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 能力快速提升20题(精讲精练含答案)(6)

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 能力快速提升20题(精讲精练含答案)(6)

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 能力快速提升20题(精讲精练含答案)(6)
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 能力快速提升20题(精讲精练含答案)(6)

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能力快速提升20题(精讲精练含

答案)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

晓望

杜甫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注】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当时流寓夔州瀼西。

(1)诗歌描写的景色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来?

(2)结合诗句,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阅读两则古诗,完成以下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同属于______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的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题乌江亭》中,作者也对已有战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______,也有可能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窘况为许衡州①赋

郑燮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縫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②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从诗题看出,这是一首____________诗。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

请赏析诗歌第一句中的“满”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诗歌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暮春[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哪些地方?

本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写了暮春之景,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文后题。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①.牛衣②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注释】①缲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②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用穿牛衣的人。

有人评价《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请结合具体赏析。

7.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8.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1)请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

(2)诗中两次出现“花前”,请简述其作用。

(3)作者感到“虚度好春朝”。结合全诗,分析原因。

9.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1)首句有什么作用?

(2)从景和情的关系角度,赏析最后一句。

10.对莲

(宋)周敦颐

古柳垂堤风淡淡,新荷漫沼叶田田。白羽频挥闲士坐,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觉来持管莫窥天。堪笑荣华枕中客,对莲余做世外仙。

从首联“淡淡”可以读出“风”的___________特点,“田田”可以读出“叶”的__________特点。

联系尾联,你从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各题。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

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

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

的美妙意境。

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京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12.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注释] 湖:即西湖。

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

13.溪行逢雨与柳中庸①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注释】:①柳中庸: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是李端朋友。

一、二两句描绘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

三、四两句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14.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廊中)。②雪岭:又名雪山,临近松州、维州、保州,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岁暮”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谈谈颈联“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5.阅读古诗,回答各题。

春山望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1)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16.山房春事(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所绘内容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都写春天,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古诗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文后题。

喜雨

[明]朱曜

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①眠

笑摘园蔬漉②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雨夜

[宋]项安世

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注释】①(zì):母牛。②漉:滤。

这两首写了“雨”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18.阅读郑板桥的《别梅鉴上人①》完成问题。

海陵南郭居人少,古树斜阳破佛楼。

一径晚烟篱菊瘦,几家黄叶豆棚秋。

云山有约怜狂客②,钟鼓无情老比丘③。

回首旧房留宿处,暗窗寒纸飒飕飕。

【注】①梅鉴上人:弥陀庵住持僧人。郑板桥两次客居泰州,都住在他这里。②狂客:作者自指。③比丘:梵文的音译,俗称和尚。

⑴诗歌通过和等意象点明“秋”之时令。

⑵韩愈《晚春》中“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与本诗中“”

写法上是一致的。

⑶赏析尾联中的“寒”字。

这两首诗都有惜春之意,但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过苏州①

[宋]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②,萧萧疏雨更③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④。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掉⑤区区⑥暮亦行。

【注】①庆历四年(1044年),苏舜饮因“稍侵权贵”,被借故证陷,革职为民,后隐居,此诗系晚年复起为湖州长史时期,途经苏州所作。②刮眼明:景物格外美好,使眼界开朗。③更:改变。④俗人轻:被世俗之人所看轻。⑤旅棹:行旅之船,犹航船。⑥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1)联系第一联,简析“东出盘门刮眼明”中“刮”字的妙处。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绿杨白鹭俱自得”所展现的画面。

(3)结合全诗,说说最后两联诗句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和解析

1.【答案】(1)此题为景物分析题。答题格式基本为:描写手法+景象特点+作者情感。作者选用江帆、木叶等典型意象,写出江阔天高的秋天景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尾联的叙述,指出诗人只能与麋鹿为友,表达了诗人流落西南、亲朋离散的孤独,与被朝廷弃置的失意与无奈的思想情感。

答案:

(1)秋季清朗的天空、飘落的木叶。

(2)诗人只能与麋鹿为友;表达了诗人流落西南、亲朋离散的孤独,被朝廷弃置的失意与无奈。

译文:

白帝城中更声响尽,山南微微显露出晨光。

太阳从寒意笼罩下的高耸山峰顶上升起,飘荡在重叠的山岭间的隔夜阴云仍未散去。

大地像要冻裂了一般,江面上连一只帆船都不见,清朗的天空下不断有秋叶飘落。

本是应当与亲朋友人相伴的,却只能守在柴门院内整日只与麋鹿作伴。

【解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当时流寓夔州瀼西。从清朗的天气、飘落的木叶可以看出,诗中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颈联的景物描写中,“地坼”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显出作者的匠心,历来为人称道。望江帆,闻木叶,视

听结合,写出江阔天高的秋天景象,突出诗人的渺小与孤独。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

求作答。

2.【答案】咏史;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的题材。细读这两首诗可知,它们都是借历史事实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都是咏史诗。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古诗中的“包羞忍耻是男儿、卷土重来未

可知”两句可以得出作者的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项羽能

“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

答案:

(1)咏史诗(怀古咏史诗)

(2)如果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也有可能卷土重来,甚至打

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译文: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

丈夫。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

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是两首咏史诗。第一首诗批评项羽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第二首诗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

咏史诗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

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

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3.【答案】(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向及其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分析其作用。“竹径”“瘦似梅”以及“以菊代茶”写出了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同时“竹”“梅”“菊”等意象又代表着高洁的情操。(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感情。尾联写出自己亲自给“学钱无措”的朋友送书来,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

答案:

(1)一方面用来表现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另一方面喻指困境中保持高洁情操的追求。

(2)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

【解析】

本诗通过对朋友许衡州生活环境的描写,写出了朋友生活的清贫困顿,但朋

友却志向高洁,诗中借“竹”“梅”“菊”等意象,赞颂了许衡州在困境中始终保

持着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另外,要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有利于

理解诗歌。

4.【答案】【小题1】

田园七言绝句(绝句)

【小题2】

“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明媚动人的景象。

【小题3】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蝴蝶仿佛知道百花已凋零,于是纷纷来到菜园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判断诗歌体裁的的能力。学生应了解各类诗词的分类及其特点,进行准确判断。根据诗歌的题目《春暮西园》可知这是一首田园诗;诗歌中共

有四句,每句有七个字,诗歌的韵脚是“uo”,因此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点词语的能力。作答此类题,应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阅读诗歌,从诗题可以看出

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

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作答此类题,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根据诗句的意思和诗歌的内容,抓住诗句的写作特色进行赏析。这是

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蝴蝶仿佛知道百花已

凋零,于是纷纷来到菜园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5.【答案】【小题1】

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

【小题2】

不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描写了暮春时节,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以抒发感愤,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关切与同情;《暮春》中黄庚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

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在作答中要注意,既要理解诗词大意,又要寻找明显

的语言标志,如时间、季节、氛围、景物特征、写作的背景等等。大家必须在

理解关键词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诗歌内容来回答。结合诗歌中体现暮春景色

的意象来解读,“落花”“柳绵”“东风”“子规”都透露出了暮春的信息: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人的情感,一是间接地从

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的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

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来理解;三是结合诗人写作的环境来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描写了暮春时节,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以抒发感

愤,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关切与同情;《暮春》中黄庚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所以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不同。

6.【答案】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这首词主要通过听觉形象来表现初夏(或夏季)时的(乡村生活)情景。村头枣花掉落衣巾声、农家缲车抽茧出丝声、农人粗服柳下卖瓜声,生动地展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表现出诗人久旱雨后丰收有盼的喜悦之情。

答案: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诗人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村南村北响缲车”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村南村北”概括“缫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牛衣古柳卖黄瓜。”写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叫卖。表现诗人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这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译文:

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解析】

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

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

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

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

的影象。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

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7.【答案】【小题1】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小题2】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语言生动流畅)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诗句采用的修辞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分析该字采用的修辞,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本首诗,“斗”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此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注意不能翻译诗句。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是: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8.【答案】(1)本题考查题目含义。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整体理解为:三月三日写此诗寄给乐天,以示答谢。

(2)本题考查诗歌理解。诗中两次出现“花前”,当年的这一天诗人在花前喝醉,今天却只能在带病在花前消磨时间,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时间,前后对比中表现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对今朝窘态的感叹。

