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分析方案7

广东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分析方案7

广东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分析方案7
广东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分析方案7

广东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报告

2018-03-09 10:20:16 来源:浏览次数:985

导读: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全球化和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考量,广东文化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必须以集群化发展为着力点,

通过培育集群,放大集群效应,推动广东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

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全球化和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考量,广东文化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必须以集群化发展为着力点,通过培育集群,放大集群效应,推动广东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根据产业集群理论,本文所述的文化产业集群,是指以传媒产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文化产业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产业集群,包括了下游产业的文化企业、互补产品的供应商、专业化基础结构的供应者和提供培训、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大学、智囊团和技术标准机构等)。依据文化产业“创意”属性的强弱,通常文化产业集群被划分为核心文化产业集群、外围文化产业集群和相关支撑机构等。

一、广东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

总体上,广东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初步形成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包括新闻出版业、广电服务业、文化娱乐业、会展业、广告业、旅游业、电子信息业、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等。文化产业已成为广东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门类和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目前,我省文化产业正进入调整结构、提升水平和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文化产业集群化的特征已经显现,尤其是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出现加速发展

的势头,成为我国六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集聚区之一。广东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主要呈现四大特点:

<一)文化产业核心层和新兴门类的集群优势突出

广东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特别是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为主的核心层产业在集团化发展、产业化改革、市场化经营中走在了全国前列,并在全国同行业发展中抢得先机,而以动漫游戏、数字网络信息、文化会展业为重点的新兴文化产业门类出现加速发展的势头,整体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二)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集聚功能初步显现

目前,广东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已逐步形成规模。目前,全省已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8个。此外,省内各地级以上市还创办了一大批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发展,吸引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创意产业圈初步形成。

<三)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珠三角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形成,较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迅速成长,培育了一大批在全国居领先地位的文化产业品牌和文化产业集团。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已成为我省经济重要增长点,并逐步形成了带动大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四)民营企业成为助推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力量

广东市场经济发育较早,不少民营企业和个人将文化产业作为主要投资方向,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良好的民营文化企业。随着广东文化产业向民间资本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规模扩大,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格局初步形成。几年来,民营文化企业的单位数比重、投资比重、从业人员比

重、营业收入所占比重等均有大幅提升,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企业数已超过全省文化企业总数的50%,成为推动广东省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一支生力军。

二、广东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构想

<一)基本思路和战略重点

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是做大做强广东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广东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广东在初步建成经济大省以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路径就在于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通过形成集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交流、研究文化消费、拓展文化市场、开发文化产品、培育文化品牌、制定文化政策、保护文化资源为一体的文化生产力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1、基本思路

推动广东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广东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珠江三角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依托广东具有较为完备的物质产业基础、深厚的岭南文化积淀、较高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等有利优势,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构筑以珠三角为中心,以东西两翼次中心城市为重点,以一批重点园区基地集团为支撑,带动城乡发展的文化产业布局。通过运用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规律,突破传统文化体制的束缚,着力创新创造,推动先进的运营理念和运营模式与新技术紧密结合,焕发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机与活力;切实加强政府引导,着力整合资源,调整完善结构,全面开发、培育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广东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2、发展目标

广东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总的发展目标是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调整和体制机制重构,实现市场环境优化完善,产业链条互相衔接,规模总量发展壮大,竞争力充分提高。其具体目标包括:

——基本建立符合文化产业集群运作规律的宏观管理体制。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强政策引导,真正使各级政府的职能逐步转变到战略规划、政策制定、信息指导、组织协调、检查监督以及文化基础设施的提供上来。

——逐步实现区域文化产业集群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形成中心城市、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粤北山区之间的多层次、多样化、相互促进、特色互补、资源共享的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格局,从而达到文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组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强势行业的发展得到优化和巩固。实现资源高度融合,促进新闻出版、影视传媒、动漫游戏、文化会展、印刷复制、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充分发展;培育和发展一批在国内具有知名品牌和巨大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集群。

——文化产业集群的支撑力不断增强。初步培育和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创新型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初步形成完善的文化产业链,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有效融合。

——初步形成适应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运作机制。包括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体系、吸引凝聚人才的良性发展机制、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宽松有效的投融资机制等。

——实现广东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手段的技术含量的显著提高。文化产业集群的科技运用和技术装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型文化产业形式有相当程度的发育。

3、战略重点

——产业链延伸战略。从文化产业的内部交融来看,文化产业与各行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与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信息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文化产业集群的构建离不开相关辅助产业群的强大支撑。因此,推进广东文化产业集群,要以发展多元经济为重点,注重产业链建设,实现文化产业与其它领域的良性互动。根据不同门类产业的发展趋势,立足于集聚区的特色和优势产业,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产业聚集,拉长产业链,实现特色产业上中下游的配套衔接,形成

