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课程标准]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进程

(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2)进入20世纪,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2.原因

(1)________________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新型________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信息技术的兴起把世界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3)________________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3.表现

(1)________________迅速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2)国际分工日趋成熟,________________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4.意义

(1)使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________,提高生产率。

(3)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4)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

二、问题与展望

1.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加大。

(2)加剧了世界经济的____________和风险性,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3)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引发全球性的________________,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____________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________的价值观。

2.认识

(1)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无法改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知识点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是()

A.大财团、跨国公司的世界性兼并投资狂潮

B.新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和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C.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认同

D.国际金融资本的全球流动扩张

2.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直接源于()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依存

B.东西文明相互交流融汇

C.各国生产和销售连成一体

D.交通和通讯技术日新月异

3.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为经济全球化疏通商品、劳动力和资本流通渠道的是()

A.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总体稳定

B.市场经济制度的广泛建立

C.世界进入新经济时代

D.各国都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4.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 000万双,每年都推出100多种新产品和新款式,耐克公司7 800多名职工只负责设计、监制和销售,生产则分散到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它突出地反映当今世界发展中的()

A.经济全球化B.经济区域化

C.政治多极化D.经济多极化

5.以下三幅图片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起来

C.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D.经济全球化渗透到百姓生活中

6.肯德基(KFC)因其独有的美食,被中国消费者公认为“顾客最常惠顾的”西餐,并名列中国前十个国际著名品牌的榜首,已成长为中国餐饮业规模最大、收益最好的第一餐饮品牌。肯德基(KFC)在华迅速发展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人饮食结构西化

B.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侵蚀

D.餐饮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扩张

知识点二问题与展望

7.读下图漫画,下列阐释错误的是()

A.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B.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D.美国为经济全球化背负沉重负担

8.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震动全球,如:冰岛国家破产;乌克兰股市今年已累计下滑近80%;英国股市暴跌,英国首富、钢铁大王米塔尔钢铁公司的股票价格自5月份以来,下跌了近三分之二。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经济全球化使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C.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

D.经济全球化弊大于利

9.下图所反映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B.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

C.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D.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结果

10.美国《基督教科学箴信报》曾经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文中描述一个美国家庭在抵制中国产品近一年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从深层意义上表明()

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B.中国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描述20世纪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说: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90年的某一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材料二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反对。在每一次世界经济组织召开会议的时候,都会有众多抗议者聚集在会场前举行游行示威活动,抗议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和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国家?

(2)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经济全球化有哪两重性?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分析。

12.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图一图二

图一2001年8月8日,数以千计的墨西哥农民在首都游行示威,抗议墨西哥总统福克斯过度重视“商业利益”和亲“美国”的农业政策。

图二2004年11月19日,近5万名智利民众在首都圣地亚哥举行大规模游行活动,反对经济全球化和美国总统布什访问智利。

请回答:

(1)墨西哥和智利人民反对经济全球化有何代表性?他们为什么反对经济全球化?

(2)除上问涉及的问题外,全球化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3)反对全球化是科学的态度吗?为什么?

【答案解析】

知识清单

一、2.(1)科学技术(2)交通(3)两极格局

3.(1)国际贸易(2)跨国公司

4.(2)资源(4)日常生活

二、1.(1)贫富差距(2)投机性(3)生态危机(4)价值观西方

2.(2)国际经济新秩序

对点训练

1.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2.D[全球化进程中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人和货物可以借助多种快捷便利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之间流动,信息的传递也变得非常容易。] 3.B[冷战时期,美苏严重对立,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形成两个截然对立、互不联系的经济体,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冷战结束后,各国纷纷推行市场经济体制,这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起到了疏通商品、劳动力和资本流通渠道的作用。]

4.A[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材料内容的中心,“耐克”公司的生产具有全球性、世界性,这一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正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5.D[图片说明,以麦当劳、肯德基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无处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且渗透到百姓日常生活中。]

6.D[KFC在华的迅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实质上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扩张。]

7.D[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是主要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的是压力。D项表述错误。]

8.B[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亦即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9.A[题中信息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与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成正比,归根结底是与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不公正有关。]

10.C[这个美国家庭用一年时间抵制中国产品,结果生活一团糟,这说明商品的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人为抵制只是徒劳。]

综合运用

11.(1)表现: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国家:英美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

(2)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世界市场的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3)经济全球化能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12.(1)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落后,在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一些发达国家将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向发展中国家倾卸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对发展中国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破坏环境,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

(2)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加深,联系加强,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加剧。

(3)不是。尽管全球化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教材问题解答

课中思考

1.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提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许多来自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商品,这是世界贸易发展的重要表现。可以根据自身经历和理解具体说明。

2.为什么这次东南亚经济危机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坏?

