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活动设计(杨慕燕郑茜)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活动设计(杨慕燕郑茜)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活动设计(杨慕燕郑茜)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活动设计(杨慕燕郑茜)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读懂彼此的心

第一课时:杭州市西溪实验学校杨慕燕

第二课时:杭州市求是和家园小学郑茜【教材分析】

《这些事我来做》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中的第一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父母分担”的循环扩展与延伸。本单元主题是“我们一家人”,包含“读懂彼此的心”、“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弘扬优秀家风”三部分内容。教材的设计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我的家庭生活”内容标准中提出学习目标: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方法。《读懂彼此的心》这块内容侧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思考,引导他们和家人之间应相互理解,当发现面对问题时,理解彼此不同的态度或处理方式,学习换位思考,读懂家人对自己的关注,感受他们的爱;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和家人主动交流、经常沟通,能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理性认识主动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彼此之间的小矛盾。

本课教学内容有两个话题:“相互理解”、“主动交流常沟通”。话题一有4个活动园构成:第一个活动园通过展现了李晓欣同学的一篇周记,记录她和爸爸妈妈之间在对待不同问题上产生的分歧和烦恼,旨在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和家人之间

的不愉快,进而感受自身的变化,思考自己和家人之间的真实问题,引发思考;第二个活动园是家人对我们身上变化而产生的的困惑,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和家人之间不同的想法,了解由于家人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在生活态度、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会与自己有所不同,理解家长言行举止的出发点、立场;第三个活动园是让学生描述自己和家人在兴趣爱好、处理问题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关注家人的点滴行为,理解、认同、接纳彼此的不同,学习换位思考;第四个活动园是实践换位思考,在理解父母角色、立场的不同,设想面对问题时,家人可能出现的态度,最后在反思以前好家人出现过的矛盾或不理解,用心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中感受他们的爱浓浓的亲情,前者是行为分析,后者是情感认同和接纳。四个活动园的内容,层层递进,从自身的烦恼入手思考现实问题,再从家人角度了解他们的困惑,这些都是本课学习的认知现象;进而从这两种不同立场去思考彼此之间由于角色不同,双方在处理事情上角度就会产生不同之处,理解彼此矛盾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一个场景再现,再思考家人所持态度不同背后的深意,学习换位思考,通过每一处普通的言行举止,理解他们的言行、甚至是批评教育,读懂家人对自己的关注,感受他们的爱。

本课教学,可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生和家人之间相互理解,引导他们发现面对问题时,理解彼此不用的态度或处理方式,读懂家人对自己的关注,感受他们的爱。

【课时安排】两课时

1.读懂彼此的心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现实一:爱的中心个性自我

由于现在的学生有很多是独生子女,即使有很多二孩家庭,孩子仍然是每个家庭的中心,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多人宠爱着一个或两个孩子。在这么多爱的包围下,我们的学生对身边人的关爱已经产生“免疫”,甚至不能感受家人对他们细致而深深的关爱。他们说话、做事追求的是自己内心的需求,享受着家人对自己的满足和宠爱。当家人满足自己时,满心愉悦、安然自得;当家人与自己的意见相左时,矛盾立现,甚至对抗、冲突。爱让他们幸福感越来越高,而个性独特的他们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满足,对身边的人和事诸多挑剔。

现实二:爱如饮水不懂思源

学生自出生之日起,就沉溺在爱的海洋中,身边是源源不断的爱,这就像是饮水一般,轻而易举、理所当然地获得。但在稍难取得时,他们便会焦急暴躁,怪责于不能满足自己这些“小小要求”的家人,与家人冲突不断,矛盾日益升级。但是即使这样,到最后解决矛盾、缓和彼此关系的往往是在长辈谆谆教导下,彼此“冰释前嫌”,而作为矛盾另一方的孩子,通常只是听,是否懂得背后的深意不得而知,更不会思考其中根源。

【课时目标】

1.通过现实情境和困惑的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通过交流、讨论家人与自己之间存在的不同,学习换位思考,理解家人行为的成因和动机。

3.通过分析、体验、感受,体会家人各种不同方式的爱,理解家人的心,感受他们的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家人与自己之间存在的不同,学习换位思考,理解家人行为的成因和动机。

2.学会透过家人各种不同爱的方式,理解家人的心,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感受他们的爱。

难点:

学习换位思考,理解家人不同方式的爱,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感受他们的爱。【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调查表:我的烦恼——我与家人之间的矛盾

2.家长课前调查表:爸爸妈妈的烦恼——我的孩子变了

3.学生课中感悟卡:三行感恩诗(卡片设计)

4.家长课后感悟卡:你的改变,我理解到了

【教学过程】

一、直击烦忧分析缘由

板块一:倾诉烦恼发现变化

(一)谈话导入

1.各位同学,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我们

的家人吧。

你的家中有哪些人?

请你用一句话来形容,你和家人的关

系如何?为什么这么说?

