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练习(08岳麓版必修2)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练习(08岳麓版必修2)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练习(08岳麓版必修2)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练习(08岳麓版必修2)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练习(08岳麓版必修2)

一.单选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2.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点是

A.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B.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C.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

D.南方农业为主和北方畜牧业为主的格局

3.中国古代某一经济区,战国时属于秦地,大体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巴蜀等地。这一经济区属于

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4. 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

A.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5.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北方的原因是

①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②统治残酷阻碍经济发展③人口稠密资源贫乏④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区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统治政策的差异

7.黄河流域早期居于我国经济重心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

A.气候干旱而炎热

B.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

C.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D.森林茂密,沼泽密布

8.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战乱频繁

C.逃避兵役徭役

D.逃避债务

9.“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

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

10.纵观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造成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环境

C.封建统治

D.民族关系

11.唐宋时期,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①阶级矛盾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③民族矛盾④人地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13.我国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造成人口流动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战争频繁

C.南方统治相对宽松

D.民族融合要求

14.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中原地区自然灾害严重

B.中原地区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C.中原地区人口增长太快

D.中原地区逐渐丧失经济重心地位

15.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 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1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17.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18.促进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①南方劳动力得到补充②南方生产技术大大提高③北方逐渐失去了经济中心地位④北方战乱频仍⑤南方统治者励精图治,鼓励农耕⑥南方相对安定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19.下列哪些城市的兴起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

A.东晋、南朝建康人口上百万

B.长安、洛阳是唐前期最发达的城市

C.南宋“苏湖熟,天下足”

D.北宋定汴京为国都

20.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是在

A.东晋

B.中唐

C.北宋

D.南宋

21.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相对而言稳定的社会环境

B.水利工程的兴修,大批良田的开垦

C.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传

22.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该表所能反映的是

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大大超过北方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2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的是

A.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B.北宋立国后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

C.中唐以后南方农业进入了全面开发期

D.南宋政权重视农业生产,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2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②北民南迁,带来劳力和技术③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发展④政治中心南移引起连锁反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与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二.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温,……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朝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长江流域地区仍有所见。

材料二、三、四均摘自《长江流域水患研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长江流域开发的情况(要求表述成文)。

要求:评述内容应包括开发的过程及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谈谈你个人的认识。

【参考答案】

单选

1~5 DABBB 6~10 CBBCB 11~15 BCBBC 16~20 BCBBB21~25 DCDAB

材料

开发的过程:汉朝以后开发进程加快,至六朝时期得到初步开发;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至两宋时期完全转移到了南方。

原因: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

问题及原因:开发进程加快的同时,破坏了生态平衡,水灾逐年增加。落后的耕作方式造成

的。

认识: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生态平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测试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 C.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D.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 2.战国时期一位儒者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A.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 B.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 C.孟子的“性善论” D.荀子的“性恶论” 3.“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子后来成了大思想家。下列材料体现他的思想的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仁爱待民,以德服人” C.“天道自然,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4.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和法制 5.18世纪西方流行的一句话“The lazy government is the best government”(最懒惰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所体现的治国理念是 A.以德治国 B.无为而治 C.依法治国 D.民主自治

