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2、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3、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民族、人民团体代表等这说明了;

(3)大会的内容:①制定《共同纲领》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新中国的性质;《共同纲领》性质:起了作用,②大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大会确定了、、、。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5)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①标志着革命取得胜利;②标志着中国人民时代已结束③中国人民是国家主人

(6)年月西藏以方式解放的。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的代表团与中央政府谈判。

【合作探究】(C级)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页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你能讲述有关的史实吗?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①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除此之外,该次会议还作出了哪些重要决定?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哪首歌曲为国歌,为什么?

③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了哪些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B级)

政治协时间国际意义时间和意义

商会议过程国内意义

【当堂检测】

1.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刘少奇

4.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共同纲领》

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大陆全部解放

6.今年(201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

A.30周年

B.40周年

C.50周年

D.59周年

7、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B.渡江战役C.西藏和平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学习反思】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1、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2、掌握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时间、目的和结果;3、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4、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其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学习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学习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国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境____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____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____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____、____,___年___月,以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侵略者。

(2)抗美援朝过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发扬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像誓死坚守上甘岭的钢七连,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的____,为不暴露部队潜伏目标而宁愿被烈火吞噬的____等等。

(3)___年__月,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在签署停战协定,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合作探究】(C级)

史料分析:

材料1: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材料2:朝鲜战争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军参谋长联席主席布莱德雷

请回答:

(1)材料1“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请举出典型代表。

(2)哪些事件证明美国人选错了“战争对手”和“地点”?(3)“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

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朝鲜战场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劳师袭远,后勤补给困难,所以遭到了失败,你对此有何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课堂小结】(B级)

原因

时间:司令员:

抗美援朝经过:五战五捷

结果:

意义:提高了巩固了

【当堂检测】

1、.抗美援朝发生在()

A.1950年6月

B.1950年10月

C.1951年6月

D.1951年10月

2、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枪眼而牺牲的英雄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刘伯承

D.彭德怀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什么战争中的一首战歌

A抗日战争B北伐战争C抗美援朝D解放战争

4、1950年10月以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A朱德B彭德怀C贺龙D刘伯承

5 、朝鲜战争中中国军民,五战五捷,并将美军赶回附近

A汉城B副山C金边D“三八线”

6 、黄继光是什么战役中的战斗英雄

A上党战役B辽沈战役C上甘岭战役D淮海战役

7 、遵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黄继光B邱少云C雷锋D赵尚志

8 、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哪一个军队

A解放军B八路军C红军D志愿军

【学习反思】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时间和主要内容;3、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学习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1、旧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___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_______,实行农民的_____。到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制度,_____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_____,成为_____的主人。这使_____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_____,_____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合作探究】(C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子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九万八千多个,修堤坝二万二千多座,修沟渠四千多公里,受益田地七百五十万亩。辽宁全县二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由于翻身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

(1)依据材料所述,说说土地改革的意义。

(2)解放后,土地改革以哪一年颁布的什么法为指导

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们现在农村施行的是什么政策吗?他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是什么?你能为党和政府为“三农”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吗?

【课堂小结】(B级)

土地高度集中

土地改革

历史意义

农民无地

阻碍农村经济基本内容废除、巩固、解放、准备

和社会发展

【当堂检测】

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宪法》

2、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底

D.1953年

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学习反思】

]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了解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目标】1、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的作用。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作用

【学习难点】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1、时间与目的:_____~____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建设成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_______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______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_____、________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______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_____的宪法。

【合作探究】(C级)

(1)阅读教材18页左边毛泽东的话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说明什么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取得那些成就,起到什么作用?

(2)“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选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1)“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 一桥”是指?“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2)同一时期,在工业、交通运输业上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课堂小结】(B级)编制一张《“一五”计划主要成就表》。

【当堂检测】

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D.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是( )

A、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员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B.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C.东北工业基地形成D.大庆油田建成

5、今年我们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知道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

A1949年~1953年B1952年~1956年C1953年~1957年D1950年~1954年

6、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描绘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宏伟蓝图这里的“一桥飞架”指的是( )

A武汉长江大桥B南京长江大桥C宜昌长江大桥D黄浦大桥

7、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新中国成立时期B解放前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8、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学习反思】

第五课三大改造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学习目标】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C级)

(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形式有哪些?

