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美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美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美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美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审计署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服务中心李丹

一、概述

美国是开信息系统审计最早的国家,迄今为止已经发展了近40年。美国也是目前信息系统审计发展最快、最全面的国家。为了全面地了解信息系统审计在美国的发展历程及当今信息系统审计在美国的发展现状,并从中总结和发现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规律,供我国审计部门及审计工作者借鉴,本文从审计方法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审计的法律、标准以及信息系统审计职业团体等几个角度来描述信息系统审计在美国发展的历程和当前的开展状态。

二、信息系统审计在美国的发展历史

信息系统审计是审计的一个分支,它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这种技术对审计对象及审计人员本身所产生的影响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为了研究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历史,我们还要从审计的产生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审计对象和对审计人员产生的影响来对这一历史进程加以考察。

(一)1940年代之前:

工业革命所导致的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是审计产生根本原因(审计的产生和早期的发展)。

1750年至1850年之间在英国兴起的工业革命使得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由职业经理人代替了企业的所有者来对企业的的经营进行管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种分离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对独立审计人员的需要。企业所有者聘请审计人员对企业经营人员的工作进行审查。这种审查后来发展成为定期的审计,“独立审计师报告”也就随之产生。

由于对发生的所有业务进行全面详细检查是不经济甚至是不可行的,“测试”(抽查)的概念也就在这一时期产生。由于不是全面检查,抽查被认为是现代审计的局限性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对现金的管理和复式记账的运用,控制的概念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这时人们对控制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使审计方法产生变革的程度。

1905年至1930年,在审计目标方面,英国和美国各自经历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在美国,审计目标逐渐从舞弊的检查转变为对被审计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进行报告,并且大量运用抽查的方法。在英国,审计的主要目标仍然是舞弊的检查,并且主要采用详细审查的方法。虽然这时对内部控制的好处有所认识,但这种认识对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程度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在1933年至1940年期间,更加柔和的审计目标被人们所接受,这一点在标准的审计报告中的用词有所反映。在美国,审计报告的用词是:所审计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企业情况。而在英国,审计报告的用词更加清晰,他们的说法是“真实

和公允”。

(二)1940年代: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内部控制的概念使得审计方式发生转变。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宣告研制成功。“埃尼阿克”的成功,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座纪念碑,是人类在发展计算技术的历程中,到达的一个新的起点。“埃尼阿克”计算机的最初设计方案,是由36岁的美国工程师莫奇利于1943年提出的,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炮弹轨道。美国军械部拨款支持研制工作,并建立一个专门研究小组,由莫奇利负责。总工程师由年仅24岁的埃克特担任,组员格尔斯坦是位数学家,另外还有逻辑学家勃克斯。“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另加1500个继电器以及其它器件,其总体积约90立方米,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间30多米长的大房间才能存放,是个地地道道的庞然大物。

在审计方法方面,到了1940年,抽查成为了主流,而详查成为了例外。同时,人们普遍认识到充分的“内部核查”(当时人们对内部控制的叫法)可以减少审计人员抽查的工作量。从那时起,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内部控制成为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重要因素。

由于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主要是应用于军事领域,并没有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因此,IT审计及IT审计人员还无从谈起。但内部控制概念在审计中的应用,为后来信息系统审计打下了伏笔。

(三)1950年代:

计算机化的会计系统出现。

1954年,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使用了计算机化的会计系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系统,改变了数据的存储、提取和控制方式。这给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这时采用的是大型计算机,并且只有少数技术人员才能通过编程来使用计算机。这时的审计人员没有能力对这样的计算机系统程序内部处理过程进行检查,只能根据计算机处理的原始数据,直接对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进行人工核对。这种方式被称为“绕过计算机审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60年代中期。

(四)1960年代:

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更加小型和廉价的计算机。计算机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了解和熟悉相关商业领域的EDP(电子数据处理)。同时会计软件的种类也多了起来。

1960年代还产生了MRP(物料需求计划)软件,它主要用于采购管理和库存控制。

其主要的功能是利用物料清单、库存数据和生产计划计算物料的需求。MRP可能看做是当今流行的ERP软件的雏形。

这时审计人员认识到,他们自己也需要能够满足审计工作需要的软件产品,并过努力开发出了第一个通用审计软件。196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邀请“八大”会计事务所共同参与,开展EDP审计研究,出版了《审计和EDP》一书。该书介绍了如何开展EDP审计,并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内部控制检查。

1960年代还是互联网的萌芽期。

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博士发表了分组交换技术的论文,该技术后来成为了互联网的标准通信方式;

1969年:美国国防部开始起动具有抗核打击性的计算机网络开发计划"ARPANET";

在电子商务方面,EDI也在60年代末期产生。当时的贸易商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类商务文件的时候发现,由人工输入到一台计算机中的数据70%是来源于另一台计算机输出的文件,由于过多的人为因素,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人们开始尝试在贸易伙伴之间的计算机上使数据能够自动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应运而生。

EDI是将业务文件按一个公认的标准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上去的电子传输方法。由于EDI大大减少了纸张票据,因此,人们也形象地称之为“无纸贸易”或“无纸交易”。

从1960年开始,全世界范围内的审计行业都经历了一个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的时期。商业领域的业务的复杂程度也日益增加。同时,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所有这些因素,都迫使审计行业寻找一种更加有效并且是高效审计方式。从1960到1980年期间,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来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种方式又被称为“基于系统的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在这期间,统计学的方法也被引入到审计工作中,用来确定抽查的范围。但统计学方法的使用并不广泛。

在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历史上也许是最为重要的事件也在1960年代发生。1967年,对计算机系统控制进行审计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几名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相聚在一起,讨论建立一个为该领域集中提供信息交流和工作指导的平台。1969年,他们正式成立了信息系统审计的行业组织—EDP(电子数据处理)审计师协会。