布局合理、错位竞争的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低能耗、高附加值和智力密集型的文化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力培育高端创意产业,促进创意设计与制造业、服务业的链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要引导产业集群差别化竞争,充分体现区位特点和资源特色,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打造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布局合理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品牌提升战略。文化产业集群的活力,实质上在于品牌的魅力,即通过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实现消费群体的聚集发展,提高产业的能级和竞争力。必须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实施文化品牌特色战略和精品工程,充分挖掘岭南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价值,打造具有岭南特色、广东气派的优势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品牌。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区域品牌,充分发挥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在文化产业许多领域领先一步的优势以及强大的资金、技术实力,在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游戏、工艺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进一步打造区域品牌形象,同时重点扶持建设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文化艺术、文化旅游等地区文化品牌。集中力量抓一批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工程,结合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创意与策划的作用,生产出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主题鲜明、功能完善、设计精美独特、享誉全球的精品,保持绝对的竞争优势,始终占据高端市场;围绕打造现有的品牌,进一步推动品牌结构的提升和品牌战略的延伸,形成独具特色的广东文化品牌系列,全面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龙头”带动战略。要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兼并、重组,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以产业集团为龙头,以各类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为载体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提高集约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要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促使其在做大做强、寻求规模优势的同时,向跨行业方向发展,实现从“规模优势”向“范围优势”转化。要鼓励和支持中小文化企业为大型文化企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促进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

特、新”方向发展。要以现有文化园区、基地为“龙头”带动各类文化产业发展。

——全球扩张战略。作为开放度外向度比较高的广东,不仅要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而且要展示我国悠久华夏文明,提供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岭南文化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应该站在全球价值链的高度,将文化产业集群战略与广东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结合起来,研究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转移的趋势,按照后发优势原则、超前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制定我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扶持文化产业集群,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发展模式的选择

1、文化产业集群模式的主要类型

通过总结国内外文化产业集聚区形成的路径、动力和最终形式,文化产业集群基本上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企业自发形成即市场主导型的产业集群;另一种是政府促成即政府主导型的产业集群。前者包括以大企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群模式、以中小企业为主形成的文化产业集群模式等;后者包括政府政策引导模式、官产学研结合模式等。

文化产业集群各种模式往往是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的,是根据客观条件、行业性质、企业追求等的不同而逐步形成的。以广东为例,目前,广东文化产业集群已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政府主导型,如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省四大报业集团、出版发行集团,以及广州从化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深圳大芬油画村等。二是政府引导型,如广州番禺长隆集团主题文化创意公园、佛山石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三是企业主导型,如深圳华侨城集团企业投入建设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等。四是自主集聚型,主要是依托高校或旧城区自主投资开发“动漫一条街”,“软件一条街”等,如聚集在广州美术学院、珠江电影制片厂、报社、电视台等文化艺术、影视传媒制作单位附近,以广告、艺术创作、时尚设计、策划、培训、咨询等服务为主的文化创意一条街;广州文德路字画街、起义路工艺品与纪念品设计生产一条街、天河路周边电脑专卖城、白云区音像城等。

2、文化产业集群模式选择的基本方向

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确定,是一个逐步尝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必须按照文化产

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整体定位、资源条件、企业状况等,结合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开发、文化产业链的形成、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科学合理地选择发展的模式。

第一,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要根据不同地域的特征选择一个示范性的关键企业或产业园区,通过该企业或园区的成功发展,逐步衍生或吸引越来越多的相同、相近与相关企业聚集该地,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形成优势的产业集群。

第二,必须立足区域的发展特色。广东文化资源具有区域性、历史性的特征,必须科学选择系统的、整合的集群发展模式。广东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最早实行对外交流合作,对外关系日趋紧密,加上岭南文化历史以来的开放性特征,这就决定了广东的文化资源不应局限于地域的层面,而应扩展至全国乃至全球。因此,广东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选择,应根据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以全球化的眼光灵活地、综合地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

第三,必须重视大集团的带动效应。这是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一种战略性选择。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群模式,可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在这种产业中存在几个为数不多的大型龙头企业,能够更快地带动整个企业实现规模经济;而产业集群中同时存在的众多中小型企业,通过它们之间正当竞争最终促进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3、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广东文化产业集群模式的选择,应坚持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条件,灵活运用大集团带动、小企业聚合、产业园区承载、粤港澳紧密合作等方式,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重点考虑四种模式:——大型企业带动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以大型文化企业为核心,带动周边大批中小文化企业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形成功能协助、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集群。创意型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自身利益需求为目标,在一定空间内自发集聚,进而形成群体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形成具有品牌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政府政策推动模式。这种模式是指政府运用技术、资金、税收、人才等优惠政策措施吸引创意企业在一定区域内集聚,待其形成一定规模后由政府认定,并进一步运用政策手段扶持其集聚发展。政府根据区域发展的需求,通过宣传、规划、建设创意产业园区,进而利用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创意企业入驻,最后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这种模式对于目前发展得并不成熟的各创意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对企业生存、发展非常关键而具有实际意义。

——官产学研联动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依托大学科技园,把政府规划、产业发展、高等教育和科技研发融为一体,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在一定区域内形成政府、创意企业、学校和创意研发机构相互结合、高效联动的有机群体,进而发展成产业链完整、功能齐全、竞争优势明显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粤港澳互动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利用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发挥政府政策引导的特殊作用,在珠三角地区划定合适的区域,重点建设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文化产业特区。这种模式具有明显的外向、开放特征,其集聚的对象以港澳和国外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为主,以相当规模的中外合资文化企业为辅,允许其在国家宪法许可的范围内自主发展。这种模式还有利于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意策划人才在一定空间地域内聚集,结合技术、资本、市场等要素,整合产业链,形成文化产业的规模效应,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格局的调整优化

