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文献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造影结果相关性分析_刘海云

基于文献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造影结果相关性分析_刘海云

基于文献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造影结果相关性分析_刘海云
基于文献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造影结果相关性分析_刘海云

108

第15卷 第7期 2013 年 7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5 No. 7 Jul .,2013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

见病,其诊疗情况目前尚不能令人完全满意[1-2]。如何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仍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中医药辨证论治冠心病具有

一定的优势

[3-5]

。但由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主观性较强,且较为复杂,很难形成统一的并为大多数学者认可的标准。能否将冠脉造影应用于冠心病的辨证分型,通过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候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其相关性,以期将冠脉造影作为中医诊断冠心病,进行辨证分型的一项比较有用可靠的参考指标。本研究收集了2001—2011年在国内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关性的文献,经过整理,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候要素之间的关系,以

期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阐明冠心病中医辨证的实质,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采用综合检索方法,以CNKI

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为主,查阅2001年1月—2011年12月国内的文献,以冠脉造影+中医、冠状动脉造影+中医为检索词,剔除重复者后共检出文献127篇,其中有明确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分支数量且有明确的中医辨证分型的24 篇,同时报告各型病例数的文献20篇(有3篇系同组作者新近文章涵盖了前两篇总结的病例收集时间段,故仅取后1篇文献,实际采用18篇,可能存在部分遗漏)。1.2 纳入标准 ①诊断标准:根据文献提供的诊断

基于文献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造影结果相关性分析

刘海云1,2

,陈旭1,罗智博2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寻找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化指标,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对近11年文献中所包含的3021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提取证候要素,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观察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血瘀、痰浊、气虚、阴虚为主,其他次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中以气滞、阴虚证候要素为主,在三支病变中以血瘀、痰浊为主。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其主要中医证候要素不同,提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存在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冠脉造影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7- 0108- 03

收稿日期:2013-01-12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LT2010070)作者简介:刘海云(1980-),女,辽宁昌图人,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通讯作者:罗智博(1967-),男,辽宁铁岭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CM Syndrome Element and Result of Coronary

Arteriongraphy on Angina Pectoris Patients :A Study Based on Document Data

LIU Haiyun 1,2

,CHEN Xu 1,LUO Zhibo 2

(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elements and coronary arteriongraphy on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looking for the TCM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for classification of syndrome standardization index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providing an objectiv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Methods :The syndromes of 3021 cases of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rom the documents in recent 11 years,which were diagnosed by coronary arteriongraphy were differentiated.The syndrome elements were extracted and the data was studied by the statistical methods,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syndrome elements and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Results :Among the syndrome elements of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blood stasis,phlegm,Qi deficiency and yin deficiency were at the first place,others were second.Among the syndrome elements in the single coronary artery lesions,qi stagnation and yin deficiency was at the first place,others were second.Among the syndrome elements in the three branch coronary artery lesions,blood stasis and phlegm was at the first place,others were second.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is different,the main syndrome element is different,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coronary arteriongraphy and syndrome elements of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itents.

Key words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yndrome elements ;coronary arteriongraphy

15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依据,凡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0 年制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6],或WHO 有关“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7],以及符合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等2002 年联合议定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疗指南”[8]的文献,其资料均按病例数纳入统计分析。②凡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并具有冠心病心绞痛明确证候分型的文献,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参照1980年全国冠心病辨证论治研究座谈会冠心病中医辨证试行标准及1990年10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在青岛会议上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9]。③入选冠心病心绞痛包括以下类型:稳定性心绞痛、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静息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④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至少有1支血管显著狭窄≥50%;冠状动脉病变按病变支数按血管积分法[10]分为:单支、双支、三支。按病变血管分布分为: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左主干。

1.3排除标准 ①急性心肌梗死病例。②无明确中医辨证分型及无证候要素具体例数的文献。③重复文献及综述文献。④文献中冠脉造影诊断为冠脉痉挛、冠脉内径狭窄≤50%的冠脉硬化及PCI术后再狭窄的病例。

1.4证候要素分类及拆分标准 主要参照王永炎院士等提出的29个证候要素[11]。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并录入计算机,建立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及冠脉病变文献研究数据库,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系统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病例收集结果 对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18篇文献进行统计。入选病例3021例,其中,男2124例,女897例,年龄31~86岁。病例来源涉及北京、上海、湖南、天津、山东、甘肃、广东、江苏、陕西、河南、黑龙江等16个省(市)。

