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1讲义

古代汉语1讲义

古代汉语1讲义
古代汉语1讲义

第一单元

绪论

一、联系实际,明确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

(一)古代汉语是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它和现代汉语一样同属语言课,具有较强的工具性。

(二)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通过学习,使我们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由此提高现代汉语的修养。

1.可以直接阅读古籍,继承优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国漫漫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大都用古代汉语记录下来,保存在浩瀚的古代文献典籍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要继承这些财富,就必须掌握打开古代文献典籍宝库的钥匙——阅读古书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个能力,才能独立地直接地阅读古书,占有原始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为胜任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必须具备较为系统的古代汉语知识。

3.为进一步学习语言课,从事古汉语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古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课,要求我们从语言的角度对古汉语的词汇、语法、语音及文字、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有系统的了解,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这不仅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学习语言课程、从事古汉语研究的需要。

4.学习古代汉语对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有益。从语言自身发展历史看,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发展的源头,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发展变化的结果。因此,学习古代汉语,了解古今汉语的异同,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分析和认识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并合理地借鉴运用,这对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无疑是有益的。

二、什么是古代汉语

(一)广义上看,“五四”以前汉民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也可以说,古代以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书面语言叫古代汉语,因为古人的口语我们今天已无从听到,能接触到的只是古代语言的书面形式。

(二)狭义上看,古代汉语书面语言大致包括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唐宋作家模仿这种语言写成的作品——文言文。二是六朝以后(唐宋以来)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形成的古白话。唐代变文、宋代平话、大多数明清小说所使用的语言就是古白话。教学中所说的古代汉语指文言文所用的语言。

文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这种语言不仅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区别,就是与秦汉以后历代的口语都很不一致。而古白话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要小些,一般而言,能看懂文言文,就能看懂古白话。因此,古代汉语课的研究对象是文言文。

三、这门课程学什么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阶段。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现代汉语比起几千年前的汉语来,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就大的方面来说,古今汉语存在以下不同:

(一)有些字的读音不同。

比如,古无唇齿音。今天声母为〔f〕的字,古代汉语中声母为双唇音〔b〕或〔p〕。所以,阿房宫的“房”读为panɡ2。这种情况还反映在地名中。如,番禺的“番”读为:pan1。

古代汉语中的入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消失,只在一些方言中还存在。入声字分别归入了阴、阳、上、去四声中。虽然这部分字今天我们按普通话读音来读,但能识别古入声字,对学习古代的韵文、诗律、词律是很有帮助的。

(二)有些词发生了变化。

1.一些古语词消亡了。

如:“其人天且劓”(《周易》)。天:颠也,颠:顶也。甲骨文“天”,即头顶的意思。在这里“天”是指凿额,即在头顶上施刑,在头上刺字,也叫“黥”(qing2)。劓: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割鼻子。

2.词义发生了变化。

如:“弃甲曳兵而走”(《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兵:表示双手所执的兵器。走:迈开大步跑的意思。这里的“兵”与“走”与现代汉语基本义已有了很大不同。 3.从音节角度看: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多音节词为主。

如:(古)河——(今)黄河;

(古)习——(今)练习、温习、学习;

(古)城——(今)城墙。

(三)语法相对于语音、词汇来说较为稳定,但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现代汉语中应该表述为“不知己”,即不了解自己。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僖公四年》)现代汉语应该表述为:“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

这种语法形式在现代汉语中还保留了一些痕迹。如:“惟利是图”、“一言以蔽之”等。

可以说,我们学习古代汉语,重点就是要掌握这些与现代汉语有区别的地方,并且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四、教学内容安排及要求

(一)从知识结构看,本着“语言”自身的特点,要学习古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古代文化常识等几方面的知识。从教材体例看,每个单元分为文选、常识、词义分析举例、练习四部分。我们上课的重点是结合常识讲解文选,根据文选总结常识。词义分析举例分散到文选中学习,不集中讲解。每个练习都要求完成,并且要根据需要适当补充部分练习。

(二)要求

1.多读。(1)大量阅读古代文言作品,不断丰富感性知识,有选择地背诵一些经典名篇,这是学好古代汉语的基础。(2)古代汉语涉及到古代哲学、文学、历史以及自然科学如天文、地理、历法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些相关书籍,无论是现代白话的还是文言的,都应多读。

2.多记。逐步积累古代汉语常用词,这是学好古代汉语的关键。

3.多对比。要注意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古今对比、前后对比。

4.勤练。这是培养独立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5.勤查。勤于翻检工具书,勤于查旧注,这是阅读古书和研究古代汉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五、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一)抄写繁体字,要求不一定会写,但一定要会认。

(二)根据教材上册P548的相关介绍,准备必要的古代汉语工具书。

(三)复习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等相关知识。

附录A: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字典、辞书常用排检法:

(一)形

1.部首

(1)造字法部首:《说文解字》

(2)检字法部首:《康熙字典》、《辞源》、《辞海》。

2.笔画

(1)笔画数:(《说文解字》附检字;《辞海》笔画查字表)

(2)笔形:

A 起笔笔形法:(一丨丶丿フ)(《辞海》笔画查字表)

B 笔形代码法:(四角号码)(《现代汉语词典》《辞源》附四角号码索引)

(二)音

1.注音字母:《词诠》

2.调—韵—声法:《广韵》、《经籍纂诂》、《经传释词》

3.汉语拼音字母:《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

(三)义类

《尔雅》、《方言》、《现代汉语知识词典》

二、字典辞书常用注音方法

1.反切注音:用两个字配合起来为另一个字注音。反切上字取声、反切下字取韵和调相拼。如:攀,普班切。蜕,他外切。

2.直音法:用一个字表示另一个同音字的读音。如:娴音闲;濯音浊;淖音闹。

3.注音字母

4.拼音字母

5.叶音法

三、选择工具书

(一)查实字、虚字

1.《汉语大字典》共八册汉语大字典编委会编纂四川辞书出版社 2.《简明古汉语字典》张永言等四川人民出版社

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4.《说文解字》(大徐本)中华书局

5.《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6.《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武汉古籍书店

7.《经籍纂诂》清·阮元中华书局

(二)查字的古音

1.《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编录李荣参订中华书局

2.《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

(三)查复音词

1.《汉语大词典》共十二册汉语大词典编委会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辞源》商务印书馆

