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3周计算 (3)

第13周计算 (3)

第13周计算 (3)
第13周计算 (3)

三上递等式计算(3)班级姓名

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练习题(经典)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计算复习题 班别姓名成绩 1.三步式题 【知识要点精讲】 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与两步式题的混合运算一样,都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就要先算上括号里面的;如果小括号中又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也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这里要注意:不要认为“先算乘、除法”,就是不管乘、除法谁在前,总是先算乘。要看谁在前,就要先算谁。即有乘、除混运算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式题中有两步计算是乘、除法,但这两步运算被加、减法运算隔开,在计算时可以同时计算乘、除法。在同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两个小括号,在计算时,也可以同时计算。 . 一、口算。 84÷42= 600-50= 500×3= 0×930= 27×30= 84÷12= 420÷3= 910÷3= 320-180= 30×40= 40+580= 560÷4= 72÷4=8000÷2= 102+20= 4000÷50= 125-25×2= 50×0×8= 75+25÷5= 32÷47×12= 45+55÷5= 70×(40-32)= 90÷5×3= 10÷10×30= 6×(103-98)= 7+3×0= 51-4×6= ' 420÷2×8= 750-(70+80)=300÷2÷5= 二、笔算。(乘法不用验算,除法要验算)

54×63= 25×38= 774÷8= 508÷2= 19×47= 900÷5= | 23×34= 392÷4= 360×5= 4+= -= 10-= = += += += ? 三、估算。 238÷6≈ 876÷3≈ 417÷6≈ 753÷5≈890÷9≈ 459÷50≈ 417÷60≈ 351÷5≈65×11≈ 76×11≈ 27×19≈ 45×19≈

普通计算器的用法举例说明

关于普通计算器的按键说明和应用实例 2015年2月12日星期四 我通过百度知道、百度文库和百度百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一直也没上传过,心有愧意。这次我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一下普通计算器的按键说明和应用实例,希望能帮到需要它的朋友们! 按键说明: M+:把目前显示的值放在存储器中,同时中断数字输入.是计算结果并加上已经储存的数,(如屏幕无"M"标志即存储器中无数据,则直接将显示值存入存储器)。 M-:从存储器内容中减去当前显示值,同时中断数字输入.是计算结果并用已储存的数字减去目前的结果,如存贮器中没有数字,按M-则存入负的显示屏数字。 MS:将显示的内容存储到存储器,存储器中原有的数据被更新。 MR:按下此键将调用存储器内容,把存储器中的数值读出到屏幕,作为当前数值参与运算。 MC:按下时清除存储器内容(屏幕"M"标志消除)。 MRC:第一次按下此键将调用存储器内容,第二次按下时清除存储器内容。

清除键(C):在数字输入期间,第一次按下此键将清除除存储器内容外的所有数值. GT:GT=Grand Total 意思是总数之和,即按了等号后得到的数字全部被累计相加后传送到GT存储寄存器。按GT后显示累计数,再按一次清空。按下GT键,传送GT存储寄存器内容到显示寄存器;按AC或C键消除GT显示标志. CE:清除输入键,在数字输入期间按下此键将清除输入寄存器中的值并显示"0",可重新输入; AC:是清除全部数据结果和运算符。 ON/AC:上电/全清键,按下该键表示上电,或清除所有寄存器中的数值。 平方根√:显示一个输入正数的平方根 %键的加减乘除 加法:比如50+25%相当于50(1+25%)=62.5 减法:比如50-25%相当于50(1-25%)=37.5 乘法:比如50*25%相当于50x25%=12.5 除法:比如50/2%相当于50/2%=2500 MU(Mark-up and Mark-down键):按下该键完成利率和税率计算,详见例3;

企业增值税计算公式

企业增值税计算公式 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售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但在实际当中,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确计算的。因此,我国也采用国际上的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讲算出销项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现。 公式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举例: 销售A商品100件,不含增值税单价80元,不含增值税销售额就为100*80=8000元 设增值税税率为17%,那么A商品的销项税额为:8000*17%=1360元 购进A商品时,每件支付60元(含税),总金额为100*60=6000元(含税),应化成不含税为:6000/(1+17%)=元,税额为:*17%=元. 以上100件A商品的新增价值为(不能减6000,因为6000是含税,要化成不含税)=元,税率是17%,所以应纳增值税税额为:*17%=元.但在税法当中是不采用这种算法的,在此是为了让你对增值部分有个更直观的理解,才这样举例的,税法上正确的算法如下: 应纳增值税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 =元 备注:两种方法算出的结果相差元是购进时6000元为含税金额化为不含税时之差,为正常情况,实践中按防伪税票上的税额计算即可) 企业要自已开具增值税发票,企业必须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对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才可以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呢具体如下: (1)从事货物生产式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纳增值税的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

