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度全国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11年度全国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11年度全国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11年度全国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11年度全国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

求状况分析

发布日期:

2012-03-06

浏览次数:2098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

一、概况

2011年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17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

117个城市的地区分布情况1[1]

2011年,监测城市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招聘人员累计2068万人次,进入市场求职人数累计1956万人次,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2[2] 约为1.06,与上年相比上升了0.05。(表1)

表1. 供求总体情况

分季度看,2011年四个季度,监测城市市场用人单位招聘人数平均每季度约517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人数平均每季度约489万人,平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为1.06。

分年度看,2001年以来市场中岗位需求和求职人数总体上保持上升态势,劳动力需求的增长速度高于求职人数的增长。特别是2004年以来,市场中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始终保持在0.9以上,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

-2009年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2011年回升至1.06,呈现上升趋势。(见图1)

图1 2001-2011年度市场职业供求总体变化

(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2011年全国117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1.从全年总体情况看,劳动力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市场运行稳定。

2.从产业需求看,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格局基本稳定。从趋势看,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稳步上升。分行业看,制造业需求旺盛,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的需求比重趋于下降。

3.从用人单位需求看,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用人需求占据主体地位。私营及个体企业用人需求比重趋于上升;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逐年下降;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的用人需求变化不大。

4.从求职主体看,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是求职主体。从趋势看,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比重波动中略有上升,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求职比重波动中呈现下降;外来务工人员的求职比重总体上趋于上升,但近年来有所下降。

5.从年龄看,16-34岁年龄组用人需求量大,45岁以上求职人员就业依旧相对困难;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是市场中的求职主体,市场需求量较大,2010年以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者的市场需求量回升。

6.从技能看,劳动力供需总量集中在初、中级技术等级;从供求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求职者均供不应求,其中高级技能人才短缺仍较为突出。

二、产业、行业劳动力需求状况

从需求总量看,2011年监测城市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1.8%、39.3%和58.9%,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格局相对稳定。

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6个百分点。(见表2)

2001-2011年度,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的25.7%上升至2011年的39.3%,上升了1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的72.5%下降至2011年的58.9%,下降13.6个百分点。(见图2)

图2 2001-2011年度三次产业需求比重变化

从行业需求看,81.7%的单位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以上六个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32.2%、15.7%、13.1%、8.9%、7.2%和4.6%。(见表3)与上年相比,制造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8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个百分点,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1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1.1个百分点。

从各年度情况看,2001-2011年间,制造业需求旺盛,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制造业用人需求所占比重上升了近1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的需求比重波动中趋于下降,平均下降幅度在3%以内;建筑业的需求比重基本稳定。(见图3)

图3 2001-2011年部分行业市场用人需求比重变化

注:2005年3季度行业指标采用新标准分类,上述指标统计有所变动,故2005年全年未作汇总。其中,社会服务业需求比重,2006年及其后各年度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需求比重合计。

三、用人单位劳动力需求状况

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需求占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6.8%,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所占比重仅占0.6%,其他单位用人需求比重为2.6%。

在企业用人需求中,内资企业用人需求占76.1%,其中以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用人需求较大,其需求比重分别为22.1%、31%和11.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为6.3%;外商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为7.4%;个体经营的用人需求比重为10.2%;国有、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仅为4%。(见表4)

与上年相比,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上升了0.3个百分点。其中,内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上升了1.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下降了1.1个百分点。

从各年度情况看,2001年至2011年,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下降了11.8个百分点,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私营及个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一直保持在30%以上,2001-2006年间上升了7个百分点,需求比重逐年上升,2007年

以来呈现缓慢下降态势;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基本保持在15%左右,变化幅度较小。(见图4)

图4 2001-2011年部分企业需求比重变化

注:2005年3季度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指标采用新标准分类,上述指标统计有所

变动,故2005年全年未作汇总。

其中,股份制企业需求比重,2006年及其后各年度为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

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需求比重合计。

四、各类职业劳动力供求状况

从各类职业的需求状况看,2011年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是用人需求的主体,所占比重分别为34%和32.8%,二者合计为66.8%。

从各类职业的求职情况看,求职人数相对集中的职业是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所占比重分别为28.8%和30%,两者合计约占总求职人数的58.8%。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高,分别为1.12、1.21、1.05,劳动力需求略大于供给。(见表5)