提示这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关。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同时使民族和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所以,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加强。

解析与探究

结合上述材料,想一想,19世纪的世界贸易与现代社会的世界贸易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19世纪的世界贸易是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世界贸易的发展和经济联系的加强是靠发达国家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来实现的;现代世界贸易主要是由跨国公司主导的,通过国际市场实现资源配置。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自我测评

根据课文内容归纳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迅速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提示原因:科学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的结束使原来处于对峙状态的国家建立和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表现: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程标准】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标解读】 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影响与问题,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注意把握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考试大纲】 经济全球化 【知识梳理】 一、原因 1.

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2.层出不穷的 和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 的结束为其发展消除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 二、进程 1开始:随着的开辟,世界贸易体系逐渐建立,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20世纪90年代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三、表现 1.市场的国际化: 迅速发展,范围不断增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生产的国际化: 日趋成熟,大型 数量增加。 3 资本的全球化 四、影响 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 ;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存在问题: 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 进一步加大;摆在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 ②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③发展中国家遭到严重破坏,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④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五、展望 1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的必然结果。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以及 ,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知识拓展】 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动力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战”以,特别是90年代以,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 - 副本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 1、在原始社会时期,贫富分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产品的积累 B、交换的扩大 C、生产力的发展 D、剥削的产生 2、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3、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法家思想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皇权意识的增强 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4、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5、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列强在华利趋于一致 D、该政策不影响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6、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7、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9、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0、当今美国交替上台执政的两党是() ①民主党②自由党③共和党④联邦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平民的民主 B、贵族的民主 C、奴隶主的民主 D、国民的民主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反复的根据原因是() A、新贵族具有保守性 B、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发展水平不高 C、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 D、资产阶段缺乏斗争经验 13、“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说明()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天津高考10题)右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 A.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 B.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 C.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答案】D 【考查点】北美自由贸易区 2.(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30题)近年来,“大宗商品源源不断从其他新兴经济体流入中国,这些国家由于出口激增收入增加进而增加对中国制成品的消费——中国通过自身的高速增长,打开了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阀门”。这一材料表明 A.中国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 B.中国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 C.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加深 D.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 【答案】C 【考查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二、非选择题 3.(2013年广东高考38题)(27分)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12分)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练习岳麓版必修2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为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谈》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①科技发展②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③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④跨国公司的推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科技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新型交通、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市场经济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答案:C 2.(2018·江西横峰、余干中学联考)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题干反映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B项中的“不断减弱”说法错误;C项是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但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答案:D 3.(2019·广东阳春一中月考)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 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1

期末检测 ( 一 ) ( 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 ) 一、选择题 (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 ) A.世袭制度B.等级制度C.宗法制度D.分封制度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 ) 5.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 ) A.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进步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 )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给日本②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的出路④五四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右图是江苏画家刘元 1938 年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画表达的宗旨是 (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优质教案

三、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课标要求: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基本史实,分析其影响;简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和查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历程等,了解“从GATT到WTO”的过程,

围绕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必要性并对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等问题展开讨论;开展课堂讨论或辩论: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解决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从多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通过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教学课时: 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发展的趋势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建议: 1、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前提,而20世纪则是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世纪。尤其是20世纪末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期末检测(一)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 A.世袭制度B.等级制度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 5.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 ) A.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进步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

.精品文档.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二)分封制 1、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①分封: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 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 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对士实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秦朝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这

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精品文档. ①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②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 权,都由皇帝总揽。 ③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④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①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是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全面推行郡县制。 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影响: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5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为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谈》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科技发展②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③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④跨国公司的推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科技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新型交通、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市场经济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答案:C 2.(2018·江西横峰、余干中学联考)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

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题干反映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B项中的“不断减弱”说法错误;C项是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但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答案:D 3.(2019·广东阳春一中月考)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 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经济全球化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抢占了优势资源、市场份额,它们利用手中雄厚的资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巧取豪夺,使其损失惨重,因此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故A项错误;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从材料只能看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而不是机遇,排除C项。 答案:D 4.2016年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高中历史岳麓必修2试题: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Word含解析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1992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加利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 A.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使全球化发展有了组织保障 B.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 C.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壮大成为全球化的中坚力量 D.欧洲共同体逐步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解析:B 国际经济组织在1992年前已经建立了很多,如世界银行等,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中国1992年也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B项正确;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C项错误;欧洲共同体只是区域集团化组织,不能做为“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的依据,D项错误。

