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

第33卷第6期

2008年12月

林 业 调 查 规 划Forest I nventor y and P l anning V o.l 33 No .6 Dec .2008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

刘峰1

,陶国达2

,王东升

1

(1.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云南景洪666100;2.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勐仑666303)摘要:2005年9月~2006年5月,采用线路调查法及样方调查法对纳版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分布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发现外来入侵植物有17科28属32种,分布方式有零星、斑块状及成片3种,入侵方式为人为有意引种及无意带入2种.分析外来入侵植物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建立监测体系、制定长期的综合治理计划、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等防范对策.关键词:外来入侵植物;危害;防范对策;纳板河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59 9;S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08)06-0112-03

Investi gation on the A lien Invasi ve P l ants i n Nabanhe Nature

R eserve and Precautionary M easures

LIU Feng 1

,TAO Guo da 2

,W ANG Dong sheng

1

(1 A d m i nistrati on Bureau of N anbahe N ati ona lN ature R eserve ,Jinghong Yunnan 666100,Ch i na ;2 T ropical Bo tan ic G a rden ,Ch i nese A cademy o f Sc iences (CAS),M eng l un Y unnan 666303,Chi na)

Abst ract :W ith t h e m ethods of routi n e survey and sa m pli n g survey ,the i n vesti g ation on the species and distri b u ti o n of a lien i n vasive p lants fro m Septe mber of 2005to M ay of 2006i n N abanhe N ature Reser ve had revealed that there to ta lly had been 32species ,subordinati n g 28genera and 17fa m ili e s w ith 3types of distribution and 2k i n ds o f i n vasi o n Based on the ana l y sis o f the i m pact of the i n vasi v e plants on eco

env iron m ent and loca l people s life ,the paper puts for w ard t h e precautionary m easures concer n i n g i n ven to r y syste m,long ter m i n tegrated con tro l plan asw e ll as spec ific study on invasive plants K ey w ords :alien i n vasi v e plan ts ;har m fulness ;precauti o nary m easures ;N abanhe Nature Reserve 收稿日期:2008-07-21 修回日期:2008-09-12

作者简介:刘峰(1977-),男,云南勐海人,工程师,从事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保护及管理工作.

外来入侵物种对全球的威胁日益增加,已显现出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农林业生产的不良影响,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笔者所指的外来入侵植物是在自然保护区内有分布,并在当地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对生物多样性或景观造成一定损害或影响的外来物种

[1]

.纳板河流域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资源丰富,生态类型多样,是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和资源基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为了能让这个生物遗传物质极为丰富的天然基因库得到更好的保护,发挥其潜能,保护区管理局于2005年9月~2006年5月开展了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课题.通过该课题的实施,初步查明了纳板河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分布范围.

1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北部,景洪市与勐海县的接壤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22 04!~22 17!,东经100 32!

~100 44!,土地总面积266 60km 2

.保护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304m ,最低海拔539m,自然环境复杂,垂直高差较大,立体气候明显.年降雨量1100~1600mm,年平均气温18~22?.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竹林、稀树灌木草丛、灌丛8种植被类型.保护区涉及2个乡(镇)、5个村、31个自然村,居住着拉祜、哈尼、傣、汉、彝、布朗6个民族,共5769人(2007年统计).

刘峰等: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

从以上的概况中可以看出,保护区拥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如光照、水和食物),加上居住在保护区内的居民众多,人为活动频繁,为外来植物的入侵提供了机会.

2调查时间及方法

由于西双版纳雨季持续时间长,而许多外来入侵植物的生长旺盛期恰恰在雨季,因此此次野外实

地调查选择的时间为4月25日~10月25日.研究人员按照保护区的不同功能分区,选择了区内32个自然村的轮歇地、荒山荒地、集体林、次生植被、次生植被与原生植被交接处及部分国有林作为主要调查区域.在实际调查过程中,研究人员采用线路调查法,通过目测观察,记录线路两边外来入侵植物的种

类、生境、分布状况及伴生植物.并在外来入侵植物分布较多的区域采用样方调查法,设置2m #2m 的小样方,对样方内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数量、盖度、优势度、伴生植物等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统计.另外,调查人员每到一个自然村都要同当地老、中、青3个年龄段的村民进行有关外来入侵植物方面的座谈和访问,最后再结合实物拍照、采集标本等手段会同专家一起进行分析和研究.

3调查结果

3 1外来入侵植物种类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发现纳板河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有17科28属32种,详见表1.

表1 纳板河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类

种名拉丁名

科名

原产地分布区及分布状态 入侵

途径危害程度利用现状小叶冷水花P ile a m icrophy ll a 荨麻科U rti caceae 南美洲实验区、缓冲区,零星分布无意轻观赏土荆芥Chenopo d ium am brosioides 藜科Chenopod i aceae 中、南美洲实验区、缓冲区,斑块分布无意重药用草胡椒P e p e ro m ia pallucida 胡椒科Pi p eraceae 热带美洲缓冲区、核心区,零星分布无意轻药用空心莲子草A lternan t hera ph iloxe roi de s 苋科Am aran t haceae 南美洲实验区、缓冲区,斑块分布无意重饲料刺苋Am aran t hu s s p i n osu s 苋科热带美洲实验区、缓冲区,零星分布无意轻食用及饲料皱果苋Am aran t hu s v iri d is 苋科

热带美洲实验区、缓冲区,零星分布无意轻食用及药用紫茉莉M irabilis ja l apa 紫茉莉科Nyct agi naceae 热带美洲

实验区,零星分布有意轻观赏及药用垂序商陆P hytolacca am eric ana 商陆科Phytol accaceae 北美洲实验区,零星分布有意轻观赏及药用含羞草M i m osa pud ica 含羞草科

热带美洲实验区,斑块分布无意重观赏及药用

银合欢Leucae na le ucoce pha l a 含羞草科L egum inosae 热带美洲实验区,零星分布有意轻篱笆飞扬草E uphorbi a h i rta 大戟科

热带非洲实验区、缓冲区,零星分布无意轻药用蓖麻R i c i nus c o mmun is 大戟科Euphorb iaceae 非洲东北部实验区、缓冲区,零星分布有意轻药用赛葵M a l va strum coromandelianum 锦葵科M alvaceac