(3)本题考查诗歌分析。作者感到“虚度好春朝”,觉得这样的美好时光白白的浪费了。这与作者的处境有关,帘外花开依旧,景色宜人,可自己独卧病榻,心情失落,身边也无朋友相伴,当年一起醉酒的情景消失殆尽,物是人非之感涌上心头,自然觉得虚度时光。

答案:

(1)三月三日写此诗寄给乐天,以示答谢。

(2)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时间,前后对比中表现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对今朝窘态的感叹。

(3)帘外花开依旧,景色宜人,可自己独卧病榻,心情失落,身边也无朋友相伴,这样的美好时光白白的浪费了。

译文:当年的这一天我们在花前喝醉,今天我只能在带病在花前消磨时间。独自靠着破旧的帘子,闲暇之时惆怅的看看。可惜白白地浪费了这美好的时光。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阅读。《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是元稹三月三日写此诗寄给白居易的,以示答谢。前两联写同样的花前场景,不同的时间,前后对比中表现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对今朝窘态的感叹。后两联写自己独卧病榻,心情失落,身边也无朋友相伴,这样的美好时光白白的浪费了。此诗表达了诗人物

是人非的伤感之情,读来令人叹惋。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

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

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诗词表现

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9.【答案】(1)首句“九月九日”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望乡台”点明了地点。突出了诗人思想之切。

(2)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词句在诗歌中的作用和品味关键字词的能力。学生应留心

词句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词句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词句所传达

的情感。解答时必须要结合具体的词句。结合首联的内容分析,首句“九月九日”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望乡台”点明了地点。突出了诗人思想之切。

(2)本题考查对重要诗句的内容情感以及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文章写

作技巧有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象征、对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

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最后结合全诗内容,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分析品味即可。结合诗意,诗歌最后一句妙在融情

于景、借景抒情。诗中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

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

10.【答案】【小题1】

轻柔繁盛、生机

【小题2】

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正确领会诗歌的主要内容,结合全诗进行合理分析。在做答中要注意,既要理解诗词大意,又要寻找明显的语言标志,如时间、季节、氛围、景物特征、写作的背景等等。阅读文本,根据“古柳垂堤风淡淡”这句话可以读出“风”的轻柔的特点;根据“新荷漫沼叶田田”这句话可以读出“叶”的繁盛、生机的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语句及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重点语句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尾联的意思是:可笑那些贪图荣华的人,我想对着这些美好的莲花做个出世的仙人,看似豁达,其实也有一层无奈在里面,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

情怀。

11.【答案】D;D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的内容及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认真读这首词,理解词句的意思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对照四个选项的理解,判断表

述的对错。

ABC.理解正确;

D.理解错误,词的下片,作者与李辅之分别后,离别之愁无以排遣,便借酒

消愁,希望借“一尊白酒”来“寄离愁”,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不仅如此,作者

还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是借流水寄情。借对水“几日到东州”的发问,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并非写“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故选:D。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本词运用的写作手法、

修辞方法、写作特点等。

ABC.赏析正确;

D.“一尊白酒”寄托“离愁”是“借物抒情”的手法;《赤壁》则是“借史抒怀”,写

法并非一致。

故选:D。

答案:

(1)D

(2)D

这是一首写景寄情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之天各一方的离别的愁怅。全词笔调清新,以写景入手,导入感情

的抒发,以景写人,因景抒怀。一扬一抑,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其景其情,均

秉笔直书,无一假借。而结尾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极点。内容与形式统一,可谓“得其所哉”。

解答此题,一是要熟读并了解诗歌内容,二是要结合重点语句深入解读诗意,

体会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平时多读,多积累,升化心智,能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12.【答案】【小题1】

意象:红花、莺鸟、青草、平湖、白鹭等;心情:愉快(高兴、愉悦等);词:“人意好”。

【小题2】

“乱”,杂乱、纷乱;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繁花密林中传出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写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诗人的喜爱、愉悦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及情感的体验和把握能力。把握诗歌的意象,应抓

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要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理解诗人创作时的内心感受。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本诗的后两句意思是说,在这风和日丽,人心舒畅时刻,有多少船只正迎着夕阳,吹箫打鼓地归去了。由此可以看出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愉快、喜悦。可从诗中“人意好”来印证。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字的分析理解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

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

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

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就本题而言,第一句诗中“乱”字用的最妙。“乱”,杂乱、纷乱;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繁花密林中传出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写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诗