2.2证候要素的归类合并 根据以上证候要素的分类标准,对各文献中出现的证候要素归类如下:血瘀(心血瘀阻、心脉瘀阻)、痰浊(痰阻心脉、痰浊闭阻)、寒凝(阴寒凝滞)、气滞(肝郁气滞)、气虚(心气虚、肾气虚)、阴虚(心阴虚、肾阴虚)、阳虚(心阳虚、肾阳虚、心阳不振)、阳脱(心阳虚脱、阳气虚衰)。经归类合并后共有4个实性证候要素、4 个虚性证候要素被使用,以上8个证候要素涵盖全部病例。

2.3证候要素提取 根据本文确定的证候要素的分类及拆分标准,3021例病例资料共提取出5573个证候要素,各证候要素所占比例见表1。

表1 证候要素统计

序号证型例数构成比(%)

1血瘀185333.25

2痰浊119921.51

3寒凝 164 2.94

4气滞 240 4.31

5气虚107319.25

6阴虚 79514.27

7阳虚 165 2.96

8阳脱 84 1.51

合计5573100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上述证候要素中,所占比例依次为:血瘀、痰浊、气虚、阴虚、气滞、阳虚、寒凝、阳脱。其中,血瘀、痰浊、气虚、阴虚四个证候要素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余四个,而此四个主要证候要素中又以血瘀最多,所占比例为33.07%。说明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主要证候要素为:血瘀、痰浊、气虚、阴虚,又以血瘀最多。

2.4证候要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见表2。

表2 各证候要素在三种冠脉病变中的

分布及三种冠脉病变两两比较

项目血瘀痰浊寒凝气滞气虚阴虚阳虚阳脱合计F值P值单支 646 403 57123 394322 5025202087.8851<0.0001双支 524 336 47 63 341242 4531162919.7058 0.0115三支 683 460 60 54 338231 70281924 76.933<0.0001合计185311991642401073795165845573 30.693 0.0002从表2中可以看出,气滞、阴虚在单支病变中明显高于其它两组,血瘀、痰浊在三支病变中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寒凝、气虚、阳虚、阳脱在三组中差异不明显。各证候要素在三种病变中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87.8851,P<0.0001)。三种冠脉病变比较,单双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F=19.7058,P=0.0115);单三支、双三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933,P<0.0001)(F=30.693,P=0.0002)。

3 讨 论

18篇文献3021例病例,涉及8个证候要素类型,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痰浊、气虚、阴虚、气滞、阳虚、寒凝、阳脱。其中血瘀、痰浊、气虚、阴虚4个证候要素检出率大于10%。本组资料来自全国16个省市,覆盖了较广泛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3021例病例的证候要素分析,反映了冠心病心绞痛本虚标实的病机,实者以血瘀、痰浊为主,虚者以气虚、阴虚为主,与传统理论基本相符。

各证候要素在三种冠脉病变中分布情况显示:气滞、阴虚在单支病变中明显高于其它两组,血瘀、痰浊在三支病变中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寒凝、气虚、阳虚、阳脱在三组中差异不明显。各证候要素在单双支病变中差异不明显,在单三支、双三支病变中差异明显,因受文献报道数据的限制,具体差异情况有待于今后的临床调查数据进一步完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血瘀、痰浊证素增多,而气滞、阴虚证素减少,提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存在相关性。据此理论,在临床处方用药中,冠心病心绞痛冠脉病变程度较轻者应以理气活血为主要治则,冠脉病变较重者应以化痰、活血为主要治则,方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 1 ] 顾平,张明雪,张兰,等.论“脾阳虚”在冠心病中发病作用[ J ] .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 ( 6 ):971.

[ 2 ] 杨红池,黠周萍.冠心病不同治法对舌质和舌体微循环的影响[ J ] .河北中医,2012,34:661.

[ 3 ] 黄禹峰,李炜弘,汤朝晖,等.老龄冠心病心肾阳虚证的差异表达基因谱分析[ J ]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 ( 12 ):2283.

[ 4 ] 王丽萍,郑景辉,简维雄,等.中医体质学说在冠心病血瘀证中的应用[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29 ( 6 ):1246.

[ 5 ] 刘莉,何苗苗,金娟,等.从益气活血法探析冠心病心绞痛[ J ] .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 ( 4 ):613.