6.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7.荀子主张隆礼重法,黄宗羲主张制定“天下之法”,二者都 A.反映了新兴阶级的诉求 B.具有时代进步性 C.从统治者角度思考问题 D.推动了社会转型 8.公元前5世纪前后,思想话语的承负者与政治权力的拥有者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分离,……当他们无需围绕着政治、军事进行实用性的阐释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独立地思考更深入的问题……于是士阶层崛起和独立。材料中他们的“独立地思考更深入的问题”而产生的结果是 A.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重农抑商 D.民间私学发展 9.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作了如下的评价 ①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 ②关注人物,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 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法制的治国理念 ④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下列学派与题干中评价对应正确的是A.墨家、道家、法家、儒家 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10.孟子认为井田制破坏以后,便会出现“老弱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的情形。因此他认为必须有恒产才有恒心,无恒产就无恒心,认为恢复井田制就能保证农民的恒产和恒心。这体现了孟子 A.回归森严礼乐等级的政治理想 B.维护私有土地制度的个人诉求 C.调整土地政策维护秩序的主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必修三知识点| 第4课宋明理学 一、兴起背景 1、危机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3、北宋儒学家复兴儒学,抨击佛道,但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从而形成儒学。 二、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基本主张 程朱理学程颢 程颐 朱熹世界本原:“理”是世界的本源 方法:格物致知 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王阳明(明)致良知 三、宋明理学的特点 1、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来源学科网 2、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3、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来源学科网ZXXK] 四、影响 1、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2、积极: (1)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 (2)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3、消极: (1)用纲常礼教维系专制统治 (2)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必修三知识点|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背景 1、经济: (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2)统治者重农抑商、海禁[来源学+科+网Z+X+X+K] 2、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2)市民工商阶层壮大 3、思想文化: (1)程朱理学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2)文化专制加强[来源学科网Z X X K] (3)西方近代科学传入中国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李贽 (1)明代思想家、号卓吾,代表作《焚书》《藏书》(2)主张: ①批判孔孟权威 ②揭露程朱理学的虚伪 ③否定“天理存在”[来源学_科_网][来源Z x x k.C o m] ④男女平等 2、明末清初三代进步思想家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Word版含解析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⑴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的统治日趋黑暗;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⑵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3)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 兴起 学习思考 1. 北京大学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1)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2) 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3) 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进步青年。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一一核心内容 (1) 民主:包括政治民主和反专制反特权的民主理念。 (2) 科学: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及进化论、唯物

论、无神论等内容。 2.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⑴含义: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攻击。 ⑵表现 ①陈独秀: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 ②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代表作品有《狂人日___________ 《我之节烈观》等。 (3) 实质: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3.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 胡适:1917年,他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系统地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 (2)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4. 文化平民化 (1) 原因: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⑵概况:形成平民教育思潮: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内容、形式上风格多样。 学习思考 2.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贝U 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其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提示民主与科学。 3. 读下图,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观念? 提示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4?新文化运动期间,为什么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提示(1)孔子是历代君王塑造的精神偶像,儒家学说则成为专制统治的灵魂,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5?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则猛烈抨击封建礼教,二者是否有着本质区别?提示其本质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2. 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3. 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 争鸣教案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通过比较各家各派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些先秦诸子散文的相关内容。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仍旧是感到比较生疏的。因此,在讲授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情况,用相对比较通俗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另外,由于本节课的时代离学生比较远;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让学生深入其中来感受先代哲人的智慧成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外,由于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也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学过程: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阅读导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 1、政治上: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诸侯争霸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 3、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一批士人冲破礼教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二、百家争鸣的表现: (一)儒家 1、孟子:【让学生来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1)地位: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2)思想: ①仁政学说(政治思想的核心) A、内容:要求统治者以仁爱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页 1 第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一、选择题 1.“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作家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 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材料中“它”是指哪种文学流派(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B 2.“我们在华兹华斯的诗中,听到了无处不在而又隐匿不见的布谷鸟的叫声;在雪莱、拜伦和济慈的诗中, 听到了大海的怒涛,西风的呼啸,云雀欢乐的鸣叫,夜莺幽怨的啼鸣,大地上永远不死的蛐蛐和蝈蝈的啾啾声。”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诗人”() A.对自然的热爱 B.对自由的追求 C.对未来的幻想 D.对现实的批判 答案 B 3.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 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B 4.某文学派别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 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 ) A.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 B.对启蒙时代和工业文明的反思 C.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D.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 答案 B 5.“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特征,在其基本的共性基础上,由于各个国家民族的差异和文学家的自身个性特色、 创作手法和艺术视角不同,又呈现出多样化的个性特征。”材料中的“共性”是( ) A.采用瑰丽的想象 B.具有深刻的批判性 C.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D.创作手法比较怪诞 答案 B 6.《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曾被比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主人翁娜拉终于

_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跟踪训练题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1.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这主要是因为蔡元培( ) A.一手创办北京大学并坚持聘用陈独秀、李大钊等 B.首次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C.提出“学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D.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 2.胡适认为:“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这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新文化运动彻底失败 C.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中西文化融合日益加强 3.一般说来,思想启蒙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高举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郭沫若的《天狗》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新文化运动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之一。“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作者在这里强调(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C.主张抛弃传统意识形态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5.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在1918年刊发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一文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文学革命( ) A.目的是宣传革命思想 B.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C.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 D.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7.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C.社会变革 D.文化复兴 8.鲁迅曾说:“孔夫子到死了以后……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下列史实中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