美洲实验区、缓冲区,零星分布无意轻药用刺芹E ryng ium foeti dum 伞形科Um belliferae 热带美洲实验区、缓冲区,零星分布有意轻食用曼陀罗Da t ura st ra m on i um 茄科Solanaceae 墨西哥实验区、缓冲区,零星分布有意轻药用喀西茄Solanum ac u le a tissi mum 茄科巴西实验区、缓冲区,零星分布无意轻药用假烟叶树Solanum eri an t hum 茄科热带美洲实验区、缓冲区,零星分布无意轻药用水茄Solanum torv um 茄科

加勒比地区实验区、缓冲区,零星分布无意轻食用野甘草Scopari a dulcis 玄参科Serophu l ari aceae 热带美洲

实验区、缓冲区,零星分布无意轻药用阔叶丰花草Sper ma c oce l a ti foli a 茜草科Rub i aceae 南美洲实验区,成片分布无意严重饲料三叶鬼针草B i dens pilosa

菊科Co m pos it ae 热带美洲实验区、缓冲区,零星分布无意轻食用及药用野茼蒿Cra ssoce phalum cre pidioi d es 菊科热带非洲实验区、缓冲区,零星分布无意轻食用及药用

紫茎泽兰E upa t ori um ad e nophorum 菊科中美洲实验区、缓冲区,成片分布无意严重无飞机草E upa t ori um odoratum 菊科中美洲实验区、缓冲区,成片分布无意严重无金腰箭Syn e drella n o d i f l ora 菊科热带美洲实验区、缓冲区,零星分布无意轻药用藿香蓟Ag e ratum conyzoi d es 菊科中、南美洲实验区、缓冲区,斑块分布无意重药用肿柄菊T ithonia d iversi foli a 菊科

热带美洲实验区,斑块分布无意重观赏地毯草Axonopus co m pressus 禾本科G ra m i neae 热带美洲实验区、缓冲区,斑块分布无意重绿化两耳草P aspalum conjug at um 禾本科热带美洲实验区、缓冲区,斑块分布无意重绿化红毛草R hynchelytrum re pens 禾本科

南非缓冲区,零星分布无意轻绿化凤眼莲E i chhornia crassi p es 雨久花科Pon teder i aceae 巴西

实验区,零星分布有意轻饲料圆叶牵牛

Ipo m oe a pu r pure a

旋花科Convol vu laceae

热带美洲

实验区,零星分布

无意

观赏

注:危害程度:严重???该物种成片、大面积连续分布,并且其生长区域内没有其它土著地被植物;重???该物种呈片段、块状分布,在其生长地很少有其它土著地被植物;轻???该物种零散生长,没有形成连片状,并且其生长地有其它土著地被植物混生.

%

113%第6期

林业调查规划

3 2分布现状

从表1中可以看出,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为零星分布、斑块状分布和成片分布3种分布方式,其中零星分布、危害程度轻的有22种,占入侵总数68 7%;斑块状分布、危害程度重的有7种,占入侵总数21 9%;成片分布、危害程度严重的有3种,占入侵总数9 4%.入侵核心区的只有1种,占入侵总数3 1%;入侵实验区和缓冲区的有31种,占入侵总数96 9%.

外来入侵植物在纳板河保护区内分布最多的地方是生产试验区和部分缓冲区,入侵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村寨边缘、轮歇地、荒山荒地、公路沿线、菜圃、果园和经过人为砍伐后的次生林及林缘等地,核心区基本没有外来入侵植物.这是因为纳板河保护区的生产试验区和缓冲区居住有许多当地居民,频繁的人为活动,在无意中为外来植物创造了入侵的机会;而核心区的森林植被非常好,无论是上、中、下层,还是层间的土著植物都十分丰富,再加上有高山、河流等的阻隔,构成了阻止物种迁移的天然屏障,使得外来植物依靠自然的扩散能力进入这样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相当困难.

3 3入侵方式

根据人为活动情况,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主要为有意引种和无意引入2种方式.其中,作为观赏、药材、食用、家畜饲料等用途有意引种7种,占总数的21 9%;因为自然传入及随交通工具、工程建设、进口农产品和货物等无意引入25种,占总数的78 1%.

3 4对保护区生态的影响

3 4 1降低了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

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通过竞争占据本地土著植物的生境而形成大面积的单优群落,排挤本地种,与本地种竞争生存空间和物质甚至直接扼杀本地种,造成本地种和依赖这些种生存的其它植物种类和数量日趋减少,使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明显降低.

3 4 2破坏植被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保护区的外来入侵植物常常分割或包围本地土著植物,造成了本地种生境和群落的片段化和破碎化,使得一些植被近亲繁殖,形成物种单一的植被类型,为病虫害的快速传播和爆发提供了条件,从而破坏了植被原有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3.5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在实地调查和走访村民的过程中,了解到对保护区村民影响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是飞机草、紫茎泽兰和阔叶丰花草.这3种植物不仅大肆排挤本地植物,侵占宜林荒山,影响林木生长和更新,更主要的是侵占了当地居民的许多经济林地和农事用地,极大地影响了经济作物的产量,让当地居民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其次,飞机草和紫茎泽兰的花瓣非常轻,很容易随风飘散,当地老百姓放养的牛、羊等牲畜一旦吸入它们的花瓣,就常常导致窒息而死,因此也给当地居民的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3.6当地居民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认知状况

保护区当地居民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认识知之甚少,特别是对本次调查的大部分种类都不知道是入侵种,因为其中的许多种类并没有给他们造成威胁,甚至一些种类还是他们经常利用的资源,如水茄、假烟叶、刺芹、野甘草等,因此也就没有引起重视.但是,飞机草、紫茎泽兰这2个种类由于所占用的土地越来越多,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当地居民很是反感,并且已经开始重视.近些年来,当地居民也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但效果都不是太好,其原因主要有3点:&能利用的天敌少,并且已经有的天敌根本控制不住其蔓延;?采用化学防治,一方面花费大,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农药的残留物会危害到居民自身的身体健康;(如采用人工拔除,不仅要投入大量的劳力,而且还不能控制其蔓延,甚至反而为其提供了新的入侵空间.因此,对于外来入侵植物,保护区当地居民目前的做法是任其自生自灭,最多是把农田附近妨碍劳作的该类植物加以清除而已.

4防范对策

4 1建立监测体系

运用GPS对保护区入侵植物的分布点及范围进行定位,定期对入侵区域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监测,并建立相关数据库.适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重点防治对象,为综合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4 2制定长期的综合治理计划

根据入侵植物危害程度的轻重,制定出人工、机械、化学、生物等多项防治技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综合治理计划.

