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__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二单元__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二单元__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1、(时间),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史称。

2、(时间),成为皇帝,标志着查理曼帝国诞生。

3、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特征、、。

4、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分别为、、。

西欧还有一个重要封建国家是。

5、事件,为教皇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6、西欧农村庄园经济的特征。

7、中世纪,新兴城市中,和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意大利的和对外贸易活跃,以手工业享誉欧洲。

8、为了保护手工业者的,手工业者按照不同行业组成。

9、市民阶级进一步分化出和、,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他们的出现,为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10、

11、伊斯兰教的主要活动:①610年,②在传教失败,③带领少数信徒出走成功,

④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成为阿拉伯地区的政治和宗教领袖,建立国家,⑤逐步统一。

12、(时间),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13、阿拉伯帝国时期的首都。

14、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表现:①数学改造了,被称为。

②建筑艺术的典范是。③文学,又称。④医学有拉齐斯的,伊本西纳。

15、阿拉伯文化的作用

16、(时间),天皇进行改革,史称。

17、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经济上,土地

,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法律上,编制了日本第一部律令发典,作为治国的基础。

改革的意义:①

②。

18、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在、、、

和各方面积极汲取中国文化,例如(教育)

,(宗教)。

19、通常把人类在地球上活动的产物叫,宗教是一种文化,各种与宗教有关的寺庙、雕刻、石窟造像、碑、塔、墙、壁画等,都属于。

欧亚非各国禁忌色

埃及 埃及人喜欢绿色、白色,而忌讳紫色、黑色、蓝色和黄色。认为黄色是不祥之色,常把黄色和死亡联系在一起,逢有丧事,必穿黄服。 利比亚 利比亚人喜爱绿色,忌讳黑色。 摩洛哥: 摩洛哥人喜欢绿、红、黑色,忌白色。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人喜爱鲜艳明亮的颜色,禁忌黑色。哀悼死者时,穿淡黄色服装,出门做客则忌穿淡黄色服装。 尼日利亚: 认为红色、黑色为不吉利的颜色。 利比里亚: 明亮鲜艳的颜色受欢迎,而认为黑色、白色带有消极的含义。 马达加斯加: 认为黑色带有消极情调,喜欢鲜明的色彩。 多哥: 白、绿和紫色是积极的,而红、黄、黑带有消极的含义。 塞拉利昂: 红色是积极的,黑色认为有消极的含义。 科特迪瓦: 暗淡和黑、白相同的颜色在包装中应避免使用。商标图案应采用明亮的颜色 加纳: 黑色是不吉利的,喜欢明亮的色调。 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忌用猪和类似猪的熊猫作广告图案。在阿尔及利亚南部一些地区,人们对颜色有特殊的爱好,不论是什么样的建筑物,其颜色大至为白、蓝、黄三种颜色。 贝宁: 红与黑是消极的。 乍得:

白、粉红和黄色是吉祥的,黑色与红色视作不吉利的颜色。 毛里坦尼亚: 毛里塔尼亚国旗的底色为深绿色,旗中间是一颗黄色的五角星和一弯黄色新月。绿色是穆斯林国家喜爱的颜色,象征繁荣、希望。星和新月是多数穆斯林国家的标志 欧洲各国禁忌色

爱尔兰: 爱尔兰人忌用红、白、蓝色,这是由于政治、历史原因所致。 奥地利: 奥地利人一般禁忌黑色。 法国: 法国人一般禁忌紫色。 瑞士: 瑞士人不喜欢饰有猫头鹰图案的物品,也不喜欢黑色。 罗马尼亚: 在罗马尼亚白色视为纯洁,红色视为爱情,绿色视为希望,黄色视为谨慎,黑色带有消极含义。 捷克斯洛伐克: 黑色视为带有消极的意义。 希腊: 希腊人一般喜欢大黄、绿、蓝色,禁忌黑色。 马耳他: 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勇士的鲜血。 比利时: 比利时人一般忌用墨绿色,因为纳粹军人服装为墨绿色。 奥地利: 在奥地利绿色被人喜爱。 芬兰: 蓝色和橙色代表国家色。 亚洲各国禁忌色

2021最新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中古时期的欧亚国家 第8课《西欧的乡村与城市》提高练习(含解析) 岳麓

《西欧的乡村与城市》提高练习 1.中古时期盛行庄园经济,而下列选项中属于庄园的田地类型的是() ①领主自营地②农奴份地③森林④教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下面对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是西欧中古社会的基础 B.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品 C.庄园的出现是社会退步的表现,因为它限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D.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是农奴答案 3.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A.资产阶级 B.市民阶级 C.地主阶级 D.农民阶级 4.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产生的作用是() ①促进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促进了西欧城市的自治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④城市成为一定地区的经济与宗教中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有专家在研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时说:“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剌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而在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下面对此叙述的理解有误的是() A.大学的形成促成了城市自治 B.大学的形成刺激了城市的贸易 C.大学的形成促使城市更加繁荣 D.大学的形成使城市的影响力扩大 6.中世纪西欧产生的著名的大学有() ①巴黎大学②牛津大学③斯坦福大学④剑桥大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构成西欧封建社会两大基本对立阶级的是() A.农奴与领主 B.农奴与国王 C.农奴与骑士 D.农奴与市民 8.下列关于西欧庄园中农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 B.身份是世代承袭的 C.定期无偿耕作领主自营地 D.是骑士的主要剥削对象 9.中世纪时,西欧的很多城市掀起了自治斗争,主要斗争的对象有() ①教会②世俗领主③资产阶级④市民阶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0.材料一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