——文化产业集群载体建设。要围绕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交易市场、文化旅游景区、文化演艺街区、健身休闲街区、文化体育场馆、规模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基地和名人精品工程等文化载体建设,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必须下更大的功夫,精心打造、精心经营,促其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起主枢纽的作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功能完善、集群发展、品牌经营”的方式,构建创意街、产业基地、专业园区等各具特色、功能的产业载体,使之成为文化企业的集聚地。一是对现有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要着重于资源整合和优

化升级,促进各种文化产业要素在产业园区内有效集中,实现文化企业的专业化集聚,促进文化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催生新的产业业态,形成明显的集聚、辐射和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辟建文化产业实验示范园区,选择一批带动性、竞争力强的重点文化产业工程入园。二是对新建的文化产业园区,要着力于优化布局,支持以分工协作、本地结网形成产业集群来安排工程。对于新进区的企业选址要明确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三是对列入规划发展的文化产业园区,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老城区改造、中心城区建设和历史建筑保护等工程建设,高起点规划、规模化运作,以市场为导向、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提供增值服务为主要赢利模式进行建设。

——文化产业集群区域科学布局。要按照科学性、先进性、预见性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强文化产业统筹规划,搞好全省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发展各地优势文化产业工程,推动文化产业集群的科学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各区域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通过构建相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促进具有共性或互补性并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空间<园区)内形成产业链集聚的同时,坚持发展的专业化、特色化,有重点、有主次、有步骤地培育和建设一批产业定位、功能定位与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引导文化及相关企业按照产业组织优化的原则和市场化的方式创新集聚发展,形成一批上规模、有特色、富有发展活力的重大文化产业工程群、产业带。

根据我省文化生产力地区发展不平衡性和发展的多层次性,合理规划全省文化产业集群区域发展布局。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应重点建立以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艺术业、动漫游戏业、工业设计和文化旅游业等支柱产业为核心的完整系统的产业门类,大力培育发展文化要素市场,重点扶持一批优势文化产业基地,建立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骨干企业集团。同时,积极推进“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建设,探索建立文化创业园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带。东西两翼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特色鲜明、能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文化产业门类,发展一批地方文化名牌产品、一批文化企业集团和一批文化支柱产业。粤东地区要研究自身的比较优势,大力开发“潮文化”,加快发展

工艺美术、文化旅游、文化休闲类工程。粤北山区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等个性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

根据我省开放度外向度较高的特点,进一步加强粤港澳文化产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建设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议成立粤港澳文化产业促进委员会,制定战略合作规划,协调和整合粤港澳三地资源,集聚产业要素,设立“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粤港澳文化产业加工区”、“粤港澳文化产业保税区”、“粤港澳媒体文化城”等,开辟“港深莞惠”和“广佛珠澳”两条创意产业黄金带,以工程合作及投资推动三地文化产业融合,实现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世界上最具规模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基地。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产品外向型发展机制,大力鼓励文化产品出口,支持有实力的文化出口企业和知名品牌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拓展海外业务。积极推动广东主流报纸媒体和电视媒体走出去,进一步加强与海外其它媒体的合作。

——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门类。培育和建设广东文化产业集群,应当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强化优势、普遍提高”的原则,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选择已具备较强的集群发展优势、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加大培育力度,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战略重组,尽快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全省文化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重点培育八大文化产业集群:

1、出版发行业集群。以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广州市新华书店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为主干,整合全省出版发行业上下游资源,打造我省出版发行航母,力争3-5年内使其综合实力与竞争力进入全国前三位,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出版内容生产基地、出版物连锁销售网络与文化传媒产品交易中心。

2、报刊业集群。大力支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发展,并以其为中心,或以其和羊城晚报集团联合控股,整合省内全部报刊资源,特别是吸引地级以上市委机关报加盟,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打造我国第一艘报业航母。

3、广播影视业集群。以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为主体,采取以资产、业务入股或股权

置换、资产收购等市场运作方式,整合全省广电影视资源,实现广播、电影、电视、视频四位一体,有线、无线联合,省、市、县<区、市)、镇四级贯通,打造广东现代广电影视传媒集群,力争3-5年内使其成为中国三大传媒基地之一和南中国海地区最强大的广播影视传媒中心。

4、演艺娱乐业集群。优化文艺院团布局,整合演艺资源,推动文艺院团、剧院<场)、演出公司的整合重组。如省歌舞剧院、南方歌舞团、广州友谊剧院联合共同组建歌舞院团,广东省话剧院和广州市话剧团合并组建话剧院团,从而打造集名团、名院于一体,演出中介、剧院管理、对外文化输出能力一流,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龙头演艺院团;以省属文艺院团、剧院为主导,整合全省县以上文艺单位,成立广东省演艺集团,力争在5年内打造一个在南中国海地区最有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演艺集团品牌。

5、动漫游戏业集群。引导动漫企业进一步集聚发展,把广州、深圳打造为中国最大的原创动漫产业基地。以园区为中心,以品牌为核心,以人才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保障,以文化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撑,有效整合各种要素资源,通过兼并重组,做大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体系。

6、印刷复制业集群。加快转变印刷业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调整优化印刷业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和光盘复制业,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术先进的印刷复制基地,力争用5年的时间把我省建设成为重要的国际印刷复制中心。

7、文化会展业集群。重点办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广东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声响亚洲艺术节<广州)、华南印刷节、中国动漫版权保护国际博览会等,建设珠江三角洲文化会展产业带,把我省建设成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会展中心之一。