4 3对外来入侵植物的利用进行深入研究

外来入侵植物当中有一部分具有食用、药用等利用价值,并且有一些种类已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因此应该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在利用方面的研究,筛选出一些种类(下转第117页)

%

114

%第33卷

刘树生等:辽宁省工业原料林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分析

枯枝草叶等覆盖地表,不应将表土裸露;制定并严格执行采伐作业规范,禁止从山坡向下滚木,以免滚木道的形成,最大限度地保护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

为减缓地力衰退,实施测土平衡施肥技术;肥料以复合肥为主,尽量使用有机肥,推广使用菌肥,以维持林地地力和保护环境;在保障苗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尽可能恢复和保持地被物;采伐时的伐区剩余物如叶、皮和树根应保留在林地.

为减缓物种单一化趋势,尽可能增大造林地块间的空间距离,原则上地块之间距离应不小于100m;造林地块的面积控制在33 3hm2以内,每3 3hm2应采取建造宽20m的乔灌草混生带进行纵横分割,以起到阻断和隔离的作用.

为减轻环境污染,尽可能不使用化肥、农药,如果必须使用应做到适时适量;肥料选择应增大有机肥和绿肥的比例;严禁在地表撒施肥料,所施肥料必须采用沟内、坑内施肥,施后立即覆土并覆盖枯枝草叶;严禁使用剧毒和残留期长的农药,农药使用应优先选择无公害农药;严禁喷洒过量的农药;对肥料包装袋、农药瓶等可重复利用的包装物要回收利用,不能再利用的包装袋、农药瓶以及简易工具等也要回收处理,不得遗弃在林地内;森林防火等使用的宣传牌应尽可能采用木质材料.

3 3生态恢复

对于工业原料林建设无法避免和减缓的生态影响,应按照)谁破坏、谁补偿、谁恢复?的原则,根据影响和破坏程度给予补偿,生态补偿费用应在工程建设费用中列支.

原料基地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过程,有些影响在短期内难以看出,有些影响的累积和叠加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对目前已经出现和预测到可能出现的生态影响造成的损失,应采取必要的生物或工程措施予以恢复,如工程活动造成的植被破坏、生物量损失、水土流失等以及不按规划设计实施、不按规范作业、不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带来的生态破坏,都应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恢复.

4结语

在辽宁省大力发展杨树等工业原料林建设,对于加快辽宁经济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推进辽宁省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上述分析,在项目实施期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通过环保措施、水土保持及合理的造林技术措施等得以减缓,不会产生由于工程实施而造成重大的环保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文权 辽宁森林资源[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7

[2]辽宁省计委,辽宁省林业厅 辽宁省)十五?及2010年

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规划思路[Z]

(上接第114页)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其变害为宝.

4 4建立监管制度

由当地政府出面协调,将外来入侵植物涉及到的农、林、水、土等各部门联合起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监管制度,对外来植物入侵源头进行严格监管.

4 5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

运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各种宣传手段加强对当地居民进行外来入侵植物的宣传教育.同时对一些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进行系统、深入的培训,引导大家建立起生物防护的意识.

4 6积极繁育和种植本地乡土树种

对入侵区域的本地乡土树种进行深入调查,对适合于该地域生长的本地树种,应循序渐进地开展苗木繁育和人工种植,使当地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尽快得到恢复.

4 7建立早期预警、预测、预报体系

作为管理部门,应尽可能地收集有关外来入侵物种的详细资料和信息,制定出相关的技术规程和指南,尽快建立起针对新引入物种的早期预警、预测、预报体系,指导当地居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主动防范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

参考文献:

[1]李振宇,解焱 中国外来入侵种[M] 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2002

[2]秦卫华,余永评,蒋明康,等 上海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J] 杂草科学,2007(1):29-33 [3]徐成东,陆树刚 云南的外来入侵植物[J] 广西植物,

2006,26(3):227-234

[4]赵运涛,李新华,张征文 中国主要外来入侵物种的危

害及防治措施[J] 林业调查规划,2005,30(6):113 -117

[5]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措

施[J] 中国科技信息,2004,18:61-63

[6]蒋明康,秦卫华,王智,等 我国沿海典型自然保护区外

来物种入侵调查[J] 环境保护,2007,7:37-43

%

117

%

第6期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及其入侵机制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及其入侵机制 一.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 1、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威胁生物多样性: 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的生态位,排挤本地种,改变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单一或退化,破坏或污染生态环境。 2、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其中13种主要入侵物种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达500多亿元。 3.严重威胁人类与家畜健康和安全 4.无序杂交种质丧失:与近源的土著种杂交,改变土著种的基因组成,造成遗传污染。 二.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 1、外来入侵植物的特点(内因) (1)适应性、耐性强,入侵潜力大。 (2)繁殖能力强: A、有的外来种靠地下茎等进行无性繁殖,可避免或少受火等因素的干扰,难以清除; B、靠种子进行系繁殖的,生产种子多,种子易于传播(动物、风等),种子发芽率高,幼苗生长快,幼龄期 短,种群增长快,生殖时间短,克服寒冷的蛰伏期短。 (3)对资源的竞争力强,能抗干扰,且干扰后恢复力大。 2、影响外来植物入侵的外因 (1)被入侵的环境:栖息地相似,环境中光、温度、水分、营养和金属元素等。 (2)需要传播媒体:如动物(如人、兽、鸟类、蚂蚁等)、风等。 (3)栖息地受到干扰或破坏(非健康的生态系统)。 (4)其它:如竞争、食草动物、病原体、天敌、季节性干旱等气候变化,等等。 3、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途径 (1)人为有意引入。(2)园林中的引入种逃逸到野外。 (3)由旅客、轮船(如压舱水等)、运输的货物等无意携带而引进。 ?因此,有必要在确定是否引进某一外来物种前,对其进行风险评价。 三、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评价 ?1、外来种在原起源地的分布范围。?2、个体生态学方面的特性。 ?3、生活史。?4、繁殖率。?5、开始引进的个体数量。?6、干扰对其的影响 四、控制/防除外来种的方法 1、物理法:即采用人工清除、机械清除、遮光等物理方法防除外来入侵植物。 2、化学法:采用化学药品杀死或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方法。 3、生物控制法:采用引入或种植其他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如天敌等)达到杀死或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方法。 4、综合防除法:即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相结合的综合防除外来种的方法。 五、中国外来入侵植物 中国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有半数以上是陆生植物,有一半是无意引入的。 中国现有外来植物有800多种,有40%以上来自美洲,其次是欧洲和非洲。危害较大的有紫茎泽兰、薇甘菊、互花米草、水葫芦、凤眼莲等,多数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生物入侵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生物入侵机制研究 完成时间2016年6月11日 课程名称现代生态学原理 专业自然地理学 年级2015级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 摘要: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影响的日益加剧,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生物入侵改变了原有的生物地理分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危及土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并影响农林业生产。目前,生物入侵已成为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生物入侵的过程、途径、机制、危害等方面对生物入侵进行论述,并以薇甘菊为例,具体介绍了薇甘菊在我国的入侵情况及主要治理措施。 关键字:生物入侵、机制、薇甘菊