(五)1970年代:

1971年计算机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计算机开始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在这个时期进入了第二阶段--闭环MRP。在MRP的基础

上,集成了能力需求计划、生产和采购,形成反馈,构成封闭的循环。

在互联网方面,1971年,位于美国剑桥的BBN科技公司的工程师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开发出了电子邮件。此后ARPANET的技术开始向大学等研究机构普及;

在审计方法方面,大约在1972年左右,审计风险的概念开始在审计行业中流行起来。

在信息系统审计方面,发生在美国的“美国权益融资公司”的案例使得信息系统审计在方法上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从1964年到1973年,美国权益融资公司的管理人员通过运用虚假的保险的政策来虚增利润,从而使公司的股票大幅上涨。如果不是有人举报,这种行为很可能还会持续更长的时间。该行为被揭发后,由Touche Ross 审计事务所花了两年的时间对其进行审计,证实了该公司的保险政策是虚假的。在这次审计中,审计人员首次采用了“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式来进行审计。

1976年EDP审计师协会设立了一项教育基金来支持大规模的研究工作,以扩大“IT治理和控制”行业的影响力。

1977年,该协会出版了行业标准“COBIT”(“信息及相关技术环境下的控制目标”)。

1978年该协会推出了CISA(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资格认证。

(六)1980年代:

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在1980年代主要体现在MRPII(制造资源计划)的产生。MRPII是在MRP的基础上,集成了财务、供销链管理和制造,构成了完整的企业管理流程。

另外,互联网在1980年代有了新的发展。

1983年:ARPANET宣布将把过去的通信协议"NCP(网络控制协议)"向新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过渡;

1986年:思科公司生产第一台路由器,从此将世界各地的人、计算设备以及网络联结起来;

1988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当时的学生史蒂夫·多那(Steve Dorner)开始开发电子邮件软件"Eudora";

在审计方法方面,1980年开始,审计成本的压力不断上升,要求审计工作的开展不仅要注重效果而且还要注重效率。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在实践中人们对审计风险概念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审计事务所在审计中纷纷采用“基于风险的审计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审计人员可以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这种方法是基于对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错误的风险进行评估展开的。

(七)1990年代:

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在1990年代初进入了第四阶段--ERP(企业资源计划)阶段。在MRPII的基础上,采用了更先进的IT技术,如INTERNET网络技术、图形界面、第四代计算机语言、关系型数据库、客户机服务器型分布式数据库处理、开放系统和简化集成等。在功能方面,ERP的功能更强大,能够支持多种制造类型和混合制造,集成了整个供应、制造扣销售过程,并将系统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同时,系统集成程度更强,能够支持企业的全球运作。随着ERP作为企业管理工具功能的不断加强,其应用领域也扩展到金融、通信、零售和高科技等第三产业。

1991年: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开发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他还开发出了极其简单的浏览器软件。此后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

1993年:伊利诺斯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当时的学生马克·安德里森(Mark Andreesen)等人开发出了真正的浏览器"Mosaic"。该软件后来被作为Netscape Navigator推向市场。此后互联网开始爆炸性普及。

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开始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展起来。

由于使用VAN的费用很高,仅大型企业才会使用,因此限制了基于EDI的电子商务应用范围的扩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国际互联网(INTERNET)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地从大学、科研机构走向企业和百姓家庭,其功能也已从信息共享演变为一种大众化的信息传播工具。从1991年起,一直排斥在互联网之外的商业贸易活动正式进入到这个王国,因此而使电子商务成为互联网应用的最大热点。以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网络直销模式而闻名的美国戴尔(Dell)公司1998年5月的网上销售额高达500万美元,该公司期望2000年网上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另一个网络新贵亚马逊(https://www.doczj.com/doc/2c6057754.html,)网上书店的营业收入从1996年的1580万美元猛增到1998年的4亿美元。eBay公司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个人对个人的拍卖网站,这个跳蚤市场1998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就达1亿美元。象这样的营业性网站已从1995年的2000个急升为1998年的42.4万个。

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比基于EDI的电子商务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

1)费用低廉:由于互联网是国际的开放性网络,使用费用很便宜,一般来说,其费用不到VAN的四分之一,这一优势使得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其非常感兴趣; 2)覆盖面广:互联网几乎遍及全球的各个角落,用户通过普通电话线就可以方便地与贸易伙伴传递商业信息和文件;

3)功能更全面:互联网可以全面支持不同类型的用户实现不同层次的商务目标,如发布电子商情、在线洽谈、建立虚拟商场或网上银行等;

4)使用更灵活: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可以不受特殊数据交换协议的限制,任何商业文件或单据都可以直接在屏幕上填写,与现行的纸面单证格式看起来完全一致,不需要再进行翻译,任何人都能看懂或直接使用。

1998年AT&T公司的IT故障使全世界的商务和通讯受到了重大影响。由于软件和程序的错误,一台主要的交换机产生故障,许多信用卡用户在长达18个小时的时间里无法完成正常的交易。这类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开始关注IT服务的可靠性问题,

也使这些公司产生了对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的需要。

1994年,EDP审计师协会更名为“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这也反映了人们对计算机环境下审计的重点关注领域从对电子数据审计转向了对系统控

制进行审计。

(八)2000年代: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改变了审计行业所处的环境,也为未来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互联网上的电子商务在2000年之后有了很大的发展。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AOL)”与时代华纳宣布合并,标志着传统的商业模式在网络时代的一个发展方向。

