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候(第二课时)8

气候(第二课时)8

气候(第二课时)8
气候(第二课时)8

安徽省定远县英华中学学生课堂导学提纲(八年级地理)编号:DLTG-8

使用时间:2016-9-20 编制人:黄煜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教案

世界的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课时:共三课时 课程标准: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教材使用大量小比例尺分布图,有利于学生记忆每一种气候类型的相对位置。 2、教材使用了大量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多于课程标准。3、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有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 4、教材缺少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例子,不利于对气候类型相对位置的记忆。 学与教的步骤安排: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完成课程标准一)。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 第二课时:应用第三节所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地理原理,对世界气候分布的某些进行分析和判断(完成课程标准二)。主要是举例进行学习和讨论(联机讨论),注重过程和方法。并引进例子,与其他学科(生物)的知识进行整和。 第三课时:举上节课讨论的题目(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例子,讲解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气候类型的相对景观图,联想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完成课程标准三)。复习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引导学生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课本p79)。 注意:要注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发挥教材的优点,补充教材的不足的地方。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学与教的步骤,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安排较多的时间学习,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材没有内容,由于课程标准有因此也安排了学习内容。由于教材安排了影响气候因素在气温和降水进行学习,而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学生学习障碍已扫除。因此也较容易学习。 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联机讨论,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讨论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的相关性,与生物课进行整合。利用语文课本的内容,进行地理教学,与语文进行整合。 要注重学生的学,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教放在第二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学后教,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通过学生的举例和联机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2课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案 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2.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二)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干湿区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 教学难点: 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两组图片,导入本节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空间分布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的练习: (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同?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附近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一月份的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市、兰州市、拉萨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 (5)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阅读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4页阅读材料“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并且在图2.18中找到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把它们连线,看看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总结] 从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是有明显的规律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变化呢? [探究原因]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纬度因素 [承转] 我国降水不单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其实在时间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降水的时间分布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完成下列的练习: (1)明确四个城市从纬度位置上如何分布?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复习导入 1. 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因素: 纬度位置――气温从低纬(赤道)向(两极)高纬递减 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 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因素: 纬度位置――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海陆位置――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地形因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归纳:它们自然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海陆位置 近海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 近海不能受到海风吹拂的地方,降水少;

远离海洋的地方,降水少。 问1:观察图中各地的气候特点,思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表现为海陆位臵对降水的影响,造成气候各异) 问2:亚欧大陆40°N~60°N自西向东气候类型依次有哪些?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地形因素 高山、高原气温低。 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约6°C。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拓展:山地垂直自然带(为方便排版旋转了90°) 补充知识: (以下4.5两点用于教师了解,可以不讲) 4.气压带和风带 5.洋流因素 在暖流流经的沿岸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在寒流流经的沿岸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海洋下垫面的性质是不均一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冷、暖洋流上。 洋流的形成有许多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定向风的推动。 洋流是地球上热量转运的一个重要动力。洋流调节了南北气温差别,在沿海地带等温线往往与海岸线平行就是这个缘故。 暖流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换时,失热降温,洋面和它上空的大气得热增湿。 墨西哥湾暖流每年供给北欧海岸的能量,大约相当于在每厘米长的海岸线 上得到600吨煤燃烧的能量。这就使得欧洲的西部和北部的平均温度比其 它同纬度地区高出16~20℃,甚至北极圈内的海港冬季也不结冰(俄罗斯 的摩尔曼斯克)。 而冷洋在与周围环境进行热量交换时,得热增温,使洋面和它上空的大气失热减湿。北美洲的拉布拉多海岸,由于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一年要 封冻9个月之久。寒流经过的区域,大气比较稳定,降水稀少。象秘鲁西 海岸、澳大利亚西部和撒哈拉沙漠的西部,就是由于沿岸有寒流经过,致 使那里的气候更加干燥少雨,形成沙漠。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团活动而发生的间接影响。一般说,有暖洋流经过的沿岸,气候比同纬度各地温暖;有冷洋流经过的沿岸,气候 比同纬度各地寒冷。 正因为有洋流的运动,南来北往,川流不息,对高低纬度间海洋热能的输送与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调节了地球上的气候。 板书:三、气候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活动: 同学们,我们对世界气候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你能否根据自身体验,谈一谈“气候是如何对人类活动进行影响的”? (本节内容可以略讲,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气候要素的异常变化会给生产生活带来危害。)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灵武二中:杨华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 教学重、难点: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等 教具准备:自制中国的气候电脑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春节时的海南和黑龙江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说出两地的景观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地气候不同)过渡:提问气候的要素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气温和降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板书】中国的气候 【学习目标】展示目标(有学生齐读),说明这节课教学重、难点是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