从各年度情况看,2001-2008年,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用人需求旺盛,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呈现上升态势,2009年有所回落,2010年以来有所回升(见图5)

表5. 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

图5 2001-2011年市场部分职业供求变化

(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五、求职人员分类状况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54.2%,其中,新成长失业青年占24.5%,就业转失业人员占16.4%,其它失业人员占13.3%。求职人员中,外来务工人员占33.7%,其中,本市农村人员和外埠人员分别占17%和16.7%。

与上年相比,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比重下降了2.2个百分点,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比重上升了0.8个百分点,本市农村人员的比重上升了2.9个百分点,外埠人员的比重下降了1.9个百分点。(见表6)

从各年度情况看,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中的求职主体(占70%以上),这两大群体的求职比重基本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动态势:2001-2003年,失业人员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之后回落,2003-2008年间下降了11.3个百分点,2008年以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略有回落;外来务工人员的求职比重则从2001-2003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之后不断上升,2003-2008年间上升了15个百分点,2008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略有上升。

在失业人员中,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求职比重从16.5%上升至24.5%,上升了8个百分点;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求职比重2001-2003年度从21.8%上升到28%,上升了6.2个百分点,之后不断下降,2003-2011年间下降了近12个百分点。(见图6)

表6 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

图6 2001-2011年部分求职人员所占比重变化

六、招聘、应聘条件状况

1. 性别

从对劳动力的需求看,66%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其中,对男性的需求比重略高于女性。

从求职者的性别结构看,男、女性的求职业比重分别为54.9%和45.1%。

从供求状况看,男性和女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04和1.07(见表7)。

从各年度情况看,2001-2011年间,男性和女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呈增长趋势,其中,女性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高于男性;2009年以来,男性和女性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之间的差距趋于缩小。(见图7)

表7. 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

注:关于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的计算:表7中“无要求”一

栏数据,已按照表中实际男、女的求职比例分别加权计入男、女需求

人数,然后,再以“需求人数 / 求职人数”算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

数的比率。加权分配后的男女需求人数未列入本表中。以下“年龄”、

“文化程度”中“无要求”一栏处理方法同此表。

图7 2001-2011年分性别供求变化

(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2. 年龄

从用人单位的年龄要求看,86.4%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都有所要求。分年龄组,16-34岁之间的劳动者构成单位用人需求的主体,约占总体需求的63.4%,其中,对16-2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约占28.1%,对25-3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约占35.3%。

从求职者的年龄构成来看,求职者同样以青壮年为主体,16-34岁的求职者约占总求职人数的70.3%。其中,16-2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4.4%,25-3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5.9%。求职者的年龄构成与用人单位的年龄需求结构基本一致。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 16-24岁、25-34岁、35-44岁、45岁以上各年龄组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1.18、1.06和0.77。(见表8)从各年度情况看,25-34岁、35-44岁年龄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趋

于上升。见图8)

表8. 按年龄分组的供求人数

图8 2001-2011年分年龄供求变化

(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3. 文化程度

从用人单位的要求看,87%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有要求。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比重为39%;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需求比重为23%;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重为25%。

从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来看,高中文化程度的求职者占41.2%;初中及以下文

化程度的求职者占24.7%;大专以上学历的求职者占34.2%。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初中及以下、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者需求大于供给,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12、1.14。(见表9)

从年度情况看,2001-2011年间,初中及以下、高中文化程度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市场需求量较大;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001-2006年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波动中略有上升,2007-2009年趋于下降,2010年以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者的市场需求量回升。(见图9)

表9. 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

图9 2001-2011年分文化程度供求变化

(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4. 技术等级或职称

从用人单位的要求看,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约占总需求人数的54.2%,主要集中在初级工、中级工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合计为46%。

从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来看,54.1%的求职者都具有某种技术等级的职业资格,主要集中在初级工、中级工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合计为47.6%。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基本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技术等级的要求相匹配。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各技术等级均处于需求人数大于求职人数的状况,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相对较高的是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技师(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技师 (职业资格一级),其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2.34、1.88和1.76。(见表10)

从各年度情况看,高级技师 (职业资格一级)、技师(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工程师)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2001-2007年度呈现持续上升态势,2007年以来趋于下降,但仍处高位,高技能人才依然供不应求。 (见图10,11)

图10 2001-2011年分技术等级供求变化(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图11 2001-2011年分专业技术职务供求变化(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2011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选择题[1]