2000年2月,许多大型电子商务公司受到了计算机黑客的攻击。这些公司包括雅虎、亚马逊、易贝等。这些攻击也使得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心受到影响。网上公司开始关注如何对自己进行保护,从而产生了对信息系统安全进行审计的需求。

网上电子商务的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网上交易的风险使得消费者对网上电子商务的可靠性产生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可靠性进行认证的服务应运而生。这种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被称为Webtrust(网站认证)。这种服务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共同开发的。其标准被称为“Webtrust原则与标准”。经过认证的网站上会有一个认证标志。通过这个标志,消费者就可以放心地在该网站上进行网上交易。

目前欧洲的会计师协会也开始提供这项服务。

安然和安达信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倒闭事件。这个丑闻对审计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直接导致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诞生。该法案对财务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上市公司的年度审计中增加了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而且也为信息系统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社会上对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度增加。根据该法案的要求美国还成立了“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负责对上市公司和审计人员进行监督。虽然该委员会是一个私营组织,但它履行了许多类似于政府的职责。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出台为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解释:

1、大多数公司的财务报告过程是由IT系统产生的,这些公司对电子数据、文件和处理过程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在内部控制中,IT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审计准则-第2号声明:“公司的信息系统中所使用的信息技术的性质和特征对公司的财务报告方面的内部控制会产生影响。”

2、由于首席信息官(CIO)要对管理和报告财务数据的系统的安全、准确和可靠性负责,而ERP之类的系统已经将业务的启动、授权、处理和财务数据的报告紧密地整合在一起,所以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要求,这种系统必须要经过评估。在

这种情况下,对CIO责任的以及对IT审计的要求都在大大提高。

3、根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风险评估、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监督、信息与沟通都受到IT的影响。因此内部控制的评估已经离不开对其中的信息系统的评估。

随着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的日益重要,信息安全人员的地位也不断上升,社会上对信息安全人员的需求量也在扩大。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于2002年推出了CISM(注册信息安全经理)资格认证,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2004年8月,美国国防部将CISA和CISM列为对该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职工的专业技术资格要求。

2005年9月,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对ISACA提供的CISA和CISM资格进行了鉴定的认可,巩固了这两个资格的地位。

三、信息系统审计在美国的发展现状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领域

根据ISACA对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领域的工作研究,信息系统审计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可以分为六个大的方面。包括:信息系统审计程序、IT治理、系统与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IT服务的交付和支持、信息资产的保护以及业务持续和灾难恢复。

这六个方面的后五个方面是针对信息系统的不同层面开展的审计。具体到实践中,IT审计存在的形态包括:专门的IT审计(或称为IT专项审计)、为财务审计服务的IT审计、IT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等等。会计事务所、政府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在不同的方面各有侧重。

(二)各行业信息系统审计开展

1、会计事务所

在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系统审计除了作为传统财务审计中内部控制审计的一部分之外,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要求,审计报告中还有专门的一段来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该部分已经成为法定的要求。另外,会计师行业来开展各类IT认证服务,如sys-trust(信息系统认证)、web-trust(网站认证)等。

各大会计师事务所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审计部门,尽管他们的名字各不相同。

2、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在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方面更主要侧重于信息技术投资项目的效益审计。如:美国审计署(GAO)信息系统审计部门对自己的工作描述如下:

“协助议会评估和提高政府重大信息技术控制项目;开发和完善最佳实务方法,这些方法已经在政府各门中广泛应用,帮助他们制定信息技术投资方面的决策。

......

我们尤其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信息安全和关键的计算机基础设施的保护;

●加强政府信息的收集、使用和销毁工作;

●评估开展电子政务的机会;

●促进完善的组织结构和基础设施;

●培育成熟的系统采购、开发和操作实务;

●开发和建立最佳实务方法,完善信息技术投资行为;

●开发信息技术人力资本策略。”

3、内部审计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普及,内部审计也在关注对信息系统的审计。内部审计师比外部审计人员更了解本企业的生产管理和业务流程,因此,他们可以在信息审计方面做得更深入。但不同企业的信息系统审计的开展情况也不相同,有些单位更愿意把信息系统审计的工作外包给专业的会计事务所或咨询公司去做。

(四)信息系统审计职业团体

目前ISACA的会员在全球有50000多人,遍布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与IT相关的职业,包括信息系统审计师、咨询顾问、教师、信息系统安全人员、首席信息官、内部审计师等。他们所处的行业也是十分广泛的,包括财务、银行、会计事务所、政府和公共部门、公用事业和制造企业等等。这使得ISACA的会员可以在一起分享和交流各行各业的信息。

ISACA在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70多个分会。这些分会为当地的会员提供培训、资源共享、建立职业关系网的机会。

经过30多年的发展,ISACA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有信息治理、控制、安全与审计领域有影响的专业组织。它颁布的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标准、指南和操作程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所颁布的COBIT标准是信息系统管理、控制和审计的公认行业标准。目前世界上已经有50000多人拥有ISACA组织的CISA资格、6000多人拥有CISM资格。该协会出版的《信息系统控制》期刊是是信息系统控制领域最有影响的杂志。ISACA每年召开一系列国际会议,研究和讨论与信息系统鉴证、控制、安全和IT 治理相关的技术和管理问题。ISACA与它所属的IT治理学会一起领导整个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领域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四、结论:

回顾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基本的推动力;

(三)在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从对电子数据审计发展到对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必然趋势;

(四)信息系统审计的健康发展并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必须有组织地开展,其中行业协会的作用不可忽视;

(五)法律的支持不仅是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基本保障,而且可以极大地推动这一行业的发展。

五、参考文献:

History of IS audit in the U.S., Robert Lin.

