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摘要

投资者保护是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基本职责,虽然投资者保护涉及范围很广,但是整个投资者保护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设计和建立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所谓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就是提供投资服务的金融企业在违规、违法、过失或疏忽行为、或者无力偿还债务而使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后,投资者可以要求金融企业或相关责任机构对受损利益进行补偿。在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体系由三种运行的制度构成:金融企业纠纷投诉处理制度、金融督察服务制度(FOS)和金融服务赔偿制度(FSCS)。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从三个层面维护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和补偿:第一个是在金融企业层面,通过监管部门强制规定金融企业建立起投诉纠纷处理制度,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妥善解决客户的投诉纠纷;第二个层面是设立带有行政仲裁性质的金融督察服务有限公司,以第三方的身份处理解决金融企业与客户之间无法解决的纠纷;第三个层面是在金融企业倒闭后,由金融服务赔偿制度有限公司对投资者予以有限的赔偿。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是建立在国家法律和监管机构法规基础上,由金融监督局FSA统一监管,FSA和制度执行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和要求发挥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保护救济制度的链条。保护救济制度的实施使中小投资者树立起对金融体系的信心,让他们认为为他们服务的金融企业出现服务问题或财务问题时,他们的权益受到(至少是部分受到)监管部门一种制度上的保证。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良性效应十分明显,推动了英国金融业竞争力的增强,同时也是对金融监管制度的有力补充。当然,英国体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是过度的保护造成过度维权的问题以及市场风险约束机制和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法则效力降低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不够完整,只是建立了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还缺少企业投诉处理制度和诉讼外第三方纠纷处理制度这两个重要的制度链条,与此相关的法律空白还很多。除此之外,两国在投资者保护的理解、保护救济制度的范围、赔偿制度的运行等方面也有所不同。研究英国体制对我们带来许多启示,一是要以新的视角思考我们的投资者保护理念;二是要加紧建立健全我们的纠纷解决和补偿制度;三是要对现行的“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进一步完善。

目录

前 言 (1)

一、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概况 (2)

(一)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的含义 (2)

(二)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的法律依据 (4)

1、建立在国家立法基础之上 (4)

2、建立在监管机构行政规章基础之上 (4)

(三)英国投资者救济补偿制度的基本架构 (5)

1、统一的监管机构 (5)

2、多层的执行机构 (5)

3、保护救济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6)

二、英国证券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的运行 (8)

(一)金融企业投诉处理制度 (8)

1、制定金融企业内部投诉处理制度的目的 (8)

2、金融企业建立内部投诉处理制度的主要原则 (8)

3、对金融企业处理投诉的程序规定 (9)

4、处理投诉纠纷的责任制度 (10)

5、关于投诉处理时限的规定 (10)

6、对投诉者补偿的规定 (11)

7、投诉处理报告制度 (11)

8、投诉档案保管规定 (11)

9、其它方面规定 (11)

(二)英国金融督察服务有限公司(FOS) (12)

1、FOS的起源和性质 (12)

2、FOS的受理范围和程序 (15)

3、处理案件的原则和赔偿的规定 (19)

4、FOS制度的特点和运行效果 (21)

(三)英国金融服务赔偿制度有限公司(FSCS) (25)

1、现行赔偿制度的起源 (25)

2、赔偿制度的基本规则 (27)

3、赔偿的条件和范围 (30)

4.FSCS工作处理程序 (32)

5、FSCS的收费制度 (33)

6、FSCS的债权追索政策 (36)

7、欧盟国家金融企业与英国的赔偿制度 (38)

8、FSCS制度的特点 (39)

三、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的特点 (41)

(一)欧盟有关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的规定 (41)

1、欧盟关于解决消费服务纠纷的规定 (41)

2、欧盟关于投资者赔偿制度的规定 (41)

(二)欧盟成员国的保护救济制度情况 (43)

1、欧盟国家关于投诉处理情况 (43)

2、欧盟国家赔偿制度情况 (43)

3、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与欧盟国家相比的特点 (44)

4、对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机制功效的评价 (45)

四、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47)

(一)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与我国相关制度的比较 (47)

1、相同性 (47)

2、差异性 (47)

(二)英国体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49)

1、用新视角思考我们的投资者保护理念 (49)

2、着手建立健全我们的纠纷解决和补偿制度 (50)

3、完善现行的“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 (51)

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 (54)

前 言

投资者保护是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一个重要的话题,而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如何设计和建立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英美等发达市场较早地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经验。综观国内的研究状况看,对美国的制度已经有了多方面的探讨,而研究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的文献还鲜有所见。英国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与英国制度相比,我国目前的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还不够完整,在制度理念和实践方面,两国存有许多不同。研究英国体制对我们完善自身的保护救济制度可以带来新的视角和诸多启示,这就是本文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所在。

本文是一份描述性的研究。主要资料来自国外学者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文献和国外相关机构网站,研究的重点放在对英国监管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法规的分析上。文章内容分析介绍了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的构成和特点、制度形成的背景以及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并与我国现行的制度进行比较,试图总结出对我们有益的改进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方面的一些建议。受资料来源、研究经验和篇幅字数所限,本文选用的与英国进行分析对比的对象较为有限,因此还不能断言英国的制度就一定具有超越其他国家的优越性。

文章在结构上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的概况;第二部分具体描述英国相关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运行方式;第三部分是在欧盟背景下分析英国保护救济制度的特点;第四部分通过把英国制度与我国制度进行对比,提出改进完善我国现行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的建议。

一、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概况

(一)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的含义

投资者保护是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基本职责,投资者保护制度具有广泛的含义,涉及金融市场的各个方面,包括保障投资者公平获取金融证券信息;保障证券交易的公平秩序,禁止内幕交易等不法交易行为;完善公司治理制度,确保中小股东和海外投资者行使股东的基本权利;建立投资者保护救济机制,在规定范围内及时有效地补偿投资人损失;通过打击证券犯罪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等等。虽然投资者保护涉及范围很广,但是上述制度建设中与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最为直接相关的还是投资者保护救济机制,因为只有这个制度直接对投资者的受损利益给予补偿,可以有效地弥补投资人损失,直接降低投资风险,而其它制度的目的都是与预防、制止和惩戒对投资者利益的损害行为相关。没有投资者保护救济机制这一必要的制度环节,投资者保护是一句无底的空话。可以说,整个投资者保护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设计和建立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

何为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就是提供投资服务的金融企业在违规、违法、过失或疏忽行为、或者无力偿还债务而使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后,投资者可以要求金融企业或相关责任机构对受损利益进行补偿。在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体系由三种运行的制度构成:金融企业纠纷投诉处理制度,金融督察服务制度(Financial Ombudsman Service,FOS)和金融服务赔偿制度(Financial Services Compensation Scheme,FSCS)。这三个制度相互独立运行,从低到高,由点到面,从三个层面维护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和补偿:第一个是在金融企业层面,通过监管部门强制规定金融企业建立起投诉纠纷处理制度,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妥善解决客户的投诉纠纷;第二个层面是设立带有行政仲裁性质的金融督察服务有限公司,以第三方的身份处理解决金融企业与客户之间无法解决的纠纷;第三个层面是在金融企业倒闭后,由金融服务赔偿制度有限公司对投资者予以有限的赔偿。

金融企业纠纷投诉处理制度本质上是对投诉者的救济制度,其特征为有过失的机构自我纠正并自愿给予补偿。当然,金融企业纠纷投诉处理制度的含义和涉

及范围更加广泛,包括金融机构改进服务水平等等,但最关键的内容是对投诉者的救济和补偿。金融督察服务制度(FOS)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救济制度,因为FOS受理投诉的前提是投诉者蒙受了实际损失,FOS干预的结果是纠正相关金融机构的过错并对投诉者给与救济和补偿。而金融服务赔偿制度有限公司(FSCS)的赔偿救济性质更是显而易见的。

按照英国监管法规的解释,英国上述救济制度的保护对象是“金融服务消费者”。金融服务消费者的概念含义相当广泛,范围包括了我们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投资者,因为投资者是通过金融企业即金融服务提供者为中介开展投资活动,从本质上讲他们消费了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因此通常意义上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实际上就是金融服务消费者。英国之所以将受益于保护救济制度的中小投资者称为“金融服务消费者”,是有其考虑的:因为救济制度的保护条件和范围是特定的,是针对作为服务提供者的金融企业的过失、疏忽或倒闭给接受服务的消费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偿;如果提法是对投资者赔偿,在概念上难以与因市场风险或投资决策失误的损失区别开来,容易误导中小投资者。

英国目前实行金融混业制度,英国提供投资服务的金融企业范围很广,包括银行、信用社,住房信贷合作社、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等,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向客户提供某种或多种形式的投资活动服务,比如开立投资帐户、提供投资咨询、进行投资结算等。英国金融企业总数有两万五千家,提供投资服务的金融企业形态规模各异,大到资产规模上千亿美元的银行、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中到由若干合伙人组成的投资服务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小到由一个人组成的独立财务顾问、个体证券交易商,他们都要从金融监督局FSA申请经营许可,都被称为金融企业,而小规模的金融企业如独立财务顾问、个体证券交易商等占据了英国金融企业两万五千家数量的90%以上。

同英国金融混业经营和统一监管制度相一致,英国设立的是跨越整个金融体系的统一的保护救济制度。虽然本文着重讨论的是投资者的保护救济制度,在英国的体制下,不太容易将投资者与其它类型的“金融消费者”区分开来讨论,所以本文涉及的是英国整个金融服务保护救济制度体系,介绍整个体制运行的特点,自然包含了对投资者的保护内容。

