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说文解字_建筑词的文化阐释

_说文解字_建筑词的文化阐释

笨封钳封
班素一秦
3009古e Ure日
F
猖合算独湃很’
卒目’
’杀不,
素封,
u革:
申摄丫湃公’
知宇
、?少、
骼燕

10 2pnomsu qlszl
《狱
LPs CnllnL91 I
zXincIlou拍oiqz
苯棺圃接
峥呱
钾墉
食粗
干林



┌──────────┐
│邂姑干}g知‘干日牢口│
├──────────┤
│素合’S0031SId │
├──────────┤
│另苯许紊合’ │
├──────────┤
│奈体铭姑’10132 │
└──────────┘
犷黔犷黔黝黔
SUN霍e U TZ日
侣合算独湃很‘
申操丫汗宋;
趾斌 }1-回’
素封,杀丽,
一a t.封,
ik *If口紊,
ID ?PnoMGD I16s1
ZPG GnltnLs1 JntsLbLsJVQon 01 4pc CunaxLncfraU JAOLqa
《箔苯耻告》啄祖回即苯馆圃挂
砚干4 *V4丫
丫食粗‘扮丫401
┌─────────┐
│filg币荣翻’否日刹│
├─────────┤
│素合’50031514 │
├─────────┤
│界苯许派音’ │
├─────────┤
│t9怀 iq’功丁3仑 │
└─────────┘
中文摘要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
重要的文字训诂学专著,在我国字典史及语言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
地位。在这部书中,许慎对以小篆为主的汉字形体和意义的详细说解,
使得《说文》不仅成为一部文字训诂学专著,更具有了广博的文化学价
值。《说文》收词很多,本文就选取其所收词汇的一个方面——建筑词进
行研究,通过对这些词的描写与阐释挖掘出它们与中国古代文化间的深
层次的联系。本论文共分三部分:
一、首先,对本文所要讨论的建筑词进行界定,明确了研究范围。
然后依据这一标准,对《说文》中的建筑词进行了穷尽式的统计与分析,
并通过对这些词在《说文》所属部首中所占比例的描写,使人们对《说
文》建筑词的概况能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另外,本文还对《说文》中
与中国古代建筑关系密切的几个部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了其中一
些词与现代汉语部首间发展演变的联系。
二、依据本文对建筑词的界定,将《说文》中的建筑词分成了九类,
并对每一类别的词都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从中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的概
况及古人居住方式的演变等方面的信息。
三、将传统训诂学与现代文化语言学研究相结合,对《说文》中某
些建筑词词义发展演变做出分析,努力探究出这些词中所蕴涵的中国古
代人们的宇宙观念、等级制度、祖先崇拜、审美意识及社会组织形态等
方面的文化信息。最后与西方建筑相比较,简要

分析了中国古代建筑很
少能真正以原物的形式留存于世的原因。
关键词:说文解字,建筑词,文化阐释ABSTRACT
Shuowen Jiezi written by Xu Shen in Donghan Dynasty is a very important
exegetics monograph in Chinese ancient times. In this book, Xu Shen made a
thorough interpretation on the form and meaning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thus
made it not only become a monograph of philology and exegetics, but also was
full of cultural value. This article chooses one aspect of its
vocabulary—construction words to study. By describing and analyzing these
words, excavates deeply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m and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the author defines the construction words in shuowen Jiezi and the
scope of the construction words. After that,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radical of
these words in order to inquiring into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m and the
radicals in modern Chinese.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also makes a
thorough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to these words in Shuowen Jiezi. Therefore,
the author draws a general picture of constructions words in Shuowen Jiezi.
Second,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those construction words, the
author classifies them into nine kinds. Thus, the author finds ou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both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and the changing condition of Chinese ancients people’s living style.
Third, by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exegetics with the
modern cultural linguistics,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meaning development of
some construction words in Shuowen Jiezi, and tries to find out the cultural
information about world outlook, social the estate system, worship of ancestor,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nd society organization system of the Chinese
ancient people.
KEY WORDS: Shuowen Jiezi, Construction words, Cultural interpretation目 录
引言………………………………………………………………………1
一、《说文》建筑词概貌…………………………………………………3
(一)《说文》建筑词的界定…………………………………………3
(二)《说文》建筑词的总体状况……………………………………3
二、《说文》建筑词的分类及阐释………………………………………8
(一)反映建筑材料及建筑工具的词………………………………8
(二)反映建筑构件的词……………………………………………11
(三)反映建筑形式的词……………………………………………15
(四)反映建筑类型的词……………………………………………17
(五)与建筑有关的表示人的某些行为方式、生活状态及心理体验的
词…………………………………………………………22
(六)反映建筑空间不同部位和状态的词………………………23

(七)反映建筑布局的词…………………………………………25
(八)反映建筑空间隔断的词……………………………………26
(九)与建筑的防潮及装饰有关的词……………………………27
三、《说文》建筑词中所反映出的文化特征…………………………28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28
(二)严格的礼制要求下的森严的等级制度………………………29
(三)灵魂不死观念与祖先崇拜意识………………………………31
(四)崇尚对称的审美特征…………………………………………33
(五)中国人封闭、含蓄、内倾的性格特征的体现…………………34
(六)注重血缘伦理关系,聚族而居的社会组织形态的反映……36
结 语………………………………………………………………38
注 释………………………………………………………………39
参考文献………………………………………………………………40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分析汉
字的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在我国字典史及语言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
的地位。
《说文》共收字 9353 个,字形以小篆为主,兼收古文和籀文,还收有许多重文
(包括或体、俗体、奇字和今文)。这些字形的收集,不仅为我们保存了东汉以前许
多珍贵的古文字资料,更为我们了解上古汉语的词汇系统及东汉以前人们的思想状
况、生存状态、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信息提供了依据。汉字是表意文字,在造字之初,
许多字字形本身就融入了原始初民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和人们对宇宙万物的看法与认
识等。因此,《说文》对汉字的说解,也就不可避免地包含了许多文化方面的信息。
从这个角度上说,《说文》不仅仅是一部古代字书,也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百
科全书。正如许慎之子在《上〈说文解字表〉》中所说的那样,此书“六艺群书之诂
皆训其义,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
间人事,莫不毕载。”从《说文》所包含的内容来看,这实在不是过誉之词。
近年来,随着文化语言学的兴起,出现了许多汉字文化研究的专著,主要有:何
金松的《汉字文化解读》、陈发喜的《汉字与中国文化》、何九盈的《汉字文化学》、
刘志诚的《汉字与华夏文化》、《文化文字学》及刘志基的《汉字文化简论》、王贵元
的《汉字与文化》等。而作为汉字研究依据的《说文》,它的文化学价值也被人们重
新认识,也有