ISACA 2005 Annual Report,Information System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 https://www.doczj.com/doc/2c6057754.html,, Information System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

https://www.doczj.com/doc/2c6057754.html,, General Accountability Office

https://www.doczj.com/doc/2c6057754.html,,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https://www.doczj.com/doc/2c6057754.html,, 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六、信息系统审计历史进程中关键词出现年代一览表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得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得出现与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得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就是上百年得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得“自然演进”得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得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与发展起来得。 资本市场出现得直接原因就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得犹豫与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就是不就是资本主义独有得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瞧,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得“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得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得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得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得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得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得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得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与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得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得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得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得市场,市场得深度与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得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得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得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得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得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得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得深刻转变。

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2011-07-05 06:16:17) 转载▼ 分类:财经研究 标签: 财经 [转贴 2007-02-25 00:48:41] 1.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 美国证券市场是从经营政府债券开始的。在独立战争中,美国发行了各种各样的中期和临时债券,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以发行联邦债券的形式承担了这笔债务,共达8000多万美元。这项巨额债券的发行是依靠大量证券经纪人兜售,没有集中的场所,交易都是在露天广场和咖啡馆等场所进行,全美了出现大量的类似交易形式,由此产生了早期的场外市场[1]。后来证券交易从费城和纽约兴起,其后在芝加哥、波士顿等大城市蔓延开来。1754年,一批从事证券买卖的商人在费城成立了经纪人会,于1790年成立了美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1792年5月17日,24名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一棵梧桐树下聚会,商订一项协定,即“梧桐树协定”,这成为美国最早的股票市场,也是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1863年正式命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 英美战争结束后开始的美国工业革命,给美国证券业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其后运河热、铁路热和淘金热等等,催生了大量债券和融资性股票,从东部到西部也涌现了大量的地方证券交易所,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最终生存下来的交易所主要分布在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城市。后来建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与美国证券交易所也逐渐发展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和最重要的两个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其条件和容量的限制,场外市场仍保持迅速发展并且数量众多,但场外交易价格的形成不是采用交易所内实行的双向拍卖系统,而是通过谈判的途径,分布在全国的场外交易证券商及其顾客很难了解是否得到了某种股票的最好价格。从1904年开始,全美报价局每天以手工的方法在粉红色的纸张上公布证券的价格,然后印出发往全国。但这种方法很不便利,人们得到的报价往往迟一天。这个最初级的场外市场被称为粉红单市场(Pink Sheets)。1968年,自动报价系统的出现取代了粉红单的作用。 自动报价系统问世之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明确表示,希望有一个全国范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确保更准确、快速地反映价格和市场情况的变化,同时希望借助自动化的交易系统改进当时的场外市场过于分散的状况。1968年,场外交易系统自动化工程开始启动。纳斯达克于1971年诞生,通过自动报价系统使分布全美的6000个办事处的证券商有了直接联系,而它的起点是来自粉红单市场的2500种场外股票。

美国广告发展史

美国广告发展史

1:美国第一则报纸广告刊出的准确日期无法确定,但人们习惯上将《费城报》的出版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称为美国广告之父。1841年,帕尔默在费城开始创办广告贩卖店,酬金由广告主从付给报社的广告费中提取25%,帕尔默的这种手续费制一直延续至今。大多数广告史学家认为帕尔默是美国第一位广告代理人。1860年,罗厄尔创办了与今天广告公司更相似的媒介掮客公司。罗厄尔不仅从报纸取得广告费,而且采取了大量购买地方周刊报纸的版面,然后直接转销给广告主的做法。他在付给报社现金的时候,从中收取50%的回扣,奠定了现在的代理费(回扣)制度。罗厄尔的广告代理店是第一个向媒介垫付费用的代理店。罗厄尔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他于1879年编辑的“美国报纸索引”。“索引”介绍了美国当时的5411家报纸,包括它们的发行量。1888年,罗厄尔创办了美国第一本以广告为主要内容的杂志《印刷品》(也有人译为《印刷者的墨汁》)。1869年由F?魏兰德?艾耶(F?Wayland?Ayer)创办的艾耶父子广告公司被广告历史学家称为“现代广告公司的先驱”。人们把杂志发展成广告媒体归功于J?沃尔特?汤普逊。当汤普逊1869年加

入威廉?J?卡尔顿的广告代理店时,后者正专注于宗教宣传,汤普逊说服卡尔顿向一般性杂志发展,尤其是针对妇女的杂志。科罗德?C?霍普金斯开创了简洁、直接的广告形式,即人们常说的“理由”文稿。艾耶父子广告公司和国民饼干公司的合作非常密切。这种合作关系使艾耶采用了“非竞争价格”方针。后来,这成了广告业中的一种标准做法。艾耶父子广告公司于1879年承担了今天人们认为的首次正式调查项目。1915年,J?沃尔特?汤普逊在广告代理公司中首家设立了市场调查部门。1880年,日本第一家广告代理店在东京日本桥十杆店开业,叫“空气堂组”。1912年,美国哈佛教授赫杰特编写了第一本以讲授广告方法和推销方法为主的教科书。1938年,在美国创立了国际广告协会(IAA),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广告研究机构。2:美国广告学说的发展1902年至1904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斯科特撰写了《广告原理》一书,在这本书里,他首先提出了科学广告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1908年,他在系统研究广告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撰写《广告心理学》一书。这本书虽然不及今天的广告学专著那么系统,但却标志着广告学学