[ 6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

109

110

第15卷 第7期 2013 年 7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5 No. 7 Jul .,2013

近几年随着人们预防观念的加强,未病先防成为人们的热点研究,而运用艾灸治疗未病在临床更是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故本文主要从艾灸治未病的渊源、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及其前景进行论述。

1 治未病的渊源

“治未病”一词最早来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里重要的防治思想。治未病,顾名思义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传变,在两千年以前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已经提出了“治未病”的主张:“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

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

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它为中医预防医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治未病”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防病于未然、治病于初始、既病防传变,而防病于未然这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所阐述的思想大体是一致的。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曾提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既是在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结合脏腑生克规律而制定的既病防变的措施。在中医历代医籍中都有大量关于治未病的理论记载,历代医家把治未病看作是治疗疾病的最佳

论灸法治未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运用

兰崴1,唐巍1,曹坤茂2,叶青林3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桐乡市康复医院,浙江 桐乡 314500;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中医院,浙江 湖州 313100)

摘 要:目的:从理论与临床试验研究方面,探讨艾灸治未病的作用机理。方法:从艾灸治未病的渊源、临床应

用及实验研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果: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体系,体现了“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而用艾灸治疗未病更是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灸法能提高人体正气,激发机体免疫能力,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在预防医学的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结论:艾灸对疾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应用研究价值。

关键词:灸法;治未病;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R24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7- 0110- 03

收稿日期:2012-12-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329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70413125);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2006KJ382B);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8jyxm408);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质量工程建设精品课程项目(zlgc200914)作者简介:兰崴(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方向:针灸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研究。通讯作者:唐巍(1969-),女,安徽砀山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针灸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研究。E-mail :tangwei2633@https://www.doczj.com/doc/2a6430920.html,。

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Preventive Theor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LAN Wei 1,

TANG Wei 1,CAO Kunmao 2,YE Qinglin 3(1.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38,Anhui,China ;2.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Tongxiang,Tongxiang 314500,Zhejiang,China ;3.Changxi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uzhou,Huzhou 313100,Zhejiang,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mechanism of 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Methods :From the origin,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three aspects,this paper explained the effect mechanism. Results :Preventive treatment in TCM reflects the thought of prevention being better than treating.Furthermore,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prevention has been highly praised by doctors of past ages.Moxibustion can activate human vital-qi and increase immunologic function of the organism,playing a preventive role for disease.It has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preventive medicine. Conclusion :Moxibus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disease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

moxibustion ;preventive treatment for disease ;clinical application ;experimental study ;outlook

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0,28 ( 6 ):409-412.

[ 7 ] 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组.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

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 J ] .中华内科杂志,1980,9 ( 1 ):75-76.

[ 8 ] Raymond J Gibbons.ACC/AHA 2002 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 With Chronic Stable Angina[ EB/OL ] .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2a6430920.html,/http ://https://www.doczj.com/doc/2a6430920.html,.

[ 9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 S ] .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 ( 5 ):257-258.

[ 10 ] Sullivan DR,Marw ick TH,Freedman SB.A new method

of scoring coronary angiogram s to reflect extent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nd improve correlation with major risk factors[ J ] .

Am Heart J,1990,119 ( 6 ):1262- 1267.[ 11 ] 张志斌,王永炎.证候名称及分类研究的回顾与假设的提出 [ J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 ( 2 ):1-4.

郁证的中医辨证论治

郁证的中医辨证论治 郁证的辨证论治,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伤及的脏腑及气衄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郁证本为精神因素刺激而发病,因此,精神治疗也十分重要。 1.肝气郁结证证候: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物:陈皮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川芎旋覆花郁金青皮佛手绿萼梅法半夏陈皮 2.气郁化火证证候: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代表方剂:丹栀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物: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 龙胆草大黄黄连吴茱萸菊花钩藤刺蒺藜 3.痰气郁结证证候: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代表方剂:半夏厚朴汤加减。 常用药物: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柴胡白术白芍当归生甘草薄荷煨姜海蛤壳紫菀贝母陈皮 4.忧郁伤神证证候: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代表方剂:甘麦大枣汤加减。 常用药物:甘草准小麦大枣酸枣仁柏子仁茯神龙齿牡蛎当归 白芍