3.《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4.《辞通》朱起凤上海古籍出版社

5.《联绵字典》符定一中华书局

(四)查虚词

1.《词诠》杨树达中华书局

2.《古书虚字集释》裴学海中华书局

3.《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何乐士等北京出版社

4.《古汉语虚词手册》韩峥嵘吉林人民出版社

(五)查口语词

1.《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中华书局

2.《诗词曲语辞例释》王瑛中华书局

(六)查人名、职官、地名

1.《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和等商务印书馆

2.《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臧励和等商务印书馆

3.《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4.《辞海·地理分册》(历史地理)上海辞书出版社

附录B:常用工具书

一、《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编。本书是我国第一部较完备的字典。收字9353个(外收重文1163个),收了汉代能见到的古文字,系统地保存了篆文,是研究古代汉语和古文字学极为重要的资料。它说明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情况,解释字的本义,大都可靠。

二、《经籍纂诂》

清阮元编。专收唐以前古书注解(也收正文对某字的解释)的字典。材料丰富全面,但精芜并存,主次不分。通过各种解释的比较,容易判断各家得失,还可看出古今词义演变的线索。

三、《佩文韵府》

清张玉书等编。为比较大型的主要收罗解释复音词的古代辞书。所收词语较多,对查阅词语典故出处有用,但所引资料多为辗转抄袭,错误较多,只能作为进一步查找的线索。

四、《十三经索引》

叶圣陶编。本索引是查检十三经语句出处的工具书。它摘引出十三经的每一句话,按每句的首字笔画排列,首字笔画相同的就按第二字的笔画排列,余类推。每句注明出处,使用方便。

五、《中国人名大辞典》

商务印书馆编。本书是专门查找我国历史人名的工具书。共收入人名四万多,从古神话到清末的著名人物都收入。每人先列朝代,次注籍贯,再简介事迹。同姓名的分项介绍。但人物评价多有错,又不注明材料来源。

六、《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录》

姜亮夫编。本书共收入一万二千人,每人注明字号、籍贯、岁数、生卒年。“备考”介绍材料主要来源和存在的问题,比较可信。

七、《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商务印书馆编。本书是专门查检地名的工具书。共收地名四万条,每条指出其地理位置和大致沿革,比较方便有用。

八、《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

薛仲三、欧阳颐编。本书是推算阴阳历日期的工具书。所收日期自公元元年到公元2000年,以阴历为纲,一年列为一表,并附有供推算每天的干支、星期的数字。方便有用。

九、《四库全书总目》

清纪昀主编。本书是《四库全书》的目录和提要。共收书目10,254种[其中收入《四库全书》的3,461种,存目6,793种];每种有提要,介绍作者、内容,说明优缺点和流传情况。全书分经、史、子、集四类,又分若干小类。每大类小类前有序,说明这类书的源流及分类理由;后有“存目”,介绍作者、内容,说明未收入四库全书的原因。内容充实,较有系统,但评价书籍的立场时有不当之处。

思考与练习: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文言文与古白话文有何区别?

三、课本p123:练习第一、二、三题。

第二单元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1.远古人类记事主要有实物、契刻、图画等方式,随着人类的进步,在契刻、图画的基础上产生了文字。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

2.汉字的起源大约在原始社会晚期,汉字体系的形成大约在夏代初年,最迟在夏代中期。

二、什么是文字

1.《尚书·序·正义》:“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

《东塾读书记》(陈澧)“盖天下事物之象,人日见之,则心有意,意欲达之,则口有声。意者,象乎事物而构成者也;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2.统而言之,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叫文字。析而言之,许慎《说文解字·叙》: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

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许慎这段话的意思即后来人们通常所说的“独体为文,

合体为字”。

3.文:象形字,象人胸前刻有花纹的形象,指花纹、纹路。字:本义是在屋里

生孩子,指生育。“字”是从“文”孳生而来的,而且越孳生越多,因此,用“字(生

育)”表示“字”(由文孳生而来的符号)之意。

三、“六书”与四体二用

1.“六书”

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指: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玄注《周礼·地官·保氏》指: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叙》中指: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我们今天所说的六书,一般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四体二用

清·戴震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

之用也。”“字之体”,指造字法;“字之用”指用字法。“四体二用说”被清代文字学家

接受,并成为今天的共识。

3.“六书”并不是造字的原则。先有汉字,后有六书说。汉字五六千年以前就有

了,到汉代人们才有意识地研究汉字的造字法,提出了“六书”说。当然,“六书”提

出后,它的确也成了新造汉字的造字原则。如,化学元素名称用字,就是用形声造字

法造出来的。

四、许慎的“六书”

六书许慎释义《说文》术语例字意义造字法

象形画成其物,体诘诎。象……之形,象形。日月鸟虎羊鱼鹿车鼎行目果造

字的基础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可见。象……之形。或:指事上下刃末朱本亦甘寸数量少

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从……,从……。武信步伐取逐莫牧兵隻及合二三

字之义为一字之义

形声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从……,……声。江河问裏裁疆徒發数量最大,占90% 用字法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顶—颠 , 命—令,父—爸证

明了汉字中一词多字的现象。(父爸爹爷)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讬事。其我汝西麦来一字多词,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

1.关于形声字

(1)一般结构

左形右声: 梧快江右形左声:鸠胡颈

上形下声:草雾管下形上声:婆案臂

外形内声:國阁裹内形外声:闻辩鳳

(2)特殊结构

A 形符偏在一角

载栽哉裁:分别从车、木、口、衣, (zai1)声。

條修脩:分别从木、彡、肉,攸声。

雜:从衣,集声。

B 声符偏在一角

旗施旌:声符分别是:其、也、生

從徒徙:声符分别是:从、土、止

C 形符声符穿插

游:从,汓(泅的异体字)声。

隨:从辵,隋声。

D 省形或省声

a.省形

考:从老省,丂(kao3)声。

耇(ɡou3):从老省,句声。

b.省声

歎:从欠,难省声。吟也。

融:从鬲,蟲省声。炊气上出也。

(3)注意以下问题

形声字的形旁(义符)表义类,声旁(声符)表音,有的声旁还兼表义。如:

A 霞蝦瑕騢都有“赤”(红色)的意思。

B 论轮伦沦:都有排列有序、有条理的意思。

C 钱浅笺贱残:都有“少、细微”的意思。

以上各组字的声符都表了义。

2.关于转注

(1)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意思是说:两个字,属于同一义类,有相同的部首,可以互相解释。如:考,老也。老:考也。

