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节能标准解读

建筑节能标准解读

建筑节能标准解读
建筑节能标准解读

建筑节能规范学习

一、《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 50178—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室内热环境

热舒适度

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影响住宅室内人体热感受的环境因素总称,由干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和平均辐射温度综合表征。

居住建筑采暖、空调室内设计温度及换气次数标准及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室内热环境标准区别。

?节能设计指标50%含义

1)与基础全年能耗比较:传统建筑围护结构(参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条文说

明1.0.3),保证舒适度,采暖、空调能耗比分别为1、2.2(实际计算采暖、空调能

效比取1.9、2.3),并补充室内照明及其他得热。

2)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能耗范围区别:全年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

3)向外散失的总热量中,居住建筑约70~80%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向外散失;约20~

30%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向外散失。单层住宅建筑各部分的能耗比例:屋面

30%、外墙16%、地板16%、门窗及空气流通20%、内墙及其他消耗18%。多

层住宅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中,外墙约占23~27%,窗户23~25%,楼梯间隔墙

6%~11%,屋顶7%~8%,阳台门下部2%~3%,户门2%~3%,地面2%。

4)建筑物能耗大类排序:

空调——热源——照明——插座——电梯——停车场——厨房——…

?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1)与气候适应性原则:充分利用良好的气候条件(如自然通风利用,建筑朝向选择等),

消除、消弱恶劣气候影响(如上海地区重视隔热,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采

暖、空调能耗比ERR等)。

2)整体性原则:从建设的全过程考虑,以酝酿出整体性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需求、

合适利用资源并符合管理要求,从项目规划、立项阶段就入手。

3)综合性原则:通过对建筑物能耗和用能特点的综合性分析,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节能

设计,而非实施单项节能措施或技术。

4)性能性原则:节能设计是提高建筑物使用性能的必要组成部分,而非为节能牺牲其

它性能的要求。

?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

规定性设计简单易行,易于对典型地域、平面、技术、材料建立数据库,较适合方案阶段。但不利于优化设计,不利于运用新技术和发挥建筑师创造性。

性能化设计可以直接关注设计的根本目标,可以综合工程各方面具体条件优化设计,有利于新技术运用和提高设计质量。需模拟运算(如运用CHEC软件)。

?通风换气与建筑朝向

冬季和夏季白天,新风量对建筑节能有负面影响;过渡季节和夏季夜晚,有效地利用室外新风,会对建筑节能有明显的正面效应。有效利用通风远比单纯地限制新风换气次数更有意义。

可通过以下措施组织风压通风来改善室内环境。

1)建筑朝向的选择为了组织好自然通风,应使房屋朝向尽量靠近夏季主导风向,即偏

东南或南。其实从夏季减少接受太阳辐射这个角度来说,南北向也是最合理的。

2)建筑群布局在建筑物背风面和高层建筑下部迎风面都会形成涡流区,若另一幢房处

在这个区域,则很难形成有效自然通风。因此首先要控制房屋间距,可采用错列式

和自由式布局做到有较好日照和通风。

3)房间开口和平面布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才能组织穿堂风。进风口与出风口错开一

些,对流面积大些;开口大小宜为地板面积的l5~25%,进风口宜比出风口大。主

要用房安排在迎风面,尽量利用楼梯间等辅助空间增加开口面积。

4)利用环境组织通风利用绿化、坡地、水景等可显著降低房屋周围空气温度、减少太

阳辐射,对周围风场也可起到导流和阻挡作用。

?体型系数(强制性条文)

体型系数与建筑节能关系:体型系数每增大0.01,耗热量指标约增加2.5%。

降低体型系数方法:

1)减少建筑面宽,加大建筑进深;

2)增加建筑物层数;

3)加大建筑物长度或增加组合体;

4) 建筑体型不宜变化过多。

节能计算中涉及的面积和体积含义见JGJ134附录B 。

? 窗墙面积比(强制性条文)

对比上海标准《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T08-205-2000第5.2.7条“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JGJ134对窗墙面积比未提出各朝向对应限制,通过改善外窗传热系数及遮阳措施等综合达标。可控制西(东)向、放宽南(北)向窗墙面积比要求,提高外窗热工性能。

? 外窗及阳台门气密性指标(强制性条文)

? 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强制性条文)

? 围护结构(《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06-2002)

外墙

1) 当K 值满足要求,但D 值不满足要求时,验算隔热设计要求(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和

夏季室外计算条件下,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θi ·max 不应大于36.1℃。)

2) 当热桥部位尺寸与规程附录B 图B .0.2有较大差异时(如短肢剪力墙结构、异形柱框

架结构等),或设计建筑物各朝向窗墙面积比的平均值大于0.31时,应按设计建筑物一个有代表性楼层外墙各部位的实际构造尺寸计算外墙的Km 值。

3) 本市几种单一材料外墙在符合当建筑物各朝向窗墙面积比的平均值不大于0.31时的情

况,其主墙体部位传热系数Kp 、热惰性指标D 以及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m )可按规程附录C 取值。

4) 外墙节能可采用复合保温墙体、墙体自保温。复合保温方式应以外保温和内保温为主,

在可能条件下宜采用外保温。

外墙外保温

外墙外保温适用于以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多孔砖、钢筋混凝土或粘土多孔砖等材料为基层的外墙。当基层墙体为灰砂砖、粉煤灰砖、硅酸盐砌块或基层表面附着力有疑问时,应按有关外墙外保温现行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粘结胶浆的基层附着力检验,

