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知识综述及其运

国际法知识综述及其运

国际法知识综述及其运用

目录:

1.国际法概说.............................................................................................................................. - 2 -

1.1国际法的概念............................................................................................................... - 2 -

1.2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主要区别....................................................................................... - 2 -

1.3国际法的分类............................................................................................................... - 2 -

2.国际法的社会基础与法律性质.............................................................................................. - 2 -

2.1国际法的社会基础....................................................................................................... - 2 -

2.2国际法的法律性质....................................................................................................... - 3 -

3.国际法基本原则...................................................................................................................... - 4 -

3.1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 4 -

3.2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国际强行法................................................................................... - 4 -

3.3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4 -

3.4国际法基本原则之内涵............................................................................................... - 4 -

4.国际法上的国家...................................................................................................................... - 7 -

4.1国家概说....................................................................................................................... - 7 -

4.2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7 -

4.3国家管辖....................................................................................................................... - 8 -

5.国际法上的承认与继承.......................................................................................................... - 9 -

5.1承认制度....................................................................................................................... - 9 -

5.2 继承制度...................................................................................................................... - 9 -

6.国际法律责任制度................................................................................................................ - 10 -

6.1国际不法(当)行为责任......................................................................................... - 10 -

6.2国际损害行为责任..................................................................................................... - 10 -

6.3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 - 11 -

7.国际人权问题........................................................................................................................ - 11 -

7.1国际人权的基本内容................................................................................................. - 11 -

7.2国际人权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 12 -

7.3人权的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 12 -

8.国际集体安全保障制度........................................................................................................ - 12 -

8.1集体安全保障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 12 -

8.2联合国的集体安全体制............................................................................................. - 13 -

9.领土的取得与变更................................................................................................................ - 13 -

9.1领土概说..................................................................................................................... - 13 -

9.2领土的取得................................................................................................................. - 13 -

9.3领土争端的解决原则................................................................................................. - 13 -

9.4领土的变更................................................................................................................. - 13 -

10.国际法知识在南海诸岛问题中的运用.............................................................................. - 14 - 后记 (15)

1.国际法概说

1.1国际法的概念

1.1.1定义:

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调整国际法主体间的国际关系、以国际习惯和国际条约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总和而成的特殊法律体系。

1.1.2 特征:

(1)国际法是法的一个独立体系;

(2)国际法是各国同意共同制订的;

(3)国际法是平等者之间的法律;

(4)国际法调整的对象是国际法主体间的国际关系;

(5)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主要依靠国家自身或通过国家的行动来实现。

1.2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主要区别

(1)国内法的主体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而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除国家外,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如民族解放组织和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也是国际法主体,个人不是国际法的主体;

(2)国内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一定程序来制定的,而国际法只能由国家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协议的方式制定,其中的国际习惯法也是由各国在国际实践中反复适用、为各国承认为法律而确立的;

(3)国内法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相互之间及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国际法调整的是国际关系;

(4)国内法是国内社会的行为规范,是国家之内的法律,而国际法是国际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

(5)国内法主要依靠有组织的国家强制机关加以维护,如法庭等,并保证其实施,而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主要依靠国家本身的行动,国际上没有超越于国家之上的强制机关来实施国际法。

1.3国际法的分类

(1)按照法律规范适用的广泛性程度:普遍国际法(适用于普遍性国际关系)和特殊国际法(仅适用于某些地区或特殊国际关系);

(2)按照法律渊源的不同:协定国际法(以国际条约为渊源)和习惯国际法(以国际习惯为渊源);

(3)按照法律规范效力的强弱程度:任择性国际法(国际法主体不必绝对服从和遵守的国际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和强行国际法(国际法主体必须绝对服从和遵守的国际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

(4)其他:“时际国际法”与“现行国际法”、“传统国际法”与“现代国际法”、“现有国际法”与“应有国际法”、“实然国际法”与“应然国际法”。

2.国际法的社会基础与法律性质

2.1国际法的社会基础

2.1.1国际法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前提:独立并存的主权国家。

社会基础:众多主权国家同时并存和彼此进行交往而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存在。

2.1.2国际法社会基础的形成

国际社会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早形成“国际社会”的欧洲国家只承认欧洲基督教文明各国为欧洲国家团体(Family of nations)的成员而适用国际法,后来“国际团体”的概念逐步运用到欧洲之外,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两次海牙和会后,“国际团体”一词才逐渐扩大为“国际社会”(Society of nations)。1916年美洲国际法学会发表的《国家之权利与义务宣言》开始用“国际社会”代替“国际团体”一语。