六书中,目前对“转注”的解说分歧最大。最有影响的是戴震、段玉裁等人的“互训”说。他们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转相为注,互相为训。”这样,一般认定,转注是文字使用上的现象,而不是造字法。例:

考:从老省,丂声,形声字。

老:从人,从毛、从匕(化),会意字。言指人老了,须发变白了。

转注者,乃二字同旁互训,展转相注也。建犹造也。类谓字类也。一首,犹云同旁也。“建类一首”者,谓此二字其偏旁相同也。“同意相受”者,谓二字之意相同,此字可以受彼字之意,彼字可以受此字之意也。

(2)现在比较宽泛的观点认为,只要二字同义,就可以转注,不论其音形间有无联系。

(3)转注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

3.关于假借

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语言中有些词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专门造字,而是借用一个已造的同音字来表示,这就是假借字。假借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但字的总量并没有增加。

其:本义是畚箕,借用作代词。

我:本义是一种武器,借用作第一人称代词。

汝:本义是水名,借用作第二人称代词。

西:本义是指鸟栖息于巢,借用为方位名词。

来:本义是小麦。象形字,借用作“到来”的来。

麦:在“来”的字形上加形符,本义指来,到来。形声字,借用作“小麦“的麦。

五、汉字的形体演变

1.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草、行书

(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 2.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

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此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叫古文字,字形具有象形性,此后的隶书、楷书、行书叫今文字,字形具有象征性。

六、利用楷书形旁推求字的本义范畴

1.部首

(1)把有相同意符的字放在一起,成为一部,其共有的偏旁排在该部之首,叫部首。如:札、李、椅、核、树等,其部首是“木”。

(2)以义定部与以形定部

①《说文解字》等工具书以义类来确定部首,叫以义定部。如,甥、舅均为“男”部,施、旗“※”部。

②《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为方便检字,不再考虑字的意义,纯粹从字形出发确定部首,叫以形定部。如,施、旗均为方部;到(从至,刀声)刀部。

2.分析古字形,探求字的本义

(1)根据字形与词义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字(词)义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词义与字形之间有直接联系的是本义,由本义引申出的意义叫引申义,词义与字形之间没有联系的叫假借义。如:戎:从戈,从又(手),本义指兵器,引申为士兵、军队、战争、征伐,假借义指你(们)。

(2)造字法四书在探求字的本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的表意性由强到弱递减。象形字、指事字直接表意,会意字间接表意,形声字要把意符、声符、口语读音联系起来才表意。

3.掌握以下意符所表示的义类:

亻儿:人冫(仌):冰、寒冷刂(刀):刀、切割

力:力量、用力匚:盛物的器皿口:嘴、口

囗:围墙、包围土:土、土地女:妇女

子:子女宀:宫室、房屋山:山岳

巾:布帛广(yǎn):宫室弓:弓箭

彡:修饰彳:行走忄(心):心情、心理活动

扌(手):手、手的动作斤:斧子日:太阳、季节、时辰

月:月亮木:树木、木材欠:张口、出气

殳:打击毛:毛发氵(水):水

灬(火):火牛:牛、牲畜犭(犬):狗、野兽

王(玉):玉石瓦:陶器田:田地

疒:疾病皿:盆类器皿目:眼睛、看

石:石头礻(示):鬼神祭祀禾:禾类植物

穴:洞穴立:战立 (竹):竹子

糹(糸):丝麻绳索缶:陶器罒(网):罗网

羽:羽毛、翅膀耂:老人耒:农事、农具

耳:耳朵、听月(肉);肉、肉体舟:舟船

艹(艸):植物、草木虫:蛇行:道路

衣:衣服见:看角:兽角

讠(言):言语豕:猪贝:钱财

走:行走、奔跑足:脚、行走车:车辆

辶(辵):行走阝右(邑):城邑酉:酒、酒坛

门:门户阝左(阜):山陵、台阶隹:鸟类

雨:雨类革:皮革页(xie2):人头

飠饣(食):食物马:马骨:骨骼

髟:毛发鬲:釜锅鬼:鬼魂

鱼:鱼类鸟:鸟类

4.注意以下问题

(1)古文字隶变楷化后,原来的象形字不象形了,表义不那么直观了。如:题:从页,是声。本意指人头。

杂:雜,从衣,集声。五彩相会也。

(2)现代字典辞书上的所谓部首,指的是检字法部首,要仔细分辨才能确定其形旁及本义。

七、汉字用字现象

用字现象定义术语特征

古今字同一个词,先后所用的不同的字,时代在先的叫古字,时代在后的叫今字。 A,后来写作B . 古字一字多义,今字表其中某义。

异体字意义、读音相同,完全可通用 A,同B 音、义完全同,形不同

繁简字繁体字与简全字合称。多数繁简字属于异体字,只是其中一体较为简化。(一对一字形上:异体字

笔画数:繁简字

一对几注意对应关系)

假借字假借字借用一音同或音近的字表示某一意义不同的词本无其字本义消失,形义间无联系

通假字本有其字 A通B 仅音相同,假借字有另义

合音字两个字合为一个音节 A,BC的合音。

狮、飙、虎:一字字音析为两个音节例:狻猊、扶摇、於菟

避讳字因避君尊长之讳而改易的字 1.改字形2.改读音

(一)古今字

1.从词的角度看,同一个词,先后用不同的字表示,这两个字之间是古今字的关系。先有的叫古字,后造的叫今字,也叫后起字、区别字。

从字的角度看,一个字形原来表示多个义项,为了避免产生歧义,就另造一字分担这个字的某一义项,这两个字在这个义项上是古今字的关系。

2.古今字不是异体字。因为今字只是表示古字的某一个义项,不能完全替代古字的所有义项。如,“说”——“悦”,“悦”不能表示“说话”的义项,仅表示“说”所表示的“高兴、喜悦”之意。

3.一般说来,今字出现后,古字仍然存在,只是表示的义项减少了。

4.今字产生的方式

(1)以古字作声符,另增形符。如:文——纹;景——影

(2)改换古字形符:如:赴——讣;没——殁

(3)完全改换,形体上看不出联系。如:身——娠;亦——腋

5.古字的多个义项可以通过另造新字的方法来分工,也可以通过改变字音来分工,于是就有了多音字。如:

衣:名词,衣服,读 yi1;动词,穿,读yi4.