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审计法律制度比较

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审计法律制度比较 [摘要] 中美国家审计法律制度既具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区别。本文主要从审计机构的隶属模式、审计X围和审计结果的处理三个方面作了比较,并就如何完善中国国家审计在这三个方面的法律制度作了简略的论述。 Abstract:There is similarity between the Legal System of Sino-US government auditing,distinguish existing too. This paper has made parisons from three aspects,including the mode of subordination of government auditing institutions,the scope of auditing,the treatment of the auditing result. The author also made brief argumentation on how to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of government auditing of china [关键词]国家审计;隶属模式;审计X围;审计结果 国家审计制度作为行政监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上层建筑,必然要受到国家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模式、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文化传统与教育发展水平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在上述社会环境因素方面存在着差别,使得中美国家审计制度也存在不少的差异,本文是从这两种国家审计法律制度存在的区别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审计机构的隶属模式 中国的最高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审计署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国的国家审计制度属于“行政模式”的国家审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XX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91、109条以及《中华人民XX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第2条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法》第8、9、28条的规定,中国国家审计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审计的管理体制。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上级审

国外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从国际视角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将会进一步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会更加明显。风险管理不力、缺乏透明度和无效的公司治理是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内部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的一种控制机制,以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为作用点,以监督、评价和咨询为职能,促进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建设,确保内部控制、公司治理持续有效运行,这既是内部审计的职责,更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及其发展 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是随着一国经济、文化、法律意识和公司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内部审计的职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1947年至1999年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先后7次对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进行了新的定义,[1]集中反映了国际组织对内部审计理论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也反映了社会对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不断深入挖掘。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监督和评价始终是内部审计的两大核心职责,但监督和评价的范围在不断拓展,层次在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在实践中迅速发展并不断适应组织的需要,逐渐站在管理层甚至整个组织的高度,以为组织增加价值为目的。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内部审计师已经从事包括财务检查与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以及遵纪守法审计在内的综合性审计工作。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所面临风险的日益增长,传统上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已不能满足

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1999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理事会通过了内部审计新定义和新的专业实务框架(PPF),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被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1999年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但拓展了内部审计的内涵,同时还明确了内部审计发挥职能的着力点,主要表现在: 1.新增了咨询服务功能。强调要通过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 2.明确了内部审计、评价和咨询服务的着力点。抛弃了以前“经营业务”、“组织活动”等模糊的定义语言,明确了内部审计职能有效发挥的着力点是“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9页word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出现和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市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的犹豫和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的“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的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

201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的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2019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19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9年9月底。)。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2019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的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的市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的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的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的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的深刻转变。

美国资本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

美国资本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 概念及代表国家 所谓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是指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社会储蓄的汲取以及向投资的转化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以市场尤其是以股票、债券市场为中心,股权型为主体的产融结合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约束产融结合行为,以提高产融结合的有效性。任何金融中介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都是市场的积极参与者,不存在明显的融资成本优势或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产业部门在发展过程中的资本需求将通过多种渠道和技术来得到满足,不会对某一融资方式和中介机构的严重依赖。 从资本交易的关系看,法律上严格禁止金融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以及金融部门内部如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以及产业部门内部如同行业之间通过产权的相互渗透以构成垄断,主张维护公平竞争的自由市场经济秩序。 美国作为以市场主导的产融结合模式的代表,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国家,历来奉行宽松自由的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主要借助市场力量和一些间接手段来配置生产要素,促使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方向演变。同时,美国政府在利用有形资本投资调整产业结构时,并不直接干涉或者参与,通常采用的是间接手段。主要是通过制订和修订一些政策法规、提供良好豹基础设施,为战略性产业的有形资本投资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来达到目的。 产生背景和具体运作方式 美国资本市场体系是多层次的,非常发达,所以企业基本都选择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如从商业银行融资,或者从证券市场融资。相关资料表明,在美国资本市场的资金存量中,直接融资一直占有较大优势,70-90年代美国直接融资在资本市场上的比重基本在60%-70%,其中又以股票融资所占比重最大,达到以30%-40%,间接融资所占份额相对较小,其中对工商业的融资只占到总额的12%。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的债券市场规模日益扩大,银行贷款比重则逐步萎缩。美国的资本市场为不同规模及风险程度的融资主体提供了方便,满足了不同融资主体的资本需求。在美国除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型上市公司证券之外,还有区域性证券交易所,主要交易区域性公司的证券,以及由美国证监会依法豁免注册的小型地方证券交易所、各种场外交易,包括柜台交易、第三市场、第四市场和全国证券商联合会自动报价系统。因此,美国资本市场为不同规模、风险的企业提供了融资的可能,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的剑立、发展、兴起。 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科技迅猛发展,这需要创新思想与创新资本的紧密结合。在美国资本市场体系中,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为代表的新型市场化融资体系,在美国新经济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重要作用,如著名的NASDAQ市场。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特点,创业板市场或二板市场适应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融资需求,其对科技产业成长的推动作用是与创业资本的动作联系在一起的。克服了传统融资机制对高风险的厌恶,承担且最大程度的分散了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同时具有良好的

美国经济发展史

美国经济发展史 一:独立战争、禁运和1812的美英战争 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 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

