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利法(民国90年10月24日修正)

专利法(民国90年10月24日修正)

专利法(民国90年10月24日修正)
专利法(民国90年10月24日修正)

专利法(民国90年10月24日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鼓励、保护、利用发明与创作,以促进产业发展,特制定本法。

第2条本法所称专利分为下列三种:

一、发明专利。

二、新型专利。

三、新式样专利。

第3条本法主管机关为经济部。

前项业务由经济部设专责机关办理。

第4条外国人所属之国家与中华民国如未共同参加保护专利之国际条约或无相互保护专利之条约、协议或由团体、机构互订经经济部核准保护专利之协议,或对中华民国国民申请专利,不予受理者,其专利申请,得不予受理。

第5条称专利申请权,系指得依本法申请专利之权利。

称专利申请权人,除本法另有规定或契约另有订定外,系指发明人、创作人或其受让人或继承人。

第6条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均得让与或继承。

专利申请权,不得为质权之标的。

以专利权为标的设定质权者,除契约另有订定外,质权人不得实施该专利权。

第7条受雇人于职务上所完成之发明、新型或新式样,其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属于雇用人,雇用人应支付受雇人适当之报酬。但契约另有订定者,从其约定。

前项所称职务上之发明、新型或新式样,系指受雇人于雇佣关系中之工作所完成之发明、新型或新式样。

一方出资聘请他人从事研究开发者,其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之归属依双方契约约定;契约未订定者,属于发明人或创作人。但出资人得实施其发明、新型或新式样。

依第一项、第三项之规定,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归属于雇用人或出资人者,发明人或创作人享有姓名表示权。

第8条受雇人于非职务上所完成之发明、新型或新式样,其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属于受雇人。但其发明、新型或新式样系利用雇用人资源或经验者,雇用人得于支付合理报酬后,于该事业实施其发明、新型或新式样。

受雇人完成非职务上之说明、新型或新式样,应即以书面通知雇用人,如有必要并应告知创作之过程。

雇用人于前项书面通知到达后六个月内,未向受雇人为反对之表示者,不得主张该发明、新

型或新式样为职务上发明、新型或新式样。

第一项报酬有争议时,由专利专责机关协调之。

第9条前条雇用人与受雇人间所订契约,使受雇人不得享受其发明、新型或新式样之权益者无效。

第10条雇用人或受雇人对第七条及第八条权利之归属有争执而达成协议者,得附具证明文件,向专利专责机关申请变更权利人名义。专利专责机关认有必要时,得通知当事人附具依其它法令取得之调解、仲裁或判决文件。

第11条专利专责机关对于居住外国及边远或交通不便之地者,得依职权或据申请,延长其对于专利专责机关应为程序之法定期间。

第12条申请人申请专利及办理有关专利事项,得委任专利代理人办理之。

在中华民国境内,无住所或营业所者,申请专利及办理专利有关事项,应委任专利代理人办理之。

专利代理人,应在中华民国境内有住所。其为专业者,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以专利师为限。

专利师之资格及管理,另以法律定之;法律未制定前,依专利代理人规则办理。

第13条专利申请权为共有者,应由全体共有人提出申请。

二人以上共同为专利申请以外之专利相关程序时,除撤回或拋弃申请案、第三十二条之各别申请、第六十八条之申请分割、改请或本法另有规定者,应共同连署外,其余程序各人皆可单独为之。但约定有代表者,从其约定。

前二项应共同连署之情形,应指定其中一人为应受送达人。未指定应受送达人者,专利专责机关应以第一顺序申请人为应受送达人,并应将送达事项通知其它人。

第14条专利申请权为共有时,各共有人未得其它共有人之同意,不得以其应有部分让与他人。

第15条继受专利申请权者,如在申请时非以继受人名义申请专利,或未在申请后向专利专责机关申请变更名义者,不得以之对抗第三人。

为前项之变更申请者,不论受让或继承,均应附具证明文件。

第16条专利专责机关职员及专利审查人员于任职期内,除继承外,不得申请专利及直接、间接受有关专利之任何权益。

第17条专利专责机关职员及专利审查人员对职务上知悉或持有关于专利之发明、新型或新式样,或申请人事业上之秘密,有保密之义务。

第18条凡申请人为有关专利之申请及其它程序,延误法定或指定之期间或不依限纳费者,应不受理。但延误指定期间或不依限纳费在处分前补正者,仍应受理。

申请人因天灾或不可归责于己之事由延误法定期间者,于其原因消灭后三十日内得以书面叙明理由向专利专责机关申请回复原状。但延误法定期间已逾一年者,不在此限。

申请回复原状应同时补行期间内应为之行为。

前二项规定,于异议不适用之。

第18-1条审定书或其它文件无从送达者,应于专利公报公告之,自刊登公报之日起满三十日,视为已送达。

第二章发明专利

第一节专利要件

第19条称发明者,谓利用自然法则之技术思想之高度创作。

第20条凡可供产业上利用之发明,无下列情事之一者,得依本法申请取得发明专利:

一、申请前已见于刊物或已公开使用者。但因研究、实验而发表或使用,于发表或使用之日起六个月内申请专利者,不在此限。

二、申请前已陈列于展览会者。但陈列于政府主办或认可之展览会,于展览之日起六个月内申请专利者,不在此限。

发明系运用申请前既有之技术或知识,而为熟习该项技术者所能轻易完成时,虽无前项所列情事,仍不得依本法申请取得发明专利。

申请人主张第一项第一款但书或第二款但书之情事者,应于申请时叙明事实及其年、月、日,并应于专利专责机关指定期间内检附证明文件。

第20-1条申请专利之发明,与申请在先而在其申请后始公开或公告之发明或新型专利申请案所附说明书或图式载明之内容相同者,不得取得发明专利。但其申请人与申请在先之发明或新型专利申请案之申请人相同者,不在此限。

第21条下列各款不予发明专利:

一、动、植物新品种。但植物新品种育成方法不在此限。

二、人体或动物疾病之诊断、治疗或手术方法。

三、科学原理或数学方法。

四、游戏及运动之规则或方法。

五、其它必须藉助于人类推理力、记忆力始能执行之方法或计画。

六、发明妨害公共秩序、善良风俗或卫生者。

第二节申请

第22条申请发明专利,由专利申请权人备具申请书、说明书、必要图式及宣誓书,向专利专责机关申请之。

申请权人为雇用人、受让人或继承人时,应叙明发明人姓名,并附具雇佣、受让或继承证明文件。

第一项之说明书,除应载明申请专利范围外,并应载明有关之先前技术、发明之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使熟习该项技术者能了解其内容并可据以实施。

前项申请专利范围,应具体指明申请专利之标的、技术内容及特点。

说明书、图式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叙述方式,于施行细则定之。

第23条申请发明专利以规费缴纳及前条第一项所规定申请书、说明书及必要图式齐备之日为申请日。其说明书、图式以外文本提出者,应于专利专责机关指定期间内补正中文本;在处分前补正者,以补正之日为文件齐备日。

