广,“求全”、“求保险”的复习思路,似乎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求全”的复习过程必然挤掉“水平训练”这个重要环节,考生吃的多为“夹生饭”,综合水平培养是建立在不扎实的根基上的。所以,与其“求全”导致不落实,不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难点,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持续训练,或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现在一套综合水平测试卷的有限题量,使得命题者一般会从核心知识与水平上设计题目。考生若能将地理学的核心问题真正领悟并能熟练使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地理科的考试以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内容为主。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应围绕“人地关系”这个主线。譬如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的核心是人类生活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形状、质量、自转与公转运动所带来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尤其是地球运动带来的自然现象更是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至于诸如恒星与星云、彗星、流星等恐难进入核心之列。 从近三年“文科综合水平测试”的试卷中能够看出,第一单元中的日照图判断,昼夜长短的判别,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计算等一些与人类生活、生产相关的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专家们眷恋的情结。再如第三单元“海洋环境”,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曾多次涉及海水的盐度、洋流,如2001年的文综选择第12题,2002年的文综选择第11题。我们在复习第三单元时,应明确其核心应该是海水的温度、盐度、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的成因等,海洋资源的

世界著名博物馆艺术经典部分试题(见面课)答案

世界著名博物馆艺术经典 见面课1 1. 单选题(2分)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以下的哪一位艺术家被合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A拉斐尔 B多纳泰罗 C提香 D波提切利 2谁在绘画领域里的地位如同但丁在文学领域里的地位? A丁托列托 B达·芬奇 C乔托 D丢勒 3、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里的十二位门徒,最为年轻的是A约翰B小雅各C大雅各D犹大 4,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作的天顶画,尺寸大得惊人,约有A200平方米B500平方米C400平方米D300平方米 5,拉斐尔《雅典学院》中的柏拉图的形象其实 A是以毕达哥拉斯为模特儿的 B是以阿波罗为模特儿的 C是以达·芬奇为模特儿的 D是以欧几里得为模特儿的 (错2个) 见面课2 1,关于荷兰国立博物馆,以下哪个说法有误: A荷兰国立博物馆充满荷兰商业社会的特点 B荷兰国立博物馆位于海牙 C荷兰国立博物馆与法国卢浮宫同时期落成 D荷兰国立博物馆是荷兰国家级的历史和艺术博物馆 2,关于荷兰国立博物馆的收藏,以下哪个说法有误: A荷兰国立博物馆的艺术收藏展现了荷兰十七世纪黄金时代的社会风貌 B该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有关的绘画和器物 C该博物馆的收藏并未纳入奥兰治家族的王室收藏 D该博物馆的很多艺术品曾被运往卢浮宫 3,关于伦勃朗的《夜巡》,以下哪个观点有误(两个): A这幅画现在的尺寸是伦勃朗最开始创作时的尺寸 B这是一幅描绘阿姆斯特丹射手连队的群体肖像画 C伦勃朗通过人物的姿势、光线的明暗对比等方式表现出人物的动感 D《夜巡》描绘的是夜间场景 4,关于荷兰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十七世纪中国青花瓷,以下哪个说法有误: A中国青花瓷对荷兰本土制陶业并未产生影响 B中国青花瓷为欧洲的“中国风”提供创作源泉 C十七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大量青花瓷,并分销到欧洲各国 D中国瓷器因其精美并具有异国情调,很快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物品 5,荷兰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以下哪幅作品并不属于风俗画:A弗洛里斯·凡·戴克的《餐食》 B扬·斯蒂恩的《欢乐家庭》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等高线练习试题(含答案)

202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等高线练习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等高距为200 m,回答1~2题。 1.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100 250 B.100 350 C.500 250 D.500 350 根据下图的等高线图判断第3-4题 3、关于图中河流与地势的正确说法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 B、地势北高南低 C、若图示为北半球,则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严重 D、若图示为南半球较高纬度,则河流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4、若图中等高距为300m,且B点的气温为15℃时,则A点的气温是 A、11.6℃ B、18.6℃ C、20.4℃ D、9.6℃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 > b,读图回答第5-6题 5、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若b海拔高度为200m, 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

10.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20 m B.29 m C.39 m D.40 m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回答11-13题。 11、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D、正南 12、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其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A、甲、乙 B、丙、丁 C、丙、甲 D、乙、丁 13.图中陡崖相对高度为 A.40米B.60米 C.0米 D.80米 参考答案: 1-5:ACABC 6-10:CDDBC 11-13:CDA