汉唐盛世

《第二课汉唐盛世——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理解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了解亚欧大陆桥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区别,理解其重要作用。了解隋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及沟通的水系等,理解大运河对经济甚至政治的作用。能够正确看待隋开凿大运河的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角色表演等方法,培养阅读、分析、对比能力,并进一步理解历史上的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明确历史与社会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学会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通过对大运河评价的讨论,学会全面辩证的分析历史现象。 【二、课堂教学】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看待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引导学生用二分法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三、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体验法,通过创设情境,扮演经商者、考古者等角色把学生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达到了解深化的意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目的:让学生在《丝绸之路》音乐声中欣赏有关丝绸之路风光的图片,给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今天的全貌。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风光和音乐,然后想一想这些风光给我们什么感受。 [PPT展示]图片和音乐 师:说说给我们什么感受啊? 生:漂亮、震撼、荒凉 师:对,现在这感觉非常的荒凉,但是昔日这却是十分的繁华。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去探寻那已荡然无存的昔日繁华的丝绸之路。 [PPT展示]第二课汉唐盛世——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新课教授) 师:好,接下来我们先看一段视频,大家要小心哦,看完视频,是要回答问题的,至于什么问题呢,我先卖个关子。 [PPT展示]视频《丝绸之路》录象片段引入——丝绸之路。 师:看完这段视频,让我们开启尘封的记忆,结合你们过去所学的知识告诉我,视频中讲的是那一条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学生回答:丝绸之路) 没错,就是这条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 [PPT展示,板书] 古代东西方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师:那么有谁可是告诉我,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开辟的?(学生回答:西汉) 师:丝绸之路的开辟和谁有关?(学生回答:张骞) [PPT展示] 《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师:看来大家刚刚看视频的时候都非常用心,没错丝绸之路是西汉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开辟。张骞通的西域,在今天是指新疆和新疆以西的地区。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并不是开辟一条贸易通道,而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抵抗匈奴。但是他出使西域的目的并咩有达成,而是阴错阳差地开辟了一条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接下来大家看书本99页的地图结合刚刚的视频,一起探究一下丝绸之路是怎么走。(师:注意看地图的时候,要仔细看一下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的重要城市,这样就能更加清楚地描述丝绸之路,让不知道

精选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第8课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文化基础练习冀教版

阿拉伯帝国和阿拉伯文化 一、单项选择 1.伊斯兰教的产生顺应了下列哪一事件的要求( ) A.阿拉伯各部之间的仇杀 B.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C.阿拉伯半岛居民的游牧生活 D.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2.《阿拉伯通史》记载: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这里的“圣地”是指( ) A.雅典 B.罗马 C.开罗 D.麦加 3.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 ) 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生 ③出走麦地那 ④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①④③② 4.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它形成时中国处于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5.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是在( ) A.6世纪前期 B.7世纪后期

C.8世纪中期 D.9世纪后期 6.脍炙人口的名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均出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 ) A.《天方夜谭》 B.《医典》 C.《医学集成》 D.《荷马史诗》 7.小明的爸爸送他一本世界名著,书中主要内容有:阿拉伯国王、勇敢的苏丹王子及巴格达富丽堂皇的宫殿等。这本书的历史文化背景应该是( ) A.伊斯兰文化发展的时代 B.希腊文化发展的时代 C.罗马文化发展的时代 D.印度佛教发展的时代 8.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B.改造0到9十个数字计数法并传入欧洲 C.火药经阿拉伯人西传 D.佛教产生以后经阿拉伯人向西传入欧洲 二、组合列举 9.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阿拉伯帝国,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1)622年,穆罕默德在________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 (2)至________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 (3)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__________传入欧洲的。 三、材料解析 10.根据电影资料,探究问题。 《上帝的使者》是穆斯塔法·阿卡德导演的经典名作,《时代》周刊把它评为20世纪百大佳片之一。 故事简介:7世纪的麦加,穆罕默德与城市的强权者们斗争着,他揭露他们的专横,以及他们造成的弊病:奴隶制、暴力、酗酒……穆罕默德和他的信徒们鼓励人们忘却旧偶像,只崇拜唯一的真主安拉……穆斯林为正义而战…… (1)电影《上帝的使者》反映了伊斯兰教创立和阿拉伯半岛统一的相关史实,请写出伊斯兰教创立的