第24条申请人就相同发明在与中华民国相互承认优先权之外国第一次依法申请专利,并于第一次申请专利之次日起十二个月内,向中华民国申请专利者,得享有优先权。

依前项规定,申请人于一申请案中主张两项以上优先权时,其优先权期间自最早之优先权日之次日起算。

外国申请人其所属国家与我国无相互承认优先权者,若于互惠国领域内,设有住所或营业所者,亦得依第一项规定主张优先权。

主张优先权者,其专利要件之审查,以优先权日为准。

依本条主张之优先权日,不得早于中华民国八十三年一月二十三日。

第25条依前条规定主张优先权者,应于申请专利同时提出声明,并于申请书中载明在外国之申请日、申请案号数及受理该申请之国家。但不能知悉申请案号数者,应于申请书载明理由。

申请人应于申请之次日起三个月内检送经该国政府证明受理之申请文件;其有前项但书之情形者,并应同时附具证明为同一案件之文件。

违反前二项之规定者,丧失优先权。

第25-1条申请人基于其在中华民国先申请之发明或新型专利案再提出专利之申请者,得就先申请案申请时说明书或图式所载之发明或创作,主张优先权。但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得主张之:

一、自先申请案申请之次日起已逾十二个月者。

二、先申请案中所记载之发明或创作已经依第二十四条或本条规定主张优先权者。

三、先申请案系依第三十二条第一项规定改为各别申请案或依第一百零一条规定改请者。

四、先申请案已经审定者。

前项先申请案自其申请之次日起满十五个月,视为撤回。

先申请案申请之次日起十五个月后,不得撤回优先权主张。

依第一项主张优先权之后申请案,于先申请案申请之次日起十五个月内撤回者,视为同时撤回优先权之主张。

申请人于一申请案中主张二项以上优先权时,其优先权期间,自最早之优先权日之次日起算。

主张优先权者,其专利要件之审查,以优先权日为准。

依第一项主张优先权者,应于申请专利同时提出声明,并于申请书中载明先申请案之申请日及申请案号数,申请人未于申请时提出声明,或未载明先申请案之申请日及申请案号数者,丧失优先权。

依本条主张之优先权日,不得早于本法中华民国九十年十月四日修正施行之日。

第26条申请有关微生物新品种或利用微生物之发明专利,申请人应于申请前将该微生物寄存于专利专责机关指定之国内寄存机构,并于申请书上载明寄存机构、寄存日期及寄存号码。但该微生物为熟习该项技术者易于获得时,不须寄存。

申请人应于申请之次日起三个月内检送寄存证明文件,逾期未检送者,视为未寄存。

申请前如已于专利专责机关认可之国外寄存机构寄存,而于申请时声明其事实,并于前项规

定之期限内,检送寄存于专利专责机关指定之国内寄存机构之证明文件及国外寄存机构出具之证明文件者,不受第一项应于申请前在国内寄存之限制。

第一项微生物寄存之受理要件、种类、型式、数量、收费费率及其它寄存执行之办法,由专利专责机关定之。

第27条同一发明有二以上之专利申请案时,仅得就其最先申请者准予发明专利。

但后申请者所主张之优先权日早于先申请者之申请日时,不在此限。

前项申请日、优先权日为同日,应通知申请人协议定之,协议不成时,均不予发明专利。

各申请人为协议时,专利专责机关应指定相当期间通知申请人申报协议结果,逾期未申报者,视为协议不成。

同一发明或创作分别申请发明专利及新型专利者,准用前三项规定。

第28条(删除)

第29条利用他人之发明或新型再发明者,得申请发明专利。

前项之再发明,系指利用他人发明或新型之主要技术内容所完成之发明。

第30条原发明人与他人有同一之再发明同日申请时,应予原发明人以发明专利。

第31条申请发明专利,应就每一发明各别申请。但两个以上之发明,利用上不能分离,并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并案申请:

一、利用发明主要构成部分者。

二、发明为物之发明时,他发明为生产该物之方法,使用该物之方法,生产该物之机械、器具、装置或专为利用该物特性之物。

三、发明为方法之发明时,他发明为实施该方法所直接使用之机械、器具或装置。

第32条申请专利之发明,实质上为两个以上之发明时,经专利专责机关通知,或据申请人申请,得改为各别申请。

前项各别申请应于原申请再审查审定前为之。如准予各别申请,仍以最初申请之日为申请日,如有优先权者,仍得主张优先权,并应就原申请案已完成之程序续行审查。

第33条(删除)

第34条发明为非专利申请权人所申请,经依异议不予专利时,专利申请权人于异议确定之次日起六十日内申请者,以非专利申请权人申请之日为专利申请权人申请之日。

第35条发明为非专利申请权人请准专利,经专利申请权人于该专利案审查确定后二年内申请举发,并于举发撤销确定之次日起六十日内申请者,以非专利申请权人申请之日为专利申请权人申请之日。

第三节审查及再审查

第36条专利专责机关对于发明专利申请案之实体审查,应指定专利审查人员审查之。

专利审查人员之资格,以法律定之。

第36-1条专利专责机关接到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后,经审查认为无不合规定程序且无应不予公开之情事者,自申请之次日起十八个月后,应将该申请案公开之。

前项期间,如有主张优先权者,自优先权日之次日起算;其主张二项以上优先权时,自最早之优先权日之次日起算。

专利专责机关得因申请人之申请,提早公开其申请案。

发明专利申请案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予公开:

一、自申请之次日起十五个月内撤回者。

二、涉及国防机密或其它国家安全之机密者。

三、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者。

第36-2条自发明专利申请之次日起三年内,任何人均得向专利专责机关申请实体审查。

依第三十二条第一项规定,改为各别申请案,或依第一百零一条规定,改请为发明专利申请案,逾前项期间者,得于各别申请或改请之次日起三十日内,向专利专责机关申请实体审查。

依前二项规定所为审查之申请,不得撤回。

未于第一项或第二项规定之期间内申请实体审查者,该发明专利申请案视为撤回。

第36-3条申请前条之审查者,应检附申请书。

专利专责机关应将申请审查之事实,刊载于专利公报。

申请审查由发明专利申请人以外之人提起者,专利专责机关应将该项事实通知发明专利申请人。

有关微生物新品种或利用微生物之发明专利申请人,申请审查时,应检送寄存机构出具之存活证明;如发明专利申请人以外之人申请审查时,专利专责机关应通知发明专利申请人于三个月内检送存活证明。

第36-4条发明专利申请案公开后审定公告前,如有非专利申请人为商业上之实施者,专利专责机关得依申请优先审查之。

为前项申请者,应检附有关证明文件。

第36-5条发明专利申请人对于申请案公开后,曾经以书面通知发明专利申请内容,而于通知后审定公告前就该发明仍继续为商业上实施之人,得于发明专利申请案审查确定取得专利权后,请求适当之补偿金。

对于明知发明专利申请案已经公开,于审定公告前就该发明仍继续为商业上实施之人,亦得为前项之请求。

前二项规定之请求权,不影响其它权利之行使。

第一项、第二项之补偿金请求权,自审查确定之次日起,二年间不行使而消灭。

第36-6条前五条规定,于本法中华民国九十年十月四日修正施行日起一年后提出之发明专利申请案,始适用之。

第37条专利审查人员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应回避:

一、本人及其配偶、前配偶或未婚配偶,为该专利案申请人、代理人、代理人之合伙人或与代理人有雇佣关系者。

二、现为该专利案申请人或代理人之四亲等内血亲,或三亲等内姻亲,或曾有此亲属关系者。

三、本人及其配偶、前配偶或未婚配偶,就该专利案与申请人有共同权利人、共同义务人或偿还义务人之关系者。

四、现为或曾为该专利案申请人之法定代理人或家长家属者。

五、现为或曾为该专利案申请人之诉讼代理人或辅佐人者。

六、现为或曾为该专利案之证人、鉴定人、异议人或举发人者。

专利审查人员有应回避而不回避之情事者,专利专责机关得依职权或依申请撤销其所为之处分后,另为适当之处分。

第38条申请案经审查后,应作成审定书送达申请人或其代理人。

经审定不予专利者,审定书应备具理由。

审定书应由专利审查人员具名。再审查、异议审查、举发审查及专利权延长审查之审定书,亦同。

第39条发明经审查认为无不予专利之理由时,应予专利,并应将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公告之。

经审定公告之专利案,任何人均得申请阅览、抄录、摄影或影印其审定书、说明书、图式、宣誓书及全部档案资料。但专利专责机关依法应予保密者,不在此限。

第40条发明专利申请人对于不予专利之审定有不服者,得于审定书送达之次日起三十日内备具理由书,申请再审查。但因申请程序不合法或申请人不适格而驳回者,得径依法提起行政救济。

经再审查认为有不予专利之情事时,在审定前应先通知申请人,限期申复。

第41条公告中之发明,任何人认有违反第四条、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三项或第四项、第二十七条规定,或利害关系人认有不合第五条或第三十条规定者,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备具异议书,附具证明文件,向专利专责机关提起异议。

异议人补提理由及证据,应自异议之日起一个月内为之。

第42条专利专责机关接到异议书后,应将异议书副本送达申请人或其代理人。

申请人应于副本送达之次日起一个月内答辩,除先行申明理由,准予展期者外,逾期不答辩者,径予审查。

第43条再审查或异议审查时,专利专责机关应指定未曾审查原案之专利审查人员审查,并作成审定书。

前项再审查之审定书应送达申请人。异议审查之审定书应送达申请人及异议人。

第44条专利专责机关于审查发明专利时,得依职权或依申请通知申请人或异议人限期为下列各款之行为:

一、至专利专责机关面询。

二、为必要之实验、补送模型或样品。

前项第二款之实验或补送模型或样品,专利专责机关必要时得至现场或指定地点实施勘验。

第44-1条专利专责机关得依职权通知申请人限期补充、修正说明书或图式。

申请人得于发明专利申请之次日起十五个月内,补充、修正说明书或图式。

申请人于发明专利申请之次日起十五个月后,仅得于下列各款之期日或期间内补充、修正说明书或图式:

一、申请实体审查之同时。

二、申请人以外之人申请实体审查者,于申请案进行实体审查通知送达之次日起三个月内。

三、专利专责机关核驳理由先行通知申复之期间内。

四、申请再审查之同时,或得补提再审查理由书之期间内。

五、异议答辩期间内。

六、专利专责机关依职权审查通知答辩之期间内。

依前三项所为之补充、修正,不得变更申请案之实质。于审定公告后提出之补充、修正,并须有下列各款情事之一始得为之:

一、申请专利范围过广。

二、误记之事项。

三、不明了之记载。

第二项之期间,如有依第二十四条规定主张优先权者,自优先权日之次日起算。

第45条审定公告之发明专利案,专利专责机关认有依职权审查之必要者,应通知申请人限期一个月内答辩,逾期不答辩者,径予审查。经审查认应撤销原审定者,应作成处分书,送达申请人或其代理人。

前项处分书,应由专利审查人员具名。

第46条对于再审查、异议或举发之审定有不服时,得于审定书送达之次日起三十日内,依法提起行政救济。

第47条审定公告之发明专利案,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即为审查确定:

一、公告期满无人异议者。

二、异议因程序不合法,经专利专责机关不受理后,未依法提起行政救济;或经提起行政救济经驳回确定者。

三、异议经审定后未依法提起行政救济;或经提起行政救济经驳回确定者。

第48条发明经审查有影响国家安全之虞,应将其说明书移请国防部咨询意见,认有秘密之必要者,其发明不予公告,申请书件予以封存,不供阅览,并作成审定书送达申请人、代理人及发明人。

申请人、代理人及发明人对于前项之发明应予保密,违反者该专利申请权视为拋弃。

保密期间,自审定书送达申请人之次日起为期一年,并得续行延展保密期间每次一年,期间届满前一个月,专利专责机关应咨询国防部,无保密之必要者,应即公告。

就保密期间申请人所受之损失,政府应给与相当之补偿。

申请人对于第一项之审定有不服时,得于审定书送达之次日起三十日内,依法提起行政救济。

第49条发明专利申请权人依第三十四条或第三十五条申请之案件,不再公告。

第四节专利权

第50条申请专利之发明,经审定公告后暂准发生专利权之效力。

经审定公告之发明审查确定后,自公告之日起给予发明专利权并发证书。

发明专利权期限自申请日起算二十年届满。

第一项暂准发生专利权之效力,因申请不合程序致申请行为不受理,或因异议成立不予专利审查确定,视为自始即不存在。

第51条医药品、农药品或其制造方法发明专利权之实施,依其它法律规定,应取得许可证,而于专利案审定公告后需时二年以上者,专利权人得申请延长专利二年五年,并以一次为限。但核准延长之期间,不得超过向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取得许可证所需期间。取得许可证期间超过五年者,延长期间仍以五年为限。

前项申请应备具申请书,附具证明文件,于取得第一次许可证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专利专责机关提出。但在专利权期间届满前六个月内,不得为之。

专利专责机关就前项申请案,有关延长期间之核定,应考虑对国民健康之影响,并会同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订定核定办法。

第52条专利专责机关对于发明专利权延长申请案,应指定专利审查人员审查,作成审定书送达专利权人或其代理人。

专利权人对前项之审定有不服者,得于审定书送达之次日起三十日内,依法提起行政救济。

第53条(删除)

第54条任何人对于经核准延长发明专利权期间,认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附具证据,向专利专责机关举发之:

一、发明专利之实施无取得许可证之必要者。

二、专利权人或被授权人并未取得许可证。

三、核准延长之期间超过无法实施之期间。

四、延长专利权期间之申请人并非专利权人。

五、专利权为共有,而非由共有人全体申请者。

六、以取得许可证所承认之外国试验期间申请延长专利权时,核准期间超过该外国专利主管机关认许者。

七、取得许可证所需期间未满二年者。

前项举发于被延长之专利权消灭后,有可回复之法律上利益者,亦得申请之。

专利权延长经举发成立确定者,原核准延长之期间,视为自始不存在。但因违反第一项第三款、第六款规定,经举发成立确定者,就其超过之期间,视为未延长。

第55条专利专责机关认有前条第一项各款情事之一者,得依职权撤销延长之发明专利权期间。

专利权延长经撤销确定者,原核准延长之期间,视为自始不存在。但因违反前条第一项第三款、第六款规定,经撤销确定者,就其超过之期间,视为未延长。

第56条物品专利权人,除本法另有规定者外,专有排除他人未经其同意而制造、贩卖、使用或为上述目的而进口该物品之权。

方法专利权人,除本法另有规定者外,专有排除他人未经其同意而使用该方法及使用、贩卖或为上述目的而进口该方法直接制成物品之权。

发明专利权范围,以说明书所载之申请专利范围为准。必要时,得审酌说明书及图式。

第57条发明专利权之效力不及于下列各款情事:

一、为研究、教学或试验实施其发明,而无营利行为者。

二、申请前已在国内使用或已完成必须之准备者。但在申请前六个月内,于专利申请人处得知其制造方法,并经专利申请人声明保留其专利权者,不在此限。

三、申请前已存在国内之物品。

四、仅由国境经过之交通工具或其装置。

五、非专利申请权人所得专利权,以专利权人举发而撤销时,其被授权人在举发前以善意在国内使用或已完成必须之准备者。

六、专利权人所制造或经其同意制造之专利物品贩卖后,使用或再贩卖该物品者。上述制造、贩卖不以国内为限。

前项第二款及第五款之使用人,限于在其原有事业内继续利用;第六款得为贩卖之区域,由法院依事实认定之。

第一项第五款之被授权人,因该专利权经举发而撤销之后,仍实施时,于收到专利权人书面通知之日起,应支付专利权人合理之权利金。

第58条混合两种以上医药品而制造之医药品或方法,其专利权效力不及于医师之处方或依处方调剂之医药品。

第59条发明专利权人以其发明专利权让与、信托或授权他人实施,非经向专利专责机关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

第60条发明专利权之让与或授权,契约约定有下列情事之一致生不公平竞争者,其约定无效:

一、禁止或限制受让人使用某项物品或非出让人、授权人所供给之方法者。

二、要求受让人向出让人购取未受专利保障之出品或原料者。

第61条发明专利权为共有时,除共有人自己实施外,非得共有人全体之同意,不得让与或授权他人实施。但另有约定者,从其约定。

第62条发明专利权共有人未得共有人全体同意,不得以其应有部分让与、信托他人或设定质权。

第63条发明专利权之让与或信托,应由各当事人署名,附具证明文件,向专利专责机关申请换发证书。

第64条发明专利权之质权设定、变更或消灭,应由各当事人署名,附具证明文件,向专利专责机关申请登记;未经登记者,不得对抗第三人。

第65条发明专利权之继承,应附具证明文件,向专利专责机关申请换发证书。......

台湾专利法施行细则

民国三十六年九月二十四日行政院发布三十八年一月一日施行

四十七年八月十六日行政院修正发布

六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经济部修正发布

七十年十月二日经济部令修正公布

七十五年四月十八日经济部令修正公布

七十六年七月十日经济部令修正公布第四、五、六、九、十、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十九、二一、二三、二四、二七、二八、二九、三O、三二、三三、四七、五二、五四、五五、五六条暨增订第十条之一、三七条之一、五六条之一,并删除第二O、四五、四六条条文

第一条(制定依据)

本细则依专利法(以下简称本法)第一百三十条之规定订定之。

第二条(使用之文字)

依本法及本细则规定之申请,所应备具之文件,概须用中国文字,其科学名辞之译名下,并应附注外国文原名。科学名辞之译名,应以国立编译馆编译者为准。

前项文件原系外国文者,并应附送原本。

第三条(程式不合之补具)

申请文件定有程式者应依其程式。

申请文件不符合规定之程式或不明晰者,专利局得限期通知补正;其未依限补正者,依本法第二十六条关于延误指定期间之规定,其申请行为无效。

第四条(期间)

本法及本细则关于期间之规定,其最后一日为星期日或其他休息日时,以其休息日之次日代之。

第五条(指定期间之变更)

依本法及本细则指定之期间,专利局得依职权或据申请变更之。

前项期间之申请变更,应载明理由向专利局为之。

第六条(申请专利文件之寄送及申请先后之认定)

申请专利所送文件,由邮局寄送者,必须挂号。专利局应以送寄地邮戳为准,认定申请之先后。

本法所定或专利局指定之各项期间之遵守,应以书件或物件送达专利局之日为准;如系邮递,以发寄地邮戳为准。

申请人指定第三人为送达代收人者,应向专利局陈明,该代收人应受送达之住、居所,不得以通讯处、邮政信箱或文件代收处为收受或文件送达之处所。

第七条(故障声明书)

依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规定声明故障者,应备具声明书,详叙其事实及发生之年、月、日,附具证明文件向专利局为之;其依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补行程序时,应叙明故障消灭之事由及年、月、日。

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所称故障。系指天灾或其他不可归责于当事人之事由者而言。

第八条(必须存档之书件)

申请人对申请专利必须存档之书件,不得请求退还,如有必要得申请查阅、抄录或影印。

第九条(关于期间之举证)

本法第二条第一款但书及第三款、第九十六条第一款但书及第三款关于期间之规定,申请人应叙明事实及其年、月、日,有证件者,并应附送证件。

第十条(说明书及图式之格式及内容)

本法第十二条规定之说明书及图式,应以国家标准申请四号(210×297公厘)纸制作一式三份,说明书应直式横书由左至右载明下列事项:

一发明或创作名称:应与所申请之专利内容相符,不得冠以无关之文字。

二发明人或创作人姓名、籍贯(或国籍)、住、居所。

三申请人姓名、籍贯(或国籍)、住、居所;如为法人,其名称、事务所及其代表人姓名。

四发明或创作摘要:应以简明之文字叙述其申请专利内容之特点。

五发明或创作说明:应载明有关之先前技术,发明或创作之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使熟习该项技术者能了解其内容并可据以实施。

六申请专利范围。

图式应参照工业制图法以墨线绘制,并注明符号。

第十条之一(申请专利范围之内涵及叙述)

前条第一项第六款之申请专利范围,应具体指明申请专利之标的、技术内容及特点,并依下列规定叙述:

一申请专利范围得以一项以上之独立项标示,其项数应配合发明之内容。

二独立项应载明申请专利之构成及其实施之必要技术内容。

三对独立项内容有限制之必要或需以实施例表现时,得以一项以上之附属项依附叙述之。附属项应载明其所依附之项目,其依附于二项以上者为多项附属项,

应以选择式为之。

四附属项得有其他附属项依附叙述之。但多项附属项间不得直接或间接依附。

五以多项叙述者,每一项目应以数字序列,独立项、附属项以依附关系序列。每一项目以一段文字叙述,其内容不得仅引述说明书之行数或图式之代号。

前项规定于新型专利之申请准用之。但新型之独立项以一项为原则。

第十一条(模型样品之检送)

本法第十二条规定之模型或样品,得以图形或照片代之。但专利局认有必要时,得通知申请人限期检送。

模型或样品送到时如有毁损,专利局得通知申请人补送。

前项模型或样品,应于审查确定后三个月内领回,逾期由专利局自行处理。

第十二条(图说之格式及内容)

本法第一百十六条规定之图说,应以国家标准甲四号(210×297公厘)纸制作一式三份,直式横书由左至右载明下列事项:

一创作名称及指定使用之物品类别:创作名称应与申请专利内容相符,不得冠以无关之文字。

二创作人姓名、籍贯(或国籍)、住、居所。

三申请人姓名、籍贯(或国籍)、住、居所;如为法人,其名称、事务所及其代表人姓名。

四创作说明:应简要叙述指定使用物品之用途、使用状态及创作式样之特点。

五申请专利范围:应就附图物品之形状、花纹或色彩指定之。

六图面:应参照工业制图法以墨线绘制;物品之形状,应绘制六面图(前视图、左侧视图、右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后视图)、立体图及使用状态参考图