8、文化旅游业集群。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开发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岭南文化旅游资源为重点,发掘海洋文化、特区文化的内涵,发展具有鲜明特点、较高品

味、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进一步振兴广东文化旅游业,力争用5年的时间,把我省建设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度融合的特色文化旅游基地。

三、广东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制定出我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以此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并带动产业规模、整体实力以及区域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实现我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方面,抓紧做好战略规划的制订工作。建议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广东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重大文化产业工程和产业基地,发展一批有实力的文化骨干企业和在国内领先的文化新业态。同时,配套相应的专项规划,包括出版发行业集群、报刊业集群、广播影视业集群、演艺娱乐业集群、动漫游戏业集群、印刷复制业集群、文化会展业集群、文化旅游业集群规划等。制定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点园区<基地)、重大工程、重点企业为依托,以岭南文化为特色,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后劲,把握好发展的重难点,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地,要切实搞好区域性的布局规划,认真分析地方优势,明确发展的主攻方向,培育富有特色的工程,确保地方文化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利用。

另一方面,切实加强战略规划制订的组织领导工作。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管理服务、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议成立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起草小组,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手做好规划的起草和论证工作。为强化对全省文化产业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建议设立省

文化产业发展专家咨询评审委员会,为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工程论证、资质评审评估认定以及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发展规划等咨询服务。

<二)完善政策体系,不断优化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一是深化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改变现行体制下条块分割、“五龙治水”的局面。要在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效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工作部署,全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任务。要加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力度,彻底解决出资人缺位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及时清理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全面落实国家、省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揽子”产业配套政策法规,包括竞争政策、需求政策、信息政策、中介政策、公共服务政策等。要从以行政监管和限制为主转变为以保护和激励为主,从根本上解决演艺、电子游戏娱乐、影视作品版权、图书音像制品发行等方面的不必要的限制、过高的市场准入门槛以及对民营资本的歧视等问题。积极借鉴、利用、探索一切有利于文化企业发展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制定文化企业兼并、联合、重组政策。进一步创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精心策划组织,加强借鉴合作,全力推动文化精品创作生产。

二是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制定和落实吸引文化投资的优惠措施。要在行政审批、土地使用、市场准入、投融资、市场管理、税收等各个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奖励政策,营造良好的产业投资环境。要发挥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及各种专项扶持基金的作用,对重点发展的产业、工程、产品采取贴息贷款、低息贷款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为协调解决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问题,建议借鉴北京市的经验,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1:10的规模带动社会资金共同进行股权投资。对产业带动、自主创新、出口创汇能力强的企业,拥有文化知名品牌的企业以及传统工艺精品、传统特色产业企业予以奖励扶持。鼓励、支持园区<基地)自行制定优惠政策,重点支持入驻企业的原创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工程发展和文化产品及服务走出去。鼓励结合旧城区、旧村、旧工业区<以下简称“三旧”)

的实际情况改造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三旧”改造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可免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公共消防设施配套费、供水设施增容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费以及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鼓励园区<基地)产、学、研有机结合,走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对管理效益明显、培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成果显著的园区<基地),可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或奖励。建立绿色通道,对园区<基地)在人才引进、子女就学、工商注册登记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是疏通投融资渠道,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各文化产业门类,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向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开放。允许并支持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投资,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在国家现行政策允许范围内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文化娱乐、艺术品经营、动漫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影视技术开发运用、电影院和电影院线、农村电影放映、书报刊分销、音像制品分销、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等领域;非公有资本参与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国有文化单位的公司制改建,非公有资本可以控股。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加快设立省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专门的文化产业担保机构和专业的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机构。支持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产权交易机构及中介机构组建“文化产品投融资服务联盟”,为文化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鼓励推动文化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上市。

四是加快建设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互动发展。加快培育和完善文化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完善中介体制和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要加强现代文化流通体系建设,打破图书出版发行、广播电视、艺术演出、文化旅游等市场地域行政分割、分散的市场格局,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建设文化产品物流基地,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建立文化产品和服务现代市场营销体系。积极扶持艺术品、传统工艺品市场以及农村出版物市场,繁荣电影、广播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大力开拓动漫游戏、移动电视、付费

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兴市场。要统一文化市场管理,通过“服务、咨询、监督、协调”等方式把文化市场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领域,引导社会公众的文化消费。

五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公平的法律环境。要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快组建广东省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促进版权等各类文化产权交易,完善文化产业服务体系。做好重要文化资源知识产权的挖掘、整理工作,建立国家重点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目录。鼓励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推介和交易服务产业,构筑覆盖全省乃至全国的知识产权服务网络。强化文化工作者的知识产权意识,推动文化单位、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氛围,加大对文化产品及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对侵权盗版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秩序,保护文化经营单位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三)支持和鼓励创新,形成文化产业集群的持久发展动力

一是创造崇尚创新、追求卓越的产业氛围。积极引导高科技对于文化产业的支配和渗透,充分发挥文化创意在内容创新和传统企业改造中的积极作用,以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带动产业集群的尽快形成和高速发展。

二是加大培育创新型文化企业的力度。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园区已有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作品,推进处于低端的企业加快调整产品结构,使原有低附加值的产业和工程向高附加值方向升级。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原创文化产品、文化创意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政府采购,重点扶持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和承担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工程。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结成创新型组织,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三是加强创意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打造专业开发团队。建议政府认真研究解决我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供需脱节问题,加强与高校、业界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为