(3)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B级)用框架形式总结本课

【当堂检测】

(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

(3)、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租赁

B、借用

C、赎买

D、没收

(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是()

(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恢复国民经济(6)、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

A、互助组

B、供销合作社

C、生产合作社

D、公私合营

【学习反思】

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学习目标】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2、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中共八大:时间:_________年

指出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逐步满足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______________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总路线:时间年,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 _________。严重失误

内容:“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在工农业上的表现: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大炼钢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_________和“_________”。后果:1958年到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两弹元勋、县委书记______、还有好人好事和为人民服务的典型等。

【合作探究】(C级)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形势如何?

2、中共八大后的十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列举出这一时期的模范人物。

3、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4、这些教训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发)?

【拓展延伸】

大跃进时期有许多口号如“没有万斤思想,就没有万斤收获,没有万斤指标,就没有万斤措施”;“只要想的到就能做得到”。你认为这些“豪言壮语”有道理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B级)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失误原因、表现、后果→建设成就工业成就、英雄模范

【当堂检测】

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于()

A三大改造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时期D十年文革时期

⑵中共八大后十年间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雷锋

⑶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是由于()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B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C苏联撕毁合同D急于求成

【学习反思】

第七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学习目标】1、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经过、两个反革命集团及其灭亡的标志。“二月逆流”。2、理解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有一定好转原因和文化的革命发动的原因,认识它的发生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学习重点】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危害、“二月逆流”

【学习难点】认识文化的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危害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文化大革命开始标志: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__________,对所谓的__________、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错误的斗争。

“一月风暴”:1967年1月,由_______、姚文元策划,上海造反派头头______夺取上海市的党政领导权,全国各地掀起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的“一月风暴”,很快形成“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出现了、工厂停工“”的动乱局面。文化大革命结束标志:

1976年,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四五运动”

1976年清明节,群众自发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粉碎“四人帮”

1976年10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合作探究】(C级)

1、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

2、思考既然老一辈革命家反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为什么错误在当时得不到纠正呢?

3、你怎样看待“二月逆流”?(为什么要打上引号?)

4、十年“文革”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危害和损失,它给我们留下哪些教训和启示?

【课堂小结】(B级)

文化大革命原因:

发动:年标志

结束:年标志

【当堂检测】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要打击一批老干部

B、为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C、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D、巩固自身地位

2、所谓“二月逆流”是()

A四人帮篡党夺权的活动B老革命家对’文革”的抵

C林彪集团的武装叛变D群众对”文革”的抗争

3、“四五”运动斗争的矛头直指()

A、周恩来

B、林彪

C、毛泽东

D、“四人帮”

4、“文化大革命”是指()

A、发生在中国文化领域的一场革命

B、席卷中国各个领域的一场社会变革

C、一场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D、中国历史上成绩与问题并存的革命

【学习反思】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学习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3、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合作探究】(C级)

1、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转折吗?

2、比较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不同之处(从时间、内容、意义、结果)四个方面。

【拓展延伸】

为什么两个“凡是”是错误的?

【课堂小结】(B级)

伟大的历史转折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①1980年②成果③意义)

【当堂检测】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B阶级斗争上来

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C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3、文革结束后,导致我国在前进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原因()

A修正主义B自由主义C“两个凡是”D坚持社会主义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年颁布的第四部《》。

5、1980年,党中央为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学习反思】

第九课改革开放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知道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深圳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知道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民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开始: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制,随后农村逐步实行。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首先在广东的、珠海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内地,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合作探究】(C级)

1.阅读教材42页内容,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如何进行的?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教材43页内容,结合44页《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如何?3.阅读教材45页,说出对内改革在城市改革的情况

【课堂小结】(B级)

请你试着评价一下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当堂检测】

1.1980年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上海③广州④汕头⑤珠海⑥厦门

2.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珠海B汕头C深圳D厦门

3.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外国的()

①资金②先进科学技术③企业管理经验④思想意识形态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①农业②国有企业③建立特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 ③②①

D.①③②

3.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它就是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4.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5.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

④内地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学习反思】

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重要内容。2.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期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的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3.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他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中设计师的敬爱之情。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学习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关于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997年中共通过党章,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合作探究】(C级)

1、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主要内容

【课堂小结】(B级)

大会名称召开时间主要内容

十二大

十三大十四大

十五大

【当堂检测】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2.中国共产党第三大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4.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

A.资产阶级自由化B.姓资姓无的问题

C.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D.姓资姓社的问题

3.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上,邓小平阐明了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步走的战略部署。

4.邓小平南方讲话情调,特区姓不姓;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才是硬道理。这次讲话极大地解放人们的思想。

5.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江泽民做出了《》的报告。这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

【学习反思】

第十一课民族团结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2.通过对教材中吉付出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极少,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制度,我国共有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

2.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旧社会,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的政策。

2.中央提出实施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合作探究】(C级)

1、通过阅读教材,说说我国对待少数民族问题采取了哪些政策,取得了那些成就?