检验合格方可使

用。

外墙外保温构造层次及组成材料及最小应用厚度见表4.2.3及表4.2.4。

详细可参照JGJ144-200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外墙内保温

可采用硬质建筑保温制品内贴以及保温层挂装等做法。外墙内保温浆体材料不得用于大城市民用建筑外墙内保温工程。

可用于外墙内贴的硬质建筑保温制品有硬质矿棉板、石膏玻璃棉板、水泥聚苯板、砂加气块、泡沫玻璃保温板以及有硬质面板复面的水泥聚苯板等,材料的基本性能应符合表4.3.6。不同基层外墙对硬质建筑保温制品的选用与厚度应符合本规程附录E表E。外墙内贴硬质建筑保温制品的构造层次为粘贴层、保温层和护面层(图4.3.7)。护面层材料应与保温制品配套。

外墙内侧面保温层挂装由龙骨、保温层和硬质面板组成,其构造如图 4.3.8。保温层可采用硬质矿(岩)棉板、矿(岩)棉毡或其它性能良好的适用材料。保温层挂装做法的保温层热阻(R)和热惰性指标(D)值可按表4.3.10取值。不同基层外墙保温层挂装做法的保温层用料与厚度应符合本规程附录E表E。

外墙自保温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砌块和外墙板)以及其它能满足K m、D要求的轻质混凝土制品或复合制品。用于单一材料外墙(低层建筑或填充墙)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采用B05级或B06级,其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计算值可按表4.4.1取值,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K m)和热惰性指标(D)可按本规程附录C表C采用。

分户墙

分户墙采用下列墙体材料,可不采取保温措施:

1)砌体厚度不小于190mm的双排孔或三排孔混凝土小砌块以及双排孔或多排孔混凝土多

孔砖;KP1型粘土多孔砖;

2)厚度不小于100mm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或墙板;

3)热阻值不小于0.28 m2·K/W的其它材料墙体。

屋面

1)当K值满足要求,但D值不满足要求时,验算隔热设计要求(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和

夏季室外计算条件下,屋面的内表面最高温度θi·max不应大于36.1℃。)

2)坡屋面分为瓦材钉挂型和瓦材粘铺型以及有无细石混凝土整浇层等四种构造类型,四种

类型坡屋面本身的热阻(R)、传热阻(R0)和D值以及为满足节能要求应由保温层补充的热阻(R b)和热惰性指标值(D b),可按表4.7.2采用。提供了坡屋面保温构造参照图集、保温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及对应四种类型的最小应用厚度。

3)平屋面的建筑找坡可采用轻集料混凝土(如陶粒混凝土等)、水泥加气混凝土碎料(1:

8)或憎水膨胀珍珠岩制品等材料实铺。三种材料找坡层的热阻(R)和热惰性指标(D)值可按表4.8.1取值。平屋面正置式保温可选用的保温材料有膨胀聚苯板、高密度膨胀聚苯板、挤塑聚苯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石膏玻璃棉板、胶粉聚苯颗粒屋面保温浆料、水泥聚苯板、泡沫玻璃保温板等,其最小应用厚度应满足表4.8.5要求。倒置式保温平屋面的保温层材料应采用挤塑聚苯板,有关应用性能(如吸水率、压缩强度等)与挤塑聚苯板接近的材料(如泡沫玻璃保温板、硬质聚氨酯保温板等)经工程试用检验认可也可应用。其保温层的最小应用厚度同正置式保温平屋面。在可能条件下平屋面应优先采用倒置式保温。倒置式保温平屋面应在保温层上面设置保护层和隔离层。

楼板

楼板保温层可设置在楼板上表面(正置法)或楼板底面(反置法),对楼层间楼板、底部自然通风(地下室外墙有窗或通风口)的架空楼板及底部不通风(地下室外墙无窗)架空楼板三种不同楼板保温做法选用按表4.9.4取值。对铺设有木搁栅和木地板的全装修住房,楼层间楼板(包括底部不通风架空楼板)可不设置保温层。

外窗

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宜过大。在建筑物外窗设计中,同一朝向外窗的窗墙面积比可取其平均值。外窗应用应以单层窗为主,并根据要求的传热系数指标选用不同的窗框材料与不同的窗玻璃组合。外窗的传热系数可参照表4.10.3取值,工程用窗的传热系数应根据经计量认证的质检机构提供的检测值采用。

户门

提供了户门的可取做法。

1)双层金属门板,中间填设15~18mm厚玻璃棉板或矿棉板(毡);

2)木或塑料的夹层门,空气间层厚度不小于40mm,内衬钢板;

3)阳台门的不透明部分(门心板)采用双层中空塑料板(空气间层厚度不小于40mm);

4)其它能满足传热系数要求的保温型户门。

节能综合指标(强制性条文)

二、《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 基本规定

设计与施工

1) 设计选用外保温系统时,不得更改系统构造和组成材料。

2) 外保温复合墙体的热工和节能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保温层内表面温度应高于0℃;外保温系统应包覆门窗框外侧洞口、女儿墙以及封闭阳台等热桥部位。对于机械固定聚苯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考虑固定件、承托件的热桥影响。

3) 对于具有聚苯板薄抹面层的系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 3mm 并且不宜大于 6mm 。对于具有厚抹面层的系统,厚抹面层厚度应为 25mm 至 30mm 。

4) 应做好外保温工程的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确保水不会渗入保温层及基层,重要部位应有详图。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以及延伸至地面以下的部位应做防水处理。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上安装的设备或管道应固定于基层上,并应做密封和防水设计。

1) 除采用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外保温工程的施工应在基层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

