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第三章 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包括毫针刺法及其他针法操作)

1、第三章 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包括毫针刺法及其他针法操作)

1、第三章 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包括毫针刺法及其他针法操作)
1、第三章 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包括毫针刺法及其他针法操作)

第三章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

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

一、毫针刺法

【准备工作】

针盒内盛无菌毫针,无菌持物钳,75%乙醇消毒棉球以及消毒干棉球。

【操作方法及步骤】

(一)选择针具

针具的选择和介绍:临床常用的针具,一般粗细为28~30号,长短为1~3寸。

(二)选穴定位

按照规范要求,取穴正确,定位准确。

(三)选择体位

患者感觉舒适、安稳,并能适应持久留针;医者能在此体位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操作时顺手。

1.仰卧位:适用于取前身部(头面、颈部、胸腹、四肢前面)的腧穴。

2.俯卧位:适用于取后身部(侧头、胸肋、侧腰、臀部、四肢侧面)的腧穴。

3.侧卧位:适用于取侧身部(头颈、背、腰、臀、下肢后侧)的腧穴。

4.仰靠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颈、胸、四肢的部分腧穴。

5.俯伏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颊、耳、颈侧、上肢的部分腧穴。

6.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顶、后头、项、肩、背、上肢的部分腧穴。

对活动障碍者,应根据患者本身的体位,选取便于取穴的体位;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者,最好选取仰卧位,以防晕针;选穴处方时便要考虑到体位,尽可能采用一种体位进行取穴针刺。

(四)常规消毒

1.医者手指术前以肥皂水洗净,然后以75%乙醇消毒棉球消毒。

2.施术部位以镊子夹住75%乙醇消毒棉球在所选腧穴部位处由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五)进针

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灵枢》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难经》也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的手法操作等。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

刺手与压手应协同操作,紧密配合。《针经指南·标幽赋》说:"左手重儿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则徐入,不痛之因。"临床上常用的进针方法如下:

1.单手进针法:

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中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随之屈曲,针尖迅速刺入腧穴。

(1)夹持针柄进针法:以右手拇、食指指腹挟持针柄下段,中指指腹紧紧贴在针身旁,依靠拇、食指指关节的屈伸运动将针刺入腧穴。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挟持针身进针法:以右手拇、食指指腹挟持针身下端,针尖露出少许,进针时针尖对准腧穴快速刺入,不捻转。其后拇、食指沿针身上移挟持针身上段或针柄,将针刺向深层。适用于各种规格的毫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

包括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4种方法:

(1)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刺入穴位。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挟持消毒干棉球并挟住针身下端,针尖露出二、三分,将针尖固定在穴位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双手配合,左手下压,右手捻转,将针刺入穴位。此方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或食、中二指将穴位部位皮肤向两边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指或食、中二指中间刺入。此方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穴位进针。

(4)提捏进针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部位上端进针。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穴位进针。

3.针管进针法:

针管多为塑料,玻璃或者金属制成。选用比毫针短3分左右的针管放在穴位皮肤上,将毫针放入针管内,左手拿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露在针管上端的针柄尾端快速叩击,把针尖刺入穴位,之后推出针管。此法适用于儿童和对针刺恐惧的人。

(六)针刺的角度

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它主要是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局部解剖特点和治疗要求而确定的。一般可分为直刺、斜刺和平刺3种。

1.直刺:将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斜刺:将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或者内有脏器的腧穴。

3.平刺:是将针与皮肤呈15°左右或者沿着皮肤以更小角度刺入,又称横刺、沿皮刺。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

(七)行针手法

1.基本手法:

(1)提插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

提插法

运用提插法时,提插幅度要均匀一致,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快慢一致每分钟60~90次;用力均匀,勿时轻时重;保持针身垂直。通常认为,提插幅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操作时间长,其刺激量就大;反之,其刺激量就小。对于刺激量的大小,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

(2)捻转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就是捻转法。

捻转法

运用捻转法时,捻转角度要均匀一致,一般宜掌握在180°左右;频率快慢一致,每分钟90次左右;用力均匀,勿时轻时重;不能单向捻转,以免针身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疼痛,导致滞针。通常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操作时间长,其刺激量就大;反之,其刺激量就小。对于刺激量的大小,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

2.辅助手法:这是对基本方法的补充,目的是促进得到针感,包括以下6种。

(1)循法:是指医者用手指顺着径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上下轻柔地循按或扣打的方法。《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指出:"凡下针,若气不至,用指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循之,使气血往来,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紧。"本法能激发经气,推动气血运行,促使针后易于得气。针刺不得气时,可用循法催气。