自“动物生态学之父”Charles Elton的The Ecology of Invasion by Animals and Plants一书出版以来,全球对外来种入侵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一方面,受人类干扰后的多数生态系统的抗入侵能力弱,大量现有入侵种扩散和暴发趋势严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使得众多新的外来种传入速度进一步加快,新的生物入侵风险不断加大,社会经济发展不断面临新的威胁。 1.生物入侵的过程 外来种入侵可分为几个阶段:引入、逃逸、种群建立和危害,相邻两个阶段间的成功率约为10%。但是,一些有目的引入的群体如引种作物等,其成功率要高得多。此外受干扰明显的地区两阶段间的成功率也高于10%。一些疾病与昆虫方面的研究表明,某些生物入侵的最初阶段可能经历了一个难以检测的时期,此时入侵种群数量稀少且分布分散,一般手段根本无法对其检测。以后是一段较长的潜伏期。潜伏期过后,当入侵种群被发现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甚至十分巩固了。 当入侵种群分布面积达到一个域值后,就可能发生爆炸性的扩展。扩展主要依靠两种途径:第一种方式是通过种群的扩大向周围空间扩散,这一方式是短程的,可能是“流”式的传播,即从一个点沿某些特定的通道传到另一个点,而没有一个明显的扩张面;第二种方式是借助某些载体传播,距离较长,且可以是跳跃式的,主要是通过动物或人的活动等途径携带外来种扩展。 2.我国生物入侵的途径 2.1自然传入 外来入侵种通过栖息地扩张、风力、水流等自然力传播,鸟类等动物还可远距离传播杂草的种子。例如紫茎泽兰从中缅、中越边境自然扩散入我国;稻水象甲是借助气流迁飞到中国大陆;薇甘菊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 2.2人为的引进物 植物引种为我国的农林业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发展经济,从国外引进优良动植物品种是必要的,但由于缺乏全面综合的评价体系,人为引种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生态学后果。使滇池变成臭水塘的水葫芦是作为饲料和观赏植物及防治重金属污染植物引入我国。为保护沿海滩涂,我国最初从英美

植物免疫的机制

植物免疫的机制 摘要:植物具有特异与动物的免疫机制,它表现在避病性、抗病性及耐病性三方面,是植物在于病原物对抗并协同进化的过程中获得的。植物在受到病原物入侵后,不亲和植株能通过在入侵部位识别诱导因子,再通过各种信号传递途径引起预存诱导防卫系统及诱导防卫系统的应答,依靠物理性及化学性的防御机制,阻止病原物的入侵,同时整株植株获得诱导性系统抗性。 关键词:植物;免疫机制 Mechanisms of Plants’ immunity Summary: Plants have immune mechanism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animals, they represent at three ways—preventing, resisting and enduring. These mechanisms are obtained by antagonizing and evolving with pathogens. After invaded by pathogens, antipathic plants can recognize inducing factors in invasive place, response by prestored inducible system and inducible system throught many kinds of signal ways, stop pathogens’ invading by physics and chemistry recovery mechanisms and obtain inductivity systemic fastness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plants; immune mechanisms. 在自然环境中,植物与各种病原物的接触无时无处不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植物却能正常生长发育并繁衍后代,这是因为植物在其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与病原物对抗的途径,获得了免疫性。由于植物营固着生活,不像动物般能通过运动来躲避病原物,也不具有动物般的神经系统及体液循环系统,因此,植物的免疫具有不同于动物的特点。 1.植物免疫性的表现 植物的免疫性表现在避病性、抗病性及耐病性三方面。 1.1.植物的避病性 自然界的各种病原物几乎都有一个最适宜的发生和传播期,这是因为病原物的生长、传播及繁殖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酸碱度等,使其生长周期与节气相关。比如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菌大量发生和传播的最适条件是低温和高湿,对应我国华北地区就是七、八月份的雨季。同时,植物对某些病害又有一个最易染病期,上述的马铃薯晚疫病的最易染病期就在现蕾之后。不难发现这是由病原物的入侵特性决定的,如病原物特定的入侵途径、特定的入侵部位等,使其入侵与植物的生长周期相关。 如此一来,有的植物就可以通过发展出使其最易染病期避开病原物大量发生和传播期的免疫的机制而免受或少受病原物入侵,即获得了避病性。 植物的避病性的获得相信是生物间协同进化的结果,即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最易染病期与病原物大量发生和传播期相一致的植物因受病原物入侵而灭亡,不能通过繁殖而将其基因传给后代,而最易染病期与病原物大量发生和传播期不一致的植物却得以繁衍,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最终种群获得了避病性。 1.2.植物的抗病性 植物的抗病性是指植物直接抵抗病原物入侵的特性,包括抗侵入、抗寄生及抗再侵染三方面。 1.2.1.抗入侵 抗入侵是指植物在受到病原物通过机械力量或酶类溶解植物表层或植物的伤口的方式入侵时,依靠其表面角质层、蜡质层、木栓层等结构,或者较迅速地愈合伤口,或者在被入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生物入侵

研究性学习报告 学科:生 物 课题名称:生物入 侵 组长: 成员: 指导老 师: 日期:

基本简介 外来物种引进是与生物入侵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任何生物物种,总是先形成于某一特定地点,随后通过迁移或引入,逐渐适应迁移地或引入地的自然生存环境并逐渐扩大其生存范围,这一过程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引进(简称引种)。 毋庸置疑,正确的行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如美国于20世纪初从中国引种大豆,其种植面积从600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亿多亩,目前,美国已成为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出口国。就中国而言,早在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后,中国历史便揭开了引进外来物种的一页,苜蓿、葡萄、蚕豆、胡萝卜、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种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沿着丝绸之路被引进到了中原地区,而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芒果、槟榔、无花果、番木瓜、夹竹桃、油棕、桉树等物种也非中国原产,也是历经好几百年陆续被引入中国的重要物种。 相反,不适当的引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此种意义上的物种引进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入侵”。由此,这种对等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即被称为“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 主要原因 学术界对外来种入侵发生的原因并不清楚,大致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是从入侵者的角度分析,二是从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去考察。生物入侵要经历传播、定居、生长繁衍几个阶段。外来物种通过人们的活动,被有意或无意地带到以前没有生存过的地方。一部分成功地扎下了根开始生长,而有些就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建立了根据地的物种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慢慢地开始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大占领区,有效利用资源,排斥和驱逐本地物种。 一般说来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一些相应的特征,例如:繁殖能力强,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其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也提高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就占有了优势。为了解释这些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假说:生态位空缺假说、生物因子失控假说、群落物种丰富度假说、以及迁入前后干扰假说。 生物因子失控假说的中心思想是,外来入侵种在新区域得以生存和繁殖,不是因为入侵种本身具有的特性所致,而是由于它们偶然到达了不具备天敌或其它生物限制的新环境,因而快速扩散造成灾害。也就是说外来生物之所以在其原产地没有什么危害,是因为在原产地有天敌或其它的生物因素限制了它的灾难性爆发,而在被入侵地恰恰少了这些讨厌的克星,于是这些外来者不失时机地为所欲为了。该假说是解释外来种成功入侵最直接的假说,并促使人们在入侵种原产地去寻找其天敌以进行生物控制。 此外,在外来生物入侵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时滞”。就是指入侵性外来生物从开始在新的环境里定居到种群开始快速增长和迅速扩大“占领区”之间的时间延迟期(潜伏期)。就是入侵者在最初的时间不会大量繁殖、扩展领域,它们安安静静地在新到达的地方生长。如巴西胡椒在十九世纪被引入美国的佛罗里达,但是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它们并不为人所知。现在,在佛罗里达它们已经占据了280,000英亩的面积,并且群落密集,没有别的植物能与之竞争。还有一种叫千里光的植物,它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案例分析]生物教学: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 教学活动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活动准备:开放生物实验室,并准备学生活动所需的各类仪器装置;实验所需各种生物、各类污染物等主要由学生自己采集、准备。 教学活动过程:该主题的教学活动过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 教师提出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 学生调查学校周围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原因。如让学生走访区环保局和环境监测站,随同专业人员采集黄浦江水样、测定水样,调查学校周围环境的空气、水质和绿化现状等。 (3) 学生经过对周边环境的各类污染因素与常见生物的关系的调查和分析后,组成若干课题研究小组(每组3-5人),各自选定实验研究项目。 (4) 各小组相互评议实验研究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然后确定实验研究项目。 (5) 各小组设计具体的实验研究方案。实验方案中应包括以下内容:①研究题目;②研究目的;③实验原理;④所需材料(应具有可行性);⑤具体实验步骤;⑥预期结果。 (6) 师生分别作实验准备。 (7) 在课堂内,各组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小组成员之间应相互协作,相互切磋,共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8) 各组间相互交流实验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相互进行评议和质询,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各组在听取评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验或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9) 学生写出实验研究报告,提出自己对实验研究结果的见解。 在“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案例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分为形成概念和问题、制定学习计划、开展探究活动、总结发现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教师就“环境污染对生物产生的影响”这一现象要求学生进行多种体验,通过调查活动学生形成一系列概念和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第二阶段开始划分学习小组并进行小组讨论,以选定各自的实验研究项目,制定实验研究计划。第三阶段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开展探究活动,教师给予学生适度的辅导。探究的最后阶段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来进行总结活动,教师明确提出了实验报告的格式和要求等,并预先制定了相应的量规用于评价学生的整个学习和探究过程。 1.研究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研意识;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3.参加活动对象:高-年级部分学生(由学生自由报名)。 4,活动的准备: 开放生物实验室,并准备学生活动所需的各类仪器装置。实验所需各种生物、各类污染物等主要由学生自己采集、准备。 5.活动过程: (1)教师就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概述进行科学实验与研究的基本方法。 (2)学生调查学校周围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原因。如让学生走访区环保局和环境监测站,随同1案例来源:上海故业中学费循蛟老师https://www.doczj.com/doc/2a5977532.html,/3_anli/3_jijin/jijin_008.htm

园艺植物育种学试题(卷)库参考答案解析

《园艺植物育种学》试题库-题 一、名词解释: 1、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 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目标:育种目标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也就是 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3、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同成为种质资源。 4、引种:引种驯化简称为引种,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 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的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5、遗传力:遗传力就是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小。 6、选择反应:数量性状的选择效果,决定于选择差与遗传力 的乘积,称为选择反应。 7、芽变:芽变是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 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8、群体品种:群体品种是指群体遗传组成异质,个体杂合, 其品种群体可以表现差异,但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性状表现一致,与其它品种相区分。

9、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 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0、两亲杂交:两亲杂交是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 成对杂交或单交。 11、多亲杂交:多亲杂交是指三个获三个以上的亲本参加的杂 交,又称复合杂交或复交。 12、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称回交。 13、添加杂交:多个亲本逐个参与杂交的方式称添加杂交。 14、单交种:两个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一代称为单交种。 15、双交种:双交种是4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 个单交种配成用于生产的杂种一代。 16、三交种:三交种是用两个自交系先配成单交种,再以单交 中作母本与第三个自交系杂交而成的杂种一代。 17、远缘杂交:远缘杂交指的是亲缘关系疏远的类型之间的杂 交。多指种属间存在杂交障碍的杂交。