;物品之花纹应绘制平面展开图、单元图形及花纹应用于物品之参考图;物品

之色彩,应附其本身及上限、下限色采样本及色彩应用于物品之参考图。六面

图、立体图、参考图得以照片代之。

依本法第一百十二条第二项之规定申请为联合新式样者,应另附具原新式样(即被联合之新式样)图说一份。

第十三条(申请追加专利联合新式样专利等之方法)

依本法第八条申请追加专利者,应于申请书及说明书载明原专利权号数。

依本法第一百十二条第二项申请联合新式样专利者,应于申请书及说明书载明原申请案号数。但专利局应俟原申请案取得专利权后,始得核准联合新式样专利。

独立新式样专利改为联合新式样专利之申请,或联合新式样专利改为独立新式样专利之申请,得以申请独立新式样专利或联合新式样专利之日作为改请案之申请日。但在独立新式样或联合新式样专利申请案审定书送达之日起一个月后申请者,应以改请之日为申请日。

第十四条(已于国外申请专利之发明或创作之申请专利)

申请专利之发明或创作于申请前已向外国政府申请专利者,应于说明书或图说中,载明在外国之申请日及申请案号数。专利局认为必要时,得通知限期检送其向外国申请之有关证件。

第十五条(未依限补正不予受理)

申请新式样专利未依本法第一百十七条第一项规定指定所使用之物品及类别或指定错误,经通知而未依限补正者,得不予受理。

第十六条(申请日)

申请专利以本法第十二条或第一百十六条所规定之文件齐备之日为申请日。

申请人为外国人或华侨者,前项文件得以外文本先行提出,并以其齐备之日为申请日。

第十七条(再行申请专利程序)

依本法第三十八条第二项但书之规定再行申请专利者,应依一般新申请案之有关规定办理,并以再行申请之日为申请日。

第十八条(补充修正)

申请人得于申请案审定前,补充修正其说明书、图式或图说,或补送模型样品。但不得变更原申请案之实质。

前项所称审定,指审查、再审查之审定。

专利局依本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通知申请人面询、实验、补具说明书、模型、样品或更正说明书、图式,申请人逾期或不依通知办理者,专利局得依据已有资料迳予审定。

第十九条(对部分项目不合专利之处理)

专利申请案申请专利范围有部分项目不合专利规定,经限期通知删除、修改或合并而专利申请人不予照办者,专利局得仅就可予专利之项目给予专利。

专利申请人就未准专利之项目请求再审查或提起诉愿者,俟该部分确定并修正专利说明书后予以公告。

第二十条(删除)

第二十一条(专利代理人委任书)

申请人依本法第十三条委任专利代理人时,应向专利局提出委任书,载明所代理之权限,其权限变更或解任时,应以书面声明之。

专利代理人有二人以上者,除申请人向专利局陈明其代理行为应共同为之外,均得单独为代理行为。

第二十二条(变更之申请)

代理人变更或申请人或代理人之居所、住所或印鉴有变更时,应向专利局申请变更。

第二十三条(外国人之申请专利)

外国人依本法为有关专利之申请者,应依本法第十三条第二项规定,委任专利代理人为之。并应附送经我国驻外使领馆或指定机构验证或当地法院认证之申请人国籍证明书或法人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协议结果之申报)

依本法第十五条由各申请人协议时,专利局应指定相当期间申报协议结果,逾期不申报,视为所议不谐。

第二十五条(代表)

本法第十七条所称之代表,应由共有人全体约定。

前项代表为有关专利之申请时,应附具约定之证件。

第二十六条(专利局职员)

本法第二十条所称专利局职员,系指专利主管机关组织条例职掌规定所属职员,其所任职务与专利业务有直接或间接之关系者而言。

专利局外聘之专利审查委员,就本法第二十条之规定视为专利局职员。

第二十七条(审定书应记载之事项)

本法第二十九条与第三十四条之审定书,应记载下列事项:......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这四者相互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科学观以及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 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二、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又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的重要平台和通道。 三、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趋势 我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只有对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企业才能够发展,国家的经济才能够发展。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当今社会仍然是热门专业,分析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得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更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的服务社会。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企业管理专业中的体现。在自然辩证法中,就已经提到了有关自然的保护,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必然选择。在十七大上明确的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重要的理念。社会对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更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目标,需要特别注重环境的保护,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对生态文明进行学习,要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的意识。因此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的观念对于企业管理的未来的发展十分的重要。 其次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管理专业的学习中,我们不能够仅仅的停留在书本之上,停留在企业管理的理论之上,需要联系实际,密切的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再次是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到问题,尊重客观规律。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

18件知识产权类司法解释新旧对比表全套

18件知识产权类司法解释新旧 对比表

目录 (1)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0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6)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 (12)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5)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1)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后有关商标案件管辖和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 (24)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6)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注册商标权进行财产保全的解释 (33)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34)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39)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43)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45)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48)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53)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56)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58) 新旧对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 (69)

关于历史发展必然性的思考

2010年第13期(总第204期)世纪桥Shi Ji Qiao No.13,2010(General No.204) ·哲学研究· 关于历史发展必然性的思考 王彦有 (大庆师范学院 图书馆,黑龙江大庆 163712) 摘要:人们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必然性理论具体解释历史问题上存在许多分歧,主要是对历史和必然性以及历史决定性因素、必然性和决定性因素之间的区别等问题上存在教条主义理解和泛化的运用,造成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困难和混乱, 因此有必要澄清在这些问题上的错误认识,还历史本来面目。关键词:历史;必然性;决定性因素 收稿日期:2010-04-06 作者简介:王彦有(1962-),男,吉林农安人,大庆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理论、中国近代史。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 学习和运用这一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时,由于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不同, 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对这一观点的教条主义理解,生搬硬套,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理论困难,败坏了理论的声誉。把人类鲜活的历史变成了僵死 的教条, 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探讨,献一孔之见。一、历史必然性之 “历史”在表述历史必然性的时候,我们通常的叙述是历史发展本身是有规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那么,对这里的历史做如何理解,就成为我们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从广义的角度, 这里的历史当然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狭义的角度就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自然界发展的历史一般比较好理解,当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问题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历史,理解起来就大不同了。笔者认为:首先,这里的历史并不是指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某个历史发展阶段,也不是指某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而是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时空的宏观角度的高度概括。这里的历史只能是从和自然界发展历史相区别的人类历史, 超越这个内在的规定性,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个别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某个历史发展阶段, 个别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这里的历史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前者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偶然性,后者呈现出规律性、可预测性和必然性。其次,历史必然性之历史,是从哲学的角度对人类历史研究的理论自觉。马克思把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这里出发,马克思找到了解决历史问题的突破口,比较清晰地揭示了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性特征。如果我们把 这里的历史做一狭隘的理解, 去套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乃至于民族和国家的历史研究,就会出现相当的混乱和矛 盾,就会造成历史决定论的泛滥。个别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某个历史发展阶段,个别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这里 的历史, 只有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二、历史必然性之 “必然性”关于必然性,一般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可避免和一定不移的趋势。必然性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认识事 物的必然性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跟 “偶然性”相对)。历史必然性说明了历史的发展受内在规律的支配,具有可预 测性。这里的必然性也不指具体历史事件的必然性,也就是说不是指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因为从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来观察历史,所有的历史事件都具有必然性,有因必有果。这里的必然性是指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历史前进的基本方向。它不是对历史具体环节的描述,而是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逻辑的理论论证。如果我们把这里的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推广到所有的历史事件的具体研究,就会造成对人类发展的选择性和人的能动性的蔑视。就会把历史变成抽象、空洞的教条。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机械决定论者往往只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忽视了作为历史主体人的存在,把人仅仅当作历史的工具;而唯心主义者则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夸大主体的意志作用,把历史当做人或神的意志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从人类现实生活的的生产与再生产出发,从实践出发,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又承认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的巨大的能动性和选择性。认为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人的活动而已” 。决定性和选择性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辩证统一的过程。两者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人们只有在尊重历史规律的同时,充分 发挥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才能为我们自己创造出光明的未来。 三、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历史发展决定性因素 面对在历史必然性的理解问题上存在的种种差异,甚 · 24·