预设1:我和妈妈比较亲密,我有什

么事情都会告诉她,他也经常会帮我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预设2:我和爸爸关系比较紧张,经常会吵架,有时候爸爸还会打我,有时候我们明明不是我打妹妹,是妹妹自己摔倒哭了,他老是说我欺负她,我就会跟他争辩,但他总是说是我的错。

2.过渡语:我们和爸爸妈妈天天生活在

一起,每天都会遇到一些事情,你是不

是也跟他们一样,觉得爸爸妈妈说的话

和要求我们做的事情,与我们内心的想

法不一样,我们因此会与他们产生一些

不愉快、甚至是争吵、冷战、对抗……

矛盾源于不理解,而理解的最佳途径就是——互相理解,主动沟通,读懂彼此的心(出示课题,板书)

(二)诉说烦恼

1.(出示李晓欣的周记。)看我们的同

龄人李晓欣在他的周记中,记录了这

么多他与家人的烦恼。(录制音频:配

乐——佑佑协助:情绪低落,忧愁)

2.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和李晓欣一样

的烦恼,你也会像这样用日记的方式写下来吗?

除了写下来给别人看,你还有什么方式来倾诉这些烦恼呢?

预设:跟最亲密的朋友诉苦、告诉爸爸/妈妈、在微信上/QQ上跟未曾谋面的网友诉说、写信……(倾诉的方式)

3.课前,我们也在课前调查表:我的

烦恼——我与家人之间的不愉快

中,写下了你和家人之间的不愉快,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同学们的烦恼事

吧!

预设1:寒假来临,我想好好休

息,看看书、做做运动。可是妈妈偏要我上好几个培训班,说这样是为了让我下学期学得更轻松,可是培训班的课跟学校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啊,真的对我学习有帮助吗?

我当时觉得很累、很不开心,我已经认真学习了一个学期了,期末考试成绩也很好,放假就应该让我休息,为什么要上那么多培训班呢?

预设2:杭州动漫节的时候,我想去看动漫展,可是爸爸硬拉着我们去了浙江图书馆的图书展。

我当时觉得很不开心,想看的没看到,图书去新华书店、图书馆看不就好了吗?

预设3:妈妈给我报了下学期的数学、英语、语文、书法、钢琴培训班,我想加一个篮球训练,妈妈说打篮球是浪费时间,叫我多做数学题对升学更有用。

我当时就觉得很不理解,学校还要上体育课呢,为什么我不能再周末打篮球锻炼身体呢?

预设4:弟弟3岁了,上幼儿园了,会说很多话、别人都说他很聪明,我也很喜欢他。妈妈也总是要花很多时间陪他玩、给他讲故事。但是,妈妈给我检查作业的时间少了,有时候都不仔细检查,只在家校联系本上签个字,有几次连签

名都忘记了。可是弟弟什么时候认了什么字、会背哪首诗了,却记得很清楚,妈妈是不是更喜欢聪明弟弟了呀,而不喜欢学习一般的我呢?

我有时会讨厌我的弟弟和妈妈,弟弟好像抢走了妈妈,妈妈好像对我的关心也更少了。

4.师小结:牙齿和舌头配合得这么密切都会打架,亲密的家人之间也会产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和矛盾,这些矛盾很正常,我们经常说这是“成长的烦恼”,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要主动把这些烦恼的小事向身边的同学、朋友、长辈、说一说。也许有人分担了你的烦恼,烦恼就会少一点呢!

(三)发现变化

1.听了这么多同学的烦恼,想一想为什

么我们会与爸爸妈妈产生矛盾呢?

引导学生发现,学生在诉说烦恼时,都

会先说“我想……,但是我的爸爸妈

妈……”

预设1:“我想……”后面的内容是

同学们自主思考后的想法、决定。我们的想法更多了,有自己的计划……

预设2.小时候的我们不会做选择,就像上什么培训班都是爸爸妈妈为我们选的,他们报什么我们就上什么,可是现在我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就会对报什么培训班有自己的想法了。但是爸爸妈妈不理解我们,甚至还认为我们以前能接受的事情现在不能接受了。

3.师小结:我们在成长,在发生变化,我们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变化,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希望能自己做决定。我们变化得飞快,爸爸妈妈似乎没有跟上我们的

步伐。

【设计意图】

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教学才是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因此本环节结合“学生课前调查表:我的烦恼——我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展开,首先引导学生总结生活中可以倾诉烦恼的方式,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能主动表达、主动倾诉。接着,鼓励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发现生活中的困惑,大胆、勇敢地面对生活重担问题。在充分的表达后,引导学生对自我的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逐渐发生变化,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了自己的计划和意见,父母也经常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但是当面对选择时,孩子和父母的选择总是相悖而行。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表达,主动倾诉,引发思考。

板块二:倾听困惑理解不同

(一)倾听困惑了解家人

1.我们说了这么多和家人,特别是和爸

爸妈妈之间的不愉快,都是我们口中的

“爸爸妈妈怎么想”,那他们当时真是

的想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爸爸妈妈的心声吧。

(录制书本上P3图片的音频)

2.这两位妈妈面对我们有什么困惑?

预设1:乖巧懂事女儿,变成“小刺猬”,不听话了。

预设2:对爸爸妈妈的关心不在乎,还故意与他们对抗。

3.他们眼中的我们怎么了?

我们心理上的改变,在语言因为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反驳爸爸妈妈的决定,在行为上因为对他们“自作主张”的决定表示冷漠甚至抗拒。

4.爸爸妈妈眼中的你是怎么样的?