2) 除采用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外门窗洞口应通过验收,洞口尺寸、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要求,门窗框或辅框应安装完毕。伸出墙面的消防梯、水落管、各种进户管线和空调器等的预埋件、联结件应安装完毕,并按外保温系统厚度留出间隙。

3) 外保温工程的施工应具备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4) 基层应坚实、平整。保温层施工前,应进行基层处理。

5) 聚苯板表面不得长期裸露,聚苯板安装上墙后应及时做抹面层。

6) 聚苯板薄抹面层施工时,玻纤网不得直接铺在保温层表面,不得干搭接,不得外露。

7) 外保温工程施工期间以及完工后24h 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应不低于5℃。夏季应避免阳光曝晒。在5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雨天不得施工。

8) 外保温施工各分项工程和子分部工程完工后应做好成品保护。

? 性能要求

应按规定对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耐候性检验。外墙外保温系统经耐候性试验后,

得出现饰面层起泡或剥落、保护层空鼓或脱落等破坏,不得产生渗水裂缝。具有薄抹面层的外保温系统,抹面层与保温层的拉伸粘结强度不得小于0.1MPa,并且破坏部位应位于保温层内。

应按规定对聚苯胶粉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抗拉强度检验,抗拉强度不得小于0.1MPa,并且破坏部位不得位于各层界面。

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应按规定做现场粘结强度检验,粘结强度不得小于0.1MPa,并且破坏部位应位于聚苯板内。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抗风荷载性能、抗冲击性、吸水量、耐冻融性能、热阻、抹面层不透水性性能应符合规定。

应按规定对胶粘剂进行拉伸粘结强度检验。胶粘剂与水泥砂浆的拉伸粘结强度在干燥状态下不得小于0.60MPa,浸水48h后不得小于0.40Mpa;与聚苯板的拉伸粘结强度在干燥状态和浸水48h后均不得小于0.10MPa,并且破坏部位应位于EPS 板内。

应按规定对玻纤网进行耐碱拉伸断裂强力检验。玻纤网经向和纬向耐碱拉伸断裂强力均不得小于750N/50mm,耐碱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均不得小于50% 。

外保温系统其他主要组成材料:保温材料的密度、干密度、导热系数、水蒸气渗透系数、压缩性能、抗拉强度、线性收缩率、尺寸稳定性、软化系数、燃烧性能与级别;

热阻腹丝镀锌层和钢丝网架板的性能;与聚苯板或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拉伸粘结强度性能、抹面胶浆、抗裂砂浆、界面砂浆性能;饰面材料相容性;锚栓性能应符合规定。

所规定的检验项目为型式检验项目,型式检验报告有效期为2 年。

系统构造和技术要求

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建筑物高度在 2 0 m 以上时,在受负风压作用较大的部位宜使用锚栓辅助固定。

聚苯板宽度不宜大于1200mm,高度不宜大于600mm。必要时应设置抗裂分隔缝。聚苯板薄抹灰系统的基层表面应清洁,无油污、脱模剂等妨碍粘结的附着物。凸起、空鼓和疏松部位应剔除并找平。找平层应与墙体粘结牢固,不得有脱层、空鼓、裂缝,面层不得有粉化、起皮、爆灰等现象。应按规定做基层与胶粘剂的拉伸粘结强度检验,粘结强度应不低于0.3Mpa,并且粘结界面脱开面积应不大于5 0 %。粘贴聚苯板时,应将胶粘剂涂在板背面,涂胶粘剂面积不得小于板面积的40%。聚苯板应按顺砌方式粘贴,竖缝应逐行错缝。聚苯板应粘贴牢固,不得有松动和空鼓。墙角处聚苯板应交错互锁。

门窗洞口四角处聚苯板不得拼接,应采用整块切割成形,板接缝应离开角部至少200mm。应做好系统在檐口、勒脚处的包边处理。装饰缝、门窗四角和阴阳角等处应做好局部加强网施工。变形缝处应做好防水和保温构造处理。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由界面层、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保温层、抗裂砂浆薄抹面层和饰面层组成,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经现场拌和后喷涂或抹在基层上形成保温层。薄抹面层中满铺玻纤网。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保温层设计厚度不宜超过100mm。必要时应设置抗裂分隔缝。基层表面应清洁,无油污和脱模剂等妨碍粘结的附着物,空鼓、疏松部位应剔除。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宜分遍抹灰,每遍间隔时间应在24h 以上,每遍厚度不宜超过20mm。第一遍抹灰应压实,最后一遍应找平,并用大杠搓平。保温层硬化后,应现场检验保温层厚度并现场取样检验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干密度。现场取样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干密度不应大于2 5 0 k g / m3,并且不应小于180kg/m3。现场检验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负偏差。

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

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以下简称无网现浇系统)以现浇混凝土外墙做为基层,板为保温层。无网现浇系统聚苯板两面必须预喷刷界面砂浆。聚苯板宽度宜为1.2m,高度宜为建筑物层高。锚栓每平米宜设2 至3 个。水平抗裂分隔缝宜按楼层设置。垂直抗裂分隔缝宜按墙面面积设置,在板式建筑中不宜大于 3 0 m2,在塔式建筑中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留在阴角部位。应采用钢制大模板施工。混凝土一次浇注高度不宜大于1m,混凝土需振捣密实均匀,墙面及接茬处应光滑、平整。混凝土浇注后,聚苯板表面局部不平整处宜抹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修补和找平。