汉唐帝国的兴衰

汉唐帝国的兴衰 汉唐帝国的兴衰 版次:RB17 版名:名家在线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04-20 作者:许倬云 许倬云说历史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中国进入帝国阶段,所谓帝国是两个意义,一个国内只有一个皇帝,国家是统一的;第二,对于四邻而言,中国这庞大的国家,绝对是主控力量。这两个条件合在一起的时候,中国的帝国是天下帝国,理论上,天下帝国没有边界,边缘和核心的关系只有远近、没有敌我。但实际上,中国还是有不属于他管辖的邻居,尤其是北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难得属于中国管辖,更常见他们向中国挑战,甚至于侵入中国、征服了中国、统治了中国。譬如说,著名的是五胡乱华和金元王朝。 秦和两汉是一个连续体 秦帝国的出现,真正为中华大帝国的核心划下基本的疆域,我们有时候称之中原,可是中原常常会改变,实际上中原的核心又时时转换。不过,以中国和欧洲大帝国来对比,最显著的就是,中国是一个相当固定而且坚实的核心,因此

中国对外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地理单位,往往这核心本身比任何一边的边陲要广袤富足很多倍。这么庞大的核心,自然有他自己的引力,核心可以抓住边缘,边缘难得可以挑战核心。 回到秦汉帝国,秦和两汉应该是一个连续体,不必当作三个朝代,秦帝国设定了庞大帝国的内建系统,包括道路和管理组织,两者都被汉帝国继承。秦帝国的内建系统是从上而下、从核心向外缘。秦朝的郡县制度,从考古学数据看得见,甚至于最小的县镇、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秦帝国军队的中下级军官转任,中央的命令一条鞭达到地方,效率相当不坏。秦国的道路系统,在中原是两横两直,对外是辐射线。这样的内建系统,传达命令很有效,得到神经末梢回馈的讯息却是有所不足。秦帝国在秦始皇时代,运转并没有太大困难。 秦王朝的使用资源,筑长城、开驶道,建宫殿和陵墓,再加上戍守边疆的兵役,用尽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力量。秦始皇在世,由于他常常巡视各处,可能还得到地方的讯息,秦始皇一死,各处变乱,包括六国之后和陈胜、吴广、刘邦这一类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中央根本无法得到预警,也无法有适当的反应。所以这一短命的王朝,他的兴是由于三代经营,建立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战争机器,但不是最好的管理机器。在资源力量用尽之时,中央完全无法应付,庞大的帝国就垮下来了。秦代的兴和衰,其实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

【人教版】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 第9课 古代日本知识点练习 中华书局版

第9课古代日本 【知识管理】 知识点1大和统一日本 日本组成:日本位于亚洲东北部,由本州、北海道、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上千个小岛组成。 大和统一日本:公元1世纪和2世纪时,日本出现了许多小部落。大约3世纪时,本州岛中部的奴隶制国家大和逐渐强盛起来。到5世纪,大和基本统一了日本。 改革派出现:6世纪末期,大和的奴隶制统治出现了危机。在这种形势下,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以圣德太子为代表的改革派,他学习中国隋唐的封建制,称大和国王为“天皇”,加强中央集权。 知识点2大化改新 背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大和的统治者积极学习中国封建制度,他们多次向中国派使节和留学生。645年,皇族中的改革派代表人物中大兄皇子等发动宫廷政变,一举消灭了专权的大贵族苏我氏,并拥立支持改革的孝德天皇继位,年号为大化,并任用留学人员着手进行改革。 开始:646年,孝德天皇发布改新诏书,宣布改革日本的经济政治制度,史称大化改新。 内容:废除一切私地私民,把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班给公民田地,受田者须负担租庸调;按才能选拔官吏;废除氏姓贵族世袭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置国、郡、里等行政机构,每一级由中央在民众中选拔的官员管理。 影响: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的标志。大化改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过关】 知识点1大和统一日本 1.在本州岛中部兴起的奴隶制国家——大和,该国基本统一日本是在(C) A.1世纪 B.3世纪 C.5世纪 D.7世纪 2.6世纪末期,在大和的奴隶制统治出现了危机形势下,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学习中国隋唐的封建制的改革派,该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是(A) A.圣德太子 B.孝德天皇 C.苏我氏父子 D.屋大维 3.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6世纪末期,日本的改革派主张学习(A) A.中国隋唐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 C.希腊共和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 知识点2大化改新 4.日本成功地模仿中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日本大化改新的推动者包括(A) ①中大兄皇子②孝谦天皇 ③孝德天皇④苏我氏父子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C) A.实行氏姓贵族世袭制 B.分封贵族为诸侯 C.按照才能选拔官员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6.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其中在中央设置的机构不包括 ...(C) A.二官 B.八省 C.郡 D.一台 7.中国学者吴廷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分析指出大化改新后建立起来的土地制度“只能是封建的土地国家