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练习题(经典)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计算复习题 班别姓名成绩 1、三步式题 【知识要点精讲】 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与两步式题的混合运算一样,都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就要先算上括号里面的;如果小括号中又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也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这里要注意:不要认为“先算乘、除法”,就就是不管乘、除法谁在前,总就是先算乘。要瞧谁在前,就要先算谁。即有乘、除混运算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式题中有两步计算就是乘、除法,但这两步运算被加、减法运算隔开,在计算时可以同时计算乘、除法。在同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两个小括号,在计算时,也可以同时计算。 一、口算。 84÷42= 600-50= 500×3= 0×930= 27×30= 84÷12= 420÷3= 910÷3= 320-180= 30×40= 40+580= 560÷4= 72÷4=8000÷2= 102+20= 4000÷50= 125-25×2= 50×0×8= 75+25÷5= 32÷47×12= 45+55÷5= 70×(40-32)= 90÷5×3= 10÷10×30= 6×(103-98)=7+3×0=51-4×6= 420÷2×8= 750-(70+80)=300÷2÷5= 二、笔算。(乘法不用验算,除法要验算) 54×63= 25×38= 774÷8= 508÷2= 19×47= 900÷5= 23×34= 392÷4= 360×5= 4+0、6= 7、3-2、9= 10-0、7= 8、2-5=

6、5+4、7= 1、2-0、3= 4、6+2、4= 3、8+6、6= 三、估算。 238÷6≈ 876÷3≈ 417÷6≈ 753÷5≈ 890÷9≈ 459÷50≈ 417÷60≈ 351÷5≈ 65×11≈ 76×11≈ 27×19≈ 45×19≈ 53×21≈ 84×21≈ 38×21≈ 35×21≈ 四、计算与换算。 3日=( )小时 48个月=( )年 35天=( )星期 3时20分=( )分五月份=( )天5年=( )月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32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厘米=( )分米138秒=( )分( )秒 1元2分=( )元 6厘米=( )米 13平方千米=( )公顷1990就是( )年,2月有( )天。 9分米=( )米 6.02米=( )米( )分米( )厘米 1、6元=1( )6( ) 五、脱式计算。 439+46×7 248÷4×18 67×(96÷6) 25×17-120 (450-175)÷5 268+29×65 315-345÷3 574÷(125118) 948-13×52 17×36÷3 560-12×24 375÷5×24 七、列式计算。 1、16与24的与除以8,商就是多少?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我们使用到的计算模式只有2种: COMP :基本算术运算 SD :标准差 下列介绍中一至八使用的是COMP 模式,九使用的是SD 模式 模式选择按键过程: MODE CLR 1 (此时选择的是COMP :基本算术运算模式) MODE CLR 2 (此时选择的是SD :标准差模式) 一、分数:需使用 ab/c 健 1、例如计算:5 231+ 按键过程为:1 ab/c 3 + 2 ab/c 5 = 2、例如计算:5 231? 按键过程为:1 ab/c 3 ? 2 ab/c 5 = 二、小数换成分数 1、例如换成分数 按键过程为: = ab/c = 三、指数 1、例如计算5 8 按键过程为: 8 =∧5 2、例如计算()42- 按键过程为:( (-)2 )=∧4 3、例如计算2 3-

按键过程为:3∧ ( (-)2 )= (注:此时结果显示的是小数,按ab/c 转换成分数) 4、例如计算3227 按键过程为:27∧( 2 ab/c3 )= 四、对数:常规计算器只有g l 即以10为底的对数,在计算时需用到换地公式 b a b c c a log log log = 例如计算:2log 8 按键过程为:log2 ÷ log8 = (注:此时结果显示的是小数,按ab/c 转换成分数) 五:开方 1、 计算 9 按键过程为: 9= 2、 计算38 按键过程为:SHIFT 3 8 = 3、 计算416 按键过程为:4 SHIFT x 16= 六、计算组合数:使用nCr 健 1、计算410c 按键过程为:10 nCr 4=

c 2、计算3 6 按键过程为:6 nCr 3= 七、计算排列数:使用SHIFT nPr健 A 1、计算4 5 按键过程为:5 SHIFT nPr 4 = A 2、计算3 10 按键过程为:10 SHIFT nPr 3 = 八:阶乘!x 计算5! 按键过程为:5 SHIFT!x= 九、平均数、样本方差 1、例如求180 188 200 195 187 的平均数及样本方差 按键过程为: 1、清除储存数据:SHIFT MODE CLR 1= 2、选择SD模式:MODE CLR2 3、输入数据:180 M+ 188 M+ 200 M+ 195 M+ 187 M+ 4、输出结果:平均数:SHIFT 2 1 = 样本方差:SHIFT 2 2 = 2x=