(二)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的法律依据

1、建立在国家立法基础之上

在1986年“金融大爆炸”的改革之前,英国政府认为当时的金融自律体制是过时的,无法对投资者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为使英国的金融业良好地运行,必须在其法律制度框架内突出对投资者的保护。英国议会在1986年通过了“金融服务法(Financial Services Act)”,启动了被称为“金融大爆炸”改革,倡导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投资者保护是其设定的金融监管目标之一。1986年的“金融服务法”的核心内容是使所有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必须得到政府的授权,经营活动必须在政府的直接监管下进行。新的体制在放宽对企业的融资和信息披露标准的同时,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更为严格,强调要设立金融消费者补偿救济制度。英国在2000年之前实行分业设立对金融消费者的补偿制度,金融业相关的补偿救济机构有七个,涉及存款、证券投资、财险、保险中介等多个领域,其中的“投资者赔偿计划(ICS)”专门负责对投资服务公司的客户的赔偿。

1997年,英政府成立了“金融服务监管局(简称FSA或金融监督局)”,统一监管英国金融服务业,是英国唯一授权管理和监督银行、保险、抵押和投资活动的独立机构。2000年英国通过了“金融服务与市场法(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2000,FSMA)”,该法案内容涉及进一步完善英国的金融消费者补偿救济制度,提出了对该制度的改革方向,明确了英国金融监督局FSA统一负责建立和监管保护救济制度的职责。“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规定,金融监督局FSA要监督英国金融企业必须在内部建立起投诉处理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包括投诉处理的程序、责任规定以及对客户损失的适当补偿;还规定金融监督局FSA应建立一种独立运作的解决金融纠纷的制度,并对之实施有效的管理;法案同时要求英国金融监管局FSA必须建立一种制度,当由金融监管局授权经营的企业已经无力支付或可能无力支付外来索偿时,能够对金融消费者的损失予以补偿。

2、建立在监管机构行政规章基础之上

根据“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的授权,金融监督局(FSA)把自身制定的所有

的监管规章合订为一本“监管规则和指导手册(FSA Handbook Of Rules and Guidance。简称为FSA Handbook 或监管手册)”。其中金融企业投诉处理制度、金融督察服务有限公司(FOS)和金融服务赔偿制度有限公司(FSCS)的具体运作规则由FSA在其“监管手册”用专门的救济(REDRESS)章节中使用纠纷(DISP)和赔偿(COMP)两小节做出详细的规定。

(三)英国投资者救济补偿制度的基本架构

1、统一的监管机构

2000年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英国金融业由金融监督局FSA统一监管的体制。金融监督局的监管目标是保持市场信心、促进信息公开、保护投资者和预防金融犯罪。英国金融监督局的监管权力和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广泛的,它实现了真正的银行、证券、信托、保险跨行业监管,也同时监管所有金融企业的内部管理、经营运作和外部事务处理,包括监督它们是否具有充分的金融资源和适当的内部控制及管理体系,还要确立并监督实施有关从业规则和职业操守,规范企业和从业者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及开展业务的行为。FSA 拥有一系列具体的监管手段,包括授权、立制(含制定规则和制裁措施)、监督、调查和管理等。根据“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的授权,金融监督局对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统一行使四个方面的职能:一是在整个金融市场范围内建立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二是制定和审议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的规章;三是监管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的运行;四是对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的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多层的执行机构

金融监督局FAS实际是英国整个保护救济体制的监督者和政策制订者,金融企业、FOS和FSCS为保护救济制度的执行机构。

(1)金融企业。金融监督局要求所有的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客户投诉处理制度,FSA“监管手册”为金融企业规定了详细的纠纷处理程序和要求。其基本内容是:一家金融机构收到客户的投诉后,投诉受理机制立即启动;要申明收到投诉并要回复客户;在规定的期限内处理完投诉,包括给予投诉者补偿;要有完整

的记录和内部报告制度等等。金融机构对这些程序和要求必须遵守,而且要落实在内部的纠纷处理制度上。金融企业投诉处理制度是一项最基础的纠纷解决制度,包含了对客户利益损害的补偿。作为一条基本目标,FSA要求金融企业要尽可能地把纠纷在萌芽时期化解掉,而不使其发展到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的阶段。

(2)金融督察服务有限公司(FOS)。在金融企业纠纷处理制度之上的是金融督察服务制度,它是金融监督局根据英国“金融市场和服务法”于2001年设立的解决金融机构及消费信贷机构在向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时产生的纠纷的处理机构,作用就是通过介入金融服务纠纷行使保护金融消费者的职能。

(3)金融服务赔偿制度有限公司(FSCS)。FSCS 也是金融监督局依据“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设立起来的一个独立运作的机构。当FSA授权经营的金融机构停止交易、或面临索偿时处于资不抵债状况时,由FSCS代为向特定的债权人偿付。FSCS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在法定的范围内对客户进行有限度的赔偿。

3、保护救济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至此,英国投资者保护救济体系架构可以概括为:在一个监管部门监督下的三维保护执行机构。FSA和执行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和要求发挥作用,他们之间具有协作联动关系,推动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协调有序地运行,充分发挥出制度的效能。

按照制度规定;金融服务消费者如有不满,应先向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业投诉,金融机构收到客户的投诉后,企业投诉受理机制立即启动,对投诉的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同时告知客户如果不接受处理意见,他有权将纠纷提交FOS。在客户提交到FOS之前,金融企业可以从FOS和FSA处寻求非正式的咨询。这种咨询只是技术上的,并不代表两家机构的官方观点,对今后可能提交到FOS之后的处理意见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官员当时只是听取了一家之言,以后FOS负责此案的官员会独立地分析判断并做出处理。

FOS收到金融消费者的合格的投诉后,通常会先与被投诉的金融企业联系,查明投诉案件是否经过金融企业按照内部投诉制度处理过,如果尚未处理,FOS 一般先要求客户直接同与被投诉的机构联系,与机构协商解决有关投诉事宜。如

投诉人与机构之间纠纷未能解决,FOS将接手此案。金融监督局的监管规则要求金融机构必须与FOS合作解决纠纷投诉问题。FOS的功能只是解决纠纷,对于有过失的机构并无处罚权。但是根据法律,FOS要将有关投诉纠纷信息呈送FSA和其它相关的政府部门。FOS在处理纠纷过程中发现金融机构有严重违反规则以及不执行有关裁定或调解的现象,也有义务迅速通报FSA,由FSA采取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罚行动。FOS一旦发现被投诉的机构处于资不抵债或破产的状况,将会立即停止对投诉案件的处理,并迅速通知FSA和投诉的金融消费者,并会自动将案件移交FCSC处理。

如果某金融机构已停止运营或无力偿还客户的索赔要求,FSA将通过FSCS 对外公示,由FSCS直接受理客户的索赔要求。但是如果FSCS发现索赔的对象即某金融机构仍处于营运状态,而且有能力偿还债务,则会要求客户应直接与该机构联系索赔事宜,FSCS暂不受理;也可以建议客户直接与“金融督察服务公司FOS”联系投诉该金融机构,以解决债权纠纷。

除FSA监管下的消费者保护救济制度之外,金融消费者还可以将纠纷诉诸司法部门,司法审理还可独立地发挥最后一道纠偏和最终保障的作用,这样使金融纠纷的处理方式可以从行政领域进而扩大到司法领域,金融服务消费者的保护伞更加完整。

由此可见,在保护消费者权益问题上,FSA、FOS和FCSC共同协作,在监督金融企业不得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同时,自身也为消费者提供多层次的保护。他们连同司法部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保护救济制度的链条,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的有机的整体。

二、英国证券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的运行

(一)金融企业投诉处理制度

1、制定金融企业内部投诉处理制度的目的

英国“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规定,金融监督局FSA要监督英国金融企业必须在内部建立起投诉处理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包括投诉处理的程序、责任规定以及对客户损失的适当补偿。建立金融企业内部投诉处理制度的目的是使客户的投诉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公正有效的处理,并争取在这一阶段把问题解决掉,最大限度地减少纠纷被进一步提交到“金融督察服务有限公司(FOS)”的数量。金融监督局根据“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的规定,对金融企业受理客户的投诉制度做出明确而又带有强制性的原则规定。这些原则规定通过金融监督局“监管手册(FSA Handbook)”向金融企业发布,涉及金融企业内部处理客户纠纷投诉的程序、时限、责任人、对客户补偿和档案保管等。金融监督局之所以对金融企业建立投诉处理制度做出如此详尽的规定,它认为,关于投诉处理制度的规定是与其投资者保护的目标相一致的。如果纠纷不在企业层面被解决或者被提交给FOS,对金融消费者而言,意味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FOS来讲增加了工作量,加大了社会摊派的成本;对相关金融企业,有可能逃避了纠正自身工作失误和对客户补偿的责任。因此,为防止金融企业借一些消费者担心麻烦和耗费精力不一定愿意把纠纷提交到FOS层面而有恃无恐地侵犯投资者权益,FSA强制规定金融企业必须按照监管手册的要求在内部建立并有效地实行受理客户投诉的制度,同时还规定金融企业必须定期地把客户投诉及投诉处理情况向金融监督局报告,违反投诉制度的金融企业将会受到金融监督局的处罚。虽然具体投诉处理制度由金融企业自己制定,FSA通常只做原则性规定,但是对投诉处理制度的某些特殊事项却有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以保证这项制度能得以规范运行。

2、金融企业建立内部投诉处理制度的主要原则

一是强制建立和报备的原则。英国金融监督局“监管手册”要求;任何一家

金融企业必须以书面形式建立健全客户投诉处理制度,拟定的制度章节要报金融监督局核准备案。当然,在具体工作中,金融监督局也会结合金融企业的类型、规模大小以及发生投诉的机率,对企业内部投诉制度的要求尺度也会不同,规模大或投诉多的企业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更为严格,规模小或投诉少的企业的要求相对宽松。