探究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究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4-08T15:29:04.08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作者:桂锦华[导读] 对于临床中患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而言,给予患者中医治疗可以有效确保临床疗效。 穆棱市中医院 157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92例患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均匀分成传统组及中医组,传统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案治疗,中医组患者则接受中药方剂治疗。结果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无效例数明显较少,而控制与显效例数都要多于传统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对于临床中患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而言,给予患者中医治疗可以有效确保临床疗效,患者病情会得到较好恢复。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中医治疗;疗效观察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method of choice to accept the treatment of 9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our hospital,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the tradition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plan and Chinese medicine group,the traditiona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Results the number of invalid cases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data was significant.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plan,giving patients TCM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clinical efficacy,and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ill recover wel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冠心病是临床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且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之下,我国患有冠心病患者的数量出现了显著增多。导致患者患上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的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而冠心病患者在心肌长期供血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心绞痛反应。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压窄性疼痛,患者的咽喉部与胸骨后部会出现明显的紧缩感,且绝大多数患者存在明显的胸闷症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如果无法接受有效的治疗,患者病情可能会出现进一步进展,我院在此类患者的治疗当中选择中医治疗方案,现就实验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1~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脏疾病患者当中选择92例患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接受相关检查后与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1]。我院在研究开始之前,将以下患者排除:精神障碍患者、合并其它类型心脏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沟通障碍患者、本研究药物敏感患者。我院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均匀分成传统组及中医组,每组各46例。传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39~78岁,病程2~9年;中医组男性26例,女20例,年龄41~80岁,病程1~11年,双方患者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后无任何意义(P>0.05)。 1.2 方法 传统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案治疗,患者每日需要服用3次洛伐他汀片,每日剂量为10 mg,并服用10 mg的硝苯地平片,患者如果心绞痛发作,需要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中医组患者则接受中药方剂治疗,药物主要为:血竭1 g,檀香、香附、人参、石菖蒲各10 g,郁金15 g、丹参20 g。患者每日将药物用水煎后服用1剂,分为早晚两次服用即可,患者的治疗周期为60天。 1.3 临床观察指标 我院将患者临床疗效分成无效、控制与显效,患者治疗总有效为控制+显效。无效:患者接受治疗之后胸闷、心绞痛等症状未出现任何好转,患者病情发作次数等未见减少,病情甚至出现加重;控制:患者治疗后的相关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病情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患者病情持续时间有所缩短;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主要症状完全消失,患者体征恢复至正常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无效例数明显较少,而控制与显效例数都要多于传统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3 讨论 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之下,我国患有冠心病患者的数量出现了明显的增多,很多患者甚至出现死亡,在冠心病患者当中,心绞痛是最为主要的症状之一[2]。这类患者如果治疗不够及时、到位,患者病情就无法得到控制,极可能出现死亡[3]。所以,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科学的治疗也成为了临床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为这类患者选择正确治疗方案就很值得研究。我院在本次研究中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从此次研究的结果数据可以看出,中医治疗方案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存在显著的应用优势。 在临床中医治疗当中,冠心病心绞痛被归入“胸痹”、“心痛”等范畴当中,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且大多数患者为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中医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时候会选择去瘀血、补心气的方式,我院为患者选择补气活血汤进行治疗。补气活血汤中的药物有很强的理气疏肝、补益心气、降脂活血、化瘀开窍、消食健胃的效果,这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而言存在重要意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服用补气活血汤之后,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会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管买的血流量与心输出量都会出现明显增加,心肌细胞自身的耐缺氧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患者心肌部位的耗氧量会逐渐下降,心肌细胞會得到较好的保护。与此同时,患者服用中药汤剂治疗之后,体内的氧自由基会被有效清除,患者身体的微循环会得到较好的改善,这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也十分关键。此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之后,身体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药物的副作用也会较少,也不会因药物产生不良反应,这对于患者特别是年龄相对较大的患者治疗而言十分关键。

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应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教案(2)课程名称实验中医学(理论部分)总学时数36

第一节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其在实 验研究中的应用 (2学时) 课堂讨论:“阴火”是什么。要求大家发言。 为什么要学习本章节? 对中医古典文献及其有关理论把握不准是目前中医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1 中医古典文献在实验研究中的重要性 1.为实验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 中医古典文献是古人直接医疗实践经验的记录,是古代众多的医药工作者长期努力、不懈探索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知识宝库。 中医古典文献中蕴藏着大量可供实验研究的素材。这是中医学的优势之一。 这样的成功例子如青蒿素、砒霜防治白血病。 这涉及到如何继承宝库的问题。继承宝库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2.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中医药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在临床上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什么叫“自身理论指导下的研究”。 本质是如何吸取中医理论的精华,如何吸取其方法论,并且应用到研究中去。 例如整体观、恒动观在GnRH基因表达研究中的意义。 例如基于肾精亏虚的二仙汤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病(单纯狗动脉结扎性高血压无效)。 例如冠心滴丸在美国辨证用药前后的疗效差异。 2.1.2 中医古典文献的特点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医古典文献跨越了2500年的历史,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知识。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派生出各个学术流派,百家争鸣使得中医理论和医术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2.言简意赅,蕴义精深 古代文献受记录载体及记录手段的限制,受到当时语言、文化的影响,具有文字古奥、言简意赅、蕴义精深的特点。学习时需要积累厚实的古汉语基础、古代科技、文化的知识。古籍中提到的人名、地名、病名、药名,经历史演变与现代名称互有出入,需借助有关参考工具书来确定。 3.数量庞大,文献分散 中医古籍数量庞大。 古代的目录体系不像现代目录体系那样精细明确,中医古籍书目除收录在子部医家类之外,还散见于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其他各类中。有些笔记杂录、稗官野史、地方志中也有医著记载,非常分散。历史上中医古籍流传很广,朝鲜、日本、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收藏,一些古籍在国内失传了,尚可在国外找到原本或传本。 因此,作为研究其文献检索的面是十分广泛的。要放开眼界。