循法

(2)弹柄法:弹法指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针灸问对》说:"如气不行,将针轻弹之,使气速行。"本法有催气、行

气的作用。

弹柄法

(3)刮柄法:刮法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感的传导与扩散。

刮柄法

(4)摇柄法:摇法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针灸问对》有"摇以行气"的记载。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感应;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摇柄法

(5)搓柄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细细搓捻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也称飞法。《医学入门·针灸》说:"以大指次指捻针,连搓三下,如手颤之状,谓之飞。"本法能催气、行气,增强针感,宜在肌肉丰厚处施术。

搓柄法

(6)震颤法:震颤法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感。

震颤法

3.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是根据《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这一针灸治病的基本原则而确立的不同的治疗方法。

补法,泛指能鼓舞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正常的针刺方法;泻法,泛指能疏泄邪气,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针刺方法。

(1)单式补泻手法:

①捻转补泻:以捻转时用力的方向,或捻转的角度、频率、力度、时间分补泻的手法。

针刺得气后,在得气处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速度快,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轻、速度慢者为补法;在得气处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重、速度快,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轻、速度慢者为泻法。

或者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时间短者为补法;反之,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时间长者为泻法。

②提插补泻:以提插时用力的方向、力度、频率分补泻的手法。

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的是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的是泻法。

③疾徐补泻:以掌握进针、出针以及行针的快慢分补泻的手法。

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为补法;反之,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的为泻法。

④迎随补泻:以针刺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是否一致分补泻的手法。

进针时针尖顺着经脉循行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方向刺入者为泻法。

⑤呼吸补泻:将针刺手法与患者呼吸相结合分补泻的手法。

患者呼气时进针、转针,吸气时退针、出针为补法;患者吸气时进针、转针,呼气时退针、出针为泻法。

⑥开阖补泻:以出针时是否按压针孔分补泻的手法。

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压为泻法。

⑦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行均匀的提插、捻转。适用于虚实不明显或虚实夹杂的病证。

(2)复式补泻手法:

治病八法:

①烧山火:将腧穴的可刺深度分成浅、中、深三层(即天、人、地三部),先浅后深,每层依次各作紧按慢提(或者用捻转补法)九数,然后退至浅层,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操作数度,使针下产生热感,最后将针按至深层留针,出针后按压针孔。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法。此方法用于治疗冷痹、虚寒性疾病等。

烧山火

②透天凉:将腧穴的可刺深度分成浅、中、深三层(即天、人、地三部),先直插深层,得气后按深、中、浅的顺序,每层各紧提慢按(或捻转泻法)六数,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操作数度,使针下产生凉感,最后将针提至浅层留针,出诊后不按针孔。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配合呼吸泻法。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

透天凉

③阳中隐阴法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为浅、深二层,先刺入浅层,得气后行补法,紧按慢提九数;再刺入深层,得气后行泻法,紧提慢按六数。本法先补后泻,适用于先寒后热证。

阳中隐阴法

④阴中隐阳法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为浅、深二层,先刺入深层,得气后行泻法,紧提慢按六数;再退至浅层,得气后行补法,紧按慢提九数。本法先泻后补,适用于先热后寒证。

阳中隐阴与阴中隐阳二法宜在得气的基础上施术,亦可结合捻转补泻法,其六、九之数可视为六、九及其倍数。二法均属补泻兼施法,除寒热病之外,还可治虚实夹杂之证。

阴中隐阳法

⑤子午指左右捻转,捣臼指上下提插。子午捣臼法是一种捻转、提插相结合的针刺手法。其操作是:针刺得气后,先紧按慢提九数,再紧提慢按六数,同时结合左右捻转,反复施术。本法调理阴阳之气,补泻兼施,利水消肿,适用于水肿、鼓胀等病证。

子午捣臼法

⑥龙虎交战法龙指左转,虎指右转,左转右转反复交替进行称"交战"。龙虎交战法指通过左右反复交替捻转以镇痛的针刺手法。其操作是:先左转为主,即大指向前用力捻转九次,再右转为主,即大指向后用力捻转六次,如此反复施行多次,亦可分浅、中、深三层重复进行。本法适用于各类痛证。

