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夏简介

西夏简介

西夏简介
西夏简介

西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夏亦可指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下辖的西夏区。

西夏(1038年-1227年),又称邦泥定国(西夏文:)或白高大夏国(西夏文:)[注 1],是中国历史

上由党项族建立的一个征服王朝,主要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族、回鹘族与吐蕃族等民族在内的国家。因位于中国地区的西北部,史称西夏[3]。

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迁居陕北。因平乱有功被唐帝封为夏州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宋朝。夏州政权

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继迁不愿投降而再次立国,并且取得辽帝的册封。李继迁采取连辽抵宋的方式,陆续占领兰州与河西走廊

地区。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国。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大致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景

宗去世后,大权掌握在皇帝的太后与母党手中,史称母党专政时期。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北宋趁机多次伐夏。西

夏抵御成功并击溃宋军,但是横山的丧失让防线出现破洞。金朝崛起并灭辽、北宋后,西夏改臣服金朝,获得不少土地。两国建

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然而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后拆散金夏同盟,让西夏与金朝自相残杀。西夏内部也多次发生弑君、内乱之事,经济也因战争而趋于崩溃。

最后于1227年亡于蒙古[3]。

西夏属于番汉联合政治,以党项族为主导,汉族与其他族群为辅。制度由番汉两元政治逐渐变成一元化的汉法制度。西夏的皇权

备受贵族、母党与权臣等势力的挑战而动荡不安[4]。由于处于列强环视的河西走廊与河套地区,对外采取依附强者,攻击弱者、以

战求和的外交策略[5]。军事手段十分灵活,配合沙漠地形,采取有利则进,不利则退,诱敌设伏、断敌粮道的战术;并且有铁鹞子、

步跋子与泼喜等特殊兵种辅助[6]。经济方面以畜牧业与商业为主力,对外贸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响,垄断河西走廊与北宋的岁币为

西夏经济带来很大的帮助[7]。

西夏是一个佛教王国,兴建大量的佛塔与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然而也是崇尚儒学汉法的帝国,立国前积极汉化;虽然夏景

宗为了维护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项、吐蕃与回鹘文化,并且创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后,西夏已

经由番汉同行转为普遍汉化[4]。文学方面以诗歌和谚语为主。在艺术方面于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丰富的佛教壁画,具有“绿

壁画”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乐与舞蹈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8]。

历史

迁移与割据夏州

参见:党项及定难军

西夏由党项族所建立。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带有鲜卑的血统。唐朝时居住在四川松潘高原一带[9],是唐朝的羁糜州之一。当时分

有八部,以拓跋氏最为强盛。吐蕃于唐朝安史之乱后占领河西一带,并且压迫党项。唐高宗时期,党项首领拓跋赤辞在唐朝帮助

下迁移到陜北一带[注2],奠定党项兴起的根据地。881年占据宥州的平夏部拓跋思恭因平黄巢之乱有功,被唐僖宗封为夏州节度使,赐号定难军。协助收复长安后又封夏国公,赐姓李[10],领有夏银等地[注 3],夏州政权(正式称呼是夏州节度使或定难军)形成一个

割据陕北的籓镇。五代十国时,夏州政权避免介入中原各势力间的内斗,向五代与北汉称臣以巩固在陕北的势力。然而后唐时,

唐明宗意图将庭州节度使安重进与夏州节度使李彝超对调以并吞夏州政权。由于李彝超极力反对,最后成功击退安重进率领的后

唐军,在北宋初年时累积雄厚的实力[3][11]。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夏州政权首领李彝殷向北宋称臣,并且多次协助北宋对抗北汉。当北宋陆续平定南方各国后,

宋太宗开始将目光放在北方,有意削除夏州政权。此时李氏家族反对李继捧担任夏州节度使。982年宋太宗招李继捧与其族人迁

居开封,命亲宋的李克文继任之,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李继捧族弟李继迁不愿投降宋朝,率族人逃往地斤泽(今陕西横山县东北)抗宋。984年宋将尹宪、曹光实击破夏军。隔年李继迁由弱转强,攻破宋军后陆续收复银、夏等等夏州领地。990年被辽朝辽圣宗册封为夏国王,即被追尊的夏太祖。宋廷采取以夷制夷方式,派李继捧回任夏州,招抚李继迁任银州,并对此二人赐姓赵。

不久李继迁又叛,于996年击退宋将李继隆率领的五路大军。在巩固夏州领地后,一直努力西扩河西,最后于1002年第三次攻打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时成功攻下,改名西平府。宋朝至此无力围堵,于隔年承认李继迁领有夏州领地。李继迁陆续占领凉州(今甘肃威武县)等河西重镇,击退与宋朝联手的河西凉州吐蕃六谷部。两年后李继迁被六谷部首领潘罗支袭击而亡,其子李德

明继位,即被追尊的夏太宗[3][11]。

兴庆立国[编辑]

参见:宋夏战争

李德明继位后,因为国土快速膨胀,为了稳固国力以抵御四方敌国,有意与宋和谈;而北宋对外战事也由扩张转为和平,与辽朝

签署澶渊之盟后也希望西北也能稳定下来。最后双方于1006年双方签署景德和议。李德明为了维护自身独立,东和宋朝,北附辽朝,并让太子李元昊迎娶辽朝的兴平公主。对内方面,李德明定都兴州(今宁夏银川东南),采取保境安民、注重生产的策略。

并且请求北宋于保安军(今陕西丹县)设置榷场,听许两国贸易。此外积极西征河西,1028年派太子李元昊攻下甘州(今甘肃张

掖县),甘州回鹘首领夜落隔通顺自杀,降服吐蕃六谷部首领折逋游龙钵。而后又夺肃州,降服瓜州归义军的曹贤顺。至此夏州

政权国力大盛,为日后李元昊称帝立国建立稳固的基础。1032年李德明去世,其子李元昊继位[3][11]。

宋夏三大战役与辽夏三大战役。

西夏皇室陵墓。

李元昊继位后完成河西走廊的占领,并且积极准备脱离宋朝独立建国。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以北魏王室后裔自居[注 4]。采

杨守素的建议,以避父讳为由,改宋朝年号以建立自己的年号。随后建宫殿,下秃发令,恢复故俗,都兴庆府,设文武二班,立

军名,用兵制,创造西夏文,改定礼乐等。1038年李元昊称帝,即夏景宗,定都兴州并改称为兴庆府,国号大夏,至此西夏正式

立国。夏景宗霸气纵横,脱离对宋朝、辽朝的臣属关系。为了要独霸西方,他四处扩土,先后和宋辽开战,为西夏武力颠峰的时

候[11][5]。

夏景宗于隔年采取联辽抗宋的战略不断入侵宋边境,并且要求宋朝承认西夏独立。当时北宋在横山山脉一带建立不少堡垒[注 5],不

过东方重镇延州防御薄弱,守将范雍无能。1040年夏景宗发动三川口之战,率10万大军包围延州,于三川口袭击宋将刘平、石

元孙的援军,最后夏军因大雪而解围撤退。宋廷面对西夏大举入侵,派夏竦为正使、韩琦与范仲淹为副使经略西夏。当时宋军兵

多于西夏,但是不擅野战、补给也不易,主攻的韩琦与主守的范仲淹对此争执不断。1041年夏景宗发动大军包围宋朝西线的渭川、怀远一带,韩琦不听派范仲淹建议派大将任福率大军救援怀远,夏景宗引诱至埋伏地好水川口袭击,此即好水川之战。此后宋廷

转为防御,改派陈执中、夏竦经略,并且建立四路防线[注 6]。1042年西夏谋臣张元建议避开宋防线,绕道奇袭京兆府。同年夏景

宗于防线薄弱的泾原路发动定川寨之战,于定川寨包围歼灭宋军,目标长安,但另一路遇到原州景泰的阻击而罢。宋夏战争一直

到1044年才平息。双方签订庆历和议,宋朝承认西夏的割据地位,给予若干财物茶叶,封夏景帝为夏国主。西夏对宋称臣,但对

内依旧称帝,实际上仍然是独立的国家[11][5]。

西夏击败宋朝后,自称西朝,称辽朝为北朝。辽朝辽兴宗不满西夏壮大,意图再度压服之。1043年辽兴宗以国内西南部的党项叛

附西夏为由,于隔年冬率大军伐夏。西夏求和不成,采取坚壁清野方式击溃辽军。战后四年夏景宗去世之际,辽军又于1049年来犯。夏军极力抵抗,最后双方和谈而止[11][5]。

夏景宗建国西夏并推行中央集权,虽然巩固了帝权,但同时与贵族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他独行专制、日益骄淫并且贪好女色。后

宫之乱引来贵族卫慕氏的叛变(1034年)。又中种世衡的反间计而错杀野利旺荣与野利遇乞,并且迷恋迎娶野利遇乞的妻子没藏氏,生李谅祚。太子李宁明与夏景宗因废母(野利皇后)夺妻(没移皇后)之仇,被没藏氏的弟弟没藏讹庞教唆刺杀夏景宗。夏

景宗死后没藏讹庞杀太子,立两岁的李谅祚继位,即夏毅宗[11][5]。

母党专权[编辑]

参见:没藏皇后 (李元昊)、梁皇后 (西夏毅宗)及梁皇后 (西夏惠宗)

夏毅宗与夏惠宗时期时,夏廷对内进一步巩固统治,对外常与宋辽两国处于战争与议和的状态。夏毅宗继位时年幼,由其母没藏太后与没藏讹庞专政。当时辽朝辽兴宗再度攻打西夏,最后西夏向辽朝称臣。没藏太后荒淫好色,多次勾结外人,其中李守贵与吃多己多次争宠。最后李守贵杀太后与吃多己,事后也被没藏讹庞所杀。没藏讹庞又将其女许配夏毅宗以控制小皇帝。1059年夏毅宗参与政事,没藏讹庞密谋刺杀夏毅宗,后被夏帝诛杀全家。亲政后,夏毅宗娶协助他铲除没藏讹庞的梁氏,任用梁乙埋与景询等人。对内整治军队使地方军政分立,文武官员互相牵制,提倡汉文化与技术,废行蕃礼,改用汉仪,并于1063年改姓为李。对外方面,与宋重新划定边界,恢复榷场,贸易正常化。对吐蕃多次战事,占领河湟与青海一带,于1063年招抚西域城(今甘肃定西县)吐蕃首领禹藏花麻。夏毅宗的改革对以后各朝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于1066年与北宋作战时受箭伤,两年后去世,由其子7岁的李秉常即位,即夏惠宗[11][5]。

由于夏惠宗年幼,由其母梁太后掌握大权,形成了以梁太后与梁乙埋为首的母党专权。母党大力发展其势力,提倡番礼,重用都罗尾与罔萌讹,排挤夏景宗的弟弟嵬名浪遇等反对派。1080年,夏惠宗最后在皇族嵬名氏的协助下得以亲政。夏惠宗崇尚汉法,下令以汉礼藩仪,遭到梁太后为主的保守派极力反对。对此,夏惠宗想用大臣李清策的建议,将河南地区归还宋朝,以利用宋朝削弱外戚势力。不料机密泄漏,梁太后杀李清策,幽禁夏惠宗。梁太后此举引来皇党、仁多族的叛乱,连吐蕃禹藏花麻都向宋朝请求派兵攻打梁太后。此时宋朝正值宋神宗王安石变法而国力增强,并在1071年由王韶于熙河之战占领熙河路,对西夏右厢地区造成威胁。1081年宋神宗听从种谔建议,趁西夏内乱之际,以李宪为总指挥发动五路伐夏[注 7],目标兴庆府。梁太后采取坚壁清野策略,袭击粮道以粉碎五路宋军,宋军最后只夺下兰州。隔年年宋军采取碉堡战术,派徐禧兴建永乐城[注 8],步步压缩西夏在横山的军事空间。梁太后趁永乐城新建之初,率30万大军包围攻陷,宋军惨败,史称永乐城之战。西夏虽然多次击溃宋军,但与宋朝贸易中断使经济衰退,战事频繁又大耗国力,人民不满。梁太后与梁乙埋最后于1083年让夏惠宗复位,以平和矛盾,然而夏惠

宗依旧没有掌握实权。梁乙埋去世后,政权转由其子梁乞逋掌握。1086年夏惠宗在忧愤之下去世,由3岁儿子李乾顺即位,即夏

崇宗[11][5]。

此时西夏政权又落入小梁太后及梁乞逋手中。宋朝宋哲宗时期,知渭州章楶建议对西夏采取经济制裁与碉堡作战,其后为了实践

这套战术,他在公元1096年于西边的渭川修建平夏城与灵平砦,并且多次击退夏军。隔年宋军攻入东边的洪州、盐州。1098年

小梁太后偕同夏崇宗猛攻平夏城而败,大将嵬名阿埋与妹勒都逋均被擒,史称平夏城之战。宋军随后兴建西安州与天都寨,打通

泾原路与熙河路,秦州变成内地。宋朝控制横山地区后,西夏处境日益艰困。1099年在辽朝辽道宗的周旋下,宋夏再度和谈,西

夏向宋朝请罪而终。西夏在母党专权的十年里,梁乞逋依仗“梁氏一门二后”的威势,连连发动与北宋和辽朝的战争,使西夏蒙受严

重损失。他经常在朝廷上向众大臣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西夏连年出征,主要就是让宋朝屈服,只有这样才能使西夏获得和平。