2.讨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B级)

多民族56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充满快乐一律平等、相互尊重,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

1.“56个星座,56枝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表达的主旨是()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民族共同繁荣

D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2. 下列哪一地区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A. 西藏B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区

C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D宁夏回族自治区

3.孔繁森是()

A.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B援蒙干部的杰出代表

C援疆干部的杰出代表D援回干部的杰出代表

【学习反思】

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2.通过会议学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大家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3.通过港澳的回归,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港澳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学习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制度。“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的指导思想。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年7月1日,中两国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1999年月日,中两国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合作探究】(C级)

1、回顾中国近代史,想一想香港是怎样逐步被英国占领的?香港是何时回归的?从香港的失去到回归,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结合教材63页活动与探究中的材料,谈谈“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像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的?

【课堂小结】(B级)

【当堂检测】

1.“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她又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A.香港;1997.7.1

B.澳门;1997.7.1

C.香港;1999.12.20

D.澳门;1999.12.20

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针对哪一地区提出的?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3.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开天辟地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③澳门回归

B.①伟大转折②遵义会议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①开天辟地②遵义会议③香港回归

D.①开天辟地②长征开始③“十五大”召开

4.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了经济繁荣,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了我们用这一方法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一国两制”的基本内不容包括()A.“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港、澳、台地区拥有绝对的自治权

【学习反思】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③)

( ②)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978年 1997年

国(①)

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状况。

【学习目标】

1、简述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了解“汪辜会谈”、“九二共识”的内容。

2、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原因、重大意义。

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 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在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补互利的局面

初步形成。

【合作探究】(C级)

1、找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

2.说出“一国两制”的含义,并用史实说明其重大意义。。

3、找出什么是“汪辜会谈”,会谈有什么意义。

4、思考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

【课堂小结】

简述你本节课学过的知识

【当堂检测】

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战争解决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三不政策”

2.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一观点表明

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3.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

A.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后 B.“九二共识”后

C.“汪辜会谈”后 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后

4.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A.民间交往 B.两岸“三通”C.台湾分裂势力 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学习反思】

第十四课钢铁长城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为例,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制造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国产化、空军现代化、导弹部队建立、导弹部队的装备。2、运用教材图片、收集资料、说明人民空军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装备。3、感受国防力量的壮大,,增强国防观念,增强为国防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

【学习难点】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舰队。

(2)、找出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建设分别取得哪些成就?

(3)、人民空军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空军刚诞生后,在战争中取得辉煌成就。

(4)、人民空军在早期、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哪些发展?

(5)、1966年,我国组建部队。

(6)、我国导弹部队不断壮大,陆续装备了、、、核武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任务。,我国组建导弹部队。

【合作探究】

1、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2.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

3、我国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思考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堂小结】

简述你本节课学过的知识

【当堂检测】

1.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2.关于中国空军建设,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军刚诞生,即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

B.人民空军建立早期,即走上国产化的道路

C.五十年代中期,我国仿制成“歼5”型歼击机

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空军已拥有飞机三千架

3.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我国开始组建导弹部队是在A.1949年 B.1956年 C.1957年D.1966年

4.我国导弹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

A.核反击 B.核攻击 C.核威胁 D.核追击

【学习反思】

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学习目标】1、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3、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学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学习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1.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合作探究】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

2.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4、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为什么?

【课堂小结】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

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2.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科教兴国战略

3.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1953年B.1955年C.1971年D.1972年

4.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万隆会议上D.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

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D.平等互惠

【学习反思】

第十六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学习目标】1、能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培养分析能力,认识到新中国国力的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尼克松访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学习难点】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的席位。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年1月1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此,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简称APEC。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举行。

【合作探究】

1、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

2.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

3、结合教材第80页第一段小字部分,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4、分析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APEC”这一国际组织指的是

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2.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3.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事件可以证明这一观点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上海APEC会议的召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B.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学习反思】

第十七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学习目标】1、掌握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杰出科学家的事迹;2、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和意义;3、通过学习几位科学家的事迹,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学习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

【学习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两弹一星”

1.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2.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二、籼型杂交水稻

1.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他因此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合作探究】

1、原子弹杀伤力极强,中国为什么还要研制并拥有它?对此,你如何看待?