龙虎交战法

⑦进气法与留气法

Ⅰ进气法:进针后刺入深层(九分),得气后行补法,紧按慢提九数;再将针卧倒,针尖向上(向心),留针5~7吸,使针感上行。本法适用于治疗腰背肘膝走注疼痛等病证。

Ⅱ留气法:进针后刺入中层(七分),得气后行补法,紧按慢提九数;再将针直插至深层(一寸),紧提慢按六数;最后将针退至原处,反复施术。本法适用于治疗癥瘕

积聚等病证。

⑧抽添法抽指上提,添指按纳。本法要求浅、深、上、下反复提插搜寻,一提再提,一按再按,故名"抽添"。其操作是:进针后先提插或捻转九数以促使得气,再向周围多向提插,然后向下直刺按纳。本法适用于治疗瘫痪、疮癞等顽证

飞经走气四法

《针灸大全·金针赋》曰:"托关节阻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若夫过关节,催运气血,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飞经走气四法,即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法,有促使针感通关过节、趋达病所得作用,是通过接气的催气手法,适用于经络气血阻滞,经气不能通关过节者。

①青龙摆尾法:针尖朝病所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得气后针尖抵住有针感处,手持针柄左右慢慢摆动,促使针感传导扩散。

青龙摆尾法

②白虎摇头法:直刺捻转进针至深层,得气后将针快速左右摇动,边摇边提针。如要使经气上行,可用押手按在腧穴的下方(关闭下方),欲使经气下行,可用押手按压在腧穴的上方(关闭上方),使经气沿经脉传导,直达病所。

白虎摇头法

青龙摆尾、白虎摇头二法均有摇摆作用,但青龙摆尾法在浅层摆动,针身倾斜,一般不需要押手按压辅助;白虎摇头法在深层摇动,针身直立,可用压手按压辅助。

③苍龟探穴法:将针刺入穴位后先退至浅层,按浅、中、深的顺序,逐层前后左右多向透刺,从不同方向探刺寻找最佳针感,增强刺激量。

苍龟探穴法

④赤凤迎源法:先将针直刺入深层;得气后上提至浅层,插针侯气;再插入中层,捻转提插,一捻一放,形如凤凰展翅飞旋,促使针感扩散传导。

赤凤迎源法

(八)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1.晕针表现、处理以及预防:

*表现: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冷,脉沉细弱;严重者会出现神志昏迷,四肢厥冷,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血压下降,脉微细欲绝。原因是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者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者体位不当,或者医生手法过重,而至针刺过程中发生此现象。多见于初诊患者。

*处理方法: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入的诊立即拔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可以渐渐恢复。重者在上述处理后可选水沟,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等穴位指压。仍未恢复的可考虑应用现代急救措施。

*预防方法:对初次接受针灸治疗、精神紧张的患者,应该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选穴宜少,手法要轻,选择自然舒适的体位。对饥饿、疲劳者,待其进食、体力恢复后再行针刺。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态变化,询问其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及时处理。

2.滞针的表现、处理及预防:

*表现:医生行针或留针后,医生感到针下滞涩,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原因是患者精神紧张,毫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者医生行针手法不当持续单向捻转,以致肌肉纤维缠绕针身造成滞针;或者留针时间过长,患者体位移动,或因病痛造成肌肉痉挛所致。

*处理方法:因为肌肉痉挛造成滞针的,叮嘱其不要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医生可在局部循按,或弹击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即可出针。因单向捻转而致者,向反方向将针捻回。

*预防方法:对于精神紧张的,针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进针时应避开肌腱,行针时手法轻巧,不能大幅度捻转,或单向捻转。

3.弯针的表现、处理及预防:

*表现:由于医生的手法不熟练,或者用力过猛过强,或针下碰到坚硬的组织,或因患者在留针的时候移动体位,或者因为针柄受到外力碰击,或者滞针处理不当,造成肌肉猛烈收缩,牵拉针身,形成了弯针现象。

*处理方法: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若针身轻度弯曲,应将针慢慢起出;若弯曲角度较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若因患者体位移动所致应使患者恢复原来的体位后,才能将针取出,切记不可强行拔针,以免断针。

*预防方法:医者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的体位要舒适,留针期间不得改变体位注意保护针柄和针刺部位不受外力碰撞。

4.断针的处理及预防:

*处理方法:如果断针还有部分露于皮肤之外,可用镊子钳出。如果断针的针身残端与皮肤相平或低于皮肤,可以用左手拇、食指在针旁按压皮肤,使残留部分露出皮肤,随即用右手拿镊子将针取出。如果折断部分全部深入皮下,必须在X线的定位下,外科手术取出。