4人小组交流“家长课前调查表:爸

爸妈妈的烦恼”,说一说爸爸妈妈当时的

想法。

预设1:听话的女儿,变得会顶嘴了。

我让他上培训班,却跟我说不想上。可是

他放寒假了,我还要上班呢,她一个人在家我怎么放心呢,去上培训班就有地方看着他还能学点知识,一举两得,这不是好事吗?

预设2:以前服从我的安排,现在总是提出很对反对意见。就像我给他报的培训班都是我挑选了很久、问了很多家长、对比了很多机构选择的,可是他为了要和同学一起上,偏不去,不是浪费我们的心血吗?

预设3:独立性越来越强、自理能力越来越好了,原来什么都乣我安排,现在自己能把事情安排的妥当,不用我操心了。放手他的作业和学习,是我对他自理能力的肯定。我觉得我儿子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已经很好了,他完全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学习。偶尔一两次的失误,也可以培养他的责任意识。

预设4:学习压力更大了,属于他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篮球班是挺好的,可以锻炼身体,但是周末真的排满了,周末插进去么,我也不想他这么累,都是课,

做作业时间都没有,我也很心疼他啊!

(二)理解不同接纳不同

1.听了家长们的心声,你们对刚才的问题—

—这些“不愉快”是什么造成的——有没有

新的认识呢?

预设1.我们要理解家长的出发点,他们

做决定的时候原来分析了那么多现实情况。(思考角度比较全面)预设2.我们要了解家长的生活经验,理解他们,他们的生活经验比我们丰富。(生活经验更丰富)

2.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

思考,那让我们来进一步小组探讨:我们

和家长之间,在性格、成长经历、生活经

验、社会阅历方面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1:家长大部分性格沉稳,我们

大部分有些浮躁。

预设2:家长的生活经验比我们丰富得多。

预设3:家长的工作压力很大,关系到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比我们的学习压力要大得多。

预设4:家长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认识的人比我们多,经历的事情比我们多。

预设5:家长们小时候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差,他们小时候吃的苦比我们多。

3.师小结:爸爸妈妈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很正常,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社会阅历等不同,在面对我们和家人之间想法不一样,多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就更容易理解了长辈们的想法,接纳他们不同的声音。

【设计意图】

主动倾诉和学会倾听是彼此相互理解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在交流了自己的烦恼之后,随即倾听父母的心声,分析父母做的决定是基于他们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等方方面面的考量,深思熟虑的结果。将父母思考问题时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让学生充分了解。通过讨论辨析,感受父母和孩子在各方面的不同,在这些不同中去思考在面对问题时,能从不同方面去理解父母的出发点,理解家人关爱自己的不同方式。在倾诉中表达自己的困惑,在倾听中接受对方的意见。

二.换位思考读懂彼此

板块三:换位思考分享回应

1.情境再现:妈妈,下学期我不想上数

学思维的拓展课,想报手工课,你同

意吗?

小组情景演绎。

同意:你喜欢做手工就换吧,学

个新的技能挺好的。

可以啊,换个课程,换种思路

不行,学数学有助于提升成绩,手工有什么用啊?

拓展课等于一个培训班呢,怎么能不上,不许换!

2.情境分析:你们是怎么思考出妈妈的这些反应的?依据是什么?

师小结:不管妈妈同意或是反对,你们都能读懂妈妈这么做的用意了,体会妈妈的处事决定,以后在面对相同的问题时,设想一下他们的反应,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他们决定的原因,更快地解决矛盾,减少不愉快。

板块四:言谈举止读懂深爱

1.请同学们再看“学生课前调查表:我

的烦恼——我与家人之间的矛盾”,我们

交流了这么久,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些

矛盾,你读懂了父母对你的“不同的决

定,背后的深爱”吗?

2.请学生选择其中一个矛盾,以“你们

的爱,我体会到了”为主题,给家长写一封“三行感恩信”(控制在三行内,每行最多一句话)

(我发现——我理解您的——我感谢——)

3.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三行感恩信”,并聆听他人的朗读,说一说自己是否有新的收获,是否能联想到自己的家里也有类似的爱。

4.师总结: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我们也要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家人理解自己,使家中的生活氛围更和谐。

【设计意图】

认同和接纳是解决矛盾的前提。通过情境演绎,体会妈妈的爱,分析、比较,

理解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关爱方式,知道各种形式的关爱。角色替换,让学生能以长辈的角色体验,感受父母做决定时不同的角度、立场、出发点,更好地为后面感悟升华积蓄情感。最后的感悟卡,是整节课的升华,回到最初的矛盾,用心去理解和体会之后,再看家人的言谈举止,语言不再刺耳,行为不再反感,藏于其中的深爱自然就可感受,表达内心的浓浓爱意。最后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与下节课的主动沟通勾连。

拓展延伸:

想不想听一听,爸爸妈妈对你的感悟有什么思考,回去把“三行感恩信”交给他们,彼此坐下来好好沟通一下吧。

板书设计

1.读懂彼此的心

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主动交流常沟通”在本课中有四个活动,分别指导学生交流和家人产生矛盾的时候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和做法,分享主动沟通、促进和家人相互理解的事例,试一试“四心”沟通法,分享同伴的感悟发现家人的美好与闪光之处。