2.本课提到的邓稼先、袁隆平等杰出科学家,他们具备哪些优秀品质?谈谈你如何看待。

【课堂小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归纳本课科技成果

【当堂检测】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年。

A、1964年

B、1966年

C、1970年

D、1978年

2、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

A、邓稼先

B、焦裕禄

C、袁隆平

D、汪道涵

3、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神州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风云一号

D、长征一号4、2001年袁隆平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主要贡献是()

A、较早把数学研究应用到生产领域

B、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C、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D、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2.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

A.1964年 B.1970年C.1999年 D.2000年

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右

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004年,

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位科学家是

A.邓稼先B.钱学森C.袁隆平D.焦裕禄

5、按时间先后顺序归纳本课科技成果

【学习反思】

第十七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863计划的制定,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863计划和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2、分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紧迫性;3、探究计算机网络给青少年网民带来的影响;

【学习重点】863计划的制定

【学习难点】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1.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时代,以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2.网络是一把,有利也有弊,如果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合作探究】

1、中国现在的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钱去发展高新科技的研究?

2.找几个高科技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

3、你对互联网了解多少?请举例说明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4、863计划当时得到哪位领导人批示?涉及我国哪8大领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我国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课堂小结】

863计划:形成、领域、成果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概况、正负面影响

【当堂检测】

1、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项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称之为:()

A、科教兴国计划

B、863计划

C、星球大战计划

D、尤里卡计划

2、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是在:()

A、19世纪末

B、20世纪初

C、20世纪末

D、21世纪初

3、我国科学家建议中共中央要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的发展的真正目的是:

(1)想出人头地(2)想表明他们有远见(3)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4)受历史使命感的驱使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A、(1)(2)

B、(1)(3)

C、(2)(4)

D、(3)(4)

4、到2001年,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000多万人,青少年占:()

A、60%以上

B、70%以上

C、80%以上

D、90%以上

【学习反思】

第十九、二十课教育文艺和体育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学习目标】掌握新中国教育方针、政策及取得的成就;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归纳掌握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体育的发展情况;分析我国文学艺术、体育蓬勃发展的原因;

【学习重点】党后政府发展教育的政策、措施及成就;文学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学习难点】深入理解和领会《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事例、合作探究、总结成就

【自主学习】

1.______年,全国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______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2.新中国诞生后,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毛泽东更对学生提出________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_______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________制度,大力开展______运动。

【合作探究】

1、简答: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在什么时间?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2.为什么建国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迅速?

3、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

建国以后的教育成就:

建国以后的文艺成就:

建国以后的体育成就:

【当堂检测】

1、九年义务教育属于:()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基础教育

D、小学教育

2、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什么为国策,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A、863计划

B、希望工程

C、科教兴国

D、科技兴国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1)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高等教育迅速发展(4)制定了《863计划》

4、教育部启动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工作,开始于20世纪:

A、80年代

B、90年代

C、70年代

D、2001年

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86年

6、下列长篇小说中,描写改革开放后农民走上致富之路的是:()

A、《红岩》

B、《青春之歌》

C、《暴风骤雨》

D、《平凡的世界》

7、下列作品中获矛盾文学奖的有(1)《班主任》(2)《李自成》

(3)《许茂和他的女儿》(4)《冬天里的春天》()

A、(1)(2)(3)

B、(1)(2)(4)

C、(1)(3)(4)

D、(2)(3)(4)

8、为中国夺得第一块奥运金牌的是射击运动员:()

A、容国团

B、许海峰

C、邓亚萍

D、李宁

【学习反思】

第二十一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编写:代兴海审核:冷树群屈澄波

【课标要求】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3、通过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学习,认识到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事例、合作探究、体会变化

【自主学习】

1.改革开放前,人们服饰,营养严重不足,居住条件差,出行不方便。改革开放后,服装,食物丰富,居住条件改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改革开放后的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我国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合作探究】

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象味道还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2.收集过去的布票、粮票或其他购物票证,思考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才能买东西?