高校与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多渠道的产业人才培养机制。要有计划、有重点地从国内外引进我省发展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类高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要建立文化行业人才库、人才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同时,建立与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分配激励机制,实现业绩与收入挂钩,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四)加强管理和协调,构建文化产业集群内生机制

一是构建产业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建立健全协调协作机制。重点建立行政管理部门、企业、协会、创意机构、研究机构等方面力量相互协作的机制,形成文化产业规范化、制度化的扶持和促进长效机制。可以考虑以珠三角地区作为试点,构建一个有利于行政管理部门、企业、协会、创意机构、研究机构等各方对话与协作的文化产业资源整合新平台,形成各方力量对话与互动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从而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其他经济产业的驱动效应、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

二是构建集群竞合机制。加强对竞争与合作的协调、监督和管理,制订必要的指导原则及竞合规定,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规范化。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文化行业协会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逐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着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建议在全省建立各类文化行业联盟,如“报业联盟”、“动漫游戏业联盟”、“印刷复制业联盟”等,形成行业内市场定位明确、差异性发展、密切合作、有序竞争的新格局。

三是构建资源创新性整合机制。在文化资源的认定、评估、保护、规划、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功能,建立健全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的体制和制度。在资源监管方面,要实施资源许可开发制度,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效益评价制度、资源开发行为监督机制和资源开发奖励机制。在市场监管方面,要通过资源管理建立企业准入制度,利用经济规制手段制定有效的价格政策,加强对自然环境的监管,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建立强大的社会舆论支持和监督系统。

课题组成员名单

课题指导:梁桂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周薇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课题组长:柯锡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与新闻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成员: 荆琳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与新闻传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陈静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与新闻传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詹双晖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与新闻传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广东文化现状及发展之思

广东文化现状及发展之思 刘蒙复旦大学商学院 摘要:广东是经济大省,但是在文化上的发展却远远赶不上文化大省的标准。广东文化在发展上既存在先天不足,后天发展也处在弱势,在文化产业上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提升广东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参考这样一些途径:借助市民社会,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提高思想原创力,弘扬岭南文化,塑造“新广东人精神”:建设一批文化大品牌等。 关键词:广东;文化;现状;发展 一、关于“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教授提出的,1990年,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其中,硬实力是在国家实力中有形的国际要素,一般是可以量化和测量的,包括人口、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归纳起来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文化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均要通过大众传媒体现出来。另外,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及转化率、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哲学与社会科学也属于国家“软实力”范畴。软实力是一种软的力量,具有扩张性和传导性,可以超越时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而且软实力产生的效力是缓慢的、长久的和内生的,而且更具有弥漫扩散性,更决定长远的未来。因为这些特性,软实力需要长期的艰苦建设,绝对不会像有些硬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广东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报告

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报告 少省社科院课题组 导读: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全球化和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考量,文化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必须以集群化发展为着力点,通过培育集群,放大集群效应,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 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全球化和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考量,文化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必须以集群化发展为着力点,通过培育集群,放大集群效应,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根据产业集群理论,本文所述的文化产业集群,是指以传媒产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文化产业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产业集群,包括了下游产业的文化企业、互补产品的供应商、专业化基础结构的供应者和提供培训、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大学、智囊团和技术标准机构等)。依据文化产业“创意”属性的强弱,通常文化产业集群被划分为核心文化产业集群、外围文化产业集群和相关支撑机构等。 一、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 总体上,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初步形成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包括新闻出版业、广电服务业、文化娱乐业、会展业、广告业、旅游业、电子信息业、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等。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门类和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目前,我省文化产业正进入调整结构、提升水平和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文化产业集群化的特征已经显现,尤其是以、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出现加速发展的势头,成为我国六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集聚区之一。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主要呈现四大特点: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文化立国”;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启示 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其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一国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亚洲地区,韩国首先确立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努力开发本国文化软实力资源,通过提升文化力提升软实力,进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朴正熙政府为代表的韩国军政府以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试图从传统文化里寻找现代化的力量,因此政府集中全力扶持传统文化的发展,但扶持内容只限于所谓的“高级艺术”。1986年全斗焕政府在韩国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当中,提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这一重要的政策目标,为“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90年卢泰愚政府颁布了《文化发展十年规划》,提出“文化要面向全体国民”的政策理念;1993年金泳三政府出台的“文化繁荣五年计划”将文化产业的开发作为重要目标之一。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后,金大中政府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紧急援助,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展开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改革与治理。在这个过程中,韩国政府逐渐意识到文化产业蕴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通过大力挖掘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兴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实现“文化立国”。1998年起,韩国政府出台了包括《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在内的“文化立国”纲领性法规,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全面统领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文化产业已经一跃成为韩国国内继制造业之后第二大支柱产业。 韩国从“文化立国”战略确立伊始就坚持走海外市场路线。“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韩国文化产品迅速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强国,并且形成了在东亚地区风靡的“韩流”现象。同时,韩国制造业也乘势而上,将一种富有创造力、注重设计的新文化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产业,制造业通过自主研发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人的不同产品、利用明星效应来刺激消费,并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手段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三星、LG以及现代汽车等著名公司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韩国也逐渐摆脱以往的“制造型”国家形象,开始向“韩国创造”过渡。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对于韩国较为发达的文化产业,我国还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有必要通过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建立起适合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适应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的需要。一、改革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目前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的核心依旧是分行业管理,是一种较为松散的混合性组织架构的制度框架。我国应设立统一的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制定发展预算等。同时,应在各地分别设立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的下属机构,负责管理本地的文化产业事务和落实文