聚苯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

聚苯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以下简称有网现浇系统)以现浇混凝土为基层,聚苯单面钢丝网架板置于外墙外模板内侧,并安装 6 钢筋作为辅助固定件固定。聚苯单面钢丝网架板每平米斜插腹丝不得超过200 根,斜插腹丝应为镀锌钢丝,板两面应预喷刷界面砂浆。加工质量除应符合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钢丝网架水泥聚苯乙烯夹心板》JC623 有关规定。有网现浇系统聚苯钢丝网架板厚度、每平米腹丝数量和表面荷载值应通过试验确定。 6 钢筋每平米宜设 4 根,锚固深度不得小于100mm。在每层层间宜留水平抗裂分隔缝,层间保温板外钢丝网应断开,抹灰时嵌入层间塑料分隔条或泡沫塑料棒,外表用建筑密封膏嵌缝。垂直抗裂分隔缝宜按墙面面积设置,在板式建筑中不宜大于 3 0 m2,在塔式建筑中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留在阴角部位。应采用钢制大模板施工并应采取可靠措施保证聚苯钢丝网架板和辅助固定件安装位置准确。混凝土一次浇注高度不宜大于1m,混凝土需振捣密实均匀,墙面及接茬处应光滑、平整。

机械固定聚苯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机械固定聚苯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以下简称机械固定系统)由机械固定装置、腹丝非穿透型聚苯钢丝网架板、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厚抹面层和饰面层构成。以涂料做饰面层时,应加抹玻纤网抗裂砂浆薄抹面层。机械固定系统不适用于加气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基层。腹丝非穿透型聚苯钢丝网架板腹丝插入聚苯板中深度应不小于35mm,未穿透厚度应不小于15mm。腹丝插入角度应保持一致,误差应不大于3 度。板两面应预喷刷界面砂浆。钢丝网与聚苯板表面净距应不小于10mm。腹丝非穿透型聚苯钢丝网架板除应符合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钢丝网架水泥聚苯乙烯夹芯板》JC623 有关规定。应根据保温要求,通过计算或试验确定聚苯钢丝网架板厚度。机械固定系统锚栓、预埋金属固定件数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且每平米应不小于7个。单个锚栓拔出力和基层力学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用于砌体外墙时,宜采用预埋钢筋网片固定聚苯钢丝网架板。机械固定系统固定聚苯钢丝网架板时应逐层设置承托件,承托件应固定在结构构件上。机械固定系统金属固定件、钢筋网片、金属锚栓和承托件应做防锈处理。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抗裂分隔缝。

三、建筑节能相关观念

?外保温优于内保温

1)外保温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外墙的热桥,而内保温无法办到,所以外保温的保温、

隔热效果好。

2)外保温能保护主体结构,使外墙结构层处于相对稳定的常温状态,避免了结构层的

冷热变化,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温差裂缝,延长其使用寿命。

3)外保温能减小外墙内表面温度变化,进而提高室内的热稳定性。

4)内保温容易产生墙体内部冷凝,使墙体内部湿度增大,降低原有的保温性能。

5)内保温会减少建筑室内使用面积,而外保温不会。

?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注意事项

1)系统与基层墙体应有可靠的固定:高层建筑承受风荷载较大,而且墙体部分会产生

很大负风压(吸力)。因此,保温层应与基层有可靠的粘结,采用保温板的,还应有

机械锚固的辅助措施。

2)系统的防火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现在用于高层建筑的外保温材料较多采

用阻燃型聚苯板,这类材料具有可燃性,用于高层建筑外墙应采取防火构造措施,

如设置防火隔离带等。

3)外饰面层应采用涂料(或彩色砂浆),系统中的保温层多为轻质多孔材料,剪力强度

较低,所以饰面层不宜采用面砖如粘贴面砖必须要有可靠的措施,以防止面砖脱落

伤人。

4)系统的耐久性能应满足要求,在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外墙外保温工程的使用年

限应不少于25年。

?部分地区隔热重于保温

保温通常是指围护结构(包括屋顶、外墙、门窗等)在冬季阻止由室内向室外传热,从而使室内保持适当温度的能力。隔热通常是指围护结构在夏季隔离太阳辐射热和室外高温的影响,从而使其内表面保持适当温度的能力。

保温与隔热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传热过程不同。保温是针对冬季的传热过程,而隔热针对夏季的传热过程。冬季室

外气温在一天中波动很小,其传热过程以稳定传热为主;夏季室外气温和太阳辐射

在一天中随时间有较大的变化,是周期性的不稳定传热。

2)评价指标不同。保温性能通常用传热系数或传热阻来评价。隔热性能通常用夏季室

外计算温度条件下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值来评价。在现行节能设计标准中,隔

热直接用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D值)来衡量,透明玻璃可用遮阳系数SC来评价。

3)节能措施不同。冬季保温一般只要求提高围护结构的热阻,可采用轻质多孔或纤维

类材料,通过复合保温或自保温来满足节能要求。夏季隔热不仅要求围护结构有较

大的热阻,而且要求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即D值较大);对外窗还应该降低玻璃的遮

阳系数或设置遮阳,以减少太阳辐射热。

我国中部地区气候特征变化趋势使隔热比保温更为重要,通过下列措施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

1)建筑物屋面和外墙外表面做成白色或浅色饰面以降低表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这

一措施简单有效。平屋顶也可采用绿化等隔热措施。

2)屋面设架空通风层,以减弱太阳辐射对屋面的热作用。平屋面也可采用挤塑型聚苯

板的倒置屋面,即在屋面防水层上面铺设挤塑型聚苯板,再铺设砼块或现浇细石砼。

这样既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绝热性能,又对防水层起保护作用。

3)外墙采用砼或砖等重质材料与轻质高效保温材料(如聚苯板、矿棉板、聚氨酯等)相

结合构成复合墙体,且宜采用外保温做法,既保温又隔热。

4)提高窗户的遮阳性能。可采用法式遮阳蓬、可调式浅色百页窗帘,安装热反射或低

辐射镀膜玻璃等。

?倒置式屋面

倒置式屋面IRMAROOF就是“将憎水性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上的屋面”。主要优点:

1)构造简化,避免浪费

2)不必设置屋面排汽系统;

3)防水层受到保护,避免热应力、紫外线以及其他因素对防水层的破坏;

4)出色的抗湿性能使其具有长期稳定的保温隔热性能与抗压强度;

5)如采用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能保持较长久的保温隔热功能,持久性与建筑物的寿命等

同;

6)憎水性保温材料可以用电热丝或其他常规工具切割加工,施工快捷简便;

7)日后屋面检修不损材料,方便简单;

8)采用了高效保温材料,符合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方向。

?采暖及空调期的建筑节能措施

除采用高效率的采暖、空调设备和系统外有下列主要措施:

一、采暖期

1)减少建筑物的外表面积。

2)加强围护结构保温。

3)提高门窗的气密性。

4)利用太阳辐射得热和建筑物内部得热。

二、空调期

1)空调建筑尽量避免东、西向,并尽量避免东西设窗户,否则窗户应有良好遮阳措施。

2)提高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

3)采用节能型家电、灯具,尽量排除炊事散热,以减少房间内部得热。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字体:大中小】2010-09-01 11:12:43 来源:中国天气网 目前全球对建筑“绿色”与否的评估标准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TM),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TM标准体系为最完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 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级体系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 (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 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简而言之,LEED是设计、建造和世界上最好最环保建筑的一套先进体系,整个项目包 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以《标准》为基础,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通过这六类指标将建筑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为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通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和 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 标识工作。 通知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 标识有效期为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 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从LEED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任何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一些推荐性的评估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 那么这套体系最终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 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如何受益? 也就是如何让得到绿色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这会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不仅仅是想"打绿色牌",炒作绿色的发展商,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商。因为我们目前所讲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造完之后的给一个认证,而

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应按下式计算,并不应大于表5.3.26中的规定。 5.3.27 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应按下式计算,且不应大于表5.3.27中的规定值。

5.3.28 空气调节冷热水管的绝热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 15586的经济厚度和防表面结露厚度的方法计算,建筑物内空气调节冷热水管亦可按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选用。 5.3.29 空气调节风管绝热层的最小热阻应符合表5.3.29的规定。 5.3.30 空气调节保冷管道的绝热层外,应设置隔汽层和保护层。 5.4 空气调节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 5.4.1 空气调节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宜采用集中设置的冷(热)水机组或供热、换热设备。机组或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特征,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及其价格政策、环保规定等按下列原则经综合论证后确定: 1 具有城市、区域供热或工厂余热时,宜作为采暖或空调的热源; 2 具有热电厂的地区,宜推广利用电厂余热的供热、供冷技术; 3 具有充足的天然气供应的地区,宜推广应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和燃气空气调节技术,实现电力和天然气的削峰填谷,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4 具有多种能源(热、电、燃气等)的地区,宜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技术; 5 具有天然水资源或地热源可供利用时,宜采用水(地)源热泵供冷、供热技术。 5.4.2 除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1 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地区的建筑; 2 以供冷为主,采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 3 无集中供热与燃气源,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4 夜间可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蓄热式电锅炉不在日间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建筑; 5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地区的建筑; 6 内、外区合一的变风量系统中需要对局部外区进行加热的建筑。 5.4.3 锅炉的额定热效率,应符合表5.4.3的规定。 5.4.4 燃油、燃气或燃煤锅炉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锅炉房单台锅炉的容量,应确保在最大热负荷和低谷热负荷时都能高效运

建筑节能规范题目

建筑节能规范题目 填空题: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12、设计不得降低建筑节能效果。当设计变更涉及建筑节能效果时,应经原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查,在实施前应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应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的确认。 3、建筑节能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鉴定及备案。施工前应对新的或首次采用的施工工艺进行评价,并制订专门的(施工技术方案)。 4、。施工单位应对从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实际操作培训。 5、节能保温材料在施工使用时的(含水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工艺要求及施工技术方案要求。 6、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对于采用相同建筑节能设计的房间和构造做法,应在现场采用相同材料和工艺制作(样板间或样板件),经有关各方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7、节能保温材料不宜在(雨雪)天气中露天施工。 8、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验收应单独填写验收纪录,节能验收资料应(单独)组卷。 9、墙体节能工程当采用外保温定型产品或成套技术时,其型式检验报告中应包括(安全性和耐候性)检验。 10、墙体节能工程的保温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潮)、(防水)

等保护措施。. 11、检验批的划分也可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共同商定。 12、墙体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进场应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及进场复验报告,检查数量为(全数检查)。 13、墙体节能工程采用的粘结材料,进场时应对其粘结强度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14、严寒和寒冷地区外保温使用的粘结材料,其冻融试验结果应符合该地区最低气温环境的使用要求。进场需检查质量证明文件,检验数量要求为(全数检查)。 15、墙体节能工程各层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照经 过审批的(施工方案)施工。 16、保温板与基层及各构造层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必须(牢固)。 17、保温板材与基层的粘结强度应做(现场拉拔试验)。 18、保温板的安装应位置正确、接缝严密,保温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移位、变形,保温板表面应采取(界面处理措施),与混凝土粘结应牢固。 19、当外墙采用保温浆料做保温层时,应在施工中制作同条件 养护试件,检测其导热系数、干密度和(压缩强度)。 20、饰面层施工的基层应无脱层、空鼓和裂缝,基层应平整、 洁净,(含水率)应符合饰面层施工的要求。 21、外墙外保温工程不宜采用粘贴(饰面砖)做饰面层。当采用时,