文献训诂研究中医的方法浅探

文献训诂研究中医的方法浅探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各家学术百家争鸣,中医随者文明发展及人类对疾病的斗争亦有久远的历史,中医学术典籍历经各朝兴替,天灾兵燹,各个时代的语言文化差异,更别说古文深奥,微言大义,要后世的人要了解典籍中古人用语的原始含意,就必须藉助方法,而研究汉文古籍释读方法的训诂学渐渐法展。中医学在古代学术不可或缺的一环。 想了解中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中医能历经各代的传承到现今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大放异彩,甚至指导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中医训诂和文献的方法可以说是这一切发展的基石。 一、训诂学的意义和发展 训诂学是汉文古籍释读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释读汉文古籍均从词句入手,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综合性学科,主要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尤其著重於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但不等于语义学、词义学。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它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尤其著重於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 训诂学从先秦就已经开始了,战国末期的《尔雅》被认为是最早的训诂学著作,而训诂学的传统观念形成于唐代的孔颖达,国学大师黄侃则创立了训诂学的现代观念。 语言学家王力在1947年的《新训诂学》中提出“必须打破小学为经学附庸的旧观念,然后新训诂学才真正成为语史学的一个部门。”周大璞在《训诂学要略》中也说“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词义和词义系统,他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语义发展演变的规律。”新训诂学是相对旧有的训诂学而言的。 1.训诂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中医领域方面的应用。 1.1互训 用同义词互相解释,如“老,考也”;“考,老也”。在中医当中如“癌”字最早出现于北宋1170年东轩居士着《卫济宝书》:「痈疽五发,一曰癌……」。南宋、杨士瀛着《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卷二十二、癌》中,记载了癌的症状:「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带青,由是簇头,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通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项或肩或臂,外证令人昏迷。」癌字从岩,岩即山岩,岩为岩的俗体字,古代癌、岩、嵓、喦、岩、岩通用,癌的本义和读音均同岩,传统中医学常用其本义本字「岩」作为病名,指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的肿物,是以形象命名的,例如乳岩(今之乳癌)、肾岩(今之阴茎癌)、舌岩(即今之舌癌),多归类于外科。 在普通话中,癌症的“癌”字依造字规则应读作 yán ,但自1950年代之前开始,

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 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入院时间先后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 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 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中医治疗;体会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on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78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August 2016.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y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admission tim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7.2%,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6.7%,and the difference of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angina pectori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angina pectoris,and it can be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experience 冠心病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最近几年其发病率与病死率不断提高。研究分析发现,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而心绞痛则是慢性心功能不全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供血难以满足机体代谢要求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理解,风寒、湿热等均会 引发心痛。本文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诊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判断标准。对照组39例, 男23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55~84岁,平均年龄为(72.1±4.6)岁;病程30天~10年,平均病程为(5.9±3.4)年。观察组39例,男24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54~83岁,平均 年龄为(72.4±4.7)岁;病程32天~11年,平均病程为(5.3±3.2)年。对照组患者一般性资 料与观察组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使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盐酸曲美他嗪片、低分子 肝素、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连续治疗28d后观察临床效果。 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治疗,药材组成为川楝子14g,黄芪32g,丹参28g,党参12g, 桃仁14g,川芎8g,红花10g,金银花10g,延胡索22g,菊花10g,赤芍14g,黄芩12g,炙 甘草12g。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每天1剂,7d为一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观察临床 效果。 1.3疗效判断 显效:经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

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a6430920.html, 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探讨 作者:范春莉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5年第08期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历史:在对中医药孤本、珍本文献的抢救性发掘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医古籍文献现代性的解释和翻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国家成立了专门性的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机构,专门的出版社。分析了我国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医古籍文献整理研究工作提出建议:要注意增加投入、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修复、研究队伍;要注意对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引用。 【关键词】中医古籍;文献整理;文献研究;成就;创新 一、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的意义 随着国家对中医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中医事业在未来中国乃至全世界必然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因此,从各方面加强中医事业的研究与建设工作,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传承中医文化、造福人民的盛举。在这一过程中,对中医古籍的整理与研究工作是一项极其艰巨、但又极富意义和极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的历史回顾,在梳理和探寻中医古籍研究的历史线索和取得的成就基础上,对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作出研究展望,对于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二、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的历史回顾 截至目前,我国在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方面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在对中医药孤本、珍本文献的抢救性发掘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医文献大都归于私人收藏,或者是隐埋于民间,或者是夹杂在其他书籍资料中,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给一些中医经典文献造成了致命的损害。一些中医文献或者由于保存不善而损毁,或者由于天灾人祸而流失。建国以来,我国组成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完善了专门的中医药文献保管实施,在大力搜集和整理包括民间中医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些频临损毁的文献进行了发掘和整理,使得它们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中医药发展继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中医古籍文献的现代性的解释和翻译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自建国以来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一直比较重视对中医药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重新提上日常,中医古籍文献整理发掘工作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就。据统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以及其他一些地方出版社,影印出版了一批中医古籍,如《素问》、《灵枢》、《脉经》、《针灸甲乙经》等,并