中国文化产业30强企业名单

中国文化产业30强企业名单 一、文化艺术类 1.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2.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3.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4.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5.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6.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 7.辽宁民间艺术团有限公司 8.云南丽江市丽水金沙演艺有限公司 9.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 10.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二、广播影视类 1.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2.广东南方国际传媒控股有限公司 3.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5.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6.上海电影(集团)公司 7.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8.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9.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10.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三、出版发行类 1.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2.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3.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 5.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6.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7.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8.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10.广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近两个交易日,文化传媒板块又开始集体异动,华闻传媒(000793)昨日强势涨停。记者昨日从财政部网站获悉,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财政部负责人表示,为保障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将加大财政文化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全年预算执行结果实现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同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落实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根据2012年预算,中央财政今年将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93.84亿元,增长18.7%.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还表示,鼓励发展新媒体和新的文化业态,鼓励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和改制上市。 北京影视动画协会 北京悦龙数字广播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中艺华美国际创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北京国爱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精典空间影视策划有限公司 北京艺有道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洛可可设计有限公司

最新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

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

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目录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二)发展形势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总体要求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二)转变文化产业增长方式 (三)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四)提升对外开放和粤港澳合作水平 四、发展重点 (一)平面传媒业 (二)广播影视业 (三)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 (四)演艺娱乐业 (五)文化信息服务业 (六)旅游文化服务业 (七)广告业

(八)工艺美术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领导和规划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三)制订和落实文化产业政策法规 (四)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 (五)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快速、协调发展,提高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的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活动的集合。主要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等九大门类。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一)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以来,全省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门类逐步齐全。目前,我省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拥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主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04年,我省文化产业单位43094个、从业人员177.29万人、营业收入5943.29亿元、总资产4258.71亿元,占全国同类指标的比重分别为12.5%、17.8%、34.6%、23.3%。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阶段评价 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在改革中萌动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出逐年加快发展态势。2000年全市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为1.33亿元,实现利润960.3万元。2001年总产出增加到1.57亿元,实现利润1793.9万元。2002年总产出为1.80亿元,实现利润855.7万元。2003年总产出为2.1亿元,实现利润3249.7万元。到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5.81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3.0%。2000年以来的5年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全市有文化产业活动单位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2.6 %,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82万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 (一)成都文化产业现状特征 成都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发展形态、体制环境、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已形成良好的条件,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分类,按照这个分类,成都已经具备文化产业各行业类别,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圈层体系,并在所有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较完备的产业样态,储备了加快发展的后劲和条件。 2.文化优势产业逐渐崛起。政府支持,市场培育,成都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了几个在全国有地位的文化产业集团,打拼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3.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多年来政府投资文化事业单一格局已被打破。2004年,成都市出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文化仅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 4.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和文化基地建设迈出可喜步伐。一街之距的《四川日报》为主的四川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为核心的成都报业集团,构成成都的报业文化区。在《中国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锦江区为中心,建设集创意设计、印刷加工、物流配送及印刷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西部印务产业基地”,正在成为西部印刷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成都市政府制定了数字娱乐产业“两个中心、四个一百工程”的发展规划,拟在3—5年内初步培育和完善我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把成都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成为世界数字娱乐企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 5.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都曾是全国举办“中国电视节”的两座城市(上海和成都)之一,每两年一次的“中国四川电视节”,是中国电视界和世界电视界盛大的交流盛会。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地方风味饮食、民间工艺品和民俗文化活动种类繁多,都江堰每年的放水节、中国成都国际熊猫节、每年春节的庙会等,她们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为成都市民津津乐道,而且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人。成都既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文化年”,共开展大型

伊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收稿日期]2013-03-07 [作者简介]杨萍, 女,新疆伊犁州党校,正县级组织员。唐旻星,男,新疆伊犁州党校学报编辑部。伊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浅析 杨萍唐旻星 (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新疆伊宁市835000) [内容提要]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 也是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伊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伊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壮大伊犁文化产业的规模,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方面狠下功夫。 [关键词]文化产业伊犁战略布局 [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3.02.03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3)02-0014-03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促进伊犁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地区综合实力、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综合考虑伊犁城乡发展空间布局,统筹文化产业发展和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按照“一城、两区、三带、四组团”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构成分工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格局。 一、“一城”———文化产业中心城市伊宁市 以优化和提升文化创意、商务旅游、影视创作、休闲餐饮、文化娱乐功能为主,强化“塞外江南、西域古都”文化品牌,把伊宁市建设成为文化西联东出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聚集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服务中心城市和综合性文化产业功能区。 1.增强历史文化名城底蕴。 进一步发掘城市文化资源,适当恢复历史古迹、“老字号”店铺等,推进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展现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贯彻“保护为 主、 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伊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和保护,加强遗址、文物古迹、古民居的维修保护力度。 2.彰显“ 塞外江南”文化休闲功能。重点统筹规划、适度开发好伊犁河,合理布局建设河道两岸和沿河文化设施,开辟水上旅游路线,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等产业,突出城市特色文化休闲娱乐功能,扩大“塞外江南”品牌效应。对市区及周边湿地、河流、水系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开发,构建城市沿河生态圈,打造体现“塞外江南”特色的生态公园、园林景观。 3.加速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整合提升民俗一条街的文化内涵,重点结合汉人街商圈改造建设,集中打造古玩字画交易市场,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土特产品、特色餐饮、歌舞娱乐等规模经营场所。结合伊宁市新区建设和打造百万人口规划、以高起点、大视野、前瞻思维统筹规划文化事业和产业,高起点规划建设文化特色示范街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加快特色文化城市建设。 4.增强产业辐射能力。坚持政府引导、 市场化运作,策划举办和承办全疆乃至全国重大文化体育活动和赛事,搭建伊犁文化对外交流合作、 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不断增强首府文化发展活力。建立文化2013年第2期No.22013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14·