2.1.3国际法产生的内在动因

国际法律秩序的建立是世界各国进行往来的一种内在需求,国际法是以一定的社会目的为根据而形成和发展的——为了协调各国间的某些共同的“国家利益”和为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存在的。各国间某些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形成国际关系的重要纽带,国际法是协调各种重要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2.1.4国际法与及社会基础的相互关系

(1)国际社会不断推动着国际法的演变,全球化进程和国际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平等互利的国际关系有助于国际法的成长,而国家社会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的出现又有可能扼杀国际法的生机;

(3)国际法受国际关系,特别是国际政治关系的制约,现代国际法需要适应一种复杂的世界格局;

(4)国际法又反过来影响着各种国家间的关系,国际社会的存在也需要一个国际法体系来进行有效的协调。

2.2国际法的法律性质

2.2.1无法律约束力的国际道德与国际礼让

国际道德:是指主要通过国际社会舆论形成的,依靠人们内在的信念及道义力量来维持的一种不太确定的规范。

国际礼让:是国家交往之中的礼貌、便利和善意的规则,如外交官的关税豁免做法等。(注:在国际道德和国际礼让遭到抵制与破坏时,构成不道德行为或不友好行为,但并不引起国际法律责任,因为它们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2.2.2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

国际法作为国家之间的法律,不仅为世界各国所公认,而且各国也是遵守的。

国际法的法律约束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各国常通过其议会和政府宣示愿意遵守作为国家行为规则的国际法,甚至,在其宪法中明文确认国际法的效力;

(2)各国在其缔结的各种条约中不仅接受权利而且承担义务;

(3)各国在违反国际法时,往往设法证明其行为具有合法性,钻国际法的空子或寻找其他依据;

(4)在实践中,国际法为各国所遵守,遭破坏只是少数情况;

(5)国际法的效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以对违法者实行某种制裁为保证的。

2.2.3国际法的特殊性

国际法是国际社会的法,它所建立的不是以统治权为基础的法律秩序,而是一种以国际社会的主权者“平等协作”为条件的法律体系,是一种国家间的法律体系。

国际法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国际法是适用于国际社会的法律。从国际法调整的对象上看,是广义的国际关系;

从国际法的主体看,国家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有时也可以是民族解放组织或国际组织);国际法制订者是国家,同时国际法又为国家规定了一整套处理其对外关系的行为规则,为国家规定了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2)国际法是平等者间的法律;

(3)国际法的强制方式不同于国内法的强制方式。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主要依靠国家本身的行动,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方式,但归根结底仍然是强制的方式。

3.国际法基本原则

3.1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指被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适用于国际法一切效力范围的、构成国际法基础和核心并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国际法原则。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1)各国公认,即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2)适用于一切国际法领域、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是构成国际法的基础。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国际法存在的基础;国际法基本原则是一般原则产生的基础;国际法基本原则是一般原则产生的基础;

(4)具有强行法的性质。

3.2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国际强行法

强行法:也称绝对法或强制规律,指必须绝对执行的法律规范,是与任意法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构成国际强行法的条件:

(1)国际社会全体接受;

(2)公认为不许损抑;

(3)不得随意更改,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原则始得更改

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国际强行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关系表现在:

强行法并不等于国际法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也并不等于强行法。基本原则是强行法,但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原则不一定均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是适用于一切国际法领域的一般性指导原则,而强行规律有可能是某一特定国际法部门的具体规则。

3.3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国家依据国际法基本原则而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是国家在国际法上直接享受并承担的带根本性的权利和义务;

(2)国家的其他权利和义务是基本权利和义务派生出来的;

(3)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国家依据国际法基本原则而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但并非国家的一切基本权利和义务都体现在国际法基本原则之中或每一国际法基本原则都蕴含着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4国际法基本原则之内涵

3.4.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地位与构成

Ⅰ.地位: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是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中最重要的原则。

原因:(1)由国际社会的基本特点所决定;(2)由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关系所决定。

Ⅱ.构成: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既包括国家主权原则和平等互利原则两方面,又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原则和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原则两个方面。