许多这方面的论著和文章出现。如:谢栋元的《〈说文解字〉与中国古
代文化》、胡绍文的《读〈说文解字〉玉部字》、白振有的《〈说文解字〉马部字的文
化蕴涵》、米万锁的《〈说文解字〉贝部字的文化意蕴》、庞子朝的《论〈说文解字〉
中的文化意义》等。学位论文主要有:林源的《〈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周凤玲的
《〈说文解字〉与古代天文学》、秦蕾的《〈说文解字〉纺织服用词汇的文化阐释》等。
这些论著和文章,都从文化的角度对《说文》进行研究,通过对其中一些特殊类
别词的描写与阐释,力图揭示出这些词中所蕴涵的中国古代文化方面的信息,为文化
语言学、汉字及《说文》学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尽管如此,《说文》内容博大
精深,需要我们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领域还有很多。《说文解字》建筑词的文化阐释
2
本文就选取《说文》所收词汇的一个方面——建筑词进行研究,运用传统训诂学
与文化语言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构建《说文》建筑词概貌的同时,深入挖掘出其
所蕴藏的文化信息。具体为:一、从宏观上,本文对《说文》中所包含的建筑词进行
了穷尽式的统计,并根据这些词所反映的事物类别的不同,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和
分类,并对每一类别的词都做了详细的阐释,从而勾勒出《说文》建筑词的概貌。二、
在微观上,运用传统训诂学的方法,对其中一些建筑词的词义发展演变进行深入具体
的分析,通过探究其词义发展演变的轨迹,深入挖掘出这些词与中国古代文化间的深
层次的联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一、《说文》建筑词概貌
(一)《说文》建筑词的界定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语言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说文解字》一书通过对汉
字形音义系统的详细说解,在为我们保留了东汉以前汉语词汇系统概貌的同时,还蕴
藏着许多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状况等文化方面的信息,可以说也是一部反映社会生
活的百科全书。《说文》中所收的词就包含了“天文地理、衣食婚嫁”等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其中也记录了大量的与“住”有关的建筑词汇,本文就选取这部分词进行
研究。首先对什么是建筑词,及本文所要研究的建筑词的范围进行一下界定:本文所
要研究的建筑词是指词汇义所指为建筑事物及与之相关的反映人们在建筑活动中的
某些行为方式及心理体验的词。这里的词汇义,主要指的是词的本义,也涉及到少量
的由引申义所指的建筑词。研究的范围以《说文》中与房屋有关的建筑词为主,其他
的建筑词只做简单的说解。
(二)《说文

》建筑词的总体状况
根据以上标准,本文对《说文》中的建筑词进行了穷尽式的统计,最后确定的建
筑词为 342 个。这些词分别分布在《说文》的“土、木、广、厂、门、户、宀、囗、
草、片、穴、邑、高”等 50 余个部首中,其中又以“土、木、广、厂、门、户、宀、
囗”等部分布最为集中。这几个部首中与建筑有关的词就有 235 个,占了总词数的近
70%。其中从“门”、从“户”的建筑词为 45 个,占了总词数的 13%。从“广、厂、
宀、囗”的建筑词共有 89 个,占了总词数的 26%。从“土、木”的建筑词共有 101
个,占了总词数的 30%。因此,可以说“土、木、广、厂、门、户、宀、囗”这几大
部首几乎包括了本文所要讨论的《说文》建筑词的各个方面。
下面就对这些部首及其所收建筑词的情况进行一下具体的分析。《说文》中从
“土”、从“木”的建筑词共有 101 个,占了总建筑词数的 30%。可以说,“土、木”
两部是收建筑词较多的两个部首。“土”,《说文·土部》(以下所引《说文·某部》均
简称《某部》):“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行也。凡土之属皆从
土。”许慎认为“土”即“地之吐生物者也”。所谓“吐”,饶炯在《部首订》中认为:《说文解字》建筑词的文化阐释
4
“地之生物,从中而出,如人口之吐,由内而外也。”“( )象物从地喷出,如人之吐
从口出。”“吐”即“人口之吐”,那么“土”也可以理解为“地之吐”,即“土”也就
是指能生长出植物的土地。所以饶炯才说“( )象物从土喷出。”“土”,甲文作“ ”,
高鸿缙在《中国字例》中认为:“土本地之初文,秦汉以后始分为二,土为泥土,地
为土地。”也就是说,秦汉以前“土”既有“泥土”义,又有“土地”义。本文所要
讨论的“土”是指“泥土”,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古人很早就懂得
利用“土材”了,《诗·大雅·绵》:“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这里的“陶复陶穴”就
是指以“土”为材料所建造的穴室。关于古人穴居的文化信息,《说文》中多有反映,
具体的将放在论文的下一章中进行分析。“土”除了可直接用于建造穴室外,后人更
多的是用它来筑墙建屋,《说文》中与“墙”有关的词多从“土”。《土部》共收字 144
个(包括新附字),其中与建筑有关的词为 32 个。
与“土”同样重要的还有“木”,《木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
下象其根。凡木之属皆从木。”“冒”,《冃部》:“蒙而前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古帽字……引申为冒之义,

后为引申义所专,又从中作帽。”关于“蒙而前”,徐锴
《说文解字系传》:“以物自蒙而前也。”可见“冒”有“冒覆”之义。董莲池认为:
“‘木’,甲文作‘ ’,上象树木之根,中象其干,下象其根,为树木的象形字,乃
独体,不得分析为从‘屮’。”
[1]
从甲骨文字形上看,许慎对“木”字形体的分析是有
问题的。“木”,本义为冒覆土地而生长出来的树木。《木部》共收字 433 个(包括新
附字),其中与建筑有关的词为 69 个。中国古代房屋建筑的骨架几乎全都是由木材构
成的,“木”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实际上,正是“土”与“木”的结合,
才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完整形式,也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以“土木”为主要建筑
材料的基础。直到现在,人们还在用“土木之功”、“大兴土木”、“土木工程”之类的
词来指代建筑,可见“土木结构”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之深远。
与西方建筑对石材的偏爱明显不同,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房屋建筑中,单纯的以
“石”和“砖”为材料去建造的是非常少的,“石”和“砖”大多是用来铺地、作井
壁、墙壁或建造墓室之用,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建筑材料。因此,《石部》中与建筑有
关的词也非常的少。
那么中国古代建筑为什么没有像西方建筑那样广泛地采用石材,而是将“土木”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作为了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并且还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自然条件的影响。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远古时期,这两个地区的气候温暖而湿
润,生长着大量的树木,这就为古人用“木”盖屋提供了最为有利的自然条件。另外,
黄河流域厚实而又极具粘性的黄土也为古人用“土”来筑墙建屋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
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的影响和土木材料本身所具
有的优势,使得它们能够被选中作为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就具有了一种必然性。
2.后世所产生的阴阳五行观念的影响。
至少在战国中期就已经产生的阴阳五行观念对古人的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影
响是非常深的。许慎将“木”释为“东方之行”,虽是附会之说,与“木”字本身的
意义无关,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阴阳五行观念对古人的影响。古人按照天道的运
行规律,将天地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分别配以“木、金、火、水、
土”五行,并且在每个方位上的每一行都代表着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木”就是东方的代表,是春天和希望的象征,属阳性;“土”,