世界地理复习过关资料

一、世界陆地和海洋、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高考导航] 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界线、准确识记世界主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并能准确定位。 2.认识海底地形、陆地地形的特点及其分布。 3.了解七大洲地形的特点 [基础梳理考点突破] 一、陆地和海洋 1.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 (1)大洲的界线: (2)七大洲的面积: 二、世界的地形 1、七大洲的地形特点: 2.海底地形和海陆变迁: 二、亚洲概述 [高考要求] 一、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1.位置 (1)纬度位置: 地跨热带、________和寒带。 识记亚洲的经纬范围: 识记图中关键点的坐标和对应的地点: (2)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是 ________大陆。 2.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以____ ____、_____ ___为主, 中部高,四周低。 在地图上找出主要的地形区:主要高原:主要的平原:主要的山脉: (2)气候:复杂多样,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3)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 3.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稠密:________、东南亚、________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__ __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2)多样的地域文化 (3)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________国家。其中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西

亚一些国家,因大量出口 ,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考点精析,突破难点] 考点一:亚洲的气候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名称 (2)季风气候的成因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 考点二:区域定位,区域综合分析;区域环境整体性分析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点精析 突破难点] 一、东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识记东经1000、1200、1400经线经过的地区;北纬300、400纬线经过的地区。 (2)范围:(主要的国家) 2、地形 西部内陆: 东部沿海: 半岛和岛屿: 地形、地势特点: 3、气候 填出图中小写字母代表的主要气候类型: 思考:(1)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 为什么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3)图中由A 到B 到C ,气候怎样变化?有什么差异? 4、河流: 许多大河自 向 注入海洋。半岛和岛屿上,河流 , 地形 位置 经纬度广 濒临太平洋 地形复杂多样 面积广大,起伏大 中高周低 气候特征 河 流

中考历史和社会三轮复习专项训练世界自然地理

中考历史与社会三轮复习:世界自然地理 一、单选题 1. )下列四图中,可以表示印度最主要的气候类型的是 ( D. B. C. A. 32”1562.411“次南极科考顺科考船,至此历时日,上海吴淞锚地迎来了天的第雪龙号月”“)(见右图)雪龙号科考船行驶过程中经过的甲、乙、丙三个海域分别是(利完成。

A. B.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 C.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3.“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3-4 小题。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完成 1 ))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B. A. 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乡村,这里有河流 D. C. 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城市,这里有田野 2 ))该聚落地处((B. A. 冰天雪地的高原地表崎岖的山区 C. D. 灌溉便利的平原干旱缺水的荒漠 3 )()下列四幅图是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地图,表示坡度最陡的是 ( B. A.

D. C. 4. )下图为四个大洲轮廓图,关于图中四个大洲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②A. ① B. 大洲主要人种是黑色人种和黄色人大洲有世界 上最高的高原 种④ C. ③D. 大洲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大洲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5.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 因)素(D. A. B. C. 纬度位地形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 置——6.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陆地最亚洲最明显的特点是地表起伏很大,既有世界最高峰)低点是( B. A. C. D. 里海贝加尔湖红海死海7. )爱斯基摩人住在北极地区,他们以肉为食,毛皮做衣物,这是 ( B. A. 为了体现他们的生活特色他们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C. D. 因为他们喜欢与众不同因为爱斯基摩人特别 耐寒 8. )下图反映了海洋为人类提供了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计划(方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地理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研读《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说明》,紧紧围绕2011年的高考地理试题,研究试题的命题方式和特点,进一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加强学法指导,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二、情况分析 1.教师情况:担任高三地理教学的五位老师,都任过高三地理教学任务,其中岳校长多年从事高三地理教学,经验丰富,对本组教学复课具有指导引领作用。 2.学生情况:本届高三文科共有13个班,10个应届班(其中2个实验班,1个艺术班,7个普通班),3个往届班。实验班基础相对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普通班少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近半数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不积极主动;补习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三、备考依据 初高中地理教材、《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考试大纲》 四、工作目标 通过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5)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地理实验题的研究。要作专题讲座。 五、具体措施 (一)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整合。着眼教材,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 2.全面了解教材,把握重点。

精选-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高考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高考试题 【2018全国卷I】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暗含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属于生态环境问题。整体考查自然地理,如第(1)问实际上考查影响湿地形成的条件,第(2)问考查了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点难度,第(3)问考查了影响盐度的因素,承接上题,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即可。(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学科~网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外流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染;同时流速加快,可减少泥沙淤积;以及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工程措施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等。【2018全国卷II】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9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