环庆之战时,梁乞逋被小梁太后制止出征而怀恨在心。他意图叛变,但是事机败露。小梁太后命嵬名阿吴、仁多宗保与撒辰率兵

逮捕处死。小梁太后亲自专权后,为了加强对宋朝战事,多次向辽朝请求援军被拒。辽廷对小梁太后极度反感,认为辽夏战争是

由她引起,而小梁太后因多次被拒也恶言相向。1099年夏崇宗亲政在即,但“梁氏专恣,不许主国事”。辽朝辽道宗派使至西夏,

用毒药毒死小梁太后。至此长期的太后专政终止,西夏皇帝得以亲政[5]。

外和内忧[编辑]

参见:金夏同盟及任得敬分国

1099年夏崇宗亲政后采取依附辽朝,与北宋修和的策略,逐年减少战争。对内推广汉文化,注重经济,使得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

发展。宋朝宋徽宗时期,宋廷执行“绍盛开边”政策。1114年童贯经略西夏,率领六路宋军(包含永兴、秦凤两路)伐夏。虽然西

夏多次击败刘法、刘仲武与种师道等宋将,但宋军也攻陷不少堡垒。最后西夏紧急向辽朝请求周旋,到1119年宋军才率军而退,

夏崇宗再度向宋朝表示臣服。此时西夏国势不如以往,而北宋也濒临崩溃边缘[11][5]。

1115年金朝兴起,三国鼎立的局面被破坏,辽朝、北宋先后被灭,西夏经济被金朝掌控。1123年退往漠北的辽朝辽天祚帝有意

逃往西夏,金朝将领完颜宗望劝诱夏崇宗捕捉辽帝,许以下寨以北、阴山以南的辽地,并以进攻西夏为胁。夏崇宗答应条件,转

而连金灭辽,从此西夏归服金朝。1125年辽朝亡后,金朝约西夏夹攻北宋,并且给予宋地为诱饵。西夏占领天德军、云内等地后,1126年又被金朝强占,并且被强索河东八馆之地。金朝为了补偿西夏,同意占领陕西后将横山地区归还,但又违约。这些都让金

夏关系处于不信任的状态。然而西夏与南宋隔绝,又让西夏只能依赖金朝的经济。这些都使得西夏对金朝维持松弛的和平,最多

只有小规模的战事。1141年金朝同意设置榷场,一度开放铁禁。但是金世宗时不愿以纺织品换取西夏的奢侈品,采取贸易紧缩的

方式,到十年后才恢复正常贸易。夏崇宗于1139年去世后由其子李仁孝继位,即夏仁宗[12]。

夏仁宗时期是西夏的文化思想的发展到达高峰,对金朝大致上处于和平状态。但是他重文轻武、务虚废实的方式,使西夏军力逐

步走向衰落。宋朝降将任得敬才智均佳,陆续平定1140年夏将萧合达叛变与隔年的山讹首领慕洧、慕濬投奔金朝之乱,备受夏仁

宗重用。1143年发生大饑荒和地震,民不聊生,哆讹等人于威州、静州与定州发动民变,夏仁宗又派任得敬平定。任得敬因被重用而野心膨胀,受晋王李察哥推荐入京。1156年李察哥去世后掌握政权,扩大私有势力。1160年被封为楚王,出入等同皇帝。任得敬有意篡位,他以灵州为都城,1170年又迫夏仁宗给予灵州、西夏西南等领地。然而屡次不受金廷支持,任得敬与其弟仁得聪等人阴谋叛乱。夏仁宗在金朝的支持下成功扑灭任党,这个掌握政权二十年的权臣终于被拔除。夏仁宗于1143年的民变后,为了促进经济稳定而推行改革。他改良地租和赋税制度;发展教育,实行科举;推崇儒术,以科举取仕,这些措施对抑制世家大族有一定的作用;改革礼乐和法律。到天盛年间出现了盛世。1193年夏仁宗去世,子李纯佑立,即夏桓宗[12]。

夏桓宗基本上依循夏仁宗的国策,对内安国养民,推行汉法儒学,对外与金朝和好。但是,此时西夏过于安逸,军力大大衰减。不久,北方的大蒙古国兴起,打破金宋与西夏三国鼎立的地位。夏仁宗的弟弟越王李仁友在挫败任得敬之乱有功,去世后其子李安全上表请求表彰其父功勋与承袭王位。然而夏桓宗不但不同意,还降其为镇夷郡王。李安全不满,遂萌篡夺帝位之心。1206年与夏桓宗之母罗太后联合废夏桓宗,自立为帝,即夏襄宗。不久,夏桓宗去世[12]。

蒙古入侵与亡国[编辑]

参见:蒙夏战争

蒙古灭西夏路线图。

漠北的克烈部与西夏十分友好,然而后来蒙古部在铁木真的领导下兼并不少部落。1203年克烈部被铁木真并吞,其领袖王汗之子桑昆逃奔西夏。两年后,铁木真率军入侵西夏,掠夺西夏边界城市而去。夏桓宗为击退外患,改兴庆府名为中兴府,取夏国中兴之意,实际上西夏反而垄罩在蒙古的威胁之下。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即成吉思汗,后被尊称元太祖。成吉思汗为了要攻灭敌国金朝,势必要切断金夏联盟,所以西夏成为他的目标之一。隔年夏襄宗夺位不久,成吉思汗率大军攻破西夏要塞斡罗孩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境),因各路夏军奋力抵抗而击退之。1209年蒙古降服高昌回鹘,河西地区也暴露在蒙古威胁之下。蒙古第三次征夏即自河西入侵,出黑水城,围攻斡罗孩关口。夏襄宗派其子李承祯率军抵抗失败,夏将高逸被俘而死。蒙军又攻陷西壁讹答守备的斡罗孩城,直逼中兴府的最后防线克夷门。夏将嵬名令公率军伏击蒙军,最后仍被蒙军击溃。中兴府被蒙军围困,夏襄宗派使向金朝金帝完颜永济求救,但是金帝拒绝,还以邻国遭攻打为乐而坐视不救。最后夏襄宗纳女请和,贡献大量物资,并且附蒙伐金[12][13]。

夏襄宗附蒙伐金后,对金朝进行长达十余年的战争,使双方损失很大。国内方面,西夏百姓十分贫困,经济生产受到破坏,军队衰弱,政治腐败。夏襄宗本身也沉湎于酒色之中,整日不理朝政。1211年齐王李遵顼发动宫庭政变,废夏襄宗自立为帝,即夏神宗,史书称为状元皇帝[14]。夏神宗不顾国内大臣反对,仍然坚持附蒙抗金,金宣宗也多次反击之。此时西夏国内社会经济凋蔽,民变不断。1216年因为西夏不肯帮助成吉思汗西征,次年成吉思汗率军第四次进攻西夏。夏神宗以太子李德旺守中兴府,自己逃

至西京灵州。最后李德旺派使向蒙古和谈才终战。1223年由于夏神宗不愿做亡国之君,便让位给太子李德旺,即夏献宗。此时夏

廷已经认清蒙古将会灭亡西夏,夏献宗决定采取联金抗蒙的策略,趁成吉思汗西征时派使联合漠北诸部落抗蒙,以便巩固西夏北疆。当时总管汉地的蒙将孛鲁(木华黎之子)察觉西夏的意图,于1224年率军从东面攻入西夏,攻陷银州,夏将塔海被俘。隔年

成吉思汗得胜返国,同时率军攻打沙洲。最后夏献宗同意蒙军条件投降,蒙古撤军[12][13]。

1226年成吉思汗以夏献宗没有履约为由,兵分东西向西夏夹攻,此即蒙古灭西夏之战。成吉思汗率主力部队至兀剌孩城(今内蒙

古乌拉特中后旗西)西进攻陷黑水城,又迂回进军贺兰山(今宁夏银川西北),击溃夏将阿沙敢不,最后屯军浑垂山(今甘肃酒

泉北)。西路军由阿答赤率领,与忽都铁穆儿、西夏降将昔里铃部、察罕等人借道西州回鹘,陆续攻陷沙州、肃州与甘州。但在

围攻甘州时遭到守将和典也怯律顽强抵抗,最后成吉思汗亲自攻陷,并且降服凉州守将斡扎篑投降。至此河西走廊全数沦陷。夏

献宗忧患而死,由其侄南平王李睍继位,即夏末帝[12][13]。同年八月,成吉思汗率军穿越沙陀,进军黄河九渡,攻占应理(今宁夏

中卫)。而后分兵攻陷夏州,主力包围灵州。夏末帝派嵬名令公率军救援,双方于冻结的黄河决战。而后嵬名令公与守将废太子

李德任会合,最后城陷被杀。蒙军包围中兴府,并且分兵南下攻陷积石州(今青海循化)、西宁(今青海西宁)等西夏领地,并

驻夏六盘山。西夏只剩中兴府,1227年夏末帝在中兴府被围半年后投降蒙古,西夏亡。成吉思汗此时已病死六盘山,但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拖雷按照成吉思汗遗嘱杀李睍。蒙军攻陷中兴府后展开屠杀,宫室、陵园付之一炬,后经察罕劝谏而止,但城中

人口已经不多[11][13][15]。

疆域与行政区划[编辑]

主条目:西夏行政区划

西夏疆域变迁与主要城镇分布图。

1038年西夏立国时,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占地两万余里。西夏东北与辽朝西京道相邻,东面与东南面与宋朝为邻。金朝灭辽宋后,西夏的

东北、东与南都与金朝相邻。西夏南部和西部是吐蕃诸部、黄头回鹘与西州回鹘相邻。国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沙漠地形,水源以黄

河与山上雪水形成的地下水为主。首都兴庆府所在的银川平原,西有贺兰山作屏障,东有黄河灌溉,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称”[16]。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王朝,党项族原本定居四川松潘高原一带。唐高宗时期受吐蕃压迫,最后在唐廷协助下迁移到河套陜北一带,分为平夏部与东山部,至此建立西夏的龙兴之地。881年因平夏部拓跋思恭平黄巢之乱有功,被封为夏州节度使,至此正式领有

银州(今陕西米脂县)、夏州(今陕西横山县)、绥州(今陕西绥德县)、宥州(今陕西静边县)与静州(今陕西米脂县西)等

五州之地。宋朝时,宋太宗并吞夏州节度使之地。然而李继迁不愿意投降,率部四处攻击,最后收复五州之地。攻下灵州后,将势力扩展到黄河河套地区与河西走廊。夏景宗继位后持续巩固河西走廊,并且开国称帝,疆域扩大到二十个州。而后夏景宗与宋朝征战于横山地区,并有意占领关中。夏景宗之后,西夏与北宋展开拉锯战,双方互相占领对方的堡垒城寨,并且扩大到河煌青海地区。夏崇宗后期丧失横山地区,一度造成危机。金朝灭辽朝与北宋后,西夏陆续收复失地,并且占领黄河前套地区。然而其势力被金朝所局限,领土扩张不大。到夏仁宗时期大约有22个州,这是西夏版图最后稳固的状态[16]。

西夏行政区划大体上是州(府)县两级,一些重点州则设府。另分左右厢十二监军司,作为军管区。西夏在建国前只领有五州之地。占领河套地区与河西走廊后,在夏崇宗、夏仁宗时期达到22州:河南9州、河西9州,熙秦河外4州[17]。文献记载比较明确的有32州。州所辖县不多,有的就是堡垒和城镇,其规模比不上宋朝的州。其目的只是壮大声势,安置亲信以严密控制而已。升州为府的有河套的兴州(兴庆府、中兴府)、灵州(西平府)与河西走廊的凉州(西凉府)、甘州(宣化府)等。夏州、灵州与兴州相继是西夏立国前的都城,地位十分重要。凉州控管河西走廊与河套地区的枢纽,地理位置重要。甘州所设的宣化府,负责处理吐蕃、回鹘的事务。左右厢与十二监军司主要是夏景宗为了方便对军队的管理与调遣、布防而设置的。每一监军司都仿宋制立有军名,规定驻地[18]。

政治体制[编辑]

西夏皇室陵墓模型。

西夏政治是蕃汉联合政治,党项族为主要统治民族,并且联合汉族、吐蕃族、回鹘族共同统治。皇族注意与党项贵族的关系,以通婚与权力分享拢络,而母党“贵宠用事”。这些都使皇族与母党、党项贵族之间时常发生冲突。西夏在前期即有像辽朝那样的蕃汉官制,但是到中后期全面采用宋朝制度后,蕃官逐渐式微[4]。