五行居中,是孕育万
物之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古人认为居住在以“土木”为材料建造起来的房
屋之中,无论是对人的身体还是对人的精神来说都是符合并顺应天道的运行规律,是
对人有利的。而与此相反,古人认为“石、砖”等建筑材料性“凉”,属阴性,活人
居之不利,所以多用它们来建造墓室,即阴宅等。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以“土
木”为主的房屋建筑才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如果说是自然条件的因素使古人选择了
“土木结构”的建筑形式的话,那么后世所产生的阴阳五行观念则为这种建筑形式在
中国以绝对的优势存在了上千年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另外,《说文》中从“广、厂、宀、囗”等部的建筑词也很多,这四个部首都与
中国古代的建筑形式有关。在今天,“广”是“廣”的简化字,指广场、广播等,读
为“guǎng”,无论是从字形上还是从字义上来说都已与建筑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了,
但在古代,“广”却是一种建筑形式的反映。《说文》中“广”读为“yǎn”,是远古时
代人们“因岩为屋”的建筑形式在汉字中的反映。从字形上看“广”为古人依崖而造
的房屋的侧视之形。由于远古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古人最初的居住条件是非常恶劣的,
人们多以天然的洞穴为其居住之所,即“因岩为屋”。这种居住形式在古代文献中也
多有记载:《墨子·节用》:“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而处焉。”《说文解字》建筑词的文化阐释
6
《墨子·辞过》:“古之民,未之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所谓就陵阜而
居,即“因岩为屋”。《广部》:“广,因厂为屋,象对剌高屋之形。”徐灏《说文解字
注笺》:“因厂为屋,犹言傍岩架屋。”这里的“厂”也并不是今天的工厂之义,而是
山崖、山边的象形,读为“hǎn”。《厂部》:“厂,山石之厓岩,人可居。”《段注》:“厓,
山边也。岩者,厓也。人可居谓其下可居也。”《北史·李谧传》:“结宇依岩,凭崖凿
室。”《魏书·郑修传》:“依岩结宇。”可见古人确有“因岩为屋”的时期,“广、厂”
两个部首就是对古人这种建筑形式的一个反映。在古代,这种建筑形式曾持续了很长
一段时间。《说文》的“广、厂”两部共收字 82 个(包括新附字),而与建筑有关的
词就有 36 个。
《宀部》中与建筑有关的词也非常多。“宀”,现在已经简化成了一类字的部首,
俗称“宝盖头”,对于这个词也与建筑有关,今人一般不易理解。其实,在古代“宀”
读为“mián”,是一种有屋顶和墙身的房屋建筑的象形

,也即中国古代“上栋下宇”
的建筑形式在汉字中的明确的反映。《宀部》:“宀,交覆深屋也。象形。”“宀”,甲文
作“ ”,上象屋顶,两竖象墙壁,整个字形为房屋的侧面正视之形。王筠认为这是
“一极两宇两墙之形。”
[2]
因为屋建在墙体上,扩大了室内空间,所以是谓深屋。可
以说“宀”这种“上栋下宇”的建筑形式,也成为后世房屋建筑的主要形式。《宀部》
共收字 74 个(包括新附字),其中与建筑有关的词就有 42 个,从“宀”之字大多与
建筑有关。
《穴部》:“穴,土室也。”“穴”字形体上与“宀”略有差别,其意义却与“宀”
不同。“穴”本义指洞穴,是古人穴居形式的一种反映。因洞穴本身有“深、空”的
特征,所以后来又把具有这类特征的事物也称为穴。《穴部》共收字 51 个,其中与建
筑有关的词有 24 个,充分反映了古人穴居的文化信息。
除了“上栋下宇”的建筑形式之外,“囗”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形式。《说文》
中许多从“囗”之字也都与建筑有关。“囗”读为“wéi”,《囗部》:“回也,象回帀之
形。”“囗”即“围”的古字。《段注》:“囗,围绕,周围字当用此。围行而囗废矣。”
可见“囗”即“守也”、“绕也”、“匡郭也”。如果说“广、厂、宀”等字是对房屋建
筑外形上的描绘,那么“囗”则就是一种对建筑空间的限定。我们可以把“囗”理解
为一种有形(或无形)的人为场所空间或建筑空间的限定符号。
[3]
建筑说到底是一种
对自然界空间的占有,因此凡是表示对一定自然空间限定的字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的,都从“囗”,“囗”也就成了一种建筑形式。《囗部》共 26 个字,其中与建筑有关
的词就有 11 个。
除了以上几个部首外,《说文》“门、户”两部中与建筑有关的词也非常多。《门
部》收字 62 个(包括新附字),其中与建筑有关的词 36 个。《户部》收字 10 个,其
中与建筑有关的词有 9 个。从这两部所收建筑词的比例就可看出,“门、户”在中国
古代建筑中的重要作用。《门部》:“门,闻也。从二户,象形。”“门”,甲文为“ ”,
象形字。罗振玉《增订殷书契考释》:“(甲文)象两扉形。”“门”从二户,本义为双
扇的门。在古代,单扇的门叫“户”。《户部》:“户,护也。半门曰户。”“户”,甲骨
文为“ ”,象单扇的门。《释名·释宫室》:“户,护也。所以谨护闭塞也。”“户”为
单扇,所以常用来指小门,有狭隘义。《说文》中从“门”、从“户”的词多与建筑有
关,具体的