人的喜爱、愉悦之情。

13.【答案】【小题1】

描绘了“日落”“昏山”“萧萧暮雨”的萧瑟凄清的特点。

【小题2】

表达了诗人的孤独(落寞、愁苦)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重点诗句对诗歌意象及特点的理解能力。要会描绘诗的景象,从内容里理解。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应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关键词来分析斟酌。通读全诗,从“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两句可以看出作者描绘了“日落”“昏山”“萧萧暮雨”的萧瑟凄清的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人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人写作的环境理解。通读全诗,结合写作背景可以看出“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落寞、愁苦)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4.【答案】【小题1】

诗题“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杜甫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小题2】

是诗人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也体现了他深深的失望和愤怒。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中重要词句含义的能力。做这类题目,须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词语的明义,二是词语的暗义。也就是说要解释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也要解释该词语对于整首诗词来说,是什么意思。“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杜甫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诗人往往将

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

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

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

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了巨大反差。“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是诗人对当时

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也体现了他深深的失望

和愤怒。

15.【答案】(1)本题考查诗句作用分析。诗的首联点出: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一、二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而“胜事”又是全诗发脉的地方。故这两句在结构上提纲挈领,统率全篇,在内容上奠定全诗欣喜愉悦的感情基调。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

(2)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要注意紧扣诗歌的基本画面:捧起山泉,月影闪烁在手间;拨弄树枝,香气渗透着衣衫。,“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然后完整的描写出诗中的画面计;添加合适的修饰词,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即可。

答案:

(1)①总领全篇②奠定全诗欣喜愉悦的感情基调。

(2)春天的夜晚,捧起清亮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轮月亮也在我的手心里一般。用手摆弄山花,香气馥郁,花香溢满衣衫。

译文:

春山美景好不胜收,令人赏玩彻夜忘归。捧起山泉,月影闪烁在手间;拨弄树枝,香气渗透着衣衫。游兴顿起,不会在乎路途的远近;想要离去,总难舍下花草的深情。翘首南望,钟声悠扬,翠微深处,楼台掩映。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阅读。《春山望月》是唐代诗人于良史的作品。此诗描写春夜山

中赏月的乐趣,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春山夜月图,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开篇两句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写出了“多

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接下来的六句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

全诗风格清淡闲雅,描摹物态历历如绘,极富神韵,尤其是颔联两句,物我交融,神完气足,意境鲜明,妙趣横生,历来脍炙人口。

赏析古诗词,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从语言、意境、主题等方面入手分析。1.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2.品味语言。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

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3.分析技巧。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分析

诗歌的写法,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16.【答案】【小题1】

描绘了梁园日暮的萧条之景和庭树繁花盛开的艳丽之景。

【小题2】

本诗抒发了诗人物是人非(或盛衰无常)的感慨;《钱塘湖春行》则表达了诗人踏春的喜悦和对春天的热爱。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

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通读全诗,可以看出诗人描绘了梁园日暮的萧条之景和庭树繁花盛开的艳丽之景。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通读全诗,可以看出本诗抒发了诗人物是人非(或盛衰无常)的感慨;《钱塘湖春行》则表达了诗人

踏春的喜悦和对春天的热爱。

17.【答案】《喜雨》诗歌以清新而又轻松的格调,写出了天降喜雨给农家带来的喜悦。“笑摘”、“说丰年”让农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诗人首先讲入夜之后,自己一人独处,雨滴稀疏,寒斋萧瑟,不禁感慨万千;接着,思绪迅速转向正在旅途的故人,他可是在江船上过夜呀,雨点打在船篷上,该引起多少愁思啊,他能受得了吗?

答案:

《喜雨》表达了天降喜雨,期盼丰收的喜悦之情;《雨夜》表达了因对离别故人的思念,而产生的愁苦之情。

译文:

《春雨》春雨滋润了犁过的新田,小牛犊回家,老母牛安睡。大家欢笑着摘来菜蔬,漉清家酿的酒,夜晚点上灯,一起谈论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

《雨夜》在一个下雨的夜里,听着窗前雨声,心烦意乱。独坐在清冷的书房里,感慨万千。今夜朋友可是寄宿于江中的船上过夜啊,雨点打在船篷上,该引起多少愁思啊,他能受得了吗?