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复习教程文件

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 复习

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复习 第一部分世界地理复习要点 一、地形与地势(涉及的重要地名一定要在地图册上找出) 1、亚洲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低, 在地图册中熟悉以下地形区: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湄公河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东部多岛屿,南部多半岛 构造成因: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碰撞地带(东亚地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碰撞地带(南亚地形) 2、非洲高原大陆(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部较高-阻挡东风撒哈拉 沙漠刚果盆地(低地) 构造成因:东非大裂谷(小板块生长边界)、红海(板块张裂地带-非洲、印度洋板块)地中海(非洲板块与欧洲板块之间碰撞地带-消亡边界-阿尔卑斯山脉) 3、欧洲平原为主,地势最低平。西欧平原、中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俄罗 斯)。 山地东西走向(不阻挡西风),阿尔卑斯褶皱山脉(年轻、高大—)、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古老、起伏平缓)——冰川作用(角峰、峡湾-挪威-良港) 4、北美洲三大地形区: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高地——西部高耸、年轻的落基山脉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中部宽广的大平原(密西西比冲积平原和高 平原)、东部低矮的高地(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 5、南美洲三大地形区: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高原(中部平原与东部高原交错分布) 西部高耸的年轻的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中部宽广的亚马孙冲积平原、东部古老的巴西高原 6、大洋洲三大地形区:东部山脉、中部平原、西部高原——东部山脉-大分水岭、中部平 原-墨累达令盆地(大自流盆地)、西部古老的高原 7、南极洲地势最高的大洲,以高原(大陆冰川)为主,主要为大陆冰川覆盖 二、气候 1、亚洲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北京、平壤、东京)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上海、广州、汉城、台北)、南部热带季风气候(马尼拉、河内、曼谷、仰光、吉隆坡、金边、加尔各答)、热带雨林气候(新加坡、雅加达)西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耶路撒冷)、北部北冰洋沿岸极地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乌兰巴托、乌鲁木齐、阿斯塔纳)——没有: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世界最大、最全3、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大陆性强(同一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变化大) 气候因子:辐射因子——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大气环流因子——季风环流影响;

世界地理(自然部分)期末整理

世界地理(自然部分)期末整理 一、大题(简答或论述) 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总特征:分布不均 ①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北半球陆地面积占北半球总面积的2/5,且在中、高纬度,分布几乎连绵不断;南半球陆地只占其总面积的1/5,且在中、高纬度陆地显著收缩,特别是在56o~65oS之间,除仅有少数岛屿外,几乎全部为海洋。 ②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 除南极大陆以外,所有大陆南北成对分布,即亚洲和澳大利亚、欧洲和非洲、北美和南美,而且每对大陆之间都是地壳破裂地带,形成规模较大的陆间海。 ③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 除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以外,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即亚非之间的苏伊士地峡(运河)、欧非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亚洲与北美之间的白令海峡、南北美之间的巴拿马地峡(运河)。 ④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大西洋两岸大陆海岸线的走向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两岸大陆能够拼合起来;亚洲大陆东缘弧沟系发育,即岛弧和海沟伴生;南北半球极地的海陆分布正好相反,北为北冰洋,南为南极大陆。 2、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 ①地形高低起伏悬殊 陆地上的最高点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 m,最低点是西南亚的死海海面,海拔为-392 m,陆地的高差约为9240 m。 ②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常态地形: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与平原; 特殊地貌类型: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等; 两条高山带:一条是环太平洋褶皱带,它沿太平洋周边大体呈弧形延伸;另一条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它沿亚欧大陆中南部及非洲大陆西北缘大致呈东西向展布。 ③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亚洲大陆地形中高周低,高大的山脉和较高的高原位于中南部,较低的高原和平原镶嵌在四周;欧洲大陆山脉分布在边缘地区,中部为广大连绵的平原;非洲是个古老高原大陆,山脉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南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则形成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单元,即大陆中部是平原,其东西两侧为山地或高原。 3、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①深度大、高差大 以海平面为基准,世界大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 m。洋底地势起伏的高差要远远超过陆地,如洋底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 m,而由洋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夏威夷群岛上的冒纳罗亚山,海拔4170 m,所

初中世界地理复习资料(教师版)