将放到论文的第二部分中去讨论。
《草部》中有些词也与建筑有关。“草”,《草部》:“百芔也,从二屮。”“屮,草
木初生也。”“屮”,甲文作“ ”,象小草初生之形。商承祚在《〈说文〉中之古文考》
中认为:“《石经·春秋经》:‘陨(从天降下的)霜不杀(冻杀)屮’,艸之古文作屮。
案:屮、艸本一字,出生为屮,蔓延为艸。”“艸”经传多作“草”,实际上“草”的
本义是栎实,借为草木之艸。上古时期,人们的住房曾有过“茅茨土阶”的阶段,所
以茅草也曾是一种建筑材料,《说文》中一些从“草”的字也与建筑有关。
《说文》中涉及到建筑词的部首还有很多,但这些部首或是收字不多,如“片部、
邑部、瓦部、阜部”等;或是这些部首本身就是我们所要讨论的建筑词,因其在整个
建筑词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而又较为零散,所以把它们放到本文的下一部分中去讨论,
这里不作专门的分析。《说文解字》建筑词的文化阐释
8
二、《说文》建筑词的分类及阐释
(一)反映建筑材料及建筑工具的词
1.反映建筑材料的词
主要有:土、木、石、瓦、茅、菅、笮、墼、甓、筄、坏(坯)
“土”是中国古人最早采用的建筑材料,除了最初的掘土为室这种对土材的直接
利用外,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更多的是用“土”来筑墙建屋,在古代“土”主要是
作筑墙之用。
古代筑墙有“版筑墙”和“垛泥墙”两种:所谓“版筑墙”,即是指筑墙时用两
块木板(版)相夹,版外用木柱支撑住,在两版之间填土夯实后再拆去木板木柱而成
的一堵墙。版筑技术出现得很早,据考古发现,在商代初期二里头宫殿遗址中已见“版
筑墙”的使用,到了周朝时期这种技术已非常成熟了。“版筑墙”用的原材料主要就
是粘土,所以又称“干打垒”。除此之外,古人还有一种筑墙的方法即“剁泥墙”。所
谓“剁泥”就是指用茅草等拌泥层层垒起。《厽部》:“厽,絫(累)坺土为墙壁。”厽,
象积累之形,也即累叠土块成为墙壁。还有《土部》:“垒,絫墼也。”《段注》:“墼者
瓴适未烧者也……积坺土为墙曰厽,积墼为墙曰垒。”垒也即累叠砖坯。据考古发现,
在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时期的建筑遗址堆集中就保存有剁泥墙残段。直到现在,在我
国农村一些地区还有用剁泥墙的。
“土”除了用于夯实或拌成草泥以作筑墙之用外,还可放在模具中制成土坯以备
建屋之用。“坏”,《土部》:“丘再成者也。一曰:瓦未烧。”所谓“瓦未烧”,《段注》:
“今俗谓土坏,古语也。瓦者土器已烧之总名。然则坏者土器

未烧之总名也。”“坏”
也即现在所说的“土坯”,在古代又称为“墼”。《土部》:“墼,瓴适也。一曰:未烧
也。”《段注》:“和水土、入模范中而成者曰墼。”所以“墼”也即指未经烧制的土坯。
土坯最早多用在山墙尖或墙的空隙中,只是“版筑墙”的一种补充,后来才逐渐发展
成为一种独立的建筑材料。
在土坯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它的防水防潮及抗压性能都较差,人们受烧陶技术的
启发,开始把这些土坯用火进行烧制,“砖”也就随之出现。“砖”又称为“甓”、“瓴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甓”,《瓦部》:“甓,瓴甓也。从瓦,辟声。《诗》曰:‘中唐有甓。’”“砖”至少在西
周中期就已出现,但自产生后多用来砌筑墓室和铺地等,一直没在房屋建筑中得到广
泛应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砖”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条砖、方砖、空心砖等
不同的类型,同时还出现了画像砖。东汉时期,画像砖艺术盛极一时。
用土制成的另外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就是“瓦”。《瓦部》:“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段注》:“凡土器,未烧之素皆谓之坏(坯),已烧皆谓之瓦。”可见“瓦”本义是指
用泥土做成的,已经烧制的陶器的总称,并不专指屋瓦。“瓦”自产生后,由于技术
水平的限制,最初只用在屋脊、檐口、天沟等附近,并没有在房屋建筑中大面积使用。
屋脊又叫“甍”,《瓦部》:“甍,屋栋也。从瓦,梦省声。”“屋栋”,王筠《说文解字
句读》:“此是屋上之长材,椽所凭依者也,今俗谓之屋脊。”《尔雅·释宫》:“屋脊曰
甍。甍,蒙也,在上覆蒙屋也。”“甍”字从瓦,反映了早期草屋的屋脊有些是用瓦覆
盖的。大约在春秋中期,瓦被普遍采用,种类和形制日趋丰富,出现了筒瓦、板瓦、
瓦当等。瓦的广泛使用不但解决了房屋的防雨、防火等问题,延长了房屋的使用寿命,
还美观大方,是人类建筑技术史的一大进步。
在“瓦”未发明和未被大量使用之前,上古时期房屋的屋顶多用茅草作为覆盖物,
中国古代曾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的茅草屋阶段。《周礼·考工记》:“葺屋三分,瓦屋
四分。”《淮南子·修务训》上也说:“舜作室,筑墙茨屋,辟地种谷。”所谓“茨屋”
就是指用茅草覆盖的屋顶。《说文》中有许多词就反映了这方面的文化信息。《草部》:
“茨,以茅苇覆屋。”《释名·释宫室》:“屋以草盖曰茨。茨,次也;次比(依次排比)
草为之也。”“葺,茨也。”“葢,苫也。”“苫,盖也。”《尔雅·释器》:“白盖谓之苫。”
郭注:“白茅苫也,

今江东呼为盖。”“蔼,盖也。”都是指用茅草盖屋。用茅草盖屋,
古人一般选柔韧性比较好的茅、菅等植物。《草部》:“茅,菅也。”“菅,茅也。”《段
注》:“统言则茅菅是一,析言则菅与茅殊。”“茅、菅”都属于茅草一类的植物,它们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韧性极强,而菅与茅比又更胜一筹。陆玑《诗义疏》:“菅似
茅而滑泽,无毛,根下五寸中有白粉者,柔韧易为索,沤乃尤善矣。”由于茅、菅的
这一特性,所以常被用来拌在泥中以作为屋顶的覆盖物。
另外,古人除了用茅草盖屋,也有用“苇束”等物来代替椽子和望板的做法。《竹
部》:“笮,迫也。大瓦之下,棼上。”这里的棼即是指檩子。“笮”字从竹,与竹子有
关,一般是指细小的“竹条或苇束”。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迫之言薄也。”《草《说文解字》建筑词的文化阐释
10
部》:“薄,林薄也。”《段注》:“林木相迫不可入曰薄,引申凡相迫皆曰薄。”由于“苇
束”处在檩瓦中间,且又排列紧密,给人一种挤和紧的感觉,故曰“迫也”。与“笮”
起相同作用的还有“筄”,《尔雅·释宫》:“屋上薄谓之筄。”郭璞注:“屋筄。”用“笮”
等代替椽子的做法至今还在农村一些地区使用。
古代房屋的骨架主要是用木材,也即是“木骨泥墙”的建筑形式,所以古人建屋
又叫“构屋”。所谓“构”,《木部》:“构,盖也。”《玉篇》:“构,架屋也。”《淮南子·汜
论训》:“筑土构木,以为宫室。”高诱注:“构,架也。谓材木上乘架也。”可见“构”
的本义是用木盖屋。另外,古人以“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中国
古代建筑中大量的木制构件的使用了,具体的将放到建筑构件一类词中去讲。
2.反映建筑工具的词
主要有:栽、檥、榦、桢、片、版、牏、築、杵、模、笵、型、杇、槾、臿
除了建筑材料外,筑墙建屋还需要用到一定的工具,《说文》中也有许多反映建
筑工具的词。《片部》:“片,判木也,从半木。”“版,剖也。从片,反声。”《段注》:
“凡施于宫室器用者皆曰版,今字作板。”“片、版”都是指被分剖开的木板,在“版
筑墙”的筑造过程中主要起固定作用。版有长短之分,用在墙两边的叫“长版”,也
即“栽”。《木部》:“栽,筑墙长版也。”本义为名词,即筑墙用的“长版”,后引申为
动词,凡有往下“竖、立”,往下用力的意思皆曰“栽”。《段注》:“植之谓之栽,栽
之言立也。”用在墙端起固定作用的叫“短版”,也即“牏”。《片部》:“牏,筑墙短版