*预防方法:针刺时要留少量针身在外,即使断针也容易取出。对滞针和弯针应及时处理,不可强行硬拔。

5.血肿的处理及预防:

*处理方法: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影响活动功能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再做热敷。

*预防方法:仔细检查针具,避开血管针刺。手法不宜过重,切忌强力捣针,不可随便移动体位。出针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针刺注意事项】

1.患者处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于身体虚弱不宜用强刺激手法。

2.妇女怀孕3个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穴位。3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穴位不宜针刺。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络活血的穴位怀孕期应禁针。

3.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的穴位不能进针。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者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斑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对胸部、肋部、腰部,背部脏腑所居之所的腧穴不宜针刺。

7.针刺眼区和风府、哑门等脊柱部位的腧穴时,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不宜大幅度地提插捻转和长时间地留针。

8.对于尿潴留等患者,针刺小腹部穴位时应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等。

二、三棱针法

【准备工作】

消毒的三棱针、针盒、镊子、75%乙醇棉球、胶带、2%碘酒棉球及已消毒的干棉球。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择部位或穴位。

2.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或直接用碘伏消毒。

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

针灸的安全规范及器具灭菌 1 预防感染 与任何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样,为避免感染针灸时需要做到:.清洁的工作环境 .操作者手的清洁 ..针灸部位的准备 ..消毒针和器具以及适当的存放 .无菌操作 认真管理和销毁使用过的针和棉签。 1.1 清洁的工作环境 治疗室应无灰尘,并具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区域,例如盖有消毒巾的桌子,摆放消毒过的器具(包括针灸盘、棉球和棉签,70%的酒精)都必须盖上消毒巾直至使用。整个治疗室要保持良好的光线和通风。 1.2手的清洁 治疗前,操作者必须洗手。针灸施治前再次洗手对于预防感染尤为重要。洗手包括用肥皂彻底地涂擦双手和指甲,流动水冲洗15 秒,取干净纸巾仔细擦干。 1.3针灸部位的准备 针刺部位应清洁,并且没有伤口,皲裂或感染。用70%酒精或异丙醇,从穴位中心向外周绕圈擦拭,令酒精自然干。

1.4消毒以及针和器具的存放 所有针具(毫针、梅花针、七星针、皮内针、揿针)、火罐和其他的器具(储物盘,镊子、管针管、棉球或棉棍等)都需消毒灭菌。 一次性针使用后必须马上丢弃,并放置专门的容器中。每一支消毒毫针只能使用一次。 梅花针或七星针可反复用于同一病人,但在下一个病人使用前必须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梅花针头。 针灸盒中的消毒针需在每天工作结束后重新消毒,因为针灸盒在治疗使用中已被污染。 1.5 无菌操作 行针时操作者的手指不能触摸针体。对于长针可持消毒棉球夹住针体进针。 起针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刺部位的皮肤,以保护受创皮肤的表面不接触潜在的病原菌,也保护医者不接触到针体和病人的体液。 所有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过的敷料或棉球等都必须丢弃到一个专门的污物器中。 2.禁忌症 考虑到针灸在治疗中的“调整作用” ,很难为其界定绝对的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规范标准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针灸按摩科适宜技术操作规范指南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一.针灸 1、严格无菌操作,针具必须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取针时注意防止遗漏、断针。采用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到零位。经常检查针灸是否完好,如不锐利或有弯曲时应及时修理,不易修直时应更换。 2、针灸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解剖部位,防止发生意外。 3、对初次接受针灸的患者,如情绪紧张时,要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疑虑,争取患者积极配合。 4、针灸室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应诊病人,做好门诊病历及就诊登记,建立治疗观察卡。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效果,不断改进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5、针灸室外作人员应坚持岗位学习,定期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6、针灸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严禁在工作室内吸烟和喧哗。

二.推拿 1、凡需推拿治疗的病人,需经推拿室医生详细检查病情并根据病员的体质强弱、老幼、性别、肥瘦等不同情况选择推拿部位及手法后,选好适当的体位,让病人暴露治疗部位,术者应按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的原则进行施术治疗。 2、在对异性病员推拿时,治疗部位暴露要适当,在进行治疗时要严肃认真,不得与病人开玩笑、聊天等。 3、在治疗室推拿时,术者要文明施术,选用手法要得当,不得为省力用肘部或脚跟等粗暴手法,更不能敷衍了事。 4、在保健性推拿时,病人应穿背心、裤衩、盖好按摩大单后可从上而下,先背后腹,先上肢后下肢,先舒盘扣点穴的原则进行施术。