汉唐盛世06

第二课汉唐盛世 第五课时《盛世文化》 一、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一切文化的发展,都是由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汉唐时期国家繁荣统一,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唐朝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文化的发展创设了有利的氛围,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汉唐文化。诗歌在唐朝时期大放光彩,是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唐代诗歌中,我们可以领略唐代历史发展的面貌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展示唐代丰富的历史画卷。千百年来一直受中外人们的喜爱。其中以李白、杜甫的诗歌成就最高。宗教文化兴盛是汉唐文化的又一特点,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道教,对其他宗教也采取了宽容态度。佛教在唐代达到极盛。鉴真东渡、玄奘西游为发展唐朝与亚洲各国的交流和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汉唐盛世,也是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书法和绘画,王羲之、颜真卿、顾恺之、阎立本……名家名作迭出,异彩纷呈。 本课重点介绍汉唐在史学、文学、宗教、艺术领域的巨大成就。多姿多彩的汉唐文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教材不是要求八年级的学生去掌握系统汉唐文化史,只是要求学生了解、感受、体会,从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摈弃民族虚无主义。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唐文化在史学、文学、宗教、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阅 古奋今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升华为时代的责任感。 2、提高对唐诗、传记文学、书法、绘画的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 3、从司马迁、李白、杜甫、鉴真、玄奘等历史人物感受其人格之美,在学习的过程中, 受到美好心灵的教育。 4、通过课前分组收集资料,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价值信 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汉唐文化在史学、文学、宗教、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的表现。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绚丽多姿的汉唐文化成就有整体印象并与当时的时代特征联系起来。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作业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作业设计人教版 1.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 B. 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 C.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 D. 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 2.下列属于伊斯兰教文化景观的有( ) ①清真寺②寺庙③教堂④朝觐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3.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 ) A. 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B.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C.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D.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4.下图所示的建筑物体现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5.宗教景观文化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同 ②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 ③不同宗教的文化内涵不同 ④不同宗教之间缺乏交流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下列属于佛教文化景观的有( ) ①阁楼②佛塔③寺庙④教堂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7.立面垂直,气势壮观,一般高耸入云,显示出上帝高高在上的威严的建筑是( ) A. 印度佛塔 B. 清真寺 C. 中世纪的教堂 D. 道观 8.下列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

A. 佛教 B. 道教 C. 印度教 D. 犹太教 9.印度、日本和中国的佛教寺庙并不完全一致说明了( ) ①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传播的演变性 ③外来文化必须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才有生命力 ④文化的统一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材料二: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遭受过很多民族蹂躏。他们渴望“救世主”前来拯救。“救世主”的降临,使他们的渴望有了精神寄托。 材料三:见下图。 (1)上述材料各反映了哪种宗教?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宗教的代表性建筑各是什么? (3)不同宗教建筑风格迥异说明了文化的什么特点? 1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七大洲各有哪些国家

亚洲: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日本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柬埔寨王国缅甸联邦泰王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共和国文莱达鲁萨兰国菲律宾共和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东帝汶尼泊尔王国锡金不丹王国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印度共和国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马尔代夫共和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阿富汗伊斯兰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科威特国沙特阿拉伯王国巴林国卡塔尔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苏丹国也门共和国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黎巴嫩共和国约旦哈希姆王国巴勒斯坦国以色列国塞浦路斯共和国土耳其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亚美尼亚共和国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共和国格鲁吉亚 欧洲:西欧比利时法国爱尔兰卢森堡摩纳哥荷兰英国 北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 东欧白俄罗斯爱沙尼亚 | 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俄罗斯乌克兰 南欧阿尔巴尼亚安道尔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希腊意大利马其顿马耳他 |黑山葡萄牙罗马尼亚圣马力诺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梵蒂冈 中欧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 欧亚交界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 非洲: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 东非: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塞舌尔。

西非:包括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和加那利群岛。 中非:通常包括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布)、刚果(金)、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南非:通常包括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汪岛、圣赫勒拿岛和阿森松岛等 北美洲: 安圭拉 (英国) 安提瓜和巴布达阿鲁巴 (荷兰) 巴哈马巴巴多斯伯利兹美国东维尔京群岛加拿大开曼群岛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格陵兰格林纳达瓜德洛普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马提尼克墨西哥蒙特塞拉特纳弗沙岛(美国)荷属安的列斯 (荷兰) 尼加拉瓜巴拿马波多黎各圣克里斯多福与尼维斯圣卢西亚圣皮耶与密克隆群岛 (法国)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特立尼达及多巴哥特克斯与凯科斯群岛美国西属维尔京群岛 南美洲: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巴西智利乌拉圭巴拉圭阿根廷玻利维亚圭亚那苏里南荷兰语 法属圭亚那(法国) 福克兰群岛(英国) 大洋洲:澳大利亚瑙鲁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斐济所罗门群岛基