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二)

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二) 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之议题,包括提升专利质量、加大专利权保护力度、关注国际知识产权环境的变迁并尽量与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国际规范相协调,等等。本文结合送审稿的相关内容,阐述关于对《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两个重要问题的看法。 二、对《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两个重要问题的看法 本文认为,《专利法》第四次修订涉及很多重要问题,前面概述的送审稿亮点都没有大的需要重新考虑和讨论的内容,但是,在修法的总体思路方面,有两个重要问题建议进一步讨论并尽快形成比较一致的方案以推动立法进程。 (一)将外观设计从《专利法》中分离出来,制定《外观设计保护法》 1.外观设计是知识产权领域的特殊保护对象 外观设计与发明、实用新型有所不同,尽管其要考虑产品的技术和功能,但更多的是针对产品的外观做出的新颖、别致、有美感的装饰性设计,而且外观设计的侵权判定也不像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那样要涉及复杂的技术特征比对,而是更多考虑是否实质性相似、是否容易导致混淆。因此,将外观设计与发明同时放在《专利法》中,不能体现外观设计的本质,也不利于我国的外观设计与国外主要国家和国际申请体系相融合,可能会给我国外观设计权利人“走出去”带来不必要的程序性繁杂事务。比如,在世界各国,“专利国际申请”都仅指发明专利的国际申请、不包括外观设计的国际申请,这也是此次送审稿第20条将“专利国际申请”修改为“国际申请”的原因。 2.现阶段加强外观设计行政执法具有可行性 判断外观设计是否侵权的标准,与商标、版权保护对象十分相似,即是否相同或实质性相似以至于造成误认、混淆,这一判断由裁判者基于普通的、理性的消费者角度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因此,与发明和实用新型的侵权判定者需要有一定技术背景、或者至少有技术人员的辅助有所不同,履行市场监管的普通行政执法人员即可以做出是否侵权的初步判断和查处,这一点与商标、版权的侵权判定和查处相类似。

专利术语中英文对照及解释-aipla

专利术语中英文对照及解释 Assignee 专利权受让人: 在专利的领域内,专利权受让人指的是专利所有权人。专利权受让人可做是否出让或转售专利等决定。 Best Mode 最佳实施例: 最佳实施例是发明人在申请专利当时,认为可以实施发明最好的方式,美国专利法中要求说明书中必须要记载最佳实施例。 Certificate of Correction 补正书: 补正书是美国专利局用来订正专利中拼字或打字错误的文件。 Continuation Application 延续案: 延续案为较早的申请案(称为母案)还在审查期间所提出的申请,并使用母案申请日来作为优先权日,可以说是母案的延续。通常提出延续案的目的是为了申请不同于母案的请求项范围。 Continuation-in-part (CIP) Application 部分延续案: 部分延续案为较早的申请案(称为母案)还在审查期间所提出的申请。通常提出部分延续案的目的是为了加入母案没有揭露的特征以及申请不同于母案的请求项范围。其中,沿用母案的特征部分可主张母案的优先权日。 Continued Prosecution Application (CPA) 延续审查案: 延续审查案通常会在申请人收到最终核驳后的六个月内提出。通常提出延续审查案的目的是为了延续审查。另外,延续审查案并不能用在2000年5月29日起申请的「发明专利申请案」或是「植物专利申请案」,新式样专利并没有在此限。Claim 请求项或称权利项: 请求项是用来定义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部分。 Defensive Patent 防御专利: 有的人申请专利的目的并不在于主动攻击竞争对手,而是希望将来被控告专利侵权时,可以利用这些专利保护自己并予以反击。在这种状况下,竞争对手在考虑控告侵权前,由于害怕将来被对方以这些专利反控侵权,常会因而打消控告的念头。这样的专利由于具有防御的功能,因此称为防御专利。 Declaration 声明书: 声明书是申请美国专利时需缴交的文件,发明人必须在文件中声明自己为真正的发明人、声明已阅读和了解说明书内容,以及会向专利局揭露任何与申请案专利性有关的技术资料。在声明书中作假会遭受罚金或坐牢的处分。发明人也可缴交宣誓书取代声明书,与声明书不同的是,宣誓书必须有公证人作证签名。 Design Patent 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为保护物品的外观的专利。可申请实用新型的设计包括新的、具有原创性的物品外观设计。 Disclosure Document Program 文件揭露程序: 发明人可利用美国专利局所提供的「文件揭露程序」,以书面方式将发明描述出,并寄给专利局盖印保管,作为日后证明发明构思日(Conception of the Invention)的依据,费用为美金35元。需注意的是,判断「先发明」与否并不是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靠人民群众的实践。 (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实现共产主义不仅是一个合规律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合目的的过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奋斗的最高纲领。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工人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完全一致的。争取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最终实现,不仅是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标志,也是全人类得到解放的根本要求和体现。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时期,它在自身的发展中也会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在一切条件具备之后才能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实现共产主义不仅有赖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有赖于现存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及转变后向共产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走向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完成,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渡时期。在完成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后,更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最后才能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整理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 一、思考题 1、什么自然辩证法?它有哪几方面内容。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的学科,它是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的总称。 2、如何认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性质和特点和它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1)学科性质而言,属哲学门类;就认识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哲学之间,处于中间的层次,属于交叉学科。 (2)学科特点:综合性、交叉性、辐射性 (3)地位: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 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 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4、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何意义? 我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它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需要。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技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近一个世纪的科技成果超过了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获得的成果的总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无法想象的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了诸如环境、生态、资源、人口、粮食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这清楚表明,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人对自然界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人和自然的关系出现严重对立。如果不协调人与自然地关系,必然带来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真进行反思:我们如何正确发展科学技术?如何促进科学技术积极作用的发挥,同时抑制和减少其消极后果?解决这一问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正确树立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类社会可持续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其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的事实,同时又引发、加剧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机器大生产反而使工人成了机器的附庸。资本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残酷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运动均以失败告终。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而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在对前人的优秀成果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的创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4、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5、自然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从十九世纪开始,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了整理材料、寻找内部联系和跨门类研究的阶段,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逐渐被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缺口。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细胞学说表明,所有动植物的生命现象,都是细胞按照一定规律分裂和增殖的结果,从而揭示了整个生物界的有机联系;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表明,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从而揭示了整个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物质统一性;达尔文的进化论表明,自然界中品种繁多的生物种类,都是由少数简单生物经过长期的变化发展而成的。人类也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生物界是一个有规律的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00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00修正) 【法规类别】专利法规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6号 【修改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2008) 【发布部门】201 【发布日期】2000.08.25 【实施日期】2001.07.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6号公布)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第三章专利的申请 第四章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 第五章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 第六章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 第七章专利权的保护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发明创造】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第三条【管理部门】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 第四条【保密处理】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条【不授专利权情形】对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第六条【职务发明】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