学生进入到四年级,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时常会觉得家人说的话和要求做的事与自己内心想法的不一致,有时把家人的关心看作是干涉,甚至在明知他们讲话有道理时,故意与他们作对。

在家庭中,家人与学生角色不同,彼此会在兴趣爱好、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学生需要了解长辈们的想法,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进行一番小调查,让学生主动去问一问家人自己在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方面发生了哪些比较大的变化,了解家人与学生相处时的困惑。能在课中将自己的小调查描述,分享,让大家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通过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要学会站在家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方式态度,遇到问题能够主动与家人交流,增进互相的了解与理解,能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化解矛盾。能够意识到自己在长大的同时,父母也在学习,也在成长。【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交流讨论,知道自己与家人之间产生小矛盾是正常的,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将矛盾化解,让自己合理的需求和做法得到他们的理解。

2.通过创设情境、行为辨析、事例分享等方法,学会用有效的方法避免争

吵,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民主地与父母协商问题,增进相互的理解。3.利用榜样激励、情景演绎和计划制定等策略,发现父母身上的闪光点,从而热爱父母、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认识到家人之间的矛盾是正常的,可化解的。学会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家人,学会与家人交流、沟通。

【教学难点】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将矛盾化解。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折纸小能手

课前准备两张纸,ppt出示任务要

求,第一次撕纸全程不可以有交流,第二

次撕纸可以向老师提问。追问:通过这个

活动你得到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同一个游戏,因为沟通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充分的沟通,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会,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接下来体会沟通的重要性埋下伏笔。】

一、直面问题,家庭矛盾都会有

1.观看《家庭沟通》视频,走进家庭矛盾

有个五年级的小朋友,名叫娄耘溥,他

最近是痛苦万分,究竟怎么回事呢?让我们

来看一看。

看完视频思考:分析视频中矛盾(冲突)

的原因是什么?视频中孩子、父母各自的心

情如何?由此会带来什么后果?惩罚了自己也伤害了父母,破坏了家庭的和谐

2.现场调查:近期与家长发生过矛盾的同学请举手。

3.小结:看来矛盾真不少啊,所以掌握与父母沟通秘诀就至关重要啦!

(揭示课题:主动交流常沟通)

【设计意图:家人之间产生的一些小矛盾时正常的,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这个

观点,由一个典型的案例入手,再现场调查,让学生明白矛盾每个家庭都会有,关

键是需要自己理性面对。】

二、端正态度,矛盾需要来化解

过渡语:家庭矛盾发生后,我们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和做法呢?

1.消极对待矛盾冲突

(1)这两位同学是用什么办法处理与家人的矛盾的?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导致矛盾加深、升级,会使矛盾冲突延续下去)

(2)新闻(文字出现):

过渡:采用冷战、吵架、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等方法,不论最后的结果,都不利于形成健康的亲子关系。更有甚者,选择了更极端的方法,比如我们看下面这三位小朋友。

(3)小结:他们因为和父母吵架竟然离家出走,还有一些人选择伤害自己或者父母,这些方法是可能会带来不可承受的

后果。最有利于事情解决的办法是我们应

该控制住自己的脾气,认真倾听,想想家

人的付出,主动与家人交流,记住他们只

是很担心我们。

2.看一看父母争执、矛盾后,内心的感受。(ppt父母写的话。)

3.理性面对小矛盾,积极有效化矛盾

(1)小组交流、班级分享:当你和家人产生矛盾的时候,通常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提炼关键词:换位思考,商量解决;保持冷静,事后讲道理;体谅父母……)

(2)你们的做法,和下面的三位同学讲的一样,让我们来听一听。

(3)小结: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我们需要理性面对,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将矛盾化解。

【设计意图:父母争吵过后的内心感受,让学生明白发生矛盾不仅是自己,家长的内心也是痛苦万分的,所以我们面对矛盾,我们更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化解。通过积极和消极两个态度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处理不好所带来的危害,以此促使学生主动交流、沟通,解决与家人之间的矛盾。】

三、主动交流,解决问题好途径

过渡语:矛盾冲突是因何而起的呢?让我们看一看著名主持人董卿的一则采访《我的严苛父亲》

(一)矛盾冲突有原因

1. 董卿的故事《我的严苛的父亲》

2.董卿的老爸对她严格要求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小结:高要求和常督促体现着家人对我们的爱;独立和自主标志着我们在逐渐长大,所以我们总会和爸爸妈妈发生矛盾冲突。如何减少矛盾呢?我们要做的是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让自己合理的需求和做法得到他们的理解。

(二)交流内容、方式多

1.《王玉珺的故事》

过渡语:王玉珺同学就是一个常常与自己父母交流的孩子,这回她和自己的父母交流什么?

2.你与家人之间,会主动交流哪些内容?