5、推拿医生应坚持不懈的练功,不断提高推拿技术,真正达到有力、持久、均匀、深透的手法要求。 6、推拿医生在治疗后应及时洗手,注意清洁卫生。 7、推拿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不得在工作室内吸烟、喧哗。 中频治疗仪操作规范

毫针刺法操作规范管理制度

大余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技术操作规 毫针刺法 [诊疗技术名称] 毫针刺法 [简介]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 适用于、外、妇、儿科等各种常见疾病。 [禁忌症] 1.具有严重脏疾病患者。 2.患者疲劳、饥饿或精神高度紧时; 3.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4.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患者; 5、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腧穴不宜针刺; 6、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及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通经活络的腧穴,禁止针刺 [操作规] 一、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用拇、示(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示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弯曲,

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2.双手进针法 (1)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示指或示指的指掐在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示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示指夹持针柄,在接近皮肤时,迅速把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3)此外还有:舒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管针进针法。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角度 (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垂直刺入,适用于大多数腧穴。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腧穴。 (3)横刺: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 2.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针身刺入腧穴的深浅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临床应用时,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经脉循行的深浅以及不同时令而灵活掌握。 三、基本手法

进针后再施以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行针技术就是针刺的基本手法。 1.提插法针尖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动作,就是将针从浅层插下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这种纵向的行针手法称为提插手法。 2.捻转法针刺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前后、左右行针动作,就是针向前后来回旋转捻动,反复多次,这种进针手法,称为捻转法。 3.辅助手法主要有循、弹、摇、飞、震颤等法。 4.治神与得气 (1)治神是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机体变化。 (2)得气就是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进针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 5.留针与出针 (3)留针:是进针以后,将针留针过程中还可以间歇行针,以加强针感和针刺的持续作用。一般病症只需要针下得气施术完毕就可出针,或酌予留置10~20分钟。 (4)出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后,达到一定的治疗要求时,便可出针。出针时先以左手拇、示两指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周围。右手持针作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退出。

毫针刺法操作规程

毫针刺法操作规程 毫针刺法是指应用不同型号的金属针,采用一定手法,刺激人体腧穴,调整脏腑功能,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驱邪,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一、评估 1.核对患者,自我介绍,解释操作目的,与患者沟通时语言要适当 2.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精神状态,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 相关因素,心理状况及配合程度 3.局部皮肤情况,有无出血倾向 二、准备 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戴好口罩,洗手 2.用物:治疗盘、消毒液、棉签、无菌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干棉球、纱 布、镊子及清洁弯盘、必要时备屏风 3.环境:整洁安静、光线明亮,调节适宜的温度,关闭门窗,防止对流风,必 要时屏风遮挡 三、操作方法 1. 备齐用物,再次核对,解释操作的方法,请患者配合 2.取适当体位,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暴露针刺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3. 定位:拇指循经按压腧穴,询问患者感觉,以确定穴位 4.消毒:局部皮肤消毒,术者消毒手指 5.进针:选用型号适当的毫针,检查针柄、针体是否有质量问题。根据部位选择正确的进针方法 6.行针:运用提插或捻转等手法使用者产生酸、麻、重、胀感并向远端扩散,即为“得气”,并根据病情运用补泻手法,达最佳针感后留针10~20分钟 7.观察:有无晕针、弯针、折针以及有无血肿、气胸等,并给予及时处理 8.起针:先用左手拇、食指夹持消毒干棉球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轻微捻针,缓缓退至皮下,再迅速拔出,切不可强行拔出,否则会造成出血或痛感。出针后要核对腧穴和针数,以防遗漏

9.协助患者穿着衣裤,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10.终末处理 11.洗手记录 四、评价 1.患者和家属理解针刺的目的,并主动配合 2.患者体位舒适,注意保暖 3.取穴准确度及操作熟练程度,进针后患者有“得气”的感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护理及注意事项 1.遵医嘱执行,仅在四肢部针刺。 2.认真评估,操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刺前要及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针刺过程的感受和注意要点,以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同时取得患者的配合。 3.选择质量好的针具,有硬弯、锈蚀、带钩等不符合要求的针具,应剔除不用。 4.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去合适体位,既使患者感觉舒适,又便于操作。并应注意防寒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5.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取穴准确,正确运用进针方法,掌握好进针角度和深度,勿将针身全部刺入,应留针1|4,以防折针。年老体弱的患者,手法宜轻。 6.针刺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随时询问患者感觉,若患者出现晕针等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针刺,并通知医生行紧急处理。 7.起针后要核对针刺腧穴机针数,以免针遗留在患者身上。 8.使用过的针具,应消毒后再进行检查和修理,再次消毒灭菌后备用。 一