二是无条件受理的原则。“监管手册”规定,一般的金融企业收到客户投诉时应视为合格的投诉者看待并处理。按照“监管手册”的定义,所谓“符合条件的投诉者”是指有资格向FOS投诉的人;FSA也同时强调,金融企业也应建立同不属于“符合条件的投诉者”之间的投诉纠纷解决制度。这条规定含义是金融企业不能拒绝受理客户的投诉,只要是投诉者对公司提供的服务表达出来的任何不满意,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理由是否正当,都应按照制度处理。按照规定,如果客户投诉的是本公司代理其它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这家公司也必须先予受理,不能推脱,然后再根据双方代理的责任进行内部处理。如果收到投诉的公司认为投诉的事项是另外一家公司的责任,或者与另外一家公司共同承担责任,收到投诉的公司应在发现后的5日内通知相关的公司,并告知投诉者,相关的公司收到第一家公司的通知后,再按照受理客户投诉的一般程序处理。

三是允许委托处理的原则。FSA允许金融企业将投诉处理事宜委托第三方机构处理。依据这样的规定,一些中小金融企业可以联合建立并使用一套纠纷处理制度,这样可以节省中小金融企业的成本和时间。

四是金融企业具有告知义务。FSA“监管手册”规定金融公司必须按照法律履行向客户对投诉受理程序的告知义务,必须把内部投诉受理程序印制成宣传单,在营业场所展示,当遇到客户对服务表示不满时,要将宣传单提供给客户,让客户明白他拥有投诉权利,并知晓投诉的程序。在回复客户的时也要告知客户如不接受企业的处理意见,他可直接与FOS联系投诉,并解释FOS的作用和联系方式。

3、对金融企业处理投诉的程序规定

监管手册规定,企业内部处理程序必须包括:投诉的接收、对投诉者的反馈和对其它相关公司的通报、对投诉案件的适当调查、告知投诉者他们有权向FOS

提交受理,规定企业必须有受理投诉的对外公布的电话、传真、电邮和邮政地址。

金融监督局FSA规则对金融企业处理客户投诉的格式也有明确的规定, 对客户的答复必须包括如下:给出客户投诉内容的简要、机构调查的结果和最后的处理意见;声明己方有无过错;提出解决投诉的具体方法并解释理由;告知客户如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可在6个月之内把纠纷提交FOS。

4、处理投诉纠纷的责任制度

一是调查处理投诉纠纷的人员必须是拥有充分调查权力的人员,而且还不能是纠纷事件的当事人。二是向投诉者正式反馈投诉处理意见的员工必须是有权威解决纠纷的人员,通常是管理人员。三是对投诉者的回复和处理不能回避一些关键问题,如对投诉者的赔偿和道歉问题。

“监管手册”要求金融企业内部投诉处理制度的执行要落到实处,管理层要保证所有员工要熟悉并认真遵守和执行投诉制度,如果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要追究管理层的责任。金融企业的投诉处理制度既要对外公布,也要对内宣传,不仅要客户知晓企业内部的投诉处理制度,而且也要让所有企业员工特别是一线接触客户的员工熟悉此项制度。还要求金融企业必须保证所有的销售网点与投诉受理渠道的联系十分通畅。

5、关于投诉处理时限的规定

为防止投诉纠纷久拖不决,金融监督局要求企业必须在最早的时段内解决纠纷。“监管手册”规定,金融企业收到投诉后必须在5天之内以书面形式向投诉者发出收到投诉确认函,并告知投诉者公司内部处理此事的联系人的职务姓名,以及公司处理投诉的内部程序规定。收到投诉之日起4周内必须给予投诉者如何解决纠纷的正式答复;如果因情况复杂,须做进一步调查,也要在4周内告知投诉者需要适当延期。但整个处理期限不能超过8周,企业必须在第8周截止前向投诉者提出解决纠纷的最终意见,并告知投诉者,如对处理意见不满意,投诉者有权可向FOS进一步投诉。如果企业在8周内未给客户回复,客户可直接把纠纷提交FOS处理。

投诉者在收到企业的正式回复后的六个月内可以决定是否向FOS提出投诉,

超过六个月视同放弃投诉的权利,FOS不再受理。如果公司没有在规定的8周内向客户发出正式回复,投诉者向FOS投诉不受六个月期限的限制,

6、对投诉者补偿的规定

金融监督局监管手册规定,如果公司认定客户的投诉与索偿是合理的,客户的损失是由于公司的行为或疏忽造成的,那么公司就有责任对投诉者予以补偿。补偿可以是资金形式,也可以是非财务的形式,如向投诉者道歉。采取资金财务形式时,除补偿本金损失和应发生的收益损失外,还应包含利息部分。对如何估算投诉者的财务损失,金融监督局在其网站上对一些较复杂的产品还提供了例举和说明。

7、投诉处理报告制度

金融监督局规定,金融机构必须每年定期两次向FSA提交本公司投诉事项的汇总报告,而且要以电子版和纸质两种方式同时提交。报告要按照正式的格式由首席执行官签署,声明保证报告内容的准确和完整,列明每个投诉处理的联系人姓名和方式。报告内容还包括:尚未结案的投诉案件清单、当期收到投诉案件的数量、期初尚未解决的投诉数量、期末未解决的投诉数量、投诉的业务类型及产品类型的分类、按规定的时限内处理投诉的分类、同意及拒绝投诉者主张的数量、以及对投诉者补偿的数额汇总。所谓结案是指金融企业向投诉者发出对纠纷处理的最后答复,或者在此前阶段投诉者对企业解决纠纷的初步答复表示接受。

8、投诉档案保管规定

金融监督局“监管手册”规定,金融企业所有的有关投诉的卷宗必须至少完整有效地保存三年,便于金融监督局监管和FOS解决投诉时调查使用。

9、其它方面规定

金融监督局“监管手册”规定:金融企业必须与FOS通力合作以解决针对它的投诉,这种合作义务包括(但不限于):提供FOS索要的文件,出席FOS举行

的听证会,在规定的时限内回复FOS询问和意见。

FSA法规对于金融自律组织也有关于处理投诉的规定,自律组织负有监督和维护成员机构执行金融监督局有关投诉的规章制度的义务。例如,规定“劳合社”要制定规章保证其成员(保险公司)必须按照金融监督局手册规定的要求和程序解决保单持有人对其成员的投诉。“劳合社”内部设有“投诉处理部”,任何投诉必须经过这个部门的处理,且投诉人仍不满意后,方可进一步提交FOS处理。所以,对“劳合社”成员的投诉处理比其它的金融机构要多一个层面。

(二)英国金融督察服务有限公司(FOS)

1、FOS的起源和性质

(1)起源。“英国金融督察服务有限公司(Financial Ombudsman Service Ltd.-FOS)”是根据2000年通过的“金融市场和服务法”设立的,2001年开始运行。“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的要求金融监督局(FSA)应建立一种独立运作的解决金融纠纷的制度,并对之实施有效的管理,在此背景下,专职于解决金融消费服务纠纷的“金融督察服务有限公司(FOS)”应运而生。根据英国2000年“金融市场和服务法”和2006年“消费信贷法”,包括银行、信贷社、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投资顾问等在内的金融机构、以及为主业提供配套的消费信贷服务的商业机构(如汽车销售商)在向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时产生的投诉纠纷都在FOS的受理范围。

根据法律,金融监督局对FOS行使监管权,但不能插手具体案件的处理过程。金融监督局主要行使六项权限:一是负责建立FOS机构;二是指定FOS的基本规则并审批FOS制定的内部规范;三是审议FOS的年度工作报告,监督FOS的总体运行情况;四是审核FOS的年度预算和收费标准申请,并由金融监督局出面代FOS向有关金融机构收费;五是任命FOS的董事会成员等高管人员;六是从FOS 处及时获取有关机构被投诉的信息。

(2)职能。英国法律规定FOS的法定职责是建立解决金融服务纠纷的机制,帮助金融服务消费者解决和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之间的纠纷,保护金融服务消费者的权益。法律赋予FOS具有两项法定权限:一是凡由金融监督局FSA授权经营的

金融企业与金融服务消费者之间的未解决的投诉纠纷都要纳入FOS的受理范围,接受FOS“强制性管辖”;二是不由金融监督局FSA监管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金融服务纠纷,在与FOS按照格式化的合同订立三方书面协议的前提下可纳入FOS 的受理范围,接受FOS“自愿性管辖”。规则规定,两种纠纷的处理标准和程序完全一致。

(3)机构人员。FOS组织架构的最高层是董事会,由一位主席、八名董事组成,其中三人为不参与日常事务的非执行董事。董事会成员由FSA任命,董事会主席的任命还需财政大臣的批准。董事会和成员的作用就是保证FOS的运行符合“公众利益”,使之能够高效、公正和独立地开展工作。董事会每年公布年度报告。董事会下设稽核委员会、IT战略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董事会成员不直接处理投诉案件。处理投诉案件的员工从高到低由三个层次组成:督察官(Ombudsman)、评判员(adjudicator)、辅助员工(supportive staff)。董事会之下是负责投诉案件审理工作的“督察官”,董事会负责任命和管理掌控着日常投诉案件处理过程的督察官。督察官有权主持听证会,出具正式的裁定书,(地位相当于法院的法官)。督察官之下是评判员,他们负责案件的受理和调查,与投诉者和被投诉的机构发生联系,主持纠纷的调解,但无权出具“裁定书”,(地位相当于助理法官)。此外,还有协助督察官和评判员工作的辅助员工。