讲解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自学指导一】(多媒体展示) 阅读教材P32观察图2-22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5分钟后进行检测。 1、在图中勾画出1月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算一算,中国1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分别约为多少?(观察教材P32图2-22) 2、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阅读教材P32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自学指导二】(多媒体展示) 阅读教材P33,观察图2-23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4分钟后进行检测。 1、算一算7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多少?在图中找出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为什么这里气温最低?(观察教材P33图2-23) 2 、说一说各温度带主要包括哪些地形区、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 当堂训练(多媒体展示) 1、请将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寒假期间,小丽随父母外出旅游,到达目的地时,他们明显感到此地仍然处在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的夏日。小丽一家旅行的路线可能是() A、从上海到西宁 B、从广州到哈尔滨 C、从兰州到北京 D、从银川到海口 (2)小华今年13岁他在家乡从未见过下雪,则小华的家可能在()A、哈尔滨B、北京C、广州D、兰州

初二【地理(人教版)】气候(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气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布特 征的 成因 (2)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的原因:我国夏季太阳直射___半球,北方的日照时间_____于南方、太阳照射强度_____于南方,北方和南方得到的太阳光热相差不大。(3)新疆的吐鲁番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原因有:①从纬度位置看,吐鲁番纬度较____,夏季日照时间____。②从海陆位置看,吐鲁番______________,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阴天很少,夏季太阳光照________。 ③从地形方面看,吐鲁番地处________,散热性差,热量易积聚。④从地表 情况看,吐鲁番植被_______,荒漠广布,气温上升快。 然后,跟随老师的引导,梳理、深入理解气温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时间7分钟左右教学 环节 3:认 识我 国温 度带 的划 分及 与作 物熟 制的 关系 教师:首先,设置情境问题:“爱心速递”环节。课件呈现一些常见的水果 图片,设置疑问:在海口度寒假的小明,想给北京的亲友快递一些海南当地 生产的水果,可以挑选哪些?引导学生尝试做出选择。然后,课件呈现“图 2.17中国温度带的分布”图,讲解、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依据、 分布位置与作物熟制的关系。随后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 任务二。最后,进行点评总结。 学生:首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帮小明挑选海南当地生产的水果。 然后,听讲、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阅读教科书32页“图 2.17中国温度带的划分”、31页 “图2.13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 布”,认识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 据、位置与作物熟制的关系。 (1)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 差异,并结合______________实 际,将我国划分为亚热带、暖温 带、寒温带、中温带、热带和青 藏高原区等温度带,请将温度带 名称填入右图相应数码代表的我 国各个区域内。(2)右图中,②、 ③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大体上与1月______等温线一致,此线以南地区的 河流____(有/无)结冰期。(3)在我国的各个温度带中,热量条件最好、 作物熟制最多的是_____带;基本满足一年一熟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北京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___________, 该温度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等,种植的水果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等。 最后,听讲,进一步体会气温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时间1分钟教学 环节 3:总 教师:课件呈现“图2.17中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图2.13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三点地理意义。 学生:跟随老师阅读“图2.17 中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图2.13 中国1 ①纬度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_____。 ②纬度位置:我国冬季太阳直射___半球,北方的日 照时间_____于南方、太阳照射强度_____于南方。 冬季我国北方获得的 太阳光热____于南方。 ③距离和地形使冬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 冬季风对我国北方的影响_____于南方。 冬季我国北方降温 幅度_____于南方。 冬季我 国南北 温差大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教案定稿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 设计教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世界的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课时:共三课时 课程标准: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教材使用大量小比例尺分布图,有利于学生记忆每一种气候类型的相对位置。2、教材使用了大量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多于课程标准。 3、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有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 4、教材缺少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例子,不利于对气候类型相对位置的记忆。学与教的步骤安排: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完成课程标准一)。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

第二课时:应用第三节所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地理原理,对世界气候分布的某些进行分析和判断(完成课程标准二)。主要是举例进行学习和讨论(联机讨论),注重过程和方法。并引进例子,与其他学科(生物)的知识进行整和。 第三课时:举上节课讨论的题目(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例子,讲解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气候类型的相对景观图,联想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完成课程标准三)。复习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引导学生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课本p79)。 注意:要注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发挥教材的优点,补充教材的不足的地方。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学与教的步骤,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安排较多的时间学习,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材没有内容,由于课程标准有因此也安排了学习内容。由于教材安排了影响气候因素在气温和降水进行学习,而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学生学习障碍已扫除。因此也较容易学习。 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联机讨论,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讨论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的相关性,与生物课进行整合。利用语文课本的内容,进行地理教学,与语文进行整合。 要注重学生的学,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教放在第二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学后教,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通过学生的举例和联机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节-中国气候教案(2)