广东省江门市广德实验学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5课 明清进步思潮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学案总编号5 第5课明清进步思潮 【学习目标】 简述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课前预习案】 【模块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时代背景 (1)明代晚期,以____________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社会风尚在____________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 2.思想主张 (1)对____________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 (2)提倡个性解放,提倡男女平等。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________”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模块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1.背景: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____________”,开创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具有________、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王夫之 ①强调“____________”,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在认识论方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____________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③颠覆程朱理学“____________”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 ④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____________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 ①大力批判专制暴君政治,从根本上否定陈腐的____________。 ②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____________,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 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②主张为学应求________,应关乎国计民生。 ③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 3.影响 (1)____________思潮影响深远。 (2)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对__________________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4)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重难点突破】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说课稿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学 霍玉侠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连二十三中学的霍玉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我说课的思路如大屏幕所示。 ●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认为:历史课程要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即: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说课标: 对于本课,课标要求是: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电影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该能讲述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理解掌握导致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并形成一定的认识。 ●说学情 经过在高一上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第12课,本单元的前5课是以经济近代化为主线,介绍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则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深化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如大屏幕所示):(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阅读、分析教材,了解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深化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认识,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教学过程 知识与技能 (1)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养成关怀民族、国家、社会的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难点 归纳近代思想的演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北京大学,戊戌变法唯一留下来的见证;蔡元培,将北大推向中国现代化前沿的大教育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至今影响着教育界;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根据地,汇集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向旧文化提出了最坚决的批判。 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 新课学习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条件 (1)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人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3)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2)《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01917年,陈独秀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北京,攻人旧文化的中心堡垒。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人相继参与《新青年》的编辑或撰稿工作,形成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3)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锐意改革,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聘请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等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北京大学从“官僚养成所”一变而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学术重镇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3.《新青年》的带动作用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六单元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和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既属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绝好素材,又属于近几年高考历史及综合能力测试的热点。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2、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含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 2、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3、熟悉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探讨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及重大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联系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与香港问题的解决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 2、通过对海峡两岸交流情况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两岸隔离对我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概括、认识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3、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气氛,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并让学生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以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2、通过对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难点】海峡两岸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二、学情分析 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较扎实;本节知识在初中的历史、政治甚至语文学科中都曾接触过;而且平时的生活中也时有所闻。可以说,这块知识是学生自认为比较熟悉的内容。但可能会受已有知识体系的影响,不愿主动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更不愿用“一国两制”的理论与现实进行联系,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因而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法分析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课后答案全集.

第1课 自我测评: 1.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就是“仁者爱人”,“礼”就是“克己复礼”。 2.老子的“道”是指什么? 老子的“道”是具有很高的抽象性,是指世界本原,它高于万事万物并凌驾于天之上。 阅读与思考: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儒家学派,以“仁”“礼”为核心学说,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实事功,实践理性、道德修养。在天道观、历史观、社会伦理和修身治国等方面都提出了适合社会发展的思想主张。因而成为“显学”。 儒学仁爱德治礼教的精神,能够有效的促进人格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封建统治得以巩固后,儒生董仲舒“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儒学被捧上独尊的地位,并长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 儒学在中国文化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解析与探究:1、分析“畏天命”的真实内涵。 不能违背上天的意志但要优先重视人事,人主观上要积极主动去探寻“天命”。 2、对比三种天命观的差异,并分别作出评价。 材料一体现了商周延续下来的天命观。神的世界即“上届”有一位统治者,他仁慈聪明,常常降临下届,考察民情,并相应的对人世事务作出安排。 材料二体现了老子的天命观。他认为“天”是一种以‘道’为本原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材料三体现了孔子的天命观。他怀疑鬼神、重视人事,但又承认天命等不可抗拒力量的存在。 第2课 自我测评:1.列举(战国)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 ①儒家。孟子主张:“仁政”、“重民”、“性善论”。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主张“性恶论”和“礼教”、“礼法并施”以治国。 ②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尚力”、“节用”“节葬” ③道家。庄子提出:“齐物”观点,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与顺从自然的观点。 ④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反对“是古非今”,提倡变法革新。 ⑤兵家。孙膑受《孙子兵法》和其他各家的思想影响,强调懂得战争的规律。重视人的作用,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 2.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诸子百家的理论思想,极大的促进了当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阅读与思考:文化觉醒与社会大变革的关系.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文化觉醒根源于社会大变革: ①礼乐崩坏的社会大裂变,促使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②激烈的兼并战争,促进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传播交流、交织重组。 ③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为各种学派提供了宽松活泼的学术环境。 ④宫廷文化官员下移,推动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解析与探究:儒家学派为什么会成为显学? (解析:一种历史现象的地位,取决于它是否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①晚周时期社会大动乱的形势,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稳定社会、安抚人心成为历史发展的迫切需要。 ②儒家学派的“仁”“礼”等思想,有利于创造、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受到人民的欢迎,也能够得到统治者的青睐。 ③儒家学派顺应历史大发展,不断创新改造,使之能够适应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第3课 自我测评:1.简析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为汉代统治思想的原因?

