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议论文阅读技巧讲义

初三议论文阅读技巧讲义

成都博识堂名校冲刺学校VIP 1对1人班初三年级专用资料

博识教育学科辅导讲义

授课对象初三学生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授课题目

课型使用教具

教学目标1、把握议论文阅读的论点;

2、明确论据;

3、理清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题目、文章概括、记叙顺序、句子分析、人物分析的答题技巧

教学流程及授课详案

* 教师寄语:学习的关键——重复

第五讲议论文阅读——

把握论点、明确论据、理清论证方法

知识清单

一、把握论点

1、概念: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可以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2、特征:(1)形式上: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2)内容上:具有判断性,能够明确地表现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观点、态度。

3、提出方式:

(1)有的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2)在文章开头就开头就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

(3)针对某种现象,稍加分析提出论点。

(4)引用某个故事,或通过比喻、对比等手法提出论点。

(5)归纳全文,末尾点题,提出论点。表总结性的词语: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到底

4、论点间的关系:

(1)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中心论点统帅个分论点;各分论点对中心论点进行补充和证明,都是为中心论点服务。

(2)分论点与分论点:可以是并列,或递进。

二、明确论据

1、概念:论据是作者来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是论点得以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体。

2、分类:(1)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名人事迹,史实及统计数据等。

(2)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谚语、格言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三、理清论证方法与思路

1、概念: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它是连接论点和论据的纽带。

2、论证方式: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3、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用列举的具体事例、现象、统计数据等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作用: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对论点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经过验证的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作用:引用了***的言论,是为了证明***,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文章更具权威性。

(3)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惊醒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

作用:***和***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读者更易接受。

(4)比喻论证: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生动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

作用:通过比喻论证了***的观点,将深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真题演练

(2012*哈尔滨)阅读下问,回答问题。

不动笔墨不读书

①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③“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其他关于读书的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近的如《书香信》、《耕堂读书记》——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

④“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大的帮助。他在读《水浒传》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水浒传》打开了一扇天窗。那些绛色的批文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还有朱熹批注的《大

学》、《诗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财富,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

⑤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它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

⑥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建造自己学业大厦的良方,它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书中的真谛,让书香飘得更远。 (选文有删改)

20.(2分)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1.(3分)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证的?

22.(2分)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论证方法。答案:

20.(2分)不动笔墨不读书

21.(3分)“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

22.(2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熟能生巧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1)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2)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因此跳出自我,并审

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3)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有人注意到身高 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那天地总共蹲了八十几次。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高姿态”,这种人其实最无实绩。反而是季羡林和林志玲这样的人,以谦和的姿态平等待人,更显高贵。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池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4)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普通的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帮助他们找到幸福与快乐。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

(5)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事万特皆有其闪光的一面。师法自然,小草的坚韧,大树的昂扬,细流的执著,大海的宽容……都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师法大师,圣贤的哲思,大儒的风范,永远是我们追随的目标;师法凡人,芸芸众生里有很多普通人更值得我们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爱心,几十年如一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学生……这些平民英雄在

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口的人性光辉,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向他人学习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更高境界。

(6)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

2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27.选文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8.选文(2)(3)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说明理由。(3分)

答:

29.选出最适合作选文(5)段道理论据的一项()。(2分)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沦语》)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

30.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和选文的观点,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应该怎样做。(3分)

答:

答案:

26.我们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3分)

27.举例论证(1分)列举清王朝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或以“天朝上国”自居),而日益落后于世界的事例(1分),从(反面)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观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2分),此题共计4分。

28.不能,(2)段阐释了不以自我为蝇心的意义(或“只有你不把自己当办报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1分)(3)段论述的是如何才能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或“不以自我为中心,要有谦和的姿态”)(1分),两段内容是闯进关系,所以不能互换位置(1分),(本题一结论海参崴有理由不得分),此题共计3分。

29.A(2分)

30.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惟一,能结合生活实际(1分),围绕本文论点或某个分论点来谈(1分),语言表达通顺(1分)。

示例:生活中,父母对我要求很严格,我非常地不理解,(1分);读了本文后,我懂得了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道理(1分);以后再与父母发生矛盾时,我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多替他们想想(1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