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植年限对寿光设施大棚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_高新昊_张英鹏_刘兆辉_江丽华_林海涛

种植年限对寿光设施大棚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_高新昊_张英鹏_刘兆辉_江丽华_林海涛

种植年限对寿光设施大棚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_高新昊_张英鹏_刘兆辉_江丽华_林海涛
种植年限对寿光设施大棚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_高新昊_张英鹏_刘兆辉_江丽华_林海涛

第35卷第5期 生 态 学 报 V ol.35, No.5 2015年3月 ACTA ECOLOGICA SINICA Mar.,2015

DOI: 10.5846/stxb201305070963

种植年限对寿光设施大棚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新昊1,张英鹏1,2,刘兆辉1,2,江丽华1,林海涛1,

石 璟1,刘 苹1,2,李 彦1,2,*

( 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济南 250100; 2. 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济南 250100 )

摘要:

化学性状以及随种植年限

1,2, LI Yan 1 , China 2

that it may produce high yield of vegetable and would be less affected by the seasons. In addition, it could improve the land-use efficiency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in the regions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but not enough arable land. Therefore, it could significantly raise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 and was extended quickly in northern China. In China, Shandong province is the major vegetable production region, accounting for nearly 50% in terms of greenhouse area. In recent years, the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greenhouse farming system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brought good economic revenue and social benefits in Shouguang, Shandong Province. Now, Shouguang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vegetable production bases of China and obtained the title “the village of Chinese vegetable”.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fertilization guidance, many problems has also arisen in vegetable production including excessive fertilization nutrient imbalance, and low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resulting in nutrient accumulation in soil,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vegetable quality, and serious deterioration of soil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基金项目: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项目(201109018); “泰山学者(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建设工程专项经费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nkyliyan@https://www.doczj.com/doc/20701450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7 14:46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207014501.html,/kcms/doi/10.5846/stxb201305070963.html

Thus, the greenhouses for years in some regions are no longer suitable for vegetable production. This situation had brought certain negative impact on the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vegetable quali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ng years on soi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greenhouse condition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of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microflora,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cultivating years and soil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bial quantity under the greenhouse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cultivating years, soil bulk density and pH valu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ile the soil porosit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oil salt content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soil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were kept rising. The amounts of total potassium, nitrate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in soils increased in the first years, and then followed by a gradual reduc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cultivating years, the number of bacteria tended to decrease after a rise in the first years; the number of actinomycetes remained relatively constant after a rapid rise in the first years; only the number of fungi had been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large input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lead to the soil acidification, nutrient imbalance, a decrease in micro-ecological balance, an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soil salt content and environmental risk in the greenhouse soils of different cultivating years. Thus, some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fertiliza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proposed and recommended to the vegetable producers to coordinate the balance between nutrient and energy of soil, improve soil quality and ensure the security of soi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greenhouse. Main strategies may include the alteration of the fertilization habit of farmers, reductions in the amoun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phosphorus fertilizers and some physiologically acid fertilizers, and properly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Key Words: cultivating years; greenhou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soil microorganism

土壤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和物质基础。植物吸收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来自土壤,因此土壤环境污染是农产品不安全的源头,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益,而且污染物能够通过食物链传递及生物的浓缩富集作用,影响畜禽产品品质,威胁人类健康[1]。从以往研究看,土壤物理和化学属性一直被用来作为表征土壤生产力、肥力和健康质量的指标,但传统的理化指标已难以满足对土壤质量研究的需要[2]。研究表明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性状的变化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3]。因此,评价土壤质量及生态环境安全时要综合考虑土壤物理、化学与生物的性状。

设施栽培是我国蔬菜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单产高、受季节影响小等优点,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也有效解决了人多地少地区的农业持续发展问题,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因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发展十分迅速[4]。随着设施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及栽培年限的延长,设施土壤环境出现许多新的特点,例如设施土壤环境高温、高湿、高蒸发量、无雨水淋洗、复种指数高、持续施肥且施肥量大等。

山东省是中国蔬菜主产区,常年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国10%以上,设施蔬菜面积占全国面积的近50%[5]。尤其寿光市更是全国的重要蔬菜生产基地,有“中国蔬菜之乡”之称[6]。近年来,寿光蔬菜生产发展迅速,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蔬菜生产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施肥指导,普遍存在盲目过量施肥、养分比例失调、肥效不高等问题,造成蔬菜大棚土壤养分富集、蔬菜品质下降现象日趋严重,部分种植年限较长的大棚已不能进行蔬菜生产[5,7-8],这种现状已对当地农业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及生态环

境安全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目前已有一些关于寿光设施蔬菜大棚生态环境恶化的报道:余海英等[7]研究表明山东寿光设施土壤耕层盐分离子在设施土壤剖面存在着明显的累积和向下迁移现象;曾希柏等[4]报道设施菜地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增加先降低而后升高,土壤全盐含量则表现出与pH值相反的变化趋势;雷宝坤等[9]报道寿光设施菜地出现土壤碳、氮含量的增加和C/N比下降,伴随着菜田土壤明显的酸化和盐渍化,同时也伴随着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富集。这些研究只集中在对寿光设施大棚土壤部分理化性状的研究,缺乏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系统研究。而唐海滨的研究[10]相对系统一些,但所涉及的大棚年限最高仅有12年,欠缺一定的说服力。

本研究拟以寿光市53个不同种植年限(1—25年)的设施蔬菜大棚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大棚土壤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从而为指导寿光地区蔬菜生产中土壤管理和肥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善设施大棚土壤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4 ℃左右,0℃以上积温4375.5 ℃,年平均降雨量约614 mm,无霜期195 d[11]。土壤类型为潮土,成土母质来自弥河冲积物,土壤质地较轻、沙性较强,洪积、冲积物堆积层深达百米以上,为农业生产创造了很好的土壤条件。

研究区域选取古城、孙家集、洛城、纪台、稻田、文家共6个寿光市具有代表性的乡镇,于2011年7—8月份在6个乡镇23个村中选取了共计53个农户的蔬菜大棚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区域位于东经118o39′40.9′′—118o56′57.4′′以及北纬36o57′46.5′′—36o57′23.1′′的坐标范围。调查区域是以设施蔬菜为典型种植模式,蔬菜种植分别以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连年轮作为主,施用肥料种类主要包括鸡粪、商品有机肥、复合肥以及冲施肥(注:发酵鸡粪、发酵猪粪、鹌鹑粪(鲜)、稻壳禽粪按每方0.3 t(折干重),干鸡粪、鹌鹑粪按每方0.8 t(折干重)计算。商品有机肥一律按N—P2O5—K2O=2—1—1的养分含量计算,含腐植酸类冲施肥料一律按N—P2O5—K2O=10—4—6的养分含量计算,不表明含量的复合肥一律按N—P2O5—K2O=15—15—15计算,氮磷钾施用量均以纯养分干基计),每种作物下一茬栽培模式相对一致。各个调查大棚的相关信息见表1:

取样的蔬菜大棚以种植年限为10 a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种植年限5 a和6 a。从施肥调查统计结果看,种植年限在10 a以下(含10 a)的大棚施肥量(以纯养分计)平均为8823.3 kg/hm2,而多年的种植棚(种植年限超过10 a)平均施肥量为5937.0 kg/hm2,施肥量比10 a以下的大棚平均施肥量下降了30%左右。而调查的53个大棚的平均施用肥料养分折纯N 3006.2 kg/hm2,P2O5 1592.2 kg/hm2和K2O 3036.4 kg/hm2。

表1 调查大棚的相关信息

Table1 Related information of investigated greenhouse

种植年限Cultivating

years

取样点数

Amounts of

samples

施氮量(N)N

fertilizer rate /

(kg/hm2)

施磷量(P2O5) P

fertilizer rate

/(kg/hm2)

施钾量(K2O) K

fertilizer rate

/(kg/hm2)

施肥总量

Amounts of

fertilizer/(kg/hm2)

占样本比重

Ratio to

samples/%

1 3 3593.7 1928.3 3776.