2020版历史岳麓版必修三作业: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基础夯实 1.“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传统均不再神圣”意味着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已被打破,“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隐含时间限制,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侧重于政治变革,且这些时期传统思想仍然居于统治地位,从时间上看,这三个时期内布尔什维克主义还未传入。 2.陈独秀指出:“若一方面承认共和政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为此,他当时致力于( ) A.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军事斗争 B.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 C.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 3.郭沫若的《天狗》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新文化运动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之一。“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作者在这里强调(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学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 C.主张抛弃传统意识形态 ,郭沫若塑造了“天狗”的形象,“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既显示了“天狗”磅礴的气势,又透射出其万钧之力,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天狗”横扫旧宇宙,把一切传统秩序都当作日月星辰吃掉的精神。结合相关史实可判断,作者否定作为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主张抛弃中国正统思想。故选C项。 4.梁漱溟在1921年发表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中指出,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说明( ) A.传统文化遭到猛烈冲击 B.北洋政府实行文化专制 C.儒家学说丧失社会价值 D.北洋政府提倡尊孔复古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岳麓版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设计 课程要求 课程标准(实验2003):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程标准(2017版):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了解老子、孔子学说;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及其意义。 创设情境 第一白板呈现两种相隔15年的课程标准,让学生通过课标版本的不同找出差异,从而把握本课主要内容。 第二精选引用诸子百家的部分原文,以期望论从史出,应用诸子原文尽量精炼相对易懂,设问通俗。进一步提炼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等所代表的各学派的思想要旨。 第三针对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及士阶层的出现这一背景,采用讨论方式,归纳概括;关于“百家争鸣”现象的历史意义,同样采用讨论,以及课堂进行中精读齐读以儒家为代表的经典话语,体验感悟。感受到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穿透力,更加喜欢本国文化。 重点 老子、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家的思想,“百家争鸣”局面及其意义。 难点 老子、孔子与时代变革的关系,“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及其意义。 创设情境 第一白板呈现两种相隔15年的课程标准,让学生通过课标版本的不同找出差异,从而把握本课主要内容。 第二精选引用诸子百家的部分原文,以期望论从史出,应用诸子原文尽量精炼相对易懂,设问通俗。进一步提炼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等所代表的各学派的思想要旨。 第三针对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及士阶层的出现这一背景,采用讨论方式,归纳概括;关于“百家争鸣”现象的历史意义,同样采用讨论,以及课堂进行中精读齐读以儒家为代表的经典话语,体验感悟。感受到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穿透力,更加喜欢本国文化。 技术手段 多媒体课件的方便性呈现多种类型史料,利用黑板点出要点与电子白板相互补充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两个小问题: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练习题(含解析)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些不间的历史叙述反映出 A.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答案】A 【解析】李贽形象从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等人眼里的“小人”,到中国现代无产阶级史学家侯外庐认可的“斗士”,再到日本现代史学家岛田虔次认为的“近代精神的思想家”等,可见由于时代和立场的不同,导致了历史解释的多样性,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本题材料属于历史解释,目的在于透视历史现象,不只是史实陈述,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历史解释是建立在史实基础之上,且高于史实的,C项错误;四人所处的时代和立场不同,四个不同的历史解释不能揭示某个历史本质,而是体现历史解释的多样性,D 项不符合题意。 2.明代李贽坦言“人皆有私”,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知,李贽 A.具有小农的私有观念B.反对“存天理、灭人欲” C.认为天理就是“本心” D.对社会现实进行大胆批评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人皆有私”“夫私者,人之心也”等信息可知,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而“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压抑人的私欲,故答案为B项。李贽所说的私心是指人的真实想法,和小农的私有观念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认为天理就是“本心”的是陆王心学,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对现实的批评,排除D项。 3.李贽在《童心说》中说:“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为阳明心学奠基 B.强调人性之本善C.强调个性之自由D.修身养性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1)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活动基地、中心,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以“问题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4、通过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爱国知识分子行为的了解,感受其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解放的作用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学过白话文和文言文,大家感觉哪一种文体好学呢? 生:白话文。 师:那同学们知道白话文什么时候普及的吗? 【推进新课】 【板书】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师: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概括: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社会状况如何? 生1:政治方面:尽管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上台以后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后来又积极图谋称帝,资产阶级渴望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并没有真正实现。 生2:经济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生3: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师:其他同学有要补充的吗? 生1:在政治上,由于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积极寻求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所以帝国主义国家趁机加紧侵略中国,最典型的莫过于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生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在进一步壮大。 生3:为了复辟帝制,袁世凯在思想上大搞尊孔复古。 【教师精讲】 师:(总结)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在政治上一方面袁世凯积极图谋复辟帝制,对内专制独裁,中国民国图有一个空招牌,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并没有真正建立,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国有趁中国政局不稳和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机,肆意扩大侵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在进一步壮大,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思想上: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启蒙思想也进一步传入中国,为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提供了条件,同时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上大搞尊孔复古,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以上种种现象引起了一批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深刻思考:他们认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没有真正建立是因为为对封建思想文化批判不彻底,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由此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上面的内容就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投影或多媒展示】【板书】背景:政治、经济、思想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提炼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活动基地、指导思想。 【投影或多媒展示】【板书】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活动基地、指导思想 生:[阅读、提炼] 生1:时间是1915年9月 生2: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含答案)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1.孟子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思想主张 ①政治思想: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伦理思想: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影响: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温馨提示]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但不是简单地继承,而是提出了“仁政”思想,将孔子“仁”的学说扩展到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施政思想。 2.荀子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2)思想主张 ①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观点。 ②伦理思想:主张“性恶论”。 ③政治思想: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同时他对法家的思想也有所吸收,主张礼法并施。 (3)思想特点及影响:荀子的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墨子与墨家 1.历史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主张 (1)主张“兼爱”“非攻”,而“兼爱”是不分等级贵贱的。“非攻”是主张各国和平共处,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2)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3.影响: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 教案 本课是“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承近代前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潮之势,下启近现代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之端,是近现代史上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陈独秀与《新青年》一目,突出了陈独秀和《新青年》杂志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特定的历史背景。“德先生”与“赛先生”一目,概述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重点揭示了这一运动的本质——用民主科学对抗 专制,启发人民的科学民主意识。“打倒孔家店”表明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了维护封建统 治的精神工具——儒学,这既是运动的重要内容,也进一步凸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性质。“鲁迅与《狂人日记》”一目反映了鲁迅对新文化运动的重大贡献,也表明新文学形式为反对旧思想、旧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胡适与白话文”一目讲述了推动中国文化承载形式巨变的白话文运动。摈弃旧思想、旧文化的“载道工具”,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平