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验方集锦

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验方集锦(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928人已访问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兹选介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经验,为广大病患者提供若干行之有效的经验方。 一、浙江名老中医叶建寅教授经验方 1、适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丹参、赤芍、桃仁、酸枣仁、柏子仁各9克,薤白、郁金各4. 5克,茯神12克,瓜蒌皮6克,桂枝、生甘草各2. 4克,红枣5枚,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2、适用于心肌劳损型冠心病:当归、炒白芍、党参、酸枣仁、北沙参、合欢花、生白术、茯神各9克,桂枝、远志各4. 5克,用法同上。 二、广东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经验方 处方:法半夏、竹茹各9克,云茯苓、丹参各12克,橘红、枳壳、甘草各4. 5克,党参15 克,用法同上。 加减法:气虚加北芪、五爪金龙或吉林参;心绞痛明显可加失笑散或田七末;兼高血压加草决明、 珍珠母;兼高脂血症加山楂、首乌、麦芽。 三、浙江名老中医薛盟先生经验方 1、处方:生黄芪30克,茯苓、麦冬、莪术、三棱各10克,鲜石斛、北沙参、丹参各1 5克,石菖蒲、降香片、地鳖虫各9克,参三七粉、琥珀粉各3克,用法同上。 加减法:有血瘀加川贝、藕节、黛蛤散;头晕加枸杞、黄精等。 2、处方:生黄芪30克,丹参、北沙参、制黄精各15克,莪术、白芥子、薤白头、姜半夏、白藓皮、冬葵子各10克,瓜蒌皮、石菖蒲各9克,青龙齿18克,参三七粉3克(冲)。用法同上。 四、辽宁名老中医吴圣农主任医师经验 1、处方:桂枝、青木香各6克,檀香3克,枳壳、红花、川芎、磁朱丸各9克,枳壳、红花、川芎各9克,丹参、瓜蒌皮各15克,益母草20克,用法同上。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境外) 一、学科简介 中医医史文献是从史学、文献学的角度研究中医药学的理论与经验、学术特征、文化内涵与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本学科由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教授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创建,1981年、1996年分别被首批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我校中医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作为中医学的二级学科进入了国家重点学科的行列,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分会和医古文研究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医史文献分会的副主任委员单位,以及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的候任主任委员单位,并为国家级或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中医文献学》、《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专论》、《医古文》、《大学语文》、《中医哲学基础》的主编单位。学科整体优势显著,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同类学科中位居前列。 二、研究方向 1. 古今名医学术思想与历代名著研究 2. 中医临床文献研究 3. 中医训诂学研究 4. 中医文化与中医哲学研究 5. 中国医学史与中医学术思想史研究 6. 中外医学交流与比较研究 三、培养目标 1. 具有比较坚实、宽广的文史哲及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掌握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具备独立从事中医医史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能力,做出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 2.从事中医临床文献研究和古今名医学术思想研究的博士研究生,能熟练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诊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疾病。