(1)国家主权原则:国家主权也就是国家统治的权力,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它具体体现为对内的最高权、对外的独立权和防止侵略的自保权。国家主权原则是现代国际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是国际法的基石。国家主权原则对国家、对国际法都有重要意义,是整个国际关系的基础和现代国际法的基础,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

(2)平等互利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包括平等和互利两项内容,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既有平等,又有互利,才是完全的国家平等原则。平等互利原则不仅对国家政治关系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国际经济关系和提供对外援助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3)互相尊重主权原则:国家主权原则是各国保护自己生存,反对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法律盾牌。在国际实践中,只有互相尊重国家主权,才能使国家主权原则得到切实的保障。

(4)互相尊重领土完整:领土完整是国家领土主权的表现,构成国家主权的重要部分。

(5)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关系:国家是在自己的主权范围内行使主权的,只有国家主权存在,才能保证国家领土主权不可侵犯,才能保证领土完整;尊重一国主权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基础,尊重一国的主权必然应该首先尊重一国的领土完整。

3.4.2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国家原则

(1)禁止在国际关系上首先使用武力;

(2)不得从事侵略战争和从事侵略战争之宣传;

(3)各国有义务避免使用威胁或武力以侵犯他国现有之国际疆界、解决国际争端、侵犯国际界线;

(4)各国有义务避免涉及使用武力的报复行为;

(5)各国有义务避免采取剥夺民族自决、自由及独立权利之任何强制行动;

(6)各国有义务避免组织或鼓励组织非正规军或武装团队侵入他国领土,或在他国发动、煽动、协助或参加内争或恐怖活动,或默许在其本国境内从事此种活动;

(7)国家领土不得作为违背宪章规定使用武力而造成之军事占领之对象,不得成为他国使用威胁或武力而取得之对象。

3.4.3不干涉内政原则

不干涉内政原则是指国家在其相互关系中,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无权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地对别国进行干涉,不得以任何借口或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包括内政与外交事务,不得以任何手段强迫他国接受别国的意志、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均无权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干涉任何其他国家之内政或外交事务;

(2)任何国家均不得使用或鼓励使用经济、政治或任何他种措施强迫另一国家,以取得该国主权权利行使上之屈从,并自该国获取任何种类之利益;

(3)任何国家均不得组织、协助、煽动、资助、鼓励或容许目的在于以暴力推翻一国政权之颠覆、恐怖或武装活动,或干预另一国之内争;

(4)使用武力剥夺各民族特性构成、侵犯其不可移让之权利是不违反干涉原则之行为;

(5)每一国均有选择其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制度之不可移让之权利,不受他国任何形式之干涉;

(6)所有国家均应尊重各民族及国家之自决及独立权利,俾能在不受外国压力并绝对尊重人权及基本自由之情形下,自由行使。

注:干涉内政的借口理论

(1)“人道主义干涉”论(2)“保护的责任”理论

3.4.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1)一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与其他国家之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2)各国应以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办法之利用或其所选择之他种和平方法寻求国际争端之早日及公平之解决。于寻求此项解决时,各当事方应商定与争端情况及性质适合之和平方法;

(3)争端各当事方遇未能以上述任一和平方法达成解决之情形时,有义务继续以其所商定之他种和平方法寻求争端之解决;

(4)国际争端各当事国及其他国家应避免从事足以使情势恶化致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之任何行动,并应依照联合国之宗旨与原则而行动;

(5)国际争端应根据国家主权平等之基础并依照自由选择方法之原则解决之。各国对本国为当事一方之现有或未来争端所自由议定之解决程序,其采用或接受不得被视为与主权平等不合。

3.4.5国际合作原则

(1)各国应与其他国家合作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2)各国应合作促进对于一切人民人权及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与遵行;

(3)各国应依照主权平等及不干涉原则处理其在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贸易方面之国际关系;

(4)联合国会员国均有义务依照宪章有关规定采取共同及个别行动与联合国合作;

(5)各国应在促进全世界尤其发展中国家之经济增长方面彼此合作。各国在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以及在科学技术方面并为促进国际文化及教育进步,彼此合作。

3.4.6民族自决原则

(1)根据《联合国宪章》所尊崇的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及自决权之原则,各民族一律有权自由决定其政治地位,不受外界之干涉,并追求其经济、社会及文化之发展,且每一国均有义务遵照《宪章》规定尊重此种权利;