。”《段注》:“长版用于两边,短版用于两端。一缩(直也)一横,此牏之本义。”
除此而外,在筑墙的过程中还需要用到“榦、桢、檥、築、杵”等工具。《木部》:“桢,
刚木也。”《段注》:“《尚书正义》云:‘题曰桢,谓墙两端者;旁曰榦,谓在墙两边者
也。’然则旧谓桢为两端木,榦为夹板两边木。”“桢”与“榦”析言有别,浑言则同,
皆为“持版”之刚木。《尔雅·释诂》:“桢,榦也。”郝懿行疏:“舍人曰:桢,正也。
筑墙所立两木也。”“桢”和“榦”也即木柱,在筑墙的过程中起固定夹板的作用。与
“榦”起同样作用的还有“檥”。《木部》:“檥,榦也。”即指筑墙时两端竖起的木柱。
“版筑墙”的最后一步就是将填入版中的土用“築、杵”等工具夯实。“築”,《木
部》:“捣也。从木,筑声。”其字从木,本义应为名词,为筑土之器。后引申为用筑
筑也叫“築”,动词。《段注》:“其器名築,因之人用之亦曰築。”“築者,直舂之器。”
和“築”同义的还有“杵”字,《木部》:“杵,舂杵也。”原是指捣粟用的工具,后也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用来捣土。另外,用来铲土、刺土的工具叫“臿”,《臼部》:“臿,舂去麦皮也。”《段
注》:“凡谷皆得云臿也,引申为凡刺入之称。如农器刺地者曰臿。”可见,“臿”的本
义是指用来舂去麦皮等的工具,引申为凡刺入者皆曰“臿”。徐锴《说文解字系传》:
“臿即铁锸字也。”也即现在的铁锹,用来铲土、运土。
另外,古人在筑墙时很早就学会了制作土坯。土坯一般是放在模具中制成的,制
造土坯的工具称为“模”。《木部》:“模,法也。”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以木为规模
也。”《段注》:“以木曰模,以金曰镕,以土曰型,以竹曰笵,皆法也。”又称为“笵”,
《竹部》:“笵,法也。”又称为“型”,《土部》:“铸器之法也。”《段注》:“引申之为典
型。”可见,“模、笵、型”本义都是指一种模具,只是在用材上有差别。后来因这些
模具对其所涉及的事物都有一种规范作用,所以又由“模具”引申为“模范、典型”
之义。
古人用来涂泥的工具叫“杇”,《木部》:“杇,所以涂也。秦谓之杇,关东谓之槾。”
又叫“槾”,《木部》:“槾,杇也。”
(二)反映建筑构件的词
主要有:栋、桴、极、杗、棼、橦、梁、柱、樘、楹、欂、枨、櫼、楔、楶、栭、
枅、栌、閞、檐、楣、梠、橝、樀、檼、梀、榱、桷、橑、椽、门、户、闱、闺、闳、
闾、阎、闬、阘、阓、閤、阊、闉、

扉、扇、阖、扃、戹、囱、牖、向、囧、 、窻、
坄、墙、垣、堵、壁、基、阯、垺、堞、隖、庉、陴、序、除、阶、阼、陛、梯、阈、
限、榍、梱、橜、闇、闑、植、椳、枢、槏、横、楗、榰、杖、垝、壘、廦、窬、 、
、 、 、 、 、 、 、雉、宇、宙
中国古代建筑是“木骨泥墙”的形式,“木”是整个房屋建筑的骨架,其他许多
构件也都是由木制成的。《说文》中存在着大量的反映建筑的木制构件的词,如“柱、
栋、檐、檩”等。先说“柱”,《木部》:“柱,楹也。”“楹,柱也。”“柱、楹”都是指
屋中的立柱,起支撑作用。另外,壁柱为“欂”,《木部》:“欂,壁柱。”《段注》:“谓
附壁之柱,柱之小者。”“欂”即指在建筑中起辅助作用的柱子。斜柱为“樘”,《木部》:
“樘,衺柱也。”本义是指支撑墙体或其他事物的斜立柱,后引申为“支撑”,动词义。
同样的“枨”,《木部》:“杖也。”“杖,持也。”“枨”最初指斜柱,黄侃《蕲春语》“今
吾乡谓门后衺(斜)柱。一端当门中,一端鐏地者,曰门枨。”这里的枨,即是指用《说文解字》建筑词的文化阐释
12
来支撑门的斜柱。后来因为斜柱有支撑的作用,引申为“持、支撑”义,动词。古人
立柱时一般先要在柱下垫石,称为“榰”。《木部》:“榰,柱砥。古用木,今用石。”
架屋还需要有梁,《说文》中表示梁的词有“栋、桴、极、杗、棼、橦、梁”等。
《木部》:“栋,极也。”“极,栋也。”“栋、极”二者互训。王筠《说文解字句读》:
“栋为正中一木之名,今谓之脊檩者是。”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屋脊之栋也。”“栋、
极”本义都是指屋中的正梁,但后来在用法上却有了细微的差别,“栋”常用来指国
家的重要人物,“极”常用来指高远之义,这两个词后来的意义引申发展取向并不一
致。“‘栋’的取向是沿着正梁对整个房屋的重要性这一特征发展,引申为表示重要的
人或事物。《国语·晋语》:‘太子,国之栋也。’”
[4]
“‘极’的意义引申取向是沿着正
梁在房屋中所处的部位这一方向进行,由‘极’滋生出高、远之义。《广雅·释诂》:
‘极,高也。’‘极,远也。’”
[5]
其他的表示“栋”的词还有:《木部》“杗,栋也。”
也是指屋中的大梁。“桴,栋名。”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今人谓之檐檩。”也即房
屋的二梁。“橦,帐极也。”指帐屋高处的横梁。《木部》也收了“梁”字,但这里的
“梁”并不指房梁,而是一种跨水而建的用来渡人的工具,即今天的“桥”。《木部》:
“梁