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

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 f the development of Municipal Cultural Industry 编订:JinTai College

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继党的xx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后,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不仅进一步强调要发展文化产业,而且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意见,把文化产业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进行安排。这既是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的体现,也是对我国这些年来文化产业长足发展事实的一种确认,为新世纪之初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腾飞创造了良好契机。

目前,文化产业被公认为“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其涵义有二:一是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产业的发展瓶颈,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二是文化产业对提升综合国力、提升区域和城市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可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 1、##文化资源概览 文化资源是以精神内涵为主要存在形式,其最大特点就 是可以多次开发和重复利用。##居秦、楚、渝、川之间,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汉江横贯其中,东西融会,南北兼蓄,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境内山青水秀,峰奇洞异,茂林修竹,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及##曾经的封闭、发展的滞后,使民众的生活、生产保留着更多的农业社会的自然、古朴状态,原汁原味的民情、民俗、民食所构成的民间文化风情都成为一种尚待开发的富矿。 ##的民间音乐呈品类众多、支系繁荣的景象。##素有 “民歌之乡”的美称,汉江两岸是唱山歌、情歌、小调的胜地。其中以紫阳民歌最具代表性。紫阳民歌分“山歌”、“小调”、“民俗歌曲”、“花鼓、八岔”、“号子、孝歌”、和“新民歌”等类别、十几个曲种。XX年10月,紫阳被省文化厅命名 为“陕西民歌之乡”,XX年3月,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

2020年(发展战略)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7-2020) 前言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产业于全球范围的迅速崛起,是文化于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战略地位日益上升的突出表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不断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历经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目前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文化产业从本质上讲,是人类于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条件下,向满足精神需求迈进的产物。文化产业既体现了产业演进的自然规律,更体现了人类从攫取自然资源满足物质需求走向发挥文化创造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伟大文明进程。 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引发全球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且极大地影响了各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布局和发展趋向。科技进步导致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大批量流水线生产方式开始向模块化、网络化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类型由制造业为主导向服务业为主导转变;产业进步也开始由技术创新为先导向文化创意为先导转变。文化正于逐步超越土地、劳动和资本,成为新的重要生产要素。创造新思想和新表达形式的能力,正成为决定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和文化经济时代交织而成的复杂历史时空之中。1978年以来,由于历史的机遇,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充当了引领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排头兵”。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城市营商成本的不断攀升,深圳日益面临诸如四个“难以为继”和四个“严峻挑战”的发展困境。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引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正式版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市文化局 近年来,**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放到重要位置,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安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既有以殷墟、甲骨文、周易为代表的古代文化,又有以红旗渠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山水文化,又有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安阳市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市以建设文化大市和文化强市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狠抓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成了以市区为主、辐射全市各县(市)的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群体。 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十五”以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一)战略指导原则 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步伐加快,文化趋同趋势明显,在全球化中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特性,在此基础上将古老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应现代中西方观众需求的文化服务产品,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认同感和向心力,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传承、发展草原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化建设,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2.学习、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化。西方经历了几百年的的历史沉淀,有着丰富的文明艺术瑰宝和民族风情文化,形成了较完全的社会组织制度,一些开放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应该虚心的广泛学习、吸收、借鉴。 3.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从根本上讲,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文化作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政治经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当今世界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对于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文化的产业属性和产业化的趋势也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文化产业必将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与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工程产业、航天航空产业等一起,组成二十一世纪的新兴产业群落,形成体系,推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明显增长,引起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二)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时应处理好的四大关系 1.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联动。由于长期实行文化事业为主的方针,现在发展文化产业,是在文化事业的基础上起步。首先需要划清事业与产业的界限,不能都推向产业,该留的留,该转的转。其次,作为一个地方的规划,应该既要有事业规划,又要有产业的规划。特别是新世纪的头五年,通过事业带动产业,非常重要。 2.传统特色与积极创新。我区文化的特色很鲜明,应该继承优秀的草原文化,深度发掘。同时文化商品的基本特征是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文化商品才有广阔的市场。 3.组建大型企业与扶持中小企业。现代经济是大型企业的经济。现在发展文化产业没有经济实力雄厚、市场营销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强大的大型现代企业,很难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与大众的生活文化息息相关,并且对打造文化产业的“航母”也是基础性的。 4.文化产业应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文化产品既可以做生活资料,也可以做生产资料,所以文化产业的相关行业很多。从生活资料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可以说是文化产业开拓市场的切入点。 (三)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内蒙古重点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开拓创新,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确立符合区情的发展目标。推进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在尊重客观实际和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适时推动文化经营单位的集团化、产业化发展。 1.都市文化战略。都市文化是把文化进行产业化运作的一个枢纽,同时现代都市也迫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和都市文化作支撑。内蒙古已开始形成大、中、小城市网络,有着较好的都市文化基础。草原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2021-2022年广东省文化产业的预测分析》