建筑节能质量评估报告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 建筑节能工程) 工程名称金山商贸城1#3#楼 建设单位湖北同辉置业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大冶市新冶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湖北佳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黄石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总监理工程师

目录 一、工程况…………………………………………………………………………. 二、工程质量评估依据……………………………………………………………… 三、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四、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五、工程质量施工验收情况………………………………………………………… 六、评定结论…………………………………………………………………………、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大冶市金山店镇,总建筑面积3766.31平方米。层数地上6 层,建筑高度为18.6m。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主体结构为全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湖北同辉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湖北佳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黄石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总承包单位:大冶市新冶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检测单位:湖北劲勋节能环境建材有限公司、大冶市松茂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二、工程质量评估依据 1、《工程建设监理规范》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4《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7 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7、施工图纸、设计说明和设计指定的标准图集 三、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四、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 介绍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 )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方米,预计到 400 多亿平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 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建筑节能标准解读

建筑节能规范学习 一、《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 50178—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室内热环境 热舒适度 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影响住宅室内人体热感受的环境因素总称,由干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和平均辐射温度综合表征。 居住建筑采暖、空调室内设计温度及换气次数标准及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室内热环境标准区别。 ?节能设计指标50%含义 1)与基础全年能耗比较:传统建筑围护结构(参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条文说 明1.0.3),保证舒适度,采暖、空调能耗比分别为1、2.2(实际计算采暖、空调能 效比取1.9、2.3),并补充室内照明及其他得热。 2)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能耗范围区别:全年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 3)向外散失的总热量中,居住建筑约70~80%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向外散失;约20~ 30%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向外散失。单层住宅建筑各部分的能耗比例:屋面 30%、外墙16%、地板16%、门窗及空气流通20%、内墙及其他消耗18%。多 层住宅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中,外墙约占23~27%,窗户23~25%,楼梯间隔墙 6%~11%,屋顶7%~8%,阳台门下部2%~3%,户门2%~3%,地面2%。 4)建筑物能耗大类排序: 空调——热源——照明——插座——电梯——停车场——厨房——… ?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1)与气候适应性原则:充分利用良好的气候条件(如自然通风利用,建筑朝向选择等), 消除、消弱恶劣气候影响(如上海地区重视隔热,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采 暖、空调能耗比ERR等)。 2)整体性原则:从建设的全过程考虑,以酝酿出整体性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需求、 合适利用资源并符合管理要求,从项目规划、立项阶段就入手。 3)综合性原则:通过对建筑物能耗和用能特点的综合性分析,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节能 设计,而非实施单项节能措施或技术。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1 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节约能源资源的基本国策,引导采用先进适用的建筑节能技术,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规范节能建筑的评价,编制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节能评价。 1.0.3 节能建筑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节能建筑的评价应包括建筑及其用能系统,涵盖设计和运营管理两个阶段; 2 节能建筑的评价应在达到适用的室内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1.0.4 节能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节能建筑energy efficient building 遵循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节能的基本方法,设计和建造的达到或优于国家有关节能标准的建筑。 2.0.2 节能建筑评价energy efficient building assessment 按照建筑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和节能管理措施,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建筑的节能性能进行分析判断并确定出节能建筑的等级。

2.0.3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 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l℃,在单位时间内经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2.0.4 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mean b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 考虑了围护结构存在的热桥影响后得到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2.0.5 合同能源管理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EPC) 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 3 基本规定 3.1 基本要求 3.1.1 节能建筑评价应包括节能建筑设汁评价和节能建筑工程评价两个阶段。 3.1.2 节能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小区为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室外部分的指标应以该栋建筑所处的室外条件的评价结果为准;建筑小区的节能评价应在单栋建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建筑小区的节能等级应根据小区中全部单栋建筑均达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能源消耗评估标准

工业类节能报告书框架 前言 - 叙述项目由来,评估目的和意义,并简要叙述评估过程 总论- ---1. 评估范围和内容 2. 评估依据(法律法规、行业准入等政策) 3. 评估过程(简要叙述节能评估文件的编制过程)项目概况介绍--- 建设单位概况项目综述产品方案 原辅材料消耗和供应方案工艺技术方案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设施配置方案 总图布置工作制度、劳动定员及项目实施计划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项目用 能情况 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估主要用能 工艺和工序节能评估主要用能设备节能评估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 设施节能评估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总结 节能措施评估-- 能评前节能措施评估(各方面节能措施)能评阶段节能措施建议及评估单项节能工程评估节能措施评估总结 1. 评估前项目能源利用情况(能源 项目能源利用状况核算及能效水平评估— 消耗量,具体计算数据) 2. 节能评估前项目能效水平评估(与 当地要求能耗水平及规定等级对比) 3. 节能评估后项目能源利用情况 4. 节能评估后项目能效水平评估 5. 节能措施评估总结 项目能源消费影响评估---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项目 能源供应条件及落实情况项目对当 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评估项目对 当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评估项目 能源消费影响评估总结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结论:包括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产业政策、是否符合所在地规划要求。 项目所在地的区域能源供应条件能否满足项目需求。 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 项目主要用能工程(动力、空调通风、电气照明等)节能设计是否合理。 项目有无采用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 项目是否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项目用能总量以及能源品种和结构是否合理。 设备、工序、产品能耗及建筑能耗等是否达到国家、行业及地方规定的标准。项目能耗指标是否达到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 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是否合理及达到的节能效果。 项目余热、余压、可燃性气体的回收利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利用及效果;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影响。