增值税与退税计算方法

增值税与退税计算方法 增值税税率目前有17%,13%,6%和0几种,具体那些属于各自的税率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增值税计算方法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举例说明如下: B企业从A企业购进一批货物,货物价值为100元(不含税),则B企业应该支付给A企业117元(含税)(货物价值100元及增值税100X17%=17),此时A实得100元,另17元交给了税务局。然后B企业经过加工后以200元(不含税)卖给C企业,此时C企业应付给B企业234元(含税)(货物价值200加上增值税200X17%=34)。此时套用上述公式为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200X17%=34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34-17(A企业已交)=17(B企业在将货物卖给C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 退税计算方法继续套用上面的例子,假如C企业为国家规定实行先征后退原则的出口企业,他把这批货物加工后出口,出口 FOB 价为300(已折成人民币)(不含税),此时他要交纳的增值税为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300X17%=51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51-34(B企业已交)=17(C企业在将货物出口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出口后可以获得退税额为(假设退税率为17%)应退税额= FOB 价X退税率=300X17%=51 此时C的成本=进价+所交增值税=234+17=251 收入=卖价+所退增值税=300+51=351 利润=收入-成本=351-251=100

如果退税率为15%则应退税额= FOB 价X退税率=300X15%=45 此时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润为成本=进价+所交增值税=234+17=251 收入=卖价+所退增值税=300+45=345 利润=收入-成本=345-251=94比上面少了6元的利润。这6元就叫做不可抵扣额,应用公式也可得出这个结果。当期不可抵扣额=FOB价X外汇牌价X(增值税税率-退税率)=300X(17%-15%)=6 假设C为则根据国家规定,实行“免,抵,退”原则出口企业,加工后自己出口,出口FOB价300(已折成人民币)(不含税)。本来要向上述那样先交纳增值税如下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300X17%=51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51-34(B企业已交)=17(C企业在将货物出口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但根据“免,抵,退”中的“免”,出口企业的最后一道增值环节免征增值税,所以不用交纳这17元增值税。货物出口后,C 企业依法向税务机关退税,根据“免,抵,退”中的“抵”,假如退税税率为17%,C企业可以抵扣的税额为34(前面环节所交的增值税),而不是51,因为最后一道环节的17元没有交,根据“不交不退”原则,这17不给予退。这34元就是C企业实得的退税额,此时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润为成本=进价=234(此时没有交17元的增值税)收入=卖价+所退增值税=300+34=334利润=收入-成本=334-234=100假如退税税率为15%,此时要先算出不予抵扣额当期不可抵扣额=FOB价X外汇牌价X(增值税税率-退税率)=300X(17%-15%)=6此时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润为成本=进价=234(此时没有交17元的增值税)收入=卖价+所退增值税=300+34=334利润=收入-成本-不予抵扣额=334-234-6=94大家可以看出,其实不予抵扣额就是当退税税率小于增值税税率时产生的差额。根据MAX的提醒补充:

Excel中用SUMIF函数实现按指定条件求平均值

Excel中用SUMIF函数实现按指定条件求 平均值 Excel 2003中的条件求和SUMIF函数非常实用,例如在年级段总成绩表中计算某科教师所教的所有班级成绩的平均分(如5到8班化学老师的平均分),就可以利用如下方法实现: 在准备放该化学教 师所教所有班级平均分的单元格中输入 =SUMIF(K2:K132,">4",G2:G132)/COUNTIF(K2:K132,">4")回车即可,这里边用到了 1) SUMIF和COUNTIF两个函数。(如图 SUMIF函数是按给定条件对指定单元格进行求和的函数。其语法格式是: 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range是要根据条件进行计算的单元格区域,每个区域中的单元格都必须是数字和名称、数组和包含数字的引用,空值和文本值将被忽略。criteria 是指对range指定的区域实行什么条件,其形式可以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如条件可以表示为32、"32"、">32" 或"ap ples";sum_range是要进行相加的实际单元格,如果省略Sum_range,则当区域中的单元格符合条件时,它们既按条件计算,也执行相加。 注意:Sum_range 与Range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同,相加的实际单元格从sum_range 中左上角的单元格作为起始单元格,然后包括与range大小和形状相对应的单元格。公式中range是指“K2:K132”,也就是“班级”这列所有单元格;criteria是指“">4"”,意思是指班级数大于4的5、6、7、8班;而sum_range是指“化学”这列成绩,意思是对符合“班级”条件的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三年级数学除法口算题一? 63÷7= 86-39= 400×8= 93-25= 34+28= 67+33= 500×4= 84÷9= 92-16= 52-18= 1200-700= 40÷8=72÷9= 80-26= 9000-500= 53+69=50÷7= 43+36= 25×4= 46+27= 1×325= 27+54= 45÷6= 750+250=2500-2000= 80×7= 300×5= 4×40=85+25= 96+25= 56÷8= 34÷4= 87-38= 650-320= 1400-500= 73-29=300×5= 9000-500= 64-26= 87-53=500×2= 84+50= 62+48= 72+19= 700×4= 660-90= 25+55= 34+56= 40×7= 4300-700= 86-24= 45+37=60×5= 120+300= 100-55= 94-19=