FOS所有员工都不是公务员,工作人员通常从业界有经验的人中招聘,他们对业务流程和规则非常熟悉,对于一些纠纷事实和性质的判断非常准确。员工队伍具有较丰富的从业经验和较高的业务素质,有助于减少案件调查的时间,缩短案件处理的周期,提高办事效率。由于FOS雇佣员工招募对象是金融界有经验的人员,以保证工作的质量,要招到有经验的员工,必须提供良好的待遇。因此FOS的待遇较为优厚,薪酬高于公务员水平;工作强度也不大,员工每周工作35小时;员工福利广泛,包括加入公司的养老金计划、一年享受25天假期、公司出资购买寿险、健康险、意外死亡和伤害险,以及私人医疗服务等;同时还给员工提供提高业务素质的各种培训的机会。总体上看, FOS工作条件比较有吸引力。笔者观察到在FOS网站的员工招募一栏中长期没有空缺,反映出员工流失率较低。

(4)性质。金融督察服务有限公司(FOS)是一个独立运作的特殊形式的机构,采取了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FOS的性质是依法设立的非营利的公共机构,但不是政府行政部门,不是仲裁机关,不是监管机构,也有别于消费者协会,更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商业性质机构。它不以盈利为目的,独立于政府部门和金融产业,行使两部法律(“金融市场和服务法”和“消费信贷法”)授予的权力。它根据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处理金融服务纠纷,不代表当事任何一方的利益。根据“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的规定,FOS采取有担保的无需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因此,它的正式名称为“金融督察服务有限公司”。FOS虽不是仲裁机关,但在解决纠纷的意义上发挥着仲裁机构的作用。

(5)运行费用。由于FOS的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它的运行费用要靠向业界收费获取。收费主要包括年费和案件处理费两大块。年费按年度向所有金融企业征收,而且是同FSA和FCSC的年费绑在一起征缴(在以下FSCS章节中还会进一步介绍)。金融企业付给FOS的年费标准根据金融企业的规模而定,现行标准是:个体的独立财务顾问(IFA)每人每年100镑;而大的金融机构费用标准不等,银行和保险公司每年30万英镑,其它机构低于这个水平。为什么没有被投诉的公司每年也要付年费,FSA官方的理由是,FOS体制维护了投资者的信心,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声誉,使行业内的全体机构都受益,因此为维持体制的运转,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要向机构收取适当的费用。

案件处理费根据投诉案件的情况向被投诉的机构按笔征收,当然没有遭投诉的机构无需支付这块费用。目前案件处理费依然维持FOS成立之初(2001年)制定的每笔360镑的标准,对于一些不大的纠纷和涉及小企业(如个体IFA)等情况可酌情减免。每个金融企业每年超过两笔以上的投诉都要收取案件处理费。对于自愿管辖的投诉案件,FOS采取逐笔收费的方式,即要向被投诉的企业收取一笔案件处理费,以弥补FOS的管理成本,标准也是360镑。由于360镑案件处理费对比案件提交到法庭审理的诉讼费和律师费成本要低得多,从成本核算角度说,金融企业也愿意通过FOS解决纠纷,而且纠纷一旦被提交法庭,会立即引起公众的关注,对机构而言,无形的商誉损失会更大。

每个企业每年头两笔投诉案件,以及一般通过评判员的调解立即解决的,不向该机构收费。95%的金融机构的投诉每年不会超过两笔,因此不会被收案件处

理费。如果案件资料清晰了然,前台人员可以直接判断案件是非责任,以及是否在FOS的受理范围内,不需要进一步地调查就可以迅速处理,这种案件通常也不被放入收费类型。只有当案件属于较复杂,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要送交评判员或督察官正式处理阶段的案件才被视为“收费的”案件,通常是案件结案的当月底向被投诉的机构收费。几年来收费的案件占全部投诉案件的六分之一左右。

根据规则,投诉的消费者不必付案件受理费用。为什么不向投诉的消费者收费,当初在英国议会讨论的时候,明确了制定FOS体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要维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为了鼓励消费者使用FOS体制,不让消费者因收费这道门槛而对FOS望而却步,因而做出这样规定。

FSA对FOS实行预算总额控制,每年的收费总额由FSA审定,FOS根据上一年度的营运成本,向FSA提出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申请,由FSA核准。具体收费方式上,FOS采取和FCSC完全一致的模式,即把金融机构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了若干个交费群(fee blocks),每年要计算各个业务类型交费群的营运成本来核定下一年度该交费群的年费标准。换言之,不同交费群的年费率标准是不同的。当初在设计FOS体制的时候,FSA提出一个初步的收费构成原则,即年费和案件处理费要各占50%。但在实际运行中,为实现总量控制,如果案件处理费多征,那么年费就要少收,特别是近几年来受理的案件大幅增加,使案件处理收费比重大幅上升,案件处理费占FOS每年收费总额的70%以上。FSA目前也接受了30:70的收费比例构成的现状。

2、FOS的受理范围和程序

(1)强制管辖和自愿管辖。“强制管辖”是指受金融监督局(FSA)发牌监管的机构以及法律规定的要纳入FOS受理范围的机构,他们与客户之间发生的没有解决的投诉纠纷必须由FOS实行“强制管辖”。自愿管辖是指不在强制管辖之列的金融服务纠纷,FOS有时也受理,前提是当事的双方均书面同意自愿将纠纷提交FOS解决。自愿管辖的案例主要来源于这样几种情况:一是位于欧盟其它国家的金融机构对英国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发生了服务纠纷。二是在“金融服务与市场法”颁布前不由FSA管辖的机构与客户之间发生的金融服务纠纷。三是不在FOS保护范围(不属于合格的投诉人)的投诉者与金融企业的纠纷。

(2)合格投诉人的条件。英国法规对由FOS强制受理的投诉的投诉者资格也做出规定。只有“合格的投诉人”的投诉FOS才予受理。“合格的投诉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投诉者与被投诉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客户关系或有潜在的客户关系。二是投诉者与被投诉的企业有间接的关系(如保单或担保的受益人)。三是投诉者为自然人,或者为在投诉事件发生时年营业额不超过100万英镑的小企业,或者为在投诉事件发生时年收入不足100万英镑的小慈善事业,或者为在投诉事件发生时受托资金额不超过100万英镑的小信托事业。集团公司所属的子公司必须与其集团公司一并考虑其资产规模,不能单独作为“合格的投诉人”来衡量。投诉的主体是否为“合格的投诉人”只能由FOS认定。

合格的投诉者可以指定代理人代行投诉,符合“合格的投诉者”条件但本人已经过世,其指定或法定继承人也可代行投诉。委托其他人或机构办理投诉,委托的费用由合格的投诉者负担。英国专门有这样的商业性质的服务公司专门替人解决纠纷,常常打出“不赢不收费”的口号,为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缺乏金融知识、年老体迈、工作繁忙无时间、或身处境外的投诉者代理投诉,这在英国是合法的。事实上FOS对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可以通过电话和电邮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告诉他们如何办理投诉。但是规则规定,FOS不能就纠纷之外的金融事务或债务问题向投诉者提供咨询。

(3)受理的机构和业务范围。根据金融监督局核定的FOS的规则,凡是涉及受金融监督局FSA发牌监管的从事金融零售业务的金融机构的投诉都在FOS的强制受理范围。从2007年4月起,原先由英国“公平交易办公室”(Office of Fair Trade)发牌监管的提供消费信贷服务的商业机构的业务纠纷也列入FOS的受理范围。FOS的强制受理范围还包括某些过去受FSA监管但目前不在监管名录的提供金融性服务的机构,某些由FSA发牌且在境外从事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是在欧盟国家的英国金融机构),某些使用其它公司品牌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例如代理金融服务业务)。FOS规则提示金融服务消费者在投诉时首先要注意分清投诉机构的类型,因为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处理政策。FOS把金融机构分成九大类:银行、住宅信贷合作社、抵押公司、金融顾问公司、信用社、保险公司、投资公司、股票经纪商、基金公司。目前受FSA监管的向公众提供零售金融服务的企业有26000家(从FSA的官方网站上可以检索名录),其中占90%以上的是以所谓“独立财务顾问(IFA)”形式存在的金融个体户。FOS 通常不接受机构之间的投

诉纠纷,只有当机构投诉者属于在上文中提到小型企业、小慈善机构或小信托机构除外。法规规定,如果上述小企业、小慈善或信托机构与被投诉企业之间是“中介客户”关系或“市场交易对手”关系,则不能看作合格的投诉者。尽管机构往来的纠纷不在FOS的强制管辖之列,但如果纠纷双方都同意由FOS解决的除外,此类案件性质属于“自愿性管辖”。

FOS的强制受理的业务范围主要是面向消费者的金融零售业务,如向自然人或小企业提供接受存款服务,提供投资产品或投资咨询、抵押贷款服务以及出售保险单等。有些针对某些特殊业务的投诉不在FOS受理范围,如住宅信贷合作社提供的个人消费信贷、职业养老金计划等。事关金融机构做出商业性决策方式的投诉通常FOS也不受理,如客户对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对象、保费的标准、投资的市场表现等等不满意。

(4)处理的程序。金融监督局FSA对于FOS处理客户投诉的程序十分重视,因为处理投诉的原则是体现在程序中的。在其“监管手册”中专门规定了FOS处理投诉的程序。FOS收到投诉后首先要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可以受理,审查的内容包括被投诉的机构是否在FOS的受理范围,投诉的业务类型是什么,投诉的事件是什么时间发生的,投诉人在事件当中的角色,投诉者是否具备由FOS受理的“合格的”条件。符合受理的条件后才能接下案件。“不合格”的投诉应予明确拒绝,并做出解释。FOS决定受理后,投诉的客户要按照FOS的格式填写投诉单,格式可从FOS网站下载,FOS的工作人员可提供电话和网上咨询服务。为了使投诉处理更加准确和有力,FOS一般不采取与纠纷双方进行面对面讨论的方式,而尽可能地要求当事人提供书面的材料。