1·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时,那么就要通过革命的形式推翻旧有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资本主义社会当生产力高度发达时,资本主义私有制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必须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制度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越发达,就预示着资本家为自己挖掘坟墓,即帝国主义就是没落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要走向灭亡。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最终解决,提出了由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就是说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为资本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必要条件。首先,资本主义为建立社会主义准备了物资条件,这就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就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其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还产生和锻炼了实现消灭资本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社会力量。这种社会力量就是无产阶级。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还为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后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组织形式和可供借签的经验。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剩余价值规律、竞争和无政府状态规律的作用,各个企业、生产部门、各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平衡的。到了垄断资本主义石器,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了,不平衡现象大大加剧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引起政治、军事实力发展的不平衡。列宁很据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加剧的新情况,提出了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世界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环节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根据这一新的科学论断,成功的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方式,表现为缓和、加剧、再缓和、再加剧的过程。社会主义革命是否成功和能否巩固革命成果,取决于当时当地的主观和客观条件。这就是说,社会主义革命既可以发生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时期,也可以发生在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腐朽性垂死性加深的时期,既可以发生在现今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可以首先发生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这样,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代替,就可能是一个长时期的历史过程,是整整一个历史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存在逻辑上的“扬弃”关系。概括地说,这种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既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否定,有事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继承。具体地说,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经济;它们都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实行生产资料的劳动群众共有是和按劳分配的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是想资本主义死有事和少数人剥削广大劳动者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关系,使资本主义经济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的一种参照物。社会主义国家也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吸取可供自己借签的新的经验和新的经济形式。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只能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3·所谓社会主义,简单地说,就是使全体国民共同富裕的思想和意识形态。 所谓资本主义,就是经济的发展以资本的发展为主,以资本的发展来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和实现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资本主义重在资本。而社会主义,则是以社而社会主义,则是以社会的发展为主,以社会的发展来实现和保障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全面进步的目标。社会主义重在

概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论文)

概述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概述 当代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物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世界的挑战。下面我将从历史来源、建立过程及传播和发展来简要地阐明自然辩证法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 二、历史来源 自然辩证法的产生有其历史的来源。同自然科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哲学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自然观,具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 十六世纪以来西方近代实验自然科学建立和发展起来以后,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自然观相应地有了重大的发展。但是,由于自然科学中首先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是力学,由于直到十八世纪自然科学总的来说还处于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进行研究而未发展到足以揭示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广泛联系的阶段,因而那时的自然知识处于狭隘状况,那时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带有机械的(力学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是有联系的。但是,德国古典自然哲学尽管包含许多有见识的和合理的东西,却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在那里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法的思想,具有思辩的、唯心主义的性质。这种自然哲学就其形式、体系和方法而言,是同自然科学分离并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是从康德于1755 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学说以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的。十九世纪以来自然科 学的一系列发现:1826年维勒的尿素合成(从无机物得到有机物),1830 年赖尔的地质演变论,1838 年、1839 年施旺、施莱登的细胞学说,1842 年迈尔等人的

概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论文)

概述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 () 一、概述 当代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物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世界的挑战。下面我将从历史来源、建立过程及传播和发展来简要地阐明自然辩证法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 二、历史来源 自然辩证法的产生有其历史的来源。同自然科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哲学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自然观,具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 十六世纪以来西方近代实验自然科学建立和发展起来以后,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自然观相应地有了重大的发展。但是,由于自然科学中首先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是力学,由于直到十八世纪自然科学总的来说还处于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进行研究而未发展到足以揭示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广泛联系的阶段,因而那时的自然知识处于狭隘状况,那时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带有机械的(力学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是有联系的。但是,德国古典自然哲学尽管包含许多有见识的和合理的东西,却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在那里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法的思想,具有思辩的、唯心主义的性质。这种自然哲学就其形式、体系和方法而言,是同自然科学分离并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是从康德于1755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学说以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的。十九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一系列发现:1826年维勒的尿素合成(从无机物得到有机物) ,1830年赖尔的地质演变论,1838年、1839年施旺、施莱登的细胞学说,1842年迈尔等人的

对专利法第三次修正案修改内容的理解

对专利法第三次修正案修改内容的理解 我国专利法自1985年4月1日施行以来,分别于1992年和2000年进行了两次修改;专利法第三次修正案,于2008年12月27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 2005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扩大会上,研究了如何进行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问题,并决定启动修改专利法的各项准备工作。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跨入新时期、新阶段。在理论上实现了新的创新,提出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就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历史性地使知识产权制度成为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使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第三次修改专利法被提上日程,并把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修改专利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另外,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与公共健康的宣言》,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通过了落实该《宣言》的《修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议定书》,允许世贸组织成员突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限制,在规定条件下给予实施药品专利的强制许可。这为我国修改专利法的相关条款,提供了依据。再有,《生物多样性公约》为保护遗传资源,确立了遗传资源的国家主权、知情同意和惠益分享三项基本原则,并规定:“缔约方认识到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可能影响到本公约的实施,因此应当在国家立法和国际立法方面进行合作,以确保此种权利有助于而不违反本公约的目标。”近年来,广大发展中国家极力主张对依赖遗传资源而形成的知识产权,应遵循《生物多样性公约》确立的三项基本原则,并力促形成相应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有些发展中国家已就此进行了国内立法。我国需要通过修改专利法,行使该公约赋予的权利。 一部好的法律,应该充分体现国家的意志,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安全。从立法的政治性来说,要为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提供法律保障;从立法的哲学性来说,要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从立法的社会性来说,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前两次修改专利法,主要是从我国履行《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备忘录》中的承诺,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出发,进行的适应性修改;而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则是立足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把握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调整的新情况,主动进行的。应该说,第三次修改专利法(以下简称本法)的过程中,秉承了上述理念,对于专利法根据第二次修订案修改后的条款,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本次修订案新增加7条,修改了29条;总条目为

新旧专利法对照范文

新旧专利法对照范文 《中华人民 __专利法》新旧对照表 旧专利法(2000 年)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发明创造专 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 术进步和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新专利法(xx 年)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 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法。删除: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 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 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 的新设计。增加三款:规定“发明”“实用新型”、、“外 观设计”三个定义第三条 __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未作修改第四条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涉及 __ 或者重大利益 需要保密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未作修改第五条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对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

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删除“国家:增加第2款:对遗传资源的相关规定。第六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 第三条 __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第四条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涉及 __ 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第五条对违 __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第六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完美版