2011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 试题1: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A: 人民的利益B: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C: 党的利益D: 国家的利益 答案: B 试题2:不属于家长制管理方式特征的是:() A: 终身制B: 组织内部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中 C: 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D: 有明确的分工和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 答案: D 试题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是:() A: 自然规律是由客观物质力量决定的,社会规律是由人们的思想动机决定的B: 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C: 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D: 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社会规律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社会之后才产生的,它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 答案: CD 试题4:马克思指出,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追加资本,“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这句话表明:()A: 追加资本来源于资本家的劳动积累B: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C: 资本主义生产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D: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答案: D 试题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 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B: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 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D: 资本各部分的流通速度不同 答案: B 试题6:资本家竞相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因是:() A: 降低劳动力价值B: 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 求得绝对剩余价值D: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 B 试题7: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是:() A: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 中国共产党要切实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答案: ABC 试题8:在下列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 政治法律制度 C: 国家政权D: 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 BCD

公共行政概论 范围整理

公共行政概论 一、单选 1.政府的职责和功能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非政府组织又称第三部门。 3.政府活动的核心是对公共事务的处理。 4.“公民第一”的原则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原则。 5.亚当.斯密提出“守夜警察”政府理论。 6.界定和保护产权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7.计划职能是其他职能实施的前提条件。 8.在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政府的作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9.行政权力结构是行政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 10.在议会内阁制行政体制的国家,行政机关要对立法机关负责。 1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现出一种反比例的形态。 12.行政领导的首要作用是决策决断。 13.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都要遵循最低数量原则。 14.当代领导活动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即软权力的应用越来越多,而硬权力的应用则越来越少。 15.领导特质理论还认为领导者的物质是“先天”的。 16.领导班子要有梯形的年龄结构。 17.在所有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中,政府是最核心的力量。 18.公共政策的实质就是政府对全社会的利益所作的有权威的分配。 19.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去实现和解决的问题。

20.价值分析——因为什么?为了谁?应优先考虑什么? 21.公共政策分析最本质的方面是利益分析。 22.政策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称之为“政策运行成本”。 23.摩擦损失,在各项政策缺乏配合、协调时,各政策之间必然产生摩擦。 24.偶然失效,随着人们对政策逐渐理解与认同,以及政策本身的自我完善,执行过程逐步进入正常状态,尽管失效也存在,但失效率最低。 25.内化是接受政策反应的最高层次。 26.政策环境是决定或影响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 27.人事行政是政府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管理和对国家公务员的直接管理活动。 28.人事行政是立国之根、治国之本、富国之道、强国之基,在政府管理中处于关键和核心的地位。 29.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现代人事行政的重要理念和原则。 30.职位分类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分类方法,品位分类是以人为对象进行分类的方法。 31.我国实行多级预算制,即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 32.经常性预算以各项税收收入和其他一般性收入为来源。建设性预算以国有资产收入和专项建设资金为来源。 33.国务院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34.决算是预算的总结,是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和政府公共活动的财政反映。 35.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36.法治主义作为一个基本的政治原则和治国原则,其产生和确立是近代民主革命及其以后的事。 37.法治就是确立法在社会生活中的统治地位和政府依法办事。 38.行政法制是一国有关行政的法律制度之简称。 39.行政法治的根本意义在于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国家受法律的约束,这是法治的精髓。 40.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受“议会至上”和“无法律即无政权”原则的影响,强调政府的一切行为均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公共行政学(考试重点)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3、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威尔逊)。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13、192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它的作者是(怀特) 14、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张金鉴)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3、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里格

斯)。 4、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农业社会)。 5、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6、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工业社会)。 7、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8、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1、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2、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3、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29)。 4、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上述三者,即ABC)。 2、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来的。 3、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4、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5、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6、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7、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8、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德国)国的地方政府。 9、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2018年《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2018年《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单选题(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 1、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3月29日在京召开。批示指出:_____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 A、质量发展 B、教育发展 C、科技发展 D、人才发展 2、我国首个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的重大基础科研项目“______”于3月20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奠基,正式启动了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A、千人计划 B、天琴计划 C、火炬计划 D、星火计划 3、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_____,国家主席签署第4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A、反恐怖主义法 B、反家庭暴力法 C、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D、慈善法 4、2017年4月24日是我国首个“_____”。 A、中国无车日 B、中国航天日 C、中国环保日 D、中国低碳日

