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C-Microgrids

DC-Microgrids

DC-Microgrids
DC-Microgrids

DC-Microgrids

微电网是解决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有效途径,但多数分布式电源发出的电能需要通过整流逆变后接入到微电网中(交流微电网),从而增加了微电网中电力电子元件的使用,也减小了能量的转换效率。直流微电网更适合直流微电源和高频交流微电源的接入。因此,研究直流微电网是非常有意义的。

分布式发电具有污染少、可靠性高、能源利用效率高、安装地点灵活等特点,极好地适应了分散电力需求,延缓了输、配电网升级换代所需的巨额投资,同时,与大电网互为备用,进一步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能够避免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分布式电源具有接入成本高、控制困难、不可控的特点,系统故障时必须退出运行,从而限制了分布式电源的并网,降低了分布电源的利用效率。为了充分利用分布式发电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减小对电网的冲击,在本世纪初,学者们提出了微电网。

微电网是一种规模较小的分散独立系统,它采用了现代电力技术,将燃气轮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燃料电池等分布式电源,以及储能设备和负荷连接在一起的电力网络,可以与大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脱离大电网独立运行。微电网主要解决了分布式电源的并网问题,充分发挥了分布式电源的各项优势。在交流微电网中,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及储能装置等直流电源需要通过逆变器与微电网进行连接,高频交流电源则需要通过整流逆变后才能实现连接。而采用直流形式作为电能传输方式的直流微电网,则会减少交直变换元件的使用,能够提高电能的转换效率,有利于减小微电网的构建成本,提高电能转换的效率。

一、直流微电网

直流微电网是采用直流的形式进行电能传输,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微电源、储能装置、负荷连接和控制的电力网络,核心思想是将多个不同类型的微电源通过低压直流电缆相互连接,在电网故障时,脱离电网独立运行,从而提高微电源的利用效率。

图1是一个典型的直流微电网的结构示意图。风力发电和微汽轮机输出为AC,其他微电源和储能装置多输出为DC。由于逆变器的结构较直流变流器复杂,因此,相对于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能够减少电力电子元件的使用,更适合高频交流微电源、直流微电源和储能装置构成的电力网络。各种微电源通过相应变换后都转化为直流接到直流母线上,然后经过DC/AC转化为380V交流电。对交流负荷供电时,直流母线经过DC/AC将直流转化为交流,再供给负荷。而直流负荷则可以直接接到直流母线上利用电能。

图 1 直流微电网的结构

表 1 列出了常见微电源、储能装置与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之间的接口。从图中可以很容易看出直流微电网与交流微电网的区别。

表 1 微电网中常见的分布式电源分类

二、电压源换流器VSC的分析与控制

电压型换流器VSC由全控型电力电子元件(IGBT、GTO)构成,能够实现交流与直流之间的转换。因此,电压源换流器可以作为交流微电源与直流微电网连接的接口,还可以作为直流微电网与大电网之间的并网接口。

1、VSC的结构

电压源换流器可由IGBT构成的换流桥、换流电抗器、直流电容器和交流滤波器等元件组成。换流电抗器是换流器与交流系统能量交换的纽带,实现交流电流的滤波;直流电容能够缓冲换流器桥臂关断时的冲击电流,减小直流侧谐波,

起到直流电压支撑作用,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交流滤波器起到滤除交流侧谐波的作用。

电压源换流器既可完成有功功率的快速、 灵活控制, 还能动态补偿交流母线的无功功率,稳定交流母线的电压,能够实现功率双向流动。

图 2 电压源换流器的结构

2、功率控制

图 2 中,假设系统三相对称运行,则交流侧不存在零序分量,同时令交流侧 a 相相电压初始相位角为 0°,dq0 坐标下的交流电压s sd u u =,0=sq u ,则交流侧的功率为:

()d sd q sq d sd s i u i u i u P 2

323=+= (1) ()q sd q sd d sq s i u i u i u Q 2

323-=+= (2) d 轴电流表示电流的有功分量,q 轴电流表示电流的无功分量,均为直流变量,因此,通过控制 id 和 iq 可以达到控制稳态有功和无功功率的目的。

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可建立交流侧的三相 VSC 电压回路方程为:

sabc abc cabc abc u L

Ri L u L dt di 111--= (3) 对上式进行Park 变换,可得 dq0坐标坐标下的电压回路方程:

q sd d cd d i u L

Ri L u L dt di ω+--=111 (4) d q cq q

i Ri L

u L dt di ω--=11 (5) 定义中间变量:dt di L

Ri u d d d +=,dt

di L Ri u q q q += (6) 于是,VSC 的信号波为: q sd d cd Li u u u ω-+= (7)

d q cq Li u u ω+= (8)