. .. 第二周 ①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答:它深刻揭示了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把科技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为直接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首先是经济,生产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技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②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研究范围是什么? 答:性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及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在当代,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已发展成一个学科群,包括内核学科与外核学科两大部分,内核学科是它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个学科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科学认 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是自然辩证法研究中最富于成果和最引入注意的领域。 ③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和科学技术哲学、STS 的联系和区别? 答: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正是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哲学相比,它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更值得研究。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的联系,这涉及到学科门类的层次结构问题。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联系和区别: 虽然他们都是以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研究内容,但他们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 第一 如何看待自然观。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都把对自然界的哲学思考放在自然哲学,科学实在论,或者哲学本体论中,而自然辩证法把自然观作为他的理论基石。 第二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是着重从科学技术成果方面来考察的,而自然辩证法把科学技术看做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从他的活动过程,也从他的活动成果来考察的。 第三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永恒的,最合乎人性的形式。而自然辩证法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历史上的一个过渡阶段,它迟早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自然辩证法和STS 的联系和区别: 自然辩证法虽然与STS 有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但是STS 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地位,并且他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他们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前途。自然辩证法研究在借鉴他们的成果时,必须做出分析而加以吸收。 4、在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请你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技术研究及工作有何帮助?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切合理工科研究生实际的公共理论课,它建立了一种面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观和 科学观,将哲学与科学之间的特殊性与概括性完美衔接起来。 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我们研究的是科学技术,而科学研究需要理论思维和辩证思维,自然辩证法将指导我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是正确的,避免我们犯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自然辩证法能教会我们如何思考科学技术问题,为科研提供认识原则,为衔接研究中的空白提供指导,为我们建立和创造新的方法提供灵感,这对我们进行技术研究是十分有帮助的。 学习自然辩证法不仅可以使我们树立辩证自然观,缩短对自然界认识的历程,还能够使我们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强化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自然辩证法传播的是科学精神,它能提高人的理论思维能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此外,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哲学理论,是一门让人变聪明的学问。世间万物是有联系的,一事通,百事通。不仅仅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运用自然辩证法学到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其思想,进行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对我们将是一生的收获。 总之,自然辩证法是一门非常生动且实用的学问,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并努力掌握它。 第三周 ①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答:其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其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界的存在物,人作为自然界的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之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界之外或者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 其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自然界。恩格斯说,人首先依赖于自然。马克思说,人是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 ②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答: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口质量,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在发展目标上既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又要提高公众的自身素质,改善生存和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发展方式上既要保持经济持续地发展,又要保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清洁优美,最终达到人口、环境与资源的协调一致。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自己答案: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这都是对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积极响应。不以破坏环境来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造福于人民和社会。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针对当代中国如何处理和应对人与自然的问题。自然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发展不应该也绝不可以牺牲自然环境来进行社会活动,正如恩格斯所说: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因此,中国在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秉承“谁开发,谁治理;谁污染,谁保护”的原则,而是要做到先保护,后开发,并时时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学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之中。) 第四周 ①什么是科学?如何更好地理解科学?科学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信念?还是一种实践方式?等等。请结合自己的背景和理解进行阐述。 答:从《自然辩证法概论》书中对科学含义和本质的定义来回答,马克思对科学的本质有如下的深刻论述: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领域的劳动;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科学”一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 ”,原意为“学问、知识”。但科学至今还没有一个为世人公认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给科学下定义是无益的,也是不可能的。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 “科学不是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一般地说,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但并不是任何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都是科学。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不同对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不同领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哲学也是一门科学,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 科学是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在其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贩的性质和特点。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的迅猛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规模日益扩大,现代科学已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体系,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即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这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形式,现已逐步发展为国家规模和跨国规模,使“科学是一种建制”的界说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我们不应把科学理解为仅仅是知识本身,也不能看成是单一的社会活动。前苏联科学拉契科夫认为:“科学是关于现实本质联系的客观真知的动态体系,这些客观真知是由于特殊的社会活动而获得和发展起来的,并且由于其应用而转化为社会的直接实践力量”。科学既是历史发展总过程的产物,又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动力。 总之,科学既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社会建制,更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信念,还是一种实践方式!有了这个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所有的假象和谬论全都不攻自破;有了科学这种社会制度,人们的生活才会安定有序;正是有了科学这种文化活动,这种信仰,才使得人们的灵魂有所寄托,前途更加光明;最后正因为科学是真理,所以才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并能回归于实践。 ②科学是不是最可靠的知识?有没有认识论上的特权?即科学是否可以免于怀疑与批判? 答:首先,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其次,科学是对某条件下的事物的正确认知;最后,科学受到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和约束。所以,科学并不是最可靠的知识。 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说:①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②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③科学是生产力;④科学既是观念财富又是实际财富。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并未被限制在某个固定的点,它是不断发展的得到修正的。就像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都有使用范围,超出范围跨越边界都被认为是错的。 既然科学是相对可靠的,那么科学也必须受到怀疑与批判。人的认识在实践中是不断发展的,是螺旋式上升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科学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之前的科学认识要被后来的实践所补充和修正,如:探索宇宙奥秘。 ③你认为在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有多大? 答:我认为社会性因素的作用主要有:一、社会生产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二、社会制度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三、社会思想文化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因素是科学知识形成的必要条件,要完全避免一切社会因素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就是说科学知识并不单纯由自然界决定,社会因素是科学知识面貌的影响因子,有时甚至是十分关键的支配性因素。 第五周 ①对技术的本质,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答:技术有两层含义: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技术成果,是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其中技术理论是在科学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中介。 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 技术作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和控制的活动,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关系,因此,对技术本质的解读必须深入到社会主体的人之中,必须思考技术与人工的物质世界、技术活动的目的性、技术与人类制作过程及其产品、技术与知识、技术与技术拥有者的精神状况以及技术的文化维度等方面。马克思将技术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中,以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点来把握技术的本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于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简言之,技术的本质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即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 ②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什么? 答: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人对自然地能动作用即人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而技术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手段和方法。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地实践活动,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性的活动,是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的目的。技术作为人对自然地能动关系,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烟火,并改变着人自身的自然。技术作为人对自然地一种能动关系,不仅存在于物质产生过程中,还表现在社会生活条件方面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过程之中。 ③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人的生活有何深远的积极影响?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者重要推动作用。技术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社会生产率,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社会进程不断向前发展。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技术的推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激发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能进入21世纪,进入浩瀚宇宙探秘,深入微观粒子世界都得益于技术的发展。技术为人类为社会服务。 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人的需求不断提高和不断被刺激产生,技术发展也势必要跟上时代步伐和人们的相应要求。因此,技术不断革新人们的观念的需求。技术的产生和提高需要以人的知识和实践为基础,人们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储量并积极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技术革新,是每个国家强大的动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④技术的应用有何限度?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的话,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 答: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方面,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的应用需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违背伦理道德,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危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违背社会伦理道德势必导致危害人类的正常社会活动,不能起到为人类社会负的目的。破坏了人与人之间正常的社会关系,将出现更多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道德沦丧等行为或现象。自然环境永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恶为之基础,环境的破坏,人类就没有容身之处,更谈不上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人们的生活也会进一步遭到破坏。 因此,在发展技术的同时,也要运用技术的成果来更好的保护自然,为社会为人类服务。 第六周 ①科技是否是价值中立的? 答:对科技是否是价值中立的理解与我们如何理解科学,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有关。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作为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体系,它的基本定律,基本事实具有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人的价值观念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所以,科学规律本身是价值中性的,科学真理是价值中立的。另一方面,科学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种客观的知识体系,尤其不能看作是一种脱离社会和文化的知识体系。我们应该首先将科学看做是一种社会的活动,一种社会的建制,它是由作为道德载体的人来实现的,因此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研究中无论是选题,进行研究或者关于研究成果的应用都要做出价值判断的,都不能价值无涉,不能采取超然的态度。因此,在这方面科学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