西夏的国家体制和统治方式深受儒家政治文化影响。官制自1038年夏景宗立国后确立,大体上学自宋朝制度。官分文武两班,中书司、枢密司与三司(盐铁部、度支部与户部)分别管理行政、军事与财政。御史台管监察、开封府管理首都地区的事务,其他还有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苑、磨勘司、文思院、番学与汉学等机构。隔年,夏景宗仿照宋朝制度设立总理庶务的尚书令,改宋朝二十四司为十六司,分理功、仓、户、兵、法、士六曹,使西夏官制和机构已颇具规模。到夏毅宗时又增设各部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及中书、学士等官。一来职官和机构愈分愈细,二来官制改革由扩充政治军事的官职转向扩充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官职[4][19]。

西夏王供养图。

蕃官是专由党项族担任的官职,有一说此为爵位制度。蕃官主要是为了保持党项贵族在政权中的主导地位,非党项族不能担任,

有宁令(大王)、谟宁令(天大王)、丁卢、丁弩、素斋、祖儒、吕则、枢铭等等官称。夏景宗增设番官后,还学习辽朝与吐蕃

的一些制度,如南北面官制。西夏的蕃官制度很杂乱,夏毅宗时又增设不少官职[注 9],至今仍不太清楚其官职功能,有一说蕃官只

是西夏文表示的汉官官名而已[20]。西夏文谚语也提到“衙门官员曾几何,要数弭药为最多”,表明党项族当官为数不少。随着西夏皇

帝越来越崇尚汉法,改蕃礼、用汉仪,蕃官系统逐渐式微。夏崇宗以后,蕃官就在也没出现在相关文献中[4][19]。

关于法律方面,因为西夏旧律有不明疑碍处,夏仁宗在“尚文重法”的主张下颁布《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又称《天盛律令》、《开

盛律令》。主要由北王兼中书令嵬名地暴与中书、枢密院宰辅要员及中兴府、殿前司、合门司等重要官员参与编写。该法典参考

了唐朝、宋朝的法典,并且结合本国的国情、民情和军情,使得更加切合实际。在某些方面(如畜牧业、军制、民俗,等等)更

具有本民族的特点[21]。

外交[编辑]

西夏地理处于四战之地,陆续要应付后唐、回鹘、吐蕃、宋朝、辽朝、金朝与蒙古的威胁与战争,所以外交是夏廷十分重视的环节。外交策略主要是联合或依附强者,并且攻击弱者、以战求和。这些策略使自己得以不断延续、发展。然而依附国过于强大,

最后难逃灭亡之命运[5]。

西夏早在夏州政权时期(定难军)就奉唐朝、五代诸国与北宋为宗主国,以维持自身势力。后来北宋并吞夏州政权,李继迁举兵

再起。此时他采取事奉辽朝、连辽抗宋的策略,多次击退宋军,并且扩张势力。并且于990年被辽朝辽圣宗册封为夏国王。到李

德明时,为了巩固新领地,对北宋和谈,于1006年签署景德和议。然而李德明依旧维持与辽朝的关系。除了应付辽、宋的战事外,为了称霸河西、先后攻灭甘州回鹘、沙洲归义军,对抗吐蕃六谷部、唃厮啰国等,与西州回鹘为邻[5]。

夏景宗时正式称帝建国,自称邦泥定国,称男不称臣,并且多次入侵宋朝边疆。宋仁宗不满西夏独立,派兵攻打之,至此宋夏战

争爆发。夏景宗在三大战役(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与定川寨之战)战胜宋朝后,双方于1044年签订庆历和约。宋朝给予“夏

国主”名号,西夏皇帝对宋朝称臣,但实际上西夏皇帝在国内仍以君王自称。宋朝给与金钱、茶叶等大量物资。西夏虽然击败北宋,但惹来辽朝不满,双方发生三次战争(贺兰山之战),最后以西夏称臣作收。而后北宋的宋神宗为了击败西夏,趁西夏内乱之际

发动五路伐夏与永乐城之战,最后都以西夏战胜作收。然而西夏国力渐衰,横山地区又被北宋占领,此后有赖辽朝周旋方能稳定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关系[5]。

金朝崛起后灭辽朝与北宋,西夏为了自保,放弃辽夏同盟,臣服于金朝。金朝包围西夏的东方与南方,掌握西夏的经济力,所以夏廷对金朝不敢轻举妄动,最多只有小规模的战事。蒙古崛起后,多次入侵西夏,破坏金夏同盟。夏襄宗与夏神宗改采取联蒙攻金的策略,多次与金朝发生战争,然而此为错误的方针。到夏献宗时才改连金抗蒙,但不久就在蒙夏战争中于1227年亡国。金史称西夏“立国二百余年,抗衡辽、金、宋三国,偭乡无常,视三国之势强弱以为异同焉。”[22][5]。

西夏对于回鹘、吐蕃等少数民族采取怀柔与招抚的方式,似乎比宋朝还要好。例如西使城(今甘肃定西西南)吐蕃首领禹藏花麻不愿降宋朝,又受到宋军王韶的攻掠。夏毅宗立即派兵支援,将宗女嫁给他。禹藏花麻遂把西使城及兰州献给西夏[5]。

1111年辽、北宋、西夏三国对峙图。

1141年金、南宋、西夏三国对峙图。

西夏与四周国家关系图。

军事制度[编辑]

出土于黑水城的西夏武士像。

军事制度是以党项部落兵制为基础,加入宋朝制度而改良。西夏是以战立国的国家,军队是赖以维生的基础。所以实行全民皆兵

的制度,平时生产,战时作战,军事与社会经济合为一。除了给予军官和正军很少的军事装备之外,其余作战一律自带粮食。最

小单位是“抄”,每抄由三人组成,主力一人,辅主一人,负担一人。枢密院是西夏最高的军事统御机构,下设诸司。指挥系统分别

是统军、行主、佐将、首领、佐首领、小首领。全国军队分成中央军与地方军等两个系统。军事布防以贺兰山、兴庆府与灵州为

三角防线,成为西夏作战的核心。当大敌逼近时,边防军迅速回京助守;边将吃紧时,主力军立即机动支援,军队调动十分灵活。作战时有利则进,不利则退。由于地形以沙漠、山岳为主,所以夏军擅长诱敌设伏、断敌粮道、集中兵力作运动战,所以时常能

以少击多[6]。

中央军分为擒生军、卫戍军、侍卫军、泼喜、铁鹞子、撞令郎与步跋子等。擒生军人数约十万,主要任务是在作战中掳掠生口作

奴隶,相当辽军的“打草谷骑”,不担负决战任务。卫戍军人数约两万五千,部属在兴庆府周围地区,装备精良,所配置的副兵多达

七万,是夏军的主力部队。侍卫军又号“御园内六班直”,人数约五千,是由豪族子弟中选拔善于骑射者组成的一支卫戍部队,负责

保卫皇帝安全,分三番宿卫。泼喜约两百人,是西夏的炮兵,掌握火蔟黎的技术,又能抛射石弹。由于由骑兵施放,十分灵活[23]。铁鹞子约三百人,后扩充至万人,是西夏的重甲骑兵,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在平地作战具有威力,时常随皇帝出入作战[24]。撞

令郎,由俘获的健壮汉族士兵担任,作为战事的炮灰,减少西夏军人的损失。步跋子,西夏的步兵,擅长山区作战,由横山等山

间部落的丁壮组成。时常与铁鹞子联合突击敌军[6][25]。

地方军部分,夏景宗将全国军区分为左厢、右厢与十二监军司,共有左厢神勇军司驻银川弥陀洞(今陕西榆林市东)、祥祐军司

驻石州、嘉宁军司驻宥州、静塞军司驻韦州、西寿保泰军司驻柔狼山北(今甘肃平川)、卓啰和南军司驻兰州黄河北岸喀罗川

(今甘肃永登)、右厢朝顺军司驻贺兰山克夷门(今宁夏石嘴山区)、甘州甘肃军司驻甘州删丹县故地、瓜州西平军司驻瓜州、

黑水镇燕军司驻居延海黑水城(内蒙古额济纳旗)、白马强镇军司驻娄博贝(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黑山威福军司驻河

套(内蒙古五原县)[6]。全盛时期“诸军兵总计五十余万”,军兵种主要是骑兵和步兵两种。每一监军司都仿宋制立有军名,设有都

统军、副统军和监军司各一员,由皇帝任命贵族担任。下设指挥使、教练使及左右侍禁官等数十员,由党项人和汉人分任。[6]

人口[编辑]

西夏男供养人像

西夏女供养人像

由于没有专为记录西夏人口的史书,使得西夏人口的统计十分模糊,现今史学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然而西夏采取全民皆兵的制度,可以由兵力数量去类推人口量[26]。目前认为人口数的下限不低于三十万户,上限不超过两百万。据《宋史》记载,西夏具有五十万大军[27],中间相差十几万。今日一种论点为西夏军具有三十七万,并在《东都事略?西夏传》找到“曩宵有兵十五万八千五百人”的记载,认为此差距是指党项族的西夏军。另一种论点是将西夏地方军五十余万人加上中央军约十九万人,总共约七十万左右。由于西夏采取全民皆兵的制度,人口数推算是二百万至三百万左右[26]。然而还有一派论点认为此数据过于夸张,他们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与《隆平集》的记载,西夏兵力约在十五万至十八万,总户数约三十万左右[28][29]。关于西夏人口的深入研究,可详阅西夏开国人口考论[30]等。

关于西夏人口的变化,各家说法不同。根据《中国人口史》赵文林与谢淑君的版本推算,西夏人口峰值在1038年,243万人,后因西夏和辽朝、北宋陆续发生战争而不断减少,战争停止后又缓慢回升。1069年,西夏建国后的人口峰值,230万人,后又因为战争不断减少。最后在1131年至1210年年间,人口一直维持在120万左右[31]。而《中国人口发展史》葛剑雄的版本推算,西夏人口的峰值在夏景宗超过300万。1127年后,西夏人口一直未超过300万。根据《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吴松弟的版本推算,西夏人口的峰值在1100年夏崇宗时期,大约300万人。西夏人口密度低于北宋各路与唐朝各道的人口密度,然而比唐朝的陇右道高。这是因为西夏领土大多是由沙漠组成,适居范围不大,在加上西夏采取全民皆兵的制度,因连年战事不断,人口消耗不少[26]。

西夏是一个多民族的朝代,其主体民族是党项族、其他还有汉族、回鹘族与吐蕃族。西夏人大都身材修长高大,充分表现出党项羌人粗犷、剽悍、豪爽的民族性格。社会等级分明,以日常服饰礼仪区分。皇帝、文官与武官的服装均有规定标准,平民百姓只准穿青绿色衣服,贵贱等级分明。冠饰也是区分等级的依据之一,皇帝毡冠、皇后龙凤冠、命妇花杈冠,文官幞头、武官还有各种头冠样式[32]。

经济[编辑]

西夏的经济是以畜牧业为基础,主要以牛、羊、马和骆驼为大宗。农产品主要有大麦、稻、荜豆和青稞等物。药材和一部分手工制品也特别有名。西夏在冶炼、采盐制盐、砖瓦、陶瓷、纺织、造纸、印刷、酿造、金银木器制作等手工业生产也都具有一定的

规模和水平。庆历和议后,宋廷设置榷场,恢复双方贸易往来,西夏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迅速发展。夏崇宗与夏仁宗时期,

西夏经济大大的发展,四方的物品会集到首都兴庆,进入西夏经济最鼎盛的时期[7]。

农业与畜牧业[编辑]

安西榆林窟第3窟《千手千眼观世音像》内的《踏碓图》。

党项族是游牧民族,其农业较畜牧业晚发展,农牧并重是西夏社会经济的特色。李继迁时期陆续领有河套与河西走廊地区如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兴庆(今宁夏银川)、凉州(今甘肃武威)和瓜州(今甘肃安西)等地后,由于这些地区丰饶五谷,“地饶五谷,尤宜稻麦”。其中兴灵地区与横山地区为西夏粮食的主要产地[33],其产量还可以用来救济灾民[34],而横山地区的粮食时常提供

给伐宋夏军使用。西夏主要的农产品有大麦、稻、荜豆和青稞等物[35],当发生战乱或天灾时只能以大麦、荜豆、青麻子等物充饥,并且等待自灵夏所运来的粮食。药材中比较有名的有大黄、枸杞与甘草,皆是商人极力采购的重点商品之一。其他还有麝脐、羱

羚角、柴胡、苁蓉、红花和蜜蜡等[7]。党项族向汉族学习比较先进的耕种技术,已普遍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36]。西夏领地以沙漠居多,水源得来不易,所以十分重视水利设施。西夏古渠主要分布在兴州和灵州,其中以兴州的汉源渠和唐徕渠最有名。夏景宗时

兴修从今青铜峡至平罗的灌渠,世称“昊王渠”或“李王渠”[37]。在甘州、凉州一带,则利用祁连山雪水,疏浚河渠,引水灌田。在这

些水源中,又以甘州境内的黑水最为著名。横山地区则以无定河、白马川等等为水源。夏仁宗时期修订的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鼓励人民开垦荒地,并规定水利灌溉事宜[38]。