600×6= 700+900= 74+28= 72-48=200×9= 47+35= 97-59= 64-16= 56÷7= 86-49= 300×8= 33-25= 54+28= 67+23= 600×4= 82÷9= 72-16= 52-28= 1200-800= 64÷8= 45÷9= 90-26= 900-500= 73+69= 64÷7= 53+36= 25×4= 56+27= 1×125= 47+54= 15÷6= 750+150= 6×8+32= 87-35= 56÷8+4= 800-140=500-250= 30×7= 800×5= 4×0= 63÷7= 86-39= 400×8= 93-25=? 34+28= 67+33= 500×4= 84÷9=? 92-16= 52-18= 1200-700= 40÷8=? 72÷9= 80-26= 9000-500= 53+69=? 50÷7= 43+36= 25×4= 46+27=? 1×325= 27+54= 45÷6= 750+250=?

casio计算器的用法fx-350es

在MathIO里面只能默认显示分数没法修改默认显示小数 只有一种办法是改成LineIO模式操作是Shift ==> Mode (Setup) ==> 2(LineIO) 此时你会发现屏幕右下角有一个“0” 而且上方的“Math”没有了不过此状态下输入的表达式也只能是线形的了 还原:万能还原方法:Shift ==> 9 ==> 1 (Setup) ==> “=”(Yes) 仅还原线形输入:Shift ==> Mode ==> 1 我一般做数学题用MathIO 做物理或化学题用LineIO 有关本说明书 以下显示出第二功能键的不同颜色的文字标记。 以下显示出本说明书中如何表示第二功能操作的范列。

以下显示出本说明书如何示范按键操作以便选定萤幕上选单项目的范例。 本说明书和另外的附录中的显示和说明(例如:按键图样),仅供说明使用,和它们实际所代表的项目可能会有些许的不同。 本说明书的内容可能会有所更动,不再另行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不因任何人在购买本产品及所属项目,所引起的特殊、附带的,或结果性的损害,而有连带责任或任何牵连。除此之外,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对于因任何一方由于使用本产品及其所属项目而引起的任何求偿不负有任何赔偿责任。 使用另外的附录 使用说明书中的范例数字(如「[#021]」),参照到「附录」中相对应的范例号码。 依附录中的图样,指定角度的单位:

安全注意事项 使用计算器之前,请确定先阅读以下安全注意事项。保留本说明书在手边,以供稍后使用。 若忽略含有本符号的资讯,可能会造成个人的伤害或是零件的损害。 电池 1 移除计算器的电池以后,请放置于安全储存场所,避免被孩童找到,而意外吞食。 2 避免电池被小孩拿到。假如不幸意外吞食了,立刻去看内科医师。 3 请勿将电池充电、尝试拆开电池或让电池短路。请勿让电池直接受热或将电池焚毁。 4 不当使用电池可能会使电池漏电并损及附近物品,而且也可能会引起火灾及个人伤害。 (1)当电池装入计算器时,请确定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方向都正确相连。 (2)若您有一段长时间不会使用到计算器请取出电池(fx-82es/fx-83es/fx-350es)。 (3)使用说明书内所指定的电池种类。 计算器的废物处理 千万不可将计算器焚毁。燃烧过程中计算器某些元件可能会突然激射,造成火灾或个人伤害。 使用注意事项 1 第一次使用计算器时,请确定按下on键。 2 即使计算器的操作一切正常,仍需至少每三年(lr44(gpa76))、二年(r03(um-4))或一年(lr 03(am4))更换一次电池。 过期的电池可能会泄漏,造成计算器损坏或功能不正常。千万不要将过期的电池放在计算器内。 3 随计算器所附的电池,在储存和运送过程中可能会损失轻微的电力。由于这个原因,它可能需要比一般正常电池寿命稍早些更换。 4 不充足的电力可能会使记意器内容损坏或永远消失。对于重要的数据应始终保有画面的记录。