针灸操作心得范文

针灸操作心得范文 针灸学习心得 今年八月分参加了单位组织的学习培训,在哈尔滨中医药大学二院学习了半个月,在某老师的带领下,我对针灸推拿有了新的认识,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的感触,现将我学习的体会总结如下,希望自己能不断的成长,成为患者满意的医生。 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针灸疗法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与信赖,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

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在临床工作了七年,总感觉自己的医术不够精湛,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今年八月跟随某老师学习,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用自己多年的丰富针灸临床经验,对每一个穴位一一解释,列举大量实际生活中,各种疾病在针灸临床中的治疗,让我解决了很多疑点和难点。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时刻记住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感谢某老师对我的孜孜不倦的教导和指导。 我们应该经常像别人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芝麻花花节节高,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 通过这次学习还使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人们的好医生,除了具有精湛的医术外,还要学会与人合作。我们无论生活、工作、娱乐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配合与合作,当医生更是如此。一个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必须要有其他医护人员的 配合才能完成各项医疗任务。所以,一个人如果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他不仅在事业上不会有所建树,甚至连适应社会都会

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针刺疗法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临床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适应证】 针刺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内?外?妇?儿等各科都可应用,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对于疼痛性病症?功能失调性病症及某些急性病症,可视为首选疗法? 1、毫针刺法 【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

中医针灸推拿学入门学习心得

中医针灸推拿学学习心得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加快速和紧凑,在长期的劳累中,人们才发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推拿在当今的社会中,广泛受到人们的青睐。推拿按摩操作方便,不需要很多的时间,并且经济安全,不需要大笔的医药费,且不会产生药物的副作用,而且推拿对一些疾病还有显著的疗效,省去了吃药打针的麻烦。除此之外,推拿的保健作用更提升了它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分。当初我抱着极大的热情选了这门课程,就是因为我想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获悉一些中医的文化和针灸推拿学概况,掌握一些按摩推拿的技巧,以此来强身健体,更主要的是我热爱为我的家人和身边的人按摩。很荣幸我们课程的张水生老师是临床经验丰富的教授,他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关于同学们关心以及切身健康问题的解决之道。比如如何缓解痛经,调理内分泌,减肥,美容,预防和治疗脊椎疼痛等等,这些都是相当实用的,以及按摩哪些具体的穴位,缓解什么病症等等,通过自身调节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课余时间,老师还为学生提供了养生保健咨询,同学们受益匪浅。对于选学<针灸(推拿)学>这门课程,我兴趣于推拿这个部分,因为相较针灸来说,它更具有实际操作性,不像针灸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精准的手法技法,以下为我对推拿学和养生保健学习的心得体会。首先什么是按摩呢?按摩为中医外治法,按摩即为用能量手进行技能操作,激发人体生物能量,平衡阴阳,改善相关病症的方法。中医博大精深,古老而神奇,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四大国粹之一,在国际上有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深受大家的热爱和欢迎。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五十年来中医药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针灸的故乡在中国,这让我感受到无比的自豪!至今日,推拿学的存在历史已经很长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中,就有关于保健按摩及推拿治疗的记载,沿续至今,在当代医学不断的研究发展中,出现了众多的操作方法,得到了创新和更有针对性的突破,特别是对一些疾病:内分泌失调、精神紧张、高血压、脾气不和、糖尿病、头痛失眠、腰酸背痛四肢风湿、体弱多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在保健功能上,推拿能促进血液循环、肌肉活络、醒脑安神、舒肝顺气、还能高免疫力、健体增寿,能达到养生地。想按摩成功,认识经络和穴位是基础,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多了解一些中医常用的取穴方法和人体骨节定位知识,可以让按摩收到更好的疗效,对于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都大有裨益。日常按摩手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按法、推法、拿法、摩法、揉法等。这些手法简单易学、操作安全实用,对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通过学习,我才发现我已经掌握了那么多种手法,只是手法加速需要加强。我梦想着我能拥有像理发店洗发小姐熟练又舒服的按摩技巧。按摩是讲究原则的,首先你要有力,而且要持久,并且柔和,最后力道要均匀。因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肢体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法。只有掌握这些原则,才能很好的驾驭按摩。就拿我的亲身经历来说,从前我给家人按摩的时候,操作上便出了错误,着力部位没有紧贴体表,暴力猛然按压,以致被按者反映不舒服。其实正确方法是按而留之,刚中兼柔,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这是要吸取教训的。所以说按摩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份功力,一份效验。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人体中有14 条经脉,它内属于脏腹外络与沟通,是运行气血的通络,有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在临床上能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辩证归经指导疗效及判断疾病预治。针炙治病,是要针炙在一定穴位上的,这些施术点,是指人体体表部位,人体俯气血输注,它大体分为经穴、经外穴和阿是穴腧穴,有近治和远治的作用,当指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双重良性,另外,有些腧穴还具有相对特殊性的作用。腧穴的位置不像阿是穴那样好确定,找对压痛点就找到了它的位置,是很难确定精确的位置,医学上运用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如神门穴的定位,它在手腕部,腕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骨度折量定位法,(如劳宫穴,定位于在手掌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及指寸定位法(如天枢穴的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两寸,人的大拇指宽为一寸)拟取腧穴。每一个穴位都会有一个主治功能,如劳宫穴,主治中暑、中风昏迷、口臭等症状。腧穴又分为手太阳肺经、手少阴经、足太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 规范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针灸康复科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康复科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基本操作方法: 包括消毒、进针、留针、行针、出针等。 (一)消毒 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二)进针法 进针时,一般用左右双手配合。右手持针,靠拇指、食指、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具体的进针方法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切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者的指甲掐切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食指将所刺腧穴部分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常用于皮肤松弛部分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食者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刺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刺入。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