【解析】

《喜雨》诗歌以清新而又轻松的格调,写出了天降喜雨给农家带来的喜悦。“笑摘”、“说丰年”让农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雨夜》诗对离别故人的思念真是写得绝妙。夜雨中思绪翩翻,春的寒,雨的湿,容易牵动人们对亲友的情思。听春夜潇潇细雨,思自己人生苦旅,会顿感怅然,感慨系之。

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另外,要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有利于理解诗歌。

18.【答案】(1)菊黄叶

(2)云山有约怜狂客,钟鼓无情老比丘

(3)“寒”既指秋季天气寒凉,又写出与友人分别时内心的凄凉(伤感、孤寂、惆怅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把握能力。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解答时,只要仔细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结合季节特征,即可从诗歌中找到点明时令的意象。诗歌是通过“菊”和“黄叶”等意象点明“秋”之时令。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一、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观沧海》、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破阵子》。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石壕吏》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等。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望江南》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杜牧《赤壁》。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方法指导: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及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及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2)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2.浪淘沙?怀旧(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3.梅花绝句(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5.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8.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阴阳”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远望泰山时惊叹它的雄壮险峻。 B. 颔联写近望泰山赞叹其神奇秀丽巍然耸立。 C. 颈联写久望层云归鸟而心胸激荡眼眶欲裂。 D. 尾联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壮志豪情。 【答案】(1)山北;山南 (2)A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牢记文化常识。“阳”为山南水北,“阴”为山北水南。在本诗中。山是泰山。“阴阳”的意思分别是山北和山南。 (2)A项“远望泰山时”错误。首联“泰山怎么样呢?齐鲁大地也容纳不尽它那青郁的山色。”以自问自答的诗句极写泰山的高大。 故答案为:⑴山北;山南 ⑵A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内容,对选项逐项辨析,判断正误。 2.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2)诗歌尾联引用战国时燕昭王设“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写出边关将士们________的决心。

最新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营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恋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蹲露。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阀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甲】文“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所呈现的形象。(2)对【乙】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展开想象,描述一下你由此而联想到的画面。(3)下面对这两首词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B. 【甲】文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C. 【乙】文“聚”“怒”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D. 【乙】文最后两句为全曲点睛之笔,是作者对历史的概括与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答案】(1)年纪轻轻的孙权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2)西都长安高楼林立,皇家宫苑富丽堂皇,但随着敌军的攻入,战火四起,万间宫阙都被焚毁,硝烟散尽,一切都化为尘土。 (3)C 【解析】【分析】(1)在理解关键词语的基础上再结合全诗进行描述。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是何等的英雄气概。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2)描述画面时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想象“宫阙万间都”之前辉煌的情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的原因是:战乱。经过和结果是:敌军的攻入,战火四起,万间宫阙都被焚毁,硝烟散尽,一切都化为尘土。把这些想象组合成画面并按一定的顺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3)ABD理解分析正确。C【乙】文“聚”“怒”二字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年纪轻轻的孙权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专题练习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专题练习 一、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一、二句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二、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2.试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三、湖上(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四、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②漪:水波纹。③腔:曲调。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五、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除夜[注]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 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七、春日(宋)晁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释】①阴阴:草木阴阴(谓草木繁盛——编者注)。②趁:追逐。 这首诗通过描绘、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

整的画面。 八、春日偶成(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 九、城南(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十、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情? 十一、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②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①博山:今江西广丰县西南。王氏庵:姓王人家的破旧小草庵(茅屋)。②归来:指作者淳熙八年冬弹劾落职归隐。 1.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可怜白发生”意思相近的一句是 2.简要赏析“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这两句的妙处。 十三、西江月(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十四、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宋)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十五、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完整)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一.看作者 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二.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以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向往为主。 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三.找意象。 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家国之情;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渔翁、鹦鹉洲喻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人 四.定感情。 ①喜:欣喜欢快、闲适愉悦、豪迈奔放、感奋振作 ②怒:愤懑不平、苦闷压抑、愤世嫉俗、蔑视愤怒