增值税计算方法

第一,向购买方收取的价款中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如果是含增值税销售额,需要进行换算: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13%或17%) 第二,向购买方收取的价外费用应视为含税收入,在征税时换算成不含税收入再并入销售额。 (二)特殊销售方式下销售额的确定,也是必须全面掌握的内容,主要有: 1.折扣折让方式销售: 三种折扣折让税务处理 折扣销售关键看销售额与折扣额是否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①如果是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如果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财务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②这里的折扣仅限于货物价格折扣,如果是实物折扣应按视同销售中"无偿赠送"处理,实物款额不能从原销售额中减除。 销售折扣发生在销货之后,属于一种融资行为,折扣额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 销售折让也发生在销货之后,作为已售产品出现品种、质量问题而给予购买方的补偿,是原销售额的减少,折让额可以从销售额中减除。 3.还本销售:销售额就是货物销售价格,不得扣减还本支出。 4.以物易物销售:双方均作购销处理,以各自发出的货物核算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以各自收到的货物核算购货额并计算进项税额。 5.包装物押金处理: ①销售货物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如果单独记帐核算,不并入销售额征税(酒类产品除外:啤酒、黄酒按是否逾期处理,啤酒、黄酒以外的其他酒类产品收取的押金,无论是否逾期一律并入销售额征税) ②因逾期(1年为限)未收回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押金,应并入销售额征税。征税时注意两点:一是逾期包装物押金为含税收入,需换算成不含税价再并入销售额;二是征税税率为所包装货物适用税率。 6.销售旧车、旧货(2003年新改内容) ①自2002年1月1日起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三种列举货物(应征消费税的机动车、摩托车、游艇),售价超过原值的按照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售价未超过原值的,免征增值税。计算公式如下: 增值税=售价÷(1+4%)×4%÷2 ②旧机动车经营单位销售旧机动车、摩托车、游艇,按照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计算公式同上) ③销售使用过的其它固定资产,暂免征增值税, "其它属于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必须同时符合下述条件:a.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b.确已使用过;c.售价不超过其原值;不同时具备上述条件,应按4%征收率减半计征增值税(计算公式同上)。 销售旧车,销售旧货,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在增值税处理中原来的规定和现在的规定有何区别: (三)视同销售货物行为销售额的确定,必须遵从下列顺序: 1.按纳税人当月同类货物平均售价; 2.如果当月没有同类货物,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平均售价; 3.如果近期没有同类货物,就要组成计税价格。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公式中成本利润率为10%。如果该货物是应税消费品,公式中还应加上消费税金,

三年级数学计算公式汇总

三年级数学计算公式汇总,孩子抽空一定要背起来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一支铅笔长20厘米 一个铅笔盒厚10毫米数学书厚6毫米 一个人高100厘米人每分钟走70米 飞机轮船火车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小鸡鸭鹅的重量用克人狗牛猪的重量用千克大象鲨鱼的重量用吨货币单位换算: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运算方法: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1. 周长:围成一个封闭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周长 2. 正方形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或边长*4=周长 3.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直角 4.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周长(长+宽)*2=周长 5. 长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直角 6.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容易变形没有直角且对角相等

增值税计算方法

一、增值税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纳税额的计算;二是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纳税额的计算;三是上述两类纳税人进口货物应征收税额的计算。 (一)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般纳税人适用当期购进扣税法时,计算税额需要确定两个关键环节:一个是销项税额的计算,一个是进项税额的抵扣。 一般纳税人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的确定当期销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税率根据不同的销售方式,销售额的确定情况。 注意:如纳税人将价款和税款合并开具普通发票,其所收取的销货款为含增值税的销售额,应按下列公式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此外,纳税人所收取的价外费用一律视为含税金额,也应按规定的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换算为不含税的金额,并入销售额征税。 换算公式为:不含税收入=含税收入÷(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当属于一般纳税人时,要区分是不是实行简易征税办法。如果是,那么应按规定的征收率换算;如果不是,再根据货物适用17%或13%来具体确定。当属于小规模纳税人时,应按规定的征收率换算。 (2)进项税额的确定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凭证条件;二是时间条件。 ①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凭证条件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而向销售方支付的进项税额,必须凭合法的扣税凭证才能抵扣。税法规定的扣税凭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完税凭证、免税农产品的收购凭证或普通发票、运费的结算单据。 第一、从销售方取得的专用发票和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 因为这两种凭证已注明了应抵扣的进项税额,无需纳税人计算,应根据凭证上注明的税额核算进项税额;第二、一般纳税人向农业生产者购买的免税农产品,或者向小规模纳税人购买的农业产品,准予按照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为了简化手续,对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业产品取得的普通发票,可按普通发票上注明的价款计算进项税额;第三、一般纳税人外购货物和销售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根据运费结算单据(普通发票)所列运费金额和建设基金,按7%的扣除率计算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运费+建设基金)×7%②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时间条件国内购进普通货物:一般纳税人申请抵扣的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自该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90日内到税务机关认证,否则不予抵扣进项税额。 进口货物:一般纳税人取得的海关完税凭证,应当在开具之日起90天后的第一个纳税申报期结束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逾期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二)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适用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公式如下:应纳税额=销售额×3%=含税销售额/(1+3%)×3%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和旧货,按下列公式确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销售额×2%=销售额/(1+3%)×2%(三)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测试卷