通过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爱国知识分子行为的了解,感受其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解放的作用【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教具准备】 投影或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学过白话文和文言文,大家感觉哪一种文体好学呢? 生:白话文。 师:那同学们知道白话文什么时候普及的吗? 由此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投影或多媒展示课题】【板书】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师: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概括: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社会状况如何? 生1:政治方面:尽管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上台以后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后来又积极图谋称帝,资产阶级渴望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并没有真正实现。 生2:经济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生3: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师:其他同学有要补充的吗? 生1:在政治上,由于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积极寻求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所以帝国主义国家趁机加紧侵略中国,最典型的莫过于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生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在进一步壮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简历。 (2)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他们的思想。 (3)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 (4)了解并掌握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内容、影响。 (5)比较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 (2)学会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3)学会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性。 (2)通过学习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 (3)通过对“亡国”、“亡天下”内涵的区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难点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法国熠熠夺目的三大思想家,其辉煌灿烂的思想成就至今影响着世界,许多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以他们的学说为蓝图构建的。 那么,同一时期的中国思想界,是在程朱理学的统治下继续僵化的八股应试?还是挣脱思想束缚,大声疾呼? 新课学习 一、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人,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批判程朱理学,倡导“经世致用”,进而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思想——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人中国。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1.思想内容 展示李贽的画像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续焚书》“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