食:名词,食物,读shi2;动词,吃,读si4。

词由单音节逐步向多音节过渡,也是出于区别其意义的需要。如:危,有“高、危、难“几个义项,后来,后面两个引申义分别演变成了危险、危难,(均是同义连文),使其意义更加明确。

(二)异体字

1.为何有异体字

文字不是一人在一时、一地造出来的。由于造字的人不同,造字的方法、造字的材料、构字部件的相对位置不同,就有了异体字。

(1)造字法不同造成的异体字,如:

淚(形声)—泪(会意)

岳(会意)—嶽(形声)

考(形声)—老(会意)

(2)造字材料的不同,选用了不同的声符、意符。如:

輝—暉—煇暖—煖雞—鷄

歌—謌裤—绔—絝

(3)构字部件的相对位置不同,如:

峰—峯略—畧案—桉鞍—鞌

所谓异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定时间性的。如:喻、谕,都是让人知晓、懂得的意思,从字形上看,它们原来应该是异体字。但后来“谕”专指上对下的诏谕,“喻”专指譬喻,就不再是异体字了。

考、老,原来均指老年人,是一对异体字。后来,“考”指考试、考察,“老”指年纪大,就不再是异体字了。

(三)繁简字

1.有的词有笔画繁简不一的两个字形,这两个字就是繁简字。繁简字从字形不同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是一对异体字。

2.繁简字现象历来就有,正是繁简的矛盾促进了字形的演变。

3.简化字的来源

(1)历代的简体字或俗字:如“乱、体、对”

(2)新造的简化字:如“鸡、队、邓、进”

(3)用笔画较少的同音字。如:

云(说),雲(云彩)——云

后(君主、皇后),後(前后、后代)——后

谷(山谷),穀(五谷)——谷

(4)利用草书楷化的办法:如“书、为、伟、乐”

4.注意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1)绝大多数繁简字是一对一的关系

遷—迁處—处體—体舉—举

(2)一对多的

里(长度单位、乡里),裏(里外)——里

余(我),餘(剩余)——余

複(夹衣、繁杂),復(往而复来)——复

發(出发),髪(头发)——发

干(干戈),幹(才干),榦(树干),乾(干湿)——干

升(容量单位,量器),昇(升起),陞(提升)——升

遇到一对多的情况,要认真辨析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从而确定其原字。

(四)假借字

1.借用已有的文字来表示语言中音同或音近而意义不同的词,所使用的字叫假借字。

(1)本无其字的假借

有些词,本来就没有给它造字,一开始就是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叫本无其字的假借。现代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这种情况。其字形与基本义之间无联系,书上一般也不指明,但容易识别。

一般地,表意比较抽象的方位名词、代词、形容词、助词、连词都是假借而来的。如:

舊:本义指一种鸟,借表新旧之旧。

之:本义是动词,往,借表第三人称代词。

汝:本义是河名,借表第二人称代词。

(2)本有其字的假借

写作时,本来该用某字,却用了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叫本有其字的假借,这是用字的假借,一般也叫通假。这种假借中本该用的字叫本字,被借用的字叫通假字。读的时候,读本字的音。

这类假借类似于今天的写别字,但性质上又完全不同。别字是不被认可的误用字,属于个人行为。而通假字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有一定的社会性,在一定的时期大家都可以这样用。

2.所谓音同、音近是从古音的角度讲的,不能以现代读音为标准。判断是否是通假现象,应当有文献资料作证明,不能凭主观臆断。

3.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关系

古今字是历时关系,即是先后出现的一组字。通假字是共时关系,即是同时存在的一组字。今字产生后,与古字共时存在,此时,如果二字仍混用不分工,就是通假字的关系了。

(五)合音字

两字字音合为一个音节或一字析为两个音节,叫合音字。反映在用字上,就是一个字可以析为两个字,两个字也可以合为一个字。

1.两字合为一字的

(1)投诸(之于)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2)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之乎)?”(《论语·述而》)

(3)大耳儿(刘备)最叵(不可)信。(《后汉书·吕布传》)

(4)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zhan1之焉)。(《左传》)

(5)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nuo2奈何)。(《左传》))

2.一字析为两字

(1)狻猊(suan 1 ni 2 狮)野马,日走五百里。(《穆天子传》)

(2)抟扶摇(飙biao 1)而上者九万里。(《逍遥游》)

(3)寄入视穴,得九女髑髅(du4 lou2头)。(《搜神记·李寄斩蛇》)

(4)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wen1 huo4污)乎?(《史记·屈原列传》)

(5)君看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wu1 tu2虎)(鲁迅诗)

(六)避讳字

1.因避君王、尊长之讳而改易的字叫避讳字。

2.避讳的主要方式是(1)口头上说的时候要改变字音;(2)书写的时候要改变字形。

3.书写时避讳改字的方式有:

(1)换用近义字:如:

正月——端月(《史记·秦楚之际月表》)避秦始皇嬴政之讳,口语中“正月”也读为zhenɡ1 yue4。

邦——国“万国为治。”(《史记·夏本纪》)避刘邦之讳。

民——人“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

治——理“理乱不知,黜陟不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避高宗李治之讳。

(2)避名称字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对刘邦及其父亲都没有称名。

(3)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

虎——武,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之讳,唐代苏州“虎丘”改称“武丘”。

(4)书写时有意缺笔:将实在无法替换的字少写一笔,表示避讳。

思考与练习:

一、课本p123,练习第四、六题。

二、什么是甲骨文?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可概括为几个阶段?

四、从古今字所分担的义项来看,古今字可分为几种?

五、异体字的形体结构的不同有哪几个方面?

六、什么叫同音替代字?