实践中,FOS收到客户的合格的投诉后,并不立即开始调查处理,而是先与被投诉的金融企业联系,查明投诉案件是否经过金融企业按照内部投诉制度处理过,如果尚未处理,FOS一般先要求客户直接同与被投诉的机构联系,与机构协商解决有关投诉事宜,或者在征得投诉者同意后FOS也可将案件转由被投诉的金融机构处理。如果FOS了解到投诉者此前同被投诉的机构有过联系但客户不满意解决的结果,FOS也将会同机构联系,询问机构是否愿意再次与客户直接解决纠纷,如果机构愿意,FOS将不会干预,也不收取案件处理费。如纠纷仍未解决,FOS将接手此案。金融监督局FSA的监管规则要求金融机构必须与FOS合作解决纠纷投诉问题,被投诉的机构应先予调查并决定如何对客户提出反馈处理意见包

各国社会福利制度

各国福利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余慧慧 11哲学 H11114034 1.西欧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的内容有: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社会救助——基本收入维持、负所得税、住房补助、社会基金 社会津贴——疾病津贴、疾病照顾津贴、工伤津贴、法定产妇津贴、法定疾病津贴、住房补贴、儿童津贴、无劳动能力者生活津贴等 特点: 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确立了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原则; 以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 以国家为全体国民提供全面保障为基本内容; 以充分就业、收入均等化和消灭贫困等为目标; 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责任关系取代了建立福利国家之前的雇主与雇员、领主与农奴以及社团伙伴之间、家庭亲属之间的责任关系。 2.德国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国家保障性质。其宗旨是“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 特点: 国家通过宪法将社会保障确定为国家制度公民所享有的保障权利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的,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政策在整个国家国民经济范围内实行管理取得的。 社会保障支出全部由政府和企业承担,个人不交纳保障费。 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宪法规定,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对无劳动能力的一切社会成员提供物质保障。 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一方面劳动者通过人民代表机构对社会保障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工会从基层工会到中央理事会,都参加实施社会保障。 3.美国市场化模式的社会福利制度 美国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令,美国社会保障仅限定在以下三个项目范围内: (1)向那些临时或永久失去收入的人和家庭提供现金支付的项目; (2)向在上述条件或在某种情况下接受保险金的人和家庭,向在一既定范畴内的所有人提供医疗照顾的项目; (3)向一既定范畴内的所有儿童提供现金支付的项目。 特点: 管理社会福利保障的一体多元制,是兴办和管理社会福利保障的一体多元化,公私兼顾,联邦和地方政府兼顾,其侧重点时有调整。 美国社会福利保障项目的多层次,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据笔者综合有就业和失业福利保障、

中国与美国社会福利制度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简介 普遍福利的崇高目标 “普遍福利”是一个“大福利”概念,它是面向所有社会成员的多方面福利需求的,其中包括:就业保障、生活保障、安全保障、养老福利、健康福利、教育福利、住房福利等。我们现在熟悉的是“小福利”,即特殊群体享有的福利: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福利、贫困救助、优抚安置等。 老年社会福利 在城镇,我国养老保险主要覆盖城镇全民所有制单位以及一部分集体单位,覆盖面正在积极扩大。在农村,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它采用自愿参加的原则,缴费可多可少,采取个人账户基金累积制度,养老保险缴费由有关部门管理和运营,受保人达到规定年龄后就可以按照其缴费的年数和数额领取养老金等。传统的家庭养老与家庭福利: 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来完成的一种养老方式。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养老的费用与大部分服务都由其家庭成员了提供,它是我国传统的养老形式。 儿童社会福利 (一)儿童与儿童社会福利 1、儿童的界定——我国法律将儿童期规定为0~14周岁。 2、儿童社会福利的含义 ※我国是从狭义的角度来定义儿童社会福利的。具体来说,儿童社会福利是指由社会福利机构向特殊儿童群体——孤儿与弃婴提供的一种福利服务。 ※在我国,儿童社会福利的享受对象主要是处于不幸境地的儿童,这类儿童包括残疾儿童、孤儿、弃婴和流浪儿童等。 ※儿童社会福利的功能主要倾向于救助、矫治、扶助等恢复性功能。 残疾人社会福利 残疾人生活收入性福利 1.供养与救济 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三无”残疾人进行供养、救济。2.伤残抚恤 伤残抚恤是国家队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负伤致残,根据其丧失劳动能力及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以现金津贴形式给予的抚慰保障。国家队革命残疾军人实行终身抚恤。 3.残疾人劳动就业 残疾人就业的方式 (1)集中安置(2)分散安置(3)自谋职业 社会福利事业 1.社会福利企业: 靠社会力量,得以迅速发展,它在解决残疾人就业,改善残疾人生活,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为国家创造财富。 2.公办社会福利机构 绝大多数孤残儿童或流落社会或由家庭抚养。公办社会福利机构是社会福利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国家担保发展社区服务,填补社会福利机构之不足。因此,要发展社会福利机构最根本的是增强国力,这是一个长期任务。 3.社会福利有奖募捐:

英国福利制度改革

英國福利制度改革 關鍵字: 學習時報 改革福利制度的直接原因 1.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的財政負擔越來越重,支出結構越來越不合理。1949年,社會保障支出在英國政府財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僅為13.5,到1997年已經上升到32,成為英國財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項,幾乎等於教育支出的三倍。從1978年到l997年,英國社會保障的實際支出水準平均每年增長4,其增長速度高於其他任何一項政府支出。 英國的社會保障支出主要分為三種:一是根據經濟狀況調查支出的福利金,它是為收入和儲蓄低於某一最低限度的人提供的救助,主要包括收入補助金和住房福利金。二是繳費性福利金,主要包括退休養老金和工傷保險金。三是既不需要接受經濟狀況調查也不需要繳費就可申請的福利金,主要是殘疾福利金和兒童福利金。到了1990年代末,原有的福利制度使得不需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福利項目的支出比重越來越大,而這顯然會使政府的財政負擔越來越重。不僅如此,由於這種支出結構還在客觀上打擊了繳納社會保險費的那些人的積極性,同時對公民的儲蓄動機產生了負激勵,其長期結果將是進一步惡化政府財政狀況。 2.“福利陷阱”導致社會保障制度成為一種消極的收入補償制度,而沒有起到鼓勵公民通過工作和儲蓄來實現自立的積極作用。“福利陷阱”是指由於非工作狀態時的福利水準較高,領取的資格條件要求較松以及工作時的收入過低所引起的一種對福利的過度依賴現象。由於對一部分人來說,他們從領取福利狀態轉變到工作狀態時收入增加幅度很小甚至為負值,因此,這些福利享受者就沒有足夠的動力擺脫對福利的依賴。福利制度本身缺乏強制性激勵也是導致福利陷阱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英國福利專案基本上都沒有要求適齡福利申請者積極地接觸勞動力市場,接受培訓或者從事志願性工作。另外,英國傷殘鑒定制度的不合理也導致一批人落入福利陷阱。由於傷殘鑒定的結果只有全部殘疾和無殘疾兩種,所以只要是通過了全殘鑒定,那些即使還能夠從事一定工作的勞動者也不用再去尋找任何工作,從而可以心安理得地靠福利度日。 3.欺詐現象普遍,福利基金損失嚴重。根據英國政府的估計,英國每年的福利支出中大約有40億英鎊因欺詐而白白損失。參與福利欺詐活動的不僅有一些福利金領取者,而且還包括一些不誠實的雇主和房東,有時還涉及政府官員,更為嚴重的是存在有組織的犯罪活動。這種情況無疑既不符合福利制度本身的宗旨,也會對納稅人支援社會福利系統的積極性產生不利的影響。

丹麦社会福利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丹麦社会福利制度 篇一:国外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国外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摘要:通过了解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特别是欧洲一些福利国家,借鉴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来对我国现阶段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发展性福利 正文: 国外老年社会福利可以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 角度来观察,发达国家的福利水平明显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重点来比较福利国家的老年人福利制度,以下是几个主要欧洲国家的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内容: 丹麦(丹麦社会福利制度)老年人社会福利 老年人津贴 主要内容老年人住房和院舍服务 老年人医疗保障和家庭服务

普遍性:面向全体公民 制度化:社会立法制度化;制度化的全方位保障; 基本特征公共积累方式:福利资金来源于税收 权力下放:地方政府享有广泛权利 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服务面广 宗旨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荷兰老年人社会福利 宗旨参与公共生活、自力更生、需要时适当帮助 医疗保健福利和社会福利服务:老年人公寓、老年照料院、护理 主要内容院 住房福利:65岁以上课申请“高级住房” 较高的福利水平 特点规范的老年人社会福利运作机制:成熟的政策法规、政府与非政 府结合、严格的教育培训、良好的评估机制 英国老年人社会福利 收入补助 医疗健康福利 主要内容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院舍服务和社区服务(居家服务、家庭照 顾、医护、心理服务)