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北欧市场及其他全球市场,同时则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北部大商人也主张自由贸易,因为他们的利益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扩大,无论进出口是否出现逆差,只要贸易总额上升,就少不了他们的利润。主张贸易保护者成份比较复杂,既有保卫独立战争成果的爱国主义成份,又有在谢司起义前巩固统治秩序的成份,既有受英国打击最沉重的广大小农,又有为数不多的制造业主。由于当时主要矛盾是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因此,主张增强邦联政府力量、加强贸易保护的代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事实上控制了政府决策。汉密尔顿认为英国的力量来源在于制造业,因此美国必须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而要发展制造业,则必须有政府保护。他指出需要政府保护的三个理由,一,外国政府对制造业有保护和奖励;二,农业国居民出于习惯往往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熟悉的职业;三,制造业国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已经具有优势,这就使“最新建立制造业的国家与制造业已成熟的国家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 遗憾的是,尽管汉密尔顿提出加强联邦政府权力、重视制造业、提倡贸易保护的一揽子方案,但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由依附于英国的种植园主和大商人主导,故唯一落实的是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建立了财政税收制度,恢复了公共信用,顺利发行了新国债,使联邦政府不再有名无实。然而汉密尔顿所珍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却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内部审计并非诞生于世纪初,它是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为适应 管理需求多样化、复杂化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繁荣和萧条的几番更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也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产业和类型,为何内部审计都受到广泛的重视?内部审计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如何?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文章将作出详细解答。 在年月的美国安然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中,唯一获判无罪的高层管理人员就是安然的首席内审员。年月,世界通讯公司再度爆发财务丑闻,其虚构的近亿美元利润创下了财务舞弊的世界记录。与安然事件类似,世通的财务舞弊也是由三位内审人员在执行内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他们不计个人安危、忠于职守、排除种种困扰、承受巨大的压力,毅然将世通的舞弊行为昭示于天下。 在上述各案中,尽管内审人员都恪尽职守,但为何仍阻挡不了此类弊案的发生?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是企业对绩效的追逐已 超过对高层主管道德价值和企业良心的关注?还是影响企业有效运作 的基础框架已年久失修、不堪重负呢?这对处于内审领先地位,向来对企业执行严格监管的美国及其相关监管单位,不啻于巨大的耻辱和一个当头棒喝;而全球企业也都开始重新思考内审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起到的作用,并且审视包含公司层面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应如何完善。《萨班斯奥克斯法案》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此期间,

内审和审计委员会,似乎被企业和多数企业利益相关团体视为维护企业道德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外内审产生的背景 世纪末、世纪初,托拉斯和康采恩等组织快速发展和扩张,逐渐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了垄断地位。例如,年,美国钢铁公司垄断了全国钢产量的。这些经营规模庞大的企业,经营地点分散,经营业务复杂,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像以前那样在所有的经营活动上亲历亲为,由此,分权管理和多级控制逐渐成为大型企业的管理方式之一。然而这种营运模式要想运作有效,势必需要建立适当的制度和程序以规范员工在日常营运作业中的合规合理性。 除此之外,也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专职部门去审查、评价和报告这些作业执行的结果,并做出适时的反馈。一个与业务控制并列但相对独立的控制机制———内部审计便由此诞生。年,德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公司开始设置内审部门,美国则在铁路行业最先配备内审人员。 国外内审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型企业的迅速崛起,企业对内部经营管理、控制和监督的需要也逐步提高。世纪初,内审在美国问世,并随即在英国和日本快速发展。数十年来,其职能也从以查找错误为导向,单纯的监督、控制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警察”角色,发展至今日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协助企业达成目标、提供咨询,并成为和不可或缺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 制度变迁及其启示 张龙平陈作习宋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430073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610074) 【摘要】我国目前正在抓紧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史最久、最有代表性,值得我们借鉴。内部控制审计成为与财务报表审计并行的一种新审计业务,在美国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阶段、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核阶段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阶段。本文回顾了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变迁的历程及特点,并提出了我国在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时需要注意解决好的七大问题。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核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规范要求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如何合理制定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从而使会计师事务所对内控运行发挥保障作用,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简要回顾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需注意解决的问题。 一、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历程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值得我们借鉴。在当今美国,内部控制审计成为与财务报表审计并行的一种新审计业务,其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阶段;(2)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核阶段;(3)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阶段。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是为厘清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发展脉络,并不意味着到了内部控制审计阶段,再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就不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了。 (一)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初,内部控制评价就开始进入审计的视野,以依赖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实践亦由此开始。1912年,罗伯特·蒙哥马利在《审计———理论与实践》书中就已初步认识到内部控制对审计的重要性,主张将资产负债表审计范围与评价客户内部控制系统联系起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39年10月发布第1号《审计程序公告》,首次增加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次年10月,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要求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增加与上述公告类似的关于内部控制审查的内容。从此开始,账项基础审计逐步为制度基础审计取代,内部控制评价成为财务报表审计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20世纪40年代后,内部控制评价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日趋成熟。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49年在《内部控制:协作体系的要素及其对管理层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Internal Control:Elements of Coordinated System and its Importance to Management and the 57

中美内部审计的异同

中美内部审计的异同 内部审计的产生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末期的“华尔街”危机,促使了美国内部审计的产生。20年代至40年代初期,美国现代内部审计迅速发展,其标志是建立了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同时内部审计领域从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大到效益审计,并于1941年在美国纽约成立了“内部审计协会”。20世纪70年代,世界内部审计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使美国现代内部审计有了新的发展,此时关于内部审计职员道德准则和从业标准等的制定,规范了内部审计职业。在美国的今天,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一样,已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当然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应该是领域的顶尖专家。在我国,本世纪80年代末,随着体制改革的深进发展,国务院颁布了第21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其中第六章专门对内部审计的机构和职权作了规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其组织地位美国的内部审计机构在70年代末以前,大多设在治理层以下,独立性受到很大的限制。70年代末,出现了新的组织结构,即董事会下设与高级治理层平行的审计委员会,业务直接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内部审计对本单位的一个权威组织负责。2、内部审计师与董事会保持直接联系,并就共同关心的沟通讯息。3、内部审计的宗旨、权利和责任在正式书面文件中作了规定。4、内部审计每年关于本部分的审计工作计划、职员配备、财务预算要呈送高级治理部分批准并报告董事会。5、内部审计师每年一次或多次将工作