八上 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复习提纲(填空)doc

班级:姓名: 八上历史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一、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1、中世纪指到世纪。是西欧的社会时期 2、发展历程:5世纪末,在西罗马废墟上建立了王国。 八世纪中叶,宫相丕平把土先给教会,史称“”,为 的产生奠定基础。 年,接受教皇的加冕,标志着的诞生 843年,在签订条约,帝国一分为三,、 、。还有一个封建国家是。 3、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条件:A、农民变成,依附于封建主。 B、封建主之间,形成和的主从关系) 封建庄园:庄园有什么特点?(是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只有几少数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需从外部购买。) 4.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互有义务。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 5、基督教: A王国与教会之间为什么能建立合作关系? 国王取得基督教会的支持,巩固自身统治,需要加强与教会的关系。而基督教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也需要借助国王的势力。 B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 基督教对西欧的影响:政治权利 经济控制,收 思想文化教育。 6.中世纪城市 A兴起的时间(从世纪起)著名的城市有(和——政治、商业中心;威尼斯和热那亚——;佛罗伦萨—) B行会目的(为了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不受外人侵犯) C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工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形成、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条件) 二、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1.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经典、崇拜的神灵和信徒的名称是 伊斯兰教教历纪年元年时间和事件:(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之间有什么关系?穆罕默德宣扬一神教有助于打破狭隘的部落界限,促进半岛统一 2.从起,阿拉伯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都城帝国衰落时间 5.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A内容:建筑;文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医学 B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传播桥梁作用) b继承、保存世界文明 c独创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丰富世界文明 三、日本的大化改新

浅谈汉唐盛世论

浅谈汉唐盛世 跟随历史的车轮前进,无论是秦统一六国还是到新中国的成立都是如此重大的历史时刻,然而令人们津津乐道却一直是汉唐盛世,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人们如此的推崇汉唐的文化和生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了大明宫遗址公园一探究竟。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如此“文景之治”就成为了封建时期的盛世。 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 带着历史背景重新走在大明宫遗址公园似乎可以体会到当是人们的生活,赋税减轻,生产发展,家家户户都安居乐业,这其实就是劳苦大众们渴望的生活啊。正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历史的长河虽是几千年,但真正可以让劳苦大众生活安逸的没有几年,外族侵略,赋税增加,民不聊生,如何能稳民心,如何让人们称赞?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所毁坏的很多文献书籍,通过汉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和发掘记录得以重现,包括五经当中的古文尚书,也

是这时候发掘整理出来的。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经学成为学术主流。由于不同学者对经书的理解与记忆都有偏差,学术也被分为不同流派。宣帝时期,在太学中立学官的,《易》有三家,《书》有三家,《诗》有三家,《礼》有一家,《春秋》有两家,共十二博士。东汉初年,增加到十四博士。到东汉晚期,古文经学走向发达,今文经学日益衰微。 汉政府设立乐府,搜集民间诗歌,即为乐府诗,后世的《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玉台新咏》中便搜集了不少汉代乐府诗,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也是写成于汉代末年。赋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等均为千古传颂的文学名篇。汉代时期,隶书亦渐渐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写字体,而隶书的出现则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标点符号的雏形。 不知不觉已是夜幕降临,夜晚的大明宫显得更加的宁静,突然我意识到,其实并不是秦的统一不够重要,而是人们期望的到得生活就是汉唐盛世时期一般。汉唐两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选择的不同路径,对我们思考地方权力在两朝盛世形成、持续中所起的作用极富启发意义。我们知道,西汉盛世的顶峰是汉武帝时期,但被后代史家津津乐道的“七十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盛世局面,就主要出现在作为西

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国家

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国家: 1.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 2.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约公元前334年左右(马其顿帝国,原希腊) 3.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原公元前507年建立的罗马共和国, 建立者:屋大维) 4.拜占庭帝国公元395年(原东罗马,罗马皇帝迪奥多西分罗马帝国) 5.阿拉伯帝国公元622年(穆罕默德于麦地那建立的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6.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公元1453年(原东罗马,拜占庭帝国) 一.波斯帝国(本册书最早地跨三大洲的国家) 希波战争:(公元前492~449)波斯向希腊进攻,希腊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奋起抗击,主要战役: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 结果:被334年发起战争的亚历山大帝国统一 二.亚历山大帝国 开始:公元前4世纪,雅典等城邦衰败,希腊北部的城邦马其顿强大起来,统一了希腊 亚历山大东征: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4年春开始东征10年,灭了埃及、巴比伦在内的庞大的波斯帝国。 结果: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帝国灭亡 三.罗马帝国 罗马共和国: 开始:公元前509年建立,通过一系列战争统一意大利半岛 三次布匿战争:在罗马和商业强国迦太基之间(1.公元前264年,2.公 元前218年,3.公元前149年。公元前46年,迦太基 去世) 灭亡和开始: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灭亡,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首都:君士坦丁堡 灭亡:公元395年,皇帝迪奥多西将其分为西罗马和拜占庭帝国,(西罗马于476年被日耳曼人灭亡) 四.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 五.阿拉伯帝国 开始:穆罕默德于公元622年在麦地那建立的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继承者们将其扩大到欧、非、亚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六.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于公元1453年