四、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2.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 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导师从下列课程中确定一门作为专业课,两门作为专业基础课。所选课程不能与硕士阶段重复。如下列课程不能满足要求的,导师可另选其它课程。 3.选修课 根据不同研究方向,也可在导师指导下选1~2门课程。学校所开课程不能满足者,经导师批准可到校外选修。 4. 跨专业学习课程 跨专业研究生除完成上述课程外,还要按学校规定补修中医本科阶段主干课程,但不计学分。 五、科研实训、临床实践及要求 1.科研实训 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境外)》执行。 2.临床实践 从事中医临床文献研究和古今名医学术思想研究的博士生,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临床实践不少于180小时/3学年。临床实践包括跟师门诊或跟老专家出诊,收集整理临床病例等,要求撰写规范的、且有病案分析的门诊病例25例,并撰写总结临床经验的论文或学习体会1篇,不少于2.5千字。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国学, 2015, 3, 19-2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5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2a6430920.html,/journal/cnc https://www.doczj.com/doc/2a6430920.html,/10.12677/cnc.2015.32005 Th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Experience Inheritance of Famous Old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 Huang1, Lu Xu2* 1Science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 in Chongqing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ongqing 2The Key Lab of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Pharmacology in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1154289840@https://www.doczj.com/doc/2a6430920.html, Received: Jun. 4th, 2015; accepted: Jun. 21st, 2015; published: Jun. 24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2a643092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main problem in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single inheritance model, the lack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the lack of outstanding inheritors, and so on.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we need to build a famous doctor evaluation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 out academic thought and literature basis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cavate and protect the folk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y the role of modern medicine in succession, actively explor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deas and methods of project design and system planning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personnel, the inheritance of academic thought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special treatment technology. Keywords Famous Old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ience Inheritanc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彦1,徐露2* 1重庆市中医院科教处,重庆 *通讯作者。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及治疗效果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数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中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标签: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治疗效果 心绞痛是指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及缺氧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症状,其典型特征是心前区疼痛和阵发性胸骨后疼痛,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所引起,通常多发生于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增加,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与死亡率显著提升,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为此本组就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及其治疗效果进行 探讨与研究,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临床症状典型,在病症发作时经心电图检查ST段呈低压改变,T 波平坦,不典型发作或静息心电图无变化者,在适当情况下进行心电图负荷试验,如诱发心绞痛发作即可立即确诊。其中,男56例,女28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8.41±4.72)岁。按照单双数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每次100 mg,1次/d,倍他乐克25 mg/次,2次/d,瑞舒伐他10 mg/次,1次/d[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曲美他嗪,20 mg/次,3次/d。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给予硝酸甘油,1片/次[3]。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程度高于8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有所减少,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在50%~80%之间;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无减少,硝酸甘油消耗量低于50%。 1.4 统计学方法

名中医治冠心病

名中医治冠心病(胸痹)十六个秘方 治冠心病(胸痹)秘方(16首) 26.1养心定志汤 【来源】高辉远,《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太子参15克,茯神(茯苓)、菖蒲、远志、丹参各10克,桂枝8克,炙甘草5克, 麦门冬、川芎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心气、补心阳、养心阴、定心志。 【方解】冠心病,属胸痹,心悸,真心痛范畴。多见于老年患者,临床常呈现心动悸, 脉结代,心绞痛,疲倦乏力,胸闷气短或烦躁汗出等证候,乃本虚标实之为病。本虚则心 气不足,心阳虚损,心脉失养,心志不宁;标实则气滞血瘀,痰饮阻滞,故治疗宜标本兼 顾,以治本为要。本方系以定志丸、桂枝甘草汤、生脉饮加丹参、川芎、延胡索而成,是 治疗冠心病的通用方剂。根据《千金方》之定志丸,用太子参益心气;苓佐参调心脾;菖 蒲、远志通心窍以定志;龙骨镇静以安心神,立意有“补心强志”的作用。桂枝、甘草辛甘

化阳以补心之阳。生脉饮酸甘化阴以养心之阴。合而为用,有治虚为本的功效。再加丹参、 川芎以活血化瘀,延胡以理气止痛,以收治标之用。 【主治】冠心病。 【加减】胸闷憋气,胸阳痹阻较甚者,加瓜蒌、薤白;心痛剧烈,痛引肩背,气血瘀 滞重者,加三七、金铃子;心烦易怒,心慌汗出,心肝失调者,加小麦、大枣;若高血压 性心脏病,亦可用此方去龙骨,加决明子、川牛膝、杜仲;肺源性心脏病,可加银杏、天 冬、生地、杏仁、去川芎等。 【疗效】经多年的临床验证,效果较为满意。 26.2加味四妙勇安汤 【来源】郑惠伯,《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当归、玄参、金银花、丹参、甘草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解痉止痛。 【方解】本方系《验方新编》“四妙勇安汤”加丹参而成。方中以当归养血和血;丹参 养血散瘀;玄参养阴凉血化瘀;金银花、甘草解毒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养血和血、化瘀 止痛之功。

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出版的管理办法(试行)

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出版的管理办法(试行) 【法规类别】出版与出版物市场管理 【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1986.08.06 【实施日期】1986.08.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出版的管理办法(试行) (1986年8月6日卫生部) 为了加强全国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出版工作的科学管理,促进“中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落实,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领导 1.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古办),负责制定全国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出版规划,下达任务、组织落实,掌握全国中医古籍出版动态,协调各有关出版部门的中医古籍出版事宜,处理日常工作。 2.国家中医管理局设立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出版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古委),聘请学术造诣较深、专业水平较高、治学严谨、作风正派的专家担任学术委员。学术委员会承担课题审议、成果评定、顾问咨询等项任务。