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25567 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墙体采用岩棉、玻璃棉、聚苯乙烯塑料、聚胺酯泡沫塑料及聚乙烯塑料等新型高效保温绝热材料以及复合墙体,降低外墙传热系数。 采取增加窗玻璃层数、窗上加贴透明聚酯膜、加装门窗密封条、使用低辐射玻璃(low-E玻璃)、封装玻璃和绝热性能好的塑料窗等措施,改善门窗绝热性能,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热传导。 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保温屋面、架空型保温屋面、浮石沙保温屋面和倒置型保温屋面等节能屋面。在南方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屋面的采用屋面遮阳隔热技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 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介绍 自 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中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中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中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建筑节能标准

建筑节能与节能建筑

最近一个时期,各种媒体都在广泛宣传建筑节能,同时也紧跟着 更多节能建筑的宣传,这是两个不同但又紧密关联的概念。对于多数 想要购房的群众来说,最关心的是什么是节能建筑,而对业内人士则 可能更关心建筑节能的技术。 建筑节能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爆发,促使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措施节约能源,建筑节能被提上议事日程。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发现工业气体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 能够引起生态灾难,所以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上发达国家对 建筑节能工作也更加重视,在生活舒适性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新建建 筑单位面积能耗已减少到原来的1/3到1/5。 我国于2006年颁布,“建筑节能65%”是指在1980年至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的基础上下降65%,对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如北京),意味着冬季采暖煤耗要从25.2kg/m2下降到8.82kg/m2,所对应的建筑物热耗是每平方米14.65W/m2。 建筑节能:狭义是侧重于某个建筑物本身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既通过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使建筑能耗下降,使之成为符合国家节能 建筑标准的建筑。而广义不仅涉及到建筑设计方案、能源、生活质量 等问题,还考虑了整个建筑对资源、环境、气候、地理条件、维护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节能建筑:是指满足国家节能标准要求的建筑。标准包括《夏热 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公共建筑节能 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等,这些标准涵盖了我国90%以上的 建筑。 通过建筑节能技术措施使建筑达到节能标准而成为节能建筑,两 者既有区别又有关联,本质上建筑节能是手段,节能建筑是目的。一 个建筑物是否达到节能标准或者是否具有节能性能,能节多少能,需 要通过对该建筑物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技术手段进行测试评价,其中所用材料的热工性能是最重要的评价依据。

建筑节能评价报告

前言 进入21世纪,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课题。在我国,建筑能耗已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列,成为能源消耗的三大“能耗大户”,其中,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的30%,而这30%还仅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的能源,建筑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在社会总能耗中排首位。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使用能源,每年新建建筑竣工面积大于各发达国家每年新建建筑竣工面积之和。至今,在我国城乡既有建筑约400亿平方米中(其中城市约140亿平方米),只有3.2亿平方米房屋是节能建筑,不到全国既有建筑的1%。 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到“十一五”末,我国单位GDP的能耗要降低20%左右。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大户,节能迫在眉睫。据中国工程院江亿院士介绍,我国建筑节能潜力巨大,如果采用科学、全面的节能措施,到2020年,我国在总建筑面积增加150亿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全国建筑能耗仅增加用电2300亿千瓦时/年,相对于不采取节能措施,每年可节约2.6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我国2004年煤产量的18.6%;节约建筑用电3500亿千瓦时,相当于4个三峡发电站的年发电量。 建筑节能对节约能源、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并节约能源,推进节能降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及《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等文件的要求,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合理布局的方针及以收集的相关资料为依据,并参考有关政策,我公司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于2010年11月对×××项目进行了节能评估。

《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标准

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建筑节能技术》课程着重培养建筑工程行业从业人员的建筑节能设计、节能构造设计和节能工程的施工实现技能,课程主要讲授建筑节能基本知识、建筑工程、建筑设计、墙体节能工程施工技术、屋面节能工程施工技术、门窗及幕墙工程节能技术、楼地面节能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施工方案设计和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等内容,适用于土建大类专业中的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课程性质为岗位拓展课。 二、课程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起节能意识和“节能的目标不是限制用能,而是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 的观念,要求学生掌握建筑本体节能和各种能量系统节能技术的主要思路,了解国内外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状况,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建筑能耗并提供恰当的建筑节能技术方法、能进行基本的建筑节能设计计算和施工实施。 三、课程基本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国家规范、法律、行业标准的范围内,使用适宜的设计思想,建筑节能及其构造设计方案,完成设计并在施工一线付诸实施,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需求设计与施工技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设计岗位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作风、创新意识和较高的职业素养。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学术研究领域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岗位特点、工作产品特点、现场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程序,重组了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建筑节能基本知识及材料选用、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节能工程施工方案设计和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验收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2、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在岗位适应和职业健康两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 强调学生应在工程实践中掌握职业岗位技能、体验职业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使岗位技能、职业健康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和实践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判断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就比较容易了。 3、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引导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4、课程实施安排足够的理论教学和充分的实践训练时间。 5、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科学和适当的评价。 四、课程内容体系: 《建筑节能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是本课程应该掌握的主要知识与技能: ——建筑节能基本知识及材料选用 ——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验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介绍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

节能报告中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节能报告中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节能报告中什么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总结如下: 1、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热岛强度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3、可再生能源 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4、非传统水源