双湾中学教案 NO: 14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时间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干湿区图等图表的能力。 教学 重点 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 难点 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其形成原因。 教学 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教具地图册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二)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干湿地区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降水的时间分布: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2、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过程教学: 第 2 课时 一、复习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气候的哪个特征?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回答,小结,前面我们了解到我国有着不同的温度带,那么我们在从降水和干湿地区两 个方面来看看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 二、目标展示: 三、新课探究、学习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降水的分布: 1、引导学生读P31 图2-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看谁快。回答,并 总结归纳: (1)我国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的地区在哪里?(集中在东南沿海) (2)8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经过的地方在哪里?(和冬季的0℃等温线大体一致) (3)400毫米等降水线的分布特点是什么?(斜穿过中国,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呼和浩特 修改与补充

-兰州-拉萨一线) (4)其中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哪里?(塔里木盆地) 2、提问从“我国年降水分布图”中可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交流,小结: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主要是受到海陆位置的影响,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同时课本上还告诉我们: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也很不均匀的,主要是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为什么呢?我们在后面的季风气候中再来说明。 3、读图,交流,明确:我国降水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时间分布: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B、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 1、讲述: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区气候的湿润程度。若降水量远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湿润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半湿润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干旱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半干旱地区。那么,我们看看课本P33阅读材料和图2-19“中国干湿地区”图,我国分为哪些干湿地区? 学生回答: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2、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对照“中国干旱地区”、“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和“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的温度带的划分图”“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和“我国行政区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线?(学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哪条等温线?(学生:1月0℃等温线)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学生:暖温带和亚热带)大致通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河流?(学生:秦岭、淮河)(2)、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 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多,因为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气候区 3、要求阅读P33列表了解: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分布在什么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各干湿地区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四、目标达成:完成“填充图”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习题。 课 后 记

世界的气候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世界的气候 【教学目标】 1.通过图表阅读,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理解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 2.能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3.通过参与气候分布、气候特点的活动,培养对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北京地区的四季景观图片 提问:人们常常用“春斐、夏翠、秋红、冬雪”来形象比喻某个地方四季景观的变化。同一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所致) 展示图片:不同地区(南北、东西)同一季节景观图片(纬度差异、海陆差异) 提问:同样是二月,造成海南、大兴安岭景观差异的因素是什么(气温)?同样是夏季,造成塔里木盆地和内蒙古景观差异的因素又是什么(降水)?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从以上景观图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转承:中国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会更大。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推进新课 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根据气候特征将世界气候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气候特征各不相同,因此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活动参与,感知规律 1.活动一:读一读,说一说──学会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 呈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气候特征。(以地中海气候为例,学习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并交流如何分析一地的气候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启发点拨。 (1)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2)因为呈现的是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因此需要观察、分析气温和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即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差异。如果有季节差异,往往用冬季、夏季来描述;如果差异不大,往往用终年、全年等来描述。 (3)依据不同的气温,可以用“寒冷、炎热、高温、温和”等词来描述;降水可以用“多雨、少雨、干燥”等。 (4)仔细阅读数据,依据数据分析气候特征。 2.活动二:贴一贴,说一说──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提问:描述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描述,运用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来描述某地气候特征,并说说分析的理由。 呈现:多个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自己判断。(温带季风气候、热带

初中地理_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是对《世界的气候》一章内容的知识系统化和具体化,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节内容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主要特点,并会看世界气候分布图。 过程与方法:会利用图及表格判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提高学生读图、析图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世界各大洲的气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关注世界气候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难点: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及表格判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合作展示。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两幅图片 他们反映了怎样的气候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报告显示,人为碳排放的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因此全球都在提倡低碳生活。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之做点什么? 同学们说的都很精彩,看来大家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也都非常关注全球气候的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世界的气候类型。(二)、学生预习成果展示 课前,咱们大家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自主预习,下面咱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把你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提出的新问题以书面形式交给老师。 (三)、教师精讲点拨 大家都完成了,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 (展示课件)找学生上黑板指认不同气候景观图,说明是哪种气候类型,其分布规律和特征是什么? 热带气候类型、亚热带气候类型、温带的气候类型、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学生自主完成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精品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 第2课时