2019届中考语文专题十诗歌鉴赏练习

专题十诗歌鉴赏 1.(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A.此词是苏轼的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达了他想要驰骋沙场、杀敌建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B.“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大批人马呼啸席卷而过的热烈场面,表现了狩猎场面之壮观。 C.下阕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表明了词人本次打猎的目标是像当年的孙权一样射杀猛虎。 D.结尾三句刻画了一位弯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和杀敌报国的远大志向。 2.(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这首诗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B.锈迹斑斑的断戟,带有极强的沧桑感:能令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甚至“神游”于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 C.后两句作者发议论,抒感慨,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以两名女子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 D.诗歌咏史怀古,不止于就事论事,既可以读出诗人对周瑜的一丝不屑和嘲讽,还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3.(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赏析正确的一项(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唐)刘长卿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 B. 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暗示他即将归去。 C. 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 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D (2)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解析】【分析】(1)ABC赏析正确。D错在“后四句感时抒怀”,应是表达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2)结合诗歌题目及内容分析。这首诗的题目是“送道标上人归南岳”,最后两联的意思是:道标商人要离开了,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最后两句作者以一组流畅的林山云水镜头,写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上人,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故答案为:⑴ D; ⑵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此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具体的语句表达出来,因此理解诗歌的语句内容是体会诗人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解答本题,一定要结合全诗内容仔细揣摩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 赏析练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 阅读题(一) 雨夜读书 [宋]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②仗下:借指朝堂。 8.首联写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说明。(5分) 9.诗歌里蕴含那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写出一幅幽静的“雨夜读书”图。(2分)深夜,帘雨声淅沥。帘内一灯如豆。陋室灯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里。(3分) 9.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每点2分) 阅读题(二)柳梢青·岳阳楼 戴复古① 袖剑飞吟②。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注释:①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字式之,南宋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②“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1)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简析。(4分) (2)简析“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4分) 【参考答案】() 阅读题(三) 江村 元末明初金涓 寂寂江村路,轻烟晚自生。远峰晴有色,独树暖无声。 渚鹭行看水,溪鱼卖入城。孤舟人不渡,两岸夕阳明。 【注】金涓,元末明初知名学者和诗人。其一生幽居在野,不应征聘,咏水歌山,传道授业,深为时人与后世钦敬。 (1)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江村之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2)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的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冰塞川”“雪满山”比喻自己的仕途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高昂乐观的思想感情。 D.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既苦闷、迷惘、愤慨又积极、乐观、执着的复杂心理。 2.请结合诗句,分析前四句是如何融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的。 【答案】 1.A 2.第一二句写出朋友用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盛宴为李白饯行,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但三四句急转而下,写出李白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扔筷不能食,拔出宝剑心里茫然形成强烈的反差,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乐景写哀情,强化了哀的程度。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选项,BCD三项正确。A项错误。前两句朋友为诗人设盛宴款待,可诗人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所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是错误的。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得基础上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意思是: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这是盛景,乐景。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这是哀情。 2.阅读《望岳》,完成后面小题 望岳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修订稿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 习教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安街道一中肖植竹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鉴赏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教学难点: 1、句子画面描写,鉴赏用词之妙。 2、品析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品读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优秀的诗人和精美的诗作数不胜数。作为一个在诗歌之国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背诵积累大量的好的古诗词,而且要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为古代文化的传承尽力。这不,近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都涉及到古诗词的赏析,今天,我们就针对古诗词的赏析作一次梳理和复习。(板书:古诗词赏析) 二、出示中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特点 1.重在语言品味、内容理解、情感把握; 2.题型以选择题、简答题为主; 3.以《考标》中的34首古诗为主,涉及各种主题。 三、师生探讨 (一)写什么。 1.把握意象。2.体会意境。 例: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提示:借助知识经验,找出意象;理解诗歌大意;分析意境。) 注意步骤: 1、找出描写到的主要景物。 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 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描述出来。 4、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二)怎样写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13.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14.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1)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2)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

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15.新晴(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2)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16.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1)答: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 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 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1-2题(7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 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4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 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残春旅舍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 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4分) 1.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 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 “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所以古人 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2.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 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却“禅伏诗魔归净域”,诗未成。 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深。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更 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 到: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 冠的心情。 三、(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 题。 醉翁操【1】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 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 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