2 9298.2 5.66

2 3 3456.9 1863.9 3738.4 9059.2 5.66

3 5 3538.9 1978.8 3317.5 8835.2 9.43

4 2 3500.4 1352.9 4145.1 8998.4 3.77

5 6 3414.4 1807.6 3164.2 8386.2 11.32

6 5 4399.2 2103.8 4531.6 11034.6 9.43

比重瓶法测定比重,计算土壤孔隙度;105 ℃烘干法测定鲜土含水量。风干土以去二氧化碳水按2.5:1水土比溶解,搅拌1分钟,数显酸度计(PHS—2C)测定pH值;采用去离子水按土水比1:5提取,以180 次/min振荡5min,13000 r/min离心3 min,用电导仪(DDS—11A型)测定土壤电导率;土壤全盐含量采用重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外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定;土壤全氮采用开氏蒸馏法测定(FOSS Kjeltec 2300自动定氮仪),土壤全磷采用NaOH熔融法—钼锑抗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全钾采用NaOH熔融法—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硝态氮采用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有效磷采用NaHCO3浸提—分光光度法测定,速效钾采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采用稀释平板法进行培养计数,细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真菌用马丁氏培养基,放线菌用高氏一号培养基[13]。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的统计和作图用Microsoft Excel2007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大棚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土壤容重大小可说明土壤结构和透气透水性能的好坏,作为土壤熟化程度指标之一。由图1可知,随着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呈极显著降低的变化趋势,大棚土壤容重值每年以0.007 g/cm3的速度在递减,说明在目前大棚种植模式下,大棚土壤熟化程度在升高。

Fig.2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porosity and cultivating years of greenhouse

2.2 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大棚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土壤酸碱度对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影响很大。由图3可知,大棚土壤pH值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缓慢下降趋势,每年pH值下降幅度约为0.014个单位,而在大棚种植的5—10 a里,下降幅度则较明显。同时大棚土壤EC值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图3)。在调查的53个大棚中,尽管土壤EC值并不高,但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其EC值以每年约4.562 μs/cm的速度在升高。

由升高,两者之间呈极着种植年限增加而逐

图4 不同种植年限对大棚土壤盐分含量的影响

Fig. 4 Effect of cultivating years on soil salt content of greenhouse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由图5可见,种植年限较短的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年限增长迅速升高,而后随着棚龄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幅减缓,保持相对恒定。这与寿光地区大棚种植过程中每年都要投入大量有机肥有关,起初大棚的有机质消耗少于其积累,而后随着种植过程中每年大棚多茬蔬菜的生长消费,造成有机质积累与消耗相对均衡所致。

氮磷比Ratio of N/P Y=0.796e-0.02x -0.3521** 53 氮钾比Ratio of N/K Y=0.052x0.103 0.3162* 51 磷钾比Ratio of P/K Y=-5E-05x2+0.003x+0.071 0.5187** 48

2.3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大棚土壤微生物性状的影响

一般认为细菌型土壤是土壤肥力提高的一个生物学标志。由表3可知,大棚细菌数量随着种植年限增

长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1—6 a的大棚土壤里细菌数量快速升高,而后在11—12 a左右的种植大棚中

数量达到最高,约为3.0×107个/克土;而再随着种植年限增长迅速下降。大棚土壤放线菌数量起初随着棚

龄的增长迅速升高,而后其数量趋于平稳;而大棚土壤真菌数量随着种植年限增长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且

增长幅度比较恒定。

表3 种植年限与大棚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Table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cultivating years and soil microorganism amounts

微生物种类Microflora types

回归方程

Regression equation

相关系数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有效大棚数量

Amount of available greenhouse

细菌 bacteria Y=-0.128x2+2.857x+13.85 0.2530 52 放线菌 actinomycetes Y=2.560ln(x)+13.70 0.1643 52 真菌 fungi Y=6.174x0.295 0.3606** 53

3 讨论

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评价土壤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发现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大棚土壤容

重呈极显著降低的趋势(图1),土壤孔隙度明显上升(图2),这说明在调查区的种植模式下,大棚土壤物

理性状得到改善,土壤熟化程度在升高。杜连凤等[3]也报道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延长,容重有降低趋势,

10 a保护地比3 a保护地降低0.28 g/cm3,降低了22%;周德平等[14]报道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

与多年的土地耕作和种植过程中有机肥的大量施用有关。但蔡彦明等的研究结论[15]则相反,随着种植年限

延长,蔬菜地土壤的容重变大,土壤结构性变差,这可能与不同蔬菜种植地区施肥习惯不同有关。

长期以来,土壤酸化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它是限制大多数作物生长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16],土壤

酸化也是设施栽培中普遍存在的障碍因子。刘兆辉等[5]对寿光露地土壤和设施菜地调查表明,露地土壤pH

值为8.0左右,种植7 a后,土壤pH值降至6.85左右。种植年限10 a以下的设施蔬菜土壤pH值与种植大田作物

的土壤相差不多,但是种植年限超过10 a的设施土壤开始累积活性酸,出现了酸化趋势[17]。蔡彦明等[15]也

报道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天津市蔬菜地土壤呈逐渐酸化的趋势。本研究发现大棚土壤pH值随着种植年限增

长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每年pH值降低约0.014个单位(图3),与上述的研究结论相吻合。设施大棚的土

壤酸化可能一方面是由于农民长期投入大量化肥,造成土壤硝酸盐累积,另一方面也与蔬菜大量吸收钙导

致土壤含钙量降低有关系。

次生盐渍化也是设施栽培中普遍存在的障碍因子。周德平等[14]研究发现当pH值从1 a棚的7.6下降至11

a棚的5.0,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状况,土壤EC值随种植年限增加快速上升,8 a棚EC值高达1年棚的5—10倍,其土壤表层可见明显盐霜;大棚土壤溶液的EC值随种植年限的增长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图3),这与

陈碧华等报道[18]大棚土壤在连续种植不同年限后,水溶性盐总量上升幅度与种植年限呈极显著相关的结论

一致;曾希柏等曾报道[4]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大棚土壤全盐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这可能由

于随种植年限的增长,土壤中积累的硝酸盐和硫酸盐等离子随水向下迁移的程度加重有关。

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略有不同,在本研究中发现土壤全盐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极显著增加(图4),这

可能是由于施肥量超过了蔬菜吸收量,造成养分在土层中积累,从而引起土壤全盐量上升。另外,在本

研究所调查的53个设施大棚中土壤盐分含量均未达到低度盐渍化水平(1 g/kg),表明本区的大

棚土壤目前尽管不存在土壤盐渍化现象,但其全盐含量随种植年限迅速升高的趋势不容忽视。

蔬菜种植过程中大量施用氮肥和不合理施用有机肥,导致土壤C/N比下降,土壤环境恶化[19]。全国主要菜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仅10.0%的菜田达到肥沃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40—50 g/kg的标准,这与有机肥尤其是秸秆的施用不足、蔬菜复种指数高、化肥用量大等密切相关[20]。在本研究中,大棚土壤有机质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先迅速升高后增幅变缓(图5),总体有机质提高不大,这可能与调查地区施用有机肥一般以鸡粪为主,此类肥料含速效性养分多,纤维素较少,分解速度快,对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贡献有限。

王辉等报道[21]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全N、全P等理化性状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总体上呈增加趋势[11]。熊汉琴等报道[22]大棚菜地土壤3 a以后已明显出现N、P严重富集,K含量降低。黎宁等[23]也表明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随年限而显著增加,全氮总体上随年限增长呈增加的趋势。与其他养分元素相比,磷在土壤中容易被固定,导致磷在老菜园土壤中积累较多,因此在本研究中出现随种植年限的增长,全磷含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表2)。同时,土壤全氮随着种植年限增长而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与前人的研究结论基本吻合,土壤速效氮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这可能由于前期大量氮在耕层累积,后随着种植年限增长,随水向下层迁移;同时,多年棚在种植过程中氮肥投入量下降(表1)也是影响耕层速效氮含量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中,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则随着大棚种植年限增长先升高后下降(表2),可能是由于种植年限较短时,大棚养分投入很高,全钾和速效钾在土壤中得到了一定的积累,但连续多年的复种模式引起作物生长对土壤钾素的大量消耗,导致土壤钾素逐渐下降。土壤氮磷比、氮钾比和磷钾比则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则可能主要由于土壤全氮尽管持续增加,但增幅较小且恒定;全磷的增幅较大,且持续增加;而全钾含量则是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土壤是微生物的良好生存场所,当土壤的生态环境恶化,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因此微生物区系变化是土壤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参数。随着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数先增加后降低,以种植6—8 a时最高而20 a时最低;真菌数量持续增加[2]。而本研究发现,土壤细菌数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而先升高后降低,约在10—12 a时数量最高,而放线菌则是先迅速升高而后保持相对稳定,而真菌数量则保持持续增长,增幅稳定(表3)。细菌数量大于放线菌,放线菌数量高于真菌,这与赵小宁等[24]的结论相吻合。与土壤理化性状相比,微生物特性受外界的影响更为敏感。由于真菌对环境不利因素的抗逆能力较强[25],而细菌相对就较弱,意味着细菌更适合在环境质量较好的土壤中生长。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年限短的大棚土壤生态环境较好,有利于细菌和放线菌的快速增长,而种植年限较长后,大棚土壤老化,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趋于恶劣,引起细菌数量下降和放线菌数量增长变慢,而真菌对外界胁迫的忍耐能力较强,则随种植年限的增长而数量持续稳定增长。张乃明等也报道[26]种植年限长的大