(1) 行针与得气 毫针刺入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及进行补泻,要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 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 1、提插法 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有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 2、捻转法 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食、中指夹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3、留针与出针 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症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出针时,用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适应症: (1)上呼吸道疾病 1、急性(慢性)鼻窦炎; 2、急性(慢性)鼻炎; 3、感冒; 4、急性(慢性)扁桃腺炎。 (2)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慢性)气管炎;2、支气管哮喘。 1 (3)眼科疾病

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艾灸操作规程 一、简介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二、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三、禁忌症 1、禁灸部位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禁忌体质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五、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

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六、注意事项 1、实施艾灸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状况明确诊断,做到有针对性;准备好施术时所需要的器材、用品等;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加强与受术者之间的交流,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2、治疗过程中施术者要全神贯注艾灸操作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受术者感觉舒适为佳,并且认真观察受术者的反应情况,必要时调整艾灸的角度及距离。 3、治疗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5-10min,不宜马上进行剧烈运动 七、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1、不良反应实施艾灸过程中可能出现胸闷、心慌、晕厥,皮肤瘙痒、刺痛、水疱等不良反应。 2、处理措施 ①根据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法以受术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决定施灸量的多少,若要选用化脓灸时,一定要征得受术者的同意,并在病历上记录、签字。 ②晕灸现象处理立即停止艾灸,让受术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汇编)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松木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毫 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进针法 图1-1指切进针法 1.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

穴,如腹部的穴位。 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进针角度和深度 2.1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针灸推拿技能大赛方案

附件: 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 ——2016′针灸推拿技能大赛方案 (征求意见稿) 竞赛名称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 ——2016'针灸推拿技能大赛 比赛时间2016年10月14-16日 比赛地点湖北荆州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主办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承办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支持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 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紧密结合中医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程,推动中医药职业教育改革,引导学校加强针灸推拿实践教学,检验同类学校针灸推拿及相关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与特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展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与团队协作精神,加强院校交流,提升针灸推

拿人才培养质量,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决定举办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2016′针灸推拿技能大赛。 一、组织机构 (略) 二、组队与报名 1.组队比赛分高职组和中职组。各参赛学校根据大赛组委会要求,在校内选拔的基础上组成代表队参加。采取团队报名方式,各队参赛选手限报4名,设指导教师5名(对应5个竞赛项目),参赛院校领队1名。参赛选手要求为全日制高职高专或中职在籍学生(需提供学籍证明、录取审批表等),性别、年级不限,指导教师必须是同校在职专任教师,经报名及资格审查确定后不得更改。 2.报名分预报名和正式报名。 各参赛学校登陆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2016’针灸推拿技能大赛官方网站()下载报名表,于6月30日前预报参赛队别,预报名表电邮至邮箱:877165121 @https://www.doczj.com/doc/268037114.html,;8月30日前确认参赛队别及参赛选手,并将加盖学校公章的技能大赛参赛回执、选手报名表、报名汇总表、参赛学生学籍卡、身份证(复印件或其他身份证明)、免冠正面2寸彩色照片2张及同版电子照片(照片背面写上校名和选手姓名,供制作证件用)等,统一函寄及电邮至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孙权同志收(邮编:434020,联系电话:、180,传真:0716-,邮箱:),信封上请注明大赛报名字样。纸质件与电子件信息需要完全一致。报名确认后不得更换参赛选手,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三、竞赛项目