第三单元

词义

一、古今词义的差异

王力先生说:“读古书要有历史观点,要注意语言的时代性,要有发展的观点,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

古代汉语是历史语言。学习古代汉

语的词义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能把几千年间的词义放在同一历史平面来考察,更不能以今律古,以今义去理解古词。古今词语差别从形式上看,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以多音节词为主。从词义上看,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如:天、地、田、土、人,这体现了汉语发展的稳定性、继承性。

2.古今词义迥异。如:

绸:古义: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今义:丝绸。

涕:古义:眼泪。《诗经·陈风》:“涕泗滂沱。”今义:鼻涕。

3.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对古今共用,但意义不相同的词尤其要注意,因为此类词被曲解的可能性最大。

二、古今词义演变的形式

(一)从外延看

词义范围扩大,如,河:古义:黄河,今义:河流的泛称。

词义范围缩小,如,宫:古义:房屋,屋舍。今义:宫殿,少年宫。

词义转移,如: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二)从词义的感情色彩看有褒、贬、中性词的转变

谤:古为中性,今为贬义。

风骚:古为褒义,今为贬义。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意义

词根据其意义多少的不同,可以分成单义词和多义词,根据词义和字形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多义词的各义项又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严格地说,本义与假借义不是一个词,仅仅是同形而已。

(二)本义

1.本义指文献记载的最初的意义。是词义引申的基础、源头。也可以说,指文字产生时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

所反映的并有史料证明的意义。

2.如何求本义

(1)通过分析古文字字形(象形性文字),利用《说文解字》。

(2)注意各种造字法造出的字,表义的确切性是不一样的,按四体的排列顺序依次递减。

(三)词的引申义

1.由词的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词的引申义。

2.根据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引申义可分为直接引申、间接引申。如:

本1——引2——引3——引4 1与2、2与3之间是直接引申,

2与4、1与4、1与3之间是间接引申,间接引申的中间环节过多,容易被误当作两个词。

3.引申的方式

(1)连锁式,如:兵——武器——士兵——军队——战争

(2)辐射式,如:節

(3)综合式,如:都

4.引申的规律

(1)具体——抽象:如,习:【本】鸟反复频繁地飞,【引】习惯

(2)个别——一般:如,雄雌:【本】指鸟类而言,【引】泛指所有生物

(3)实——虚:如,因:【本】

坐垫,【引】依靠——凭借——因为

古代汉语的同义词2008.8.29阅读(58)

在古代汉语中,所谓同义词的概念是比较宽泛的。有些所谓的同义词,从科学的角度看根本不应是什么同义词。但为了便于教学,我们仍称其为同义词。例如:

牙与齿:两边的是牙,中间的是齿。

皮与肤:皮指兽皮,肤指人肤。

古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入手:

A、适用范围对象不同,例如:

人与民:人的范围比民大。

禽与兽:禽的范围比兽大。兽只指“四足而毛者。”

B、程度深浅轻重不同。例如:

饥与饿:饿的程度比饥重。

疾与病:疾的程度比病轻。

离与别:近曰离,远曰别。前者程度轻。

C、形状情态质地用途等的不同。例如:斧与斨(qiāng)方形孔的叫戕,椭圆形者曰斧。

坐、跪与跽:臀部挨着脚后跟叫坐。臀离开脚后跟谓跪。挺直上身的跪曰跽。简与牍:写在竹上叫简,写在木上曰牍。

D、侧重方面不同。例如:

完与备:完侧重于整体性,备侧重于数量品种上。

恭与敬:恭侧重于外貌,敬侧重量于内心。

矜与伐:夸耀能力曰矜,夸耀功劳曰伐。

E、感情色彩不同。例如

诛、杀与弑:诛是褒义、杀是中性义,弑是贬义。用于以下犯上。

比与周:都是与人亲厚之意。但周为褒,比为贬。

唯与诺:都是应答之声。但缓应曰诺,急应曰唯。故上答下曰诺,下答上曰唯。

F、语法功能不同

往与适:前者一般不带宾语,而后者可带实语。

耻与辱:前者用作意动,意为以之为耻。后者用作使动,意为使之受辱。

古代汉语笔记(汇编)

古代汉语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高小方 绪论 一、拱手礼 二、姓名联 三、师德规范 四、古代汉语绪论 一、拱手礼 拱手礼即肃拜 源于上古周礼 古时推手为揖 引手为肃 《现代汉语词典》: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分吉凶,吉礼又分男女,男左手抱着右手,女右手抱着左手。凶礼,男女手势相反着抱。 二、姓名联 要求:上下联每个音步尾字平仄相反。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依据姓、名的内涵写上下联;嵌字式。 补充:用到入声的三种文体:近体诗、词、对联。 仁者/所乐/,嫦娥/所居/。山月同现。 (yue,读如字,基本通常的读音;le,快乐、乐趣;yao,破读,喜爱,四声);luo,乐拓乐托,连绵词) ——(日月同现,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月同现的时候,就是高和小。)孔子《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正人/为邻/,矩矱/为法/。知行合修。 (矱yue,现代普通话第一声;古时是入声。古代汉语四声圈法字法;《论语先进》: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人,里面就包含一个方字。)

三、师德规范 尊重同学、热爱同学、要求同学、帮助同学、为同学示范。 四、古代汉语绪论 三个问题: 什么是古代汉语? 什么是近代汉语? 什么是现代汉语? 口语:现代汉语 | 书面语:白话:|近代汉语||文言:||||三||唐代宋代元明清|| 代秦|||| :汉||变文话本小说、剧曲|| 夏魏|骈文|唐代四六为主|| 商晋|南唐|古文运动|| 周|北以||五四解放| |朝后||运动以后|狭义|||| 历朝历代的书面语材料有: 一、商 商代甲骨(前1300-1046) 商代金文(出现少量,周代出现大量金文), 例如:司母戊鼎,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商代后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商汤王的洗澡盆上面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苟”,羊字头,下面一个包,会意字,读ji,与急、亟同源,就是赶快,天天新。日,恐怕是曰,文言词爰,就是的意思。翻译为:赶快日新,就要日新,又要日新。 今文《尚书》28篇,其中的商书5篇: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商代重要的语料。 二、周 西周: 1、西周金文: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西周懿王或孝王时期由名为曶者所作的铜鼎的铭文。相当于公元899年,上面有404字,现存380个字。

