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

梁衡

教学目的:

1、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

2、理解本文叙议过程中穿插引用古今中外名人言行的作用;

3、领悟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居里夫人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难点:

文中穿插与引用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一、作者介绍

梁衡,山西霍县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其他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和《把栏杆拍遍》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集《把栏杆拍遍》、《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木有灵,水石有韵。他还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在梁衡的散文作品中,不论是山水散文,还是人物散文,都可见智慧的哲思与感悟,充满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充溢的激情蕴藏在深沉的思考中,别有的那份厚重与沉实,避免了简单的抒情与表白,显示出大散文的气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华正茂的梁衡就以山水散文一领风骚,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又以名人咏叹散文名噪文坛。特别是他的人物散文堪称一时翘楚。出手不凡,那么隽永耐读,让人久久难忘。季羡林说:“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外,尚无第二人。”

1998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刊出了梁衡所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没有想到这篇看似不经意的散文发表后好评如潮,当年即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入全国师范教材。在最近两年开始的新一轮教材修订中,又接连被选入北师大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等四家出版社编选的中学及专科教材。在发表后的四年间,该文被接二连三地被收入各类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还以这个篇名为书名出版了一本散文集。这说明选家“英雄所见略同”该文也是作者的散文继《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之后第四次入选中学课本,在当代作家中,梁衡是作品入选课本较多的一位。

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原籍波兰,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895年她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就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6年居里去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并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由于她对放射现象研究工作的巨大贡献,和丈夫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二、题解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镭一百周年。本文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美丽”是行文的主线,这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端庄的形象,更是她所体现的坚定执著、淡泊名利、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外在美:(短暂的,易逝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内在美:(永恒的,不变的)内在的人格魅力,那才是永恒的美丽。

三、分析课文

1、为文章划分层次结构

一(1——2)介绍写此文的目的,再现居里夫人的光辉形象。

二(3——7)追述居里夫人的生平,赞颂她的高贵品质。

三(8——9)高度概括居里夫人的一生。

2、分析第一部分

(1)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一句独立成段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一句话揭示了哪些问题)

[答]:一方面说明了创作此文的目的——为了纪念;

另一方面肯定了居里夫人的重要贡献。

(2)第二段以特写镜头的方式,重现了100年前居里夫人登上法国科学院讲台的光辉形象。这段话介绍了居里夫人之所以会在100年前登上这个讲台的原因。

“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A、这一段中对居里夫人最高的评价是什么?

[答]:“她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B、最后一句话与文中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答]:标题。

3、分析第二部分

(1)那么,居里夫人这种跨越百年的美丽具体表现在哪里?文章的第二部分用简练而生动的文字,回顾了居里夫人为发现、提炼镭而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和忍受的艰辛与磨难。

(2)在4——7段中用很长的篇幅来赞扬她的美丽。居里夫人追求的内在美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A、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把金发剪短——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B、对热闹不屑一顾,给追求者无情的后脑勺。

C、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

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具有心无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在贫困的生活环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

D、甘愿让酸碱啃蚀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为发现、创造奉献美丽

E、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比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背负沉重的生活、思想负担,默默工作

F、视名利如粪土,将奖金赠送,把奖章当玩具

G、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理性美丽

(3)请归纳出居里夫人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答]:不怕吃苦、不怕失败、勇于牺牲、淡泊名利、坚定信念、治学严谨、追求真理等。

人的伟大成果。

(4)在4——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赞颂居里夫人?

[分析]:

A、类比(用特殊事实作论据来证明另一特殊事实):悬梁刺股、卧薪尝胆、宋玉、范仲淹。

悬梁刺股:晋时孙敬,读书夜深,常恐盹倦,乃以绳系头髻悬于梁上,若昏沉眼闭,头欲坠,索必扯醒,以防困倦;战国苏秦,因求仕于秦,不遇而归,为骨肉所贱,乃将太公《六韬》、《阴符》兵法之书,昼夜勤读,每值更深夜静,昏迷眼闭,乃引锥刺骨,使醒又读。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饮胆,饮食以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耶?”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范仲淹: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也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擅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B、修辞手法

比喻:“美对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

排比:“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从不受军衔,不背一枪。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沉溺)于形,不逐(追求竞争)于力,不持(凭借)于技。”

反问:“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引用:“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化赞美

“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分析第三部分

文章的最后一段,高度概括了全文。

文笔再次转回到100年后的今天,进一步发表议论,境界更高一层。文章看似散漫,实则集中地从外表、人格、心灵到理性精神逐步展示了居里夫人无以伦比的永恒魅力。

四、艺术特色

1、视角独特,更有亲切感

居里夫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位伟大的女性,关于她的文章数不胜数。但梁衡别开蹊径,以美丽做为切入点,从居里夫人的外貌美,到挺立在智慧高地的理性之美,成功地将居里夫人的美丽换位到人类文化的史册中。让读者理解到,居里夫人的“美丽”,绝不在于她的外表,而在于她的人格魅力。

2、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旁征博引大量中外名人故事和名言,加深文章的文化内涵)

(1)本篇在表达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夹叙夹议。

作者对居里夫人跨越百年之美的理性开掘和景仰之情是在夹叙夹议之中充分展开的。这种夹叙夹议与记叙文不同。记叙文中以叙述描写为主,用议论抒情来画龙点睛,或升华精神,或揭示意义。往往是作者简明的判断,不需要论证推理。而人物述评虽然也叙述描写,也以人物、事件、场景为基础,但重点在后面的议论,通过议论阐发观点。

(2)运用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感情得到更充分、更准确、更完美的体现。

作者刻画居里夫人形象的技巧:

(1)、正面描写要言不烦。

作者描写居里夫人的出场只写了她的裙子、脸庞和眼睛,但是一个坚毅睿智的形象却已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2)、侧面烘托简约传神。

为了刻画居里夫人的美丽和心志坚定的特点,作者还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男学生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铠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3)、穿插故事凸现其神。

用宋玉、范仲淹苦读的故事做类比,让我们一下就能体会到居里夫人的那份执著;还穿插了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了解放黑奴革命的事例,来与居里夫人发现镭带来的科学革命作类比,以突出居里夫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4)、引用名言颂扬其德。

用莫泊桑《项链》中主人公的追求虚荣,反衬了居里不为容貌所累;引用苏东坡

《前赤壁赋》里的名句,强调了居里夫人科学发现的价值和人生“得到了永恒”的哲理;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表达居里夫人的深情赞美。这些引用对刻画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世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全文思路明晰

(1)从全文结构上看先叙述(其中还有倒叙)后议论。

点题——特写镜头——介绍科研工作——议论、赞美精神美丽

(2)从对居里夫人的描写与赞美的角度看,先描写外貌然后逐步揭示人格、心灵和理性世界。逐步深入地展示了居里夫人那无与伦比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显在读者面前。接着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然后写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赞扬了居里夫人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研究的执著。

引用的名言名句

女人并无社会等级,也无种族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身世和门庭的标志。

——莫泊桑《项链》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

——林肯评价《汤姆叔叔的小屋》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居里夫人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爱因斯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