第二章世界地理 1.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其中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极周围是海洋(北冰洋),南极周围是陆地(南极洲) 2.七大洲按面积的大小排分别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口诀)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分别是太大印北 3.能够识别七大洲及四大洋的轮廓(如右图) A亚洲(怪兽) B非洲(数字7加上一个小岛) C北美洲(袋鼠或是恐龙) D南美洲(鸡腿) E南极洲(裤子) F欧洲(一个躺着的人) G大洋洲(游戏机手柄) 4.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5.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 6.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陆地?非洲,南美洲 7.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欧洲 8.纬度最高的是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10.跨经度最多是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是大洋是北冰洋 1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3)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12.(1)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洲南部苏门答腊岛) (2)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13.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14.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是德国的魏格纳 15.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6.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易发生火山地震。 世界上主要的火山地震带为: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例如日本和中国的台湾省)17.(1)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则形成高大山脉,比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2)板块张裂,则形成裂谷和海洋,比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18.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如白令海峡、土耳其海峡)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特点是三面临海,一面与大陆相接(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大陆:面积较大的称为大陆 岛屿:比大陆面积小并完全被水包围的陆地称为岛屿(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大洲: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

世界自然地理期末复习资料全

世界自然地理复习题 一.亚欧大陆 名词解释: 太平洋西缘岛弧一海沟系海沟和岛弧分布在各大洋中,以太平洋最多,尤以西太平洋最发育。岛弧和海沟构成岛弧一海沟系,是地壳不稳定区域。 挪威峡湾在挪威语中,峡湾的意思是深入陆的海湾。挪威的海岸线以非常复杂的方式咬噬着陆,形成了峡湾。挪威峡湾的规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温和常湿的气候。分布在纬度40到60-- 65°之间的大陆西岸。这类气候全年在盛行西风影响下,气旋频繁过境,年降雨量500-700mm在地形有利地区多达2500mm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最暖月又低于22C,年较差远小于同纬度的陆与东岸地区。属于这一气候的有西北欧、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智利南部、南非及澳大利亚的东南一小部分。 北大西洋暖流又名北大西洋西风漂流。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暖流,系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源于纽芬兰浅滩外缘,在50° N 20°W附近分成三支:干支经挪威海进入北冰洋,南支沿比斯开湾、伊比利亚半岛外缘南下,北支向西北流到冰岛以南。北大西洋暖流的流量随墨西哥湾暖流的强度变化而变化。该暖流对西欧与北欧气候有明显增温增湿作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地中海沿海最为典型的原因是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又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 问答题: 1.第四纪冰川作用对亚欧大陆地理环境的影响。亚欧大陆演化的基本特点 影响1、对地貌的影响:冰川对于它所覆盖地区的地形起着很大的改造作用。在距冰川中心较近的地区以侵蚀作用占优势,形成峡湾、槽谷、羊背石等冰蚀地貌,距冰川中心较远的地区则以堆积作用为主,在那些地方散布着终磧丘、鼓丘、蛇形丘、冰磧阜等冰磧-冰水地貌。北欧以冰蚀地貌为主,也有冰磧-冰水地貌,东欧和中欧基本上是冰磧-冰水地貌。河流改变流向,河湖串联;冰盖区外的黄土堆积。2、海面升降3、海陆变迁4、海岸阶地5、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6、对动植物的灭绝 演变特点欧洲大陆的形成是以前寒武纪古陆块为核心,通过不同地质时期与相邻陆块结合、分离的漫长过程,伴随多次地壳构造运动,古陆块外围相继形成加里东、海西、乌拉尔、阿尔卑斯等褶皱带,逐步地奠定了大陆的构造基础。 亚洲和欧洲陆地相连,形成全球最大的陆块---- 亚欧大陆。在地质构造上亚欧大陆原来并不是一个整体构造的陆块。早在二叠纪乌拉尔洋的最终闭合使俄罗斯地台与西伯利亚地台镶接,其间形成南北走向的乌拉尔褶皱带,从此 欧亚大陆连为一体。(演变特点这个的答案不确定) 2.比较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地形特征 西西贝利亚平原:总体特征是地域辽阔,地势低平,切割微弱,沼泽广布。北部沿

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 专题24 中国地理

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中国地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2题;共84分) 1. (4分) (2017高二下·泉港期末)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常年平均月均水位变化和月入库水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水库所在地区最可能是() A . 淮河流域 B . 太行山区 C . 松花江流域 D . 青藏高原 (2)下列关于该水库所在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B . 该水库水位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C . 6-8月水库水位在持续升高

D . 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多于出库水量 2. (2分) (2015高二上·南昌期中) 下图为某岛屿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该岛位于() ①东半球②西半球③北半球④南半球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3. (6分) (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台湾岛东部与西部人口密度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气候