棚中细菌、放线菌数量较种植年限短的有所下降,可能与棚内耕层土壤有较高盐分累积量有关,即盐分积累可能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

4 结论

(1)随种植年限增长,土壤容重和pH值均明显下降,而土壤孔隙度、EC值和盐分含量则显著升高,有机质含量也呈增长的趋势;而土壤全氮和全磷量均持续升高,土壤全钾、硝态氮和速效钾均先升高后降低。(2)随着设施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先上升后下降,放线菌先迅速升高后保持相对稳定,只有真菌数量呈持续增加的趋势。

(3)由于设施大棚种植区每年投入大量的有机和无机肥料,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大棚土壤均出现一定的酸化现象,养分失衡,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盐分含量也显著上升,存在明显的环境风险。应提倡合理施肥,协调好菜田土壤养分与能量间(土壤C/N比)的平衡,改善土壤质量,以保证设施大棚土壤的生态环境安全。

References:

[1] Li D P, Wu Z J. Impact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pplication on soi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8, 19(5): 1158-1165.

[2] Dong Y, Dong K, Zheng Y, Tian Z H, Lu Y, Tang L.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greenhouse with different cultivation years and

planting system.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09, 28(3): 527-532.

[3] Du L F, Zhang W L, Wu S X, Huang J F, Zhang J Z. Influence of planting age of greenhouse vegetable on soil quality degradation in Yangtse delta area.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 2006, 12(1): 133-137.

[4] Zeng X B, Bai L Y, Su S M, Li L F. Acidification and salinization in greenhouse soil of different cultivating years from Shouguang City, Shandong.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0, 30(7): 1853-1859.

[5] Liu Z H, Jiang L H, Zhang W J, Zheng F L, Wang M, Lin H T. Evolution of fertilization rate and variation of soil nutrient contents in greenhouse vegetable

cultivation in Shandong. Acta Pedologica Sinica, 2008, 45(2): 296-303.

[6] Mou Z P, Wu W L, Lei H M. Types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 for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n Shouguang County.

Resources Science, 2004, 26(6): 152-157.

[7] Yu H Y, Li T X, Zhang X Z. Nutrient budget and soil nutrient status in greenhouse system.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10, 43(3): 514-522.

[8] Du X M, Wu Z H, Zhang Y Q, Pei X X. Study on changes of soil salt and nutrient in greenhouse of different planting years.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7, 21(2): 78-80.

[9] Lei B K, Chen Q, Fan M S, Zhang F S, Gan Y D. Changes of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in Shouguang intensive vegetable production fields and their impacts

on soil properties. Plant Nutrient and Fertilizer Science, 2008, 14(5): 914-922.

[10] Tang H B. Soil Properties of Vegetable Greenhouse in Shouguang of Shandong Province [D]. Xianyang: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2011.

[11] Tang H B, Liao C Y, Sun C Z.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nutrients in the vegetable greenhouse in Shouguang of Shandong Province.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2011, 20(4): 134-137.

[12]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Chinese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Soil and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alysis.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83.

[13] Yao H Y, Huang CY. Soil Microbial E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6.

[14] Zhou D P, Chu C B, Liu F F, Fan J Q, Jiang Z F, Wu S H. Effect of asparagus’s cultivation years on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greenhouse soil.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 2012, 18(2): 459-466.

[15] Cai Y M, Wo F, Fang K, Shi R G. Analysis of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for vegetable soil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years in Tianjin City.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Sinica, 2011, 26(1): 167-171.

[16] Cregan P D, Scott B J. Soil acidification-an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 // Pratley J E, Robertson A, eds. Agri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erative. Melbourne: CSIRO Publishing, 1998: 98-128.

[17] Gao W, Zhu J H, Gao B Y, Li M Y, Zhao Q, Zheng H L. Characteristic of soil and groundwater nutrient in different age greenhouse vegetable cultivation in

Tianjin.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Sinica, 2010, 25(2): 206-211.

[18] Chen B H, Yang H L, Li Y L, Li X Z, Zhou J G.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soluble salts of large plastic house vegetable field for different

cultivating years.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2, 26(1): 241-245.

[19] Qiu S J, Ju X T, Ingwersen J, Qin Z C, Li L, Streck T, Christie P, Zhang F S. Changes in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pools after shifting from conventional

cereal to greenhouse vegetable production. Soil & Tillage Research, 2010, 107(2): 80-87.

[20] Huang S W, Wang Y J, Jin J Y, Tang J W. Status of salinity, pH and nutrients in soils in main vegetable production regions in China.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2011, 17(4): 906-918.

[21] Wang H, Dong Y H, Li D C, An Q. Nutrient variation in plastic greenhouse soils with the years of cultivation. Soils, 2005, 37(4): 460-464.

[22] Xiong H Q, Wang Z H, Zai S M. Influence of cropping duration on soil fertility in vegetable green-house.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7,

14(3): 137-139.

[23] Li N, Li H X, Zhu F J, Kuang P R, Liang Y Q, Zhang Y C, Lin R Q.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o-physical, microbial ecological properties of vegetable

soils and cultivation ag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005, 14(6): 925-929.

[24] Zhao X N, Lv J L, Bai Y F, Xue Q H. The research on soil nutrition and biology activity in the sunlight greenhouse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years.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2006, 24(3): 54-59.

[25] Hiroki M. Effects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n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Soil Science & Plant Nutrition, 1992, 38(1): 141-147.

[26] Zhang N M, Dong Y.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and protected soil planting on soil microflora.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004, 13(1): 61-62.

参考文献:

[1] 李东坡, 武志杰. 化学肥料的土壤生态环境效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5): 1158-1165.

[2] 董艳, 董坤, 郑毅, 田芝花, 鲁耀, 汤利. 种植年限和种植模式对设施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3): 527-532.

[3] 杜连凤, 张维理, 武淑霞, 黄锦法, 张继宗. 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种植年限保护菜地土壤质量初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12(1): 133-137.

[4] 曾希柏, 白玲玉, 苏世鸣, 李莲芳. 山东寿光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的酸化与盐渍化. 生态学报, 2010, 30(7): 1853-1859.

[5] 刘兆辉, 江丽华, 张文君, 郑福丽, 王梅, 林海涛. 山东省设施蔬菜施肥量演变及土壤养分变化规律. 土壤学报, 2008, 45(2): 296-303.

[6] 牟子平, 吴文良, 雷红梅. 寿光农业结构类型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对策. 资源科学, 2004, 26(6): 152-157.

[7] 余海英, 李廷轩, 张锡洲. 温室栽培系统的养分平衡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3): 514-522.

[8] 杜新民, 吴忠红, 张永清, 裴雪霞. 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室土壤盐分和养分变化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21(2): 78-80.

[9] 雷宝坤, 陈清, 范明生, 张福锁, 甘延东. 寿光设施菜田碳、氮演变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14(5): 914-922.

[10] 唐海滨. 山东寿光蔬菜大棚土壤性质变化规律研究 [D]. 咸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11] 唐海滨, 廖超英, 孙长忠. 山东寿光蔬菜大棚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特征.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20(4): 134-137.

[12]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

[13] 姚槐应, 黄昌勇.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及其实验技术.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14] 周德平, 褚长彬, 刘芳芳, 范洁群, 姜震方, 吴淑杭. 种植年限对设施芦笋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2): 459-466.

[15] 蔡彦明, 沃飞, 方堃, 师荣光. 天津市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地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1, 26(1): 167-171.

[17] 高伟, 朱静华, 高宝岩, 李明悦, 赵秋, 郑鹤龄. 天津市设施蔬菜不同种植年限土壤及地下水养分特征. 华北农学报, 2010, 25(2): 206-211.