2.2气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降水的东西差异、影响及其原因 2.掌握干湿地区的的划分依据。 【过程与方法】 会通过降水量分布图总结降水差异的原因,通过降水量柱状图总结个月降水量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初步了解降水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全国降水差异、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难点】 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课件、地图等。 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主要影响因素)。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一线分布。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2.根据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东部地区以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为主。南方地区以为主,北方地区以为主。 3、一个地方的植被又由这个地方的湿润程度来决定:湿润地区的植被是,半湿润地区的植被是,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是,干旱地区的植被是。 【目标展示】 了解我国降水的东西差异、影响及其原因 掌握干湿地区的的划分依据。 【新知研析】 研习一:读降水量分布图,我国降水量分布规律是?原因是? 投影《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读图思考。 问题1: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并对照《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图2.13)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0℃,秦岭-淮河)(加深对秦岭—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 问题2: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可看出,从东西方向上看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从南北方向上看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问题3: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呢?(引导学生阅读并勾画一下课本P35小字资料)。引导学生观看我国不同干湿地区的植被录像,并出示有关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尝试着说明这个地区气候的特点,特别是降水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将植被与干湿地区相对应,验证自己的想象力是否与干湿地区的划分相吻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二课时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二课时) 周萍山东省青岛育才中学邮编:266002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基本是按照一条主线进行的: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础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之后分析得出了同纬度海陆气候差异的原因;又分析了同样在陆地上地形地势因素造成的局部差异;在分析了客观原因造成的气候差异之后,又分析了主观原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学会根据阳光照射在球面与平面上的示意图、地球自转与公转示意图、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景观差异示意图等图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尝试从动手实践学习中针对问题,提出探究思路,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初步树立关注身边地理环境,培养对生活中地理现象探究的好奇心。 培养用图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影响气候的各个因素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原 因、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导入]:世界的气候复杂多样,而影响气候的因素也各不

相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影响因素,分别是——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受它们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不同。 [读图复习]:“中国不同纬度中各城市气候的不同” [提问]:图中不同纬度的A、B、C三点的气温、降水有什么不同?] (生答:从C到A即从低纬度到两极气温逐渐降低,降水越来越少。) [承转]:A、B、C三点气候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球的纬度不同决定的,而这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形状影响的。影响气候的因素除了这两个外还有哪些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 [问]:我们生活在海边的孩子一定有过游泳的经历,请同学们结合感受思考一天中,中午和傍晚沙滩和海洋的气温有什么不同? (生答:中午沙滩气温高,傍晚海洋气温高。) [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主要是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决定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就如同不同脾气的两个人一样。 [问]:知道了这个规律利用它看看不同季节的情况。一年中,夏季陆地和海洋气温谁高?冬季呢? (夏季陆地高,冬季海洋高。用一句话形容:海洋冬暖夏凉,陆地冬冷夏热。) |[承转]:我们知道了海陆气温的特点,实际上人类生活在陆地上,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沿海和陆地的情况。沿海应是冬暖夏凉,内陆应是冬冷夏热。 [学生讨论探究]: 1、纬度相同的地方,一年内,靠海近的地方和距离海洋远的地方,哪里的温差大些? 为什么? 2、海洋的高温月份和低温月份,比陆地出现的早还是迟?