入侵植物侵入机制进展

入侵植物侵入机制进展概述 摘要: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不同植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也将拥有自己的一套生理生化机制。在众多的植物中,入侵植物之所以能够很好的适应它们的侵入地,抢占先前该地植物的生存空间,甚至是对本土植物造成伤害,最终破坏当地的生态结构,当然与它们各自独特的入侵机制有关。随着时间的发展,生态系统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入侵植物为了成功入侵它们的入侵机制当然也变化着。 关键词:入侵植物环境 1 生物入侵的概念与危害 1.1 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外来物种被引入新的生境中,并对新生境、本地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现象,具有入侵性的生物叫做入侵生物【1】。 1.2 生物入侵的危害生物入侵的危害主要分4方面:破坏生态系统,威胁生物多样性;本地种灭绝与消失;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威胁让人体健康【2】。 2 入侵植物的机制 外来植物被引入、定居在新栖息地后,通过自身生物潜力的发挥建立种群,潜伏或扩散爆发,与新栖息地的环境和生物建立起复杂的关系,外来物种能否入侵成功,与其生物学特性、新居地的抗干扰能力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2.1入侵植物的生物学特征 成功的外来种是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因子的,即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它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占据一定得生态位。 使得某种入侵植物能够成功成为入侵的原因有很多。在进行干旱胁迫对假臭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假臭草在干旱胁迫下,体内的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及分配、光合蒸腾、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表明其体内抗旱机制多种多样,能够适应多种生境,可能是其成势入侵植物的原因之一【3】。入侵植物的繁殖能力与入侵也有关系。南美蟛蜞菊最初是作为观赏性植物引进的,在逃逸为野生后,以其旺盛的生长、繁殖能力和生存竞争使种群不断扩大、蔓延,成为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在此过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的几篇文章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

外来种引入途径及入侵特性分析* 高贤明1 庄 平1 孙书存2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 2. 南京大学南京 210093 外来种入侵已经对全球范围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不良后果并给一些国家 和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外来种入侵问题近年来受到了全球普遍的重视但对于外来种我们也不必谈虎色变因为外来种与入侵种是两个不同概念也就 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外来种都具有入侵的潜能并成为入侵者当前人类生存所必需 的粮油作物家禽家畜等几乎都是外来种由于对人类栽培饲养的绝对依赖 这些物种通常没有入侵的潜能因此也不会成为入侵种不同的物种在自然界占 据不同的地理区域形成各自的分布区进入分布区以外其它区域的物种被称之 为该区域的外来种但只有对该区域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外来种才被称之为 入侵种一个地区外来种的引入通常划分为人为和非人为两大类这种划分显然 过于粗放不利于外来种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对外来种本身特点和引入方式分析 本文进一步将引入途径划分为目的引入伴随引入伴人传入自然扩散与渗 透GMO的环境释放全球变化等几个方面具有入侵潜能的外来种通常表现出具有生态适应的广谱性生长发育迅速繁殖力强化学武器持久性高较高的 协同进化的潜力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物种共生关系等特性对入侵种的入侵特 征分析的结果能够为外来种入侵的预防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工程项目KSCX1-07-01的部分内容 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与可入侵性实验研究 许凯扬 叶万辉 曹洪麟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州 510650 Elton多样性-可入侵性假说认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群落不容易受到外来种入侵但后来的许多验研究并没能证实两者的负相关性甚至出现正相关的实验结 果在本实验中以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为入侵种人为构建不同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功能群多样性C 3植物C4植物禾本科植物和豆科植物梯度的草地小群落通过空心莲子草在不同群落里的入侵状况来 验证Elton的假说并以入侵种生物量作为衡量群落可入侵程度的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在排除了其他共变因子影响的前提下物种功能群愈丰富的群落对资源利 用更充分因而对空心莲子草表现出愈强的入侵抵抗力物种多样性不同但功能

优良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应用研究

优良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应用研究 可行性报告 项目名称:优良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应用研究承担单位:葫芦岛绿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主管部门:葫芦岛市建设委员会 申报时间:二〇〇六年八月三十日

优良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 应用研究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据统计,全世界现有30万种高等植物中,被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不足1/3,有的物种在未发现以前就被消灭,而且灭绝的树种已越来越多,种质资源大量消失这一严峻的事实,目前已经引起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我国树种资源也十分丰富,并有许多单种和少种属的特有树种。在8000多种乔灌木中,优良用材林和经济林树种1000多种,但开发利用不多,许多珍贵优良树种仍沉睡在深山野岭,未被引种驯化;通过驯化和开展地区间的引种,可以充分发挥我国树种资源丰富的优势,从中选择适应性强和经济价值高的优良树种供生产利用,对促进我国林业生产发展和国土绿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保护、繁殖珍稀濒危树种也有极其重要意义葫芦岛建市以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1996年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口号。2000年又提出“创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沿海开放名城”的目标。而我市建市时间短,城市绿化基础很薄弱,这就要求城市绿化事业在短期内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建市前,城市绿地率仅为8%,城市绿化植物品种仅有30余种,这就要求我们大量地引进驯化优良的园林观赏植物品种,应用到城市绿化中去。 二、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葫芦岛绿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是股份制的民营企业,成立于1995年6月,是一家立足于葫芦岛,面向我国北方发展的专业从事园林植物引种、栽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养护的企业。现有固定职工54人,专业技术人员32人,其中高级园林工程师3人,工程师9人,助理工程师12人。有先进的组培室、人工气候室、机械化育苗装置以及各种施工机械30余台件,自有试验苗圃300亩,具备研究开发该项目的优越条件。 自1996年以来,公司一直自立于优良植物引种驯化的应用研究。现已引种驯化或正在进行栽培试验的植物有国槐、栾树、千头椿、日本黑松、法桐、日本樱花、金钟连翘、胶东卫矛等78个苗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三、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1、我市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是优良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基础。 在我市范围内有多种林业用地6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0.3%。在植物区系上,葫芦岛市处于华北植物区系内,同时有长白植物区系和内蒙古植物区系的入侵。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全市共有野生植物113科507属1097种。这就给我们引种驯化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葫芦岛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利于优良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 葫芦岛地处松岭南翼和燕山余脉地带,依山傍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降低,自然形成西北多低山丘陵,东南沿海为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生物入侵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生物入侵 研究性学习报告 学科:物 课题名称:生物入 侵 组长: 成员: 指导老 师: 日期: 基本简介 外来物种引进是与生物入侵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任何生物物种,总是先形成于某一特定地点,随后通过迁移或引入,逐渐适应迁移地或引入地的自然生存环境并逐渐扩大其生存范围,这一过程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引进(简称引种)。 毋庸置疑,正确的行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如美国于20世纪初从中国引种大豆,其种植面积从600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亿多亩,目前,美国已成为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出口国。就中国而言,早在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后,中国历史便揭开了引进外来物种的一页,苜蓿、葡萄、蚕豆、胡萝卜、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种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沿着丝绸之路被引进到了中原地区,而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芒果、槟榔、