[18] 陈碧华, 杨和连, 李亚灵, 李新峥, 周俊国. 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菜田土壤水溶性盐分的变化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1): 241-245.

[20] 黄绍文, 王玉军, 金继运, 唐继伟. 我国主要菜区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状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4): 906-918.

[21] 王辉, 董元华, 李德成, 安琼. 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蔬菜地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土壤, 2005, 37(4): 460-464.

[22] 熊汉琴, 王朝辉, 宰松梅. 种植年限对蔬菜大棚土壤肥力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14(3): 137-139.

[23] 黎宁, 李华兴, 朱凤娇, 邝培锐, 梁友强, 张育灿, 林日强. 菜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态特征与种植年限的关系. 生态环境, 2005, 14(6):

925-929.

[24] 赵小宁, 吕家珑, 柏延芳, 薛泉宏. 不同种植年限蔬菜日光温室土壤养分与生物活性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24(3): 54-59.

[26] 张乃明, 董艳. 施肥与设施栽培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生态环境, 2004, 13(1): 61-62.

蔬菜大棚土壤退化的几点原因与解决办法

蔬菜大棚土壤退化的几点原因与解决办法 设施农业的发展,对稳定蔬菜市场,保障蔬菜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一些长时间连作的设施蔬菜种植地,土壤退化现象十分严重,大大影响了保护地蔬菜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退化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土壤酸化 设施农业高温、高湿的环境,加快了有机质分解,产生有机酸和腐植酸,同时土壤的缓冲能力下降,加之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中碱基离子浓度下降,造成土壤酸化。设施蔬菜地土壤酸化,致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同时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分布和活动,使蔬菜作物处于不利的生长环境,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造成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二、土壤次生盐渍化 设施蔬菜地不合理的灌溉和施肥,使土壤中的大量盐分,在强烈蒸发作用下,不断向地表积累,从而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影响作物对水和养分的正常吸收,不利于蔬菜的生长,对土壤微生物活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

三、土壤板结 由于水、肥过量投入,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酸化等影响,土壤发生板结,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密度增加,孔隙度减小,透气性变差。从而破坏了土壤中水、肥、气、热平衡,减弱了土壤的保水、保肥功能;恶化了土壤生态环境,直接抑制了作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影响到他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生命过程,正常地力衰退、土壤质量下降。 四、土传病害发生严重 由于作物连作障碍,即在设施蔬菜生产中连续种同一种作物,造成设施蔬菜生物多样性下降,引起了根系生物活性下降,养分吸收能力降低和植物抗病性减弱,加之由于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和土壤板结,致使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土壤微生物生态失衡,造成目前设施农业土传病害发生较为普遍,如黄瓜枯萎病、番茄枯萎病、辣椒疫病等。

大棚土壤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大棚土壤问题分析与解决 方法

近几年,棚室土壤问题频发,不仅蔬菜难以获得高产,棚室使用寿命也受影响。有专家用八个字总结了当前土壤面临的主要问题,看看您的大棚有没有中招。 板土壤板结 馋矿质营养比例失衡 贫有机质含量低 浅耕作层变浅 酸土壤酸化 咸土壤盐渍化 脏土壤污染 杂重茬障碍 板:土壤板结,越种越板 土壤“板结”,就是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耕作层变硬,透气透水不良,严重影响作物根系正常生长。 主要原因 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结构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长期过量偏施化肥。长期过量施用大化肥,破坏了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

主要危害 根系能力下降。土壤板结的情况下,缺氧而导致根系活力下降,不能正常发育,呼吸减弱,影响养分的吸收。 导致缺素症 馋:矿物营养比例失衡,越种越馋 作物生长需要16种必需营养元素,而在日常管理中只重视施氮、磷、钾肥,忽视中微量元素肥料,造成土壤中微量元素耗竭,大量元素富集。 主要表现:肥料投入越来越多,果蔬产量、品质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呈现下降趋势。 主要危害: 生理性缺素症。比如钙、镁、铁等。 蔬菜长势差、农产品品质降低等。 贫:有机质含量低越种越贫 土壤的有机质是土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主要问题:当前作物复种次数增加,过量地施用化肥,而有机肥

施用严重不足或者使用方法不合理。 主要危害:土壤有机质损失严重,土壤团粒结构破坏,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通透性及缓冲性能降低,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种棚的经济效益。 浅:耕作层变浅,越种越浅 由于长期使用旋耕机耕作,导致大部分土壤耕层变浅,有效活土层仅有15-20公分。 “犁底层”的形成,阻碍了土壤水分、养分和空气的上下流通,阻碍了作物根系下扎延伸,土壤蓄水能力越来越差,抗旱性能不断下降。 酸:土壤酸化,越种越酸正常中性的土壤pH值大概在7左右。 主要原因 降水或浇水量大而且集中。 长期大量施用化肥是造成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因为目前多数化肥都是酸性肥料。 主要危害

(整理)大棚蔬菜种植成本利润和种植技术大全.

大棚蔬菜种植成本利润和种植技术大全 一、大棚构建 (一)棚架类型和结构。塑料大棚的类型结构有很多种。目前推广应用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大棚)和竹木圆拱型大棚两种。主要用于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后栽培,以及育苗、杂交制种等。还有一种竹架小棚,常单独或与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于冬春季茄、瓜类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 钢管大棚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中心高2.2米、宽跨度4.5米,长20米,面积90平方米;另一种是中心高2.5米,宽6米,长30米,面积180平方米。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采用竹架大棚。棚架以毛竹或小圆木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宽4─5米,一般使用寿命为3年。 (二)覆盖材料:大棚覆盖材料有以下几种: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0.1毫米,无色透明。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2、多功能长寿膜:是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成。浙江省新光塑料厂生产的多功能膜,宽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一倍,夜间棚温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料。 4、聚乙烯高发泡软片:是白色多气泡的塑料软片,宽1米、厚0.4─0.5厘米,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 5、无纺布:为一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分黑、白两种,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规格50克,除保温外还常作遮阳网用。 6、遮阳网:一种塑料织丝网。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两种,并有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温覆盖用。 (三)大棚搭建: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四)塑料薄膜维护:扣膜时要尽量避免棚膜的机械损伤,特别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应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旧布包扎好。用弹簧固定时,在卡槽处应加垫一层旧报纸。另外要注意避免新旧薄膜长期接触,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风换气时要小心操作。 薄膜受冻或曝晒,会促进老化,钢管在夏天经太阳曝晒,温度可上升到60─70℃,从

新建大棚如何改良土壤

新建大棚如何改良土壤 新建的大棚属于“生茬地”,土壤中肥料等养分虽然较少,但是其中的病原物和有害物质也较少,种植瓜菜有优势,特别是甜瓜、辣椒等不抗重茬的果菜。新建的大棚也有劣势,就是土壤瘠薄,肥力低,如何消除新建大棚的劣势是生产的重点。 改土:新建大棚推土机等机械作业时,土壤原有的耕作层也就是我们说的“熟土”基本上被推成了后墙,棚室内的土壤都是原有耕作层以下的土壤,也就是“生土”。如何进行改土是瓜菜高产的关键。根据土壤质地,可采用相应的措施改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地改良土壤组成,黏质的土镶,适当掺入砂土等;砂土则应掺入黏土,以改善土质。 增肥:刚建好的大棚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较少,在第一年要加大肥料的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大量施用粪肥等有机肥,但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均匀撒施后翻耕。鸡鸭等家禽粪肥养分含量高,每亩可施用15立方米;牛马等家畜粪肥养分含量低,但其中有机质含量高,对于改良土壤效果良好,每亩可施用25立方米。为了提高新建大棚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改良土壤,施用腐熟秸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将收获的玉米、小麦等的秸秆切短至5-10cm,浸透,加入秸秆重量3%-5%的尿素或相当数量的其他氮肥,然后加入专用的发酵菌种发酵。在一个月后完全发酵的秸秆就成为了优质的有机肥。尤其对于黏质土壤来说,使用充分腐熟的鸡粪、牛粪等禽畜粪肥和秸秆改土效果非常好。另外,粪肥含氮量较高,在翻耕土壤时应配合施用化学肥料,