第二节气候教案

第二节《气候》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⑴.阅读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图,通过分析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⑵.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其划分依据。 B.能力目标: ⑴.掌握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的形成原因。 ⑵.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认识; ⑵.通过探究我国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大多数的学生能欣赏我国气候条件的优越性,建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分析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冬夏季气温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㈠情景展现,导入新课: [情景展现一]: 1、今天早晨同学们来上学的路上,气温怎么样?有什么感觉?(气温较低,感觉到冷)中午的时候有什么变化?(气温高了,暖和了) 2、哈尔滨和广州每年冬天的景象是怎样的呢?看图2、12(哈尔滨每年都是冰天雪地,广州每年都是鲜花盛开的景象。)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介绍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情景展现二]: 中国地大物博,气候是复杂多样的,在同一时间,中国各地所呈现的景观,是截然不同,不信,我们一起来看以下的一些景观图片: 课件展示以下四幅图片: (1)热的可以在石头上烙大饼的图片 (2)冷的可以呵气成冰的景象 (3)干旱的百年享受不到滴雨之恩(沙漠景观) (4)湿润的几乎天天都下雨的图片 (5)一月份黑龙江省冰天雪地的景象 (6)一月份海南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景象 通过以上图片景观的对比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差别,并初步探讨原因:这些景观的差别除了由于地形因素造就之外,还与什么原因有密切关系?————气候。教师讲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是由气温和降水两大因素决定的,因此,气候的差异也就体现在气温与降水的差别上。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和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有何特点。 ㈡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展示课题] 第二节气候 一、气温分布特点: (一)冬季气温分布: 1、课件展示中国一月份平均气温图。 2、引导学生先读图例,图例的颜色主要有冷暖两种色调,知道不同的色调代表不同的气温。 [读图思考]: (1)、找到0℃等温线,看它大体经过哪些山脉和河流?(课件上动画演示秦岭—淮河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过程和方法 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 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03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预习新课】(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9—50《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 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回答】 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降水量分布图的技能。 2.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学会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分析,增强读图技能,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加强竞争及合作意识。 重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难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夏季普遍高温,划分为五个温度带,那么我国降水有何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讲授新课 教师:我们这里什么季节降水较多?降水多的季节盛行什么方向的风? 联系生活中的体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学生1:我们这里夏季降水最多,夏季一般盛行东南风。 学生2:东南风温暖湿润,所以降水多。 教师:大家说得没错。下面请同学们先来阅读图2.1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对照左下角图例中的数值,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均匀吗?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大约为多少毫米?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大约为多少毫米? 学生: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大约为1600毫米,而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大约为50毫米以下。 教师:观察降水量数值的分布规律,请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过渡: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读图讨论:读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比较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5~9月。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过渡: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又怎样呢?读图2.21“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北京各年份的降水有何特点? 学生:从图中可看出北京降水各年份不同,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年际变化也很大。 总结:由于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年际变化也很大,我国划分了干湿区。 读图讨论:读图2.22“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讨论以下问题: (1)我国划分干湿区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我国划分干湿区的依据是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我国划分了几个干湿区?结合图中景观图及文字资料,讨论各干湿区的特点。把讨论的结果填在下列表格中: 干湿区 分类特点 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 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 湿润区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植被以森林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 半湿润区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耕地大多是旱地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活动,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4.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案1湘教版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教学目标:记住世界气候分布图上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方法并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热带的气候类型 一、自主学习 1.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是和。 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附近,如南美洲的、非洲的和亚洲的等地。其特点为。 3.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气候面积最大。其特点是。 4.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和,其特点是。5.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亚洲的、澳大利亚的。其特点是。 二、合作探究与展示 1、看书p74-77,了解热带的气候类型,完成下表 景观名称热带雨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 对应地名 气候特征 气候名称 气候分布 提示: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当堂检测: 1.下列四大洲中没有热带雨林带的是()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 2.北回归线附近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3.下列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的有() A.东非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德于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属于()气候区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区的代表性动物有( ) A.大象孔雀 B.狮子斑马 C.骆驼、鸵鸟 D.老虎、狗熊 5.你知道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大片森林分布于下列哪个气候区吗?()

第二节气候第二课时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 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 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温故知新: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2.温度带填图。 3.回顾特殊分界线──秦岭─淮河。 承转过渡:上节课给大家留了思考题,这些植被都对应哪个点呢?(移动图片到对应点)那大家说这些植被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降水,好咱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我国的降水情况。 提问引入:咱们先来看看几个城市的降水情况。 根据几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同学们觉着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不同:从降水量上看有多有少;相同点:变化趋势相同,夏季多雨。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不同地方降水量差异很大,且时间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那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国的降水会集中在夏季呢? 读图分析(降水的时间分布): 1.降水集中在夏季 出示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和对比表格 问:大家能否根据这组资料来解释下这一问题?(一边分析,一边完成表格。)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和季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海陆性质差异明显,因此每年夏季我国盛 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来自 大洋的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而每年冬季,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东北季风,寒冷干燥,使我国降温减湿。所以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2.2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每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教与学重点: 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与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与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气候的两大要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上节我们学习了气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候的第二大要素降 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1页和图2——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和“四 城市降水柱状图”,阅读教材第33页及图2——19“中国干湿 地区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是否均匀,有何分布规律? (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在季节分布上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我国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共分为哪几类 干湿地区?找出它们的分布地区并说出各自的天然植被。 (4)、教材33页活动题1、2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教师点拨: 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降水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a.800mm年等降水量 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 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 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 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 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 c:200mm年等 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 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4、合作探究:个性化修改(1)探究问题: “橘生淮南则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