报告呈送高级治理部分和董事会。我国的内部审计在近年内已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1995年审计署第1号令第4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视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与政府的关系在美国,内部审计行业与政府基本上没有关系。政府对内部审计没有专门立法,内部审计具体规定取决于各个企业。唯一有政府性质的、在美国最有权威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力性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第一,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由不参加经营的外部董事组成;第二,任何一个企业必须有内部审计部分;第三,必须有独立于该公司的审计职员。内部审计协会规定了内部审计职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道德准则和从业准则,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是一种企业内部自律性组织。我国内部审计从体系到主体都与政府有紧密的联系。从体系上讲,国家审计监视包括国家审计、审计、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成为整个国家审计监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八届人大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29条规定“国务院各部分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分、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各部分、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内部审计,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视。内部审计的职权与在美国,内部审计职员的职权是:1、监视企业遵循已有的政策和规则;2、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得到有效执行;3、进步企业运转效率和降低企业运作本钱; 4、检查企业是否有欺骗或会计记录虚假现象; 5、检查企业的经

美国资本市场简介

美国资本市场简介 一、美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1、美国有多层次的证券市场:美国有五个全国性的股票交易市场。公司无论大小,在投资银行的支持下,均有上市融资的机会。美国没有货币管制,美元进出美国自由,且政策鼓励外国公司参与投资行为,成为世界金融之都; 2、资金供应充沛、流通性好:数量巨大、规模各异的基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根据各自的要求和目的在不同的股市寻找不同的投资目标,为美国股市提供了世界上最庞大的资金基础,从而使美国股市的交投十分活跃,融资及并购活动频繁; 3、融资渠道非常自由:上市公司可随时发行新股融资。发行时间与频率没有限制,通常由董事会决定,并向证券监管部门上报。通常如果监管部门在20天内没有回复,则上报材料自动生效。如监管部门提出问题,则回答其问题。通常监管部门有30天的必须答复时间下限。当公司股票价格达到5美元以上时,上市公司股东通常可将其持有的股票拿到银行抵押,直接获得现金贷款。上市公司还可以向公众发行债券融资; 4、管理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公司管理层可直接持股或拥有期权。因为美国上市公司原始股东所持股票在过了2年锁住期后,是可以全部流通的,拥有股票就视同拥有现金; 5、交易方式灵活:没有涨停板的做法,股票可随时买卖。股市自早9点至下午4点,连续进行,中间无休息。4点后有些证券公司提供场外电子交易,直到晚上7点。 二、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和适用的法律制度: 1、监管机构:主要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全美证券商协会(NASD)及每个证券交易所。这些监管机构均有权发出规章和相关规定; 2、适用的法律制度为:《1933年新公司上市法》《1934年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法》《1940年投资公司法》《1940年投资顾问监管法》等基本法案; 3、各州地方颁布的州法; 4、监管原则:美国司法部门严惩上市公司的虚假行为。监管部门对为上市公司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如律师所及审计所等的渎职行为同样严惩,美国上市公司提供材料的真实性是相当高的。美国证券监管部门通过层层把关,确保公司行为的可靠与真实,维持美国股市的声誉。股市的声誉与透明度高,从而能够吸引全世界的投资者。 三、美国证券市场的构成及特点: 1、美国证券市场的构成: (1)全国性的证券市场主要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全美证券交易所(AMEX)、

美国发展历史

美国发展史 课标要求: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评价华盛顿 美国南北战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冷战政策的含义、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片,说出图片的内容 二、自主归纳 1、教材涉及到美国历史的事件有哪些? 2、按事件逐个回忆知识点 (1)美国独立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爆发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颁布文献:《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领导人:华盛顿 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2)美国南北战争 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战争时间:1861年~1865年 颁布文献:北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 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措施:1、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2、整顿农业 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 4、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意义:美国经济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5)冷战政策 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三、分析讲解中考经典考题 1 (09年淮安)下列哪一事件是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下发生的() A.工业革命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明治维新 D.印度1857-1859民族大起义 2(09黄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积极应用高新技术 B.政局相对稳定,资本雄厚 C.加入欧共体,走联合自遣道路 D.二战期间,美国未受任何损失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11月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2009年2月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请你回答: 奥巴马为什么说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4、下面是一位同学绘制的美国的年代尺,读后回答问题。 写出所示年代尺中1861年、1947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5、(2009?乐山)(11分)美国历史可以说是世界文明史的一个缩影,从美利坚合