每亩使用高磷高钾的复合肥80-100公斤,并视当地情况适量施入微肥。 深翻:建棚过程中,推土机等机械和人工的碾压使土壤变硬变板,严重破坏了土壤原有的结构。通过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可以较好地疏松改良土壤,利于瓜菜根系的生长。撒好肥料后,翻耕土壤时最好不用旋耕机、犁子等农具,尤其是旋耕机,其翻耕土层深度不够。人工用铁锨翻两锨的深度,使翻深达到40-50cm,将施入的肥料深翻均匀。 多施生物菌肥:因为是“生土”,土壤中的有害菌少,但有益菌同样缺乏。通过使用生物菌肥,可以快速地补充土壤中的有益菌,使其成为优势群落,促进瓜菜根系的健壮。新建大棚施用生物菌肥的用量较大,最好普施与穴施结合。在翻耕土壤之前,将部分生物菌肥随粪肥等一起撒到棚室内,深翻。定植时,在定植穴内撒上部分菌肥,可起到很好的作用。生物菌肥种类较多,新建大棚解磷解钾菌不需要施用,施用的应该是含毛壳菌、放线菌等的生物菌肥,如市场上的激抗菌968、龙珠、三忠、肥田生等系列的生物有机肥。 以上的几种措施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这几种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使新棚的劣势得到弥补,加上新棚本身的优势,新棚必将取得更高的收益。 出自:https://www.doczj.com/doc/207014501.html,/news/show-57.html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的盐碱灾害。目前,世界各地还有相当面积的盐碱地尚未得到改良和利用,而且,随着全球灌溉面积的增大,土壤此生盐渍化有日趋严重的趋势。根据已有的经验,至少有50%的灌溉土壤发生过次生盐碱化。 1.盐渍土的概念 盐渍土(盐碱土)是指土壤中含有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另外青藏高原有硼酸盐,吐鲁番盆地有硝酸盐类;或者是土壤含盐量虽少,但土壤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达到了一定比例。 2. 盐碱地形成条件及原因 2.1条件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二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在潮湿的天气里,雨水能将盐分冲走而不致造成伤害;但在干热天气,因为灌溉水没有排出,地表形成积水,水遇热而蒸发,留下有害的盐分,盐分积聚的危害足以严重到使作物枯萎而死,寸草不长,形成盐碱地。 2.2原因 2.2.1盲目施肥 部分菜农对各类肥料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不够全面,盲目使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温室的蔬菜施肥水平较高,尤其是一些农户为了追求产量进行过量施肥,一般在周年蔬菜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量均达250kg/666.7m2以上,加剧了温室土壤的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蔬菜根系发育不良,影响了蔬菜生长。二是忽视有机肥使用和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在蔬菜生长期间,有的农户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由于温室温度高,人粪尿迅速自然分解成各种成分;如硫化物、硝酸盐等一些含盐离子的成份残存于土壤耕层内而导致土壤盐渍化。 2.2.2 区域内耕作采用长期旱作的连作种植方式,使原来水旱轮作的种植模式被长期的单一旱作连作所替代,在新兴的大棚设施农业中无雨水淋溶,棚内高温,地表水分蒸发量大,盐随毛细管向上被带至地表,使之聚集于土表,土壤溶液中盐分浓度累积偏高而致。 2.1.3 地下水位过高,农田排灌不畅主要为排灌设施老化不匹配,沟渠过浅,排不出、灌不畅,不合理的灌水,以及重复使用耕地周围的水而加快土壤盐渍 2.1.4 耕地的熟制负重增加,利用率过频,高度密集利用,有机肥施用锐减等,致使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明显衰减,导致了土壤盐渍的侵袭。 3.我国土地盐渍化现状及其危害 3.1现状 中国也是盐渍土分布广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土分布图时粗略计算,中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l.0x108ha,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中国盐渍土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按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渍区、甘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松嫩平原的盐渍土大多属苏打型,土体总含量不算太高,但碳酸根含量高,对植物

大棚蔬菜种植调研报告

大棚蔬菜种植管理调研报告 采用大棚覆盖塑料薄膜种植蔬菜,就是人为地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调整蔬菜生产季节,调节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优质高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从多数大棚种菜的农户调查来看,效益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也有些农民种植大棚菜,效果不尽人意,除了蔬菜品种不对路外,“四害”的制约往往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因素。所谓“四害”,就是肥害、药害、旱害和连茬障碍。 常见灾害原因: 一、肥害。实际上是积盐的危害,主要原因是偏施化肥或过量施肥使土壤产生盐渍化。发生肥害后产生的问题,一是抑制蔬菜根系发育,削弱了对水、肥吸收的功能;二是土壤溶液浓度过大,蔬菜株体发生反渗透现象,导致生理萎蔫或者叶缘枯焦;三是进发有毒气体危害;四是引发蔬菜缺素症。 二、药害。有显性药害,症状明显。有隐性药害,症状潜伏或者延至下茬蔬菜。产生药害的原因,一是选用农药品种不对路或者误用了除草剂;二是施药浓度过大;三是购用了劣质农药;四是没有避开高温时节施药。发生药害后,有的蔬菜叶片很快失绿;有的产生焦斑、穿孔;有的落叶、落花、落果或者出现畸形;最严重的整株枯萎。

三、旱害。是制约大棚蔬菜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发生原因,一是蔬菜大棚选址不当,当地缺乏水源;二是虽有水源,但水质不良;三是水量较足,沟、渠、排灌设施却不配套,有水难引,望水兴叹。旱害既影响蔬菜适时播种安苗,又影响蔬菜正常生长,同时给蔬菜施肥、打药等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旱害的影响有时还超过肥害和药害。 四、连茬障碍。就是在同一大棚中,年年或者季季种同一类别或同一种蔬菜,而产量和产品质量逐年下降。产生障碍的原因,一是同类或同种蔬菜偏爱某种营养元素,这类元素补充不及时易出现缺素症;二是土壤病原菌的积累引发病害造成死苗,如枯萎病、枯黄萎病;三是同一蔬菜根系分泌物质易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去平衡,造成土壤老化。 选址方法: 首先,要选好棚址,完善水系配套。确定大棚之前,要考察棚址是否有充足的水源,水源有没有被污染?有了充足的水源,一定要开好沟、渠,便于引水、排水。有条件的地方,每座大棚应安装一个供水龙头。标准高的还应配设喷灌设施。 其次,要平衡施肥,促进蔬菜稳健生长。一是要常年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农家肥;二是要施用精制有机肥、高能有机肥,如惠满丰、地乐丹等;三是要改偏施氮磷为减氮,稳磷,增钾,配施微肥;四是要分次适量施肥;五是一日出现