5、对在全党开展“_____”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_____”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 A、三严三实 B、两学—做 C、四个全面 D、五大发展理念 6、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_____将合并实施,并将确保参保职工生育待遇水平不降低。 A、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B、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 C、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D、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7、用于清偿债务、缴纳租金、缴纳税款的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手段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8、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趋势为( )。 A、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B、由质量向数量的转变 C、由产业向个体的转变 D、由技术进步向投资拉动的转变 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 )的精神状态,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A、与时俱进 B、实事求是 C、团结奋发 D、荣辱与共 10、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体现是( )。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互动关系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即既有差别性又有统一性。 一、统一性 (一)、公共管理理论是在公共行政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超越 自威尔逊以来, 公共行政一直是政府公共部门管理的主要理论。在其一百多年历史中, 经历了从传统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的形式变革,公共管理学是70 年代末期以后因为受到公共政策学科范式和工商管理学科范式的影响而在原新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上可以看出,公共管理是在公共行政的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公共管理是 对公共行政的继承和扬弃, 是对公共行政的延续和发展。 (二)、两者隶属于同一理论框架 在广义上, 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是相等的, 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主要是包括政府公共管理)。也就是说, 二者的外延是一致的。 在狭义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被用来指公共部门管理的两种不同模式。一方面, 理论界倾向于把公共行政看成是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活动, 在国内也被称为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 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种社会事务所实施的有效管理。它强调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而弱化了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 二、差别性 (一)学科设置: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在管理科学门类中,把公共管理定为一级学科,行政管理被定为公共管理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与行政管理相并列的是教育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这是从公共管理的领域划分出的二级 学科。 (二)内涵区分: 公共行政的内涵与公共管理的内涵学界存有较多争议和分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1、公共管理基本等同于公共行政 一种观点是认为二者内涵是同一的。西方坚持传统范式的学者认为公共管理完全等同于公共行政,代表人物就是罗森布卢姆。

(完整版)公共行政学考试重点(张国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说 一、公共行政学涵义 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方法的体系。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功效、学科目的? ⒈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⒉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⒊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⒋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 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 ⒈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范畴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⒉古立克“七环节”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⒊张金鉴“15M“理论,即目标、计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⒋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 公共行政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⒈逻辑分析方法;⒉法规分析方法;⒊历史分析方法;⒋实证分析方法;⒌规范分析方法; ⒍比较分析方法;⒎系统分析方法;⒏生理分析方法;⒐心理分析方法;⒑资料分析方法;⒒案例分析方法;⒓量化分析方法;⒔模拟分析方法;⒕利益分析方法。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其关学科的关系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 ⒈综合性;⒉实践性;⒊系统性;⒋技术性;⒌发展性。 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的相互关系? ⒈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是藉政治学指引其努力的方向,政治学则赖于行政管理学充实其内涵。 ⒉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在现代社会中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⒊公共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公共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是内容上交叉、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互鉴、学科发展上相互影响和渗透、研究领域各异。 ⒋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五、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 现代行政现象: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60年代以来,国际上,主要是发达国家所出现的某些公共行政现象。 现代行政现象表现在三个方面:⒈行政职能扩展⒉不良行政现象增加;⒊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现代行政精神:是指与现代行政现象相一致的,政府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和强调的某些行政精神。 现代行政精神表现在三个方面:⒈主动进取;⒉追求卓越;⒊创新发展。 追求卓越:是指现代政府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意义上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比较的意义上追求不断提升并在实践中表现出具有卓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全套知识点总结.

政治全套知识点总结 经济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 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 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2011年注电公共基础真题解析

2011年度全国勘察设计注册电气工程师 (发输电) 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公共基础考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命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印制 二○一一年九月