B . 地形 C . 水源 D . 土壤 (2)据观测,台北冬季降水比较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 . 气候活动频繁,形成降水 B . 东南风遇到地形阻挡形成降水 C . 沿岸洋流水温高,蒸发水汽多 D . 西北风遇到地形阻挡形成降水 (3)台湾比较丰富的资源有() A . 渔业资源、水力资源、森林资源 B . 油气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 C . 耕地资源、油气资源、农林资源 D . 水力资源、耕地资源、渔业资源 4. (4分)我国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 . 北方 B . 南方 C . 青藏高原 D . 阶梯的交界处 5. (4分)(2018·浙江模拟) 2017年3月11日,广西发现特大型稀土可年产200万吨开采一百年。根据自然资源属性分类,稀土属于() A . 水资源 B . 气候资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必备基础知识——地图练习题

第1讲必备基础知识——地图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小明在纸上绘制了所在学校的平面图(学校长500 m、宽240 m)。每周一全校师生都会在广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仪式。据此完成1~2题。 1.小明所在学校() A.从广场向正西走可直达校门 B.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北面 C.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 D.夏至日升旗时旗杆影子朝向校训牌 2.小明绘制该平面图时用的纸为B3纸(51.5 cm×36.4 cm),其绘图时用的比例尺最可能为() A.1∶100 B.1∶1 000 C.1∶10 000 D.1∶100 000 『解析』第1题,根据指向标可知,校门位于广场的东北方向,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东南方向,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夏至日日出东北,旗杆影子朝向西南。第2题,该学校长500 m、宽240 m,要绘制在B3纸上,通过计

算可知,用图上距离50 cm代表实地距离500 m最合适,比例尺为50/50 000=1∶1 000。 『答案』 1.C 2.B 读图,完成3~4题。 3.与图乙比较,图甲所示()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 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4.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解析』第3题,两幅图图幅大小相等,但图乙所跨经纬度大于图甲,则图甲的比例尺大于图乙,表示的范围小于图乙。第4题,楠迪经纬度大约为(18°S,178°E),而莫尔兹比港经纬度大约为(10°S,147°E),则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东南方向。 『答案』 3.D 4.D 5.(2018·江西五市八校二模)一个旅行社在某地举办攀岩比赛,需要制作陡崖剖面图海报,想宣传“险、奇”效果,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解析』要想宣传“险、奇”效果,应使海报中的陡崖坡度加大,故应在保持水平比例尺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世界自然地理

《世界自然地理》自考大纲 第一章总论 重点掌握全球海陆分布大势,大陆地形主要特征,板块学说基本观点;各类气候主要特征、成因及分布;地理环境结构整体性和差异性,全球陆地自然带的特点及分布。 第一章地球表面形态及其演化 一、海陆分布大势 (一)七大洲和四大洋 地表划分为海陆两大部分。面积之比约为7:3。掌握大陆、岛屿、大洲、大洋和海等概念。海可划分为边缘海、内海、陆间海三种类型。 (二)陆地和海洋分布的特点 1、全球海陆分布不均; 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 3、某些大陆形状和轮廓独具特色。 二、大陆和洋底地形 (一)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 1、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875米,陆面高差极大。地形复杂。可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陆地最高点是珠穆郎玛峰(81848.13)。陆地最低点是死海海面(-392米)都位于亚洲。 2、高大的山脉构成陆地地形结构的主要格架。陆地上两

条巨大的高山带:一是环太平洋带,另一条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两大高山带是近期地壳运动的产物,也是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3、陆地上低山和高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4.6%,高原主要分为古老高原和年轻高原两大类。 4、平原和丘陵约占陆地总面积的52.2%。多属大河冲积平原,常见于大陆中部和沿海地带,往往傍以山地或高原。 5、由于各大陆地质构造不同。影响其他地形结构也各具特点。 (二)海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海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掌握以上三个概念及大洋中脊、海沟等内涵。海洋中最高峰是由海底火山形成的冒纳罗亚山(4205米),海底最深处是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 三、地表形态的演化 全球海陆分布和陆地、海底地形是不断发展演化的。地球内,外营力矛盾斗争是地表形态演化的海参力。内营力对地面作用是造山造海,使地表起伏不平。外营力对地表的作用是削高填低、移山填海,使地表趋于夷平。 地壳运动究竟按照什么方向发展,地壳运动的机制是什么等问题,地学界有不同见解。 (一)大陆漂移说 (二)海底扩张说 (三)板块构造说 1、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