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

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 作者:蓝勇 【内容提要】本文支持唐代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唐代农牧业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线北移,复种指数提高,产出的多样性更明显;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产量也提高;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地区的开发有了保证。气候的温暖湿润为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本文赞同8世纪中叶气候有一个由暖转冷过程的观点,认为8世纪中叶的气候转寒造成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压力增大,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国北方建立区域性王朝,安史之乱是这个南下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经过南宋12世纪的再一次寒冷突变后,北方游牧民族则开始了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历史。 【关键词】唐代/气候变化/兴衰 【正文】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一个王朝,经济强盛,城市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幅员广阔,国力鼎盛,外夷四服。对于造就唐代文明的原因,以往多从人为的因素出发去考察,从历史的积累和开明的君主去寻求原因,这不失为一个重要的考察角度。近年来已有学者注意到气候温暖时期往往与兴盛的中国封建王朝在时间上相对应。 不过,这种温暖湿润的环境基础与文明昌盛的机理怎样?这种机理与历史的承传积累和开明君主的功用怎样?本文拟从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再者,治史者都知道,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的王朝,而开元、天宝年间又是唐王朝鼎盛的时期,也是一个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安史之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在某种程度上讲,安史之乱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很令人玩味的转折点,而这个转折点是否与唐代百年以上尺度的气候变化有内在联系呢,这是本文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一 1.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温暖时期 竺可桢先生认为,公元7世纪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代,其主要是通过对梅树、柑桔物候和农作物生长期的对比,从物候学角度得出结论,后又用一万年挪威雪线、格陵兰冰块反映的气候特点作了应证。(注: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中国科学》1973年2期。)从此以后,虽有人对此作过一些修正(注:近年来,牟重行先生撰《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再考证》一书(气象出版社,1996年),对竺可桢的观点和史料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商榷。),但几乎所有的历史地理专著和教材都沿用竺老之说,将唐代定为温暖期。如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张步天《中国历史地理》、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张全翼、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论纲》等。张家诚等《气候变迁及其原因》、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龚高法等《历史时期我国气候带的变迁及生物分布线的推移》及台湾学者刘昭民《中国历史气候之变迁》等也支持唐代温暖说。

第5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第5课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 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能力培养 (1)剖析大化改新和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培养把握内外因素综合分析历史事件起因的能力。 (2)列表归纳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简况,锻炼整理资料、归纳史实的文字处理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大化改新是日本有识之士推动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推动了日本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改革求新的历史启示。 (2)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阿拉伯国家的形成与阿拉伯民族的兴盛。历史史实说明统一与团结是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必要条件。 教学重点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的出现:伊斯兰教的兴起顺应了阿拉伯民族的要求,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民族的振兴,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又为伊斯兰教的传播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教学难点 如何阐明伊斯兰教兴起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互动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中国和印度是从上古时期起就闻名于世的亚洲古明古国。到了中古时代,东亚的日本和西亚的阿拉伯,在7世纪前后也开始兴起并日渐繁荣。 一、东亚:日本大化改新 1、从地图上看,日本在历史上可能和哪些国家的关系最密切?

日本是紧靠东亚大陆的岛国,它同大路上的中国和朝鲜半岛距离最近,交往相对比较方便。 2、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上有关中日交流的史实。 3、看书P29有关内容思考,讨论: (1)你认为有哪些因素推动了大化改新的进行? 内因:统治阶级内讧(领导层矛盾)、 下层民众反抗(阶级矛盾)(根本原因) 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的影响——催化作用 (2)、大化改新是参照中国隋唐制度而实施改革的。 (3)大化改新的性质? 4、日本大化改新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要善于学习外来先进事物,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要勇于创新,坚持改革开放。 5、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唐中央与地方的行政系统、日本大化改新后的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系统,讨论问题。 二、西亚:伊斯兰教的兴起 1、学生看书P30—31完成下列问题: 原因:①内部环境:新旧社会交替社会矛盾尖锐 ②外部环境:外族长期侵扰社会秩序动荡 时间:6世纪经典:《古兰经》 地点:阿拉伯半岛创始人:穆罕默德 教义:信仰真主安拉为宇宙唯一真神。