精选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二月二日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①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②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③,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④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注释)①菜甲:菜初生的叶芽。②本诗作于854年,即作者只身远赴四川梓州入幕府任职第三年。③无赖:即无心。④元亮、亚夫: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和汉代大将周亚夫。1.“草芽菜甲”和“花须柳眼”都写出了景色_________的特点。 2.两首诗借春景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试作分析。 【答案】 1.生机勃勃(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相同点:赞叹春天的美好,体现踏春出行的人们快乐融洽的氛围。 不同点:李商隐的诗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宦游在外的辛苦孤独,羁泊天涯的痛苦,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而白居易的诗主题情感较为单一。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草芽菜甲一时生”的意思是“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花须柳眼各无赖”的意思是“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都体现了春天的生机。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春天的喜爱。白居易的诗描写了惊蛰时贵族青年出门踏青的景象,表现了出游的轻松心情;李商隐的诗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清丽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 2.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展开想象,描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所展现的画面。

中考专题诗歌鉴赏含答案

中考专题诗歌鉴赏含答案 兰溪棹歌①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暴涨,鱼群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⑴.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⑵.“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 田园乐(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释】①落落:松高貌,稀疏或零落的样子。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⑴.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 。 ⑵.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 襄邑道中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注释】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⑴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 ⑵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 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 花。 ⑴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_______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________。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二) 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的是什么内容?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三)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四)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五) 在狱咏蝉骆宾王

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诗歌鉴赏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古诗文阅读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①复玉关②,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①[金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②[玉关]甘肃玉门关。③[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诗中的“金河”“玉关”都是边陲之地,“马策”“刀环”也是体现军旅生活的典型物品。 B.前两句“岁岁”和“朝朝”相对,叙说年复一年,东西奔波,日复一日,征战不止的状况,表达了戍边将土期望建功立业,与范仲淹的诗句“燕然未勒归无计”所表达的情感一样。 C.“三春白雪归青冢”写出了暮春时节位于边塞的“青冢”仍然是白雪飘飞、肃杀凄绝之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西汉时出塞的王昭君深深的同情。 D.“万里黄河绕黑山”写滔滔万里黄河,奔腾向前,绕过沉沉黑山。所写之景看似壮阔,其实展现了征戍之地的荒凉,也使人深切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 E.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不着一个“怨”字,但句句弥漫回肠荡气的怨情,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2.这首绝句对仗工整,最后一联有数字对(“三”和“万”)、颜色对 (“白”“青”“黑”“黄”)、动词对(“归”和“绕”),请任选一种“对字”,结合诗句赏析它的表达效果。 【答案】 1.BC 2.示例:“三”和“万”都表示数目之多,“三春白雪”指时间的漫长,“万里黄河”指路程的遥远艰险,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用边塞自然景象的冷寂、凄绝,表现了征人的怨情。 【解析】 1.B项“情感一样”分析有误。本诗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马策、刀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岁岁和朝朝极言守边时间之长和战争之频繁。与范仲淹的诗句“燕然未勒归无计”所表达的情感不一样。C项“表达了诗人对西汉时出塞的王昭君深深的同情”分析有误。“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萧杀如此,令人凄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一、把握诗歌常识: 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 (1)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井存)和词. (2)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 (3)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 (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 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 (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 (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

(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 (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 (1)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曾参,王昌龄的边塞诗;曹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等. (2)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婴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 (三)总结规律 1.反复体味,读懂原诗.了解作者为什么而写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2.主观试题规范作答.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答题规范意识 (1)要明确,忌含制.对试题中有“你是否同意XX说法”之类的问题,考生必须要明确表态“同意”或“不同意”. (2)要具体,忌空泛.试题中往往要求理解的是某一点,或者是形象,或者是情感,或者是手法等.考生一定要列举诗词中的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切忌空话套话,泛泛而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100.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100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 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 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 竹炉: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 才:仅。 (1)“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能让人产生哪些联想?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 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 情谊很深。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 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解析】【分析】( 1)这首诗被《千家诗》选入,所以流传很广,几乎稍读过些古诗的人 都能背诵,“寒夜客来茶当酒”,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 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无时夜敲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其次,在寒冷的 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 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2)本题考查根据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后两句以写景融入说理。夜深了,明月照 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 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 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 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 故答案为:( 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 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 兴,情谊很深。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 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答题时应注意,“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意思是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 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让人产生的联想: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 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2)本题考查根据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 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 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