3、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

4、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课堂小结】

人们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变化:衣

改革: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当堂检测】

1、我国人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A、20世纪80年代

B、20世纪90年代

C、20世纪末

D、2010年前后

2、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3、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

D、医疗保险制度

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

A、社会统筹

B、职工单位

C、个人

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

【学习反思】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3课

登封市直一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姓名 班级总第 3 课时 2012-2013下 课题:第3课土地改革 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2-12主备人:张怀昌审核人李现海【课程标准】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理解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的意义√√ 止时间、大体时间,特别是有关土地改革的文件、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中考的重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常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 【自主学习】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课堂练习】 1.(09江宁二模)右图,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反映的是土地改革时期的一个场景 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它的完成,摧毁了封建制度,但允许地主阶级存在 D.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建国后,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宪法》 3. 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决策出自()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 5.强调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下面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学习反思: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同一首歌 §1.1 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音乐活动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乐于与人交往,学会演唱《同一首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课前训练】 1.发声练习: 3/4 5 3 1 | 5 3 1 ‖ lu lu lu la la la 2.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早已结束了,在其慢慢的人生旅途中,小学的六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 二、教授新课 1.介绍歌曲 师:歌曲创作于1990年,作为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2.学习歌曲 师: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并且是否

能用歌声真切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5.12汶川大地震、4.14青海玉树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度难关,而最能表现此情此景的就是《同一首歌》!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为灾区人民加油!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把这首歌深入的了解一下。 3.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4.学生分组思考 (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 (2)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师:角落——失意、孤独、无助感受——对人间真善美的感悟沟通、理解、鼓励渴望——友谊、友情、真情主题思想——人间真情 5.教师有表情的范唱,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A、B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在演唱过程中,A段与B段有什么不同的处理? 师:(1)A段节奏疏缓,起音在5旋律起伏不大,B段节奏相对紧凑,旋律起音在1,且有几处是八度、九度大跳。 (2)A段情绪较为平缓,是用叙述的口吻演唱的,B段情绪较为激动,是用呼唤的口吻演唱的。 6.学生跟琴演唱并纠错 提示: (1)句尾长音,时值要足;#4记号要唱准; (2)八度、九度大跳时,声音、情绪要有思想准备; (3)演唱时要真诚投入。 7.跟着伴奏演唱一遍 师:歌曲象师长的谆谆教诲,又象同学之间的款款深情,既象充满阳光的母爱,又象儿女敬慕长辈之情,但是歌词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却以充满深情的口吻,表达了人间的真情-----浓浓的爱。特别是“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让人人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8.师:现在同一首歌已经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有多种演唱形式,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不同版本的同一首歌,边听边思考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师:合唱,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WU”演唱第二声部。 (1)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 (2)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3)加入歌词演唱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英雄凯旋歌-人教版

英雄凯旋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自主学唱歌曲《英雄凯旋歌》,产生对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兴趣并乐于参与到音乐实践中。 2.通过二声部合唱,产生对和声的美继续追求的愿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构唱→听音→实践→总结”自主学唱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形成首调唱名法中7个音的音高概念。 2.能够音准准确的构唱《英雄凯旋歌》中的音程。 3.音准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英雄凯旋歌》。 4.能够视唱简单的二声部。 【学情分析】 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有很多学生不具备识别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但经过前期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训练已有明显转变,尤其在音准方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谐、自然、音准准确的二声部视唱《英雄凯旋歌》。 难点: 1.构唱《英雄凯旋歌》中的音程。 2.大小二度变化音的演唱。 3.一字多音的演唱。 4.二声部的合唱实践。 【教学过程】 一、活动1创设情境 课间反复播放《英雄凯旋歌》音乐。 二、活动2新课讲解 1.复习C大调音阶。(3分钟)

(1)教师用钢琴弹一遍,上下行。学生听,在心中默唱。(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钢琴的音色及音准。) (2)学生模仿钢琴的音色、音准跟琴轻声唱。 (3)学生模仿钢琴的音色、音准无琴轻声唱。 (4)运用柯达伊手势辅助唱音阶,通过手势的提醒,进一步提高音准。 2.学唱歌曲旋律。(20分钟) (1)根据老师所给手势唱音名。 (2)给第一个音,挥拍视唱《英雄凯旋歌》旋律。 (3)解决视唱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例如:变化音、节奏、宽音程等) (4)给第一个音,挥拍完整、流畅的再次视唱《英雄凯旋歌》旋律。 (5)学生自己加歌词演唱歌曲。发现一字多音的演唱难点,教师进行引导解决,并提示演唱时的声音位置、咬字、情感表达。 三、活动3拓展实践 1.听音练习,简谱填写学案中的二声部唱名。(5分钟) (1)第一遍听。 (2)第二遍检查。 (3)请一位学生唱出自己所听答案,教师在演唱过程中,用手势公布正确答案,其他同学较对这位同学正确与否,并对自己的答案进行纠正。 2.给第一个音,挥拍演唱听写的二声部。(2分钟) 3.分组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6分钟) 四、活动4【活动】归纳总结 1.用选择题的方式选择所学歌曲的曲式结构。 A.A+B+B B.A+B+C C.A+B+A 2.学生回顾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3.起立,有感情的演唱《英雄凯旋歌》结束本节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学案人教版