古代汉语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是会意字的一组是15 、按照传统的为异体字的是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六书”体例,“牟”() 是() A 采明北晶 B 耳字应属() A 佗——他 B 翦A 八卦说 B 结绳林从解 C 治星炊 A 象形 B ——剪 C 说——说 C 仓颉造字信 D 自文蚕进指事 C 会悦 D 反——返 说 D 图画说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意 D 形声23、下列各组字,关系2、《周易 ?系辞》和《说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16、下列四组字中,全为通假字的是()文解字》认为“八卦”()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 陈——阵B 赴为()所作 A 超街碧冈 B 风()——讣 C 矢—— A 神农瓣闻闽 C 阁围屈 A 亦街炎伐 B 涉屎 D 曾——增 氏 B 伏牺觉 D 辩凤国裹崔莫私 C 安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 氏 C 仓10、“辟”和“避”的即和牧 D 鸣最多的字典是颉 D 郑樵关系是()步武益() 3 、按照传统的“六 A 古今字 B 通假17、下列四组字中,全A《康书”体例,“益”字应字 C 繁简是形声字的一组是熙字典》 B《汉语大字 属()字 D 异体字()典》 C《中华字海》 D A 象形 B 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 A 修约菜苗 B 保《词源》 指事 C 会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禄私空 C 寐融照25 、“北”是一个意 D 形声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哀 D 问娶分笺()字。 4 、按照传统的“六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18 、下列四组形声字 书”体例,“亦”字应文化早期,距今约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 A. 象形 B. 指事 C会意 d 属()()年至 5000 是()形声 A 象形 B 年 A 攻期江棋 B 郊26、下列形声字的结构 指事 C 会 A 2000 B 胡鸽邵 C 河诂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意 D 形声3000 C 超 D 滑株鸠功( ) 5 、按照传统的“六40000 D 4500 19、“说——悦”这组 书”体例,“眉”字应12 、按照传统的“六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 a 桃 b 属()书”体例,“保”字应的关系是()雅 c 洗 d A 象形 B 指属() A 改换意符 B 增室 e 篇 f 事 C 会 A 象形 B 指加意符 C 读音相贼g 颖h 意 D 形声事 C 会同 D 意义同源彩 6 、按照传统的“六意 D 形声20、《经传释词》的作 书”体例,“吹”字应13 、按照传统的者是() A a b c /d e /f g 属()“六书”体例,“自” A 王引之 B h A 象形 B 指字应属()张玉书 C 阮 B a b /c h /d e /f 事 C 会 A 象形 B 指元 D 许慎g 意 D 形声事 C 会21、下列各组汉字,象 7、下列四组字中,全意 D 形声形字、指事字、会意字、 C a c /b h /d e /f 是象形字的一组是14 、按照传统的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g ()“六书”体例,“星”组是() D a b c g /d e /f h A 丘皿行回 B 人字应属() A 止末行锦 B 目27、《说文解字 ?叙》 血象舟 C 山雨 A 象形 B 指曰戒哀 C 又甘受中所谓“视而可识,察目本 D 果州考豆事 C 会朝D皿亦眉疆而见意”,指的是“六8、下列四组字中,全意 D 形声22、下列各组字,关系书”中的()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导读:本文是关于《古代汉语》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您!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苏武传 一、字:竝==并,毉==医,蹈—搯,畔——叛,县→悬,见→现,旃—氈,去—弆,伏—服,舩==船,驩—欢,- 霑==沾,衿==襟,决→诀,欧→呕,鄉→向,宿—夙,昔—夕,壹—一,以—已,物—歾,(MO)彊→强,须→鬚. 二、虚词:1 、少以父任:因(介)。2 、稍迁:逐渐。3 、数通使相窥观:屡次。(副)。4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如果。5 、明日复然:如此(代词)。6 、君因我降:依靠,凭借。7 、即时诛灭:立刻。8 、羝乳乃得归:才。9 、信义安所见:哪里(疑代)。`10 、壹听陵言:一定、务必要。(副)11、具自陈道:全部。12、令汉且贳陵罪:令,假设。且,姑且。12、庶几乎曹柯之盟:庶几,差不多。乎,句中语气词。13、已矣:算了吧。14、凡随武还者九人:总共。 三、实词: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行”,辈份。3 、因厚赂单于:送厚礼。4 、置币遗单于:泛指用作礼品的玉、马、皮、帛等物。5 、会武等至匈奴:正遇上。6 、数通使相窥观:窥探观察。7 、欲发使送武等:派遣。8 、以状语武:“状”情况。“语”,告诉。(动)9 、单于使使晓武:前“使”,动词,派。后“使”,名词,使者。10、会论虞常:判决罪犯。11、副有罪,当相坐:相连坐,一个人犯罪,他的亲属也要连带一同受罚,称为“连坐”。12、马畜弥山:满。13、即时诛灭:杀。14、白单于:报告。15、羝乳乃得归:“羝”公羊,“乳”,生育。16、

杖汉节牧羊:“杖”拄。(动)“节”,使节。17、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屮”,草。“食”吃。(去,收藏。)18、扶辇下除:台阶。19、宦骑亡:逃走。20、加以老母系保宫:囚禁。21、法令亡常:无。22、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泣”,泪。“决”,诀别。23、旦夕临数月:哭吊死者。24、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25、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驽,才能低下。贳,赦免,宽大。 四、词类活用:1 、宜皆降之:使动。使…投降。2 、舆归营:名→状,用车。3 、单于壮其节:形→意动,认为…壮勇。4 、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5 、剑斩虞常已:名→状,用剑。6 、空以身膏草野:名→动,肥美、滋润。7 、反欲斗两主:使动,使…斗。8 、单于愈益降之:使动,使…降。9 、绝不饮食:使动,使…饮食。10、别其官属常惠等:使动,使…分开。11、王必欲降武:使动,使…降。 五、句:1 、何以复加?(疑代)2 、何谓相坐?(同上)3 、何以女为见(同上)。4 、子卿尚复谁为乎?(同上)5 、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被动句式。 6 、虽欲报恩将安归:(疑代) 六、常用字: 1 、赂:(1 )常用义:(赠送的)财物。( 2 )引申义:用财物赠送给别人。如“因厚赂单于。”—贿赂(带贬义)。上古时“贿赂”用“赇”字来表示。 2 、阙:(1 )本义:皇宫门前两边的楼,中间有通道。如本课“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北阙”就是皇宫北门两边的楼。(2 )引申义:A 一般的城楼—朝廷—宫殿。B 豁口、空隙读que ,——缺点、缺漏,此义现多写为“缺”。( 3 )又读jue.通“掘”。 3 、乳:(1 )本义:人或鸟的生育(动),(2 )引申义:A 其他动物的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一、宾语前置句(P288~P293) 1、疑问代词作宾语 (1)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前。如果动词前有助动词,宾语放助动词前。 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2)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放在介词前 例: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睢说秦王》 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 (3)先秦的凝固格式。如“何以、何如、若何”等 例: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1)宾语必须是代词 (2)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3、宾语用代词复指 (1)在宾语前置的同时,在宾语后用代词“是”或“之”复指,“是、之”放动词前。 例: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2)宾语本身就是代词“是”或“之” 例: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 二、判断句 ★1、(基本)判断句式 (1)主语+谓语 例: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2)主语+谓语+也 例: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3)主语+者+谓语 例: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4)主语+者+谓语+也