2.下列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C.世界贸易日益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影响日常生活 解析:D 庄记咖啡、肯德基、麦当劳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说明这些饮食服务企业已经跨出国界进行生产和经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故D项符合题意。 3.2016年9月4~5日G20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G20诞生于1999年,又称二十国集团,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由此推断G20建立的时代背景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解析:C G20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很明显是经济全球化推动的结果,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不是区域集团化问题,且区域集团化趋势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二)分封制 1、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①分封: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对士实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秦朝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①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②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③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④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①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是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全面推行郡县制。 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影响: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发展科举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5.《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6.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杀害我同胞达 A。19多万人 B。20多万人 C。30多万人 D。40多万人 7.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8.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 A。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9.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10.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1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动三大运动 D。渡江战役 1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①人民民主②民主集中③社会主义④民主协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D。①④ 1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14.“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得到成功运用是在 A。台湾问题上 B。香港问题上 C。澳门问题上D。特区问题上 15.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 16.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A。中日关系的改善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苏关系的改善D。中美关系的缓和 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国际成立 23.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24.1967年3月,合并建立欧共体的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联营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联营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5.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学习目标】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问题。 2、重要概念:经济全球化 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二.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原因: (1)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 (5)跨国公司、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推动。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增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3)资本全球化: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4)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区域集团化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影响: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促进了各国文化交流,有利于消除彼此隔阂。 三、经济全球化的问题和展望 1.问题: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扩大。 (2)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使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3)发达国家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加剧环境污染,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4)加剧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2. 展望: (1)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趋势无法改变,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展;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秦川中学王炜霞 课标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根据的要求,本课的基础知识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学生分析 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世界史,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行为来看,学生的兴奋点仍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具体分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自主探究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育才学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课题: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探究与点拨】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基本进程 ①阶段:开始。随着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开始了的过程。 ②第二阶段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加快。 ③第三阶段: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 ④第四阶段: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⑤第五阶段:的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⑥第六阶段: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原因 ① ② ③ ④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 ⑤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

⑥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成为其有力的推动者。 主要表现 ①贸易的全球化: ②生产的全球化:③金融的全球化:4、积极影响二、问题与展望 问题:经济全球化以为主导,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①②③④2、展望 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它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以及 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 通过这个基本进程,你发现在这个进程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大家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重难点解析】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由于世贸组织成员之多,而且在发

展水平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这时,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更应运而生了。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计划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世界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政策,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合和融合。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B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 c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D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发展中国家B发达目家c第三世界D世界贸易组织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五中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题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在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开始形成于 A.商朝 B.周朝C.秦朝D.唐朝 2、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A.多为番属关系B.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 C.众多城邦组成独立D.形成中央集权 3、德意志统一的基本方式是 A.革命B.改革C.王朝战争D.独立战争 4、右图昭示世人:中华民族曾经遭受列强侵略的劫难。这场 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 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B.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D.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 6、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不结盟④一边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国民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的召开B.五四运动的爆发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D.北伐战争的开始 8、20世纪7O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联合声明》签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9、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是指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意识形态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10、徜徉在中国电影群星璀璨的艺术长廊里,战争题材的电影总是带给观者深刻的印象,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长征》②《八月一日》③《战略决战》④《渡江战役》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11、电视连续剧《红日》根据吴强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反映1947年蒋介石撕毁和平协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华东野战军在苏北和解放区与国民党74师展开一场殊死搏杀,在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终于攻下了孟良崮,消灭了74师。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的()A.国民党全面进攻时期B.中共战略反攻时期 C.国民党重点进攻时期D.国共战略决战时期 12、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 A、新文化运动 B、护国运动 C、北伐战争 D、五四运动

18-19 第5单元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习目标]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进程 (1)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2)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2.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3.表现 (1)贸易: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生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分工更加精细,跨国公司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3)资本: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4.意义 (1)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 (3)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4)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15[课中思考题]: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提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许多来自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商品,这是世界贸易发展的重要表现。可以根据自身经历和理解具体说明。

1.存在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2)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 (3)环境问题严重,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2.展望 (1)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16[课中思考题],思考:为什么这次东南亚经济危机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坏? 【提示】这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关。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同时使民族和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所以,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加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