功率控制器采用双环控制结构的方式,结构如图 3 所示。外环控制根据公式(1,2)计算得到实际传输的功率值 P 和无功功率Q ,与参考值Pref 和Qref 比较后,经过 PI 环节产生 dq 坐标下的电流参考信号 idref 、iqref ,dq 轴的电流参考信号 iref 与交流侧的电流信号 id 和 iq 进行比较,经过 PI 环节后产生中间信号 ud 、uq ,由公式(6)可知,信号 ud 和 uq 可以经过相同的 PI 环节得到。采用前馈补偿技术和交叉耦合补偿,信号 ud 和 uq 进行叠加,产生换流桥交流侧的控制信号 ucd 和 ucq 。

图 3 功率控制器的结构原理图

3、直流电压控制

直流电压控制的原理图如图 4 所示,直流电压 Ud 和直流侧的电压参考信号Udref 进行比较,经过PI 环节后,产生d 轴的电流参考信号 idref ,参考无功功率Qref 和实际输出的无功功率Q 进行比较,得到q 轴的电流参考信号 iqref ,内环控制不改变。

图 4 直流电压控制器原理图

三、直流变流器的分析与控制

直流微电源可以与直流微电网直接连接,但微电源的输出电压一般较低,通

常需要经过DC-DC 变流器升压后产生稳定的电压后与直流网络连接。储能装置与直流微电网连接时,要求能量能够双向流动,故不能使用直流微电源采用的单向直流变流器,而需要使用能量可双向流动的双向直流变流器。

1、Boost 变流器的分析与控制

直流微电源的输出电压较低, 为了达到与直流微电网连接电压的要求, 得到稳定的电压,因采用升压式直流变流器。Boost 变流器是实现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的直流变流器,结构和驱动电路简单,由开关管 Q 、二极管 D 、升压电感 Lf 、和电容器C 构成,如图 5所示Boost 变流器连续工作模式下 Boost 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关系:

in y

o V D V -=11 其中,y D 为一个开关周期Q 导通的占空比。

图 5 Boost 直流变流器的拓扑结构图

Boost 变流器常采用脉宽调制的(PWM )方式进行控制。脉宽调制是开关频率保持不变,通过即改变导通脉冲的占空比实现控制。直流微电源为实现并联连接在直流母线上,应保持输出端的电压稳定, 因此, Boost 变换器采用输出电压控制, 即控制输出电压Vo 为常值。

Boost 变流器的控制原理图如图 6所示,控制系统采集输出侧的电压 Vo ,与设定的电压值Vref 相比较得到偏差值△V ,偏差值经过PI 环节后,与三角载波信号进行比较,得到开关元件Q 的控制量,从而实现对占空比的控制。

图 6 Boost 变流器的控制原理图

2、Buck-Boost 双向直流变流器的分析与控制

在直流微电网中,储能装置通过双向直流变流器并联在直流母线上,起到减小系统功率波动、稳定系统电压的作用。图 7 是 Buck-Boost 双向直流变流器的结构图,该变流器能够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具有器件数量少、无变压器损耗、效率高、可靠性高、控制电路简单等特点,既可以作为降压变流器,又可以作为升压变流器。

图 7 Buck-Boost 双向直流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Buck-Boost 双向直流变换器的 Q1和 Q2采用 PWM 控制方式,工作在互补模式。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的变化量为 0,因此,可得:

12V D V y =

上式表明,在一侧电压不变时,可以通过调节占空比,调节另一侧的输出电压。在Buck-Boost 双向直流变流器中,若min max Lf Lf i i >,则能量从 V1侧流向V2 侧,为升压方式;若min max Lf Lf i i <,则能量从V2 侧流向V1 侧,为降压方式。

放电时,Buck-Boost 双向直流变流器工作在升压方式,低压侧的电压V2 经过升压后的输出电压应达到直流母线电压 V1。图 8 给出了 Buck-Boost 双向直流变换器放电时的控制原理图,直流母线电压V1与直流母线电压的参考值V1ref 的偏差值,经过PI 环节后,补偿理想占空比D1y 。

图 8 放电工作方式控制器

充电时,Buck-Boost 双向直流变流器工作在降压方式,高压侧的电压V1 经过降压后保持 V2 稳定。图 9 给出了 Buck-Boost 双向直流变换器充电时的控制原理图,D1y 是变流器理想的占空比,通过增加低压侧电压的反馈增强系统的性能。

图9 充电工作方式控制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