无花果、番木瓜、夹竹桃、油棕、桉树等物种也非中国原产,也是历经好几百年陆续被引入中国的重要物种。 相反,不适当的引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此种意义上的物种引进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入侵”。由此,这种对等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即被称为“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主要原因 学术界对外来种入侵发生的原因并不清楚,大致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是从入侵者的角度分析,二是从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去考察。生物入侵要经历传播、定居、生长繁衍几个阶段。外来物种通过人们的活动,被有意或无意地带到以前没有生存过的地方。一部分成功地扎下了根开始生长,而有些就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建立了根据地的物种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慢慢地开始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大占领区,有效利用资源,排斥和驱逐本地物种。 一般说来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一些相应的特征,例如:繁殖能力强,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其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也提高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就占有了优势。为了解释这些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假说:生态位空缺假说、生物因子失控假说、群落物种丰富度假说、以及迁入前后干扰假说。

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word (1)

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张涛 20135937 摘要:近年来SO2污染比较严重,它对植物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植物既受到SO2污染的影响,又对SO2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修复能力。本文总结了关于SO2单一污染物对植物生理生化的直接影响以及其适应机制,并提出对这方面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二氧化硫;植物;抗氧化酶 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所以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是以SO 2 污染为主。特别是近30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更使煤炭以及石油的消耗量达到 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剧了SO 2的排放污染。SO 2 是我国当前最主要 的大气污染物,在个别地区污染相当严重。SO 2 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叶片细 胞后快速溶于细胞中,在细胞内释放出H+、HSO 3-和SO 3 2-等,从而对细 胞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伤害。也可与其它大气污染物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各种硫酸盐,这些成分随雨水共同降落成为“酸雨”,能够导致土壤和水系的酸化,干扰植物的代谢,对生态系统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从而间接地危害人类健康。关 于SO 2 污染环境对植物生理生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已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 注,并己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近年来,在SO 2 的植物伤害症状、伤害机理、对生理生化指标、植物组织结构影响等方面取的研究得了许多进展。 1.二氧化硫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李利红,仪慧兰[1]等采用室内培养及密闭箱静态熏气方法,研究了不同浓 度SO 2暴露对拟南芥叶片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SO 2 暴露对拟南芥成熟 叶片的伤害主要是叶面伤害斑的出现和叶片枯死,伤

害程度与暴露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暴露于低浓度SO 2 时叶面无伤害斑,随 时间推移有少数叶片边缘卷曲,但在停止暴露后恢复正常;中浓度时暴露的植株叶片出现大小不等的透明斑,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伤害症状发展为坏死斑, 暴露于高浓度SO 2 的植株,叶片很快出现不规则形的黄色坏死斑,坏 死斑的面积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扩大,之后叶片大量枯死。但在脱离高浓度S O 2 后伤害性斑点不再增加,并能继续生长发育。 SO 2暴露对拟南芥植株的生长发育具有双向作用,较低浓度SO 2 暴露 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SO 2 暴露会抑制植株的生长发育,使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单叶面积呈浓度依赖性减少。 2二氧化硫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2.1二氧化硫对植物气孔的影响 气孔是植物与外界环境间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气体污染物主要通过气孔进入叶组织,因此气孔在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高吉喜 [2]通过试验表明:通常情况下 SO2 促使植物气孔关闭,但也有某些植物经S O 2熏气后气孔关闭。气孔对SO 2 浓度的反应通常是SO 2 浓度越大,气孔 反应越快。 2.2二氧化硫对植物细胞膜的影响 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调节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流的屏障作用,当植物处在不利环境条件下时,刺激首先作用于细胞膜。大量观察研 究表明,细胞膜也是SO 2作用的最初部位,在植物接触高浓度SO 2 后,膜 首先受到损伤,继而膜透性发生改变。植物膜透性对SO 2 的反应差异通常与 植物的抗性有关,抗SO 2强的植物,细胞膜对SO 2 的反应不敏感,反之则很

资源植物引种驯化

资源植物引种驯化 引种驯化的概念与意义 一、引种驯化的概念 世界上的植物都有它们自己的进化体系和分布范围。引种是指把植物从原来的自然分布区迁移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的地区种植的方法。 资源植物引种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地植物或外国的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引种与驯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将野生植物移入人工栽培条件下种植或将一种植物从一个地区移种到另一地区叫引种。引种是将植物向新的生长环境定向迁移。驯化则是通过人工措施使引入的植物适应新的生活条件。 引种驯化的意义 引种驯化与其他的育种方法相比,因其所需要的时间短,投入的人力、物少力,见效比较快,所以它是最经济地丰富本地植物种类的一种育种方法。 从栽培植物的历史发展来看,现今世界上广泛种植的各种园林植物,许多都是引种驯化的成果。古今中外,世界各国都比较注重引种驯化工作。如我国素有“园林之母”的尊称,资源十分丰富,但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 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增加新的资源种类以良种代替劣种扩大栽培范围 保护濒危植物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育种工作提供材料;为其它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引种驯化的历史 人类文明之始;国内引种;国际引种;中国从世界各国引进的植物;西方从中国引走的植物 引种驯化的原理 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反应规范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所谓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是这个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反应的反应规范。 潜在基因 生物体的基因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得以表达。植物的易地栽培是在植物具有潜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 植物的发育调控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些基因表达,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出来的性状有可能在异地条件下表达出来。 关于遗传的可塑性,生理上的可协调性和发育的阶段性. 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 引种驯化的理论基础:以进化论、遗传学和生态学的某些基本概念为理论基础,植物学、植物区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理学等多个学科对引种驯化理论的研究起着推动作用。 达尔文学说 植物引种驯化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达尔文对植物引种驯化的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有适应风土的能力,在植物自然迁移时,往往抑制它和其它有机体的竞争,而首先适应新的环境条件。驯化则是在长期的进化中进行的。 2.有机体的地理分布不仅决定于现代因子,还决定于历史因子。引种时要研究植物分布的历史及其生物学特性形成的历史。 3.在自然和栽培条件下通过自然选择和保持新的变种能使植物驯化。因此,无论在自然和栽培条件下都能发生植物的驯化。有机体的遗传性不管如何巨大,都能够在改变了的条件下产生变异,不断出现新的性状。 4.当植物的各个体在不同生存条件下发育时,再用选择手段就能获得新类型的植物。驯化是植物本身适应新环境条件和改变生存要求的过程。选择是人类驯化活动的基础。 气候相似论 H. Mayr气候相似论: 树木引种时,引进地和原产地的气候必须相似,引进的树木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植物入侵的过程和防控的研究