(2)每一国均有义务,以共同及个别行动,促进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及自决权原则之实现,并协助联合国履行宪章所赋关于实施此项原则之责任;

(3)一个民族自由决定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与某一独立国家自由结合或合并,或采取任何其它政治地位,均属该民族行使自决权的方式;

(4)每一国家都有义务避免对被压迫民族采取剥夺其自决、自由及独立权的任何强制行动;

(5)这些民族在采取行动反对并抵制这种强制行动以行使其自决权时,有权依照宪章宗旨及原则请求并接受援助。

注:Ⅰ.对藏独、疆独主张的回应

1我国境内的藏族和维吾尔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的民族,历史上长期是中华民族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属于被外国殖民主义奴役和压迫的民族,也没有受到外族的奴役和压迫,不是民族自决权的主体;

2我国境内的藏族和维吾尔族问题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内政问题,民族自决权原则不能适用于一国主权下的内部事务,否则,会构成对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中最重要的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的破坏。

Ⅱ.民族自决原则不能适用于台湾问题。

3.4.7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1)每一国均有责任一秉诚意履行其依联合国宪章所负之义务;

(2)每一国均有责任一秉诚意履行其依公认之国际法原则与规则所负之义务;

(3)每国均有责任一秉诚意履行其在依公认国际法原则与规则系属有效之国际协定下所负之义务。遇依国际协定产生之义务与联合国宪章所规定联合国会员国义务发生抵触时,宪章之义务应居优先。

3.4.8尊重基本人权原则

尊重基本人权不仅是国际人权法这一新兴国际法分支的基本原则,对于其他国际法领域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贯穿于整个当代国际法体系,已经成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法规范,甚至构成“对一切”义务的规则,具有强行法性质。尊重基本人权不仅是国家之间的相互义务,还是国家对任何其他国家或整个国际社会和世界上所有人的义务,即“对一切”义务或“共同体义务”。

尊重基本人权具有普遍约束力,尊重基本人权的根本在于禁止和惩处大规模粗暴违反基本人权与自由的行为。

4.国际法上的国家

4.1国家概说

4.1.1国家的概念

国际法上的国家(state)是指定居在特定的领土之上,并结合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权力之下的人的集合体。

构成国际法上的国家应具备的要素:定居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或政权组织、主权。

4.1.2国家类型

从国家的构成形式及其国际交往的职能看:单一国和复合国。

从主权限制来看或按国家行使主权的状况:独立国和附属国。

(1)单一国,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在对外关系上,只有一个最高行政机关代表本国,单一国作为单一的国际法主体参加国际法律关系,承担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2)复合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联合体。复合国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依国家联合的具体情况而定,当联合体具有统一的国际交往权时,复合国就是一个国际法主体;

(注:注意区分“联邦”和“邦联”,“政和国”和“君合国(身合国)”)(3)独立国,是行使全部主权的国家,这类国家既可以是单一国,也可以是复合国;

(4)附属国,是指主权受到控制而从属他国的国家,这类国家只行使部分主权。附属国又分为附庸国和被保护国;

(5)永久中立国,是以国际条约或国际承认为根据,在对外关系中承担永久中立义务的国家,永久中立国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主权国家;

(6)微型国家问题。

4.2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基本权利(基础是国家主权原则)和派生权利(运用国家主权或行使国家基本权利的结果)国家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统一不可分的,国家享有基本权利,同时又必须承担尊重他国基本权利的义务。一国享有的基本权利,正是他国相应承担的基本义务。所以,说国家的基本权利也就包含着国家的基本义务。

4.2.1国家的基本权利

(1)独立权,是指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对内对外事务而不受他国的控制和干涉的权利,包含:国家有权独立自主地处理其主权范围内的事务;国家处理这些事务不受外来的干涉。

新内涵:

国家独立不仅包括政治上的独立,还包括经济等其他各个方面的独立;

国家独立就意味着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国家的内政不容干涉;

国家在享有独立自主处理本国事务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国际法律权利的同时,也具有不侵犯他国独立的国际法律义务。

(2)平等权,是指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在国际法律关系中所具有的地位平等的权利,平等权意味着国家在法律上的地位平等和享受权利的平等。主权平等包括:

1各国法律地位平等;