西夏的畜牧业十分发达[39],夏廷还设立群牧司以专属管理。牧区分布在横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区,重要的牧区有夏州(今陕西靖

边北白城子)、绥州(今绥德)、银州(今米脂西北)、盐州(今宁夏盐池北)与宥州(今陕西定边东)诸州,还有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和额济纳草原及河西走廊草原,都是兴盛的牧区。畜类主要以牛、羊、马和骆驼为大宗,其他还有驴、骡、猪等。马

匹可做军事与生产用途,并且是对外的重点商品与贡品,以“党项马”最有名。骆驼主要产于阿拉善和额济纳地区,是高原和沙漠地

区的重要运输工具。在西夏辞书《文海》中对牲畜的研究十分细致,有关喂养、疾病、生产与品种的区分都有详细的说明,表现

出西夏人对畜牧的经验十分丰富[40]。除畜牧业外,狩猎业也十分兴盛,主要有兔鹘、沙狐皮、犬、马等。其规模不小,例如对辽

朝的贡品中,即有沙狐皮一千张[41]。狩猎业在西夏中后期时仍然兴盛,受西夏大臣所重视[42],西夏军队也时常以狩猎为军事训练

或演习。

手工业[编辑]

西夏皇陵的釉陶形建筑装饰。

西夏手工业分官营民营两种,主要以官营为主。其生产目的主要是供西夏贵族使用,其次则是生产外销。手工业门比较齐全,夏

仁宗修订的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中即分类详细[43]。手工业以纺织、冶炼、金银、木器制作、采盐、酿造、陶瓷、建筑、砖瓦等为主,兵器制造也较为发达[44]。

西夏的青盐是宋夏边界人民最喜欢的商品,也是西夏重要的财源之一。主要产地有盐州(今宁夏盐池北)的乌池、白池、瓦池与

细项池,河西走廊和西安州(今宁夏海原西)的盐州与盐山,灵州(今宁夏吴忠市)的温泉池等等老井。所出产的青盐味甘价贱,比宋朝的河东解盐更具欢迎,另外西安州的碱隈川还产白盐、红盐,只是质量不如青盐。西夏青白盐除了供西夏人民食用外,主

要用于同宋朝、辽朝、金朝进行官方贸易,其中运往宋关中地区最多,并以此换回大批粮食。宋廷为此禁止西夏进口青盐,宋人

只能透过走私进口,谋取暴利[45]。

安西榆林窟第3窟《千手千眼观世音像》内的《锻铁图》。图中西夏人采用比较先进的竖式风箱。

西夏的毡毯是外销的名贵商品,其中以白骆驼毛制成的白毡于《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有“为世界最良之毡”的美称[7]。西夏矿产比较

丰富,所以其兵器制造业,如神臂弓、旋风炮以及劲弩不能射入的冷锻铠甲均为世人称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夏国剑”,锋利无比,贵重一时,当时就为宋人所珍视[7]。

西夏印刷业颇为发达,西夏人为了吸收汉族文化,并且维护自己的文化,用夏汉两种文字雕印书籍。为了发展印刷业,夏廷还设

置刻字司以专司出版,另外私人和学校也可能刻印书籍。刻书种类繁多,有佛经、汉学经典、文学诗书、音韵、卜筮咒文、医学

技术等等书籍,其中以佛经数量最多。如1189年夏仁宗就在大度民寺作大法会,散发蕃汉《观弥勒上升兜率天经》十万卷,汉

《金刚普贤行诵经》、《观音经》等五万卷[44]。

西夏本来没有瓷器,主要靠掠夺宋人来获得。庆历和议后,西夏自汉族学得制瓷技术。夏毅宗时期开始发展制瓷业,主要以兴庆

为生产中心。从考古出土的陶瓷看,西夏烧制的瓷器大多以白瓷碗、白瓷盘等等为主。其瓷器技术上比不上宋瓷,但朴实凝重,

形成独具一格的西夏瓷器[44]。

商业与货币[编辑]

西夏乾祐元宝、天庆元宝、皇建元宝与光定元宝货币。

由于西夏领有丝路商业要道河西走廊,再加上国内只盛产畜牧,对于粮食、茶叶与部分手工品的需求量大,所以对外贸易是西夏

经济的命脉之一,主要分为朝贡贸易、榷场贸易与窃市(私市)。西夏国内的城市商业十分繁荣,兴庆、凉州、甘州、黑水城都

十分兴盛[46]。商品以粮食、布、绢帛、牲畜、肉类为大宗[47]。西夏可以借由掌控河西走廊以管理西域与中原的贸易往来,与北宋、辽朝、金朝、西州回鹘及吐蕃诸部有频繁的商业贸易。由于西夏过度垄断河西走廊,使得部分西域商人改走柴达木盆地,经鄯州(今青海西宁)沿湟水而到达宋朝的秦州(今陕西天水),史称吐谷浑路[47]。

西夏对中原或北亚的宗主国采取朝贡贸易,时常以骆驼或牛羊等价换取粮食、茶叶或重要物资。西夏在宋夏战争获胜,于庆历和

议中,每年自宋朝获得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每年还在可以各种节日中获得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

西夏自李继迁叛宋附辽开始向辽朝贡,至辽天祚帝亡国,总计向辽朝贡24次。西夏也会以宋朝的茶叶与岁币换取回鹘、吐蕃的羊只,再转卖给宋、辽、金等国,从中牟取暴利。由于朝贡贸易时常因为战事而中断,并不是很稳定[47]。

比较大宗且稳定的贸易为榷场贸易,西夏与北宋、辽朝和金朝的边境地带设有共同使用的榷场进行和市,例如与宋朝制定的保安

军(今陕西志丹)、镇戎军(今宁夏固原)、麟州、延州等地的榷场;与辽朝在辽西京西北的天德府、云内和云中西北的银瓮口、过腰带与上石楞坡等地的榷场等。在榷市中,有固定的贸易场地和牙人评定货色等级,由双方官府派遣的监督、稽查人员共同管

理市场,征收税务。贸易内容以牲畜、毛织品、药材为大宗。而“官市”以外的商品种类不受此限[47]。金灭北宋后,由于南宋与西夏

隔绝,西夏对外贸易掌握在金朝手中,经济上不能不依赖于金朝。1141年金朝同意开放保安军、兰州、绥德、环州与东胜州的榷场。1172年金朝金世宗以保安军、兰州、绥德不产布为由关闭这些榷场,认为以纺织品换取西夏的奢侈品不划算。这使得双方关

系紧张,在夏仁宗末期战事不断,十年后才恢复正常贸易。最后比较大量且分散的是“窃市”(私市),也就是非正式市场与走私贸易,例如青盐贸易即采取走私方式换取宋朝的粮食[47]。

由于西夏商业的兴盛,作为流通的货币也十分重要:一类是本国铸造的西夏货币;另一类是从宋、金进口的货币。早在夏景宗时

期即铸造货币,各代皇帝除了夏献宗、夏末帝之外都有铸钱实例,夏仁宗还于1158年设立通济监铸钱。西夏钱币的铸造大都比较

精美,而且书法俊逸、流畅。目前面文为西夏文的钱币已经发现有五种,分别是“福圣宝钱”、“大安宝钱”、“贞观宝钱”、“乾祐宝钱”

以及“天庆宝钱”[47]。

文化[编辑]

西夏文化深受汉族河陇文化及吐蕃、回鹘文化的影响。并且积极吸收汉族文化与典章制度[48]。发展儒学[49],宏扬佛学,形成具儒

家典章制度的佛教王国[50]。西夏起初是游牧部落,佛教在1世纪东传凉州刺史部以后,于该区逐渐兴盛起来,在西夏建国后开始

创造自己独有的佛教艺术文化。内蒙古鄂托克旗的百眼窑石窟寺,是西夏佛教壁画艺术的宝库。在额济纳旗黑水城中发现的西夏

文佛经、释迦佛塔、彩塑观音像等,是荒漠的重大发现。另外西夏也大力发展敦煌莫高窟。1036年西夏攻灭归义军后,占领瓜州、沙州,领有莫高窟。从夏景宗到夏仁宗,西夏皇帝多次下令修改莫高窟,使其更加增添了几分光辉。当时莫高窟涂绿油漆,接受

中原文化与畏兀儿、吐鲁番风格[50]。此外,表现西夏文化的还有西夏文,又称蕃书。西夏设立蕃学和汉学,使西夏民族意识增强,百姓“通蕃汉字”,文化也增加了许多。值得一提,李元昊曾经颁布秃发令,命令全国男人三天内必须秃发,违者格杀勿论。西夏还

设立蕃学和太学。史家戴锡章《西夏记》曾言:“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

立养贤务、置博士弟子员。尊孔子为文宣帝,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4]。

思想与教育[编辑]

西夏儒学的发展是一种处在儒家影响下的官僚体制与政治文化,制度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从李继迁伊始至西夏末年,历代帝王莫

不学习与模仿汉制。例如李继迁时“潜设中官,尽异羌人之体,曲延儒士,渐行中国之风。”,李德明时“大辇方舆,卤薄仪卫,一

如中国制。”。西夏党项世代皇亲宗室,崇拜孔子,钦慕汉族文化[51]。除了崇儒尚文,还编写了一些融合和宣扬儒家学说的书籍,

如《圣立义海》、《三才杂字》、《德行记》、《新集慈孝传》、《新集锦合道理》、《德事要文》等[19]。其儒学经过夏景宗、

夏毅宗、夏惠宗与夏崇宗的提倡,到夏仁宗之时出现盛况。

夏景宗在建立官制的同时设立了蕃学和汉学,作为文化培养的摇篮[52]。以博学多才的野利仁荣主持蕃学以重视蕃学,并于各州蕃

学里设置教授,进行教学。西夏大致设立了五种学校:蕃学、国学、小学、宫学、太学。西夏建立学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人

才的需要,尊孔子为文宣帝。西夏在中后期还发展科举制度,夏崇宗后期开始设童子科实行科举考试,1147年夏仁宗策举人,立

唱名法,复设童子科。西夏后期基本以科举取士选拔官吏,不论蕃汉及宗室贵族由科举而进入仕途成为必然的途径[19]。

文学、史学与文字[编辑]

西夏书面青铜法令,用于发送书信时验证身分。

西夏崇尚汉文化,但汉文创作的文学作品传世不多,大多以诗歌和谚语为主。诗歌有宫廷诗、宗教劝善诗、启蒙诗、纪事诗与史

诗等几类。西夏诗歌有韵律,一般为对称结构,通常是五言或七言体,也有多言体,每一诗句的音节数目不同。比较有名的有颂

扬西夏文创制者野利仁荣的《大颂诗》。史诗性的作品《夏圣根赞歌》,内容多为民间传说,遣词造句带有浓重的民谣色彩[53]。

其中开首三句:“黑头石城漠水边,赤面父冢白河上,高弥药国在彼方”,被西夏学学者用来研究党项历史源起。另外还有赞美重建

太学的《新修太学歌》,具有宫廷诗的风格。夏崇宗重视文学,本人曾作《灵芝歌》与大臣王仁忠酬唱,传为佳话[54]。

西夏谚语对偶工整,结构严谨,字数多少不一,内容广泛地反映了西夏社会的各种面向、并涉及百姓生产、风俗与宗教等内容。

著名的西夏谚语集《新集锦合辞》,是由西夏人梁德养于1176年初编、1187年由王仁持补编,共有364条谚语[55]。其内容有“谚

语不熟不要说话”的记载,“千千诸人”、“万万民庶”都离不开谚语,凸显出谚语对西夏人民的重要性[54]。

西夏皇帝十分重视本国国史的编撰工作。斡道冲于李德明时期就掌管撰修西夏国史之职,其后代亦同。夏仁宗时设置翰林学士院,命王佥、焦景颜参照宋朝编修实录的办法纂修国史,负责修《李氏实录》。1225年南院宣徽使罗世昌罢官后,撰写《夏国世次》,可惜已失[56]。

西夏立国前夕,夏景宗为了建议属于本国的语言,派野利仁荣仿照汉字结构创建西夏文,于1036年颁行,又称“国书”或“蕃书”,

与周围王朝往来表奏、文书,都使用西夏文。文字构成多采用类似汉字六书构造,但笔画比汉字繁多[57]。西夏文学家骨勒茂才认

为西夏文和汉文的关系是“论末则殊,考本则同”。西夏文创制后,广泛运用在历史、法律、文学、医学著作,镌刻碑文,铸造钱币、符牌等也都使用西夏文。夏廷又设立蕃学,由野利仁荣主持,选派贵族官僚子弟翻译汉文典籍与佛教经典等。为了翻译汉夏文字,又有骨勒茂才于1190年所撰写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序言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内容相同。谓“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

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表明本书目的在于便于西夏人和汉人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是现今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要钥匙[54]。

宗教[编辑]