发展性福利:建立社交场所、举办联谊会等 法国老年人社会福利 老年人收入福利 老年人医疗保健福利 主要内容老年人院舍福利 家庭保健服务 发展性福利 可以总结出发达国家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老年津贴、长期健康保健、住房补贴和居家生活服务。 老年津贴是指老年人除退休金以外获得的由政府部门 发放的陷阱津贴,有些国家的老年津贴是按年龄发放的。如英国退职年金和丹麦的老年年金;而另一些国家的老年津贴则是根据老年个人的收入情况发放的,如美国的补充保障收入。 另一个主要的内容是长期保健服务,这也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结果。即包括医疗、康复、适当居住环境、家庭保健、日常生活照料、专业护理机构服务等一系列健康和社会服务交互作用项目和支持环境。 福利国家的政府往往通过修缮老人公寓和向老年人提 供住房补贴来改善老年人的住房条件。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拥有自己的房子,只有一小部分老人在住房问题上需要政府的帮助,老年人公寓则是老年人居住的一个选择。有些国家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浅析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未来发展 专业:09 社会工作班级:(2)班学号:1311209047 姓名:陈开富文章摘要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9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首次研讨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对我国过去发展社会福利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也为继续、加强社会福利在中国的发展确立了方向、指明了道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本篇论文简略的概述了社会福利在传统中国以及现代的发展,并从过去和现在发现一些社会福利发展的弊端、不足之处,同时找出相对应解决措施。从社会福利的前世今生分析,更好、更全面的为社会福利制度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传统福利现状分析未来发展 正文 一、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英文写作“Social Welfare”,是国家或社会为其成员提供某些物质或服务,以期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保证其生活质量的代名词。其目标是“抵消市场出于种种原因给那些难以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一种处理人们在一生中遇到的如生病、残疾、失业以及年老等危机的方法。 国际上,社会福利的体系分成两大部分; 1、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安全体系),它包括 a:社会救助体系 b:社会保险体系 2、其他的社会福利体系; a:公共福利(国家提供给公民的福利如教育、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的设施和服务)b:地方公共福利和社区服务(公益性和便民性) c;职业福利(劳动安全及保证劳动力的持续使用)

d:公司的集体福利(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忠诚度) e: 国际社会的捐助(教育、医疗、环保、救灾等) 在中国,与国际化社会福利制度相比,中国的社会福利覆盖面有限,社会福利制度尚不成熟。 研究中国这样一个转型过程中国家的福利问题是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的,它可以从一个缩微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福利社会的发展和变更,对于一国制定和改善的福利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中国社会福利发展进程的分析: 第一阶段为计划经济时期,从1956年到1978年。这一阶段我们建立起的是低水平的全民福利制度。 第二阶段为包产到户与生产扶贫时期,从1978年到1992年。在农村,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原有公社体制中包含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被废除了;公积金、公益金也逐步减少;五保户费用的承担变得日益困难;合作医疗制度日益荒废;农村公共养老制度基本回归到家庭赡养为主的历史传统。在城市,效率主导型的国企改革砸烂了工人的铁饭碗,城市就业制度逐步放开,无保险体系的农民工制度开始兴起。 第三阶段为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从1992年到2001年。市场经济全面推开后,我们国家的各个领域都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展改革。但当时所有救济制度的试验都由地方承担费用,覆盖人口相当少。 第四阶段为普及城乡最低保障时期,从2001年到2008年。从2001年9月开始的全面普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行动,要求社会救济要变阳光雨露型为社会责任型,全面普及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阶段为普惠型教育福利和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时期,从2008年至今。这一阶段,义务教育开始免费,大学教育开始增加对贫困生的资助。同时也完善了医疗、劳动者权益、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保障等方面。 社会福利的发展在传统中国经历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一个过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还没完整,还未成型: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有限、各项制度安排的融资机制远未合理定型。 三、中国社会福利现状的分析: 一般而言,不同的社会福利发展模式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

英国的社会福利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社区照顾服务对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启示 班级:09级劳动与社会保障姓名:卫欣然学号:0907111070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服务模式 英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发达的福利国家,同时也是人口高度老龄化的国家。而英国家庭的养老功能已明显衰退,法律不再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而老年人也普遍认为子女有自己的生活,在英国将近80%的老年人没有与子女同住。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解决老年人问题只能走社会养老的道路。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就推行“住院式照顾”模式,即政府兴办大型福利院舍,同时花钱雇用大批工作人员对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实施住院式集中照顾。这种照顾方式虽然较好地解决了被照顾者的日常生活需要,但由于使他们脱离了长期生活的社区,精神生活难以得到满足,引起了某些人权主义者的批评。同时,政府的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因此英国政府从5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改变这种住院式照顾的方式,推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 所谓社区照顾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社区内照顾,也就是不让被照顾者离开他(她)所熟悉的社区,而是在本社区内对其提供生活服务。二是由社区来照顾,也就是动员本社区的人力资源,运用社区支持体系开展对老年人的照顾服务。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在他们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受到帮助。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4种形式。 居家服务,是对居住在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具体包括上门送饭、做饭、打扫居室衣物、洗澡、理发、购物、陪同上医院等项目。从事居家服务的工作人员有志愿服务者,也有政府雇员,这些服务或免费,或收费低廉,一般收费由地方政府决定,在老年人能够承担的范围之内,不足部分由政府开支。 家庭照顾,是对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的老年人,在家接受亲属全方位照顾的形式。政府发给老年人与住院同样的津贴,这样使家庭在照顾老年人时有了一定的经济保证。 老年人公寓,是对社区内有生活自理能力但身边无人照顾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年人提供的一种照顾方式。老年人公寓由二居室组成,生活设施齐全。公寓内还设有“生命线”,一旦老年人感到不适,只要拉动生命线就可获得救助。老年人公寓收费低廉,但数量有限。 托老所,包括暂托所和老年人院。因家人临时外出或度假,无人照料的老年人便可送到暂托所,由工作人员代为照顾,时间可以是几小时或几天,最长一般不超过一个月。而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又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则送入老年人院,即分散在各个社区中的小型院舍。 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如,地方政府或志愿者组织用专车供应热饭。为帮助老年人能在家独立生活,地方政府负责为他们安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器、暖气设备等设施,改建厨房和房门等。政府对超过65岁以上的纳税人给予适当的纳税补贴,住房税也相应减少。 第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如,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保健访问者上门为老年人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等。还有家庭护士上门为老年人护理、换药、洗澡等。另外政府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国政府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 福利制度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税收的形式把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而后用于社会上收入不高的居民,以部分改善他们在初次分配中收入过低状况的一种制度。它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分配方式。福利制度从创设至今,大体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危机、调整五个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福利制度发展为由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和项目组成,并且各有一整套具体内容和详细规定的制度,虽说其最初目的之一是为了驱散社会主义的威胁,但它对于战后缓和经济危机,缓解劳资矛盾,保证社会稳定,巩固资本主义制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分配制度,它是资产阶级政府采取的重要改良主义措施,是资本主义社会调节生产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稳定、阶级矛盾趋于缓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福利是通过高税收来实现的。各国政府通过对不同收入的阶层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特别是累进税减少了由所有权产生的分配不合理,缩小了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增强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凝聚力,这一税制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得以稳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缓冲器”、“减震器”。广 泛的社会福利措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况,保障了大多数人的最低经济要求和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社会动荡,平息社会不满,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的“安 全网”作用,同时向社会成员灌输现存体制和价值观的合理性,减轻对现有制度 的离心力。从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第二,调节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根据一般规律,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潜力较大,其新增收入绝大部分能够转化为现实消费;而高收入阶层由于其阶段性消费已基本饱和,在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其新增收入则会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储蓄或其它金融资产。“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覆盖全社会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网络,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居民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当期消费甚至适度超前消费。例如,美国大部分社会福利开支是以政府转移支付形式进入低收入家庭,在贫困家庭或个人较高边际消费作用下,这些支付的90%以上形成了社会购买力,使 美国经济不断维持了一种较高的有效需求状态。[2]因此,社会福利制度作为国 家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它对经济的发展能起到“稳定器”和“调节器”的作用, 政府通过福利支出可以适当调节社会需求,刺激或抑制消费,适度的福利开支能推动经济发展。 第三,促进社会服务,缓解就业压力。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

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的形成和实践上.这种理论同剩余型模式与制度型模式的区别在于,它促进了"生产性的"、有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干预.发展型社会政策结合经济议题,力图通过协调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改善所有人的福利.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若干实际的社会投资策略和资产建设策略,实现社会政策从以消费和再分配为导向的服务转向提高受助者能力、扩大经济参与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干预方法,这使发展型社会政策明显有别于福利领域的其他方法.中国正力图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处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改革的反思时期,社会政策的作用凸现.怎样在"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双重叠加的背景下,发挥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的功能,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点政策议题.发展型社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意义是: (1)要重新重视和确立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主导角色; (2)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安排上要具备长远性、战略性眼光. 社会保障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并不是一件由来已久的事情,但它在西方国家所释放出的能量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把整个社会经济比做一艘乘风破浪的舰船,社会保障就是遭遇风暴时的避风港,它消除了人们处于不确定社会中的恐惧,减少了社会成员面临的种种风险。可以认为,西方国家发达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最近几十年以来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 市场经济的补充与法治精神的体现 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形成于十九世纪末的德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在英、法、瑞典、加拿大等国家中得到正式确立与发展。各国相继以社会保障形式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缓和随工业化的发展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通过政府干预解决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社会保障一贯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结果的合理修正,也就是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西方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历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并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881年德国首次以“皇帝诏书”形式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开了世界各国通过法律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先河。随后颁布了《事故保险法》、《伤残及养老保险法》、《职业介绍及失业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构建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同样,瑞典、法、英、美、加、日等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过程中,无不伴随着大量详细的社会保障法规的颁布与实施,这成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一大特色。 “从摇篮到坟墓”的关怀 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因国情不同而异。但不外忽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 社会保险是在国民遭遇疾病、受伤、生育、死亡、年老、残废、失业等情况,造成收入中断或丧失时,给予一定的补助及帮助以保障其生活来源的制度。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是一种社会互助式的保障制度,它是在个人与雇主缴费的基础上,由国家财政支持运作的,带有国家强制性。其中社会保险的四大支柱——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事故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基本部分。以瑞典为例,它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1994年支出能够占到当年整个社会保障支出的86%,其核心地位可见一斑。 社会救济是国家为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水平提供的保障制度,一般由财政拨款。具体的救济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民政福利事业的改革 (1)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①社会福利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国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国家倡导资助、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目标 a.投资主体多元化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形成社会福利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b.服务对象公众化 社会福利机构除确保国家供养的特困群体的需求外,还要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残疾人,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和覆盖面,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免或无偿等多种服务。 c.服务方式多样化 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除集中养老、助残外,应发挥多种服务功能,为家庭和个人提供支持。 d.服务队伍专业化。 (2)社会福利机构改革 ①社会福利机构改革的要求 a.国家将社会福利机构及床位数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基本建设计划中统筹安排社会福利设施建; b.各地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应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将社会福利设施特别是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 c.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处理好社会福利工作中政府职能和社会化的关系,抓紧制定社会福利事业的有关法规,研究制定社会福利机构分类管理的政策措施,使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与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d.要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 ②国家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a.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要划拨供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要适当给予优惠;属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适当降低。 b.对社会福利机构及其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和兴办的第三产业,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以及单位和个人捐赠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国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现行国家税法规定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一、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也是典型高福利国家之一。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发端于17世纪的工业革命初期,但正规系统地建设则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之初。经济危机和战争凸显了对社会保障的迫切需求,危机和战争也昭示了国家在社会保障领域发挥干预作用的重要性,同时,经济的恢复和重建也需要社会保障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指导下,以贝弗里奇社会保障计划为蓝本,战后英国颁布了《国民保险部组织法》(1 944年)、《国民救济法》(1945年)、《家属津贴法》(19 45年)、《国民保险法》(1946年)、《工业伤害法》(194 6年)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形成了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 二、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津贴三大部分。 社会保险制度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其支出占整个社会保障开支的70%左右。社会保险的种类齐全,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各大险种,覆盖了社会成员年老、疾病、