2每一国均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

3每一国均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

4国家之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

5每一国均有权利自由选择并发展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

6每一国均有责任充分并一秉善意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

(3)自保权,是指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包括国防权和自卫权。国防权,是指国家有权使用自己的一切力量,进行国防建设,防备可能来自外国的侵犯;自卫权,是指国家在受到外来武装攻击时进行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

(4)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物和事件以及境外特定的人、物和事件行使管辖的权利。管辖权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国家主权的体现。

4.2.2国家的基本义务

国家基本义务的核心内容是尊重别国主权和由主权引申出来的各项基本权利,具体为以下内容:

(1)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的任何其他方法侵犯别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

(2)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法直接地或间接地干涉别国的内政;

(3)用和平的方法解决与别国的争端;

(4)善意履行依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以及有效的国家条约所负义务,包括对世或对一切之义务,如尊重其管辖下人民的人权及基本自由、保护环境、保证其领土内之情况不威胁国际和平与秩序之义务。

4.3国家管辖

4.3.1国家管辖权

Ⅰ.概念:国家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物和事件以及境外特定的人、物和事件具有的行使管辖的权利。国家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最直接的体现,国家行使管辖权的权利是以主权为依据的。

一个国家不得以任何方式在另一个国家的领土上行使它的权力。管辖权不能由一个国家在它的领土外行使,除非依据国际习惯法或条约允许。

关于管辖权的规则大部分是通过国内法院适用本国法律的判决发展起来的。

Ⅱ.分类:

(1)从国家基本职权来分:立法管辖、司法管辖、行政管辖;

(2)从实施管辖的范围来分:域内管辖、域外管辖;

(3)从进行管辖的对象来分:对人管辖、对物管辖、对事管辖

(4)从行使管辖时所采用的程序性质来分:刑事程序管辖、民事程序管辖、行政程序管辖;

(5)从管辖适用法律的性质来分:公法管辖、私法管辖;

(6)从国家管辖权的内容和形式来分: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性管辖权、普遍性管辖权。

Ⅲ.内容: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性管辖、普遍性管辖权。

4.3.2国家管辖的豁免

国家管辖豁免,又称国家主权豁免,是指在国际交往中,一国的行为及其财产未经所属国同意不受他国管辖。

分类:a国家行政豁免与国家司法豁免;b管辖豁免与执行豁免立法管辖豁免;c司法管辖豁免与执行管辖豁免。

5.国际法上的承认与继承

5.1承认制度

5.1.1承认的概念

国际法上的承认是指既存国际法主体表示认可某种事实或情势,并愿意接受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为。在新国家或新政府产生下,承认是既存国家或政府以一定方式对新国家或新政府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表明愿意与之交往的国家行为。承认的对象包括新国家、新政府、民族解放组织、叛乱团体和交战团体。对新国家的承认是主要的,所以,国家承认的原则和规则是国际法承认的原则和规则之主要部分。

5.1.2承认的类别

(1)国家承认,对国家的承认一般是指现存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于新国家存在这一事实以一定方式表示接受,并表明愿意视其为国家而与之交往的政治和法律行为。既存国家对新国家给予承认必须遵守两个条件限制:一是新产生的实体具备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要素;二是新国家的产生必须符合国际法原则。

(2)政府承认,对政府的承认一般是指现存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于新政府存在这一事实以一定方式表示接受,并表明愿意视其为国家的合法代表而与之交往的政治和法律行为。

(3)民族解放组织的承认,民族解放组织的承认是指既存国家对旨在为摆脱外国奴役或殖民主义统治、争取建立独立国家而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组织给予的认可。

(4)对叛乱团体或交战团体的承认。

5.2 继承制度

5.2.1继承的概念

国际法上的继承是指由于某种具有国际法律意义的事实或情势出现,国际法的权利和义务由一个承受者转移给另一个承受者所发生的法律关系。

国际法上的继承具有以下特征:

(1)参与继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

(2)继承的对象是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3)发生继承的原因是由国际条约明文规定或者由国际实践所认可的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

5.2.2国家继承

(1)国家继承是指一国由于领土变更的法律事实而使其在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他国所发生的法律关系。其主要特征有:

1国家继承的主体是国家

2国家继承的对象是与所涉领土有关的国际法上的特定权利和义务

(2)关于条约的继承

国家对条约的继承是指继承国对被继承国有效条约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继承。

(3)关于国家财产的继承

国家财产是指国家继承发生时按照被继承国国内法为该国所拥有的财产、权利和利益。

国家对国家财产的继承是指继承国对被继承国国家财产权利的继承,是指被继承国的国家财产转属继承国。

(4)关于国家债务的继承

国家对国家债务的继承是指继承国对被继承国国家财政义务的继承,但国家违反国际法原则而举的“恶债”,如战争债务和征服之债,不属于继承对象。

国家继承中的国家债务是指国家继承发生时,属于被继承国对他国或国际组织或任何国际法主体所负的财政义务,包括:一类是整个国家所负的债务,称为国债;另一类是以国家名义承担而事实上是用于国家领土某一部分的债务,称为地方化债务。

(5)关于国家档案的继承

国家对国家档案的继承是指继承国对被继承国国家档案权利的继承。国家继承中的国家档案是指国家继承发生时,按照被继承国国内法属于被继承国所有并由被继承国作为国家档案收藏的一切文件,不包括第三国在被继承国内的档案。

在国际实践中,国家档案的继承,通常由被继承国和继承国之间通过协议来解决。如无协议,一般将与涉领土有关的档案转属继承国。

5.2.3政府继承

政府继承是指一国由于革命或政变导致政权更迭,旧政府代表国家所承担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新政府所发生的法律关系。

5.2.4国际组织的继承

国际组织的继承是指一个国际组织由于解体或合并,其在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协议转移给另一国际组织所发生的法律关系。

6.国际法律责任制度

6.1国际不法(当)行为责任

国际不法(当)行为是指国际法主体所作的违背其国际义务的行为。一个国家对于本国的国际不法行为应当承担国家责任,这是一项国际法原则。

6.1.1国际不法(当)行为的主观要件

(1)国际不法(当)行为可归因于国家而成为该国的国家行为的情形:国家机关的行为、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力的其他实体的行为、实际上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别国或国际组织交由国家支配的机关的行为、成为一国新政府或导致组成一个新国家的叛乱活动的行为、未成立一国新政或新国家的叛乱运动的机关的行为、非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

(2)一国牵连入他国的国际不法(当)行为的情形:一国对他国的援助或协助的行为、一国指挥或控制他国犯某项国际不法(当)行为、一国因受他国胁迫犯某项国际不法(当)行为。

6.1.2国际不法(当)行为的客观要件

国际不法(当)行为的客观要件是指某一不法行为违背国际义务。

6.2国际损害行为责任

国际损害责任是指国际法主体在从事国际法不加禁止的活动造成损害时所应承担的国际责任。

国际损害责任行为的特点是:

1其活动都是由国家或实体在其本国领土或控制范围内从事的,但其危害具有跨国性;

2其活动通常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3活动本身都是现行国际法未加禁止的;

4受害国有权要求加害国给予合理赔偿。

6.3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

6.3.1限制主权

是指在一定的期限内限制有关责任国行使主权的责任形式。这种责任形式仅适用于有关责任国公然严重违反一般国际法强行法规则,对他国进行武装侵略,严重破坏他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从而破坏国际和平与安全、危害人类并构成国际罪行的情况。

6.3.2终止不法(当)行为

当一国实行了具有持续性质的国际不法行为时,不管其后果如何,它首先有义务要停止这一不法行为。终止不法(当)行为作为一种独立的责任形式在国际法上是很有意义的。继续履行因违反约定而停止的义务也属于终止不法(当)行为。行为国即使在作出赔偿之后,依然负有继续履约的国际义务。

6.3.3赔偿

根据国际法,受害国有权要求侵害国对其所遭受的侵害进行赔偿。赔偿必须尽可能清除非法行为的一切后果,并重建如未发生该非法行为很可能会存在的状况。

(1)恢复原状,是指将被侵害的事物恢复到不法(当)行为对其侵害前存在的状态。

(2)补偿,受害国如未以恢复原状方式得到赔偿,有权要求实行国际不法行为的国家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以“补偿”方式给予赔偿。

(3)赔款,是指对受害国物质和精神损害付给相应的货币或物质。

(4)抵偿(道歉),受害国有权要求不法行为国对其主权、尊严、名誉所造成的损害给予抵偿,作为一种重要的赔偿形式。抵偿有多种形式,如道歉、加害国依据其国内法追究肇事者的责任等。