,水桥也。”后来由于表桥梁的“梁”在横跨两端起连接和支撑作用的特点上与
“栋”的作用类似,所以“梁”又引申指“房梁”,也即古人所说的“栋”。古代的“宙”
也表栋梁,《宀部》:“宙,舟舆所极覆也。”《段注》:“覆者,反也。”“舟舆所极覆”
也就是指舟车自此至彼又返回来,实际上,这并不是“宙”的本义。《淮南子·览冥
训》:“燕雀以为凤凰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高诱注:“宇,屋边也;宙,栋梁也。”
这里即用的是“宙”的本义。可见,“宙”就是指屋宇覆盖的栋梁。除了“柱”和“栋”
之外,架屋不可或缺的还有檩子和椽子。《木部》:“檼,棼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屋之中极谓之栋,其次谓之檼,浑而名之皆曰栋。”檼,即檩木。另外还有椽子,
也即是指安在檩子上用来承接屋面和瓦片的木条。《木部》:“椽,榱也。”李诫《营造
法式·大木作制度二·椽》:“椽,其名有四:一曰桷,二曰椽,三曰榱,四曰橑。”
“橑,椽也。”“桷,榱也。”其中“桷”是指方形的椽。“榱,秦为屋椽,周谓之榱,
齐鲁谓之桷。”可见,“橑、桷、榱”等都是各地对椽的不同的说法。短椽又称为“梀”
《木部》:“梀,短椽也。”
房屋还要有屋檐。《木部》:“檐, 也。”“ ,梠也。”徐锴《说文解字系传》:“
即连檐木也,在椽之端耑(端)际。” 即指屋檐的前板。“檐”又名“楣、梠、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橝、樀”等。《木部》:“橝,屋梠前也。”“樀,户樀也。”秦地把屋檐叫做“楣”,齐
地叫“檐”,楚地叫“梠”,都是指屋檐。另外“宇”也表示屋檐。《宀部》:“宇,屋
边也。”屋边即屋檐。《易经》上所说的“上栋下宇”中的“宇”即是指屋檐。中国古
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斗拱的使用,斗拱主要是一种悬挑构件。朱骏声《说文
通训定声》:“以方木为之,如斗而拱,所以抗梁。”《木部》:“栌,柱上附也。”栌,
是指屋柱上的斗拱。“枅,屋栌也。”“栭,屋枅上标。”“楶,樽栌也。”都是指斗拱,
起悬挑支撑作用。《门部》:“閞,门欂栌也。”是指门柱上的斗拱。中国古代架屋全用
木材,木与木之间的连接处有时需要加楔子以使之更为牢固。《木部》:“楔,櫼也。”
“櫼,楔也。”楔子一般上厚下薄,用来填塞榫眼空隙使之固定,是建筑中的一种辅
助构件。
除了房屋的木制构件外,门、窗、墙、基等也都是建筑的重要构件。关于“门、
户”的含义,上文已有讨论,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具体来谈一下

门的类型,门自产
生后,随着建筑水平的提高,种类日趋丰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类型。《门部》:“阊,
天门也。”指传说中的天宫的门。“閤,门旁户也。”指正门旁边的小门。“阘,楼上户
也。”是指楼上的小门。另外,“闬,闾也。”“闾,里门也。”“阎,里中门也。”“闳,
巷门也。”都是指里巷的门。“闺,特立之户,上圆下方,有似圭。”指独立的无屋覆
盖的门。“阓,市外门也。”指市区的外门。“闉,城曲重门也。”指保护城门的月城的
门。“闱,宫中之门也。”指宫中的小门。《穴部》:“窬,穿木户也。”指在大门旁穿透
木壁做成的小门。《户部》:“戹,隘也。”戹从户,指小门,所以有狭隘义。指门扇的
有,《门部》:“ ,门扇也。”“阖,门扇也。”《户部》:“扉,户扇也。”“扇,扉也。”
都是指门扇。另外,还有许多与门有关的词:《木部》:“枢,户枢也。”“椳,门枢。”
都是指门轴;“梱,门橛也。”“榍,限也。”“限,阻也,一曰:门榍。”“橜,弋也,
一曰门梱也。”“横,阑木也。”《户部》:“扃,外闭之关也。”这些都是指用来关门的
门闩。门框上的横木叫“ ”,《木部》:“门枢之横梁。”门外闭用以加锁的中立直木
叫“植”,《木部》:“户植也。”《门部》:“闑,门捆也。”“ ,关下牡也。”都是指门
中竖立的短木。“阈,门榍也。”指门坎。表示开关门的词主要有:《户部》:“肁,始
开也。”《门部》:“闢,开也。”“ ,辟门也。”“阐,开也。”“開,张也。”“闿,开也。”
“閜,大开也。”“闸,开闭门也。”“閟,闭门也。”“阂,外闭也。”“闇,闭门也。”
“關,以木横持门户也。”“闭,阖门也。”《户部》:“ ,闭也。”描摹门的形态和声《说文解字》建筑词的文化阐释
14
音的词有:“阆,门高也。”“ ,门倾也。”“ ,门声也。”
《说文》中从“门”、从“户”的词如此之多,可以看出“门、户”在古人生活
中的重要作用。古人最初的住所是没有门的,所谓的门只是穴居时留的供人出入的一
个进出口而已,后来人们才开始用竹木藤条等编织成门扇,用来挡风遮雨及抵御野兽
的侵袭,渐渐有了现在的门的雏形。真正的“门、户”产生后,不仅可以抵御野兽毒
虫的侵袭,更有着遮风避雨防寒保暖的功能,使人在屋内更加安全舒适,将门一关,
屋内和屋外就形成了两个世界。这样,“门”实际上也就成了一个内外的分界线,是
人从外面进入时首先就会看到的东西,因此在后来的词义引申中“门”