塑料大棚盐渍化土壤灌水洗盐对水环境污染负荷的研究

第21卷第1期2005年1月农业工程学报 T r ansactions of the CSA E V ol.21 N o.1Jan. 2005 塑料大棚盐渍化土壤灌水洗盐对水环境污染负荷的研究 沈根祥1,杨建军2,黄沈发1,姚 政2,唐 浩1 (1.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200233; 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201106) 摘 要:针对塑料大棚盐渍化土壤常用的灌水洗盐方式,通过小区和原状土柱模拟灌水洗盐试验,研究了灌水洗盐降低土壤盐渍化的效果及其通过径流和渗漏流失对水环境的氮磷污染负荷。结果表明:灌水洗盐能降低表层土壤盐分53%~64%、土壤硝态氮55%~60%,但使表层土壤速效磷增加了1.0~1.5倍;洗盐过程中通过径流和渗漏流失进入水环境的氮磷污染负荷为硝态氮7.66kg /hm 2、铵态氮0.77kg /hm 2、总氮12.71kg /hm 2和总磷1.27kg /hm 2。关键词:塑料大棚;土壤盐渍化;灌水洗盐;面源污染;氮磷 中图分类号:S 625.5+1;S1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05)01-0124-04 收稿日期:2004-03-16 修订日期:2004-08-12 基金项目: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科研项目(沪环科攻关-02-03) 作者简介:沈根祥,博士,副研究员,美国农业工程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农业环境保护研究。上海市钦州路508号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200233。Email:sh en -g x@https://www.doczj.com/doc/207014501.html, 0 引 言 由于塑料大棚设施农业生产化肥施用水平较常规大田生产高,且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无自然降雨,温度高,蒸发量大,因此土壤中的盐分随土壤毛管水上升聚集在土壤表层,经2~3年的累积,耕作层土壤很容易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1] 。塑料大棚内土壤一旦发生盐渍化,土壤结构板结,通气和透水能力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升高[2,3],耕层土壤磷明显富集[4,5],使得蔬菜生长不良,导致产量下降,也使蔬菜硝酸盐含量大幅度升高,亚硝酸盐超标严重[3,6]。为了减轻塑料大棚土壤盐渍化对蔬菜生产的影响,需采取灌水洗盐、客土、有机物料阻盐、施用有机肥等措施进行治理,灌水洗盐由于见效快、操作简便,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盐渍化土壤治理方式。 所谓灌水洗盐,就是对发生盐渍化的土壤进行大水量的灌溉,使土壤中的盐分溶解于水,并随灌溉后产生的径流水和渗漏水流动离开土壤,使土壤盐渍化程度降低。在洗盐过程中,除了土壤盐分和养分发生变化外,还有氮磷养分随径流和渗漏水流失而进入水环境。 本文针对上述现状,通过塑料大棚盐渍化土壤小区和原状土柱模拟灌水洗盐试验,研究灌水洗盐措施降低土壤盐渍化的效果和洗盐过程中氮磷随径流和渗漏流失对水环境的污染贡献,为国内塑料大棚设施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估算和选择防治土壤盐渍化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采用上海农科院连续使用5年的塑料大棚典型盐渍化土壤为供试土壤,其基本理化性状见表1。 表1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状 T able 1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 per ties o f test soil pH 值 电导率E C /m S ?cm -1 有机质O ?M /g ?kg -1 氮 素 硝态氮NO -3-N /mg ?kg -1铵态氮NH +4-N /mg ?k g -1总氮T N /g ?kg -1 磷 素 速效磷Avail-P /m g ?kg -1 总磷T P /g ?kg -1 6.37 1.23 29.4 232.5 12.7 2.03 196.2 2.10 1.2 径流试验 设3个面积各为3m 2的小区,小区四周用深度为30cm 的塑料薄膜隔离层防止侧渗,并在四周筑高约10 cm 用塑料薄膜内衬的土堤。 参照常规灌水洗盐方式,对小区进行计量灌水,灌水量为833m 3 /hm 2 ,使土壤表层 积水约3cm 。经20~24h 土壤浸泡,待土壤吸水饱和且表层还余少许水时,释放和收集径流水,并分析其 NO -3-N 、NH + 4-N 、TN 和T P 含量。根据常规灌水洗盐步骤,次日再灌一次水,灌水量为333m 3/hm 2,操作方 式同前。分析灌水前后小区土壤表层(0~20cm )电导率 (EC)和NO -3-N 、速效磷(Avail-P)的变化。 1.3 渗漏试验 在径流试验现场挖掘3个原状土柱,土柱高80cm,直径27.6cm,土柱外围用铁桶套严后运至实验室,削平土柱底部土壤,并安装带有出水口的铁桶底盘。为防止土柱与桶壁间缝隙过大而造成边缘渗漏,在试验前沿桶壁灌入用底层土壤做成的泥浆,并使之平衡一段时间。 根据小区径流试验单位面积灌水量和径流排水量,按土柱表面积确定原状土柱2次灌水洗盐的灌水量和与小区试验相同土壤浸泡时间后的径流水收集量,并待桶底出水口有水流出时开始收集渗漏水,并分析渗漏水中NO -3-N 、NH +4-N 、TN 和T P 含量。采集灌水前后不 同层(0~20cm 、20~40cm 、40~60cm 、60~80cm )的 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电导率和NO -3-N 、速效磷(Av ail- 124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教案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教案 教学目的:介绍大棚的构建 教学过程: (一)棚架类型和结构。塑料大棚的类型结构有很多种。目前推广应用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大棚)和竹木圆拱型大棚两种。主要用于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后栽培,以及育苗、杂交制种等。还有一种竹架小棚,常单独或与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于冬春季茄、瓜类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钢管大棚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中心高2.2米、宽跨度4.5米,长20米,面积90平方米;另一种是中心高2.5米,宽6米,长30米,面积180平方米。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采用竹架大棚。棚架以毛竹或小圆木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宽4—5米,一般使用寿命为3年。 (二)覆盖材料:大棚覆盖材料有以下几种: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0.1毫米,无色透明。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2、多功能长寿膜:是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成。浙江省新光塑料厂生产的多功能膜,宽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一倍,夜间棚温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料。

4、聚乙烯高发泡软片:是白色多气泡的塑料软片,宽1米、厚0.4—0.5厘米,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 5、无纺布:为一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分黑、白两种,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规格50克,除保温外还常作遮阳网用。 6、遮阳网:一种塑料织丝网。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两种,并有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温覆盖用。 (三)大棚搭建: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四)塑料薄膜维护:扣膜时要尽量避免棚膜的机械损伤,特别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应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旧布包扎好。用弹簧固定时,在卡槽处应加垫一层旧报纸。另外要注意避免新旧薄膜长期接触,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风换气时要小心操作。薄膜受冻或曝晒,会促进老化,钢管在夏天经太阳曝晒,温度可上升到60—70℃,从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薄膜使用过程中,难免有破孔,要及时用粘合剂或胶带粘补。

温室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综合治理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07014501.html, 温室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综合治理技术 作者:倪玉杰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22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温室大棚蔬菜、水果、花卉等栽培面积 不断得到扩大,然而,带来的问题确是:农作物重茬的面积也不断在增加,造成土壤恶化,随着土壤次生盐的不断积累,盐渍化日趋严重,导致生产的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产量低下, 质量较差。为了解决温室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农牧局农业技术人员经过反复多次进行试验示范,总结出了温室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综合治理技术,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使温室大棚土壤盐渍化程度大大降低,实现了果菜生产可持续发展,蔬菜和水果的产量、质量以及产品的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温室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治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087-01 温室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大棚内土壤盐渍的性状与危害 我们知道,西北有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蒸腾量大于降雨量,多数地方呈现出盐碱地。故此,大棚土壤盐渍化也是如此。盐渍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土壤湿度大时为黑灰色,土壤干旱时呈白色,有时有结晶块,这时,土壤盐离子的含量一般在0.5%左右,瓜果、蔬菜对土壤中盐离子浓度适用范围一般在0.2-0.3%,超过此范围就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作物根系就向泡在咸菜缸内,因反渗透而衰亡。 作物植株受到盐渍化土壤危害后,主要表现为:早晚看叶片正常,随着太阳升高,气温提高,叶片不断卷曲蔫萎,叶片比正常的叶片要小;单株的茎纤细而弱,节长,生长缓慢,矮小,长势不良;受害的植株根系不发达,根短根浅,根尖有平头;果实发育不良,歪瓜裂枣,奇形怪状的果实居多;农作物在盐渍化土壤危害的环境中,只有在坚持经常浇水,保证土壤湿润的条件下,植物才能勉强维持生长。而且,有的作物仍然不能维持生长。如甜瓜受害后叶片萎蔫,发黄,类似枯萎病症状,严重的造成植株大量死亡。 二、大棚内土壤形成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1.大棚内土壤缺水,是形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因素。自然大地的土壤有充足的雨水淋溶冲刷流失或渗透,就不会形成盐渍,而大棚就缺少雨水的一系列作用,而且靠人工浇水,水分也不够充分,不能完全溶解棚内土壤中的多种原因形成的盐离子渗透到土壤的深层中,更没有地表径流来流失土壤中的盐离子。因此,时而久之就形成了土壤的盐渍化。

国内外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国内外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设施农业是外来词汇,在我国也称“工厂化农业”,目前学术界和经济界还没有一个统一和权威的定义。一般来说,所谓设施农业是具有一定的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出适宜的气象环境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具体地说,设施农业是指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通过调节和控制局部范围内环境、气象因素,为作物生长提供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和肥等环境条件,使作物处于最佳生长状态,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新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之趋势日趋明显,设施农业被赋予新的内涵。与“设施农业”相比,“设施园艺"的范畴较小。 设施园艺是指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工程化生产方式为植物创造合理的生长环境,以期获得最高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高效农业。但在园艺学家看来,设施农业中用于植物生产的比重较大,故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又被称为“设施园艺"。 “日光温室”产业作为我国设施农业产业中的主体,近20年来已成为农业种植中效益最高的产业。它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蔬菜淡季供应、增加农民收人、节能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安置就业、避免温室效应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稳定社会等均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国内外温室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2.1我国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2.1.1我国温室发展历史。我国是温室栽培起源最早的国家,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能利用保护设施(温室的雏形)栽培多种蔬菜,至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设施农业始终徘徊在小规模、低水平、发展速度缓慢的状态,70年代初期地膜覆盖技术引入中国,对保温保墒起到一定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70~80年代,相继出现了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90年代开始,中国设施农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随着近年来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的启动,在学习借鉴、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