三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测试卷 一、口算题:每题2分,共60分 765-104=356+144=835-134=1000-524=5×800= 20-2×7=4×6-20=46+4×7=50-5×8=600×9= 9+18÷6=3×9+15=45+15÷3=35÷5-1=210÷3= 48÷(8-2)=100-(72+28)=(99-78)÷3=87÷(21-20) = 687×(1-1) =(54-53) ×234=70×8=6×30=200÷5= 240÷8=□÷2=60 □×2=24 □÷3=12 900÷3=□×3=60 二、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22分 962-804=532+168=256×3=243×6=407-138=205×4= 250×6=568+739=251+369+142=400-245+517=738-560-120= 三、脱式计算:每题3分,共18分 32+17×3 850-(256+280)78+600÷3 420÷(25-19)(48+52)÷5 84÷4-20 三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测试卷 一、口算题:每题2分,共60分 765-104=356+144=835-134=1000-524=5×800= 20-2×7=4×6-20=46+4×7=50-5×8=600×9= 9+18÷6=3×9+15=45+15÷3=35÷5-1=210÷3= 48÷(8-2)=100-(72+28)=(99-78)÷3=87÷(21-20) = 687×(1-1) =(54-53) ×234=70×8=6×30=200÷5= 240÷8=□÷2=60 □×2=24 □÷3=12 900÷3=□×3=60 二、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22分 962-804=532+168=256×3=243×6=407-138=205×4= 250×6=568+739=251+369+142=400-245+517=738-560-120= 三、脱式计算:每题3分,共18分 32+17×3 850-(256+280)78+600÷3 420÷(25-19)(48+52)÷5 84÷4-20

增值税与消费税的计算公式

一、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㈠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计算 1、基本计算方法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销售额*适用税率-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 注: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情报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承受应 税劳务也视为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增值税采用价外计税方式,用不含税价作为计税依据,销售额中不包括 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 价外费用: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违约金、 滞纳金、代垫款项、运输装卸费等以及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2、含税销售额的换算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3、税法规定,对视同销售征税而无销售客额的按下列顺序确定其销售额: (1)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确定; (2)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3)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 ①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②征收增值税的货物,同时又征收消费税的,其组成计税价格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消费税税额 或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注:公式中成本是指:销售自产货物的为实际生产成本,销售外购货物的 为实际采购成本。这个公式涉及的货物不涉及消费税的,公式里的成本利润 率率为10%。属于应从价定率征收消费税的货物,其组成计税价格公式中成 本利润率,为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成本利润率。 4、进项税额的计算 1、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⑴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⑵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务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⑶购进农产品: 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 注:扣除率13%

谈谈 Excel SUMIF函数用法 多条件求和

谈谈Excel SUMIF函数用法多条件求和 SUMIF,根据指定条件对若干单元格求和。其函数原型: 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参数: range 为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 criteria 为确定哪些单元格将被相加的条件,其形式可以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例如,条件可以表示为32、”32″、”>32″或”surda” sum_range求和的实际单元格区域 我们知道,SUMIF函数是一个很常用且有用的条件求和函数,但估计大家常用只 是单条件求和. 我们通过例子来看SUMIF函数的用法.(文末附实例下载) (表名=sumif1) 单列条件区域求和 公式一=SUMIF(A2:A9,”t*”,C2:C9) = 1200 公式二=SUMIF(A1:A9,”t*”,C2:C9) = 1100 公式为计算域名t开头的google访问量,为什么两公式结果不一样?