3.各省市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的组织领导、任务落实、经费分配、成果评定管理工作,由省市卫生厅中医处(或省中医古籍整理办公室)负责。 4.省市卫生厅应成立由3-5名学有专长、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熟悉本专业的人员组成的“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评审组”,负责业务指导、样稿审定、成果评议等事宜。 二、专业机构 1.各级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所(室),是主要承担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任务的专业机构。 2.凡有条件的省市、中医学院、中医研究院(所),均应设立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的专业机构,各级中医主管部门应给古籍文献研究所(室)创造必要的条件,人员要相对稳定并列入科研编制,促使其较快地巩固和发展。 三、专业队伍 1.从事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专业人

冠心病心绞痛急诊治疗分析

冠心病心绞痛急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7-06-28T14:36:42.6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作者:刘贵富 [导读]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急诊治疗方法及效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人民医院内二科广西兴安541300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急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用药方案分为常规组(n=65)和联合组(n=65),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所有常规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对所有联合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统计分析两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患者实施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急诊治疗 冠心病是当前全球多发性慢性心血管疾病,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病较急,病情进展较快,病死率较高。加强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及时改善患者心肌供血,减轻患者心绞痛症状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临床研究证实高血脂是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高危因素[1]。而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降脂药物。在以上背景下,本院对6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了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以了解抗血栓药物+降脂药物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以下就治疗过程行回顾性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实施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的标准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患者;征求医院伦理协会同意,自愿配合研究患者。排除标准: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严重脏器合并症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此次研究药物使用禁忌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意识障碍及精神障碍患者。按患者用药方案分为常规组(n=65)和联合组(n=65),常规组患者男34例,女31例;患者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1.2岁(s=8.7);联合组患者男35例,女30例;患者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1.3岁(s=8.9)。对常规组与联合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实施独立样本检测对比,P>0.05,可实施比对。 1.2 方法 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进行抗炎治疗、抗感染治疗、吸氧治疗、冠状动脉血管扩张治疗、机体内平衡调节、营养支持、对症处理等。对所有常规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给予患者口服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的,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1次/d。持续治疗2周。对所有联合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阿司匹林用药方式与常规组相同,另给予患者口服40mg阿托伐他汀钙片(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54)治疗,1次/d。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频次减少80%以上,心电图基本恢复;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心绞痛发作减少50%-80%,心电图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心绞痛发作状况、心电图无明显改善或加重[2]。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③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取SPSS19.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心绞痛发作状况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治疗效果以率表示,X2检验,P <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注:与常规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分析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3.3±2.1)d与常规组(5.1±2.5)d相比明显较低,t=4.445,P<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状况分析

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11-07-08

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11年07月08日 发布 目 录 一、概述 二、临床研究要点 (一)临床定位 (二)试验分期 (三)诊断标准 (四)受试者选择 (五)中止/退出标准 (六)对照选择 (七)疗程与观察时点设计 (八)有效性评价 (九)安全性评价 (十)合并用药 (十一)试验的质量控制 (十二)统计方法 (十三)随访 三、名词解释 四、参考文献 五、附录 (一)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二)治疗心绞痛速效药物评定标准 (三)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六、著者 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本指导原则将心绞痛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临床上亦有按照劳力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分类。 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按其症状表现当属于胸痹、心痛等病证范畴。通常由于年老、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长期起居不当,或情志不畅而致寒、痰、瘀、虚等引起心脉闭阻出现胸闷、胸痛等症。临床常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等证。 本指导原则用于指导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的试验设计。由于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理机制有很大区别,症状表现、病情、治疗原则、预后均不同,故临床试验应分别设计观察。本指导原则重点阐述稳定性心绞痛, 简要介绍不稳定性心绞痛。研究者应根据法规与技术要求,结合中药、天然药物的组方特点、临床前研究结果,确定临床试验目的。根据试验目的,依据临床研究一般原则,结合试验药物及冠心病心绞痛的适应症特点,确定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观察重点,进行临床试验设计。研究应以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纲,贯穿整个目标适应症研究的始终,使新药研究整体性增强,符合药品研发规律。 二、临床研究要点 新药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不同的临床试验探索或者确证新药对目标适应症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作用,得出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不同药物有着不同的药理作用特点、不同的研究基础和背景,同时研究过程中又有着不同的研究阶段、分期,因此每个独立的临床试验均需确定不同的试验目的以用于回答不同的临床问题。由于试验目的不同,临床试验设计也会有很大区别。 因此,临床试验前,应充分了解药物处方特点、研究基础、研究背景、研究阶段、研究分期以及疾病的特点和临床实际,同时,在考虑临床试验难易程度和临床可操作性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临床试验目的。根据试验目的,确定科学、合理和可行的临床试验方案。临床试验设计应注重观察试验药品在同类药物中的作用特点,体现药物上市价值。 (一)临床定位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有:迅速缓解心绞痛急性发作;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