《xx-2022年广东省文化产业的预测分析》xx-2022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在《广东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xx-2020年)》印发后,全省各市也相继出台文化发展政策。例如,深圳市出台《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佛山市出台《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佛山市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广州、惠州、东莞、清远、河源、中山等地,也都出台了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 xx年7月,广东省文化厅起草了《广东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征求意见稿)》,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广东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二)产业规划有效推进资源整合 近年来,广东省文化产业展现出较强的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对文化产业整体规划能力强。广东省政府大力推动以“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珠三角地区为主体、粤东西北特色地市为补充的产业布局。从产业类型的角度看,珠三角地区以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音乐、工艺美术、艺术品等产业为主,现代产业特征突出,体现文化与创意、设计、科技融合发

展,如华强集团、雅昌文化、佛山创意产业园等;粤东西北地区则更多以文化旅游和工艺品产业为主,如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广东长城集团等。一些行业在部分地区形成了产业集群,如新闻出版、影视、广告和动漫等产业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深圳;印刷复制业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广告业集群形成的重点地区是广州和深圳。 另一方面是企业对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高。一类是将广东历史文化融入到现代产业,就地取材形成新的经济活力。如深圳灵狮、羊城创意产业园、东莞南城艺展中心等均是利用旧厂房改造,通过注入现代元素实现转型升级,建成独具特色的知名文化产业园区;又如佛山岭南天地,活化了具有典型岭南民居风格的珍贵历史建筑群,让历史与现代元素融会贯通,创造了新的产业价值。另一类则是将文化创意融入到自然资源中,形成开发自然、提升产业链价值的新模式。如依托叶帅故居和阴那山的梅州雁洋生态旅游产业园,结合文化资源和自然风景构建出一条“观光+休闲+创意农业”产业链;又如佛山南风古灶陶瓷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园、肇庆端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园、广宁县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园等,均是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形成“文化+旅游”的产业模式。 (三)广东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1、经济实力雄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持。近年来,广东省的经济数据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就。以财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264-78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 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

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

汕尾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暑期社会实践 班级与班级代码信息与计算科学2班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指导教师李培亮 学号 11251001208 名单丁海翠 提交日期 2012/9/2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

姓名丁海翠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目录 一、Bright Soul暑期调研总结 (1) 二、汕尾市实体书店运营现状的调研报告 (4) 三、调查问卷及数据分析 (6)

Bright Soul的暑期调研总结 这个暑假,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暑期调研活动。Bright Soul是我们的队名。它寓意着我们每个成员对光明对温暖的追求。我们的调研主题是汕尾市文化产业建设之图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汕尾市位于广东省粤东沿海地区的丘陵地带,其前身是著名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过去的一年里,汕尾市以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打造人文汕尾,全力推动汕尾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图书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Bright Soul团队想借此机会对汕尾市特别是图书产业有一个更加具体的了解,于此同时,唤起人们对图书产业建设的重视。 一、主要任务 在汕尾调研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①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学校文化建设”采访学校校长和有关专家; ②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中小学生和当地民众对增强汕尾图书文化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③向书店零售商、批发商等了解目前汕尾图书行业发展现状和经营模式转型的发展目标; ④前往市图书馆向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其藏书种类和数量以及当地民众阅读的积极程度; ⑤总结调研成果,分析汕尾市图书产业的现状及未来。 二、调研流程及结果 7月9-10日,我们先是走访了汕尾市城区的三间书店。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分别对书店经理,书店员工还有消费者进行了采访,并向消费者发放调查问卷。结合各方反馈回来的意见,在实地调研结束后,我整理了一份汕尾市实体书店运营现状的调研报告。【请见第4页】7月10日,我们采访了汕尾日报社。 汕尾日报作为权威的党政机关报,是当地的主流报刊媒体之一,因而对整个汕尾地区各方面的情况都具有一定的了解。被采访的对象是报社的一名主编、一名主任,和经济部记者。可能是因为报社日常工作的关系,无论是主任、主编还是记者都十分认可和支持我们的调研工作。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地政府给予报刊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 摘要: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中国文化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了当前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其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并提出了战略和对策,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步入协调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文化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文化产业增速保持平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8400亿元,比2008年增长10%,约占GDP比重%。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052亿元,比2009年增长18%,

约占GDP比重%。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000亿元,占GDP比重将首次超过3%,文化产业平稳增长。 同时,十一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的目标,实现倍增。 2.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 研究表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000~2009年,中国文化影响力从世界排名第十位上升至第七位。中国的软实力名列全球第三,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与世界范围内先进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存在着差距。 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差距 1.市场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以电影业为例,中国每年可生产近400部电影,只有少数预算超过上亿元人民币的大制作影片,能够取得一两亿的国内票房。2009年的电影总票房约60亿,2011年达131亿元,增速明显。这说明中国电影市场尚有很大的潜力。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