西夏人民大致上以佛教为主要信仰,在建国之前则是以自然崇拜为主[58]。党项族在唐朝四川松潘地区时,就以“天”为崇拜对象[59]。当党项族迁移到陕北之后,由自然崇拜发展到对鬼神的信仰[60]。在建国之后,仍然崇尚多神信仰,有山神、水神、龙神、树神、

土地诸神等自然神[61]。例如夏景宗曾“自诣西凉府祠神”。夏仁宗曾在甘州黑水河边立黑水桥碑,祭告诸神,祈求保护桥梁,平息水患。除了崇拜鬼神,党项族还崇尚巫术,并且备受重视。党项族称巫为“厮”,巫师被称为“厮乩”,是沟通人和鬼神间的桥梁,主要

负责驱鬼与占卜。在战争前实行占卜以问吉凶,于战争中经常施行“杀鬼招魂”的巫术[62]。

佛教是西夏的国教,建国前后六次向宋求赎佛经,宋朝赐以《大藏经》。夏景宗在立国后,便开始用西夏文翻译佛经。五十多年

内译出大小乘佛经820部,3579卷,满足人民对佛教的需求。除此之外,夏景宗等历代夏帝与太后也兴建许多佛教寺庙高台寺,

概括地分为兴庆府—贺兰山中心、甘州—凉州中心、敦煌—安西中心以及黑水城中心[63]。例如有名的承天寺是应夏毅宗母后没藏

太后要求而兴建,1093年更重修凉州感通塔及寺庙,隔年立“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夏崇宗时期更在甘州建筑卧佛寺。西夏朝廷

大力提倡佛教,提高僧人地位,使僧人不用纳税与负担杂役;犯罪也可减免罪刑;寺院环境也受朝廷保护。西夏后期受藏传佛教

影响的趋势日益增大,1159年吐蕃迦玛迦举系教派初祖都松钦巴建立粗布寺,夏仁宗派使入藏迎奉。都松钦巴派大弟子格西藏琐

布带经文到西夏兴庆府,被夏仁宗尊为上师,并参与翻译经文。西夏比元朝还要早设立帝师,提高藏传佛教的地位。除帝师外,

还有国师以及其它有高级职称的僧人,在推动西夏佛教发展方面起著核心和中坚的作用[64]。

除了佛教以外,西夏也包容其他宗教。西夏有流传道教,例如夏景宗之子宁明就是学习道家的辟谷术而死[65]。《文海》解释“仙”字

为“山中求道者”,“山中求长寿者”。在西夏晚期,在在沙州和甘州一带还有流传景教和伊斯兰教。例如《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敦

煌(唐古忒省)与甘州有部分景教和伊斯兰教徒[66][67]。

艺术[编辑]

西夏的艺术文化十分多元且丰富,在绘画、书法、雕刻、舞蹈与音乐都有成就。绘画方面,以佛教绘画流传至今,主要呈现在石

窟与寺庙壁画等,现今以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等最为丰富。早期学习北宋风格,后来受回鹘佛教与吐蕃藏传佛教的壁画艺术

的影响,最后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线条采用铁线与兰叶描为主,辅以折芦、莼菜条;敷彩大量使用石绿打底,使画面呈独具

风格的冷色调的“绿壁画”。绘画内容分别有佛教故事与说法、供养菩萨与人像以及洞窟装饰图案等,以《文殊变图》、《普贤变图》、《水月观音图》与《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最为有名。此外,也可在《千手千眼观世音像》内的《农耕图》、《踏碓图》、《酿酒图》与《锻铁图》中观察到西夏社会生产和生活内容。木刻版画方面,大多来自西夏文和汉文佛经中。在黑水城出土的大

量佛画中,有《文殊图》、《普贤图》、《胜三世明王曼荼罗图》等等。内容浓抹重彩,色调深沉。而版画《卖肉图》和《魔鬼

现世图》,描绘生动,反映出西夏绘画的深度[8]。

榆林窟第3窟《普贤变图》,图中普贤菩萨安详沈静,雍容华贵,白象四足蹬莲花,背景林木葱郁,气势雄浑。

书法在楷书多见于写经与碑文,篆书见于碑额与官印。夏仁宗时期的翰林学士刘志直,工于书法,他用黄羊尾毫制作之笔,为时

人所效法[8]。雕塑方面十分发达,有铸铜、石雕、砖雕、木雕、竹雕、泥塑与陶瓷等。其特点比例均衡,刀法细腻,十分写实。泥

塑以佛寺塑像为代表,多运用写实与艺术夸张手法,刻划现实生活的人物形象。例如夏崇宗时期修建的甘州大佛寺释迦牟尼涅槃像、敦煌莫高窟第491窟西夏供养天女彩塑等等。其他陶瓷艺术品也是刻工精细而生动[8]。

西夏在党项时期的乐器以琵琶、横吹,击缶为主,其中横吹即竹笛。后来接受中原音乐的文化,李德明时采用宋制制乐而逐渐繁多。夏景宗建国后,革除唐宋缛节之音,“革乐之五音为一音”[68]。1148年,夏仁宗令乐官李元儒更定音律,赐名《鼎新律》。西

夏音乐十分丰富[69],且设有蕃汉乐人院,夏惠宗时曾招诱汉界娼妇、乐人加入乐院,戏曲如《刘知远诸宫调》等也已经传入西夏[8]。西夏时期的舞蹈在碑刻和石窟壁画中留有生动的形象,富含唐宋舞蹈与蒙古舞蹈的风格。如《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碑额两侧的

线刻舞伎,舞姿对称,裸身赤足,执巾佩璎,于豪放中又显出妩媚。榆林窟第3窟西夏壁画中的《乐舞图》,左右相对吸腿舞状,姿态雄健[8]。

科技[编辑]

西夏本身的科技比较薄弱,主要以吸收宋朝或金朝的技术为主,然而在武器锻炼方面有独到之处。在天文气象方面,主要是学习宋朝的天文与历法。西夏人设置司天监以观察天文,并列有分析、解释天文的“太史”“司天”和“占者”以分析天文。在骨勒茂才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天相》中有对天文星象的详细记载。例如将天空分为青龙(东)、白虎(西)、朱雀(南)、玄武(北)等方位,每个方位设有7个星宿。在气象方面也有详细的分析,例如风有和风、清风、金风、朔风、黑风、旋风;雨有膏雨、谷雨、时雨、丝雨;云有烟云、鹤云、拳云、罗云、同云,等等。历法方面,西夏至1004年材自北宋获得《仪天历》,这是西夏第一本历书。立国后,设“大恒历院”的机构掌管历法的编制和颁行。西夏历书采用番汉合璧历书与宋朝颁赐历书两类,其详细情形仍需研究[56]。

在医学方面,在党项时期,医学知识十分匮乏,百姓迷信鬼神,大多向神明求医[70]。在立国后,积极吸收宋朝的医学与药学,并且出版《治疗恶疮要论》等医学著作。并且设有“医人院”,在政府机构中属“中等司”。西夏人对病理的认知大多分成血脉不通[71]、传染[72]、“四大不和”(地、水、火、风)[73]等观点,其中四大不和是缘自藏传佛教的说法。由于西夏本身医学不如中原的朝代,所以一些疑难病症无法医治,只好求助于宋朝或金朝。例如夏仁宗时,权臣任得敬患病,久治不愈。所以夏仁宗派使者向金朝请求医疗支援[74]。夏桓宗时,其母患病,也派使至金朝求医[75]。这些都表示西夏医学不如中原的朝代[56]。

西夏武器制作十分精实,其中以夏国剑最有名,在宋朝被誉为“天下第一”[76]。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请晁补之为其作歌,内有“试人一缕立褫魄,戏客三招森动容”。而西夏铠甲被誉称为坚滑光莹,非劲弩可入,专给铁鹞子使用。其他有名的攻城武器有名叫“对垒”的战车、可以越壕沟而进;装在骆驼鞍上的“旋风炮”,可以发射大石弹;以及最厉害的“神臂弓”,可以射240步至300步,“能洞重扎”[77]。

帝王年表[编辑]

主条目:西夏君主列表和西夏皇帝世系图

西夏王陵导游词

西夏王陵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西夏王陵,很高兴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见到大家。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我呢,恰好就姓“无”,不过是口天吴,我叫吴娜,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大家叫我小吴就可以了。那么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这个被遗忘的王朝——西夏王朝的陵墓——西夏王陵吧。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9座帝王陵大气磅礴,253座陪葬墓错落有序,其规模与河南巩县之宋陵、首都明十三陵相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海内外游客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西夏陵袭用唐宋时代的昭穆葬法,由南向北按左昭右穆葬制摆列,父左子右形成东西两行。大家可以先看一下,陵区北端有一处三进院落的建筑遗址,为陵壁,东部边缘有砖瓦窑、石灰窑,为陵区窑房。在蒙古灭亡西夏的战争中,西夏陵地面建筑摧毁殆尽,残垣断壁和一座座金字塔般的夯土巨像,成为西夏陵的象征。而在西夏陵区最南端,相距最近的两座陵墓,是西夏国的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父亲李德明的嘉陵和其祖父李继迁的裕陵,俗称双子陵。 大家也都看到西夏王陵一带地势平坦,被山洪冲刷出的道道沟坎纵横交错。这些不太深也不很宽的山洪沟里,生长着北方特有的酸枣树,树冠不大,但厚实油亮的绿叶却十分浓密。它们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疏密相间地交织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里,网着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没有一条山洪沟从帝王陵园和陪葬墓园中穿过。西夏建陵近千年,贺兰山山洪爆发不计其数。但是,沿贺兰山一线,仅有西夏陵区这片土地没有遭受山洪袭击。原因何在?至今是“谜”。西夏陵园内最为高大醒目的建筑,是一座残高23米的夯土堆,状如窝头。仔细观察,其为八角,上有层层残瓦堆砌,多为五层。于是有学者认定,它在未破坏前是一座八角五层的实心密檐塔,“陵塔”之说便屡见报端。 但塔式建筑缘何立于陵园之内,其功能、作用如何?则少有人说得清楚。至于这座“陵塔”又为什么建在陵园的西北端,学术界的说法至少有四种,各执一端,拒理争辩了十多年不见分晓。 风雨西夏,党项悲歌。西夏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西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园中的一簇奇葩,西夏文字则是这簇奇葩中最为闪亮夺目的明珠,西夏陵残碑是蒙古军队破坏西夏陵的见证。从目前收集到的三千三百多块西夏残碑看,一处出土的残碑多则千百块,少则几块,除了仁孝寿陵残碑缀合出一块能读通的16字西夏篆文碑外,其余残碑没能拼集出一块完整的碑文来。还有陵区出土的八九座石像碑座,獠牙外露,怒目圆睁,双乳丰腴作跪状,有人说是碑座,有人说是祭床,至今没有定论,依然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可以说,游览西夏王陵,宛如进入一座迷宫,直惹得中外学者争说西夏叹兴衰,指点九陵论长短。 各位游客朋友们,我们的旅程马上就要结束了,小吴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常言道:“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君千里总有一别”,在此,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对我工作的支持,小吴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最后,我衷心的祝愿各位在以后日子里身体健康,事事顺心,生活美满,财源滚滚!谢谢大家!篇二:宁夏银川主要景点导游词(完整版) 1、车上欢迎词 大家好,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塞上江南”——宁夏,旅游观光 我是您的地接导游## 坐在咱们最前面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开车已经有多年驾驶经验。

精选宁夏西夏王陵导游词

( 宁夏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29748 精选宁夏西夏王陵导游词Selected tour guide words of Xixia mausoleum in Ningxia

精选宁夏西夏王陵导游词 精选5篇宁夏西夏王陵导游词(一) 西夏王陵就是西夏王朝历代皇帝的寝陵,虽然已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然而,外形虽毁,但骨架尚存,宏伟的规模,严谨的布局,残留的陵丘,仍可显示出西夏王朝特有的时代气息和风貌。 西夏陵区座落在贺兰山东麓,东西约五公里,南北约十公里,在5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着岗丘垄阜的自然起落,布列着9座帝王陵墓和200多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一座座黄色的陵台,高大得像一座座小山丘,在贺兰山下连绵展开,在阳光照映下,金光灿烂,十分壮观。西夏王陵区的规模同北京明代十三陵的规模相当,陵园地面建筑均有角楼,门阙、碑亭、外城、内城、献殿、塔状陵台等建筑单元组成,平面总体布局呈纵向长方形,按照中国传统的以南北中线为轴,力求左右对称的格式排列。西夏王陵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西夏建筑形式。 西夏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西夏皇家陵园为背景,真实形象地提示了西夏王国的兴衰历史。博物馆占地5300平方米,仿西夏建筑造型,风格别致,既有现代建筑之气势,又与陵区遗址相呼应,形成了浓郁的民族建筑风格。博物馆内精选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西夏文物671件,专著、论文、杂志文章413册(篇)。里