(5)保证不重犯,受害国有权要求从事国际不法(当)行为的国家作出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国际不法(当)行为。

6.3.4国际法上的刑事责任问题

(1)国际法委员会的条款与国际罪行

1严重违反对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的国际义务的行为,如禁止侵略;

2严重违反对保护人民自决权利至关重要的国际义务的行为,如禁止建立和维持殖民统治;3严重并大规模违反对保护人类至关重要的国际义务的行为,如禁止奴隶制、种族灭绝和种族隔离;

4严重违反对保护和维护人类环境至关重要的国际义务的行为,如禁止大规模的空气污染和海洋污染。

(2)《国际刑事法院规约》与国际罪行,由于国际犯罪是对国际社会整体和根本利益的严重侵害,如发动侵略战争,受害者是行为国以外所有的其他国家,对于这样行为仅采用终止不法(当)行为和赔偿不足以消除国际犯罪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为此,应该规定与这种行为严重程度相当的责任制度,即国家的刑事责任制度。

7.国际人权问题

7.1国际人权的基本内容

7.1.1个人人权

个人人权泛指每个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1)公民和政治权利;(2)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7.1.2集体人权

集体人权泛指每一国家、每一民族以及以每一种族、宗教、语言为特征的少数人团体以全体成员的名义享有的权利。

(1)民族自决权;(2)生存权和发展权;(3)环境权。

7.2国际人权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7.2.1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的关系

(1)个人人权,是指只能以个人的名义和身份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内容主要是关于每个人为实现其生存和发展以及人格之保护所必需的公民、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

(2)集体人权,是某一集体的成员不能以个人的名义和身份主张,而只能以各集体的整体名义主张的权利,包括民族自决权、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等。

(3)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是辨证统一的关系:集体人权并不排斥个人人权,只是意味着个人得经由其所属之集体而享有集体人权。集体人权最终是以各集体成员的个人人权充分实现为目的。

7.2.2人权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人权的普遍性是由权利主体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只要是人,就能不分种族、语言、宗教、国籍等而平等地享有和应该享有其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的权利,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2)人权的相对性是由不同权利主体、其不同的权利要求内容以及实现可能的差异而产生的,这是由于各国具体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条件存在很大差异,人权的普遍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约。

7.3人权的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人道主义干涉”论

“人道主义干涉”(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在法律上,不存在权威的定义。西方国际法学界通常将其解释为,当一个国家不愿或无力保护其国民的生命安全,或给予其人民极不人道的待遇,其严重程度超出了人类理性和正义所能容忍的地步,他国为了人道目的,而对该国单方面地使用武力进行干涉的情况。

“人道主义干涉”合法论在政治上是极其有害的,它将削弱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破坏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现行集体安全保障体制,为西方大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打开方便之门。而就其实例来说,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多发生在强大国家压迫弱小国家的场合,并且都是为干涉国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

8.国际集体安全保障制度

8.1集体安全保障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概念:

集体安全保障制度,简称“集体安全”,是国际社会成员以相互约定,对国家使用武力实施法律管制,并采取有效集体办法,共同防止侵略,维持普遍和平与安全的国际制度。法律特征:

(1)集体安全所要保障的不是个别国家或若干国家的安全,而是普遍的和平和各国的安全;

(2)集体安全的理论基础是对战争的新认识和世界整体和平的新观念;

(3)集体安全的核心是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实行法律管制;

(4)对使用武力的国际法律管制是有集体强制力作为后盾的,违反集体安全义务的行为,将依其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程度分别实施外交的、经济的乃至军事的制裁;

(5)国际组织是集体安全的存在形式;

(6)集体安全作为一种国际法制度是建立在国际条约的基础之上的。

主要内容:

1关于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一般原则;

2关于集体安全义务的规则,包括使用武力的法律规则;

3关于制止威胁和平、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的规则和程序;

4关于集体安全组织的构成、职权及运作机制的规则。

8.2联合国的集体安全体制

《联合国宪章》下的集体安全义务

(1)联合国会员国的义务:禁止非法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集体协助。

(2)非联合国会员国的义务: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问题上,宪章使非联合国会员国也负有与联合国会员国同样的义务。

9.领土的取得与变更

9.1领土概说

国家领土由领陆、领水、领空和底层领土组成:

领陆,亦称“陆地”,是指国家疆界以内的全部陆地,包括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大陆和岛屿。