大棚蔬菜种植调研报告

大棚蔬菜种植调研报告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大棚蔬菜种植管理调研报告 采用大棚覆盖塑料薄膜种植蔬菜,就是人为地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调整蔬菜生产季节,调节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优质高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从多数大棚种菜的农户调查来看,效益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也有些农民种植大棚菜,效果不尽人意,除了蔬菜品种不对路外,“四害”的制约往往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因素。所谓“四害”,就是肥害、药害、旱害和连茬障碍。 常见灾害原因: 一、肥害。实际上是积盐的危害,主要原因是偏施化肥或过量施肥使土壤产生盐渍化。发生肥害后产生的问题,一是抑制蔬菜根系发育,削弱了对水、肥吸收的功能;二是土壤溶液浓度过大,蔬菜株体发生反渗透现象,导致生理萎蔫或者叶缘枯焦;三是进发有毒气体危害;四是引发蔬菜缺素症。 二、药害。有显性药害,症状明显。有隐性药害,症状潜伏或者延至下茬蔬菜。产生药害的原因,一是选用农药品种不对路或者误用了除草剂;二是施药浓度过大;三是购用了劣质农药;四是没有避开高温时节施药。发生药害后,有的蔬菜叶片很快失绿;有的产生焦斑、穿孔;有的落叶、落花、落果或者出现畸形;最严重的整株枯萎。 三、旱害。是制约大棚蔬菜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发生原因,一是蔬菜大棚选址不当,当地缺乏水源;二是虽有水源,

但水质不良;三是水量较足,沟、渠、排灌设施却不配套,有水难引,望水兴叹。旱害既影响蔬菜适时播种安苗,又影响蔬菜正常生长,同时给蔬菜施肥、打药等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旱害的影响有时还超过肥害和药害。 四、连茬障碍。就是在同一大棚中,年年或者季季种同一类别或同一种蔬菜,而产量和产品质量逐年下降。产生障碍的原因,一是同类或同种蔬菜偏爱某种营养元素,这类元素补充不及时易出现缺素症;二是土壤病原菌的积累引发病害造成死苗,如枯萎病、枯黄萎病;三是同一蔬菜根系分泌物质易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去平衡,造成土壤老化。 选址方法: 首先,要选好棚址,完善水系配套。确定大棚之前,要考察棚址是否有充足的水源,水源有没有被污染有了充足的水源,一定要开好沟、渠,便于引水、排水。有条件的地方,每座大棚应安装一个供水龙头。标准高的还应配设喷灌设施。 其次,要平衡施肥,促进蔬菜稳健生长。一是要常年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农家肥;二是要施用精制有机肥、高能有机肥,如惠满丰、地乐丹等;三是要改偏施氮磷为减氮,稳磷,增钾,配施微肥;四是要分次适量施肥;五是一日出现肥害,要喷施多种活性液肥缓解危害。 再次,要科学用药,确保蔬菜安全。一是发生轻微的药害,可用加强肥水管理的办法,恢复蔬菜正常生育机能;二是要选准

温室大棚种植技术

温室大棚种植技术 大棚有毒气体的危害及预防 塑料大棚栽培蔬菜,常因施肥方法不当,忽视通风换气,使棚内有毒气体过量,危害蔬菜,而又常被误诊为病害,导致欠收甚至绝收。 一、危害: 1、氮气由于施用过量尿素、硫酸锓等速效化肥,或施肥方法不当,如因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有棚内高温条件下分解产生氨气,就会为害蔬菜,使叶缘组织出现水渍状斑点,严重时整叶萎蔫枯死。常被误诊为霜老病或其他病症,对氨气敏感的蔬菜有黄瓜、番茄、西葫芦等。 亚硝酸气体一 次施用铵态氮肥过 多,会使某些菌体的 作用降低,造成土壤 局部酸性。当PH值 小于5时,便产生亚 硝酸气体,可使蔬菜 叶片出现白色斑点, 严重整叶变白枯死, 常被误诊为白粉病, 对亚硝酸气体敏感 的蔬菜有茄子、黄 瓜、西葫芦、芹菜、 辣椒等。 3、乙烯和氯气如果农膜或地膜的质量差,或地内有地膜残留,以阳光曝晒,在棚内高温条件下,易挥发产生乙烯和氯气等有害气体。当浓度达到一定时,可使蔬菜叶缘或叶脉之间变黄,进而变白,严重时整株枯死。常被误诊为细菌性角斑病,对黄瓜的危害尤为严重。 另外,冬季取暖升温,若燃料燃烧不充分会产生有毒气体,通风不及时会使二氧化碳积累过多。影响蔬菜生产。 二、预防: 1、合理施肥。大棚内施用的有机肥必须经过发酵腐热,化肥要优质,尿素应与过磷钙混施。基肥要深施20厘米,追施化肥深度要达到12厘米左右,施后及时浇水。 2、通风换气。在晴暖天气,应结合调节温度进行通风换气,雨雪天气也应适当进行通风换气。 3、选用安全无毒的农膜和地膜,及时清除棚内的废旧塑料品及其残留物。 大棚蔬菜施用二氧化碳技术 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一般为300-330mg/L,变幅较小。在冬春设施蔬菜生产中,为了保温,设施经常处于密闭状态,缺少内外气体交换,二氧化碳深度变幅较大,中午设施内二氧

农作物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农作物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1研究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1) 1.1研究背景概述 (1) 1.2项目研究意义 (2)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 2.1国外研究现状 (3) 2.2国内研究现状 (4) 1研究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1.1研究背景概述 农业是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气候与生态环境条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而我国幅员辽阔,气候与生态环境条件相对恶劣,制约农业的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在农业也是积累的相当多的经验和知识,但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山多土地少,土质不好,土壤资源匮乏,气候条件复杂多变等劣势,这些劣势对农作物的生长极其不利;况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也日趋减少,而社会的对农产品的需求却日益增高,原有农作种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传统的农业进行技术更新和改造。因此,在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和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广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势在必行。而现代温室农业技术就能满足以上的要求。 温室控制技术主要针对湿度、温度、光照度等温室作物生长必须的外在物理要素进行调节,以达到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现代温室控制技术主要是能通过系统实时采集温室环境的温湿度和光照度,以达到温室植物生长环境实时监控的目的。近年来,我国在温室控制技术方面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并在温室栽培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果。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时间不算长,在配套技术与设备上都比较匮乏,使得环境的监控能力不高,生产力有限。能够实现全年生产的大型现代化温室很少。而且需要进口温室设备,但投资又太大,需要的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高。所以我国温室环境控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与提高。

中国大棚土壤现状及改良措施方案

蔬菜大棚由于种植经济效益高,可以反季节栽培,近年来在蔬菜种植区面积大量发展,对我国的蔬菜供应及出口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几年过后,温室和大棚种植总会出现僵苗、死苗、叶片焦枯、落花落果、果实畸形等症状,土面则表现泛白似盐霜,土面泛红,土面泛绿,土壤板结坚硬,通透性差,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棚室的环境相对封闭,土地利用率高,肥料用量大,长期没有雨水淋洗土壤,使得肥料不能随雨水淋溶到土壤深层,而残留在耕作层;同时棚室内温度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又会使土壤深层的盐分上升到表层。这个缓慢变化的过程,科学上称它为土壤酸化和盐渍化趋势。土壤酸化和盐渍化,使棚室作物的出苗不齐,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据有关资料称:山东省每年因盐渍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20亿元。 我们知道,大多数蔬菜,适宜在PH值5.5到7.5的土壤中生长,土壤含盐量在0.1%以下较为适宜。如果PH值小于5.5,棚室中的土壤就开始酸化了。 例如江苏南部的蔬菜大棚,棚内土壤PH值常常在5.5以下,部分大棚菜田土壤PH值低至4.32,已极度酸化。 上海地区大棚蔬菜土壤的盐分高达0.49-0.93%,更甚者大棚芦笋的土壤含盐量则达2.21%,芦笋不长,整株死亡。 土壤酸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温室大棚作物产量高,导致土壤中某些中微量元素消耗过度,例如钙和镁