又与“面”连
用,有了“门面”之义。另外,“门”和“户”的作用虽相同,但是大小形制却并不
相同,“门”一般用在比较大型的建筑中,后常引申指豪门望族;而“户”,本义是指
单扇的门,所以常引申指小户人家。
除了“门、户”外,“窗”也是建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构件。《囱部》:“囱,在
墙曰牖,在屋曰囱。”“屋”即屋顶,开在墙上的就叫“牖”,开在屋顶的就叫“囱”。
“窗”原作“囱”,古文作“ ”,最初是开在屋顶上的。据考古发现,原始住房内
部的火塘多设在房屋的中部,没有烟道,“囱”开在屋顶火塘的上方,与门形成对流,
主要作为房屋的排烟口,兼有采光和通风的作用。后来才出现开在墙上的“囱”,也
即“牖”。“牖”出现后,“囱”就逐渐用来专指排烟的通道,读为“cōng”,其“囱户”
义用一个后起字“窗”来表示,读为“chuāng”。现代意义上的“窗”古人称为“牖”,
《片部》:“牖,穿壁以木为交窻也。”也就是指凿穿墙壁,以木板做成横直相交的窗
棂的窗。上古没有用来糊窗的材料,只能用树枝草茎等相互交错放在凿开的孔洞上,
所以《说文》中又有“囧”字。“囧”,甲文作“ ”,《囧部》:“窗牖丽廔闿明。”高
亨《文字形义学概论》:“丽廔双声连语,窗棂交错格格相连之貌。《门部》:“‘闿,开
也。’闿明犹今语敞亮。”“囧”,即象窗中有枝茎交错之形。后来这种临时放在孔洞上
交错的枝茎发展成为窗棂,也即“ ”。《木部》:“ ,房室之疏也。”《段注》:“疏,
当作 。疏者,通也; 者,门槏疏窗也,房屋之窗牖曰 ,谓刻画玲珑也。”古人
房屋多南向,“牖”也开在南面,以利于通风采光,但也有在北面开窗的,是为“向”。
《宀部》:“向,北出牖也。”即朝北开出的窗子。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古者前堂
后室,室之前为牖,后为向,故曰北出牖。”《诗经·豳风·七月》中也云:“穹窒熏
鼠,塞向墐户。”由于“向”开在北面,冬天北风猛烈,所以到冬天一般都要把“向”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也即北窗堵上。其他的与窗有关的词还有,《穴部》:“ ,穿也。”本指洞孔,引申指
窗口。“窻,通孔也。”通明之孔,同“窗”。这两个字皆从穴,反映了古人穴居的文
化信息。除了居室开窗外,其他建筑也开窗。《土部》:“坄,陶灶窻也。”坄,是指烧
砖瓦窑的烟窗。
古人居室发展到地面后,墙也随之成为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构件。《啬部》:“墙,
垣壁也。”《土部》:“垣,墙也。”“壁,垣也。”《广部

》:“廦,墙也。”都是指墙。筑
墙的起始部分称为“基”,《土部》:“基,墙始也。”又名“阯”,《阜部》:“阯,基也。”
筑墙的单位为“堵”,《土部》:“堵,垣也。五版为一堵。”又名“雉”,“雉”字从“隹”,
本义为一种鸟,后成为一种筑墙单位,墙长三丈,高一丈即为一“雉”。此外,围绕
四周的墙名“ ”,《土部》:“周垣也。”矮墙名“垺”,《土部》:“卑垣也。”名“隖”,
《阜部》:“小障也,一曰:庳城也。”名“ ”,《阜部》:“道旁庳垣也。”城上女墙名
“堞”,《土部》:“城上女垣也。”名“庉”,《广部》:“楼墙也。”名“陴”,《阜部》:
“城上女墙俾倪也。”堂屋的东西墙名“序”,《广部》:“东西墙也。”军营中的墙名“壘”,
《土部》:“军壁也。”毁坏的墙名“垝”,《土部》:“毁垣也。”由于“屋见于垣上”使
得建筑一般比较高大,尤其是等级比较高的建筑,因此要登堂入室常需要借助于台阶。
《阜部》:“除,殿陛也。”即指宫殿的台阶。“阶,陛也。”《段注》:“因之凡以渐而升
皆曰阶。”“陛,升高阶也。”《段注》:“自卑而可以登高者谓之陛。”指依次升高的阶
梯。“阼,主阶也。”指堂屋前边主人迎接宾客的台阶,也即东阶。“陔,阶次也。”指
殿阶的次序。阶也有木制的名“梯”,《木部》:“梯,木阶。”《释名·释宫室》:“阶,
梯也,如梯之有等差也。”
(三)反映建筑形式的词
主要有:高、京、亭、槀、巢、穴、窠、广、厂、囗、宀、窨、椉、出、去、各、
復、陟、降、困
关于“广、厂”这种“因岩为屋”的建筑形式,上文已经说过了,下面就来讨论
其他几种建筑形式。古人“就陵阜而居”由于地理环境等外部条件的限制,发展到后
来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处在不同居住环境下的人们依据各自的地理状况、
气候条件等的不同,逐渐创造出了适合自身的居住形式。
南方气候潮湿闷热,多毒虫猛兽,而树木较多,为躲避毒虫和湿热,古人选择了《说文解字》建筑词的文化阐释
16
巢居的方式,即把房屋建在树上。《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
窟,夏则居橧巢。”这里的“橧巢”就是指巢居。人类构木为巢,很大一部分是受了
鸟巢的启示。《巢部》:“巢,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鸟在树上建的窝为“巢”,
人在树上搭建的居室也被称为“巢”。把房屋建在树上,上下就需要爬树,《桀部》:
“椉,覆也。”“桀”即“乘”,甲文作“ ”。王国维《戬寿堂所藏甲骨文