第5课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记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政策 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农产品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的要求。 2.引导农民参加,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的高潮。 3.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4.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高潮。 (创举:政策) 5.到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制的转变。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 义______阶段。 6.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等缺点。 二、合作探究 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三、练习巩固 1.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B.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 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 D.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2.“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 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你知道我国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时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初期 3.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门相似()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 C.银行业 D.畜牧业 4.下列哪种方式使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平、胜利完成() A.无偿没收 B.成立股份公司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实行公私合营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 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建立农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国家工业化建设互助合作 2.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 3.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4.公私合营赎买 5.公有社会主义初级 6.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二、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 复习旧知: 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 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

(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

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 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 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 ⑧y=-3/2x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7时,y等于多少?

【要点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 导学案

课题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科目历史年级八班级__ __姓名制作人张兴良审批______________ 一、课前预习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并思考课文P4页“思考与讨论”和试完成课后“参与园地”的练习。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 2、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3、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民族、人民团体代表等这说明了。 (3)大会的内容: ①制定《共同纲领》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新中国的性质;《共同纲领》性质:起了作用, ②大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大会确定了、、、。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5)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①标志着革命取得胜利; ②标志着中国人民时代已结束 ③中国人民是国家主人 (7)年月西藏以方式解放的。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的代表团与中央政府谈判。 四、合作探究与检测 1.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答: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列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主要决定。 答:①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以五星红旗为新中国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将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⑥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⑦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联系有关史实,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新中国成立,国家获得独立,民族获得解放,人民当家作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落后挨打的局面,提高了国际地位。 4.说说国旗的规范和它的象征意义。 答:国旗的样式为:旗面为红色,长方形,长和高为3与2之比,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5颗,1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4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百卉含英 一、要求 1、有表情地演唱河北《茉莉花》,并与江苏《茉莉花》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歌与人民生活、地理背景的关系。 2、欣赏歌曲《好花红》、《牡丹之歌》、《玫瑰三愿》、《绒花》,了解每一首歌曲的时代和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情感。 3、欣赏古曲《梅花三弄》,了解古琴及古琴音乐的风格。 4、为散文《二月兰》选配音乐并朗诵。 5、通过为陕西民歌《对花》编配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钢琴、录音机、教学录音带、VD机(盘)、投影仪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 1、文字、图片材料 有关花卉题材的诗词、散文、图片以及古琴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家画像。 三、教材分析 1、意图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用国让学生聆听、演唱花卉的艺术作品,使他们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通过学生创编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2、重点与难点 (1)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要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使其能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2)指导学生从风格、调式、音阶、旋法、语言上比较河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3)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结合所产生的美感。

第1课时 课型: 唱歌课 教学内容: 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河北民歌《茉莉花》。 2、了解歌曲的主旋律、风格,锻炼学生的配合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歌曲学唱 教学难点: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以及有感情的歌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 《沂蒙山小调》(民歌) 教师: 对,民歌.中国的民歌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片断,你听一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 (放录音) 1、《太阳出来喜洋洋》 2、《放马山歌》》 3、《川江船夫号子》》 4、《无锡景》 学生回答。 板书——民歌的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5、听一听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放录音)《茉莉花》 江苏民歌茉莉花 三、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选择:A、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 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m m 3 2+-m m 112 +-m m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小夜曲》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小 夜曲》教案 《小夜曲》教案 教学目标: 1、从“海顿的故事”和“音乐家小档案”入手,能简要地说出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在欣赏其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和《第四十五交响曲》的片断时,能初步感受到交响乐的表现力。 2、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乐体裁,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3、在听赏海顿的两首著名交响乐的片断时,能了解力度这一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能记住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并在表现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听辨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小夜曲》,让同学感受音乐。 师:很高兴今天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来走进音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视频它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所给我