面可以看到雕龙石柱、石马、琉璃鸱吻、西夏碑文、石雕人像座、佛经、佛画、西夏瓷器、官印等;特别是重达188公斤的鎏金铜牛,更是西夏文物中的瑰宝;还有以6:1的比例复制了维修前的西夏古塔;在二楼有精选临摹的8幅西夏壁画,展现了西夏石窟艺术的精华,让人们领略西夏王国昔日的辉和灿烂。诸多的历史之谜,独特的民族文化,定会勾起您的无限遐想。 精选5篇宁夏西夏王陵导游词(二) 西夏王陵坐落在贺兰山下一片偶绝的荒漠草本上,入进陵区,九座西夏帝王陵园以及两百多座王公贵休的伴葬墓一目了然。这片专大雄浑的陵园修建遗迹没有仅被日原游客称为“东方金字塔”,而且给人留下许多难解的谜。 西夏王陵一带地势仄坦,被山洪冲刷出的叙叙沟坎纵横交错。这些没有太深也没有很严的山洪沟里,进展着北方特有的酸枣树,树冠没有大,但富薄油明的绿叶却非常浓密。它们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疏密相间地穿插在方圆53仄方千米的陵区里,网着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 令人感到神偶的是,纷歧条山洪沟从帝王陵园以及伴葬墓园中穿过。西夏修陵近千年,贺兰山山洪爆收没有计其数。但是,沿贺兰山一线,唯一西夏陵区这片土地不遭受山洪袭击。本因安在?至古是“谜”。西夏陵园内乱争最为高大醒目的修建,是一座馂余高23米的夯土堆,状如窝头。细口观察,其为八角,上有层层馂余瓦堆砌,多为五层。因而有学者认定,它在未破坏前是一座八角五层的实口密檐塔,“陵塔”之说便屡见报端。 但塔式修建缘何立于陵园之内乱争,其成效、做用若何?则少有人说得分明。至于这座“陵塔”又为甚么修在陵园的西南端,学术界的说法至少有四种,各执一端,拒理争论了十多年没有见分晓。

西夏王陵中的帝陵有多少座 主要的陵区分别在什么地方

西夏王陵中的帝陵有多少座主要的陵区分别在什么 地方 本文导读: 此外,九座帝陵现存碑亭遗址共16处,其中一号、二号陵各3座,三号陵2座,四号陵现只存1座西碑亭,五号陵3座,六号陵2座,七号陵2座。八号、九号陵除陵塔外,所有地面建筑均被夷平,故碑亭已不存。按照西夏陵区其他帝陵的陵园建筑规制、布局,估计八号、九号陵原来至少各有2座碑亭。九号陵西碑亭曾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某单位基建时出土了4件雕像石碑座。 陵区北部偏东,有一座规模较大的陵邑性质的建筑遗址。

遗址内广场、道路、院落、水井和房屋等遗迹都清晰可见,布局十分规范整齐,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四周筑有夯土城墙。城内分前、中、后三个部分,中部和后部的正中各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其他建筑多集中在城的前部和中部,并组成一座座封闭式庭院。遗址中发掘出大批色泽鲜艳的绿色琉璃板瓦、筒瓦、瓦当、滴水、脊兽、鸱吻和其他建筑装饰构件,如乳白色或青白色带有冰裂纹的小白瓷板瓦、侧边有黑色釉的牛郎合瓦、精雕细琢的石刻。 陵邑附近,西干渠西岸、昊王渠及其东西两侧的自然冈丘上,由北向南分布着一系列西夏窑址,绵延七八公里,计几十余处之多。其中有烧制方砖、长方砖、条砖、板筒瓦、瓦当、滴水、琉璃饰件等建材的砖瓦窑和石灰窑。据研究人员推测,该窑址为专门烧制西夏王陵建筑材料而建。 除此九大陵区外,另有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主李晛等独立陵区。 陵邑遗址 西夏陵陵邑遗址是一个平面布局呈长方形的建筑群体,座北朝南,方向南偏东20度。遗址中围墙、院落、殿堂等遗迹清晰可辩,其表面散布大量砖、瓦、瓦当、滴水、脊兽等建筑材料,以及碗、盘、瓶等瓷器碎片。 遗址最外围是一圈土筑墙垣,残高1米多,宽3米。南面正中间的位置有城门遗址,但已经在现代施工中被翻土掩

银川市西夏区中考语文试卷

银川市西夏区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及运用 (共6题;共12分) 1. (2分)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 踝骨huái惘然wǎng深黛dài隔膜mó B . 贵恙yàng装弶jiàng髀间bì恣睢suī C . 嫉妒jí愤懑mèn不朽qiǔ蟹壳ké D . 孺子rú草莽mǎng汲水jí治丧sāng 2. (2分) (2017八下·兰陵期中)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落第执拗翻来覆去千山万壑 B . 拖辞生疏郁郁寡欢家徒四壁 C . 广漠虐待城惶城恐海誓山盟 D . 尴尬琐事抑扬顿挫长嘘短叹 3. (2分) (2017八上·乌鲁木齐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提起北京奥运会,人们就会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我和你》。 B . 面对突出的办学成绩,学校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反而继往开来地再次扬帆起程。 C . 不法厂家制造假药造成的恶果实在是骇人听闻。 D . 李娜沉着应战、顽强拼搏,终于登上了法网公开冠军宝座,实现了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B . 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 .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网页的工作。 D . 从这一刻起,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5. (2分) (2016八下·团风期中) 选出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假若我们都能对那些给我们提供方便的人说声“谢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到自己的力量,我们这个社会还会不和谐吗?还会不温暖吗? B . “作为文明的传播者,我们的传媒界,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他顿了顿,接着说:“更应该清楚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C . 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 D . 不少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一味去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手机、服装……等来显示自己生活品质高人一等,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

7中国唯一的西夏文和汉文对照、保存最完整的西夏碑刻

中国唯一的西夏文和汉文对照、保存最完整的西夏碑刻:西夏碑 西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西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夏文字则是西夏文化中最为耀眼的明珠,放射出迷人的光彩。自清代以来,凉州先后出土、收集、保存了大量的西夏珍贵文物,其中有的保存完整,被视为国宝,闻名中外;有的为国内首次发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凉州大量西夏文物的出土及一些早期学术成果,为今天研究西夏文化、政治、经济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众多西夏文物中,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当属之最。 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俗称西夏碑。该碑原被封闭在城北隅清应寺(今钟鼓楼旁,毁于1927年大地震)一座砖砌的碑亭内,清嘉庆九年(1810),由武威著名学者张澍发现。此碑高2.5米,宽0.90米,两面刻文,一面刻西夏文,计28行,每行56字;一面刻汉字,计26行,每行70字。碑头为篆字题名西夏文碑额,两侧各有一线刻伎乐菩萨,作舞蹈状,上头刻云头宝盖。碑铭的中心思想是通过一些离奇的故事来宣扬佛法无边,并给统治者歌功颂德。在其叙述中,反映了西夏的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西夏国名、帝后尊号、纪年和官制等方面的情况及当时的民族关系、佛

教活动。此外,碑上的线刻伎乐菩萨、云头宝盖、卷草纹图案等,线条流畅,形象生动,是较好的西夏艺术品之一。 由于西夏文书资料遗存甚微,当时几乎无懂西夏文者,故无法识辨被称为“天书”。1908年我国发现西夏文字典《蕃汉合时掌中珠》(编于1190年)后,才逐步知道了西夏文的构造、文字和字意。我国近代著名文字学家、金石学家罗福成在1932年全文发表了西夏碑的汉文和西夏文以及西夏碑的译文。西夏碑是迄今全国唯一的西夏文和汉文对照、文字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西夏碑刻。西夏曾仿唐、宋翰林体制,建立“蕃字”、“汉字”二院,在国中将两种文字一道推行,并将前者尊为“国字”。西夏碑正面用西夏文,背面用汉文,实际上就是这种体制和国策的反映,对研究西夏的社会经济、民族关系、土地制度、阶级关系和西夏国名、帝后尊号、官制纪年以及当时凉州的佛教盛况等方面都是丰富而珍贵的资料,特别是近乎两千个西夏文字被中外学者称为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的活“字典”。 1961年,西夏碑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武威西夏博物馆。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文献古方还阳丹考述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文献古方还阳丹考述梁松涛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科技史研究所,河北保定 071002) 收稿日期:2012-03-25;修稿日期:2012-04-2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XTQ007) 作者简介:梁松涛(1972-),女,河南南阳人,河北大学副教授,博士。

(9)每次50至70丸。 (10)空腹,热酒中服。 本西夏文药方名曰还阳丹,主治遇冷腰疼,由14味药材组成。据此查检现存汉文医籍,名为还阳丹、返阳丹、回阳丹者和本西夏文药方相去甚远,兹举3则较类似的汉文医方如下:其一,《太平圣惠方》卷十一“治阴毒伤寒诸方”所载“回阳丹方”[2]: “治阴毒伤寒,面青,手足逆冷,心腹气胀,脉候沉细。宜服回阳丹方。 硫黄(半两,细研入),木香(半两),荜澄茄(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一分,炮裂剉),桂心(半两),干蝎(半两),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右件药,捣罗为末,炼蜜面糊和圆,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三十圆,频服,三服后,以热酒一盏投之,以衣覆取汗。”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伤寒阴毒”条亦载此“回阳丹”方[3]600,内容表述略有不同。 其二,《普济方》卷一百五十五“身体门”之“风湿腰疼”条所载“复春丸”[4]232: “复春丸,治腰脚风湿劳损,手足麻痹,筋骨疼痛,不能屈伸。治气血,驻颜色,补虚损,宜服之。 萆薢(四两),破故纸(炒),杜仲(炒,去丝),葫芦巴(炒),木通(各二两),骨碎补,虎骨(蒸炙),乳香(研),槟榔、没药、木香(各一两半),甜瓜子(三两,炒),牛膝(去芦,酒浸焙干),巴戟(各二两,去心),黑附子(一两,炮),胡桃仁(一百个,去皮另研极细)。 右为细末,与胡桃仁一处,再研极细,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五十丸,食前温酒送下。” 其三,《普济方》卷一百五十六“身体门”之“腰胯疼痛”条所载“木香丸”[4]257: “木香丸,治久冷,腰胯疼痛。 木香(三分),干姜(一两,炮裂剉),当归(一两,剉,微炒),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羌活(一两),桂心(一两),莨菪(三合水濯去浮者,水煮,令芽出,浸干,炒令黄黑色)。 右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 本西夏文药方与以上三方相比,虽然所载药同者有四至七味,主治病症亦较为类似,但药方仍迥然相异。观诸药方,应均为治疗腰疼之方,《圣济总录》卷八十五“腰痛门”之“腰痛统论”论曰:“腰痛有五:一阳气不足,足少阴气衰,令人腰痛;二风寒著腰,风痹腰痛;三肾虚劳役,伤肾腰痛;四坠堕伤腰;五寝卧湿地腰痛。凡此皆本于伤肾,盖肾主腰脚,肾伤则腰痛也。”[3]1481故西夏文药方所治腰痛应为阳气不足、著感风寒所致,组方所载诸药亦是围绕此病配伍。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药方所载各药:零香有祛风寒、辟秽浊之功效;硇砂为西夏之特产,西夏时期常做食盐的代替品,《本草图经》记载:“西土人用淹肉炙以当盐食之,无害,盖积习之久”[5]60,其入药有消积软坚、破瘀散结、化腐生肌之功效;木香行气止痛、祛风活血、温中和胃,香能通气,和合五脏,为调诸气要药;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桃仁,“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须用。又去血中之热。”[6]故其活血祛瘀、润燥滑肠;巴戟有补肾助阳、强筋壮骨、祛风除湿之效;蓬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为“治积聚诸气为最要之药,与荆三棱同用之,良。妇人药中亦多使”[5]223;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官桂温肾壮阳、温中祛寒、温经止痛;胡椒温中散寒,下气止痛,消痰解毒;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胡椒、官桂、附子同入药“有补火益元之妙”[7];茴香温肾散寒、和胃理气;吴茱萸温中理气、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京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常和蓬莪术作为药对入药方。诸药均为补益、散寒、助阳、理气之药。方中所谓“遇冷腰疼”即肾亏阳虚之症,故本方应为助阳回春、治疗腰痛之方。本西夏文药方所载药物和剂量之写法,药方炮制和服用方法等均与一般汉文医药传统类似,所以此方应本于某种已散佚的中原汉文医方。 · 5 9 · 梁松涛: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文献古方还阳丹考述 第2期

宁夏导游词西夏王陵导游词范文3篇_0386

2020 宁夏导游词西夏王陵导游词范文 3篇_0386 EDUCATION WORD

宁夏导游词西夏王陵导游词范文3篇_0386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西夏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西夏皇家陵园为背景,真实形象地提示了西夏王国的兴衰历史。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西夏王陵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西夏王陵坐落在贺兰山下一片奇绝的荒漠草原上,进入陵区,九座西夏帝王陵园和二百多座王公贵戚的陪葬墓一览无余。这片博大雄浑的陵园建筑遗迹不仅被日本游客称为“东方金字塔”,而且给人留下许多难解的谜。 西夏王陵一带地势平坦,被山洪冲刷出的道道沟坎纵横交错。这些不太深也不很宽的山洪沟里,生长着北方特有的酸枣树,树冠不大,但厚实油亮的绿叶却十分浓密。它们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疏密相间地交织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里,网着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没有一条山洪沟从帝王陵园和陪葬墓园