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审计法律制度比较

国家审计制度作为行政监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上层建筑,必然要受到国家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模式、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文化传统与教育发展水平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在上述社会环境因素方面存在着差别,使得中美国家审计制度也存在不少的差异,本文是从这两种国家审计法律制度存在的区别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审计机构的隶属模式中国的最高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审计署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国的国家审计制度属于“行政模式”的国家审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91、109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第2条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法》第8、9、28条的规定,中国国家审计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审计的管理体制。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有关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进行,上级审计机关也可以对下级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审计事项直接进行审计。美国的最高审计机关——审计总署(The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直译为政府责任办公室,简称GAO)隶属于国会,审计总署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美国的国家审计制度可以说是“立法模式”国家审计制度的典型代表。根据美国1921年《预算与会计法》第301条规定:“应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机构,即审计总署,其独立于行政部门,在审计长的监督和指导下工作”。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实行地方自治的分权原则,所以审计总署与州、地方的审计机关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各州、地方的审计体制也有差别,如纽约州审计长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其地位与市长、市议会议长平行,直接对选民负责;华盛顿特区的审计办公室则属于特区议会,对议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根据中国《宪法》第80、86条和《审计法》第15条规定,审计长由国务院总理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决定人选,并由国家主席任免,在没有违法失职或者其他不符合任职条件的情况下,不得随意撤换。美国审计总署最高首脑为审计长(Comptroller General),根据美国1921年《预算与会计法》第301、302、303条的规定,为了保证审计长的独立性,国会给予其相当超然的地位,审计长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由总统任命,任期15年,不得连任,除非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决议或受到众议员的弹劾,不得以任何理由罢免审计长,并且为了保障其退休后的生活,在其退休后仍可以领取全薪。中国国家审计机关独立性、权威性相对于美国来说较差。作为“行政模式”国家审计制度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国家审计机关并未独立于被审计单位所属的整个行政权力系统,只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国家审计体制属于一种形式上独立的管理模式。现行《审计法》作为权威性的法律规范,还缺乏针对性的具体规定,由于“审计的概念和独立性的概念,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1]我们有必要借鉴美国1921年《预算和会计法》和其他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审计工作和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上”[2]等方面进行制度上的完善。有学者提出中国国家审计体制应该改“行政模式”为“立法模式”,各级审计机关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领导。[3]我们认为从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发展情况和历史传统综合考虑,建立“立法模式”国家审计制度的设想是不适合现阶段中国国情的。目前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完善现行“行政模式”的国家审计体制,特别是要理顺双重领导体制的纵向与横向关系。因此比较切实可行的是借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垂直管理的做法,把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由地方双重领导体制改为垂直领导体制,由审计署对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实行垂直领导,以切断地方审计机关与地方政府的组织设置、人员任免、经费来源等行政关系,使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独立性有比较大的提高,从而使地方审计机关在地方行政监督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empirenews.page--] 二、审计范围国家审计范围包括审计的对象范围和审计的内容范围两个部分,由于政治、经济、法律、审计技术与手段发展的差别,中美两国在审计

美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过程(范例——审计流程经典教程)

美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过程(范例——审计流程经典教程) 审计过程又被称作审计循环。它是指二个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系统化过程。 在美国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是按照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在年度审计计划中批准的审计项目和为满足企业管 理当局的一些特殊要求而临时确定的审计项目来执行日常审计工 作的。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因其性质和要求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计目的和目标。要保证审计人员的工作能达到这些目的和目标,把完成项目审计任务的整个工作过程科学地划分为几个阶段,并赋予与之相适宜的工作内容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对项目审计工作给予指导和控制,保证审计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 通常,外部审计人员将审计过程分为计划、实施和终结三个阶段。内部审计的审计过程与外部审计的审计过程不完全相同。由于内部审计侧重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目的在于督促和帮助被中计单位堵塞管理漏洞,完善控制,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而且企业管理当局非常关心审计之后的变化,关心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行动及其结果,因此,内部审计有必要重视后续审计工作,将其成为一个单独的阶段。《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审计工作应该包括制定审计计划、检查和评价信息、传递审计结果以及后续跟踪四个主要方面的工作。

完整的内部审计过程可划分为计划、实施、报告和后续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与其相适应的工作步骤,将这些步骤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完成项目审计工作的审计程序。 一、审计的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有效执行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是指从确定审计项目开始,到制定出书面的审计方案为止的这一过程。计划阶段被认为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其工作的周密细致程度直接影响到项目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保证这一阶段的工作质量,《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每一个审计项目制定审计计划,计划必须用文字记录并包括:(1)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2)取得有关被审计活动的背景资料;(3)确定执行工作所需要的人力资源;(4)与所有需要了解情况的人员沟通信息;(5)适当的进行现场调查,以熟悉那些需要审计的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情况,确定重点审查的领域并听取被审计人员发表的意见和建议;(6)编写审计方案; (7)决定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传递审计结果;(8)取得对审计方案的批准。 作为企业内部职员的内部审计人员对所审查的经营管理活动及其成果较为熟悉,也可以较方便地取得有关被审计活动及其控制等方面的资料。因此,上述计划阶段的工作并非每一个内部审计部门和每一个审计项目所必须,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的计划工作内容,并可以结合日常工作来完成。下面介绍计划阶段的几项具体工作:

世界资本市场发展历程

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20世纪以前都处于萌芽阶段,发展比较缓慢。虽然早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原始积累阶段,西欧就已有了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比如1602年就在荷兰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买卖股票的市场,但是由于此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股票发行与交易的需求并不非常旺盛,因此资本市场仅仅在萌芽。后来,受工业革命影响,资本主义大工业开始出现,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资本市场的作用开始真正排上用场。运输公司股票、铁路股票、矿山股票纷纷出现在证券市场上,同时银行股票、保险公司股票及一些非金融机构的公司股票也开始露面,股票交易开始盛行。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以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从雏形到正式诞生,正式顺应了当时的时代需求,同时也为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期,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时,资本市场获得了初步发展。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为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证券市场以其独特的形式有效地促进了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同时,其自身也获得了高速的发展。首先,股份公司数量剧增。以英国为例,1911—1920年建立了64000

家,1921—1930年建立了86000家。至此,英国90%的资本都处在股份公司控制之下。其次,在这一时期,有价证券发行总额剧增。1921—1930年全世界有价证券共发行6000亿法国法郎,比1890—1900年增 加了5倍。 1929年股灾爆发后,资本主义经济陷入大萧条之中,资本市场也处于停滞阶段。这次股灾导致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动荡,不仅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剧烈,而且证券经营机构的数量和业务锐减。到1932年7月8日,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数只有41点,仅为1929年最高水平的11%。危机过后,证券市场仍一蹶不振。与此同时,加大证券市场管制力度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使证券市场的拓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停 滞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因欧美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各国的经济增长,使得资本市场进入了恢复阶段。这时,公司证券发行量增加,证券交易所开始复苏,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买卖越来越活跃。但由于人们对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会不会卷土重来仍心存疑虑,加之在此阶段许多国家面临着资本稀缺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对资本的流动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