(1)交流内容

聊身边的人:班主任、科任老师、同学、朋友……聊身边的事:校园生活、课堂学习、家庭事务……聊自己:学习现状、学习态度、人生梦想……

(2)交流方式

谈话、QQ留言、微信对话、写信、留便条、家庭会议……

追问:家庭会议是怎样举行的呢?我们班级中有位

同学家中出现矛盾,就会举行家庭会议,让我们来看一

看。

(三)学习身边的榜样

1.小组事例分享:

与同学分享你在生活中主动沟通、促进和家人相互理解的事例。

2.全班分享

3.小结:听完同学们的分享,我们发现当与父母有冲突时,如果我们能站在他们

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冷静下来,用心沟通,很多矛盾就能迎刃而解,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就是爱。

【设计意图:体谅并理解父母的严是爱的另一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从中感受亲情之爱,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在细节中发现父母对我的爱,更加深刻的明白父母对我们的严格是为了我们以后更好的生活】

四、“四心”沟通,主动交流有技巧

(一)用心交流是基础

1.畅所欲言:出示两张图片“微信屏蔽父母”、“电脑聊天不耐烦”,对于图片中的现象你们怎么看?

2.看看“我的烦恼”,过渡:老师这里有些沟通的好方法要交给大家

3.出示寓言故事《钥匙和锁》,说说体会。

4. 小结:沟通要从心开始,唯有理解,才是打开别人心锁的钥匙。

(二)“四心”沟通是技巧

1.出示“四心。过渡:如果有“四心”那么沟通的效果将会更好。

2.同伴交流:“四心”沟通法,与同伴交流自己实践后的感受。

评价:你能观察到父母的生活习惯,真仔细

能静下心来听一听父母的想法,真不容

易。

告诉父母自己真实情况,能减少他们的

困扰

放慢语速,可以让自己的心态趋于平静,好方法。

3.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

除了教材中介绍的技巧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4.学以致用

(1)《丁丁的科学作业》、《别偷看我的日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可以避免吗?

(2)解决家庭矛盾“六步走”

5.温馨提醒

在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会口不择言的说出一些话,记住,这些话不要说,他会让你的父母很伤心。

【设计意图:能够准确分析自己的需求与父母的期盼,从而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达成有效的沟通,顺利解决问题。同时引用生活案例,引导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思考如何沟通。】

小学数学五年级《旋转》优秀教学设计

第五章图形的运动(三) 第1节—旋转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83--85页。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2.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3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3.1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3.2 教学难点: 能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3 考点分析: 理解旋转的相关含义和概念,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4 教学目标依据

4.1 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小学阶段,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让学生认识旋转现象,了解旋转的简单性质,比如风扇的叶片在旋转的过程中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叶片形状和大小不变.不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总结和概括.要让学生抓住旋转的本质特征,同时使学生经历对旋转图形的欣赏、分析、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发现旋转变换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如何确定探究旋转的性质的方案是教学难点,这需要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突破难点。 4.2 教材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感知旋转现象,类比平移的定义学生不难得出旋转的定义,但对于单摆转动以及球的转动等在三维空间中的转动是否为旋转学生的理解可能不同,在“笑脸”活动中,学生在表达关于旋转性质的猜想时语言可能不准确,这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完善,我们希望学生充分利用旋转的知识设计蕴含美感饱含哲理的图案。 4.3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公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的单位、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从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应该可以理解掌握本节内容。 5 专家建议 图形与变换是新增加的内容,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它涉及图形的变化,这就对学生认识图形的能力和想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应充分运用好课本已提供的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也应该选取一些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材料,丰富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对图形变换概念的认识和性质的理解。 6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认识图形---绘制图形---欣赏图形---课堂总结 7 教学用具 课件、教学图片

小学数学教学课改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课改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改革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设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贴近的各种情境中,自主与合作地探究,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是我们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 三、方法措施 1、转变我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课堂教学改革要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通过探索实践,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愤悱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2、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3、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一)、多样化与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导语:《找规律》是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1.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图形之间的排列认识物体的一些简单规律。 2. 理解一些事物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利用所学知识能自己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会找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简单描述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创造规律。 1.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先和老师做个游戏,仔细观察我

是怎么做的,看懂了就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拍肩……拍手,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呢?你是怎么想到的? 评价:你们真会观察。 2.谁能像老师这样领着大家也做一个这样有趣的游戏?(2个) 好玩吗?一会课上会有更有趣的游戏等着你们呢。准备好了吗?上课。 (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游戏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激趣导入,感知规律: 1.同学们,我们先来男女生比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老师这里有两组图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都记下来,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开始。 预设:女生记得快。 问:女生记得这么快?为什么男生记不下来? 生1:女生记得是重复的或者有规律的。 生2:女生记得简单。男生记得乱。 小结:奧,原来不是男生的记忆差,是女生总是记得兔蘑菇,兔蘑菇是有规律的。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

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方案

XX区第一届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暨“XX区特殊教育研讨会”活动方案 为加强我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特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经残联领导班子研究同意,将在2011年12月,举办XX区第一届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暨“龙岗区特殊教育研讨会”,望各单位积极组织参与,认真做好这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XX区第一届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一、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我区从事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康复工作的教师。以自愿报名参加为原则,不设名额限制。 二、报名及比赛时间安排: 1、11月15日前,各机构请将参赛名单上交到XX区特殊教育学校。(报名表见附件1、附件2) 2、一人可报1-3个比赛项目。 3、11月30日,各机构请把课件制作、手工制作参赛作品上交到XX区特殊教育学校。