欧亚集团

欧亚集团投资价值分析 一.欧亚集团简介 长春欧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大型商业企业,1992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是全国知名的上市公司。下辖十二个商贸企业、一个城:欧亚商都、欧亚卖场、欧亚车百、欧亚益民、欧亚新发、欧亚星河湾、欧亚万千缘、欧亚四平商贸、欧亚沈阳联营、欧亚通化购物中心、欧亚农安商贸、欧亚科技城、吉林市欧亚商都。 主营业务在于商品零售行业。经销百货、五金、交电、日用杂品(不含超薄塑料袋)、食品业、纺织服装、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钟表修理、汽车货运、信息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内销商品范围内商品的出口业务,自营本企业零售和自用商品的进口业务;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经营对销贸易和转口贸易;场地租赁;计生用品、家电以旧换新(不含拆装);以下项目由分公司经营:经销音像制品、科技企业招商、高科技产品、科技成果转让;科技城内租赁服务及物业管理,设计、制作、发布广告(法律法规禁止的、不得经营;应经专项审批的项目,未获专项审批许可前不得经营);餐饮、住宿、健身运动、会议服务、洗浴、美容美发、酒吧、咖啡馆、保健按摩(仅限分支机构经营)。 经营特点: 1.形成了以现代时尚百货、现代摩尔生活馆、综超连锁为三大主力业态的经营格局。各门店以不同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特色傲雄市场,分公司欧亚商都2006至2008连续三年在全国商业大型零售企业单体店销售排名中位居第二名。控股子公司欧亚卖场53万平方米的经营规模和全新业态,堪称中国商业之最,市场营销专家把卖场经济现象称为“第三次商业革命”。 2.经营模式:一.通过各具特色的子公司,向引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扩大市场效应。致力于开创“百货连锁+家电连锁+超市连锁”的独特经营模式。二. 欧亚e购(欧亚集团官方购物网站)正式成立运营,是吉林省大型零售企业欧亚集团网上购物商城,是吉林省最大的综合网络零售商。是吉林省电子商务领域最受消费者欢迎和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 3.经营优势:欧亚集团的优势那就是所有商业物业几乎是自有的,在现在商业地产无比高价的情况下,这个可以给欧亚减少巨大的租赁成本!

汉唐时期的文化精神(1)

重评汉唐时期的文化精神 ——兼论汉唐儒学的宇宙论 冯达文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2005年8月24日演讲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相知论坛” 很高兴有机会和朋友们一起,讨论讨论汉唐时期的哲学与文化精神。 一、问题的提出 选取汉唐时期的哲学与文化作一番讨论,首先是出于这样一种情况:先秦时期由于近十多年出土文献的不断增多,已经很自然地带动起学界的研究热潮,宋明时期则因海外新儒学的研究成果被引进,也激发了学界重新审视的兴趣。相比之下,汉唐思想研究,就显得有些疏落了。所以我有意鼓动年青学人提起劲头关切汉唐哲学及其体现的文化精神。 然而,选取汉唐思想作为话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汉唐社会发展的繁荣状况与对汉唐思想现有的许多评价有一个巨大的反差。 我们都知道汉唐为中国古典社会的繁荣期。汉朝经“文景之治”后,至汉武帝时,其国力实际上超过了古罗马。唐朝的长安更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费正清撰写的《中国:传统与变迁》称,长安市的人口总数达到196万。长安城墙周长有38公里,布局井井有条,一派繁荣景象。那时的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汉朝时中国与地中海地区还可以说并驾齐驱,而从唐朝开始的一千年中,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富裕和先进的国家。①与汉唐时期社会的这种繁荣状况相比较,学界对汉唐之际的哲学思想与文化精神的研究与评价,却使人感到很不相称。这种状况也许在近代已开其端,如章太炎就以为“汉得一人”,只有一人可以值得称道的,就是王充。②上个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因为汉唐流行的是宗教,故内地批判之声浪更甚;及八十年代,开始有所肯定,也只是觉得汉唐流行的宇宙论有系统论或科学认知的因素。海外学者如牟宗三先生,所著《历史哲学》对“气论”与英雄人格的关联有不错的评价。③然于《中国哲学十九讲》中,竟然没有用一讲专门讨论汉唐儒学。其中涉猎“气论”或宇宙论的,也只肯定《易传》《中庸》一系,而并不看好董仲舒一系。④唐君毅先生比较有宗教情怀,在《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中,从比较宗教的角度认肯董仲舒与汉学有特色,但在价值评判方面着墨亦不多。⑤及劳思光先生更说:自汉至唐末,中国文化精神之衰落及哲学思想之混乱,皆已至极可惊之程度。两汉经术,为后世所称。然按其实 ①参阅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张沛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117-121页。 ②章太炎所撰《检论》卷三《学变》篇称:“董仲舒以阴阳定法令,垂则博士,神人大巫也。使学者人人碎义逃难,苟得利禄,而不识远略。……(王充)作为《论衡》,趣以正虚妄,审乡背。怀疑之论,分析百耑。有所发擿,不避上圣。汉得一人焉,足以振耻。至于今,亦鲜有能逮者也。”(见《章太炎全集》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4页)章氏此间即极力贬斥董仲舒而挺王充。 ③参阅牟宗三:《历史哲学》第三部第一章《天才时代之来临》,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版,第149-163页。 ④牟宗三称:“依儒家的立场来讲,儒家有《中庸》、《易传》,它可以向存在论那个地方伸展。它虽然向存在方面伸展,它是道德的形上学(moral metaphysics)。他这个形上学还是基于道德。儒家并不是metaphysical ethics,像董仲舒那一类的就是metaphysical ethics。董仲舒是宇宙论中心,就是把道德基于宇宙论,要先建立宇宙论然后才能讲道德,这是不行的,这在儒家是不赞成的,《中庸》、《易传》都不是这条路。”(《中国哲学十九讲》,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版,第76页)牟氏于此即贬斥董仲舒。 ⑤参阅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第十六章第四节:《董仲舒之天人关系、及受命论》,台湾学生书局,1986年,第568-579页。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历年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经济史】 1、以汉唐或者宋元的食盐专卖制度为例,说明中国古代转卖制度的“全部专卖法”与“局部专卖法”在内容、作用等方面的区别 2、请说明唐代赋役制度由租庸调制演变为两税法的社会经济原因 3、请分析比较宋元市镇发展与明清市镇发展的不同特点 4、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原因有何异同? 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经济史】 1、请比较说明汉代口赋制度、魏晋户调制、唐租庸调制、唐两税法等四项赋役制度之间的变化 2、简述宋元明清官私对外贸易及官方政策的演变 3、请结合史实,阐述中国近代机器工业产生和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其意义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中国现代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6分) 1、北上宣言 2、训政纲领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4、民生实业公司 5、工业内迁 6、中原突围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同40分) 1、简析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成立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2、简述“新生活运动”的目的、内容及结局。 3、简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条件。 4、简述抗战胜利前后民主党派发展的状况主其政治主张。 三论述题(24分) 1、结合近年来学术研究状况论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中国近代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虎门条约》 2、李提摩太 3、江南制造总局 4、科学补习所 5、“赛先生” 6、“上打洋人下打官” 二、请将下列文字先标点,后译成白话文。(10分) 所可恨者披坚执锐之人无非豫存弃甲曳兵之想此间恶习陷弱已深不独连州之军传为笑柄今若骤加峻法奈罚不及众何然鄙意必得斩一二人以徇于军方可稍截其流昨已严札易道多将矣总局解无能去炮火自属得和然至香山后祗可由小路出芙蓉沙断不能陆运昨吴令请饬南番二县各协夫一二千名其说殊谬昨遣各船兵勇前往应援则兵至炮随比之专运炮火可期事半功倍 三、问答题(任选两面题)(30分) 1、清末国会请愿运动是如何发生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2、从中外文化关系如何看待太平天国革命? 3、民初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为什么? 四、论述题(任选取一题)(30分) 1、结合当前学术动态谈谈您对近代改良(主义)运动的看法。 2、结合当前学术动态谈谈您对辛亥革命成功与否的看法。 【经济专门史】 1、试论汉唐之间货币流通制度的主要变化与商品经济兴衰的关系 2、略论宋明间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王鸣盛论汉唐之际政治制度的得失