领水,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水域。

领空,是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下的领陆和领水上的空气空间。

底层领土,指领陆和领水的底土,包括地下水、水床和资源等。

9.2领土的取得

国家领土的取得是指由于某种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取得领土,从而使国家领土面积发生变化。

传统国际法上有如下五种领土取得方式:先占、时效、割让、征服、添附

9.3领土争端的解决原则

在现代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在处理领土归属问题时,对于当事国以历史上按照上述方式取得领土为法律根据的,一般承认其效力,这就是所说的“适用时际国际法”原则。

当国家之间发生领土争端时,为了查明有关国家领土的来源,传统国际法上的五种方式常被引用,并以此决定领土的归属。

9.4领土的变更

交换领土、收复失地、民族自决、全民公决、归还领土。

10.国际法知识在南海诸岛问题中的运用

南海诸岛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它不仅是亚洲的战略要地之一,而且附近海域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所以南海诸岛是其附近各国都想要咬上一口的肥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都想来抢夺我们中国的领土,他们绞尽脑汁地钻国际法和国际上其他一些条约的空子,殊不知,他们的谬论是站不住脚的!

众所周知,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任何国家的任何问题一旦沾上了“国际”两个字就变得极为复杂了。南海问题一直是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之间的争端和分歧。这一事件本身属于地区事务范畴内的,只需要地区内相关国家进行解决便可以了。但是,东南亚部分国家都在想方设法地使这一地区事务国际化,而且也朝着这一趋势有所发展了。因为随着南海地区在石油资源和地缘战略中的价值不断升级,所以很多地区外国家如日本、印度和国际上如美国等国家也插手这一事件。

国际法原则在南海诸岛问题中的适用:

时际国际法原则,一个国家行为的效力只能按照其与之同时的法律,而不能按争端时的法律来衡量。所以,南海问题应该按“发现”、“管理”、“行使主权”等法律事实发生时的法律来衡量。

先占原则,南海诸岛主权自管以来就属于中国,中国根据时际国际法因发现和先占及管辖已经完成了对南海诸岛的有效占领,取得了南海诸岛的主权。中国是最早对南沙实施管辖及行政主权的国家。

禁止反言原则,不能以与先前提出的矛盾主张否定先前的主张,这是国际法上通行的禁止反言原则,该原则的适用包括领导人的主张,即领导人发言不能前后不一致。越南现在的说法和1958年越南总理范文所发表的声明(尊重中国政府12海里领海宽度的规定适用于包括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属于中国的岛屿)前后矛盾。

领土权益要决定海洋权益原则,该原则讲的是在划定海洋权益时要以领土为依据,先划定领土的范围再根据领土的范围划定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范围。岛屿主权争议的解决是进行海域划界的前提,但南海岛屿归属中国毋庸置疑。

就菲律宾的主张而言:

1、按照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菲律宾主张对菲律宾大陆边缘的一部分拥有主权。这一主张是错误的,是违反公约原则的。公约不解决领土争端问题,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制度不涉及岛屿归属问题。

2、关于邻接原则,该原则从未在国际领域里得到认可,包括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没有得到认可。岛屿的主权应该由法律关系来决定,而不是受地理远近的影响,菲律宾以邻近原则对我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是缺乏法律依据的。

就越南的主张而言:

1、对于越南方对中国在汉代就已经发现了南海群岛并进行捕鱼活动的质疑,我方首先声明的是对于历史的考证,我们依据的是历史记载,而不是合理推断。对于中国最早发现南海诸岛的记载,我方提供了众多的历史记载,著作,各记载之间没有矛盾的地方。

2、地理位置上的相对遥远并不能真正阻挡中国古代人民对南海的渔业活动,我方提交的两份中国船舶协会的历史考证足以证明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足以进行航海活动。一个地区的剧烈的动荡不安与徭役过于繁重,就足以使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出路。

后记:

经过了对“国际问题与法律”这一门课程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懂得了很多有关国际法知识的问题。在看待国际问题时上升了一个高度,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以一个看热闹的心态来看国际问题。现在更注重对国际问题的进一步剖析,虽然说与那些专家的评析相去甚远,但还是有了一个自己的而且是从国际法角度来看的观点。这使得我很高兴,因为以前很羡慕那些专家的经典评论,但现在我可以自己做一些简单地剖析了,这也就是我自己的思想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