们的感受是怎样的? 师:这首优美的乐曲是一位名叫海顿的作曲家写的,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进入海顿的音乐世界。 二、听了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两个有趣的故事,还欣赏了两段有意思的乐段。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海顿这个音乐家,请同学们分组整理一下你们组搜集的海顿的资料,等下请同学说一说海顿的故事。 1、请小组交流课外资料。 2、请同学们上来说一说海顿的故事,老师总结。 师总结:海顿是一位伟大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有“交响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称。 三、欣赏《小夜曲》。 师:刚才我们说了海顿不仅是“交响乐之父”,而且还是“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对音乐的第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形式,而且在他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著名的《小夜曲》。请你们听完后猜一猜,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1、全班同学聆听《小夜曲》。 2、猜猜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3、师介绍弦乐四重奏与小夜曲。 弦乐四重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这四种西洋乐器一起合奏的一种演奏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定义 学习目标: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并会求二次根式中所含字 母的取值范围。 理解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学习重难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非负性的理解和应用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 一对一检查过关 导: 看书后填空: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1)形式上必须是a 的形式。(2)被开方数必须是 数。 判断下列格式哪些是二次根式? ⑴ 3.0 ⑵ 3- ⑶ 2 )2 1(- ⑷ ()223≥-a a ⑸ 12+a ⑹ 3+a ⑺ a ⑻()02?-x x 学: 代数式有意义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2)分式的分母不为0.(3)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0 当x 是怎样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x ⑵ x -21 ⑶13-+ -x x ⑷2x ⑸3x (6) ()01-a (1)常见的非负数有:a a a ,,2 (2)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 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已知:0242=-++b a ,求a,b 的值。 巩固练习: 已知(),03122 =-++b a 求a,b 的值 2.已知053232=--+--y x y x 则y x 8-的值为 练: 1.下列各式中:①52+- x ②2009 ③33 ④π ⑤22a - ⑥ 3+-x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有 。 2.若1 21 3-+-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122+-+-= x x y ,则=y x 4.函数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 X>2 (B) X ≥2 (C) X>-2 (D) X ≥-2 5.若式子ab a 1+ -有意义,则P (a,b )在第( )象限 (A )一 (B)二 (C)三 (D)四 6.若,011=-++b a 则=+20112011 b a 7.方程084=--+-m y x x ,当y>0时,m 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01442=-++ +-y x y y ,求xy 的值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编制:审核:班级:姓名:时间:编号: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学习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3、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合作探究】 讨论: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①1980年②成果③意义) 【当堂检测】 填一填: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 2、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3、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年颁布的第四部《》。 5、1980年,党中央为___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选择题: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B阶级斗争上来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C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世界用图画和我说话,我的心灵以音乐应答。---------泰戈尔 执教者: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新学期已经开始,为了更好的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成绩,特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中要勤奋刻苦,尽职尽责,为人师表。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进行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改中去,将课改新理念运用到教学 中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乐理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少数学生对音乐课根本就没有兴趣,不愿参加音乐活动;更有甚者连一首完整的歌曲都不能唱出来,不要说其它的音乐知识了。因此,想在短期内将学生的素质提高,那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分析本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态度,音乐知识,技能基础,音乐能力水平。做到上课之前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三、教学要求 1在原唱歌习惯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正确唱歌姿势,加强培养良好唱歌习惯。 2以提高全民族的音乐素质为目标,极力加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综合,刻意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在音乐课的教育教学中,力求把“唱”、“听”、“认”、“写”、“动”等栏目贯穿于其中,提高音乐素质。 4、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练声习惯,力求发言准确而且清晰。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表现要素:对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做出反应;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2、情绪与情感:听辨不同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体裁与形式: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 五、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新课标,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导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导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导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导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 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 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 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 +-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 +-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土地改革学案新人教版