4、12月6日下午4:30—5:30,在XX区特殊教育学校集中进行教学设计比赛。 三、竞赛内容及要求 四、评委组成:各机构负责人、XX学校指导老师等,具体名单赛前公布。 五、奖项设置 本次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手工制作比赛设单项奖,各设一等奖1名,奖金或奖品500元;二等奖2名,奖金或奖品各300元;三等奖3名,奖金或奖品各200元;

六、比赛项目具体细则、评分标准等另行制定(见附件3、附件4)。 XX区特殊教育研讨会 一、活动时间:12月9--11日。 二、活动地点:XX 三、参加人员:区康复中心和特教学校、区福利中心特教班、蓝天社、智康的康复教师、治疗师和管理人员等,约35人。 四、研讨会主要内容与安排: 1、12月9日,参观XX市康复中心。 2、12月10日 上午:论文交流 下午:专题报告--如何提高特教教师康复教育教学技能 3、12月11日 上午:送教上门工作和教学技能比赛总结与表彰 下午:返程 五、本次研讨会将对提交及宣读的论文进行评奖:设一等奖1名,奖金5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300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200元;其余优秀奖,奖金各100元。 12月6日提交研讨论文,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初审。 联系人:XX

如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如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教育必须朝着适应未来的方向进行深刻的变革。自2001年9月启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的课堂里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课程改革的理念已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初见端倪。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的目的性、过程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不但需要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而且需要适切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 第一,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长期以来,教师们普遍认为系统而复杂的教学理论不易被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而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教师们努力学习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论,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事实证明,理论必须与实践不断结合才能为教师所掌握和运用;同样,也只有经常性地反观课堂教学实践,对其进行深度思考与梳理,才能使教学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套《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丛书》正是积极探索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新课程的推进既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应看到,它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极好机遇。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不是机械的重复。教师既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同时作为专业人员还必须遵循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谙熟他们的需求,掌握学科教学的内容与方式。 第三,在改变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查尔斯?赫梅尔在《今日的教育为了明天的世界》中指出,在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已经过时、百科全书比老人老得还快的大变革时代里,教师再也不能仅限于传授知识,而需要“唤醒不被知晓或沉睡中的能力,使得每个人都能分享到人们完全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幸福”。因此,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成为本次课程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深圳市南山区正是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对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突出知识的建构过程,如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大量深入的探索。这套丛书中的教学设计虽然侧重活动性,但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力图向人们反映一种理念:只有将学习任务转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特教教学工作计划

奎勒河中心校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立足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围绕学校学年工作要点,深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树立“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管理,改进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严格执行特殊教育国家课程计划,以人为本,巩固弱智教育,加强康复教育,积极探讨培智教育的新路子,打造高效课堂,努力培养残疾儿童适应生活、回归主流社会的自信心和必备的基本技能。 2、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努力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从而把学校建成教师成就事业,学生人人进步,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三、工作思路 1、继续重视发挥教导处对继续教育及学科教学各环节具体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评价的作用,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引领弱智部、培智部、康复部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在前行中跨越。 2、加强校本培训,培训中做到理论学习与基本功训练有机结合,做到远程教育与校际交流相结合,做到发现问题与教学反思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努力构建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创造让青年教师学习成长的机会,精心打造名师,借名师创名校。 4、积营造“迎初考、夺佳绩”的浓重氛围,不断强化质量意识,认真做好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工作及教学质量分析,探索新课改大背景下的学习评价和教学评价的改革之路。 四、工作要点 1、加强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课程计划开设课程。对教师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备课、学生作业的数量质量及教师批改情况及教学进度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纳入教师目标管理,并进行检查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上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6---7分钟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广角—数与形》优秀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数与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使学生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地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 教具学具: 电子白板、小正方形纸片 教学设计: 一、回顾感知数形结合的应用 (1)课件展示一年级到六年级学过的一些数形结合的例子。[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2)总结: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今天我们来深入研究“数”与“形”(板书) 【揭示课题】 二、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

1、出示问题情境 电子白板出示1个小正方形、3个小正方形、5个小正方形,可以共同拼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大正方形图,有规律地呈现这些图,让学生说出前后两个大正方形图形相差多少个小正方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方形图和加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说出每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每行或每列各有几个小正方形?【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写出等号右边的括号里的数,是几的平方】 3、想象一下,下一幅图会是什么样子呢?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 4、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记录单。 预设:1=1×1=(1)2 1+3=2×2=(2)2 1+3+5=3×3=(3)2 1+3+5+7=4×4=(4)2 ;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 5、汇报交流结果 生1: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7”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凑巧是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生2:左边加法算式里加数都是奇数。 生3: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生4:第几个图形就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6、思考:第10个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第100个图中呢?第n幅呢?【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详尽的例子找到数与形之间蕴藏着的大凡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免费