例: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起义》 ?PS:表示否定判断,在谓语前加“非”(非是副词) 例: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四》 2、特殊词语的辨析 (1)“是” ①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例: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天论》 ②判断词 例: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柳宗元《封建论》)(2)“为” ①动词 例: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②判断词 例:余为伯條,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二年》 ?PS:副词(乃、即)——加强肯定语气 语气词(惟、维)——引出谓语 ★3、判断句的活用 (1)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比喻 例: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2)判断句式表示复杂的关系 例: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3)判断句式表示原因 例: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三、被动句 1、概念上的被动句 例: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被动句式 (1)于:动词+于+施事者 例: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于:引出主语)《汉书?项羽传》(2)为:①为+施事者+动词 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②为……所 例: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韩非子》

考研古代汉语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一六书造字法 六书造字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汉字的四大造字法 简介:古代中国人将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六书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还有不够完善周密的地方。但它仍然不失为了解汉字的最好的纲要。可以说?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象形文字 是人类社会最初产生的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是构字方式的一种文字。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龜?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魚?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門?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会意字

概述会意字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 也。?类指事类,谊同义,同挥,指犹言导向。他这八字的界 说比较含混,大致是说,比拼代表某些事物的文,并合其义而 成新义,而对这个新义的理解需要依 假借字 简介假借字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 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 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 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 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 假借字有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如?北?,甲骨文作??,像二人相背。北方的?北?无形可像,就借语音相同的??来表示北方的意思。在用字当中既然本有其字,为什么还要另外写一个假借字呢,其中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写书者仓促间写为一个音同的字,历代传抄因其旧而不改;另一种原因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师承,经常习惯以某字代某字用,后世传写也就一仍其旧。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 站点: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 一、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括号里) 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1 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一一婚 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一一遯B脩一一修 C 辟一一避D罢一一疲 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A A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120分钟 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

A B C D A B C D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盍各言尔志? 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B ) A A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 A A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9、10 、 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 A A惠等哭,舆归营。 B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D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填空题(共20分) 1、清人张玉书等奉诏编撰的《康熙字典》按照部首和笔画分卷,全书共分为 12 ____ 卷。 2、清代学者王引之所撰的一部古代汉语虚词专著是《助字辨略》_____________ 。 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 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4、古书旧注中见到“屯,音肫”的注解,这是采用了直音的注音方法,至于“东,德红切”,则是采用了反切 ______ 的注音方式。 5、根据“四书”分析,“戒”字的构造类型是会意________ ,本义是戒备,警戒__________ 。 6、根据“四书”分析,“逐”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________ ,本义是洎赶、竞争_________ 。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辨析整理大全(考试实用)[1]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辨析整理大全(考试实用) 句子 治国何患?何谓也?(以上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又何马之能知也。(以上是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判断句:此黎丘丈人之智也。是必夫奇鬼也。 判断句:(1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 )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 (“是”是指示代词“这”意。) 宾语前置:(1 )无乃尔是过与?(2 )何以伐为?(3 )又何加焉?(4 )岁不我与。 双宾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分承修辞方法。“岈然”承“高”而言。“洼然”承“下”而言。“若垤”又承“岈然”而言,“若穴”又承“洼然”而言。 2 、萦青绕白:指代修辞方法。“青”指代青山,“白”指代河 流山川。3 、故为之文以志:双宾语。 1 、谓之京城大叔。(双宾语) 2 、姜氏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 、不如早为之所。(双宾语) 4 、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5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双宾语) 6 、君何患焉?(疑代) 7 、其是之 谓乎?(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1 、此城濮之赋也,(判断句) 2 、晋与鲁卫,兄弟也。(同上) 3 、丈夫之许,寡人之愿也。(同上) 1 、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复指前置宾语) 2 、无亦是务乎?(疑代作前置宾语)。 3 、有令德也夫:判 断句。4 、夫令名,德之舆也。(判断句)5 、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两个动词共用一个宾语。 天下莫之能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 、客何好?客何能?(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 、为之驾。(双宾语) 3 、以何市而反?(疑代作宾语前置)。 4 、 不拊爱子其民(二动词共一宾语)5 、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判断句)。 1 、寡人将谁朝而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 、千里之马至者三:数量词作谓语。 3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 乎?(“见”表被动的助动词,整句是被动句。) 1 、项籍者,下相人也。(判断句) 2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宾语前置)。 3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表示目的的判断句。 4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是谓语。“者”字结构表示“的次数”作主语。 5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被动句。 6 、赐之卮酒、赐之彘肩:双宾语。6 、大王来何操(疑代宾语前置) 7 、吾为若德。(双宾语)。 其田单之谓邪:(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1 、何以复加?(疑代) 2 、何谓相坐?(同上) 3 、何以女为见(同上)。 4 、子卿尚复谁为乎?(同上) 5 、 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被动句式。6 、虽欲报恩将安归:(疑代) 1 、卿弟安在?(疑代) 2 、恐见疑于当时矣:被动句。 3 、是何言之陋也!(感叹句)这说的话是多么的浅薄。 1 、车边病是也:(判断句) 2 、耳目聪明:分承修辞方法,即耳聪目明。 1 、吾其左衽矣:借代修辞方法。指代晋国将要被符坚灭亡。 2 、为晋兵所杀:被动句式。 ════════════════════════════════════════════════════════════════════ 华夏大地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2d8066716.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自考网络辅导第一校园本套试题共分3页,当前页是第1页-

古代汉语笔记16993

古代汉语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三、学习古代汉语有何意义 四、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2、查检词语和典故 3、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 (1)《助字辨略》 清人刘淇着 (2)《经传释词》 清人王引之着 (3)《词诠》 近人杨树达着, (4)《古书虚词集释》 (5)《诗词曲语辞汇释》 近人张相着。 第一章文字 第二节汉字的结构 一、关于汉字形体结构的重要理论——六书说 二、汉字的形体构造 1、象形 甲骨文“鱼”金文“鱼” 甲骨文“马”甲骨文“虎” (2)象形字的特点 甲骨文“鹿”甲骨文“象”金文“象” 2、指事 3、会意