中穿过。西夏建陵近千年,贺兰山山洪爆发不计其数。但是,沿贺兰山一线,仅有西夏陵区这片土地没有遭受山洪袭击。原因何在?至今是“谜”。西夏陵园内最为高大醒目的建筑,是一座残高23米的夯土堆,状如窝头。仔细观察,其为八角,上有层层残瓦堆砌,多为五层。于是有学者认定,它在未破坏前是一座八角五层的实心密檐塔,“陵塔”之说便屡见报端。 但塔式建筑缘何立于陵园之内,其功能、作用若何?则少有人说得清楚。至于这座“陵塔”又为什么建在陵园的西北端,学术界的说法至少有四种,各执一端,拒理争辩了十多年不见分晓。 风雨西夏,党项悲歌。西夏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西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园中的一簇奇葩,西夏文字则是这簇奇葩中最为闪亮夺目的明珠西夏陵残碑是蒙古军队破坏西夏陵的见证。从目前收集到的三千三百多块西夏残碑看,一处出土的残碑多则千百块,少则几块,除了仁孝寿陵残碑缀合出一块能读通的16字西夏篆文碑额外,其余残碑没能拼集出一块完整的碑文来。还有陵区出土的八九座石像碑座,獠牙外露,怒目圆睁,双乳丰腴作跪状,有人说是碑座,有人说是祭床,至今没有定论,依然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可以说,游览西夏王陵,宛如进入一座迷宫,直惹得中外学者争说西夏叹兴衰,指点九陵论长短。

银川西夏区区情概要

西夏区区情概况 银川市西夏区地处银川平原西部、贺兰山东麓。东以包兰铁路为界,西至贺兰山中轴线,南邻永宁县,北接贺兰县。现辖两镇、6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6个行政村,48个居委会, 总人口约27万.总面积987.2平方公里。 西夏区地貌从西向东为贺兰山山地及洪水冲积平原和部分黄河冲积平原,辖区有耕地168700亩。平均海拔1100—1200米,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8.3—8.6℃,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间为3000小时左右。无霜期160天。 西夏区地下水资源丰富,电力资源充足。贺兰山蕴藏多种矿产,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硅石。磷矿、煤和贺兰石等,是能源矿产、化工原料和建筑材料的主要产地。 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36.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9.3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67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0元。 全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完成总产值76.9亿元。初步形成能源、化工、机电、建材四大支柱产业。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投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引进入区企业67家,注册资金11.5亿元。 2003年底,全区耕地168700亩,人均耕地约4.2亩,粮食总

产量达到12552吨。 2003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300万元。依托银川市首府城市完善的金融机构,可以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 现有各类非公经济单位9201个,从业人员3.88万人,非公有制企业注册资金16.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9亿元,缴纳税金9008万元,非公经济总量占西夏区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现有各类个体工商户8549户,从业人员1.44万人,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0.5亿元。 2003年累计吸收投资总额20.4亿元。 西夏区成立以来,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仅去年拆除临时建筑12.4平方米,配合银川市改造了四条城市主干道,完成“四园一广场”等城市景点工程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完成1800万元,硬化乡村道路3.1公里,建设小集镇排水主管道905米。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境内交通便利,是自治区、银川市的交通枢纽和窗口,银川火车站、联航机场和长途汽车西站设在本区,包兰铁路横贯其中,银新、银西专用线在此与其接轨,并连通辖区各大企业。全区城市程控电话入户率100%,农村为47%。 全区拥有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以及十几个社区文艺团体,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2所,在校学生7.37万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为99.4%。科研院所21家,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6万人,其中高级1485

西 夏 简 史

西夏简史 建立民族:党项 来源:《旧唐书》载:“党项羌……汉西羌之别种也。” 唐朝以前的发展:《旧唐书》载:“魏、晋之后,西墙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自周氏灭宕昌(tàn chāng)、邓至后,党项始强。” 民族特点:①兵力以骑兵为主。 ②十分重视复仇,在除掉仇人前,“必蓬头垢面跣足蔬食”③党项人尚武好利的特点,有助于对我们理解其对唐、宋、辽、金等政权或降或叛、反复无常的态度。 北周及隋朝时期:时归时叛,常有边患。 在唐朝时期的发展: 一、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党项多个部落相继归附唐朝。唐太宗在党项设臵四个州, 分别拜授各部首领为刺史。后来,唐朝在党项地区设臵了32个州,大约有34万党 项人处于唐朝统治之下; 二、唐高宗统治时期(650-683年),由于采取了姑息吐蕃的政策,使吐蕃势力不断壮大, 乃至最终吞并了所有党项人的领土; 三、从公元692年开始,有20万党项人内迁唐境,武则天朝廷不得不设臵朝州、吴州、 浮州、归州等十个州进行安顿; 四、在安史之乱期间(755-762年),党项人经常与吐蕃人勾结,时不时地进行反叛; 五、到了765年,吐蕃完全占据陇右(河西和甘肃东部),党项的威胁越来越大; 六、公元787年12月,唐朝禁止国内商人“以牛、马、器械与党项部落贸易。”; 七、公元799年,六州党项从石州(今山西吕梁)逃往河西。原因:不堪忍受唐朝永安 镇(今山西汾西)守将的骚扰。 八、到了唐文宗当政时期(827-840年),藩镇统领贪婪横行,导致党项部落困苦不堪。 为了报复,党项人在吐蕃的帮助下侵扰唐朝边境州县。 九、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唐军大败吐蕃军队。之后,吐蕃王朝又深陷内乱之中, 以至全面崩溃。于是,吐蕃原先占领的河西地区,又重新被党项人统治。 十、黄巢起义期间(875-884年),唐僖宗李俨年幼,宦官田令孜把持朝政。朝廷想倚重 党项人的力量平叛,于是任命党项平夏部拓跋思恭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州、绥州 (今陕西绥德)、银州(今陕西米脂县)节度使。 十一、公元882年,尽管拓跋思恭被黄巢击败,唐僖宗仍下诏晋升他的官职,“封夏国公,赐姓李。”;

西夏文字与汉文字的区别

西夏文字与汉文字的区别 宁夏新闻网史金波著 西夏境内,很早就有大量汉人居住,汉文已成为通行文字。西夏文创制前,党项族所建夏州政权和宋朝往来文书都使用汉文。元昊本人就通晓汉文。西夏创造文字时借鉴汉字笔画构造,而不袭用现成的汉字,尽量避免与汉字雷同,因而使所造出的西夏字无一与汉字相同。然而它无论在造字韵原则上、在文字的结构上,乃至于具体的文字笔画,字体形态、书写规则方面,都未能脱出汉字的影响,以致使人 乍一看到西夏字,便觉得好象是汉文。 西夏文作为党项族的民族文字一直延用到这个民族的消亡,中间没有另造其他文字,不象契丹。女真那样造出大字后又造小字,说明西夏文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生大的困难。这也可能是西夏语同汉语一样同属单音节词根语的缘故。在当时,这种语言用一个字表示一个音节的文字来记录是比较合适的。西夏字和汉字性质的相同和形式的相近,表明了它们之间的源流关系,作为两个民族的文字来看,也可以说是兄弟的关系。具体地说,它们之间有以下的共同特点: (一)两种文字同属表意文字体系。在表意文字中,它们在结构、笔画、形象上最为接近。它们都有了表音成分,所以也可以称为音意文字。意符和音符在形式上没有任何标志,其位置都不固定,都具有难认、难写、难记的特点。

(二)两种文字形体近似。西夏文也象汉字一样是方块形,“形体方整;类八分”。 它的基本笔画也有汉字的点、横,竖、擞、捺,拐、提等。 (三)有相似的文字构成方法。占西夏文总数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会意合成字、 音意合成字分别类似汉字的会意字和形声字。 (四)两种文字中的某肇形体在不同的部位上,都有笔画变通现象。这.是两 种方块字在创造或使用过程中,为了字形美观、易于书写而形成的共同现象。 (五)两种文字都有楷书,行书、草书、篆书。楷书多用于刻印和工整的抄写,行书、草书常用于手写,摹书则仅见于碑额和印章。楷书方正匀称,行书自由舒展,草书云龙变幻,篆书屈曲蜿转,都能和艺术融为一体。 (六)两种文字都受到当时统治阶级世界观的影响。记录党项薛自称的蕃字,皇帝的姓氏(嵬名)二字,构成成分都有“圣”字,以示其神圣、高贵。而记录其他民族称呼的字则往往以“虫”、“草”等字合成,以示轻蔑。过去个别汉字的构成也有这方面的情况。当然这种字在两种文字中都是个别现象。创造西夏文的时代,正是元昊强调本民族特点,与北宋王朝相抗衡,处处……

2019年精选的宁夏旅游景点导游词分享

2019年精选的宁夏旅游景点导游词 分享 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上游,全区土地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现辖银川、石嘴山两个地级市,银南、固原两个地区,吴忠、青铜峡、灵武3个县级市和6各辖区,15 各县。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仅供参考。 中卫高庙旅游景点导游词(一) 中卫高庙位于中卫县城北.建在接连城墙的高台上(包括高台下的保安寺)。经历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表现出宁夏古建筑的风貌。它与“大漠奇观”齐名,是中卫两大景观之一。 高庙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庙的砖雕牌坊上有一副对联:“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横批是:“无上法桥”。庙里供奉不仅有佛、菩萨,还有玉皇、圣母、文昌、关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济济一堂。zhlzw中华励誌网整理该*,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高庙前有保安寺,山门朝南,两侧建有厢房,正面为单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殿后为高庙,有24级台阶,拾级而上,经

牌坊、南天门、中楼,最后是高达三层的五岳、玉皇、圣母殿。这些主要建筑,都在一条中轴线上,气势雄伟。在高庙主体建筑的两侧,还有钟楼、鼓楼、文楼、武楼、灵官殿,地藏殿等配殿。在仅2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造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的殿宇。整个建筑群重楼叠阁,亭廊相连,翼角高翘,构成了迂回曲折的内外空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宁夏古建筑的精湛的艺术风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西夏王陵旅游景点导游词(二) 西夏王陵坐落在贺兰山下一片奇绝的荒漠草原上,进入陵区,九座西夏帝王陵园和二百多座王公贵戚的陪葬墓一览无余。这片博大雄浑的陵园建筑遗迹不仅被日本游客称为“东方金字塔”,而且给人留下许多难解的谜。 西夏王陵一带地势平坦,被山洪冲刷出的道道沟坎纵横交错。这些不太深也不很宽的山洪沟里,生长着北方特有的酸枣树,树冠不大,但厚实油亮的绿叶却十分浓密。它们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疏密相间地交织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里,网着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没有一条山洪沟从帝王陵园和陪葬墓园中穿过。西夏建陵近千年,贺兰山山洪爆发不计其数。但是,沿贺兰山一线,仅有西夏陵区这片土地没有遭受山洪袭击。原因

最新宁夏西夏王陵导游词5篇

最新宁夏西夏王陵导游词5篇 宁夏西夏王陵导游词5篇(一) 西夏王陵坐落在贺兰山下一片奇绝的荒漠草原上,进入陵区,九座西夏帝王陵园和二百多座王公贵戚的陪葬墓一览无余,这片博大雄浑的陵园建筑遗迹不仅被日本游客称为"东方金字塔",而且给人留下许多难解的谜。 西夏王陵一带地势平坦,被山洪冲刷出的道道沟坎纵横交错。这些不太深也不很宽的山洪沟里,生长着北方特有的酸枣树,树冠不大,但厚实油亮的绿叶却十分浓密。它们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疏密相间地交织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里,网着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没有一条山洪沟从帝王陵园和陪葬墓园中穿过。西夏建陵近千年,贺兰山山洪爆发不计其数。但是,沿贺兰山一线,仅有西夏陵区这片土地没有遭受山洪袭击。原因何在?至今是"谜"。西夏陵园内最为高大醒目的建筑,是一座残高23米的夯土堆,状如窝头。仔细观察,其为八角,上有层层残瓦堆砌,多为五层。于是有学者认定,它在未破坏前是一座八角五层的实心密檐塔,"陵塔"之说便屡见报端。

但塔式建筑缘何立于陵园之内,其功能、作用若何?则少有人说得清楚, 至于这座"陵塔"又为什么建在陵园的西北端,学术界的说法至少有四种,各执一端,拒理争辩了十多年不见分晓。 风雨西夏,党项悲歌。西夏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西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园中的一簇奇葩,西夏文字则是这簇奇葩中最为闪亮夺目的明珠西夏陵残碑是蒙古军队破坏西夏陵的见证。从目前收集到的三千三百多块西夏残碑看,一处出土的残碑多则千百块,少则几块,除了仁孝寿陵残碑缀合出一块能读通的16字西夏篆文碑额外,其余残碑没能拼集出一块完整的碑文来。还有陵区出土的八九座石像碑座,獠牙外露,怒目圆睁,双乳丰腴作跪状,有人说是碑座,有人说是祭床,至今没有定论,依然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可以说,游览西夏王陵,宛如进入一座迷宫,直惹得中外学者争说西夏叹兴衰,指点九陵论长短。 宁夏西夏王陵导游词5篇(二) 宁夏第一座以清代仿古建筑群为主体的小型园林――宁园,于1987年国庆节期间落成。