一、单项选择题(共1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设直线方程为z y x =-=1,平面方程为02=+-z y x ,则直线与平面:( )。 (A )重合 (B )平行不重合 (C )垂直相交 (D )相交不垂直 答案:B 解析:直线的方向向量为()1,1,1=s ,平面的法向量为()1,2,1-=n ,0121=+-=?n s ,这两个向量垂直,直线与平面平行,又直线上的点(0,1,0)不在平面上,故直线与平面不重合。 2. 在三维空间中方程122=-z y 所代表的图形是:( )。 (A )母线平行x 轴的双曲柱面 (B )母线平行y 轴的双曲柱面 (C )母线平行z 轴的双曲柱面 (D )双曲线 答案:A 解析: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面方程0),,(=z y x F 中,缺少某个变量,那么该方程一般表示一个柱面。 例如,方程0),(=y x F 一般表示一个母线平行于z 轴的柱面,方程0),(=z x G ,0),(=z y H 依次表示一个母线平行于y 轴、x 轴的柱面。 例如:方程122 22=-b y a x 表示母线平行于z 轴的双曲柱面。 3. 当0→x 时,13-x 是x 的( )。 (A )高阶无穷小 (B )低阶无穷小 (C )等价无穷小 (D )同阶但非等价无穷小 答案:D 解析:无穷小的比较 ① 若0lim =αβ ,就称β是比α高阶的无穷小。 ② 若0lim ≠=C αβ ,就称β是与α同阶的无穷小。 ③ 若1lim =αβ ,就称β是与α等价的无穷小,记作βα~。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精华

江苏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精华 一、法律知识 考情综述:法律试题涉及地范围虽然极其广泛,但重点较为突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诉讼以及合同地成立、违约责任、买卖合同等历年来都是重点考查对象.并且多以案例地形式出现,侧重对考生地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查,难度较大.重点章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公务员法、民法重点知识举例: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公共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地名义独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地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地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通常能作为被告应诉地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地组织.一般认为,在我国,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地组织(又称为“被授权地组织”)..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指具有法人资格,能够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并承担由此而产生地法律责任地行政单位.行政机关不同于行政机构,行政机构则是指行政机关内部地或者派出地、一般对外不能以自己名义发布决定和命令地单位,其行为地对外法律后果归属于其所属地行政机关..法律、法规、规章授权地组织.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地组织.提示:由于法律试题多考查考生地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加强理解,切忌死记硬背.另外,适当地做题必不可少,尤其是历年真题.在做题时一定要勤于动手,真正下笔去做,避免眼高手低.对做错地题目要引起足够地重视,及时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考情综述:对哲学基本原理地考查是基础.这一部分主要考核哲学基本原理地定义、作用、内涵等.有些题目已经不再是单纯地直接考查考生对哲学原理地记忆能力,而是结合国内时政热点来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重点章节:唯物辩证法、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重点知识举例: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及其相互关系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都是质和量地统一体.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地内在规定性,是与事物直接同一地.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地数量、规模、大小、程度等方面地外在规定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地,但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地.度是质与量地统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地量地范围、幅度和限度.事物地度都有其关节点.所谓关节点指地是事物度地上限和下限地两个极限.任何事物地度,都有两个关节点,要把握事物地度,必须找到它地关节点.()量变、质变和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地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地数量上地增减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地变化.量变和质变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地,量变是质变地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地必然结果.同时,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地:①量变中渗透质变,在总地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②质变中渗透量变,这是指质变过程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地扩张.提示:对基本哲学原理地理解力求透彻,达到能运用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地一切现象地目地.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联系实际,找寻“生活中地哲学”.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考情综述: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部分内容,基础理论知识是考查地重点.同时毛泽东个人地著名作品也是常考点.重点章节:新民主主义革命地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毛泽东思想活地灵魂重点知识举例: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