备课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 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 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 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 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 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 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 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 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具体如下: 【教学内容】:()版本第()章第()节内容。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课题:5的乘法口诀第一执笔人:张国梅介休市城关乡堡上巷小学 高级教师地级电教能手 一、教材分析“5的乘法口诀”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以后为加快学生计算速度,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由于5的乘法口决易学,易记与实际生活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所以先学习5的乘法口诀作为其他口诀的基础,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很熟练地掌握其特点和规律,从而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学习2、3、4、6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由于学生有五个五个数的基础和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摆小伞,结合乘法意义,写出乘法算式,引出五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归纳口诀的过程,能比较好地理解口诀的来源和它表示的意思。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1、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抽象,概括、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时间 分配 评价建议 创设情境做好铺垫师:学校最近要评选 “雏鹰行为奖章”获 得者大赛,我们班的 “雏鹰行为奖章”的 获得情况如何呢? 看我们班的评比栏, 问:我们班谁获的最 多? 小文获多少枚? 小玉获多少枚? 那他们一共获多少 枚?如何列式?表 示什么含义? 师:任写一个算式 学生共同观察墙 壁上的评比栏 生: 生:4枚 生:4枚 生:4+4=8 4 2=8 2×4=8 学生互相说表示 的含义 3′ 1′ 同学们积极观察评 比栏,很高兴看到自 己和他人的学习成 果,愿意表达自己的 看法。 操作观察探究新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 了乘法的初步认识, 同学们用自己的小 棒摆出了许多美丽 的图案,谁来介绍一 下自己是怎样摆出 一把小伞的? 用几根小棒才能摆 出一把小伞呢? 那么在规定的时间 内用手中的小棒比 赛一下看谁摆得又 快又多。 问:一把小伞用5根 小棒,那你摆了好几 把,一共用了几根? 指着你所摆的图案 学生介绍摆伞的 过程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可能回答: 2′ 3′ 能积极参与动手摆 小伞的活动,愿意思 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加比赛活动积极 性非常高,愿意与同

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计划3篇

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计划3篇 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一:特教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一比一访三走进》等活动为载体,走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医教结合”之路,强化个别化、生活化教育,为残疾孩子受到平等教育、将来走上社会做个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为深入贯彻学校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思想的引导,把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文明礼貌的培养、责任意识的培养、生存能力的培养等综合素质的达成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 2、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切实增强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借助平时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造条件。在校本培训中,实行“全员培训与分层次培训”相结合,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提

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进程。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作用,每学期每人进行示范引领课,并和新教师结成帮教对子。 校本培训的项目有:钢笔字(每周一次展示)、粉笔字(两周展示一次)、以业务学习和通识学习为载体进行业务理论培训、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进行业务能力(手语、课件等)的培训。并结合教学设计比赛和教学叙事比赛,展示教师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1.精细教学常规管理 坚持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效益为中心。以“有效教学”的研究为抓手,努力增强“三个意识”:一是进一步增强课程管理意识,确保开全、开足、教好国家规定课程;二是进一步增强过程管理意识,按照科学、高效、规范的要求,关注每一个细节;三是进一步增强制度管理意识,完善考评机制,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思考》优秀教学设计