字考释》:“(甲
文)象人乘木之形。”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乘之本义为升为登,引申之为加其
上。许训覆也,与加其上同意。”可见“乘”之本义为爬树。《淮南子·本经训》:“舜
之时,四海溟泽,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赴”即是“乘”。另外还有“困”字,困
的古文为“ ”,从止在木上,止即为脚,也是古人巢居习俗的反映。
南方巢居发展到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木台式”建筑形式。《木部》:“槀,木枯也。”
“槀”,甲文作“ ”,上面是高大的建筑,下面立木柱,象木台上有建筑物之形。因
此,“槀”的本义很可能与“木台式”建筑有关,是“木台式”居住习俗在汉字中的
反映。又“亭”字,也有人考订为“京”,甲文作“ ”,上半部分“ ”为建筑的屋
顶和墙身的象形,下半部分“ ”是搭建起来的用来支撑的木柱,整个字形看起来就
像是“木台式”建筑的象形。至今,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建筑形式,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干栏式”建筑。
与南方巢居不同,北方由于其干燥的气候和极具粘性的黄土,使得古人选择了穴
居的形式。关于原始人穴居的文化信息,我们可以从“出、各、去、陟、降”等字的
分析中得到。“出”,《出部》:“进也。”甲文作“ ”,上面为止(趾),下面为凵(坎),
“凵”正是原始人居住的洞穴的象形。“ ”,从止(趾),从凵(坎),象人脚已迈到
穴外之形,故有出义。因此“出”的本义为离穴而去,为出入之“出”。表示离开的
还有“去”字,《 部》:“去,人相违也。”甲文作“ ”,象人离开洞穴远去之形。与
“出、去”义正相反的是“各”,《口部》:“各,异辞。”许慎之解非本义。“各”,甲
文作“ ”,字形从倒止从凵会意,为一只脚踏入穴内之形。人足走下坎穴,所以“各”
的本义应为“到达、进入”。古人一开始为竖穴,洞穴一般都比较深,因此出穴要“陟”
入穴要“降”。“陟”,甲文作“ ”,象双脚向上登离开洞穴之形。“ ”,“有人说象穴
内升降用脚踩的脚窝(后演变为梯子)。”
[6]
“降”,甲文作“ ”,象双脚向下进入洞
穴之形。至今,《穴部》中还有很多字保留了原始穴居的文化信息。“窠,空也。穴中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曰窠,树上曰巢。”“穴,土室也。”“復,地室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凡直
穿曰穴,旁穿曰復。”“窨,地空。”也是指挖土而成的洞穴,现在我国东北地区又称
为地窨子。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原始人的居住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穴居、巢居逐
渐发展为有“屋顶、墙身、基座”的地面建筑形式。《高部》:“高,崇也。象台观高
之形。”甲文作“ ”从字形上看“ ”像是建筑的屋顶和墙身,“ ”为筑起的土台
或基座,正是古人由穴居发展到具有“屋顶、墙身、基座”的三段式的建筑形式在汉
字中的反映。由于早期居室多为地下或半地下式,房室低矮,上升到地面后,建筑有
了台基,看起来就比较高大,因此,许慎训“高”为“崇也”。可见“高”的本义指
建筑的高大,引申指其他事物的高大。“ ”这种形式出现后,中国几千年的“上栋
下宇”的建筑形式也由此形成。所谓“上栋下宇”即是指以木构架为主体的有屋顶和
墙身的建筑形式,对此在汉字中最明显的反映就是“宀”字了,这上文已进行了讨论。
另外,“囗”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形式。《说文》中许多从“囗”的字都与建
筑有关,具体的将放到建筑类型中去讲。
(四)反映建筑类型的词
1.反映居室宫殿类建筑的词
主要有:家、宋、宅、宫、室、宣、房、堂、垛、舍、屋、殿、宣、余、庌、庑、
廙、邮、邸、馆、庐、廊、廂、庳、 、 、
我国古代不但建筑形式多样,建筑类型也非常丰富。首先说“家”,许慎训为“居
也,从宀,豭省声。”许慎认为“家”是个形声字,是人居住的地方。对许慎的解释,
人们历来有争议。《段注》云:“按此字为一大疑案,豭省声读家,学者但见从豕而已,
从豕之字多矣,安见其为豭省耶?何以不云叚声而迂回至此耶?”段玉裁的说法是有
道理的。“家”,甲文作“ ”,象屋下有豕之形。从甲骨文的字形看,“家”字除了有
从“豕”之形外,还有从“牡豕”、从“双豕”、及从“犬”等字形。可见,“家”中
的豕、犬等都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并非实指。关于“家”的字形和字义,历来
有不同的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字形上,许慎认为“家”为“从宀,豭省声”的
形声字。王治功、叶启勋先生都认为“家”是“从豕从宀”的会意字。王治功:“家
字从宀从豕,亦从宀从犬。宀作 ,乃房屋之象形。豕或犬亦象形,由两个象形偏旁《说文解字》建筑词的文化阐释
18
构成一个家字,可见家乃会意字无疑。”
[7]
叶启勋:“余谓古无豭字,本即作家,从宀
从豕,会意。”
[8]
本文从王、叶二人之说。关于家的字义,许慎训为“人之居”,段玉
裁认为应是“豕之居”
[9]
。另外还有“宗庙说”
[10]
,“家族说”
[11]
等等。本文认为“家”
之本义为“人之居”,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类型和人豕同居一室的原始居住习俗在

汉字
中的反映。至今,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还有人豕同居的干栏式建筑类型存在。在《说
文》中“宋”也同样训为“居”。《宀部》:“宋,居也。从宀从木。”《段注》:“此字本
义未见经传。”但从字形上分析,此字从宀从木,上部为房屋的外部结构,下面的“木”
应是房屋的木构架,所以“宋”也应是一种房屋建筑类型。
“宅”,《宀部》:“宅,所托也。”“宅”是指用来寄托身躯的地方,与“家”的作
用相同,通常指的是普通百姓的住房。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建筑类型即“宫”,《宀部》:
“宫,室也。从宀躬省声。”甲文作“ ”,其中“ ”为房屋的屋顶和墙体,“ ”
为古人居室中门和窗的象形。可见,“宫”本是象形字,许慎误为形声字。“宫”这种
建筑类型有墙体,与原来的穴居或半穴居的建筑类型比起来自然比较高大,所以《释
名·释宫室》:“宫,穹也;屋见于垣上,穹隆然也。”“宫”的本义为房屋,后来才专
指皇帝的居室。与“宫”异名而同实的建筑类型是“室”,《宀部》:“室,实也。”《释
名·释宫室》:“室,实也。言人物实满其中也。”“室”的本义也为房屋。在古代,“宫”、
“室”指的是同一事物。《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所以古人常“宫、
室”连用。只不过“宫”是从建筑体量大小角度造的字;“室”是从建筑使用情况角
度造的字。
[12]
古代建筑一般“前堂后室”,关于“堂”,《土部》:“堂,殿也。从土,尚声。”“殿,
堂之大者也。”(《太平御览》卷一七五引)。今大徐本《殳部》:“殿,击声也。”《段注》:
“此字本义未见,假借为宫殿字。”许慎释“堂”为“从土尚声”的形声字,其实“堂”
当“从土从尚”,尚亦声。“尚”金文作“ ”,是夯土台的象形。可见“堂”一般建
在高台上,比较高大。《礼记·檀弓上》:“封之若堂。”郑注:“堂形四方而高。”《说
文》中还有一个“ ”字。《高部》:“ 者,小堂也。”“ ”多了一层夯土台,用来表
示更为高大的建筑。
堂两旁的房子称“垛”,《土部》:“垛,堂塾也。”《尔雅·释宫》:“门侧之堂谓
之塾。”“塾”也即指门堂两侧的房间。堂下周围的屋为“庌”,《广部》:“庑也。”又
为“庑”,《广部》:“堂下周屋。”为“ ”,《广部》:“庑也。”为“廊”,《广部》:“东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
西序也。”为“廂”,《广部》:“廊也。”古人“前堂后室”,室两旁的房子又称“房”,
《户部》:“房,室在旁也。”天子居住的地方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