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分析及治理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分析及治理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分析及治理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和健康发展的障碍,其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舞弊动机和舞弊手段,提出财务报告舞弊内外部治理的对策,以防范和解决财务舞弊行为,从而达到提高证券市场运作效率、促进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保证国民经济有序运行。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财务报告是证券市场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发挥合理配置资源功能的基础。然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已经成为全球证券市场上的一种普遍现象,给投资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探讨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报告舞弊概念

财务报告舞弊是财务造假主体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取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重要性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违纪、违法行为。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通常表现为: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或相关文件记录的操纵、伪造或篡改;对交易、事项或其他重要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的不真实表达或故意遗漏;对与确

认、计量、分类或列报有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故意误用。[1]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

在国外,18世纪的南海公司舞弊案揭开了财务报告舞弊的序幕。随后,2001年能源帝国安然公司被迫承认虚报盈利接近6亿美元的事实。此后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丑闻不断,特别是2002年的世界通信公司会计丑闻事件,彻底打击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在我国,财务报告舞弊同样十分严峻:从90年代初的原野公司舞弊案开始,继而又是琼民源、银广夏、科龙电器等,而后中国铝业、五粮液等也卷入了造假风波。这一系列的财务舞弊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运转,大大降低公众对证券市场信息的可信度,因此,严厉打击和治理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已刻不容缓。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频发,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外在动机,即上市公司面临的经济压力,它一般表现为上市、筹资、融资等压力;其二是内在动机,企业及其各利益相关者为满足自身利益或需求,积极主动地进行舞弊。具体表现为:

(一)外在动机

由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受到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制约和政府的调控,这些外在因素易引起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例如我国证监会、证券法和公司法对上市资格、挂牌、配股等都做出了明确财务指标

规定,促使那些未达到标准的公司蕴藏着财务舞弊的潜在动机,通过舞弊进行利润操纵,使公司扭亏为盈或隐瞒亏损的事实,以达到政策要求。另外,上市公司若出现亏损情况,将面临证券监管部门的其他特别处理、退市风险警示、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处理,因此,为了避免退市,亦存在舞弊的动机。

(二)内在动机

财务报告舞弊的内在动机主要是满足上市公司自身、管理者、大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不同利益和目的。[2]引起内在动机,主要是受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驱动。首先是管理者的个人价值与其业绩挂钩,绩效考核结果直接决定其报酬,同时也是管理者能力与价值高低的体现,这直接导致存在舞弊动机。其次,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大股东关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政府关注财政收入和税收,债券人关注本金和利息,投资者关注公司业绩,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告有着不同的期望和要求,为了迎合这些要求,必然存在舞弊的动机。

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乃至世界范围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日益猖撅。在这里,笔者对广泛使用并具有共性的一些财务舞弊手段进行归纳,将其分为财务数据舞弊和非财务数据舞弊。

(一)财务数据舞弊

财务数据舞弊的财务报告是最常见的,主要是编制虚假财务报表。

操纵利润的手段通常有:1、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少提各项准备、少计费用、跨期调整费用、滥用费用资本化、舞弊应收项目、少提减值准备等;2、虚构收入、经济业务,虚构资产评估、交易等高估资产,通过账外账、特殊目的的实体等低估负债进而操纵利润;3、推迟确认收入、多转成本,多提各项准备等使利润最小化,对某些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等方法清洗利润;4.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核算和估计方法,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操纵。[2]如: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式、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滥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等方法来有效操纵利润,以达到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目的。

(二)非财务数据舞弊

非财务数据舞弊是指对非财务数据进行虚假表述。如虚假陈述股票托管、大股东的持股份额,篡改审计报告、股本金和股份数虚假、虚假募集资金用途等。对不影响财务报表的重大事项有意漏报、迟报或假报,如:对关联方关系、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虚假陈述、虚假披露募集资金用途、隐瞒或不及时披露诉讼、委托理财、大股东占用资金、关联交易、违规为关联方提供资金或担保,以及关联方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事项等。

五、财务报告舞弊治理的对策

(一)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造成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现阶段

财务报告舞弊所受惩罚处于“造假成本”小于“造假收益”的状态,不能对企业形成有效的约束。因此,有效遏制财务报告舞弊,现阶段比较有效的途径是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惩治造假团体,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法律执行力度。法律制定机构要与其监管机构互相合作,财政部门中会计管理机构与其监督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注册会计师也要参与执法检查工作,严格检查存在的问题,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处罚。

(二)建立规范、有效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1、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鉴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呈现一股独大,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还未得到真正保护的现状,我们可以适当减小非经济命脉的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比重,增加非国有法人股。一方面可以缓解国有股过于集中导致政企不分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所有者缺位导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同时,它可以进一步促进股权分置改革,逐步实现非流通股向流通股的过渡。

2、健全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首要因素,对于监督公司管理层、防止财务报告舞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调查,我国董事会基本控制在控股公司手里,我国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发言权十分有限,利益得不到基本保障。公司大部分董事都为执行董事,独立董事缺乏,造成了董事难以对经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因此,应优化董

事会的监督功能,建立董事会结构的制衡机制。一方面要增加独立董事的数量,发挥独立董事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要让董事会的任命不受管理层牵制,并在确定董事人员后,还应定期实行轮换制度,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3]

3、充分发挥监事会职能

目前我国的监事会流于形式,为防止监事会虚化,有必要对监事会进行完善。(1)应提高监事的素质,要求监事不仅要懂得财会、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2)完善监事会成员的组成,增加一些独立性高、不易受管理层左右的监事,以确保监事会对重大事项决策的监督;(3)保证监事会的知情权,如监事应当有权随时调阅公司账薄和会计记录等财务资料,并可以针对质疑的地方要求相关负责人予以说明;(4)完善监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监事的薪金水平,可以适当给予期权激励,避免其受到经济利益威胁而受制于管理层等。

(三)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

1、逐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应以《会计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制度为依据,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为中心,针对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制定出易于操作和监督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2、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1)应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注重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监督,

流程的负责人应考虑使用专业化的工具,或在有关咨询机构的协助下,依据其自身对风险情况的掌握,定期对所辖单位或流程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2)应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的独立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中的重要力量。内部审计机构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直接受董事会领导,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四)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会计信心披露制度是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最根本的外部规范之一,是证券市场各方利益关系者行为的根本依据。应从严执行会计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从严规范信息披露内容,避免上市公司只是形式化的披露公司会计信息。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提高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抑制舞弊的发生。科学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是真实会计信息的根本保证。

(五)加强道德建设,弘扬诚信文化

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主观因素。应通过法制建设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来约束、制约和激励财会从业人员的道德行为,并弘扬诚信文化思想,有利于遏制公司财务舞弊现象。要在企业中树立“诚信第一”的理念,并建立一系列诚信激励机制,对违反公司诚信的行为给予惩罚,对维护公司诚信的行为给予奖励。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6.

[2]管新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透析[j].会计之友,2007,(6):78-80.

[3]胡辰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研究[d].中国知网,2010: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