失业、职业伤害等各种情况造成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风险。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主体,占社会保险收支的最大份额。养老保险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分为第一支柱:基本保险,由国家主办并承担主要责任,又分为国民养老金和就业关联养老金,前者与就业无关,参保者人人有份儿,待遇水平相同,后者与缴费年限挂钩。第二支柱为职业年金计划,企业或单位为主承办,国家负责规范和监督,分待遇确定型(DB)和缴费确定型(DC)两种类型。第三支柱为个人购买的养老基金及商业性养老保险计划。 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筹资和服务相统一的全民保健计划,公共医疗服务机构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上是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经费90%来源于财政,10%由个人负担。医疗服务管理机构分为三级,即国家保健局、地方保健局和地区保健局,地区保健局负责提供具体的管理服务。病人就医首先到家庭医生的办公室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的,推荐到综合或专科医院进行治疗;病人出院后家庭医生再为其提供护理和调养服务。私人医疗机构也提供部分服务,但所占份量很小,仅通过特需和优质服务发挥补充性作用。 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都采取现收现付方式,就业人员单位及其本人缴纳失业、工伤和生育(后两种保险个人不缴纳)保险费,发生失业、工伤和生育事件,生活生命健康出现风险时,领取相应待遇。

英国的福利制度介绍

英国的福利制度介绍 在英国福利制度中,英国移民福利大致分为七类:儿童和孕妇福利,伤残或者疾病福利,退休福利,寡妇福利,失业福利,低收入人士福利和社会基金。 英国福利制度详解:儿童和孕妇福利 1)儿童福利金:福利金为16岁以下的儿童而设,如果16岁到18的儿童仍在非高等教育机构就读,也有资格领取。 2)家庭津贴:假如你每星期至少工作16小时,收入低微,又需要照顾至少一名儿童的话,便有资格申请。津贴视家庭的收入和儿童的数目而定。 3)监护人津贴:负责照顾双亲去世儿童的监护人,便有资格申请监护人津贴及儿童福利金。 4)法定怀孕雇员工资:当雇员怀孕,雇主每星期要缴付工资,数目视雇员的收入和金额定。 5)单亲津贴:单亲又要独自照顾子女的人士可以领取单亲津贴。除儿童福利金外,这个津贴只支付给首名子女。 6)孕妇津贴:为没有资格领取法定怀孕雇员工资的人士设定。每周44英镑55便士。 7)社会基金孕妇补贴金:为那些接受收入补助金,家庭津贴,伤残工作津贴的,存款低于500英镑的人设。金额为100英镑。 8)子女赡养费:为你向已经分开居住的伴侣索取适当的赡养费,以照顾子女的生活。 英国福利制度详解:伤残和患病福利 1)照料津贴:65岁以上,需要经常照料的伤残人士。如果申请人患有绝症,可以特别安排迅速获得津贴。

2)工作意外伤残福利:为因工伤或工业性疾病不能工作的人士设立。 3)伤残生活津贴:因患病和需要人照料的人士,如果申请人需要协助才能行走也有资格申请。 4)伤残工作津贴:为每星期可至少工作16小时的人设定。他们 可能因为患病或者伤残使就业机会受到影响,申请人必须要超过16 周岁。 5)严重伤残津贴:必须超过16岁,不能工作达到28个星期。 6)伤残照料着津贴:16岁至65岁。每星期花至少35个小时照 料一名严重伤残人士,该名人士有资格接受伤残生活津贴的中等或 者最高等款项或者照料津贴。申请人每周除去合理开支后,收入不 能超过50英镑或者正在全职就业。 7)不宜工作福利:没有资格从他们雇主处领取法定患病工资的员工,从事自雇工作,失业人士。申请人必须缴付足够的国民保险金。 8)法定患病工资:患病一连4天或者以上。为期不超过28个星期。申请雇员每周收入必须超过58英镑。可以获得的法定患病工资 为每周52英镑50便士。 英国福利制度详解:退休福利 基本退休福利,为超过退休年龄,(女60以上,男65以上)及符合国民保险金条件的人士设定。要照顾未成年子女的人可以获得其 他福利。 英国福利制度详解:寡妇福利 1)寡妇金,丈夫去世时没有资格领取退休金的寡妇,寡妇的年龄低过60岁,金额为1000英镑。 2)寡妇母亲津贴:要照顾至少一个小孩的寡妇有资格领取儿童福利金;或者丈夫去时已怀有身孕的寡妇。津贴是要交税的。

各国福利比较

现在,世界多数国家都建立起覆盖所有国民的社会福利制度,我们看看一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是怎样的。 一、法国: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4.9% 在法国,公民从娘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种福利的保护。法国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不管国籍,只要在法国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笔者在法国留学时,照样享受他们的住房补贴和育儿补贴。 法国医疗保险全民享有,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公民每年仅交几百欧元的医保费,大致是一个星期的最低工资,失业者则免交此费。家庭如果只有一人工作,可将配偶及子女纳入自己的保险中,交费不变。病人每看一次医生只交1欧元的挂号费,其余所有费用在自己的保险账户上由社保机构划拨。 在法国,农民每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1欧元约合8.9元人民币),每养1头牲畜补贴300欧元,补贴农产品要求符合环保生产标准。 对无工作或低收入家庭,根据家庭人口数每月领取405.62欧元到851.81欧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则每增加一个孩子,每月加162.25欧元。 孩子从在娘胎里的第5个月起到满3岁,如果父母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156.31欧元的幼儿补贴。如果父母为照顾孩子而停止工作或减少工时,则每月可领取320.67欧元到484.97欧元的育儿补助。 如果雇用保姆照看小于6岁的孩子,并且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享受65.46欧元到199.78欧元的补贴。如果家庭有两个孩子,每月补助 108.86欧元,以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增加139.47欧元。孩子长到11岁时,每月补助再追加30.62欧元,16岁时每月再追加54.43欧元。此项补助直到孩子找到工作为止。 法国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可获得每个学期54.9欧元到3456欧元的助学金。 残疾人根据残疾情况,每月可获得109.40欧元到1025.72欧元的补助。 法国一些城市对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有的城市则对所有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或提供免费自行车。 二、美国:穷人医疗政府买单,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1% 一位在美国加州的华人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失业,可他一点也不感到恐慌,因为他可以领一年的失业金,然后再申请政府的救济金,救济金每月1600美元(1美元约合6.7元人民币),房贷供不起,不要紧,也由政府无偿补助,日子照样过得很体面。 研究数据显示,1995年夏威夷一个有两个孩子的母亲领取的福利相当于年薪36000美元的工人。 美国的小学到高中教育免费,大学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负担,学生只负担一小部分。社区大学的学费低于每年1500美元,约是美国从业人员平均年收入的1/30。为确保条件具备并且愿意读书的孩子能读大学,政府对贫困家庭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美国有专门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救助(Medicaid)系统,为买不起医疗保险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所有费用由政府支付。医疗救助预算占州GDP的22%,其中联邦政府补贴57%。

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

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 二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大力投资并创办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其中,西欧和北欧国家是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最早, 也最为典型的地区, 被誉为包揽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 形成于战后初期, 六七十年代, 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然而,随着七十年代,西方经济出现滞胀,导致经济危机,财政收入减少。高社会福利加重了社会负担,全面福利政策导致一些人懒惰,不利于社会进步,以英国为首的许多国家开始逐步削减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开支。虽然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在后来的施行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依然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国家借鉴,比如说公共医疗制度、失业保障制度等。 一、福利国家的概念 为了更好的了解西方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要弄清福利国家的定义是什么?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福利国家”这个词来源于19世纪的德国,当时俾斯麦实行的警察国家政策,1870年德国的历史学家描述俾斯麦的“国家社会主义”政策是在创造一个“福利国家”后来英国作家在一篇文章中采用了这个词汇。“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是用来界定国家的,福利国家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所以它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而社会福利则是社会学概念。福利本身更是经济学的概念。经济环境是国家决策的条件和基础,而社会福利则是国家决策的结果。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福利国家甚至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加总。造成福利国家的主要有两种方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方向(1)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方向(1) 摘要首先提出对社会福利涵义及特征的界定,然后总结了我国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及其改革进程,最后根据上海、香港和其它国家的经验,提出笔者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构想。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呈现出制度化再分配与补缺型并存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 关键词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发展方向 1社会福利的涵义及本质特征 社会福利的内涵及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从发达国家的历史来看,社会福利的重心经历了从社会救助到社会保险再到普遍性的社会服务的过程。时至今日,在发达国家,各种名目繁多的社会补贴和社会服务项目成为最受关注的社会福利项目。在我国,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已逐渐脱离了社会救济的范畴;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发达国家社会福利观念的影响,对于社会福利的看法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且同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观点和主张。笔者把它界定为,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上的需求,运用社会互助的机制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活动。在现实中,社会福利通常包括满足人们在生活照顾、护理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的活动,此外在广义上亦包括住房、教育、医疗等内容。社会福利有