第三课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 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 了解土地改革的概况; 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地改革的重要历史意义。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学习难点: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 学习过程: 预习提纲: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 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 3、基础巩固题。(7') 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根本目的是: 土地改革的时间:从年到年 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4、师生共同探究(12') (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2') (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 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十条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二 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三 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土改胜利完成后,农民湖南省岳阳县第一区麻塘乡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 请回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初二音乐下册百卉含英教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音乐教案八年级下册) 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有这样一首歌——它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因为其曲调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引用到他的歌曲《图兰多》中,而传遍了全世界,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在2004年希腊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的小女孩用稚嫩的嗓音向全世界唱出了这首民歌。你们知道它吗?” 2、学生讨论、回答、并请个别同学为大家唱上两句。 歌唱 1、教师介绍歌曲所讲述的内容。(《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2、聆听河北民歌《茉莉花》,谈感受 3、学生跟教师的钢琴轻声学唱歌曲 讨论歌曲的旋律特点和风格特点 教师用钢琴弹奏第二声部旋律请大家演唱第一声部;然后学唱第二声部,教师弹奏第一声部学生看谱试着唱第二声部。 观看合唱录象《茉莉花》,交流讨论“合唱《茉莉花》”的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唱好歌曲的信心。

两声部合唱河北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并注意旋律的起伏和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三、鉴赏 1、师:“《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欢听也爱唱的歌曲,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有不同旋律风格的茉莉花,刚才我们听唱的是河北的,接下来让我们再听一首,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吗?”——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 2、提问河北与江苏《茉莉花》在风格上、旋律上有何不同? 3、轻声哼唱江苏民歌《茉莉花》,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体验。 4、通过鉴赏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文化所表现出不同风格的民歌,了解了民歌在我国的发展和具有的基本特点。 四、拓展 1、师:“说起了民歌,同学们应该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的歌曲也是色彩芬呈,同样赞美花儿的歌曲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聆听布依族的一首民歌《好花红》。”——聆听《好花红》 2、学生说说歌曲的旋律和风格特点,与前面的两首《茉莉花》对比,有何不同。教师引导并指出歌曲句首的装饰音体现了布依族民歌的特色。 3、提问:《茉莉花》和《好花红》都采用了五声音阶(do,re,mi,sol,la),但它们的结束音不同,你感受到了吗? 4、教师简要讲解民族五声调式的知识,并带领同学齐唱熟悉的民歌《小白菜》、《我的家乡日喀则》、《太阳出来喜洋洋》等,体会民族五声调式风格。

2018年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精品导学案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的作用;②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首都,以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为国旗,采用_______纪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推翻了、封 建主义和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的力量。 4. 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探究 1.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练习巩固 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 4.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B.香港、澳门回归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5.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开国大典标志着什么?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了什么? 四、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1.藤野先生 鲁迅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 瞥.见()畸.形()匿.名()诘.责() 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 (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 油光可鉴驿站 掌故不逊 诘责杳无消息 瞥见 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5.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5、课堂小结, 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 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讨论并归纳: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特点是其貌不扬,有点学究气。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1)添改讲义对教学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对学生热情诚恳 ( 4)了解女人裹脚对学术严谨求实 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1)抓住富有特征的外貌,写出主要印象——不修边幅,生活俭朴。 (2)抓住言谈举止,写出人物性格——语速缓慢,显得沉稳。 (3)通过叙事,表现思想品质——(见第2题讨论并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1

抗美援朝 【学习目标】 1.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 2.掌握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时间、目的和结果; 3.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其性质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学习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学习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自主导学】 1. 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为了____、____,1950年10月,以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3.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和精神。像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的等等。被誉为“”。 4. 年月,美国被迫在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合作探究】 结合课本第9页材料研读,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达标测试】 A卷 1.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2. 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A.彭德怀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 3.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4.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哪一个军队() A.解放军 B.八路军 C.红军 D.志愿军 B卷 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出兵参战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 B.向世界表明新中国敢于迎战强大的帝国主义 C.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相关 D.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从不也永远不怕战争。 2.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根本目的是:()A.援助被侵略的弱小邻国 B.迎战强大的美国 C.打破外国封锁 D.保家卫国 3.李明自习课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让他读一读邱少云的事迹,其用意是让他学习()A.集体主义精神B.艰苦奋斗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下面哪幅历史图片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刻() A B C D 5.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6.“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此语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越南人民抗美战争的最后胜利7.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 将军!”新中国成立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 B.渡江战役 C.百团大战 D.抗美援朝战争 【拓展提升】 材料1: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材料2:朝鲜战争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军参谋长联席主席布莱德雷 请回答:(1)材料1“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请举出典型代表。谈一谈他们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 (2)哪些事件证明美国人选错了“战争对手”和“地点”? (3)“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 (4)有人认为,朝鲜战场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劳师袭远,后勤补给困难,所以遭到了失败,你对此有何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