王鸣盛论汉唐之际政治制度的得失 【原文出处】学术研究 【原刊地名】广州 【原刊期号】200511 【原刊页号】98~102 【分类号】D0 【分类名】政治学 【复印期号】200602 【作者】施建雄 【作者简介】施建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陕西西安710062) 【内容提要】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中有大量关于政治制度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有关行政中枢的变迁与皇权的强化,兵权的得失与皇朝的盛衰,汉唐刺史、节度使的利弊等方面的论述,尤其体现出他从政治制度的演变探讨皇朝兴亡得失的治史旨趣。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注重联系历史实际作双向考察。王鸣盛的治史卓识不仅对我们研究封建社会的政治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还具有方法论上的启迪意义,显示其学术思想的生命力。 【摘要题】政治思想 【关键词】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蛾术编》/乾嘉历史考证/政治制度/汉唐之际 【参考文献】 [1]王利器辑. 越缦堂读书简端记[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2]杜维运. 清代史学与史家[M]. 北京:中华书局,1988. [3]徐世昌. 清儒学案[M]. 北京:中国书店,1990. [4]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5]严耕望.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M]. 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1961. [6]翦伯赞主编. 中国史纲要(修订本):上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岑仲勉. 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外三种)[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8]汪征鲁. 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9]司马光. 资治通鉴·进〈资治通鉴〉表[A]. 北京:中华书局,1956. [10]陈其泰.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M].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11]岑仲勉. 隋唐史:上册[M]. 北京:中华书局,1982. [12]新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5.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前期盛行的乾嘉朴学,是我国学术文化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的一次繁荣时期。此时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王鸣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王鸣盛(1722-1797年),字凤喈,号西庄,江苏嘉定人。他掬博取精,致力于经史,完成《尚书后案》、《十七史商榷》和《蛾术编》等合计300余卷的宏编巨制,尤其是《十七史商榷》历来公认为史学名著。清末学者李慈铭评道:“《十七史商榷》一百卷,考核精审,议论掩通,著一字之重。”[1] (P170)台湾学者杜维运认为:“吾人披览正史之际,遇典茫昧,事迹樛葛,得王氏之说,每每雾解而冰释。”[2] (P286)王鸣盛考史以事实、制度、名物、地理、官制为重,于“治乱所关、贤奸之辨及学术递变多心得”。 [3] (P360)他曾就唐代杜佑和李吉甫的学术成就,谈到治史旨趣,“凡天下一切学问,皆应以根据切实,详简合宜;内关伦纪,外系治乱,方足传后。”[4] (P1006)惟其如此,王鸣盛考察汉唐之际的制度时,才能够既重考证又注意探讨这些制度的利弊得失及与皇朝治乱兴衰的关系。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王鸣盛能够联系历史实际作双向考察,既分析社会对制度的影响,同时注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