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共3套

最新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共3套

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1.对联是时代的反映。以下对联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A.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百年荣辱入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

2.下列哪一年开始五星红旗在布达拉宫前迎风飘扬()

A.1954 B.1949 C.1951 D.1958

3.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两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B.抗美援朝

C.解放西藏D.抗日战争

4.下列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的叙述,错误

..的是()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5.针对下列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A.没收官僚资本B.进行土地改革

C.优先发展重工业D.掀起“大跃进”运动

6.如图是一张选民证。选民证持证人为王友庆,签发日期为1954年3月21日。这张珍贵的选民证成为()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有力见证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的有力见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进程的有力见证

D.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力见证

7.如图所示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B.抗美援朝

C.第一个五年计划D.三大改造

8.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9.“他的一抹身影,要向硝烟滚滚的沙漠戈壁讨要。他的一丝芳魂,已在热浪腾腾的研发基地消散。风流人物,今朝难再。两弹元勋,万古可存!”历史课堂上这位同学的致辞是献给下列哪位科学家的()

A.邓稼先B.袁隆平C.钱学森D.侯德榜

10.《外媒看中国:1978年带来巨变影响世界》指出:“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尽管在那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1978年纯粹是中国时刻。”“中国时刻”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B.三大改造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香港回归

11.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说道:“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下列选项与材料思想吻合的是()

A.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加强政府对企业的计划管理

12.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深圳特区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

C.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D.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13.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4.2017年4月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办好建设雄安新区这件大事”为题评论党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评论称,燕赵大地上,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拉开帷幕。这里所说的“春天的故事”,指的是()

A.土地改革B.改革开放C.与美国建交D.中共八大

15.学习和研究历史要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老师给某学习小组出示了几个时间点,告诉同学们,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一组时间点,这个学习小组的四个学生做出了下列

解读,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A.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C.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确立

D.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6.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要“圆梦中华”,就必须要走“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形成是在哪年哪次代表大会上?()

A.1982年中共十二大B.1987年中共十三大

C.1992年中共十四大D.1997年中共十五大

17.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加强民族团结,力求社会稳定、和

谐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18.改革开放战略实施后,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A.得天独厚的工业基础B.经济特区的建立

C.毗邻香港D.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9.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一国两制

20.李登辉搞“台独”身败名裂:陈水扁发表“一边一国”“公投”等言论,落得民心背弃: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蔡英文当局频繁搞“台独”分裂活动引发台湾民众的强烈愤慨,甚至引发游行示威活动和要求其下台的呼声………这些事实证明了()

A.台湾岛内不存在搞“台独”和破坏祖国统一的人

B.维护国家统一是包括台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运用武力是解决台海问题唯一正确的途径

D.台湾问题十分复杂,仅仅依靠中国人民和政府无法解决

2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不结盟政策

22.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声音”主要包括()

①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

②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③为反对美国遏制中国寻求与他国结盟

④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3.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

A

B

C

D

24.习近平总书记在觉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下列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是()

A.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25.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26.(14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错误:;改正:。

27.(12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派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材料二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毛泽东“自行其是”的行为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哪些严重失误?

材料四

(4)材料四中图三“会议”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图三和图四有什么关系?

28.(12分)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条约签订后,当时的日本外相说:“在获得这个赔款以前,日本的财政官从未谈到过数万万元的大数字,库收入仅达8000万日元。

(1)材料一中“条约”指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出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在抗目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高中教材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取得的两次重大军事胜利及其影响。材料三:“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野蛮、残暴的日本侵略者没有让中国人民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领导下,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敌,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这胜利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更警示了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

﹣﹣﹣习近平在第四个国家公祭日的讲话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从以上材料涉及两次中日战争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5)材料一、二反映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29.(12分)大国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某班同学以“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集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回眸历史】

(1)小华同学在梳理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的片段,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