公共行政学---考试答案

公共行政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威尔逊)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9.1926年怀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 13.192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它的作者是(怀特)。14.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张金鉴)。 15.公共行政环境(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16.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17.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里格斯)。18.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农业社会)。19.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20.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工业社会)。21.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22.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23.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问题是(政府职能)。24.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25.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29)。 26.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27.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8.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上述三者,即ABC)。29.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来的。 30.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31.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32.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33.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34.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35.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德)国的地方政府。 36.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37.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特殊型)的行政区。 38.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39.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选任制)。40.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 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委任制)。 41.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 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 属于(委任制)。 42.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 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考任制)。 43.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决策 权力)。 44.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行 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45.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 政机关是(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46.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 于(部外制)类型。 47.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 除在政府之外而产后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48.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英国)。 49.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 (中国)。 50.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 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51.世界上第一具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英 国)。 52.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 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5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 (2006年1月1日)。 54.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 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临时 方案)。 55.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自 然数(追踪方案)。 5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领导决策系统)。 57.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58.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 关键的阶段是(实施阶段)。 59.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 环节是(纠正偏差)。 60.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 沟通,亦称(横向沟通)。 61.(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 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62.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确 定评估对象)。 63.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 为(社会监督)。 64.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 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 查,也叫(跟踪监督)。 65.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 案件,由(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66.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检察机关) 追究刑事责任。 67.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员的案件, 需要给予处分的,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给予 处分。 68.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员的国家公务员案件, 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行政监察机关)给予 政纪处分。 69.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预算)。 70.《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 日期是(2003年1月1日)。 71.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毕达哥拉 斯)最早提出的。 72.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 布后的(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73.目标管理方法是(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 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 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74.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 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国 灰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75.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纲鉴易知 道录)上。 76.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韦伯。 77.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勒。 78.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法约尔。 二、多项选择题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公立”来界定公共行政 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司法、行政、立法) 三种权力。 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 行政学家有(怀特、汤姆森、西蒙、斯密斯堡)。 3.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时期,也有人称为(科学 管理时期、静态公共行政学时、X理论时期)。 4.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威 尔逊、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公离的 观点。 5.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魏劳毕、 怀特、费富纳)完成的。 6.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公共行政学研究的 广泛性 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公共行政学是 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7.行政环境的特点是(特殊性、复杂性、不稳 定性、约束性) 8.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融合型公共 行政模式、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衍射型公共行 政模式) 9.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 有(政治制度、政党制度、阶级状况、法律制度、 政治文化) 10.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意识形态、道 德伦理、价值观念、教育) 11.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价值 观、道德感情) 12.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政 治统治职能、经济职能) 13.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实践来看,政府的基 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 能、经济职能) 14.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 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的提供、无知和非理性、 不平等问题) 15.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民主职能、政治 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16.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 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执行国 际经济政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提高 经济效率、改善收入分配) 17.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奴隶社 会的行政体制、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资本主义 社会的行政体制、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 18.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 以把行政体制分为(中央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 制、行政区划体制) 19.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比利时、加拿大、 斯里兰卡) 20.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墨西哥、新加坡、 埃及) 21.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有(葡萄牙、坦桑 尼亚、奥地利、芬兰、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 22.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自治体地方 政府、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 23.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 (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 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 24.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 (梅奥巴纳德、西蒙) 25.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 织理论有(非正式组织理论、新型领导能力理论、 社会人理论) 26.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 有(非正式组织理论、权威接受理论、组织平衡 理论) 27.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非政府性、组织 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 28.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 (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监督市场、监督 政府、中介作用维护良 好的社会价值) 29.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减免 税收、委托公共事务、辅导监督、补助、法律管 制) 30.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权利集中、 责任明确、指挥统一、行动迅速)。 31.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职能的区别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职能的区别 公共管理职能是指公共组织在履行公共责任,实现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功效与作用。 第一,公共管理职能与公共管理目的相联系。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管理目的具体表现为公共管理目标与公共组织动机的统一。公共管理目的从价值形态上表明了公共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公共管理目的引导着公共管理职能,即为了实现公共管理目的而相应设定公共管理职能。 第二,公共管理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公共组织系统,包括政府组织与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所属工作人员。 第三,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涉及整个社会公共事务,诸如外交、国防、公安、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交通、能源、信息、资源等。它们构成了公共管理的工作范围。同时,公共管理职能还涉及公共组织为完成上述任务而对自身机构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第四,公共管理职能行使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共管理主体的权力。为完成公共管理任务,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国家必然要赋予公共管理主体一定的权力,公共管理正是通过运用这些权力来实现其职能。 第五,公共管职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静态方面来看,公共管理职能由多要素构成,各要素纵横交错,形成了严密的结构;从动态方面来看,整个职能体系的运行环环相扣,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因此,对公共管理职能进行分类考察,从整体上予以把握,正确处理好职能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关系,以及系统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促进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科学化。 行政管理职能 职能,是指一定的人员或组织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作用。它是职与能的辩证统一。行政管理职能是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作用。它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内容与基本方向,是行政行为本质的具体表现。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 第一,行政管理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政府行政组织系统,包括政府的各级各类行政机构及其所属公务人员。在我国,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所有政府系统的工作人员。 第二,行政管理职能的内容涉及政府行政系统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诸如外交、国防、公安、财政、金融、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它们构成政府行政管理的工作范围。同时,行政管理职能还涉及政府为完成以上任务而对自身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我们一般称后者为机关管理,单独对其研究。 第三,行政管理职能强调政府行政管理职责与功能作用的辩证统一。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管理功能不同,它首先遇到的是政府管什么事,管多一点好还是管少一点好,管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然后才谈得上管理的作用。而行政管理功能只强调后一方面的内容。行政管理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责也不同,它又比后者增加了功能、作用的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点汇总