特别说明:求和区域与条件区域错开1行,则参与求和单元格与原单平行单元格错开1行,再求和(SUMIF会自动偏移) 公式三=SUMIF(A2:A9,”t*”,C2) = 1200 特别说明:SUMIF第三参数可略写为求和区域的第1单元格 多列条件区域求和 我们同样计算域名t开头的google访问量,条件区域为A2:F9 公式四=SUMIF(A1:F9,”T*”,C1) = 2400 公式五=SUMIF(A1:F9,”T*”,C1:F9) = 2400 公式六=SUMIF(A1:F9,”T*”,C2) = 2200 //再次偏移1行 特别说明:SUMIF函数条件区域可以跨不同字段,第一参数(range)在同列并与第三参数(sum_range)水平距离保持一致。域名字段分别在A\D,google字段分别在C\F,A->C的距离等于D->F的距离。 以上两例公式同样可以用SUM函数(数组公式)代替: =SUMIF(A2:A9,”t*”,C2:C9)可替代为=SUM((LEFT(A2:A9)=”t”)*C2:C9) 数组公式 =SUMIF(A1:F9,”T*”,C1:F9)可替代为 =SUM((LEFT(A2:A9)=”t”)*(C2:C9),(LEFT(D2:D9)=”t”)*(F2:F9)) 跨表条件求和SUM+SUMIF+INDIRET 表sumif2有如上图一样的数据区域,现在对两表A2:A9 开头为”t”的google访问量求和。答案为600*4=2400 看公式:(数组公式CTRL+SHIFT+ENTER) =SUM(SUMIF(INDIRECT(“sumif”&{1,2}&”!A2:A9″),”t*”,INDIRECT(“sumif”&{1,2 }&”!C2:C9″)))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100道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100道 13×4= 25×4= 50×0×8= 70÷5= 30÷10= 84÷42= 300÷5= 720÷9= 720÷0= 180÷20= 0÷90= 85÷5= 57÷3= 630÷9= 450÷5= 240÷6= 84÷12= 420÷3= 910÷3= 1000÷5= 75÷15= 560÷4= 95÷1= 510÷7= 200÷4= 72÷4= 8000÷2= 4000÷50= 90÷5×3= 10÷10×30= 420÷2= 300÷2÷5= 774÷8= 1、1+0、9= 0、9+0、8= 25+40= 103+329= 428+471= 1345+1490= 238+136= 3562+4884= 190+360= 140+60= 14+325= 53+64= 63+22= 34+200= 25+300= 3600÷300= 8400+600= 1900+5400= 2300÷800= 27+5= 25+24= 360+85= 296+304= 28300+41= 65100+210= 648+350= 8450+32= 407+3= 30+50×0= 290+30= 30-17= 111-15= 201-70= 77-9= 45-27= 16-9= 260-68= 136-70= 45-5= 450-5÷9= 370-190= 60-12= 85-50= 66-6= 1000-20= 640-40= 312-57= 24-8= 78-7= 828-18= 437-163= 820-560= 34-20= 254-37= 3600-300= 8400-600= 1900-540= 2300-800= 274-45= 355-29= 476×8= 1040×5= 1609×5= 13×52= 17×36= 79×22≈45×29≈700×4=1 35×4= 300×5= 35×20= 21×30= 10×18= 80×0= 40×70= 30×20= 50×60= 21×5= 45×20= 60×70= 50×12= 36×42= 65×25= 27×34= 25×14= 65×11= 76×11= 27×19= 45×19= 53×21= 7248÷4= 96÷6= 3560-12=

计算器使用说明书

计算器使用说明书目录 取下和装上计算器保护壳 (1) 安全注意事项 (2) 使用注意事项 (3) 双行显示屏 (7) 使用前的准备 (7) k模式 (7) k输入限度 (8) k输入时的错误订正 (9) k重现功能 (9) k错误指示器 (9) k多语句 (10) k指数显示格式 (10) k小数点及分隔符 (11) k计算器的初始化 (11) 基本计算 (12) k算术运算 (12) k分数计算 (12) k百分比计算 (14) k度分秒计算 (15) kMODEIX, SCI, RND (15) 记忆器计算 (16) k答案记忆器 (16) k连续计算 (17) k独立记忆器 (17) k变量 (18) 科学函数计算 (18) k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18) Ch。6 k双曲线函数/反双曲线函数 (19) k常用及自然对数/反对数 (19) k平方根﹑立方根﹑根﹑平方﹑立方﹑倒数﹑阶乘﹑ 随机数﹑圆周率(π)及排列/组合 (20) k角度单位转换 (21) k坐标变换(Pol(x, y)﹐Rec(r, θ)) (21) k工程符号计算 (22) 方程式计算 (22) k二次及三次方程式 (22) k联立方程式 (25) 统计计算 (27)