三个本质特征: 脆弱群体优先。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脆弱群体,他们存在一些特殊的需求,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需要来自社会的保护和满足,其中主要是生活照顾服务,也包括身体康复、教育、就业、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需求。国家和社会应该首先满足这个群体的需求,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福利性。对受益者个人来说,社会福利具有福利性。面向脆弱群体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因为他们的经济收入和支付能力有限,常常是免费或者是象征性的收费,这无疑具有福利性。即使收取的费用比较高,但只要未达到该项服务的市场价格,则仍然存在着福利性,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市场价格是判断是否存在社会福利的标尺。”如果按照市场价格收费,就超出了社会福利领域而属于经济领域。 服务性。“社会福利侧重于满足社会成员较高水平或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障需求”,这些需求大多是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的,因此社会化的服务是社会福利主要的实现方式和表现形式。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为个人提供服务,以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因此,福利服务的主体和资源是社会化的,但服务的对象和方式却是个体化的,必须针对每个服务对象具体的特点和情况,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地开展福利服务。 2我国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及其改革

英国福利制度改革

英国福利制度改革 改革福利制度的直接原因 1.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支出结构越来越不合理。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3.5%,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从1978年到1997年,英国社会保障的实际支出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其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任何一项政府支出。 英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根据经济状况调查支出的福利金,它是为收入和储蓄低于某一最低限度的人提供的救助,主要包括收入补助金和住房福利金。二是缴费性福利金,主要包括退休养老金和工伤保险金。三是既不需要接受经济状况调查也不需要缴费就可申请的福利金,主要是残疾福利金和儿童福利金。到了1990年代末,原有的福利制度使得不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福利项目的支出比重越来越大,而这显然会使政府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不仅如此,由于这种支出结构还在客观上打击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那些人的积极性,同时对公民的储蓄动机产生了负激励,其长期结果将是进一步恶化政府财政状况。 2.“福利陷阱”导致社会保障制度成为一种消极的收入补偿制度,而没有起到鼓励公民通过工作和储蓄来实现自立的积极作用。“福利陷阱”是指由于非工作状态时的福利水平较高,领取的资格条件要求较松以及工作时的收入过低所引起的一种对福利的过度依赖现象。由于对一部分人来说,他们从领取福利状态转变到工作状态时收入增加幅度很小甚至为负值,因此,这些福利享受者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摆脱对福利的依赖。福利制度本身缺乏强制性激励也是导致福利陷阱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英国福利项目基本上都没有要求适龄福利申请者积极地接触劳动力市场,接受培训或者从事志愿性工作。另外,英国伤残鉴定制度的不合理也导致一批人落入福利陷阱。由于伤残鉴定的结果只有全部残疾和无残疾两种,所以只要是通过了全残鉴定,那些即使还能够从事一定工作的劳动者也不用再去寻找任何工作,从而可以心安理得地靠福利度日。

英国的福利制度

英国的福利制度 英国的福利制度,大致分为七类:儿童和孕妇福利, 伤残或者疾病福利, 退休福利, 寡妇福利, 失业福利,低收入人士福利和社会基金。 1、儿童和孕妇福利 1)儿童福利金:无论你收入多少或者交多少保险金,只要你有照顾儿童的责任,你便有资格领取儿童福利金。福利金为16岁以下的儿童而设,如果16岁到18的儿童仍在非高等教育机构就读,也有资格领取。申请办法:医院或者社会保障部办事处均有表格索取。 2)家庭津贴:假如你每星期至少工作16小时,收入低微,又需要照顾至少一名儿童的话(16岁以下,或者19岁以下,全日制学生),便有资格申请。津贴视家庭的收入和儿童的数目而定。申请办法:邮局或者社会保障办事处均有表格索取。 3)监护人津贴:负责照顾双亲去世儿童的监护人,便有资格申请监护人津贴及儿童福利金。申请办法:社会保障办事处索取表格,填报申请。 4)法定怀孕雇员工资:当雇员怀孕,雇主每星期要缴付工资,数目视雇员的收入和金额定。 5)单亲津贴:单亲又要独自照顾子女的人士可以领取单亲津贴。除儿童福利金外,这个津贴只支付给首名子女。 6)孕妇津贴:为没有资格领取法定怀孕雇员工资的人士设定。每周44英镑55便士。 7)社会基金孕妇补贴金:为那些接受收入补助金,家庭津贴,伤残工作津贴的,存款低于500英镑的人设。金额为100英镑。 8)子女赡养费:为你向已经分开居住的伴侣索取适当的赡养费,以照顾子女的生活。 2、伤残和患病福利 1)照料津贴:65岁以上,需要经常照料的伤残人士。如果申请人患有绝症,可以特别安排迅速获得津贴。 2)工作意外伤残福利:为因工伤或工业性疾病不能工作的人士设立。 3)伤残生活津贴:因患病和需要人照料的人士,如果申请人需要协助才能行走也有资格申请。 4)伤残工作津贴:为每星期可至少工作16小时的人设定。他们可能因为患病或者伤残使就业机会受到影响,申请人必须要超过16周岁。 5)严重伤残津贴:必须超过16岁,不能工作达到28个星期。 6)伤残照料着津贴:16岁至65岁。每星期花至少35个小时照料一名严重伤残人士,该名人士有资格接受伤残生活津贴的中等或者最高等款项或者照料津贴。申请人每周除去合理开支后,收入不能超过50英镑或者正在全职就业。 7)不宜工作福利:没有资格从他们雇主处领取法定患病工资的员工,从事自雇工作,失业人士。申请人必须缴付足够的国民保险金。 8)法定患病工资:患病一连4天或者以上。为期不超过28个星期。申请雇员每周收入必须超过58英镑。可以获得的法定患病工资为每周52英镑50便士。 3、退休福利 基本退休福利,为超过退休年龄,(女60以上,男65以上)及符合国民保险金条件的人士设定。要照顾未成年子女的人可以获得其它福利。 4、寡妇福利 1)寡妇金,丈夫去世时没有资格领取退休金的寡妇,寡妇的年龄低过60岁,金额为1000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和展望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和借鉴 ————福利社会学文献综述社会学系2011300110058 孙瑞 前言:在中国,社会福利是一个处于社会保障这个一级层次概念之下的次级层次概念。社会福利是指提高素质,为社会弱势群体实施补以国家或通过单位为主体,为帮助全体社会成员改善生活条件、采取的措施和举办的各项公益性事业的统称。它是在劳动报酬之外的资助和服务。贴而实行的制度、在新中国60 年的发展进程中,尽管它在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曲折发展、逐渐转型。但一直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制度安排。而在进入十一五计划后,我国福利制度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为了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我们非常有必要对于福利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进行考究,然后作为未来发展的借鉴。而目前的研究通过不同的研究方向来分析中国福利制度的发展,而多方面的对于未来的发展提供经验。 主题:在这一主题部分将展示我所查阅的文献内容,对其进行一个整理和对比 首先根据时间发展及其福利制度根据时间经济发展的过程进行划分和归纳 第一阶段是传统福利制度创建时期(1949—1956年)。这一阶段在改造旧中国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的基础上,形成了国家负责、官方包办的民政福利和单位包办的职工福利等组成的传统福利制度,其最大的特征是与社会救济紧密结合,统称“救济福利事业”。第二阶段是传统福利制度巩固和发展时期(1957—1983年)。这一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形成了以职工福利为核心,包括民政福利、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以及其他福利在内的比较完整的福利制度框架,板块分割的封闭体系、“国家—单位”运行模式、补救性保障制度是其明显的特征。第三阶段是传统福利制度向新型福利制度变革与转型时期(1984年以后)。这一阶段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社会背景下,其改革步伐虽较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要滞后一些,但正在进行制度重塑并逐渐向社会化、现代化福利发展。表现在:职工福利逐步向其原本的性质、地位和功能回归,民政福利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社区服务成为重要的具有社会福利性的服务行业。 这是对于福利制度在时间上的发展情况一个鸟瞰式的了解,但是对于其在历史发展阶段中精神的内涵表现并不明确,而且无法理解其组成的划分。福利的内容包括许多对于不同对象的政策和内容,所以在时间划分之后需要首先需要对于机构的发展有所了解。 建国初期,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括民政福利和职工福利两大板块。民政福利的初步形成。府包办的民政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要面向无依无靠的城镇孤寡老人、精神病或弃婴和残疾人等。它分为社会福利事业与社会福利企业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各种福利院、院等收养性机构。后者过建立福利企业吸收残疾人就业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由于内务部,民政部前身以及各级民政部门一直是这项工作的主要指导和管理部门。项事业后来便被称为民政福利. 职工福利的基本确立在民政福利只覆盖极少数特殊人群的情况下,城镇绝大多数居民的福利保障则主要是通过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职工福利的方式来获得。职工福利由职工所在单位举办。它以职业为依托、以城镇职工为主体只要凭本单位的正式职工的身份即可享受是消费基金分配的一种形式。职工福利作为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体可分为三类: 1 为职工生活提供方便、减轻家务劳动而举办的集体福利设施如宿舍、浴室、食堂、理发室、托儿所、幼儿园等。2.减轻职工生活费用开支而建立的福利补贴如生活困难补助,探亲补贴,冬季宿舍取暖补贴等。3.为丰富职工生活建立的文化福利设施和组织的活动如文化宫、俱乐部以及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等。(1957~1983计划经济下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通过二十多年的摸索,在曲折中发展不断扩充,形成了国家负责板块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