关于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的初探 摘要: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破坏生态平衡,危及人类健康、妨碍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因此全面了解植物入侵的发生原因,掌握其发生机制是控制和预防植物入侵的重要前提;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植物入侵机制:(1)外来植物的侵染性功能性状;(2)新栖息地的可侵入性;(3)植物入侵的外部驱动力。深入剖析了植物入侵的外因和内因,并总结了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带来的主要危害,提出了防控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外来植物;入侵机制;功能性状;可入侵性;驱动力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alien plant invasions Abstract:Invasions of alien plants have become a major threat that destroy the ecological balance, endanger human health and hinder social development,thus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of plant invasion and its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in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invasive plants.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invasive plant was reviewed with respect to these three aspects:(1) Functional traits of alien plants contributing to successful plant invasions;(2)Invasiveness of new habitat;(3)External driving force of plant invasion. The paper dives deep into their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and reviewed the major hazard plant invasions do to the Eco-system and human society,proposing suggestions abou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alien plant; invasive mechanism; functional traits; invasiveness; driving Force 引言 外来植物入侵是指植物从其原生地,通过人为或自然力进入新栖息地,并在新栖息地爆发性扩散,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打破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危害的现象。目前我国已经有入侵植物380种,每年损失达上百亿元。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大大提高了生物入侵的机率,入侵类群更普遍,入侵生境更多样性,因此,植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掌握外来植物是如何入侵和扩散是控制植物入侵的关键。在众多关于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的研究中,还未有定论,但普遍认为外来植物能成功入侵的内因在于其具有较强的侵染力[1],外因则是新栖息地可侵入性强[2,3],自然或人为的传播以及环境干扰则是其驱动力,且植物入侵的

植物引种

植物引种(introduction of hortcultural plants)是指把植物栽培品种或野生植物资源从分布地区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或作为育种原始材料。 引种意义 1、为了引进新型品种而驯化; 2、杂交育种,作为父或母本; 3、为了改善环境,作为植物链中的一环 4、特殊用途:观赏、经济用途等 引种的一些例子 4种米草属植物自引种以来在我国海岸带分布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大米草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大米草、互花米草、大绳草和狐米草 米草属隶属于禾本科虎尾草族,该属于1879年由Schreber命 名,全球共有14个种,均为多年生盐沼植物,多数生长于滨海盐沼和河 口区域。米草属植物在其原产地是盐沼中的常见优势种,在生态系统中具 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米草属植物与其周围环境一起被称为盐沼植物群落, 为海洋三大高等植物群落之一。 大米草 引种不当的危害: 出现入侵物种,至少有3个方面的危害(1)通过对环境资源的竞争排挤改变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种类组成,影响到当地生态景观和气候,造成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2)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落,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物种种群不断缩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入侵所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匮乏仅次于生境的破坏(3)导致生态灾难,对,林、牧、渔业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原产中美洲的紫茎泽兰首次引入欧洲时也是作为观赏植物而引种的,后再引种到澳洲和亚洲,现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危害。被IUCN 列为目前世界- 100种最严重的入侵生物. 有32 种是高等植物。其中观赏植物就有马缨丹、凤眼莲、三裂蟛蜞菊、椭圆紫金牛、含羞树、千屈菜、野牡丹科的光秘柯、虫蜡树、等10余种。 我国是外来物种入侵造成严重灾害的国家之 据不完全统计,成功入侵我国的外来草本植物有107种、75属。有62种是作为牧草、饲料、蔬菜、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绿化植物等有意引进的,占总数的58%。为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于2003年公布了《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共16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护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其中外来入侵植物9种,通过引种发生的外来入侵植物有4种 ⒈水葫芦 人们正在打捞布满云南滇池的水葫芦(解焱摄) 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Laub),又名 凤眼莲、凤眼蓝,属雨久花科凤眼莲 属,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多年 生水生杂草,是世界十大入侵植物之 一。该草是浮水草本,多生于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甚至稻田中;有有性和无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主要以匍匐茎无性繁殖,扩展蔓延速度极快,形成盖度为100%的单一群落;种子在水中的休眠

中国100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04

附录1中国100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Appendix 1Namelist of 100 alien invasive species in China 名称Species所属类别Category Ⅰ.微生物Microorganism 1)大豆疫病菌Phytophthora megasperma腐霉科Pythiaceae 2)马铃薯癌肿病菌Synchytrium endobioticum集壶菌科Synchytriaceae 3)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Clavibater michiganensis棒形杆菌属Clavibater 4)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ceae 5)桉树青枯病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ceae 6)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丛梗孢科Moniliaceae 7)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 spot virus豇豆花叶病毒科Comoviridae 8)落叶松枯梢病菌Botryosphaeria laricina座囊菌科Dothideaceae 9)松针红斑病菌Mycosphaerella pini黑盘孢科Melanconiaceae 10)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长喙霉科Ceratocystiaceae Ⅱ.水生植物Aquatic plant 11)洞剌角刺藻Chaetoceros concavicornis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12)新月圆柱藻Cyclindrotheca closterium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13)微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甲藻门Pyrrophyta 14)反屈原甲藻P. sigmoides甲藻门Pyrrophyta 15)斯氏梨形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甲藻门Pyrrophyta 16)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苋科Amaranthaceae 17)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禾本科Gramineae 18)大米草S. anglica禾本科Gramineae 19)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 Ⅲ.陆生植物Terrestrial plant 20)刺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ungens苋科(Amaranthaceae) 21)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苋科(Amaranthaceae) 22)刺苋A. spinosus苋科(Amaranthaceae) 23)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商陆科(Phytolaccaceae) 24)王不留行Vaccaria segetalis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25)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藜科(Chenopodiaceae) 26)杂配藜C. hybridum藜科(Chenopodiaceae) 27)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菊科(Compositae) 28)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菊科(Compositae) 29)三裂叶豚草A. trifida菊科(Compositae) 30)大狼把草Bidens frondosa菊科(Compositae) 31)三叶鬼针草B. pilosa菊科(Compositae) 32)野塘蒿Conyza bonariensis菊科(Compositae) 33)小白酒草C. canadensis菊科(Compositae) 34)苏门白酒草C. sumatrensis菊科(Compositae) 35)一年蓬Erigeron annuus菊科(Compositae) 36)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菊科(Compositae) 37)飞机草E. odoratum菊科(Composita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