1,2005年交通部出台了《检测管理办法》就检测机构、从业人员资格和工地试验室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包括:总则、检测机构等级评定、试验检测活动、监督检查、附则 2,目的在于规范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活动,保证工程质量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里的试验检测活动包括:试验机构从事试验3,检测相关活动以及政府部门对检测工作的监督等活动。实验检测内容主要指在现场二次加工的材料,是对进场材料的检查。 4,检测范围:二次加工的材料,构件,工程制品。不同生产,销售的产品检测活动。 其中《等级标准》明确了各等级实验室对人员、设备、检测能力、实验用房等标准; 《评定程序》规范了等级评定程序; 《工地实验室》强调了设立前提是:母体取得了检测机构等级证书。 5,试验检测遵循原则:科学、客观、严谨、公正 科学:科学的技术手段管理手段;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更新换代;对于监督机构表示科学分析影响,采用科学手段加强监管。 客观:以实施为准绳;严密的工作程序;严守职业道德;不造假。 严谨:检测活动要考虑周全;规范标准要现行有效;检测程序严密;报告要素齐全;检测依据明确;检测方法得当。 公正:检测活动不受外界任何因素干扰;独立开展工作;不收行政干扰和利益影响。 6,质监机构具体实施试验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和落实;质监总站是具体实施检测活动的监管部门,省站为本行政区内试验检测活动的监管部门。 7,公路水运检查机构分为公路、水运两个专业,公路:综合类(甲乙丙)和专项(交通工程、桥梁隧道工程);水运:材料类(甲乙丙)和结构类(甲乙)公路工程 综合类 甲 质监总站评定 乙、丙 省站评定 专项 桥梁隧道工程 质监总站 交通工程 质监总站 水运工程 材料 甲 质监总站 乙、丙 省站 结构 甲

公共行政学导论

行政:即公共行政,也称为行政管理,公共管理。 分权制:即“三权分立”,孟德斯鸠突出“三权分立”思想形成了西方发达国家权力的基本机构。从“三权分立”的角度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立法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司法是国家意志的维护。因此,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各自独立,相互制约。 公共行政的特点:1公共性(指公共行政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公共性是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特点。离开了公共性,政府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和合法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政治统治只能,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只能由政府来承担。国家的政治统治目标必须具体转化为政府的行政目标才能变为现实。因此公共行政为政治统治服务的目的性十分明显)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依法行政是现代公共行政的特点之一)。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民主是现代社会的最大特点,也是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公平作为公共行政的价值观是不可动摇的)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公共行政学的含义:美国学的德怀特*沃尔多在讨论什么是公共行政时曾提出两种典型定义;第一中国定义是公共行政室为了达到政府目的的而对人与物质的组织和管理;第二种定义是公共行政室管理国家事务的艺术与科学。 公共行政学的特点: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远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文化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学科。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是政府和公共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它的价值在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为政府的实际管理工作服务。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1公共行政研究政府能够管什么2研究政府应该管什么3研究政府管理由谁来管4研究政府管理改怎么管5研究政府管理为什么管。 行政环境的哈哈一:公共行政环境是产生、形成和发展公共行政的自然地、社会的和历史的条件,也是公共行政的约束力量。 行政环境的特点:1复杂性公共行政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是多层次、过结构的、是非常复杂的。2约束性,公共行政室行政环境的产物,公共行政环境比让他按对动工行政有限制作用和约束作用3特殊性,首先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有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差别,有的差别是巨大的。就是在同一种制度的前提下,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却别。这种差别形成了不同的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其次,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4不稳定性。 行政环境的作用:公共行政环境对公共行政具有决定、限制与制约作用。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挥在那彼岸花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有反作用。 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阶级状况、法律制度、政治文化等构成了这个国家的公共行政的政治环境。 经济环境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构成的。 文化环境是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社会行李、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灯要素的总和。 国际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地理等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