近百年来汉文西夏文献整理与研究成果述评

2005年5月宁夏社会科学N o.3.May,2005 第3期(总第130期)S ocial Sciences in Ningxia G en.N o.130近百年来汉文西夏文献整理与研究成果述评3 胡玉冰1,孔令升2 (1.宁夏大学中文系,宁夏银川 750021;2.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河北沧州 061001) 摘要:近百年来,学者对汉文西夏文献整理和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六类,即文献综述、专书或专题考证、专书整理、文献辑录、史料考辨、海外访书与书目编修。对汉文西夏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有重大 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丰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有助于西夏学研究的深入进行,有助于西夏学 研究水平的提高,使相关研究成果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西夏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西夏;汉文文献;整理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K246.3;G25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292(2005)03-0090-05 汉文西夏文献是中国古典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汉文西夏文献是指凡记述内容直接或间接与西夏相关的各种汉文文献都可称作汉文西夏文献;狭义的汉文西夏文献是指记述内容直接与西夏有关的各种汉文文献,包括记事涉及夏州地方政权史、夏国史及夏国与周边民族关系史的各种汉文文献。此类文献主要由宋、辽、金、元、明、清等6朝人撰写,多见存于史、子、集诸部文献中,内容涵盖了西夏国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宗教、语言文字、典章制度、民风民俗等方面。本论文主要述评以狭义的“汉文西夏文献”为整理和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 近代科学意义上的西夏文献研究始于20世纪初俄罗斯学者对黑水城文献的研究。中国学者罗振玉、罗福成、罗福苌、王静如等也对部分已公布的黑水城文献和国内新发现的西夏文献进行了研究,陈寅恪、王国维、周叔迦、向达等学者对西夏文献的研究也给予了关注,中国台湾地区及日本、英国、法国、美国、韩国、匈牙利等国家的部分学者也都陆续加入到西夏文献的研究队伍中来。随着西夏考古发现的层出不穷和绝大部分俄藏黑水城文献的陆续公布,西夏文献研究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但海内外学者重点关注的是对西夏国原始文献(以西夏文和汉文文献为主)的整理和研究,对史、子、集诸部中汉文西夏文献整理和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并不突出,成果数量也比较少。据我们统计,自20世纪30年代迄今,关于汉文西夏文献的研究论文数量不足80篇,专著只有一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只有少数是从文献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这与西夏学学科整体发展水平是很不相称的。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国内才开始有学者关注汉文西夏文献。最早对汉文西夏文献给以关注的学者是朱希祖先生,罗福苌、罗福颐、胡玉缙等先生随后也开始对这类文献进行整理或研究,他们的成果对研究西夏文献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此后罕有学者继续从事汉文西夏文献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学术的繁荣,学者逐渐加强了对汉文西夏文献的研究和整理力度。白滨、顾吉辰、李范文、聂鸿音、李蔚、汤开建等先生先后撰文,对西夏专书文献进行研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有些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有些结论仍值得商榷。韩荫晟、罗矛昆、龚世俊等先生致力于对传世汉文西夏文献的辑录和整理工作,取得的成果推动了西夏学的研究,但有些成果的学术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胡玉冰近年来也致力于对汉文西夏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在进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对此类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海外对汉文西夏文献关注的学者非常少,取得的成果也很有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俄罗斯学者克恰诺夫、日本学者冈崎精郎、台湾学者乔衍 等曾对汉文西夏文献作过研究,但 收稿日期:2004-11-12 作者简介:胡玉冰(1968-),男,回族,宁夏吴忠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献整理;孔令升(1968-),男,河北沧州人,沧州师专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古文献。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赞助项目《传统典籍中汉文西夏文献研究》,项目编号:04BT Q012. — — 9

西夏文

清朝著名西北史地学者张澍(介侯),于嘉庆甲子年(1804)在家乡武威养病。一日与友人共游清应寺。寺内有碑亭,前后砌砖,封闭已久。当地传闻,若启封则有风雹之灾。张澍求知心切,请和尚拆封,再三要求不得准允。最后张澍提出如有灾祸,愿意自己承担,才被允许。拆开碑亭前面所砌封砖后,见一高碑,上面所刻文字体形方整,乍一看,好象都能认识,细看则无一字可识。张澍认定碑后一定有文字,又令拆除后面封砖,果然见到碑的另一面刻有汉文,其中有建碑年款:“天佑民安五年岁次甲戍十五年戊子建”。“天佑民安”是西夏年号,张澍以此定碑前所刻不识文字为西夏国字。这通石碑就是有名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张澍的这一偶然发现不仅使这一重要文物重光于世,也使久已死亡的西夏文开始又为世人所知。可以说张澍是第一个明确识别出西夏文字的学者。他把这一重要发现记在《书西夏天佑民安碑后》一文中,于l837年收入《养素堂文集》卷十九中刊出。 稍后,清道光七年(1827)初尚龄所著《吉金所见录》一书中,引用清朝金石学家刘青园在武威发现的数瓮古钱中,除有不少西夏年号的汉文钱外,还有所谓“梵字钱”。他把梵字钱上得文字和《重修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碑阳文字对照后,知道所谓“梵宇钱”即为西夏文钱。 张澍和刘青园两位学者的发现,并未很快引起中外专家的注意。特别是西方学者,到十九世纪末才真正解决辨认西夏文的问题,而在此之前,英、法诸国学者竟为识别西夏文字打了二十多年的笔墨官司。 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所修建的居庸关云台门洞内,刻有六种文字,至十九世纪中期尚有—种不能识别。1870年英国人伟烈(A.Wylia)考定为“女真文字”。十二年后,法国学者德维利亚(Deveria)判定此种不识文字不是女真文,因为它与已知河南开封的女真文宴台碑不同,怀疑它可能是西夏文。又经过十三年,即1895年,他再次撰文论述这种文字为西夏文,但仍不敢决断。直至1898年他考证了《凉州碑》后,在《西夏国字研究》一文中,才确认这种文字就是西夏文。而这时上距张澍发现《凉州碑》已近一个世纪,距张澍所识公诸于世也已有六十多年了。 本世纪初,法国人毛里斯(M.G.Morlsse)发表了《西夏语言和文字的解读》一文,这是对得自我国的三卷泥金字西夏文《妙法莲华经》的研究成果。他识出了不少西夏字,并注意到西夏宾语在前、动词在后的语法顺序,指出西夏语和藏语语法有相似的现象,还找出了一些西夏语虚字。毛氏的研究进展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的,受到学术界的好评。然而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毛氏的成功大半得力于一位中国学者。原来此经的第一卷第一页不象其他页那样以绀纸书写,而是以白色纸抄写,在西夏字的右方已有工整秀丽的汉字注释。这样看来,在毛氏之前已有中国学者试通其文,由于此人的精心研究并获得成效,才使毛里斯有思考的锁钥,循此继进,取得更新的成果。此人是何许人呢?据中央民族学院贾敬颜先生考证,他就是清末涉猎过西夏文的鹤龄。西夏文成为死文字后,此人可推为第一个取得较大研究成果的人。 那么,西夏文字究竟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呢 西夏文字的创制者野利任荣 野利任荣是党项族中的著名学者,学识渊博,对中国文化典籍非常精通。是西夏王朝建立初期各种典章制度的参与者和谋划者,曾受元昊委托亲自主持创制了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字——西夏文。是元昊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元昊封他为谟宁令(天大王)。 舌战群臣提倡务实 在元昊继位之初,就准备废除父辈传下来的沿袭宋朝的繁琐的典章礼仪制度,而尽量突出党项民族意识和民族特色,但却遭到了一些大臣,尤其是前朝元老的激烈反对。在西夏国内施行何种建国方略上,存在着两种方针、两套方法的斗争。当时的大臣围绕这一问题形成两派截然不同的阵营,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种意见主张完全照搬唐宋的那一套,认为他们

宁夏导游词宁夏西夏王陵导游词_0917文档

2020 宁夏导游词宁夏西夏王陵导游词 _0917文档 EDUCATION WORD

宁夏导游词宁夏西夏王陵导游词_0917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欢迎大家来到西夏王陵!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坐落在贺兰山下一片奇绝的荒漠草原上,进入陵区,九座西夏帝王陵园和二百多座王公贵戚的陪葬墓一览无余。这片博大雄浑的陵园建筑遗迹不仅被日本游客称为“东方金字塔”,而且给人留下许多难解的谜。 西夏王陵一带地势平坦,被山洪冲刷出的道道沟坎纵横交错。这些不太深也不很宽的山洪沟里,生长着北方特有的酸枣树,树冠不大,但厚实油亮的绿叶却十分浓密。它们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疏密相间地交织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里,网着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没有一条山洪沟从帝王陵园和陪葬墓园

中穿过。西夏建陵近千年,贺兰山山洪爆发不计其数。但是,沿贺兰山一线,仅有西夏陵区这片土地没有遭受山洪袭击。原因何在?至今是“谜”。西夏陵园内最为高大醒目的建筑,是一座残高23米的夯土堆,状如窝头。仔细观察,其为八角,上有层层残瓦堆砌,多为五层。于是有学者认定,它在未破坏前是一座八角五层的实心密檐塔,“陵塔”之说便屡见报端。 但塔式建筑缘何立于陵园之内,其功能、作用若何?则少有人说得清楚。至于这座“陵塔”又为什么建在陵园的西北端,学术界的说法至少有四种,各执一端,拒理争辩了十多年不见分晓。 风雨西夏,党项悲歌。西夏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西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园中的一簇奇葩,西夏文字则是这簇奇葩中最为闪亮夺目的明珠西夏陵残碑是蒙古军队破坏西夏陵的见证。从目前收集到的三千三百多块西夏残碑看,一处出土的残碑多则千百块,少则几块,除了仁孝寿陵残碑缀合出一块能读通的16字西夏篆文碑额外,其余残碑没能拼集出一块完整的碑文来。还有陵区出土的八九座石像碑座,獠牙外露,怒目圆睁,双乳丰腴作跪状,有人说是碑座,有人说是祭床,至今没有定论,依然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可以说,游览西夏王陵,宛如进入一座迷宫,直惹得中外学者争说西夏叹兴衰,指点九陵论长短。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宁夏西夏博物馆

宁夏西夏博物馆 序厅 大家好,欢迎到西夏博物馆参观。我是××号讲解员,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解,希望我的讲解能使您更好的了解西夏历史和西夏王陵。如果对我的讲解有不清楚的地方,可随时提问,我将尽最大的能力为大家解答。 现在我们参观的这座西夏博物馆,是目前我国第一座以西夏陵园为背景,比较全面系统反映西夏历史的专题博物馆,它于98年9月23日正式落成开馆,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各类展厅9间,基本陈列由西夏历史、西夏王陵和西夏学术研究成果组成。这个陈列被国家文物局评为“99年度全国文物陈列展览十大精品”之一。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博物馆的序厅。 请大家注意看我们墙上的四幅图版,分别是全国、宁夏、银川主要文物景点分布图,及丝绸之路示意图,大家知道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保存文物最多的国家之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遍布祖国大地,宁夏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治区首府银川,曾是党项羌首领元昊建立的西夏国的都城。文物古迹丰富,最负盛名的是市区以西35公里处贺兰山脚下的西夏王陵。西夏王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夏博物馆就座落在陵园的

东侧。 序厅这座大型人像碑座雕塑,是我们根据西夏陵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石雕人像碑座放大10倍制作的。我们用西夏人民的艺术品作为博物馆的象征,就是要歌颂他们用劳动和智慧谱写的壮丽史篇,铭记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祖国优秀文化的丰功伟绩。有关石雕人像碑座我们在二楼见到实物后再向大家详细介绍。 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入疆域模型厅去了解西夏国的疆域。 疆域模型厅 这座西夏疆域沙盘模型长10米,宽6米,面积60平方米,以二十万分之一的比例制作,它是我国目前专题博物馆中最大的沙盘模型。 西夏自1038年元昊在兴庆府正式称帝建国,到1227年被蒙古军所灭,在历史上存在了190年。前期与北宋、?辽平分秋色,中后期与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居西北两百年”,其疆城“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最鼎盛时期面积达八十三万平方公里。包括今天宁夏、甘肃大部,内蒙古西南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等。西夏兴起时,我国西北地区就有回鹘和吐蕃等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此时他们都已开始衰落,无力向外扩张,故西夏得以“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 西夏境内有祁连山、贺兰山、狼山等山脉,其疆土的近三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