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5、可再利用材料 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6、可再循环材料 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二、节能报告中“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 1、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编制大纲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性质、规模; (二)建设地点、区位图; (三)建设场地与建筑容量、环境、空间有关的规划数据(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地面停车率、居住人口数、人均用地面积、人均建筑面积、人均绿地面积、水面面积等)。 (四)建设项目采用的能源种类和消耗量。各种能源消耗量应按建设项目建设分期和发展分别计算,计算基数应为定额值。无定额值时,应以同类项目的调查统计值为准。应将用电、用水和用气(燃料)消耗量分别列出,并折算为标准煤消耗量。 (五)与建筑节能基础条件有关的建设场地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说明。可简要说明地形地势、周边建筑、水系、湿地、森林、耕地、草地等可能对小气候发生的影响。 (六)建设场地内及周边地区现有的和规划的建筑群和建筑单体建筑节能情况说明。 二、总论 (一)报告的编制原则 1.执法原则 A.列出本建设项目实现节能减排,必须遵守的国家法律、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B.列出实现本建设项目节能减排措施,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规范、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 C.执法的主要障碍点及克服办法。 2.务实原则 A.实事求是地对建设项目节能减排现状进行描述及前景预测; B.科学合理的拟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 C.切实可行的拟定节能减排技术措施。 3.绿色原则 A.用绿色建筑理念优化建筑节能减排的主要技术措施; B.建设项目拟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定的等级标准; C.绿色建筑技术的示范作用。 (二)节能减排目标的确定 1.列出建设项目能源种类、供应方式、能耗水平,兼顾同种类及国内外实际水平; 2.列出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依据; 3.分项列出能耗种类、能耗量、能耗比例,并据此计算综合节能减排

建筑节能规范(墙体)

墙体 1 一般规定 1.1 本章适用于采用板材、浆料、块材等墙体保温材料或构件的建筑墙体节能工程质量验收。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第4章墙体的适用范围。除了所列举的板材、浆料、块材、构件外,其他墙体节能材料也应遵照执行。 1.2 墙体节能工程应在主体结构及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的墙体节能工程,应与主体结构一同验收。 条文说明一般墙体节能工程均为在主体结构内侧或外侧表面增做保温层,故应在主体结构及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但是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的墙体节能工程如现浇夹心复合保温墙板等,则无法分别验收,而应与主体结构一同验收。验收时结构部分应符合相应的结构规范,而节能工程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1.3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处理,使其达到设计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条文说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往往需要对原有的基层表面进行处理,然后进行保温层和面层施工。这种基层表面处理对于保证安全和节能效果十分重要,但属于隐蔽工程,施工中容易被忽略。故本条强调对原有基层表面进行的处理应按照设计和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使其达到要求。 1.4当墙体节能工程采用外保温成套技术或产品时,其型式检验报告中应包括耐候性检验。 条文说明墙体节能工程采用的外保温成套技术或产品,是由供应方配套提供。对于其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材料、工艺及产品耐久性能难以在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因此主要依靠厂方提供的型式检验报告加以证实。其中耐久性能在短期内更是难以判断。型式检验报告本应包含耐久性能检验,但是由于该项检验较复杂,部分不规范的型式检验报告不做该项检验。故本条规定型式检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耐候性检验。当施工中出现缺少耐久性检验参数时,应由具备资格的检测机构予以补做。 1.5墙体节能工程采用的保温材料和粘结材料,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性能进行复验: 1保温板材的导热系数、材料密度、压缩强度、阻燃性;

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标准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标准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标准版) 一、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墙体采用岩棉、玻璃棉、聚苯乙烯塑料、聚胺酯泡沫塑料及聚乙烯塑料等新型高效保温绝热材料以及复合墙体,降低外墙传热系数。 采取增加窗玻璃层数、窗上加贴透明聚酯膜、加装门窗密封条、使用低辐射玻璃(low-E玻璃)、封装玻璃和绝热性能好的塑料窗等措施,改善门窗绝热性能,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热传导。 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保温屋面、架空型保温屋面、浮石沙保温屋面和倒置型保温屋面等节能屋面。在南方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屋面的采用屋面遮阳隔热技术。 采用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通风、遮阳、自然采光等建筑围护结构优化集成节能技术。例如,双层幕墙技术是中间带有可调遮阳板、

且可通风的方式,夏季可有效遮阳和通风排热,冬季又可使太阳光透过,减少采暖负荷。 二、能源系统节能控制技术 采暖空调系统的控制技术是对既有热网系统和楼宇能源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实现优化运行节能控制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VWV(变水量)、VAV(变风量)和VRV(变容量),其关键技术是基于供热、空调系统中“冷(热)源-输配系统-末端设备”各环节物理特性的控制。 三、热泵技术 热泵技术是利用低温低位热能资源,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主要有空气源热泵技术和水(地)源热泵技术。可向建筑物供暖、供冷,有效降低建筑物供暖和供冷能耗,同时降低区域环境污染。 四、采暖末端装置可调技术 主要包括末端热量可调及热量计量装置,连接每组暖气片的恒温阀,相应的热网控制调节技术以及变频泵的应用等。可实现

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2页word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EvaI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E2005]63号(关于请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城市建设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有为韩继红曾捷杨建荣方天培汪维王静霞秦佑国毛志兵马眷荣陈立叶青徐文龙林海燕郎四维程志军 安宇张蓓红范宏武王玮华林波荣赵平于震平郭兴芳涂英时刘景立 目次 1总则 (1) 2术语 (2) 3基本规定 (3) 3.1基本要求 (3) 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 4住宅建筑 (5) 4.1节地与室外环境 (5) 4.2节能与能源利用 (6) 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 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 4.5室内环境质量 (9) 4.6运营管理 (11) 5公共建筑 (12) 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2)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