“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1页“数学思考”例 4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 【教材分析】在本套教材中,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一册都安排有一个单元“找 规律”或“数学广角”的内容。其中“找规律”是让学生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 简单的排列规律。例4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达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 策略是,运用到数学的“转化”思想,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驶繁。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展示,继续进行“纠错”的良好习惯培养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执教者从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这个班级的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较强,表现欲也较强。根据本年龄段以及本班学生的特征,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自学合作探究环节,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个性,体会成功的喜悦。但也常常会粗心大意,会多出现抄错数、计错数的现象,因此 也要把“纠错”贯穿整节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画图、列表等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寻“平面端点连接线段”的规律。 2、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 3、继续“纠错”的习惯培养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经历并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入手寻找规律”的解题策略和思想,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进一步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规律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连接线段的规律:每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一条线段,所以前面有几个点,就会增加几条线段。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把 实际问题化数学问 题。 设计意图:巧设连线游戏,紧扣教材例题, 制造一个悬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 同时又为探究“化难为简”的数学方法埋 下伏笔。 1、确定策略,建立 模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讨 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 设计记录表帮助观察的方法。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现 数学“化难为简”的数学思想。 2、从简到繁,逐层 探究,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2个点开始 连线,逐步经历连线过程,体现 数学思考方法,同时增强学习数 学的自信心。(纠错培养) 3、总结规律,建立 数学模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 践、对比观察、小组合作的学 习方式,总结解决问题的规 律,并结合这一实际问题的解 决过程,概括出数学建模的基 本过程,以实现由简单到复杂 的升华。(纠错培养) 二、建立数学模型,注重“化难为简”的数学 思 想4、回顾反思,加深 认识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引导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形成策略过程的认识,从而也使学生加深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植树问题》 胜利街小学詹裂 教学目标: 1、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会灵活解决植树问题。 2、掌握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初步感悟“化归”的解题方法。 3、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一一对应,建立植树问题模型难点:建模,及“化归思想”的渗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自备画图用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模 1、图片:感知“间隔” 出示学校或广场树木、路灯、建筑等图片。 熟悉吗?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这些景物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师说出“间隔”,并板书。 2、站队:认识“一一对应” 树和树之间柱子和柱子之间路灯和路灯之间有间隔,咱们同学站队的时候有没有间隔?谁愿意到前面来站一站? 指3 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个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人,几个人几个间隔? 你发现了什么? 人比间隔多1 个。为什么呢?师引导:我们可以这样看:先不管这个同学,从前面看,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怎么样?有规律吗?这种现象在数学上叫做“一一对应” (板书)。前面都是一一对应,最后一个是人,人数比间隔数怎么样? 如果继续往后排,排到墙,没法站人了,几个人几个间隔?人与间隔怎么样?一一对应,相等了,是吗? 这节课我们就应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来研究一些新问题。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图) 指名读题。先猜一猜,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谁来说说? 指名说。师板书结果及算式。 2、找规律 猜测毕竟是猜测,究竟哪一个结果正确呢?还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咱们能不能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找一找这其中的规律,好吗? 小组活动,师提示:“请大家用一一对应的眼光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了解学生理解及表达情况,个别指导,提示“一一对应”。 3、展示交流,总结规律 哪个小组是用小棒摆的?先上来说一说。生1:…… 师板书相关数据(棵数间隔数)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哪个小组用了画图的方法?上来跟大家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除了画图,摆小棒,还有用其它方法的吗? 通过各小组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多 1 ,师板书。 4、优化方法 在刚才找规律的过程中,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同学研究了几根小棒,有的同学画了图.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捷?为什么?如果画图的话,怎样画更简捷? 以后我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也可以像今天这样,把大的变成小的,把多的变成少的,从简单的例子入手进行研究,这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学习方法.你学会了吗? 5、验证规律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不是正确呢?一起来验证一下.示图:用一条线段表示20 米长的路,每隔5 米栽一棵,一共分了四段,栽了几棵树呢?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多这一棵?演示一一对应。 6、应用规律 这个规律能不能用到100 米的小路上?哪个结果正确呢?谁来解释一下算式的含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备课 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小学数学优质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教案设计 【篇一: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36 页例3。 执教:津市市灵泉中心小学唐燕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乘法的分配律在本册书中所学的运算定律中,是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往往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时往往只注 重结论教学,而忽视了过程教学,对于学生只要求掌握并能运用乘 法分配律,而能否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不作要求。因此, 学生并未真正发现和理解这个运算定律,未能自觉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简便运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也没得到充分 的发展。 本课设计旨在其一:创设问题情境,质疑、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意识。本课设计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自主参和学习 意向,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和意识。 其二;培养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本课学习中,用启 发和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部分的初步感知,例3教学 中的数形结合,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全 体全过程参和,发现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把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变为学生会学知识,教给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理 解数学规律的能力。 其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学习乘法分 配律时,往往能掌握和运用这个运算定律,但大多数学生很难用准 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因此,本课在各环节教学中注重指导

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在练习设计中,通过专项训练,突破这个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当 学生发现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用语言抽象、概括这个定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 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其使用。 教学难点: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我想带大家一起走进神秘 的数学王国,你们愿意吗?我先到口算殿看一看吧。 口算: 最后二题能不能很快算出结果来呢?其实我就能一眼看出它们的结果!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探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行口算训练的同时, 为学习新课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自主探索,合 作交流

特殊教育-培智班《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综合实践课) 教者:笑嘻嘻特校陈星 任教班级:启智四班(一年级) 教学内容:巩固复习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课型综合实践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操作活动中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能根据他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景中识别这些图形,感受这四种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物辨别、操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课堂是有趣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四种平面图形的区分及特征辨别。 重、难点突破方式: 1、通过看、找、认、画、拼等手段,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创设现实情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3、课前稳定情绪,多利用奖励措施吸引学生注意力,尽量将课件演示内容活动情境化(用操作活动来帮助理解课件内容)。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情境创设法、游戏法、代币法(奖励刺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图形纸制品若干、学具(数数棒)、奖励用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印一印(导入活动)

活动一:变魔术 在讲桌上一字排开四种物体共4个,用纸盒围在讲桌上,用盖印章的方法,在纸上用物体变出平面图形,展示给学生。 师:谁知道怎么变出来的谁想来印 一名学生上来变魔术,出示印好的图形,下面学生猜由什么物体印的,初步巩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也可分组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动手的过程) 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设计意图:此活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了一个由立体图形变出平面图形的魔术,导入新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说一说 (识记四种图形) 活动二:记记画画 教师出示纸制图形、实物,结合课件演示,让学生通过感观回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名称既特征,识记图形特征的同时带学生一起说话练习,并带学生书空,画一画每个图形。 三、辨一辨(区分四种图形) 活动三:折、剪,图形互变 教师演示课件,结合纸制图形,让学生来辨认图形,同时也变化形式,轮流让学生辩认,加强学生辨别四种图形的能力。 (变化形式:用课件演示,将正方形对角剪开和水平线剪开后,让学生辨认剪开后的图形,同时也可实物操作让学生辨认。) 四、找一找(熟悉四种图形) 活动四:找朋友 准备:教师边讲边用课件演示,并且先示范一次,让学生清楚活动操作程序后开始。 1、分发给学生图形纸片,让学生找到黑板上相对应的图形并粘贴上去。轮流让学生找朋友。 2、事先在墙上张贴好几种图形,并空缺一些,空出的部分让学生从盒子里的各个图形中挑出相对应的补到墙上! (设计目的:此活动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