标准偏差 (27) 回归计算 (29) 技术数据 (33) k当遇到问题时 (33) k错误讯息 (33) k运算的顺序 (35) k堆栈 (36) k输入范围 (37) 电源(仅限MODEx。95MS) (39) 规格(仅限MODEx。95MS) (40) 取下和装上计算器保护壳 ?在开始之前 (1) 如图所示握住保护壳并将机体从保护壳抽出。 ?结束后 (2) 如图所示握住保护壳并将机体从保护壳抽出。 ?机体上键盘的一端必须先推入保护壳。切勿将显示屏的一端先推入保护壳。 使用注意事项 ?在首次使用本计算器前务请按5 键。 ?即使操作正常﹐MODEx。115MS/MODEx。570MS/MODEx。991MS 型计算器也必须至少每3 年更换一次电池。而MODEx。95MS/MODEx。100MS型计算器则须每2 年更换一次电池。电量耗尽的电池会泄漏液体﹐使计算器造成损坏及出现故障。因此切勿将电量耗尽的电池留放在计算器内。 ?本机所附带的电池在出厂后的搬运﹑保管过程中会有轻微的电源消耗。因此﹐其寿命可能会比正常的电池寿命要短。 ?如果电池的电力过低﹐记忆器的内容将会发生错误或完全消失。因此﹐对于所有重要的数据﹐请务必另作记录。 ?避免在温度极端的环境中使用及保管计算器。低温会使显示画面的反应变得缓慢迟钝或完全无法显示﹐同时亦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此外﹐应避免让计算器受到太阳的直接照射﹐亦不要将其放置在诸如窗边﹐取暖器的附近等任何会产生高温的地方。高温会使本机机壳褪色或变形及会损坏内部电路。 ?避免在湿度高及多灰尘的地方使用及存放本机。注意切勿将计算器放置在容易触水受潮的地方或高湿度及多灰尘的环境中。因如此会损坏本机的内部电路。 双行显示屏

EXCEL的经典函数sumif的用法和实例(详细汇总)

EXCEL的经典函数sumif的用法和实例(详细汇总) excel sumif函数作为Excel2003中一个条件求和函数,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虽然在2007以后被SUMIFS所取代,但它依旧是一个EXCEL函数的经典。本系列将详细介绍excel sumif函数的从入门、初级、进阶到高级使用方法以及SUMIF在隔列求和和模糊求和实现按指定条件求平均值中的应用如下所示: 条件求和函数SUMIF excel sumif函数的用法是根据指定条件对若干单元格、区域或引用求和。 sumif函数语法是: 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 sumif函数的参数如下: 第一个参数:Range为条件区域,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 第二个参数:Criteria是求和条件,为确定哪些单元格将被相加求和的条件,其形式可以由数字、逻辑表达式等组成的判定条件。例如,条件可以表示为32、"32"、">32" 或"apples"。 第三个参数:Sum_range 为实际求和区域,需要求和的单元格、区域或引用。 当省略第三个参数时,则条件区域就是实际求和区域。 criteria 参数中使用通配符(包括问号(?) 和星号(*))。问号匹配任意单个字符;星号匹配任意一串字符。如果要查找实际的问号或星号,请在该字符前键入波形符(~)。说明: 只有在区域中相应的单元格符合条件的情况下,sum_range 中的单元格才求和。 如果忽略了 sum_range,则对区域中的单元格求和。 Microsoft Excel 还提供了其他一些函数,它们可根据条件来分析数据。例如,如果要计算单元格区域内某个文本字符串或数字出现的次数,则可使用COUNTIF 函数。 如果要让公式根据某一条件返回两个数值中的某一值(例如,根据指定销售额返回销售红利),则可使用IF 函数。 实例:及格平均分统计 假如A1:A36单元格存放某班学生的考试成绩,若要计算及格学生的平均分,可以使用公式“=SUMIF(A1:A36,″>=60″,A1:A36)/COUNTIF(A1:A36,″>=60″)。公式中的“=SU MIF(A1:A36,″>=60″,A1:A36)”计算及格学生的总分,式中的“A1:A36”为提供逻辑判断依据的单元格引用,“>=60”为判断条件,不符合条件的数据不参与求和,A1:A36则是逻辑判断和求和的对象。公式中的COUNTIF(A1:A36,″>=60″)用来统计及格学生的人数。 实例:求报表中各栏目的总流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