(技术规范标准)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

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

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

1、第三章 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包括毫针刺法及其他针法操作)

第三章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 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 一、毫针刺法 【准备工作】 针盒内盛无菌毫针,无菌持物钳,75%乙醇消毒棉球以及消毒干棉球。 【操作方法及步骤】 (一)选择针具 针具的选择和介绍:临床常用的针具,一般粗细为28~30号,长短为1~3寸。 (二)选穴定位 按照规范要求,取穴正确,定位准确。 (三)选择体位 患者感觉舒适、安稳,并能适应持久留针;医者能在此体位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操作时顺手。 1.仰卧位:适用于取前身部(头面、颈部、胸腹、四肢前面)的腧穴。

2.俯卧位:适用于取后身部(侧头、胸肋、侧腰、臀部、四肢侧面)的腧穴。 3.侧卧位:适用于取侧身部(头颈、背、腰、臀、下肢后侧)的腧穴。 4.仰靠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颈、胸、四肢的部分腧穴。 5.俯伏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颊、耳、颈侧、上肢的部分腧穴。

6.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顶、后头、项、肩、背、上肢的部分腧穴。 对活动障碍者,应根据患者本身的体位,选取便于取穴的体位;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者,最好选取仰卧位,以防晕针;选穴处方时便要考虑到体位,尽可能采用一种体位进行取穴针刺。 (四)常规消毒 1.医者手指术前以肥皂水洗净,然后以75%乙醇消毒棉球消毒。 2.施术部位以镊子夹住75%乙醇消毒棉球在所选腧穴部位处由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五)进针 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灵枢》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难经》也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针灸推拿学课程标准

《针灸推拿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ISBN7-80 231-008-3 课程名称针灸推拿学 授课学 期 第3学 期 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72理论实践考核性 质 考查36 36 适用专业中医骨伤 二、课程定位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内容简介:“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之一,供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中医类专业的针灸推拿学课堂教学使用,也可供基层医务工作者临床参考之用。全书分基础篇、治疗篇、附篇三部分,共九章。绪论主要论述针灸推拿学的渊源和发展概况。基础篇主要论述经络的概念、循行路线及规律,腧穴的作用、定位、主治及操作,针灸技术中各种刺灸法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推拿功法的基本姿势和练功方法,推拿作用原理及诊断方法,推拿技术中的手法操作等;治疗篇主要论述针灸推拿的治疗原则、针灸处方的运用、推拿的基本治法及常见病的针灸推拿治疗;附篇主要选录了古代针灸歌赋、保健推拿等内容,供学生课外学习。 2、课程的性质是: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3、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针灸推拿学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人才,适用于骨伤专业的学生使用。 4、课程作用: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使本专业学生掌握适应临床岗位需要的,针灸推拿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技术,并将它们运用于临床实践。 5、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理论学时为36,实践学时为36。

三、课程目标 (一)能力目标: 1、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了解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以及必要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 2、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3、具有运用针灸、推拿处理临床各科疾病的初步能力。 (三)职业素质目标: 1、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事业。 2、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高尚的医疗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善于与病沟通,对病人充满爱心,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3、具有认真求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善于自学的优秀品质。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针灸推拿学》本课程是以骨伤、针推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治疗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是在对相关专家、用人单位、临床一线治疗师充分调研后,在经过该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讨论后制定。并对针灸推拿疗法临床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出此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在课程学习中将素质要求纳入课程教学之中。课程设计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院校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通过理论学习、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毕业时能独立地防治常见病。在毕业后通过临床实践,应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中医常见操作规程.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 金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穴位贴敷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穴位埋线疗法操作规范…… 13、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4、多功能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机操作规程 15、低频脉冲治疗仪操作规程 16、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操作规程 17、中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 18、超声波治疗操作规程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图1-1指切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 达到扶正 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 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

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 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 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 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 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