第二,大量没有腐熟的畜禽粪等酸性肥料的施用,产生有机酸,残留在土壤耕作层。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导致土壤酸化 第三,棚室复种指数高,化肥用量大,导致土壤酸化问题加重 我们再来看看目前蔬菜大棚种植农民常用的施肥措施:每亩大棚中用鸡粪10一15立方米,优质复合肥100一200公斤。再加上结果期每月2次的追肥,全年化学肥料的用量惊人。以一年两茬的西红柿为例,一年亩产8000-10000公斤西红柿,需纯氮30.8-38.6公斤、五氧化二磷9.2-11.6公斤、氧化钾35.6-44.4公斤。这些养分,仅靠基肥就可满足其需要,十数次高达数百公斤的化学冲施肥其肥料利用率低,一大部分都留在了土壤中,造成土壤盐渍化。 盐渍化的原因是:棚室内土壤较少受到自然降雨的影响,土壤中的盐分不能随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层中去,而是残留在土壤耕作层。第二个原因是,棚室栽培,浇水次数频繁,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形成板结层。大孔隙减少,通透性变差,盐分不能渗透到土壤深层,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土表及耕作层积累下来。第三是化学施肥量过大。无机盐残留于耕层土壤内,造成棚室土壤板结,加速了盐渍化 解决方法:使用复合微生物生物肥料 ⑴活化土壤,培肥改土壤。复合微生物肥料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有益菌群与土壤中放线菌等共生共殖,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土壤肥质,彻底改良土壤性质,能分解有机残体,形成土壤腐殖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可将植物不能吸收的物质转化为有效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

大棚蔬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讲解

大棚蔬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 连作导致土传病害严重 由于受到利益驱动、区域专业化生产、种植习惯和技能等条件限制、年年或季季种植同一作物, 一些棚室连作现象普遍。棚室土壤中营养元素平衡被破坏, 土壤微生物群落异化导致土壤性能恶化, 病原菌在土壤中越积越多, 使得枯萎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逐年加重, 蔬菜产量逐年降低。 1.2 棚室管理跟不上病害加重 一部分种植户在1 栋大棚或温室中种植多个蔬菜品种, 劳动量大, 管理上不能及时通风换气, 使棚室内温度过高, 温度不合适, 透光不足等, 引起多种病害的交叉传播和蔓延, 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农户片面地将无病斑发生时施用农药防治理解为预防, 而忽略了以健株栽培等农业综合措施预防病害发生。病害防治上普遍存在“兵来将挡, 水来土囤”和“不见棺材不落泪”的问题, 一味地使用化学药剂防治, 常有多种农药混合使用及加大用药量防治病害, 很少坚持以农业、生态、物理等措施防治病害。这样不仅加大了防治成本, 也给无公害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3 大量施用农家肥偏施氮肥 长期以来, 菜农一直沿袭经验施肥。据调查, 棚室生产中, 平均亩施底肥如鸡粪、猪粪等高浓度农家肥施用量超出理论施肥量的2~4 倍, 在生育期还要追施磷酸二铵, 特别是速效氮肥尿素的施用量, 几乎超出理论施肥量的10 倍。连续多年种植的棚室特别是黄瓜种植区普遍偏施氮肥, 甚至认为有机肥越多越好,氮肥越多产量越高。研究证明, 超量施肥后, 大量未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营养, 以滞留、吸附等方式存在于土壤环境中, 极易造成土壤盐渍化, 从而使土壤溶液浓度偏高, 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蔬菜的品质, 阻碍了无公害蔬菜生产。 1.4 有害气体危害 棚室栽培中, 常发生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气和二氧化氮。土壤中撒施大量的未腐熟鸡粪、尿素等在转化过程以及施肥深度不够, 直接或间接产生氨气。生产试验, 当棚室内空气中的氨气浓度达5mg/L 时, 可使生长点、叶片受到伤害。由于一次大量施氮肥, 或上茬施肥多, 下茬基肥中又大量施用氮肥, 就会发生二氧化氮气体危害。土壤中铵态氮越多, 生成的二氧化氮就越多, 危害的时间也越长且严重, 造成秧苗叶片白化, 最终枯死。氨气、二氧化氮气体严重地阻碍了蔬菜正常生长, 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棚室蔬菜生产。 1.5 低温危害 由于棚室内的光照与温度分布不均匀, 昼夜温差大, 冬季或早春棚室膜上

土壤墒情监测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土壤墒情监测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背景意义 C O N T E N T S 1墒情监测技术及市场的现状2我国土壤墒情技术的演进 34 土壤墒情监测的发展趋势我国最新一代的端能云一体的新技术5应用案例 6

3 智慧温室大棚 防汛抗旱 节水灌溉 气象预测 园林灌溉 土壤水分是农业、水利、国土资源、气象、林业等领域监测的重要参数,研究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是农业科学、水利、气象及环境科学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水文监测 背景意义 1

44.00% 45.00%46.00%47.00%48.00%49.00%50.00%51.00%020000 4000060000800002007 年 20 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 2007-2017年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和有效灌溉率 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耕地灌溉面积(千公顷)有效灌溉率 6043.4 3766.4 1277.0 838.1161.9 用水总量(亿立方米)农业(亿立方米)工业(亿立方米)生活(亿立方米) 生态(亿立方米)

0.510 0.516 0.523 0.530 0.536 0.542 0.548 0.554 320 3403603804004204400.480 0.5000.5200.5400.560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 农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的2030年水资源管理目标作为“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即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大棚蔬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棚蔬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 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进行棚室蔬菜生产, 使产品周年均衡上市。棚室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着问题, 使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受到较大的影响,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实践论述了大棚蔬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使棚室蔬菜生产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关键词:大棚蔬菜问题对策 一、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 连作导致土传病害严重 由于受到利益驱动、区域专业化生产、种植习惯和技能等条件限制、年年或季季种植同一作物, 一些棚室连作现象普遍。棚室土壤中营养元素平衡被破坏, 土壤微生物群落异化导致土壤性能恶化, 病原菌在土壤中越积越多, 使得枯萎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逐年加重, 蔬菜产量逐年降低。 1.2 棚室管理跟不上病害加重 一部分种植户在1 栋大棚或温室中种植多个蔬菜品种, 劳动量大, 管理上不能及时通风换气, 使棚室内温度过高, 温度不合适, 透光不足等, 引起多种病害的交叉传播和蔓延, 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农户片面地将无病斑发生时施用农药防治理解为预防, 而忽略了以健株栽培等农业综合措施预防病害发生。病害防治上普遍存在“兵来将挡, 水来土囤”和“不见棺材不落泪”的问题, 一味地使用化学药剂防治, 常有多种农药混合使用及加大用药量防治病害, 很少坚持以农业、生态、物理等措施防治病害。这样不仅加大了防治成本, 也给无公害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3 大量施用农家肥偏施氮肥 长期以来, 菜农一直沿袭经验施肥。据调查, 棚室生产中, 平均亩施底肥如鸡粪、猪粪等高浓度农家肥施用量超出理论施肥量的2~4 倍, 在生育期还要追施磷酸二铵, 特别是速效氮肥尿素的施用量, 几乎超出理论施肥量的10 倍。连续多年种植的棚室特别是黄瓜种植区普遍偏施氮肥, 甚至认为有机肥越多越好,氮肥越多产量越高。研究证明, 超量施肥后, 大量未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营养, 以滞留、吸附等方式存在于土壤环境中, 极易造成土壤盐渍化, 从而使土壤溶液浓度偏高, 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蔬菜的品质, 阻碍了无公害蔬菜生产。 1.4 有害气体危害 棚室栽培中, 常发生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气和二氧化氮。土壤中撒施大量的未腐熟鸡粪、尿素等在转化过程以及施肥深度不够, 直接或间接产生氨气。生产试验, 当棚室内空气中的氨气浓度达5mg/L 时, 可使生长点、叶片受到伤害。由于一次大量施氮肥, 或上茬施肥多, 下茬基肥中又大量施用氮肥, 就会发生二氧化氮气体危害。土壤中铵态氮越多, 生成的二氧化氮就越多, 危害的时间也越长且严重, 造成秧苗叶片白化, 最终枯死。氨气、二氧化氮气体严重地阻碍了蔬菜正常生长, 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棚室蔬菜生产。 1.5 低温危害 由于棚室内的光照与温度分布不均匀, 昼夜温差大, 冬季或早春棚室膜上的破洞不能及时修补, 冷风侵入, 春季大风天气棚膜突然被吹毁, 寒风突然侵入,植株常遭遇低温危害如叶枯、黄化、花打顶。土壤温度较长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