[甲“逐”] [篆“戒”] [篆“寒”] (2)会意字的特点 4、形声 (1)许慎对“形声”的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叙》: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2)形声字的特点 (3)形声字常见的结构形式 见教材P77 (4)形声字比较特殊的一些结构 颖、栽、腾、胜、谷、赖、疆、荆、佞 旌、旗、徒、听、归 游、随 归、星[]、屦 豪、雷、夜 5、转注 6、假借 (1)许慎对“假借”的解释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六书”的“假借”与通常所谓“通假”有别 第三节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 一、甲骨文 二、金文 第四节古书中的用字 一、古今字 1、什么是古今字 2、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如上古时代,一个“共”字就兼表“共同”的“共”、“拱手”的“拱”、“供应”的“供”等词,如: 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商君书·修权》)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荀子·赋》)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左传·僖公四年》) 3、古今字的特点 然—燃孰—熟队—坠县—悬其—箕要—腰反—返 辟—避属—嘱章—彰竟—境贾—价昏—婚取—娶 解—懈 敛—殓赴—讣说—悦陈—阵 身—娠 《诗经》:“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二、异体字 1.什么是异体字 2.异体字之间形体上的差异 三、通假字 1.什么是通假 2.用字通假的几种类型 四、繁简字 松—松 干—乾—干—干 斗—斗(鬭、閗) 谷—谷 里—裏(里) 余—余 后—後 曹植《登台赋》:“从明后之嬉游,聊登台以娱情。” 钟—锺 《诗经·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发—发 获—获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翻译重点(自己总结)

《郑伯克段于鄢》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齐桓公伐楚》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为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您(指齐国诸侯之师)比邻渤海,我们居住在南海,本来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不料您进入了我们的领地,这是为什么呢?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没有向您进贡,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那还是请您到水边上去问问吧。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如果您使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很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吧。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维德是依。 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皇天无亲,维德是辅。 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 《烛之武退秦师》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我年轻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放弃灭郑,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就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而言,也没什么害处。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关秦,将焉取之?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往西扩大疆域。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蹇叔哭师》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蹇叔哭之曰:“盂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 A错措B睹覩C置寘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 “无”与“勿”是古今字。 C “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 ()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这是中国—的奠基之作,收字—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 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_________ 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__ 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 ,声符为________ 。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 ,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__ 。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 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 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 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苴 丿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 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1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 参考答案 试题(1 )

古代汉语考试重点

古代汉语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切: 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跟反切下字相同。 2、叶音: 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这个称呼由朱熹提出。 3、古音通假: 古代汉语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于声音相同或相近,就用甲字来代替乙字。 4、声纽: 古代声母用汉字代表,称为“字母”,上古也称“声纽”或“纽”。 5、入派三声: 是一种声调系统的变化。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的入声发展逐渐消失,分别演变派入到平、上、去三个声调中去。具体情况是: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清声母入声字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调中去。 6、平仄: 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 7、破读、如字: “破读”是通过改变字(词)的读音来区别词义或词性的方法。传统上把一个字(词)原来的读音叫“本音”或“如字”,把改变的读音叫“破读”或“读破”。 8、读若、读如: 注音术语,主要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它实属一种譬况法,与现代用音标注音相比较是粗疏的,注释字与被释字的读音有时不完全相同,只是相近。 9、浑言、析言: 浑言:汉语训诂学用语,指笼统的说。 析言:对同类事物,辨析异同,另加别名。 10、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 11、疏: 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 12、黏对: “黏”: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上联对句是A型,则下联出句是a型;上联对句是B型,则下联出句是b型。 “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出句是a型,则对句是B型;出句是b型,则对句是A型。 13、拗救: 所谓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 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 二、简答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翻译,段落翻译)

句子翻译: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郑伯克段于鄢》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为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您(指齐国诸侯之师)比邻渤海,我们居住在南海,本来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不料您进入了我们的领地,这是为什么呢? ————《齐桓公伐楚》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齐桓公伐楚》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没有向您进贡,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那还是请您到水边上去问问吧。 —————《齐桓公伐楚》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如果您使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很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吧。 ————《齐桓公伐楚》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谏假道》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 ————《宫之奇谏假道》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 ——-——《宫之奇谏假道》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维德是依。 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宫之奇谏假道》 皇天无亲,维德是辅。 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 ——————《宫之奇谏假道》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我年轻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烛之武退秦师》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烛之武退秦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

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A八卦说 B结绳说C 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 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 A神农氏 B伏牺氏 C 仓颉 D 郑樵3、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益”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4、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亦”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5、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眉”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6、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吹”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7、下列四组 字中,全是象 形字的一组 是() A丘皿行 回 B人 血象 舟 C 山雨目 本 D果 州考豆 8、下列四组 字中,全是会 意字的一组 是() A采明北 晶 B耳 林从 解 C治 星炊 信 D 自文蚕进 9、下列四组 形声字中,属 内形外声的 一组是

() 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 10、“辟”和“避”的关系是() A古今字 B通假字 C 繁简字 D 异体字 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 号,这几个符 号属于大汶 口文化早期, 距今约 ()年 至5000年 A 2000 B 3000 C 40000 D 4500 12、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保”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13、按照 传统的“六 书”体例, “自”字应 属()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14、按照 传统的“六 书”体例, “星”字应 属()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15、按照 传统的“六 书”体例, “牟”字应 属()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16、下列四组 字中,全是会 意字的一组 是() A亦街炎 伐 B涉 崔莫 私 C安即和 牧 D鸣步武益 17、下列四组 字中,全是形 声字的一组

知识点汇总情况_古代汉语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古代汉语》(上册)通论知识要点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 ①上古汉语:先两汉到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先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3古汉语书面语的两大分支: ①文言系统:文言是以先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系统。 ②白话系统:白话是六朝以来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中古和近代汉语的书面语系统,含古白话﹙中古汉语﹚和近代白话﹙近代汉语﹚。二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1古汉语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文言。因为: ①文言是汉语书面语的源头,全面认识汉语书面语必从文言开始。 ②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多用文言写成的,传承古代文化,必须从掌握文言入手。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 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 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附: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 1汉初到东晋末: 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

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 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有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清代: 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淇《助字辨略》、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第一单元:文字、词汇、工具书 ●笫一节文字 一什么是文字: 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 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 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 二汉字的性质:

完整版《古代汉语》自考笔记.doc

《古代汉语》自考笔记(一) 第一节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